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教育经验总结(精选8篇)
1.小学信息教育经验总结 篇一
光阴似箭,任职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成功得完成了自己的本职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实践,我掌握到一些教学方法,让我的教学工作开展事半功倍。现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任职以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以前上课也用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但对于所带毕业班在复习备考期间,堂上教学主要是以讲练为主,就没有使用这一方式,另外,复习期间学生的学习量加大,精神天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但在听了同科组老师的课以及老老师的指点以后,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于是,我再次运用了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然后在让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作为小老师上台讲解,最后,我再为他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发现讨论--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其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可刺激和较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调动了思维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战胜了被动、依赖、害羞的心理,谁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觉参与了活动。在整个讨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紧张地思考、学习。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习效果较好。
2、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在为大家讲解时较流畅,不出错误、不闹笑话。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如在讲解完,有的组答得并不太好时,有的自责,有的懊丧,这时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增强其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果然,在下一课的复习当中,该组积极思考,紧密团结,通力合作,终于有了出色表现。
因此,我觉得讨论--讲解这一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另外,我更注意情感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处处尊重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友好的学伴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全心全意地配合自己、支持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总之,我任职以来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将我所学渗透课堂教学,为学生造福,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小学信息教育经验总结 篇二
一德国信息领域职业继续教育概况
德国信息领域职业继续教育体系AITTS (The Advanced It Training System) , 最初由德国金属制造业联盟 (IG Metall) , 服务业联盟 (ver.di) , 电子工程和电子产业中央协会 (ZVEI) , 德国信息技术、通信和新媒体联盟 (BITKOM) 这四个德国信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于1999~2002年期间提出并建立, 目的是重新组织信息领域的高级职业培训工作。该体系成立后, 对德国信息领域员工的职业继续教育、能力鉴定和评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信息领域的职业继续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 由企业、员工、指导员、行业协会、政府共同参与, 包含了能力框架、培训体系和资格认证制度的完整的系统。
1. 以“能力框架”体系作为职业继续教育的基础
德国信息领域的职业继续教育是以建立能力框架为基础的, 能力框架中对能力和职业模块等信息进行了详细描述, 为信息领域人员的职业继续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能力框架中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强调能力的发展, 纵向上将信息领域专业人员分三个层次, 对不同层次专业人员同时设置了学历标准和能力标准;将能力细化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中, 为能力评估及资格鉴定提供了依据。
能力框架按照技术专家、操作专业人员、战略专业人员三个层次构建, 并将各层次专业人员的能力与学历等级建立了联系。在6个组专业技术级水平的操作和战略管理人员中, 细分了29类IT技术专家, 这29类IT技术专家覆盖了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从软件开发、项目分析、咨询、产品开发到销售管理和售后支持等 (见图1) 。
2. 以“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
为使职业继续教育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 AITTS认为对信息领域员工的培训应该是以需求为导向而设计培训课程。
AITTS非常重视课程的开发。为使课程与实际工作相关联, AITTS任命德国应用科学研究机构Fraunhofer对课程进行设计, 要求所开发的课程需以工作流程为导向。通过与超过60个在信息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Allianz、德国电信AG, Oracle德国公司, 西门子德国公司及众多小型企业, 以及职业继续教育机构共同讨论, 最终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课程, 这些课程与工作流程紧密相关, 因此特定的工作流程在课程结构中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员工的培训能够与工作紧密结合。
3. 完善的资格认证制度
在德国信息领域职业继续教育体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具有完善的资格认证制度。资格认证制度为培训质量提供了保障, 同时也使培训过程具有高透明度。其所提供的资格证书在欧洲范围内完全被认可, 具有可比较性、灵活性, 且并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有益。
AITTS针对能力框架中划分的信息领域中的三层次专业人员, 采取了不同的资格认证制度。
专业人员的资格通过联邦统考 (由校外考试机构提供) 来证明。具体采用德国工商业联合会根据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高级IT培训规章 (2002年5月颁布) 中的标准。根据信息和通信技术资格证书及工作年限和职业的责任, 对每一个等级制定了特定准入标准。考试内容是以工作流程为导向设计的。
技术专家的资格由欧洲鉴定委员会德国分部认可的私人鉴定机构提供。采取此认证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技术专家受IT技术变化快的影响最大, 而私人鉴定机构对IT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及与此相关的技术认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技术专家认证以技术专家模块中设置的标准为基础, 证书提供者根据技术专家模块中的能力要求、相关的标准来对技术专家进行测试。所获得的资格证书在欧洲范围内完全被认可。
二思考与启示
德国信息领域的职业继续教育为完善我国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参考。相比较而言, 我国信息领域的职业继续教育在对能力的关注度及相关制度完善方面仍存在不足, 笔者参考德国信息领域职业继续教育的经验, 结合我国的国情, 提出以下职业继续教育的设想。
1. 政府要为职业继续教育提供保障
政府在职业继续教育体系中应发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 完善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职业继续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的作用。
第一, 建立健全职业继续教育立法。我国目前的教育法规完善的是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体系, 更多的是注重对青少年的在校教育, 而对步入社会后的学习权利、条件和机会没有做出规定。因此, 我国有必要制定继续教育法, 从法律上确立职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为我国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之一。
第二, 完善资格证书制度: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继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紧密相关。我国目前实行学历文凭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并重的制度。就整体而言, 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与科学的评估体系, 建议应建立更加完善的资格证书制度及科学的评估体系, 同时, 在全国推进资格证书的互认与衔接, 建立起资格证书准入制度。
2. 充分发挥各类教育机构的作用
职业继续教育机构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继续教育提供机构主要包括由大学、社区组织及其他培训机构等。
在我国目前的继续教育活动中, 高等院校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与社会上其他培训机构相比, 高等院校有明显的优势, 如具有更好的师资和设备及良好的社会声誉等。但同时也存在弊端, 如很难摆脱普通高校的模式, 时间固定, 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与实践相脱节等。
在职业继续教育中, 要充分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力量。社会培训机构在开展职业继续教育活动中体制更为灵活, 设置的课程也与实践联系更为紧密, 能进一步提高培训在职业继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3.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对于我国目前的职业继续教育而言, 设置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环节。在我国现有的职业继续教育中, 课程设置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我国目前职业继续教育的计划、内容往往由行政人员或专家制定, 主要是从社会发展和整体需要的角度出发, 忽略受培训企业和人员的内在需要。但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 职业继续教育都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对国家而言, 职业继续教育要培养适合社会生产需要的人才;对企业而言, 企业希望通过职业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从而提高企业整体能力;对个人而言, 个人通过职业继续教育来保持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个人在行业和岗位上的竞争能力。因此, 职业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从市场实际需要出发, 要具有实用性。
4. 调动企业在职业继续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
从德国的职业继续教育实践看, 企业在职业继续教育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个人在接受职业继续教育时处于主动的地位。相比较而言, 我国的教育存在重学历教育、轻培训教育;重全日制教育, 轻业余教育;重一次性教育, 轻终身教育的现象。目前, 职业继续教育中企业和个人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由企业组织开展的职业继续教育活动的比例偏少, 部分企业由于职业继续教育活动的短期效果不明显而不鼓励员工参加职业继续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分工的细化, 企业在职业继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也会日益增加, 需求也会不断加大。职业继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规模、行业特点、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职业继续教育形式, 如实践操作、开放式课堂、课堂培训、校企联盟等。提高企业在职业继续教育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是完善职业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
摘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开展职业继续教育活动的时间不长, 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在对德国信息领域职业继续教育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我国的职业继续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德国,继续教育,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Matthias R, Josh B, Karlheinz M, et al.Systematic IT Further Education in Germany[C].//Proceedings of the9th World Conference on 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kyo:[s.n].May, 2004
[2]Rohs M, Mattauch W.Workflow—Embedded Training in the IT-Sector[C].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3]Rohs M, Büchele U.Work Process-Oriented Competence Developmen[tC].Bonn: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02
3.小学信息教育经验总结 篇三
一、民族政策教育
内蒙古的民族团结教育地方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抓,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开展民族政策大检查活动,从总体工作的方向上让民族团结的理念深入指导各项工作.使得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从1952年底到1953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周边蒙古族聚居区相继划入,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开展了民族政策大检查,严肃批判了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意识和倾向,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错误思想也进行了批评和帮助,维护和加强了民族团结。
195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为了纠正改造中一些左的错误政策,正确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民族问题,按照中央的指示,内蒙古自治区对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着重检查和批评了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自治权利的现象,反对了大汉族主义。
在文革时期民族团结局面受到严重破坏,在九一三事件后,为了稳定边疆局面,改善民族关系,1972年毛泽东同志说:“政策问题多年不抓了,特别是民族政策,现在地方民族主义少些,不突出了,但大汉族主义比较大,需要再教育。”1973年进行了民族教育政策大检查。
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全面纠正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左倾错误,自治区党委1977年1978年先后发出民族政策再教育的通知.
1980年春节前后在恢复1969年7月以前内蒙古的行政区划以后,自治区党委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1991年3月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复杂局面,为了落实江泽民总书记1990年9月讲话精神,自治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二、教师奖励政策
民族团结教育最主要的实行者是民族学校的教师,对于他们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关键。内蒙古在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师奖励中充分体现了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这一特点,对于蒙汉兼通的教师进行专项奖励,对民族学校教师在子女就业、发展党员、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照顾。
1978年9月14日王铎同志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上指出民族教师要努力做到蒙汉兼通,熟悉和热爱民族教育,在教师级职评定、工资调整、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和奖励等工作中,要从民族教师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做出适当安排。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教学,是民族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但很有优越性。为了鼓励所有在民族学校工作的各族教师都能掌握两种语文,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两种语文教学津贴。在评定教师职称、荣誉称号、晋级、提拔等方面,要从民族教师的实际和特点出发,适当放宽,不搞一律化,一刀切。
三、地方民族教育课程
内蒙古地区在90年代全国统一编定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之前 已经编定了自己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1981年7月自治区教育厅将<<党的民族政策和自治区建设课>>列入初中的教学计划.放在初三下学期讲完法律常识后进行,每周2课时,大体讲八周左右.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培养热爱各族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掌握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1986年自治区教育厅规定,在三四年级安排民族团结教育,每学期在课内安排2节,在课外安排1节。
四、特色奖励制度
内蒙古地区对于民族团结教育除了在物质上、制度上进行保障以外,采取了形式多样的鼓励方式,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区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1983年发出<<关于筹备全区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的通知>>,各级单位召开民族团结表彰大会.9月自治区召开首次表彰大会.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全区性的民族教育表彰会。通过表彰和交流经验,进一步促进全区民族团结和我区的教育改革。从1984年起,每年9月定为全区民族团结表彰活动月。
2.奖励使用蒙古语文活动
毛泽东同志说: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 关键是坚决克服轻视和忽视民族语文的倾向.因为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即是民族情感问题,也是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授课用语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政策。1951年1月11日,《内蒙古日报》发表了题为《纠正轻视蒙文教育 努力发展民族语文》的社论。
1962年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颁布<<内蒙古自治区学习与使用蒙古语文奖励办法>>中规定集体奖励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重视蒙古语文的学习和使用,在工作中切实执行蒙汉两种语文并行的决定,并在培养民族干部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者.个人奖励条件努力学习蒙古语文,短期内由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能用蒙文处理一般公文的程度,并在工作中由于积极使用蒙语或蒙文便利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任务者.汉族和其它民族干部,由于积极学习蒙语蒙文,基本具备条件者,应优先奖励.
在《内教民字(81)7号》中指出在自治区 蒙古语授课的中学生中,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评选区内蒙文版的中学生读物。1963年出台了《蒙族中小学蒙汉语文升级考试办法》。1964年起在蒙古族中学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加试蒙古语文。
3.学科竞赛和歌舞比赛活动
自治区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和发现优秀人才,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的学科竞赛活动和授奖评选活动逐年增多,而蒙语授课学生由于受语言等因素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参加这类活动。为此,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和自治区语委三个单位牵头,并联合各盟市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区蒙语授课中学生建立明安图杯理科奖和尹湛纳希杯文科奖。1987年5月4日内蒙古教育厅、民委、语委发出关于在全区蒙语授课中学生中建立明安土杯理科奖和尹湛纳希杯文科奖的通知,在蒙古族学生中选拔培养了大批有特长的人才。
4.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四
时间如梭,毕业至今已有八个年头。毕业后我有幸成为光荣的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在学校,我主要承担数学课教学任务。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群体,性格迥异的学生,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回顾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留意激起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教学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钟面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小正方体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超市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进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渐构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动身点,以构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华。
二、注重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在教学《连加》一课中,我给学生放了一段早晨他们打扫卫生的录像片段,在录像中有学生打扫卫生的生活场景,又有身边熟悉的同学。当看完录像后我问他们:从这段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的时候,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起来,当我再问:为什么用加法列式时,孩子们说:“开始有3个同学扫地,一会儿来了2个拿扫帚的同学,一会儿又来了1个拿扫帚的同学,一共有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所以用加法列式”。他们不仅理解了连加算式的含义,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同时又让学生比较3+2与3+2+1两个算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了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还可以把它运用于生活。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如我在教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小猫钓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整理加法表,发现运算规律。准备的教具有:鱼(写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式)鱼篓(算式得数)小猫头饰、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让孩子们从池塘里把自己算出来的算式(鱼)送到鱼篓里,再让他们分组验证各个鱼篓的鱼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把所有的算式根据规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整节课,孩子们是学习的主角,他们兴高采烈得参与游戏,参与学习,在游戏中积极地进行计算,不自觉地进行整理,非常有兴趣地交流计算规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来枯燥的计算整理复习。
三、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备课时对教材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力求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学困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学困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学困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我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我所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造福,让孩子们成为真实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当仁不让的责任。
总结人:周友德
5.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五
「摘要」:很多学生都反应学习数学知识很难,学习数学应用题更难,其实他们只学会了数学的基本算法,而没有真正的理解数学的含义。因此,数学老师有必要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字:数学问题生活化
学习数学兴趣性
时间如梭,我参加教导处工作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每次在上课和对同事们的一些数学教育教学经验都取了硕果,虽说教无定法,但也规律,教数学更是如此,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把我的一些数学教育经验写成总结跟大家分享,也是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前进和完善自己。
一、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学期前我对整册书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和数学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新课标理念渗透到课堂中来,力求让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二、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极为重要。本学期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利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家长和老师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有经验和学科带头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和学科带头人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及时的跟踪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时的走上学习的正确道路上来。
五、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学困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学困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成为学生时时刻刻不变迁的小老师,竭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争取更大进步。
六、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促进学生积极向上。
小孩子都爱听表扬和喜欢物质奖,特别对来自老师的奖,他们会觉得无尚光荣,老师只要觉得有进步的学生都要给予一定的口头奖和物质奖,为他们树立榜样,同样也会使家长更关心教育自己的子女,做到家长和学校还有社会一起来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总之,我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力求做一名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育管理者,把新课标精神落到实处,营造好热爱学习数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成长中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论
★关注小学生数学知识发展
宁都县田头镇田头小学:胡万生
职务:村完小副校长兼教导处主任
邮编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田头镇田头小学
6.小学信息教育经验总结 篇六
时间如梭,我参加教学工作已有十多年时间了,回顾以往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每次在上课和对同事们的一些数学教育教学经验都取了硕果,虽说教无定法,但也规律,教数学更是如此,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把我的一些数学教育经验写成总结跟大家分享,也是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前进和完善自己。
一、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学期前我对整册书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和数学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新课标理念渗透到课堂中来,力求让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二、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极为重要。本学期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利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家长和老师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有经验和学科带头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和学科带头人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及时的跟踪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时的走上学习的正确道路上来。
五、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学困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学困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成为学生时时刻刻不变迁的小老师,竭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争取更大进步。
六、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促进学生积极向上。
小孩子都爱听表扬和喜欢物质奖,特别对来自老师的奖,他们会觉得无尚光荣,老师只要觉得有进步的学生都要给予一定的口头奖和物质奖,为他们树立榜样,同样也会使家长更关心教育自己的子女,做到家长和学校还有社会一起来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总之,我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力求做一名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育管理者,把新课标精神落到实处,营造好热爱学习数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成长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时间如梭,转眼已经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工作十几年了,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教学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钟面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小正方体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超市购物等场景,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
二、注重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还可以把它运用于生活。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这种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三、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备课时对教材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力求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四、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轰轰烈烈的家长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
五、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潜能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潜能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潜能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成为学生时时刻刻不变迁的小老师,竭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争取更大进步。
7.小学信息教育经验总结 篇七
一、台湾课程统整的定位
台湾地区教育部(1998)颁布执行的「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总纲」(以下简称「总纲」),即将统整课程作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与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主张将现行学校的课程结构和当代社会的新兴议题(例如两性、人权、环保、资讯等)加以整合为七大学习领域,并鼓励学校和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实施主题式或合科的教学。
“统整”一词意指“使其完全、圆满”; 或指“透过构成部份或要素的添加与安排,使其成为一种更完整、和谐或统合的存在或实体”。台湾学者游家政认为:就字义而言,系指在概念上或组织上将分立的相关事物合在一起或关联起来,使其成为有意义的整体[1]。
国内学者韩吟认为台湾地区统整教学的内涵是:统整是知、情、意、行的统整,是整合能力观的具体体现;课程统整是教与学的统整;课程统整是横向和纵向统整的统一;统整是行动的统整,是学校学习和校外生活的统整[2]。马军认为课程统整的特点在于将现实问题作为课题,以统整的方式来组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3]。
二、台湾课程统整的主要模式
游家政从学科界限的有无、参与者和实施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学校课程统整的13种课程统整的类型和模式[4]。
1. 学科界限:从学科各自分立、界限模糊到超越学科范围的连续向度来看,统整的类型可分为单一学科的统整、跨学科的统整、科际融合的统整、超学科的统整。
2. 参与者:若从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来看,则统整的类型分为专家设计、教师设计、师生共同设计、学生设计等四种类型。
3. 实施方式:学校课程统整的实施方式,依据统整的学科与实施的时间,可分为联络式统整、附加式统整、局部式统整、全面式统整、综合式统整等五种。
国内学者赵杰的研究认为,台湾在《纲要》实施过程中,虽然提出了多种课程统整的模式,但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来统整学习内容的主题式课程模式是最广为使用的方式,常见的三种主题课程模式为多学科式、科际式及超学科式[5](见表1)。
三、信息技术主题统整的教学要素
台湾学者游家政研究指出,无论采取哪一种课程统整的方式和类型,大多采用主题式教学[6]。台北市立大学王保进副校长作讲座时提到台湾十年改革的危机,其中之一就是现在还把电脑技能训练放在资讯课的主抓内容,忽视个人的生活世界,不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人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能力层面,更是性格、气质、情感方面的,唯有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才能有所成效。基于学习的本质和学习者的需求,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实施主题统整,将分立的知识或者学科用合适的主题贯串起来,并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其产生有意义的关联和融合,让学生获得最好的理解和整体的学习。
信息技术主题统整教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掌握生活化主题、知识切入点、探究活动和生活化评价四个要素[7]。
1. 生活化主题
生活化的主题是把生活化的信息活动看作连贯的一个整体,以某一主题贯穿,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教学情境的创设、知识的探索与建构、教学评价都是围绕这一活动主线展开,凸显主题式和生活化,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
生活化的主题不是单纯的主题情境的引入,单纯的主题情境引入只是运用生活上的例子讲授新知识,而生活化的主题是形成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
2. 知识切入点
生活是学生学习材料的主要来源。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对学生的经验有全面的了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知识与生活的切入点用得巧妙,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以下几种切入方式:
1与当地的资源相结合
2与学校的活动相结合
3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
4与学生的生活需求相结合
主题统整教学不能搞形式化,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堂都适用主题式生活化教学的,只有找到知识与生活的切入点时应用主题式生活化教学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3. 探究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主题统整课堂的探究活动正好体现这一思想,学生探索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先由教师沿着主题情境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创设的情境逐步攀升,使学生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
4. 生活化评价
在主题统整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用所学知识渗透运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和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主题统整教学的实施步骤
以主题统整的方式来组织相关的知识,能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8]。而信息技术的主题统整凸显主题式和生活化,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使学生获得最好的理解和整体的学习[9]。那么,主题统整的信息技术课堂怎样实施呢?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探讨信息技术主题统整教学的实施步骤。
新兴县实验小学为了丰富校园文化,营造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为学生展示个人才艺与风采搭建舞台,每年举行语言 ? 艺术周大型活动。活动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具体内容有:(1)语言艺术周启动仪式;1千人合奏一首曲。2千人合诵古诗文。3千人合唱英文歌。4千人共赏武术展。5千人同唱一首歌;(2)寻找“实小之最”系列活动:1寻找最会唱英文歌的人。2寻找最会朗诵的人。3寻找最会吹笛的人。4寻找最会画画的人。(3)“感恩教育”故事会。(4)“我手写我心”佳作展。(5)“阅读之星”、“书香家庭”评选。(6)“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暨表彰大会。
语言艺术周活动是每个学生亲身经历的、向往的一项大型学校活动,以此为主题来统整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探究,感受知识的乐趣,在感受学校文化的活动中,熏陶感染学生高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学校的特色科目,以学校这一主题活动为契机,各个年级根据语言艺术周的主题,寻找与活动有联系的知识,进行主题统整教学。主要采用如下统整类型:
1. 跨学科的统整
跨学科统整是指学科间的统整,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各学科配合教授相同的或相关的主题,使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获得连结[10]。以四年级的语言艺术周“感恩教育”为例。
(1)确立活动主题。在语言艺术周的活动期间,学生每天记录班上感动自己和感动别人的事迹。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正好是学习文字输入和修饰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爱的情感,体现信息技术也是一门有生命的学科,设立一个感恩教育的主题。
(2)寻找合作科目。语文科教师经常要学生整理输入感恩教育的日记,与语文老师合作,一起统整规划,实现双赢的目的。
(3)展开主题活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来记录班上感动自己和感动别人的事迹。这样,学生在需求状态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制作“感恩教育”的作文集。把一篇篇独立的作品汇成一本全班的作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4)呈现评比作品。活动结束进行全班以及全年级的作品展览和评奖,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分立的学科用合适的主题贯串起来,使其产生有意义的关联和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并把新生成的知识应用于学习生活中,培养了学生有爱心,学会感恩的高贵品质,使学生获得最好的理解和整体的学习。
2. 单一学科的统整
单一学科的统整是指学科内根据主题活动所作的统整,将学科的内容设计为统合式的学习活动[11]。国内学者高慧珠把单一学科的主题统整基本的模式概括为:确定目标——寻找资源——主题呈现——展开活动——后续完善[12]。
在语言艺术周的主题活动中,各年级确立各自的教学目标,寻找主题资源,开展主题统整的教学活动。
(1)确定主题目标。各年级的教师首先明确主题活动的目标。三年级目标为学会用画图软件画画,用图画来表达对语言艺术周活动的向往和深刻印象;四年级目标为word的综合运用,制作宣传海报,向同学和家长宣传艺术周的活动;五年级目标为学会收集多媒体资料,学会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语言艺术周的多媒体作品。这是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自我认识,也是主题教学统整科学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具体要求。
(2)寻找主题资源。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语言艺术周的主题活动,结合教学实际情境的需要寻找能够实现目标的各种主题资源并加以整合。
(3)主题呈现。教师在遵循主题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出课堂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特定的主题内容。这种主题内容的开发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同时还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统整活动有丰富的经验。
(4)开展主题活动。教师将提炼出的主题活动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加以组织和实施。三年级信息技术课开展“我爱语言艺术周”电脑画画活动;四年级开展制作宣传艺术周海报活动;五年级通过手机、照相机、录像机等多媒体工具收集活动资料,制作语言艺术周的多媒体作品。这是检验主题内容是否能够取得预期教育成效的基本途径。
(5)评价主题活动。在主题统整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用所学知识渗透运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和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能力。
通过主题统整,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 , 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使主题统整活动做到恰到好处,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教师需要对主题统整活动作出后续反思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因为只有通过后续的反思和完善,主题统整活动才能更好适应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五、结论
信息技术实施主题统整教学的模式易于推广,并体现了信息技术“源自生活,寓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本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主题统整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推动主题统整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
摘要:本文根据台湾考察的见闻,阐述了台湾地区课程统整的定位及其主要模式,提出了信息技术要实施主题统整教学的观点,指出了信息技术主题统整的教学要素,论述了信息技术主题统整教学的实施步骤。
8.小学班主任经验总结 篇八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它是琐碎的,繁忙的。
在班级管理中,想保护每位学生原有的个性特点,培养好每位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我主要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事”为本,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这种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我班学生在刚进校,进入这个“大家庭”,我并组织学生齐动手,布置班集体,每位同学都参与,从卫生到桌椅,从黑板到墙面设计……这些小主人,个个能干极了。从劳动中,孩子们互相了解,然后自主推荐了班级第一批试用班干部。明确各种职责和课堂常规等。
二、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在我们班上设立了许多岗位,除大家深知的正、副班长,课代表,小组长等,我们还设立了“路队长”、“家庭医生”、“图书管理员”、“黑板清洁员”、“卫生监督员”、“家庭园丁”……使每位同学对班上的各项活动和各岗位全权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后,学生感到集体需要他们,他们有为集体做贡献的具体任务,不仅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很快提高,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为此,我鼓励学生在外参加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我班的仇硕康同学,喜欢音乐,喜欢乐器,我就和他及他的家长讲,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选他自己最乐意学的乐器,选一样坚持下去。现在,我知道他的钢琴已经谈得很棒了。下一年的元旦晚会上就要在班级展示了,他一直为此坚持着,努力着。如我班的华秦龙同学,从音乐课中,我们发现他的声音很甜美,童声很清脆悦耳,我们在每年的“六一汇演”和元旦合唱节中,都给他一个领唱或主持的机会,激发他在声乐上更有见地。如我班的刘韶雯、吕金柯、魏嘉怡、周润林等同学,喜欢书法,一、二年级的铅笔字写得漂亮,今年开始使用钢笔了,我就告诉他们,坚持练写。再如秦晨等同学,喜欢看书,我就索性把我的阅读课拿出来,给他们自由读课外书,定期交流。而且为了让孩子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在班级或在学校经常组织“小学生写字比赛”,“小学生演讲比赛”,“小学生美文朗读比赛”,“小学生作文比赛”,“小学生讲故事比赛”,“小学生绘画比赛”,“小学生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比赛”……从班级和学校层面,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会到有耕耘就有收获。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教育要求中必须具有的,但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加以引导,使其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这里我巧妙地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带动他不感兴趣的事情。我班的高建行同学曾一度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终日沉迷于看《飞碟探索》这一类书刊上。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这样一段话:“神奇的宇宙和UFO之迷正在强烈地吸引着你,但你知道吗?解开它们的秘密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吧!未来的科学家。”他看到这段话明白了老师的意图,热爱学习了,成绩提高很快。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创造性的道路是班主任的职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我班的王宇祺同学在学习上成绩一般,但我发现他写的作文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平时好动但“鬼”主意很多,讲话幽默,学生愿意听他的指挥。我就在语文课演课本剧时,让他担任导演;开主题班会时,由他担任总指挥,他总能给大家一个惊喜,完成得很出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
五、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从一开始接这个班,就树立“大家庭”思想,在这个“大家庭”中我是家长,我也会像家长爱护每个子女一样去爱护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孩子。他们取得成绩,我和他们一起开心着;他们遇到烦心事,我和他们一同去解决;学习上有困难了,我辅导你,帮助你;家里遇委屈了,我来找家长沟通……一切从孩子自身需要出发,并且在每个学期的家长会上,把我的计划、安排,告诉家长,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当孩子们感受到你是真心对他(她)好,他(她)也就真的把你当好朋友了,愿意听你的话。当家长们感受到你是真心对他(她)的孩子好,他们也就愿意不惜一切来支持你的工作。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也运用各种节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如:“三八节”到了,回家为妈妈端杯水,递双鞋,亲手做张贺卡……“母亲节”、“父亲节”为他们唱首歌,讲个故事,捶捶背,打盆洗脚水……“教师节”送上最整洁的作业,亲手做的贺卡,一、两句祝福的话……
最近,我们班正结合、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内容,在进行向长辈献孝心活动,评选我班的“孝心宝宝”呢。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很积极的在参加,在家观察和收集整理孩子的一切行动。
【小学信息教育经验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总结07-01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9-10
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总结汇报07-03
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11-15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创新途径研究论文08-11
朱庄小学关于教育信息建设情况自查报告08-18
西八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11-03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1-11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