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2024-08-18

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通用11篇)

1.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篇一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05)11号和豫工劳(2005)3号文件要求,文秘部落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2000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04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中小学生,给予学杂费70%的减免。全市对困难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减免人数为1272人,减免金额为17.09万元。

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在市、县区两级总工会的协调下,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12家,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至目前,共为6188名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131.7万元。二是开展义诊活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为困难职工实施医疗帮扶,已形成制度。仅在2004年开展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中,为511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义诊金额达11万多。三是协调成立了“特困职工购药定点优惠药店”。凡是持有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的职工,购药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四是困难救助。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额9.31万元。五是健康咨询。在帮扶中心内设立了健康咨询窗口,加强日常医疗救助。

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

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并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来访的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倾心竭力地进行帮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如富利达公司职工王爱云夫妇下岗多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之女儿考上大学,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帮扶中心给与其2000元小额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儿发放助学金1000元,帮助完成学业;逢年过节,帮扶中心还要对她进行走访慰问,给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如今,在王爱云的努力下,生意红红火火,完全脱离了贫困,女儿毕业后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当她提起工会,总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工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工会的恩情。吕毛是冶金厂特困职工,因无钱买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条小船上居祝双节期间,帮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钱,帮他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节后,我们又积极与房管局联系,协调他享受了财政差额贴补的廉价租房政策。现在吕毛逢人便说:帮扶中心帮了我的大忙,工会真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埃

两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八、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2.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篇二

一、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分析

困难职工群体是指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中不利地位、拥有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极少, 需要社同救助的社会中的一部分成员, 是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过程中突现出来的弱势群体。造成困难职工生活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转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 城市劳动用工制度由原来的政府统一安排改为市场配置, 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 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 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 收入来源中断, 导致生活困难。

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医疗、教育、养老等负担较重。困难职工群体家庭大多是就业人口少, 就业者收入不高, 抚养子女或赡养的老人多, 而当前教育、医疗、养老等费用昂贵, 超出普通职工的承受能力, 间接导致生活困难。

二、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概念及内函

1.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定义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是由工会牵头, 协调社会各方力量, 对因失业、疾病、工伤、子女上学或其它意外灾害等导致个人及家庭暂时性陷入经济生活困境的职工, 采取一定经济救助、就业创业帮助和法律援助服务等社会救助帮扶措施规范化的总和。困难职工帮扶制度是工会组织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的。

2.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内函

首先, 体现多主体、多渠道和互助性结合的保障性质与方式。它由工会组织牵头, 动员协调社会各方力量, 并由工会帮扶中心具体操作, 对困难职工实施帮助与扶持。它是对目前以政府为主体的基本社会保障的有益补充。

其次, 救急济难是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又一重要特征。一般而言,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只在职工遭遇风险, 个人及家庭暂时陷入经济生活困境时, 及时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 属于救急济困。

再次, 经济救助与就业、创业帮助及法律援助服务相结合。在对困难职工实行经济救助的同时, 通过提供再就业培训、定期举办再就业洽谈会、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并为其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努力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从而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困难。

三、社会救助帮扶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缺乏统一性、完整性和法律效力

虽然一些社会救济措施适合我国国情、确实行之有效, 而且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职工的充分肯定, 但是缺少相关直接明确的法律依据, 由一些社会慈善组织以及工会等社会中介组织采取的社会救助、帮扶制度等缺少直接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 必须及时制定综合、统一和全国性的法律法规, 强化对社会救助制度的统一管理, 并使其内容更加全面、结构更加合理、社会保障关系更加完整。

2. 资金不足

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 但是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持久经济支撑, 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困难职工帮扶要靠资金和物支撑, 建立并不断完善帮扶基 (资) 金筹措使用管理机制是有效实施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基础与关键。

3. 与其他社会救济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 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 同时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 没有有效利用社会其它救助资源。

4. 帮扶力量有限

作为民间团体等非政府组织, 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 帮扶的力度不够, 不能从根本上给与困难职工扶贫救助。

四、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对策研究

1. 努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积极推进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制度建设, 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看病难、子女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

2. 加快建立和完善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

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要加快建立以低保救助为主体, 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为补充, 基础性救助和专项性救助相结合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对低保家庭中的失业、子女上学、医疗等特殊困难家庭要实行分类救助。建立就业救助机制, 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 加大力度, 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建立就学救助机制, 通过助学金、奖学金、减免学杂费等方式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建立医疗救助机制, 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3. 提供多层次的扶贫帮困服务

在救助领域, 在强调国家承担主体职责, 强调政府福利的重要性的同时, 要大力培育非政府社会公益组织, 包括家庭、社区、社会团体、企业, 积极为社会提供福利的,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 提倡开展社会互助, 多层次、多途径地解决城市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 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救助。政府要积极支持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 为它们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努力形成政府主导,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多主体、多方位、多层次的扶贫帮困救助网络。

4. 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3.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篇三

一、推进帮扶长效机制对老企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重视困难职工的关爱帮扶一直以来是我们国企的优良传统,更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健全困难职工长效帮扶机制,不仅能对困难职工起到一定的帮扶解困作用,而且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增强企业职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镇电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困难职工的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防、控、治、扶” 四字帮扶方针在镇电公司的具体实践

目前,镇电公司对困难职工的长效关爱帮扶工作基本上实现了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零星突击帮扶向全程帮扶的结构型转变。对此,我们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主要是形成了以“防、控、治、扶”四字方针为主线的困难职工帮扶体系。

(一)“防”字方针重在源头关爱,防患于未然,创造条件为职工建起一道病困的防护墙。

首先是加强体检,完善体检项目,使职工的关爱帮扶工作做在事前,落在实处。针对镇电公司地处沿海地区的地域特征以及职工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特点,在职工健康体检中增加了甲状腺B超和CT筛查项目,增加这些项目后,先后共检出了2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以及7例早期肺癌。由于发现及时,治愈率大为提高,目前这些职工术后都已正常上班。

其次是加强劳动保护,严防意外伤害以及工作环境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健康讲座和针对特殊时期的温馨提示加强职工的健康知识普及,切实为职工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线。

(二)“控”字方针重在制度的健全完善,从制度上保障困难职工的权益,为这一弱势群体构建一道可控的保障体系

首先是注重源头维护,在集体协商中为困难职工谋福利。公司从2010年第五轮集体合同开始就专门增加了针对于长病假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条款,真正为这一弱势群体构建起了一道有力的保障体系。

其次是有的放矢,针对各类群体制定针对性的关爱帮扶制度,真正把关爱帮扶落实到实处。如专门建有离退休职工病困济困制度、女职工关爱帮扶制度、党内关怀组织网络等。

三是以党支部为单位建立健全职工的关爱应急制度,职工家庭出现困难,能够立马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帮助职工解决问题。

(三)“治”字方针重在病程困情关怀,真正履行起“第一知情人”的职责

帮扶工作要落到实处,前提是要清楚困难职工的具体困难情况。经过这几年的实践,镇电公司基本形成了工会小组、分工会到公司工会自下而上层层递进的困难职工动态建档模式。

除此之外,公司还加强了跟地方三甲医院的联系。如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伤员救治应急预案、为就医遇困难的职工主动联系医院、专门邀请体检医院医生上门讲解体检单指标等,帮助职工得到更好更及时的救治。

(四)“扶”字方针重在帮扶到位,旨在解人困、暖人心,是整个关爱帮扶工作中的重点环节

除建立专门的帮扶资金,有针对性地对困难职工进行经济帮扶外,也在困难补助以及特殊病种医疗补助上积极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解困。在职工遗属补助中,也一直执行优于国家政策的条款,把对子女的遗属补助延长至大学毕业为止。同时还深入开展好元旦春节等专项节日送温暖活动,近几年来每年都要集中上门探望困难职工和遗属近百户。

以上一系列的帮扶资金渠道在实践中经过了不断地完善和健全,使困难职工困有所助,难有所依,解人困的同时暖人心,使帮扶工作真正落在了实处。

三、长效帮扶机制进一步尝试探索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构建困难职工关爱帮扶机构。一项工作要得以更好地完善推广,往往离不开强有力的机构支撑。在今后的长效关爱帮扶工作中可以考虑构建起一个由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困难职工关爱帮扶机构,从全局考虑长效帮扶机制的运作。

思考二:拓宽帮扶资金筹集途径。帮扶工作是否能真正到位,最直接体现在帮扶资金的落实上,因此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应继续探索拓宽帮扶资金筹集的新途径,增强关爱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思考三:积极融入社会保障大体系。随着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保障工作空前的高度重视,今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实现突破性进展,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支柱的商业保险也将日趋完善。因此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可以考虑跳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主动融入到整个社会保障大体系中去,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合力。

思考四:加强心理疏导工作。病痛与困难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在今后的长效帮扶工作中应加强困难职工的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首先可以考虑加强专职人员的心理知识培训,培养一支“心理医生”队伍,在日常工作中把握困难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同时也可多举办一些减压培训、心理知识培训,以提高职工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思考五:突出更具针对性的分类帮扶。随着病困职工的日趋增多,在今后的关爱帮扶工作中有必要突出分类帮扶的针对性。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困难职工信息库,全面、准确地掌握不同层面职工在思想、生活、工作方面的合理诉求,对帮扶对象进行分类帮扶,确保有的放矢地做好关怀帮扶工作。

四、结语

4.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篇四

**工会成立的全盟第一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得到了全总、区总的大力支持,中心共投入资金20万,办公场所300平方米,抽调专职干部4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我盟实际和自

身能力,分别开展了困难职工生活救助、信访接待、政策咨询、职业培训及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救助等项工作。帮扶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救助特困职工家庭740户,发放救助款30万元。接待来信来访21人次,救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156人,发放助学款15.6万元。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了直接、快捷、方便的服务,有效的缓解了职工的困难。在提供救助的同时也迅速拉近了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我们面对这项新的工作,解放思想、勇于探索,首创的“中心加基地”模式,被自治区总工会列为全区帮扶中心工作四大模式之一,分别在《内蒙古工运》、全总办公厅再就业办公室工作情况交流上进行了报道。通过两年来的实际工作,我们也深深感到虽然各级政府也都制定出台了不少社会救助政策,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大批下岗失业人员涌向社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因种种原因导致生活极度困难,他们仍然要到工会寻求“娘家人”的关心和救助,而工会自身经费有限,社会捐助更少,这给工会的帮扶工作增大了压力和难度。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存在着很多我们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

一、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按照全总和区总的要求,建立和规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新时期,新阶段履行维护职能的有效载体,困难职工帮扶是工会维权工作的新生事物,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帮扶中心的功能发挥,尤其是对困难职工的物质帮 助距离职工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帮扶中心的运行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面对众多需要救助的困难职工,由于资金不足,帮扶作用和帮扶效果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帮扶中心开展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再就业基地建设也都因资金的短缺而受到影响。

二、帮扶资金筹集难度大

我盟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同时我盟也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项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致使工会开展的各项扶贫帮困工作政府支持的资金寥寥无几,加上各系统各部门也不断向社会及各单位开展捐款活动,长此以往,职工对各种募捐活动产生抵触情绪,致使帮扶资金的筹集难度越来越大。自工会开展帮扶救助工作以来,当地政府组织了一次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帮扶资金的筹集活动,共筹集资金90多万元,作为扶困基金,至今我们还在用这笔基金维持着日常的救助工作。每年的元旦、春节慰问,特困职工子女助学都是从扶困基金中列支,现在财政扶困基金帐户只有不足50万元了,逐年减少而没有注入,早晚会坐吃山空。

三、几点建议

1、建立多渠道筹集扶困资金的长效机制。足够的资金保证是实施扶贫帮困工作的关键所在,多渠道广泛筹集帮扶资金,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成“政府行为”、“工会行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帮扶资金的筹集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政府财政支持;二是社会筹集;三是职工互助互济;四是工会经费补给;五是动员干部职工捐助;六是以“中心加基地”的模式,即,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本着一个中心若干基地的原则建立再就业基地,资金实行股份制,由当地政府、工会帮扶中心、录用的下岗职工集资入股,各入股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行公司制形式管理,各基地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滚动式经营。通过再就业基地创收的资金,一部分设立再就业基金,一部分注入帮扶中心作为扶困基金的经费积累,从而达到中心与基地协调发展,这样即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同时也使帮扶中心的资金细水长流,源源不断。锡盟工会在“中心加基地”的模式中已大胆尝试,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建立完善的扶贫帮困机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就业难、就医难、子女就学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工会组织应该认识到帮扶救助困难职工不是短期行为,临时救济,而是一项长期的稳定的能够发挥长效帮扶功能的帮扶体制,必须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不断构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运行机制的工作思路,以健全的工作机制,明确的工作职责,规范的工作程序,专业的工作队伍,全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和生活的最低需要问题,推动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进程。

5.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篇五

生活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困难党员的迫切需要,给他们以切切实实的关怀、帮扶,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能够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促使他们立足岗位、埋头苦干,取得积极的成绩,南丰县认真总结做好关心帮扶困难党员工作的经验,按照“思想上扶志,经营上扶技,生活上扶困”的原则,积极探索关心帮扶困难党员的新途径,取得明显成效。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中国好范文

一、成立“困难党员培训基地”,让困难党员有一技之长

针对部分困难党员缺技术、少门路的实际情况,南丰县加大了对困难党员农村实用技术和城市再就业技能培训。2001年,该县下发了《关于认真抓好困难党员技术培训的几点意见》,要求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建立“困难党员培训基地”,开展困难党员技术培训工作。当年在县乡村三级共建立“困难党员培训基地”93个,其中县城11个,乡镇12个,村(社区)70个。为使基地真正发挥技术培训的作用,南丰县委组织部配套实施了“党员电教科技扶贫工程”,连续三年下拨留存党费24万元,为93个基地购置电视机、vcd等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并购置了一台刻录机,无偿为基地刻录实用技术和再就业技能培训电教片1020盘。在抓好基地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南丰县注重对困难党员因人施教、按需施教,确保培训效果。对城市困难党员,主要进行计算机应用、财会知识、烹饪、服装裁剪设计、房屋装修、物业管理等内容培训;对农村困难党员,主要进行南丰蜜桔种植、甲鱼、生猪养殖和蔬菜、磨菇栽培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南丰县还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先后邀请123名农村致富能人和城市再就业模范走进课堂,用自己的创业经历教育培训困难学员。另一方面先后组织258名困难党员到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参观取经,拓宽视野,增强信心。三年来,全县参加基地培训的困难党员达975人,有75%以上的困难党员通过基地反复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和技能,走上了勤劳致富或再就业道路,彻底摆脱了贫困。

二、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让困难党员缓解经济压力

针对困难党员普遍存在的发展生产缺乏资金、生活比较困难的情况,2001年,南丰县多方筹措资金22万元建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探索出一条困难党员帮扶保障长效机制。为确保基金来源不“断流”,县委组织部每年从留存党费中拿出4万元及时充作基金。基金实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主要用于扶持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启动致富项目和生活救济。2002年,南丰发生百年未遇的6.16特大洪灾,县委组织部从基金中及时拿出4.4万元,用于扶持受灾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启动致富项目。对“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的使用,南丰县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解决特困党员基本生活费。每年从基金中拿出1-2万元和部分民政救济款设立“特困党员资助基金”,用于解决特困党员基本生活费。2001年以来,全县共发放“特困党员资助基金”4.2万元对12名特困党员进行了长期资助,确保了他们生活有保障。二是注重解决下岗职工困难党员再就业问题。每年从基金中拿出部分款项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举办再就业技能培训,组织一些因企业改制下岗造成生活困难的党员,免费进行再就业培训。三是注重帮助解决农村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对有一定经营头脑和生产经验的农村困难党员,及时下拨部分资金帮助困难党员解决资金短缺问题。2002年春播时节,全县有20名农村困难党员因各种原因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县委组织部及时从基金中下拨6000元资助他们购买优质稻种和农资农药,解了燃眉之急。目前,“困难党员帮扶基金”被困难党员形象地称为“及时雨”。

三、开展“‘2+1’结对帮扶活动”,让困难党员感受组织温暖

南丰县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2+1”结对帮扶困难党员活动,规定2名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一名困难党员,既帮资金、技术,又帮思想,至少每个月联系一次,做到“四个必到”,即困难党员家中发生突发事件时必到、党员产生思想问题时必到、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必到、在重大节日时必到。为狠抓落实,县委组织部统一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党员档案》和《帮扶困难党员联系卡》,《档案》和《联系卡》主要记录帮扶人帮扶活动,帮扶情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2001年,全县共有2100名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及农村有致富、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参加帮扶活动,共帮扶困难党员1050名,约占全县困难党员的80%。南丰县“2+1”结对帮扶活动突出以项目扶贫为重点,力争使每一个被帮扶困难党员都有1-2项家庭致富项目,全县共落实帮扶项目1365个,户平均1.2个,这些项目涉及种植、养殖、加工、运输、流通、服务、劳务输出等各个领域,而且投资省、见效快、效益好。由于帮扶帮到了

6.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篇六

以来,全市共筹集送温暖资金1752.48万元,慰问困难企业1427家次;慰问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71970户次,其中困难职工43587户次、劳动模范543户次、农民工4923户次。全市各级工会还通过多种途径向21317人次的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政策咨询,为2850名困难职工提供了互助医疗服务,为487名困难职工子女提供了助学服务。**市总工会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6年荣获全国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工会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和2006年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一、深入开展调查建档,实现困难职工管理由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

掌握困难职工的第一手资料,是把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心坎上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们通过构建全市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档案,为送温暖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一是健全困难职工基本情况档案。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年龄、收入来源、技术特长等20多项情况进行详实纪录,做到一人一档、一户一卡,每季度进行定期调查更新,并且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更新。二是健全就业服务档案。对每位困难职工的贫困原因进行记录和分析,了解他们想知道什么、想学习什么、想从事什么职业,提出切合他们自身实际的脱困举措。三是健全困难职工思想情况档案。市总工会连续五年召开了困难企业党政工座谈会,向不同系统、不同行业的党政工领导及时了解困难职工思想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四是健全特困职工跟踪档案。各级工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单位的特困职工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报告,将已经脱困的特困职工及时退出特困职工档案,为新出现的特困职工及时建立档案。目前全市已建立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档案的基层工会超过900家。

二、切实加强载体建设,促进送温暖活动由年终型向常年型转变

困难职工需要元旦春节的温暖,更需要一年四季的常温。我们主要通过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五个载体建设,推动送温暖活动逐步实现经常化和日常化。一是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两级帮扶中心,其中市级帮扶中心1个,县区级帮扶中心13个。三年来,各级帮扶中心共接待来信来访职工10577人次,受理各种困难救助1843件,接受政策咨询2753人次,提供法律帮助267件,为593名困难职工协调补缴了各种保险费,为389名特困职工协调办理了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加强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参保职工累计达15万多人,参保、续保份数达105185份。2005年和2006年,我们分别为1000多名市属基层工会干部和1300名困难职工每人购买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为广大困难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筑起医疗保障中的第二道防线。为了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参加医疗互助保险,最大限度地降低职工的医疗费负担,我们累计投入的医疗互助保障宣传经费达20多万元。三是加强工会优惠服务基地建设。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工会会员优惠服务基地”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包括市第一、二、四、五人民医院,**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康迈商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市工人文化宫邕贸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7个工会优惠基地。四是加强经常性医疗救助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关注农民工、爱心送健康”系列公益活动。2006年5月联合**望州医院、**长江医院等医疗单位向农民工赠送了1100份免费体检卡。积极开展2006年农民工防暑降温专项检查慰问活动,共发放慰问金额36080元,慰问农民工6010人,发放健康咨询资料2980份。五是加强突发性事件帮助制度建设。2006年7月,由于受强热带风暴的影响,造成我市部分单位、职工财产严重损失。我们根据受灾情况,及时为17个市属基层工会受灾损失严重的职工发放慰问金11.93万元,解决受灾职工的燃眉之急。

三、不断丰富工作内涵,推动送温暖工作由时效性向长效性转变

丰富送温暖工作内涵是实现工作由时效性向长效性转变的关键。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丰富工作内涵,从单一的元旦春节慰问,发展到常年送温暖;从简单的困难补助发展到医疗救助、优惠服务和法律援助;从单纯的经济救灾发展到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和送文化、送政策;增强了困难职工的“造血”功能,使许多困难职工得以解困。

(一)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开展切实有效的政策帮扶

首先是主动联系、积极参与制定与困难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政策法规,认真提出修改意见,从源

头上最大限度地维护困难职工群体的利益。近年来,**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市城市居民临时困难救助暂行办法》、《**市城市医疗救助办法》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都充分采纳了工会提出16条意见和建议,为解决困难职工的社会保险、再就业、子女入学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我们还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形成了《**市亏困企业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基

本情况调查及建议》、《**市亏损国企内部存在问题调查及建议》、《**市失业职工申报民政救济的建议》等调研报告,为政府涉及困难职工群体的决策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树立自强意识,推动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实施,是送温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来,我们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310人次,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介绍13043人次,经培训和开展职业介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990人次。

1、努力推动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印发了2400本《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政策文件汇编》,5000份《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指南》,3000份《最低工资规定》和6745份就业跟踪卡(含职业介绍信)等宣传资料,并长期通过《**工运》大篇幅刊登政府再就业优惠政策。在开展大量宣传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基层工会干部的就业政策培训,仅2006年市总就先后组织了186名困难企业工会干部深入学习掌握再就业的18个配套文件。在吃深吃透政策的基础上,组织基层工会干部深入下岗职工家庭进行政策讲解,积极引导职工树立职业无贵贱的思想,从而树立自强自立的竞争意识。

2、全面加强再就业培训基地建设。主要通过强化“四个基地”作用,全面开展技能培训。一是以市总职工学校、市文化宫邕贸职业技能学校等为基地,为下岗失业人员长期开设养殖、烹饪、服装裁剪等培训班。二是以市总工会、直属工会、基层工会三级培训网络为基地,分层次开展技能培训。目前全市建立工会下岗职工、农民工就业培训机构15个,培训基地35个,2006年全市各级工会共举办各类就业培训班386期。三是以农民工流动夜校的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生产技能、安全知识、劳动法规等讲座,全市累计有4.5万人次农民工在夜校接受了培训。四是以行业工会培训中心为基地,定期邀请高级技师免费为职工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目前已累计培训近万人次。

3、积极探索困难职工再就业的途径。三年来,我们通过联合地方税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联等部门分别举办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现场招聘会、利客隆超市专场招聘会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招聘活动。参加活动的各类企业达496家,提供各种岗位15591多个,进场求职人数多达18990人次,签订就业意向的有5575人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下岗职工。我们还通过组织跨地区劳务协作努力开辟就业途径,市教育工会与学校联合建立的培训基地2006年共培训职工1500人次,通过向外省劳务输出推荐就业,就业率高达100%。

(四)深入开展文化送温暖活动,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我们以农民工艺术节和职工文化进工地等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农民工的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文化“送温暖”活动。一是打造农民工文化艺术节新品牌。2005年以来,我们已联合市文化局等部门连续举办了两届农民工文化艺术节,在50多个工地累计开展了80多次艺术展示活动,参加活动的农民工达达10万多人,深受到广大农民工群众的欢迎。农民工艺术节已成为我市农民工维权的品牌。二是设立农民工流动图书站。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4个农民工图书流通站,首批送入各大工地的图书杂志达4000多册,电子图书卡有1000多张。三是深入开展职工广场文化活动。近两年来,我市各县区和市属企业工会共开展职工广场文化活动200多场,参与职工达20多万人次。2006年春节期间,市总工会还组织人员深入到三个建筑工地,开展为农民工送电影活动。

(五)创新工作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金秋助学活动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助学帮扶。截止目前,**市总累计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489人,发放助学金76.67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做助学活动的最先知情者。依靠工会组织网络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困难职工档案,明确掌握困难子女上学情况,这是我们搞好金秋助学活动的坚实基础。二是做助学活动的最佳协调者。充分发挥工会联系面广的优势,协调有关单位合力助学,形成整体优势。2005年以来,通过我们的协调,市总工会机关工会、市国土资源局机关工会、市财政局机关工会等7个市直机关单位与7个困难职工家庭结成了助学帮扶对子。三是做助学活动的最好资助者。我们不仅是通过资金直接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还通过联系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具、联系减免学杂费、帮助申请助学贷款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

四、着力整合社会资源,推进职工帮扶工作由工会型向社会化转变

7.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篇七

工会组织开展的困难职工是工会协助各级党政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抑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为党和政府分忧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大、做强、做实,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现就学校工会帮扶工作有关内容、制度和标准进行说明。

一、特困和困难职工调查

每年学校工会统一对区直属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和各街道辖区企业的特困和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要求各基层工会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摸清特困和困难职工的变化情况。对符合特困和困难标准的职工要在实施“三查一访”后,纳入困难职工档案。其他时段特困和困难职工情况有变化的,基层工会要随时向市教育工会报告变化情况,修改困难职工档案。

二、学校工会帮扶工作制度

(一)每年“两节”期间向特困和困难职工发放米、油等过节物品和慰问金。

(二)工会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组织贴心人服务队开展为困难职工服务活动。

(三)每年在8月底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和高中的特困和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

(四)组织在读受助大学生开展暑期教育活动,开发放助学金。

(五)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发放帮扶物品。

(六)不定期开展转赠活动,将筹集到的帮扶物品赠与有需求的困难职工。

(七)每年为新增在职困难女职工一次性办理一份女工“四病”保险。

(八)每年按照市总要求,在校开展募捐活动,集社会力量帮扶困难职工。

三、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希望工程助学基金

1、助学基金资助条件

(1)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船岸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开支者,可以申请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资助。

(2)希望工程助学基金。船岸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其子女难以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可以申请希望工程基金资助。

2、助学基金资助标准。助学金以学年计逐个学期发放。

(1)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助学金额每学年为500至1000元人民币,具体数额将根据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学费标准等因素研究确定。

(2)希望工程助学基金。小学教育每学年最高金额不超过1000人民币,初中教育每学年最高金额不超过2000人民币。

3、受资助学生和家长的义务。

(1)受助的特困职工家庭,应将全部助学金用于子女上学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

8.困难职工帮扶总结 篇八

一、注重源头参与,政策性帮扶体系不断完善

各级工会抓住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健全完善民生政策体系。通过事前充分调研、事中全程参与、事后推动落实,先后参与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就业再就业政策、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其配套政策,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和困难职工家庭物价补贴办法等数十项重要政策文件的制定,努力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群众的权益,困难职工生活有了基本保障。20xx年底,省总工会与省政府年度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帮扶专项资金,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推动各市、县(市、区)财政设立困难职工帮扶配套资金,为工会帮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省总和各级工会形成合力,协调各方力量,对省盐场、农垦、煤矿棚户区和环卫职工等特困群体进行重点帮扶,推动解决社保和住房等突出问题。

二、着力平台建设,帮扶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

省总工会始终将帮扶中心建设作为推进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生活救助、就业帮助、法律援助的基本功能和设施规范化、工作制度化、资源社会化、服务经常化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市、县两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并向下延伸工作触角,不断完善工作网络。20xx年市县两级工会帮扶中心建成率达100%,截至20xx年6月底,县区以下工会已建帮扶工作站(点)1663个,形成以市级帮扶中心为骨干,县级帮扶中心为支撑,乡镇(街道)、企业帮扶工作站(点)为基础的工会帮扶工作网络。泰州、徐州、连云港、宿迁等8个省辖市,姜堰、海门、海安、睢宁等22个县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争取到了事业编制和财政拨款,增强了帮扶工作可持续发展力量。

三、加强法律援助,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不断深化

各级工会依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这一平台,认真做好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以劳动关系的和谐推动社会和谐,以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社会大局的稳定。努力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断推进工会信访和12351维权热线平台向下延伸,初步形成了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网络。全省工会认真总结江阴经验,推广无锡模式,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庭,加强与仲裁机构、人民法院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起工会调解与裁前调解、诉前调解的对接制度,最大限度地把各类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在工会调解环节、解决在萌芽状态。发挥信访干部和律师团作用,运用咨询、代书、调解、代理仲裁诉讼等手段,为职工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连云港市总公职律师方美军、南京市总公职律师温可人分别荣获第xx届、第xx届“全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杰出律师”称号,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9.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办法 篇九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的管理(以下简称“帮扶资金”),发挥以人为本的扶贫帮困作用,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领导及组织机构

(一)成立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二)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对上报的困难职工救助申请进行复审,经董事长审核批准后执行,根据企业困难职工实际以及帮扶资金情况,量入为出,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困难职工提供直接、方便的帮助和服务。

第三条帮扶资金来源和使用原则

(一)帮扶资金由财务部统筹安排。

(二)帮扶资金用于帮助解决企业困难职工家庭的困难,帮扶重点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困难职工。

第四条帮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一)帮扶资金由财务部统一管理,专帐核算。

(二)帮扶资金的使用

1.救助范围:企业的困难职工因老、弱、病、残、子女就学、家属生活困难及遭受意外灾害等造成家庭困难的职工家庭。

2.救助标准:

① 对企业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职工家庭,出现生活困难的,可给予每年两次,每次500元救助。

② 对企业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职工家庭,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住院或本人长期患慢性疾病而出现生活特别困难的,可给予每年两次,每次2000元救助。

③ 对企业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职工家庭,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癌症或其他绝症,而出现家庭生活重大困难的,可给予5000元一次性救助。

④ 对企业中遭受意外灾害等造成家庭困难的职工家庭,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予救助。

3.每位困难职工家庭原则上一年只能享受一个项目的救助。

第五条帮扶资金的申请和审批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职工本人向综合部提出申请;

(二)综合部初核,审核汇总(附《职工申请表》及《汇总表》),于每年12月初报领导小组;

(三)领导小组复核后,企业进行公示;

(四)企业公示完毕,由财务部于每年春节和中秋节下拨帮扶资金,综合部执行。

第六条企业对下拨的帮扶资金接受财务审计和监督。发放情况应及时汇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第七条本办法由综合部负责解释。

第八条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企业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实 施 说 明

一、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资金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体现“拾遗补缺,救急救难”的原则。

二、凡申请救助的企业困难职工,都应提供家庭户口簿上“常住人口成员卡”复印件,特困职工还应提供职工低保证复印件;因患癌症、绝症及重大疾病的企业困难职工,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疾病诊断书复印件。

三、癌症、绝症及重大疾病种类见附页。

四、《企业困难职工救助申请表》及《企业困难职工申请救助汇总表》中的“申请救助类别”是指救助标准中的①-④条:

①条是“单纯性生活困难救助类别”,②条是“重大疾病、慢性病救助类别”,③条是“癌症、绝症救助类别”,④条是“遭受意外灾害类别”。

即使有些困难职工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救助类别,但按《暂行办法》规定,每年只能申请一种救助类别。

重大疾病种类

1、心脏瓣膜置换术

2、早老性痴呆(阿耳茨海默氏病)

3、血管成型术

4、冠状动脉搭桥术

5、细菌性脑膜炎

6、良性脑瘤

7、心肌病

8、主动脉手术

9、失聪(丧失听力)

10、脑炎

11、失明

12、肢体缺失

13、丧失语言能力

14、多发性硬化

15、严重头部创伤

16、运动神经疾病

17、帕金森氏病

18、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9、暴发性肝炎20、急性心肌梗死

21、中风

22、再生障碍性贫血

23、癌症

24、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25、昏迷

26、重要器官移植手术

27、瘫痪

28、慢性肝病终末期

29、大面积烧伤30、末期肺部疾病

31、经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

癌症、绝症种类

1、肝癌

2、大肠癌

3、恶性淋巴瘤

4、肺癌

5、宫颈癌

6、急性白血病

7、卵巢癌

8、乳腺癌

9、食管、喷门癌

11、甲状腺癌1213、睾丸癌1415、外阴癌1617、皮肤癌

10.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篇十

工会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制度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把企业对困难职工的关心、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的关怀落到实处,现编制我院工会帮扶救助困难职工便民服务手册如下:

一、帮扶救助制度

(一)积极向职工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为求助职工提供政策咨询,进一步完善困难职工救助办法;

(二)掌握职工困难情况,要把困难职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及时给予帮助解决;

(三)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做好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二、帮扶救助对象

根据工会关系在省直机关工会管理范围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救助。

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困难职工;

本人或家庭成员患病,在医疗费用个人自付部分较大,生活

困难的职工;

因子女上学费用较高,生活困难的职工;

因家庭成员伤残,无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困难的职工;

生活困难的单亲女职工;

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遭遇突发事件(如水灾、旱灾、火灾等),家庭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发生意外伤害(发生交通事故赔偿不到位的);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致使生活困难的职工;

有其他困难需要救助的。

三、帮扶救助程序

(一)各工会小组长对本部门困难职工进行摸底;

(二)困难职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工会小组长签署意见后上报院工会;

(三)召开工会委员会研究确定困难等级及救助标准;

(四)对确定的困难职工进行公示;

(五)困难职工填写《**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职工困难补助审批表》,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将审批表交院工会领取困难补助金。

11.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篇十一

帮扶工作总结2012年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围绕维权帮扶职能积极有效开展工作各项帮扶工作,成绩显著。

一、加大维权帮扶力度,做好职工娘家人一是坚持工会信访接待制度,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接待下岗职工、农民工来信来访78人(次),办结回复78人(次),办结率100%,其中,帮助3名农民工追讨工资5万多元,1名工伤索赔14万元,1名下岗职工劳动争议经济赔偿5800多元。二是与县法院、司法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协作维权6起,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6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80余万元。各乡镇工会积极开展职工(农民工)维权行动,为农民工调解劳资、工伤赔付等维权纠纷3起,追讨工资12万元,工亡赔偿72万元。4月下旬,在参与天润矿业一起工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中,深入矿区一线及时维权,就工亡职工的赔偿、工伤职工的医疗及完善后续作业环境等提出3条具体意见和建议,得到调查组和业主的采纳,使工亡职工阮传书的赔偿超过非煤矿山职工死亡赔偿标准达到72万元。这一工亡事故的圆满、快速、妥善处理,不仅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彰显了工会组织参与社会化大维权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职工的信赖。三是加大维权知识培训与宣传力度。

上一篇:主题班会活动小结下一篇:破产的概念和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