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祖国(共9篇)
1.传统祖国 篇一
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启发个人对社会、国家、民族之责任感。通过对史事之理解,使能以古鉴今,体会人类社会之古今变革。从而了解历代治乱兴衰、重要制度、学术思想、经济发展、中外交通、宗教传播及史学名着等各方面之基本史实,培养出思辨及评价史事之能力,使能确立个人对中国历史之基本概念。
综观世界文明史,任何一种古代文明的形态,都没有像中国这样,有着数千年绵延不断、独立发展的悠久历史。透过中国所有这些发明创造与智慧结晶,不难看出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世界文化的推动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及了解中国历史之发展,加强我们对中国历史及文化之认同。培养优良品格,从而建立积极之人生观。
2.传统祖国 篇二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3.传统祖国 篇三
关键词:传统文化;个人价值;家庭价值;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1-0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却频频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高校甚至还比较严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权威数据显示,自杀人数却占世界自杀人数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高自杀率国家,青少年自杀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自杀成青年第一死因。自杀,对个人和家庭是莫大的悲剧,对家族和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同时,自杀还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每次自杀事件都会对周围的学生和老师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引起个别人的效仿,给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生命没有重复。花季人生的过早凋谢,非常令人痛心。但如果能进行早期的生命教育和及时的心理和行为的干预,则会有效遏止行为的发生,挽救年轻鲜活的生命。此任学校责无旁贷。本人撰写此文就是希望能从祖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意义的认知,以期能起到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目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体系,其核心是人生问题,其蕴含的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具有的极浓的人文关怀意蕴,不仅在古代塑造了一批批热爱生命、意志坚强、死得其所的仁人志士,而且在今天,它对我们认识生命的价值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体生命的价值首先在于血亲关系
《孝经·圣治章》:“天地之性,人为贵。”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儒学即人学。生命是宝贵的,认知个体生命的价值要把他放在社会关系中,这里的社会关系首先表现为家庭关系。人是由父母生养才有了生命过程。这种生命的给予及养护的过程,使人类产生了自我生命与家人、家族血肉相连的不可分割的血亲纽带和感情。自我是父母和祖宗血脉的延续,同时自己又承载着延续血脉的作用。个体生命既是自己的,又不是自己的,是血亲关系的体现。
儒学和佛教文化极力渲染一个生命的孕育过程的庄重与辛苦,养育过程的劬劳、罔极、煦伏与含辛茹苦,养育子孙也希望能老来得养,这种人伦关系与西方的突出强调个体意识思想观念有很大差别。正因为这种血亲文化和宗族文化的传承,使中国人特别重视自己的家庭亲情,个人做事不能仅从自己的情绪出发,还要想到父母和家庭,甚至要考虑到家族关系。因此中国一般百姓皆珍惜生命,少有采取断然的自杀行为,也不会随意践踏他人生命。而当代青少年过度自我化的人生观,冲击了对家族、社会、国家的责任,所以当他在考虑是否采取伤害生命的行为时,多考虑的是自我个人的原因,只求自我痛苦的解脱而不顾其它。对家庭和家族而言,自杀是最大的不孝,罪莫大焉。如果把儒家的对个体生命认知的“血亲”文化发扬光大,对当代青少年生命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个体生命的家庭价值在于孝悌
个体生命的家庭价值是在血亲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表现为儒家所倡导的一系列家庭伦理关系,最主要为孝道和悌道。
《论语·学而》中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更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出也。”教育由“孝”生发开去。儒家的“孝”要求子女要珍爱生命,这是最基本的孝道。《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规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发肤来之于父母,任何人都不能轻易作践其肉身,更何况自杀这样的残忍之事呢!这是孝的起码要求。那些自杀的人,都是一些不孝自私的家伙。同样,孝也不能使“亲心伤”,而“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一个有点孝心的人,是不会轻易自杀的,就是一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怆就會让他无法下定决心放弃自己的生命。
中国人注重血亲关系不仅表现在孝道上,还表现在对家庭同辈成员的友善上,即悌道,孝悌发扬开去,就会友待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弟。”《弟子规》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试想一个孝悌之人,怎么能忍心自杀呢?自杀的人大多感到无助、无法解决,才走上不归路的。须知在人生路上能长久地相互陪伴又有血缘关系的只有兄弟姊妹。兄弟姊妹年龄相近,少有代沟,彼此在人生上会有多大的帮助呀。当人感到无助、有无法逾越的障碍的时候,在兄弟姊妹的帮助下会变得坚强和豁达起来。人生需要亲情,尤其在最困难的时候。现在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这种骨肉亲情,人们只得在旁系血亲中寻找这种关系。但不管怎样,中华民族的“孝悌”文化对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家庭关系上的认知,在珍爱生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西方文化不可替代的。儒家文化更认为,孝悌可以感天动地,感动神灵。“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三、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贡献社会
儒家认为个体生命的价值是有层次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儒家认为,真正的孝就应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的最高境界,因此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贡献社会,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死得有价值。为了大义,甚至是可以灭亲的,可见中国人义的观念的重要。比之于自杀,就“死”得太没有价值了。当我们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时候,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所折服、打败,有了这种观念,才能对得起父母、祖先,敬始、慎终、追远。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立德被儒家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其重要性远在生命之上。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造就了历代一批批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而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赴汤蹈火所在不惜的仁人志士,为铸就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与爱国主义的灵魂起了积极作用。面对今天的大学生的自杀事件的频频发生,如果能进行多次的深刻的个体生命的社会价值的教育,亦能够有效的阻止大学生自杀悲剧的发生。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磨炼与自我觉悟,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甚至磨难时,往往能修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态度。作为老师,应以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人生的创造者为目标,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在平时的教育中,应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尊严,认识到生命存在的神圣性。
生命教育很多人认为起源于美国,但多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人都会知道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里面的生命教育有其独特深邃的内涵,更适合中国人的特点,更易为中国人所接受。窃以为,万不可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解决中国的问题主要应立足中国的情况(当然我也不排斥外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从祖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悟生命的价值,既解决了生命教育问题,又弘扬了民族精神,不是更好吗?
参考文献:
[1]贺新华,胡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探析[J].科技信息,2010,(27).
[2]晏波,李方方.中国传统死亡文化观及其对死亡的启示[J].理论纵横,2008,(6).
4.传统祖国 篇四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世界各国均对自己的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人也讲爱国主义。美国人崇尚肯尼迪的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先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他们富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总是自恃“我作为一个美国人是幸福的,是值得骄傲的”。他们不仅一贯对国民、包括对儿童灌输这种思想,还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就拿国旗来说,每逢节日、庆典或集会,家家户户,包括汽车上都挂着国旗。2001年“9.11”事件后,国旗的销售量大幅度地增加。他们在很多产品,包括开心果、杏仁等小商品包装上都印有美国国旗的标志,连儿童的电子游戏,都有组合国旗的类似项目。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源源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就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同时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最高的政治原则,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动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这些法律规定,表明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深厚的情感,而且要将之化为爱国行动,为祖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做出贡献。历史上许多爱国故事,感人肺腑,代代传颂,激励后人去战斗。如: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名著《离骚》中表示了“伏清白以死直”的坚决态度,并在理想破灭后以投身汨罗江而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世代传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坚决拒绝元军统帅、元丞相和元世祖的多次劝降,最后慷慨就义,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表明了一位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气节;汉代苏武塞外牧羊19年,显示了坚贞的爱国气节等等。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祖国是人民利益的共同体,祖国繁荣富强,人民也就生活安康;祖国衰败落后,人民也就流离失所,没有“大家”,哪有“小家”。为此,古人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号召,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面对倍受欺凌的半壁江山,“怒发冲冠”,发出了“还我河山”的呐喊,表明了“精忠报国”的决心;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感,对危害民族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鸦片贸易深恶痛绝,广州虎门销烟的爱国壮举挫败了英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当新中国刚成立时,美帝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矛盾直指中国,我党我军发扬了高尚的国际爱国主义精神,派出了300万志愿军去抗美援朝,开国之勋毛泽东率先让自己的爱子毛岸英送往朝鲜作战,毛岸英壮烈牺牲在朝鲜的战场上,至今与牺牲了的16万志愿军安葬再朝鲜的麦山之中,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之歌。
2、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统一国家,自大一统以来,中国曾多次出现民族分裂的局面,每次分裂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给中华民族的进步造成了障碍。纵观历史,每次战争和民族分裂活动都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因而从不得民心;而历次太平盛世如“汉武中兴”、“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等都出现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环境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大的心愿、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多少仁人志士为此前仆后继,奋斗不息。如:爱国诗人陆游病危之际,仍然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为了保卫国家边疆的安宁,“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等等。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爱国主义不仅激励中国人民反对国内民族压迫,而且敢于反抗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在抵御外部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如:戊戌六君子为了变法图强甘愿以身殉国;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誓死不当亡国奴,与日寇血战到底;有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爱国壮志的秋瑾等等。
文字材料
无论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时空里,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新时期,爱国主义一直是民族独立与发展、国家统一与富强的主旋律。
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是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十分强烈、富有特色。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它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山河、人民、历史、文明、优良传统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前途怀有坚定的信念,并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独立、繁荣和富强而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同人们世世代代共同生活的地域、疆土、国度和共同劳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社会制度等相联系的一种社会产物。自从人类社会发展到形成民族、国家以后,随着人们对个人和国家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化,进而对自己成长的家乡、民族和祖国产生深厚感情,逐渐升华形成一种维护祖国利益的行为准则和坚强信念。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促进本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增长;维护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的联合、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促进祖国的繁荣与富强。爱国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它一经形成,就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巩固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与支柱,成为一面最具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旗帜。爱国主义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政治和具体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我国古代、近代,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抵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与统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民主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不同历史时期甚至同一历史时期,由于阶级的存在,爱国主义也往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剥削阶级,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最高层次的爱国主义,其不仅继承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即捍卫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促进祖国独立、统一、繁荣和富强结合起来,体现的是最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而是巩固的、全面的、彻底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和经济最为活跃的国家。社会主义是劳动人民的价值观,是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意识、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最有利于维护、保障和发展劳动人民利益的选择。无产阶级是劳动人民的主体,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社会主义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爱国主义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全面、最坚实的利益保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卖国;二是勇敢抵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更好继承和发扬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愿望得到了实现,爱国主义的热情得到了激发。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同时,也进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各方面准备。但由于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并已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得到了更好地体现和展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才能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像
郑成功纪念馆 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宰割,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离状态。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同时,也进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各方面准备。但由于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
为建立新中国而战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邮票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爱国主义就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因此,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针对过去出现的“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的论调,江泽民有过明确的说法:“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之中。爱国主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只有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热爱祖国就应包含着拥护祖国的统一。自古以来,爱国主义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回顾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之中。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哲学思想,维护国家统一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中最重要的理念。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台湾问题迟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海峡两岸仍然被人为地分割着,“台独”势力依然十分猖獗。这种分裂状况严重违背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成为制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一个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强调把维护祖国统一作为爱国主义的基点,使之成为动员和激励人们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战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课后习题
一、判断题
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
2.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意味着可以放弃武力。(√
×)
3.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4.高度自治意味着中央政府在任何事务上都不能干涉香港、澳门政府。(×)
√ 5.“一国两制”改变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二、单选题
√
×)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哪个地区问题开始的(D)
A B C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2.我国目前在对待统一问题上使用的是“一国两制”的政策,但它不会改变我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这是因为(
A
B
C
D)
A.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B.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C.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D.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3.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是( A B C
D)
A.以武力使台湾统一
B.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C.对付台湾人民的
D.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的图谋
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 B C
D)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5.“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哲学依据是(
A B C
D)
A.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D.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原则
6.邓小平首次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D)
A B C A.1979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7.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
A
B
C
D)
A.拥有行政管理权
B.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可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8.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 B C
D)
A.“一国两制”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双方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D.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9.1999年7月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公然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这一言论的实质是企图(
A
B
C
D)
A.阻挠两岸“三通” B.破坏两岸政治谈判
C.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D.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10.“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A B C
D)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经济制度
5.热爱祖国从小做起 篇五
说到爱国, 我们应当付诸行动, 从小事做起, 从我做起。坐而论道, 不如起而躬行!
课余, 我认真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 深深地被里面一个个的小故事、一个个不平凡的人物所折服。里面有篇《少年爱国者》,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意大利少年, 从小被卖到戏班子, 吃了很多苦头, 还处处受虐待。在意大利领事馆的帮助下, 他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船只, 与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达官贵人坐在二等舱中。船上的乘客了解了他的遭遇后都很同情他, 纷纷给了他一点钱。正在他庆幸有了这些钱可以大快朵颐一顿时, 他听到那些给他钱的乘客们在侮辱他的祖国意大利, 于是那个小男孩愤怒地把那些钱还给了他们并高吼道:“我不要说我们国家坏话的人的东西!”读到这里, 我不禁为这个小男孩宁可挨饿, 也要维护祖国尊严的行为点赞!
爱国, 从我做起。哪怕是多读一点书, 少丢一张纸屑, 你都是为你的祖国的宏章上写下坚实的一笔。 (指导老师:高江全)
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案 篇六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与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尽管舒婷与北岛、顾城、江河、杨炼一起被称为“现代派”诗人,他们所出版的《五人诗选》都有舒婷的现代诗(或叫“朦胧诗”),但舒婷并不认为北岛等人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派”。不过,舒婷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探索精神,是关注民族命运,也承认自己受到过他们的影响。舒婷诗作中表现对民族命运之关注的诗并不很多,《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则是这类诗作的一个代表。
舒婷是经历过十年浩劫的知识青年,初中未毕业就下乡到了闽西山村,直到1972年才返回厦门。在下乡期间,舒婷就写了许多表现知青的喜怒哀乐的诗,其中也涉及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思索。《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正是作者长期对民族命运关注与思索的结晶。这首诗写于1978年,与这时间相关的有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十年“文革”;另一个是1978年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诗中“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指出的正是这些历史;“神话的蛛网”指的是极“左”思潮,“挣脱”指的不只是“文革”的结束,也不只是“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更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上至下的思想解放。诗中相应的也有了“簇新的理想”“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但是,诗人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十年浩劫的反思上,而是从历史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两个方面对民族命运展开关注。
【课堂学习】
(一) 字词积累
1. 字音
干瘪(biě)簇新(cù)驳船(bó)蜗行(wō)胚芽(pēi)
绯红(fēi)迷惘(wǎng)隧洞(suì)富饶(ráo)纤绳(qiàn)
淤滩(yū)沸腾(fèi)喷薄(bó)
2. 词义
驳船:本身无自航能力,需拖船或顶推船拖带的货船。簇新:全新。
胚芽:诗中指比喻刚萌生的事物。绯红:鲜红,深红,通红。
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迷惘:迷惑失措。
纤绳:纤夫用来拖拉船只的绳索。
(二) 整体把握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怎样通过四个诗段来抒发感情的?
【明确】第一段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重写实;第二段写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的希望,重写虚。这两段写祖国的历史。第三段写祖国的现在,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千年古国又开始了新生。第四段写“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最后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结束全篇。前两段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段流露出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
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主要有哪些抒情特色?
【明确】第一,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诗中所有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生动,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的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诗人不仅创造了“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花朵”“胚芽”等意象,又在它们前面加上或长或短的修饰语,如“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簇新”等,较好地传递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且使诗意的语言具有色彩,更加具体可感,一幅幅画面仿佛在读者眼前掠过。
第二,在句法上借鉴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痛苦。我是战争的声音。……我是饥饿!……我是……被吊死的女人的喉咙。……我是戈雅。”沃兹涅先斯基写的是“我”和战争的关系,用圆周句式强化对战争的悲伤和愤怒。舒婷写是“我”和祖国的关系,也用了这种句式,既增加痛苦和挚爱的深度,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重复是诗歌创作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而圆周句式则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即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它通常分双成分、三成分、四成分和多成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用的是多成分。
(三) 重点研习
1. 怎样朗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明确】全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感情,朗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变化,读出情感。诗的第一段由“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意象,写出祖国的贫穷和落后,情绪痛苦而沉重,读时应缓慢低沉;第二段“飞天”袖间的花朵虽未曾落地,但那是人们的希望,读时语调较前者可以稍高;第三段“簇新的理解”等意象的运用,写出了祖国的新生,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第四段是高亢激昂的情感表达,读时要有情感的全心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诗中的四个“──祖国啊”,分别出现在每一段诗歌的结尾,朗读处理是不一样的。读第一个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读第二个时,要在沉重中透露出点点希望;读第三个时,要充满希望;读第四个时,要竭尽力量表达。
2. 吟诵祖国,作者与前人不同在哪里?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抒情的?
【明确】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首先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其次,以赤子的目光,扫描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然后,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最后,为了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又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3. 第一段是怎样借鉴圆周句式抒发作者感情的?
【明确】以题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主句,以“我是……老水牛,……;我是……的矿灯,……;我是……稻穗,是……路基;是……驳船,……”等多成分意象构成四个副句,结尾回到主句(省略形式)“——祖国啊”。这样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尤其是选取四组意象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抒发了对祖国历史的反思之情。头两个副句是平衡句,寓有音响和色彩的描绘;三、四句则缩短,不描绘;五句却伸长,行短意紧,强度超过前面四个副句,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回到主句。
4. 第二段是怎样通过先短句后长句方式进行抒情的?
【明确】开始一反前段的抒情方式,运用短句直接叙述,连形容词都不用;然后运用两个长句进行总结,“我”是“希望”的“花朵”。这一段先短句后长句,似意犹未尽,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便倾泻于笔端。
5. 第三段诗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明确】第三段诗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6. 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课后检测】
1. 舒婷和同代人_____、_____、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
“ ”大潮,她的《致橡树》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以第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驳船( )蜗行( )
胚芽( )迷惘( )隧洞( )
纤绳( )淤滩( )
3. 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 非常疲乏。( )
(2) 极新(多指服装)。( )
(3) 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
(4) 鲜红。( )
(5) 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
4.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 喂养了 /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么,“我”用什么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呢?请用诗歌的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诵读,诗句断拍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 / 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 / 挣脱
B. 我 / 是你雪被下古莲 / 的胚芽;我 / 是你挂着眼泪的 / 笑涡
C. 我 / 是新刷出的 / 雪白的起跑线;是 / 绯红的黎明 / 正在 / 喷薄
D. ——祖国啊,我亲爱的 / 祖国!
6. 关于这首诗的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自由体新诗 ② 现代格律诗 ③ 叙事诗 ④ 抒情诗 ⑤ 哲理诗 ⑥ 近体诗
A. ①④B. ①③⑥C. ①④⑥D. ②④⑥
7. 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诗歌,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 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二段诗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结合全诗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在诗中的具体象征义。
(1)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北岛 顾城 朦胧诗 一 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2. biě bó wō pēi wǎng suì qiàn yū
3. (1) 疲惫 (2) 簇新 (3) 迷惘 (4) 绯红 (5) 喷薄
4. 诗人庄严地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5. B(应为“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6. A(自由体新诗:运用现代白话写作,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格律诗:是依据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脚进行创作的诗体。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的诗体。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的诗体。哲理诗: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指在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7. 示例:(1) 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 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8. “飞天”是宗教传说中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这两句诗是说:在精神上,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变成现实。
9. (1) “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2) “熏黑的矿灯”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象征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7.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学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目标:
随音乐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重点:
大声,自信,有表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音准,节奏的把握(特别是别具特色的跳进音调)
教学设想:
本课用情境引路,启发引导,通过美丽可爱的图画陪伴学生,教师通过弹奏歌曲的旋律,充分体现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学会演唱歌曲。展现同学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学生听音乐拍手进入教室
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样的小精灵来到我们身边了呢? 出示图画:是什么呢?
生:小蜡笔。(1)
师:对,老师请来了蜡笔小精灵,同学们快打招呼吧!我们再来看看它还带来了4位好朋友。(指导图画)
教师说歌词:小小蜡笔,穿花衣。
(红、黄、蓝、绿四个蜡笔小精灵出现在图画上。)(2)
师问:小蜡笔身上的衣裳漂不漂亮?它们衣服上的颜色都一样吗?有哪几种颜色? 生答!师:很好,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好吗?
三、学习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学习第一乐句(提示学生击掌打节奏)(增加课堂活跃性)
师:我们来看一下小精灵为自己编的儿歌(出示歌谱)“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3)
小朋友们仔细听,蜡笔小精灵要考考你们,谁能记住儿歌,能把它按照老师的节奏读出来吗?
2、学习第二乐句
师:这么可爱的蜡笔小精灵你们喜欢它吗?
生答。
师小结:“小朋友们多么欢喜”,那你能用小蜡笔做些什么呢?
出示画面:(小朋友们比赛画画的图片)(4)
师问:咦?他们在干什么呢?要比赛什么呢?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歌词。
显示歌词:“画个图画比一比”
要求学生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3、学唱第一乐段。
师:老师把前面蜡笔小精灵编的儿歌组合在一起,加上了旋律,小朋友们听一听!播放录音:“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
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
教师范唱-------哼唱
请学生试着用哼唱曲调,教师及时鼓励。(2遍)
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4、学习第三乐句。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都画了些什么呢?(5)
出示画面教师讲述画外音:可爱的小鸟在蓝蓝的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飞翔;嫩青的小草钻出泥土,舒展着柔嫩的身体,随风摆动,一幅春机盎然的景色。
显示歌词:“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习第四乐句 师:看看还画了些什么?
出示画面:太阳公公面带微笑,高高的挂在天空,温暖着大地照耀着国旗的。
师:谁能用这样的节奏来读一读呢?
老师拍节奏。
显示歌词:“你画太阳,我画国旗,”
6、学习第五乐句
师:同学们,当我们每次听到国歌,看着升起的国旗,我们会怎么做呢?--敬礼!
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心中会涌出什么样的感情呢?
看看小蜡笔是不是和你们想的一样的吗?
出示歌词:“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有感情的朗读。
7、完整演唱第二乐段。
师:老师也把这几句组合在一起编成了儿歌,加上了旋律,大家仔细的听!
播放录音(提示问题)
师:你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哪两句是重复的?为什么要重复呢?
师:因为只唱一句“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觉得好像还不能够表达出心中对祖国的爱,所以还要再重复一次。那后面的那句跟前面要唱得一样吗?
师小结:后面的那句歌词和旋律虽然是重复的,但力度上应该要更强一些,这样才能完全表现出我们对祖国的爱。
播放这一段歌曲的旋律,要求学生哼唱。
四、整体弹奏教授
教师弹琴教唱歌曲。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更难得的是,同学们充满激情,非常了不起!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国家,还有好多好多的美景,需要同学们认真去留意、去观察。
8.祖国祖国我爱你 篇八
10月1日——一个万众瞩目的日子,一个让13亿中国人民为之沸腾的日子。六十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句话包含了多少苦难,多少悲壮,多少惊险,多少曲折,这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使中国踏上了光明的道路!
在这六十年里,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从改革开放到三个代表的深入人心再到实行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无不体现了中国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动下,一心一意求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宗旨。
曾经,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如今那里的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伴随着珠江三角洲的落成,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深圳,一个高科技的深圳。
然而,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并不是由一个人来决定的,而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5月12日,一个让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地震剥夺了许多人的生命和家园,使他们失去亲人,流离失所。然而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虽然他们失去了小家,但是他们还有共和国这样一个大家,13亿的兄弟姐妹们会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我想正是这样一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才似的我们的国家经济繁荣,国运昌盛!
改革开放六十年,使人民的生活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年的小四合院到如今的高楼大厦,从以前的羊肠小道到现在的柏油马路。走在街上,私家车川流不息,路边商铺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这一系列的变化,不正反映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吗?
国家的根本是教育,只有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才能使国家进一步发展。因而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政策,这不仅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而且还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上学更不用愁。
如今伴随着农村医疗保障的逐步深入,更使人民感受到了实打实的好处。现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小汽车一跨早已不是梦想。
我相信,通过全国各民族人民的顽强奋斗,一定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让中国永远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9.用成功报效祖国 篇九
用成功报效祖国,是支撑他们爱国奉献的精神支柱
载人般天工程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又一项高科技国家重点工程。它不仅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有着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象征标志。载人航天开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而“神舟”号飞船系统工程同样是一项伟大壮丽而又全新的开创性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面对中国人有没有技术和能力研制飞船,中国的飞天“神舟”该怎样起步的一个个疑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力担这一历史重任,总设计师戚发轫等一批空间技术老专家和一批年轻俊才力担这一历史重担。为了民族的渴盼,为了祖国的重托,这支队伍凝聚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他们要倾心尽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造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飞船。
一切为成功,一切为祖国。“神舟”飞船载制队伍一开始就深深知道所从事这项工作的重大
意义,就深深知道应该竭尽全力,义无反顾地去拼搏!
背负着希望和重托,飞船研制工作在艰难中铿锵起步。尽管早在七十年代,我国曾有过飞船研制的短暂历史。由于那时的国力与研制飞船的实际不相符,刚刚启航的飞船不得不被搁浅。
“神舟”号飞船上马之初,没有研制经验,没有资料借鉴,就连起初研制队伍中一些搞返回式卫星的老专家们连飞船是啥模样都没见过。“神舟”飞船队伍硬是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飞天之路。
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职务的戚发轫,刚刚卸下“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总设计师的担子,已59岁的他把院长和总设计师的两副担子一肩挑起;卫星资深专家王壮、郑松辉挑起了副总设计师的大梁。
搞返回式卫星的专家来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了,留学国外的赤子们也来了,他们要把自己那颗赤诚的心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献给祖国的飞船事业。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现任院长、飞船总指挥袁家军,当时毅然放弃在国外继续深造的机会,
踏上了报效祖国的回归路。
吴国庭,飞船结构防热专家,面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优厚的待遇不动摇,回国后把自己的智慧全部用在了“神舟”飞船上……飞船研制的艰难路程,更加激发了队伍的爱国情怀,更加坚定了队伍的信心,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涌跃加盟到这支队伍里来,他们要在这支队伍里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首次无人飞行试验成功,这支队伍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从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神舟”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到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飞行成功,仅仅4年时间他们就实现了飞船从无人试验到载人飞行质的飞跃,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捷报频传,更加坚定了飞船研制队伍“用成功报效祖国”的信念,他们坚信“成功才是硬道理”,他们用行动实现着对民族、对祖国的承诺。
现任副总设计师的杨宏,面对“猎头”公司几次前来挖人,面对在美国“硅谷”高就同学的游说,般天报国的宏志岿然不动。
一批批年轻的博士、硕士被队伍的这种爱国精神深深地感染着、熏陶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都以自己是“神舟”飞船研制队伍的成员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了这种爱国、报国的行动中。
“神舟”飞船5次发射5次成功,是这支队伍用成功报效祖国的最佳追求;十余年来,“用成功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已嵌入到他们魂魄的深处。
用成功报效祖国,是鼓舞他们攻关克难的精神动力
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如何突破高可靠的应急救生技术和安全返回技术是摆在飞船研制队伍面前的最大难题。
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最大的区别在于上面有了人,飞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如何确保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如何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飞船研制工作的关键所在。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攻克系统设计、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应急救生、再入升力控制、手动适动控制,再入防热、仪表与照明、测控通信、着陆冲击等关键技术难题。
总设计师戚发轫、第一任总指挥汪国林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用成功报效祖国”的理念,以“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的豪情壮志,将这些难题分解成“戴人飞船返回控制技术”、“返回舱舷窗防热与密封结构技术”、“主用特大型降落伞技术”、“着陆缓冲技术”等17个关键技术,一一突破。
这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被突破,为“神舟”飞船的初样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扫平了障碍。
副总设计师王壮带领科研人员完成了整船的机械和热控专业总体的攻关工作;
副总设计师厥松辉带科研人员完成了飞船信息管理系统的攻关工作;
副总设计师刘良栋带领科研人员完成了返回控制的攻关工作……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计划表上,有按既定的“争八保九”即争取1998年、确保1999年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的进度要求。用于发射飞船的新型火箭将进行一次试验发射,以考验火箭的性能与可靠性。而安以往研制卫星的惯例,飞船并没有安排类似试验。
飞船队伍大胆提出借火箭试验的机会搭载发射第一艘试验性飞船。通过制订这样一个近斯的、明确的发射目标,可以激发和调动广大飞船研制人员的积极性,还可以让飞船上主要分系统和全工程7大系统都能得到实际考验,飞船许多技术细节在地面难以模拟,提前飞行试验可以尽早暴露问题,尽早加以改进。
试验飞船从何而来?根据飞行试验目的,戚发轫总师带领大家苦思冥想,拿出了一个对初样电性船做适当简化、改装成一艘试验飞船的方案。“两总”系统经过多次会商,决定采用飞船最小配置进行首飞,砍保飞船上得去、回得来。
1999年下半年,试验船进入发射场进行合练准备,仅4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飞船全部技术流程的演练,并与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和测试系统进行了对接。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时30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直上九宵,在太空飞行了21小时后,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中部草原。试验飞船的发射成功,大大鼓舞了飞船研制队伍的士气,“神舟”二号、三号、四号飞船随之相继发射成功。
为确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最大安全值,他们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75个安全性可靠性问题的论证和试验;副总设计师张柏南带领攻关小组,三个月解决了舱内有害气体超标的难题,又是他带领攻关小组在很短的时间里拿下了载人飞船座椅缓冲器装置的再设计及试验考核工作。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壮举,震惊了国内外。
用成功报效祖国,是鞭策他们追求一流的精神理念
“用卓越造就辉煌,用成功报效祖国”,是“神舟”飞船研制队伍对祖国的承诺,是“神舟”飞船研制队伍追求一流的精神理念。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说,追求一流,跨入世界空间技术研究先进行列,是飞船研制队伍用成功报效祖国的最具体的表现。
从飞船研制之初,到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飞船系统工程的每一点进步,无不体现着他们追求一流产品质量、一流科学管理、一流技术水平的思想境界。
“神舟”号飞船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复杂、协作面广的宏伟工程,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作保证,就不可能按计划完成研制、试验任务,更不可能在4年内完成5艘飞船发射并实现从无人试验到载人飞行质的飞跃。
飞船研制队伍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以新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和创新飞船系统的管理模式。现任飞船副总指挥的尚志,全力配合总指挥袁家军的抓飞船工程的管理,抓飞船队伍建设,他们从最初创立飞船特有的管理方式,到建立飞船发射文件体系,制定飞船飞控管理标准,完善飞船回收操作体系,强化飞船质量管理工作,再到目前规范飞船项目管理,飞船队伍已逐步完善形成了计划管理超前化、技术管理机制化、质量管理制度化的一整套独具飞船特色的管理模式,给飞船系统的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考核飞船各舱段之间是否能正常、安全的解锁分离,仅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连接面的火工锁就进行了100次可靠性试验;为了考核飞船关键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他们对近100件关键电子设备进行综合应力试验,确保它们连续工作100小时无故障;为了确保回收着陆分系统各项仪器设备工作正常,他们从不同高度先后进行了70多架次的返回舱空投开伞试验。
飞船队伍还特别注重打造一流的飞船文化品牌。作为院长和飞船总指挥的袁家军大打飞船质量文化牌,倡导“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使其溶入到每项工作、每项任务、每个成员的心目中。
同时,他们更注重“同舟共济”的团队文化,在各种场合,他们都营造为祖国争光、为“神舟”添彩的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使每个同志都自觉地溶入到“神舟”这个大集体中。
“零缺陷”的质量文化,“同舟共济”的团队文化以及“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文化、“祖国利益至上”的政治文化形成了“神舟”队伍特有的文化品牌。在这面先进文化的旗帜下,“神舟”研制队伍满腔豪情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奋斗拼搏!
10余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领导、院党委和“飞船”两总系统在强化管理的同时,还特别培养了飞船队伍的思想作风,“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这是原院长徐福祥在指导飞船研制、试验工作时常说的一句话。“对飞船负责,对航天员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这是院党委书记王永汉在每次飞船队伍进入发射场时必讲的话……
如今,飞船研制队伍已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在创造着一流的业绩,正以一流的质量、技术和管理水平,擎举起中国航天科技的一面旗帜。
用成功报效祖国,是褒奖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勋章“神舟”号飞船工程是我国空间飞行器研制使用新技术最多、技术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质量可靠性要求最高的系统工程。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为了用行动实践“用成功报效祖国”的诺言,10多年来,“神舟”飞船研制队伍不但自觉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而且还为其注入了时代内涵,顽强攻关、无私奉献,谱写着新时期航天人的飞天壮歌。
从1994年到1997年的3年间,作为“神舟”飞船第一副总指挥和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建设负责人的袁家军,每周几乎都有4天是在工地建设现场度过的。3年时间,一个国家级现代化的大型航天器研制试验中心拔地而起,有力地保障了飞船研制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飞船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从1998年起,袁家军每周六都坚持主持召开一次由飞船各个分系统参加的周调度例会,仅1998年这一年,就召开了42次例会,解决了飞船研制中的2000多个问题。
戚发轫担纲飞船总设计师时已年近60岁,10余年来,他不顾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病症带来的痛苦,始终坚守在飞船研制一线。2000年底,戚发轫的老伴被查出患有肺癌,可为了不影响“神舟”二号飞船的发射任务,他不得不把照顾老伴的任务推给女儿。2002年3月,也就是在“神舟”二号发射成功后的两个月,戚总的老伴就病逝了。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天平上,戚发轫总师知道孰轻孰重。
1996年9月,飞船各分系统产品进行第一次电性能系统联试,这是“神舟”飞船研制实现从图纸到实物的关键点。400多台设备、8万多个电缆网节点、20多个计算机软件模块参加了此次联试。为了按计划节点完成此项工作,飞船研制队伍一鼓作气加班加点奋战9个月,桌面联试成功了,但当时参加桌面联试的一位54岁的测试指挥江泽刚,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至今还没有完全康复。
2003年“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为了确保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按期完成研制试验任务,飞船研制人员集中起来,吃住在单位,有家不能回,他们个个毫无怨言。
【传统祖国】推荐阅读:
关于祖国传统文化演讲稿09-12
祝福祖国·我与祖国共奋进庆祝祖国70华诞,描写祖国变化征文09-23
热爱祖国为祖国骄傲08-22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作文07-17
祖国腾飞祖国吉祥爱国发言稿07-2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作背景07-25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答案09-11
颠覆传统儒家 弘扬儒家传统06-24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_有关祖国的作文500字07-10
与祖国同行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