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考试分析班会

2024-09-05

高三一模考试分析班会(精选10篇)

1.高三一模考试分析班会 篇一

高三21班一模成绩分析

从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我班一模的成绩:

一、优点

本次考试我班的优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总体成绩表现突出,部分学科优势明显

在全班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总体成绩表现突出,总平均分在同层次班级中排名第二,其中语文、英语、文综更是在同层次中排第一。

2、高分人数有明显增加,培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经过所有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我班的尖子群有了长足的发展,前五十的人数在同层次中排名第一,首次超越25班。同时,500分以上、480分以上的人数也和25班很接近。

二、问题

当然,在这次一模考试中也暴露出来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断层现象明显,两大断层制约了我班的一本和二本的上线人数。

我班在530至560分之间仅有一人,这一断层使得我班一本上线人数严重不足。另外,470分至480分之间也仅有一人,这一断层严重的制约了我班二本上线人数的扩大。

2、学生偏科现象明显,增加了我班培优工作的难度。

我班尖子生中很多同学存在明显的弱势学科,例如第一名的李晗罡同学的语文仅有99分,而前十名的陈梦如同学的地理更是连及格数都不到,这些情况给我班的培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3、艺术生的成绩令人担忧。

我班艺术生人数多,是我班完成高考目标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成绩普遍偏差。最高分的黄希文同学也仅才考了369分,而最差的赖玲蔚同学更是仅考了244分,这种情况比较令人担忧。

三、措施

针对我班面临的问题,经过班级所有科任老师讨论分析,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1、稳住尖子群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下一阶段的重点还是要稳住尖子群的成绩,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针对其比较薄弱的学科要进行学法辅导,增加相应的练习量,争取取得培优工作的进一步成果。

2、增强边缘生

对边缘生的加强,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相应的学科老师对其薄弱的学科进行辅导加强,侧重于基础的梳理和训练;其二是经常找其谈话,不断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边缘生的加强,争取取得高考的最大战果。

3、安抚后进生

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加强安抚,主要的是要多加鼓励和肯定,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纪律管理。主要的目的是营造好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不让这些人影响到班级的其他同学。

4、关注艺术生

对于我班的艺术生,要多加关注,多监督和疏导,争取使其成绩有更大的进步。

2.高三一模考试分析班会 篇二

所谓“讨论”模式,就是指依据学校要求、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班级建设等具体内容,由班主任(或学生)选编相应的资料、创设情境,在教师正确的舆论引导下,由“讨论”的主体分组讨论、分析、 总结,形成一定的体会,最后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述出来,其流程如图1所示。

一、实施目的

(1)期中考试后,从“面”上对同学们的考后情绪进行调适,(2) 增强暂时落后同学的信心,(3)给不善于利用时间的同学以恰当的提醒。班干部们利用周末时间,上网查找资料,经班主任确认,决定采用2个资源:(1)图片2张(一张小兔子拨萝卜的图片和一组数字);(2)视频一个———郑桂桂在人民大会堂中国达人秀上的精彩钢琴演奏 (时长约6分钟)。

点评:“资源的选择”是开展“讨论”式班会课的前提。这些“资源”可以是文字类资源、视频类资源等。建议在实施此类模式的班会课的初期,“删选资源”的主体以班主任为主,便于更好的操作,待学生熟悉以后,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删选,有时甚至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此时只需做好资源的审查工作,以确保资源的良好导向性。

二、实施过程

1.分组讨论

主持人(董同学):各位同学,在今天班会课开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中国达人秀上的一段表演(播放视频)。

主持人: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平时的分组,迅速调整位置,组建讨论小组。请结合刚才同学们所看的视频以及显示屏上的两张图片,联系你的生活、 学习或者你所观察到的事,展开想象、讨论、总结, 给出你们小组的观点,讨论时间为15分钟(分组讨论)。

点评:“分组”是整个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需要班主任在班会课开始的前期完成。“分组”一般可以有“按空间位置分组”、“按能力分组[2]”和“学生自由组合”三类编组方式。在多次尝试后,发现“学生自由组合”方式在初期会有类似“朋友间的默契”的微弱优势,但也正是由于相互间相对熟悉,如果调控不好,极其容易使得“讨论组”演变为“说笑组”。 “按空间位置分组”方式,即按照学生的座位,将前后几小排的同学编成一组,优点是便于控制课堂的秩序,缺点是由于每位同学的性格、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小组间的不均衡,无法促使各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按能力分组”是指班主任老师在多次观察后,根据学生的性别、组织能力、表述能力以及参与热情度等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各小组的均衡,从而形成一种竞争、积极向上的氛围。在实施的初期建议采用“按空间位置分组”,待学生熟悉此类班会课堂的方式和班主任熟悉各位同学在班会课上的表现后,再采用“按能力分组”的方式。在分组中,小组人数不宜过少,否则会造成组内的讨论寥寥无几、无法正常进行,同时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为了每个小组都能有适量的时间来表述观点,组别也不宜过多。在尝试后,笔者认为“6~7人为一组”较为适宜,同时组内应包括小组主持人、小组发言人、小组记录员、其他参与成员等,分清各个同学的职责, 确保讨论的正常进行。同时建议这几类人员进行组内轮换制,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组际交流

主持人:请6个小组的发言人依次上台,就今天的问题,发表你们小组的观点,每人时间控制在2~3分钟。同时请2个评价组的小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分别给6个小组打分。

A组代表: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郑桂桂失去了双手但并没有因此而颓废,依靠自己的努力,踏上了达人秀的舞台,用双臂奏响了美妙的旋律。我们小组还在视频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细节,郑桂桂在回答评委的各种询问时,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而正是这种阳光、积极向上、无所畏惧和笑看挫折的心态,让我们深深感动着。细想我们的成长,尽管一路阳光,但也有挫折和坎坷,也许正是这样的泪水, 才显得阳光是多么的美好和可爱。我们应该学习郑桂桂那种阳光的心态,笑对挫折……

B组代表:在郑桂桂阳光心态的背后,我们小组看到了“三个人的坚持”。一是郑桂桂父母的坚持, 其实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坚持每天为我们做好早餐,坚持每晚等我们回到家等等,每一次“坚持”都是“爱”的体现;二是郑桂桂的坚持,联系“小兔子拔萝卜”的图片,也许某一天、某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学习特别艰难,可能正是意味着将要出现大收获的时候。

C组代表:联系郑桂桂的遭遇,回想我们受到的挫折,与她相比,我们是幸运的,在学习上受到的小小挫折又怎能不被克服,只要我们有信心,积极调整心态。我们还注意到图片中的第2张,这些数据深深触动了我们小组,如第一组数据,他不正是说明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后果吗,第二组数据, 以“1”为起点,“每天多一份努力”和“每天多偷一点懒”,一年365天的差异是如此的明显……

点评:“组际交流”是指以“小组发言人”为代表,上台交流本小组的观点,在各代表“轮流说”的过程中,通过相同观点的共鸣、不同想法的碰撞,触发新的灵感,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来修正自己的思路或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进行点拨(或总结),既要“点出” 问题的关键,“拨动”学生的思维;又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方向。

3.总结评价

评价小组按规定给各小组打分,评出本次班会课表现最好的小组,并张榜公布;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课各小组的表现给出评价,同时就本次班会课的3个目的,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给予补充、疏导,对班级中某些同学不注重听课质量的情况进行提醒。

点评:总结评价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学生评价。在上述的分组中,按轮流的方式,选出两小组作为评价组。该评价组成员在其他几组同学讨论时和代表发言时,进行观察、打分,删去最高分和最低分,评出最积极的2~3个小组,最后张榜公布,其目的是“内外结合”,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部分是班主任的补充。

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以形象直观的“视听” 引起学生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注入了自身的体会、情感和经历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从而使 “讨论”的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另一方面,“讨论模式”下的班会课,往往需要小组内的同学的积极参与,在这样的方式下,必然存在着组内学生间的互动、合作与组别间的竞争,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养成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实践表明,相较于千篇一律的说教,“讨论模式”下的班会课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何润伟.物理教学应改变“讲解法”一统天下的局面[EB/OL].(2008-1-18)[2014-2-8]http://eblog.cersp.com/userlog/708/archives/2008/729763.shtml#1861063.

[2]陈映.合作学习模式在班会课中的运用[J].广东教育,2013(5).

3.高三一模考试反思 篇三

一模考试结束了,三班总体考得不是很理想,没有实现我们的真正目标。面对这一次成绩,,我觉得需要认真反思,以便能针对性的解决存在的不足,为以后教学工作有效的指导。

从本次考试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1、很多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弱科,特别是语数外这三科尤为严重;

2、结合高三以来的几次考试来看,从第二名开始学生的在班级中的名次变化频繁,成绩不稳定,特别是2-10名,这些学生能考好也能考的不理想;

3、学生成绩差距大,班级第一名比第二名的成绩多出60分以上,后面的学生差距更大;

4、在考试过程中,对于弱科学生有恐惧心理,本来能够做出来的也做不对,甚至毫无思路,这在数学和英语两科中体现尤为明显;

5、文科综合成绩不集中,单科成绩名次靠前的部分学生文综反而不是很出色。

6、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患得患失,匆匆忙忙生怕自己做不完试题,结果导致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无谓失分过多。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高考之前应该做一下工作:

一、通过本次考试暴露出的问题,学生反思前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明确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从而重装上阵,从头再来,延续自己的拼搏进取的精神,并落实到行动上。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成功与否关键看行动,看能否坚持到底。

二、正确看待成绩,找出差距和存在问题,抓好弱科,突出强科。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最佳时刻,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这就是问题的暴露,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学习的提高,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成绩的催化剂。师生共同努力抓好弱科的补救,特别是抓好成绩较好的同学的薄弱学科的突破;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努力做到交流,鼓励,面批面改。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更大的突破。

三、协同任课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一模考试后,很多学生表现出情绪低落,信心不足,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这段时间我们老师应该主动出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助其信心饱满,全身心投入复习,鼓励学生与老师多交流,多请教。

四、随着一轮复习的结束,各科考试的频率增加,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学会做题,减少失误,把平时的考试当高考来对待,实现考试的价值最大化。

五、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常规管理不放松,进一步抓好常规,着重抓学生的习惯养成,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环境。

4.高三学生一模考试的复习技巧 篇四

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的纵横联系的网络,突出知识主干,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始终是数学高考的主旋律。高考数学试题坚持知识面广,起点低,坡度缓,难度适中,分题、分层把关的特点。继续坚持区分度较高,能体现出不同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层次或效果不同。选择题和填空题,无论从题目的形式结构还是从试题陈述方式与解答技巧看,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属常规问题,没有超出平时的模拟练习的范围,学生大多能在45分钟以内完成。解答题前三道均属于基本题,考查了学生平时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若认真作答,注意细节,应得到满分。后三题由浅入深,容易入手,但不易得高分。难度虽然是众多评价试卷指标中的一个,但却是考生最关心的问题。

2、注重综合

数学将会特别重视在知识的联结点上设计问题,以体现知识的横向联系,用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重点主干知识之间的一些相互贯通要特别引起注意。例如,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不等式,向量与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综合。尤其是综合性试题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作为设计的起点、着力点,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综合,注意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力图实现全面考查数学基础和数学素质的目标。同时,还必须继续重视对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划归思想的考察,注意以图助算、列表分析、精算与估算相结合等计算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体现了教育改革倡导的新的思想方法。这也是另一种综合手段。

一模考试后怎么定位自己

1、高考是高压力生活事件和具有一定重复性学习的活动。高三学生面对高三学习上的激烈竞争,不能正视成绩下降或波动,担心成绩会再次下降而想要逃避,进而增加紧张焦虑和恐惧。

2、高三学生对高考充满了恐惧、迷茫,许多同学对成败或高考结果的期待无弹性、不留让步的空间、不能允许自己出一点点差错,一错就慌乱溃败。

3、自我感觉及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不能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一方面与高压、劳累、焦虑所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考结果的不可知性,由此产生了自我感觉加自我评价相对较低的心理。

5.高三一模考试分析班会 篇五

12.假定2012年某款商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3600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6.6元人民币。如果2013年生产该款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其它条件不变,该款商品以美元标价为()

A.330美元 B.400美元 C.404美元 D.413.20美元

1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右图曲线DD′反映的变动关系不相一致的是()

①X轴为汽油的需求量Y轴为柴油价格 ②X轴为货币发行量Y轴为商品价格 ③X轴为人民币汇率Y轴为进口商品价格 ④X轴为居民家庭收入Y轴为恩格尔系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下列做法符合会议总基调的是()

①淘汰传统产业,实施节能减排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④加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坐在电视前看春晚这一“视觉盛宴”是多年来的习惯,但随着网络的出现,以及PC、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的盛行,2014年春节,电视已不再是中国人看春晚的唯一渠道。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16.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更多的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即理性的心态,这才能让网络形成静水深流的力量。要想在政治生活中练就“好嗓子”,发出“好声音”,必须()

①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②增强公民意识,参与民主管理 ③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充分表达意愿 ④提高公民素养,有序政抬参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粮食匮乏、疾病蔓延、毒品贩卖等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绿色经济的发展。克服材料中的问题,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增长,需要各国强调国际合作,这是因为()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加强国际合作 ②当今国际竞争实质的需要 ③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④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④三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完全统一的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坚持意识形态中指导思想多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有人认为,货币政策之所以要稳健,是因为货币池子里的“水”已够多,再放会加大通胀风险,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情况下也不能收,必须坚持稳健。这启示我们()

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B.量和事物的存在具有直接同一性 C.把握事物飞跃的时机,促成事物质变 D.人们的实践活动要坚持“适度”原则

21.2013年10月10日第八届东亚峰会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闭幕,会议发表了《第八届东亚峰会主席声明》和《东亚峰会关于粮食安全的宣言》。峰会重点讨论了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灾害管理、流行病控制,以及国际热点及地区问题等,并达成广泛共识。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法哲理与以下选肢相同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对农电视,艺术创作者应该多关注三农问题,多贴近农民生活,多制作出更能感染人的农村题材电视节目。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只能在实践中产生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23.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

2分)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8分)

材料三: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12分)

39.(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中国梦,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文化墙传递正能量

【美德墙】在江西省某城市主要道路,中央文明委推荐的“我的中国梦”、“孝道”、“俭养德,乐呵呵”、“少年强,中国强”“劳动·读书·圆梦”等公益广告宣传纷纷登场“亮相”,城市越来越多的建筑工地的围档上都开始了“美德画上墙,传递正能量”的公益行动,宣传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好人墙】江西省某县为推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向纵深开展,县文明委在县城繁华地段——莲城路职教中心附近的围墙上制作一块长107米、高2.5米的“好人墙”。此举不仅为县城市容增添一抹亮色,更是旨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好人”宣传力度,传播“好人”事迹,在全社会形成“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在广大公民中传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弘扬争当好人的新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11分)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各式各样的“文化墙”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一种新载体的哲学依据。(9分)

六校联考政治参考答案

38.(32分)

(1)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调节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3分)同时,通过市场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依法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保证社会的高效益。(3分)

②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制定合理的市场规则,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为了保障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而保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主体都能够平等参与市场竞争。(4分)

③国家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治本之策。(2分)

(2)(8分)①政府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实施政务公开,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④政府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每点2分)(3)(12分)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3分)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对此我们应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3分)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3分)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3分)

39.(20分)(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全人格,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4分)

②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2分)

③必须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引导人们学习道德模范身上的体现出来的美德与时代气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分)

④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抓紧抓好。(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美德墙等“文化墙”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一种新载体。(3分)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美德墙好人墙等“文化墙”传播社会道德正能量,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的潜能,在全社会形成的良好学习氛围。“文化墙”宣扬的人物事迹和精神能够对全社会起到积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3分)

6.高三一模考试分析班会 篇六

郭跃辉

【原题再现】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材料及类型分析】

本作文题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材料事件本身,二是写作提示语,三是写作要求。第一部分的材料事实就是从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选入的新闻必须是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能够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第一个新闻是“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第二个新闻是老父排队挂号看望医生儿子,第三个新闻是名贵画展主办方宽容无意损坏名画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三则新闻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或者说三则新闻应该是“平行视角”。

材料的写作提示语就是倒数第二段。这个不起眼的、容易被广大教师与考生忽视的“提示语”,往往暗示着作文的立意方向与立意范围,甚至在无形中左右着写作者的写作姿态与写作体式。就拿这则材料来说,如果删掉倒数第二段,作文就变成了“多则材料作文”,从立意上讲,就应该寻找、发掘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即体现温暖的人情味道,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考生应该围绕“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观点展开,并且还要引用材料之外的事例和证据。但是有了作为“提示语”的第二段,立意的方向完全改变了。这个提示语隐含着如下几个要求:

一、考生必须在三则材料中选择一个,选择最能够体现社会温暖和人情味的一则,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完全抛开这三则材料。

二、选择其中的一个,并非完全抛弃另外两个,因为提示语中要求“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谓“权衡”就是要在三则材料的比较中体现自己的价值选择。

三、“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隐含的意思是哪一则新闻更有“温度和人情味”,更能引导读者“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

第三部分是写作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昔日的“文体不限”的要求在本次考试中变成了“明确文体”,2015年全国1卷的作文要求中也没有“文体不限”的要求,而是用“完成写作任务”代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写作提示已经暗示了考生,必须写成议论文,这种文体是隐含在题目的要求中的。

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的命名,这类作文被称为“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型”就是带有具体的写作任务的作文。实际上,所有的作文都是“任务”,但这里的“任务”指的是与材料及要求相关的具体的写作任务。在本则材料中,“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任务,如果考生不理解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个要求,文章写成了“要有社会公德”“要有爱心”“关爱儿童”“善于选择”“理性权衡”之类的文章,就属于偏离题意。【“暖”的正面分析】

在材料中,“暖”是一个核心概念。所谓“暖”就是温暖,能够体现浓浓的人情味,能够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则材料依然充满正能量,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专家认为:体现大国风范,过滤提炼媒体、网络、亲人等多信息渠道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人生态度,传递对主流价值观,这也是历年高考的主导方向。也就是说,“暖”不仅是一个生活话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话题。

第一则材料中,“油条哥”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体现了生意人的社会良知。在商业利益与他人的身体健康中,他选择了他人的健康,即使是利益暂时受到损害,也在所不惜。“复炸油”并不是“地沟油”,国家并没有明令禁止不准用“复炸油”,因为判断的标准不易把握,事实上,市面上的油条大多是用“复炸油”炸成的,商家不认为这是伤天害理,顾客也渐渐接受了现实。明知是复炸油,但依然吃得香,这就是商家与顾客的某种无奈的“契约”。在这种情况下,“油条哥”不用“复炸油”,其情怀、其精神更难能可贵,这就是一种社会的温度,一种人性的温度。

第二则材料,作为医生的儿子,工作太忙,简直可以说是席不暇暖,甚至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面对着排成长龙的患者,医生自然无暇顾及前来看望自己的老父,甚至他都没有注意到父亲的到来。而作为父亲,看到如此繁忙的儿子,看到排队的患者,他也不忍心占用儿子的工作时间,居然在没病的情况下,自己挂号,为的就是和儿子说上几句话。这种精神也很感人,也能体现人心的温度。

第三则材料,作为名贵画展的主办方,面对12岁孩子的无心之过,在利益与孩子的心理健康之间,他们做出了理性的选择,没有报案,希望孩子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其实,主办方即使报案,在情理上也无可厚非,毕竟是价值连城的名画,孩子没有赔偿的能力,至少作为监护人的父母,是可以进行适当赔偿的。但主办方没有这样做,他们思考的出发点不是画本身,不是画体现的商业价值,而是孩子的心灵。这也是能够体现社会关怀的温度的。【“暖”的反面分析】

既然题目要求考生要在“权衡”之中做出“选择”,那就不能一味从“暖”的正面进行分析,而是要在三则“暖闻”之间进行比较。考生选择其中一个的理由无非有二:一是这则新闻更能体现“暖”的人情味,二是其他两则新闻在体现“暖”方面不如选定的那则。这其实也要求考生能够辩证分析,用思辨的观点对三则新闻进行理性分析。也就是说,题目意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在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只能选择无条件的认同,只能写出“歌功颂德”的文章,甚至对材料进行“泛道德化”的分析。专家提示:“作文要想得到理想成绩,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而深入的生活体验或人生认识,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才能„小中见大,细处感人‟。”也就是说,考生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有自己细致的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自己独特的思考,这其实就是一种思辨精神。

首先来看第一则,需要辨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复炸油”,其判断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炸油条的油用多少次才被称为“复炸油”,如果只用一次或者只炸一遍,就被称为“复炸油”的话,那“油条哥”难道每天还要换一次油,这样的话,估计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难道他的行为完全是在奉献?如果只是比别的商家少用了几次,那只不过是产生的有害物质少了一些而已。第二个问题是,不用有害的“复炸油”其实是一件应该做的事,如果坚持不用“复炸油”就大肆表扬的话,那无异于对一个人说:“你的表现真好,应该值得表扬,因为你坚持不杀人!”如果这种行为值得宣传,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希望了。“油条哥”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登上《暖闻》就暗示着这个社会的公德水准已经降低到水位线以下了。

其次来看第二则,首先,老父亲究竟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一定要在儿子上班时间来看他呢,即使是医生,也是有下班时间的,中午休息的时候不能再与儿子见一面吗,更何况,他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估计离儿子下班的时间也不远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其次,父亲挂号去见儿子一面,就值得提倡吗?医生的职责是给病人看病的,老父亲没有生病,却要挂号排队,这样就不算占用医院的资源吗?即使挂了号,去见儿子一面就不能算是占用公共资源?老父亲的想法未免过于简单。第三,工作不外乎人情,如果说父亲见儿子一面居然要采取这样的手段,那工作的意义何在?以撕裂亲情为代价的工作,又何谈高尚呢? 再来看第三则,材料说的很清楚,该孩子只有12岁,属于未成年人,还不到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而且也不是故意损坏,只是“不慎跌倒”,主办方希望男孩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如果真是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如果孩子家境一般,又不具备赔偿的能力,难道还要穷追猛打,逼得对方家破人亡么?因此,从法律上讲,主办方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而从道德上讲,主办方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不过相比前两者新闻,这则新闻体现的“暖”更浓重一些,这一点也值得注意。

7.高三一模考试分析班会 篇七

12.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既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这一制度应是 A.科举制度B.君主制度C.分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13.《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这表明

A.铁制工具应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38.(28分)有论者说:“1834、1894、1954、2014,我们把中国这四个甲午年连起来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命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1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

15.1913年宋教仁命案发生后,上海地方检察厅公开传讯在位的国务总理赵秉钧,并公布政府高官与杀人犯之间密切往来的证据。一个小小地方法院竟敢传讯国务总理,是因为

A.中华民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当时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民意强大

C.上海是国民党控制的地盘D.袁世凯为移祸赵秉钧,支持上海地方检察厅

16.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

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17.台湾在200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年鉴》中评价某事件,认为该事件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的变迁,民众获得国家观念,强化了民族主义,也造成重大的人口移动,该事件是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8.右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19.“公元前5世纪,经过平民的长期斗争,罗马颁布了一些新的法案,其中规定贵族与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应是合法的。”这些新法案的制订,其目的在于

A.健全法律体系,维护贵族特权B.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罗马帝国统治C.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D.取消罗马帝国法律的阶级性

20.“在立法机构中,人民制约贵族,贵族也制约人民,相互都有拒绝另一方已决定之事的特权,而国王则制约双方,以保证行政权力不受侵犯。但这同一个行政权又由两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正如机械中的三个分力,真正代表公众的自由和幸福之路线的方向。”这是对哪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描述?

21.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 22.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高度赞扬一位科学家,指出他的“新眼光改变了基础物理的发展进程。”其理论“宏伟,美妙,广邃,催生了令人敬畏的宇宙学……”杨振宁所赞扬的科学家是 A.牛顿B.瓦特C.普朗克D.爱因斯坦

23.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

运轨迹将会看得更清楚。”1834—1894年是中国“天朝上国”梦彻底破灭的60年,1894—1954年是中华民族觉醒、追求民族独立的60年,1954—2014年则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60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34年,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到达广州,要求中国打破行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建立政府之间的日常对等关系。清朝地方官员以律劳卑未经批准迳入广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用了“平行款式”等 “错误”为由,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律劳卑拒绝离开,谴责广州地方当局容许行商停止贸易是“无知和顽愚的”,会“使得依靠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吃亏”,并召来英舰向中国示威。

材料二: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

材料三: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请回答:

(1)请用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国人的“天朝上国”梦产生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1834—1894年“天朝梦碎”的历史必然性。(1

2分)

(3)1894—1954年,为追求民族独立,中华民族是如何奋斗的?(任意列举两个史实,4分)

(4)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关于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内容。为实现这一梦想,在1954—2014年(从1954年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探索?(8分)

39、(24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通史》作者所指的“地区自治”到“全球统一”的含义是什么?(2分)引发这一冲突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2分)(2)从1500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导全球统一的核心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则在促进全球统一上独领风骚。请用史实说明二战后美国在主导全球统一中发挥的作用。(12分)

(3)20世纪上半期,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的冲突激烈,以至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有“半球化”。导致经济“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0世纪末,经济“半球化”局面是如何结束的?(4分)

2013-2014学年度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12.A13.A14.D15.A16.B17.C18.D19.C20.A21.B22.D23.A

二、非选择题

38.(28分)参考答案:

(1)原因:①18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疆域版图辽阔、人口众多,中国人产生了优越的心里;(具体史实同样给分)②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中国人对世界形势愚昧无知(4分)

(2)①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实现民主化,以自由贸易和对等建交为名,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君主专制、闭关锁国,在先进工业文明冲击下,农业文明解体,被迫向工业文明转型,“天朝上国”梦开始破灭。(6分)②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工业化现代化,但没有改变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经济和政治制度,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到1894年,现代化的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打败了中国,“天朝上国”梦彻底破灭。(6分)

(3)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4分)

(4)①1953年—1956,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③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任答2点,4分)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以法治国等。(任答2点,4分)

39.(24分)参考答案:

(1)是指世界各地打破相对隔绝的状态,联系日益紧密(2分)。

标志:新航路开辟。(2分)

(2)①二战后,美国推动建立了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支柱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制订经济全球化规则方面起了主导作用;②美国主导了信息革命,通过计算机、通讯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催生了“新经济”,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③美国推动世贸组织的建立,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力地促进全球统一;④美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生活方式对全球产生深刻影响(12分)(只要学生能表达合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8.高三一模考试分析班会 篇八

一、选择题

1.B2.D3.A4.C5.B6.B7.A8.D9.A10.C11.C

二、非选择题

36.(1)(8分)年降水量A地多雨B地;(2分)降水量较少,B地夏季降水量较多;(2分)A地夏季各月均温A地高于B地;(2分)气温年较差A地小于B地。(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12分)①春季气温回升,(2分)山区积雪融水量大;(2分)

②上游支流多,(2分)来水量大;(2分)③该河段流经地区地势低平,(2分)排水不畅。(2分)④上游河水湍急不结冰,中游仍然封冻,冰碛阻塞河道。(2分)

(3)(12分)入海口泥沙沉积严重,(2分)筑港条件差;(2分)湿地广布,(2分)人口少(经济活动少);(2分)多瑙河—黑河运河的修建,(2分)改变了多瑙河入海航线。(2分)(任答三条正确给满分)

37.(1)(6分)地处高原;气候干旱;荒漠(半荒漠)广布(或植被稀少);土壤贫瘠;河流匮乏。(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给满分)

(2)(6分)2000年前有利于渔业发展,(2分)2000年后渔业萎缩;(2分)1995年后旅游业快速发展。(2分)(不写出时间段每点只给1分)

(3)(12分)陕北地区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2分)气候干旱。(2分)关中地区经济基础雄厚;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明显。(2分)陕南地区气候资源相对优势;(2分)对外联系不便。(2分)

9.高三语文一模分析 篇九

张惠霞

石家庄一模试卷要比八省联考的试卷质量更高。

首先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例如语言文字运用第二部分“惊蛰”文段,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语言表达、衔接、下定义于一体,不再是单一的某个知识的考查,而是融合了以上六点于一体,在考必备知识“下定义”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文学素养。

第二,情境是载体,在情境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和探究性,提升能力考查的有效性。如翻译13题的第二小题,“克”的翻译只能翻译为“攻占或攻下或攻克”,而非“战胜或打败”,因为试题的情境是“林邑”这个地区,而非某个人。又比如23题作文,班级计划组织一场礼仪与文化的讨论会,请写一篇发言稿,情境限定为了班级讨论会与仪式与文化,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又再次考查了“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同时又考查学生六项关键能力中的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第三,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如小说第九题,诗歌第十六题,现代文阅读第五题。读懂题干至关重要,问什么答什么,而非答套路,侧重能力。

10.高三年级一模成绩分析汇报材料 篇十

第一部分:一模考试成绩纵横比较分析

1、与2014年高考比较

一本上线511人,较2014年高考420人增加91人;二本上线1242人,较2014年高考1179人增加63人;三本上线1679人,较2014年高考1705人减少26人。

理科一本上线342人,较2014年高考262人增加80人;理科二本上线750人,较2014年高考677人增加73人;理科三本上线1000人,较2014年高考944人增加56人。

文科一本上线169人,较2014年高考158人增加11人;文科二本上线492人,较2014年高考502人减少10人;文科三本上线680人,较2014年高考761人减少81人。

2、与2015年高考比较

一本上线511人,较2015年高考492人增加19人;二本上线1242人,较2015年高考1286人减少人44;三本上线1679人,较2015年高考1890人减少211人。

理科一本上线342人,较2015年高考350人减少8人;理科二本上线750人,较2015年高考827人减少77人;理科三本上线1000人,较2015年高考1173人减少173人。文科一本上线169人,较2015年高考142人增加27人;文科二本上线492人,较2015年高考459人增加33人;文科三本上线680人,较2015年高考717人减少37人。

3、与兄弟学校尖子生比较

文科焦作前10名,我校占9人(8应1往)。理科焦作前10名,我校占4人,但和期中考试相比,第一名没在我校。

4、整体分析

本次考试一本人数次于焦作一中,居六县市第一;二本三本人数均居焦作第一。应届二本人数焦作第一。虽较之期中考试有所进步,但应看到理科方面和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差距,还需努力;文科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第二部分:2016年高考目标

2015年我校的高考目标为:

1、力争考入清华或北大1-2人;

2、一本上线人数突破600人;

3、力争二本升学突破1350人。

第三部分:主要措施

只有将备考的努力和激情延续到6月8日,才能创造高考的佳绩。结合我校实际,下一步制定如下措施:

一、强化尖子生培养工作,力争“清北”突破 典型就代表水平,要将尖子生培养继续作为下一段备考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市教育局清北突破工程,着力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出台对尖子生授课的要求

1、无论文理教师都要让学生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反对死记,但强调必须记死,如数、理、化、生的概念、定义、公式、重点题型、基础解法、符号、化学方程式。学生必须记准、记死、记牢,只有如此,学生在考试中才能形成条件反射,从而节约时间,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提高做题速度。

2、必须贯彻课前五分钟左右的默写、做题、检查的要求。复习就是和遗忘作斗争,知识需要反复记忆、训练,才能掌握。

3、一轮复习课堂三要素:备课一定要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把脉高考,真正做到一课一研,不做无用功。通过情景(问题)的创设对知识进行再选、加工、整合,注意广度、深度、效度,即要以问题为导向,定向使策,精准发力,决不能把复习课上成炒剩饭,要有新鲜感,给学生以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重要考点、薄弱点进行饱和攻击。

4、讲评课要了解学情,讲评必须要有针对性。讲解时要打通知识的经络,不能就题讲题,要使用投影仪,增加直观性,让学生对卷纸分析点评,参与修改错题,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和满分答卷意识。

5、讲评课、复习课等要倾斜和针对尖子生。

6、尖刀班要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针对本班情况,可即时调整课时和时间。某一阶段教学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以不均衡带动均衡。

7、不同尖刀班单元教师要有合作意识,不能因为有竞争而不合作,要时常商量,不能保守,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资源共享。

8、对以上要求,每两周要检查一次教师教案。

(二)出台对分包尖子生的要求

1、每位教师准备一本学生成长档案本,对每次周考、月考、联考的试卷、卷面以及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得失,进行错误归因。

2、强化分包生的错题重做,并针对性地编制个性化习题,清除学生知识盲点,消除思维误区。

3、教师要建立常错题本。对学生常错题要进行记录、分析,每一个月移交给学生并解决攻克之。

4、重视对尖子生解题规范的训练,解题速度的训练,卷面整洁训练,使他们考试中不丢不该丢的分。

5、加强对薄弱学科的跟踪、检查,可单独进行专题讲座与训练,力争元月份消除薄弱学科。

6、养成考后让学生清算应得而未得的分数的习惯,养成消除屡犯错误的毛病。

7、要重视对尖子生优秀品质及学习动机的培养。

8、对尖子生的试卷,每次都要面批面改,让尖子生交满分答卷,对尖子生有目的检查辅导,落实常态化。

二、扎实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让过程不留遗憾。

河北考察学习后,我们结合先进学校的先进做法,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1、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胜利之本。为此,我们让班会、年级会、校会的励志感恩教育成为一种常态,让学生的铿锵誓言回响在整个校园,让比学赶帮超和创先争优成为一种风尚,调动学生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书写历史的豪情壮志。坚持学期初提的五个用“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的激情、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的豪情、用锻炼去锤炼学生的意志、用行动去感动学生的心灵、用班风去营造拼搏的氛围”。

2、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主战场,谁赢得了课堂,谁就赢得了希望,谁抓好了课堂,谁就会创造出辉煌。

首先:(1)互相听课,取长补短,缩短试验过程,以提升授课水平;(2)建立经典题本,积累素材,上课高屋建瓴;(3)、加强对学情的研究,避免教学的盲目性;(4)加强课程整合,把握知识的灵魂和线索;(5)由讲知识点到讲思维点。其次:课堂教学要推行生本理念,给学生“鱼”是错,给“渔”也有不足,只有给“欲”才是源头活水,才能实现教为不教的最高境界。具体课堂要求:(1)以问题为导向,定向使策,精准发力;(2)上课前要对上一节进行检查落实;(3)突显生本理念;(4)作业布置必须有时间限制;(5)讲述要有激情、富理性、拓展性。

3、强化考练

考练要求做到三点:一是提高试题质量,由学生对试卷优劣进行评定,按好评率排名,奖优罚劣。二是试卷反馈不过夜,试卷讲评要充分调研学情,关注干扰项、干扰源、易错点、易混点。三是考练之后必有优秀试卷展,规范答题步骤、答题术语。

4、最大限度提高老师干事创业的的积极性。

(1)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秉持公正公平,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3)实施人文关怀,温暖教师心灵,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和抢着干。(4)实施“学科捆绑”和“单元捆绑”,形成教师合力,团队作战。

5、最大限度的强化班级管理。

(1)是主题班会制度。通过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积极性,起到调整状态、磨炼意志、鼓舞斗志的作用。(2)是班主任跟班制。做到三岗一查——早岗求早,午岗求守,晚岗求坐,坚持每天查询学生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全程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对其思想予以引导。(3)是家校联系制度。通过校信通和家长会介绍年级工作思路,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取得家长配合,共同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的有关问题,共同促进学生进步。(4)是单元会诊制度。六科教师一起研讨学生近期表现,给班主任管理学生以更全面、详尽的信息。

上一篇:六年语文能力测试下一篇:王荣五届十次全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