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美食的诗歌

2024-10-10

描写美食的诗歌(通用12篇)

1.描写美食的诗歌 篇一

描写美食的诗词

“秋风起,蟹脚痒。”

每到中秋时节,各类大闸蟹的广告便层出不穷。而且无一例外要引用这句俗语。

文字的魅力就在于,用区区六个字,便能给人非常美妙的遐想。仿佛吃货的心也随着秋意渐浓而痒起来。

要说对美食的钟爱,古人一点也不比今人差。而对美食的描述,现代汉语虽然也有动人的辞藻,还是古人在意境上更胜一筹。

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描述起吃来绝不会只用“好吃”“大赞”“给力”“过瘾”这类干白的表达,而是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仿佛透着文字都能渗出诱惑的滋味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范仲淹

最早读这句诗,是在小学的课文里。我们的范厨师,哦不,范仲淹老师,用他一贯忧国忧民的视角,表达了对渔人“出没**里”的关怀。

渔者的辛劳换来的是鲈鱼的美味,而这句诗也成为“清蒸鲈鱼”之类菜肴最好的广告语。鲤鱼鲫鱼、草鱼鲶鱼,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鲈鱼同伴被大V范仲淹@后,成为了餐桌上的网红。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

范仲淹老师毕竟不是专业吃货,美味当前只会更添对民生疾苦的反思。而大约在范老师晚年间,北宋有位最耀眼的明星横空出世了。他不但是大文豪,大诗人,大词人,大书画艺术家,更是一位难得的美食家。

他就是苏轼,一个遇到美食就露出吃货本质,还会自己研发美食的人。

除了大名鼎鼎的东坡四珍(东坡回赠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之外,流传后世外加旁人杜撰的,还有东坡豆腐、东坡豆花、东坡肘子、东坡饼、东坡酥……

可以这样说,如果北宋年间有微博的话,苏轼绝对是全国知名的美食大V,指定比妖哥(“老妖带你吃西安”)还火。

你听听他被贬黄州时所作的这首打油诗《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烹肉,苏轼是认真的。

而他的另一名作《老饕赋》更是集合了饮食文化之精妙,显示出一个顶级吃货对于烹饪的工匠情怀。原文较长便不搬运在这里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懂美食的诗词人不是好书画家。

只有苏轼这样的趣人,才会让大文人和大吃货的结合如此的不违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尽管被贬于当时比较荒蛮的岭南,但只要有好吃的,苏轼就永远充满了乐观积极的情绪。

美味的荔枝在苏轼眼中,就是“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只要天天能吃荔枝,就是一直待在此地又有何妨。

也许是这份自在洒脱的气质引起了某些人的嫉妒,荔枝没吃几年,苏轼又被贬到了更远的海南儋州,这几乎是当时可以贬谪的.最远距离了。

此时的苏轼已经六十多岁,这位坚强的老吃货仍然不改自己的乐观本色,将儋州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莫将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苏轼这一生,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但超高的文学造诣与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他成为圈粉最多的历史文人之一。

也许“吃货”这个身份,为他加分不少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

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也是喜欢与好友宴饮的。

与商务应酬不同,好友间的聚餐往往充满了极大的放松,尤其是在质朴清静的农家小院里。

没有觥筹交错间复杂的酒桌谈话技巧,只有随意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样惬意的用餐体验,才是值得人留恋,时不时想再约的。

所以孟浩然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一向以“妇孺都解”的直白而著称。但将直白的日常写出如此悠然快活的意境,确是点石成金的妙笔。

炉火正红,新酒尚温,只等窗外飞雪,贵客临门,届时盘坐炉边,闲叙诗话,任室外寒夜清冷,只享屋内温暖入春。

白居易的请客,孟浩然的访友,无不体现古人对于友谊的真挚与深沉。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严辰吟

比起“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这种高端人士的小资情调,这两句描写火锅的诗反而更接地气些,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日常。

只有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才会这么放松自在的”围炉聚饮“,才会毫无顾忌的嬉笑怒骂插科打诨,这才有了一个可以尽兴畅聊的”欢呼出“。

无论在口味上有多么不同,都能轻松适应锅里的”百味消融“,都能“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长”,让对过往的感怀,对明日的憧憬,对友情、爱情、亲情的珍重,都融在眼前这鲜香四溢的“小釜中”。

火锅的百味,正如人生的百味。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这就是古人吃火锅的情怀。

2.描写美食的诗歌 篇二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 首先要了解有哪些常见的鉴赏角度, 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渲染、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 具体方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的渲染、观察角度的变化。

一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 可以动静结合, 也可以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往往与衬托相关。

例如,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 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挂”字化动为静;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态景物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 以动衬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是以动写静;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描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 是静景描写, “清泉石上流”山泉清冽, 流泻山石之上, 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 淙淙有声, 以动衬静, 反衬出了山中的宁静。

二虚实结合

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是联想、想象或梦中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转化, 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 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属于“虚”的内容。

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阕写实,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 通过描写“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 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 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中的“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 实景是“尽荠麦青青”, 昔盛更显今衰。

想象是虚写的关键, 虚是为实服务的。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想象中的别后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三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常常起到以乐衬哀的作用。

例如,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俞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也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 山青翠, 花红艳, 鸟翎白, 碧波绿, 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骆宾王的《鹅》“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 红掌拨动, 绿水泛波, 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 鲜明而协调, 在蓝天白云之下, 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白毛”与“绿水”比美, “红掌”与“清波”争胜, 多么绚丽的画面, 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眼前。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 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 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 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 追忆江南美景。

四观察角度变化

看同一景物,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 角度不同, 俯视, 仰视, 远眺, 近看, 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 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如,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 后两句描绘的秋山近景。

又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是作者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 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体会 (心中所想)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的局部而已, 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 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主观成见。

五结束语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类型主要有:景物描写 (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 (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鉴赏时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 挖掘其深刻的社会属性 (即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试题类型主要是根据景象 (意象) 特点或描摹诗歌图景等来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3.浅析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描写技巧 篇三

一、抒情技巧

抒情技巧从大的方面看,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种事物或情况抒发感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他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它具体包括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典抒情和说理抒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借景(物)抒情。

1.借景(物)抒情

借景(物)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其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如李瑞的《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该诗将直接抒情和借景(物)抒情相结合,“那堪”是直抒胸臆,而“落日”“昏山”“暮雨”“猿”则是作者用来抒情的景物。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刻画,间接表达出作者的志向、意愿。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借蝉来表达纯洁无瑕的报国诚心。郑肖思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借助宁可在枝头枯萎也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

3.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了吴王夫差,凯旋后,便过起了荒淫奢侈的生活,已然忘记了当初的国耻。胜利、威武、富贵、荣华曾经存在,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李白在此诗中就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来影射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道理。

4.借典抒情和说理抒情

借典抒情是指借用典故间接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说理抒情是指借助自然界中许许多多蕴含道理的事物来间接地表达情感。如宋朝徐照的《三峡吟》:“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该诗便是将借典抒情和说理抒情相结合,一方面借用了屈原《楚辞》中的典故写愁;另一方面说明了一个道理,“猿声”本身没有愁苦,只是因为人的内心充满愁绪罢了。

5.以景结情

古代诗歌中有一种特殊的借景抒情,它是将景色的描写放在诗词的最后,这便是以景结情。如五代词人温庭筠的《梦江南》其一,“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该词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之景表现心绪不宁,以碧云斜落之景表瑰心情低落。

二、描写技巧

1.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包括直接描写景物和人物。直接描写景物可以采用多角度、多结合、多色彩、选取典型景物、白描、细描等描写手法。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选取雨、月、松、泉、石等典型景物,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了一场秋雨之后,山中清新自然的美丽景色。直接描写人物就是直接对人物的肖像、神态、心理、语言、行动进行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通过杨玉环的肖像和神态写出其倾国倾城貌。

2.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它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诗人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宋朝黄公度的《暮春山间》:“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诗人没有直接写桃花的形状、颜色等,而是间接地通过描写周围的人物在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来写桃花。又如宋朝张镃的《竹轩诗兴》:“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人,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第二联描写精妙: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叶声轻逐篆烟来”一句中,将“叶声”人格化,它追逐着篆烟飞起,间接地写出了叶声与篆烟相伴升起的动态美。

4.描写美食的作文 篇四

昨天的天气非常炎热,妈妈亲切的对我说:“我们去买一个冰砖吧!”我一听是冰砖,脑海里立刻浮想联翩,冰砖是不是一个冰冰的砖头呢?这个问题在我的脑子里转了半天,妈妈说:“别胡思乱想了,一会儿到了超市你就知道了”。

我们来到了超市的冰柜前,拿了一个方方的小盒子,妈妈递给了我:“这就是冰砖”。我拿起这个盒子看了看,上面确实有冰砖两个字。我拿起它,付了款,就急急忙忙的回家了。

回到家,我毫不犹豫的打开了盒子,一打开,一股浓浓的奶香味就扑鼻而来,只见洁白如雪的冰块儿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我情不自禁的拿起勺子,挖了一口,“哇,甜甜的,软软的,冰冰的,可真美味呀!”我自言自语的说道,妈妈看见我陶醉的样子,笑着说:“哈哈,你可真是一个’馋嘴猫‘!”

5.描写美食的作文 篇五

豆腐西红花汤:将豆腐切成手指大小的块,将西红花切成块,放入锅中加热,将豆腐倒入锅中,加入盛汤的盆中一半的水,放入少量盐、鸡精和味精,煮沸后,再将锅加热3分钟,然后将锅倒入西红花中煮沸,放入盆中。

豆腐白菜汤,和上面一样,把白菜煮开,然后烧一分钟,放入盆中。

6.描写美食的优美语句 篇六

1.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2.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3.小混沌,个小,皮薄,只要往开水中一捞,就能盛入碗中,吃上一口,好鲜美!

4.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5.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6.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7.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8.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9.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10.盐水鸭皮白柔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11.这盘菜五色俱全,让我忍不住口水直流。再看看其它菜,让我眼花缭乱。

12.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13.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14.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15.做美食就像做人,必须真材实食料,还要去杂选优。精心烹饪才会成为美味佳肴。

16.从进入厨房的瞬间开始,你们就肩负着烹饪美食的责任。这无关经验和立场。

17.品位美食,而不是品位菜单,烧一锅好菜,也绝不是烧钱。

18.秀风景,秀美食,秀工作,秀恩爱,秀孩子。打开人人微博朋友圈,似乎都是大家过的都很好。

19.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街景,不同的美食,不同的.文化习俗,可是没有你,似乎都一样。

20.你总看到女神自拍美食,偏偏她还怎么吃都不胖。其实她每道菜就吃了一口就放下筷子了。

21.每个城市都有不一样的街景,不一样的美食,不过,没有你的身影,似乎都一样。

22.多么希望你是一道美食,我做一个真空的盒子,将你永远在我心中保鲜,谁也不行,你是我的独家记忆。

23.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24.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25.小混沌,个小,皮薄,只要往开水中一捞,就能盛入碗中,吃上一口,好鲜美!

26.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知引来多少小孩儿渴求的目光。

27.我拿来水瓶,朝茶杯里倒上开水,顿时,水中的龙井茶如同千万条小鱼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2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29.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

30.烤红薯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31.臭豆腐干是“热情好客的”,她总是把浓郁的烈性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为谋其面,先文其香。

32.粽子用绿色的芦叶包着纯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33.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34.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35.妈妈熬的鸡汤,白色的,很香,咸味,很好喝。每次妈妈做鸡汤,我都拿个小勺子喝,喝一口,品品味,再咽下去,再喝一口,再品品味,再咽下去,再喝一口,再品品味,再咽下去,再喝一口,再品品味,再咽下去。

36.烧卖里碧绿的颜色,透出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犹如翡翠一般。轻轻地咬上一口,皮一点便破,吃到里面由虾仁、韭菜和鸡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润。吃下去后嘴里还充满虾仁的香味,真可谓齿颊留香。

37.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笼汤包饱满,润泽,嗯,看起来就很好吃。瞧,那皮儿是多么的娇嫩呀,娇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轻轻一捏就破碎了。透过外皮儿,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那纯美的汤汁儿。

38.汤汁浓、味道重、油水足”的菜,就是好菜,用“浓而不腻”、“味浓香醇”、“盐足油重”等词语,来形容美味佳肴。厨师调味,也离不了“浓、重、大”的三字原则。

39.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7.描写美食的诗歌 篇七

一、寻美食, 追溯家乡食之源

昆山地处古三江口, 北江娄江 (现在叫浏河) 往北通长江出海, 东江吴淞江向东经上海长江口出海, 中江通苏州。昆山历史可以追溯到吴越文化鼎盛期, 是东亚越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昆山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物产丰富, 以阳澄湖大闸蟹最为有名。此外, 周市爊鸭、周庄万三蹄、锦溪袜底酥、正仪青团子等, 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经典美食。

选材前对昆山各乡镇的美食进行了斟酌、筛选, 最终确定了正仪青团为首批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其原因有三:其一, 正仪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郊, 距昆山市区10千米, 阳澄湖东南岸, 是昆山三宝之一并蒂莲的故乡和昆曲的发源地之一, 又是江南鱼米之乡。据考古证实, 正仪古镇是一座具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镇, 亦富有昆山水乡古镇的特色。其二, 正仪的百年老店文魁斋的青团子柔软细润、甜而不腻、香而不散、翌而不黄, 可以存放一周而香鲜如初。这里除了用料讲究和手工制作外, 还有一项独门绝技———制作浆麦草汁。现在拥有这门技艺的人已经凤毛麟角, 这也给文魁斋增添了许多令人向往的神秘。其三, 青团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 学生通过课堂及实践相对容易掌握, 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探究家乡的历史渊源。

通过地方美食这一德育课程, 让学生走进家乡, 了解家乡, 品尝美食, 追溯历史。“乡土”如童年的“烙印”, “似春蚕作茧, 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是纹身的花纹, 一辈子附在身上”。因此, 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势在必行。“乡土”承载着一份对故土的依恋、一份回报家乡的责任, 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家乡的“一方水土”和“一方人”就是“乡土”内涵的具体所指。作为学校, 作为一线教师, 如何让“乡土”这一概念深入学生心田, 地方美食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引进应该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知美食, 感悟家乡食之味

在调查研究昆山名点———正仪青团时发现很多学生对文魁斋的主人吴定元老人特别感兴趣。守望文魁斋的吴定元老人出生于1945年, 临近七旬。老人至今单身, 现在他一个人独撑文魁斋。在2007年昆山市人民政府发布的第一批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里, 文魁斋的“家作青团子制作工艺”榜上有名。文魁斋青团以它独特的色、香、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随着传承人年龄的增大, 文魁斋眼看后继无人。吴定元老人对着店里的金字招牌, 忧心忡忡。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裹进家族百年秘技的文魁斋青团, 学校特意把老人请进了课堂。老人精神矍铄, 一身素衣, 左手持一瓶墨绿的浆麦草汁, 右手拎一篮新鲜出炉、香气扑鼻的手工青团。学生围着老人追问了:“如何识别浆麦草”“青团的制作过程”“文魁斋为何回绝送上门来的生意”等问题, 老人一一详细解答。随后还让学生品尝了当天凌晨制作的青团。教室里弥漫着青团独有的香味, 学生在清香的浆麦草汁里, 仿佛看到了江南新绿的田野, 仿佛看到了水乡人民勤劳的身影。

古人云:“入国而问俗, 入乡而随俗。”这充分说明了乡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随着昆山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有更多的外地幼儿随父母一起来到昆山, 成为了新昆山人。以昆山乡土文化教育为切口, 意在传承和发展昆山乡土文化, 加深儿童对昆山乡土文化的感知了解, 培养儿童对昆山乡土文化的兴趣, 陶冶情操, 喜欢昆山, 有作为昆山人的自豪感。学校德育工作决不局限于学校本身, 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协同共进, 利用各种德育美食课程资源, 共同开发、整合、实施, 使学校德育课程得以更加丰富多彩、行之有效。

三、做美食, 传承家乡食之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做中学, 做中悟, 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 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活力德育校本课程切合这一点,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利, 理解和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 让学生主动参与, 知行合一, 从而培养学生从小懂仁爱知礼让的美好情操, 培养学生自理、自强等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同样可以有效利用家乡的美食资源。在老人讲述了文魁斋青团制作的工艺之后, 学生迎来了自己动手做青团的机会。文魁斋提供给我校秘方配制的浆麦草青汁到糯米、红豆、核桃等原材料, 在吴定元老人和食堂工作人员的积极帮助下, 学生自己和糯米粉, 加青汁, 包馅料……笑声盈盈, 暖意融融。学生一边包着青团, 一边听老人讲述文魁斋每年清明都要把做好的青团分送给镇上孤寡老人的感人故事。学生被感动了。青团蒸好后, 学生分成几个小队, 把热腾腾的青团分送到了隔壁敬老院老人和爱心学校的孩子手中。老人们品着青团, 追忆过去的艰难岁月, 感慨现在的美好生活。学生听得热泪盈眶, 同时又激情满怀。

课程结束, 我收到这样一条家长短信:“蒋老师:您好!孩子回到家中特别兴奋地讲了今日的德育课, 说周末要亲手为全家做一次青团子, 还要送给远在乡下的太爷爷。今天的一课比我们十年的亲情教育都有效, 感谢老师给孩子这份爱的礼物!”念着这条短信, 我心里越发坚定这种“通过舌尖、走入心间”的德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使学生把传统的美食文化与时代性的教育要求兼容并蓄, 树立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 提升了德行修养, 塑造了健全人格。

8.描写美食的诗歌 篇八

核心是美食艺术

“每次在做旅行计划的时候,我一定会把博物馆排进行程中。尤其是那几个特别有名特别好逛的博物馆,比如纽约的大都会、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这类的,通常我会买好面包和水,消耗一整天的时间泡在里面。这些关于逛博物馆的记忆里,混合了强大丰富的视觉冲击与味觉体验。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进驻博物馆,比起和高级酒店的合作,博物馆餐厅的概念更上一层,我认为这种想法很高上大。值得我学习。”餐厅品牌创始人马里奥说。带着这样的想法,马里奥开始着手创立美食博物馆。在马里奥的眼里,美食博物馆的存在每天都在给他的食客提供精神食量,餐厅要做的就是在艺术的圣殿里衍生出最美好的料理。在餐厅陈列的美食艺术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作品《马》。

在2015年画家徐累的客户答谢会上,Galleria美食博物馆通过食物来还原徐累的经典画作。让厨师使用麦芽糖填充入模具中,并在马的腹中填入蓝莓,整个马的制作分为上下两部分。在制作的过程中,“黏合”是一个关键点,由于麦芽糖易于融化,对厨师的技术要求极高,整个的制作花费了近7个小时的时间。它看起来像是一匹被驯化过的白马躲在了室内,在灯光的照射下通体透明,焕发出夺人的光彩。选择中国十二生肖之一的马来用食物还原,也从侧面体现出餐厅十分关注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描绘。在活动现场,这匹“马”被安置于慕斯蛋糕之上,经过点燃融化,腹中的蓝莓掉落在蛋糕上,这种对美食的艺术创新赢得了食客的一致好评。马里奥打造的这个西餐厅是一个新鲜而又充满活力的空间,它成功地将美食、艺术融合在一起。这个多功能的空间将餐饮作为一种催化剂,巧妙地将范围从艺术家与设计师们扩大到普通的百姓,削减了人们对高端艺术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装修团队选择将内部的装饰打造得自然而又独特,昏黄的灯光静谧而又低调,这是为了突出空间中所展示的不断变化的用食物做成的艺术品。美食博物馆的选址定位于嘉铭中心。嘉铭中心是一座走在时代前沿的德式建筑体,它整体的构造给人们呈现出一种承载着艺术、智慧、沟通的灵感空间。这种氛围和气场很符合美食博物馆的主基调。

提供多功能的服务管理平台

美食博物馆除了提供精致的菜品之外,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在搭建可以多功能服务客户的一个管理平台。这个平台的服务内容包括:为客户和公司提供宴会统筹,创造性的个性化餐饮方案以及活动策划、为企业提供专业的B2B咨询平台、为写字楼的白领客户提供便捷的上门送餐以及为家庭用户提供“烹饪课堂”这样可以在家学习烹饪的机会。“不管是客户答谢会、发布会还是晚宴、生日宴我们不仅提供食物还提供艺术创意的背景。”在微软举办的望京Surface新品发布会上,餐厅与著名艺术家波特罗合作,将雕塑使用巧克力还原,并在内部注入蓝莓慕斯,在现场砸碎后与大家分享。这样的创造性理念赢得了食客的一致好评。针对办公室派送这一环节,厨师团队有着自己的想法。根据客户不同的口味喜好,将食物分为咸甜两种,通过特有的大篷车进行派送。“其实顾客有时候需要派送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一种因为味蕾的满足而获得的工作的放松,也许一盘甜点可以让整个枯燥乏味的会议变得轻松亲切。”至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餐厅会对自身拥有的强大的资源进行整合,其实是完成了一种“私人订制”。之前有一个香港的公司只有想要开店的打算,至于卖什么、怎么卖、包装设计以及装饰装修后期的设备需求都没有概念。他们找到美食博物馆寻求帮助,最终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

案例手记

意大利人爱吃,并深谙饮食的乐趣与真谛,无论是表象或是内涵,他们都能发挥到极致。意大利菜也像意大利人,豪放而优雅,谨小慎微又自得其乐。意大利人选用最讲究的原材料,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精确的火候来烹调,最大程度地去体现意式美食的原汁原味。其实,真正有智慧的餐饮人很享受这种将自己的想法从诞生到落地的过程,生活是美好的,美食是迷人的,我们应该像马里奥和他的美食博物馆一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未来,Galleria美食博物馆,将会继续站在美食与艺术融合的制高点,将美食博物馆打造成京城美食界独一无二的艺术体验中心。

9.描写美食节的作文 篇九

一到了入口处就看到“台湾特色小吃”六个大字。走进里面,只见一些不知名的美食整齐地排列在两旁,一阵阵香味随风飘来,馋得我直咽口水。和我们同样目的游客来来往往,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我和妈妈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尝,品尝了许多美味可口的小吃。有拉丁果,有牦牛肉,有鸵鸟肉丁,有麻辣串……还有油炸冰淇淋。最让我感到好奇的就是这油炸冰淇淋。这种小吃的里面是冰淇淋,外面是一层薄薄的淀粉。说也奇怪,把它放进油锅里炸,里面的冰淇淋竟然不会化!看着外面那层炸得金黄的薄皮,我就想吃。我买了一个,迫不及待地张大嘴巴一口咬了下去,只觉得外面那层皮脆脆的、咸咸的,里面的冰淇淋凉凉的、甜甜的,弥漫在口中香香的,回味无穷。

吃完冰淇淋,我拉着妈妈又逛了一会儿,来到新疆烤羊肉串的摊子前,闻着靠羊肉串的清香,我舍不得挪动脚步。看我馋的样子,妈妈又买了些羊肉串给我。我拿着最喜欢吃的烤羊肉串,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嗝”。我打着饱嗝,“吃得好饱啊!”“妈妈,你知道我中饭为什么吃那么少吗?”我得意地问妈妈。“当然!你不就是想留着肚子到这里大吃一顿吗!”妈妈笑着说道。妈妈真是太厉害了,我想什么她都知道。

10.描写美食的经典优美句子 篇十

2、我的梦想是住在食家庄,日日食全食美,夜夜碟碟不休。

3、我以为我要饿死了。昨晚无奈闲逛中,找到了一种性价比自己能承受的美食,配合自己目前环境能方便得到、经济可以承受的其他食物,一起组合算是目前阶段的完美组合。我想我可以胖些回来了。小激动。

4、喜福园之清蒸鲑鱼卷、上海小馆之清炒虾仁。

5、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6、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

7、香港品源美食之黄蒲蛋、天津卫老米食堂之海鲜豆腐脑。

8、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9、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11.特色永久的美食 篇十一

是啊,特色就是餐饮的生命。上海四万三千家餐馆,分类也有几十种。同样一家馆子,同类型的馆子,为什么有的开得好,有的开不好,除了地段、经营能力和水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有没有特色。特色倒不一定是怪,并非越怪越好。有的餐馆经营的菜、点很普通,但很有水准,这就是特色。譬如红烧肉大家都会做,而做得好,好得令大家不忘记的也就是这么几家:小南国、新吉士、圆苑、老洋房,耳熟能详。而且,这几家中,还各有各的特色。有的糯一点,有的酥一点,有的皮特别好吃,还有的酒香扑鼻。还有白斩鸡,小绍兴当然是头牌,但振鼎鸡也不错呀。还有一家馆子的葱油鸡恁地了得。切好一盘,看看没什么“花头”,但一蘸佐料,马上好吃得不得了,好像是中国的“锅文化”和外国的“盘文化”的奇妙结合。可见,好吃是硬道理。

不断创新是特色的生命线,这就需要厨师有创造性思维。几年前,绍兴饭店开出时,就以上海人似曾相识、却又难以吃到原汁原味的绍兴家常菜赢得了一片喝彩。中国烹饪大师周瑞兴不以此为满足,他将孔乙己吃惯的茴香豆来一个保留概念,但脱胎换骨的变化。即是将豆子用高压锅压酥,并去咸加糖,结果新豆特别好吃。他还将梅干菜烧肉装在“航船(乌篷船)”上,并用来夹饼,当然也大受欢迎。

不久前,我有幸参加用美国农产品做中国年夜饭比赛的评委。入围的三十道菜,真是争奇斗艳,精彩纷呈。这个赛题本来就是中西合璧的创新。得头名状元(至尊金奖)的王妙生是雨花大酒店选手,他的“泰式烧汁铁板蟹”,用阿拉斯加王蟹为主料,以洋葱圈和青、红椒圈为配料,而三花淡奶、咖喱、椰浆和沙司则是调料。王蟹斩断后,上浆油炸,放在铁板上加热,然后将各种调料调成的芡汁,淋在蟹上而成。这些要素分开都没什么特别,但组合在一起就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样肯动脑筋,做成味美、气氛又佳的菜肴的大厨,能有去美国考察的奖励,不是太应该了吗?

12.描写美食的诗歌 篇十二

近年来, 文化产业与信息、网络、数字等新媒体技术对接, 派生了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 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中华美食频道”则是在数字电视这一新媒体平台上成长起来的美食类专业频道, 它依托的是新型的数字电视技术, 展现的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它一方面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小众化的传媒品质, 另一方面又通过《满汉全席》等权威多样的品牌栏目, 构建起了自己的产业价值链, 通过对受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来形成了频道独有的竞争优势。

1 时间的份量:中华美食频道的成长历程

2006年9月29日, 一个以“弘扬中华美食, 兼具国际视野”为宗旨的付费频道——“中华美食频道”通过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平台面向全国播出。

2007年3月, 中华美食频道实现了整频道的上星传输, 其的影响力、覆盖面和收入规模大大提升;同年12月, 中华美食频道与香港艺华卫视合作, 面向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播出;2008年, 中华美食频道的信号覆盖了全国近50座城市;2009年起, 频道先后在北京、重庆、天津等大中城市落地, 截至2012年10月, 频道信号覆盖全国303个城市和地区, 占全国数字电视用户72%的市场份额。2010—2012年, “中华美食频道”在北美、马来西亚实现落地播出。目前, 中华美食频道已拥有50余档自制栏目, 是亚洲最大的美食节目制作机构。

2 多元的角色:中华美食频道的文化身份

(1) 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者

中华美食频道开播以来, 在坚持“宗旨不变、内容为王”的前提下, 以质量求生存, 以创新求发展。几乎每一档都充分生动地展现了中华传统饮食的文化魅力。它们不仅更深、更广地诠释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 还为广大电视观众呈上了一桌“活色生香”的视觉大餐。

(2) 沟通全球华人和海外友人的文化使者

作为对外宣传中国饮食文化的名片, 中华美食频道力求“合作对象全球化、内容制作全球化、节目传播全球化”。2008年, 中华美食频道荣获“2008世界饮食类图书大奖赛”颁发的“中国最佳美食媒体”大奖;2009年4月, 中华美食频道亮相全美最大的中文宽带网络电视——麒麟电视, 通过宽带为旅居北美的500万华人送上全天24小时高质量的美食节目;2009年6月, 中华美食频道与澳大利亚澳洲华人电视台生活类栏目《美食中华》合作为澳洲当地的华人华侨以及中华餐饮文化爱好者提供美食节目、2010年2月1日“美洲中华美食频道”在美国盛大开播、2012年“中华美食频道”在马来西亚落地播出。中华美食频道不仅是一个满足烹饪技巧需求的平台, 更是一座架在他们与祖国之间的文化桥梁, 是沟通中西方进行交流的文化使者。

为了充分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 2008年起, “中华美食频道”与法国媒体合作拍摄大型美食文化记录片《丝绸之路上的美食》。与以往行走丝绸路有所不同, 该节目的创意是:来自穆斯林世界、西餐世界、中餐世界的三位美食节目主持人, 驾驶越野车重走古丝绸之路, 以三个文明的不同视角去发掘、感受和品味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明。

“中华美食频道”另一档美食文化巨作——《行走的筷子》也在陆续拍摄中, 这部900集的大型纪录片计划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美食节目主持人共30人先后来到中国, 以美食为媒介, 以不同的文化视角, 诠释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向全世界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灿烂文明。

(3) 和谐社会的构建者与健康生活的倡导者

中华美食频道将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用全新的视角予以审视和关照, 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意美食文化, 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 不仅用镜头真实地再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中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 还利用自身的传播平台, 助力中国绿色食品基地的培育和开发。2007年12月, 中华美食频道精心制作并推出了《满汉全席特别节目——马家沟芹菜专场》, 通过一场独具匠心的“芹菜宴”, 让绿色生态食品——马家沟芹菜成为了蔬菜中的“新贵”。

中华美食频道利用自身独特的传播优势, 在倡导环保理念, 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等方面, 也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其中的《养生馆》栏目以“养生”为主要特色, 观众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健康实用的生活百科。以平民的角度, 聊百姓的话题, 使得其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同时, 还产生了“养生先养心”、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产业化发展:中华美食频道的运营模式

在当今日益开放的环境中, 媒介的运营模式正由传统的封闭式运营走向开放式运营, 竞争趋势由单一竞争走向多元竞争, 由产品竞争走向价值链竞争。因而, 如何营造并延伸合理的产业价值链结构, 是传媒业保持和发展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当然, 对于数字付费频道来说, 多元化经营并不意味着其今后的出路就一定在于通过衍生产品进行盈利。因为, 不论是多元化经营, 还是专业化经营, 在一定时期内都会有助于数字电视付费频道的发展。比如, 内容较为专业、小众的付费频道, 应当在多元化发展上面下功夫, 而内容较为普遍, 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频道, 则依然要追求频道的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

在商业定位和运营思路上, 中华美食频道坚持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 突破媒体和行业、区域的界限, 努力构建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产业价值链,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当前, 频道集影音制作、品牌授权、网络运营、教育培训于一体, 四轮驱动共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上文对于频道的内容制作已经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因而这一部分主要从打造强势网络平台, 多样品牌授权、开展烹饪教育, 创意节目和大型活动双翼并飞这三个层面对频道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产业化运营进行分析。

(1) 跨媒体——联手新媒体, 打造强势网络平台

媒体环境的日新月异, 使得消费者的媒体习惯愈发复杂和多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单一媒体再强大, 也只能在整体商业运作中承担有限的一部分, 跨媒体合作已然成了一种主流形式。

中华美食频道通过打造两大网站, 同时跨越了线上、线下活动, 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无缝对接”。正是因为综合了不同媒体的优势和特征, 才把要传递的信息结合内容, 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传递到不同的“圈子”中。让人们能够在享受生活的同时, 主动接受信息和品牌文化。

2004年6月, 满汉全席美食娱乐网 (后改名为青岛美食娱乐网, 简称美娱网) 建成。网站下设“美食、下午茶、大玩家、时髦客、街拍、逛青岛、美娱来了”等版块, 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饮食、休闲、文化资讯,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美娱网拥有专业美食节目制作团队的栏目策划力量, 以及最潮流的网络和3G视频优势, 24小时随时放送新鲜美食娱乐咨询, 为城市主流消费人群提供最优质的网络服务平台。

2005年7月, 中华美食频道网建成, 进一步实现了频道与网站的全方位互动。网站下设频道在线、菜谱DIY、美食美客、商城及厨艺培训等频道, 提供中华美食频道视频节目的直播和点播,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收看, 实现了传统媒体和广大网友的互动交流。

两个网站的建设使得中华美食频道的受众群体、节目内容及产业项目资源等都能够从传统的电视媒体转移到新兴的网络平台上, 通过频道来整合社会资源, 为网站提供更丰富的服务项目。同时, 网站也能整合更多的内容素材为频道所利用, 并通过网站来扩大频道的整体影响力, 拓宽频道的营销渠道,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2) 跨行业——多样品牌授权, 的50道经典家常菜和10道面点, 参开展烹饪教育培训加培训的学员均受益匪浅。

走产业化道路, 赋予品牌无限内涵。从2002年起, 青岛电视台广电中视文化有限公司就分别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15大类150个有关“满汉全席”的商标项目, 以“满汉全席”这一品牌来打造频道的品牌, 为传统电视频道由单一广告收入转向多元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如2003年春节, 青岛广电中视公司集结全国各地特产名吃, 开发制作了《满汉全席》精美食品礼盒上市销售, 8年来, 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认可。2004年推出了同名系列图书, 与青岛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面向广大厨艺爱好者的“爱心佳肴100道家常菜”光盘系列图书。2004年至2006年间还出版了《满汉全席》系列图书一至四册, 面向全国发行。2007年4月, 《满汉全席》系列图书获得了世界饮食类图书大奖赛颁发的“2006年世界最佳电视图书奖”。这一系列图书的出版, 是建国来首次结合电视媒体栏目而出版发行的烹饪类专业书刊, 在权威性、影响力及菜品质量上都是空前的。

此外, 本着“提高百姓生活水准、倡导受众情趣生活”的宗旨, 从2003年12月起至今, 青岛广电中视公司每年都在青岛地区开办多期家庭厨艺培训班。学员们的学习周期是一个月, 通过烹饪大师、营养专家的现场传授指导, 教大家制作色香味美、营养丰富

(3) 跨地域——创意节目和大型活动双翼并飞

经过5年的摸索和发展, 中华美食频道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紧随时代脚步的创意节目与草根特色的大型电视活动构成了频道的两大亮点。

《拍客饪我行》联合了新浪网、美娱网、中华美食频道网等多家网站共同组成了一个拍客联盟, 向社会公开征集美食视频作品。通过来自各地的美食拍客们的镜头, 广大观众能够领略到最地道的各地美食, 学习最拿手的家庭私房菜品, 甚至还能体味最真实感人的美食故事。

除了赋予内容无限创意之外, 中华美食频道还策划了多场大型活动。如“美味中国行”全民烹饪比赛、“味达美杯”青年名厨烹饪大赛、“味道江阴,

感受中华美食饕餮盛宴”大型美食文化晚会等, 这些大型活动不仅提升了中华美食频道的公益品牌形象, 而且因其持续性、延展性和广泛性, 也为频道同时打造了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

4 发展的困境:中华美食频道的问题分析

目前, 中华美食频道虽在产业化运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在频道内容和受众群上也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总体上看, 仍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 市场前景还不太明朗。

(1) 作为文化产业

作为众多文化产业中的一分子, 中华美食频道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所有文化产业均需面对的困境, 如体制机制障碍、专业人才短缺和资本投入不足等。

文化体制机制滞后

与其他产业相比, 文化产业具有市场规模巨大、投资回报丰厚的特点, 因此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把文化产业看作是一个朝阳产业, 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 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文化强省”、“文化兴市”也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但略有遗憾, 归结到体制机制上始终还是没能把文化当作一个产业来对待, 没有将其按照产业的模式来发展。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潮中, 体制机制是企业运作的舞台和框架, 有什么样的体制机制, 就有什么样的活动空间和运行规则。而当前, 以行政控制为目的的体制机制, 使得企业如同戴着锁链的舞蹈者, 很难期待它有多少大开大合、潇洒自如的动作。因此, 面对现有的文化体制机制, 首要解决的难题就在于如何处理文化产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任何文化产品在制作中都要消耗劳动, 因而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同时, 任何文化产品又都具有社会导向功能, 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所以文化产业要想获得发展, 既不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 又要考虑到文化产品跨国传播的调控策略。

当前, 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看, 应当注重在突出中国特色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立足国情, 保持中华文化的主权和独立, 抵御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先在国内大力发展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 稳住民族文化在国内文化市场的核心地位, 同时努力把自己的文化产品打入国际文化市场。

专业人才短缺

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文化附加值来体现的, 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创作型人才, 而且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管理人才。

长期以来, 由于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较低, 缺乏用市场的眼光和市场的机制来经营文化、发展产业的意识, 存在着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不好、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这些都是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

资本投入不足

电视媒体因其特殊的文化及意识形态属性, 也使得资本的准入问题较之一般的资本市场更为复杂。

按照普遍规律, “上市”是文化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一条直接途径,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的大多数文化企业都还远未形成规模。除此之外, 合理利用外资, 推进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也是国内文化企业融资的一条有效途径, 只是目前我国文化企业利用外资的程度还相当低。

(2) 作为数字电视付费频道

与此同时, 作为一个数字电视付费频道, 中华美食频道在国内的发展也面临着相当的困境。

据广电总局相关数据, 截至2009年, 经总局批准开播的180多个数字专业频道中, 有30多个已经因经营上难以为继而停播了;在播的频道订户不多, 退订的不少, 举步维艰。这种窘况归咎其原因, 主要的阻碍来自两个方面, 一为内容, 二为技术。

对于中华美食频道来说, 内容并非制约其发展的障碍, 真正影响其知名度扩大和竞争力提升的是硬件转化上的技术缺陷以及中国观众的电视消费观。

付费频道的发展与数字电视的普及互为前提。没有内容, 数字电视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没有普及率, 付费频道就无法通过付费达到商业目的。我国民众免费收看电视已有较长历史, 并且现有条件下的电视内容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其信息需求和娱乐需求。同时, 机顶盒的购买和使用在我国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5 结语

中华美食频道既是我国发展数字付费电视的一个范式, 也是打造文化产业精品、弘扬中华饮食的一个美好愿望。在全球化的冲击下, 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格局和国外众多强势媒体的争抢, 我国的美食类专业媒体该怎样规划未来, 如何实现多元文化之间的宽容与共享是应当着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亚民.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安全策略.北大文化产业评论.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年上卷 (第70页) .

上一篇:读历史典故感想下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