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小学音乐课(11篇)
1.怎样设计小学音乐课 篇一
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思考
彭朝霞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是: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十三年的音乐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音乐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们认简谱,和唱好一首歌,其实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同时,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孩子们对事物、对美的认识,即对音乐的认识:音乐带给全人类,带给全社会生活美好的感受。从认识出发,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美丽与魅力,从而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好音乐,学好真正的音乐。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通过有兴趣的学习能让孩子们真正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好实践当中与音乐有关的各项事情,教师大胆鼓励学生勇敢的表现自己,哪怕是大声唱好一首歌,与他人进行配合完成一项小组合作当中遇到的难题,或者鼓励学生参与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项音乐活动,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旋律用记谱的方式记录下来,还可以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节拍记下来。多多鼓励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培养创造力,有的甚至表现出自己的爱好,走路哼着歌,吃饭也不忘唱,睡觉前更想写写谱子,不知不觉当中就让学生的潜力表现了出来。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不只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广泛性是众所周知。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除音乐以外的各门学科当中都有它的身影。我们在教其他学科的同时也很多时候都用上了音乐,在读中唱,再跳中唱,众多方面让学生都深刻的认识到原来音乐也可以起到那么重要的辅助作用,它能让学科之间互相联系,起到综合作用。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我们在教学时经常发现音乐教材中编进了很多的民族音乐,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大融合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民族音乐的伟大性,它能使我们各民族精诚团结,心连心。因此在教学时我会很注重引导学生去好好学习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教学时还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领域里音乐文化有多样性,通过视野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产生对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相互联系的探究。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我时常思考着怎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教师要用公平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用歧视的眼光来划分,要让学生在音乐课上都来积极发挥各自的特长。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他人没有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来因人施教,要想办法来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老师给他的任务。在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在声乐上有优势,有的学生在器乐上能擅长,还有的在其他方面比他人表现的要强劲,总而言之,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来教学,注重个性发展,培养不同方面的音乐人才。
2.怎样设计小学音乐课 篇二
一、自主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使学生乐学、会学, 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使学生“乐学、乐动”。音乐作品是靠音乐语言来表达的, 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等。二年级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就是一首音乐语言非常丰富的欣赏教材, 虽然加了一些解说词, 但小学生单纯听是很难深入理解抽象的音乐语言的。所以上课时, 我先挂了一幅大森林的图画出来, 力图营造一个与音乐相符合的环境气氛,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故事情节, 每人扮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并随音乐“动起来”。这样一来, 大家都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 而是音乐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赛跑时, 我选出两位动作好表现力强的小朋友扮演龟和兔, 其余的还是原来的角色, 随着音乐的发展, 边欣赏边表演, “龟”和“兔”真的赛跑起来, 其他“小动物”一会儿热烈欢呼、乱蹦乱跳;一会儿“加油、加油”喊声连天, 在“动”中他们忘记了自己, 忘记了教室, 完全融进了音乐之中,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还使他们身临其“境”, 切身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不同音乐内容, 初步理解了音乐语言, 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二、合作性学习
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 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 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
①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在音乐课中, 建立课堂学习小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组的形式组建, 小组成员有男有女, 有好有差, 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作用。
②挖掘集体潜能, 体验合作的成功, 促进个性社会化。在音乐课中, 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 还可以扮演欣赏作品的不同角色, 从而体会合作的成功。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 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音乐教学, 而不是专业性教学和培养极少数音乐专业人才的教学。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鼓励、宽容为主。在评唱形式上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 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 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见解复唱歌曲, 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 带着对歌曲的理解, 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三、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 开发创新意识, 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操作能力, 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我在歌曲《大鹿》的教学中, 通过小兔急促的敲门声, 小兔是如何向大鹿求救的, 它的语气、速度要怎样表现呀, 而大鹿又是如何帮助小兔的呢?对旋律也添加了处理, 对歌曲的乐段加上了感情, 音色、速度的对比处理。这些都让学生顺畅地把情感用文学语言、音乐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创造性教学, 学生们体会到了自编、自创、自娱的创造乐趣, 获得了成功感, 增加了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收到了比常规教学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改编故事来改编歌词, 如:森林中小兔除了会被猎人追赶, 还会被什么动物追赶呢, 或者小兔还可以向什么动物求救呢等等。由于我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作施展才华的机会, 使学生具备了积极参与意识和良好的创作心境, 新改编的歌曲很快出来了。采用了此种教学形式,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后的教学中, 我更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去自由发挥, “求异”创新, 进行歌词、节奏和旋律的创编, 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后, 无拘无束, 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自主、合作、创新
3.怎样上好小学音乐课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47-01
在高举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各种原因受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束缚,课堂教学中还经常是老师教,学生跟着唱,往往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枯燥的教学中逐渐“沉睡”。如何上好音乐课呢?
一、要从兴趣入手
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 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小胖胖》这一课时,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我们老师可以扮演歌曲中的老奶奶,小学生们分别扮演叔叔、阿姨及小胖胖,大家不分彼此,真情流露,越出了代沟,边唱边演,此情此景不能说不感人。歌声伴着大家的表演,心情是多么的舒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那就是让他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挚爱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因势利导地发挥音乐课本身就有的“愉悦”特性,课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创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相信,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音乐。
二、要更新教学方法
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培养要在学生适当年龄开始。因此,低年级的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农村有的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对音高、节奏、节拍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经过听辩、比较等训练,因此在唱歌过程中时常会走音,节拍、节奏也不稳定。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农村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及时培养学生的音高、时值概念,使他们更好的帮助以后的音乐学习。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生听觉的训练。马克思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说明音乐听觉能力需要早期培养。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一个音符、节奏型、乐句、乐段都能反映音乐的时间性。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用耳朵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
例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等。这些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就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出发,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与声音的长短联系起来,让学生说出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并分辨声音长短:如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爸爸打鼾声长、心脏跳动声短;猫叫声长、狗叫声短等等。其次,通过爸爸打鼾声、猫叫声和心脏跳动声、狗叫声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三、要注重能力培养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在音乐课中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选择简单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例如,我在教唱《黄角树,山茶花》这首歌时,当学生会唱歌曲以后,我就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根椐这首歌的曲调创编歌词,字数与原歌曲尽量相近。经过同学们合作讨论,有的学生将歌词改成黄角树啊,山茶花,美丽的巫山我们的家,学校是个好地方,老师同学聚一堂;学习知识多又多,美好的生活在前方。还有的学生改编成《家乡是个好地方》等等,虽然大多学生创编的歌词并不押韵,但学生唱着自己作词的歌曲,心里是多么欢畅呀!
4.怎样设计小学音乐课 篇四
尽管目前音乐教师的文凭越来越高,教师有个人素质不断完善,但却远远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问题的结症不在于数量上的缺乏,而在于质量上的虚弱;不是“专业特长”的不精,而是“一精多能”的失衡;特别是音乐教师们对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儿童心理学和中外先进教学方法的掌握与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恐怕要从高校音乐教育自身来找找。
中小学教育需要“有思想”的“高材生”。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教育思想至关重要。没有先进教育思想引领的教师很难将自己的高超技艺运用到教学中,既阻碍学生的发展,又延误自己的成长。但是,每年毕业来到基层的音乐教育“高材生”们大多缺乏应该具备的理论水平,缺乏教学研究意识,虽能歌善舞,却思想苍白,导致教学入门比较困难,自身成长缓慢。其实,他们在高校期间还是学过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的,但学生们是否重视?课程与实践是否结合密切?管理力度是否真正足够?评价机制是否健全?回答是否定的。据“高材生”们自述,在高校的学习中,他们最不感兴趣也最容易混过关的就是这些课程。
中小学教育需要“一精多能”的“高材生”。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是“综合性”、“实用性”和“复合型”的,也就是“一精多能”。而现在的高师音乐教育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们,技艺过于单一,主修钢琴的不会声乐、舞蹈,主修声乐的不会舞蹈、钢琴,主修舞蹈的不会钢琴、声乐……虽然现在城区大部分学校都会根据“高材生”的特长来搭配,形成一校多种人才的态势,以有利于学校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不过在教学中,面对目前新课程中“感受与鉴赏”、“演唱演奏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探索与创造”和“音乐与姊妹艺术等相关文化”四大板块的内容要求,技艺单一的教师难免显得捉襟见肘、束手无策了。尤其是农村学校,在师资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音乐教师有可能还要兼上美术课,急需“一精多能”兼“复合型”的艺术教师。现在一些地方试点的“综合艺术课程”,也急需“一精多能”兼“复合型”的艺术教师。
中小学教育需要“懂心理学、生理学”的“高材生”。一名音乐教师具备了现代教育思想,拥有了“一精多能”的技艺,他还必须针对所教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小学,面对五六十个活蹦乱跳的.孩子,“高材生”们往往黔驴技穷,一筹莫展。笔者在农村小学教学期间,曾历时八年潜心研究小学的音乐教学。我的体会是,在有正规的、系统的音乐教学情况下,一年级最难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感受敏锐,吸收较快,自信心与表现欲都很强,但太好动,个性强,纪律差,其他年级则相反。实践证明,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最为关键。因为从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来看,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学习功效大于高年级。同样,当中学音乐教师抱怨学生很差时,一定是他们在小学时没有打好基础。那么,要在小学打好基础,低年级教学一定要扎实。我在探究“一年级音乐课,怎么才不难上”这个课题时,就认识到:只有以儿童心理学为支撑,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情意与能力的教学模式。我的决策是:第一要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多用综合课型,加大“动作”、“情绪”、“体态反应”等审美体验的密度,让学生们身动、心动、情动---以动治动。第二要将知识技能揉进各种有趣的游戏、表演活动中,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情的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以动促学。第三要建立严密的、科学的、游戏化的课堂常规,使师生达成良好的默契,让教学在热而不闹、活而不乱、收放自如的管理中进行。
目前,高校毕业的“高材生”们都最怕到小学来,就是来了,也大多不愿上一年级。他们说没实习过小学,更没实习过一年级。笔者建议,高师院校的音乐学院应加强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教学,并与实践相结合;高师院校不但要拥有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实力雄厚的实验基地,供师生们共同挂钩实践,还要与偏远农村中、小学建立拉手关系,供师生们了解、沟通与实践;高校要有一个更切合实际的学生见习、实习规划,以及相应的措施与评价机制,把见习、实习重点摆在小学低年级,做到中学、小学相结合,早期见习、短期实习、期末实践相结合。
中小学教育需要“两条腿走路”的“高材生”。课外艺术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相当多的优秀人才能在此得到更大提升。但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推进整体素质提高的。而课外艺术活动,也早就不是以前那种少数优秀人才唱主角的领域了,它是给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的一个大舞台。我们应学会“两条腿走路”,即培养全体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与研究是一条腿,提升优秀生才能的活动与方法是另一条腿。
5.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五
莲子口中心小学 王云宁
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材版本: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旋律优美,意境动人,有很抒情感人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歌颂了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辛勤劳动,忠于教书育人的老师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歌曲的高潮部分是这首歌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不但出现了附点音符,还有就是节拍的把握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成长在农村的孩子,学生们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较少,但是对音乐课的热情高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附点音符,会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升音乐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首歌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进一步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热爱教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学重点,难点:
附点音符的节拍把握,以及高潮部分的演唱,尤其“敬爱的好老师”一句的节拍要唱够。教学准备:录音机,钢琴。教学过程:
一。听,初步感受整首歌。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大家先认真听一遍,告诉老师这首歌歌唱的是谁?它都描写了那些内容?
生答:歌唱的是老师,告诉我们老师深夜还在改作业,工作多辛苦。生: 老师为了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感激老师。
师:同学们说的好,我们的老师们为了我们不辞辛苦。那今天的课堂上你们想不想唱一首歌给老师?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二。学习乐谱。
1.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乐谱,看歌曲的高潮部分,让学生看到有的音符后面带点,表示什么?想想之前学过的音乐知识,音符上面加点表示声音高了,下面加点表示声音低了,那后面带点呢? 认识附点音符,注意演唱时的节拍,师示范,生跟唱。
“敬爱的好老师”一句,“师”应该唱几拍?师生一起边打拍子边唱,感受这句的正确唱法和节拍。
(设计意图: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又是学习新知识的桥梁,而且学生自己总结来的知识记起来不但容易,而
且持久。通过此环节的教学首先突破重点难点,使得学习这首歌更加简单。)
2.看第一段歌词,老师按节奏边拍手边朗读第一句歌词(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让学生体会这首歌的节奏。第二句(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让学生模仿就来拍节奏朗读。第二段歌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按节奏朗读,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台前表演。每小组一句,看哪组最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并且熟悉了歌词,为接下来学习这首歌做铺垫,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敢于展现自己。)三.学唱这首歌
3.听录音试着轻声跟唱。4.逐句教唱
5.跟琴唱,学生唱的不准的地方给予指导。6.一人领唱,其他人齐唱来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了解合唱的魅力,领略不同方式合唱的美,增强音乐素质,提升音乐修养。)四。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首歌谈谈你心里的感受,你最想告诉老师什么?我们在今后应该怎样对待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
6.小学音乐课《郊游》教学设计 篇六
小学音乐课《郊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教学方法
启发法、情景创设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教师范唱《郊游》歌曲。)(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二、新课讲授——熟悉旋律: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请学生用动作模仿出坐交通工具去郊游的样子。
2、PPT出示春天的田野等一些图片,并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春天。进而引出歌曲歌词,让同学们熟悉歌词。
3、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示出春天美丽的景色。
4、熟悉了旋律和歌词,教师开始弹奏钢琴教唱。
5、歌曲中三、四、五是难点,学生唱歌时容易出错,因此多次重复,带领同学们反复演唱。
6、播放伴奏,完整地唱歌曲:
7、增加难度,让同学们用手拍桌子,敲打节奏。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分小组上来表演歌曲,一组唱歌、一组跳舞、一组用打击乐伴奏,之后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最后老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四、小结与作业
请学生一起总结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7.浅谈小学音乐课堂试唱设计的优化 篇七
一、倾听试唱, 启动音乐感知触觉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必要的解读, 还要进行示范演唱, 或者是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演唱视频、音频, 为学生创造更多倾听的机会。要求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让音乐先入耳、后入心, 然后在聆听中开始试唱, 找准音乐基调, 感知音乐魅力的肆意迸发, 进而建立崭新音乐感知雏形。小学生学习歌曲大多从模仿开始, 在聆听中试唱, 就是要进行模仿, 让听觉、触觉、嗅觉等器官都及时被激活, 广泛接受音乐信息的渗透, 学生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音乐感知。
学习新歌曲时,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倾听机会。在学习《七个小兄弟》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 让学生倾听, 并鼓励学生随声哼唱, 跟随音乐自主自由试唱。学生学习快速启动, 很快就进入到音乐节奏之中。不久, 学生试唱进入熟悉阶段, 教室内学生歌唱声音越来越响,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歌曲旋律, 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教师反复播放音乐视频, 让学生用心倾听, 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进行哼唱模仿, 很快就掌握了歌曲音调, 顺利进行试唱。这种自主学习体现的是新课改精神, 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强调聆听和哼唱并重, 目的是让学生在聆听中养成试唱的学习习惯, 这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伴奏试唱, 建立学习认知框架
小学生思维活跃,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聆听中试唱, 还要在音乐学习整个过程中时时进行试唱。教师播放视频时试唱、自主学习时试唱、小组互动时试唱、课堂演绎时试唱, 要让试唱穿串整个教学始终。音乐进入学生心里时, 会留下深刻感知印象, 只要音乐响起, 学生会情不自禁进行试唱。因此,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 经常打开音乐伴奏, 为学生试唱创造条件。学生反复试唱, 自然能够强化音乐感知, 学习效率也会显著提升。
小学生大多好动不好静, 在音乐学习时也是这样, 要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内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机会, 从不同维度出发, 感知音乐深刻内涵。在学习 《音乐是好朋友》时,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 请大家用拍手、或摇晃身体来体会音乐节奏, 教师带头跟唱, 熟悉音乐旋律。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还要求学生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视唱, 感受歌曲描写意境美。教师关闭歌唱, 只播放音乐伴奏, 让学生参与试唱, 体验歌曲内涵。教师让学生用肢体运动找音乐节奏, 让学生跟随伴奏带进行试唱, 为学生感知音乐提供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反复进行试唱练习, 对歌曲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学习认知趋于理性化, 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当然是深刻的、完善的。
三、训练试唱, 激活音乐创新思维
课堂训练是音乐课堂教学重要环节。为巩固学生学习认知, 教师要设计众多训练内容, 促使学生在参与训练的同时, 获得更多学习认知。反复试唱, 是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采取的训练方式。教师要注意优化训练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训练为单位, 重视歌词诵读学习, 先掌握歌词要义, 再进行试唱, 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绎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体验, 形成学习认知。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学习设计更多训练机会, 学生会在具体训练操作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运动, 逐渐形成音乐素质和能力。
在学习《百灵鸟的歌》“顽皮的小杜鹃”时, 教师先让学生欣赏《杜鹃圆舞曲》, 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自己编制舞蹈动作, 进行课堂演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展示, 两个学生合作, 一个演唱, 一个伴舞。小组筛选评比, 选出小组代表进行班级内演绎, 教师给出评价。学生听说现场演绎, 都显得非常兴奋, 积极行动起来, 学唱歌曲, 编制舞蹈动作。在课堂演绎时, 学生试唱虽然不是很熟练, 但节奏掌握非常好, 舞蹈者将杜鹃高飞、低飞, 以及在密林中啼叫、回旋形态展现出来。学生合作情况良好, 对音乐作品的解读非常到位。教师布置演绎活动, 这是重要音乐训练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逐渐培养音乐学习习惯, 对全面提升音乐素质有一定帮助。
8.怎样做好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辑 篇八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辑
从历年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就可了解到,中小学现行音乐教材并不能适应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更难以满足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已经制约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改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促使中小学音乐教学能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本质发展的需要,促进素质教育的事实,就应重视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辑。做好中小音乐教材编辑工作,才能够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体现音乐学习的基础性
编辑教材需要以学生群体作为根据。基于这一点,在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辑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将音乐基础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编辑教材的时候还需要将人类音乐发展历程、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人类血等基本原理融入到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教材编辑人员在编辑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时候,有效丰富该部分内容,可促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喜爱之情,并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中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会学习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学会发展音乐。简单来说,在中小学阶段,通过音乐教材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有益于学生终身。而这就是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辑的基础。因此,在编辑教材的时候需要在选择内容方面进行结构上的安排,遵循有利于学生學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原则,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以此便可获取审美愉悦。在此过程中,编辑人员应当摒弃过去所认为的“学生学习音乐无需基础知识与技能”观念。不可认为学生学习到音乐基础知识是无用的。教材编辑人员应当认识到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重要性。以发展眼光看待中小学教材编辑工作。利用教材为中小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
二、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性
任何教学,其实就是一种活动,就是一种实践。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来说也是如此。编辑人员应认识到,如果在编辑教材的时候,以学生为根据,就应当彻底打破过去模仿专业音乐教材的音乐知识体系教材的传统框架。中小学音乐教材应打破传统知识框架的束缚,充分体现音乐的生活化。因此,编辑人员在编辑音乐教材的时候可试着将音乐教材设计成可供教师参考与选择的模式。尤其是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评价、音乐创造与表现等方面,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中小学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融入于音乐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不同音乐活动,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就能够享受到审美愉悦,进一步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与信心。实际上,教材编辑人员在编辑教材的时候,能够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在了解学生特性的基础上,编辑出具有特色化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有助于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学生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音乐活动,并付诸于真正的教学实践活动,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能够保持长久的音乐学习兴趣。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享受到音乐的美。
三、满足音乐学习的开放性
根据教学实践就可了解到,中小学生所获取的音乐经验其实并不都是学校音乐教材给予的。在传统的封闭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很难获取音乐经验。学生所获取的音乐经验,其实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教材之外的。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获取音乐经验,致使教材在音乐教育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中小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并不单单从教材中获得。在音乐教材编辑的时候,编辑人员应当准确认识到这一点。继而在编辑教材的时候,能够保持一种相对开放性的姿态。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音乐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开放性的音乐教材,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性与多元化。而音乐教材的开放性应体现在此,即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并不过于追求系统性、全面性和统一性,教材编辑应遵循因材施教,为教师与学生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当然,教材编辑也可将学生喜爱的音乐写入到教材中。这样有利于保证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与社会音乐教育相联系,且还能够促使音乐与其他的学科保持发展的同步调。
四、结语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阶段,编辑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时候,需要以学生为根据,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体现音乐教育发展根本,促使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能够与音乐教育发展同步。
命运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东西。虽人各有志,往往在实现理想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反而会使自己走向与志趣相反的路,而一举成功。我想我就是这样。
——松下幸之助
9.小学音乐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篇九
《黄河颂》教学设计
会泽县金钟镇第三中学唐安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请问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见过黄河的?(没有)那我们先一起到黄河边走走。欣赏黄河图片及视频感受黄河。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黄河的感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
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三、感悟诗歌
1、听了歌曲和朗诵后,这首诗给你什么感受?
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词部分哪些诗句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哪些诗句赞颂黄河的民族精神? 这些诗句应该怎样读呢?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看黄河,这“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是“望”统领的内容,所以“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字读的时候应该把声音拉长一点。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掀”字应重读。因为“掀”字不仅写出了黄河奔流的动态:掀起万丈狂澜,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惊人,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黄河奔流的高低起伏。
(生齐读)
(师引导学生朗读)
读这句诗的时候,重读“劈”这个词?
(师指导朗读、齐读)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它的内容,而且要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描写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生齐读)
(2)快速阅读,找出诗人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
三个“啊!黄河!”的内容。指导朗读:
第一个“啊!黄河!”读得舒缓、深沉。因为诗人从历史贡献这一角度来赞美黄河,既然是摇篮,那么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舒缓与深沉之情。
第二个“啊!黄河!” 诗人从黄河的地理优势出发把黄河比作巨人,巨人高大威猛,读的时候,应把巨人的伟大坚强读出来)
第三个“啊!黄河!”诗人从黄河的流域宽广:“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来写,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高潮,所以读的时候,感情越读越激昂。
4、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课堂小结
分组分角色试着朗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感情由舒缓到激昂的变化。全班齐读(配乐朗读,激发学生情感,增强气氛)
五、拓展延伸
播放《保卫黄河》的歌曲,激发学生情感。
六、课外积累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篇二:黄河颂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篇三: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白明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
一、引入,激发: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
(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
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 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
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
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
大屏幕显示图像及文字:
2、作品简介:《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宏气势后创作的。
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雄姿,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 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 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学习课文:
(一)、听——整体感知:
1、听课文《黄河颂》·swf配图朗读。
2、听歌曲《黄河颂》。
3、请问:听配图朗读和歌曲后,你有何感受?
4、词语认读、理解、识记学习:
巅(diān)狂澜(lán)哺育(bǔ)澎湃(p?ng)(pài)滋长(zī)浊流(zhuó)一泻万丈(xia)体魄(pò)屏障(píng)(zhàng)
5、讨论交流,感知内容:这首歌词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为序曲,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部分分为望黄河;颂黄河。末尾激励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二)、读——欣赏体会: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1、提问: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体会思想感情:
(1)、哪一个字统领了望黄河部分?
(“望”字统领)
(2)、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
(3)、作者通过这些景象描写,展现了黄河怎样的气势?(波澜壮阔)
(4)、作者从哪些方面去颂黄河的?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优势;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
(5)、歌词中三个“啊”字对“颂”黄河起什么作用?
(是感情高亢昂扬的标志,又是歌颂意思的转换和划分。由实到虚,层层推进,文气跌宕起伏。)
(6)、从黄河的身上,我们学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伟大而坚强)
(三)、诵——品味探究:
方法步骤:学生自己大声朗诵——朗读比赛——集体朗读。
1、品味语言:指出你最喜欢的或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质疑探究:
(1)根据你的体验,说说你对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的理解?
(黄河是华夏文化分发源地,黄河养育了华夏儿女;黄河地理优越,靠着它,中华儿女曾抵御了许多外族的入侵。)
(2)“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其中的“千万条铁 的臂膀”是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指黄河支流。这句话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四)、背——体验反思:
1、你觉得我们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品质?
2、如果你站在黄河边,望着气势磅礴的黄河,你最想说些什么?
(五)、延伸拓展:
1、你知道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请说给大家共赏。
2、欣赏歌曲,谈感受:
《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观看录像:《黄河是如何变“坏”的.rm?》,自由发言谈感想。
四、布置作业:
10.怎样设计小学音乐课 篇十
新安县正村镇中岳小学 王朝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的,学生经过实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情趣。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可以传播。
技能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的过程。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重难点定位
本课的重点确定在: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可以传播,并且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部分,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科学课程的一大特色,我认为教学中要让学生先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测,为了验证猜想,建立科学的概念,学生就要通过实验等方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证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因此,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设计时我准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简易听诊器、漏斗、胶管、钥匙、石头、铃、线、纸杯等。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手拿事先准备好的简易听诊器,“同学们都去过医院看过病,为什么医生要用听诊器听心脏的声音?”
生猜:“可能会清楚一点。”
教师:“心脏声音是怎样“传播”到医生耳朵中去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问题。”
由简易的听诊器设置情景,想想医生为什么用听诊器听心脏的声音?想想声音是怎样传到医生耳朵里的。
板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设计目的: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疑问氛围,学生可能会猜出一些想法,教师也不必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教师随即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创设有问题的情境的意图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对下面的探究学习新知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加强直观,探索新知,通过3个步骤完成。
第1步:实验分析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的传播。
(1)、相互听一听写字的声音。A、四人一组,一人写字,一人把耳朵贴至桌面,另两人仔细听;然后再交换做法。
B、小组汇报不同的途径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经桌子(固体)听到的声音比直接用耳朵(经空气)听到的声音要清楚。
(2)、听听纸杯(土电话)传过来的声音 A、照书上图做相互听,听听纸杯中的声音; B、说说纸杯中的声音是怎样传过来的? C、换个纸杯听听看,与刚才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说说听到的情况。(初步感知纸杯有扩大声音的功能)
(3)、听听听诊器里的声音
A、说医生是怎样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的?
B、把漏斗接上胶管,作成一个简易的“听诊器”试试做做医生; C、用“听诊器”听听心脏的声音(自己的和别人的); D、听心脏的声音是怎样传播过来的?
声音是通过胶管和漏斗中的空气传播的。
(4)、通过实验说说声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教师补充、板书、小结: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且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要大。
【设计目的:这一步的教学,让学生动手实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学会了物体传声的实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2步:分组实验分析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
A、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让物体在水中发出声音,并试试能不能听到;
B、听一听,在水槽中碰响石头或铃,能不能听到发出的声音(教师巡视指导)。
C、说一说,有没有听到从水中发出的声音?说明了什么?(汇报实验结果)D、想一想,听到的声音是不是就是单单靠液体来传播的?
E、交流,游泳时潜入水下听到过声音吗?是怎样传播过来的?(运用知识)
教师小结,并板书: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设计目的:让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学会了液体传声的实验,并结合学生实际游泳时潜入水中上否听到声音?有什么特点?通过实验和交流帮助学生认识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第3步: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 A、学生自己看书上的材料;
B、说说从这些材料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固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强,气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弱。
C、思考回答:如果把一只钟放在没有空气的罩子中,你会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设计目的:这一步教学,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段有具体数字的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在通过资料思考得出结论:固体传播声音本 领最强,气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弱。在这一部分中,还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既然声音能在空气能传播声音,那么把一只钟放入真空中,你会听到钟的声音 吗?从而认识到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 以上三个步骤紧密联系,通过实验----分析----综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
(三)强化练习,综合运用。
1、铁路上你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为什么?
2、为什么狗把一只耳朵贴在地面上休息?
【设计目的:经过学习,学生基本上从理论上掌握了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还需让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发展学生智力,让学生学习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气体
固体 都能传播声音 液体
11.怎样设计小学音乐课 篇十一
一、创设情境,巧设教学环节
如在《音乐小屋》的教学中,我把整节课结合多媒体设计成了“一场游戏,一堂课”。首先动物王国发来篝火晚会的请帖(引课),然后途中运用聪明智慧战胜困难,到达目的地(学习重点一: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接着小猪接待大家带同学们到各动物家去做客(学习重点二:初步认识箫和单簧管)。再次,大家一起排练晚会节目(学唱歌曲《音乐小屋》,并创编相关节目)。最后,参加篝火晚会,欣赏单簧管和箫的演奏作品、感受改拍子的音乐小屋、感受曲作者其他优秀作品(巩固扩展,情感升华)。
还可以把孩子在音乐的世界里带到新疆、带到海边、带到古代等等,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可能事事都经历,这样巧设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舒心愉悦的学习氛围,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化难为简,巧学基础知识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音樂知识。
1.在低年级识谱教学中,采用彩色谱,把do re mi fa sol la 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通过有趣的游戏,轻而易举地认识了各个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
2.在节奏教学中,先把抽象的各音符以有趣的文字等表示,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分别掌握其时值,并能够主动自己变换它们的位置,创造出新的一条条节奏。在孩子们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再提议玩换装游戏,为这些节奏穿上漂亮的彩虹衣服,这样孩子们不仅轻松地掌握了简单旋律的节奏,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并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丰富内容,巧加课外歌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适当地引入课外优秀作品演唱或欣赏,是为小学音乐课注入一剂鲜活剂。首先,可以把新学堂乐歌引入音乐课堂。一首首歌曲朗朗上口,既追求古风古韵,又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心理,并适合于广大少年儿童歌唱。其次,还可以引入新世纪优秀儿童歌曲中的《小哪吒》《美丽新世界》等深受孩子喜爱的优秀歌曲。
只要我们多学习、多钻研,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不是很难的事。
【怎样设计小学音乐课】推荐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08-02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课09-06
怎样学好室内设计08-27
怎样学好园林设计专业11-09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范文07-09
《动物怎样吃食物》教学设计07-25
《我们怎样观察》作文教学设计10-17
我是怎样长大的教学设计10-25
巴洛克高效学习音乐是怎样的08-19
怎样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