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工作总结报告

2024-11-06

创新性工作总结报告(共8篇)

1.创新性工作总结报告 篇一

一、企业概况

1、企业基本情况(名称/通讯地址/注册时间/注册资金/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主管单位名称)

2、上年末财务经济状况(总资产/总负债/固定资产总额/总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净利润/上交税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帐款周转率)

3、企业人员情况(法人基本情况/企业人员基本情况(包括企业人员总数/大专以上人员数;主要管理人和/文化水平/年龄结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人员比例等))

4、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二、基金项目概况

1、项目主要内容

2、项目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法(执行期内的实际完成情况)

3、社会经济意义

三、项目产品开发进度与取得成果情况

四、合同指标完成情况(即申请书中“基金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部分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项目基金落实情况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审计报告,截止200*年*月*日,项目已到位总投资额为******万元,其中新增投资*****万元。新增投资具体如下:

(2)项目资金支出情况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审计报告,截止200*年*月*日,项目立项后资金支出情况如下:

项目产品开发及试制******万元

其中:购置仪器设备******万元

购置生产设备*****万元

销售费用*****万元

流动资金******万元

合计******万元

(3)经济指标指标完成情况

润都达到并超过合同规定的目标要求,缴税总额偏低的原因为:本项目应交税***万元,已达到合同规定要求,因享受*****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实际缴税****万元。

对未完成的个别指标说明原因。

(5)技术指标

本项目已经完成了项目研究既定的技术目标,各项技术指标经**********检测,各项技

2.企业成长情况

立项时为2005年12月31日;验收时为2007年12月31日(见2005、2007年企业财务报表)

增长率=(验收时值-立项时值)/立项时值*100%

(2)项目产品市场开拓与销售情况

3.项目获得专利情况

4.在国家重大工程中采用(或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如无,本节删除;如有请写明项目名称和作用

五、其他相关说明

1、基金的作用和效果

2、企业未来发展构想

2.创新性工作总结报告 篇二

一、连云港市“两新”组织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据了解, 连云港市共有非公企业六千多家 (私营企业五千多家, 外商投资企业五百多家) , 新社会组织一千多家, 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五百多家。“两新”组织不仅成为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 而且是参与政治、管理社会的主体。但这些组织构成比较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流动性的特点, 在思想状况、利益诉求、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但连云港市委高度重视“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 专门制定下发了制度性文件, 在全市建立了115个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 把重点非公企业作为领导联系点, 形成了“联系一个点, 负责一条线, 带动一个片”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民政局、工商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单位组成的“两新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总体上看, 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状况是良好的, 主要创新点体现在:

1.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企业文化相结合。

连云港市在“两新”组织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讨论和读书学习活动, 结合“两新”组织实际, 开设专家课堂、例会课堂、夜间课堂, 利用企业内刊、手机短信、企务公开栏、论坛微博等宣传平台, 采取“开设职工书屋、配送学习资料、举办时事沙龙、设置QQ群”等方式, 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时事热点、文化科技和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 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核心文化, 不断提升业主、党员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战略目标和职工认可的行为规范, 促进“两新”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2.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

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利用专题会议、调研活动等不同方式做好业主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增强业主“党建兴企”的意识, 健全完善领导分工制、目标责任制、工作例会制、考核评比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通过组织外出培训、考察等多种途径, 不断提高党员、员工业务能力, “围绕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两新”组织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3.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团的建设相结合。

在“两新组织”中, 集聚着一批高学历、处在高层次管理岗位和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青年群体。加紧、加强“两新组织”的团建工作是加强“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连云港市团委努力做到:哪里有青年, 哪里就有团的工作;哪里有团员, 哪里就有团的组织、团的活力、团的影响力。团委组织多次活动去凝聚青年, 更在教育中争取青年,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4.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与促进生产经营相结合。

连云港市政府联合组织、民政等部门对全市“两新组织”进行专题调研, 全面掌握“两新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存在的问题, 并选派党建指导员和创先争优活动督导员, 为新“两新组织”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为引领, 认真探索符合“两新组织”特色的工作载体和特色活动, 引导“两新组织”创先争优、蓬勃发展。经常性组织开展演讲赛、篮球赛等文体活动, 采取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 积极评选“星级党组织”和“星级党员”, 围绕科学管理、技术攻关、业务拓展、降耗增效等内容, 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建言献策等活动, 营造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让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促进“两新组织”科学发展、蓬勃发展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 近几年来, 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两新”组织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还很不平衡, 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及创新性还严重不足, 以至影响了“两新”组织中人员投身连云港市经济建设及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念更新状况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

“两新”组织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 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 它强调人的素质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应切实内化这种价值观, 一方面致力于全体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人力资源的持续优化, 另一方面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进行战略性审视, 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连云港市部分“两新组织中还没有树立知识价值观和人力资本观, 因而, 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组织环境状况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实现。

良好的组织氛围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因素。它包括“两新”组织的厂房、设备、教育、生活福利、环境和产品等构成的物质文化;“两新”组织的经营制度、人际关系、领导制度和各种管理规范在内的制度文化;“两新”组织的价值观、哲学理念、经营宗旨、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只有物质、制度和精神三大文化相结合才能形成“两新”组织的整体文化和氛围。连云港市部分“两新组织没有通过环境创新, 使全体员工全身心投入, 没有能让员工体验到工作中生命的意义, 因而也不能使员工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 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影响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3. 员工潜能挖掘状况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

“两新”组织要健康发展必须挖掘员工的潜能, 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着眼于员工思维方式的转换和行为观念的转变;必须采取教育、引导、启发等手段, 达到员工的自我提高与团结协作的紧密结合。连云港市部分“两新组织没有考虑怎样为员工提供实现个人发展的机会, 没有体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思想;没有更多关注全体员工的困难和福利。因而, 组织所属成员不能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 取而代之的是员工对改革的抱怨以及对领导个人愿景的被动服从, 这样的组织文化很难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 如何引导连云港市“两新”组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切实把组织发展与国家发展、城市发展结合起来, 把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结合起来, 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 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 确实需要不同于传统组织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手段。

1. 把以人为本作为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 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注重思想互动、思想互助, 突出平等意识、服务意识, 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 实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提高“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 把心理疏导作为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同时, 引导“两新”组织人员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重视他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 着力引导他们加强自身修养, 完善自我人格。同时, 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 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 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 帮助“两新”组织人员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3. 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服务于连云港市“两新”组织。

既要解决“两新”组织人士的思想问题, 也要通过参政议政、法律服务、融资服务、科技服务、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服务工作, 帮助“两新”组织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把做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服务当中。要切实了解“两新”组织”人士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提高精神境界。

4.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做到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带来了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 又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 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多样、多变。“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一元化观念上, 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同时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这样才能做到“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5. 创新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机制。

从连云港市历史文化的传统品格出发,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红色旅游为载体, 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不断增强“两新”组织人员对连云港市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在手段上要高度重视和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以及现代传播手段, 大力传播健康文化, 广泛交流推广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 努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在机制上要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多管齐下的立体组织体制, 政治导向、思想教育、道德示范、纪律约束、文化陶冶、实践渗透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评估激励机制, 规范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 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

6.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 是做好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做好连云港市“两新”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 归根结底靠队伍、靠人才。要吸引和选拔一批群众信得过、有能力、有激情、想干事、愿奉献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 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相对稳定、学历水平逐步提高、年龄结构日趋合理、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互促互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共同做好“两新”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孙继红.浅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J].福建党校学报, 2006, (5) .

[2]张杰.建国后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转变[J].理论学刊, 2006, (4) .

[3]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246.

3.创新性工作总结报告 篇三

【关键词】十八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435-02

当前,十八大的召开引起了世界各国人士的关注,十八大报告的精神也为人们所研究和传播,在报告中提出要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要求新形势下的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也让广大的政工人员有了新的领悟和思考,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明确了方向。

一、十八大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提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人文关怀在当今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而心里疏导则是人文关怀的核心,这要求关注人的内在、人的思维。不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国际形势都要求我们重视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力求打造一个团结进取的职工团队,让管理层与职工之间建立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二者和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在于说教,在于指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这种教导下很难让人心服、很难真正解决问题。而十八大提出的这两种理念的重点在于疏导、为人解惑。这是一种尊重的姿态,这种方式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和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教育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这是一种理念上的创新。

当前,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新的问题。广大的职工群体并没有处于前端,对于整个世界事态的走向缺乏全面清楚的认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多样化,很难统一起来。而十八大提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强调人的价值,有助于心灵的沟通,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

二、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呈现边缘化

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滞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正在呈现出边缘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地位正在逐渐下降,随着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的不断渗透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依赖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来管理企业,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从而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地位逐渐下降。2、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也正在不断减少,这不仅只是指资源方面的投入,同时也是指精力和时间上的投入。3、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短缺。目前除了党政机关之外其他经济组织内部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少之又少,他们的地位也显得没有过去那么重要,这也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很难高水平开展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以及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对人们思想的复杂化以及多元化产生了重要的客观影响。与此同时,人们经济意识的增强以及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得集体观念逐渐淡薄、个人主义开始在人们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商品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拜金主义、投机欺诈行为等负面思想行为开始泛滥。这使企业职工感受到价值观混乱、从未有过的精神失落,从而进一步导致社会意识迷惘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三)工作方式的缺乏创新以及对职工切实利益的忽视

在企业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政工干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缺乏创新的意识或者是人才知识结构缺乏更新,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甚至有不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几年如一日,内容陈旧,方式也比较老套,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了走过场或者是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于组织内部。忽视职工的实际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的时候,往往注重集体利益和理想化的个人思想培训,而忽略了个人利益的需求以及细分化的思想需求,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的心理需求出现严重的脱节,从而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意义。

三、创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社会格局的调整,各阶层的利益纷纷受到影响,许多人对于社会的更新速度感到难以适应,尤其是职工群体里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富士康十三连跳,这种极端的例子给社会敲了警钟,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抓起来,与职工的沟通工作一定要到位。那么,该如何在方法上实现创新呢?

(一)首先管理层要注重人本理念

企业管理层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从这个层面入手。如果他们的思想能够统一的话,可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如果企业管理层能够重视人本理念,积极采取一些措施来营造出有利于职工健康发展的氛围的话,这会使职工很快积极起来,并且产生一种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对组织的感情。

要以人为本,首先要求政工人员维护职工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为职工利益着想,在大方向上引导职工,帮助职工解决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尽可能的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真正让职工融入进来。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利润为中心,视职工为机器,这种观念不利于职工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

(二)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许多职工在同一岗位上呆久了后,工作上虽能得心应手,但那种新鲜感渐渐消失,熟悉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压力也随之浮现出来。随着压力的增加,职工心理逐渐显现出一个阴影,有种被困在笼子里的感觉,压抑的时间长了心里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于此类状况,就应当注意职工的心理蔬导,建立职工心理健康评估体制,定期对职工进行心理测验,注重对职工的心理素质培养。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也可以发一些心理健康手册,提高职工的心里健康意识,让职工能够健康的成长。

(三)建立职工心理疏导、调节机制,引导职工端正态度

当前,我国职工心理机制尚不健全,很多有利与职工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难以实行,这就需要各行各业按照十八报告的精神,主动建立情感交流机制。

对于职工心理疏导、调节,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职工了解一些自我释压的方法,挖掘职工的潜能,促进职工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与职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组织文化建设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还需要文化的宣传,要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宣传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积极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使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得到解决,关注职工精神文化建设,改善职工的福利,使职工更积极主动地投入企业之中。

结束语:

当前,职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对于十八大提出的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职工的沟通,积极疏导职工的心理问题这一要求正是解决目前紧迫形势的方法,这同时也需要各个企业认真落实下去,不能只在口头上说说,必须要应用到生活中,真正给职工一个关怀,给职工一片温暖。

参考文献

[1]赖海燕. 国企改革背景下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6.

[2]贾晓峰. 社会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中北大学,2012.

[3]曾志伟.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

4.创新实践总结报告 篇四

【摘要】信用卡消费方式在我国的出现时间并不长,在国内大学生中流通只有四年左右,但却为大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现状如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调查背景

(一)信用卡的概念

信用卡是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基于个人资信状况而签发的、用于在指定的场所消费和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提取现金等业务的一种信用凭证。按其功能可分为借记卡、准贷记卡和贷记卡,在本处指的信用卡即为贷记卡。

(二)信用卡的发展与前景

信用卡于1915年诞生在于美国。在引进我国以后,信用卡呈高速增长之势,以标准贷记卡为例,2004年增长83%,2005与2006年都达到了100%。到2008年3月底,全国银行卡发卡158650.22万张,同比增长29.1%。其中,信用卡发卡量10472.96万张,占银行卡发卡量的6.6%,同比增长92.9%。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18亿张,其中信用卡发卡量为1.42亿张,同比增长57.7%。

从目前来看,中国信用卡市场整体还处于发育阶段。据VISA国际组织的调研报告称:保守估计,中国目前信用卡的潜在目标人群在3000万至6000万。同时,据麦肯锡预测,中国的零售信贷市场将呈指数增长,而仅仅信用卡,2013年利润将达到130亿~140亿元,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第二大零售信贷产品。因此,中国的信用卡发行者都将有机会分享到潜力巨大的利润,国内信用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三)大学生信用卡的产生及流通现状

大学生信用卡的产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大学生信用卡的供给方来看,银行为了拓宽业务渠道、扩大市场份额与提升竞争力,必然要不断开拓未开发的市场,而大学生市场正是银行开发市场的目标之一。从大学生信用卡的需求方面来说,大学生有着比较高的消费欲望与一定的消费实力,市场潜力巨大,且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大学生信用卡应运而生。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于2004年09月20日由金诚信用和广发银行联正式发行。凡是正规全日制高校在校生都可以个人身份申领。之后,中信银行也在大部分高校进行了学生信用卡试点;随后,农行和兴业银行的校园卡也分别走进了四川和上海的部分高校。

2005年10月,招商银行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各大城市,同时推出了国内首张面向全国发行的双币学生信用卡“Young卡”。至此以后,大学生信用卡就开始在各大高校中大范围地宣传开来。

信用卡在大学生中虽然流通时间还不是很长,但却已经开始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产生了影响,与传统消费理念相比,信用卡拥有的新型消费理念正在逐渐被一些大学生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逐渐开始使用信用卡的各项功能进行消费。

二、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状况调查

(一)调查概况

1、调查形式:问卷调查,相关数据搜集

2、调查方法:随机抽样

3、调查内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状况

4、分析与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二)大学生基本信息

1、性别

在调查中,男生中持卡的比率为54%,女生中持卡的比率为56%。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对大学生持有信用卡无明显影响。

2、年级

大一学生中持卡的比率为52%,大二学生中持卡的比率为60%,大

三、大四学生中持卡的比率为57%。由此数据基本可以看大二的持卡率是最高的,这和银行对大二学生有针对性的售卡方式有关。其中大

三、大四中可能有毕业等因素的影响持卡比率比大二的低。这些数据基本反映出大学生的持卡比率相较信用卡银行的促销还是有些低。

3、大学生经济来源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经济仍然来源于父母,这类大学生的人数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75%。而主要靠贷款、奖学金和打工获取经济来源的学生数量之和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26%。根据数据可知,目前大学生消费资金主要还是由父母提供,而完全自食其力的大学生还是相当有限的。

4、大学生生活水平

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在300-500之间的同学占了多数(47%),500-800的也为数不少(35%),而约有7%的同学每月只有不到300元的可支配收入,有约2%的同学在1000以上。以上简单统计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月收入水平整体较低,而其中绝对角度的贫富差距不大。

5、社群规范性影响

受到社群规范性影响的持卡大学生比例要高于不受社群规范性影响的持卡大学生比例。用信用卡进行刷卡消费作为一种时尚在大学生中流行,与大学生的趋同心理和从众心理相关联。趋同心理是青年思维还没有完全独立和成熟的一种表现,不同个性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大学生通过群体互动,相互认同于相同的文化范式之下,形成大致相同的心态和行为倾向。这是刷卡消费得以流行和发展的基础。

(三)大学生信用卡消费基本信息

1、大学生信用卡知识

高校大学生对信用卡的各项条款中最清楚仍然是年费及如何免年费;排在第二位的是转账、异地存取等于续费;排在第三位的是挂失、销卡等业务。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了解没有绝对突出的方面,不过,前两项的总比率超过一半,说明大学生对信息用的最基本的服务还是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有接近两成的学生利用信用卡免费用转帐和异地存取。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说,大学生对信用卡的功能的了解不全面。大学生信用卡知识来源主要来源于发卡银行主动进行普及教育,占总量的38%,排第二位的是向周围的亲友询问相关知识的占总量的27%,排第三位的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自学的占总量的2 7%,而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学习信用卡知识占到了总量的12%。

大学生信用卡了解信用卡知识的渠道,主要来源于主发卡银行主动进行普及教育,这种方法能够给大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但缺点是信息感知较为散乱,不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财观念和知识。其结果是,大学生对信用卡的各功能了解程度低,阻碍了对信用卡的使用。

2、大学生信用卡功能使用

根据调查数据,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功能用于“刷卡消费商品”的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33%,“在本、异地存取款”占有30%,如“网上支付”“分期付款、理财”等特色服务总和也只占了37%。很显然,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还是多用来消费商品和本异地取款业务。但是,大学生喜欢创新,希望有与众不同的体验,也尝试了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因此,信用卡发行机构还是须深入挖掘提供更多的复合大学生消费特征的服务。

3、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途径

在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途径中,经身边老师同学介绍而办理的占29%,在银行促销中办理的占28%,而直接到银行内办理的仅占20%,其它途径占23%。由此可见银行外办理占80%,银行直接参与推动的信用卡申请占48%;结合校园的特殊性,利用同学间销售比银行促销跟有效,商业银行应对校园内学生代理人的推销方式有足够的重视;还有,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途径多样且无占绝对优势的途径,银行应多管齐下,开拓创新多种途径。

4、大学生信用卡办理原因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真正为满足需求办理只占38%,办理过程的不理智成分较大,至少占36%;同时,面对办卡推销时的直接利益时大学生的办卡成功率更高,即“领取礼物”占到12%而大于“学习理财”10%和“刷卡折扣”4%。同学间推销成效明显,占到25%。

总体看,大学生办理信用卡大部分人都是不理智的。很多大学生是从众心理加之银行的促销而产生的办卡行为。

(四)大学生信用卡消费使用状况分析

1、大学生信用卡拥有数量分析(1)大学生信用卡拥有数量

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58%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只拥有一张信用卡,而42%的学生拥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平均拥有信用卡的数量为1.60张。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持有信用卡数量大多数集中于1张、2-3张区域,大学生拥有信用卡的数量是比较少的。

(2)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受其生活水平影响比较明显,不过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各种持卡量的人数比例比较高的主要是集中在消费区间300元-800元之间。这主要体现大学生对信用卡认识的不深入、从众心理,并受银行促销活动影响较大。

而高消费区间的大学生持卡量达到5张的百分比最高,这也说明生活消费较高的同学的信用卡的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总体上受性别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在1张、2-3张区域,男女生持卡数量比例差距不大但在4-5张区域男生持卡数量比例小于女生,在5张以上区域男生则明显大于女生;男生持卡数量总体上高于女生持卡数量,同时由于男、女生持卡比率分别为55%、54%,基本一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男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对信用卡持有数量的影响比女生大,男生持卡数量比女生较多。

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总体上受年级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大二的学生是信用卡持有数量的主体,大一次之,大三及大四所占比例最小。这也说明大学二年级学生是最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他们刚刚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包括银行的信用卡促销活动,因此,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成为持卡数量多的主力军。

(3)小结:

①高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开发仍不够。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较低,无论是从潜在顾客数量上,还是现有顾客发展潜力上,仍存在大量的市场空间,应该加强市场推广和促销策略,扩大市场。

②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受生活水平、性别年级因素影响比较明显。生活水平在300-800元区域即中等生活水平的大学生构成了大学生中持有信用卡的主体人群;男生持有数量高于女生;大二的学生是信用卡持有数量的主体。

2、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频率分析(1)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频率:

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21.43%的学生自从办理了信用卡后还没有使用过,办卡不用卡比率为21.43%,21.43%的学生平均每年使用信用卡的频率是1—5次,每年使用信用卡频率在6次以上的人数占总体比重仅为57.14%。

这说明在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信用卡的总体使用频率还是比较低的。(2)高校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频率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频率受其生活水平影响比较大,生活水平中等的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频率较高,生活水平较低和较高的大多数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频率较低;但生活水平为300-1000元的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平均有22.84%的学生没有使用办理的信用卡。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频率受性别因素影响比较大,女生信用卡使用频率高于男生,男生“死卡”比例高于女生。这说明女生信用卡使用效率比男生高。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频率受年级因素影响比较大,大三、四学生使用频率最高,大二次之,大一最差。这说明年级越高,信用卡使用频率越高,信用卡的功效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3)小结:

①发卡机构发行的大学生信用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状况并不是十分理想,“死卡”(办卡不用卡)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相对提高了信用卡发行成本,所以发卡机构要做好充分的客户(现有和潜在)分析,优化客户维系策略。

②大学生信用卡使用频率受生活水平、性别、年级因素影响比较大。生活水平中等的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频率较高,生活水平较低和较高的大多数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频率较低;女生信用卡使用频率高于男生;年级越高,信用卡使用频率越高,信用卡的功效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3、学生信用卡月平均消费金额分析

(1)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65%的学生平均刷卡消费金额/月为0-100元,16%的学生平均刷卡消费金额/月为101-200元,而每月刷卡消费金额在200元以上的大学生比重为19%。

(2)小结:

在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刷卡消费金额比较低,大学生刷卡消费市场总体交易额比较小,刷卡消费观念大学生没有成为主流观念之一,刷卡消费在大学生中普及度不是很高,没有形成一种习惯性生活方式,只是作为一种时尚新潮追求和体验,但也有35%的大学生平均刷卡消费金额/月在100元以上,正在慢慢融入刷卡消费生活方式,最终刷卡消费会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4、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结构分析

(1)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使用信用卡主要消费在日常消费、服装方面,占总体消费结构的53%,同时其它、网上支付如教育(高水平考试)支付、网购等也占较大比例,为总体消费结构的35%。

(2)小结: 大学生刷卡使用信用卡消费除了主要消费在日常消费、服装等方面,在网购、教育培训等网上支付方面也有较高的份额。各银行应该针对自身状况(目标和资源),做好市场细分,制定市场定位,根据大学生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与消费场所如商场、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品牌专卖店、教育机构、网上交易平台等合作,推出真正适合大学生的信用卡,以降低成本和资源浪费。

5、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超前分析(1)超前消费分析:

超前消费指消费水平超过实际收入水平的一种现象,也用来指提前消费。当前,有许多同学使用信用卡刷卡透支超前消费,对于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超前消费这一现象,高校学生的不同态度所占比例也各不相同,大学生对使用信用卡超前消费既不表示非常赞同,也不是强烈反对,持一般态度者居多,占到了总体的68%。大学生刷信用卡超前消费有利有弊,只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把握消费的额度。

(2)过度消费状况分析 ①过度消费:

目前,有51%的学生持有信用卡,其中有利用信用卡合理消费的,但也有同学使用信用卡过度消费,不利于大学生科学消费、合理理财。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6%的学生生活费主要来自于父母提供,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301——500之间的居多,占到了总数的47%,再次就是月生活费在501——800之间的学生也占到了35%,9%的学生在801——1000之内,只有3%的同学在1000以上,也有6%的学生月生活费仅仅在300以下。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并且每月平均刷卡消费金额在300元以上的学生只有1.14%,这说明大学生过度消费的现象存在但并不严重。

在办理了信用卡的大学生中有11%的学生经常使用到透支功能,27%的学生偶尔使用到,即由38%的学生使用了透支功能,而在这些学生中,不能及时还清的占到12.5%,偶尔不能还清的也占到了10。28%。

这说明,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还款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存在信用问题,有部分学生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而刷卡消费,不能及时还清导致过度消费,影响个人信用度。

②过度消费原因分析

自制能力差,理财能力差,盲目跟风是导致大学生过度消费的三大主要原因。它们也正好反映出了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的自身弱点。

三、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调查结论

(一)大学生信用卡消费市场分析

1、大学生信用卡市场是一个十分具有前景、潜力的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1998年我国全国高校普通本专科招生10836万人,1999年起高校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扩招,以后每年以50万左右的幅度快速增长。截止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形成了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信用卡潜在消费群体。调查显示,已经有51%的青岛高校大学生持有信用卡,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58%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只拥有一张信用卡,42%的学生拥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平均拥有信用卡的数量为1.60张,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吸引力。

尽管多数大学生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但多数的消费行为却是大学生自己做主。以青岛市大学生每月平均消费600元(调查显示,已办卡大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700元左右,未办卡大学生则在500元左右)计算,一年的支出将达到7200元,单就2007年一年测算,大学生消费市场整体规模就达到1944亿元,这个诱人的市场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都不能忽视的。

2、大学生市场具有很大的信用卡潜在需求

信用卡需求主要可分为消费支付、预借现金、循环信用和心理需求四种。虽然大学生对信用卡循环信用功能的需求较弱,但对信用卡的消费支付功能和预付现金功能均有客观需求。《2008年中国大学生民生调查报告》显示,每月购物、娱乐以及交际等费用花费最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9.71%,尤其新入学的大学生很多需要购买个人电脑等较为昂贵的用品。据《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有10.55%的大学生需要经常借贷,信用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这种预付现金需求。

调查显示,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有35%的大学生平均刷卡消费金额/月在100元以上,在消费结构上,在外出聚会就餐,购买电脑、手机、MP3等时尚用品以及服装这类新型消费用途上,已办卡大学生明显高于未办卡的大学生,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在新型消费有潜大的消费心理需求和市场需求。同时,61%的被调查者认为商业银行向有必要在校大学生发行信用卡,高校大学生对信用卡接受度比较高,也就是说大学生对信用卡有很大的潜在心理持卡需求,为发卡机构向大学生发行信用卡提供便利的条件。此外,调查显示,在未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有24%的大学生有办理信用卡的意愿和倾向,存在很大的潜在市场容量。

此外,从主观层面分析,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厌倦一成不变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求新是他们的一个普遍心理,而同成熟的社会人相比,大学生还保留较强的模仿、攀比、炫耀的心理倾向。因此信用卡这种新型消费方式可在一定层面上满足大学生心理主观需求。

3、大学生是银行的潜在优质客户

各大商业银行发行大学生信用卡,主要是看好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学生未来的良好前景。这些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好、创业成功率高、预期收人相对较好。一部分大学生可能会成为未来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成为高消费阶层。而这一阶层人士正是商业银行所青睐的对象。据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开拓大学生市场可以说是一件双方得利的事。银行通过大学生刷卡带来了丰厚的手续费收入,而以后消费者用卡所需支付的年服务费和透支利息,也会成为银行卡业务收入的两大重要来源。

其次,大学生的高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信用卡业务是无抵押担保方式的高风险银行业务,发卡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一个重要经营指标就是降低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持卡人恶意拖欠信用卡透支款增加了信用卡的业务风险,同时也容易引起信用危机。

调查显示,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有64%的学生透支后能够每次按时全部还清,19%的学生基本能全部还清。所以,在大学生中发行信用卡不必太担心用户透支后的还款问题,大多数大学生的还款信用是比较好的,为发卡机构向大学生发行信用卡提供了较好的信用保证。

据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生信用卡的恶意透支率只有万分之几,大学生群体的高素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信用卡业务风险,也可以简化信用卡的审批手续,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

4、信用卡业务的高盈利预期 据有关方面预测,国内发一张信用卡能够使银行获取高达18.25%的年利率(具体换算下来,每一天的利率就有万分之五。也就是如果你透支了10000元,那么每一天都要付给银行5元钱的利息),这相比于5%到6%的普通贷款利率是相当诱人的。而且发卡银行还可以从客户刷一次卡的过程中得到1.6%的提成(国际上有通用的8∶1∶1法则,就是说,商户在提供刷卡的时候必须扣除2%的手续费,其中的80%交给发卡行,10%交给收单银行,还有10%是给中介机构)。

调查显示,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有35%的大学生平均刷卡消费金额/月在100元以上,而且这一数额还在继续快速增长。截止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调查显示,已经有51%的青岛高校大学生持有信用卡,也就是说全国约有1000多万的大学生持有信用卡,35%的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数量为400万左右,他们平均刷卡消费总金额/月为4亿元,一年为48亿元,光这一保守计算的信用卡消费金额就保证了商业银行的高额信用卡收入。

当前,在经过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国内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开始步入盈利阶段。广发银行、招商银行等都已尝到了获利的甜头。招商银行从2006年开始盈利,当年第一季度即实现盈利6000万元。这些利好的消息无疑给了正准备大张旗鼓扩充信用卡业务的银行十足的信心。

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内的“E世代”们正处于品牌偏好和消费习惯的形成期,大学经历会深刻地影响其品牌意识和品牌忠诚度。大学生信用卡为大学生们提供了第一次的金融服务体验,很可能会影响他们今后数年金融服务商的选择。因此商业银行对未来优质客户的争夺将会越发激烈。

(二)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问题分析及建议

1、大学生信用卡使用中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但是,信用卡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信用卡了解程度低

主要体现在对信用卡的办理、使用功能和费用等知识了解不全面,同时了解渠道较少,甚至部分大学生了解积极性偏低。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部分人对信用卡的了解仅停留在年费和异地存取款等这些基本功能上,而对于透支免息期、还款利息率和各种理财工具这些信用卡特色功能,大学生的了解程度偏低。

在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了解途径中,27%的被调查者是向周围亲友来了解相关知识的,而且12%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主动了解信用卡相关知识。这说明商业银行缺乏对信用卡市场的培育,在宣传渠道建设不力,没有有效利用自身信用卡一线工作人员的优势,未使其在引导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同时,树立银行形象。大学生信用卡销售渠道,主要以商业银行由专门的销售人员在校内所设的营销点为主,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进行购买地展示、样品赠送等促销,能够给大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但缺点是信息感知较为散乱,不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财观念和知识。其结果是,大学生对信用卡的各功能了解程度低,阻碍了对信用卡的使用。

(2)面向大学生的信用卡功能服务设计不符合大学生的需求特点

信用卡功能在客观上存在浪费。大多数大学生使用的信用卡功能主要集中在刷卡消费、异地存取款和网上支付。但各发卡银行在发行信用卡时还附带一些增值服务,形成了客观上的浪费。

许多银行虽然推出了专门面向大学生的信用卡,但信用卡功能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特色时尚服务较少,而且比起信用卡使用优惠,大学生更关注其使用成本。

(3)过度消费

各大银行在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为赢得消费者,许多银行提高了信用卡透支额度,如招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透支额度高达3000元,且信用卡申请手续越来越简便,审核门槛不断降低。许多大学生面对透支的诱惑,出现了过度消费的情况,即透支过度,难以还款,一不小心成了“卡奴”。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大学生正处于消费观和理财观念的逐渐成型时期,自制力较弱,面对诱惑容易出现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行为;二,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信用卡消费的系统认识和成熟的态度;三,银行为扩大市场份额,盲目提高信用额度同时缺乏有效风险评估和控制手段以及对大学生正确理财观念的引导。

2、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建议(1)对大学生的建议

①对信用卡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现代经济社会中,刷卡消费、在线支付等信用卡消费方式越来越普遍。所以,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信用卡知识基础,具备起码的概念基础和辨别能力。②有选择地理性地办卡。面对营销人员的鼓动和游说,我们要保持理性,选择与自己消费结构、生活水平、消费方式相适应的银行办卡。一般要选择到网点多、还款方便、信用度高,办理和使用成本低的银行办卡。

③养成良好的消费和理财习惯。发挥信用卡的种种便利,从学生时代起要学会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随着我国个人诚信系统的日益完善,信用状况会越来越影响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借贷结果。充分利用信用卡给大学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信用卡的合理透支是能尽量享受最长的免息期和不同的优惠商户和优惠活动;按时还款,不但能减免利息,还能形成良好信用记录。信用卡主要是用于消费,要尽量少取现。

⑵对银行的建议

①银行在进入高校市场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对大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偏好进行市场细分,找准市场定位,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避免同质化营销。

②加强对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培育加大信用卡知识普及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广告宣传和与大学生距离等优势,此外,根据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同辈群体之间的示范效应,在开展信用卡营业推广过程中应注意利用不同的媒体加大对校园里具有示范性作用群体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以增进大学生对信用卡的“认知”和“认同”

③银行既要重视“量”又要重视“质”,“量”是市场份额的表现,“质”是银行主要利润的源泉。从而减少“死卡”,减少资源的浪费,控制成本。

⑶对政府和学校的建议

①政府。政府当前还是须加强对发卡银行的监管,并且应该控制大学生信用卡的发行数量,加强对办卡大学生生活、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考察。政府主要应该监管银行发行信用卡的风险问题。

②学校。大学生,尤其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是信用卡办理的主体,也是信用卡使用存在死卡、过度消费等方面不合理的主体。这对学校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消费尤其是信用卡办理和使用的监管和指导,并加强对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与指导。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状况的调查问卷

第一部分: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目前所处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目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最多两个)

A、父母提供B、贷款C、奖学金或助学金D、打工或勤工助学E、其它 4.您平均每月生活费大约是

A、300以下 B、301~500 C、501~800 D、801~1000 E、1000以上 5.您是否持有信用卡? A、是 B、否

6.您没有办理信用卡的原因是?(可多选)

A、对信用卡不熟悉 B、不需要C、办理手续麻烦D、手续费偏高E、担心使

用信用卡花钱太多F、担心用卡支付不安全G、其它

7.您目前持有的信用卡数量是?

A、1张 B、2~3张 C、4~5张 D、5张以上 8.您目前使用的信用卡属于哪些银行?(可多选)

A、中国银行B、工商银行C、建设银行D、招商银行E、华夏银行F、其它 9.您是通过哪种途径办理的信用卡? A、身边老师同学的介绍B、银行的促销活动C、到银行办理D、其它 10.您办理信用卡的原因?(可多选)

A、真正需要信用卡来满足自己购物的需要B、为了领取发卡银行的促销礼物C、为了帮助是信用卡代理的朋友完成定额D、想学习理财E、跟风随众F、刷卡有折扣 11.您平均一月使用信用卡的次数? A、0~2 B、3~5 C、5~7 D、7次以上

12.您每月平均刷卡消费(不包括现取)金额月多少元?

A、0~100 B、101~200 C、201~300 D、301~400 E、401~500 F、500以上 13.您一般用信用卡进行哪些消费?(可多选)

A、购买手机、MP3、电脑等B、服装C、外出聚会D、日常消费E、网上支付F、购买股票基金G、其它

14.您每月生活费主要用在(可多选)

A、日常饮食及日常消费品B、MP3、电脑、服装、化妆品等时尚品消费 C、话费,网费等通信费用D、外出聚会就餐E、学习用品F、其他 15.您平均每年使用信用卡的次数 A、0次B、1-5次C、6以上

第二部分:

1.您觉得银行向在校大学生提供信用卡服务有必要吗? A有B没有

2.您选择申办某家银行的信用卡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可多选)A透支额度高低B银行形象C安全性D网上支付 E存取款便利性F国内外通用便利性G卡面外观H其它

3.您一般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得信用卡的相关知识?

A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自学B发卡银行主动进行普及教育

C向周围的亲友询问相关知识D没有必要专门学习信用卡知识 4.您对所办的信用卡的各项条款清楚的是(可多选)

A年费及如何免年费B转账、异地存取等于续费C透支金额免息期 D过期还款利息率E挂失、销卡等业务F各种理财工具 5.您使用过信用卡的哪些功能?(可多选)

A在本、异地存取款B刷卡消费(如透支)C转账结算D网上支付 E延期交款F分期付款、理财G用户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H其它___ 6.您对超前消费的态度

A不赞同B一般C非常赞同

7.您认为造成过度消费的原因是

A自制力不强B盲目跟风C理财能力差

8.您认为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有什么弊端?(可多选)

A签名刷卡消费的安全性不高 B养成铺张的生活习惯

5.创新项目总结报告格式 篇五

1.项目立项的背景

包括项目实施的原因(来源)、项目技术(管理)发展形势分析、立项的意义及重要性等。2.项目实施情况概述

包括项目总体目标;项目实施思路;项目实施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组成员完成工作情况逐一介绍。3.项目成果及阶段成果提炼完成情况

包括项目实施总成果及阶段成果;阶段成果的分别描述总结。成果运用情况介绍。技术(管理)成果的最终固化结论。4.项目实施效益及取得的知识产权、成果情况

5.项目资金筹措与经费管理情况(涉及项目经费的必须清晰描述)6.存在问题与建议 7.其他有关附件 项目查新报告; 产品检测报告;

6.创新与创业总结报告 篇六

为了落实学校关于开展“创新、创意、创业”为主题的活动,xx学院学生会就业部在20xx级前辅导员xx老师的带领指导下主要开展了三项活动: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第五届外语人才招聘会。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能够结合自身现状和所学专业,对今后的学习以此为基础作出相应的规划,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名锐意进取的当代大学生。

职业分析 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于4月5日在N5-301热烈举行。

活动吸引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前来参加,有六名同学脱颖而出。

本次活动旨在丰富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拓展他们对专业领域知识的了解,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理性思考自己的未来,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每一次活动都有其巨大的价值,当然这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当然也不例外。

记得最初就业部成员去宣传这个比赛时,还有许多同学并不是很清楚这个比赛的目的和价值,在一系列的宣传和讲解下,大家都能看到此次比赛的意义所在,并能积极参加比赛。

在活动举行期间,比赛现场气氛活跃,选手们都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我们看到了精彩纷呈的PPT展示,看到了制作精良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看到了每个同学都能热情洋溢地诉说自己的理想。

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准备能力。

这次比赛令大一新生找准定位,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考未来人生职业选择的机会; 也为高年级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心中职业,说出职业理想的舞台。

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的成功举办使得同学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达到怎样的目标。

这有助于同学们自身的发展,激发同学们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动力。

也希望能够借此契机,同学们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做出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激励同学们新的追求,一起迈向精彩未来,开拓灿烂人生!

一页简历 缩略人生

简历制作大赛旨在丰富大学生活,更好的引导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提高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

积极地调动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体现xx学院的特色优势,更好的促进人才的发掘。

使新老生充分的认识到简历的制作方法提高简历的设计能力,进而使学生在百万应聘大军中具有巨大优势,使同学们能够应聘到自己满意的职业。

在20xx年11月12日举办的简历制作大赛中共有6个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大赛的评委xx老师对此感到欣慰。

一份简历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与经验,还可以突出自己的个性与语言特色。

有的双语简历更是体现xx的风采和学生的活用。

大赛为xx学院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

也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职场中的追求和定位,这是现在大学生普遍缺少的。

同时通过这次大赛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及时的完善改正,进而提升他们在应对职场挑战时的整体竞争力。

有利于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而这个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院的实力。

大赛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一份参考,增加经验,使其求职的路更加顺畅。

也给新生一份锻炼长见识的机会,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才招聘 求职前瞻

11月18日下午,由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xx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外语人才专场招聘会”与东南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

此次招聘会吸引了中国常熟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江苏忠明祥和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铝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6家优质企业前来招贤纳士,带来741个招聘岗位。

xx学院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本次招聘会。

未毕业的同学们在此体验求职氛围,积累求职经验,了解社会需求;应届毕业生通过这个求职平台,寻找心仪的工作。

高校作为一个巨大的人才储备库,可谓“人才济济,藏龙卧虎”。

学生们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理论功底,尽管还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其仍然具有很多就业优势,比如,富有热情;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少;对未来抱有憧憬;而且都是年轻人,没有家庭拖累;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白纸”一样的“职场新鲜人”,可塑性极强,更容易接受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文化。

正是毕业生身上的这些特质,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眼球。

因此校园专场招聘会也成为了提高企业招聘的针对性、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而且也是企业大规模引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园专场招聘会是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良性对接,虽然从反馈数据显示成功率不是很高,但就像我们外院的洪院长所说的,通过此次招聘会,学生得到的远不止一个职位,求职经验、求职氛围和目前社会需求等同样是学生应该了解和认识的。

毕业生们通过在招聘会上和企业相关人员的交谈了解中,可以知道要胜任一份职业所需的条件,这样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以使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这些都是同学们从校园从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而非毕业生们前去观摩的话就能更早的积累经验,体验求职氛围,更好的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

招聘会结束后,xx学院就业部展开了后续跟踪调查,给企业发去了反馈表,希望能够了解应届毕业生和与企业互动就业情况,以期今后校企双方更好的合作。

据反馈,一些企业已经成功招聘到了我们应届毕业生,例如,xx清洁技术(常熟)有限公司已成功招聘到了若干名英语(经贸)专业的同学并表示希望与xx学院有进一步的沟通合作!

以上就是xx学生会就业部在20xx年里举办的各项活动。

在新的一年里xx学院就业部继续本着“创新、创意、创业”的原则继续开展丰富的活动,服务xx学院!

管理与经济学院召开20xx年创新创业工作动员会活动总结

20xx年3月12日下午,管理与经济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动员会暨创客沙龙交流会在6216会议室举行。

管理与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笃波、党委副书记范功伟、创新创业综合训练办公室主任魏杰老师、团委书记吴菲菲、各年级辅导员老师、20xx--20xx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及创业园各创业项目指导老师和相关学生参加会议。

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王笃波主持。

首先,党委副书记范功伟老师介绍了国家、河南省以及学校近年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情况和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他还宣读了学校首届“华彩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重点讲解了参赛注意事项。

鼓励现已立项的创新项目和入园的创业项目认真备赛。

范功伟副书记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要求和目标方向。

我院已成功举办第一届校园经济创业大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更要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创新、创业工作,增强我院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本领。

随后,王书记在总结讲话时强调,我院全体师生应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脚踏实地,顺势而为。

王书记指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对丰富大学生活、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相关创新创业比赛,提升学生科研和能力,是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王书记表示,希望看到越来越多同学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希望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我的梦”贡献力量,用智慧的火花创造无悔青春,用更多高水平的.项目作品争取获得优异的成绩。

学院将继续推动建立起创新创业工作的长效支持和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投入。

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7.创新性工作总结报告 篇七

1.1 全省建材产业发展概况

省建材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五年, 是我省建材行业坚定不移地迈入科学发展轨道、转变增长模式、实现新的历史跨跃的时期。我省建材行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新的共识、新的实践和新的收获。

⑴行业稳步发展。

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建材企业有1861家, 比2007年增加33家, 增长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全省完成工业总产值3274.6亿元 (占全国8.3%, 居全国第三位) , 比2007年的1574.4亿元, 增长108.0%。利润总额154.7亿元, 与2007年相比, 2012年规模以上累计生产平板玻璃8121万重量箱 (占全国10.7%, 居全国第二位) , 增长34.2%;陶瓷砖22.0亿平方米 (占全国23.6%, 居全国第二位。这是统计数据, 但协会分析认为, 陶瓷砖产量仍然是广东处于第一位) , 增长19.6%;卫生陶瓷3210万件 (占全国21.0%, 居全国第二位) ;水泥11861万吨 (占全国5.4%, 居全国第六位) , 增长31.5%;大理石板材764.5万平方米 (占全国6.0%, 居全国第四位) , 增长299.6%;建筑涂料79.3万吨 (占全国21.4%, 居全国第二位) , 增长100.3%;玻璃纤维8.1万吨 (占全国2.8%, 居全国第八位) , 增长68.8%。

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 全省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达6000万吨, 广州、佛山、东莞、深圳、中山、珠海、肇庆、惠州等八市的落后水泥产能已全部关闭退出;基本实现了国家规定的在32个市县限制淘汰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 陶瓷等产业的落后产能也在加快退出或升级改造。新型干法水泥、优质浮法玻璃、高档陶瓷抛光砖、新型墙体材料等先进产能得到快速发展, 2011年全省水泥生产新型干法比例已达到86.2%, 比2007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到总量40%大幅提高。

⑶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在巩固和提高“佛山建筑陶瓷”、“潮州卫生陶瓷”、“云浮石材”、“南海大沥铝型材”、“开平水口水暖卫浴”、“顺德建筑涂料”等产业集群的基础上, 又培育和涌现出“英德水泥”、“高要建筑五金”、“深圳、东莞玻璃深加工”等国内有名的建材专业镇 (区) 。

⑷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升。

水泥行业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成效显著, 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陶瓷行业通过推广节能窑炉、余热利用等技术, 单位产品能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玻璃行业积极采用余热发电和余热制冷技术进行余热回收利用, 综合能耗大大降低;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粘土实心烧结砖, 有效地节约能源。可燃废弃物替代燃料、协同处理生活污泥生产水泥、陶瓷抛光废渣循环利用等技术项目取得成功, 全行业每年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超过3500万吨, 约占全国建材工业利废量6%, 占全省利废量80%以上。

⑸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水泥产业逐渐形成了粤北、粤东、粤西三大生产基地, 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已占全省92%;建筑陶瓷行业发挥总部基地的优势, 将成套技术、生产基地辐射全国。佛山不少陶瓷企业向具有丰富陶瓷资源的地区转移, 形成了清远、恩平等新兴陶瓷生产基地, 佛山禅城 (清新) 陶瓷产业转移工业园被省政府批准为以陶瓷为主导专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产业转移和重新布局, 各种产业集群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 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⑹行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我省已明确将建筑陶瓷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示范产业, 发布了《广东省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提出了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转型升级要求。由广东制定的中国首个陶瓷价格指数启动试运行, 58家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的产品价格信息, 进入中国 (佛山) 陶瓷价格指数系统, 陶瓷价格指数的运行, 确立了我省陶瓷市场的龙头地位。全国建材行业陶瓷行业首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广东, 多个创新性建材行业交流平台建立, 为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佛山、潮州成为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广东陶瓷国际采购中心分别落户佛山、潮州, 广东水暖卫浴瓷国际采购中心落户开平, 促进我省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

⑺行业法规政策逐步完善。

近年出台与建材行业相关的主要产业政策有:《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广东省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广东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广东省关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规定》《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行政许可规定》《广州市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通知》《关于做好我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广东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政策具体提出了建材行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 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对指导全省建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保驾护航作用。相关政策出台, 进一步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1.2 我省建材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主要表现在企业平均规模小, 生产集中度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 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状况。

⑵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企业新增产能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安全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滞后。

⑶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体制尚需完善。

目前我省建材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管理脱节, 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在行业内未得到广泛应用。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得不到全面落实, 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在建材工业面比较窄, 局限于水泥行业方面, 其他行业缺乏促进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政策, 政府在投资、税收政策上缺少支持力度, 而且还受到相关部门利益的制约。

⑷作为国家鼓励做强做大的重要措施之一的企业兼并重组, 在我省未形成态势, 远落后于全国水平。

相对于国际和国内著名大企业, 我省建材工业企业在规模、资本、技术开发能力、产品水平、经营能力都存在明显差距。

2 协会为行业发展所做的工作

省建材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根据我省经济和建材工业发展实际, 在省委、省政府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省经信委、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 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 坚持“服务、协调、维权、自律”的基本宗旨, 竭尽全力为行业谋发展, 在建设和谐、幸福广东的进程中, 奉献行业协会应有的一份力量。

工作突出亮点是:在服务政府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在行业转型升级方面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和创新、提升;在开展反倾销调查抗辩方面取得突破;在推动实施名牌战略方面卓有成效;在整合大建材产业资源上发挥了联合、引领作用。

省建材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幸福广东核心精神,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做好政府的服务工作

⑴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 联合广东陶瓷协会, 承担全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任务。

2012年, 国家工信部正式委托协会进行全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这项政策研究包括:产业目标、产业布局、技术政策、产品结构、辅助配套、行业准入、出口贸易和品牌服务等内容。这项政策的颁布, 与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与陶瓷企业生存发展休戚相关。为做好这一工作, 协会研究制定政策研究的工作方案, 向工信部汇报, 同时也向省主要领导报告, 一方面寻求省里对陶瓷行业的关心和支持, 另一方面希望对研究工作提高有力帮助。在行业中, 除邀请关心行业发展、行业影响力大、对行业贡献大的骨干企业作为共同参与单位, 还邀请行业和宏观经济形势资深专家组成编写委员会, 力求制定的政策符合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能够适应当前宏观形势和未来发展形势。目前,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协会承担的政策研究基础上, 正式出台了《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准入标准》。

⑵承接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 组织全省技能竞赛。

为贯彻落实胡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 加快我省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 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要举办的, 省委省政府确定举办《2010年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 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多次对大赛作了批示, 肖志恒、宋海、佟星等三位副省长同时出任省大赛组委会主任, 肖志恒副省长亲自主持选定竞赛工种, 落实实施方案。省建材协会承办了其中的一项重要比赛—“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化学检验工比赛”。这次比赛规格之高、规模之广、时间之长、任务之重是以往任何一次比赛不可比拟的, 省建材协会全力以赴, 出色地完成了省政府委托的重任, 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2012年又一次成功地承办了广东省建材职业技能大赛, 并且增加了“物理检验工竞赛”新项目, 参赛企业也从原来主要以水泥行业为主, 扩大到陶瓷行业参加。

⑶落实国家和省各项产业政策, 做好省和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 有效地促进我省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1) 受省经信委委托, 牵头组织编制《广东省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后改为《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 提出了“十二五”期间, 我省建材产业的发展环境、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规划省建材工业区域分布重点和鼓励重点发展的技术和装备目录。《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发布。省建材协会通过组织学习、企业交流、座谈等形式进行多渠道贯彻, 使《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企业也更加明确发展方向。

(2) 起草制订《广东省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按照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精神,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战略, 落实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省建材协会和省陶瓷协会配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制订《广东省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这是我省针对传统产业发布的第一个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有力地推动了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该《方案》已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颁布实施。

(3) 为地方经济发展制订产业规划, 促进区域行业发展。

清远市源潭镇目前是我省第二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为推动源潭镇“绿色陶都”创建和提升发展, 协会组织权威部门, 共同为清远源潭镇编制《清远源潭陶瓷产业发展战略》及《绿色陶都建设工作方案研究》。同时着力推动源潭镇陶瓷行业整治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目前源潭镇陶瓷行业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陶瓷企业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编制陶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恩平市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基地是按照实施“双转移”战略的要求, 结合我省资源分布情况建设的新的建筑陶瓷制造基地, 列入了省建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项目, 也是《恩平市工业走廊规划》中纳入的重点项目, 并在《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广东省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中重点体现。为进一步加快恩平市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基地的发展, 省建材协会与恩平市人民政府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并编制《恩平市沙湖镇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报告》和《恩平市沙湖镇陶瓷产业整治升级方案》, 在专家论证中, 得到一致好评。

⑷积极推进淘汰落后, 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十二五”期间, 国家、省和地方对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提出更高要求, 协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政策, 全力配合政府、协助企业做好相关工作。

省建材协会积极落实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 大力配合政府加快淘汰落后工作。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积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沟通信息, 反映问题。

列入省“十二五”重点用能单位名单的1880家企业中, 建材行业有482家企业被列入名单中, 占全省的25.6%, 其中78家列为由省直接监管。省建材协会把推动建材企业尤其是重点建材企业的节能工作列入了日常工作的重点, 为确保完成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 配合政府部门和企业推进节能降耗, 协助做好企业能源审计和制定节能规划, 特别是能源考核、能源监察等工作。作为能源消耗大户, 省建材协会派出骨干力量参加国家和省的能源考核或监察工作, 承担了最繁重的任务, 得到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

我省建材行业中, 水泥和陶瓷行业被定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 水泥和玻璃被定为能效对标的试点行业。省建材协会配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 积极推动我省建材行业开展“三能”工作, 在佛山和潮州等地举办座谈会和培训班, 辅导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认证, 协助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 通过“三能”建设等有效手段, 帮助企业从收到实际效益的角度来开展节能工作, 以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效果。

⑸积极推动标准化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建材行业标准化建设, 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 省建材协会与省建材研究院联合组建省建材行业标准化委会, 更好地提出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建议, 做好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通报、咨询工作, 推进我省建材行业标准的深入贯彻实施。

省建材协会申报成立的省建材装备标准化委会也得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省建材协会与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着手组织筹建。

省建材协会积极推进标准建设, 如《陶瓷雕刻砖》《薄型外墙砖》《隔热轻质保温陶瓷砖》《复合改性偏高岭土掺和料》等, 协会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 争取立项, 成为国家、行业、地方或企业标准, 同时协助有关单位加快制订和完善产品标准。参与审定《出口人造石检验方法》《折叠式陶瓷砖自动包装机》《生态机压护坡砖》《轮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等多项标准的审定, 加快我省建材行业标准的应用。

⑹促进行业自主创新工作。

配合省经信委做好建材企业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 协会每年组织10多个企业的2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的鉴定, 如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生产成套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高效大规格陶瓷砖抛光线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全自动高效人造石荒料生产线关键装备与技术研发”、“高效节能辊道窑”, 佛山市科达石材机械有限公司“全自动人造石英板生产整线设备”, 佛山市中窑窑业发展有限公司“超宽体低热值燃气节能型辊道窑”, 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宏威陶瓷实业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隐形光学浮雕装饰技术及光学浮雕幻影釉面砖”、“高清三维胶辊印刷技术及凹凸釉面砖开发”, 佛山市简一陶瓷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技术与艺术一体化设计系统及仿稀有石材抛釉砖”等等, 这些产品和技术的科技含量和新颖性得到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充分肯定。还受政府委托, 组织行业专家对科技进步项目进行评审和派员参加技改或创新项目评审。这些工作很好地促进企业研发新产品, 走自主创新之路。

每年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和科学技术奖组织评选活动, 推动行业自主创新。省建材协会联合省工业工会等, 积极组织推荐我省建材行业参加“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和“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评审, 2008年至2013年, 我省建材行业共获得全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 共获得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23项, 三等奖21项, 大大鼓舞行业创新积极性, 有力地推进科技进步。特别是获得建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绿色环保节能瓷质板材是我省建材行业多年来第一次获一等奖的项目, 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绿色环保节能瓷质板材改变了国内建筑陶瓷行业高能耗、重污染、高耗材的现状, 为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筑陶瓷产业拓展出新的应用领域, 成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陶瓷行业唯一参展产品, 也是全国入选仅有的4家建材单位之一。

⑺做好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

协会协助省经信委, 参加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认定工作。目前, 我省建材行业有近200家获得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 其中陶瓷行业近100家企业获得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 无论是陶瓷行业企业或者是建材行业企业, 均是获得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最多的行业。另外, 有多家墙体材料、混凝土搅拌站等行业的企业被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也是被认定企业最多的行业。

⑻积极推进建材行业的产业转移。

在我省建材行业产业转移中, 省建材协会积极与省相关主管部门和有关地市联系, 并进行实地考察, 探讨产业转移地方和建设建材园区的可行性, 并为转入地和园区建设提供咨询方案, 如佛山禅城 (清新) 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源潭陶瓷工业园, 以及云浮、恩平等地园区的建设, 省建材协会都参与了工作。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到有关园区考察。

⑼做好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每季度向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省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我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分析, 作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制订政策的参考材料。

⑽完成“工业志”广东建材篇的组织编写, 每年参与编写“广东省年鉴广东建材产业部分”等。

2.2 围绕行业发展, 认真做好行业各项服务工作

省建材协会围绕我省建材行业不断提高行业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做强做大,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努力为行业和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⑴加强与国家协会的沟通联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 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孙向远等到广东考察和调研, 协会除了反映我省建材行业运行情况外, 还就国家与省协会之间沟通联动提出了建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对广东建材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 以及广东省建材协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认为广东省建材协会反映的情况非常实际, 非常贴近于行业现状和企业实际, 提出的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都很有实际性和针对性, 对联合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将整合联合会系统和各地行业协会资源, 加大在消费市场的引领和话语权, 为建材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⑵组织全省陶瓷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现场交流会, 积极推动行业清洁生产工作。

为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 总结和推广我省陶瓷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快以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 全面推动我省陶瓷行业开展清洁生产, 并供其它行业学习借鉴。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委托, 省建材协会与省经信清洁生产促进中心、广东陶瓷协会和佛山市经济贸易局在佛山联合召开广东省陶瓷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现场交流会。这次现场交流会是近年来我省首次举办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现场交流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部分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佛山各区相关政府部门、省清洁生产技术服务单位、有关专家、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共370多人参加了会议。陶瓷行业是我省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 佛山陶瓷行业通过全面实施清洁生产, 坚持以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培育出一批陶瓷行业的清洁生产典型, 展现出清洁、高效的全新产业形象。佛山陶瓷行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值得在全行业推广, 也可供其他行业学习借鉴。清洁生产已逐步成为陶瓷行业共识, 逐步形成了“政府让我做”到“企业我要做”转变的良好氛围。清洁生产成为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南方日报在专稿中, 充分肯定了广东建陶产业的“清洁”转身, 指出我省陶瓷行业节能减排实现“清洁”转身, 在“清洁”转身的过程中, 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⑶组织院士论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 加快我省建材工业转型升级, 促进节能减排和碳强度下降, 实现建材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省建材协会联合广东陶瓷协会、华南理工大学在佛山举办“中国建材工业的生态化”院士论坛, 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作专题讲座。徐院士从水泥、玻璃、陶瓷、墙体等建筑材料的工艺变革、技术创新、跨行业交流融合、节能减排和低碳化趋势、途径等方面, 阐述了建材工业的生态化发展。生态建材工业的关键内涵在于, 现有的生产工艺必须发生革命性进步, 以大幅度节能减排;坚持开发新型高性能低碳的生态建材产品;建材永远是中间产品, 只有建筑物才是最终产品, 因而生态建筑材料与低碳建造技术有机结合尤为重要;面对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和亚洲的崛起, 建材工业必须与时俱进, 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院士论坛给我省建材工业的发展, 明确了方向, 带来了启示。

⑷积极推动我省建材行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省建材协会在我省建材行业中积极推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通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辅导, 增强创名牌名标的动力, 做好创名牌名标的基础, 取得了显著成效, 使我省建材行业名牌带动迈上新台阶。

(1) 积极做好省名牌评价工作。首先做好建材行业进入省名牌评价目录推荐工作, 经过协会主动争取和推荐, 列入近年省名牌产品评价目录的包括传统水泥、玻璃、陶瓷、石材等各类传统产品和装备, 也包括铝合金建筑型材、铝塑复合板、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镀锌复合钢管、混凝土外加剂, 以及新型建材等各类产品, 几乎覆盖整个建材行业所有产品, 是进入省名牌评价产品目录数量最多的行业, 为建材行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赢得先机。其次召开省名牌评价工作辅导会, 邀请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的相关领导和专家讲解名牌产品评价的有关政策、申报有关程序和注意事项, 帮助我省建材企业做好名牌产品的申报准备工作。同时派出多名人员参加省名牌产品的专业评价, 积极做好广东省名牌产品建材专业评价工作。至今, 我省建材行业共有200多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

(2) 做好省著名商标的推荐工作。省著名商标的认定, 使企业更好地保护利益, 树立形象, 扩大影响, 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建材行业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 越来越多的建材企业进一步加深对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省著名商标认定工作中, 省建材协会积极配合省工商局, 发挥熟悉行业的优势, 做好桥梁和服务, 开展宣传、发动、推荐工作, 有效地推动该项工作的进行。受省工商局的委托, 协会为申报省著名商标企业出具行业推荐评价意见, 并按照《广东省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广东省著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对申报省著名商标的陶瓷行业企业进行评价、推荐。至今, 我省建材行业共有300多个商标获得省著名商标认定。同时, 还协助省工商主管部门开展洋品牌的调研工作, 对多个陶瓷企业进行现场考察, 召开座谈会, 讨论研究本土品牌如何更好建立、树立。此外, 广东省建材行业还有近50个商标获“中国弛名商标”称号。

⑸规范行业市场经营秩序。

(1) 举办广东省陶瓷上游供应企业研讨会。随着各种原材料的价格涨幅持续飞涨, 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国家各项节能环保政策的出台, 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又给机械、化工、窑炉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贯彻落实“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精神, 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帮助陶瓷机械、化工、窑炉等上游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化解成本压力, 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把品牌做强做大, 探索陶瓷供应企业与生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成为行业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之路, 从2010年开始, 省建材协会和广东陶瓷协会每年组织召开“广东省陶瓷上游供应企业研讨会”, 促进行业交流和发展。

(2) 举办广东省建材行业自律暨诚信公约签约活动, 规范我省建材市场经营秩序, 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增强行业自律水平, 规范行业内部竞争秩序。

(3) 开展建材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承诺活动, 经过省建材协会大力推荐, 我省有22家企业成为首批全国建材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承诺企业, 提高了我省建材行业的公信力, 扩大了我省建材行业的影响。

⑹做好全国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的推荐工作。

2012年, 省建材协会积极响应人事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安排, 联合省人事厅组织在全省开展评选推荐第二届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工作, 在省陶瓷协会、省水泥协会、省玻璃协会、省墙材协会、广州市建材协会等的大力支持配合下, 很好地完成了评选推荐工作。同时, 省建材协会利用我省是建材大省的地位影响, 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争取到我省更多的名额, 使我省建材行业多人次获全国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殊荣, 是全国获得荣誉较多的省份之一。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等2个单位作为“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 赵思源、萧华等11位同志为“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 陈环获得“全国建材行业先进个人”称号, 在北京受到隆重的表彰。这是我省建材界的骄傲, 也是国家对广东建材所作贡献和取得成绩的肯定。

⑺推进企业之间交流。

建材行业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产业, 在矿业+窑业的共性下, 各个行业之间又有本行业特点。为此省建材协会精心组织安排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取长补短。

喷雾塔的粉尘处理和原料均化处理是陶瓷行业存在的一大问题。布袋收尘方法和原料均化处理在水泥行业应用相当成熟成功, 省建材协会组织陶瓷企业到水泥企业交流学习, 交流收尘处理经验, 尝试在陶瓷行业中应用在水泥行业中成功的布袋收尘方法, 减少污染物排放;学习原料均化处理, 为建筑陶瓷干法制粉提供经验。

陶瓷行业在企业技术中心建立、品牌打造、营销管理方面成绩突出, 人造石生产过程中废石、废玻璃等的循环利用非常成功, 在省建材行业协会安排下, 水泥企业也派人到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学习。

通过行业、企业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 加快推动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⑻促进行业产学研结合。

协会积极推进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协会大力推动下, 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天弼陶瓷有限公司, 共建产学研基地和学生创新实践与就业实习基地, 有利于实现教学研究和企业技术运用双赢的目标, 是贯彻落实“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精神, 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体现。

⑼搭建贸易交流平台。

为协助我省建材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快广东建材行业的国际化步伐, 省建材协会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广州联合举办“中印建材贸易洽谈会”暨“印度国际建筑建材博览会”新闻发布及咨询会, 有利地推动我省建材企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扩内需促销费的工作部署, 深入开拓省外市场, 深化广货全国行, 省建材协会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西部建材航母港推介会”, 省建材料协会还与成都市青白江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促进我省建材生产企业走出家门, 到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投资兴业, 并为我省建材生产企业及经营商家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⑽做好省建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我省建材行业情况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这些报告已被广东房地产蓝皮书采用, 作为房地产也的市场分析依据之一。同时, 这些信息寄送到企业, 作为企业调整生产计划和发展预测参考。

⑾组建省防水材料行业协会和筹备组建外加剂行业协会。

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以及防水材料企业的意愿, 省建材协会积极推动和帮助筹建省防水材料行业协会, 省建材协会由会长和秘书长亲自指导和组织, 协调各方关系, 抽出骨干力量负责筹建, 联系、沟通企业和主管部门, 使省防水材料行业协会顺利成立。省外加剂行业协会也由省建材协会牵头推动, 正在筹备组建中。

2.3 做好出口预警, 应对反倾销调查, 开展行业自律协调工作

⑴组织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工作。

2009年底, 泰国对我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经与省外经贸厅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多次研究, 省建材协会联合广东陶瓷协会承担开展泰国对我瓷砖反倾销案无损害抗辩工作, 积极发挥全国公平贸易工作基层工作试点单位的作用, 协调企业自律, 维护行业共同利益。抗辩联盟有力的无损害抗辩, 对泰国调查当局形成压力, 迫使其在对抽样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和计算中, 更多注意中方的立场, 同时也大大增加其裁决的困难。泰国调查当局终裁认定存在损害, 可认为更多的是平衡利益的结果。该案例是我省由行业协会首例正式成功提起的无损害抗辩, 得到企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协会认真总结本次无损害抗辩的工作体会, 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⑵做好建材产品的出口情况分析以及预警预报监测。

我省是出口大省, 我省建材产品出口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建筑陶瓷出口占全国的70%以上。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上的优势, 引致众多国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 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我省。因此, 省建材协会在较早时就关注和介入产品出口相关信息工作, 采取有效办法预报和监测建材产品的出口情况, 通过特刊形式通报相关信息, 使企业及时了解国际市场动向, 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4 加强行业与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

⑴积极向省政府建言献策, 建议利用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线消纳城市污泥、垃圾。鉴于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 利用水泥厂处理工业废料和污泥的工作严重滞后,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北京、上海、重庆等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中心城市斥巨资兴建污水处理厂, 产生的污泥苦于寻找处置办法。因此, 建议在珠三角地区及粤北、粤东、粤西临近省属城市的地区, 应适当建设以工业废弃物做原燃材料或以消纳城市污泥、垃圾为目的的新型干法窑水泥项目, 充分发挥水泥产业在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为此, 协会向黄华华省长写报告, 提出《关于加快建设无害化处理市政污泥的环保水泥产业的建议》。该意见得到省长重视, 并由省长批复具体部门研究办理。使水泥协同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和垃圾有了一个很好开始。

⑵推荐国际采购中心认定。省建材协会根据行业和地区优势, 积极向省推荐佛山陶瓷、潮州陶瓷、开平卫浴申请认定广东国际采购中心的认定, 经过协会的努力和地方的积极争取, 三个单位得到通过, 被认定为广东陶瓷国际采购中心, 进一步提高我省建材行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有力促进我省建材行业的扩大出口。

⑶积极推动广东大型系列招商活动 (国内知名民企) 签约项目, 经过协会大力推荐, 佛山、江门、河源等市的水泥、玻璃、陶瓷行业项目, 得到省有关部门的认可, 列入省招商活动签约项目。

⑷为配合我省生态设计周活动, 扩大我省建材行业的影响, 协会推荐了符合生态设计理念的建材行业成功案例和经验做法, 越堡水泥生态生产线、蒙娜丽莎“前沿低碳建材———轻质新型建材”和潮洲陶瓷二厂“高性能隔热保温陶瓷外墙砖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等示范案例, 在大会上作介绍或大会纳入经验交流资料。

⑸协会在省外经贸厅征求与英方在陶瓷业开展合作意见时, 提出了加强与英国陶瓷产业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加快我省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进一步提高我省陶瓷产业竞争力。并就如何进行合作提出具体建议, 为以后扩大交流合作打下基础。

⑹推荐申报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认定。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发挥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 推动我省传统产业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开展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认定工作。经过协会积极发动和推荐, 我省建材行业有多家企业被认定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和龙头企业。

2.5 加强自身建设, 规范工作机制

⑴逐步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

省建材协会认真做好协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不断健全机构建设,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制订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财务及印章管理制度》《法定代表人述职制度》等制度, 并经民主程序通过及向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同时, 不断完善协会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职工培训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办法》《职工费用报销制度》等等。

⑵通过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验收, 促进协会跃上新水平。

省建材协会在2010年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中, 高度重视, 全力以赴, 对照广东省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指标, 按照依法办会、规范运作、能力建设、发挥作用和社会评价五个方面内容检查落实, 取得显著成效, 得到了评估组的一致充分肯定, 最终获得首批AAAAA行业协会称号。

⑶加强培训, 提高协会工作能力。

协会根据工作需要, 按计划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秘书处中有超过半数工作人员先后参加了协会上岗培训、能源工作培训、物价分析员培训等, 进一步提高了协会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协会也被评为省先进雇主组织。

⑷加强党组织建设。

省建材协会在民间组织党工委的指导下, 在我省社团组织中第一个建立起党支部。省建材协会党支部以“协会+支部”的模式, 全面加强党的政治领导, 强化了协会党支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 明确了党支部和协会在党员管理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了党员管理工作机制。另一方面, 注重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努力把协会党支部建设成为协会管理工作中最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核心。

在广东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中, 协会党支部被授予广东省社会组织“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党支部书记陈环同志被授予广东省社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同时, 省社会组织党工委还增补我协会党支部书记陈环同志为省社会组织纪工委委员。

3 当前建材行业面临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3.1 2013年1~9月我省建材行业经济情况

今年1~9月, 我省建材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新开工项目增加,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营收增速平稳, 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经济增长质量、效益继续提升。

3.1.1 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⑴生产销售持续快速增长。

2013年1~9月, 全省建材完成工业增加值709.9亿元, 同比增长11.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76.0亿元, 同比增长20.9%。其中, 水泥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302.2亿元, 增长11.1%;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81.5亿元, 增长24.7%;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925.9亿元, 同比增长21.4%。

⑵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1~9月, 广东省建材行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势头, 产量居全国前列。其中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产量的增速有所放缓。

⑶出口有所下滑。

据广州海关统计数据, 1~9月, 我省陶瓷产品出口总量为989.4万吨, 出口额41.4亿美元, 同比分别下降7.4%和2.3%。其中, 建筑陶瓷出口897.8万吨, 出口额24.1亿美元, 同比下降4.3%和2.6%;卫生陶瓷出口18.1万吨, 出口额2.1亿美元, 同比下降31.1%和7.0%。

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1~9月, 全省建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22.4%, 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16.3个百分点。其中, 水泥制造行业投资增加16.6%, 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7个百分点;因产能过剩, 我省平板玻璃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去年同期下降37.4%, 今年以来, 受加快城镇化政策的影响, 平板玻璃制造行业生产企业新线投产和冷修生产线投产增多, 投资增长57.4%;建筑陶瓷行业投资去年同期下降14.6%, 今年1~9月增长14.2%, 主要是节能减排、环保设施等技术改造投入加大;卫生陶瓷行业投资下降45.3%。

⑸企业利润快速提升。

1~9月, 我省建材工业完成利润总额109.0亿元, 同比增长57.9%, (去年同期同比下降33.6%, 去年上半年, 因大宗产品价格走低, 全行业经济效益下滑) , 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其中, 水泥制造行业完成利润总额13.8亿元, 增长41.6%, 1~7月利润下滑的局面得到扭转;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完成利润总额11.3亿元, 同比增长186.3% (去年同期亏损2.5亿元)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完成利润总额47.8亿元, 同比增长42.0%。

⑹建材产品价格有所回升。

三季度, 我省建材市场平均价格环比 (与2013年二季度比) 上升4.3%。

1~5月, 全省水泥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影响水泥企业盈利, 5月下旬, 市场需求有所好转, 价格企稳回升。自5月底以来, 水泥价格已经连续多次上涨, 如加上10月上旬上调30元/吨, 累计涨幅超过50%。

上半年, 全省平板玻璃市场价格涨跌反复, 6月份市场销售整体略有好转, 价格止跌回升, 9月份玻璃原片价格延续稳中小涨局面。

受市场回暖影响, 我省建筑卫生陶瓷一季度价格回升, 佛山陶瓷价格指数3月底总指数107.2, 环比增长3.7%, 同比增长4.6%;6月下旬销售转入淡季, 价格有所回落, 9月底总指数100.9, 环比下降0.3%, 同比上涨0.6%。

我省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较上年同期增长3.3%, 其中, 建筑陶瓷出口单价同比上涨1.8%, 卫生陶瓷同比上涨35.0%。

预计, 2013年我省建材工业将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全年利润总额增速接近20%, 全年出口增长10%左右。

3.1.2 行业运行特点

⑴能源管理进入准强制性阶段。

2012年年底, 省经信委等四部门发布《广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认证试点名单 (第一批) 》, 水泥、陶瓷行业列入了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试点行业, 华润水泥、珠江水泥、塔牌集团、江门海螺水泥、江门华尔润玻璃、江门益胜浮法玻璃、蒙娜丽莎新型建材、新明珠陶瓷等建材企业列入第一批试点企业。水泥、玻璃行业列入了省能效对标建设工作试点行业。我省建材行业的能源管理已经进入准强制性阶段, 三能建设加快推进, 节能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上半年, 吨水泥综合能耗同比下降6.2%。陶瓷企业推广通过宽体窑技术进行装备升级, 大大提升行业节能降耗水平。

⑵环境压力加强。

按省环保厅降氮脱硝实施方案要求, 我省水泥行业降氮脱硝工作全面推进。在大环境下, 水泥、玻璃、陶瓷行业加大投入升级改造, 治理污染物排放, 削减排放总量, 运营成本增加不可避免, 甚至因环保不过关而被勒令停产整顿带来生存风险。政府职能部门除了要加大环保监察力度, 希望有更多的鼓励、扶持政策。对于陶瓷行业来说, 在全国范围内目前还未找到有效的技术措施解决降氮脱硝问题, 要马上执行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有相当大的难度。

⑶产能过剩矛盾仍然突出。

尽管淘汰落后力度持续加大, 由于前几年快速增长形成的产能规模较大, 产能过剩矛盾困扰着行业的发展。受加快城镇化政策的影响, 平板玻璃制造行业生产企业新线投产和冷修生产线投产增多, 形成新增产能。建筑卫生陶瓷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又带来了一些企业投资过热, 将引发新的产能冲击。

不少陶瓷品牌企业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创新, 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而一些走中低端路线的企业, 在市场有所回暖的环境下, 通过低成本、低价格策略, 以数量取胜, 令一些高端品牌企业也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省建材协会、广东陶瓷协会承担课题研究的首部国家建筑卫生陶瓷准入标准, 旨在引导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 推进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 转向追求讲质量、讲效益的发展。这一准入标准刚刚颁布实施, 通过严控新增产能, 加速落后产能淘汰, 引导行业实现质量、效益的增长。

⑷出口形势严峻。

7月上旬, 巴西发展工业外贸部外贸秘书处发布公告, 决定对原产自中国的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 对我省建陶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国内相关协会、企业正在采取措施应对。出口企业低成本竞争的状况没有大的改观, 建材产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变动等因素, 加大了建材企业出口难度。

刚结束的第114届广交会建材整体成交下滑, 未来几个月建材出口仍将面临国际市场进口需求明显不足的严峻考验。要继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开拓, 提高我省建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面对反倾销等技术壁垒, 要更多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抱团应对, 坚定国际化的步伐, 希望政府加大这些方面的扶持力度。

3.2 我省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⑴建材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从宏观环境来看, 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一是产业链不断延伸, 各种材质、各种性能和功能的建材新产品不断涌现;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建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更加突出体现健康、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国际环境对我国建材行业发展仍然比较有利, 国际市场建材需求不断扩大, 特别是中东、非洲建材市场前景广阔, 这对我们更好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加快发展国内建材业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从国内环境来看, 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存在, 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决定了各种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党的十八大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提出了工业化基本实现, 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的“新四化”建设, 特别是城镇化建设将为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预测, 未来2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平稳的增长速度, 必将对建材产品产生持续的拉动。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双管齐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要稳定政策稳住增速, 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意味着将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 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还意味着保持适当的赤字规模, 有利于加大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的投资支出。

但必须注意的是,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恢复和调整期, 总体还处于低迷状态, 再度出现动荡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世界经济增长面临挑战。同时,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临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增多, 国际市场需求增长有所下降。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 经济和社会发展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深层次的攻坚阶段。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 另一方面要实施创新驱动, 产能过剩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节能减排环保的要求要成为硬杠杠。这就意味我们面对着更高的目标, 必须以更高的能力和水平自我鞭策。

⑵建材行业发展趋势。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建材行业平稳快速发展与提升质量效益的关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失衡和效能问题仍十分突出, 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长期难以为继;制造业过渡依赖国际市场, 以及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供给不足, 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建材行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促进自身的转型升级。

新型工业化进程将带动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工业将向信息化、可持续化、精度加工和技术集约化方向发展, 从以消耗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为主要支撑的生产方式向以精度加工产业和信息化产业为主导转移, 建材行业将从以原材料生产为主向深加工、精加工制品生产为主转变。

建材行业经济增长对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减轻。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 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 由此带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烟尘、温室气体等排放总量的进一步增加, 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和环境质量控制日益加强的背景下, 在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下, 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压力, 实施节能减排 (包括碳减排) , 实现绿色发展, 成为建材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建材行业准入门槛, 控制产能增长力度加强。建材行业传统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的行业准入标准已经出台, 包括对产品、技术、能耗、环保、税收等方面进行限制, 并对存量企业限期达到准入条件, 未能达到的由国家工信部定期公布企业或生产线名单。这个政策正在逐步加强, 将成为建材行业淘汰落后、控制总产能比较有力的政策效应手段。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将成为建材行业发展的重点。在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况下, 建材行业必须依托和依靠优势企业, 推动高附加值、低能耗、深加工制品业的发展,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开拓新材料, 才能增加新的增长点,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构调整。

绿色发展将成为建材行业发展的主题。适应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 建材行业必须全面纳入以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化环境保护的绿色生态化发展轨道, 实施碳减排和清洁生产, 发展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将成为建材行业发展的轴心和立足的支撑点。

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建材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实施国际化战略将成为建材行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市场占有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重要途径。建材行业的国际化将由主要以原材料产品输出和单一的工程承包为主转向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资本、经营输出多方位、科工贸一体化的格局转变, 实现产能转移、化解过剩产能, 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影响力。

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建材行业的重要模式。虽然电子商务应用已有多年, 但由于建材产品大多数属于半成品、使用量大、需要后续跟踪服务等特性, 以及与代理经销商在品牌、价格、利益方面的冲突等原因, 电子商务在建材行业的应用没有得到充分使用。随着生产制造技术的成熟、透明, 以及B2C和B2B营销模式尝试, 电子商务在建材行业将有一个新的发展。

传统建材产品需求增长转折期有可能在十年左右时间出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处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大规模建设阶段, 对传统建材产品的绝对需求量还会持续, 大约在2020年前后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需求转折期。因此, 在传统建材产能过剩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 总体上其绝对量仍然会有一定的增长, 只是增幅会逐年降低。这段时间既是建材行业产业升级调整结构的关键时期和过渡时期, 又是开拓发展新兴产业、新材料, 为需求增长转折做好充分准备的关键时期。

⑶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建材行业技术装备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行业规模和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产品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国际化程度有所提升。

信息科学和技术在经济社会中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先进制造技术, 将为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巨大的驱动力。新能源技术和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环保技术为建材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空间。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将为建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建材产品带来需求稳步增长的市场机遇。“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的稳步推进将拉动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为建材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发达国家以及世界顶级的建材企业拥有的技术、信息、管理和品牌的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信息的一体化, 未来的竞争主要在高科技领域, 在附加值层面, 在自主创新水平高低上较量, 将对国内建材企业的综合能力构成严峻挑战。

建材行业整体上尚处于基本依靠投资拉动, 依赖资源、能源、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驱动的发展阶段, 传统建材产品总量过剩矛盾突出, 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满足消费需求增长的需要, 改变生产方式, 增加新产品, 将是建材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建材行业的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必须服从建筑工业化、现代化和节能绿色的要求, 实现绿色发展、多功能化和高品质, 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健康兼具多种功能的高品质建材产品, 将是对目前产品种类少、功能单一且能耗高排放量大的建材行业艰巨的挑战。

建材行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以先进技术替代落后技术, 加快加工制品业发展, 提高生产集中度,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材料发展, 降低能耗强度, 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发展建材节能环保新产业, 提高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和资源能源效能效率, 优化存量, 挖掘潜能, 拓展与延伸产业发展新空间的挑战, 在全球配置资源, 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是行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3.3 我省建材行业明年形势的展望

建材行业是与固定资产投资, 特别是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投资拉动型产业。国民经济增速、内需的变化对建材影响较大, 建筑卫生陶瓷等出口占较大比重的产业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更为敏感。明年建材需求的变化将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

建材工业属投资拉动型的产业, 建材产品需求增长的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变化密切相关。十八大报告提出, 今后一个时期,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 仍需要合理的投资作支撑, 要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实施西部大开发,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 建材产品的需求增长将稳定。

⑵房地产投资的变化。

建筑业是建材产品的主要市场, 60%以上的建材产品用于房地产业。房地产投资的变化是影响建材市场的一个主要因素。近年来, 国家在房地产调控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将对建材工业的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市场形势较为严峻。但另一方面,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土地新政,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 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 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其核心思想是集体土地的入市流通, 这又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在一段时期内充满期待, 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发展保持较高的活跃度。

⑶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

目前世界经济总体处于低迷状态, 存在诸多不稳定性, 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加上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市场需求增长有所下降, 我省建材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出口增幅难于出现突破。同时诸多发展中国家也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使得中国建材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前堵后追”的国际环境。

基于以上分析, 预计明年建材市场需求将会维持现状, 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另外, 在产能过剩、库存量增加和需求增长缓慢的因素影响下, 我省建材产品价格趋稳回升预期将受到压制。因此, 我省建材行业运行呈审慎乐观态势。

3.4 相应对策和建议

3.4.1 把握好当前建材行业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我省建材行业发展, 要及时掌握建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目前还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⑴把握好市场的供求关系平衡度, 着力于供给侧的管理。

当前政府加强对行业的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 工信部已明确在分布了水泥和玻璃行业的准入标准后, 将会同各级政府加强对执行标准的日常管理工作, 及时公布不符合准入标准的企业和生产线名单, 迫使落后产能和不符合准入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中国建材联合会公布了“建材行业遏制新建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实施方案”, 拟实施六个方面的对策, 有具体的工作部署与措施。行业要发挥自律体系的运作, 建材行业特别是水泥、玻璃近年来已开始形成行业自律的氛围,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及时安排、分配、承担产出的责任, 收到了较好的市场调控效果, 特别在区域市场上的效果十分明显。从水泥与玻璃的行业集中度上看, 完全有可能把这方面做好。

⑵把握推进建材行业技术进步提升建材产品质量、成本、环保适应能力的有利时机。

建材行业发展是要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 因此, 建材行业要围绕技术、经济效益和资源效能领先核心,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全面提升实现转型升级, 采用当代和未来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推进利废环保产业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积极推进建材产业与节能环保产业的融合, 发展建材节能环保新产业, 将节能环保产业中的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装备、产品应用于建材行业发展之中, 进而更好地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运用于市场和建材行业的环境治理之中。

⑶把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步伐, 着力扩大新型环保的建材市场需求。

我国对建筑节能的推动已明确了一系列工作目标和部署, 在十二五期间是新建一批改造一批,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 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力争到2015年, 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到2020年,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这对建材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良好环境。以建筑玻璃为例, 目前普通建筑中, 玻璃门窗的热能传导消耗占建筑能耗40%以上, 绿色节能建筑首要的是把其改为低传热的中空玻璃、Low-E玻璃。目前据专家评估, 全国仅有5%左右的建筑使用中空玻璃。目前, 绿色建材标准和评价体系也正式启动, 正着手编制产品目录。这些形势表明, 我国推动绿色建材正处在提速阶段, 阶段性的绿色建材市场增长指日可待。

⑷把握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步伐, 提高产业集中度。

充分利用产能过剩和政府加大淘汰落后力度的有利时机, 以市场化和有针对性引导行业发展相结合的办法, 通过兼并重组, 实现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推进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强做大, 促进企业集团化、国际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

⑸把握“新四化”稳步推进对建材行业市场空间拉动作用。

“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 新型城镇化进程将不断推进, 将带动城镇全社会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大规模, 对建材产品将产生持续的市场需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 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房地产开发将逐步转战二、三线城市, 同时, 随着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 农村市场是个较大的潜力市场。建材企业产品销售也应随时而动、随市而移, 注意发展适应农村市场的产品, 满足市场需求。

3.4.2 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提出工业转型升级基本要求:坚持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坚持把提高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把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提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 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材工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构件、工程预制件等建材产品, 以及具有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大力推广窑炉余热利用、水泥粉磨节电和浮法玻璃全氧燃烧等节能技术, 加强工业粉尘、氮氧化物和大气汞的治理。按等量置换原则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 到2015年基本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超过90%。重点支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业废弃物生产线建设;加大非金属矿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推进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减量化工程, 开发建筑陶瓷干法生产技术及装备;建立与电力、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 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总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业、平板玻璃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比重分别达到35%、75%以上。

我省建材产业中, 建筑陶瓷行业在已经定为省里转型升级的重点行业, 制订了《广东省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提出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 并在行业和地方中推进落实。其他行业也要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 按照国家和省工业主管部门工作安排和部署, 切实加快做好行业转型升级, 促进我省建材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⑴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按照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 建材行业必须采用当代和未来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全面提升实现转型升级。

水泥行业:

开发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新技术;

开发新型低碳水泥生产技术;

开发水泥生产先进节能减排技术;

开发水泥窑协同处置成套技术与装备;

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用特种水泥。

平板玻璃行业:

开发平板玻璃节能窑炉新技术;

开发玻璃熔窑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和余热发电一体化技术;

开发Low-E、TCO等新型、特种功能玻璃技术和成套装备。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

开发陶瓷墙地砖新型干法制粉工艺及成套装备技术;

开发卫生陶瓷自动化生产技术及成套装备;

建筑卫生陶瓷设计和制造实现世界知名品牌的突破;

建筑陶瓷砖薄型化、卫生陶瓷洁具轻量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开发低品位原料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

新型墙体材料行业:

形成一批节能墙体主导材料体系, 重点突破承重、保温、防水和装饰一体化外墙板工业化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

实现建筑外围护结构用安全、环保、高性能、经济适用的保温材料规模化生产, 适应建筑工业化需求。

⑵提升节能减排水平。

行业面临节能与环保的压力是史上空前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象征, 节能减排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之一。作为工业系统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的建材行业, 必须加快推进与提升节能减排水平。

建材的三大传统产业都离不开对资源和能源的高度依赖。以吨作为计量单位是这个行业的最小单位。行业各产业大量利用是天然无机矿物资源, 量大, 以万吨亿吨计算, 随着我国整体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加强, 保持原有的对矿物资源依赖的空间正在受到压缩, 或是以保持环保的代价, 支付更高的成本来获取。行业主要的能源消耗是电力或煤炭, 与其他行业相比占比较大 (电力、钢铁、建材为三大能耗高的产业) , 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水平仍是欧美日国家的3~5倍水平的状况下, 国家已把如何降低能耗作为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 甚至是推高到考核地方政府一票否决的重要工作来对待。我省在“十二五”时期承担的任务更为艰巨, 全国节能目标是16%, 我省节能任务是18%, 我省工业节能任务更是达到20%之重。作为能耗大户, 建材行业首当其冲是我省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建材企业是各地各级政府节能的重点单位。

传统建材企业的产品制造都离不开窑炉, 工艺过程产生与排放废气、废水, 都是难以避免的。尽管目前企业都有相当的治理“三废”的设备与措施, 但仍难满足社会对日益增长的环境质量的要求。作为氮氧化物排放的重点行业, 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成为关注的焦点, 环保部正修订排放新标准, 一些地方还将对辖区内水泥企业的氮氧化物排放实行比现有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限制。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提出了远严于原来执行的排放标准。

我省建材行业主要行业已经被定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 水泥和玻璃还被定为能效对标的试点行业。因此, 全省建材行业企业应该把节能减排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对待,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加强开展“三能”工作, 争取成为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和企业能效“领跑者”行动。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水泥窑协同处置、替代燃料应用、窑炉脱硫脱硝除尘等工程示范, 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氮氧化物减排、协同处置废弃物和替代燃料应用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 以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行业为重点, 加强清洁生产审核, 组织编制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研究建立生态设计产品标识制度, 发布工业企业生态评价设计实施指南;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污染物减排, 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 促进资源节约, 大幅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减少污染物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⑶着力延伸产业链。

建材行业生产的产品价值不仅要在本产品上体现, 而且还要利用产业链延伸形成更大的价值, 尽可能形成两头延伸和与相关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联手合作。有条件的产业、企业、产品应该充分延长产业链, 发挥资源效率和边际效率优势, 降低企业扩资成本, 增加资源附加值, 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使同等量的资产、资本发挥更大的效应。

水泥行业:根据与预拌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房屋配套制品件、建筑骨料等相关产业在客户、市场、矿产资源、生产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具有高度互补性的特点, 引导和支持优势水泥企业将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至建筑骨料、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房屋建筑配件等相关领域, 引导水泥企业走产业链一条龙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化工业发展模式。

玻璃行业:适应高效节能、绿色低碳和隔音防火建筑的发展要求, 与相关产业协同, 形成为现代建筑提供玻璃作为最佳外围护结构材料之一的围护体系, 推进玻璃产品的市场应用, 特别要在扩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程上的大规模应用。努力突破制约我国平板显示器产业发展瓶颈, 实现以TFT—LCD显示玻璃基板为重点的高世代平板显示面板玻璃的全面国产化, 打破基础材料受制于国外的局面, 实现我国平板显示器生产大国转向强国。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提升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创新, 依靠大型企业的研发实力, 以及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 开发高品质的产品, 以高附加值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大型综合企业集团, 实现内部专业分工, 总体协调, 多元化发展;建立产业联盟, 由陶瓷制造企业、五金配件企业、建设设计单位共同成立产业联盟, 组成共同开发市场、共同投入研发、共担利益风险的产业链体系。

新型建筑材料行业:根据建筑工业化、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 以满足建筑物各类功能需要的新型墙体材料围护材料、隔断材料为主, 形成原材料产品、加工生产技术、集成加工复合制品 (生产各类复合建筑部品) 、配送运输、安装施工、建筑物功能检验等完整的生产加工制品业产业链, 以增加功能和附加值。

3.4.3 加快企业联合重组,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整合内部资源, 走以内涵为主的发展之路, 龙头企业按市场规则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 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兼并联合重组, 扩大生产规模和集中度, 培育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形成一批知名、行业领先的优势企业。

建材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建材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所在。近年来我省建材大企业集团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建材落后小企业居多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转变, 建材主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仍然很低, 在行业发展中难以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虽然目前行业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 但这也正是推进建材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良好时机。因此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建材大企业集团的支持培育力度。除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外, 建议在金融政策方面给予建材大企业集团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如对于省重点支持的建材大企业集团开展并购重组的过程中, 给予信贷、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 以促进大企业集团成长, 提高建材产业集中度, 增强竞争能力。

3.4.4 推进创新发展, 提升竞争实力

技术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建材行业所有矛盾和问题的解决, 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 依靠总量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已没有多少空间的形势下, 依靠技术创新的意义显得越来越重要。未来行业的发展, 经济效益的增长快慢将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水平。

我省建材行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 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攻克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依托院所和骨干企业, 整合资源, 建设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推动建立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鼓励和扶持力度,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升级改造。促进行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附加值, 不断提高行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 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发展节能型和环保型新产品, 生产市场急需的和短缺的产品, 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4.5 企业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困难

我省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政府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企业应坚持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 加大研发力度, 开展技术、产品的创新, 增加产品附加值;坚持质量第一, 不因市场恶化、客户变相压价而降低产品质量, 要以稳定优良品质赢得客户信赖;加大开拓市场力度, 挖掘潜力市场, 完善国内营销网络, 增加销售终端, 注重市场细分化、多元化;出口型企业, 加大内销, 实行出口和内销并重;挖掘内部潜力 (资源、能源、员工等方面) , 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程序, 提升经营、管理、营销水平,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综合抗风险能力;积极向政府反映企业和行业存在的问题, 争取有利政策和发展环境。

3.4.6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争取政府相关政策支持

⑴协会要把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行业发展和满足企业的共性需求方面, 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成为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和竞争行为、协助企业配置资源、提供共性服务的“服务者”, 成为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协助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的“协调者”, 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 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环境。

⑵协会主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 取得对行业协会的支持, 协调行业内外资源, 利用行业协会的平台,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继续做好对政府、对企业的“双向”服务, 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⑶进一步推进我省建材行业协会体系建设。我省建材行业各协会要转变观念, 建立新型协会组织, 把提升服务能力、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作为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各协会要加强联合, 在合作中增强实力, 形成我省建材行业的合力, 建设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具有协调、服务行业能力和凝聚力的行业协会体系, 有效为行业发展服务。

8.创新性工作总结报告 篇八

综合消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这是继2005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共产党在党代会报告中再次强调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上一篇:三万工作简报第一期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