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湘教版

2024-11-07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湘教版(共12篇)

1.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湘教版 篇一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执教人:唐旭华

一、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于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必用于生活,让他们感到学到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本校七年级261班的数学教学。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于思考则学得活,不善于思考,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的指导。在数学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气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数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问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用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的教学与生活。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难点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关键是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

第二章 代数式

本章的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列代数式。关键是要明确基本数量关系的语言表达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它的应用,等式的性质,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能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本章主要学习几何图形、线段、射线、直线、角,重在培养学生图形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是了解情况的基础,说明问题的证据来源,各种统计图表是描述数据全貌的直观形式。

课本每一节配有A、B两组习题,每一章配有A、B、C三组复习题。C组习题一般为探究题。全书配有两个课题学习和两则数学与文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欣赏与操作”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搞好教学六认真工作;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并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进度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 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课时

1.2 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3课时

1课时 4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1.6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1.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小结与复习

数学与文化: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1课时 单元检测 3课时 第二章 代数式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列代数式

2.3 代数式的值 2.4 整式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5 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习

数学与文化:数学符号 1单元检测 3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3.2 等式的性质 2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小结与复习

单元检测 3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4.1 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角

IT教室 用几何画板画出中点和角平分线

小结与复习

单元测试 3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5.1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5.2 统计图

小结与复习

单元测试 3期末模拟测试 3

3课时

2课时

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时

4课时

4课时

2课时

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课时 课时

2.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湘教版 篇二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 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 作为教师, 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 思维活跃, 快乐合作, 课堂高效, 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读图完成黄河基本知识整理; (2) 能分析理解黄河对我们的贡献; (3) 能读图分析出黄河之患的由来; (4) 能设计一两条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案。

地理能力目标: (1) 可以徒手绘制黄河简图; (2) 学会使用黄河水系及地形图。

德育目标:激发同学们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情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长久以来仍把地理学习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应付, 学习不积极, 兴趣不太浓厚, 被动学习状态比较明显, 地图的使用能力较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鲜活、趣味性的图片, 刺激他们的直观体验;通过反复地读图、用图练习, 利用地图串联知识, 以图带练, 轻松掌握黄河知识。同时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系列能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活动, 满足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会实用的地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黄河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同学们吟诵黄河诗词, 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唤起在我们心中都深藏着的那一份浓浓的黄河情、中国心!

1. 黄河知识知多少

首先出示黄河水系图, 利用导学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 完成黄河基本知识的自学整理总结, 通过学生活动, 基本了解黄河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整理、讨论、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能力, 养成用图、析图的良好习惯,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2.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首先给出图片, 利用导学案关于黄河不同河段特征的引导, 总结出不同河段特征, 认识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增强自信心。

3. 师生小游戏

(1) 徒手一笔绘黄河 (利用稿纸和电子白板小组合练, 先描画, 再以手指代笔, 快速描绘, 做到心中有图) 。

(2) 快报黄河站名 (主要的水电站和地名) (3—4位同学上台指图、大家模拟黄河旅行报站名, 老师加大梯度和难度)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绘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建立脑海地图, 做到心中有图, 以图记忆。

保留一份同学们绘制的最佳干流示意图, 为后面的游戏做素材。

4. 讲解黄河之功:发电、灌溉、塑造、旅游

小活动:请你来当小老师!同学上台讲解导学案中的选择题, 充分让同学展示,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互动的舞台。

5. 黄河的忧患、产生原因及治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得出黄河的主要灾患, 并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观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人为破坏等) 。引导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 提出对黄河治理合理科学的建议, 拓展知识容量和深度, 理解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断流, 同学们也提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等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6. 我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黄河已是伤痕累累, 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把小组的最佳方案以小标签的形式贴在黄河干流示意图上, 让母亲河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美!

五、课后反思

3.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湘教版 篇三

1. Topic: How to keep healthy

2. Teaching Aim: According to Unit Fiv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3. Key Points: Teach students to use effective sentences to write a good composition.

4. Teaching Method: Discuss in groups

本节课是在学完第五单元之后设计的一节写作课,目的旨在复习巩固第五单元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前——Review and make a summary

Lead-in:

Teacher: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healthy? Do you know how to keep healthy? I want to know your ideas. So, this class we’ll write an article: How to keep healthy.

Teacher: Can you remember the language points about health in Unit 5? Let’s talk about them together.(Ask the students to say one by one) e.g.

任务中——分组讨论写作的思路和步骤

Step 1: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Teacher: You did a good job. Next, you’ll work in group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oes someone often feel tired and weak? And why does he/she often have a cold ?

2. If you are ill, what should you do?

3. Which habits are good/bad?

4. Which food is healthy/unhealthy?

5. If you want to be healthy, what should you do?

The teacher goes around the classroom during their discussion. If they have new words, encourage them to use a dictionary. After they finish.

Teacher: OK, let’s share your answers. (Ask one of the group members to read their answers to the whole class,

Step 2: Oral composition

Teacher: Well done! Now let’s discuss how to write the article. (讨论怎样开头、结尾,中间怎样展开,然后小组由组长带领口头操练,鼓励每个成员大胆说,勇于开口。)有的小组成员练习中还巧妙地使用了first, second, then, next, at last ... 等连接词。

Step 3: Writing (在讨论和口头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文字。)

(Let the whole class write their own 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ir oral practice. The teacher moves around the classroom affording support as needed.)

Step4:评价阶段:

(1) 自评:通读全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2) 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指出词、句、标点等错误)。

Teacher: OK.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show your work, the others listen carefully and see if they have mistakes.

Present two students’articles to the whole class as models and correct their spelling or grammar mistakes with the whole class.

任务后——把修改后的作文上交老师批改。

Step 4: Rewriting

Write the articles in their exercise books and hand in.

教学反思:

1.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达到了预期目的.

2. 从教学方法上看,打破了传统的单调的方法,采用了group work, 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3.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发挥了其主体作用,激发了写作热情。

4.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开口说,参与热情不高。

5. 应搞清楚不开口学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

6. 活动要规范化、常态化。

4.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湘教版 篇四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即先乘方后乘除、再加、减,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部的;

2分析清楚混合运算最多包括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是第三级运算。先进行第三级运算,再进行第二级运算,最后进行第一级运算。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部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正确按法则顺序进行计算;

2.培养运算能力,计算正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的魅力,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难点

较复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情景导入

我们学了哪些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

乘方: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偶数幂为正

二、解答困惑,讲授新知

1.只含某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1)-2+5-8 =3-8 =-5 2)-100÷25×(-4)=-4×(-4)=16 2.有不同级运算在一起的——从高级到低级运算

先算乘方三级;再算乘除二级;最后算加减一级.(1)2×(﹣3)-5÷×2;(2)-24×(+1-0.75)解:(1)2×(﹣3)-5÷×2,=2×(﹣27)﹣5×2×2,=﹣54﹣20,=﹣74;

(2)-24×(+1-0.75)=﹣24×-24× +24×,=﹣4﹣32+18,=﹣18

3.带有括号的运算—从内到外依次进行运算

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3-{[-4+(1-1.6×)] ÷(-2)}÷3 =-3-{(-4+0)÷(-2)} ÷3 =-3-2÷3 =-3

四、做一做

“24”点游戏

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22222谨记: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1)小飞抽到,他运用下面的方法凑成了24:

7×(3+3÷7)=24 如果抽到的是,你能凑成24吗?

7×(3-(-3)÷7)=24 如果是

呢?

7×[(3-(-3)÷(-7))]=24(2)请将下面的每组扑克牌凑成24.(-12)×[(-1)-3]=24 12×3-(-12)×(-1)=24 呢?

212(-2-3)-1=24

五、练习1 1.设K=13,在3,3,K,K中添加+,-,×或÷的运算(可以加括号),使得运算结果是36,算式是 ______.

解:∴在3,3,13,13中添加+,-,×或÷的运算(可以加括号),使得运算结果是36,∴可得出13×(3-3÷13)=36. 故答案为:13×(3-3÷13)=36.

2.你会玩“二十四点”游戏吗?请你把“5,5,5,1”这四个数,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使这四个数的运算结果为24(每个数只能用一次),写出你的算式: 5×5﹣15=24

1.练习2 计算:(1)232(232)(2)-3[-5+(1-0.2÷23)÷(-2)] 52解:(1)-2×3-(-2×3),=-2×9-(-6)2,=-18-36,=-54.

(2)原式=-3[-5+(1-=-3[-5+15×)÷(-2)] 5321×(-)] 321 =-3[-5-] 3 =15+1=16

六、拓展提升

1.若n是自然数,求(-1)2n-(-1)2n+1+(-2)3的值

因为n为自然数,所以2n为偶数,2n+1为奇数.由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可知:(-1)=1,(-1)(-1)-(-1)=1-(-1)-8 =-6 2.求(1-)×(1-)×(1-)„(1-)×(1-)的值。解:(1-)×(1-)×(1-)„(1-)×(1-)=(1-)×(1+)×(1-)×(1+)„„×(1-)×(1+)=„„

中间的都约分约掉了 =× = 3.对于任意有理数x,经过以下运算过程,当x=-6时,运算结果为_________ 2n2n+12n2n+

1=-1.+(-2)3 5

解析:按照程序的顺序执行,(-6)+3=-3,(-3)2=9, 9×/=3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3.“24”点游戏

九、布置作业

5.七年级湘教版地理上册教案 篇五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方案一)

[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 量

无 数 条

6.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篇六

1.地球是一个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是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赤道纬度为0°,是纬度起始线。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以南叫南纬,用“S”表示。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是经度起始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7.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8.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9.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产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10.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共五个温度带。

11.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要学会测量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

12.辨认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

13.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目的,正确选择地图。公园游玩要用导游图,外出旅行参考交通图。

14.地面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把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1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不同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16.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态;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1、要熟悉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学地理知识,必须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么是地势、什么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了解后续所讲的知识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学好地理。

2、理清知识脉络

其实,地理难就难在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人文都不一样,需要同学们区别对待;而这也恰恰是地理简单的一面,只要我们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理清知识脉络,进而形成知识网。

怎样学好初中地理的方法技巧

1.学会概括

有的章节内容繁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四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我国季风气候的优点可概括为:预热同期。

2.要熟悉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学地理知识,必须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么是地势、什么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了解后续所讲的知识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学好地理。

3.理清知识脉络

其实,地理难就难在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人文都不一样,需要同学们区别对待;而这也恰恰是地理简单的一面,只要我们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理清知识脉络,进而形成知识网。

4.与生活联系起来

地理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与生活联系起来,就不会感到乏味了,“学习人口、粮食与环境”时,特别是农村学校,可结合当年大量开荒毁林而遗留下来的荒坡荒地的现象,让学生作为社会调查,了解当年开荒毁林的背景、原因及情景,以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乐于学地理的情操。

5.分析成因学习地理

7.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上册复习提纲 篇七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18、到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1、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2、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3、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

25、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_: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8、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特点

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

29、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

一天当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提高地理成绩有哪些方法

以课本为依据,通过记忆和理解学习地理。课本里的文字内容、插图、表格、课后活动,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记住又要理解,才能从根本上学懂地理。所以,认真听讲,读熟课文,看懂图表,学会做题,都是很重要的。

总结规律学习地理。地理知识表面上看比较零散,其实好多地理知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南北纬度、东西经度的分布,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的的分布等很多地理知识都是有规律的,通过总结规律学地理会事半功倍,轻松很多。

初中生掌握答题技巧,学会解题。对初中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试题的形式进行测试。所以,初中生的地理学习也包括学会解题。需要初中生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准确识别考查的知识点,才能取得好成绩。

如何学好初中地理

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

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

8.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篇八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1

非洲(课本P13-19)图6-16 6-17 6-241、国家:目前,非洲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2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③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3、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地形:①高原为主的地形,被称为“高原大陆”;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①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②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区面积世界最大;

③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河流:①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②刚果河——主要流经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水量居世界第二;水力资源丰富

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4、非洲之最: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 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称为“赤道雪峰”原因:海拔高)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长的裂谷——东非大裂谷

/5、亟待发展的经济:①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个大洲。②玉米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小麦水稻不能自给。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2

西亚(课本P47-53)图7-21 7-24 7-291、西亚成为长期热点地区原因:①重要的地理位置;②丰富的石油资源;③匮乏的水资源;④文化差异;

2、地理位置:地处“五海三洲之地”。三洲:亚、欧、非洲;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陆湖)、阿拉伯海、红海;

3、西亚气候与农业: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以色列的节水农业非常突出。畜牧业是西亚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著名的农牧产品有①土耳其:安卡拉羊毛;②阿富汗:紫羊羔皮;③阿富汗、伊朗:羊毛地毯;④伊拉克——椰枣;

4、西亚是目前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重要产油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5、石油运输路线(看地图背,课本P52):西线(运往西欧、美国)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南端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东线(运往日本):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6、西亚以阿拉伯人为主,属白色人种,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3

日本(课本P69-75)图8-11、首都:东京

/2、日本四个大岛自北向南依次 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九州。

3、日本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4、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5、右图(看图背):A日本海 B太平洋 临国 C俄罗斯 D中国 E 韩国

6、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国花:樱花;大部分为大和民族;文化特点:东西方文化兼容。

7、日本气候:①属温带季风气候和 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8、日本人多地少,矿产资源贫乏,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上)。

9、日本农业: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使用小型机械,科技含量高;

10、日本工业的特点是:进口原材料和燃料和出口工业产品,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多优良港口,海上运输便利。②有利于进口工业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③沿海平原地形平坦,人口多。

1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①沿海多良港,交通便利;②雄厚的科技力量;③高素质的劳动力;

不利: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性强;

二、埃 及(课本P76-80)图8-13 首都:开罗

1、埃及地跨亚非两洲,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西奈半岛属于亚洲。

2、宗教:伊斯兰教;语言:阿拉伯语;首都:开罗,非洲最大的城市。

3、气候: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注入地中海;

4、历史遗迹: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狮身人面像、木乃伊等;

5、发展中的工农业: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4

俄罗斯(课本P81-85)图8-23 8-26 6-91、首都、最大工业城市:莫斯科

/2、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通用俄语,白种人,主要信仰东正教。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是惟一地跨亚洲、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3、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4、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俄罗斯许多河流航运价值不高的原因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导致河流结冰期长;沿途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该国有世界最深的、淡水最多的湖泊:贝加尔湖。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5、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地形区三条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叶尼塞河 鄂毕河)

6、俄罗斯自然资源:蕴藏量大,自己程度高,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金、铜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库尔斯克的铁、库兹巴斯的煤、秋明和第二巴库的石油;乌拉尔山脉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

7、俄罗斯的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8、俄罗斯自西向东四大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9、俄罗斯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西伯利亚铁路横跨亚欧大陆,称为“第一亚欧大陆桥”。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俄罗斯最大港口;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5

美 国(课本P90-96)图8-39 8-40 6-441、首都:华盛顿 最大城市:纽约

/2、美国的地理位置:美国是地跨北美洲、大洋州两洲的北美洲国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美国领土由本土和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两个海外州组成;

3、美国三大地形区: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北段(由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组成),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4、美国最长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该河流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是世界第四长河;自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

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五大湖群,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全部在美国境内。

6、生产区域专门化、机械化和商品化程度高是美国农业的特点。美国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也需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原因是美国本土缺热带气候。农业带的分布:乳畜带——分布在东北部,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凉利于牧草生长;人口稠密,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美国三大工业区和主要工业中心:①东北部地区:华盛顿(首都);纽约(美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芝加哥(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②西部沿海地区:西雅图(飞机制造);旧金山(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硅谷);洛杉矶(美国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好莱坞);③南部地区:休斯敦(宇航、石油)

8、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大部分是白色人种,其次是黑色人种。讲英语,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黄种人)。美国华人和华侨聚居的城市:旧金山、纽约、洛杉矶;

9、在美国经济中,服务业占有很大比重(全国约有3/4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旅游业——黄石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夏威夷等;

9.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湘教版 篇九

1、学会唱所教歌曲,并对歌曲相应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2、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演唱。

教学重难点: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节奏、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告诉学生上课须知,并与学生拟定音乐课师生问好的方式用打拍子的形式: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注:用特殊的问好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对音乐课产生兴 趣

二、新课教学

导言:同学们,当你们开始新生军训,就标志着你们从一名小学生变为一名中学生,走进中学校园,我们将会拥有一片新的音乐天地,让我们唱出心中的歌,你唱你喜欢的,我唱我喜欢的,用你们真诚的歌声让我们彼此熟悉,彼此亲密。

师:首先我们先来听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听完后你们告诉我这是什么歌

1、《快乐老家》

A、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优美的唱,可以让让学生伸出手,跟着音乐打击节奏 B、师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啊?生答:《快乐老家》师问: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表情来演唱? 生答:快乐,开心,欢快的速度、轻快的演唱

既然大家都觉得应该要轻快的演唱,那么我们就要注意不要大声的去喊,而是用非常轻巧的声音来哼唱

C、学生完整随音乐唱歌曲

D、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演唱,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10.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湘教版 篇十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阅读课本4-11页内容)

1.阅读课本第5页图B,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阅读课本第6页图C,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了解地球的形状。

3.阅读课本第9页图H和I,对比经线纬线的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区分经纬度度数范围及度数分布规律。

4.阅读第10页图J和K,了解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5.阅读课本第10页图L,掌握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的方法。

6.阅读课本11页M图,了解五带的范围及其划分界限。

7.阅读课本11页N图、P图和O图了解五带的景观特点。

第二节 地图(阅读课本13-20页内容)

1.回顾课本内容,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

2.结合课本15页图D,学会如何在各种地图(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结合课本17页题活动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4.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5.阅读18页图I,了解常用图例。

6.阅读课本P18-20,学会利用地图查找信息,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地图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第一章第三节 地形图(阅读课本23-28页内容)

1.根据23页图B,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及区别。

2.阅读课本25页-26页内容,结合26页图F和H,了解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断方法(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峰、陡坡、缓坡、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11.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十一

行 (行人、行走、航行) 曲 (曲线、曲折、弯曲) 华 (中华、华丽、豪华)

(银行、行列、行业) (歌曲、乐曲、戏曲) (华山)

漂 (漂亮) 似 (似乎、相似) 系 (联系、关系、系列)

(漂浮、漂流)(似的) (系鞋带、系带子)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京杭大运河像绸带,它们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两大人间奇迹。

2.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上。

3.京杭大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4.南沙群岛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珍贵的海洋生物,有龙虾,有燕鱼,还有海龟……。那儿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石油储量丰富而被称为“第二波斯湾”。

5.庐山地处我国江西省的北部。描写庐山的古诗有: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目前,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是34个——在原30个基础上加上了海南省、重庆直辖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7.学习了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用其中的诗句填空。(1)、农村的庄稼人很勤劳,他们昼出耘田夜绩麻。(2)、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个小孩子在玩“种田”的游戏,他们趴在地上学大人种庄稼,不禁让我想起两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8.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9.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10.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这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1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这一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庐山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12.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湘教版 篇十二

教学目标:、了解聚落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变化。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小组辩论、分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方案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

承转: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落。这节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

方案二:播放FLASH动画片段:“秋天到了,小燕子要跟着妈妈到遥远陌生的南方去越冬,他们飞过平原,越过高山,飞过城市,小燕子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地方房屋又矮又小又稀,而有的地方高楼林立呢?他们飞呀飞,小燕子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家的房子是平顶的,而这里的房子却是尖顶的?”

带着小燕子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聚落”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1页和2页、3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观察教材2页的两组图片,思考: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3)、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请你总结: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教材3页活动题2、3、4,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为什么有的地方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方却能发展成为城市呢?

2、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阅读下列信息,试分析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状,且规模较大,而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地形

②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集中在绿洲上。——水源

③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交通

④东营和大庆是在石油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

2、(或图片展示下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民居:热带雨林、北极地区、热带沙漠地区)

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各地区的环境特点及民居特色: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墙壁厚度D屋顶坡度E建筑材料等。

民居

建筑风格

当地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高脚屋

双层木楼、防潮、尖顶

高温多雨

北非的平顶屋

墙厚,小窗、防日晒、保温

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

因纽特人的冰屋

低矮、无窗、半地窖式、保温好

严寒

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多雨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区,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在特干旱的地区甚至屋顶都是平的。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气温低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厚,房间较小。

【探究结论】、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水源、交通、资源、地形、气候等。

2、民居的建筑风格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的影响。

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4页和页,解决以下问题:

(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我们生活在泰山脚下,面对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进行保护与开发?

【教师精讲点拨】泰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景区游客过多、环境承载过重、违章建筑多、有很多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等。

泰山的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北邻济南,南接曲阜;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许多历史典故、美丽传说、碑林石刻,是世界地质公园。

【探究结论】开发泰山文化,泰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帝王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还有石敢当、药材和泰山传说等民俗文化;要坚决拆除泰山景区内的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严禁破坏景区内的一草一木,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学习聚落的形态,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景观特色;讲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通过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从而形成人地协调的理念;利用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通过对如何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讨论,让学生得出应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思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综合能力训练4页和页的“综合运用”

一、二题

六、附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城市和乡村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4、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民居与自然环境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

上一篇:慰问简讯下一篇: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的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