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教与玩游戏活动的初探论文

2024-07-04

小学体育课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教与玩游戏活动的初探论文(共11篇)

1.小学体育课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教与玩游戏活动的初探论文 篇一

初探民间游戏与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开发运用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重视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并体验运动的乐趣”。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将民间游戏融合到一日生活中去,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

【关键词】 民间游戏 体育活动 【正文】

在传统的体育活动中,教师担心孩子犯规发生意外,一味地强调规则,甚至在游戏中停下来强调活动规则;许多幼儿园花很大的物力、财力添置彩塑进口教玩具。当孩子们玩厌后,这些玩具就成了被丢弃的废物,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 更有幼儿园的户外体锻、早操、运动性区域活动单调、随意、无趣,有的甚至被桌面游戏所代替。基于上述情况通过民间游戏与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户外体锻、早操、集体体育活动、运动性区域四位一体的体育活动资源,优化幼儿的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走进民间找寻教育内容

在被电视和电子游戏主宰的童年,有些东西还是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的:跳皮筋、丢沙包、跳房子、踢毽子、老鹰捉小鸡、打弹珠、骑马打仗、捉迷藏、丢手绢„„传统游戏的消失不仅仅是遗憾,它更带走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到操场上、阳光下、大自然中去,这比躲在屋里玩电脑游戏更能够感受童年的快乐和幸福。这样使孩子们既能动身,又能动脑,同时在共同参与的游戏中,还会让他们学会宽容、理解、合作、关爱和沟通。

(一)收集经典游戏

许多传统的经典民间游戏如跳皮筋、滚铁环、编花篮、炒黄豆、老鹰捉小鸡等直接可以作为活动的载体。本着趣味性、生活化的原则,我们对这类民间游戏进行了整理、筛选,在孩子自主结伴玩、亲子活动、主题乐园等活动中开展,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

图1:老鹰捉小鸡

(二)改编劳作游戏

有的民间劳作动作简单,但富有趣味,如《踏腌菜》,孩子在重复简单的动作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于是我们采用假想游戏的方法,把踏腌菜设计成了一个融语言、计算为一体的体育游戏:把一部分孩子假想成是菜,另一部分拉成圈当作踏菜的人,设计出游戏的玩法,并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一棵菜、两棵菜,三棵四棵五棵菜,我们一起踏腌菜。放上盐,踩呀踩,踩出快乐健康来!”,既锻炼了幼儿的腿部肌肉,也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基本动作发展的要领,将民间劳作游戏进行改编、设计,形成具有民间特色的体育活动。以民间传统游戏《摇小船》和为外婆揉年糕为载体,我们把大班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融入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增强了孩子练习的兴趣。《磨豆浆》、《打菜籽》等一系列孩子们喜欢的体育游戏都被这样创编出来。

图2:踏腌菜

二、创新运用于一日生活中

我们积极探索运用民间游戏的有效方式,找准落脚点,将民间游戏创新运用于一日体育活动中,与集体体育教学活动、运动性区域、户外锻炼、早操、展示活动等有机整合、有效结合,促进幼儿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与集体体育活动相结合

我们将一些民风民俗进行搜集、精心筛选,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要求,设计生成新的具有民间体育教学活动。如《老鼠迎亲》就是根据迎新嫁娶的民间传统习俗设计的一堂具有民间特色,融情境性、游戏性于一体的体育教学活动。活动以老鼠的迎亲队伍一路上过地道、抬嫁妆、迎新娘、喝喜酒为主线,以绍兴特产女儿红为材料,孩子们 图3:老鼠迎亲 在轻轻松松的游戏中掌握了匍匐爬的动作技能。这样的体育教学活动生动形象,充满了情境性和游戏性,充分调动了孩子们运动的积极性,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突破了以往传统体育集体教学活动模式,开辟了创新体育教学活动的新思路。

(二)与运动性区域活动相结合

运动性区域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而运动器械的材料不同、难易程度不一,可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真正体现运动“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许多利用民间游戏制作的运动器材具有低结构、多功能、挑战层次多的特点,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材料。如:轮胎有大有小,高桥有高有低,有宽有窄„„,这就为每个孩子的成功提供了物质条件。孩子们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材料,不断地练习、挑战„„这样,每位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能体会到“提高了”的欣慰,“学会了”的愉快,“增长了”的喜悦,“成功了”的兴奋。

图4:好玩的轮胎

(三)与户外体锻活动结合

户外锻炼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主要以民间游戏、民间特色的运动习俗等多种形式开展,深入开展“一物多玩”的探索。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养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提高基本动作的发展;让幼儿在运动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增强体质。

操场上,随处可见的民间特色的运动器械,激起了幼儿参与户外体锻的积极性,提高了运动的效率和幼儿的坚持性。瞧,孩子们到自主选择器械进行运动,如走梅花桩、走高跷、抽陀螺、滚铁环、跳房子、跳皮筋„„玩得不亦乐乎。

此外,我们积极探索一物多,使其“物尽所能”。如畚斗在“捉老鼠”中当“罩子”来罩住老鼠(皮球);在“飞跃障碍”中成了孩子跳跃的障碍物;在“抛接小球”中,成了很好的容器;在“舞狮舞龙”中又成了孩子们手中的龙身龙头„„

(四)与早操活动相结合

早操是幼儿的必修课之一。为了让孩子喜欢做操,更好地强身健体,我们将《拉大锯》、《马兰花开》等民间传统游戏及其音乐融入到韵律早操的创编中,加上节律性突出的民间童谣,孩子们完全地沉浸在民间特色早操之中。此外,我们在创编器械操时,充分运用了皮筋、筷子、毽子等民间特色资源,创编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皮筋操、筷子操等多种器械操,充分调动了孩子做操的积极性和愉悦性,真正使孩子在做操

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锻炼身体。

图5:皮筋操

通过民间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开发运用,体育活动内容更丰富了,体育教学活动模式有了新的突破;运动器械更加丰富新颖,户外活动、早操更是充满

了民间特色,趣味横生,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教师们正确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相互关系,摆脱了以往“我教你学”的观念,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发展等。

参考文献:

[1]邱学青.论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教育导刊.1997,(02)[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19

2.小学体育课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教与玩游戏活动的初探论文 篇二

一、体育游戏创编及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体育游戏实质上是以运动技能学习为基本内核的教材化成果。在体育游戏的应用过程中, 从一般性游戏、体育游戏到运动技术体育游戏化, 随着教法层次与技术含量的次第上升, 其教学目标也应由教学气氛调节、体育锻炼集体性活动逐步发展至增强运动技术教学效果。因此, 在体育游戏的创编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锻炼性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活动能力等确定游戏的动作难度与运动负荷量等要素, 如适应身体发展的准备活动游戏可选择“拉网捞鱼”之类简单游戏, 活跃课堂气氛;基本教材辅助练习游戏可采用“迎面接力跑”等;而其他为达成教学训练目标的训练式游戏, 如矫正八字脚跑的限制性练习应选用窄跑道比赛游戏。二是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应同时兼顾锻炼身体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价值, 尤其是将思想教育作用融入游戏的组织形式、内容等, 如:教师可结合教材创编有相对动作难度的“障碍跳”“接力跑”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三是安全性原则与趣味性原则, 主要指做好安全检查, 确保游戏趣味性。四是典型性原则, 游戏创编和选择时应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做法, 举一反三、灵活多变, 以“接力跑”为例, 教师可适当地对迎面接力、往返接力及分段接力等基本方法作灵活的运用, 采用跳绳跑、运球、接物等形式加强练习。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如前所言, 体育游戏就是要在参与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的情况下, 利用其处于活跃期的思维、动作及灵敏度, 以轻松愉快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现有知识建构, 并深化对知识、动作的理解。具体从体育教学过程来讲, 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 准备活动期间。此阶段体育游戏应具备一定的竞争性和趣味性, 内容快静齐、时间与器械使用适中, 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 频繁采用定位操、慢跑等准备活动往往会使学生枯燥、厌烦。此时适当地转换采用某些奔跑类游戏, 同样可取得活动肢体、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如教师可采用螺旋跑、蛇形跑或跳绳、传球触人等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热身活动;短跑训练课等门性准备活动更着重于利用游戏增强学生反映速度与动作速度, 如“喊号追人”“黄河长江”等, 篮球课则可以“传球比快”“两人争球”等游戏帮助学生熟悉球性。应注意的是, 要将一般性、专项准备活动加以区分, 在调节学生身体机能与心理状况的同时, 要合理地将学生的兴奋性控制在相对适宜的状态。

第二, 技术技能教学。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恰当应用体育游戏可转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使其更好地强化动作技能、加速动力定型的形成。譬如在球类教学中, 教师可综合考量学生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 并结合其相应动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特殊背景或标准, 适当降低球风、缩小场地或修改规则。如篮球教学中后期, 可采用“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形式实现基本技术游戏化, 增加练习趣味性, 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以便于掌握动作技能。应注意的是, 在动作技能形成初期即“泛化”动作阶段, 应避免采用游戏法, 保持相对固定的训练条件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建立动力定型。

第三, 身体素质练习。相较于其他教学环节, 身体素质练习相对单调、动作难度小、负荷大。而适时采用游戏法进行练习, 在乐趣的指引下可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结合相应的教学目的具体选用游戏项目, 灵敏素质锻炼有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腿部力量锻炼可采用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发展上肢力量有平衡角力、推人出圈。此环节教师在控制学生兴奋度的同时, 还需要注意掌控运动量、负荷, 按规程布置安全措施以防出现伤害事故。

总之, 笔者认为, 体育游戏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须根据体育教学中的相应目标作出有针对性的选择、创编, 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增强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赵立.对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体育教学, 2005, (2) .

3.小学体育课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教与玩游戏活动的初探论文 篇三

关键词:游戏活动;模式;drama

去年,我有幸来到了多伦多,满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56天海外修学之旅。在这里,感悟到了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的不同之处,使我对今后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有了新的理解。

多伦多一所普通小学的校长告诉我们:好的学校,就是孩子们都喜欢去的学校。好的老师,就是孩子们都喜欢的老师。我参观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那里的还是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乐于接受新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要求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表现,但他们的持续性较差,因此,教师的“导”尤其重要。教师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学呆板,“诵经”式地教,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自然毫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在游戏、活动中上巧妙设计、精心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

一、模式的结构及特点

1.将课堂游戏与drama课程结合起来

来到加拿大之前,我对drama的认识极少。在Lorna老师的Drama课中,我看到了她丰富的肢体语言,感受到了她风趣的授课风格,真的带给我全新的体验。我们从最初的shy,到最后的crazy,Lorn带给我们的不光是各种上课的技巧,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个性,我们都为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她尊重、赞扬每个学生,这就是她的闪光之处。

外国孩子从小就接受drama课程,他们善于表演,在玩中学、学中玩,他们自信、乐学,而这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

所以,在游戏课时,可以让孩子围成一个圈,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Drama课中会贯穿许多小游戏,如:抢椅子。在教授服装时,教师可以说:“The one who … , change your chair.”孩子们会满怀激动的完成这个游戏,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

2.将课堂教学模式和创新的育人理念相结合

我发现:如今的加拿大课堂模式已经不再是一枝粉笔、三尺讲台和洗耳恭听的学生的旧教学课堂。如今的课堂布置得像家,像会议室,像饭店,像厨房,像汽车修理厂或者像大剧院。课堂上,老师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生做游戏,表演,讲故事,运用输出卡片,做访谈,小组活动,画鱼骨图,利用多媒体网络,设立Co-op Program和Apprenticeship Program等等,启发引导每一个孩子,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他们的合作意识。新的课堂不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新的教学模式与社会更接近了,彻底地解放了“象牙塔里的书呆子”,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3.游戏活动与drama课相结合的模式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缺乏自控能力,在教授单词、句子时,如果纯粹领读、跟读,往往会使他们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让富有情趣的活动去诱发练习的欲望,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巩固学的知识,会使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兴趣盎然,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明显地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二、模式所采取的教学方法

1.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如:直接法、结构法、功能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可以采用。

2.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环境中对语言项目进行操练。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问路等,可以使学生喜形于色,因此他们会兴趣倍增,信心加强。

3.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动静结合,使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拼写和书写的基础,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活动。

4.设计任务型活动(task based activities),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设计的任务应给一些语境或图片提示,启发学生的动脑思考(brain storming)。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又发展了求异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三、模式的内容

1.教学的语言材料和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反映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如Myself, My family, My school及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

2.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韵律诗歌、寓言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

3.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

4.通過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

四、模式的评价机制

1.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可采用口头表扬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如奖给小红花、五角星等。对于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更应及时给予表扬。

2.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能力为主要依据。低年级(三、四年级)以口语活动为主,高年级(五、六年级)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

五、模式的实验效果

4.小学体育课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教与玩游戏活动的初探论文 篇四

长春市双阳区XXX小学

XXX

小学体育课堂中活动性游戏的研究 申报人:XXX 工作单位:长春市双阳区XXX小学

联系方式:电话 QQ邮箱:1104844154@qq.com

一、课题的提出

在大力提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的知识与智慧,依赖人的健康体魄,依赖于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农村学校为了应试,只重文化课的知识技能,而对体育课不够重视,有的甚至随意侵占体育课时间,把体育课改上其它课,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活动性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因此活动性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他的周围的世界,养成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由于活动性游戏的条件和环境经常改变,这对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增进儿童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意义。活动性游戏基于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这就要求游戏者必须自觉遵守规则,而且要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主动性,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目的,这样就可以培养儿童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观念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以及能灵活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能力。还有音乐伴奏所组织起来的游戏,更可

以培养学生韵律和音乐才能,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能使学生了解音乐和舞蹈的密切配合,会使动作做得更加协调优美,从而促进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因此,对农村小学体育课堂中活动性游戏的相关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各校体育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都在努力研究和创新。体育已不仅仅只是锻炼身体和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品质,它还能造就学生顽强、敢于竞争的心理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与他人有效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新课改所倡导的“快乐体育”和“愉快式教学法”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作为基础性教学课程,使得“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如何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成为我们的共同关注话题。

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游戏活动去锻炼自己的身体,并在学习、体验思考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游戏活动的实效性,唤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让体育课真正起到“健康第一”的教学目的。

为此,在我校领导的支持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性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从理论上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并通过活动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有计划地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喜爱游戏,会编游戏,会玩游戏。由于活动性游戏便于组织、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特别是对儿童更有具有吸引力,因此它很容易在学生中间开展,通过活动可以改善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来极大地丰富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并尽可能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想像力提供驰骋的空间。

研究活动性游戏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1、研究小学体育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如何发挥体育游戏的健身功能、心理功能和教育功能。面对全体学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

2、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重点研究采取什么方法和通过什么途径使学生喜爱游戏,自己会玩游戏,会编游戏。

3、研究小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改编或创编,游戏器材的制作和利用的意义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与策略

1、课题研究的过程

(1)开展游戏课堂教学研讨。在课程开发期间进行以游戏为主

要的课堂教学展示课,通过上课,听课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更新课堂教学中游戏性活动教学的思想。

(2)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游戏性教学课时计划,每周两节游戏课,把游戏课教学直接纳入到日常教学中。

(3)实施以游戏为主的群体活动和分组活动,成立游戏小组,定期分配各组项目和创编游戏任务,并集中展示推广。为确保使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进行小组对抗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为我校营造了深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的兴趣。

2、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1)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引导性理论,并及时了解当前国内外同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不断总结研究的成果。

(2)通过运用实践、问卷、访谈、查证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调查与分析。

(3)将行动研究法应用在本课题课堂教学研究之中,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及时调整研究行为,并使阶段研究成果更为科学。

(4)将经验总结法贯穿在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积极撰写课题研究文章,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凸现。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1、形成了小学生体育游戏的系列活动(1)开展了新编游戏

一个体育游戏反复做了许多遍,没有了新鲜感,成人也会乏味,学生的兴趣理会大大降低,这显然不利于体育游戏广泛持久地开展。而传统游戏的数量又是有限的,即使很多,我们也不能全部接触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创编,这才是取之不尽,玩之不竭的体育游戏的源泉。于是我们又推出了第一个活动系列,号召全体学生大家动手动脑,开展新编游戏的活动。一则,我们以前开展了大师的体育游戏活动,学生们对游戏的要求、规则有了很多感性认识,开展“创编游戏”活动有一定的基础。二则学生自己编的游戏自己玩,兴趣更浓厚。老师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游戏的创编”活动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大家忙看“分析创编”游戏的难点,寻找有关创编游戏的资料,筹划新编游戏活动开展方案。首先要解决两个思想,一是认为新编游戏很容易。这样编出来的游戏往往是似曾相识的老一套。二是新编游戏很神秘,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往往被扼杀,不敢去编,那么系列活动也无从开展。经过反复思考,决定首先要求师生打破对新编游戏的神秘感,要求在背后字上做文章,组织大家讨论:什么是“新”?“怎样去编”?讨论后大家统一了认识,所谓“新”,只要符合“人无我有,人有我变”的要求,这个游戏就可以玩了,这些并没有什么神秘感,我们都可以做到。

事实上,学生在“新编游戏系列活动中确实表现了巨大的创造潜能,如《双胞胎买菜》这个游戏,原先买菜的线路是直线走,可是三年级学生提出,直线走太简单了,而且如果场地小,只走几步就到了,玩起来没劲。因为他们刚刚接触到英语字母,提出能不能变I型线路

为W型,这样距离拉长了,难度增加了,玩起来更有劲更有趣。仅仅改变了游戏线路,游戏就更有实用性了,也更有趣味性了。这一个小小的改变被我们捕捉到了,我们在全校进行了表扬,认为这是一个智慧的闪光点,具有创新意识,并在游戏中采纳。同学们一下子就来了劲,原来新编游戏并不神秘,创编也不难,只要肯埃及,人人都会,新编游戏活动在学校中形成了一个高潮,更多同学投入到新编游戏中去了。

(2)开展了主题游戏

体育游戏的种类繁多,为了拓展学生创编游戏的思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更深厚的兴趣,使得体育游戏得到更广泛的开展,我们又结合学校思想教育的要求,组织了各类“主题游戏”。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的《爱祖国主题游戏,结合向革命先烈学习时的《军事主题游戏》,结合节假日、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教育的《亲子游戏》等。主题游戏与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结合,价值指向明确,既要符合体育游戏的各项特征,又要结合主题进行创编和开展。起初,我们认为难度较大,担心开展有困难,可一推广,出乎我们的预料,进展非常顺利,师生均被主题吸引住了,迅速形成热潮,使得体育游戏的开展有了新的高度。

如“亲子主题游戏”,《二人三只脚》游戏,两人各有一只脚绑在一起,按规定路线,看谁走得快。游戏在欢声中进行着,同学们感受到亲密合作,团结才能成功。

(3)开展了“一物多用”的游戏

体育游戏与其它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二点:一是游戏的内容与方式与肢体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二是游戏的器材一般采用体育运动器材。而一物多用就是一种器材在多种游戏中使用,另一种是将器材进行改造、制作,变废为宝的一物多用。

(4)开展了自主游戏

以前的几个系列体育游戏活动,对活动的内容都规定了一定的范围,这样做是为了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使学校的德育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围绕一定的范围形成一个高潮,无疑是必要的,然而体育游戏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课余的时间主要还是应该由学生自己来支配,自己来把握,所以到了一定的阶段,自主游戏的开展,必然要放到第一位。我们提出了“我们要做开展体育游戏的主人,要让体育游戏占领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要让体育游戏遍地开花”的口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余时间去自主地做体育游戏。大课间当集体操做完后,学生就以班级为单位,做自己的游戏。

这一系列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得我们的研究计划紧扣目标得以顺利落实,也使得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了大量的资料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爱好体育游戏,有一定组织能力,具有初步创编游戏能力的学生。

二、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游戏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紧张激烈而友好竞争,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能使学生在参与游戏和创编游戏的过程中,各方面和谐地得到发展。实践证

明,体育游戏的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体育游戏具有良好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体育游戏项目繁多,大多涉及跑、跳、投、掷,有的还要求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使肢体接近极限。这类有氧运动被科学证明对人的体能的增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游戏是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运动。很多游戏单靠身体实力不足以取胜,往往要靠灵活机敏,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来辅佐。在游戏中,经常需要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去设计出最佳完成游戏的方法,去争取胜利。因此,体育游戏的活动与创编过程中蕴含着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经常参与各类体育游戏,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提高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体育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得每个学生参加游戏的同学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最为典型的是三年级一班有一个学生,因智力轻度残疾,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在班级中一直抬不起头,老师做了许多工作,收效甚微。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后,这位同学也参与其中,经过努力,也能取得胜利,笑容出现在这位同学的脸上,每次游戏时他都信心十足,和同学一起竞争,争取胜利。

(4)协调和融洽人际关系。

游戏是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融于集体成功之中的。懂得了和睦相片,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游戏强调合作,学校体育游戏能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教师现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的人际关系。它排除一切强制的手段,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各种游戏中去,不断地提高能力,去体验游戏的乐趣。

(5)培养心理素质

体育游戏内在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一般体育游戏总要求人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再说游戏充满了竞争性和不可预料性,学生在频繁出现胜负的情感体验中,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耐挫折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树立民在失败中争取成功的坚定信念。

有的同学平时娇生惯养,可是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有时摔倒了,擦伤了,可是爬起来继续参加游戏,这样的表现,令他们的父母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正是学生意志品质的表现。

(6)有利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游戏本身是一种丰富的实践活动,游戏的选择,游戏场地的规划、设计和布局,游戏器材的制作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

如游戏的场地,有的需要划线、旋转器材,学生自己动手,虽然开始不一定非常规范,但是即使线是歪的,器材放得不整齐,但这是

学生自己动手的,久之,一定会有提高。至于器材的制作就更能体现学生的心灵手巧了,当然也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五、结论与反思

在游戏开展的阶段,我们发现开始学生的兴趣呈上升趋势,但是兴趣易变化,时间久了,学生的兴趣减退了,只有部分学生仍在进行,而变换了游戏内容,学生的兴趣也随之回升,不久则再次出现下降现象。改动学生开展自己创编游戏后,学生的兴趣明显延长。以上表现说明学生对体育游戏是有兴趣的,但不持久,兴趣较广泛,但不稳定。兴趣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而玩自己创编的游戏,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能较长久地保持且比较稳定。这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引导学生推陈出新,不断地把体育游戏推向新的领域。学校体育游戏的实质是王菲综合性的教育,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等有机地统一在体育游戏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应该将体育游戏由课内推向课余,由学校推向社区及家庭。

主要的参考诗文献

易东平《请关注游戏》,陈飚《游戏教学中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司马容《体育游戏:人类生存的辩证法——现代哲学家对体育本体的反思》等网络资料。

长春市双阳区XXX小学

5.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运用 篇五

1.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体育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需要消耗学生的体力, 学生为了学习体育技能就必须反复训练, 而这种训练又多是体力活动, 所以一节课下来, 很多学生都会感到疲劳,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生性好动, 而身体素质又不如成人。此时,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旋律中放松身体, 振奋精神, 感受体育的美好。如在体育课的开始, 教师就可以播放诸如《健康歌》之类的歌曲来振奋学生的精神。这类歌曲铿锵有力、节奏明快, 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运动细胞, 让学生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产生一种激情澎湃、跃跃欲试的冲动, 从而为接下来的体育教学打响前奏。当体育课进行到中间时, 学生难免会有些疲倦感, 精神状态不比之前, 这时教师又可以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来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放松自己。

我教授的是二年级的体育课, 该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也很乐于跟我合作互动, 所以在教学时便充分利用了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 如上体育课之前给学生播放《踏浪》这首歌曲, 让学生跟随这富有动感的音乐大踏步进场, 然后再进行课前准备活动。这样一来, 学生感到新鲜, 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而当体育课进行了25分钟左右时, 学生就明显有疲倦感, 都不太愿意动, 注意力也不够集中, 这时我就给他们播放《白日依山尽》这首歌曲, 让学生在柔和的音乐中放松身体。同时, 笔者还根据这首歌的旋律自编了一些简单的动作, 让学生伴随音乐做放松操。如此一来, 学生的疲倦感便得到了缓解, 更为重要的是, 在音乐情境下, 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程度不断增强, 体育课的学习效果也明显得到了提高。

2. 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教师要善于利用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身心上的愉悦。对于体育课来说, 寓教于乐的最好方法便是充分利用游戏来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在愉悦中训练。

我在教二年级学生踢毽子时便为学生设置了“踢毽子打靶”的游戏。首先, 在操场上画了五个圆环, 然后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站在距离圆环2米的地方。要求每个组的学生将毽子踢进圆环内, 每人踢三次, 最后比比哪个组命中率最高给以奖励。这样一来, 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踢毽子, 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在这种情境下,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认真地踢着毽子还不时地为队友的良好表现鼓掌, 这既避免了体育课散漫情况的发生, 又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何乐而不为。

除此之外, 游戏教学还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苦中的快乐。

我在教授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蛙跳活动时, 很多学生一开始还比较有热情, 但是没跳几步就停下来了, 因为蛙跳要将双手放于身后, 全身弯曲像青蛙一样往前跳, 很多学生感到有点累就停下休息甚至不愿跳了。为了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我设置了“蛙跳接力赛”的游戏, 先将学生分成两大组, 每组人数分别站在操场的两头。操场这头的两组学生比赛蛙跳, 看谁先到达对面, 到达对面后就可以休息, 换成对面的学生蛙跳。依此类推, 最后看两个组谁最先完成任务, 对表现好的给以物质奖励。这样一来, 部分不愿跳的学生在队友的鼓励下也顽强地完成了任务, 从而锻炼了自己的吃苦精神, 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小学体育课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教与玩游戏活动的初探论文 篇六

体育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的一种,幼儿体育游戏是指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基本动作为目的的游戏活动,它包括仿照性游戏、有主题情节的游戏、比赛性游戏、躲闪性游戏、球类游戏、民间体育游戏等。《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为喜欢的而又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能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正如维果斯基所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在其他活动中的水平,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

如何使幼儿园体育游戏既注重幼儿身体的全面锻炼和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幼儿体质,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使幼儿产生真正地游戏体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活动内容多种多样,保证幼儿自主选择

首先,我们应该给予幼儿一个宽松、自由、快乐的游戏环境,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选择体育游戏的内容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及动作发展水平等因素。例如在平衡区我们有平衡木、走竹梯、走绳子、平衡板等游戏,在跳跃区我们有跳圈圈、跳跳球、袋鼠跳、羊角球等游戏,同时我们还增添了民间游戏,如炒黄豆、跳皮筋、丢手绢等,丰富幼儿的体育游戏。我们给予了幼儿多样性的游戏内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

例:在晨间分散游戏中,一个中班的孩子选择了平衡区中的走竹梯,摇摇晃晃、不一会儿就从上面掉了下来,他几次尝试后发现自己走竹梯时非常不稳,于是他便选择了平衡木,希望能在平衡木上多多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玩了几次后他发现走平衡木对他来说有些简单,随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将一个平衡木架在另一个平衡木上,加大了难度,他慢慢地、稳稳地走向终点,一旁的老师为他的成功而感到骄傲。

所以,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应突出“自主”,实现“自主”,给予幼儿钥匙,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自主去开发新的游戏,从中获得自信和成功感。

二、投放材料目标有别,顺应幼儿需要差异

玩具是儿童生活中的亲密伴侣,玩具是儿童的教科书,玩具是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所以体育玩具在游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动机,支撑游戏的开展,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在游戏中,教师选择玩具时要遵循适应性原则,为幼儿准备合适的体育玩具,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提高。

1.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投放不同的材料。

以提高平衡能力为目标,可以在游戏区域内投放平衡木、竹梯、绳子、平衡板,平衡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选择接触面较宽的平衡木进行练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选择走竹梯,喜欢挑战的孩子可以选择又细又长的绳子。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次投放,可以较好地发挥幼儿选择的主体性,更好地完成目标。

2.给予同一种游戏材料,体现不同的能力差异。

创设游戏情景“挑水过河”,教师提供不同重量的水瓶,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创设游戏情景“跳障碍”,有的障碍低,有的障碍高度中等,有的障碍高,幼儿可以选择从易到难,也可以直接挑战难度大的项目,在游戏中,幼儿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去进行选择游戏。

3.通过一物多玩,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教师提供若干垫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造性游戏,有的幼儿想出了爬垫子的游戏;有的幼儿在跳垫子;有的幼儿在玩钻垫子的游戏;有的幼儿把垫子竖在地上,拼成了一条迷宫……通过氛围的感染,教师的引导,孩子们想出了很多玩垫子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游戏过程科学引导,鼓励幼儿玩法创新

有些老师认为,在游戏中,孩子是主人,老师只要袖手旁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创造新游戏,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创新,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著名的许卓娅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那就是:“有底线才有自由,有边界才有空间。”创造是需要有思维路径的,只有给予一定的框架,孩子们才能在其中自由地创造。所以,游戏中的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重要他人,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亲密性,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引:

在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是尤为重要的,他有一定的预知性,能立即观察到游戏内容是否适合幼儿,游戏材料是否安全,游戏过程是否发生了什么问题等等。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可以提高儿童游戏的水平,尤其是儿童的角色意识、社会行为规范和积极情感。所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只有進行适时干预、科学引导、给予框架,孩子们才能安全游戏、快乐游戏、创新游戏。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是我们幼儿园的办园宗旨,我会继续探索,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体育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

7.小学体育课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教与玩游戏活动的初探论文 篇七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作用 意义 负荷

在人们自然生活,活动中产生,并发展到现在一种有规则限制,具有强体、益知的游戏,不仅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中,有目的地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本文就游戏的作用及如何把握游戏的生理负荷量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游戏的作用

1.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的作用

学习一个动作,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需要多次重复,而并不是练习一两次就能掌握。正是由于这种必然的掌握动作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此时如果穿插一些体育游戏,把一些运动技术寓于游戏中,会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提高学生的兴奋性,一定程度上也调整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既避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出现,同时又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

2.诱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感到比较吃力或者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影响了动作的掌握。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安排一些练习形式或练习方法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接近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动作在大脑中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这对于新动作的掌握是十分有益的,它起到了诱导练习的作用。

3.热身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准备部分就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使学生很快就活跃起来,此时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放松作用

众所周知,笑是一种特殊的全身运动,它具有缓解和消除疲劳的作用,使人心情愉快,在一节课的放松部分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发笑,运动量又小一点的游戏,笑声使学生全身肌肉放松,消除了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有利于下一次体育课的开展。

5.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表现能力的作用

初中学生很喜欢在同学或异性面前自我表现,通过表现自己来获得自我满足感。学生在自我表现过程中,既巩固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也使同学们在体育课中培养了胆量和表现力。体育课中游戏不同于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在做游戏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来达到优胜劣汰的结果。所以,学生为了不想自己在游戏过程中被淘汰,往往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活动开。

二、游戏的意义

游戏能贯穿教学的始终,游戏可作为准备活动、整理放松活动、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为完成课的教学任务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它为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教学内容,激活课堂气氛具有特殊意义。

课堂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适应周围世界,养成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遵守制度规则的观念。

从运动生理学来看,不同的情绪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有很大的影响。而游戏戏活动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皮层处于很好的机能状态,因而学生的行为上表现为跃跃欲试,这些对于学生动作、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是及及有利的。由些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有机的安排游戏活动,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游戏的负荷

游戏活动的过量和不足都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把握体育课中的游戏负荷量,可以从生理、心理这两方面来分分析。

1.根据学生身心发育和生理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量的游戏。在生理方面如初中学生的骨钙化尚未完成,骨硬度低,弹性较大,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韧性大,关节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和灵活性,但支撑性较差。根据以上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加强两侧的对应练习。同时应避免负荷过大的或静止性的力量练习,防止骨化提前或引起骨膜炎。初中学生心肌纤维较细,心肌力较弱,心率较成人快,心肌的发展落后于身体的发育。特别在运动时,主要靠加快心率来增加血液的输出量,以适应供血的需要。在游戏活动中,运动负荷不宜过大,心率控制在(110~125/分)较合适。时间带负荷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憋气,张力性,静力性练习不宜过多安排,跑动的距离和持续时间不宜过长,视情况灵活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加强对心肌和各项能力的锻炼,以防止负荷过重引起的疲劳。

2.在心理方面,初中生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世界事物的观察思考开始有自己的观点,把握这些特点,游戏活动既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负荷,不但要发展学生的体质,更要发展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个别学生的不良表现(如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等行为应及时制止和教育,对不同学生表现的不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要注意掌握方法方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但要起到积极作用。

四、游戏运动负荷安排

要正确处理游戏的运动量和强度关系,游戏活动既要符合人体运动生理曲线规律的要求,又要在内容和方法上与教材内容相匹配。在游戏过程中若强度适中,量可稍大,运动强度大,则运动时间应短一些,反之则可适当延长时间。如是以发展素质为主的游戏活动运动负荷可大一些。技术简单的游戏活动要比技术复杂的游戏活动负荷大。同一种游戏活动高年级和身体素质基础好的班级要比年级低的素质基础较差的班级在运动负荷上要有所区别。

运动负荷的判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和特征来判断学生的运动量和负荷是否适当。在游戏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运动中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和兴奋程度,如动作迟缓,纪律松懈,犯规次数增多,在面部表情上,如(流汗、气喘和动作反应)等方面来观察。运动负荷的调节上要减少影响造成情绪紧张的因素,如简化规则和低难度,也可扩大或缩小游戏场地的活动范围,增加或减少练习次数及练习器械数量,还可延长或缩短游戏的活动时间等等。

8.小学体育课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教与玩游戏活动的初探论文 篇八

关键词:游戏活动,体育教学,价值

一、游戏活动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虽然体育教学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形式呆板, 以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模仿为主;学生参与性不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并不高, 更谈不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了。因此, 教学中应引入游戏活动,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还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要多运用游戏活动, 使教学少竞技化多趣味性,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游戏活动中,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活动。例如, 在篮球课的训练中, 刚开始的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 一遍一遍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因此, 教师要根据所学习的教学内容, 设计一些小游戏, 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 在练习胸前传球的时候, 教师可以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超过十个人, 小组成员站成一个圆圈, 大家来回传球, 如果有同学传得不好, 球掉下来, 就要受到惩罚, 如惩罚他在操场上跑几圈, 或者是做几个俯卧撑, 或者是罚他给大家表演节目等, 最终小组间再进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球掉下来的次数最少, 在游戏中教师要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 这样同学们会愉快地学习。

二、游戏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 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 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因此, 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中的游戏活动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 教师要注重游戏活动的运用。例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一些游戏比赛, 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例如, 在学习田径的时候, 跑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无论是长跑还是短跑, 通过跑步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 还能提高人的耐力, 所以, 很多教师都喜欢在准备活动中进行一些跑步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但如果让学生反复地围绕操场跑步, 肯定兴趣不高, 也很难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发展, 但如果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跑步训练, 学生不仅会感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 可以组织《两人三腿》游戏, 或者是把学生分成小组, 进行跑步比赛, 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鼓励, 对于表现不好的小组要给予象征性的惩罚。这样学生在游戏规则下活动, 不仅能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还能锻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而且, 学生在游戏中, 必须要通过队友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 所以, 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还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且, 这样游戏性质的比赛后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 要多运用游戏, 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三、游戏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 教师都习惯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和职责,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是教学的中心, 教师自主安排教学活动, 把学生看成了接受知识的客体, 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新课程标准》强调: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大胆改革,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大胆改革, 使游戏活动渗透到教学中去, 通过游戏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设计游戏活动的时候,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面向全体,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 在设计游戏时, 可以实行民主管理, 教师说明教学内容, 以体育委员为领导, 由学生自主设计, 自行组织, 教师充当支持者和帮助者。例如, 在课前准备活动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徒手操或者小律动等一些小游戏, 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情感, 也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因此, 教师要注重游戏活动的运用, 只有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兵, 王宗平.游戏与体育.体育文化导刊, 2011, (6) .

9.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篇九

1. 体育游戏的特点

1.1 具有竞赛的因素和一定的情节

游戏是深受人们欢迎的活动形式, 吸引着广大学生的参与。在游戏活动中学生明显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 既有胜利的喜悦, 又有失败后的强烈再参与愿望。游戏内容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能陶冶情操, 培养感情, 丰富文化生活, 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1.2 教育作用

体育游戏都是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的集体体育活动, 经常开展, 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同时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部分体育游戏的内容复杂, 游戏的动作、条件等因素经常变化, 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适应环境能力的增强起到了良好作用。体育游戏都是以走、跑、跳等身体的基本活动为素材, 这在培养小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趣味性

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个种类, 必须具有趣味性, 如果没有趣味性则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而只能称之为体育练习或身体练习。体育游戏不带功利色彩, 没有任何的负担, 儿童在其中可以模仿自己喜欢的人和物, 从中体验到新奇与快乐;青少年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技能与智慧, 满足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从而得到快乐。体育游戏本身的惊险、激烈、紧张也会给参与者带来欢乐, 在体育游戏中获胜, 还会使学生产生自豪感, 增强自信心。[2]

1.4 易行性

体育游戏的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 活动形式多样。首先, 大多数体育游戏是由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走、跑、跳跃、投掷、对抗等基本活动技能组成, 人人都会, 基本不需要专门的技巧和事先学习、训练, 因此易于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其次, 在进行体育游戏时学生人数可多可少, 场地可大可小, 器材可有可无, 游戏内容灵活简便, 选择的空间较大, 适应性较强。[3]最后, 组织开展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不高, 不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 只需要对体育游戏知识进行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1.5 情境性与竞赛性

游戏一般都有一定的寓意和情景, 也多半含有比赛的成分。学生具有表现自己能力的特点, 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富于对抗和竞争的意识, 以求得到身心愉快的满足。所以说体育游戏不仅具有情境性, 而且富有竞赛性。

1.6 综合性特点

主要体现在:首先, 几乎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以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其次, 几乎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与训练的手段;最后, 体育游戏既能培养和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又能帮助学生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可以说在已经知道的体育锻炼方法中, 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最强的特殊的体育锻炼手段。

2. 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

2.1 教师能力复合化

教师的素质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保证。新时代, 教师要具有更新、更高、更全面的素质, 即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教师应不仅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且是学生健身实践指导者;具有多种才能, 如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 创造性工作能力, 等等;具有爱学生、爱事业的高尚职业道德, 在创编游戏项目时应注明游戏目的、游戏方法、游戏规则、场地安全措施等整体游戏方案。体育游戏可穿插在课的准备部分, 也可开体育游戏课, 把竞赛性游戏和活动性游戏结合到课的有关部分, 使之更具科学性。

2.2 体育游戏要有目的性

体育游戏的作用越来越大, 越来越受到体育教师的青睐。但是有些课只是为做游戏而做游戏, 游戏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 游戏与教材没有关系, 整堂课都在做游戏。这说明教师是在应付上课, 没有精心准备。体育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体育游戏要为体育教学服务, 但是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 他们用单纯的体育游戏代替体育技能教学。[4]一个“玩”字就成了体育课的全部,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有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体育游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游戏的讲解示范

教师应位于游戏者都能听得清和看得见的地方进行讲解和示范。讲解的内容包括:体育游戏的名称、目的、方法、规则和结果, 其中应特别讲清楚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讲解的语言应简明扼要, 生动而又形象, 使游戏者一听就明白, 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讲解的方式要因人而异, 有所区别。[5]如对小学生和初中生, 应当多启发诱导, 可采取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对高中以上的学生, 可结合讲解, 只示范某些比较复杂和关键性的动作 (如易犯规的动作或有技术要求的动作等) , 使学生对该游戏有了直观的、正确的概念之后, 游戏才能顺利进行。有些较复杂的游戏, 还可采取“尝试改正”的方法。

2.4 选择适当的游戏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2.4.1 个人随机形式。

在游戏化体育教学中, 在内容的实施阶段,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及鼓励学生创编游戏动作, 教师应运用个人随机表演的形式, 并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 利于学生继续学习和创新。

2.4.2 小组形式。

这种形式更有利于营造体育学习的氛围, 让学生在较为紧张而充满喜乐的情境中发展智力, 增强体能, 培养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4.3 集体形式。

集体形式往往见诸集体学习技能示范的练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 进行集体创编和演绎教育性的游戏和教学情境, 激励整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奥林匹克精神的启发和教育。

2.5 选用游戏要从实际出发

选用游戏要从实际出发, 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年龄上的差异, 直接影响着生理、心理的变化。低年级的学生, 多数处于青春发育期, 女生多喜静厌动, 加之参加体育活动较少, 身体锻炼不够, 会出现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教师应发挥游戏教学功能, 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高年级学生精力和体力充沛, 新陈代谢旺盛, 生理机能趋于稳定, 身体素质水平较高, 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体能与智能的和谐, 促进学生素质水平全面提高。[6]另外, 各学校、各年级、各班以至个人的身体、技术、纪律、场地、器材和气候等都不相同, 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 制定出适合各自特点的有效措施。

2.6 体育游戏要加强教学组织

为了达到较好的游戏效果,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备好课, 课中教师可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学生的活动, 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同时也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 来调整练习的强度与运动负荷, 并及时防止消极情绪与敌对情绪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3.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1 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准备活动一般采用慢跑、徒手操等, 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 如“网鱼”、各种图形跑或运用跳绳等器械等, 不仅能使学生的肢体得到锻炼, 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兴奋性和注意力, 有利于课堂组织教学。

3.2 在运动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运动技能教学中, 正确运用体育游戏, 可以改变枯燥无味的练习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和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 不宜采用游戏法, 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 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 建立动力定型。例如:篮球教学中对篮球基本技术的游戏化, 灵活教学方法, 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 这样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

3.3 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 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 可以增加趣味性, 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 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 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 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 学生比较兴奋, 积极性较高, 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防止负荷过大, 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 防止出现伤害事故。把学生从电脑旁边吸引出来锻炼身体, 增强学生的体质是体育教师肩负的重任。[7]这就要求体育体育教师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的, 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娱乐性强、有吸引力的体育游戏, 引导学生锻炼身体。

3.4 在放松整理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 有助于消除疲劳, 促进身体尽快恢复, 使人体更快地由兴奋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下节文化课的学习有利。

摘要:体育游戏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 并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的概念、特点, 以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教学策略,运用

参考文献

[1]徐奉.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原则[J].黑河教育, 2010, 05:23.

[2]万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 2010, 05:22.

[3]刘强.论体育游戏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9, 04:31.

[4]王红光.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09, 12:119.

[5]俞云燕, 杨莉敏.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时的注意事项[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 02:148.

[6]刘秋云.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 2010, 03:145.

10.小学体育“情境”教学初探 篇十

关键词:小学体育;“情境”教学;课堂形式

小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而低年级又是基础的基础。教育是一种未来事业。我们过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等旧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很难承担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现在以全国体育教育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我对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课堂形式与“情境”

“情境”,就是借助事物表象和概念建立想象的方法。而“情境”教学便是用形象化景物或富有故事化情节,有情有理有景有人物的活动,使学生产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动作的记忆。

1.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材,设置不同的情境

通过多样式的情境导入,主题式教学,丰富多彩的情境教育活动,拓宽了教育空间,形成多维结构的情境,开阔了儿童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促进了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从而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效应。

2.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设计“情境”

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把握好主题与学生情感产生的贴近点,找出重要的情境以适合于相应年龄学生情感的最近阈,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调控能力,在组织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音乐与“情境”

音乐本身就具有一种“情境”性,它给人一种美的向往和追求,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充满着美丽的幻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们愿意听故事,喜爱儿歌,更喜欢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各种动作,在教学中设置音乐“情境”,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够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例如,设置一堂海上情境课,当悠扬动听的《女潜水队员》音乐从录音机里播出,孩子们就会很形象地做起游泳、划水、海鸥飞翔、鱼儿游动、螃蟹爬行、企鹅飞跑的动作来。孩子们从中认识到自己家乡景色的优美,物产丰富,从小孕育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和自豪感。《小青蛙你唱吧跑吧》的音乐,把孩子们带到河边田野,在音乐情境的感染下,孩子们自然地做起了青蛙跳的动作。

三、场地与“情境”

场地的布置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许多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具有具体性和易感性,他们一般对色彩鲜艳、线段清晰的场地特别感兴趣。根据儿童的特点设置富有情境的场地,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欲,提高学生的自练积极性。

例如:一张有感染力的有景有动物活动的图画,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会激励孩子们自动地做起各种形象的动作来,培养了孩子们模仿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置各种场地,如投掷教材中,可以设置保护熊猫、打死豺狼的情境场地,在十米处放一个熊猫画像,十五米处放一个小狼的画像,二十米处放一个大狼的画像,教师有情境地讲述:“一个熊猫遇到了两只狼,一只小狼一只大狼,它们凶恶地追赶着熊猫要吃掉它,小朋友你们说怎么办?”孩子们说:“我们要保护熊猫,打死豺狼。”孩子们齐心协力朝狼打去,争先恐后地打大狼,这样不停地打,反复地练习,提高孩子们的投掷能力。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在体质上有很大的增强,学生的形态机能、素质及运动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育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魏争光.小学体育教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6]天津市教育局党校党建研讨班.情境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天津教育[J],1998.

[7]卜伟菁.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教师论坛[J],2002.

11.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一

一、游戏的创编原则

游戏法运用在运动技能教学中, 在不同的课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项目上, 都要有所区别。所以, 在游戏的创编上, 要充分考虑游戏的用途, 有侧重点地进行创编, 这是继游戏的趣味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性以外的科学性原则。比如说, 在课的开始部分, 这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身体调整到兴奋状态, 让身体有一定的热度。而在整理放松部分, 主要目的是把身体恢复到上课前的状态。而在基本部分的技能学习过程中, 运用游戏主要是改变技术学习时的枯燥活动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一种生动而又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运动技术。

二、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时机

游戏的运用是对技术的巩固, 所以一般都是运用在技能形成之后, 而不是在学习技术的初始阶段就开始运用游戏。因为这一阶段, 处于泛化阶段, 条件反射不稳定, 多余动作随时会出现。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在运用游戏时一定要慎重, 那种竞赛性质的游戏更不能用。但是, 对于一些难学的动作, 可以运用游戏来进行辅助与诱导, 对学生的顺利掌握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让学生感觉学习难的技术也不那么难。如在学习跳高教学中, 可以利用废旧的横幅让学生学习跨越;在前滚翻教学中, 可以“拍气球”让学生体会蹬地的感觉等。

而在运动技术形成之后的这一阶段, 为了起到巩固的作用, 就可大量地采用各种游戏形式, 提高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与提高难度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技术的能力。如在学习投掷时, 动作单一, 也很枯燥, 学生不愿意反复练习, 这时就可以做一些掷准、掷远等游戏, 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如何去运用,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三、运用游戏调整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的核心, 所以调整运动负荷很重要, 而运用游戏根据课的类型和任务选择适当的游戏, 则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我们要注意的是, 在新授课中, 如果选择了游戏对技术的学习进行诱导, 强度就不能太大, 如果学生出现疲劳, 就会出现对技术学习不得要领、运用容易变形、出现心理障碍等, 因而应多选用那些带有启发性的游戏。而在课的复习部分中, 教师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此时的负荷情况, 灵活运用游戏, 如每小组内的人数调节密度、练习的次数调节运动量, 也可以用延长或缩短游戏活动的时间与间歇时间的方法调节运动负荷。在这样的调整之下, 体育课的负荷情况就随之改变, 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四、游戏教学的组织方法

游戏运用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合理地进行组织, 把游戏任务分配给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在课前, 游戏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如场地器材的布置与选用、安全程度、对学生的教育等都要重视, 这是安全进行游戏的首要条件。在讲解游戏时, 要把学生调整好, 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也可以提高讲解的效果。队形不要多变, 为了便于结合场地、器材形象地讲解, 在给学生讲解时, 队形最好是一开始上课的队形, 做到讲解要精练, 示范要准确, 二者合理搭配。

游戏的组织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有一定的组织者, 包括每个小组, 都要有人组织, 所以协助教师组织游戏的学生也要选择好, 尽量选择那些组织能力强、技术好、在同学们心目中有一定威望的学生。游戏分组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合理分配, 如性别、技术能力、身体能力等。各组力量只有相对一致, 游戏活动时才会更精彩。

五、游戏中的规则要合理, 裁判要准确

游戏规则是指让大家必须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进行活动。游戏规则不要过多, 不能过于繁杂, 要好记, 让学生容易理解和遵守。在游戏时, 教师尽量不要制定似是而非的规则, 否则学生可能会投机取巧, 让游戏变得不公平。游戏的规则也可以在游戏中根据情况随时改变, 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小学生很注重游戏的结果, 所以在游戏活动过程中, 教师在裁判时一定要准确、公平, 以起到监督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同时为了鼓励弱者, 教师在裁判时可以根据游戏规则的变化而对弱者予以支持, 以保证他们的信心。

上一篇:关于可爱小狗话题作文下一篇:观察熊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