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的读后感

2024-07-20

活法的读后感(12篇)

1.活法的读后感 篇一

作者原来是一位大学教授,书的内容主要讲解了《金刚经》想表达的内容,我接触《金刚经》也是很久,不过一直没有耐心去理解,没有耐心去看,以至于,同学问我《金刚经》讲了什么,我也只能故作深沉地说“不可说”。现在,我渐渐地理解到,如果你没有再生活中实践佛法,没有彻底从内心认同佛法,一切口中说说的佛法都是虚假的,即使讲给别人听,虽有善缘,但是总的来说,也是不好的,因为对佛法有误解,或者理解不深,误人子弟也是罪过。作者做了很好的一件事,把《金刚经》一句句讲明白,虽然不一定是完全表达了经的含义,但是至少可以让大众入门。看完此书,对于空,对于真实,对于菩提又是一层新的见解,感谢作者。最重要的是,了解的大概的意义,读原文就简单了一些,自己与此经的缘分也就更深了。把佛法实践在生活中来!

2.活法的读后感 篇二

一、巧导入——引生入戏, 激发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能否吸引学生, 导入阶段是关键, 犹如乐曲中的“引子”, 戏曲中的“序幕”就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尽快入戏。导入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 或创设情境, 或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摇篮曲》一课的开头可这样设计:当师生问好后, 先不忙向学生介绍新课的内容, 而是用题为《啊, 母亲!》的文章做为通向新课的桥梁:“‘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母爱处处体现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儿女成长的不同时期, 母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当孩子呱呱落地后, 躺在母亲的怀里, 睡在摇篮之中, 母亲心里会流淌出一股世上最纯净的清泉, 哼出世上最动听的旋律。虽然它们的歌词、曲调各不相同, 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就是:表达妈妈的心愿与祝福, 盼望孩子早早安睡, 进入甜美的梦乡。这种‘催眠曲’经过发展, 最终成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摇篮曲’。”随之宣布:“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学唱一首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引出了新课的内容, 使学生兴趣陡增, 调动了情感, 丰富了主题。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 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情绪高涨、精神愉快, 认知效果就好, 学习兴趣强烈就会积极主动地学, 喜欢学和坚持学。在关键的导入阶段, 教师要充分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给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料——平淡之中有神奇

大家都知道, 清水煮菜淡而无味, 但若加上适量的调料, 掌握好火候, 就会烹饪出美味佳肴。同样, 在教学中适当加点“调料”, 补充一点趣味性知识, 能活跃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消化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毕业歌》教学前, 笔者饱含深情地把南京大屠杀事件讲述给学生听, 学生深深领会到“落后就要挨打, 就要受凌辱”的道理, 这时再唱响《毕业歌》, 他们早已热血沸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神圣感充分唤起, 爱国激情油然而生!再如, 欣赏《花好月圆》前, 让学生看一段“97雅尼北京行”音乐会:一个外国人正在演奏中国竹笛——多么美好的音乐!学生在惊叹之余, 也会为自己心理上曾盲目排斥过民乐而惭愧。这时再让学生从通俗歌曲《真的好想你》中感受二胡的娓娓倾诉……学生就会由衷感到:应珍爱祖国, 应珍爱祖国优秀民族艺术, 为灿烂的祖国历史文化而自豪!这样的“调料”可以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 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 给和谐的气氛增添欢乐, 使学生的德育、美育素质不断提高。可见, 课堂教学加入一点“调料”能使“空洞”、“无味”的知识变得“充实”、“可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用自身的全部热情和机智去调动学生的热情, 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闪耀。但值得注意的是:“料”加得要适度, 否则会喧宾夺主, 淡化主题, 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

三、巧收尾——意味深长, 回味无穷

俗话说:“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描龙画凤, 难在点睛”。在课堂教学中“口”很难收, “尾”也同样难描。这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 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如果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与之有机结合, 就更能锦上添花, 使课堂教学始终紧叩心弦。如果虎头蛇尾, 很难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甚至会使已取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 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 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结尾方式各种各样, 有归纳式、问答式、延伸式等,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但不管采用哪种结尾方式, 都必须有助于学生掌握当堂课所学习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结束时, 教师应根据知识的系统, 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 为下次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 学唱《唱脸谱》时, 可这样设计结束语:“这一唱段适合生、旦、净、丑哪个行当来唱?具体地说是哪个角色?”这样的结束语, 简明扼要, 意味深长, 启迪思维, 调动了学生的欲望和兴趣, 同时也为下节《智斗》欣赏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巧方法——合作探究, 铸造“金钥匙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手段, 是联系教材和学生的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说,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为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 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 选择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上,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 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 鼓励他们尝试合作探究,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问题, 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 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 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如在欣赏《保卫黄河》乐曲时, 先让学生讨论、发言, 谈谈他们对这首乐曲的感受。这样, 使学生处于一种想知又未知、欲罢又不能的心理状态, 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一旦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也会快乐多了。

五、巧情感——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设法使学生入情, 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 正所谓“动之以情, 晓之有理”, 只有动之以情, 才能使理入人心。这样, 一方面师生构建起了有效的心灵沟通平台, 有利于适时组织、调控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想、既开拓视野, 又启动思维。有了情感和认识的碰撞, 学生的思维活跃, 想象、灵感也就更有可能一触即发。同时,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 要善于把握几个“度”。一是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和语气要亲切。例如, 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时要用商量的语气:“这个问题, 我先谈谈个人的观点, 请大家看看是否有道理。”当学生即兴表演思维出现闪光点时, 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 及时捕捉、激励和深化, 对学生作出一些肯定性的评价, 如“很棒!”“很有创意!”“表演得很精彩, 掌声送给你!”等等。这些鼓励性的话语可以拉近师生情感之间的距离。二是避免因小事而情感冲动, 把冷若冰霜的表情、“黑面包公”的面孔带进课堂。可以想象, 那种“冷漠的表情、刻薄的语言、随意的批评”所造成的凝滞气氛, 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多么大的负担!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平时要多接触学生, 要经常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谈, 多参加学生的活动, 与学生和谐、友好地相处, 真诚地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 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平时建立起来的师生融洽关系, 有利于形成课堂上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

新课标的实施给音乐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观念和广阔的空间, 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和审美情趣, 在“巧”字上下足功夫, 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享受音乐, 培养他们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全面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史益华.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技巧的探讨[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1, (8) .

[2]虞蔚英.启发情感以情育人[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1, (10) .

3.睿智的活法等 篇三

冬雨

上个世纪俄罗斯叶利钦执政的时代,我随中国旅游团到克里姆林宫参观,与正在打扫卫生的老太太攀谈。老太太笑着说:“住在这个宫里的叶利钦总统管理这个国家,我管理这个宫的卫生,我们分工不同,都是做管理工作。比较起来他操的心多一些。”我听了很受感动,感到这位老太太的心态很了不起,她守住了自己的本分,不从总统出门有车坐,收入比她多这些事上攀比,而从“管理”上找到了自己的心理平衡,这实在是一种很睿智的活法。其实,人们不必被这种物质上的差距搞得心迷意乱。有宝马固然不错,有自行车甚至靠双脚走路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当更多的诱惑在前头向你招手的时候,不妨学学那位俄罗斯老太太。

人生是一对反义词

老鬼

4.《活法》读后感 篇四

稻盛和夫是两大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电话电信公司创始人,是日本唯一在世的“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曾经是一个坏运气缠身的人。从小患肺结核,差点丧命,考中学两次落榜,考大学也落第,只好进了一家免强算得上大学的县立大学。大学毕业时参加就职考试次次失败。他去买彩票,希望一夜暴富,但无一次中奖,而紧挨着他彩票号码的彩票几次都赢得大奖。绝望之中,他在一个黑社会“总堂”门前徘徊了几个小时。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加入黑社会、做一个“有知识的恶棍”的念头,进了一家濒临倒闭、由一家银行托管的公司。在公司里他学非所用,努力工作得不到赏识。

在被勒令辞职后,与七个辞职的同事歃血为盟,创立了京瓷公司。公司渗淡经营,徘徊在破产边缘,他数次卖血给工人发工资,但还是阻挡不住工人纷纷辞职。他以出让多得惊人的股份为筹码,把最后一批工人挽留了下来。困难仍然接踵而至,但他凭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精神(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还在给员工们讲他的公司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陶瓷公司”),让京瓷从一家“乡村公司”成为一家世界级企业。

1984年,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在52岁时再次创业,成立了日本首家民营电话电信运营公司kddi,在资源严重不足、处处受到国营电话运营公司nttdocomo的排挤、围堵的情况下奇迹般成长起来。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他做人的哲学激励了我。很多事情我们都了解,可是却没那么做,只是一念之差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小时候课本里读到的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看似简单的道理,我们却忽视没有做到。

人生是什么?这也是我多次思考过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类似的问题,我还思考过:企业活着是为什么?人生与企业的目的,对于我本人来说,是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前者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叫人生观来概括,后者也可以用一个词叫经营哲学来概括。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你才能在这两件事上,找到意义,找到努力的着力点。

在《活法》中,稻盛和夫说,在离开这个世界时,除了灵魂,你什么都带不走,所以,人生的意义在于修行,使自己的心灵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比出生时更美一些,简单地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修为自己的心灵。

不管有没有灵魂,我总是想,人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帝选择了我们,把我们送到这个世界,总是有些事交代给了我们,要我们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或者叫做一点对世界有用的事,这恐怕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不能辜负这种安排。

关于企业也是,一个企业创立以后,有无数个企业也同时在创立,有些死了,而我们的企业活下来了,这不完全是我们自我努力的结果,更应该看作我们领悟了或部分领悟了企业的使命,而使我们的企业活下来了,因此,我们必须很准确地找到我们企业的使命——其实,没有几个企业能真正清晰地表现自己的使命,不管他们用如何动人的词语已经写出了自己的使命。

使人生的使命清晰起来,使企业的使命清晰起来,并且,为这些使命而去奋斗。这样做,自然因为我们迎合了上帝的要求,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上帝喜欢的人,我们就会很好地生存下来,就达成了我们自私的目的——人总是想长命百岁,而且幸福一生。

为此,稻盛和夫总结了一个人生方程式。是这样的: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我认为这一方程式很准确,很简明扼要,好记。当然,这是具体的方法论。

其实,有两个伟人各自说过一句话,都很打动我,都让我当作镜子去检讨人生(自然远没有做到)。一个是释迦摩尼要求的“广修善缘,普度众生”,另一个是*要求的“为人民服务”。

所以,有时侯,我就想,只要动机正确,结果总在某个地方等着你。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谈了基于这些使命的要注意的很多细节,谈了很多基于这一使命的做人与做企业的方法,这对于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书中的道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简单道理,但就是这些简单的道理,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通过《活法》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更加明确了做人做事的原则。

首先是做人的原则,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心态做人。不同的心态将会影响并决定你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色彩。我体会做人要具有以下五颗心:“真心、诚心、虚心、恒心、爱心”:

真心:认真的心。做人要认真,认真地做出人生的每一次选择,认真地抓住人生中的每一次机遇,以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与工作,你的梦想就会实现。

诚心:诚实、诚信、诚恳的心。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讲诚信,欺骗他人的同时就是在愚弄自己的人生,不要受目前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诚信为本,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础,特别是我们青年人,诚实讲信用是我们走好人生路的最好保障。

虚心:谦虚、谦逊的心。成长中的我们应该谦虚为人,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时刻注意审度反省自身,不断修正人生道路中的偏差。那么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并不只是简单的听,而关键在于谦虚的学,能够放下自满高傲的姿态、虚下心来听取别人的意见,谦虚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之短。

恒心:持之以恒、坚持的心。把平凡华为非凡的是“持续”、“要坚持到底才能有意义”这是稻盛和夫先生总结出的道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我们童年时常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只要你肯付出就会有所收获,如果我们能够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去钻研我们的本职工作,凭借我们一股傻劲、干劲去面对工作中的难题,相信就不会存在我们攻克不了的难关。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很快你就会成长为你所就职岗位上的专家型员工。

爱心:是指善良的心,利他之心,也就是善待他人、学会感恩的心。我这里所说的善心、利他之心不单纯的是指人性的善良,更重要的是想说明做人要把“给予”之心放在首位的道理。当我们觉得周遭的一切对自己不公平、不优待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我为我的周遭、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事,乃至于我所就职的企业都给予过什么,做过什么,贡献过什么,而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否都是理所当然的,是否都是我们努力付出所应该得到的回报呢。作为青年人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拥有一颗利他之心,要勇于奉献,勇于给予,要知道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二是做事。我们工作前应调整好心态,要让自己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用心去渴望成功;工作中我们要大胆思考、小心准备,拼尽全力去迎接困难与挑战。这是书中阐述的道理。联想到自身在工作中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工作态度:对于自身喜欢的事投入精力不会有问题,但是对于自身并不喜欢的事物投入精力,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做不到的。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心态,而这种心态会对我们的成长造成恶性循环。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就不会用心去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做好工作,尽职工作,长期以往这样下去就会使我们缺乏成就感,而没有成就感也就会使我们对工作失去兴趣、丧失信心。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冲出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呢,首先我们要认清问题所在,及时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让自己热爱上本职工作,下定脚踏实地、竭尽全力去做好的工作决心;然后,就是寻求突破,乐观迎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摸索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只有专注才能产生兴趣做出成绩;最后,要树立一种劳动快乐的工作态度,不要把工作认为是没办 法,不得不为之的劳动,要把工作当作成长的 必修课,通过工作感悟成长。

工作方法:

1、大胆思考、小心准备,“要成就事物、实现想法,必须做到‘构思处于乐观,计划本于悲观,实行基于乐观’”,这是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的工作方法。但我们往往在开展工作时,总是上来就悲观谨慎,使自己丧失了信心,而在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时却又思考简单、行为草率,造成工作中的问题曾书不穷。读过本书后,我认识到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应该首先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然后用精心准备、细心策划、谨慎部署的态度去规划好工作的开展方法和步骤,最后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心态来完成工作。

2、善于积累,循序渐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善于学习积累成功经验,循序渐进开展工作。不要总是妄想在工作中找寻一步登天的捷径,也不要误会地认为所谓的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找捷径,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合理的工作方法、优化的工作程序并不是捷径,而是平时善于总结、善于积累所得到的工作经验。把精力投入工作充实每一个今天,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让梦想成真。

下面是我觉得对我的人生和思想有指导意义的话。1.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就会实现180度大转弯。

2.人生的方程式,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方程式关键在于乘法。他举例说,有的人头脑聪明可以得90分,但他炫耀自己的能力骄傲自满懈怠努力,只发挥了30分的热情,那么乘积只有2700分。另一方面,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只有60分能力,而通过努力来弥补,以超过90分的热情投入工作,结果乘积是5400分。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3.孜孜不倦、默默努力,脚踏实地度过每一天,坚持积累每一天的力量。

4.做人贵在沉着中藏着精明,在面对纷繁的头绪和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视线始终不偏离他真正想要的。

5.要有极其强烈而持久的愿望和渴望,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充溢着这个愿望,就好似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愿望。”因为“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事的人。

6.有倾听食物声音的能力,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7.生命只有一次,万万不可浪费,要“竭尽全力”、真挚、认真地或者——继续这种看似朴质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将旧貌换新颜,变成非凡的人。

8.成功的两大因素:缜密计划和前期准备

9.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就是指有意识地加以注意。有目的地、认真地、把意识和神经集中在对象上。在任何情况下,对细小的事情,都,“有意图地”凝聚自己的意识。所谓有意注意,就比如类似使用锥子的行为。锥子是一种通过力量凝聚在最前端的一点上,高效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个功能的核心就是“集中力”。无论是谁,只要像锥子一样,集中全部力量在一个目标上,就一定能成功。

10.“六个精进”

1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12、戒骄戒躁

13、感谢生命

14、行善积德

15、摒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

《活法》这本书让我认识了稻盛和夫,也让我了解了他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的认识,获益匪浅。以上的感想只涉及此书很小的方面,其他的方面有待于我们继续挖掘。

5.活法读后感 篇五

看完这本书之后,对我感触比较深的还是稻盛和夫的“人生态度”:人生有盛衰荣辱,即使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用自己的双手开拓的人,其人生低谷与高峰、幸福与不幸也是由自己的心相呼唤而至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由自己播下的种子。

所谓命运,在我们的生命期间俨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类力量无法抗拒的“宿命”,而是因我们的内心而改变。人生是由自己创造的,能够改变命运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内心。“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正心”和佛家讲的“存善念”。心相一旦不正,善念一旦不存,身就会悄悄地滑向泥潭而不能自拔。”思维方式的画笔在人生的花园里描绘出每个人自己的人生彩图。因此,人生色彩如何,取决于你的心相,锲而不舍必定成功。哪怕是无能为力的事,那也只是现在的自己无能无力,将来的自己一定能行,用“将来进行时”考虑是很重要的。应该相信自己还有潜能,等待机会唤醒,迸发出来。努力是从平凡升华为非凡的必要阶梯。如同我们现在所从事的照明工作,每个订单的实现都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在问题和困难面前,如果轻言放弃,或对自己说已经尽力没有办法实现目标的话,那我们制定的目标就会很多不能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对制定的目标有一定要实现的决心,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我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眼界多高,也必须脚踏实地。无论梦想和愿望是多么高远,现实中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踏实地重复简单的工作。为了继续昨日的工作,不得不挥洒汗水,一毫米、一厘米地前进,把横在眼前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时间就这样在看似微不足道中度过了。在年初制定的目标需要我们细分到每季度、每月、每周、每天的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运用六大工作手段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才能最终将目标实现。工作如此,生活的目标也是如此。

6.《活法》读后感 篇六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

稻盛和夫在序言中就明确提出“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就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通俗来说,就是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磨练灵魂需要不断自省和反思,专注于学习和工作,从努力学习和工作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原因在于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问题,通过想办法解决问题,能够促进我们成长和进步。同时,稻盛和夫认为,劳动对人具有崇高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劳动具有克制欲望、磨炼心志、塑造人格的功效。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全身心投入每一天的工作,就能磨练灵魂、提升思想境界。

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稻盛和夫在书中反复提及他所遵循的的人生方程式: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公式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思维方式”,因为能力(也可以说是才智、智商),多半是先天的资质,包括健康以及拥有运动神经等;热情是指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的程度,这是后天的要素,可由自己的意志来掌控。这两者都可以从0分到100分幅度内打分。然而思维方式有正负,它可以低于零分,可以从负100分到正100分范围内打分,由于三者是相乘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能力强,热情高,但“思维方式”的方向错了,结果就会出现一个相应的负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生的结果。

既然思维方式如此重要,那么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呢?书中进一步列举到:总是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心;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事;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关爱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等等。乍一看,这些词汇似乎都是老生常谈,是简单的伦理观、道德律。但正是这些,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真理,我们不仅要用头脑去理解,而且要让它们占据我们的心灵,变成我们的血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既然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结果,实际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个员工在处理工作时,都能站在主人翁的角度,以管理者的思维来解决问题,那么工作将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值得我们投入身心去完成的事业,带着这样的心态,我们的职业生涯也必然更加精彩。

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稻盛和夫结合自己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的事实指出:事先能够清晰看到的事物,最后一定能以“完美无缺的状态”出现。相反,事先形象模糊的事物,即使做出来,也达不到“完美无缺”。也就是说,想要做成某件事,首先要把它变成强烈的愿望,一直思索到能清晰地“看见”这件事成功时的印象为止。因为你想要做某件事,产生这种愿望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证据,证明你具备将这种愿望变为现实的潸在力量。人们不会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不会产生超越自身能力的、不切实际的愿望。

结合公司平时的农化服务工作,我们在向经销商推广一种新的农资产品时,不仅熟练掌握产品的生产工艺、特征特性、使用方法,甚至对于在不同作物上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时期的使用效果,注意事项等各种细节都了然于胸,产品推广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

稻盛和夫说:“成就伟大事业的智慧只能从经验的积累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与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这就是说在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中,行重于知,我国南宋诗人陆游也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体验重于知识”。《尚书》里说:“所知非艰,行之惟艰”,意思就是知易行难,理学大家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些都与稻盛和夫的观点一致。

在工作期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实践出真知”。追根溯源,知识都是人们在体验中总结出来的。只有在现场反复试验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把握其中的要领。凡事都需要知识加上经验才能“会”,在实践之前只不过是“知”。“知”和“会”之间有一道鸿沟,只有靠现场经验才能填补。这就像作物栽培管理,许多理论上的栽培管理要点我们的农化人员都是了解的,但是要保证作物高产优质,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积累特别是我们农资经销行业,天气情况多变,栽培方式复杂,不同作物栽培管理要点不同,时刻要求我们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农户种植。

拼搏在当下这一刻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规定的期限内,紧紧把握自己生存的每一分每一秒,拼命活在当下这一刻,才使渺小的生命得以延续。比如,北极圈的冻土地带,众多植物,趁着短短的夏季一起发芽,尽量多开花,多结果实,让短暂的生命活得精彩。为此,它们在漫长的冬季里拼命储备,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延续给下一代。真可谓无杂念、全心全意活在当下这一刻。非洲干旱的沙漠每年也会下一两次雨,每逢天降甘霖植物也是迅速发芽,急急开花,就在短短的一两周内结子留种,然后就一直在酷热的沙中忍耐,等候下一次的降雨,让新一代的生命繁衍下去。

7.《咵天》的活法 篇七

方言开局

在《咵天》出现前,民生新闻栏目《经视直播》以其民生定位和服务百姓的宗旨,获得了受众的好评。然而,随着节目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观众将该节目的作用等同于“投诉台”。数据显示:每天观众来电中带投诉性质的约占70%,节目做得越来越沉重,观众看得也越来越沉重。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受众对电视新闻轻松态的需求就成了方言新闻《咵天》的“历史使命”。

《咵天》一诞生就明确提出内容的非严肃性、表现形式的活泼多样性、主持人语言的方言性,节目风格轻松幽默,新闻力求故事性,并在选题上力求向观众“零距离”方向发展。

制片人赵应洲告诉《鄂商》:《咵天》的产生并非原创,而是借鉴山东齐鲁电视台的方言新闻节目《拉呱》。但并不是单纯的复制,而是更多地结合武汉自身的地域特色,用“土得掉渣”和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使节目“自然新鲜,原汁原味”。

就这样,《咵天》以独特的方言为载体,抢占市场。开播以来,其收视率和占有率一直在武汉地区同时段位居前列。

主打“法制民生”

《咵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一直在探索新的定位与发展方向。2010年,频道提出“大民生,大服务”发展战略。在赵应洲看来,这一定位,是在过去民生定位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

今年9月6日,《咵天》栏目正式扩版升级,由原来35分钟扩展为日播60分钟,节目定位为民生法治,每天下午16:35准点与观众见面,这也意味着《咵天》的提档升级。

改版升级后的《咵天》追求的还是原故事化方言讲述的风格,节目推出《法治在线》、《咵咵说案》、《讨说法》三大版块。

《咵天》主编雷少军介绍:《咵天》还积极向主流资源靠拢,并强力占住主流资源。法治版《咵天》节目时长增加了近一倍,内容将大量扩充进全省乃至全国公检法司等法治内容,这些主流化节目资源,是栏目发展的基础,再用民生视角去融合法治资源,并体现到观众的实际需求中去。该栏目与湖北省司法厅和武汉市司法局合作,借助省市律师协会的帮助,向社会、向广大律师和法律专业工作者,发出“经牌律师招募令”,组建强大的律师团队,为当事人讨说法,帮助维权,伸张正义;律师随行采访,参与纠纷协调。同时,该栏目还成立了“咵天法律援助联盟”,由权威的法律专业人士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和必要的法律援助。

此外,为鼓励观众积极参与收视和节目互动,从9月7号开始,该栏目主播会每天随机走访多名观众,只要能在下午4:35准时打开电视收看该节目的,《咵天》栏目主播蔡一就有可能携带丰厚的奖品,送奖送到观众身边!

8.活法读后感 篇八

这本书,有非常多的小故事,每个故事内容不一,长短不一,每个故事讲述的道理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情节丰富,语言幽默,让同学们从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真是人生必看啊!

接下来,就让我给你们讲一个其中的小故事:几只蚂蚁在一个破房子里筑巢,它们在那里生活了许多年。一天,几只大黄蜂也来到那里,在墙缝里安家,蚂蚁和大黄蜂各干自己的事,过自己的生活。蚂蚁的数量非常多,都生活在一个大巢穴之中,一个挨一个,乱乱哄哄。一天,一只大黄蜂站到墙上观看蚂蚁们的活动,看到一只蚂蚁叼着一颗大米,叼不动,当叼到半路时,米又掉下来了,但他仍坚持着。大黄蜂对蚂蚁的坚韧和耐性感到惊奇,它对蚂蚁说:“你们的工作是成年累月到处寻找食物,千辛万苦把它拖回家,我真奇怪你们这么小的身子,却这么贪婪。”蚂蚁说:“我不明白你想说什么,我们夏天工作,冬天睡觉,你们呢?”大黄蜂说:“我们从不辛辛苦苦地运粮食,搞仓库。我们在夏天吃最好的食物,我们吃得如此之饱,整个冬天都不饿,睡大觉,一直到来年春天,这才是生活,但你们根本不懂生活是什么。从未吃过肉店的肉,从未吃过挂在架上的葡萄。我们一生中一天的价值,胜于你们一生中一年的价值。”蚂蚁问:“我想去看看肉店是怎样的,可以吗?”大黄蜂说:“当然可以!”高傲的大黄蜂想向蚂蚁显示自己的荣耀,带着他,飞到了肉店门前,放在地上说:“你看!”然后大黄蜂飞到羊肉上。当卖肉的来时,看到了大黄蜂,他一刀向羊肉上的大黄蜂砍去,那只大黄蜂被砍死了。

9.《活法》读后感 篇九

在工作中学会为自己每一步小小的成功感到欣喜。要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要诚挚的对待生活,请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的工作!这就是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顽强生活的最好方式,也是我不渝的信念――《干法》稻盛和夫。

读后感悟:人生要知足而不满足。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哪怕只有小小的一点进步,也要为之庆贺并以此为动力,比如在竞品推进中,哪怕50支,100支的推进,也是成功的表现,值得惊喜和庆贺,并以此为动力,为1件,2件……

一点一滴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后续只需成功复制专业的话术和推广技巧就能很快上量取得巨大成功。

10.不焦虑的活法 篇十

“当当网平均7分钟卖出一本”。

一本名为《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借读者口碑产生爆发式销售。追捧者有企业家、明星、都市白领……难道这个社会真有那么多人在焦虑吗?

事实或许果真如此。在现代社会繁忙的生活中,压力、疲劳、挫折、迷茫,特别容易使人陷入焦虑,特别是企业家。

这群中国先富起来的人,站在山顶却时常深感“高处不胜寒”,他们寻不到在山底仰望时自以为的“幸福”,对不知道何时就突然而至的“无常”产生的恐惧,却如影随行。

于是,他们开始寻找信仰、寻找寄托、寻找精神的家园……企图用一些外界的力量来安慰自己的灵魂。这真的有用吗?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怎么才能更自然从容、更积极乐观?如何面对并改善自己的情绪?如何回到最纯净的心灵状态?如何坦然面对突发状况?

也许真实的故事,远比虚拟的传说对人生更有帮助。

我们谁也没有赢

口述|雷士照明创始人 吴长江

追求完美和责任心强的人很难不焦虑,这两种人格我都具备,偏偏我又总要承受别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其中最知名的就是2012年爆发的雷士与投资者之间的“争权之战”。在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一系列新闻中,别人只看到了事件,却很少有人能读到我内心。

2012年5月,当我莫名其妙被“赶”出董事会,我才幡然醒悟:在利益面前忍让是没有用的。

可以说,我比任何人对雷士的感情都深,别人没有雷士不过少了一个挣钱的工具,我没有了雷士就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我总觉得,作为创业者,管理公司就像在驾驶一辆自己心爱的汽车,有人花钱买票,我愿意送一程,如果觉得我开车不好,可以随时下车,走多远路,我退多少钱。可是不能说,花钱买了票,就一定要驾驶这辆车。

在离开雷士的那段时间,我带着很多想不通的疑问度日如年。甚至对人性也产生了怀疑,曾经我觉得做人要像如来佛,笑脸迎人,包容天下,但所有事情都在掌握之中,这时,我却深刻地清楚自己不是佛,没有法力,不可能做到包容天下,也不能期望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心存善念。

最难过的时候,我呆在酒店里茶饭不思,不出去,也不见人。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跟太太叫过累叫过苦,可那时,我跟她说过两次“我要坚持不下去了”。我当时在资本市场已经破产了,真的感觉被逼上了绝路。

为了能够让我回到雷士,经销商和员工也采取了很多行动,包括罢工的极端行为。有人猜想这都是我策划的,坦白地说,这些事我是知道的,但是我哪有本事去策划?那么多人,我怎么可能发动起来?他们愿意站在我这边,就像是家庭中的兄弟被人欺负了,大家心甘情愿要帮亲人讨回公道,这也是认同我的为人。

终于,到去年10月事情发生了转机,我曾经的一个员工,那时在德豪润达工作,他打了个电话给我,问我是否愿意与德豪润达合作,在他的引见下,我和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相识。同样的创业经历,让我们一见如故,在商业理念上,也达成了共识。其实几年前,我就开始思考要寻找一家上游的企业合作,没想到在危机之下,找到了很好的合作伙伴。雷士有渠道,德豪润达有技术,两家合作,在市场上将更具竞争性,我和王冬雷一拍即合。但在合作之前,我也提出了要求,一定要德豪润达成为雷士的大股东,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重新回到董事会。

于是,德豪润达收购了我和其他几个股东的股份,变成了雷士的第一大股东,而我成为德豪润达的第二大股东,以经理人的身份重新回到雷士。

在外界看来,这场争战中,似乎是我赢了,但我自己知道,我们谁也没有赢,两败俱伤。只是给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者都上了很好的一课。

有时候,我真想问问一些投资者,你们一定要控制企业,把创业者赶出去,才是成功的投资吗?每一个创业者都不是好欺负的,一旦他们反抗,力量不容小视。我也想提醒创业者,引进投资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所有的条款,现在是热钱太多,都需要找项目,不要在没有完全弄懂的情况下接受投资。

这段经历不堪回首,如今回忆起来我仍然难以释怀,不过,我已学会放下,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事情。

不过,坦白地说,从1998年创业到今天,我每时每刻都在焦虑。我觉得凡是做事的人,没有人会不焦虑。那些看起来活得很潇洒的人。要么是装出来的,要么对企业不负责。只是,如果真的把事业当成舞台,这种焦虑也会变成一种成就感,一种快乐。

(采访|本刊记者 修思禹)

当没有了方向感

口述|金山软件CEO 张宏江

我小时候其实从来不焦虑,非常阳光、自信。1977年参加高考,我哥哥的录取通知书比我早到了两个星期,担心肯定有,但我都一直自信跟别人说:“急啥,肯定会到。”

但我一直脾气很急,爱操心,所以遇到事情容易焦虑。好在我的自我过滤能力比较强,有什么事很快就忘掉。

2001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我的股票赔得一塌糊涂。但我一直在科技圈,对这些(互联网科技行业)有信心,把负面情绪过滤掉,后来慢慢就涨回来了。

当然有些不是能轻易过滤的。说起来,我人生中第一次深刻的焦虑发生在1998年。

那是我到硅谷第四年,一直在惠普实验室,负责多媒体内容的检索和管理技术,包括智能图象处理和视频编码等科研项目。因为之前一直在这个领域学习、探索,工作上手很快,也获得了些还不错的研究成果。

说起来,20世纪末的中国正在巨变的过程中,信息科技领域迸发出了极大的浪潮和机会,这让我开始萌生了回国念头,并一发不可收拾。想着当年出国就是为了做研究,而研究告一段落,一下子不知道该干什么,整整发愁了几个月,一心想要回国。

我太太现在还会说起,当时真是把她吓到了,一天到晚垂头丧气,不愿和人说话。记得有一次周末去超市买菜,别人送了一张兑换券,可以在超市旁边的小店里租录像带,当时播放的是一部中国的连续剧叫《爱你没商量》,我居然一下子就看上瘾了,这种事以前从没发生过。

那时我们在美国住370平的大房子,两辆车,大儿子开始上幼儿园,二儿子刚出生,生活算是刚走上正轨。但接到李开复和张亚勤的邀请时,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虽然回国要从零开始,也就是从惠普的研究经理到微软的研究经理,方向还是多媒体计算研究这方面,当然性质有些不同。而且当时中国研究院还没啥头绪呢,都要从头开始做。

但这一下子就激发了我的热情,我的焦虑情绪也随之没了踪影。刚刚回国后工作住处都没着落,要租房子之类,很多麻烦事,可新工作一来,我马上就投入进去,很快就彻底恢复过来了。

记得到微软不久就有一次要向比尔·盖茨汇报工作,当时就被他的敏锐和智慧深深吸引,顿时明白了微软为何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他是那种对人才发自内心赞赏和尊重的人。

第二次令我出现明显焦虑的事情几乎跟上次一模一样。那是在2010年前后,在微软研发的工作也有十年了,进入了一个成熟期,更多的开始做重复性的管理工作,我的兴趣就大减了。记得当时我连续获得了微软“杰出科学家”的荣誉称号和IEEE(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协会)的“技术成就奖”,但工作上还是失去了激情。

之后来到金山,新的工作一上马,我的兴致又回来了。我是那种对自己要求特高的人,责任心强,所以每到新环境新工作岗位上,自然就全身心投入到新的事业中,之前的焦虑也就一扫而空。

现在想想,我每次的焦虑,主要原因都是在工作上失去了方向感。老实说,现在这个社会确实存在不公平,风气比较浮躁,但就个人而言,机会还是有的,这种现实不应该成为人焦虑的原因。我们在指责社会的同时,更多的应该问问自己,能不能一直往前走。

我的建议是,外界给你传达的种种负能量,我们要靠自己的过滤能力去把它过滤掉,甚至让它能反过来激发自己的斗志。

11.随笔--《活法》读后感 篇十一

[随笔--《活法》读后感]1.成功方程式成就=态度╳努力程度╳能力其中,态度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有方向,随笔--《活法》读后感。2.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曾经,松下幸之助先生在给几百名中小企业家做的演讲中,提到了著名的水库式经营。未建水库的河流,遭逢大雨,就会引发洪涝,而连日干旱,河水就会枯竭。因此要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免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也一样,景气时要为萧条期做好准备,经营应该留有余裕。下面顿时开始埋怨如能实现水库式经营,当然很理想,但现实是做不到。怎样才能做到,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说这些有什么用呢?面对这个问题,松下先生也只能面露苦笑: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得这么想。以前,对于这种回答,我一定会失笑并失望,但读过《活法》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回答的意思。以前上课也听老师讲过,每年会有很多人,专门花大量精力,想尽办法来和巴菲特吃饭,向他请教投资的秘诀,其实他的回答很简单:1.找到一支价值被低估的股票,2.把它买进来,3.等价格上涨后,再把它卖掉,读后感《随笔--《活法》读后感》。可能大家一直觉得这是废话,但事实上,这就是人家投资的过程,至于怎么找到那支被低估的股票,世上是没有万能的办法的,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和经历来处理。我们一直觉得自己什么道理都明白,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真的能时时提醒自己,要建水库,要建水库,要建水库吗?事实上,我们只是表面说说,要建水库,工作起来,就忙于其他,而把这重要的东西遗忘了,只有一心坚定地要建水库,才能真正从紧张的资金中留出余裕,建成水库。3.不仅自己的一生是不断精进的一生,别人的一生也是不断精进的一生。对自己,要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和需要继续改进的不足。对别人,也是一样,不能总拿别人的过去说事。看到别人的进步,我们也需要认可。4.天天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以前上课的时候,还不能理解有些科目的作用。虽然思考也是很重要。但其实自己还不完全具备判断一些事情的能力,就像一次副院长批评逃课的同学一样,你们还不具备判断什么课对自己有用的能力,给你们开的每一门课,都是经过老师仔细考虑过的。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12.活法干法读后感 篇十二

打开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先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用心去体会大师带来的“震撼”和“洗礼”。这是我拜读大师的第一本书。在读完《活法》之后,对人生活着的意义有了“翻天覆地”的认识,明白了如何去磨练心智,提升心性;如何懂得以利他之心去生活和工作;后来读了《人为什么活着》更深入的了解,磨练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心智;秉利他之心而活。这本大师对《干法》的思考,告诉我们对工作的理解,以及自己应该恪守的信念是什么。从中怎样从一种个人价值转移成为人生价值的精神,进而让我们从“为什么工作”而领悟到如何去工作的真谛。

一、我们为什么工作? 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工作是为了“糊口”,抱着这种想法的人,每天从刚上班开始就考虑如何能“熬到”下班,办事心不在焉,工作没有效率,在等待的过程中,所有的心神被负面的东西所充斥,根本没办法投入到工作中;上班的时候“唉声叹气”,下班的时候迅速“销声匿迹”,从来没有追求成功的热情,更何谈去考虑自己为什么而工作。责任心不只是一定要用在工作中的,做人也要对自己负责任,即使是为了糊口,也要为这些糊口之粮负起责任,这起码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对这种基本需求没有了责任心,我们还能活下去吗?这同时也是生存问题。当你认为工作是痛苦的时候,那么这种生存的压力是否也同时感受到了,否则,你怎么会去浪费人生,浪费你赖以生存的机会。读到这里想到了几年前热播的连续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说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从军资质最差的许三多全身心的投入和热爱着他的职业,克服一切困难,付出比常人多倍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士兵,从而还影响着身边的战友。人活着就要有意义,而工作正是我们实现这种“意义”最直接的途径。

二、工作造就人格

稻盛和夫先生说“人生是提升心智的过程”,由于人的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几乎在做事或者工作当中度过,因此,工作自然是提升心态,造就人格的过程。所谓造就人格就是指提升自己身为人的品质,也有人将“提升人性的品质”通过其他语言表达,比如“净化心灵”,“心灵美”“心灵洗礼”等。然而,我认为大师所说的“让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最为贴切。

在追求这种“提升心智”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两种情况。

1、不断的遭受打击,甚至濒临崩溃的边缘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倒下了再没有站起来,有些人反而更加的强大。我想到了我们分公司的总经理们,大家都经历过一个过程,从刚刚接手一个分公司的时候,你不只是一个孤军奋战的过河卒子,你还面临着老的问题不断暴露,新的问题不断“突发”。所有一切的问题刚开始都必须你一个人面对和解决。开始的一天天,一件件的棘手事物,让你苦不堪言。你也曾不断抱怨没有人能帮你分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烂事,甚至你开始怀疑自己选择这份职业是否正确。有过这种经历的总经理们,是凭着什么样的信念坚持了下来?在与很多总经理交流过之后,大家几乎答案如此雷同。是凭着不服输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凭着多年来成就的职业化素养咬着牙一步步走出了“阴霾”。当大家走过来这段历程,不但收获了“业绩”和“团队”,同时也发现自己的意志在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磨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的成就感和价值体现,让你越来越喜欢这个行业,这份职业。

2、相对顺利的过程,同时不断品尝着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渐渐地变得傲慢无礼,任性堕落,天天沐浴在光环的笼罩中,渐渐丧失了斗志,甚至人格。最终问题的爆发吞噬了所有的一切,不得不让你重新“归零”

家装这个行业对总经理而言是一个充满“误导”和“诱-惑”的行业。“误导”主要体现在一点点的成绩就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停滞不前,不思进龋比如:全国家装市场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的,相对而言,有的市场状况充满机遇,有的市场状况举步维艰。充满市场机遇就会迎来业绩的稳定甚至突破,很多人把握了市场机遇,不断创新高,扩大品牌在当地的份额和知名度。还有很多人靠着实际上的惯性增长便主观的认为完全归结于自身能力的体现。于是,荒于管理、停滞沟通、懈怠客户、裹足不前。但是“台风来了,猪都会飞”的时代总会过去,到了那个时候,问题不断爆发,口碑不断下降,当手足无措的时候甚至还归咎于市场的问题。实在受不了这样“困扰”的日子,唯一的办法就是拍拍屁股,赶紧走人,把一个烂摊子留给后任。同时也有很多好的总经理,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做每一件事,无论市场怎样,都坚持一步步的打基础,做专业,树口碑,拓市场;甚至离开一个分公司时,当地的业绩和口碑达到巅峰,转战另一个分公司,忘却往日的辉煌,一步步从头开始。

与其他一些名人出书不同的是,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是发至真心的来分享他和自己公司成功的经验,不是东拼西凑,将不同人的成功的经验汇总到一块,就命名为《如何如何成功**类的书》。

我读这本书,是一口气读完的。现将我现在能够吸收利用的一些记录下来,方便日后用来温习。

1.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2.物理学上有个能力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今天人们的经济生活,如果你现在不如别人,比如你现在很贫穷、很笨拙,而你又想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以你现在的状况,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需要你去狠狠地努力才能完成,而你却用这样的努力去实现百万富翁或亿万富翁的梦想,谈何容易,如果你真想实现这个目标,你就必须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你才有希望

3.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像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精益求精,永远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尽管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但是我们不要去诋毁竞争对手,只要我们公司上下都是积极向上的,每时每刻都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去做,如果能够做到了,我们就在心态上战胜了其他竞争对手,超着那个目标进发,实现了,我们就是第一流的公司

4.我认为《干法》讲的主要一种精神,一种完美的敬业精神。员工拥有了这样的敬业精神,就会为公司创造不朽的业绩贡献,公司肯定会赏识重用这些有敬业精神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也就成功了;老板拥有了这样的敬业精神,就会让自己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自己的身价也与日俱增,同样他也会创造更多新的无数个就业的机会,更多成功的机会,就想微软公司一样,公司是成功的,员工很多也都是百万富翁。

5.《活法》基本和《干法》的写作方式差不多。

经典终究是经典,《干法》《活法》需要多次用心去阅读,知道有一天,你与它产生了共鸣,你也就具备了它所讲的精髓

态度能决定一切。正如《活法》二所说,我们无法彻底免于痛苦和担忧,但是,即使是在人生最低潮时,也不要失去愉快的心情和对明天的希望。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困难、压力无处不在,嘈杂的环境,复杂的社会,总是感觉与我们格格。范文活法 稻盛和夫 读后感由搜集自网络或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主要是关于,我们,小事,工作,自己,成功,那么,只要,做起,辞职,现在的,希望大家尊重原创者的知识产权。

态度能决定一切。正如《活法》二所说,我们无法彻底免于痛苦和担忧,但是,即使是在人生最低潮时,也不要失去愉快的心情和对明天的希望。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困难、压力无处不在,嘈杂的环境,复杂的社会,总是感觉与我们格格不入,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但只要坚定信念,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踏实肯干,那么,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

爱你的工作。现在的我们可能正在想:我要辞职不干了!老实说,入司一段时间,由于不太习惯这种工作模式和极大的压力,觉得自己完全枯竭了,但是一想,辞职并不代表从此就能过着天堂般的生活。要是真辞职了的话,大概过不了几天,又得急着找工作了。所以,我觉得只要学会享受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你就能从工作中找到无尽得乐趣的!

我时常在想,人这种集天万物之灵气的生物,造物主在创造时一定煞费苦心。你我能成为人,机会实属不易,那么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人的精彩。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己理想和人生价值,只要我们少一些抱怨,努力把握现在,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来,成功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我认为,坚忍不拔,勤勤恳恳是做事的起码原则。无论事情多么简单,多么不值一提,都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上面,认真地完成它。如入司时主任一直提倡我们要学会做小事,通过做小事不断感动客户,提高我司人员的素质一样,有些小事在别人面前看来简直是不值一提,往往这就是忽略小事的心态,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当我们做小事时,给别人的是一种态度和信任。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此刻付出的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上一篇:幼儿园防止小学化自查报告下一篇:**新闻app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