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评价考核标准

2024-07-17

劳务评价考核标准(精选8篇)

1.劳务评价考核标准 篇一

考核政绩方法评价标准是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

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虚假政绩、“工程”政绩,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以及考核内容不够全面、考核方法不够完善等有很大关系。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12]

这些年,一些地方试图通过建立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进行考核,应当说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该坚持。但从现实情况看,存在着目标制定难以科学化、班子成员目标难以区分、岗位职责难以规范、考核党政职能部门干部时缺少可比性等问题。要解决整体与个体、结果与过程评价的难点,一定要从政绩的“客观性、过程性、公共性、整体性、多样性”的特点来把握。既要设置对班子的考核评价指标,还要合理确定个体成员的考核评价指标,同时把个体政绩和集体政绩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此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13]

因此,要把建立干部岗位职责与建立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的研究结合起来,注意分清班子成员在集体和具体工作中担负的具体职责、所处的地位和影响,看他们发挥的是主要作用还是次要作用;特别是对副职的考核,要在重点考核其所分管工作的同时,也考核对其他方面工作的贡献,保证对干部作出全面完整的评价。这个问题值得很好研究,以防止和解决一“绩”多用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避免实绩考核的片面性。

因此,要通过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干部实绩的标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重用,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有效地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能力要落实到实绩上,实绩体现着能力。[14]

意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并且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培养党员务实的工作作风。目前由于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为了谋取所谓的政绩,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行为相当严重,这完全是与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政绩观背道而驰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唯上与唯实的关系,实事求是地摆正个人名利地位与群众利益的位置,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班子的政绩和个人的荣辱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功劳和成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因此,我们要以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使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

2.劳务评价考核标准 篇二

目前, 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及标准较为传统落后, 无法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需求, 需要对高职院校的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做出相应改革, 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势在必行的历程。从生源方面来讲,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文化成绩水平较低,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考试中已经证实了自己不适合考试这一“道路”, 既然他们大多数都不适合考试, 那么再用传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职业学生能力的高低, 显然有些不太合适。这是一种抹杀多数人而肯定少数人的错误方法, 它将人才的范围压缩到了很小的一个范围内, 将不属于这个圈里面的所有人都列为差生, 忽略了综合素质, 同样也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方面来讲, 高职院校是要向社会培养并输送大量职业性强的技术性人才, 而不是考试高手。我们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是要掌握一门技术的, 这个“掌握”指的是学以致用, 而不是会考试。每个人都是一个多元素的组合, 每个人也都有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 我们不能单纯的以一张考试卷来衡量学生水平的高低, 在多元化教育的今天, 我们应该给职业学校的学生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挖掘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换一种眼光去观察, 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以综合全面的考核方法去考核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 是一种向学生负责、向社会负责的态度, 因此,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必须要改革。

二、目前高职院校考核体系中的不合理现象

1. 对文化理论考试的作用存在误解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文化理论考试只是考核他们理论知识的一个功能, 而不是对学生综合水平的一个测试。因此, 学校只关注考试成绩, “一纸定高低”的评价方法存在不妥, 这样只会让学生忙于应付考试, 而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提升。

2. 考核方法单一

对学生可采用的考核方法有多种, 但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以文化理论闭卷笔试作为主要考核方法, 并且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参考, 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 考试成绩差就是差等生, 忽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 使学生养成“为考试而学习”的错误思想, 并造成学生“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怪诞现象。

3. 考核内容片面

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科目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人才, 从而为学生选择就业、创业或继续深造提供前提条件。目前高职院校的考核内容大部分以记忆性的理论知识为主, 考核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的内容较少, 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的考核。

4. 评价标准不科学

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主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 不注重学生平时表现, 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标准比例过分夸大, 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所占比例太小。

三、改革高职院校考核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

1. 平时成绩考核

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 主要包括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应对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以好评, 鼓励学生勇于回答问题, 表达自己的观点, 增加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在课下留适当的作业, 通过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答辩考核

此考核方法使用于设计专业和成果论辩专业, 学生向老师表述自己的设计成果,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予以解答, 以此来考核学生对该专业领域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情况及现场表现给出综合成绩。

3. 取证考核

适用于专业证书评价的相关专业, 如幼师、护士等专业, 教师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及相关职场的岗位需求, 设计相关知识课程, 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考取资格证书, 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职场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4. 实习考核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人才, 因此, 学以致用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学生按照实习大纲要求进行实地实习, 教师布置相应的实习作业或实习任务, 然后视学生完成实习作业的情况对其进行考核评价

5. 理论考核

对于理论性强的专业,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社会需求情况对学生进行闭卷或开卷理论知识考核, 根据考试的综合情况予以评定成绩。

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 灵活变通的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 才能为社会培养不同类型的有用人才。

结论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应该以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为重点, 采用多元素的考核标准,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期末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为社会输送有价值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冀列.小议职业学校德育课考核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25) .

3.劳务评价考核标准 篇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考核评价;分级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20-02

2014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职业能力标准》),首次提出“高等学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定义,并把高校辅导员职业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标准层级,规定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个方面。《职业能力标准》的颁布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也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的工作基本依据。

一、基于《职业能力标准》构建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中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的描述,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内涵包含三大要素: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指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引领者必须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觉悟;知识要求指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如思想教育理论、心理咨询和学业指导技术、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要求包括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专有素质,一直以来都是辅导员考核评价的难点与短板。

基于《职业能力标准》建立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是适应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特点的必然选择,是提升辅导员育人效率效能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的现状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实施后,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和制定了关于高校辅导员工核工作的实施意见,高校也制定了辅导员考核办法和细则。但审视当前高校辅导员评价的现状可以发现,现有的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健全,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事”轻“人”。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上,如:班级例会、班级档案、学生日常行为的检查、班团活动、学生的请销假制度执行情况等。在评价指标上设置上考虑工作的层面过多,对辅导员测评的重点放在事务管理方面,甚至到辅导员每一周去多少次学生宿舍,与几个学生谈话、去多少次班级、班上多少个学生旷课这些细节,而忽略辅导员对“人”的教育程度,如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就业观念的转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等,这些“隐性”的育人过程在目前考核评价体系中很少体现。

(二)重“形式”轻“实质”。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因此,大多数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考核时按照上级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主要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主管部门往往站在管理层的高处,俯视辅导员工作完成情况,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考核。考核辅导所管理班级的思想道德品质用“党团人数、党团活动开展情况、主题班会召开情况”,学风用“出勤率、补考率、毕业率”等,综合能力用“社会实践情况、获奖情况、就业率”加以量化。这些工作与辅导员工作都相关,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但是学生的表现情况、所获成就大小、思想道德状况归根结底还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用学生的外在表现来评价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高低,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都值得商榷。

(三)重“奖惩”轻“发展”。高校大多制定了评价结果运用的相关规定,大多与工资津贴、奖金、评优、职务、职称、培训教育以及是否续聘相关。然后在实际操作中,与绩效改进和个人发展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容易形成流于形式的“走过场”。[1]

三、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只有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评价高校辅导员工作,实现高校辅导员考评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考评工作对高校辅导员任职情况的导向、鉴定、激励作用,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2]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的问题,应建立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

(一)采取层次分析的评价方法。《职业能力标准》把辅导员职业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每个等级的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要求。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条理化、层次化,然后建立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评价,可以采取不同级别辅导员采取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评价指标来实施。以初级辅导员为例,一是确定初级辅导员的评价目标,如知识要求上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心理学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党的基本知识等,能力要求上能够承担学生班级的日常管理、奖助贷补减、就业咨询、调适一般心理困扰等。并根据这一目标,研究和剖析初级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如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情感人格等;二是将这些基本要素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为具有操作性、可供测量的评保指标,如思想政治表现(参加政治学习、宣传时政)、学生心理问题的判断与处理方法、学生就业率、创业情况、带领学生社会实践情况、团队锻炼等;三是根据各项指标对于预定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形成一套有层次、有重点的辅导员评价体系。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职业能力标准》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要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必须转化为科学的、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因此,在《职业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对辅导员的四种核心能力,可分解为14项指标。

(三)确立评价主体和程序。《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的考核方法仍适应于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各个考核主体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及其指标体系,对辅导员按以下几个程序进行考核:①自我评价:辅导员对照自己的级别和相应的能力要求对本人一年的工作在九个方面作出全面的总结。②学院考核:学院考核领导小组召开辅导员述职会议或其他形式,分三个级别从辅导员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③学生测评:各学院考核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辅导员的对象代表,采取不记名方式对所在班级辅导员进行评议。④学校学工作职业部门考评:学工部分牵头组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综合考评。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确定评价结果后,要及时反馈,肯定成绩为主,重点激励辅导员向高级别的职业能力等级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德芬,徐锋.高校辅导员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

[2]张明志.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路径[N].光明日报,2014-4-13(7).

[3]杨雨龙.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确立依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6).

[4]李品玉米,钟定胜.高校辅导员分年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4(2).

[5]李忠军.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实践研究,2014(12).

4.干部考核评价标准规定 篇四

2008年我军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军官考核评价纲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军官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军官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建立了指挥军官考评体系。

2010年2月,总政治部印发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军官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军官通用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具有我军特色的参谋军官考评制度基本形成。

接着于2010年9月,总政治部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军官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军官通用考核评价标准(试行)》,这是继指挥军官、参谋军官考评体系文件颁发施行后,我军军官考核制度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军覆盖各类军官队伍的考评体系基本形成。

2011年总政治部发布施行新修订的《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2012年10月,四总部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层军官管理规定》,这是我军第一个全面规范基层军官管理的重要法规文件。

一系列法规政策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军官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对履行使命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军队干部到底该怎么选用

“决胜于未战,决胜于人才”。只有平时着眼能打仗、打胜仗培养造就人才,战时才能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军队为战争而备,军人为打仗而生。能打仗、打胜仗是军人的使命所系、价值所在。战争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优秀军事人才的依赖性就越强。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确立与之相适应的选人用人观,为战选人,以战用人,按照打仗标准选人用人。

然而,有的单位偏爱那些听话型干部、管理型干部、关系型干部,忽视使用有谋略、懂专业的知识型、打仗型干部。如果平时习惯于按照“不打仗”的标准去选拔任用干部,到了战时势必出现“帐下无可用之将”的窘境。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教训之一就是用人腐败。丁汝昌尽管不懂海军,却被李鸿章物色为北洋水师提督人选,与丁汝昌淮军出身,和李鸿章是安徽老乡有直接关系。正是这种按照长官意图选人、概略瞄准选人、裙带关系选人的风气,导致北洋水师提拔使用了一批无德无才无能的干部。

选人用人是第一风向标。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把选人用人的“刻度”放在打仗上。战争年代,百战生百将,谁上谁下论战功。和平时期,按照打仗的标准选人用人就是在为打仗做好准备。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真正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目标要求,作为衡量和选用干部的标准。下决心匡正用人风气,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官兵公认的鲜明导向,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

5.劳务评价考核标准 篇五

关键业绩指标:工作达成度、工作质量

1.工作达成度考核标准:(50分)以周计划或项目任务单及月工作计划为依据,单项工作延期扣2分,月底仍未完成的一项扣5分,影响发货的扣10分,3项以上全扣。○生产员工:单周计划未完成扣2分,月底时仍未完成扣5分,3次以上全扣; ○生产技术员工:单周计划未完成扣2分,月底时未完成扣5分,3次以上全扣; ○质检员工:单批检验不及时扣2分,造成生产任务或发货延误扣5分,3次以上全扣;

○库房员工:根据生产计划备料不及时每次扣2分,造成生产任务延误扣5分,3次以上全扣;

○生产助理:单周生产线半成品、产成品、发货品统计、录入ERP不及时及数据不准确1次扣2分,月度统计报表不及时及数据不准确扣5分,3次以上全扣。

2.工作质量考核标准:(30分)以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检验标准或质量记录为依据,不符标准的每次扣2分,当月累计3次以上全扣;

○生产员工:员工互检出现质量问题1次扣2分,质检查出质量问题1次扣5分,3次或3项以上全扣;(针对半成品、整机组装及软件测试)

○生产技术员工:员工互检出现质量问题1次扣2分,质检查出质量问题1次扣5分,3次或3项以上全扣;(针对机芯及电路板)

○质检员工:入厂与过程检验:出现质量漏检一次扣2分,造成生产部门返工1次

扣5分,3次或3项以上漏检全扣;

出厂检验:产品发货后在客户处出现质量问题,经售后及技术部判断

确为漏检,1次扣5分,3次或3台以上全扣;

○库房员工:发料数量或材料差错1次扣2分,造成生产任务延误1次扣5分,盘

库帐物卡不一致1次扣2分,3次或3项以上全扣;

○生产助理:单周生产线半成品、产成品、发货品统计、录入ERP数据不准确1次扣2分,因此造成生产任务延误1次扣5分;月度统计报表数据错误扣5分;3次以上全扣。

3.出勤考核标准:(10分)事假1日扣2分(4小时以内扣1分,4小时以上扣2分),病假累计1日扣1分(4小时以内不扣分),所有请假(包括年假)累计3日(含)以上或旷工者全扣(因为当月相应工作量减轻);加班每天(8小时)加1分,最多累计加5分;

4.关键事件考核标准:(10分)当月不良记录根据情况每次扣1-10分,如迟到早退、违反相关规定、工作区域5S不合格、值日生未按要求检查安全等;月绩优记录每次加1-2分,最多累计加5分;

月度绩效奖金:总奖金300元/人,100分制,每扣1分减10元。

月度先进个人:300元/人,人数比例:所有基层员工的10%;月度绩效考核100分以上者当月先进个人优先考虑,但会综合工作量、工作态度等评价。

备注:以上所说的1次为每件物料或事项的1个问题。

6.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序 篇六

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如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是我院全体医务人员的根本职责和永恒主题。长期以来,围绕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我院全体医务人员作了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卫生部、卫生厅在全国、全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三优一满意活动”、“十大指标监管”等一系列活动中,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此,我院亦通过各项活动使医疗各方面的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取得了河南省卫生厅、许昌市卫生局医院管理年活动、质量万里行活动、三优一满意活动等先进单位。今年卫生部、卫生厅又再次推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无疑对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又是一次强有力的推动。为此我院全体干部职工高度重视,全体动员,精心组织,以此为契机,使我院医疗质量、医疗行为、医疗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院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的制定:

(一)主要依据卫生部、卫生厅《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细则》结合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我院的有关管理制度,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与要求、规范,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出了各专业的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二)牢固树立临床以病人为中心,行政、后勤以临床为中心,建立有序、协调的服务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专业发展,满足患者需求,保障患者安全,全面提升管理质量。

(三)涉及所有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职能科室、全体职工,涉及面广,具有可操作性。(四)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责任到人,目标明确。

市人民医院院长:

7.劳务评价考核标准 篇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校2012 级1~4 班的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201 人,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1 编写标准化病人培训剧本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我们在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专业OSCE考核指南》[1] (以下简称《指南》) 中的模拟病例, 并由临床经验丰富的相关专业高年资护师进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 编写适合的标准化病人培训剧本, 使标准化病人的质量得到保证。

1.2 选取及培训学生标准化病人

在我校2013 级护理本科学生中选取8 名志愿者, 要求自愿参加, 学习成绩居班级前列, 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 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及反应能力, 工作态度认真, 有良好的依从性。将剧本提前1~2 周发给学生标准化病人志愿者, 使之熟悉并记忆内容, 期间带领其进入临床观摩相似病例, 感受真实状态下病人的特点。待学生对剧本完全熟悉后, 按照教师讲解—学生提问—学生表演—教师考核—学生互查—教师总结的过程进行培训。同时教师还强调学生志愿者在演示活动中应融入病人相应的表情、心理与肢体动作, 并根据剧本的要求化妆, 以增强真实性, 能更好地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

1.3 考核过程

我们在参考《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将考核分为三站, 其中第一、第三考站各有一名监考教师, 第二考站每位考生单独进行, 分别由教师、学生标准化病人进行评分。具体任务及要求见表1。

1.4 评价及统计学方法

考核结束后, 教师和学生标准化病人按评分标准分别对考生进行评分, 取平均分作为考生的考核成绩;对考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标准化病人考核的应用情况。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考生对学生标准化病人用于教学及考核的效果评价

1 学年授课结束后, 向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发放时强调问卷的匿名性, 鼓励学生真实作答。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5 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7%, 结果见表2。

2.2 不同学生标准化病人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护理评估教学中的作用

评估是整个护理程序的基础, 也是护理程序中最关键的步骤, 没有准确的评估, 就不能制订正确的目标、护理诊断和计划。问诊是评估中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标准化病人在护理评估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让学生对标准化病人反复进行问诊训练, 从而使学生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问诊内容包括主要症状、伴随症状、治疗护理经过、日常生活状况、既往史、家族史、婚育史与月经史、心理社会情况等。问诊技巧主要包括组织安排、避免医学术语、过渡语言、问诊顺序、询问病人的看法、是否尊重病人等。从表2 可以看出, 学生整体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满意度较高, 认为可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与技巧, 故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广泛使用。仅有49.7%的学生认为“面对学生标准化病人时, 能正常进行评估”。表3 表明, 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问诊技巧得分高于非学生干部 (P<0.01) , 前期成绩较好的学生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得分均高于前期成绩较差的学生 (P<0.01) 。分析原因, 可能是学生干部因工作原因沟通能力得到较多锻炼, 面对病人时不怯场;而前期成绩较好的学生因对知识的掌握较好, 基础扎实, 故评估病人时内容不易遗漏且技巧较好。由此可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并巩固以往知识, 这对提高评估能力有帮助。

3.2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临床考核中的作用

在护理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中, 主要以笔试来考核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生只需在考试前突击记忆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因此这样传统的考试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还会从客观上误导学生, 使其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忽视了实践技能。在考核中应用标准化病人, 可以直接对学生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的确定及护理措施的实施进行考核, 同时通过培训学生标准化病人, 使每位学生面对相同的病人、相同的问题, 使评价公平真实, 避免了临床中采集不同病人病史和体征所带来的偏差[1]。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知, 72.3%的学生认为运用学生标准化病人进行考核有必要, 73.8%的学生赞成将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地应用于实践课中。

3.3 学生标准化病人应用的局限性

学生标准化病人虽然经过了临床见习和系统培训, 但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真实病人的内心感受、模拟所有的临床表现, 加之学生标准化病人需按照规定的剧本表演, 使学生不能完全认识实际病人临床表现的复杂多变性, 还需结合临床见习及多媒体教学。部分学生标准化病人在教学中使用了医学术语, 或者急于回答某些考生还未问出的问题, 在今后的培训中应反复强调, 尽量避免。因教师主观因素, 对学生的评价和评分不能完全保证公平、公正, 需要严格培训流程, 认真做好筛选、培训及考核工作。

总之, 在成人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 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提高实践能力, 增强沟通交流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为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学生标准化病人的教学符合当前临床医学发展现状,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仰曙光.护理专业OSCE考核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8.探讨小学体育课程考核标准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课程考核

中国分类号:G613.7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逐步落实,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长久以来,分数是小学体育课程考核的唯一标准,受到这一考核标准的影响,学生根本无法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长此以往,体育教学成果不佳也是意料中事。当下,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课程考核的重要意义,因此对课程考核标准进行了调整。相较于传统的体育课程考核标准,新时期的课程考核更注重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新课程考核标准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将会开展得更加顺利,学生身心健康也会获得可靠保障。

一、小学体育课程考核的概述

(一)体育课程考核的内容

课程考核内容的设定是整个课程考核体系中的关键,它将决定考核是否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课程考核的内容,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看法,笔者经总结最终得知,体育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分别为:体育课程的实质内容、体育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考核对象时,除了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还需对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展现出的思想品德、品质精神进行全方位考察。

(二)体育课程考核的方法

体育课程的考核方法的设计,需要有效结合体育课程的考核目的与考核原则。作为体育课程考核实施的具体手段,体育课程的考核方法使考核目标与考核内容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新时期的小学体育课程考核标准,应有效结合多方面因素,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机制,以确保体育课程考核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核权重缺乏公正性。根据前车之鉴,笔者认为新时期下的体育课程改革,可有效结合“联考”和“统考”这两种考核方式,先对学生进行总体考核,然后从多角度,全方位对考核对象进行综合性评价。

(三)体育课程考核的作用

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世界的认知十分有限,小学体育课程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体育技能,而是希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为学生终身的体育发展夯實基础。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体育课程考核具有一定导向作用与激励作用。体育课程考核的这些作用,对教师学习、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考核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出体育课程考核的功能,全面促进体育教学实践顺利开展。

二、新时期下的小学体育课程考核标准

(一)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考核过程中,要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对教师整体教学过程进行考核固然重要,对教学的有效程度进行考核同样必不可少。教学的有效程度,主要体现于学生在体育课程前后,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改变。体育课程考核的初衷,是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的局面。考虑到学生个体存在一定差异,他们在各种运动项目的表现也是不尽相同。所以,笔者建议在设置考核内容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天赋才华,设置多项考核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使学生能够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能够在体育课程考核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

体育课程的考核应重点检测学生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在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同时,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笔者认为,可制定以健康为主的考核标准,通过长跑、仰卧起坐、立体体前屈等运动,测试学生机体协调性与身体健康情况。此外,考虑到当代健康观念从身体健康扩展到心理健康,所以笔者建议,还应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考察,观察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的思想品德、精神素质,综合性评价学生的健康素质。

(三)考核结果的综合性评价

新时期下,体育成绩并非直接反应学生在本学期中,体育课程项目考核的综合成绩,还应反映出学生身体各项指标情况。也就是说,体育成绩报告书中,需涵盖学生的运动成绩、特长发展、机体功能指标以及身体素质等内容。运动成绩主要反映出学生在各类运动项目中的成绩;特长发展则是根据学生在各类运动项目中的表现,综合性评价出学生的体育特长。机体功能指标则包括学生血压、肺活量、视力等各方面检测情况;身体素质则是教师根据学生机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以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体育特长与身体健康状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考核标准的设定,将会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石。此外,课程考核的结果,也有助于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新时期下的体育课程考核标准,需与时俱进,满足现代化需求,应将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学生身体健康均纳入考核标准的范围内,使体育课程考核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赵丹青.对北京市三所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情况的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2013.

[2]周丽琼.身体素质敏感期与小学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3.

上一篇:粤教版高一级语文必修3 诗歌单元测验下一篇:天津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各类气瓶检验周期为多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