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共15篇)
1.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篇一
对于大部分数学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来说,放弃最后两题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高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两题对于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较弱的同学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这里,而应把精力放在前面的基础题上,这样成绩反而会有所提高。高考的大题目都是按过程给分的,所以万一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要空着,应根据题意尽量多写一些步骤。
在对待粗心这个常见问题上,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少打草稿,把步骤都写在试卷上;二是规范草稿,让草稿一目了然,这样便不太会出现看错或抄错的现象了。
考试中有时可以用计算器来提高解题速度解决难题,但在考试过后一定要把题目正规的解题思路了解清楚。每一次考试的试卷和高考前各区的模拟卷都是珍贵的复习资料,一定要妥善保存。
2.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篇二
高中文科除了基础的三大主科课程外,主要有政治、历史和地理三门辅助学科构成。政治关注于时事热点、社会民生,是三门学科中较有深度的一门;历史作为最为文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考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历史知识以及能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否看清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变迁;地理作为文科中最为偏理科的学科,在逻辑思维、空间结构等方面都对学生有着极高的要求。笔者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愿分享自己的学习方面,与君共享。
一、会学习
(一)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时间
不如高三就意味着不如高中最为紧张的时期,学生每天都处在极度紧张的复习大战和心理斗争中,文体活动和休息时间只会占据生活中极少部分的时间,大部分高三学生都处在极度疲劳且紧张的状态,根本达不到以往学习的高效率。但正是这一关键时刻,学生才更应该保证学习和生活时间分配的科学、合理性,如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学生经常会在上课中无法集中注意力,走神,老师们都说高三教师课堂中的每一句话都极有可能成为高考问题中的答案,正因如此,课堂中的专注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听课时,只有老师说这是重点、难点是才会提笔记笔记,但是很多老师一句带过却很重要的学习信息在恍惚间被遗漏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学科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认为文学的学习过程其实很简单,甚至总结出“文科靠背诵,理科靠做题”的“真理”,久而久之记忆处在疲乏期,背什么望什么;过分依赖笔记而脱离了教材本身,没有从阅读教材入手寻找真正应该学习的东西。其实在文科学习中并不存在捷径,不是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轻松拿到高分,文科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是聚少成多的过程,没有学习主动性就错失了最佳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自然就错过了文科“最美”的学习成绩。
(三)找到良好的记忆方法
文科确实有很多东西需要学生记忆,但是记忆不等于背诵,记忆是理解过后的铭记于心,是参透内涵后的内容转换,变别人的为自己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采用最笨的方法——死记硬背,但是记忆的曲线决定了这种记忆只是暂时的,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只依靠死记硬背是不科学的,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记忆量也会增加,记忆疲劳和储存量决定了知识注定是背不完的。只有找到良好的记忆方法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方法。理解记忆就是最好的方式,真正理解就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去叙述,加上反复的记忆和温习,知识自然会深深烙在心中。
二、学好习
会学习只能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不至于成绩垫底,但只有学好习才能从金字塔低端一步步爬向顶端。
(一)博览群书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读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学会在边阅读边理解。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速度对学生高考时的浏览题目速度有一定帮助,长久练习可以保证学生的考试过程中轻松答完题而时间不至于紧迫;阅读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寻找中心思想能力,这对学生高考时如何抓住题目骨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理解好题目才能更加准确的在脑海中搜寻题目。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文科本身就是内涵深厚的学科,唯有博览群书才能保证学生对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所掌握,构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在考试答题的时候才能做到全面、不至于缺点、漏点。但博览群书不意味着什么书都要接受,只有受用于高中文科学习的书目才是这一阶段应该接受的阅读刊物。
(二)协调好预习和复习
从小学的学习开始老师常说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巩固。这话不无道理,预习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不至于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所传授的内容毫无头绪,无法理解,跟不上老师传授知识的节奏而被落下,甚至课前充分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查阅教材中没有的资料,学生或许还会有教材外的收获;课后复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老师多讲内容的记忆,遗忘曲线告诉大家记忆只是暂时的,只有反复记忆才能加深印象不至于遗忘,唯有记住才能证明自己的学些是有效的。
(三)专注听课
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往往是在书本上找不到的,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的不仅仅是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还有长久以来授课经验总结出来的重点难点。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仅仅听课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星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在课堂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记笔记不意味这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一字不落的记录,高效的听课状态应该是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学生参透其中的道理,在教师讲过重点难点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类。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
(四)巩固练习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过后的练习也是学好习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认为自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难点和要点,但是在实际联系中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做题当中,没有练习的学生就好比没有上过战场的兵,只有讲所学所知真正用到实战中,才算真正的学到了知识。
结束语
高中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是倍感压力的,但是在这种紧迫中还夹杂着一丝快乐和充实,充实的高三生活会让自己变成生活中的巨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变成学习中的战士,不畏考试无情,只愿青春不留悔。短暂的高中生活必将是每一位学子最为奋勇向前的战场,愿笔者的经验成为一把利剑,助你我成功抵达成功的巅峰,跨入人生的新起点。
摘要:高中,人生的转折点,前行的每一步都对都能否步入理想中的大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科作为一门涉及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学科,在学习中唯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笔者将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感悟,以期共勉。
3.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篇三
关键词:文科数学;现状分析;教师素养
教师专业化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而对于高中文科数学这一传统科目下的特殊一面更是需要提高教師的专业化素养去应对高中文科数学这一教学中的难点。
一、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一)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针对当前的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情况,笔者以问卷形式在C市的一所高中进行了调查,以期在小范围内看到高中文科生数学的学习情况。笔者对该校的两个文科班(一个重点班和一个普通班)100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作了一个调查统计,基本情况如下:60%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只是一般;14%的学生对数学一点也不感兴趣。15%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必要。对于学习数学的困难,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很丰富,笔者发现只有少数几位学生谈到学数学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还是遇到不少的困难。对于你的数学老师教得如何?普通班的学生都用“一般”“还行”“还可以”来形容,也有少数同学对数学老师非常反感。而重点班的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教得很好。
在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高中文科数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对于高中文科数学教师来说不得不算得上是挑战。
(二)文科数学学习的难点
1.学习心态不正,兴趣低落
很多文科学生对数学天生提不起兴趣,在学习中找不到方法,虽然倾尽全力,却收效甚微。自然而然地对数学产生厌恶、恐惧、自卑心理。
2.综合素质不高
常有人说:“成绩不好报文科。”文科班成了很多学生的避难所,这种趋势导致文科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
3.高中文科生数学思维的弊端
①数学思维的肤浅性: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②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③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文科生已经积累一些解题经验,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碍形成更合理有效的思维。
二、实现高中文科数学有效教学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要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提高对数学教育价值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能力。
(一)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1.深厚的本体性知识。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扩充数学学科知识,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知识。
2.宽厚的条件性知识。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重视吸收现代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
3.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师要满足学生的研究兴趣,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广博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4.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教师要勇于实践,勤于实践,严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积累丰富的实践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二)数学教师五大转变
1.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侧重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情景—探究—应用”为主线,在这样一个层面上,让学生获得知识,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职能要转变。由“师道尊严”转向“陪伴学生的伙伴”,由“单向知识传递”转向“多结合信息交流”。
3.课堂设计要转变。教师要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新情景、新模式,还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注重教学目标的多重性、知识性,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教学信息,还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做到这些,才算是有效地做到课堂设计的转变。
4.教师的知识内存要转变。课改的新理念要求,教师的知识内存由传统教学的学科单一性转向拓宽知识视野,渗透学科间的知识,成为知识的多面手。
5.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三)数学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四)数学课程评价要求定位在依纲不依本
我们一定要做到思维的转变,才能比较好地驾驭新课程,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巩固“双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了既动脑又动手的目的,这是新理念、新课程的要求。
(五)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借助电脑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想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和高中文科数学教学的现状就必然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此来满足新课标对高中文科数学的要求,实现有效的高中文科数学教学。
(作者单位 赵玉娇: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立波: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
4.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篇四
文科学习方法与技巧
首先,我要恭喜你,在选择文理科的时候,你选了一个提分比较容易的文科,当然这是相对于理科来说。
但是,你又发现,文科你背了这么多东西,为什么你就是不出成绩。
有以下四点原因,而且,这四点就是文科中提分的秘密。
第一:实记
第二:答题技巧。
第三:基础能力。
第四:精英思维。
一、高中文科生,你是否会学习文科?
我曾经对高中文科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搞过专题调查,总的感觉是文科生们尚未能很好地“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
第一,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如睡眠时间不能保证,文体活动时间被挤占,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阅读就是背书,这显然不利于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等学科能力的培养;对考试麻木不仁,消极应付而很少进行研究,积极应对。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与行动,显然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三,记忆方法尚未优化。毫无疑问,文科各学科“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文科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调查表明,无论是识记的内容还是识记的方法,文科生们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这当然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备考。
简言之,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文科生离会学习尚有不小差距。显然,谁首先在“会学”方面取得突破,谁就更有把握将自己的学习潜能转变为现实的成绩;更关键的问题是,谁现在就开始行动,谁就能笑在最后。
二、学好文科必须重视的五个基本环节
深信每个高中文科生都想走上学习的成功之路。要想走上成功路,除了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事实上,只要是在学习,不管是否意识到,人们都在选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所用方法有优劣之分罢了。学习得法,事半功倍,不但能帮助文科生在今后的一年间顺利前行,取得优异成绩,更能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而让人终身受益。
其实,达尔文早就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学好高中文科有哪些方法?怎样去掌握这些方法呢?笔者以为首先必须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1、教材的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
当然,看书未必是阅读,只有读懂了至少是用脑了才能算是阅读。那么,从高中文科生的角度看,应该怎样阅读文科教材?
从阅读的步骤看,首先是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内各章节下的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经常加以浏览,就能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然于胸。如阅读《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目录就不难发现编者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了六章六个阶段,其中从第二章开始分五个阶段介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下面又设八节,实际上是从制度、政治、社会经济、疆域、民族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状况,其中“大一统”的特征非常鲜明;而第五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的介绍,则是从“繁荣”的角度切入,以八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变革、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时代特征可谓是一目了然。
顺便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当大,高中文科生在阅读时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高考将会体现这些成果。关注的最佳捷径就是钻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中的“考试内容”,看看它的框架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表述与教材有什么不同。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录,看看其框架结构、基本线索和重要观点有什么变化,新旧版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就极为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情况。第三是关心教师及各类媒体的介绍,如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及其研究成果的正式公布,公元前841年就已经不再“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其次是在对每个章节的阅读时要重视寻找“灵魂”(或者说是“中心思想”)。社会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放进教材?他想借此说明什么问题?他又是通过什么材料来说明问题的?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养成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灵魂”常常表现为是隐性知识,它并没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来,而是隐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如“只有中国gcd才能就中国”就是蕴藏在中国近代八十年抗争与探索史中的历史结论,但教材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这么说;又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共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结果,但教材也没有这么说。显然,这些都是在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且,还完全可以从其它的角度得出更多的结论。
第三是确定并用各种标记划出学习目标,以便于日后复习时一目了然,更可以明确基本的知识点。
从阅读的技巧看,要特别注意四点。
一是要重视关键词(又称段落主题句)。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后一句。要想一想,支撑它的依据是什么?
二是要善于把标题变成问题对自己提问。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就可变为:中共为什么要组织战略决战(背景)?战略决战是怎样进行的(过程)?战略决战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
三是如需对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可按“浏览—自我提问—阅读—复述”的程序进行阅读。
四是如需较长久地记住的知识,可使用“考试通过器”(又称三R体系):阅读(READ)—逐段阅读,弄明白作者在这一段中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这是关键一步,必须弄懂。记录(RECOND)—对所阅读的教材有选择进行划线,或归类制表。背诵(RECITE)—对所划的东西掩卷回忆并背诵,最好是出声地背诵,背对为止。在时间分配上,背诵时间占50%较为适宜。
2、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是高效地学习新课的基础,但不少文科生对教材的预习向来是忽视的,其后果是听课时心中无数甚至于是不得要领,只得忙于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东西。不搞课前预习,除了认识上的原因,时间过于紧张也是客观原因。其实,如想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并保持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视课预习。
那么,怎样预习?建议按下列三个步骤去尝试:首先是纵览章节、引言和子目。纵览犹如给机器上润滑油,化时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方向,还易于整体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纲)了解教材的要点、难点,并把重要的知识目标(如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术语)划下来。最后是把不懂的地方确定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确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这一切,上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
在高中年级,复习恐怕是学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这里的复习主要是指课后的复习。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过,课后复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新的知识。
高中文科的课后复习应该怎样进行?
从复习内容的角度看,当然是要抓住“学科主体知识范围内”的主要学习目标(也称学习重点或主干知识)。以历史学科为例,所谓主要的学习目标,一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术语,如鸦片战争、林则徐和《南京条约》;二是与基本线索有关的,如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陈独秀的“民主”与“科学”;三是一些历史的基本结论,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等等。对非主要的学习目标要敢于忽略,千万不要试图“把书本上的东西都记住”。当然,由于是高考,所以具体的考试内容每年都有所调整,这就需要重视考纲。注意,要想事半功倍地进行高中的历史复习,就务必要重视考纲并在考纲的指导下进行,在新《考试说明》颁发之前,可以先参考20的《考试说明》。至于考试的“超纲”肯定不是命题的方向而只能视为是命题的失误。
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种。
对平时的课后复习,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
随着学习的推进,归类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的复习方法。
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体可归为“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运与共运”“殖民与反殖民”四个专题,进而形成一条主线索和三条副线索。
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关键性战役等等。
归类还可以表现为抓住一些小专题进行复习。在文综考试的背景下,这种归类方法似乎变得更为重要了。小专题复习当然意味着要把有关知识系统化、专题化。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例,它可以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社会科学可再分为思想、教育、文学、史学、艺术等小专题,自然科学也可再分为农、医、天、算、工程等小专题。应该强调指出,小专题复习的注意重心不应放在知识点的归类、梳理和识记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识点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上,放在对这些历史现象的探究上。要学会以小见大,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理解这些历史现象。以中国古代的教育为例,如果对私学、书院的兴衰拉线索并不能算错,但终究只是一些细小知识的堆积,意义并不大;而如果能够揭示蕴藏其后的经济、政治根源,进而理解“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的兴衰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发展”,那么才实现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探讨的价值。
第三种方法是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第四种方法难度最大,但对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一年后的应试却是极其有效的,这就是比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那么,怎样进行比较?
首先当然要掌握与理解基本概念。
其次是要掌握比较的方法,这就要依靠平时的训练。比较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人物、事件、历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进行比较。比较时需注意三点:首先是明确思维方向,求同还是求异,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本质性的异同点找出来。其次是确定比较点,也就是划分一些领域进行比较,如可以是两个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当然还可以是两个历史事件的性质、特点、影响等。
从加深记忆的角度看,成功的复习至少应当抓住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把新学的知识放入已学的知识中去考察并要努力将它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整理笔记和做一些卡片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步是适当的练习。
3、听课
听课,是指倾听,是指在听的过程中用脑吸收词或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理解事实和概念,并尽量将它转化为记忆。
听课,是现阶段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能否实现高效地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要听好高中的课,应当做好下列几件事
一是要端正听课态度,这是有效听课的最重要条件。你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幸运:每堂课都是老师化了几个小时甚至于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备好的,你就这么容易地得到了;你应当想到,课后的自学很难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获得相应的信息。
二是要认真倾听。它包括:集中思想——要专注地听课,尤其是专注于①学习目标;②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部分;③老师强调的知识和重点分析的知识
三是要多种器官并用,做好笔记并积极地提问和回答。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
四是要及时归纳,可在下课再花费一、二分钟追忆一下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在听课问题上,要注意消除以下两种常见的坏习惯:认为课乏味或是挑剔讲课老师而不认真听,这会导致有用信息的遗漏;分心,在上课的时候“兼顾”其它学科的学习,这当然会“担惊受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4、笔记
为什么要记笔记?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
毫无疑问,记笔记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器官刺激大脑,有助于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笔记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与教材相比,有时会更有层次性、逻辑性,或是更显浅易懂。
一般说来,高中课的容量是比较大的。从技术角度看,宜准备专用的16K本笔记,这样就易于较为舒适而快捷地书写;每一页应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于日后的整理和补充;字的书写以自己能看懂为条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洁;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简略词或缩写词;一些教材上有的内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以节省时间。
怎样做笔记?
当然要学会预习与听课,这是记好笔记的前提。
固然要把老师的授课提纲(要点)记下来,但作为高中的课,这已不是重点。需记的重点有:重要的概念、结论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识归类或知识框架(含线索、结构);精典的例子或练习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
记笔记是为了应用。笔记应多次复习,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
5、练习
高中的特征之一就是练习多,“题海”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作为高中学生,恐怕无法回避“题海”,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高明的水手当然不会回避大海,也不会淹没在大海中。成功的高中文科生也不会只是无奈地在题海中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劈波斩浪,从而顺利地抵达预定的目的地。
面对浩淼“题海”,应该怎样应战?
第一是“任它长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换言之,我们应走“精练”之路。因此,进入高中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较好的复习资料以备用。所谓“较好”,当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正确无误;编写体例适合于高中的复习(至少应有同步辅导与专题辅导两个部份);内容与高考改革方向、与考纲相一致。从练习的角度看,还应该有同步练习与专题练习两个部分。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应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去逐步完成。在练习问题上,切忌收集了许多资料,今天做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头来就很难做到“系统”和“全面”。
第二是要重视老师布置的自行设计的练习题。复习资料一般都是面对一个较大的使用群体,对个体的你未必适合。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高考的形势,设计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供学生们选用。对此,你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做其中的一些。
第三是坚持“细水长流”。许多同学对文科作业有认识误区,以为数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业,文科主要就是看书,要么就是做试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业恐怕同样需要天天做,只不过不需要大量做罢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少做“抄抄书”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即使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也应努力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与组织。这样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获,不至于感到是“无效劳动”。
第四,对典型题目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一般有两类,一是较好的高考题,特别是列入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证题;二是教师们设计的对某一类专题有“范例”意义的练习题。之所以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是因为练习题是永无穷尽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像学习数理化一样,把那些例题研究透,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不再追求知识覆盖面的今天,这种练习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三、高效率地学习的四条基本途径
高中的学习只有三年,时间紧,任务重,除了抓住上述五个环节,如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成绩,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四条途径作出努力。
1、时间的安排
为什么要安排好时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高中都是极其紧张的一年,只有科学的安排,才会有较高的效率。人通常都有惰性,时间安排表则可以成为推动你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外部动力;时间安排表也可以阻止你避开不喜欢做的事,确保你有计划地、有序地学习与生活;当然,它也有助于你合理地安排好各科的复习。
怎样安排科学地学习时间?
一般而言,周一至周六白天的时间学校已作了安排,学生需要安排的主要是早晨与晚上以及周日。安排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是首先是确定就寝与起床的时间,要保证每天睡眠在8小时左右,一般宜早睡早起,使人体生物钟与学习要求的时间同步。
其次是要安排好就餐与娱乐的时间,要保证能从容地就餐。此外,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学习效率极低,宜安排娱乐或积极的休息,如散步谈天、听新闻音乐、做家务劳动、整理学习资料与用品等。
第三是要安排时段。一个时段一般以一小时为宜,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要确立一小时学习不如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的意识,求量(时间量)不如求质(学习效率)。早晨可安排一个时段,晚上则以安排三个时段为宜(但要集中精力)。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是作为高中文科生,背诵的时间要确保:首先是早晨,再紧张也要安排,至少是20分钟。其次是晚上,最后半个时段宜用于背诵。二是在休息的时候要为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如喝茶、整理学习用品,一旦开始学习,就不能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这就尤如在学校里上课。
第四是要安排好晚上的学习内容,安排时要注意各学科的交替,特别是文理科的交替;要尊重“约斯特法则”,每一科目的学习不要超过一小时,这样可使你的学习效率提高30% ;要注意阅读、练习与背诵相结合,使不同的器官交替投入学习;一般应先易后难,先文后理,先预复习后做练习,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至于周日,建议上午用于休息与调整(可以睡个够,也可以进行体育活动,当然也尽可以干一些自己乐意干的事),下午可以用于整理一周的课堂笔记,晚上则可用于重点科目或是薄弱科目的复习。
2、记忆能力的提高
进入文科班,记忆的问题就摆到了每一个文科生面前。通常,在进入文科班以前,记忆力好是不少同学自以为拥有的一张王牌,然而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面对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这张王牌似乎就难以招架了,于是不少同学就对自己的记忆力丧失了信心。这当然是不利于这至关重要的一年的学习的。
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中,有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高中阶段的学习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其它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哪里没有记忆,哪是就没有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文科综合能力的考试,把记忆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综的“能力要求”就是只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并在实际的考试中以再认与再现两种方式进行考查,试题量还不少。
对记忆力要有正确的认识。记忆力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记忆力强,大大有助于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的背景下,一些老师与同学以“发展能力”为托辞,把记忆力放在次要地位,似乎记忆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是对立的,这当然会制约记忆力的发展与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忆力不完全是天赋的,凡是有心人,采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拥有较强的记忆力。关键在于行动。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你的记忆能力?
第一,要确立自信心,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能记住。奇迹常常产生于自信,产生于坚持。实际上,同学们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充满自信是有根据的。据说,拿破仑能记住每一位士兵的面孔与姓名。惊人记忆力当然并不是拿破仑所独有的。据专家们研究,一个人的脑子能够记住的信息量大体相当于目前世界上全世界各图书馆的藏书量(七亿七千万册),一般人只发挥了约4%的能力,如果能利用人所拥有能力的10%,你就将成为超人。
第二,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与归类,在此基础上再分层次识记。首先是要敢于并善于对知识进行取舍,尽量把握重点。对非重点的知识要敢于忽略。这是因为“天才的实质就是知道该忽略些什么”。在高中一年的学习中你必须决定什么知识需要掌握,什么可以忽略,因而要要学会按考纲要求进行判断与选择。其次是分层次,可将经过选择而确定的知识划分适当层次,确定相应的学习程序和识记要求。
第三,要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或是饭后半小时后,其中关键是早晨,“记忆之道就在于早晨十分钟”,早晨的十分钟,可相当于深夜的一小时。
第四,对所背知识要力求理解。没有理解的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的。目前的文科高考,要求再认再现的文科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了语言或形式的转换,没有理解是很难再认再现的。即使是选择题,也常常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与综合才能得出结论。
第五,要经常复习。经常复习不是简单地反复背诵,而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各种器官齐上阵。对新知识可按“熟悉—默读—书写”的顺序进行识记。这种方式能让手、口、耳、眼等器官共同参预复习,从不同的途径刺激大脑,取得较好的识记效果。
重新组织材料,使之产生新的意义。制图、制表、分类、比较均是重新组织材料的好方法。自己组织好的材料,才更有意义,更易于识记。这种方法更适合用于某一单元或专题的复习与识记。
及时地循环复习。记忆的实质是与遗忘作斗争,因而对需要识记的东西要有计划地循环复习。一般而言,新学习的内容应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识记,一周以内应结合单元(或专题)的整理对本周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浏览,一个月以内可结合卡片的制作进行背诵。如果再结合重要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进行全面复习,就不太会出现知识的遗忘了。当然,在每次背诵时,要切忌“照本宣科”,而是要将试图回忆与阅读交替进行。
不管哪一类知识,要想准确识记,卡片法恐怕是必不可少而最为有效的。所谓“卡片法”,是指在复习与整理的基础上,将需要识记的知识按一定的选题制成分类卡片,再按类别存放于卡片箱中,分期分批地轮流藏于身边,随时记忆。与看书相比,制作卡片表面上需花较多的时间,但这实际上是理解、整理和运用的过程,是多种器官同时上阵的过程,因而是高效率地学习的过程。通常的情况是,制成的(不是抄成的)卡片,只要稍加复习,就会熟记于心了。不信,可以试试。
3、考后的总结
无需讳言,进入高中后,文科生们将进入考海,几乎每天都要与考试相伴。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生只是以消极的心态无可奈何地面对,因而是随波逐流,甚至于被吞没。
在苍茫的大海上航行要靠指南针指引航向。在考海中横渡,也需要不断地辨清与校正航向,这就需要总结。考后总结,就是考海中的指南针,其意义不言而喻。
总结什么?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慧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不能不重视总结。三是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名人有言,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所以,下决心应当是在了解情况之后。另一方面,了解了情况,却没有有的放矢的行动,总结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善于在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怎样总结?
首先是按一定的项目分类,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找出主要的失分领域。如可以设立“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和“审题错误”等项目,对全部失分进行分类,得出失分率,这样就可以大体了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设立“人物”、“事件”、“时间”、“地域”、“术语”与“评价”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男生常常在“时间”领域丢分,女生则常常在“地域”领域丢分。还可设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国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一般而言,世界史常常是弱点。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如“审题错误”是众多同学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时间不够用造成的?是心理紧张造成的还是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又如“考时忘记了”也是常见的失分原因。那么,是识记不牢固,还是过于紧张?是过于疲劳(身体不好),还是思维不够敏捷(根本就没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种具体原因大体都可归入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
最后是制订整改措施。没有具体的措施,光说“今后要努力学习”等于不说。在找出找准失分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抓住主要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此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当然,同样重要的是以后的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再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与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只有转化为每位学生的日常行动,才会产生积极效果。在此,笔者真诚地寄语每一位高中文科生:“一个人所能给予另一个人的最大贡献,便是帮助他学会自助”,我已尽力了,现在就看你的啦!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1.高中文科包括汉语、英语、政治、历史和地理。
2.与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相比,文科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内存容量大。由于这一特点,你在文科课程中学习的方式与科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同。
(2)理解抽象。不像对科学形象的理解,具体的,文科的理解有点由通常的微妙。当然,文科在每门学科中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这里只描述它们的共同特点。
3、文科课堂要诀
(1)课堂笔记是不可缺少的。
大量的短信的文科课程,老师讲过的内容很快就会忘记一些,即使那时,我不要忘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深刻的记忆。如果在课堂上记笔记,然后被遗忘的部分永远不会从你的大脑知识库中消失。
在课堂上记笔记有两种功能:一是跟上老师的步伐,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二是把它作为课后或复习知识的补充和备忘。然而,记笔记并不是要记下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而是要写下重要的内容,如记录知识结构体系、思维过程等,特别要注意教师关键提示的内容。
(2)听课、听课,最重要的是要积极思考。
现在是考验一个人注意力的时候了。如果你不专心,你可能会被老师讲故事的注意力分散。
另外,在老师的指导下,要学会思考老师的问题。如果课文中的某个人在叙述中说了一句话,老师很可能会问:这个人在这个时候是什么意思?然后你必须积极思考,不仅要看这个句子中的每个单词,还要把它与文章的第一部分联系起来,分析句子的意义。在课堂上,你的思维是活跃的,你的学习效率也会成倍增长(你的科学学习也是如此)。所以你会发现在同一个班级里有两个人是非常严肃的。为什么一个人做得好,另一个人总是平庸?原因是:课堂思维是活生生的,经常学习知识和以前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在另一节课上,思维只是由老师引导,学习到哪里去看,没有自己的思维分析。
4、文科课外要诀
(1)作业特点
有四种类型的艺术作业:
第一个是记忆作业。例如,汉语单词,英语单词,政治,历史等等。这种家庭作业主要帮助你记住。
第二种是最后一种类型的作品。例如,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分散在教科书中。做完作业后,答案将安排在练习本上。这类工作可作为今后的评论材料。
第三是分析作业。这种作业很难在教科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取决于你利用课上或平时积累的知识来完成。如果你写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和段落,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
5.高中文科状元语文学习方法 篇五
作文的关键是素材,所以我的方法就是作文素材积累法。我的作文素材主要有四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就是剪贴。学校给我们订了《作文与考试》这本杂志,上面都是一些中学生的范文,都是不错的文章,可以剪下来,把它贴在作文素材本上。第二个来源,就是《智慧殿堂》和《时文选粹》这两本书,也是比较适合中学生读的,上面有些话比较优美、精彩,可以抄到本子上。第三个来源,就是在小组里批改的时候,借鉴其他成员的一些好的句子、好的格式,向其他同学学习。第四个来源,就是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抄抄这些作文中的一些精彩的句子,或者借鉴他们的构思、思路。
为什么要把这些积累到一个本子上呢?因为这样翻阅起来比较方便,如果你把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背起来不方便,如果你把它们都放在一起,就可以集中来背。考试之前你可以多背一点美文,提前进行构思,搭一个骨架,从你的素材本上找到平时积累的好素材,把它给填上去,再给它添上“血”,画上“肉”,这样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肚子里有东西,写的时候你才能下笔如有神。
6.高中二年级文科地理学习方法 篇六
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方面来认识。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
如对日本主要地理特征的归纳,可抓住“岛国”这一主要地理特征,由此进行相关地理特征的综合归纳。
7.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篇七
生物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学科, 它与人类生活和各个学科联系紧密;因此,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体制实行文理分科, 社会以及一些家庭的因素使得高中文理分科更加提前, 有一部分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就已经初步决定日后要选择文科或者理科。随之带来的结果是:文科生对不参加高考的生物不认真对待, 积极性不高。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 有的学生在高二会考的压力下强迫自己学习, 结果是兴趣不大。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 各方面都在追求高的成绩, 使得生物教学过程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文科班生物课教师讲课枯燥无味, 学生不感兴趣, 使教师对生物课堂无法正确把握, 进而导致教师有所懈怠, 不认真对待文科生物教学。
二影响生物学习的因素
影响文科生学习生物的因素很多, 笔者通过对文科生的调查得知, 主要影响其学习的因素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第一, 学习方法不合理。很多文科生对待生物的学习态度是死记硬背, 未形成合理的方法, 未与各学科知识相联系。
第二, 很多文科生在学习生物之前有一些前科学概念, 这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物素养。前科学概念是指以前学过的概念或者生活中的经验。文科生本来接触生物的机会比较少, 再由于一些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使得文科生对一些本来认为是正确的概念产生怀疑, 造成生物学习障碍。
第三, 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对课程的安排以及实验课的处理方式都会对文科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按照理科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生物教学内容较深刻、难懂, 使文科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同时, 教师由于一些原因, 实验课安排较少, 上课活动较少,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生物便有了困难。
第四, 很多学生学习生物困难的原因是由于基础不好。据调查得知, 高中生在初中学习阶段, 生物课程的学习仅仅在初一初二这两年中, 初二通过会考之后, 便不再学习。直到高一阶段才继续学习生物, 造成很多知识的断层、遗忘。而且在初中阶段, 生物的学习很多学生也是为了应付考试, 使得其生物基础不牢固。
第五, 学校对文科生生物学习重视不够。通过对高中文科学生的调查得知, 学校的生物课外活动很少, 而且形式单一。学生偶尔会参加一些与生物有关的活动, 并且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 只有少部分人会参与到活动当中。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是因为学校重视升学率, 而不重视学生的活动, 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应下降。
三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文科生学习生物障碍的原因, 笔者提出以下四条建议来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进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第一, 针对文科生的生物学习来说, 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好一门课, 首先需要对这门课有兴趣。学生平时要多关注一些生物方面的知识, 比如电视节目、书籍或者兴趣活动等等。
第二, 针对文科生对生物学习的方式来说, 学生要改变生物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生物时, 不仅要背诵一些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融会贯通, 以及各个学科的相互联系。
第三, 针对文科生的前科学概念因素来说, 学生要多关注一些生物学常识, 及时对大脑中存在的前科学概念加以改变。从教师方面来说,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改正不正确的知识印象。
第四, 针对教师授课方式及课程安排这两方面来说, 教师应在课下主动找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反映, 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 要求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需求, 促进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 促进高中课程与社会进步、生活实际相联系, 因此, 文科生学好生物是很重要的。文科生要找出自己学习生物障碍的原因, 并且积极应对, 争取提高生物成绩进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丁远毅、崔鸿主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永华、李霞.高中文科学生学好科学课程的重要性探讨——以生物学为例[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9)
[3]陆千惠.文科生生物学学习有效性探讨[J].中学课程与辅导:教学研究, 2013 (22)
8.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篇八
关键词:高中文科学生;方法;分析
本人通过几年文科教学,认为培养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排除他们对于数学的畏惧心理,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是至关重要的。
一、文科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分析
1.基础一直较差:部分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可追溯到初中,甚至小学。认为对数学没有感觉,没有空间感觉。
2.压力过大,无法适应高中数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广度和难度上存在很大区别。
3.文理科分班后,心里的潜意识——数学差。
4.由于家庭原因,失去学习信心。
5.不喜欢数学老师,于是讨厌学习数学。
二、文科数学教学教法浅探
1.规范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规范听课习惯,让学生上课之前准备好课本、草稿纸、笔记本,重要内容提醒学生做好笔记,教师及时批阅作业,做好督促检查。
2.狠抓基础
狠抓基础概念、基本定理及基本计算法等,让学生熟记、默写基本概念,做到心中有定理,形成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数学很有兴趣,数学不难学”。
4.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自信
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利于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通过课堂上的简单提问,用各种表扬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并通过老师的不断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
5.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最精炼、通俗的语言,给学生传授数学的基本思想。多留时间让学生去练习、去思考。从课堂教学做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计算的能力。
6.一题多解,循环复习
为了避免遗忘,教师要带领学生循环复习,尤其留意学生学习过程中易错的知识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练习,一题多解,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7.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多与学生谈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参考文献:
姚宝芬.对高中文科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尝试.研修专题,2013.
9.高中文科生各科学习方法总结 篇九
。在这里提供一个在高考状元李晓鹏新浪博客里看到的关于复习文综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拿历史来举例子:历史的古代是近代史现代史加起来一共有好多节课,把这每一节课都总结成一棵树的样子,主干就是大标题,枝干就是小标题,叶子就是内用的关键词,这样每一节就是一棵树了。到最后的时候,把这些书当成枝叶再串成一棵大树,一本书的框架就出来了,这样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博客里还有对其他科目的讲解,在这里不一一说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看看,这种方法在管理学上也是有名的。
一定不要认为课本不重要。很多人在最后的时候不再看课本,认为没有作用,但这是非常错误的。万事皆有本原,知根方能究底。不急不躁,好好看课本,体会课本,吃透课本。做到在做题的时候有依据,做每一道题都知道答案出自于课本的什么位置,这一点十分重要。切记。最后在提醒大家一下,在一段时间内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千万不要着急,按照这个方法继续学习,肯定会有成绩的。还有,如果总觉得自己的学习时间混乱的话,就买一个本子当作日志本,记录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坚持下去,会发现自己确实是在进步。什么事情都要坚持的,相信自己就可以了
10.高中文科学习数学的建议 篇十
第二点,在课堂上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讲解,及时做笔记,注意重点记的是知识要点和一些经典解题思路,比如在做解析几何时,要总结根据斜率存在与否设直线方程(是y=kx+b还是x=my+1),使解题更严密。更要注意的是,不是机械地听和记,数学是个注重思维的科目,因此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与老师有互动,比如跟着老师说解题过程,或者积极回答问题。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这样做,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下课后第一时间要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记忆程度是随着时间急速下降的哦,且建议用零碎时间),哪怕用刚刚下课后的几分钟把上堂课讲的内容再浏览一遍,就十分有效。并且建议大家对老师讲解的例题和自己做过的典型题目、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并整理到专用的本子上。高一高二初学,以及一轮复习的时候可以就按章节走;等到二轮、三轮时,整理方法和思路可以更加多样性,比如按考试模块分(选择、填空;大题按数列、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等)、按解题方法分(每个方法后跟几道经典题),也可以有公式总结或易错点总结。
11.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一
【关键词】低起点 多层次 边远山区 高中文科生数学
一、当前边远山区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这十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边远山区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实验班的学生与普通班的学生尤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失去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对数学产生恐惧感,从而会造成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差。在课堂上,特别是上文科班时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教过的习题学生仍不会做。学生也说:课堂上听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自己碰到具体的问题时依然糊里糊涂。原因何在?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当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方法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偏离时,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没有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学生实际还是处于原来的状态。面对这些现实情况,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培养边远山区高中文科生学习数学兴趣几点尝试
(一)增强文科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
从这十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大部分高中文科生都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是为了考试而学数学。我不排除这一观点的重要性,难道学习数学就没有其他比高考更重要的用途吗?
数学从它萌芽之日起,就表现出解决因人类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功效。商业、航海、历法计算,桥梁、房屋的建造,武器与工事的设计等等。人类历史上先后共有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这三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都与数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若能在平时的教学中给文科生灌输以上相关内容,相信能逐步消除他们心中“数学无用论”的观点,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排除了最大的障碍。
(二)活跃文科生在数学课堂的气氛
众所周知,文科班的数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他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不够。任课老师除了要授好课,还必须思考如何充分调动他们课堂的主动参与。然而数学又不同于其他学科,抽象性比较强,对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而这些都是文科生相对所欠缺的。能否调动他们在课堂的热情,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在课堂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把握好课堂难易程度。由于文科生的数学成绩整体水平不高,我们在授课时不应选讲过难的例题,否则他们很容易丧失信心,产生放弃的念头。但又不能过易,否则他们又觉得乏味。应结合教学实际,选取难易适当的例题,保证教学效果。
2. 注意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由于边远山区地域、文化、自然条件等方面与其他地区有许多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这里的学生信息闭塞,见识不广,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等多方面都无法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较。因此要做好分层工作我们应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习惯、抽象概括的现有水平、认知能力程度;了解学生的思维结构、方法及潜在水平如何,思维跨度的大小、起点高低、节奏速度;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还存在怎样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及形成的原因。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我把學习基础较差、反应缓慢、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定位于A层;把智力发展一般,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定位于 B层;把接受能力较强、应用熟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定位于C层。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不同内容时自主定层,并鼓励学生逐层递进。在教学中运用 “低起点,多层次”教学的方法:让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三)调动文科生课后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能动性,我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几点考虑: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形成一种“向心力”,将学生吸引住,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师长的教诲,主动去学习。反之若师生关系僵化,他们就会对我们关闭心灵的大门,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并使他们产生厌倦学数学的情绪。
2.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文科班女生占多数,她们有一种羞怯的心理,不好意思向老师提问,担心老师轻视、责备。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多么简单幼稚,都不能冷嘲热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还要告诉他们,敢质疑、多提问、愿探究,是一种优良的学习品质。所谓学问,就要既学又问,多问才能多知,深问才能深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科生产生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就能更自觉地,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精心设计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2).
[2]冯跃峰.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 中学数学,1997(2).
12.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二
一、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知道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和生产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这样就会帮助你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部分, 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既包含了对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的探索, 与其他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 如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等, 又对其他自然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跟物理学分不开, 在19世纪中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并建立起相应的电磁理论, 就有了发电机、电动机, 现在电气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 也就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网校, 如果没有对气体性质的研究和热学理论的建立, 那么应用于飞机、汽车、轮船、拖拉机、机车、坦克等的内燃机也就不会存在。若没有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规律,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人类登月更不可能变为现实。进入20世纪, 物理学更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成为科学技术的基础。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和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与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一起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概念。20世纪大多数物质文明都是从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个物理基础学科衍生和发展起来的。另外,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因特网的应用, 使得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可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和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是学好物理课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 用科学方法学习物理自然会有较高的收益。例如伽利略理想实验, 经过抽象思维科学地推理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向延续了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代表的错误观点提出挑战, 并最终被人们所接受。
另外要自己动手做实验, 要做参与者而不当旁观者, 做实验所用的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与物理知识有关, 而实验原理往往就是所学的规律。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观察各种物理现象, 如:天空为什么出现彩虹, 它属于什么光学现象, 怎样用物理知识解释,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距要求在200米, 这是根据在刹车后制动力相同的情况下加速度相同, 但初速度大的汽车滑行距离大。由公式vt2-v02=-2as可得, 因而车距要较大才能保证行驶安全。在实验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习物理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 进行数字推导, 物理知识重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学生要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理解, 弄清本质, 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 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么条件下应用, 而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题海战术来代替,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 如果概念不清做题不仅费时间费精力, 而且遇到的矛盾或困惑就越多, 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基本知识, 从而达到灵活运用。不少同学总是觉得自己对概念已懂了, 就是不会用, 一遇到物理题就不知从何下手, 这是不少同学常有的困惑。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对概念反复比较, 找出与相近的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例如速度的概念大家比较容易接受, 因为日常生活中有接触有体会, 而加速度这个概念较抽象, 在现实中如果不加分析只从表面上看无法接受它。因此, 除了通过比较搞清速度与加速度的不同点外, 还要从运动物体速度变化中体会, 加速度的存在及实际意义。另外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 搞清物理过程、物理情境, 建立物理模型。然后找出每个物理过程遵守什么样的规律, 各物理过程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列出相应方程。做物理题的过程重要的是分析思考, 分析思考的辅导手段是画图。图就是一种很好的物理模型, 这样变抽象为具体, 变虚幻为真实, 解起题来就容易多了。
四、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 而应潜心研读, 挖掘提炼, 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 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 要边读边思考, 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 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 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 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 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 就不会形成“知识串”, 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 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 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13.高中文科数学的教学方法 篇十三
当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由于长期以来过分重视分数,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下,题海战术成为教师的首要方法,学生始终沉浸在浩瀚的数学题中,使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一直还在蔓延。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的目标不相符合,常常出现学生只会一味地做题,对数学理念、数学思维方式一知半解。而且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
可以说,这种“灌输式教学”只会让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思考,也不知道如何发展问题、探究问题,科学的探究精神非常缺乏。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深入,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思路来引导自己的教学。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怎样才能突破“灌输式教学”,改变传统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以探究式的教学来指导学生,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点来进行教学。
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高中生相比初中生,其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思辨能力发展也比较快,对新的问题接受也快。高中生对于一般的数学基础知识很容易接受,但往往不满足于此;对于一般的小故事兴趣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渴望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并对许多深含哲理的数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既生动又深邃。同时,教师要花大力气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采用探究式、互动式课堂教学
14.高中学生提高文科数学成绩的方法 篇十四
少题海多精题
“偷懒”的第一要任就在于减少复习的负荷量。数学最大的负荷是永无止境的题海。开学伊始,我便整理出一个大体的概念框架,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样在第一轮复习大家都埋头做题之时,我便早早地跳出了题海。省下时间只是手段,把精力花在研究“精题”上才是目的。经验表明,选做精题为短期内成绩攀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少抄书多翻译
文科数学的一大特色,就在于你可以通过有效的总结来代替无尽的习题。总结并不代表一味地抄公式抄概念,而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和做题经验归纳出针对自身的解题技巧,这也就是我所谓的“翻译”。事实上,高三一年我花在总结上的工夫与做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少动手多动脑
高三的任务很重,文科每天的作业量足以把手写到抽筋。为了“偷懒”,我在动笔做题之前总先浏览一遍题干,遇到会做的题绝不浪费笔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也只综合起来做个思路比较即可。这个习惯不仅为我省去了大量无意义的劳动,更让我获得了从更高层次上审视题目的机会,从而加强了对许多考点的纵深理解。
少粗心多自信
15.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五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一) 关于学生读书的指导
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 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大多数学生往往延用小学、初中的学习方法, 对数学知识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似懂非懂, 不能正确使用。以数学证明题的阅读为例, 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主动阅读的方式。首先, 看完定理内容之后, 不要马上看证明过程, 而是仔细分析定理的条件、结论以及可能需要的证明途径和方法。其次, 若能够证明出来, 再阅读教材中的证明, 并将自己的证明过程与之对照, 依照教材的证明过程来修正自己的证明, 并从中吸取经验。若思想方法不同, 则比较二者的优劣。再次, 如若证明不出来, 就阅读教材的证明, 但不是全读完, 可以看一部分, 试着寻找自己的思路, 在适当的地方暂停, 再次启动思维, 看能否完成后面部分的证明。在实践中, 通过主动式阅读和被动式阅读的交叉使用, 学生能从本质上改变读数学书的方式, 大大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二) 对学生听课的指导
高中学生往往对课程的突然增多、课堂学习容量突然加大感到不适应, 顾此失彼。笔者的调查显示, 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认为自己课前预习过, 上课听不听无所谓, 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指导他们注意对定理、公式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通过指导, 让学生领会怎样抓重点、抓难点, 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学会自我调节注意力。
(三) 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做数学练习题具有教学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 所以, 想要学好数学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 做到能准确分析题意, 并较快地反应出自己是否解决过类似的问题, 能够弄清此题涉及到的定义、定理或公式, 从而找出问题的难点在何处, 用何方法解决等。
二、数学学习应掌握的方法
(一) 吃透教材法
一些学生认为, 数学教材上面的题目太多, 而且大多是教师上课讲过的内容, 复习的时候, 常丢掉教材, 去做其他一些他们认为难度很高的习题。这就造成到了考试的时候难题做得出来, 简单的题目又容易失分。所以高中数学的学习强调要注重教材的学习。首先, 教材上的每一道题目都是精选的, 每一道题都要认真对待, 考试时候有些考题就是教材上基本题目引申而来的。其次, 要认真复习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 注重普通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就是如何解题。学生要关注普通解题法 (简称通法) , 学有余力的学生再去掌握一些其他解题技巧。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重基础, 解题时首先讲一般解法, 大部分学生容易领会这个解题思路, 课后可以再布置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使其熟练掌握。解普通的题目有很多方法, 如通法, 技巧性的方法。特别对于数学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来说, 通法更加重要一些, 比较实用。
(三) 收集错题法
除了收集典型题外, 还需要强调学生重视自己容易出错的题目。错题集是许多学习成绩优异学生必备的, 在错题集中, 总结一下错的原因和经验, 以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错误。错题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根本不会做的题目, 没有思路;另一种是学生会做, 因为粗心而做错的。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把粗心的错误杜绝, 那么在考试中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 就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 进行高效率地学习。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一)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一直以来, 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 而关于学生是如何学的, 往往无人问津。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方法应是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在内的统一体。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当前,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就是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结合起来, 把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 将学法寓于教法之中, 把学法研究的重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因而, 学法指导应是教学方法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学领域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体系中, 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他的五大原则之一。也就是说, 学生只掌握学习内容是不够的, 还要检查并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巩固, 如何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数学学法指导的目的, 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 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每个教师都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 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罗斯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就是帮助、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推荐阅读:
高中文科应该怎样学方法是什么11-08
高中文科数学资料11-03
高中文科教师函授自我鉴定08-31
高中生物学习的方法指导09-16
如何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方法进行指导10-09
高三文科班学习方法08-21
高考文科复习方法宝典08-18
文科状元学习计划表07-13
高三文科生复习方法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