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微电影选修(精选6篇)
1.中学微电影选修 篇一
华舍中学进行“五水共治”微电影展播
为深入开展以“勠力同心、共建水城”为主题的“全民护水月”活动,华舍中学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组织进行“五水共治”微电影展播。
活动中,各班级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播放“五水共治”宣传片,发挥班、团队干部的正面导向作用,组织舆论学习、撰写发表心得体会,“小手拉大手”进行文明的传递。同时,还进行了“礼让斑马线 文明行车”的交通文明学习,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参与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
我校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全校学生自觉保护家乡环境,发动学生以主人翁精神争当治水的宣传者、监督者、践行者,积极参与“五水共治”活动。
2.中学微电影选修 篇二
英语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应该上升到文学的高度, 而英语文学的最好形式就是英美国家的文学名著, 这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宝库。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 阅读原版英美名著是较困难的, 因为学生的词汇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等知识量的储备还不足以达到那么高的阅读水平。因此我们设计的这门选修课程以英美名著为基础, 选择了相应名著改编的电影为载体, 通过电影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更直观地理解英美名著的核心内容, 使学生直接了解到国外当今以及历史上的语言的发展, 历史、文化、建筑等多方面的社会状况,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全面真实的情况提供一个直观的场景, 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 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
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恰当的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里着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 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
电影艺术的声情并茂, 情景交融的场面感染着英语学习者, 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在英美文学欣赏课的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纲要与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实际, 可以培养他们应用英语的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课时的限制, 我们只能节选和截取这些英美名著和相应改编的电影的精彩片段在课堂上加以呈现, 让学生对这些片段进行学习和欣赏, 从而体会英美名著的独特魅力和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英美文学名著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权威的语言材料, 文学作品可以穿越时空界限, 了解所学语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同时由于文学作品涉及不同阶层, 不同阶级的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是虚构的人物, 但又是生活中的人物, 学习他们的语言又是学习活生生的语言, 学生的语言知识会得到极大的丰富。从一些经过改编的文学名著电影入手, 采取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开设欣赏课在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学习, 学会欣赏的方法, 从而提高进一步学习英语作品的积极性, 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适合高二年级学生选修, 本课程需用18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程精选了18篇英美文学名著及电影片段 (英国文学名著及美国文学名著各9篇) , 并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社会背景、文化差异、内心独白和阶级矛盾等方面, 截取某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
三、课程实施情况简介
1.本选修课程属于知识拓展类:年级段根据学生选课情况, 走班后编班授课。每周安排1次授课, 由年级段安排英语教师授课, 每次授课1课时, 时间1个学期, 共计18课时。
授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和文本资料进行教学, 以教师授课、讲解和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阅读材料、欣赏名著及电影片段的方式进行实施。
可采用两种模式进行选修课程教学:
(1) 课内阅读后, 分小组讨论升华阅读内容, 并欣赏相应电影片段;
(2) 课内欣赏名著电影片段, 课后阅读, 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读后反馈。
学生可收集相关学习材料, 交流名著阅读和电影欣赏的感受。同时师生可以交流讨论, 以学习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学习。每年选修人数约100人左右。
2.授课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周一晚上备课组活动研讨选修课教学方案;
每月挑一次周二晚进行活动月教研总结;
教师就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分析与探讨;
教师交流平时英美名著阅读与收集的成果和体会。
3 . 近三年开设与选课情况: 2 0 1 2 学年上学期开设选修课:选修人数111人, 选修情况较好, 深受学生欢迎。
2013学年上学期开设选修课:选修人数113人, 选修情况较好, 深受学生欢迎。
2014学年上学期开设选修课:选修人数112人, 选修情况较好, 深受学生欢迎。
四、课程成效与特色
1.成效:
(1) 挖掘了教师潜力, 开发了教师资源。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教师个人对英美名著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会, 决定其选择内容的质与量。本次课程开发中, 积极起用青年教师, 利用他们对最新资料和资源的熟知与了解来开发课程。
(2) 提升了师生的阅读能力, 开阔国际视野。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共同阅读与欣赏理解, 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而且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3) 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文学与影视鉴赏的水平。
(4) 利用学校的丰富网络、多媒体、图书馆资源, 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训练了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5) 在欣赏电影片段的同时, 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对听力考试较为有利。
通过三个学年的实施和学习, 学生选课积极, 课堂反馈较好, 教学成效显著, 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2.特色:
(1) 独到的课程亮点。本课程的亮点把英美名著阅读与改编的电影欣赏相结合, 使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名著, 让学生在读、听、说、写、演的过程中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这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 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增加了英语阅读的词汇量, 对于学生日常英语学习和考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 丰富的课程资源。本课程精选了18篇英美文学名著及电影片段 (英国文学名著及美国文学名著各9篇) , 并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社会背景、文化差异、内心独白和人物形象等方面, 截取某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
选修课程教材内容如下:
Section 1 Appreciation of British Literatures&Movies
Passage 1 Hamlet
Passage 2 Romeo and Juliet
Passage 3 The Merchant of Venice
Passage 4 Pride and Prejudice
Passage 5 A Tale of Two Cities
Passage 6 Jane Eyre
Passage 7 Wuthering Heights
Passage 8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Passage 9 Pygmalion
Section 2 Apprecia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s&Movies
Passage 1 The Scarlet Letter
Passage 2 Uncle Tom's Cabin
Passage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Passage 4 An American Tragedy
Passage 5 The Great Gatsby
Passage 6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Passage 7 Gone With the Wind
Passage 8 The Godfather I
Passage 9 Catch-22
(3) 多维度的课程目标。主要课程目标:探索电影文化中的文学思想及电影中所反映的现当代人们对文学名著新的诠释, 补充学习课本教学所难于教授的英语知识,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培养听力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活英语、实用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课程目标: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的方式, 以量化的形式体现:
1.过程性评价。平时考勤 (10%) :主要评价参加选修课课堂学习的出勤情况。
学习态度 (10%) :主要评价课堂上学习态度。
平时作业 (10%) :主要评价学生对学习思考题及学习感受的评价。
学生互评 (10%) :主要由学生互相评价在本课程学习的情况。
2.终结性评价。每篇名著学习结束时, 撰写相应的英文概要或影评 (30%) ;进行配音、角色扮演及戏剧改编等 (自由选择) (30%) 。
3.选修课世界电影史作业 篇三
对于中国电影发展情景的看法,根据网上的调查,三成多的网友对中国电影很是看好,并且认为前景一片光明,但也有近三成的网友认为中国电影有很多跟风的东西,也充斥着很多炒作,表示很难接受,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中国的电影评审制度需要改善和放宽。总体来讲,大部分人还是看好中国电影的未来的。谈到电影,很有必要谈一下中国电影的历史,谈一下中国电影是如何起步的。
有人认为这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经过几十年大胆地摸索,中国电影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逐步地与国际接轨,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电影产业。当然,中国电影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以及广大影迷的支持。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推进电影数字化改革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国务院相继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电影产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电影票房、观众人次、影院数量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电影在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上不断进步。今年1至9月,票房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目前中国电影人正在为全年票房实现100亿元而努力。
国产电影市场份额是衡量电影发展的硬指标,截至目前,今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元,30部国产影片票房在1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呈现出电影人期望的电影票房梯级分布。其中,《唐山大地震》票房突破6.65亿元,创下了国产影片新的票房里程碑。
电影市场的崛起促进了电影生产,各类资本投入影片制作,在竞争中探索中国电影如何与观众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对电影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令人高兴的是,经过《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的探索,到今年《风声》、《唐山大地震》等影片的问世,在体现中国大片风采的同时,影片中蕴含的主流价值观越来越多地被观众所接受。更让人高兴的是,一批小制作电影开始关注社会民生和百姓喜怒哀乐,以温暖的情怀、感人的情节感动了观众。比如《杜拉拉升职记》等影片,其受市场欢迎程度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由大片一花独秀向多类型方向发展,中国电影正在走向成熟。
通过不断努力,中国电影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尽管全行业为之努力奋斗的百亿元目标相对其他行业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中国电影重新开始回到中国观众的掌声之中,电影院里聚集的人气,让中国电影人恢复了信心、看到了希望。《大笑江湖》《赵氏孤儿》《让子弹飞》等多部贺岁大片在岁末扎堆上映,开启中国电影2010年的“收官行情”。中国电影全年票房能否如愿突破百亿,十余天后将见分晓。回眸2010年,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从侧面描述了中国电影即将跃入“百亿票房时代”的繁荣景象。资本加速涌入,影院银幕数量成倍增长,票房高歌猛进,令“不差钱”几乎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关键主题词。不过,同样在这一年中,3D热潮虚火旺盛、贺岁片的“偷票房”事件以及葛优成“贺岁帝”的尴尬,也折射出中国电影冒进浮躁、人才断档的隐忧。尤其是面对《阿凡达》《盗梦空间》等精美瑰奇、令人叹为观止的好莱坞大片,中国电影人真的是重任在肩、挑战在望。
作为广大影迷的一员,我非常期待即将上映的《哈利·彼特7》《大笑江湖》《赵氏孤儿》《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这五部大片的接踵而至,不仅将为亿万影迷带来视觉盛宴,还将力助中国电影跨入“百亿”时代。
4.中学微电影选修 篇四
1、什么是电影艺术?其有何分类?列出几个你喜欢的种类的经典电影名称。
答:电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分类:电影可分为科幻片,文艺片,悬疑片,动作片,爱情片,动画片,纪录片等。
科幻(阿凡达,钢铁侠),文艺(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动作(藏龙卧虎,叶问)爱情(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悬疑(盗梦空间,蝴蝶效应),动画(卑鄙的我,功夫熊猫)记录(家园,舌尖上的中国)
2、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艺术?两者有何异同?
答:科学: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推理。
艺术: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异同:科学是用“理性方式”来把握世界,而艺术则用“审美方式”把握世界。前者创造的是概念世界,后者创造的是形象世界。科学是用概念的逻辑体系来表述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可以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由人们加以认证,具有普遍性、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反映。而艺术要表达的是个体的审美体验,有鲜明的个性,它用艺术的形象,把历史与生活的真实与艺术家再现的历史与生活的内心情感统一起来,激发人们的美感,弘扬更典型、更普遍、更理想的价值追求。
3、什么是情态类艺术?什么是情节类艺术?举例说明。
答:艺术分两大类:情节类和情态类。前者的“筐”较“实”,后者则较“空”。在一生中,我们至多只想把《福尔摩斯探案》这类小说重读三遍,可是在我们一生中,却可以把贝多芬的《命运》重聆一百遍。因为前者属于情节类作品,而后者属于情态类的艺术,具有恒听恒新的性质;或者说,它的永久生命力,并不在于自身的情节,而在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不断可以把新的人生体验放进去的“空筐”。一般来说,文化素养较低者更倾向于情节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不特别要求观众(读者、听众)用自己的想象力去主动地进行再创作。与此相反,文化素养较高者,则更倾向于情态类艺术作品。因为他在这类作品中发现了一个驰骋自己想象力的广大空间,发现了一个可以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广大世界
4、什么是美商?它含有哪些能力?美商和大学生有何关系? 答:美商:是一个人对自身形象的关注程度,对美学和美感的理解力,甚至包括一个人在社交中对声音、仪态、言行、礼节等一切涉及到个人外在形象的因素的控制能力。
对大学生关系:BQ是继IQ、EQ、AQ之后新兴的重要竞争力,对于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作者来说,自我行销技能是在高度竞争环境中的致胜关键,而外型包装的功夫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5、什么是科学精神和科学美?
答: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美: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相并列,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尤为密切,人们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称之为科技美。科技美属于广义的社会美之列。
6、什么是艺术思维和艺术美?
答:艺术思维就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他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其中形象思维是主体,起主要作用。
艺术美: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从本质上说,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定向化活动。因此,艺术美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是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7、简述现代人应有的科学和艺术情怀。
答: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 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 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码?他们很可能是确实不可分的。如果是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 硬币的两面。他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8、试谈谈你所学专业中的科学美和实例。
答:
9、谈谈你所学专业中的艺术美和实例。
答:
二、科学与艺术欣赏
1、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给你的启迪。
答:在西方音乐史上,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奏鸣——交响套曲结构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上。贝多芬作为1 8 ~ 1 9 世纪之交的作曲家,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艺术瑰宝。《命运交响曲》是《英雄交响曲》的续篇。贝多芬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了与敌对力量的斗争及获得胜利的全过程。他力图用音乐唤起民众的行动来变革社会, 来改变现状,让人民觉醒!听完这首交响曲,我想说,贝多芬的目的达到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来自贝多芬的经典名句。我想,《命运交响曲》就是以这一中心思想为出发点。不仅在过去, 就是在现在, 就是这首曲子它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仍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面包总会有的,不管天色多么黑沉,而黎明也总会来到的。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2、徐悲鸿,毕加索,米开朗琪罗等绘画雕塑对你的启迪。
答:雕塑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的美首先在于以动人的造型来反映生活、再现现实。它最宜于表现有崇高理想的正面形象;宜于观赏者从不同角度和距离进行欣赏和领悟。雕塑形象对于观赏者来说,由于所处的位置、角度和远近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它最能直接感染、陶冶和激发观赏者的心灵。
绘画和雕塑一样,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三度空间范围内以动人的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画家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绘画所要描绘的对象十分广阔,从自然的山川、虫鱼、鸟兽到社会生活、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等,都是绘画的内容。它长于捕捉生活中的一刹那,撷取运动中的一瞬来塑造生动的典型的形象,具有巨大的感人的力量,并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所以,绘画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
3、校园内“铁人”,“托起明天的太阳”等及西安市雕塑给你的启迪。
答:
4、北京“国家大剧院”,“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香港“中银大厦”,德国“科隆大教堂”等国内外建筑艺术给你的启迪。
答: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5、现代“摄影艺术”给你的启迪。
答: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
摄影是世界语言。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不同民族的读者一般可以通过作品的光、影、形、色来读懂作品内容。中国摄影家们已认识到摄影的本体意义,运用摄影本体语言来捕捉瞬间,记录生活,叙述事件,抒发心灵,而民族传统深深地积淀于中国摄影文化之中。21世纪的中国摄影人将吸取世界其他民族摄影文化的优良品质,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铸造中国摄影文化的辉煌
6、现代艺术中的科学美欣赏。
答: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是极微妙地既矛盾、又统一的。从较低层次看,两者是矛盾的;从较高层次看,艺术和科学发展是相通的,两者是统一的。科学是人类在把握自然的前提下一步一个台阶,后浪推前浪,先进淘汰落后,逐步走向更高文明;艺术则不同,艺术是人类文明过程中带有个性情感的创造性思维和物质的造化物,新艺术产生,旧艺术仍然有永恒的魅力。艺术的想象、梦幻、留下了与科学的对驳接口,并联与启迪科学,而科学又不断扩充着艺术的内存,同时消弥二者的矛盾和断痕。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将会弥补艺术与科学技术本身的缺陷,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今天,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正走向相互启迪、相互渗透,走向融汇的更高境界,科学家与艺术家的相互合作,预示着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过,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集。
三、电影观后感
1、观看了科幻电影《阿凡达》后,谈谈什么是科学精神和科学美。
答:在万众企盼的故事长片回归之际,奥斯卡金像奖导演兼编剧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和《终结者》的缔造者,为我们带来了彼得?杰克逊称之为“伟大飞跃”的视听盛宴。《阿凡达》成就了电影技术上的革命,带着电影史上前所未见的视觉创新走上大荧幕,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沉醉体验。影片运用了取得突破性发展的VFX和3-D立体技术,讲述了下肢瘫痪的老兵杰克?萨利,被派去一个有着丰富生物和原始异形人类的外星世界定居和开采矿物的科幻故事。这是一次关于救赎、颠覆和爱的情感之旅。和卡梅隆其他所有电影一样,本片既有恢弘壮观的场面,又有以亲切人物为主导的情节。影片发生地是富饶而神奇的巨大行星潘多拉,而这一史诗动作巨片的配套书《阿凡达的艺术》,探讨的正是影片创作团队呈现这一神异环境的开发过程和所运用的概念艺术。
2、观看了《音乐之声》后,谈谈你对艺术,人生的看法。
答: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角色、情节、人物经历家喻户晓,主 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面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 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 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 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 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 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 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 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3、谈谈中国功夫片里的科学与艺术美
答:(结合下列文字适当向科学与艺术倾斜)从《少林寺》到《黄飞鸿》再到《霍元甲》,李连杰系列电影对中华武术进行了颇为优秀的展示。这种展示不仅仅是中国“功夫” 所特有的招数和派系的解读,更是包含了武术的内涵主旨—— 如何做人,如何为人。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外兼修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内容为技击性动作,运动形式包含格斗和器械套路,这种定义沿用至今。对于武术定义的更新换代,表明了武术从单纯的技击术向体育项目发展的历程。到了最近,人们对于武术的界定更为清晰准确,着重突出了武术的文化性、技击性和传统性,认为武术可以健身,也可以使人了解中国文化,切中了武术的本质内涵
4、试谈谈文艺片里的科学与艺术美。
答:(下面是对文艺片的定义,自己根据题目酌情贴题)
文艺电影,是指那些不纯粹以商业赢利为目的而制作、不以夸张的电影特技和匪夷所思或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眼球,而是关注一些深层思考如生命、人性、哲学,以形而上的方式关照电影本质与生命主题的电影。文艺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灵活多变,有时候甚至是对电影本身的一种解构——或者干脆说文艺电影意在呈现一种思考的状态。
5.从微电影现状看校园微电影创作 篇五
【摘 要】针对从几年前开始的大学生校园微电影热启题,探究微电影进入大学校园,甚至高中的原因。大数据时代,校园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以及传播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和随意,铺天盖地的校园微电影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传递,我们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对微电影有更具专业的认识和认知,从而更好的进行或从事微电影自我创作和引导创作。
【关键词】微电影;大学生;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29-04
微电影在我国诞生只有短短几年,在这几年时间里,微电影通过不断创新,不短吸纳,逐渐的被广大观众所追捧,甚至还引起许多著名导演和演员参与微电影的制作。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也大大降低,参与微电影拍摄和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也随之参与其中。校园微电影也就成了大学生热捧的对象,丰富多彩的内容有值得汲取的经验也有要改正的问题。
一、微电影概述
(一)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Shortfilm),顾名思义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小型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能更清楚地让观众记得发生在30分钟左右的故事,而且在长时间内,依然记忆犹新。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名称富有中国特色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中国互联网。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一个真正源自于生活的小电影。[1]
(二)微电影的产生
微电影最早产生于2007年的法国影像论坛第三届口袋影展。随着网络和移动式生活的快速普及,快餐式文化逐渐盛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终端成为人们享受娱乐的主要工具。[2]在智能手机上人们可以下载各类观影软件,随行随看,享受电影带来的乐趣。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口袋电影(Pocketfilm)即微电影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影展,例如在北京举办的微电影大赛、非常短片竞赛等。
(三)微电影的特点
1.微时长:微电影有别于传统电影,其放映时长从几十秒到几十分钟不等,剧情与传统的电影相比也较为简单、紧凑。
2.微制作:微电影放映时长决定了它的投入不会像传统电影那般巨大,较小的微电影甚至可以在几天内完成所有拍摄剪辑工作。
3.微投资:一般的微电影投资不会太多,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如大学生拍摄的微电影,投资不过几百元。也有系列微电影投资会较大,如近期很火的《万万没想到》等。
二、微电影进入校园的原因
(一)互联网的快速推动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播放平台,各大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爱奇艺、PPTV等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环境下,成本较低的微电影便成为网络视频运营商创新的一个契机。[3]
而大学生作为网络的常用者,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并且转换成自己的内容,从而进行创造。有许多校园微电影最开始就是朝着模仿电影的态度,把微电影作为一个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在网络的快速传递下,微电影变成了在校大学生的一个发音平台,展示平台。
(二)内容短小,成本低廉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愈发加快,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时代悄然而至。相比于长达一两个小时的传统电影,篇幅较小的微电影却满足了当下人们接收思维与习惯。在无法抽出多余的时间去影院观看一场电影时,人们更愿意在茶余饭后,在工作之余登录各种视频播放平台搜罗自己感兴趣的视频短片,既不会耗费太多时间,看起来也方便快捷。大学生作为网络上的新兴人类,很快就接受了这种快速观影模式,他们会在网上花大量的时间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微电影这种短小的、免费的、精悍的电影形式自然也成了年轻的大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
正因为微电影篇幅短小,也就决定了其制作成本的低廉。它不像传统电影那样,拍摄制作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设备,一个小DV机,或一台单反相机,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拍摄工作。制作成本少则几千,多则几万,这相比于传统电影的制作成本,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在校大学生作为低消费人群,一台单反就能满足大学生自己制作电影的好奇心,而且制作成本低廉,使得校园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三)参与性强,传播渠道广
微电影的参与性较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视频拍摄技术和录制设备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微电影的准入门槛,网上可以随时下载制作视频的软件,还有各种教程。使得大学生不再甘于默默地关注,更多的人走到台前来,成为了微电影的参与者。只要你对微电影感兴趣,就可以写剧本、做演员、当导演,甚至自拍自导自演,制作自己的微电影。这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好机会。
同时微电影的传播渠道不同于传统电影以院线传播为主的方式,它主要是通过一些新媒体播放平台中的视频播放功能进行传播,例如便携式电脑、智能手机以及那些带有多媒体娱乐功能的移动设备等。大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进行评论和转发,从而实现病毒式的快速扩散和传播。满足了大学生们瞬间成为校园名人的存在感,同时也让大学生们对微电影的兴趣有增无减。
三、校园微电影的类型
校园微电影是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形式。大多数以爱情、青春、家庭、友情为题材的微电影故事,把生活道理、成长感受蕴藏在剧情当中,表达出学生群体的感情与生活状态。
(一)爱情片
爱情片是讲述的校园男女的爱情故事,以男女主角在爱情的产生、发展、结束过程中经历的悲欢离合为故事线索,有悲剧性的结尾,也有大团圆的结尾。大部分以校园为背景,讲述校园爱情故事,表现爱情青春美好的一面。
校园微电影爱情片大部分的故事内容就是情侣之间相见、相恋、误会、和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青春的美好回忆,留住了最青涩的时光。但是也有一些校园爱情微电影为了吸引眼球,影片中穿插运用暴力等手段。例如青春爱情微电影《青春期》。讲述了一位90后少女程小雨,因为家庭离异而导致性格古怪,错误价值观,不学无术,爱好玩乐。但是胆小懦弱的汪小菲却喜欢上了她。在追求程小雨的过程中用身体的伤害证明了爱情的伟大。但是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暴力成分,在另一层面上会容易诱导青少年。
校园微电影本来就是一种传递校园正能量的途径,爱情片更是让大家感受到校园的纯真。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要摆正态度,拍出适合大众观看的爱情片,才能让校园微电影得到更多的认可。
(二)励志片
校园励志片其实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成长史,描述主人公历经重重困难、挫折,最终获得心灵上的成熟走向成功。励志片在校园中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们的潜能,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优秀的励志片能够帮助克服心里的煎熬,从而战胜困难。例如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就是讲述了两个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几年的平凡“老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登台找回梦想的故事。对于大学生来说未来是充满挑战的,所以更多的人寄托于微电影表达自己内心的理想。
(三)友情篇
校园友情篇,描述的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大学生大部分展现的是和寝室室友的友谊,每一年的毕业季这类微电影影片尤其多。朋友之间的友情能使身心受益,朋友的帮助无处不在,校园里的纯真友谊更值得歌颂。
(四)搞笑片
校园搞笑片就是指能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微电影作品,这些作品通常都很受欢迎,现如今大学生生活在快节奏的环境下,搞笑的电影备受大学生青睐,看过之后不仅能让人心情愉快,还可以暂时忘掉一切不开心的事,微电影中主人公通过搞笑动作和搞笑的语言来引人发笑,以达到搞笑的目的。[4]例如微电影《麻辣隔壁》讲述了在宿舍里四个性格怪异的大学男生发生的幽默故事。轻松、有意义的搞笑故事,让大部分大学生都感到与自己身边的故事相同,从而达到感同身受,那么这部影片就自然融入到了学生的心中和生活中。
(五)悬疑片
校园悬疑微电影是指影片充满许多未知因素,利用观众的好奇心理,制造主人公身处环境的诡异,讲述离奇故事。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恐怖音乐,出人意料的结局来阐述道理,引人深思。通常结局意想不到,让人大呼过瘾。最大的特点便是以悬念构造影片的整个框架,而且环境基本上以教学楼或者寝室为主要拍摄场景。
四、微电影现状对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影响
(一)微电影发展的优势对校园微电影的影响
1.制作门槛低。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不必耗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元。拍摄一部传统电影可能要在剧本版权、仪器设备、明星阵容、拍摄制作团队、电影宣传等方面花费巨大的投入,而拍摄微电影却相对简单。
首先,微电影的放映时间短,这就决定了它的内容必须要短小精简,所以不必像传统电影一样,在剧本方面投资太多;其次,微电影的拍摄制作没有传统电影那样专业繁琐。拍摄传统电影首先需要专业的导演、演员及摄制团队,尤其是一些知名导演和演员。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摄影机,专业的灯光音响,后期还必须在专业的录音棚内请专业的配音员配音,在专业的电脑上剪辑制作。而一般微电影对于摄制的专业性要求较低,拍摄不需要高清摄影机,普通的摄影机、DV、单反相机甚至手机都可以拍摄。它的后期制作也不必在专业的电脑或软件上编辑,一些简单的软件甚至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比如Windows live、EDIUS、会声会影带有或可下载视频剪辑软件的手机等。这样的环境为校园微电影的产生创造了充足的条件。
而对于喜爱拍摄电影的大学生来说,更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凡是想要拍微电影的大学生都能拍属于自己的微电影。而且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学习,不懂都可以去网上看视频教程,只要自己愿意学习。
2.故事性,娱乐性强。微电影的核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故事性微电影,故事的内容也多是影视内容的微小版,拍摄者多为微电影的爱好者,讲述的也多是一些融入作者灵感创意的故事,往往从故事的剧情上就可以引人入胜,其中不乏感人的或搞笑幽默的情节,令观看的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类是宣传性微电影,此类微电影一般为公益性或者带有商业性的广告宣传片,例如百事可乐公司所拍摄的《把乐带回家》。这类微电影告别了过去叫卖式的、强制性的宣传,把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达或宣传的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制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从而让观众喜爱上这种新颖的广告形式。
校园微电影时间短,资金有限。一般校园微电影都是非专业演员,更具娱乐性,平民化,使得大众容易接受和理解。
3.创作环境宽松。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严格、明确的审查制度。这就为这个新兴的事物创造了较大的发展创作空间,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微电影爱好者参与创作制作,从而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电影理念及实现自我价值、个人风格,成就了许多学生实现自己拍摄微电影梦想的机会,也为微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发展前景。
(二)微电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校园微电影的影响
1.内容低俗,缺乏约束管制。微电影的发展优势并非都是正面的,正因为它的优势明显,反而成为制约它健康发展的因素。上文说到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创作环境宽松,这就导致了微电影作品源源不断,其中不乏含有色情暴力,低俗恶搞的内容。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联合下达通告,规定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必须经过统一审查后才能播放,但在没有明确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管制下,审查工作主要还是各大视频网站负责。[5]而视频网站自身为了赚取观众的点击量,对于一些刻意露骨、低俗无营养的内容,描绘社会黑暗面、爆粗口的句段视而不见,刻意放纵,以偏离正当的运营手段来谋求发展,导致一些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存于夹缝,给观众,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校园微电影在这种负面环境下,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出路,而是人云亦云,只是跟风的模仿。大部分的校园微电影都是关于爱情篇、友情篇,内容单一俗套,缺乏创意。
2.资金缺少,制作技术缺乏。微电影发展至今仅仅几年时间,可以说其市场尚在初始开发阶段,因其投入少,成本较低,而且是免费观看,再加上宣传手段单一,致使它的利润少,甚至可能是零利润。所以很少会有赞助投给微电影的拍摄,从而资金的缺乏使得微电影的制作成本低。那么演员的服装还有场地等等道具的使用便由于资金的缺乏而显得影片水平低,即使有好的剧本也无法拍出好的微电影。同时校园微电影也是如此,学生为了节约拍摄费用,会拉广告或赞助,一部的优秀微电影强行植入的广告会使得影片很突兀,从而无法成为好的影片。还有的校园微电影是自娱自乐的制作,更无专业性可言。
在门槛低的环境下,制作技术谁都能学会。但是制作技术水平的不同,使得微电影的层次也高低不同。在很多大学生的观念里只要拿起机子就能拍,拿起素材就能剪。其实并不是这样,拍摄和剪辑都要有画面感和逻辑思维才能拍出自己想要的画面。还有声音的处理,采集。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编导、摄像、剪辑、后期、声音等等分工都很明确,有专门的软件和彼此的配合才能制作好一部微电影。
3.推广宣传手段单一。微电影在推广宣传的手段上比较单一。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因其拍摄制作投资较小,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所以微电影不可能与传统电影一样选择关注度较高的电视、报纸或杂志来宣传推广,更不可能为一部小小的微电影召开一场新片发布会。[6]微电影的推广渠道主要是网络新媒体平台,但由于新媒体在受众人群中只有被动选择的性质,所以人们观看微电影也就存在了偶然性。也就是说要推广宣传一部微电影,只能是在人们选择一个固定的观看平台后才有可能关注到这部微电影,观看的黏度并不高。所以,微电影在宣传推广上比较困难。
校园微电影宣传平台也只是单一的网络平台,对于大学生来说,认可能让创作积极性得到最大提升。而在微电影创作之后得到的反响平平,这对大学生创作微电影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打击。那么制作过程的辛苦便使得大学生不会再有创作微电影的想法。
五、校园微电影创作良性发展
(一)还原校园真实面貌
还原校园生活真实面貌,在这个基础上来扩大微电影的题材范围。为了故事更吸引人,故意制造故事情节,反而显得生硬和虚假,而是要结合实际,发现我们身边的好故事。每个人都有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认真寻找就会找到真实有故事性的题材,这样的故事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否则,只会让观众更加反感。而且微电影题材不一定只存在于我们的校内环境,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社会上的题材也可以采用。
(二)培养同学们的微电影专业技能
在拍摄画面的时候,同学们基础的拍摄技巧要学会,推、拉、摇、移、晃。但是最基础的就是要保持画面的稳定,要想保持画面稳定,最重要的是镜头稳定,固定镜头可以使用三角架,在拍摄过程中尽量使用广角镜头,保持画面的整体效果。后期制作过程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根据创作文案添加适当的特技,符合文案所要表达的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多看专业书籍,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或者去当地电视台实习一段时间来增长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电影创作。
(三)平衡数量与质量,坚持创意至上
当下校园微电影内容多低俗、恶搞,而且此类型微电影所占比例较大,对于这种情况,最长远的解决方法还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的观影水平,没有需求就没有供应,只有大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需求提高了,微电影的制作质量才会提高,那些低俗露骨的微电影才不会泛滥。同时制作微电影的大学生与新媒体平台也要共同努力,立足于引导大众价值导向,传播正能量,在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方面更多的融合传统艺术,注重影片的文化底蕴、思想艺术、视听风格等元素,坚持创新,制作出既有创意又不失主流价值的作品,以正确引导大众价值导向,这样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四)完善相关审查制度
虽然广电总局与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网络影视剧的专项规定,但只是粗略的要求网络视频制作方、发行单位与政府统一协调审查,并未责任到人。以下是本文就目前关于微电影专项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的几点建议:
1.微电影制作单位应该立足于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传播主流价值。
2.微电影播放平台单位应遵守谁办网谁负责的审查原则,对微电影一律先审后播。对于那些低俗的,含有色情暴力情节的微电影一律不允许上线播放。
3.微电影行业相关协会应自觉组织开展自律自审,严格把关,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4.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不定期审查方案,对于不遵守微电影专项规定的制作方、审查方及上传发行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六、结语
尽管微电影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诸多问题,但依然能看到它的广阔前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电影行业还会不断加大前进的步伐,扩大规模,成立品牌,建立蓬勃发展的文化传媒事业,同时贡献更多的优秀作品,为它的观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也为中国电影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微电影百科名片[EB/OL].http://baike.sogou.com/v11150034.htm.[2]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11-12.[3]饶曙光.微电影:新的电影形态,新的产业业态[J].当代电影,2013,(13):7-8.[4]吴晓东.微影:大银幕时代里的草根游戏能玩多欢[J].中国青年报,2011,(09):3.[5]刘超.中国微电影的发展之路[J].华人时刊,2014,(24):23.[6]曾涛伟.浅议微电影的传播以及内在文化表达[J].文化教育产业,2012,(04):9.作者简介:
陈 吕(1993-),女,湖南岳阳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传播;
6.中学微电影选修 篇六
2010年, 90秒的时间长度和8句对白, 构成了国内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的全部内容, 它带来的不仅是不同于传统电影的感官体验, 更确立了微电影时代的到来。而同年底, 《老男孩》的横空出世更是将“微电影”又一次在传媒史上大写, 上线仅一个星期, 站内浏览量就突破了500万次, 影片主创人员以及电影音乐均跃居网络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首位。有人说, 《老男孩》是一个奇迹, 它以70多万的投资换来了6个多亿的“票房”, 当然, 前提是《老男孩》如果上映的话。然而, 奇迹不可能凭空出现, 《老男孩》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联合出品、雪佛兰科鲁兹全程支持下推出的“11度青春电影系列”的压轴大戏。优酷提供的播出平台, 雪佛兰提供的经费支持, 还有赫赫有名的出品人韩三平提供的技术指导, 这一切因素促成了《老男孩》的这个“奇迹”。
1 微电影, 全解读
从30秒到3000秒的影片时长, 从1天至数周的制作周期, 从几千到几千万的投资经费, 微电影可长可短, 可小可大, 它的特点可以这样归纳——故事微小却情节完整。
1.1 什么是微电影
没有人可以说90秒的《一触即发》是微电影, 也没有人可以说2500多秒的《老男孩》就不是微电影。至今微电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 (30秒到3000秒) 放映、‘微 (超短) 周期制作 (1至7天或数周) ’和‘微规模投资 (几千至数千万元每部) ’的视频 (‘类’电影) 短片”。另一方以微电影导演梁巍为代表认为, “笼统地说, 在网络播出的所有自制视频, 都可以称为微电影。”两个定义比较之下可见, 前者强调规模性、专业化、自律性, 后者突出微电影的零散性、大众化、随意性。目前, 微电影的定义还比较模糊, 笔者更倾向于前者观点。
1.2 微电影的特点和产生背景
微电影是传统电影与时代的产物, 也是“融媒时代”跨媒介跨平台整合的产物, “微”和“小”是其本质特点, 不仅包括成本小、剧组小、创作小, 还包括时间短, 故事简单, 构思小巧等特点。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三微”是其主要表现。在其定义中已可见一斑, 在此便不一一赘述。
Web2.0带来了博客, 推开了个人向网络倾诉的一个“树洞”;带来了微博, 提供了信息快速交流的平台;也造就了微电影, 赋予草根电影人一方梦想的土壤。
全媒体时代是微电影产生的大背景, 有学者曾经指出“网络视频, 是小成本电影生存与发展的另一片‘蓝海’”。国内视频网站历经10多年的发展, 从30家增加到500多家, 惊人的增长速度是受众需求的另一个侧面表现。截至2011年底, 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到3.25亿, 用户数于2007年翻了一番。网络视频网站为微电影定制的平台更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2010年优酷网“11度青春系列”大获全胜, 其后, 土豆网“橙色盒子”、奇艺网“奇艺出品”也纷纷打造自制剧。“微时代”催生了微电影, 在如今“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下, 微电影播放时间短、场所安排灵活、设备要求低的特点占尽先机。再加上3G手机、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新媒介终端的发展, 无线网络的逐渐覆盖, 数字摄影技术和器材的沿革, 亦使得微电影“触手可及”。
微电影最初来自于传统企业、广告与电影的三方合作。2006年雅虎率先效仿德国宝马汽车, 邀请冯小刚、张纪中、陈凯歌三位名导各执手一部广告, 这三个广告中最短的时长6分44秒, 均打破了传统广告的时间局限, 只是当时“微时代”还没来临, 微电影也自然未成概念。为广告而刻意而作是微电影最原始的动机, 从凯迪拉克赞助的《一触即发》到三星赞助的《四夜奇谭》, 从宝岛眼镜投资的《恋爱SOS》到姜文为佳能拍摄的《看球记》, 将广告产品与微电影相结合, 不失为跨界营销的成功尝试。撇开单纯的广告微电影来看, 《老男孩》有雪佛兰的赞助, 胡戈通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获得市场青睐,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处不在。
2 微电影, 深思考
2012年2月10日, 我国首个微电影基金在北京宣布成立, 微电影大潮滚滚而来, 随之一起来的还有良莠不齐的内容形式, 单一的盈利模式。
2.1 微电影, 想说爱你不容易
今年7月, 乐视网推出自制微电影《女儿帮妞儿》, 除尺度之大令人咋舌之外, 演员陈建斌还惨遭“被床戏”, 无奈的他只能通过公司发表声明, 直斥剧组的无良行为。除部分微电影内容色情、暴力、颓废消极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之外, 由于零门槛的特点, 微电影作品在网络上呈现井喷式发展, 但至今为止, 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仍旧是《老男孩》、《66号公路》等几部早期作品, 后继的口碑之作屈指可数。当微电影被过度消费之后, 如何去寻找一个新的出口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 目前主流微电影主要还是以“电影——新媒体——广告赞助商”的商业形式运作, 主要以广告植入实现盈利。虽然优酷出品总经理卢樊溪表示, 网站已在尝试多元化的商务运营, 包括影片发行收入、音乐收益、衍生品、版权收入等, 但导演肖央对微电影的现状却有着更深的体会“如今的模式就是广告制作公司模式, 就挣个制作费。至于其他衍生品, 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好赚钱。”同时, 由于制作成本低, 怎样让微电影叫好又叫座, 前期与后期宣传也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也许只有等企业投资、渠道收费、用户收费这三者形成稳定的价值循环链才是未来微电影真正走向市场化的标志。
2.2 微电影, 敢问路在何方
网络的开放性给非法视频可乘之机, 政策监管势在必行。今年7月9日, 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 明确对播出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一律先审后播, 《通知》还要求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进行问责责任制。该政策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及时雨”, 对控制微电影数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想必在明文规定的重新洗牌之下, 微电影市场一定会有一片新的气象。
不管是传统电影还是微电影, 剧本内容始终是核心。尤其是微电影, 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众最大的兴趣, 这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微电影缺乏一定思考和人文关怀, 将会成为广告的附庸, 用“明星轰炸”的老套路, 也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创新思维方式, 合理利用微电影专业平台进行技术的学习和创意的交流, 也许是一条微电影创作的新思路。“V电影”和“爱奇鱼”是目前国内比较专业的微电影分享平台, 这两个网站均对不同类型的微电影进行了分类, 并在经过内容筛选之后在鲜明位置推荐了优秀作品, 这些专业平台的设立为规范微电影市场和鼓励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微电影要实现规模盈利, 就要丰富获利方式。除依靠广告和点击率外, 还可以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 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盛大旗下的华影盛世已率先开始尝试:盛大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聚合平台, 拥有盛大文学、游戏、音乐、视频等海量原创内容。对于盛大来说, 各种资源就像零散的珍珠, 通过微电影整合起“文学-剧本-影视-游戏”的产业链条。目前, 盛大已推出的微电影《昨天》和《星辰变》分别改编自起点中文网和盛大游戏。
3 结论
微电影是草根表达诉求和情感的土地, 也是专业团队实现盈利的战场。继《老男孩》之后, 国内微电影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 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知名导演、演员都开始试水“微电影”。由是, 这块土地和战场变得越来越拥挤和杂乱, 也越来越找不到方向。今年7月, 政策的出台下了一场“及时雨”, 加上盈利方式的拓宽, 平台的完善,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微电影摆脱瓶颈的局面。
有人说2010年是“微电影元年”, 2011年是“微电影兴年”, 那么笔者认为, 即将进入尾声的2012年已然是微电影硕年。我们有理由相信, 微电影这个后起之秀能够在市场化、专业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摘要:Web2.0带来了博客, 推开了个人向网络倾诉的一个“树洞”;带来了微博, 提供了信息快速交流的平台;也造就了微电影, 赋予草根电影人一方梦想的土壤。微电影是“融媒时代”跨媒介跨平台整合的产物, 也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幕后推动的产物。微电影大潮滚滚而来, 随之一起来的还有良莠不齐的内容形式, 单一的盈利模式。继“2010微电影元年”, “2011微电影兴年”之后, 接近尾声的2012年, 如何交出一份满意的“微电影硕年”答卷, 将是本文要试图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微电影,融媒时代,现状,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18-20.
[2]陈凤军.微电影——动人的故事怎么讲[N].沈阳日报, 2011-4-11 (A03) .
[3]于燕枝.微电影:媒介融合的新作[J].新闻爱好者, 2012 (5) :75-76.
[4]汪长晖.微电影的成长及其悖论[J].现代视听, 2011 (12) :49-51.
【中学微电影选修】推荐阅读:
《海洋奇缘》电影中学生观后感作文07-14
从微电影现状看校园微电影创作10-01
电影、微电影演员聘用合同、协议07-08
微电影通讯稿06-29
微电影广告文案09-18
微电影主题文章摘抄07-18
中国励志微电影推荐09-02
微电影教学大纲10-16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07-02
微电影《手》观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