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

2024-09-25

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精选8篇)

1.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 篇一

《孔雀东南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和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3)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3)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语法。

[教学难点]:

(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梁祝》的经典旋律,让学生沉浸在审美体验中。

师问: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根据我国哪个民间传说创作的?(相信学生肯定能回答出来)

对,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民间传说创作出来的。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说到爱情,总是那么让人心动,有着让人冲动的美好向往。然而,我们所知道的这些故事里,本来可以美好的爱情却总是遭遇挫折,让人心碎。但是,爱情的主人公都毫无例外地为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奋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美好爱情的民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记录中国古代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的古诗--《孔雀东南飞》。这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毫不比“梁祝传说”逊色。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歌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为我们描述的凄婉的爱情世界里吧。

二、朗读课文,总体把握,熟悉故事梗概:

1.教师朗读两个自然段做好示范,剩余段落指名学生朗读。

2.让学生快速阅读注释,了解大意,概括故事梗概:

教师最后明确: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附带一点点评: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几成千篇 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3.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一层)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二层)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语法解析:(先练后讲)

(1)指出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

谓言无誓违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

(2)指出偏义复词:

师解: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作一个词,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这种语法现象叫偏义复词。

①昼夜勤作息(偏“作”)②勤心养公姥(偏“姥”)③我有亲父兄(偏“兄”)

④逼迫有弟兄(偏“兄”)⑤其日牛马嘶(偏“马”)

(3)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今义:

(1)鸡鸣:古义,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早1时至3时今义,鸡鸣叫。

(2)难为:古义,难当。今义,表示使另为难,或客套话,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

(3)驱使: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4)区区:古义,①愚拙,②真情挚意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5)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

(6)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与怜悯。

(7)教训II: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8)来信: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今义,寄来的书信。

(9)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作出决定。

(10)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11)明曰:古义,第二天今义,未来的一天。

(12)交通:古义,交互相通。今义,指往来通达。

(13)逢迎:古义,迎接,迎着。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第二课时

一、继续解析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语法:

(一)一词多义现象:

1.“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如:

儿已婚薄禄相

2.“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④葳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3.“见”的用法:

①相见常日稀(看见,动词)②君既若见录(我,指兰芝,代词)

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另补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臣诚恐见欺于王,……)

4.“谢”的用法:

①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②阿母谢媒人(道歉,动词。)

③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5.“为”的用法: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wéi)

②十七为君妇(做,作为,成为,动词,wéi)

③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éi)

④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éi。或作“因为”“由于”,介词。读wéi)

⑤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读wèi)

⑥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éi)

⑦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读wèi)

6.“何”的用法:

①何意致不厚(什么,疑问代词。)②隐隐何甸甸(何等。)

③汝今何罪过(什么,疑问代词。)③作计何不量(为什么,疑问副词。)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何敢助妇语(说话)

交广市蛙珍(买)

仕宦于台阁(任官职.做官)

自名为鸳鸯(叫,说)

(2)名词作状语

黄泉共为友(在黄泉之下)

昼夜勤作息(从白天到黑夜)

中道还兄门(在半路上)

手巾掩口啼(用手巾)

朝成绣夹裙(在早晨)

卿当日胜贵(一天天地)

夜夜不得息(每夜)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又非君所详(了解详情)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三)理解下列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

(阐释: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类型有: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和“秦时明月汉时关”。对句互文,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如上二例;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的思路步骤一样。王勃《滕王阁序》中“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排句互文。总之,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短语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二、解析课文:

(一)总述: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插入:“古风”这类诗歌的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二)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分析: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兴”,是中国诗歌创作的独特手法,一般用于开头,为全文定下基础。《孔雀东南飞》即用“托物起兴”开篇:引出焦仲卿、刘兰芝这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夫妻的悲苦命运,可谓恰当。其中的“五里”来源于古代送别之地相隔的里数,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可见小小的里数就显示了别离之难。

(三)(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分析: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分析: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二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九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哪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四)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分析:“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比”的运用。“磐石”和“蒲苇”一坚一纫,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诗的末尾出现“鸳鸯”,它不是单纯的`“比”,而是“比”的发展式“意象”。在中国宏大的文学创作中,有些比喻被反复地使用而渐渐固定下来,变成了含意之象即意象,当然,固定化的比喻只是诗歌意象的来源之一。如果查一下《辞海》,“鸳鸯”古称“匹鸟”,雄雌偶居然不离,不能独活,一般比喻夫妻。运用在本诗,“鸳鸯”正象征着焦、刘二人至死不离的爱情。

由此可引发生一些联想:《梁祝》的化蝶,蝶是经过蛹的蜕变,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获得在花间翩翩起舞的自由的,梁山伯、祝英台也只有经过生死的磨难才能拥有相爱的自由。

白居易的《长恨歌》(叙事诗的顶峰之作)中的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比翼鸟”传说中此鸟一目一翼,不比则不能飞。“连理枝”是一种不同根但其枝干连生在一起的草木。它们都用来比喻夫妻。唐明皇与杨贵妃,一个是龙种,一个来自民间,前半生不相关,后半生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备课说明:以上环节的兴奋点在于前面所学的《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复习与运用,做到概念清晰后,学生发现自己能运用概念赏析其他诗歌,这是最让人自豪。)

(五)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离骚》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分析: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结尾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第三课时

一、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也可见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果断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镇定,庄重(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这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忠于爱情,忍辱负重,据谨懦弱,胆小怕事,但又有一定叛逆精神。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坚贞不逾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懦弱,胆小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二、分析本文在诗歌语言方面的特点:

1.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美,它简练的诗句通过激发读者的想象把直白的语言难以尽传的情意巧妙地融化在读者的心中,可谓“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因此,诗歌的创作者在运用“赋”繁笔的同时必须更好地使用简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有限的语言激发无限想象的目的,充分体现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可以以刘兰芝归家一段为例: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刘兰芝被休在东汉时期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是震惊全家的事。但诗歌对刘兰芝的各方面找写都非常简约,如动作描写仅有两个字“进退”、神态描写三个字“无颜仪:、心理描写简练到一个字“惭”、辩解的话仅有一句。这简约的语言背后是刘兰芝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你能通过你的想象,根据这些字句扩展、补充情节吗?(也可针对刘母想象。)

(备课说明:本节课的兴奋点在于把高中的想象思维训练放入诗歌的鉴赏之中。课堂的实际效果非常好,学生想象力异常丰富,例如:有的同学想象在刘兰芝进门时,十三岁到十七岁的美好的少女生活闪回在眼前,与现在相比,更觉凄苦;有的想象乌鸦报忧,添加水井勾起刘兰芝自绝之心,以示无颜面回家;有的增加刘兄的言行,表现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无情的观念,刘兰芝无家可归的现状更令人同情等等。)

2.委婉灵活的五言诗体

《孔雀东南飞》产生于东汉,当时诗歌的字数正由四言向五言发展,《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人们运用五言写作的能力得到了完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也是五言叙事诗的代表作),流畅地运用五言写作353句(1765字)的叙事长诗更是奇迹。五言仅此四言多一字,它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不妨做一次小练习。朗读第二段,请你从每一句中删去一个字,王言变四言,但整段含义不变。

原段落为: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全段可修改如下:

“十三织素,十四裁衣,十五箜篌,十六诗书。十七为妇,心中苦悲。君为府吏,守节不移,妾留空房,相见日稀。鸡鸣机织,夜夜不息。三日五匹,大人嫌迟。非为织迟,君妇难为!妾不堪使,徒留无施,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五言变为四言,内容完整,语言凝炼,语音朗读呈“二二”分配,如果用一个字挤入这种板块式的结构中,那么就呈现出“二二一”“二一二”“二一一一”的灵活的样式,有了波澜,并使语音得到延宕,更显委婉。在这里,更符合温柔、善良的刘兰芝的委屈的诉说。

与五言相比较,七言更见长于抒情。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改为四言:“见难别难,东风花残。春蚕比尽,蜡炬泪干。”一唱三叹的韵味荡然无存。

板书:

四言凝炼整齐

五言灵活委婉

七言抒情味浓一唱三叹

(备课说明:本节课的兴奋点在于改诗,体会委婉灵活的五言诗体是一件抽象的事,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改诗,蕴含创造的意味,学生乐意做;抽字改诗,简单易做,学生也做得好。)

三、结束语:

这真是:

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坚若磐石,痴仲卿违母缢庭树

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曹禺的戏剧《雷雨》中侍萍的怨愤,从刘兰芝的自赴清池到巴金《家》中鸣凤之死,无不呐喊出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时代,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再也不受封建礼教及家长制的羁绊,我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王宝杰

2.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 篇二

首先, 新旧教材的编排思想的区别。旧课标以物质结构为主线, 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知识的“骨架”,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血肉”, 注重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很多知识都是一步到位式的讲解, 要求高, 难度大。新课标在知识的编排上讲究螺旋式上升,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如果把握不好随意加深、拓展就容易吃力不讨好, 与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因此, 在教学中要搞清楚必修与选修的关系。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课在各方面的知识都作“蜻蜓点水”似的介绍, 为高二各选修模块留下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接口”, 那么, 选修模块中安排了哪些知识?难度有多大?也是必须了解的。否则, 容易造成随意拓宽、加深, 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 在必修时“一杠子插到底”, 加重了学生负担。由于受课时限制, 实际上也不可能讲得很清楚, 甚至出现好像讲得越清楚, 学生实际越不明白 (整个知识体系没能建立) 的尴尬局面。

其次,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很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 但是过分强调技能和技能训练, 会使实验探究、实验思维和其他方面训练被冲淡。而学生往往并不理解这些技能要领, 只能机械地模仿学习, 有时甚至是走马观花看看热闹。因此, 我们把一些有条件进行学生实验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 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得知识。由于新课标必修课对很多知识的要求不高, 学生整个知识体系没有建立, 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记忆。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3.高一英语课本必修一中的价值取向 篇三

关键词:英语;教科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75-01

一、价值取向的概念分析

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是众所周知的。高中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增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德育观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在学科课堂上贯彻德育教育是新课标学科教学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有着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三、高中英语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

任何一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都负载着某种特定的价值,在本质上,课程不是“价值中立”或“文化无涉”的纯粹知识活动。(梁红梅,赵长林,2009)。高中英语课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工具,其思想性和教育性比较强。通过教科书的内容使学生获得什么,都有明显的价值取向。

1、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展现

在广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中,生命是其关注的中心,并构成价值的来源和价值的归宿(唐代兴 2004)。教科书借助了一些故事或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传递,如第一单元的“friendship”。

课文“Annes Best Friend”以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这段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叫安妮的犹太小女孩在躲避纳粹的过程中与日记“交朋友”故事。日记中体现了对美好的自由的向往,对感受自然的渴望。于是,读者在形象的、直观的、情绪化的、感悟的阅读里体会着小女孩的处境和乐观的心情,一点一滴地塑造着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贯穿第四单元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文化主线,也是悲天悯人的对生命极度珍视的情怀,因此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读者都不能够放下对灾难中人们的挂念与担心,尤其是在最后一段,读者还能够感觉到许多的暖意:

“All hope was not lost. The army sent 150000 soldiers to Tang Shan to rescue worker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helped...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

我们很容易看出课本的编写者想要通过故事要传递的价值观: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每一条生命应该被珍惜和尊重;不要放弃希望,即使灾难来临,也要乐观面对。

2、对具有超越性的生活意义的追求

我们这里指的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终极的价值、人生的境界、道德的觉悟和最高的智慧(姚新中, 何丽艳 2008)。具有超越性的生活意义关于人自己的生存的问题,但是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可以归纳,它可以是追求更真更善更美,可以是思考众生万物的奥秘,也可以是为了人类文明的进化。

第五单元在人物的选择上就呈现了追求超越性的生活意义的价值观。如在课文“Pre-reading”部分,为让学生对“伟人”有更深的理解,所有的实例都是为民族甚至是整个全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其中包括了为坚持自己对圣经的信念而牺牲的英国新教改革者威廉.汀代尔,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印度,非暴力不合作倡导者甘地,中国的民主卫士孙中山,他们无一不是为了全民族或全世界的人类而战斗着,向我们传递了超越性生活意义所在:活着不应该只是为了自己吃饱睡暖,还要怀有大爱和大智慧。

本单元课文“EliasStory”以一个名为Elias的视角,向我们介绍了为南非黑人获取平等权利而不惜一生斗争的曼德拉总统的事迹。他的精神不只是他能在入狱近二十载后出来帮助民众的精神,还在于他始终体味区域性人民疾苦,为人的生存权利以外的诸项权利努力的正义行为。

3、对理性和科学精神的追求

广义的科学精神则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的、贯穿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它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科学追求真理,认识自然和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使人获得自由与幸福,这与强调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幸福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

单元“Earthquake”也明显表达了科学精神的倾向,它详细地介绍和描述了有关地震的科学知识,包括地震前的预兆和地震灾害自救的科学常识,从而让读者认识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

克拉克洪-斯多特贝克(Kluckhohn & Strodtbeck, 1961)曾经概括出五种价值取向模式人性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时间取向、活动取向和关系取向。克拉克洪与斯多特贝克提出某一社会所青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反映的就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

1、人性取向--人性本善(Good),人性本恶(Evil)或善恶兼而有之(Mixed);

2、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征服(Mastery)、服从(Submissive)或和谐(Harmonious);

3、时间取向--过去(Past),现在(Present)或将来(Future);

4、人类活动取向—存在(being)、成为(being-in-becoming)或做(doing);

5、关系取向—个体主义的(Individualistic)、附属的(Collateral)或等级的(Hierarchical)。

4.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 篇四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3、评析人物,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摧毁青年男女的爱情的罪恶。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三、过程方法

品读法、讨论法

四、情感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

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听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孔雀东南飞》

二、走进文本(用问题带动阅读)

1、你认为焦母遣弃刘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

a、专断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b、无子说:共事二三年。

c、门第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2、能不能让他俩殉情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让仲卿先“自挂东南枝”,然后,再让兰芝“举身赴清池”?

预设:

a、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诚与坚强

b、焦仲卿对爱情与母亲的顾虑

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

为什么刘兰芝离婚后还能风光再嫁?

资料分享:

汉代对于妇女再嫁,亦与后世不同。汉代出现数位皇太后如汉文帝之母薄姬、汉武帝之母王姬都是再嫁之身,堂而皇之地做**,无人以为异。女子再嫁三嫁,亦是不绝于书。据称,嫁人次数最高者大约是宰相陈平的妻子,嫁给陈平已经是她的第五次婚姻,这亦是令后人吃惊的一个例子。(《中国历史上的执政太后:女人天下》   作者:蒋胜男    华东师大出版社)

汉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的地位进一步滑落,表现在婚姻恋爱上,就是其自由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汉代妇女还未完全脱离社会生产领域,贞节观念也未形成习俗禁锢她们的心灵,加上汉代距原始社会尚近,原始古风尤存,使她们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自由.她们可以自择夫婿,可以离婚、再嫁,甚至婚外恋也不受时人严厉非议.可见,汉代妇女具有比后世更多的婚恋自由。

贾丽英《浅析汉代妇女的婚恋自由》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01期

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当时的成文法律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而实际生活中,妇女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亲自替她作说客。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先嫁河东卫中道、被掳入匈奴后与左贤王成亲,并生有子女,归汉后又嫁与董祀,先后改嫁两次。这样的身世并没有成为她一生的污点,相反她由于传奇的经历和文学上的才华被南朝人范晔收入了《后汉书列女传》。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法律透视》

三、总结人物形象

焦仲卿形象: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刘兰芝形象: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5.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 篇五

1、通读全文,概括文意;

2、疏通文意(序-12段),掌握重点词语。

3、背诵9-12自然段。

【学习重点】

通读全文。

【学习难点】

掌握重点词语。

【学法指导】

先自读,不翻阅资料,试试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知识链接】

1.背景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是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2.孔雀东南飞

上世纪的1935年,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主考人向陆佩如先生提出了一个怪问题:“《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诗里,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之句,可作者为什么不说成‘孔雀西北飞’呢?”

问题一提出,答辩会场上顿时有些躁动,旋即又静了下来,所有人一齐把目光投向了陆先生。陆佩如心想:作为艺术描写,说孔雀东南飞,西北飞,都是可以的。但如果这样认真地照直说,会使主考官受窘,认为自己所提的问题近乎无知和荒唐。于是,他灵机一动,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回答:因为--“西北有高楼”!

这个回答非常巧妙!满座的老师放声大笑,交口称赞。原来,古诗十九首里有这样的诗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陆佩如以怪对怪,既准确又巧妙,大胆的奇思妙想,顿使答辩会上充满了浪漫的活泼气氛……

【学习过程】

一.通读全文,读准字音、句读。先自读,然后由组长进行“诵读过关”检查,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本组诵读的“诵读明星”。

诵读明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选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故事,主要情节要全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

(一)序

1.重点字词

①为……所遣_______________      ②其家逼之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投水而死______________       ④自缢于庭树_________________

⑤时人伤之_________________      ⑥为诗云尔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段

1.1--2段重点字词

①徘徊________________            ②诗书_______________     _

③故嫌迟______________            ④难为______________  _

⑤不堪 驱使________  _________    ⑥徒留无所施_______ ______ _

⑦白 公姥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⑧相遣归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古代民歌常用这种“起兴”的写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你能另外再举一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兰芝对仲卿诉述,她明白婆婆是故意刁难,就主动要求“遣归”,此刻她的心理活动应该是怎样的?这反映了她性格方面的什么特点?用诵读把它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3-8段重点字词

(1)堂上启阿母________________ (2)幸复得此妇__________  ______

(3)共事二三年________________ (4)何意致不厚_______________

(5)何乃太区区  ______________ (6)汝岂得自由_______________

(7)可怜体无比________________   (8)伏惟 启阿母_________  _______

(9)终老不复取________________ (10)槌床便大怒_______________

(11)会不相从许________ _______(12)再拜还入户____________ ___

(13)卿但暂还家________________(14)吾今且报府_____________ __

(15)谢家来贵门________________ (16)昼夜勤作息 ________________

(17)伶俜 萦苦辛_______ _______ (18)留待作遗施____________

(19)于今无会因________________

(四)9-12段

1.重点词语

(1)新妇起严妆_______________      (2)事事四五通_______________   (3)却与小姑别_______________    (4)好自相 扶将_______  _______

(5)嬉戏莫相忘_______________     (6)誓天不相负_______________   (7)感君区区怀_______________    (8)君既若见录_______________

2.“昔作女儿时……念母劳家里”部分,体现了刘兰芝什么样的内心世界?用诵读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先反复读诵9-12自然段到熟练程度,再按下面指示试着背诵。

鸡鸣外于曙,_________________。著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下_________________,头上_________________。腰若_________________,耳著_________________,指如_________________,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母钱帛多,_________________,今日还家去,_________________。”却与小姑别,_________________。“新妇初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心养公姥,_________________,初七及下九,_________________。”出门登车去,_________________。

府吏马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今且赴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_________________,不久望君来。君当作_______________,妾当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有亲父兄,性行_________________,恐不任我意,_________________。”举手_________________,二情_________________。

6.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 篇六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槌(chuí 用拳头敲)床便大怒 ②葳蕤(wēi ruí 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短袄...上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自生光 ③否泰(fǒu tài 坏运气和好运气)如天地 ④踯躅(zhí ....zhú缓慢不进的样子)青骢马 ⑤晻晻(yǎn yǎn 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日欲暝 ⑥赍(lài ...赠送)钱三百万 ⑦君当作磐(pán 厚而大)石 ⑧伶俜(línɡ pínɡ 孤单的样子)萦苦辛 ...⑨耳著明月珰(chēnɡ 耳坠).A.①④⑤⑦

B.①②⑧⑨

C.③⑥⑦⑧ D.②④⑤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自可断来信 B.叶叶相交通 ....C.可怜体无比 D.府吏见丁宁 ....3.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

①便可白公姥 ②贵贱情何薄 ③我有亲父兄 ④否泰如天地 ⑤昼夜勤作息 ⑥女行无偏斜 ⑦进止敢自专 ⑧留待作遗施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⑧ D.⑤⑦⑧

4.古诗文为了使语句工整,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常使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在意义上互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叫“互文”。选出下列句子不是“互文”的一项()。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六王毕,四海一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五里一徘徊 徘徊庭树下 ....D.汝岂得自由 若为自由故 ....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乐府诗,完成第6~8题。

陌上桑 《乐府诗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日出东南隅 隅:角落。.B.脱帽著帩头 著:穿。.C.但坐观罗敷 坐:坐着。. D.使君谢罗敷 谢:感谢。.7.诗歌中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蚕桑女拒绝太守挑诱的故事的叙述,赞扬了罗敷的坚贞品质和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官僚的无耻。

B.第一段着重从侧面描写罗敷的美丽,第二段主要通过写罗敷拒绝使君的挑诱,并予以有力回击,正面刻画出罗敷完美的品格。

C.本诗作者创造性地用罗敷夸耀“夫婿”来压倒使君,这是艺术的虚构,用以突出罗敷的勇敢和智慧,衬托使君的卑劣和愚蠢。

D.在艺术技巧上,本诗综合运用了夸张、铺陈、衬托等手法,完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三、语言运用

9.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演出:高一(2)班(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演出:高二(5)班(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80字。

四、片段作文

10.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 000多个日子。根据“材料”,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

(1)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2)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A 解析:③“否”应读“pǐ ”;⑥“赍”应读“jī ”;⑧“俜”应读“pīnɡ”;⑨“珰”应读“dānɡ ”。

2.D 解析:A项,“来信”句中义为“媒人”;现代义为“书信”。B项,“交通”句中义为“交错,这里指挨在一起”;现代义为“运输事业。”C项,“可怜”句中义为“可爱”现代义为“值得怜悯、同情。”

3.A 解析: ①“公姥”偏指“姥”,③“父兄”偏指“兄”,⑤“作息”偏指“作”。4. C 解析:A项,四周种上松柏梧桐;B项,枝枝叶叶覆盖交通;D项,从各地的集市上买来出征用的器具。

5.C 解析:A项,两个“区区”的意思分别是“见识短浅”、“诚挚”;B项,两个“谢”的意思分别是“辞别”、“告诉”;C项,“徘徊”都是“来回走动”的意思;D项,两个“自由”的意思分别是 “自作主张”、“不受拘束和限制”。

6.A 解析:B项,著:显出,露出。C项,坐:因为。D项,谢:告,问。7.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的美丽。

解析: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是为了突出罗敷,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8.C 解析:罗敷夸耀“夫婿”的目的是反衬使君的卑劣和愚蠢,不是“压倒使君”,从而“突出罗敷的勇敢和智慧”。

9.合葬化鸟,夜夜悲鸣。高一(2)班同学的演绎,给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点染上浪漫的色彩。但面对封建礼教,刘兰芝们的结局只能如此。东汉末年是这样,20世纪30年代还是这样,悲剧在延续,不信的话,请看高二(5)班的同学为我们表演的《雷雨》。

7.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 篇七

知识目标:了解1787年宪法出现的背景;熟悉联邦制、总统制、三权分立制、两党制等美国国家制度;理解1787年宪法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掌握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美国国家制度的创建过程, 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曲折和艰辛。

【教材分析】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主题是“美国探索建立能有效保护人民自由权利的政府”。第一部分“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叙述的是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第二部分“1787年宪法的颁布”介绍了联邦政府成立的法律依据“1787年宪法”;第三部分“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讲述美国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度、两党制

难点:分权与制衡原则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 但是对外国政治制度史的学习缺乏兴趣。学生通过政治课程中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学习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材料:《独立宣言》 (节选)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 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1]

师:美国《独立宣言》是一部伟大的历史文件。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指出政府的权力来自哪里, 职责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首先抓住本课的灵魂“政府的职责是维护人们的自由权利”有利于学生对全部知识点的串联。)

二、学习探究

板书: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师: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建立的是邦联政府。结合教材第40页第二段, 邦联政府具有什么特征, 能有效地保护国民的权利吗?

1.邦联制度下的美国 (板书)

师:美国人有追求自由的传统, 也有遭受殖民暴政的历史, 所以不想建立一个权力太大的政府, 害怕这样的政府会危及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但中央政府的权力太小, 又难以担当起管理公共事务的责任, 这样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面对这种状况, 美国人对“政府”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0页“资料回放”部分。

(设计意图:补充建立邦联制的目的, 让学生认识到美国人对自由的珍视, 实现前后知识点的平稳过渡。)

师:1787年夏天, 为了应对邦联政府面临的困难, 12个州选派55名代表在费城开会, 准备修正《邦联条例》。后来, 越来越多的代表认为, 应该抛弃原来的邦联体制, 重新设计美国的政治体制。会议转而开始制定一部新的宪法, 这次会议也被称为制宪会议。

2.1787年宪法的颁布 (板书)

师:制宪会议整整开了116天, 终于制定出一部崭新的宪法。一场会议为什么开了这么长时间?

展示材料:制宪会议上产生了中央主义者与州权主义者、大州和小州、北方州和南方州之间的权利之争。大州和小州之间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国会代表的比例分配上。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冲突 (在选举国会代表和缴纳税收时黑奴算不算实际人口) [2]。

师:材料中反映有哪些矛盾呢?结合教材, 任选一个角色 (地方主义者、中央主义者、大州代表、小州代表、南方代表、北方代表) , 从自身利益出发你会在宪法制定上提什么建议?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扮成某一派别代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5分钟后分别阐述自己的主张。

(设计意图: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矛盾的复杂, 同时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教师在学生表述后总结:每一方代表都站在己方立场上发言, 如果互不相让, 那就不会得到结果, 最终对任何一方都不利。所以有的时候, 妥协也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通过研读1787年宪法了解美国制宪的先驱们是怎样解决以上矛盾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宪法原文, 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加强“论从史出”的意识。)

材料:《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序言

我们合众国人民, 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 树立正义, 保障国内安宁, 提供共同防务, 促进公共福利, 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享受到自由的幸福, 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3]

师:在国家结构上, 美国有什么改变?

进一步展示材料:邦联是若干独立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组成的联合体。各成员国保有主权。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邦联是欧盟。联邦则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 其成员国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 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4]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师: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第41页第二段, 对比以前的邦联, 联邦体制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这种体制有什么优点?

(设计意图:比较得出联邦制的优越性。)

师:实行联邦制之后中央政府的权力增大, 会不会形成专制, 会不会影响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3]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示意图 (图1)

师:依据材料及图1, 并结合教材第41页第三段, 了解美国政府分权与制衡的模式。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模式?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归根结底是担心政府权力太大, 不仅不能服务于民众, 反而会侵犯民众的权利, 成为民众权利的对立物。

材料:《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第三款: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 ……合众国的参议员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 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 每名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3]

师:在解决大小州之间的矛盾时又是怎么做的呢?体现了什么思想?

生:国会实行两院制, 议员选举方式不同, 兼顾大小州利益。分权与制衡。

材料:《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 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 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3]

师:在选举国会代表和缴纳税收时黑奴算不算实际人口, 这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工商业州之间的主要矛盾。最终以黑奴按3/5的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

师:大家可以总结一下, 在解决以上矛盾的过程中体现了什么原则?

师:分权与制衡原则是美国联邦宪法的思想精髓。

师:大家通过本课教材的引言可以看出, 华盛顿不赞成君主制, 他是要在美国进行共和制度的实验的。我们看下面这段材料。

材料:联邦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 规定所有公职向公民开放, 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民选的。至此, 以代议制为特征的共和政府形式在美国得以确立。[5]

师:材料表明联邦宪法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在国家权力来源上体现了什么?

生:将代议制与共和制结合起来, 实行代议共和制度。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师: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服务员, 要接受人民的任免和监督。这正是1787年联邦宪法体现的又一原则。

(设计意图:用言简意赅的材料说明概念, 避免陷入冗长的概念表述。)

师:结合教材47页“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 谈谈你对这部宪法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这部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它创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三权分立制等制度与原则, 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当然, 这是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 起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具体权利, 还存在种族、性别歧视, 还保留了奴隶制。

(设计意图:利用现成的教材资源对1787年宪法做总结性评价, 锻炼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师:1789年, 根据宪法规定, 进行了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美国联邦共和制度建立起来。华盛顿在两届总统任满后, 1796年他发表了《告别词》, 谢绝再次参选, 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材料:华盛顿在《告别词》中指出: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 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已经提醒你们, 在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的危险, 并特别提到按地域差别来分立党派的危险。现在让我从更全面的角度, 以最严肃的态度概略地告诫你们警惕党派思想的恶劣影响。[6]

师:华盛顿再次强调政府的责任和存在的理由。同时非常忧心地指出政党地出现将给国家带来祸害。政党制度真的这样可怕吗?

(设计意图:对教材上下两部分起到承接作用。)

三、美国的两党制

材料:没有党派之间的合法竞争, 权力就失去了监督和制约, 从而成为绝对的权力。而“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正如市场经济中的垄断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政治中的垄断则会损害人们的利益。[7]

师: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讲讲你对美国两党轮流执政的看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师:美国两党在阶级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轮流执政不会改变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专断与腐败的产生, 有利于保障国民的权利。美国的两党制度再一次体现了美国政治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为了建立一个既能有效地管理社会又不至于损害国民权利的政府, 美国的政治家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创新。历史证明这种探索是成功的。

四、拓展延伸

材料:网友代拟的布什总统演说[8]: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 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 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 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 而是, 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 实现了把他们关进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 把他们关起来, 才不致害人。才不会有以强凌弱, 才会给无助的老人和流离失所的乞丐以温暖的家。我, 就是在笼子里为大家演讲。

师:这是中国网友代拟的一段话, 但是却很能说明人类探索政治文明的艰辛历程。一起朗读上面的话, 然后结合本课内容, 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题写一篇听课心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简单地摄入知识升华为情感体验, 并且将历史与我国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相联系。)

【备课反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了解近代资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后, 如何制定管理国家的制度。由于阶级本质相同, 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制度设计有相同的地方, 也因为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各异, 这些国家的具体制度又具有多元性。对于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主题, 应该定位为“美国探索建立能有效保护人民自由权利的政府”。这个探索过程经历了“邦联政府”“联邦政府”两个阶段。邦联政府权力太小, 不能保护国家和国民的利益, 人们转而进行联邦政府的设计。它是通过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实现的。联邦政府权力增大, 但会不会形成对国民的侵权?于是在1787年宪法中渗透进分权和制衡的思想。在以后的两党制度中, 同样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精神。这是美国制度的精髓和显著特征。本课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纲目设计, 考虑到历史事件发展的时序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性安排的。

参考文献

[1]姬秉新, 姜守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张洁, 臧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教学参考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张千帆, 美国联邦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4]曹大为, 赵世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M].长沙:岳麓书社, 2009.

[5]姬秉新, 姜守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6]华盛顿.告别演说[A].严伟良.震撼世界的演讲[C].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7]谢韬.美国大选中的政党与政治[N].经济观察报, 2012-9-12.

8.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 篇八

关键词:教材;物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教科书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科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是衡量其基础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生产力,生产力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全方面竞争已日趋激烈,而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最基本而直接的途径,故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乃至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高低,教育的改革已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杠杆支点,而科技离不开物理,科学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物理教材的改革创新。为更好地改革物理教材我们有必要对比国内外教材的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里仅对比加拿大10年级物理课程与国内高一物理必修1内容。因加拿大教材版本较丰富,没有统一固定要求使用的版本,故此文根据的沈阳加拿大国际学校使用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

1 课程内容设置不同

加拿大10年级科学教材中物理占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运动学语言(The Language of Motion),第二单元直线运动(Linear Motion),第四单元运动学在生活中应用(Life in Motion),这四单元内容仅相当于必修一的前两章-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如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位移时间图像分析、简单的运用运动学公式做题等。可见加拿大10年级所学内容非常简单,只是一些基础知识,学习简单的物理语言及定义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下一步选学11及12年级物理做准备。

国内教材内容设置上除了课程知识讲解内容还包含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等开发学生思维的模块。加拿大教材中设置了what to do? What did you discover?

Did you know? Extend your knowledge等模块与中国教材相似外,还在每章开始时有以下三模块内容:“Key Concept”概括该章主要知识点,“Key Skills”提出学生学习本章时应掌握的技能,“Key Terms”指出本章主要的物理关键词汇等,国内将此部份作为教学大纲列入教师用书中而在教材中没有体现。

在国内教材中的“做一做”和“科学漫步”内容主要讲解一些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或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而解决问题,只要求学生理解不要求必须会,而加拿大课程非常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必修1中第二章第一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做一做”讲解了如何用计算机描绘v-t图象,国内对此不作要求,而加拿大此部分内容作为单独一节课要求每个学生带笔记本电脑单独完成,与数学中直线斜率相结合讲解该知识点。

两国教材都在每小节后设置了练习题,加拿大教材在每章末还设置总结性复习题。题目分五个层次:1. Reviewing Key Terms-复习该章知识点并把主要定义及其解释列出来。2.Understanding Key Concept- 基础性习题,要求学生必须会。3.Developing Skills-开放性习题主观性较强。4.Critical Thinking-应用性题目需联系生活实际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5.Pause and Reflect-提醒学生再次复习总结该章知识点。一步步提升题目层次练习学生思考能力,这点国内教材需要学习改善。

2 知识讲解方式不同

物理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光凭学生苦学和教师机械式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需要教材中有很多辅助性文字插图试验等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当然文字表述是教材表现形式的主体,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所以文字在教材中占了主要地位,细读国内外教材我们发现在文字表述上还是存在着差异。国内教材物理量的定义中用词很难让学生理解,而国外教材定义更趋向于解释该物理量用途,用词简单描述通俗易懂。

例如在力学中根据力的平衡知识求未知力,国外教材常见的是图片习题形,所举例的题目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鱼的受力分析;书的受力分析等),生动形象的把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践中。国内的教材中力学的典型题目模型,题目大都以理论图形来展示(如一个四四方方的物体房子锲型的斜面上),这样的题目很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知识。

其次外国教材中插图较多,即使在问题中也较多运用插图(多半是实物图形)来形象的把题目和生活中的实例联系,在知识点旁边还会加以注明重点(key points),不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使题目更易理解。而我国的教材经改革后也非常注重插图的运用,且大都是彩图非常精美并有大量的实物照片,使学生充分感受物理学的强大力量和魅力。

3 实验方式不同

国内教材基本一章对应一节课实验,实验器材多为精密仪器不方便携带,如气垫导轨、示波器、打点计时器等需要学生去实验室集体实验。而国外教材中小实验较多且多用身边可方便找到的器材做实验,这样学生可以随时自主进行试验方便快捷。

在运动学实验中加拿大教材是用秒表、停表进行计时、用米尺测量长度的,如测量物体速度时除了用打点计时器外,在课堂上外教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学生自行测量该组成员走路速度并在纸上画出速度图像。另外他们还真正体现了“瓶瓶罐罐”做实验的理念,实验器材中包含了像地砖、垒球、硬币、玩具弹簧、咖啡罐、平底锅等生活中常见易得的物品。如果细心我们会发现国外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插图部分,多是学生在做实验而且面带笑容,学生肤色也各不相同,而国内教材多是展现实验器材本身,这体现了国外编教材人员的用心良苦,不仅展现了实验本身知识,更让学生身心愉悦的投入到学习中。

4 总结

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必须的,但也不能一味的否定我国传统的东西,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我国物理教材的变革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就目前在全国广泛使用的人教物理教材而言,无论是教材的编写理念,还是教材结构和内容设计,相对于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突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对比国内外教材的不同点分析总结如下:

1)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的知识广度不够,内容不够丰富多彩,这点还需向国外教材学习。

2)在课程设计及实验设计方面应该学习国外教材通俗易懂、简单明确等特点进行进一步改正。

我们应吸取国外教材的优点,增大教材知识面的广度,使教材能够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对于国际学校,以沈阳加拿大国际学校为例,我们完全复制加拿大高中课程,请加拿大本土教师来教课,配以双语教师给予辅助,虽然充分利用了国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模式,但这种完全西方的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我们中国学生。国外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且学生压力没有国内大,这对于习惯于中国教育模式的学生来说过于轻松,从而学生变得过分懒散不易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又能充分利用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培养出国际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仲新元.加拿大高中物理课程管窥[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年第6期.

[4]钱颖.中英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J]. 学科教学. 苏州大学2010(05).

[5]沈小娟.中美科学教育标准比较研究[J]. 钱江学院. 外国教育研究2006(5).

上一篇:8月你好第一天走心文案下一篇:高二文科班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