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观后感(精选9篇)
1.《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一
小孩不笨
这部电影,看了以后,我主要思考了三点。
首先,我认为成绩不好一般分为三种,不会读,不想读,不用读。不会读的,顾名思义,就是说就算把一天24小时都用在读书上成绩还是不理想的那种类型,就好像国彬,这种人或许真的值得同情,更可悲的是有些人不认为你是不会读,而是你不用功,那么只好躲在角落里黯然神伤了。但是,上帝总是很公平的,他没给你读书的细胞,但是往往他会给你一些天赋,比如说,文彬画画无师自通,我之前的同桌写的一手好字……这种例子不多,但是存在。其次,是不想读的,这一类是读书不好中的大部分,他们很聪明,也会读书但就是不想把这种智慧运用到学习上去。不过这样子的人往往是还没有经历什么值得自己改变的人,比如说文福,他在遇到新老师后,在被姑妈一次又一次的奚落后依然决定跟数学英语做朋友,最后取得了高分,这类同学要么不用功,但是一发奋起来估计排进全班第三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最后想说的是不用读的,这类人一般命都很好,不过很可悲,就好像terry,他什么都有了,但是却什么都不会,不会冲牛奶,不会端盘子,但是这种行动上的愚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后知后觉,或者说是道德的丧失,就好像是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一样。这类人虽然有点可恶,但是更让人反思,尤其是在江浙地区,富家官僚子弟,这种人数不胜数,很多富不过三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小孩不笨
其次,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那就是父母的教育问题。怎么样更好的和孩子沟通,这也分为三种,文彬的妈妈算是过分的干预,而文福的妈妈是影响了儿子的学习,而terry的妈妈则是纵容,这三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不正确的,但是如果一定要选一个的话那就文彬妈妈的那种。过犹不及,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觉得不应该存在辈分的界线,父母和子女做朋友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父母在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上,也要与学校合作,不要不沟通,但也不要过分的干涉。
最后,我觉得从这部电影中,最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中华文化的继承问题。在中国这已经成为潮流,很多大腕明星都已经将户籍改外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在国外留学深造的精英人士,在移民的同时将中华文化渐渐的遗忘掉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而像电影中人人对中文的无视,对学华文的抵触,从根本上也体现了现今中华文化的岌岌可危。所以说,如何做好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或许更值得我们这一代的反思。
2.《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二
目前为止, 大部分比较流行的教育题材电影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以教师为主角, 比如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题材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死亡诗社》《热血教师》等都是以教师为主角的。造成这种儿童在教育题材电影中成为陪衬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技术的原因 (儿童演员没有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 少有优秀的演员) ;也可能是因为叙事主体的原因 (剧本、编剧和导演都是成年人, 无法深刻洞悉儿童世界) ;也有可能是文化偏好和话语权的原因 (关于小孩子的故事一般都会被视为幼稚, 小朋友们自身也没有能力去拍摄一部表达自己学习生活的作品) 。
第二个特点是大部分以欧美社会为故事背景。以欧美社会为故事背景拍摄的教育题材电影, 由于其社会制度背景、历史文化传统和我们相距甚远, 中国观众看完之后往往有隔岸观火、无限惆怅之感。往往感慨人家的教师多么的热血和激情, 人家的教师在教学上是多么的自主, 人家的课程是多么的人性和生活化, 人家的课堂是多么的生动和平等, 人家的家长是多么的开明和民主, 人家的亲子关系是多么的平等和谐。反身思考自己, 却只能“一声叹息”, 却只能表示出对别人的钦佩和羡慕以及对自己现状的无奈。笔者曾经在教育硕士课堂上播放过一部情节比较温和的法国教育题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结束之后是全班讨论, 各位同学 (教育硕士一般为在职老师) 有感而发的话语都很精彩, 可惜最后的结论却出奇的一致, 纷纷表示对电影中主人公的感觉就是一个远处的英雄在向我们展示他们精彩而成功的事业, 由于种种制度的、文化的原因, 自己很难做到影片中主人公那样。
这种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的差异导致我们在观看欧美影视作品的时候, 往往有一种不由自主的距离感, 这种距离感从审美的角度是很有裨益的, 从启蒙和反思的角度来看却是不利的。
有趣的是, 不仅欧美教育题材的电影主要以教师为叙事主体, 我们中国的教育题材电影大部分也是一样。从《凤凰琴》到《一个都不能少》, 从《美丽的大脚》到《苗苗》, 从《春晖》到《半碗村传奇》, 教育题材的电影几乎都是讲述教师的工作与生活, 并且, 几乎都是在讲述乡村中小学代课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但实际上, 我国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是在偏僻的乡村工作, 更不是民办教师。除了叙事主体是乡村中小学的代课教师之外, 从结构上来看, 电影情节也是比较相似的, 大部分电影都采用这种结构:教师用自己对学生和教育的无限热爱唤醒了迷途中的学生, 激起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 中间一般穿插若干感情纠葛, 最终以学生被培养成才这个皆大欢喜的局面结尾。
在教育题材影视作品普遍叙事背景欧美化或者乡村化、叙事主体教师化、叙事情节结构化的大背景下, 我意外发现了一部视角新颖、发人深省的好作品——由新加坡拍摄的《小孩不笨》。这部电影是2002年新加坡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电影既温情洋溢, 亦笑中有泪, 赢得了新加坡本土社会各阶层, 包括政府高官的掌声, 更是美国《时代》杂志极力推介之作。这部电影的新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影的叙事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小孩不笨》这部电影是不多见的完全以学生学习生活为主题的电影, 影片中虽然出现了很多教师和家长, 但是整部影片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来观察世界, 来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来看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和望子成龙的家长。
电影的叙事背景是城市而非乡村。《小孩不笨》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背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 有着发达的现代物质与制度文明。新加坡的公民主体是华人,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因此影片的文化背景和我们少了一些距离, 影片讲述的故事相对于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电影的叙事空间兼顾学校与家庭。《小孩不笨》讲述了三个就读E M3 (我国香港及新加坡地区民间称E M3为“放牛班”, 意为这样班级的老师像放牛一样对待学生) 课程的小孩如何艰难地应付学业, 以及三个家庭因为孩子学习而引起的冲突。新加坡的小学生到了五年级, 便要依学业表现, 被分派就读E M1、E M2或E M3三种不同课程, 其中EM3内容最浅, 亦被视为最没前途的。三位主人公的名字分别叫文福、国斌和Ter r y, 三个好朋友都读EM3。三个幼小的心灵渐渐地感受到残酷的社会现实。国斌的妈妈刘太太对他的要求最严, 因此国斌的压力也最大。刘太太深受没有文凭之害, 因此不希望儿子步她后尘, 国斌在妈妈压力下的痛苦不是外人可以理解和想象的。文福自从被表哥刺激之后激发了自尊心, 发誓一定要证明自己给表哥看, 同时替身体残疾且收入卑微的父亲争一口气, 让他可以在家族面前抬得起头。Ter r y看来最幸福, 他无须为学业担心, 虽然他的成绩烂到不能再烂, 但因为家里有钱, 父母已经为他的前途做好准备, 因此读书只不过是在混日子。透过三位在EM3班级里的小孩, 电影让大家看到所谓的“精英教育”游戏规则和家长那种望子成龙的期待心理如何扼杀了一群无助孩子的美好的童年时光。
因为内容的新颖, 我们在欣赏这部影视作品的时候, 多了一些文化和制度上的亲切, 少了一些审美和时空上的距离感, 好像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身边的某个孩子。
这部电影中, 不仅大量新加坡学校教育的问题被揭示出来, 而且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纵观整部电影, 结合中国现实, 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为理论视角, 本文对《小孩不笨》这部电影所反映出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工具理性的自负
一般而言, 工具理性可以理解为是对于如何达到目的的思考, 理性地为达到目的而设计路径和寻找工具, 而不去考虑目的本身合理与否。价值理性可以理解为对追求的目的和价值自身的反思, 不去思考利用何种工具和途径来实现价值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人类理性的两个最重要的维度, 工具理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手段, 价值理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意义。近代以来, 由于科学主义的兴起和现代化的推进, 工具理性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价值理性越来越式微。理性渐渐萎缩为工具理性, 渐渐失去了对价值目标本身是否合理的反思能力。
儒家文化圈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一种习惯, 依据自己的人生社会经验, 理性地为自己下一代谋划好实现人生幸福的道路, 理性地为下一代规划好实现人生幸福的手段与路径, 而对于孩子到底想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对于孩子在实现人生幸福过程中的体验和情感却极为漠视。说这是理性, 因为这的确是家长依据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 经过认真理性的思考而做出来的规划与设计。出于对子女的爱, 出于为了让子女未来少受一些苦和少走一些“弯路”, 家长会为子女规划好一切, 要上的学校、要学的专业、要从事的工作、甚至包括要一起生活的伴侣, 等等。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只讲手段不问目标的工具理性。说这是自负, 是因为家长仅仅是根据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来预测和规划孩子的未来生活。未来社会的复杂性可能远远超出这些家长的想象和经验。说这是自负, 是因为这些家长并没有理性地考虑自己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自己到底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自己到底期望去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家长完全是以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去要求子女。
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家长的动机是绝对好的, 态度是绝对理性的, 可惜, 最后的结局大部分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小孩不笨》里国斌的妈妈刘太太, 因为自己学历不高, 在职场中吃尽了苦头, 所以万分恐惧学历悲剧在自己的儿子国斌身上重演, 因此, 把自己对国斌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国斌的学业上。但是很不幸, 国斌的学业不良,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斌和他妈妈的亲子关系非常糟糕。在剧中, 我们看不出来到底是因为亲子关系紧张 (国斌从上学第一天就被妈妈以暴力威胁、强制要求完成学业任务) 而导致学业不良, 还是学业不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在剧中我们只能看到这二者是形影相随的。其实, 国斌自己在美术上有很大的天分, 但是这些在国斌妈妈眼里看来都是些不值得一提的雕虫小技, 难登大雅之堂。国斌妈妈以为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才是深刻的, 自己对国斌未来的规划才是最正确的, 自己对国斌幼小心灵的摧残都是为了国斌未来的好, 都是最最深沉的爱。在“为了孩子的将来”的名义下, 国斌的妈妈刘太太和无数个中国的家长一样, 正在牺牲掉孩子幸福的童年, 正在毁掉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事实上, 孩子的未来并不一定和家长规划和把握的一致。在现代开放社会中, 社会结构与职业阶层的变动, 不是一个家长的工具理性就能把握的。
这种家长对于子女的学业成就过度的重视, 为子女未来的美好规划, 就是一种工具理性的僭越和自负。父母以为自己的理性规划可以代替子女对于幸福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这是何其的自负啊, 哪怕这种自负是在种种无比美好的名义之下, 是在无比动听的口号之下。退一步说, 就算家长的这种工具理性式的规划真正实现了, 被规划的孩子也未必幸福, 被安排设置的生活也未必是快乐的。就像电影中家境优越的Ter r y那样, 父母几乎为他规划好一切, 而这种规划并没有让他获得幸福和快乐, 却让Terry始终有一种深深的自我无力感和在同辈群体面前的自卑感。因为幸福对于每一个人而言, 内容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幸福不仅仅是在工具物质层面的丰富与满足, 更是个体在追求自己认同的价值目标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艰辛或者快乐。
二、价值理性的缺失
工具理性主要侧重于理性的选择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价值理性则是理性的选择将要去实现的目标, 理性的反思所要追求和实现的价值。如果我们把家长为子女规划好学校、专业、就业、人生伴侣等等物质工具层面的努力视为一种工具理性的自负的话, 那么, 家长对于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孩子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与人格特质的忽视以及对于孩子自己想追求的幸福和人生目标的忽视则可以被视为一种价值理性的缺失。
在儒家传统文化中, 人伦思想对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的自我塑造有相当大的影响。按照儒学的观点, 在各种人伦中, 构成人伦的双方由于存在着各种差异, 彼此之间的关系有着特定的规定。“秦汉之后, 君臣、父子、夫妻开始成为绝对的等级性关系, 即臣、子、妻对君、父、夫包括献身在内的绝对顺从。这种绝对顺从的差异性人伦就是后来中国古代社会奉为根本价值观的三纲”。
这种“下”对“上”绝对的顺从, 致使成长在儒家文化氛围中的个体在自我兴趣爱好与职业理想形成的童年时期, 受到父辈与社会文化的巨大影响。儒家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个体大部分缺乏一种对于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的基本的反省意识, 更别说理性思考的能力了。在儒家文化中成长的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反复教导: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才有“出息”;要“吃尽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要“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要这样, 要那样, 唯独没要我们做自己。其实, 这些在家庭教育中反复出现的话语和隐喻, 仔细思考一下会觉得很有问题, 比如, 如果大家都努力学习都有“出息”的话, 那就等于大家都没有出息了, 因为“出息”就意味着你要比别人“更”优秀。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言, “参差不齐乃是幸福本源”, 这句话我一直很不理解, 直到有机会到英国之后才开始有点体会, 这句话表达的就是, 每个人都做自己想做的人才会真的幸福快乐。每个人都做自己想做的人的话, 由于天资、兴趣、能力、基因的差别, 最后结果肯定是人和人是千差万别的, 虽然自己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缺点, 但每个人都可以快乐地接受自己。而我们却在努力地过“独木桥”, 努力地挤进少数被认可的好职业, 努力地成为父母期待自己成为的人。而能成功实现这样目标的人永远只能是少数, 剩下的“失败者”生活不可能有太多幸福, 只能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孩子身上, 于是, 这样的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之重”的家庭教育不断重演。很多中国学生在辛苦读完被家长设计安排的中小学学习生活之后, 终于成功进入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大学, 获得了自由, 遗憾的是, 大部分大学新生根本就不会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大部分学生进入到本来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之后, 第一反应就是郁闷和迷茫, 要么是和中学一样继续埋头学习, 要么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回到影片中来, 《小孩不笨》中的文福本来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 可是因为一系列的家庭变故,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所应承担的责任, 所以就在这种强大的责任心感召之下去努力学习。这样的一种学习动机本身固然无可厚非, 但是, 这样的一种功利化的学习动机可能会使教育成为一种实现外在目标的工具, 使教育沦落为记忆知识和为考试做准备。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一种工具化的教育, 一种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 固然和学校教育制度本身有很大关系, 但是和家长的这种缺乏价值理性的功利化期待, 和学生的这种功利化的学习动机绝对也是密切相关的。
3.谈《小孩不笨2》的教育启示 篇三
关键词:《小孩不笨2》;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当遭遇到亲子交流问题时,很多父母非常困惑和苦恼,总觉得自己全心全意地为孩子付出,可孩子却不领情,总觉得孩子在不了解自己苦心的同时,自己也无法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于是有很多家长求助于老师、专家、媒体,甚至花费不菲去参加各种亲子教育培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遭遇的困境主要是教育理念问题,诚然,有专家指导也许见效更快,但当大部分家庭没有条件咨询专业教师或专家时,是否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引导家长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与交流?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多样化的,其中之一就是家长可以尝试花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欣赏一些经典的教育影片。因为教育影片中的内容一般都会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教育现象、矛盾和问题,并能在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给予观众一定的启示和影响。所以,当心有困惑的家长和孩子在观看影片时,也许就能在共鸣和同理中得到相应的启示,看待问题的角度也许在影片的引导下就能发生一些变化,而有些困惑也许就能豁然开朗,毕竟大部分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具有共性,比如青春期的叛逆。
一、影片简介
经典的教育影片有很多,本文仅对在香港和大陆引起了巨大反响的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进行分析。该影片是由梁智强执导,李创锐、洪赐健、向云等人主演的一部家庭教育电影。影片以幽默的方式开片,让大家在开怀一笑中自我感悟,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幽默虽然还有,但沉重也出现了。虽然,影片可以说是喜剧结尾,可是主人公却也各自付出了代价。
《小孩不笨2》主要讲的是汤姆(学谦)和弟弟(杰瑞)以及自己的好友(成才)成长的故事。故事中主要讲述了两个不同背景的家庭表现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呈现了两种理念完全不同的学校教育理念。影片中,学谦和杰瑞出生于新加坡普通的中等阶级家庭,父母都有一定的事业基础,也都忙于工作赚钱,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就足够了,却一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而学谦的好友成才却处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出身卑微,自己曾经误入歧途,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尘,所以对儿子恨铁不成钢,但由于沟通和教育上的问题,导致孩子成绩令人失望,父子关系紧张。影片生动地反映出了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和学生问题,在影片中也含蓄地反映了国家的法律和教育部的政策问题。所幸的是,学谦和成才走上歪路之后,经过一番波折,最终成功上了正道,并且他们的父母最后也明白了道理,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二、教育启示——罗森塔尔效应的预言
影片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台词,“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好管教了,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容易沟通了。”而这把“赞赏”的钥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精髓。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它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该理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这一效应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你认为对方是天才,他就会成为你认为的天才,你认为对方不成器,他就会越来越令你失望,不管你的内心是否渴望对方成才。这两种不同的期望,不同的看法导致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小孩不笨2》中由始至终都有丰富的体现。
1、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指责与忽视让孩子越行越远
当学谦获得网络博客的冠军,身为主编的妈妈没有看见儿子的成绩,反而认为认为那些只是乱七八糟的文章,因为学谦的作文得不了高分。学谦省吃俭用,用节约出的钱给父亲买了个剃须机作为父亲节的礼物,结果被妈妈说成是“浪费” 。学谦努力修好父亲有故障的电脑并送到父亲单位去的时候,父亲的第一反应就是电脑是学谦弄坏的。面对忽视与指责,面对信任的缺乏,学谦的心离父母越来越远,在小混混的认同和赞赏之下,学谦走了犯罪的道路。
在杰瑞误认为自己让女同学晓晰怀了孩子的闹剧中,父母没有看见孩子一直在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没有分析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缺乏和孩子的沟通,而责骂杰瑞品质变坏,令杰瑞深受伤害。在父亲节送给父亲的画像中,杰瑞的笔触充满了儿童的智慧和幽默,也充满了对父亲的期待与无奈,可是在父母的眼里这是“莫名其妙的事情”,结果只赚取了父母的奚落。杰瑞成功地出演了话剧的主角,父母却认为其不务正业,不愿抽空去观看。结果导致杰瑞为买父亲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自己的演出,而去小卖部偷钱。
在大部分学生没做作业的情况下,很久没交作业的成才在学谦的鼓励下终于交了一次作业,老师却只是讽刺地说,“你总算肯交功课了,不过做得乱七八糟,跟没有交有什么两样?”结果导致成才更是自暴自弃。
学谦的父母看似理性的家教,成才的父亲略显粗暴的态度,付老师有点啰嗦的无奈,其实都是爱孩子的表现,虽然表现有所不同,但最终却一起将孩子越推越远,甚至差点让孩子走上不归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只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总认为孩子做得不够好,结果孩子真的越变越糟糕。这恰恰验证了罗森塔尔效应的预言——消极的期待会带来消极的结果。
2、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赏识让孩子重拾自信,学有所成
当付老师在年轻老师的启示下,在经历一系列的变故后,转变了教育理念,从无奈的埋怨到由衷地赞赏,其效果在他对华文只考12分的晶晶说,“你进步了2分啰,有进步好过没有进步,再继续努力……说你行,你就行!”之后,从晶晶欣喜和自我肯定的笑容中就可见一斑。
影片有一句旁白,“在每一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而赏识就是唤醒好孩子的力量,影片的结局也恰恰展示了这种积极的力量带来的积极结果。在校长和付老师的赏识和鼓励下,成才如愿地成为散打冠军;在爸爸、妈妈的赏识下,杰瑞成功地完成了他作为男主角的第一次表演;在校长的赏识下,符老师改变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成为深受学生欢迎良师益友。于是影片再次验证了罗森塔尔效应的预言——积极的期待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影片的最后有一句台词:“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是垃圾还是资源,并不在于它们本身是什么,而在于在大家眼中它们是什么!认同和赞赏在垃圾变资源,唤醒好孩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让我们的赞美、信任和期待成为一种正能量,让别人在获得我们的信任和赏识时,感觉到获得了积极的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使他们变得自信、自尊,让他们身体里的好孩子越变越好。(作者单位:新余学院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郭赫男 刘远军.电影《小孩不笨2》的教育理念解读[J].电影评介,2008(6).
[2]胡伟.拿什么来拯救孩子——观电影《小孩不笨》有感[J].阅读与写作,2011(9).
[3]刘远军.拯救与沉沦——电影《小孩不笨2》的教育理念解析[J].戏剧文学,2007(12).
4.《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四
在这周,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小孩不笨2》这一部电影。看的我深有感触,时而喜,时而热泪盈眶。使师范生的我对教育有了一个全新认识。
父母对孩子都是无尽的爱,只是爱的方式各有不同。在影片中描述的两个家庭都呈现出对孩子教育方式上的偏差,这也是现实社会许许多多家庭会发生的情况。不是打了,骂了或是宠了就是管教孩子,这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剧中的几个孩子就是现实中无数孩子的典例。父母对孩子的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又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孩子心中的疑问无法得到解决,渐渐孩子心门也就关了起来。父母表现对孩子越来越失望,觉得已经教到不知道该怎么管教,而孩子们对父母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一直不断努力,可是换来的却是更高的要求,甚至是他们无法到达的,接连责备声也垠绕耳边。不知何时,一点点进步就受到夸奖到现在无论怎么做,迎来的都是不断责骂。就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的心理无法健康发展,由对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变得沉默,甚至迷失自己最终走向堕落。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父母是否应该想想自己的方式的正确性呢?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孩子心中树立榜样。可是知错就改、向人道歉都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父母认为自己是长辈,做错了也不会轻易承认,觉得面子挂不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承认错误并不是有损自尊的事反倒会让孩子们觉得知错就改,也能被原谅,这样事情也不会变得复杂化。再者,人都是有长处的。作为父母,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长处,并对他们提出鼓励,让他们的长处得到发展,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读书才能成才,各行各业都有精英。孩子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基本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所以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看到这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的家庭教育并不是爸妈全程监控下的,他们只在我错误时进行指点,我成功了会进行表扬,很多方面会让我自己想自己做决定,仅仅分析事物的利弊让我自己去权衡,在这种教育下让我比同龄人成熟很多,所以我早早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苦用心,因而我会尽力让自己做好,也就成就了我为人处世风格以及对事物的全面性考虑。所以也让我觉得爸妈的教育方式很是正确。
5.《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五
小孩不笨这部电影大体讲的是:一天,老师在讲课要查谁带手机了,就让同学们把书包都放到桌子上,就问一个女同学,她就说:“没带”老师就打了一个电话,原来她带了。最后老师查到杨学谦也带手机了,但是他拿手机的时候一个光碟掉在地上了,同学们就踢那个光碟最后还是传到老师那里了,老师就批评了杨学谦几句,他就打了老师,最后校长要严重处罚他,就要让他退学,不过他的父母就要让他读书,结果就选择了鞭打。
我觉得学生就要尊重老师,不听老师的话和打老师都是不对的,如果这样做了就要受到处罚。
我感到,最后杰利说的那句话很好“不要光挑别人的缺点,也要挑别人的优点。”
6.《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六
教育成为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成为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可作为孩子的父母,学生的老师如何去教育好孩子,这一难题多少年来始终困绕着人们。在我们的教育领域里不少智者发出过震撼人心的呐喊:“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身教重于言教”……。也有很多迷路者留下发人深省的哀叹:“惯子如杀子”、“无规矩不成方圆”……。更有众多后来人在苦苦的探索。今晚观看了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和启迪,从中似乎悟到了答案。
剧中故事情节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学生在家从父母那里看到的是冷战和漠不关心,得到的是埋怨和责骂,甚至是暴打;在学校接受的严格校规校纪的约束,一次次考试失败的打击,承受的是考试失败后老师无情的讽刺和挖苦。在社会上受到的是一些不健康现象的侵袭,品尝的是对社会的朦胧无知和无奈;家长怀有一颗恨铁不成钢的愤怒的心,体验的是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累的苦和孩子学习不长进的真切的恨,由衷的发出了“我说什么语言,你才能听地懂啊!”;教师面对的是调皮捣蛋、桀骜不逊的学生,虽然是磨破嘴皮的说教,却最终不见效,用自己的百般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的不理解和超出常理的反抗;校长抱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美好的愿望,虽是在勤勤恳恳的诲人不倦却不得不用无情的制度来惩罚自己喜爱的学生。整个社会都乱了,教育者成了不近人情的魔鬼,受教育者是不可理喻的叛逆,本该和睦相亲的家人却反目成了仇敌。这些不可理解的现象是怎样遭成的呢,怨谁呢,怎么解决呢?
电影在展示了当前社会的不正常现象后,也揭示了它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社会自有正道,人间总有真情。孩子需要理解和呵护,学生需要尊重和鼓励。在任何时候社会的真、善、美总是多于假、恶、丑,真理总能驱除谎谬。人在自身善良本性的召唤下,总能拨开迷雾见太阳。在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之后,用血的代价换来了答案:充满真情的语言,孩子才能听地懂。人们终于认识到了人间大道。父母应敢于对孩子大声的说出你的爱;教师应真诚的面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用真情去呵护学生。教育的真谛在于尊重。
7.《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七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几时?很久了,对吗?
在这部电影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问题被最明确的摆在了面前,而散布在电影中,是探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怎样从一个“烂苹果”中发现有价值的部分,怎样给犯错的孩子一个机会,怎样让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亮到最大处,相较于《小孩不笨》第一部,家长占据了主动的位置。赞美多一点,责骂少一点,才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那把钥匙。
首先,这部片子阐述了孩子和父母的沟通问题。很多家长以为每天和孩子讲多少多少话,说多少多少自己认为的大道理就是交流沟通,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设身处地的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这样的结果常常使他们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达不到沟通的效果,更有甚者会产生沟通的屏障。很多家长给孩子设计的成长路线并不一定是他们最合适的成长线路,而家长们几乎很少给孩子有发言或者解释的机会,再加上平时与子女交流的欠缺,孩子怎么会不出现问题呢?孩子是需要被理解被鼓励的,只有父母真正的从理解和鼓励的角度去考虑,那么也不存在代沟的问题了。看这部片子,会让人找到自己孩提时的影子,勾起自己儿时的点点滴滴,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也许你会觉得里面孩子想法的幼稚,也许你会觉得里面大人同样是那么的不可理喻,但是随着自己的长大,也开始了解父母的想法了,也许此时更多的可能是会心的一笑,因为童年毕竟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并不是说这个问题就不会在困扰我们了,因为或许不久后的一天,你就要在父母的角度上去和自己的子女沟通了。
其次,片子反映老师和学生的沟通问题。片子里面的中文老师符老师的确是一个好老师,批评惩罚是他们的执教风格,在中国或许还有很多地方的老师教育方式就属于这种类型,至少我们小时候的绝大多数老师就是这样的类型,然而时代变了,现在的孩子成长的更快,以至于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让他们所接受,在反省之后符老师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始鼓励自己的学生,这不仅让他在学生的心目中形象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接受了教育,比起原先的鞭子教育要进步的多,时代在改编,沟通也需要改变,这样教育才才会有进步。
人的感情有很多种,父母与孩子间的爱虽然没有爱情那样的轰轰烈烈,但却有着如蓝天大海般的博大与永恒。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每个人从来到世间的那天起就带着这份来自上天的宝物启程。一路成长,这件护身符一定会保佑你逢凶化吉,遇难逞祥,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被再多的人所唾弃,爸爸妈妈也不会放弃你。
但是蓝天大海也会有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就是大人和小孩沟通不良的时候。自己小时也有恨父母的时候,现在想想多半都是自己不对,小孩的自尊心有时比大人还强,容不得半点批评。大人们也有自己的问题,他们在拼命工作养活孩子之余其实也很享受那种当大人的感觉,那种高高在上,不容违抗的感觉。父母对子女的好是不容置疑的,但那不代表孩子可以挑战他们的地位,可以没大没小。所以大人们偏偏最爱把小孩当菜鸟看待,那种轻蔑的眼神不知让多少孩子坚信他们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影片讲述了三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老师的故事。成才在一个贫困暴力的单亲家庭里长大。成才的爸爸因为自己从小不读书才导致打架坐牢腿被打断的人生悲剧,他希望成才不要像他那样不成才,但教育不得法,每每用暴力解决问题。结果成才也变成一个不读书爱反抗大人的孩子。在一次和老师的打架事件中他被学校开除了。当被主流社会抛弃后,成才只能在街头黑帮兄弟那里才能找到自己价值的认同。最后还是他的爸爸用生命把他从罪恶的沉沦中拯救出来,他又回到学校,后来成了武术冠军。
学谦是成才的同学加死党,一个在生活优越的中产家庭中成长的少年,但他的父母因为忙于赚钱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所有从来不关心他的想法,总是挫伤他的自尊心和成就感,让他感觉那是个什么都有也什么都没有的家,只是个睡觉的地方。也是在那次和老师的打架事件后,他被学校处以在众多同学面前被鞭打的惩罚(新加坡有鞭刑,连小孩都不放过,真是搞笑)。内心受到严重创伤的学谦也混迹于黑帮中,结果被黑帮利用,导致在光天化日抢劫街头老婆婆。最后是他爸爸在人群中跪下来求老婆婆开恩,才饶了他儿子不用去坐牢。学谦终于和父母化解了矛盾。
8.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八
一、选择题 1、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此有关的是()
A、青年节
B、建军节
C、国庆节
D、建党日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国歌中为什么还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呢?用成语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居安思危 C、知耻后勇 D、奋发图强
3、你认为在我们历史课本中所指的“最可爱的人”不包括下列哪一人物?()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毛岸英
D、董存瑞 4、1969年10月,欧洲有一场著名的足球赛,下列哪个国家的人不能看到现场直播?()
A、中国
B、苏联
C、日本
D、法国
5、“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工业基础得到了极大改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
6、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7、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A、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B、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进程的八项主张
C、“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D、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十年“文革”时期
9、据你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洋舰队
C、南海舰队
D、东海舰队
10、如果你是21世纪初的一名记者,想要了解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最新情况,你会前往()
A、东京
B、北京
C、纽约
D、上海
11、如果现在杨振宁再次回国探亲,问你:“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美国核物理学家)?”你应该回答是()
A、钱学森
B、钱三强
C、王大珩
D、邓稼先
12、明明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A、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3、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14、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A、内蒙古 B、西藏 C、广西 D、宁夏
1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16、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
A、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 B、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C、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D、“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 17、1950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是指()
A.日本 B.越南 C.韩国 D.美国
18、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19、新时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 20、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优秀运动员是谁?()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D、邓亚萍
二、填空题
21、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的榜样”。
22、“文化大革命”是由 错误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使中国陷于“
”长达十年之久,给整个民族造成了严重灾难。2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 》,会议还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4、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简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 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坚持。
2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 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
26、年秋,在 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四、材料分析题
27、阅读下列我国北方某地部分统计资料:
请回答:(1)1977年,该地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反而下降了,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试从地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分析1999年粮食大幅增产的原因。
28、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1)新中国成立后,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
(3)“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
(4)列举出上述三个时期的著名英雄人物?
(5)诵读碑文,无数人民英雄的历史伟绩历历在目,我们中学生应继承和发扬先烈 怎样的革命精神?
(6)假如今天让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续写一段碑文,你准备如何写?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 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三制定后,党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3)针对材料三,谈谈当时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五、分析探究题
30、[材料一]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澳门问题也是这样。”
[材料二]江泽民在1997年3月26日发表声明:“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这种问题在当时的中国是指什么问题?后来邓小平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什么方针政策?
(2)如果没有邓小平我们能收回香港和澳门吗?说说理由?
(3)陈水扁是鼓吹台独的“积极分子”,常与国际反华势力遥相呼应。请你以中国历 史研究所的名义发表一个声明,用史实证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指出新中国建立后对台政策 的变化,并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
附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
1、C
2、B
3、D
4、A
5、C
6、C
7、C
8、C
9、A
10、D
11、D
12、B
13、B
14、A
15、B
16、D
17、D
18、C
19、A 20、B
二、填空题
21、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22、毛泽东 江青、林彪 全面内乱
23、共同纲领
毛泽东
24、经济建设 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25、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1977 邓小平
四、材料分析题
27、(1)“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搞政治运动,背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人民公社制度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破坏了农业的生态环境
(2)通过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风沙,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条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8、(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解放战争时期(3)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4)林则徐、董存瑞等(5)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立志报国,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的精神(6)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9、(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这条社会主义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所以犯了一系列错误
五、分析探究题(1)祖国统一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能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3)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清朝时,设台湾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要解放台湾。随着形势的变化,党和政府又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政策。新时期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和平主张。历史昭示着一个事实,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目前,陈水扁和国际反华势力狼狈为奸,企图策划“对台政策”,这种丑恶行径必将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广大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这种阴谋分裂祖国的活动必将徒劳无功。在此,我们正告陈水扁和国际反华势力尊重历史,认清形势,迅速停止所有反华行径,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决不允许分裂!
《小孩不笨》这部电影写了国彬,文福,Terry三个好朋友他们都读了EM3(被视为无药可救的班级),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给予不同教育,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形成不同的性格和日后的待人处世。《小孩不笨》将人物性格和背景融合得恰到好处,手法幽默,轻松风趣,细节富有生活气息。可以说我们是在一阵又一阵的笑声中看完影片的,而其中的一些片段又非常得让人感叹,甚至催人泪下。印象最深的是国彬的母亲,可以说她是一位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的母亲,可是她的倾情付出换来的却是母子俩无尽的痛苦。因为无论她如何悉心教导,国彬的考试仍然很不理想,除了对着画布,其余时间可怜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丝笑容,而母亲看重的是分数,分数像一块石头板沉重地压在他俩心头上。每次考不好,母亲是倍感压抑,脸拉得老长,谩骂乃至大打出手,而文彬由于受不了母亲的教育,于是决定跳楼自杀,后来被警察救起,于是一家三口陷入了沉思中:难道考试考不好,发生这种事只是孩子的错吗?也许大人经常以为和孩子说很多话那就叫沟通,其实大多数时候可能都是我们自己在喋喋不休,自我感觉对孩子是无比的谆谆教导。其实他们到底听进去多少,我们并不清楚。“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一位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期盼,只因为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喜出望外,有的则望穿秋水,望来望去一场空。我相信天赋的差别不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的不同恐怕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考孩子的知识,考妈妈的心态。”社会大环境是如此紧张激烈,我们的家长老师也都是被无形中逼迫着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无奈,那么如何能不再被分数牵着鼻子走,不唯以分数论英雄,怕是要长久思考的一个话题。是否能尽量调整目标,保持良好的心态,给予孩子鼓励,让他们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呢?现在孩子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被灌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往前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结果和过程究竟哪个更重要?跑道的终点又是什么?所谓的高学历高薪水就是父母期望的成龙成凤吗?如果孩子一直在家长的叹气、谩骂和责打中成才,输掉的就不是分数,而是一份做人的志气,人生中难免有跌跌撞撞,但跌倒再爬起来,这点痛算什么,我们要有超越别人,超越自己的勇气才行,爱孩子就要爱得久远!让孩子全面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墨守成规,让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与国彬相反,胖乎乎的Terry生活在非常优越的家庭中,享受着父母极度的溺爱,所以他总是畏畏缩缩,缺乏勇气与能力,没有主见,而他的姐姐由于年龄的关系已经开始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然而他俩的母亲可以说是典型的母鸡护小鸡,在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之间充当着庇护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包办姐弟俩的一切事物,包括思想。母亲有一句名言: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们好。在这句至理名言下,母亲认定了自己是一个好母亲,她把一切都给了孩子,然而她的行动却告诉儿子——你是无能的,不行的,必须一切依赖我;对有个性有想法的女儿她要时刻强调:我的人生社会经验才是正确的,你必须接受我的指导和安排,那才是对你最好的。可是这位母亲何曾思考过:孩子眼前生活里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孩子除了衣食无忧之外,心里真的开心吗?孩子的未来究竟怎么样才是最好的?她自以为是的一手包办也许短期内会给姐弟俩一个非常舒适安逸的小巢,殊不知这样会直接影响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小鸟在幼儿期由母亲喂哺,鸟儿羽翼渐丰之后呢?没有坚硬的翅膀如何飞翔?没有觅食的能力如何生存?孩子没有独立的品格便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应教给孩子坚强不屈的意志,勇于参加社会的竞争,独立思考的能力。
9.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九
蔡素云
2008年3月6日我们全校老师在电教室一起观看了《小孩不笨》的影片,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即时看完,剩下的内容各自找时间观看,现在我终于把小孩不笨看完了,看后真得有很大的感触,故事的内容丰富、精彩,每一个故事都打动人心,让人看了有时捧腹大笑,有时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泪,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如果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一齐观看就更好了,我相信看了这部影片后学生和家长们一定会收获不少。
想起影片中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非常深刻,难忘。影片中讲到的父母不懂得好何教育自已的子女,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用得不当,往往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就如第一部讲到国彬这个小朋友的故事,从小国彬就是很爱画画,但是她的母亲就觉得他画画没有用,不准他画画,每天都逼着他学习,而且学得不好父母又打又骂,这样不但埋没了孩子画画的天份,而且也打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没有兴趣当然就学不好,但是也不能全怪父母,因为天底下哪一个父母不想自已的孩子成长呢?只是有些时候他们用的方法不当。只有掌握好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地教育孩子,找到适合孩子学习的学习方法,才能教育好孩子。
当然教育好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也不能不管,管多了孩子会觉得你烦,他没有自已的活动空间,管少了孩子会觉得你对他不关心,所以该管的时候就要管,不该管的时候就不要管。培养孩子
【《小孩不笨》观后感】推荐阅读:
小孩不笨2观后感400字10-02
小孩不笨2观后感800字作文07-24
教育片《小孩不笨2》中小学观后感08-22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胡蓉07-15
我不是完美小孩读后感09-05
《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10-19
给小孩09-16
“老小孩”爷爷10-21
祝福语小孩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