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优质课心得体会

2024-09-16

音乐优质课心得体会(共10篇)

1.音乐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一

江苏省优质课听课心得

能够有机会去欣赏省级音乐优质课,我感到十分激动,这不仅仅是一次欣赏感受的机会,更是一个提升自我深入学习的机会。在这次听课中,我看到了新的音乐课的形式走向,以及重点突出的特色。我们的音乐课是不断进步的音乐课,也是逐步完善逐步适应时代适应学生的音乐课。如今各种科技都在提升,音乐理念也在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跟上,我们的设施和观念要跟上,不能原地行进。

在这次学习中,我也看到了苏南苏北苏中音乐教育特色的不同,也鉴赏了区域性音乐教学观念的特色。虽然都是音乐课,都是江苏的教材,我们的老师却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风采,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每个展示的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首先我想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南通如皋音乐教师冯星星的课,课题是《打麦号子》,这是一首江苏靖江民歌。冯星星老师不仅仅具有统筹规划课堂的能力,还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十分优秀的音乐专业素养,无论是声乐还是钢琴都让我们眼前一亮,特别震撼。这也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钻研音乐的教学理论,更应该加强自身的音乐能力塑造,不断适应时代,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作为老师,我们的歌声首先要打动我们的孩子,然后孩子才能有激情有感触地去理解和表达音乐。还有,冯星星老师在课堂上十分富有表现力,十分富有激情,这样优秀的老师才是我们当前教育最需要的人才。感染力是每一个音乐老师都应该具备的,即使一开始不具备,也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去补足,去学习。音乐本身就是感染人心的东西,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冯老师用方言演唱了《打麦号子》,我印象特别深刻,把方言加入歌曲中,我们的歌就更有意境,仿佛真的融入到了生活之中。我很喜欢冯老师的这节课。那么,还有一节课是泰州的一个音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雨中曲》,这节课细腻大方,非常切实地把握了教材,很好地呈现了一幅雨中的图景,让大家身临其境,甚是感动,我想能够如此贴切地把握生活与教材的联系,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也要向她去多学习,将生活带入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这样的能力是时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有的。如果课堂完全脱离生活,那就是去了课堂本身的意义。知识最终也应该在生活中见效,而绝非远离我们对生活的领悟。

以上是我感触最深的两节课。这次学习将给我提醒,要如何开展音乐课堂的教学,该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该如何联系课堂内外,我都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我希望以后我还能拥有更多的学习和鉴赏的机会。

2.音乐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2015毕节市,音乐优质课,案例,“内功”,“外功”

一、2015毕节市学校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综述

毕节市位于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区(简称黔西北),是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发源地。2015年,为进一步深化学校音乐学科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毕节市教育局举办了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次活动有来自全市各县区经过层层选拔推荐出来的十二名优秀音乐教师入围了市级层面的比赛,经过近四天的艰苦工作,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也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评选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音乐教师和教学案例,其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手段、扎实的专业能力,获得了评委和现场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在其授课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暴露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下面我们将对部分参赛课堂教学案例进行集中的理论性分析,以求探索音乐教师的能力培养之法。

二、优质课评选活动案例分析

(一)课堂教学案例:《爵士乐》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通过爵士乐欣赏,使学生了解爵士乐风格特征。

(2)教学重点:掌握爵士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特征。

(3)教学难点:爵士乐节奏训练。

(4)教学过程:

①听辨两个版本(原民歌版和爵士版)《茉莉花》,引导学生初步体验爵士音乐风格。②通过课堂提问互动,介绍爵士乐的起源。③听赏早期布鲁斯音乐作品《空虚布鲁斯》,感受布鲁斯音乐情感基调。④通过谱例视唱体验布鲁斯音阶的风格特征。⑤欣赏钢琴音乐《枫叶拉格泰姆》,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节奏作体态律动,感受其基本节奏音型特点。⑥讲解爵士乐的发展流派。⑦简要介绍爵士乐的艺术价值。⑧介绍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⑨介绍爵士乐的即兴性特征。⑩引导学生现场即兴创作表演爵士版《小星星》。⑪课堂总结:爵士乐的独特魅力。

2. 对教师现场授课情况的整体评价:

(1)主要的优点:教师授课注重音乐课堂的情感性、审美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得当,能运用一定的手段辅助教学。

(2)缺点与不足:教师对爵士乐的音阶和节奏特征未真正深入理解掌握,讲解音乐知识点时不够准确和细致,导致学生对爵士乐特征理解不够到位,在现场互动表演时未能按照爵士乐的风格特征进行创造和表演,未很好的实现本课题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案例:《音乐与朗诵》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通过音乐与朗诵的对比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要素,并掌握朗诵背景音乐的选择方法和技巧。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音乐表达和文学表达的共同点,培养学生对朗诵的兴趣。

(3)教学难点:学生对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审美共同点的理解。

(4)教学过程:

①教师文学片段朗诵表演引入新课。②提问学生谈听教师朗诵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归纳文学作品朗诵的技术要点。③教师钢琴作品片段演奏导入音乐讲解,并引导学生总结音乐作品表演的技术要领。④通过对比研究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与音乐表演的共同点,并感受音乐与朗诵结合的特殊效果。⑤提问学生现场进行文学作品朗诵。⑥引导学生配合背景音乐作品风格朗诵文学作品片段,并进行简要点评。⑦全班集体朗诵《我的中国梦》。⑧课堂总结。

2. 对教师现场授课情况的整体评价:

(1)主要的优点:教师专业基本功较为扎实,课堂朗诵、演唱、演奏等示范均较为规范到位,课堂教学也富于表现力。

(2)缺点与不足:教师对演唱和朗诵的特点掌握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两者的异同点分析不够透彻,导致学生对两者的关系把握不够准确,另外,教师对配乐技法的讲解也不够细致,教学目标亦未真正达到。

(三)课堂教学案例:《人民音乐家——聂耳》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聆听《金蛇狂舞》,学唱《毕业歌》,认识聂耳,了解民族器乐创作手法——螺蛳结顶。

(2)教学重点:分析聂耳的《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3)教学难点:《金蛇狂舞》的创作手法——螺蛳结顶。

(4)教学过程:

①通过聆听《义勇军进行曲》,引出本课主角——聂耳。②通过课堂提问介绍聂耳生平事迹。③听赏《金蛇狂舞》,分析讲解其创作手法的运用,并进行节奏节拍训练。④分析讲解《毕业歌》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并教唱歌曲。⑤启发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思想领悟。⑥介绍聂耳的其它音乐作品。

2. 对教师现场授课情况的整体评价:

(1)主要的优点:教师相关音乐知识点的讲解较为深入细致,且语言表达准确规范,注重知识的讲授,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2)缺点与不足:教师钢琴演奏能力明显不足,专业技能基础较为薄弱,教唱歌曲作品时基本只用人声解决,没有很好的钢伴导唱。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音乐形象的直观感受缺乏,至下课仍未掌握所教歌曲的基本旋律。

(四)课堂教学案例:《独特的民族风》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通过民歌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和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长调”、“爱情歌曲”的民歌体裁。

(2)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歌曲的对比欣赏,掌握其音乐特点。

(3)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等因素分析民族音乐个性特征。

(4)教学过程:

①听赏《牧歌》,导入本节课题。②通过课堂提问互动,介绍爵士乐的起源。③讲授蒙古族民风民俗和民族音乐类型。④欣赏《辽阔的草原》和《天堂》,启发学生分析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⑤欣赏《掀起你的盖头来》,启发学生分析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⑥教唱歌曲《青春舞曲》。⑦讨论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以获得其音乐风格差别的原因。⑧课堂总结:引导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2. 对教师现场授课情况的整体评价:

(1)主要的优点:教师钢琴演奏能力和歌曲范唱能力均较强,可见其专业功底较为扎实且全面,教学技能娴熟,教学内容选择也较为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2)缺点与不足: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多种多样的教学互动活动支持,导致学生对音乐表演的参与性不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够好。

(五)课堂教学案例:《非洲歌舞音乐》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非洲赞歌》、《鼓舞》等非洲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风格特征。

(2)教学重点: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3)教学难点: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

(4)教学过程:

①通过非洲社会、人文相关图片,引入本节课题。②听赏《震憾的打击乐》,介绍非洲鼓,并进行鼓舞节奏片段练习。③听赏《非洲赞歌》,分析讲解其音乐特点,并教唱歌曲。④通过观看《我是谁》和《世博会非洲舞蹈》视频片段,分析讲解非洲民间舞蹈特点。⑤学生分组现场表演非洲歌舞,并进行现场评比。⑥课堂总结: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征。

2. 对教师现场授课情况的整体评价:

(1)主要的优点:教师知识掌握较为全面准确,也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选择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形式合理,活动设计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气氛热烈。

(2)缺点与不足:教师普通话有待提高,方音较为严重,导致有些语句表达有歧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六)课堂教学案例:《国之瑰宝——京剧》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了解京剧的行当、手眼身法步、伴奏乐器等,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爱好。

(2)教学重点:京剧中的唱、念、做、打。

(3)教学难点:京剧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4)教学过程:

①聆听戏歌《说唱脸谱》,引入本节课程。②介绍京剧的起源及发展。③介绍京剧的行当,并抽学生分角色进行京剧角色片段表演,给予评价。④展示、介绍、讲解京剧的脸谱。⑤介绍京剧名家——四大名旦。⑥欣赏京剧《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片段,并分析其音乐要素。⑦介绍京剧主要唱腔:“二黄”和“西皮”的音乐风格。⑧教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之《甘洒热血写春秋》。⑨京剧唱念做打综合表演训练及排演。⑩简要介绍现代京剧发展史。⑪欣赏李玉刚《新贵妃醉酒》,并做课堂总结,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戏曲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 对教师现场授课情况的整体评价:

(1)主要的优点: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有感染力,道具运用合理,特别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教学气氛极为热烈、民主、和谐。寓教于乐,巧妙运用了学生互评等评价手段,尤其注重评价反馈对教学的促进和对学生的激励效能,并始终贯穿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充分体现了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

(2)缺点与不足:教师范唱现代京剧的节奏及唱腔不够准确规范,导致学生学唱京剧片段不够到位,严谨性稍欠,影响教学最终效果。

(七)课堂教学案例:《鼓乐铿锵》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鼓的制作材料及其相关演奏知识,培养学生对鼓文化的浓厚兴趣。

(2)教学重点:中国鼓相关知识掌握。

(3)教学难点:中国鼓节奏训练。

(4)教学过程:

①欣赏打击乐视频片段,引入本节课题。②讲解中国鼓的制作材料及其发展历史。③欣赏山西鼓乐《滚核桃》,并简介打鼓技法,进行打鼓训练。④课堂总结。

2. 对教师现场授课情况的整体评价:

(1)主要的优点: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中国鼓演奏技法娴熟,示范演奏较为规范到位,也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跃。

(2)缺点与不足:教师组织课堂能力相对稍欠,技法理论讲解不够深入细致,技术表现明显大于理论分析,知识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学生未获得基本技法要领知识,教学目的未能很好实现。

(八)课堂教学案例:《醇厚的中原韵》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了解民歌的创作手法。

(2)教学重点:中原民歌风格特征。

(3)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4)教学过程:

①对比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和贵州民歌《好花红》,引入本节课题。②对比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和江苏民歌《孟姜女》。③对比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和创作歌曲《好汉歌》。④欣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并分析其鱼咬尾的创作手法。⑤教唱《沂蒙山小调》。⑥讲解中原民歌的特征。⑦课堂小结。⑧作业布置:运用鱼咬尾手法创作旋律作品片段。

2. 对教师现场授课情况的整体评价:

(1)主要的优点:教师知识点掌握较为深入,讲解也较为到位,教学内容选择合理适当,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2)缺点与不足:教师仅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整堂课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不强,导致学生未获得对中原民歌的亲身体验,课堂教学气氛也不够活跃,学生积极性不强。

三、本次评选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次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全市音乐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推动全市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如何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和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学校音乐教育对音乐师资的新要求。在笔者看来,主要应该从“内功”和“外功”两个方面来思考。

(一)“内功”是音乐教师的基础核心能力

所谓“内功”就是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基础知识的储备方面,凡是音乐学所涉及的所有基础理论课程,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论》、《复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歌曲创作》,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戏曲、曲艺和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现代音乐知识”、“文学素养”、“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各地风俗习惯”等等其他方面的综合知识,都应该要有比较系统、深入而全面的掌握,否则将无法满足当代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需要。另外,在专业技能方面,声乐演唱、钢琴以及其他门类的乐器演奏伴奏、语言能力等技能都是作为音乐老师应必备的基础工具,因为,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没有哪一个环节能脱离这些工具的运用,脱离了这些手段的音乐教学都将是纸上谈兵、空穴来风。也就是说,只有把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了,即是我们所说的“内功”,才有可能上好一堂合格的音乐课,因此,具有扎实的“内功”堪称音乐教师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底线”。

(二)“外功”是音乐教师的关键手段支持

当然,也并不是具备了一定的“内功”就可以上出一节优秀的音乐课程。除此之外,作为音乐教师,还必须合理的借鉴和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融合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即我们所说的“外功”,才有可能真正上好音乐课。比如,国内外前沿音乐教学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创造性设计、课件(音视频)等教学用具的设计制作、舞蹈编创、其他艺术表演等等,都能对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产生强大的辅助与支持作用,形成教法灵活、富于创造的真正优质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些手段的支持与配合,我们的音乐课程将会变得如何的枯燥乏味,而学生的主体审美体验也不会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实施,这样的音乐教学必定是极其失败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内功)之外,还必须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功)运用其中,“内功”与“外功”兼容并蓄、相辅相成,才能出色的完成当代音乐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上出真正高水平的优质音乐课。

参考文献

[1]邢闻.翱翔在音乐思维里徜徉于审美体验中——浅析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内容的特性[J].黄河之声,2014,02:52-53.

[2]邢闻.中小学音乐优质课中的“优”与“劣”[J].艺术科技,2014,02:431-432.

3.音乐优质课评选中折射现象的思考 篇三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今天,音乐课程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走进课改,从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到探寻攫索实践经验。积极地投入音乐课程改革。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评选和观摩活动不仅促进了地区教师间的交流。对音乐课堂教学也做出十分有益的探讨。但是,我们也应冷静面对教学中的某些象:是什么原因制约了课堂目标的实现?是什么原因使得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南辕北辙?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课堂示范打了折扣?应当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问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问题:“教学效益”。

“教学效益”不等同于生产效益,不是指单位时间教师教授了多少内容,而是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综合指标。“教学效益”包含两个重要层面,即是“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的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而“有效学习”则主要是指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益,有必要从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培养“问题意识”。

一、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设问提高教学致量

新课程要求音乐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递和执行,它还具有课程创新和生成。不仅仅关注教学结果,更关注整个学习过程。

教师既要着眼于巧妙设疑、促使学生思考、完成教学任务,又要高瞻远瞩,着眼于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就是思维、能力与素养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和宝贵的,有的还需要多加思考,慎重执行。比如七年级学唱歌曲《难忘今宵》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了“有奖抢答”教学环节,剪辑“刘谦、赵本山、千手观音、周杰伦、小沈阳、王菲”表演片段,要求学生观看并回答表演者或节目名称,寻找出其共性,引出“春晚”的话题,用时8分钟,占了总课时的1/5,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设计有效的提问,为教学目标达成和教学任务实现是非常必要的。总的来说,应注意以下及点: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问题,为课堂教学导航。

示例1

三年级唱歌课(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PPT展示,聆听歌曲。设计问题:这首歌说的是什么故事,

通过聆听和思考。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强化审美体验。

2、激趣、悬疑,给学习以动力。

运用启发性、导向性的方式催化思维。巧妙利用人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效益事半功倍。

示例2:

二年级欣赏课(童谣)教学

欣赏乐曲(蜻蜓你来吧),闭目静听。体验乐曲情绪,根据音乐的发展想象音乐画面——池塘、蜻蜓、小朋友、玩耍。之后,复听作品,用简笔画表达听到的画面和感受。

示例3:

八年级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学

了解学习音乐作品后,反馈环节采用“音配画”检测学习成果学生聆听“爱情主题”、“抗婚”、“楼台会”音乐片段,对照预先准备好的图片,将视觉和听觉结合,选择合适的音乐配入画面,并说明理由。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审美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导学者”的角色,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诱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去感受、体验、探讨、研究和尝试,获得经验、提升能力。

示例4:

七年级唱歌课(难忘今宵)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教学目标

2)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能够大胆、自信、有感情地演唱。

4)通过活动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5)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需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識和技能三个维度进行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表达需要精炼、准确、具体化、可衡量。因此,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这个教学目标的问题所在:一是“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这样的字眼显然出发点和主体都是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二是学习“过程与方法”是演唱和活动。表述上欠妥当:三是第四条的表述具体化、量化程度不够,较为笼统,不利于评价。

示例5:

七年级欣赏课<驰骋在草原>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创造等综合性音乐实践,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从旋律、节奏、音色、情绪等方面,总结其特征。

2)通过各种创编活动。以形体等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强化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它的出发点是学生本体,在感受与实践同时,从音乐要素人手去引导学生探索、总结蒙古族音乐特点。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而言更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形成和音乐素养的提升。教师真诚地面对学生,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在教学中师生共同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表见解,形成结论。

4.小学音乐优质课听课心得 篇四

丁生勇

这次去图市小学听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中小学“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第八次小学音乐教学赛课,赛课的内容有欣赏课、唱歌课,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根据本次教师的教学方式,结合我校的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第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

第二、备课方面,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更体现了教师的优秀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

第三、细心研究,明晰今后工作思路。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变‘通过教学使学生„„’为‘学生能够„„’)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3)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

(4)对歌词挖掘很深,却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挖掘。如:“休止符”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节奏、旋律的对比呼应等都应是把握的要点。

(5)不要太过重视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如部分课堂歌曲完成不好,学生展现太少,只因被其它活动冲淡。“自己唱歌才是最好的体验!”

(6)欣赏课应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7)音乐应该是“听”出来的,是一个从感性(声音)——理性(谱例)——感性的过程。

(8)创编活动可有一个特指的范围,避免整首歌曲的创编。用“lu”“la”等模唱时要适当,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新学了一首歌,难度过大。

(9)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可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

5.音乐优质课教案 篇五

一.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 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欢乐颂》

活动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活动准备: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 吱

吱 / 吱

吱 吱

② / 游 游 游 游

/

游 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① 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②提问:

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内容。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内容。①个别幼儿表现。② 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放录音磁带)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6、吿诉幼儿歌曲名称。7、合唱:

① 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② 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6.小学音乐优质课教案 篇六

名:

位:白沙中心小学

号:程琳

13050254

《折纸船》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

2.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

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1)找台湾

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台湾的位置,观察其形状,量一量与大陆的距离;找出一些台湾的著名山水、地名。(2)谈台湾

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台湾,说说其风土人情与富饶的物产。后老师综合。(3)听相关音乐 播放《鼓浪屿之波》,让学生体会几十年来大陆与台湾人民不绝的思念之情。

二、新歌教学

1、发声练习引发情感。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台湾和我们一水相隔,就让风姐姐捎去我们的美好祝愿吧!”

课件出示发声练习曲《风儿的歌》

(1)学生完整听赏《风儿的歌》,感受风儿是怎样吹的?(轻轻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体验“u”的发声方法。

(3)学生轻声练唱。

(4)学生创编演唱,卡侬形式的二声部合唱。用最美的声音,唱出期盼的心情,让风姐姐捎去台湾。

例 1=C 2/4 3 5 6 | 5 — |6 5 4 3 |2 — |1— |6— | i — |5 — |

风儿 轻轻吹,唱 着 快 乐 歌。lu lu 1u 1u

台湾小朋 友,早 日 归 来 吧!lu lu lu lu

i 6 1 6| i 5 5 5|6 4 3 2|1— │┃

hu1u 1u1u hu1u 1u 1u hu 1u 1u 1u 1u 2尝试体验——情感激发

师:同学们,台湾小朋友听到你们的祝福,非常想到祖国来看看让我们折只小船去接他们!

语言过渡,揭示课题:《折纸船》

1、聆听歌曲,感受情感。

(1)教师边折纸船,边演唱歌曲,使学生初步领略歌曲风格特点,体会歌曲的情绪。(热情、欢快地)

(2)接下来学生在《折纸船》的音乐中,也折一只小船。

(3)折好后,学生手拿纸船,满怀迎接台湾小朋友的愉快心情,随着音乐节奏律动,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绪。

2、朗读歌词,增进情感。

师:同学们,船儿到港了,台湾小朋友来迎接我们,让我们相互问候吧!

【这一情境创设与上一环节环环相扣,遥相呼应。】

课件出示两种节奏的问候语。

×× ××|×× ×‖

你好 你好你们 好

×·× ××|×— ‖

你 好 你们好

3、演唱歌曲,内化情感。

(1)用1u模唱歌曲旋律。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默唱歌词。

(3)让已经会唱某些乐句的学生唱一唱,并教教其他学生。(4)学生找出容易唱错或唱不准的地方。(5)进行多种形式演唱。(教师与学生合作,让学生选出或自荐一人领唱,男女声演唱等)

7.音乐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七

追求之一:学习目标要确定、达成

优质的常态课学习目标必然是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它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学的方向。因而,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制定以及其在课堂上的达成,应成为优质常态课的首要追求。

以台州初级中学的冯济红老师的《图说遂昌》一课为例,该课之所以得到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好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冯老师结合课标“阅读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要求,设计了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会根据比例尺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能在地图上辨别两地的方位,识别相关的图例;能从地图中获取、分析和处理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的精神。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使教学有了方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那么,冯老师又是如何达成以上学习目标的呢?首先,该课从让学生谈“自己从台州来遂昌之前会搜集哪几种地图”的话题入手,通过展示《浙江省政区图》《浙江省交通图》及《遂昌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让学生思考“地图对我们的出行能提供的帮助”,师生互动确定遂昌的地理位置,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和线路,计算图上两地的实际距离以及找出沿途所经过站点等,引导学生得出遂昌“山地丘陵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小,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分析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带来的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优势。其次,冯老师出示了《遂昌县旅游图》,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向教师推荐几个值得旅游的景点。最后,通过介绍《遂昌城区变迁图》《遂昌县城区人口变化图》和《遂昌县2001~2006年经济情况简表》,引导学生获取遂昌“城区面积扩大,城市沿溪而建”“城区人口逐渐增加,且呈加快增长趋势,遂昌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信息,启发学生思考这三张图表所反映的信息与城区面积扩大之间的联系,学习如何读柱状图和表格。一系列教学环节,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达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这节成功的参评课告诉我们,学习目标的确定与达成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应依据课标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学习目标不是课标要求的重复,而是对课标要求的创造。冯老师就是将“阅读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一课标的内容目标分解为“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学会根据比例尺大小判定图幅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学会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等三个具体操作目标,才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二是进行学情分析,调整学习目标。教材内容目标确定以后,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即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习目标的实施。教学起点定得太高,学习目标要求必然超过一般学生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学起点定得太低,又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追求之二:教学形式要活动、开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活动是维系外部生活世界和内部道德世界的纽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活动中介形成的。因此,在常态课中创设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环境,能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从而增加自主学习的效度和深度。

在此次评比活动中,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张建刚老师的《东西南北大中华》一课称得上课堂教学活动的典范。在这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南北方采风活动”,在师生交流得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及南北方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组设计展厅,并汇报合作设计的成果。第一小组,采风内容地点在哈尔滨和海南,拍摄作品是“千里冰封”和“阳光明媚的椰子林”,采风心得是“南北气候差异大,自然景观差异也十分大,北方还处在千里冰封中,南方早已春风拂面了”。第二小组,采风地点在大兴安岭和海南,自然景观拍摄的是“林海雪原”和“海南椰林”,采风心得是“南北地区气候差异显著,气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文景观拍摄的是“黄土窑洞”和“傣家竹楼”,采风心得是“各地的降水量大小影响着建筑风格”。第三小组,采风地点在北京、杭州,采风作品是“旱地与小麦”“水田与水稻”,采风心得是“这些农作物能体现南北降水量的不同”。第四小组,采风地点是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拍摄作品是“千里麦浪”和“万里谷仓”,采风心得是“由于降水量的影响,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显著。二是“东西部比对活动”,在分清东西部分别由哪些省区构成的基础上,全体学生分为两大阵营,代表东部与西部,分别就人口、经济状况、人才状况、矿产等资源分布、年降水量状况、牧业发展状况、地理环境等内容进行激烈的辩争。最后由教师播放了一段焦点访谈的视频——“携手共进,共谋区域合作”,讲解东西互补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就此突破。

张老师的课启示我们,一是活动应注重形式,更应注重内容。张老师在两个活动中采用的“展览设计”与“对话”的活动形式较有新意,而其活动的内容更是本课的核心,由此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活动应注重学生的“身动”,更应注重学生的“心动”。课堂活动有三个层次:身体活动、思维活动、情感宣泄。身体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最低层次,是外在的动;思维活动和情感宣泄才是课堂活动的高级层次,是内在的动。为了学生在活动中“心动”,我们应在以下四个“关注”上下功夫,即“关注师生互动、关注情感体验、关注成果分享与关注能力提升”。三是活动应注重“面”上控制,更应注重“点”上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目的清楚、组织有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追求之三:素材选用要优教、促学

历史与社会新课堂的开放性与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为教学素材的选取、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影像资料,作为教学素材,它们都既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为使效益最大化,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应着重考虑“优教”“促学”两个方面。“优教”是指教学素材的内容和形式应有利于教师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促学”是指素材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学习效益。

这次比赛中,温州九中方海东老师的《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一课有效地选取并运用了相关素材,使得常态课进入优质境界。该课教学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延伸”的思路展开。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出示了四张图片——菊米、南尖岩、文化名人汤显祖、竹炭,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遂昌经济”这一问题,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得出“因地制宜”的结论。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我国在区域发展中解决我国东西部、南北方之间的差异,让学生畅谈西气东输对发展我国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有何意义,引出“优势互补”的概念。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首先引用《“遂昌县‘十一五’规划”研究》中的有关文字,引导学生思考后找出遂昌要再发展需要解决的“资金不足、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然后教师展示了《温州、遂昌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比较表》,引导学生在思考“温州和遂昌如何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后,通过讨论提出“遂昌利用温州的资金,可以让温州人在遂昌开厂,可以利用本地资源和劳动力发展,建立温州和遂昌的旅游文化圈……”等建议。在拓展延伸阶段,教师展示《浙江省及部分大市GDP增长情况》以及在丽水举行的浙江省第二届“山海协作”工程系列活动的相关素材,向学生提问:“有人认为,杭州、宁波、温州等市企业和丽水合作,会削弱它们的自身竞争力,所以很吃亏。你赞成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只有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的结论。

上述教学实例告诉我们,高效地运用教学素材,是使课堂取得成功的保障之一。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教学素材的“优教”“促学”上下功夫。首先,选取的素材要有科学性,具备分析和探讨的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确保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的正确性。其次,选取的素材应具有针对性,适用于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教学内容的配合自然、贴切,能明确指向相应的知识,而非牵强附会或模棱两可。再次,教学材料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水平,因人选材、因地选材、因时选材,为学生“量身定制”,以便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教学素材中获取体验和知识。最后,选取的素材应具典型性,能引导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形成“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等能力。

追求之四:学习指导要得体、贴切

新课堂强调教师应成为课堂的有效管理者,表明教师在学习指导上的得体与贴切,会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课堂教学出现“课题由学生揭示、新知由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内容让学生概括、教学让学生评判、主题让学生升华”的理想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怎样的学习指导算是得体适切呢?我们可以从岱山实验学校陈艳老师的《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课中得到很多启发。陈老师的学习指导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对“春之号角——踏上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师生互动,简单地回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对“春满大地——遍开改革开放成果之花”的内容,先展示“深圳、浦东”两幅图片,引出学生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和“1978—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图表,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其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民生活、科教文化、统一大业、外交事业等方面发出的变化,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有明确的总体要求:实例的范围要广,从身边谈起,今昔对比要明显,最好有最新的信息。在每一组发言后,请其他组学生做补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想家乡美好的明天。

8.音乐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八

一、师生互换角色,强化双向交流

教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以一对众,与学生距离遥远,怎能亲近沟通呢?如果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知识,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心灵距離,学生就会非常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例如:我常在课堂上请一些同学上台当老师,在学生授课或进行表演创编活动时,我会坐到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聆听学生的授课,有异议时我也参加到他们的讨论中去,感觉自身也受益匪浅,学生走向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的能量得以充分诠释,这样学生的地位就真正的体现出来,也更能增强她们的自信心。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的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不仅在宏观上要全程调控管理,而且在微观上要及时改错纠偏,使学生少走或不走弯路,从而提高效率。

二、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找准媒体与教材的切入点,适时运用媒体。“适时”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要选择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知识要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时机。比如在欣赏《春之声》合唱曲之前,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的意境,当旋律一响起,学生一边表演同时齐声欢唱,从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的感受的不只是音乐,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春的世界。所以音乐课不只是注重学生感官体验,还要凭借制造气氛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媒体运用必须适度,就是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各种教学媒体都有自己的功能及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应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来合理选择,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不能很好的把握其最佳运用时机,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多媒体的展示,一节课完全成了课件展示课,学生也只是跟随闹闹而已,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我们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比如在《非洲歌舞音乐》教学内容里我设计了创编与表演环节,对学生做了些活动安排:①把学生分成四小组,每一组分置二只鼓,让学生创编出心目中的非洲音乐,可以是非洲节奏的模拟,也可是非洲舞蹈的表演;②创编表演:请每一组同学各自表演创编的非洲音乐,并请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表现了非洲音乐的什么特点。 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了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而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学生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

四、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

高中音乐新课程其目标之一是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人文音乐教学过程中折射出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包括教师的文化底蕴以及表达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在完成人文音乐的教学任务时,都要有较深的文化基础和文化修养,都应具有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当然,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是靠自身自觉地修理、领悟和内化,将一般的人文知识内化到人文音乐知识中从而使人文音乐教学的课题充满人文精神。比如我在教学《非洲歌舞音乐》时,在课堂的最后设计了课后探究,提出爵士乐和踢踏舞与非洲音乐的异同以及借鉴了非洲音乐哪些特点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思考得出结论,这样为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非洲音乐的文化价值,尊重并热爱世界音乐文化,开阔学生的欣赏视野,引导学生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学生感到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美。

9.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 篇九

1、西瓜种子可以尝试在身体不同部位生长摆出造型。

2、西瓜王标志随意贴在一张椅子上。幼儿时针在内移动,坐到标志的是西瓜王:猪八戒喊出:大西瓜,我要吃掉你,才能追逐跑。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在合乐的情况下用动作表达西瓜生长过程。

2、通过教师的示范,理解幼儿在标志的提示下,明确自己的角色,并能快速做出反应。

3、愿意等待,看见角色标志不争抢。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16名幼儿围坐圆。

2.西瓜王标志、猪八戒标志

1.倾听故事,熟悉游戏角色。

师:农场主给了我一把神奇的种子它神奇在哪里呢?

我悄悄告诉你们,原来这神奇的种于会自己选择地方长成又大又香甜的大西瓜。

2.幼儿听音乐,学习西瓜生长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看看神奇种子是怎么长成大西瓜的?(随乐1)

(1)引导幼儿观察、回忆动作

师:神奇种子是通过哪些过程变成大西瓜的?做了哪些动作?

师:原来我们也是那神奇的种子。我们试试看有没有长成大西瓜。(随乐2)

师:神奇的种子们,你们生长的过程有没有困难需要我帮助的。)

(2)尝试创编替换西瓜生长的动作

师:我们除了在身体前面长出大西瓜,还能在哪里?(随乐3)

师:这次我们走一走,吸收更充足的阳光变成大西瓜。(随乐4)

3.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完整游戏。

师:唐僧师徒四人路过西瓜地,猪八戒看得口水直流,想要挑一个最最最大的西瓜王送给师傅解渴,谁会是那个西瓜王呢?

(1)制定追逐跑的规则

师:看,我这有个西瓜王的图片,我随便贴在一张椅子前,一会儿谁坐在椅子上,谁就是那个西瓜王。

(2)教师示范游戏

师:请你仔细听猪八戒说了什么?我们是什么时候才把开始跑的。(西瓜王,我要吃掉你)(随乐5)

(3)幼儿进行游戏

师:我们来看看这次谁会是西瓜王。(随乐6、7)

10.小学音乐优质课观后感 篇十

河口实验学校李月梅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来到文登一实小、二实小和

大众完小三所学校观摩了“山东省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三所学校同时进行评比,每个学校安排了17节课,执教教师紧紧围绕唱歌课和欣赏课教学,贯彻“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程理念,突出了音乐课堂的学科特点,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这三天的听课学习中,收获不少,感想颇多。使我感受到了音乐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已不是当初人们印象中的唱歌课,教学目标体现要从学生的表现中得到反馈,音乐课可以说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这里谈谈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

十七堂音乐课,各有千秋,但我最喜欢的是青岛一位老师执教的《调皮的小闹钟》,这是一节欣赏课教学,这节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感受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从小闹钟的滴答声中引入,到节奏练习,到课堂中细致深入的感受、体会音乐并把音乐形象的表现出来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乐曲的第二部分让学生想象家长叫孩子起床时的节奏力度来感受音乐,把乐曲的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另外老师在教切分音的时候不是简单的介绍乐理知识,而是

用一首歌把它唱出来,我觉得这种创意也非常好,这样学起来学生比较感兴趣。

特别是在最后的音乐创作部分更让我赞叹不已,老师很巧妙地把《小星星》作为主旋律,加上《睡眠曲》结合起来,构成一段完美的回旋曲,其思路很独特,也很巧妙,再加上老师的自弹自唱,充分体现了其扎实的基本功,让人佩服之余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通过这次音乐优质课的观摩、学习,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我把这次学习的感受简单地总结了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扎实的基本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教师的基本功好了,魅力达到了,就自然而然地感染了学生。学生被你吸引了才喜欢音乐,才有兴趣去学习音乐。所以我认为练好基本功是我们音乐老师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二、把握好情绪在音乐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情到深处放方自然”,再小的的歌曲都有情感,我们要善于分析歌曲,多听、多唱、多了解,把歌曲的情感把握好了才能把歌曲唱好、教好。

三、语言的运用在音乐教学中要做到恰到好处。

音乐教师的语言像金子一般金贵,不要随意地说出去,我们要学会用肢体语言。教师的语言要与学生的心连在一起,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让学生知道你在干什么,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把课上

好。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最好不要唠唠叨叨,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四、课件的制作在音乐教学中也是非常关键的。

有的教师挖空心思设计课件,下载了大量的视频,环节很丰富但实用性却不强,有的教师只用几张简单的幻灯片就能把与课堂有关的资料充分的表现出来,内容清晰,学生一目了然。所以我觉得课件的制作不要只注重它的环节,应该是资料性强一些比较好。

五、“爱心”始终是音乐教学中最真实的情感。

作为一位音乐教师要始终爱自己的学生,接受学生的优点,也接受学生的缺点,用你的真心去打动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心爱你,爱你的课,更热爱音乐!

总之,通过这次优质课观摩学习我觉得真正的好课无须过多的语言,只要目标明确了,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贯穿到整个课堂中,再加上自己的手势就能很好地把音乐表现出来。我们始终要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用我们对音乐的挚爱来牵动学生,让学生体会歌唱的魅力,体会到音乐的美!

上一篇:东阳市特定时期入学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户口“非转农”办理指南下一篇:资产管理处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