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课程简介

2024-08-15

运营管理课程简介(精选8篇)

1.运营管理课程简介 篇一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学科下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知识。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系中居于领航的地位和基础的作用。先修课程管理学,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人力资源管理学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历史的追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学派和理论本身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学基本架构的把握、其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等等,将会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有利于后续课程如工作分析和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组织设计、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等等专业模块课程的学习。

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本课程是我校市场营销班的专业基础课。其所涵盖的理论、思维和方法,是当代人本管理社会下,培养合格的现代管理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目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竞争范围迅速扩大,竞争程度空前加剧。事实证明,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竞争的胜利者将是那些占据人力资源优势的地区、国家和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急需大批熟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和团队负责人。培养足够数量的这类人才,是我国管理理论界、实业界和教育界面临的紧迫任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些操作性方法,以便于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能够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观念转化为管理工作的实际运作。并且通过凸显介绍国际跨国公司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最新思维和成功操作手段,进一步培养学生成为国际性、外向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重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最新科学方法、理念和技能;国际实业界最新出现的、正在使用又尚未纳入教科书的思维和方法;最新国内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面的思维方式、理念和操作方法等。

2.运营管理课程简介 篇二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2008年更是达到创记录的599万人招生规模, 一方面, 毕业生的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 很多用人单位也不容易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 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这反映出我国高校教育中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突出地表现在毕业生数量大而质量参差不齐, 招生数量多而就业率不高, 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这些弊端促使人们反思当前高校教育体制的不足, 显然现行的教学方法不改革则难以为继。高校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应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这不仅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 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工商管理学科中的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为例, 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践实施,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 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按照教育部1998年本科生专业目录, 工商管理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近年来, 一些大学又新增物流管理等新专业, 培养管理专业人才无疑应围绕着管理的特点来确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过程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例如, 计划、定量计算、优化决策等。管理艺术则是指管理的实践性。一个深谙管理理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关键是看理论能否与实践相结合。比如, 管理中难以精确分析和判断的人的行为以及非制度因素的影响和难以精确地预测的环境的变化等, 它要求管理者能够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解决带有个性的具体问题, 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性。所以工商管理人才不仅应具有高度的科学管理素养, 还应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因此, 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但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同公司实际操作的结合还存在许多脱节。从教的方面分析, 现在国内高校通行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把工商管理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的课程, 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 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 也仅仅限于介绍文字材料, 无法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同时教师也因为一门课程的局限, 很难把公司管理的全流程、全过程控制告诉学生,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公司操作实务。从学生学的方面分析, 由于缺乏相关要求, 学生对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往往注重理论学习, 不关心也不了解企业运作实际, 缺乏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训练, 也不知道理论知识如何同企业实际结合, 因此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高, 进入企业后适应期太长。

三、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原则

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环节时, 要力求体现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和地域特色。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这是学校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的具体表现。以学生为本, 就是以学生需要、以学生能力拓展和以学生知识结构三个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着力结合工商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教学, 以学生能力拓展为中心, 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2.系统性原则。即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一方面, 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另一方面, 要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考虑出发, 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基本操作与基本理论相结合, 传统方法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 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实习与实验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3.实用性原则。工商管理教育必须面向市场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要与工商企业建立密切的、广泛的、多层次的长期合作, 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让学生体验公司管理实务。

4.过程管理原则。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涵盖从实践教学计划的拟定、实施和评估等一系列过程, 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能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下面以笔者所讲授的运营管理课程为例, 探讨设计与实践教学的实施。因运营管理课程的独特性, 其它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未必可以完全套用, 但可以为本学科的其它课程提供借鉴。

1.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

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是借鉴军事沙盘训练方式, 以企业管理实践为蓝本的一套模拟企业现实环境的模拟训练系统。它以沙盘为载体, 学生们通过在沙盘上模拟训练, 分角色扮演的公司总裁CEO、运营总监COO、财务总监CFO、营销总监CSO, 由学生组成的若干个公司模拟经营, 使学生体验公司在运作中的搏弈;每个经营团队不同的决策会产生不同经营结果, 通过教师点评,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在复杂的外部条件中如何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最大长处在于逼真地模拟公司运营实际, 使学生接触公司管理的全过程, 而且实施成本低廉。

在笔者运营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得到用友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该公司十分注重在高校中推广其开发的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 经常邀请学生到其公司操作这套系统。每年友软件公司云南公司组织在昆明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组队竞赛, 优胜队代表云南省高校赴北京参加友软件公司举办的“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大赛”。笔者所指导的学生曾于2007年获云南赛区第三名的成绩。

2.公司调研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有关理论知识之后, 其实印象并不深刻, 并不知道公司的实际操作, 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条件, 为学生安排公司考察, 以了解实际运作, 这就是公司调研的实质。公司调研成功的关键在于周密的计划和组织。笔者经长期实践, 总结了公司调研成功三步曲:

调研前, 教师首先在课堂要讲清楚有关理论知识, 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教师要精心挑选拟去调研的公司, 哪些公司的运作实务同课堂上讲的最接近?为了提高学生调研的成功率, 教师应先到公司实地考察, 掌握第一手资料, 制订详细的调研计划并公布于学生, 为下一步学生到访公司铺路。

调研中, 也就是学生身处公司的时间里。安全最应被重点强调, 教师一定要把安全注意事项告知学生, 包括着装要求, 学生在生产线上行走的注意事项, 杜绝任何意外事件的发生。在调研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问, 让学生自己探求问题的答案,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意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具体表现。

调研后, 督促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反馈所调研的公司,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汇报调研的结果,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碰撞出思想火花。

在笔者曾经执教运营管理课程的几届工商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班级中, 对于每个教学班级, 笔者都会安排三次实践课, 包括可口可乐云南公司、云南大山饮品公司、昆明卷烟厂、昆明家乐福云纺店、云内动力等在内的一批国际国内著名公司都留下了学生的足迹。学生的调研内容包括物流供应链管理、设施布局、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内容。公司调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笔者在学生中做过调研, 学生们更喜欢实践课。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把四年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应用实践,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检验。在毕业实习阶段, 单靠个别任课老师的努力很难完成数量众多的学生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内的实习, 必须整合一个学院, 至少是一个系的资源, 包括教师团队的确定和实习经费的落实。这不同于个别管理专业课程的实习, 毕业实习持续时间长, 至少在两周以上, 实习的组织管理以及协调实习企业的关系成为保证毕业实习的关键。建立固定的毕业生实习基地十分重要, 这也是保证毕业实习成功的关键。以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为例, 该院同云南澜沧铅矿有限公司长期合作, 该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均在云南大学进行过封闭式的企业管理培训, 实现了公司管理的正规化。该公司十分支持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习, 并成为我院学生的实习基地之一。在2008年寒假期间, 我院6位教师组成团队, 率领40名毕业生在该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毕业实习, 学生们结合四年所学, 分组深入该公司的各部门, 熟悉了公司的运作, 为公司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设计方案, 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好评。公司总经理蒋绍平多次热情邀请同学毕业后加盟该公司, 说明毕业生的表现是得到公司认可的。

五、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优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 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制订详细科学的实践课教学大纲。这样在实施时就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减少在实践课上的随意性, 突出实践课的严谨性。

2.在财力希望上得到教育主管的经费支持。安排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财力作保障, 否则无法实施。提高教育主管对实践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是落实经费的首要环节;实习费用和购置实训设备是经费的主要用途。

3.下大力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师大多缺乏公司工作的实践, 让他们讲清楚公司的具体实务也勉为其难。因此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先行于学生的教学实习, 称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4.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确定评价要素, 在此基础上设定评定指标, 指标应尽量定量化, 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建议结合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的要求, 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参与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上, 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才能起到成效。建立一个完善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摘要:本文从讨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实施原则入手, 结合生产运营管理的教学实际, 探讨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提出了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建议, 为本学科其它专业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实施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丽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3 (3) :105-106.

[2]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5 (1) :97-98.

[3]洪燕云, 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2 (5) :31-36.

3.运营管理课程简介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课程管理

受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国家集中管理的课程政策的影响,目前小学课程管理的特征和风格都已经比较稳定。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小学课程管理乃至中学课程管理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些管理问题的长期存在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直接影响。课程管理的完善与否对课程管理的实施效果影响颇大,因此,完善小学课程管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小学教学管理者应该着重进行小学课程管理的完善。

一、小学课程管理

小学课程管理是指各地的小学根据我国课程管理的政策要求,结合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为目标来进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活动。完善小学课程管理,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素质、兴趣、爱好。

二、目前小学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我国教育管理的传统模式中,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管理者们在课程管理方面的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学校只需要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课程就行了,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管理的研究。并且,在部分小学教师的思维里,课程管理并不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故而认为没有必要在课程管理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导致了我们小学校长和教师并不擅长进行课程管理,很少参与课程管理。

2.课程管理的经验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管理也需要随之进行完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的特征和风格都比较稳定,很少进行大幅度的变动。在课程管理改革这一方面,我们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前人的经验教训,课程管理的经验不足。

3.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只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执行的手段过于行政化,往往是直接强制执行上级部门的决策,管理的力度大。在课程管理方面,管理权力往往只集中在校长及教导主任等核心的课程管理人员手中,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很少有真正的权力。这就使我们在课程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忽略实际情况的现象,进而使课程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小学课程管理可采取的相关举措

在进行课程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小学教学管理人员应进行实地调查,充分调查研究该校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指定课程。在课程管理的完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尊重学生,给予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课程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

在完善小学课程管理的过程中,课程管理人员应该立足本校自身的现有条件,整合全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来进行课程管理的完善,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各个学科资源的整合,进行师生资源以及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并进行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合理分配,进行充分利用,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最终实现课程管理改革的目标。

另外,在完善小学课程管理的过程中,小学课程管理核心管理层应该适当放权,将课程管理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位教师手中(教师是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充分的,对学生的了解也比较全面),明确每一个教师在小学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承担应履行的课程责任,以此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在课程管理的完善过程中,课程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参加培训,定期开会讨论各自在课程管理中遇到的困难疑问并商讨解决方案。课程管理人员应该改变固有的管理思维,亲身参与课程管理的全过程,而非只是利用行政手段执行决策。各个课程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参与课程管理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在参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积累相关管理经验,以此来更好地完善课程管理,实现培养优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完善小学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完善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德智体美的自我发展。作为小学课程管理人员,我们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课程管理的完善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完善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热情,增强小学教师队伍思维凝聚力,完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小学办学特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王春红.教学经验交流从爱出发,用心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3]崔桂华.浅谈小学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4(8).

4.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简介 篇四

一、主修课程、管理心理学、、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公共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市政学、行政法学、公共伦理学、管理文秘、社会学、保险学、形势与政策教育、财政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学

二、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

三、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四、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五、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5.10级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标准 篇五

一、制定依据: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点,邀请行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第一文库网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知识内容,将课程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在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个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

二、课程描述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针对物流配送管理员与操作员所从事订单处理、分拣配货、补货退调、库存控制、成本核算、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等岗位,解决配送中心运营管理中订单获取、分拣配货、配装配载、补货退调、库存控制、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等问题,而获得订单处理、库存控制、成本核算、信息管理、客户服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等技能而设置的课程。

该课程由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基础知识、配送作业、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四大领域组成,具体细分为配送中心概述、配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配送中心的功能、配送中心的配送流程及配送模式、配送作业、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的装卸搬运系统、配送中心的成本核算与控制、配送中心信息系统、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十一个项目组成。课程教学实施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教学项目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调研等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的操作技能、管理决策能力,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职业自信心。

三、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和掌握配送及配送中心的含义;

(2) 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的地位及作用、配送中心的功能; (3) 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的配送流程及配送模式; (4) 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配送作业及作业流程;

(5) 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的装卸搬运系统、配送中心的

成本核算与控制、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含义、内容、构成、方法;

(6)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目标、原则、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熟练描述出配送中心特点、作用、功能、一般流程和运作模式;

1

(2)能按配送中心业务流程,进行订单、分拣、理货、配装、盘点、加工、输配送、补货、回

收退调、拆箱业务;

(3)能熟练掌握配送计划与合同的制定、配送方法与方式选择策略、配送车辆积载调度配送路

线优化方法、共同配送等实施策略;

(4)掌握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与技能、配送中心装卸搬系统运作过程、配送中心成本核算与

控方式方法;

(5)熟练掌握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基本结构及技术应用技能;

(6)能熟练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原则、配送中心选址、功能规划、设施装备规划及配送中

心内部布局一般方法与运作技能。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6)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物流管理基础”、“物流仓储管理实务”、“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培养学生物流管理基本能力。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顶岗实习、考取物流员、助理物流师从业资格、从事物流管理、仓储配送、物流运作等工作打下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基础。

五、课程教学设计:

2

3

六、教学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培养目

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实际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自编教材。 2、推荐教材: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第二版). 江少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参考的.教学资料: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第一版) 杨敏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配送中心运作与管理实务(第一版)黄安心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第二版)李玉民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学习的网站: 4a.hep.com.cn

training.mofcom.gov.cn 七、教师要求:

1、具有系统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 2、具备物流配送操作的能力

3、课内实践部分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历3年以上 4、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5、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为了实现本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各学习情境对场地与设施提出了不同要求。对学习场地的要求主要是实习见习企业、电子图书阅览室、物流模拟实训室。

九、考核方式与标准

要求: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过程考核为主,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 9-1理论学习与实训考核标准:

4

5

7

8

9

表9―2项目公共考核评价标准 10

执笔人:姚应科 教研室主任:

6.影院管理中心简介 篇六

影 院 管 理 中 心 简 介

影院管理中心是在我院院团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为推动优秀影片进入校园以及活跃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建设的电影院;是学院唯一一家数字影院;是一个集社团、企业为一体的学生组织,属于勤工俭学的平台,隶属院团委直接领导。

影院管理中心在我院给青年学生注入了新鲜讯息,丰富了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影院以电影为媒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结合实际最大限度的调动其能所调动的社会资源为全院师生服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放映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富有时代气息的影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

xxxxxxxxx技术学院院团委影院管理中心采用会长责任制,院团委具体监督、指导。设正副会长各1名,办公室主任1名,部长4名,下设4个部门:技术部、勤学部、财务部、文艺宣传部。影院以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品味、眼界、审美层次和艺术气质为目标;以服务、合作、文明、共赢为宗旨,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而不懈努力。

我们将不断努力,不断完善,力争将全员影视传媒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的服务于我院师生。

7.运营管理课程简介 篇七

一、课程管理中学校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古板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老师害怕出现混乱,就会制订出条条框框的规则,让学生在规则中进行学习,虽然,学生按照规矩上课,整个教学流程会顺畅很多,但是,这样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不能够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学习的个性受到了限制,出现讨论不到位、活动放不开手脚的现象。古板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没有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而教育的意义是不但要让学生有自律性,还要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管理形式放任自流

现在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管理模式,我们在开展课程管理的时候要让学生活起来。学生如果能够真正的活起来,可以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活跃是要有限度的,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活跃让课程管理看起来混乱,就会得不偿失。如果去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就会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但是如果课程管理非常放松,让学生在进行思想表达到时候没有控制,这样他们不但得不到锻炼,还容易让学生自己的思维混乱。学生把探究性的讨论课当成了课堂闲聊课,灵活的教学方式就变成了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习的理由,创设的学习环境变成了学生进行放松的理由,这些都是因为老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监管力度不够,所以会造成很多管理弊端。

二、开展有效课程管理的措施

1.老师的引导作用

老师是整个课程管理中的核心人物,在开展有效课程管理的时候,可以加大老师的引导作用,比如,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来进行讨论,就容易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老师来进行适当的调节,比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先把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来分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这样就能够架起小组讨论的管控力。老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对每个小组的讨论内容和讨论形式以及讨论纪律进行检查,出现了问题就要和小组长进行沟通。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掌控力,因为课堂是课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有效的课堂掌控能力对于课程管理的意义重大。

2.开展个性化课程管理

我们在进行常规的课程管理时,同时要采取个性化课程管理措施,开展个性化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比如,开展音乐、体育等艺术类科目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老师来抓住教育契机,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比如,我们在进行美术课色彩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填充颜色,比如,草的颜色是绿的,但是有的学生就是把草的颜色涂成黄色,老师就会很好奇,学生解释说是因为秋天草的颜色就会变为黄色。还有就是学生会把草的颜色涂成红色,老师就很好奇为什么学生要把草的颜色涂成红色,学生说草代表生机,红色代表希望,其实学生对于颜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了。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要运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在开展文化课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如此,因为,文化课的学习趣味性本身就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要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示,这样学生把学习到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秩序一定要有所保证,这样课程管理的方式会更加灵活。

8.推行课程领导 提高管理效能 篇八

一、课程领导的实质

课程领导的实质就是少一点行政管理,多一点引发,通俗地说,就是“少管多理”。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课程管理理念需要因时因地的更新,以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是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课程领导的现实意义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需要。课程领导模式排除了不必要的消极因素,有利于形成操作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学校规模扩大的需要。规模决定结构,结构决定效能。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协调管理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只有改善职权配置,提升领导者个人决策水平,才能切实做到增能增效少增人。

三是建立学习型学校的需要。学习型学校非常强调学校内部的互动和参与。“校长室一专业部”课程领导体制“强调管理以基层为主,强调管理重心的下移。尽最大的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员工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管理重心的下移使教师都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就会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上下级沟通,形成互相理解、协调合作的校园文化。

四是学校人性化管理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需要。课程领导,是以学生为圆心,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服务,领导者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不是由下向上负责,而是由外向内负责,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学校其他中层机构代表校长室对专业部的指导与协调,有效地解决了“管理幅度大,下级协调较差,同级沟通困难”等问题。所以,“校长室一专业部”领导模式特别强调团队协作,强调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五是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而课程领导模式能更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文化课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

二、课程领导的步骤和措施

1课程的发展需要组建一个和谐、合作的课程领导团队

课程领导的实施实际上是在团队中进行的,是一个共同决策的过程,营造好一个课程领导的团队,是实现有效课程领导的前提。课程的决策、实施和开发,需要团队的努力和创造力,需要校长和全体教师的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和智慧分享。

首先,要组建一个团结、合作的课程领导团队。不同的课程领导团队,就有不同的课程目的和不同的课程编制模式。参与课程决策的人员不同,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工作态度不同,课程活动追求的目标就不同,形成的课程形态也不同;课程领导团队的思想不同,课程开发的哲学基础不同,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也不同。课程专家乔治·A·比彻姆认为有五类人员应参加课程决策:①专业人物;②团体代表,包括专业人士和一些任课教师:③专职人员;④非专业的市民代表;⑤学生。课程也需要有以上人员参与,即教育领导、教育专家、教师、学员、学员单位或社区单位代表。

其次。强调团队中各个层面的权力分配。权力共享是国外课程领导的重要思想。在课程的设置、开发和评价过程中,要重视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这三者权力和责任的重新分配。校长要科学履行和行使课程领导的职责和权力,并合理赋予教师、学生以及有关课程专家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力;教师要改变“独立”观念,主动参与课程领导,通过民主参与和决策分享,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第三,营造合作伙伴式的团队文化。由于教师具有独立的人格,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尊重。因此,团队领导要注意团队中各成员之间的沟通,注意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在团队中营造合作伙伴式文化,将课程领导组织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2课程的充分发展需要教师、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的广泛参与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就没有课程的充分发展。

教师参与课程领导能优化教育课程本身。教师通过参与学校课程的工作,可以贡献他们的实践知识,以确认计划的可行性,从而提高课程的适切性。不仅如此,教师参与课程领导也能促进学校的改革。因为教师在参与课程领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合作的工作关系,养成合作的工作能力,可形成一种比较积极的氛围,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

课程领导的最终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了解学生的希望和要求,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智能水平相当,要考虑学生健全发展的可能性,要使课程达到以上目标,必须适当考虑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上一篇:毕业生求职信六大误区下一篇:九月份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