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

2024-10-17

2011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通用9篇)

1.2011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一

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点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 2011年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我厅《关于印发 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赣卫办字 [2010]74号)要求,我厅制定了《 2011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2011 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紧紧围绕“建机制、重规划、促应用、抓管理、带队伍、强服务”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卫生统计、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网站管理,提升工作能力,推动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卫生统计工作

(一)健全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制定全省卫生统计调查管理办法,明确各地各单位有关卫生统计工作职责,规范全省卫生统计调查、数据汇审、数据发布等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共享性,避免数出多门,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

(二)继续开展数据质量年活动。加强日常数据监测,开展数据质量督查,开展数据质量综合评比,通报检查结果。通过网络交流、现场检查、培训会等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召开全省卫生统计经验交流

会,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三)做好医改进展监测和中期评估工作。召开医改进展监测工作交流会,总结2010年医改进展季度监测工作经验,做好医改进展季度监测工作布置、人员培训、数据会审、系统升级等工作。认真做好医改近期重点方案((2009-2011)中期评估工作。

(四)大力开展统计数据分析。运用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收集的各类数据,开展专项卫生统计数据分析。各地要积极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统计数据分析利用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率。定期编发《江西卫生统计信息》。

(五)加强卫生统计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统计管理人员培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统计直报和二级以上医院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和技术培训班。继续加强卫生统计业务骨干的培养和管理,建设一支熟悉统计制度、熟悉计算机技术、年龄相对较轻的卫生统计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培训、督查等方面的作用。

(六)完成省统计局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统计调查制度》,配合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统计调查,开展涉及卫生系统相关指标的统计调查和数据汇审。做好 2011各类卫生统计数据上报省统计局的工作。

(七)做好全省卫生统计日常工作。撰写 2010-2011 年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为 2012 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提供参阅材料;维护全省卫生统计基础代码数据库;编发《2010年江西省卫生统计提要》;做好2011年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劳动情况报表的季报和年

报工作;召开全省卫生统计工作会议。

二、卫生信息化工作

按照《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整合卫生信息化的需求和资源,加强卫生信息化项目统一管理,提高全省卫生信息化整体水平。

(一)建立健全卫生信息化工作体制。完善各级卫生部门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和日常管理机构,成立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项目办公室。组建省、市级卫生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和专家组,发挥专家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决策咨询、指导和培训作用。

(二)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指导和规范卫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探索建立与有关单位、高校、企业的协作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召开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

(三)认真制定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组织制定《江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围绕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实际,组织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农村基层卫生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

(四)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协助有关处室抓好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等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结合我省实际,争取多方支持,积极开展市、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化(综合信息

平台)、卫生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的试点工作。

(五)加强卫生信息化技术培训与交流。制定《全省卫生信息化培训规划纲要》和2011培训计划,组织编印卫生信息化工作手册和资料汇编,开展卫生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成立江西省卫生信息与统计协会,发挥协会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咨询、培训、交流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分类举办卫生信息化专题研讨、技术交流大会。组团赴国内卫生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六)完成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信息化指标。完成2个县级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2个县级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全省10%的三级医院和5%的二级医院建立电子病历数据库,有指定科室负责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达到100%、20%,省、市、县三级信息化知识培训率分别为70%、60%、50%。

(七)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抓好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开展等级保护与安全评估,推进电子认证与数字证书,做好正版软件使用管理工作。加强我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管理,完成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的维护、升级以及数据上报、备份、迁移。加强新农合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做好省级平台与县级系统和定点医院的数据对接,推进省新农合信息系统机房二期工程的建设。按照整合资源和实用共享的要求,认真开展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成省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下达的建设任务。统筹省-市两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完成省卫生厅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工

程。

三、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加强政务网站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江西省卫生厅门户网站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厅网内容保障和安全管理,举办厅网站信息员培训班,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定期对厅网站政务信息宣传进行考核通报。协助厅办公室做好厅机关内网日常管理工作。

(二)完善厅网、机关内网、为民健康网功能。结合实际,对照全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省直单位指标体系,组织制定厅网、机关内网、为民健康网完善方案,增强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为民服务等功能。

(三)提升全省卫生系统网站建设整体水平。召开全省卫生系统网站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网站建设与管理经验,组织专家对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网站进行分类指导和测评,构建全省卫生系统网站群,促进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共享卫生信息资源,提升整体水平。

(四)建立为民健康网内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强与江西省健教所、江西卫生报社以及省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合作,共同推进我省卫生科普专家队伍建设,为公众提供更丰富更实用的保健知识和诊疗信息。

2.2011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二

基本药物目录将调整今年着力控制医药费

据最新监测结果显示,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已在57.2%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安徽、天津、宁夏、吉林、江西、陕西、甘肃、海南等地初步实现了基层全覆盖。

根据卫生部2011年的工作计划,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针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多方反映的“基本药物数量和品种均不够用”的问题, 陈竺部长明确指出:要抓紧研究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部分) 》, 以更好地适应群众的用药需求。在此基础上, 还将适时启动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完整版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工作。

陈竺说, 近几年, 我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呈上升势头, 其中由机制问题导致的不合理增长值得重视, 群众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较重是“十二五”期间必须优先解决的突出矛盾。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 一个国家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比重降低到15%~20%, 才能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我国目前个人支出比重为38%。对此, 卫生部决定, 把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求各地区深入研究本地区医药费用上涨的趋势和原因, 从实际出发, 制定人均门诊和人均住院费用控制目标和指标, 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措施, 重点控制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以及一些重点专科医疗费用的较快上涨,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个人支出比重降到30%左右。

“十二五”, 卫生事业发展方式须转变

陈竺指出, “十二五”期间, 国民健康问题更加复杂,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需求更加多样化, 对卫生服务的要求更高、更敏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总体上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在卫生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上, 仍不同程度存在重治疗、轻预防, 重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和机制转换, 重高端技术发展、轻适宜技术普及, 重技术服务、轻人文建设等问题, 群众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 这些突出矛盾必须优先解决, 卫生工作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范围也必须作相应调整和改变。陈竺对此提出了“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从维护居民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 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保障供应体系的协调发展, 建立起较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十二五”期间, 仍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卫生事业发展, 不断缩小不同地区、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

二是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出发, 夯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础。要继续加大政府卫生投入, 优化投入结构, 控制医疗费用, 大力发展适宜卫生人力和技术, 对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重大危险因素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干预, 努力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 真正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发展道路。

三是必须从偏重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 从注重个体服务对象向家庭和社会群体转变, 服务内容由专科向更加注重全科转变, 建立起涵盖每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连续性服务模式。要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卫生投入要更多向预防保健倾斜;服务机构要调整、完善和强化预防保健功能;要加强健康宣传, 增进公众健康意识,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形成全社会参与、人人对健康负责的新局面。

四是必须健全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作用的体制机制, 坚持中西医并重, 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 注重“治未病”的保健养生理念, 强调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使中医药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发挥更大作用。

3.2011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游泳场所;卫生状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82-02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of Swimming Pools in pingsh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lin xiang-chun1 ,Yu si-cai2

(1.Pingshan Health Inspector (Ping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henzhen 518122,China)

(2.Longgang Health Inspector 51817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 stand hygienic status in swimming places in Pingshan district in 2009-2011, city,provide the basis for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swimming pools and ensuring the healthy of swimmers.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testing criterions of national hygienic standards GB/ T 18204- 2000, pH value, turbidity, urea, free residual chlorine, total amount o f bacteria and coliform cluster of 24 water samples o f 2 swimming places were tested and analysed in Pingshan districtin Shenzhen Results:24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2009-2011, and of them 23 samples were up to the standard, accounting for 83.3%. The qualified rate of pH value, turbidity, urea, free residual chlorine, total amount of bacteria and coliform cluster was 100 %, the qualified rate of immersion foot reconstruction free residual chlorine was 83.3%.Conclusion:The qualified rate of water quality in swimming pools was high in Pingshan, The hygienic status of swimming pools in Pingshan district is optimistic.

【Key words】swimming pools; water quality; analysis

炎熱的夏天是游泳高峰季节,游泳作为一项娱乐健身运动,深受群众的喜爱,但游泳池水的卫生状况,也倍受人们的关注[1]。为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为加强游泳池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我们对2009-2001 年坪山新区游泳池水卫生指标检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坪山新区持证小区游泳池2间。。

1.2 来源 样品来源为坪山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采集的样品,共2间游泳池水24品资料。

1.3 方法 采样点的选择:池水采样按对角线分布。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投3个点。采样频率和位置:游泳池开放季节,每周检测一次,采样水样1-2次(高峰时间)。在水下面下30厘米处取水样450毫升。

1.4检测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 GB /T17220) 1998)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GB /T18204) 2000)进行抽样检测, 监测项目包括浑浊度、游离性余氯、pH 值、尿素、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其中游离性余氯在现场测定。

1.5评价标准 检测结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 GB9667) 1996 )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游泳池水各项卫生指标检测 2009-2011 年共采集各类游泳池6间,采集游泳池水样24份。合格5间,合格率83.3%。合格水样23份,合格率95.8%。主要不合格项目浸脚池水余氯(不合格率83.3%)。各项监测指标见表2

2.2 2009-2011年水样合格率 2009年游泳池水检测合格率87.5%;2010年游泳池水检测合格率100%;2011年游泳池水检测合格率100%。见表3。

3 分析

3.1 从三年的采样率监测调查情况结果看,24份样品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H值、混浊度、游离性余氯、尿素等六项指标的合格率均为100%,而浸脚池水余氯的合格率为 83.3%。

3.2 浸脚池水余氯的国家卫生标准为5-10mg/L,其本身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波动,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2],其主要原因是其中的浸脚池水余氯是人工投放,未能掌握好药量和水的比例,导致浸脚池水余氯偏高或偏低。因此掌握好余氯浓度,4小时给浸脚池水更换,定时进行余氯监测[3]。

3.3 每年的7、8月份是游泳的高峰期,各年的尿素值、大肠菌群、混浊度、游離余氯的检测值在正常范围,与王小英的[4]报道一致,其主要原因是坪山的2间游泳池是在2009年后在房地产火热的时候进入市场的,两个小区入住的居民不多,很多当地人不知道该处有游泳场所,因此游泳池的水质保持有足够的新鲜水,水质得以保证。

3.4 每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在2009年首年对2间游泳池水检测,2009年为87.5%,其余两年为100%,其主要原因是在第一年的检测中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积极与管理对象寻找原因,在游泳者进入浸脚池时要进行强制沐浴,而强制沐浴的水与浸脚池是相通的,这导致药量的投放是不够的,因此对水量的波动控制好后,从而保证药物投放符合要求。

3.5 为了使游泳池水具有良好的卫生质量,游泳场所必须有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5] 。同时定时进行检测余氯的浓度。

3.6 加大对游泳者的公共卫生健康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改变不良行为,增强游泳者的公德意识,减少游泳者自身的污染物对池水造成污染,从而有效地提高游泳池水的水质卫生。

参考文献:

[1] 黄世美,尹俐.南宁市游泳池水卫生质量现况.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49-1150.

[2] 严宙宁,温群文.深圳市南山区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10,36(5):70-71.

[3] GB9667-1996.游泳池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4-5] 王小英,孙国喜,高洁,赵惠玲.2009年北京市大兴区部分游泳池池水卫生状况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11,17(3),247-246.

作者简介:

林向春(1977-),女,本科,主管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卫生监督、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余思彩(1977-),女,本科,主管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卫生监督工作。

4.2011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四

总 结

根据2011年花溪区卫生局与我院签定的《2011年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按区卫生局要求,在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和乡党委、乡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2011年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努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实现医改内容,大力提高马铃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在全院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全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

为加快我乡各项卫生工作有序规范开展,马铃卫生院成立花溪区马铃乡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和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12期次工作会议,研究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成立了院务会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每月院务工作公开制度。

卫生院有在职医务人员6人,其中本科1人,大专2人,中专3人;临聘人员5人,其中本科1人,中专4人。

二、经费投入

根据公共卫生工作要求全年下拨的数十万工作经费,均纳入到公共卫生工作中去。

我乡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对我院卫生工作共投入2万余元,大力支持我乡的医疗卫生各项工作。

三、公共卫生工作

我院2011年7月前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开展工作,2011年7月至今,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开展了公共卫生工作,卫生院全年进行了12次公共卫生工作会议,主要情况如下:

1、预防保健工作

2011年新建卡证80人,已开展常规免疫运转12次,上报常规免疫报表12次;0-6岁儿童预防接种共1080余人次;2011年辖区内未发生预防接种事故,未发生免疫接种相关疾病。

2、传染病防控工作

卫生院全年进行了12次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共有216人次进行了培训学习;全年卫生院和村医生对辖区8个行政村进行了192次传染病巡回防控工作;全年门诊新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9人次,均及时完成了上报和网报工作。开展了10余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辖区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3、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了12期次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有192人次接受了健康教育培训,出版了12期健康教育宣传专栏,举办了15期次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开展了5个卫生日宣传活动,针对疾病开展了77次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发放27种1927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播放了12期健康教育影音影像资料。

4、居民健康档案

完成纸板和电子版居民健康档案6138人份,完成率64.2%,并对上一完成纸板健康档案进行了2765人次复核工作。

5、老年人管理

今年已经完成590人次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并对240人进行了二次体检工作和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工作。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

对辖区居民健康档案收集、整理资料和门诊诊疗反馈的慢病患者均纳入了管理,共计管理了高血压76名病人,糖尿病2人,均按每季度随访一次进行了随访管理。高血压好转病人34人,糖尿病好转病人2人。

7、重性精神病管理

管理辖区精神病人22人,管理率100%,均按每季度随访一次进行了随访管理,好转病人11人。

8、其它相关工作

开展了花溪区2011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花溪区消除麻风 病工作、花溪区消除疟疾工作等。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乡村一体化管理

全乡共8个行政村,有村医生9人,9人中8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1人至从事医疗业务工作,还有1人同时兼顾公共卫生和医疗业务工作。现只有凯坝村、革约村开展了医疗业务工作,其余村未能开展医疗业务工作。

2011年下半年起,村医生工资构成是200元基本工资,300元

公共卫生预拨300元,共计每月每人500元。

革约、凯坝村2个卫生室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

五、卫生监督工作

1、积极开展了餐饮业卫生专项检查、共检查餐饮单位5户。其中5户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检查从业人员15人,15人取得了有效健康证。

2、认真开展学校食堂卫生专项检查

对辖区6所中小学及托幼机构进行了食堂卫生安全以及传染病防控工作专项检查。

3、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在7月22至8月22食品安全评价期间,做了3版食品卫生宣传栏,张贴标语2条,制作宣传横幅1条,印发宣传材料250份,出动宣传人员6次。

4、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群体就餐监督和人畜引用水消毒监测工作,有效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六、创卫、创文、创模、爱卫等工作

全年进行了10余次相关培训工作,有192人次得到了相关培训和学习,卫生院开展了10余次卫生工作会议,对村医生进行了相关培训工作。开展了10余次爱国卫生活动。

七、工会、红会工作

卫生院成立工会组织,进行了4次工会活动,对4人次卫生院职工进行了慰问帮扶活动。

卫生院成立红会工作领导小组,有志愿者5人,全年进行了12次20人次志愿活动。

八、卫生院医疗业务工作情况

1、卫生院到2011年12月11日,共诊治病人6664人次,优抚减免208人次,住院25人次。

2、卫生院门诊业务收入情况

2011年1月至12月门诊总收入170017元,其中药品112128.5元,治疗、诊查收入56920.31,利润72502.21.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开展情况(1)购进情况

卫生院全年购进药物187种,其中基药164种,非基药23种,非基药购进种类所占比例12.3%,基药购进种类所占比例87.7%。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购进药品总金额162845.74元,其中基药15304.44元,非基药9805.3元。基药购进所占比例90.6%,非基药购进所占比例9.4%。贵州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采购药品约154826.54元,占所有采购药品比例为:95.08%。

(2)销售情况

2011年7月1日起卫生院所有药品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制度。全年销售药品101135.1元,其中基药83571.54元,非基药17563.56元,基药销售所占比例82.63%,非基药销售所占比例17.37%。

4、卫生院门诊医疗业务质量管理情况(1)自查督导

卫生院全年进行了12次医疗质量自查督导,对药房、治疗室、诊断室、病房、实行了每月一次医疗质量管理自查督导。全年督导检查门诊病历360份,住院病历25人份,处方360份,门诊日志560人次,门诊传染病登记表格36次,狂犬病暴露病人登记本36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登记本36次,危重症管理登记本36次,病人举报、投诉本12次。全年对全员职工进行了12次医疗业务培训,对98人次进行了医疗业务相关知识培训。

(2)病历、处方

卫生院按《处方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管理,全年抽查门诊病历360份,住院病历25人份,门诊病历合格率78%,住院病历合格率56%。抽查处方360人份,合格率78%。

(3)治疗室、抢救室、病房管理

进行了每月一次督导管理,每季度一次医疗技术抽查。(4)药房管理

卫生院实行每月药房自查制度和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月督查制度,全年督查12次,未发现过期药品及无效药品,药物划价均实行零差率销售制度。

(5)、医疗废物管理

卫生院实行医疗废物毁型、焚烧、深埋制度,并实行医疗废物月统计登记制度。

(6)、消毒制度

卫生院实行每日2次处置室紫外线消毒制度和处置器械每周消

毒制度。

5、卫生院开展的医疗业务活动情况

卫生院开展了医疗业务质量管理年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质量管理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并进行了规避医疗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工作等。

九、2011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1、群众反馈卫生院药品可选择品种少、个别义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医疗技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2、卫生院职工少,加之今年工作任务重,开展工作由一定难度,对医疗业务监督指导不到位,使得工作开展不规范;

3、卫生室设置不够,卫生室医疗业务开展不合理。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素质不过硬,导致部分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缓慢,未能及时完成工作任务。

4、卫生院未开展B超、化验、心电图、X射线等辅助科室(由设备无相关科室人员),不能满足门诊医疗业务诊治病人的需求。

十、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提高宣传,加强卫生院药品储备,改善群众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识,最大限度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2、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大力开展村卫生室医疗业务工作,不断提高村医素质,加强卫生室监管工作,杜绝使用非合医药品,坚决查处村卫生室使用激素的情况。

3、加强医德医风工作,严格奖惩制度,不断提高全院职工业务素质和认识,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4、争取乡党委、政府支持,在平山、牛皮箐两个边远村卫生室开展诊疗业务工作,满足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

5、加强卫生院及各行政村医生对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改善村医收入,不断提高村医积极性,大力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全面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

6、积极向上级争取编制,增强卫生院实力,实行业务素质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卫生院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卫生院的评价,做到一方医院保一方百姓平安工作。

7开展辅助科室,提高卫生院诊疗业务能力。

5.2011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五

2011年卫生法制与卫生监督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卫生监督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河北省2011年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要点》、市卫生局《唐山市2011年卫生法制与监督工作要点》和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全面开展餐饮业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不断完善卫生监督体制和机制建设,确保依法履行各项卫生监督职责。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把标准,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 为保证卫生行政许可行为的合法、高效实施,稽查人员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采用随机稽查的方式,以书面审查为主要形式,以资料收集、许可程序、许可依据为客观依据,对实施的所有卫生行政许可都认真审查,严格把关,今年共审查各类许可文书300余份。在书面审查的基础上,还经常性地开展针对许可过程的现场稽查,通过深入被许可单位,核实许可条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及时纠正不当许可3起。在书面审查和现场稽查过程中,对稽查情况及时报告所领导后反馈至责任科室和相关责任人,全年未发生因许可不当而产生的矛盾纠纷。

二、以查促改,不断加强卫生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为保证卫生行政处罚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我们制定了《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处理程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强化执法程序制度建设,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步骤和时限,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使用。稽查人员对行政处罚案件分别开展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对处罚主体、依据和程序的合法性、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情况以及文书制作情况进行了严格审查,及时纠正了不符合规定的案件。其它如超过法定时限实施行政处罚、文书书写不规范等处罚不当案件,都通过有效监督稽查手段得到了及时整改。今年以来,我所未发生行政执法过错事件,未发生因行政处罚所引起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

三、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水平高素质卫生监督队伍是保障公共卫生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为此,我们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综合执法、加强执法力量配备,努力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水平。一是加强教育,狠抓学习,内强素质。以 “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卫生监督人员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全体监督员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了卫生监督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监督人员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先后组织卫生监督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集中学习12次,使全体监督人员法律素质、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提高。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与纠风工作。为规范卫生许可、处罚行为,严格卫生监督执法活动,相继制定了《卫生行政许可程序及内部审批规定》、《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及内部审批规定》、《卫生行政执法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纠风工作责任制,将权力的运用制约于监督,预防和制止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执法缺位、越位、人情执法及行政不作为等问题,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外树良好的外部形象。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把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促进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了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安全和平衡膳食知识培训、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培训、职业危害企业负责人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等活动。开展送法入企宣传活动18次。同时,在许可申办过程中,强化技术指导、提供便民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四、2011年卫生监督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职业卫生卫生监督工作。目前我区有钢铁、陶瓷、耐火、水泥行业等职业危害企业104家,使用放射线装臵单位12家,职工总数13868人,接害人数5354人。按照省市《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方案》要求,我局以存在粉尘与高毒物质危害的中小企业为重点行业,以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为重点内容监督检查,扎实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一是强化教育,大力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开展了以“防治职业病,造福劳动者——劳动者享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6辆次,卫生监督员30人次,深入唐山国亮特殊耐火材料有限等企业和开平大集开展宣传活动6次,出示宣传条幅12条次、展牌24块、发放职业病防治手册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宣传画等宣传资料4600余份,现场接受职工和群众咨询570余人次。二是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选树典型,稳步推进防治工作。按照《开平区2011年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方案》要求,针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教育等情况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累计监督检查97户次,提出限改意见350余条。目前,39个企业建立健全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工矿企业累计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72期次,受训职工3000余人;完成接害工人岗前、岗中等职业健康检查3293人次,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3293份,体检率61.5%。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唐山征楠焦化、新兴焦化两个煤化工企业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试点企业,积极探索、总结出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职业危害企业职业病防治“六个一”模式,促进了我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以医疗机构放射诊疗为重点积极开展放射卫生监督工作。我区共有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10家,其中综合医疗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6家、个体诊所1家,共有医用X射线机11台,CT机3台,放射诊疗工作人员19人。按照方案要求,我局以x射线机使用及防护、《放射诊疗许可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办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设备状态监测、职业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以及相关安全设施、措施的落实等为重点,全面开展了监督检查。目前,荆各庄矿医院等10家医疗机构的放射场所经市疾控中心检测合格,基本符合防护要求,已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并全部建立完善了放射防护组织机构、防护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辐射警示标识及工作指示灯,铅手套、铅围裙、铅眼镜等设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较为齐全,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并全部建立了健康监护档案。

3、全面开展生活饮用水及涉水产品卫生监督工作。一是以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质状况、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供水及卫生管理状况、涉水产品的卫生管理及产品质量等为重点,全面开展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工作,共监督检查各类供水单位16家,其中集中式供水单位13家,二次供水单位3家,监督覆盖率100%。二是开展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专项整治活动。为规范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保障人们饮用水安全,我们以各类供水单位使用的涉水产品,各类学校、居民小区使用的现制现售水质处理器、商场超市经营的各类饮水机、净水器等为检查重点,以涉水产品是否具有卫生许可批件,是否存在产品标签、说明书擅自更改许可内容和范围,夸大宣传、宣传保健功能和宣传疗效为重点内容进行专项整治。共排查涉水产品经营单位3家,检查涉及饮水机、净水器等涉水产品2类、34个品种。经查,所有产品均具有卫生许可批件,无产品标签、说明书擅自更改许可内容和范围,夸大宣传、宣传保健功能和宣传疗效等现象。

4、积极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目前,全区共有美容美发行业123家,沐浴场所22家;旅招行业43家;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19家;游泳场馆3家;酒吧行业34家。为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游泳场所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等相关法律规章和规范,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按照《2011年公共场所重点监督检查方案》的要求,全面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卫生日常监督管理,累计监督检查385户次,提出监督意见153项(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了100%,纠正一般违法行为97户次。二是围绕“创城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开展了公共场所专项整治活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5人次,监督检查各类公共场所156户次,对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单位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90余条,并跟踪督导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三是积极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目前已对美容美发、旅招、洗浴等175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分级管理率77.8%。

5、以食品和生活饮用水为重点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工作。一是集中开展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集中检查,共出动监督车辆8辆次,监督人员40余人次,检查食堂37家,涉及33家单位,其中学校食堂19家、托幼机构食堂18家,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二是开展自备井供水学校饮用安全监督检查,检查自备井供水学校11所,涉及水源井10个,二次供水学校1所。针对存在的饮水安全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水源防护措施不完善、饮水消毒、水质检验不落实等问题,监督人员均当场下达了《监督意见书》,提出了整改要求,并将通报区教育局。

6、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一是组织开展肠道门诊监督检查。检查医疗单位12家,对于存在的个别单位肠道门诊的检验人员和药房人员未到位、肠道门诊布局不合理、无专用的观察室和治疗室、相关检验试剂和碱性蛋白胨水未配备或过期也未及时更换等问题,监督人员下达监督意见,限期整改。二是开展常见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以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小学校等作为防控重点区域,开展常见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督导学校、托幼机构落实了晨检午检、因病缺勤排查登记、预防性消毒等重点防控措施,督导医疗机构落实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

7、开展医疗服务市场整治工作。为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医疗服务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精神,区卫生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清理整顿医疗服务市场工作。共出动执法车辆57辆次,执法人员398人次,实地检查医疗单位127户次,查处超范围执业行为1起,无证行医案2起。累计处罚金为4300元整,没收药品、器械标值500余元。执法检查中未发现“号贩子”、“医托”现象。

8、开展消毒产品专项整治。一是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专项整治。为规范我区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管理,保障餐饮服务环节餐饮具卫生、安全,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行动。目前我区6家餐饮具消毒企业通过验收,取得了经营资质,对4家不合格单位依法予以了取缔,现有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基础卫生设施设备更加完善、流程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与此同时,强制要求餐饮经营单位和个人要加强“一次性”消毒餐具采购、使用管理,凡采购、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必须查验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资质,并索取工商执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验收合格证明复印件和“一次性”消毒餐具批次检验合格报告等相关材料,存档备查。对违反上述规定单位和个人,将依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二是规范我区消毒产品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为严厉打击经营不合格消毒产品的行为,根据《开平区消毒产品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我们对唐百志方购物超市、忆心堂大药房等消毒产品经营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针对经营单位经营的消毒产品没有生产企业卫生许可批件、产品说明书中宣传消毒、灭菌效果及性病的预防等违法行为提出整改意见17条并督促其落实了整改意见,净化了我区消毒产品的市场环境。

五、扎实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小行业整治工作 为贯彻落实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部署和要求,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规范“五小行业”管理,根据市卫生局和区政府工作部署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卫生监督所积极行动,按照《开平区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全面开展“五小行业”整治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成立了由副区长江洁任部长,卫生局局长赵得平为常务副部长,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五小行业”整治工作部。制定了《开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小行业”整治方案》和《整治标准》。明确了整治重点、整治目标和工作要求,并对测评体系及有关标准进行了培训,为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责任,建立了执法监管捆绑责任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将整治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各负其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担责任、重担大家挑、工作有秩序的良好的整治工作局面。三是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创建氛围。不断强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培训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大对创建文明城市五小行业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创建标准,增强创建意识。先后四次召开了执法人员、公共场所、餐饮服务等五小行业经营者专项整治动员、培训会议,培训执法人员和五小行业经营单位负责人500余人。印制各类“五小行业标准明白卡”1000余张,累计出示宣传条幅240余幅,营造了良好的创城氛围。四是典型示范,争创精品。通过开展“选树标杆、示范引导”活动,将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经营规范、制度健全的西城路、新苑路打造成我区“五小行业”的示范街(店)。充分发挥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周边,营造“户户达标、争创精品”的浓厚氛围,强力推动我区五小行业创城工作。五是突出重点,全力攻坚。以城镇中心区、城乡结合部及辖区主要干道两侧等为重点部位,以小餐馆、娱乐场所(歌厅酒吧)、美容美发、旅店、洗浴(含游泳馆)为重点行业,集中力量,全面开展“五小行业”整治攻坚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830余人次,车辆580余辆次,监督检查各类“五小行业”经营单位3720余户,提出监督意见1250余条,责令限期整改180户,关停取缔无证户52户。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及工商执照等许可证件520余个,涉及五小经营户230余家,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1855个。通过大力整治,我区“五小行业”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无证经营现象明显好转。国检期间,监督所全体同志全力以赴,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精神,加班加点,严防死守。由于我们准备工作充分到位,国家检查组对我区五小行业整治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为我市最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目前监督所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用房严重不足,配套设施和辅助用房更无从谈起,监督车辆、监测设备、通讯设备、取证工具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极大地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了监督机构的长远发展。

2、监督力量不足。监督所共有在岗人员19名,一线监督人员10名,却承担着全区1645个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的卫生监督工作,根本无法完成规定的监督频次,监管缺位现象突出,巨大的工作量和沉重的监管责任,使每个监督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心里压力。

3、基层卫生监督网络缺失。由于缺乏必要的体制、机制上的保障措施,基层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经费、人员等不能落实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全区尚未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监督网络,派驻监督员制度未能实施,未能实现公共卫生网格化监督管理。

4、政府机构改革没有到位,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没有理顺。开平区目前没有食药监部门,卫生监督所承担着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全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但是,由于缺乏政府和编制部门明确授权,导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监管工作顾虑重重,食品安全法执法工作苍白无力。与此同时,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缺乏必要的机构和人员、经费保障,难以很好的完成日益繁重的综合协调工作任务。

七、下一步工作重点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体系建设步伐,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商协政府及其财政、编制等部门进一步明确卫生监督机构的性质、职责,提升监督机构行政级别,统一监督机构名称,落实财政保障机制。明确卫生监督人员配臵标准,合理配臵卫生监督人力资源。

2、尽快启动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明确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设备配臵、人员编制和科室设臵等基本标准。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卫生监督机构执法工作条件差等问题。

3、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一是要出台卫生监督人员编制标准,增加人员编制,解决卫生监督人力不足问题。二是建立完善卫生监督员准入、考核、培训和退出机制,优化卫生监督队伍结构,增强队伍的稳定性,提高监督队伍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

4、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机制、制度,设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实施派驻监督员制度,使公共卫生监督覆盖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要明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职能定位、机构性质和人员身份,并将其列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真正实现公共卫生“网格化” 监督管理格局。

开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6.2011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六

根据镇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我村积极动员广大爱国卫生志愿者行动起来,共同创造清洁、有序、优美的乡村环境,现将有关工作要求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村一直以来把爱卫工作和健康教育活动纳入主要工作之中,并明确了任务、职责。为此,我村在年初按工作思路认真部署2011年爱国卫生工作,相应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由党总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精心部署,全面开展创卫工作。

同时,我村根据统一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抓住时间节点,细化具体方案,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引导更多的市民成为义务劳动的参与者、卫生行为的监督者,展现了市民参与社会大卫生的风采,体现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基础性作用。

二、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向群众输送卫生知识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好形式,也是保护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我村积极配合镇政府创建国家生态镇工作,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村。我村一以惯之,从不懈怠,致力抓好创卫工作、创建国家生

益保洁服务社队伍的作用,结合居民区的环境清洁活动,对垃圾箱房、绿地、积水、公用楼道、地下车库集中进行孳生地清除和消杀,要加强市场及周边地区的垃圾箱房、厕所等蚊蝇消杀力度,完善防蝇防蚊设施。

三、力除“四害”,巩固成果

除“四害”作为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卫生防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村积极开展除四害工作。一是抓好春秋季灭鼠活动。向镇政府领取灭鼠药,我村组织人员分组分片将灭鼠药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同时对村内各房前屋后、阴沟等一些公共场所进行统一投放,范围遍及全村各角落,全面降低鼠密度。开展除“四害”消杀工作是爱国卫生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村今年先后对村范围内开展了环境消杀活动,基本上控制了蚊蝇密度,使之达到不足为害水平,保证了全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对一些公用、无人管理的角落进行重点消杀,对一些容易滋生苍蝇、蚊子的地方全面进行整治。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村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党支部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实施社会整治工程,大力开展卫生综合整治,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作为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质量,切实改善了我村环境面貌。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7.2011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定9个市(州)的9个县(市),每个项目监测县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选择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每个乡(镇)选择4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选择不少于5户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合计180个行政村,900户家庭。

1.2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收集调查县、村的经济,人均收入等基本情况。行政村调查表直接询问村负责人或是会计;入户调查表,采用现场观察、询问的方式填写。所得资料录入员和审核员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录入程序进行数据录入。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人口构成

9个调查县的农村总人口为352.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9.80%,而农村常住人口为26.40万人,仅占农村总人口的8.10%。饮用集中式供水的人口为11.44万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43.33%;饮用分散式供水的人口为14.95万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56.63%,在农村仍以饮用分散式供水为主。

2.1.2 调查家庭人员文化程度

在对9个调查县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6.00%;小学占24.00%;高中占17.00%;文盲占3.00%。

2.1.3 基本经济状况

在所调查的9个县中农民人均收入为6 171元。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占总经济来源的97.22%,外出务工仅占2.78%。道路部分硬化占57.22%,硬化占37.22%。在对调查村进行入户调查中,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平均每年的收入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庭,文盲的家庭每年平均医药支出也要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以农业为主,见表1。

2.1.4 环境卫生情况调查

2.1.4.1 农村厕所基本调查

在调查的9个县中农村户厕数为92.12万户,其中卫生厕所为60.92万户,占66.14%(粪尿分集式占10.06%,其他卫生厕所占54.89%)。调查村非卫生厕所占33.78%,共有97座公厕。

2.1.4.2 入户调查户厕内基本情况

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厕所内的清洁程度不高,仍普遍存在臭味、蝇蛆和粪便暴露的现象。对粪便的处理方式以土掩埋后施肥为主,占53.89%;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9.67%。

2.1.4.3 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环境卫生情况

不同文化程度决定了对环境卫生认识的差别,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庭院卫生和室内卫生状况均要好于其他文化程度的家庭,见表2。

2.1.5 环境卫生管理情况

40%的调查村有1~2名专职保洁员,69%的调查村有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有67%的调查村环境卫生经费的投入每年约在2.27元左右。

2.2 垃圾情况

调查县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以定点堆放为主的占53.33%,以随意堆放为主的占42.22%。统一收集在调查点中占有很小的比例。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以填埋为主,占58.89%。其次为焚烧,占19.44%。在调查县中,共有143个农村有养殖业垃圾,养殖业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以高温堆肥为主,占53.33%,其次是再利用,占13.89%。

2.3 污水情况

所调查的村中生活污水日均产量为25.87 t,生活污水排放方式主要以随意排放为主,占60.34%,其次为明沟,占16.09%。生活污水主要以排放到坑塘为主,占55.13%,排放到河流的占25.64%。养殖业污水日平均产生量为34.32 t,养殖业污水98%以上为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3 讨论

农民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在农村具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的家庭达到了8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占有很小的比例。不同文化程度的年平均收益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并且文化程度低的家庭年平均医药支出也相对较高。在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环境卫生的比较中,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庭院和室内卫生相对干净。因此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对农村的经济水平提高和环境卫生改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的脏、乱、差等问题仍然存在。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污水随意排放,蚊蝇密度较高,病媒生物的控制工作仍很薄弱。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于不卫生的水和恶劣的环境卫生条件造成的[1]。农村施行集中式供水已初见成效,但是饮用分散式供水的人口大于饮用集中式供水人数,饮水安全仍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与农村居民健康息息相关,不安全的饮用水可能导致居民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2]。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各类污水的排放、处理等问题是改造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刻不容缓的问题[3]。

建议:(1)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以农村基础教育、农村高中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开展农村办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相应的培训[4],有计划、有层次的逐步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对农村的垃圾应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和整顿,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3)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机制。以创建卫生村镇活动为载体,必要时引入市场运作机制[5],采取“科学论证、市场运作、公开发包、严格监督”的工作模式[6],逐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落实环境卫生的层层责任制,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体制。(4)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建设。应大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改水工作要继续坚持“政府负责,统一规划,农民自愿,民办公助,谁建谁管,以水养水,保证水质”的原则。农村改厕应在全省范围内大力修建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探索农村改厕市场化、专业化路子,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创办改厕公司等方法[7]。

参考文献

(1)陶勇.中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1):1-2.

(2)夏全,唐义林,江建恂,等.海安县生活饮用水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关系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3):166-167.

(3)祝学礼,屈志云,李春海.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2):1517.

(4)聂飞.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3):19-21.

(5)孙建民.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市场化运作的初步探讨(J).江苏卫生保健,2006,8(1):38-39.

(6)魏国清.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及其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21(5):35-36.

8.2011年卫生工作长效机制 篇八

2011年在百泉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为把居委会的卫生工作做得更好先制定居委会长效管理机制如下:

一、齐抓共管 责任落实

综合卫生工作的全面实施,居委会在继续实行主任为一把手的同时,做到逐级管理层层落实,监督工作,确保创卫复审工作的开展

1、逐步完善创卫复审工作组织: 组长:

聂迎军

负责全面协调 副组长: 乔健

主抓宣传工作

卫生专干:鲁海罗

负责环境卫生及档案整理工作,其余人员:朱学丽、张龙、卫建军、耿旻、吴秋芬、赵印芳负责检查

2、加强与市政、城建、城管等部门的合作: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治理居民区内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现象;完成居民楼道粉刷、门窗修补、路面修补、绿化等市政续建工程,改善社区居住环境。

3、由4050人员负责楼道内的乱堆乱放,物业公司负责小区内的楼前楼后堆积物、以及联系市政垃圾清运站清理小区内的装修垃圾;

4、成立卫生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的在小区内巡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居委会;

5、做好除四害工作包括每年的3月、12月对绿地、垃圾桶旁边、及毒饵站的统一灭鼠投放工作;6月---9月的打药灭蚊蝇;12月对小区内有蟑螂户进行统计登记上报,并根据街道办事处安排的统一灭蟑时间进行灭蟑;做好年底的除四害用药记录登记。

二、逐级监督 定期检查

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包括:包片领导、包居干部、居委会主任、物业经理

1、每月1日、月末为社区清洁日活动

2、每月不定检查楼道、楼前楼后

3、每周四抽查门前三包情况

4、定期检测居民区、社会单位四害密度

5、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

6、定期更换宣传栏

三、完善制度 强化管理

创卫工作作为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居民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为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居委会制定如下制度:

1、定期汇报制度:每周召开会议,由鲁海罗向主任汇报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包楼制度:谁出问题、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主任

四、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宣传范围

1、扩大宣传途径:充分利用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灵活运用居民自编自演的相声、歌曲、三句半、快板等文艺形式。

2、提高宣传效果:树立创卫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并以资鼓励。

创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利民工程,他的有效开展能促进居民健康行为、卫生习惯、环保意识的形成。居委会将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社区的理念,有效改善居民区环境,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

9.2011年全省农村卫生工作总结 篇九

厅农卫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今年以来,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全处同志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勤奋扎实工作,积极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大民生工程和“五大工程”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2011年破解发展难题的19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农合工作情况

2011年,我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3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对参合农民的补助达到200元。全省共有7804.46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96.96%,比上提高0.44个百分点。

(一)新农合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农卫处与有关处室一起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统筹补偿方案,提高了报销比例,住院费用补偿封顶线也提高到10万元。2011年1~10月,全省新农合累计补偿医疗费用105.43亿元,其中,住院(大额)补偿85.46亿元,门诊(小额)补偿19.97亿元。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农民7311.92万人次,其中,补偿达到1万元的有104816人,3万元的有9712人,6万元的有965人,达到封顶线10万元的参合农民123人。

为及时了解全省新农合运行情况,7月14日至15日、12月8日至9日分别召开了全省2011年上半年及全年新农合运行分析暨农村卫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各地汇报了新农合跨区域即时结报、儿童重大疾病保障、新农合门诊统筹、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对全省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当前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确保在新农合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二)率先实现新农合跨区域即时结报。2010年12月20日我省率先全面实现新农合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以来,省卫生厅多次组织人员到定点医疗机构和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解决省级新农合即时结报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不断巩固完善省级即时结报工作的同时,积极指导各地开展市跨区域即时结报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即时结报工作进行专题部署。6月27日召开了全省市级新农合跨区域即时结报工作启动会议,7月1日在163家市级和4家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正式启动跨区域即时结报工作。截至10月底,我省开展跨区域即时结报的213家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已办理即时结报35.52万人次,补偿金额达14.02亿元。

(三)全面开展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工作。根据厅党组要求,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2011年

1月,我厅会同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实施方案》,从1月24日起,将儿童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两类重大疾病的救治范围扩大到全省所有新农合统筹地区,并对支付方式、救治流程及结算办法等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农村儿童患急性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两类疾病6个病种,新农合补偿70%,医疗救助补偿20%,患儿家庭只需交纳住院费用的10%,有效减轻了患儿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支付方式方面,在坚持路径管理的前提下,根据两类重大疾病特点,我们对费用构成较单

一、变异率较小的4种先天性心脏病采取按病种定额付费办法,对相对复杂、变异率较高的2种白血病采取单病种限价管理办法,并在广泛调研40多家省、市级医院平均费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费用标准,既照顾了救治医院的积极性,又确保了基金安全;费用结算方面,借力省直补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患儿仅支付10%医疗费用即可入院治疗,真正解决了患儿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将全省所有具备开展两类疾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救治医院范围,并优先同省新农合信息平台对接,不仅扩大了参合农民选择范围,方便参合农民看病就医,还大大提高了救治医院为参合农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了“参合农民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11月底,全省共救治重大疾病患儿4887人次,补偿资金1.01亿元,救治人数及补偿金额均居全国首位。

目前,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根据筹资水平变化及基金安全情况,结合我省实际,积极做好扩大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力争早日出台方案,适时将一些疗效确切、费用较高、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疾病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以满足广大参合农民需求,进一步扩大社会效益。

(四)全面开展乡级新农合门诊统筹。为提高参合农民门诊就医的受益水平,引导农民有病及时就医,根据国家有关要求,从今年起,我省全面推行乡级新农合门诊统筹,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2011年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的开展,省卫生厅、财政厅对2010年出台的《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指导意见(试行)》进行了修订,联合印发了《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指导意见(2011年版)》,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补偿方案,改进补偿模式,简化补偿程序,加强服务监管,推动门诊统筹工作健康运行。

(五)认真组织开展新农合政策和管理知识培训。今年,新农合有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为了使新农合管理、经办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人员更好的了解政策,提高服务水平,今年继续开展乡级、县级新农合经办管理人员和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人员培训班,任务十分繁重。为确保培训任务如期完成,我们及早安排部署,制定下发培训计划,细化培训内容,遴选培训师资,强化培训效果。省卫生厅直接举办培训班17期,培训人员2554人,各省辖市培训乡级新农合监管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人员5155人。

通过培训,全省各级新农合管理经办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政策水平、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六)研究制定2012年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2012年,农民个人交费由30元提高到50元,财政补助标准也将会进一步提高。根据筹资水平增长,为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让参合农民最大程度受益,在精心测算、广泛座谈讨论、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厅务会和党组会研究讨论,会同省财政厅、省中医管理局制定出台了2012年全省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新方案明显提高了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住院补偿封顶线、重大疾病保障水平、慢性病及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补偿比例、普通门诊费用补偿比例,切实提高了保障水平。10月24日召开了全省2012年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新闻通气会,指导各统筹地区制定实施方案,搞好政策宣传,做好筹资工作。

(七)督导检查各地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为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新农合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10月份组织开展了全省新农合工作督导检查,对各地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情况、即时结报工作开展情况、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农合政策的落实情况、支付方式改革开展情况及门诊统筹工作开展情况等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二、农村卫生工作情况

(一)继续扶持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根据省政府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安排,2011年,继续在全省扶持建设10000个标准

化村卫生室。为确保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省卫生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建设周期,并结合各地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情况,对2011年全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进行了合理分配。截至目前,2011100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

(二)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有关处室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考核。同时,与财政厅等有关厅局联合下发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河南省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权重和成本补偿参考标准进行了重新核算,对乡村医生独立承担或协助开展所在村村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按照农村常住人口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今年4月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还联合印发了《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的目的、原则、对象、内容、方法等,对考核管理、考核结果应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基本标准。目前,各地绩效考核工作正陆续开展。

为加快建立农民健康档案,10月12日召开了《进一步加强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按照医改的统一部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要求,对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加强了对各地农民健康档案工作的指导,力争年底达到全省电子建档率50%以上。截至11月底,全省累计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化健康档案4377.54万份,电子化率达到58.09%,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进展顺利。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为巩固乡镇卫生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得的积极成果,5月19日省卫生厅在卫辉市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成绩,交流经验,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卫生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改善乡镇卫生院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文化品位。刘学周厅长、秦省副厅长和魏琳娜副巡视员出席会议并讲话。同时,按照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河南省乡镇卫生院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乡镇卫生院设置规划、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行政、财务、绩效等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

(四)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为完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今年2月下发了《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制度,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行政、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和经费补助等

方面的规范管理,整合卫生资源,在乡、村卫生机构间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关系和分工协作的良性机制,全面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落实。同时,明确工作目标,力争今年年底前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达到60%以上。目前,全省一体化管理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在7月14至15日召开的全省2011年上半年新农合运行分析会上,对全省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现场观摩了西峡县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部分村卫生室。

(五)启动实施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培养“522行动计划”。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今年8月,我处下发了《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实施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培养“522行动计划”的通知》,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用5年时间,有计划地为2000所乡镇卫生院培养20000名实用人才。培养专业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中医科、五官科、急诊急救、影像、检验等。通过“522行动计划”的实施,逐步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队伍,促进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高。9月9日省卫生厅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522行动计划”。各地积极响应,努力创造条件,认真组织实施,目前20113871名进修人员已全部入驻进修医疗机构。

(六)51111工程乡村医生培训有序开展。“51111工程”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目前所有培训工作已全部完成任务,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已全部结束,共培训2089人;培训乡镇卫生

院妇产科人员2089人;培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4178人;通过1个月的远程视频教学和2个月的进修学习,共培训乡村医生30051人;通过每周编发乡村医生特刊的方式培训乡村医生61899人。为了解各地学员组织管理、教学计划落实、资金使用等情况,我处分别于今年5月份和7月份组织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中心对中牟县、安阳县、辉县和遂平县等地进行了督导检查。

(七)积极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保障农村居民享有公平可及、规范安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11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和省卫生厅先后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实施意见》就乡村医生职责、村卫生室设置及人员配备、乡村医生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要求从12月1日起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同时明确了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目前,全省各地正在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实化政策措施,推动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

(八)督导检查各地农村卫生工作开展情况。10月份开展了全省新农合及农村卫生督导检查,对各地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培养“522行动计划”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将督导检查情况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地对存在问题限期进行整改。

上一篇:作文让我感动下一篇:打工心得体会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