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大自然的诗歌

2024-09-27

关于保护大自然的诗歌(精选6篇)

1.关于保护大自然的诗歌 篇一

大自然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无时无刻不让人震撼,震撼它的美妙,它的神奇,它的广大,还有它的千变万化。而当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总会不禁萌生与它融为一体的想法。因此,人们常常会选择走出繁华的都市,让自己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也正是如此,一首首描写大自然的诗被写下来了。

1、《致大自然》

天空将无数种韵律轻飘在亮色下

履履辙迹

岁月的流逝有时象一首歌

当你在这里想起

快乐时光似曾把记忆

留在广远的地方

我不会相思

却带着快慰热衷于你的情意

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时候

有我的爱心难以叙述

象昨日的阳光今天如这时的你

把我挽留

必竟是夏季

一个美妙的故事成熟在雨季

象春风得意之时迎接你

用已然忘却紧锁的心扉围绕你

说一声久别后那漫长的凝视

就足使你眼泪莹莹

如气象万千的远古小径

只有一种声音回荡

那无边的翠绿连接着欣欣的里程

不会停息

是绿色的曼妙是红色的娇柔

是幽雅把它擎起

是冷酷的严峻是孤独的陶冶

是奋斗者的骄傲

你温馨的世界

属于勇敢的男人天真的少女

及冬天与智慧

属于酣畅的溪流欢跃的小鸟

及烈日和海岸

属于象形的橄榄树

属于我和我所爱的丛林

当绿色原野上有蝴蝶翩翩

如儿时的你

当沉沉黑夜静静躺在河边

梦幻般流连

我寻觅好长的小路弯呵

当黎明的田间

有人从明媚的春光前走过

当风絮一遍遍

去揉扶那寂静的荒野

你用什么怀抱来抚擎这

温馨的飘逸

我走出岁月的流失

沿着履履辙迹向向阳的山坡

奔走

向着沼泽向着憧憬

不停地挺进

那坦荡的胸怀在潇潇暮雨中

现出迷人的广漠

那巍巍的山峦在旖旎风光下

和我一同

用粗旷的臂膊紧握着的手

挥舞着一个太阳

2、《梦想拥有大自然的浪漫》

大自然的浪漫总让人冲动

五月的雨同样富有激情

涌入大地的怀抱

洗涤万物的心灵

飘落的花瓣是春的缩影

幼嫩的果子是夏的起程

风起云涌缠绵着季节的变换

电闪雷鸣奔腾在宇宙的胸怀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浪漫

冲动激情让人留恋

回味人的收获

是雨后的清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

多少个梦想让大脑膨胀

年少青春永恒

是生活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历程

春夏秋冬枝繁叶茂

风花雪月蓝天白云

山川河流电闪雷鸣

都是大自然浪漫的资本

我们梦想着拥有

只管让五月的雨浸透全身

用炽热的心煮沸这春天最后的雨

化做一股蒸气富有激情

和大自然一起浪漫

诉说情怀

3、《乡村里的音籁》

小舟在垂柳荫间缓泛,一阵阵初秋的凉风,吹生了水面的漪绒,吹来两岸乡村里的音籁。

我独自凭着船窗闲憩,静看着一河的波幻,静听着远近的音籁,又一度与童年的情景默契!

这是清脆的稚儿的呼唤,田场上工作纷纭,竹篱边犬吠鸡鸣,但这无端的悲感与凄惋!

白云在蓝天里飞行,我欲把恼人的年岁,我欲把恼人的情爱,托付与无涯的空灵――消泯;

回复我纯朴的,美丽的童心,像山谷里的冷泉一勺,像晓风里的白头乳鹊,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鲜明。

4、《初春》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

是还有寒意

还有霜似的烦恼

如果你侧耳倾听

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

战栗的山谷呵

仿佛一起嚎啕

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

如吹不灭的火苗

使天地温暖

连云儿也不再他飘

友人,让我们说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

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5、《金色的秋天》

红透了的果子香满园

农家晒场上高高的稻堆堆成片

拉个满网笑开了渔户的脸

寒衣温暖了战士的心在天边

斜阳外,捡起薄簿的石片

投向芦苇的水面

管它那儿深,这儿浅

看一行大雁驮起金色的秋天

6、《聆听大自然》

有一种弦律,叫做大自然。

他不比命运交响曲的豪迈,也不同田园交响曲的柔情。

然而,他,更真实,更悦耳。

每每生活的世界,我们淡忘了,明明在眼前,却好比宇宙遥远。

心静,才能忘我,忘我,才能天马行空。

风吹草动,鸟语花香。

秋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

每一个音符章节,诉说着,梦幻与现实的故事!

7、《神奇大自然》

看那海水那样蓝

蓝的醉人

蓝的勾魂夺魄

那海水荡漾着

有一种非凡的动感

让人联想到

某一个人的心情

起伏跌宕

波涛汹涌

真是人生犹如海呀

也许那海它不甘沉默

不愿意悄悄地

走过它暗淡的人生

它妄想一鸣惊人

引起世人的注意和重视

所以它拼命地抖动着、翻卷着

试图淹没和吞噬

那黑暗和阴影

或者它想挑战

和命运抗衡

它变换着

忽而静的没有一点波澜

时而咆哮怒吼

显示出它多重的个性

海水折腾一番后

有点倦了

海面上出现了一些巨型礁石

它们矗立在那里

让人追忆起很多传说、故事

离我们最近的礁石

看起来壮观庞大

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了精卫填海的故事

难道那些礁石

是精卫移来的它可能幻想把

广袤的大海填充

可一切

原来只是梦幻和泡影

那礁石被海水冲刷着

裸露在那里

隐约可见裂缝和沧桑

让人仿佛进入虚幻境界

虚幻中礁石幻化成一位老者

它经历了很多风雨

却依然那么坚强

那礁石上生长了

绿色的苔藓

给干瘪光秃的礁石

增添了生机和希望

还有一些野菊花

悄无声息的在一边绽放着

是那么迷人惹眼

或者是上苍

可怜礁石的孤独、无助

特意让它来装点

让那些丑陋的石头

戴上了天然的花环

让原本无趣、乏味的东西

显得妩媚了几分

添了几分姿色

大自然真的好神奇

蕴含着太多的奥妙和稀奇

它总在不经意间

让我们浮想联翩

放飞呆滞的思绪

让僵死的东西

注入了生命和谜

这就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大自然

我们向往的地方

8、《大自然的倾诉》

挖掘机尖利的牙齿蚕食山岗

饕餮的笑声在山林间回荡

绿色生命倒下,流的都是血泪

人类无休止的索取,贪婪而疯狂

难道我们留给后代子孙的只是荒凉

裸露的岩石张着惊恐的眼睛

裹着沙尘的风暴四处流浪

河水浑浊了,鱼虾绝迹

儿童只能在教科书里浏览风光

世纪唱出的挽歌充满哀伤

贪婪孪生掠夺,无序的开采,砍伐,挖掘

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百孔千疮

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多

索取的越多,补偿的越多

大自然已经把警钟敲响

大自然的律条是万物和谐相处

草木有理由茁壮成长

动物有理由自由奔跑

人类有理由享受幸福时光

前题是要有敬畏和悲悯的心肠

9、《向大自然的盗贼,起诉》

你的人性已让金钱绑架

你的良心已被物欲排挤

你的一双贪婪的贼眼

四处钻探着人类的栖息地

你膨胀的钱袋里

山河在呻吟

鸟兽在悲鸣

森林在哀泣

你盗走了人类生态的和谐

留下了子孙后代

永远无法偿还的天“灾”

蓝天将成为绝版

冰山将成为梦幻

老虎将成为恐龙

长卧于历史的博物馆

拯救大自然,就是救自己

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为了人类的明天

我向你一一庄严起诉

看!带血的证词

传来了数亿万千

出庭的证人

来自舟曲、玉树、汶川

我深信时代

将会对你作出最严厉的审判

还我锦绣山河

还我一片蓝天

10、《听,大自然的声音》

听,大自然的声音

那是月光轻吻平静的湖面

听,大自然的声音

那是微风低拂茂密的深林

闭上你的眼睛倾听吧

感受这一刻的静谧与温馨

小鸟在愉悦地歌唱

花儿在悄悄地绽放

你听见了吗

小草在发芽,新的生命在成长

你听见了吗

流星在划落,美的瞬间在闪光

听吧,大自然的声音如此美妙

可是,哭泣吧可怜的人儿

你再也听不到大自然的声音了

城市的喧嚣取代了月光湖面的温柔

灯红酒绿赶走了鸟语花香

高楼林立替换了茂密海洋

可怕的是

这个恶梦仍然继续着

或许,多年后

当农村被城市覆盖

那大自然的声音将只是一种回忆

我怕有一天

当儿子问我鸟儿的叫声是怎样的时

我会不知所措

11、《春——大自然的贤者》

大雁列队回归北方

带来了细雨蒙蒙

唤醒了小草青青

闷睡了四个月的土地

张着大嘴笑盈盈

柳絮满天飞舞

布谷鸟在叫

遍地牛儿跑

地下孕育着小生命

人们心爱的宝宝

春风暖艳阳照

江河山川哈哈笑

百舸争流鱼儿跳

农民心里那本账啊

一想一看心里笑

12、《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着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花里,在每一滴水里,在每一颗展开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走来,向远方匆匆走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13、《好客莫过大自然》

鹊子为我呼朋去

蝶儿待我花不采

山鹰兴高冲穹空

苍松携风敞胸怀

山花争相笑脸露

小雀润嗓歌谷外

小溪淙淙来身边

哈哈劝饮献亲睐

唯有牛犊情最多

为吻我手笑跑来

14、《大自然天堂》

大自然天堂

在眼前张灯结彩

大自然将奇妙的汽球

放在天空

大自然一直在变幻在构思

一场骗局一场欢歌一场盛宴

大自然的心计历历在目

在大自然的手心

我是一只竹节虫

我根据我的环境改变心绪和颜色

但我终归逃不过它既定的法则

我安眠于自己的躯壳里

沐风浴雨,享受雷霆

大自然一直在我的面前变脸

它的速度就在我惊诧的一瞬间

生的死了,没的有了

而一切都在弯曲

背脊和畅想,坚贞和屈服

我无力挽回丢失的萤火

一会儿冷一会儿热

在大自然的眼睛里我只是一片绿叶

去年绿了,今年黄了

也不知什么时候飘散消失

但我怀抱我的根

怀抱大自然的一缕呼吸

大自然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一会将我装进命运的竹筐

一会将我放归希望的大海

大自然把我当作月

一会捏圆,一会揉缺

我在大自然关照下

平安无事

我沉默,面对大自然的脸色

我把惊惧和麻木

藏在皮下,毛孔里的鲜花和叶子

在风中若无其事

大自然天堂歌舞升平

灯光如昼,爱情如蜜

15、《大自然的迷障》

一道黑色的屏障,铺天盖地占据半个天空

人们屏住呼吸,惊恐地低头前行

似乎是谁吞嗜了日月

一枝黑色曼陀罗

从雾障中悠然而现

几分妖媚几分邪笑

散发着诱人的奇香

鬼魅般地迷住了

过往的行人

可怜的人啊

麻木地陶醉在它的石榴裙下

沉默……沉默

沉默的号角终于响起

人们恐慌地从惊悚中站起

沉积许久的雷声也终于暴发

带着闪电

劈开了鬼魅般的迷障

斩断了黑色曼陀罗

又下起了雨,是暴雨

淋漓尽致倾盆而下

驱散了抑郁许久的天空

那层幽怨

殷勤的大自然啊

神奇的另人哭泣

还给了白天以光明

还给了黑夜以星空

16、《美丽的大自然》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

草儿幽绿,花儿鲜艳。

小鱼快活地游,小鸟自由地飞。

树木挺直了身,农人笑弯了腰。

啊,美妙的大自然,真是一幅永看不厌的画卷。

17、《大自然的儿女》

春天,花红柳绿;

夏天,烈日炎炎;

秋天,天高云淡;

冬天,白雪纷飞。

每一个季节都有她独自的特点,每一个季节都有她迷人之处,每一个季节都是大自然的儿女。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18、《保护大自然》

大自然,真美丽。

蝶舞,鸟鸣,鲜花香;

风吹,草动,柳枝摇;

莺飞,燕舞,瓜果笑;

溪流,鱼游,虾嬉闹。

这样的美丽,人人爱。

这样的世界,大家保。

19、《活在大自然》

我的一切美

受赐于大自然

记忆里的第一次

走进一片热闹的森林

我就把我的心脏

交给了大自然的心脏

看着树叶上滑落的水滴

慌乱的心开始平静

心中的阴霾

被蔚蓝取代

看着小鸟叼着几根小树枝

做着自己的窠

我莫名的释怀了

傻傻的对着它笑

听着溪水欢快的跑着

像过年去买新衣服似的我好像听到莫扎特

在弹奏他最得意的曲子

听着树叶在说话

都是些悄悄话

就像那个最好的朋友

在诉说他的快乐

有一只刚出土的蝉

看着我一动不动

我假装没看到它

它会很高兴的跑到野玫瑰花前

深深的吻着她的花瓣

她的脸

更红了

我趴在有点湿的草丛中

暖暖的我跟大地一起享受着幸福

远方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草丛,树林

天天都依偎着

一生都爱着周围的邻居

还有那坐山

几天前我刚跟它玩了一天

它正直的性格

让我们成了好朋友

再远就是蓝蓝的天了

几缕炊烟好像是通向天堂的路

我闻到了

家中野菜的香味

太阳困了

躺在西边睡着了

今天

我活在大自然

20、《出入在人境》

远离大自然

昔日俗务缠

今朝得清闲

慢步原野间

山高地也宽

水清天蓝蓝

花红草更鲜

山雀报新年

燕儿呢呢喃

宛若神仙眷

貌似在天苑

空谷响山泉

万事随人愿

2.关于保护大自然的诗歌 篇二

有着“诗中气质诗外人”之称的林徽因非常热爱大自然, 虽然经常是疾病缠身 (年仅26岁就患上当时被视为绝症的肺结核) , 但只要身体稍有好转, 林徽因就会坚持到野外对各地的古建筑进行专业考察,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她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热爱, 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大自然情不自禁的向往。在其散文《山西通信》中就曾提到“天是透明的蓝, 白云更流动得使人可以忘却很多的事。”通览林徽因的诗作, 我们不难看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她的诗大多离不开对自然风物的描绘:三月的桃花, 静寂的夏夜, 秋日的红叶, 残落的梅花等等, 都能引起诗人关于美的无限暇想。

在林徽因眼中, “一切有机生命皆凭借物质扶摇而入精神的美, 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这个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也是一切‘美’的源泉。”[1]P (269) 诗人以敏锐的触角捕捉到一些常人难以体会的自然之美, 且用独到的诗笔将它们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诗人的笔下, 大自然没有磅礴的气势, 而是一片宁静又不失灵动, 琐碎又不失纤巧的静中有动的世界, 到处都流露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蓝天白云, 清风明月, 小桥流水, 湖光山色, 一切景物皆以精致小巧展示在诗篇中。

例如:“紫藤花开了/轻轻的放着香, /没有人知道。/楼不管, 曲廊不作声, /蓝天里白云行去, /池子一脉静;/水面散着浮萍, /水底下挂着倒影。” (《藤花前》) 静静绽放的紫藤花, 暗香轻袭, 伊人独步曲廊, 周围的景物互为映衬:蓝天、白云、池水、浮萍、倒影。诗人用简约的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的紫藤花开图, 营造出一种雅致闲适的格调氛围。

诗人笔下的自然界又充满了乡野生活的情趣:“黄水塘里游着白鸭, /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八月的忧愁》) ;“山中水那样清, /山前桥那么白净, ——/我不知道造物者认不认得/自己图画;/乡下人的笠帽, 草鞋, /乡下人的性情。” (《旅途中》) 字里行间散发着清新恬淡、生机盎然的乡土气息, 也透露出作者彼时怡然自得的心态。在诗人的眼中, 造物主总是那么的神奇:“你树梢盘着飞鸟, /每早云天吻你额前, 每晚你留下对话/正是西山最好的夕阳。” (《对北门街园子》) 诚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 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2]无疑, 作为诗人的林徽因就属于这类“大师”, 因为她总能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与场景中生发出独到的美的联想。

自然世界广博而丰富的美, 给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美欣赏美的建筑家兼诗人的林徽因以无穷的灵感。《一首桃花》这样表现了诗人眼中的“桃花”:“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象是春说的一句话:/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看,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 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迹。”诗人选取春暖花开时节的“桃为意象, 用“一树的嫣红”、“朵朵露凝的娇艳”、“一瓣瓣的光致”写出它高雅端庄的静态美, 用“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 绘出它婀娜多姿的动态美。“桃花”被诗人刻画得如此妩媚而多情, 它的“一颤动”、“一瞥多情的痕迹”让我们不禁联想起如三月桃花般青春娇嫩的少女, 和她那因春天的到来而情愫悸动的芳心。

在这片由自然景物连接而成的诗歌世界中, 诗人并不只作单纯的风景素描, 而是借助于自然, 使自己的情绪得以释放, 灵魂得以舒展。透过诗人笔下的自然物象, 我们可以解读诗人善感多愁而又不失热情坚定的内心世界。每一页风景, 即是一种心境。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我的心没止底的跟着风吹, /风吹:/吹远了一缕云, 像烟/—像烟。” (〈《雨后天》) 雨后的平原, 生机盎然, 显得前所未有的清新与开阔, 诗人极目远眺, 心情倍感舒畅与惬意, 并油然而生无限的诗意与遐想。

“你?那小树林?/还记得么;/山窝, 红叶像火?/映影/湖心里倒浸, /那静?/天!…… (今天的多蓝, 你看!) /白云, /像一缕烟。” (《城楼上》) 诗人以独语的方式在山林红叶、湖中倒影、蓝天白云这些熟悉的风景中回到了丝缕如烟的往昔。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 /田里一窄条路, 八月里这忧愁?” (《八月的忧愁》) 此处“田里一窄条路”隐喻了诗人对于人生充满困惑的心境, 又因为是“八月”的忧愁, 所以这忧愁只是淡淡的, 随感而发的。

在《红叶里的信念》中, 诗人写道:“理想的爱和美, 同白云/角逐;同斜阳笑吻;同树, /同花, 同香, 乃至同秋虫/石隙中悲鸣”, “走, 迈向理想的山蝴子/寻觅从未曾寻着的梦:/一茎梦里的花, 一种香, /斜阳四处挂着, 风吹动, /转过白云, 小小一角高楼。”诗人把对自然界种种景物的描摹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以白云、斜阳来烘托理想的高远与宏大, 以花、香来映衬理想的美好, 从整体表现出一个寻梦人对梦想的热切向往以及他 (她) 追逐梦想的激情与执著。

“梅花你这些残了后的枝条, /是你无法诉说的哀愁!/今晚这一阵雨点落过以后, /我关上窗子又要同你分手。” (《对残枝》) 在这里, 诗人借梅花的残落表达出人生诸多“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之情。再如《山中》:

紫色山头抱住红叶, 将自己影射在山前,

人在小石桥上走过, 渺小的追一点想念。

高峰外云在深蓝天里镶白银色的光转,

用不着桥下黄叶, 人在泉边, 才记起夏天!

也不因一个人孤独的走路, 路更蜿蜒,

短白墙房舍像画, 仍画在山坳另一面,

只这丹红集叶替代人记忆失落的层翠,

深浅团抱这同一个山头, 惆怅如薄层烟。

(山中斜长条青影, 如今红萝乱在四面,

百万落叶火焰在寻觅石荆草边,

当时黄月下共坐天真的青年人情话, 相信

那三两句长短, 星子般仍挂秋风里不变。)

在这首诗中有着多姿多彩的风景:紫色的山头, 火焰般的红叶, 深蓝的天空, 白银色的光转, 蜿蜒的路, 白色的房舍, 给人一种“人在画中走”的感觉。同时也有“一点想念”, 还有“如薄层烟的惆怅”, 诗人把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对人生的怅惘追忆, 以及对信念的坚守种种自然人生的微妙感受有机地融铸到自然景色的描摹中。

林徽因所从事的专业是建筑, 这使她有机会长期外出考察各地建筑的风格。艺术家的气质, 赋予她在严谨的科学态度之外, 又有浪漫的艺术眼光。“在草丛里读碑褐, 在砖堆中间偶碰到菩萨的一双手一个微笑, 都是可能激动起一些不寻常的感觉来。” (散文《山西通信》) 她认为“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 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 无形中都在诉说, 乃至于歌唱, 时间上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 到血流成渠的杀戮。”[3]P (127) “在光影可人中, 和谐的轮廓, 披着风露赐与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潜意识里更有‘眼看他起高楼, 眼看他楼塌了’凭吊与兴衰的感慨……”[3]P (128) “一处半圮的古刹, 常会给她以深邃的哲理与美感的启示, 使她禁不住要创造出‘建筑意’这么个‘狂妄的’名词来和‘诗情’、‘画意’并列。”[4]P[301]于是在林徽因的笔下, 就出现了另一种与纯粹意义上的大自然不同的别样的自然, 这就是被称为人类生存的“形体环境”——建筑。林徽因把对古建筑性灵的融通意会同样有机地溶汇入她的诗篇中,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别开生面的意境。

在中外文学史上, 能将笑声与建筑巧妙联系起来的诗篇, 除了林徽因, 恐怕再无第二人写出: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 (《深笑》) 诗人从自然美着笔烘托人间的美, 用一群密集的充满意象的词组“百层塔”、“琉璃的檐边”、“风铃的转动”、“摇上云天”, 别具匠心地将笑声的甜美、圆转、飞扬, 以另一种感知方式表达出来了。在这天真灿烂的笑声中, 风剥雨蚀的古建筑似乎也重新获得了生命。这样灵动、纤巧的诗句, 唯有能与不会说话的对象保持有心灵交流的林徽因才能创造出来。那些玲珑剔透, 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诗句在林徽因的笔下俯拾即是:“张大爹临街的矮楼/半藏着, 半挺着, 立在街头, /瓦覆着它, 窗开一条缝, /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 (《小楼》) “在她的眼里, 古老的建筑不仅仅只是技术与美的结合, 而且是历史和人情的凝聚。”[4]P[301]这临街的矮楼, 在她的笔下饱蘸着时间的沧桑, 历史的哲思与美的启示。

“艺术是精神的生命贯注到物质界中, 使无生命的表现生命, 无精神的表现精神。……艺术是自然的重现, 是提高的自然。”[1]P (268) 林徽因以一双充满诗意的慧眼观照自然, 在她营造的诗歌世界里, 自然无往而不美。品读林诗,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往往就是一幅色调或清丽或凝重的水墨画。自然给了林徽因源源不尽的刹那的灵感, 而对自然的歌咏也就成为林诗重要的审美内容。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版。

[2]奥古斯特.罗丹:沈宝基译《罗丹艺术论》,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 第7页。

[3]梁思成、林徽因:《平郊建筑杂录》, 见陈钟英陈宇编《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年5月版。

3.关于保护大自然的诗歌 篇三

——大自然保护协会愿景

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TNC)是最主要的自然保护国际组织之一,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协会的使命是通过保护代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赖以生存的陆地和水域,来实现对这些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的保護。由于坚持采取合作而非对抗性的策略,以及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保护行动,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大自然保护协会已跻身美国十大慈善机构行列,位居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非营利民间组织前茅。

1997年,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始进入中国。

深入神奇的滇西北

大自然保护协会进入中国后,经前期全面考察,最终将云南滇西北选定为协会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首要实施地。中国滇西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突出的热点地区之一,2003年,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中国“三江并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从青藏高原并行从北至南而下,穿过雪山、云岭和努山山脉,形成三江并流的自然景观。这一地区是反映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关键区域,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这里也是滇金丝猴、棕熊等珍稀动物和全国大部分属种的中药材产地。

在与云南省政府合作编制了“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之后,协会在滇西北的老君山、拉市海、梅里雪山、香格里拉和高黎贡山北段开展并实施了一些具体的保护项目。

在滇西北大部分山村,薪柴是炊事和采暖的主要燃料,大量的薪柴消耗对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薪柴的采集和粗放使用不仅会造成森林资源的退化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同时,打柴季节日复一日的薪柴采集也加重了农民日常劳作的负担。自2000年以来,大自然保护协会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合作,在滇西北的四个项目区内开展实施可再生能源与能源利用效率改进(替代能源)项目,致力于通过减少薪柴消耗,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于7月6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绿色革命”在中国农村进行》的文章,报道了大自然保护协会在云南拉市海进行的可替代能源项目。

拉市海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有特有珍稀濒危鸟类9种,包括青藏高原特有鸟类斑头雁,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黑颈鹤、黑鹤等。在这里,人们按照传统,用柴火烧饭、取暖,搭建房屋。但是,尽管政府禁止商业性的采伐,当地如此依赖柴火的生活方式还是对云南的森林和17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构成了威胁,其中包括濒危动物金丝猴。张承贵是拉市海附近美泉村(音)的农民,2003年,他通过银行贷款和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的补贴安装了沼气蒸炼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炉以及雨水收集池,自此以后,他便在种植庄稼上投入了更多时间,从而获取了更高的收益,年收入因此增长了三倍,达到现在的4万到5万元人民币。

云南省德钦县温泉乡雨崩村位于澜沧江对面的大山之内,梅里雪山神女峰下,是香格里拉深入梅里雪山腹地的一块圣地,目前尚不通汽车,徒步需5到7小时方能抵达。这里的藏民坚守着一个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条:不乱砍伐森林,乱猎动物,也不允许外来人破坏了他们的规矩。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展的能源替代项目在梅里雪山一带传开后,村民们纷纷要求申请参与。村民阿城家安上了太阳能集热管,每天晚上家里人都能洗上热水澡了,从集热管里流出来的热水,还可以直接烫泡牲畜的食料。原来他家里每天要烧30公斤柴,现在,每天只要10多公斤柴就够了。

截至到2006年底,替代能源项目已经在滇西北地区帮助建造或安装了一万多个替代能源设施,其中沼气池5279口、太阳能热水器3079套、沼气池大棚139座、节柴灶2034眼,直接受益农户近9000户,涉及6个县、24个乡、312个自然村。

大自然保护协会还在滇西北开展了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项目:滇西北绿色旅游推广中心、自豪环境教育,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等。

60岁的纳西族老人赵玉颖是玉龙县拉市海乡下南尧村村民,她每天总是带着一部柯达“傻瓜”相机去放牛,她的镜头下有田野,有水鸟,有自己家屋梁上的燕巢。在3年时间里,老人拍了十几卷胶卷,照片贴在废旧的小学课本上,而她的“功课”是给每月来收旧胶卷、换新胶卷的人,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这个活动名为“照片之声”,有上百位当地村民参与其中,他们大多是村里比较活跃的妇女,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他们各自领取了一部价值100元的相机回家,把自己的日常生产生活、宗教仪式、家庭活动拍下来。在赵玉颖的照片说明上,经常有一些生动有趣的句子。“照片之声”已经拍摄了5万余张照片,整理出1.5万个图片故事。每一次公开展览都会引起轰动。作为一个成功的实验,组织者目前已经把“照片之声”模式扩展到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其他国家的项目中。

从2003年9月份开始,大自然保护协会与另外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瑞尔中心合作,在老君山开始启动了“我为家乡而自豪”环境教育项目,把滇金丝猴作为老君山环境教育项目的代表物种和环保运动的标志,在村社和学校中,通过学校授课、和村民座谈、在学校和社区组织表演布偶剧和舞蹈、传唱歌曲、张贴宣传画、散发宣传册、设立宣传布告栏、散发徽章等各种具有广告效应的宣传活动,将环境保护和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传递到广大社区群众当中。

保护森林维护和谐自然

2002年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北京成立办公室,相继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中央部委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一系列全国性的保护项目,包括协助制定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推动绿色木材采购和森林认证制度,推广森林碳汇试点项目和国际标准,探讨长江流域保护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等。

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产品进口因而急剧增长,跃居世界第二大林产品进口国,仅次于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木和热带木材进口国。中国最主要的木材供应国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非法木材采伐问题,中国政府面临着如何有效地与原料供应国以及最终消费国共同努力,联合打击区域内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建立绿色木材采购链,以实现中国林产品可持续贸易的严峻挑战。大自然保护协会成为国家林业局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重要支持力量,是国家林业局有关非法木材采伐和贸易问题咨询组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国

家林业局制定的《中国林业企业海外采伐,森林培育,林产品采购技术指南》中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这部“指南”规范了中国企业赴海外开展森林资源采伐利用、造林再造林、林产品采购的活动。

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宗旨,国家林业局、大自然保护协会和保护国际(CI)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共同实施森林多重效益项目,简称“FCCB项目”(即森林、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项目)。2005年,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和保护国际(CI)开始共同探讨碳汇基金的设立,引导碳汇项目最大程度地惠及社区和生态环境,探索生物能源在中国的开发运用前景。在国家林业局、大自然保护协会和保护国际的共同努力下,这一项目诞生了中国的“碳汇”优先发展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造林、减缓气候变化的活动结合,扩大了“多重效益”概念的影响。

森林多重效益项目组在宣传清洁发展机制和推广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联盟的标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项目组与国家林业局共同选择了四川王朗和云南高黎贡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实验点,与云南省林业厅确定了云南省的3个森林多重效益项目实施县。为促进项目的实施,项目组对100余名来自云南、四川和北京的林业系统的专业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

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不足。大自然保护协会根据50余年的经验总结了一套“自然保护系统工程”的方法,以确定哪些地方应该进行优先保护,哪些对象应该作为重点目标,什么是主要的威胁因素,如何行动加以保护。大自然保护系会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状况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估;确定需要优先保护的区域、生态系统和物种,并提出关键的保护行动和策略,以充实并更新现有的Ⅸ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为未来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護和自然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开始于2006年,第一阶段的项目试点在长江上游地区开展,项目组对试点项目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估、就如何有效保护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出一系列建议和策略。同时,对参与项目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规划方法的系统培训,并对这些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使之适用于中国的情况。

4.关于保护大自然的诗歌 篇四

近年来,XX县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生态XX建设,推动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根据XX县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68%;园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林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99%;草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5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6%;其它土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2%。XX县矿产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发现各类矿产53种,矿床(矿点)400多处,探明储量并列入省储量表的主要矿种有煤炭、铁矿、锰矿、金矿、磷矿、硅灰石、高岭土、玻璃用石英岩、膨润土、珍珠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石料(凝灰岩)、建筑用白云岩、砖瓦用粘土、玄武岩、萤石、花岗岩17种,产地350处。

二、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

(一)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一是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写入近年来历次党代会报告、县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采取有针对性举措予以推进。二是强化制度建设。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2017—2019年,共出台12个有关生态环境方面文件,对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全社会发动、全领域治理。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围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锅炉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大力开展攻坚战;突出水污染治理,实施牤牛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突出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突出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大力实施生态廊道、村镇绿化、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打造天然环保屏障。四是强化责任落实。坚决履行主体责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亲自督办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市反馈的环保方面问题,全力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二)依法行政,严格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是严格遵守土地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耕地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切实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土地批、供、用和矿业权审批等各环节工作,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未出现违规征地、违规供地和违规批准设立矿业权等行为。二是严格遵守森林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森林法》,重点整顿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对全县矿山企业、农业及畜牧业项目和毁林开荒等占地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建立翔实档案,随时对占地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发现违法占地行为及时查处。三是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积极开展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执行双随机抽查工作,对50家企业进行双随机抽查,责令存在问题企业限期整改。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小型屠宰场点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膨润土企业治理、危化品企业检查等工作,严格督促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

(三)主动作为,全力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一是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严格用地准入和矿业权设置。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状》,确保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严格落实。二是认真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有效控制水资源用水总量,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完成《XX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和“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确定各级河(段)长489人,设立河长制公示牌275个,严格落实河长责任。三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加强木材采伐和经营加工、运输监管。严格审批征占林业用地手续,对违法占用林业用地行为进行依法查处。完善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林业综合服务窗口,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和经营活动。加强外来有害生物检疫防范和防治力度,有力减少检疫性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侵害。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建立森林防火机制,确保无森林火灾发生。四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试点建设工作以及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

(四)强化落实,顺利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一是扎实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目前全县耕地保有量为xx公顷,基本农田面积xx公顷。2016年以来,共治理生产矿山9座,面积xx公顷,圆满完成了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同时,扎实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目前正在实施XX公园第2地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3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17年以来,治理证外废弃毛堆、采坑500余亩。二是严格水资源管理。近年来,全社会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意识大为增强,用水总量得到控制。2017年全县水资源用水量xx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达到4%以上,2018年,全县用水量xx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达4%以上。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2017年以来,全县森林、林木采伐量控制在年采伐限额之内。2017年,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2018年,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2019年截至目前,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四是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力推动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7年,完成10吨以上燃煤供暖锅炉提标改造10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700台;环境空气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天数达320天,县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均有下降,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2018年,淘汰建成区10吨以下锅炉62台;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5年分别下降467.6吨、23.14吨、432.69吨、539.91吨。2019年,确定8台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的承压燃煤锅炉为淘汰重点任务;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5年分别下降8.1%、10%、12%、10%。

(五)主动担当,扎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一是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巡查力度,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国土资源协管员制度,对9个一级巡查区域进行重点巡查。扎实开展多次涉地涉矿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全县用地、采矿行为,有效地遏制了土地矿业违法违规行为发生。2017、2018、2019年分别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36件、39件、32件。二是严厉查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拳出击,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2017、2018、2019年,县林业局林政稽查大队分别查处各类行政案件37起、30起、19起,形成了有力震慑,有效遏制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规违法行为。2017年,全县共清理环保违规建设项目68个;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12家企业下达责令整改决定。2018年,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53件;严格日常环境监管,下达责改通知45份,核发排污许可证11家,责令停建并拆除水源地违建1家。2019年,对全县“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采取“先停后治”原则,对工业园区11家陶瓷企业进行重点整治。

(六)严格程序,切实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项目监管。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重大项目,工程开工前,均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对项目施工实行全过程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和工程竣工验收关。对于占用耕地的,严格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征收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耕地闲置费的通知》要求,收取耕地开垦费。对于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要求,收取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同时,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规定标准,对到期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用地单位严格征收土地复垦费。此外,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和《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规定标准,对矿山企业征收采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使用费。

三、今后工作目标

尽管我们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全县人民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监控体系不健全、林地管理难度增加、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资源管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妥善化解供需矛盾,扎实做好土地规划修编,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取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水资源考核和监控体系,加强水资源日常监管。依法加强林地管理,加大乡土树种造林力度,杜绝超范围使用林地、未批先建等行为。

(二)强化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围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锅炉、加油站、黄标车、老旧车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深化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突出抓好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水污染治理。不断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切实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

5.关于保护大自然的诗歌 篇五

1 对自然积极的态度

狄金森亲近自然, 被自然吸引, 她对大自然的美丽和富饶的赞美是如此的真诚和热情, 她对大自然的爱是如此热烈, 甚至是崇拜。她在诗中写到, "Beauty-is Nature's Fact" ("Th earth has many keys", no.1775) , 她不遗余力地发现和显示自然的美好。对她来说, "Nature is Heaven" (no.668) , 她还想象, 当她“升天”的时候, 她的愿望是"...to look a little more/At such a curious Earth!" ("Going to Heaven", no.79) [6]。歌颂大自然的神圣是狄金森诗歌恒定的主题。在下面这首诗歌中, 她用简洁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她对自然强烈的爱。

狄金森用普通的事物来定义自然, “山”、“午后”、“松鼠”、“月食”、“大黄蜂”、“海”、“雷”、“蟋蟀”, 这些简单的图像都是熟悉但容易被忽略的, 并联在一起形成了自然真实多层的肖像。对于狄金森来说, 自然是一个天堂般的景象:一个悠闲的下午, 温暖的阳光在绿色山丘上投下阴影, 周围有活泼的松鼠相伴, 蜜蜂叽叽喳喳。自然是和谐的旋律:清晨鸟叽叽喳喳声回荡在树林, 喜怒无常的海奏出多变的交响乐, 青草下的小音乐家吟唱小夜曲[7]。狄金森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她并不明说, 因为大自然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和听到的”, 因人而异。这种微妙的感觉也是自然的品质, 正如她最后一节所写。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是它“简于形”的一部分, 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是无知的, 这是自然的魅力和伟大。下面的诗中, 自然就是“最温柔的母亲”。

自然对狄金森来说是一个平易近人的母亲, 拥抱每一个生物作为她“家庭”的一部分。她用温柔和耐心拥抱每个生物, 用充满爱心的心灵轻度告诫他们。她的“公平对话”无处不在, 她唱着柔软的催眠曲, 直到太阳下山。最后两节创造了温柔和温暖的气氛, 母亲意味着家, 是安全、舒适和宁静的。

狄金森出生在乡村地区, 并一直在那里生活。与繁华的城市生活相比, 狄金森在安静和简单的乡村生活中能获得更多精神上的慰藉。在一些诗里, 狄金森追求自然和人的和谐, 在"The morns are meeker than they were" (no.12) 这首诗中展示了秋天来临之际不断变化的风景。相比炎炎夏日, 秋日的早晨是那么温顺和令人愉悦, 所以主人公决定去散散步。下面的诗句描述了她的观察, 她几乎可以听到慷慨的大自然赐予的丰收的欢呼声。在视野里, “枫叶戴上了围巾, 大地穿上了大红袍”,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秋天画面。狄金森迷恋自然, 追求和平, 并从中获得幸福和满足。她用敏锐的感知拥抱自然的各个方面, 感受自然呈现出的一切, 即使是黑暗的一面。

2 对自然消极的态度

尽管狄金森把自然当做她的同伴, 但她对大自然的爱并不是盲目的。狄金森发现, 自然并不总是温和宜人, 它的美丽能让人狂喜, 但它的黑暗也会导致悲观情绪。正如"There's a certain Slant of light"这首诗描写的冬日午后的阳光, 如超验主义者认为的一样, 自然既不美, 也没有生机。相反, 它所呈现的是一个没有任何幻想和希望的冷酷现实。在诗中, 沉重和抑郁是主题, 冬天甚至能让人想到死亡这个意象。

在寒冷的冬天, 是“压抑的”和“伤感的”。光穿过厚厚的乌云, 没有温暖, 感觉更绝望和压抑[7]。在"Some keep the Sabbath going to Church" (no.324) 中, 诗人说, 她宁愿“待在家里”, 而不是去教堂。她对宗教持怀疑态度, 对她来说, 宗教仪式的沉重感是难以承受的。在第三和第四节, 语言表达更加沉重、悲哀、迷茫和无助。最后一节中, 当寂静来临, 诗人感受到死亡的意象。

狄金森喜欢在她的诗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其中包括黑暗, 有时甚至是残酷的, 狄金森致力于彻底记录每一种情绪, 包括大自然的破坏力。

大自然的残酷和冷漠在“刺客”这个意象中体现出来了。

霜, 这个“刺客”, 压伤了一支正在盛开的花朵, 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作为“罪行”的目击者, “太阳”视而不见, 继续履行它的职责。花脆弱的生命被剥夺了, 连一声呻吟都没有, 这是大自然的无情的象征[7]。

由于自然的黑暗力量如此巨大, 狄金森抑制不住她的恐惧。在许多诗歌中, 狄金森忠实地记录了她对自然黑暗面的恐惧。"I started early, took my dog"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诗前两个节叙述的是一天清晨, 主人公带着她的狗去看海, 带着兴奋之情和享受大自然美丽的期待。起初, 一切都显得梦幻般的, 但很快, 浪潮来了, 打破了幻想。

在这里, 自然是人格化的男性, 陌生且令人恐惧。外表看似温和, 实际却潜藏暴力因子。他就像一个怪物, 激烈追逐他的猎物。她通过描述海浪撞击她身体的画面来表现自己的恐惧。在第四节, 他的攻击达到了最高点, 随后, 他抓住她的脚, 让鞋子“被珍珠淹没”。最后一节, 诗人经过挣扎努力终于到达了“固城”, 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他撤退并鞠躬, 仿佛是一个绅士。看上去他收敛了他的戾气, 但诗人知道他仍然在那里, 准备卷土重来。

同样, “What mystery pervades a Well!” (no.1400) 也传达出狄金森对自然的恐惧, 反映了自然不可知的一面。在这首诗里, 自然不再是残忍或暴力的, 因为本身就已让人心存畏惧了。超验主义鼓励人们探索自然的真理, 狄金森认为,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差距无法跨越。

3 结语

狄金森为自然的美丽和丰富拥抱大自然, 同时也对它心存敬畏。虽然受超验主义影响, 但狄金森对自然有自己的理解, 她对自然复杂和矛盾的态度正是其独特见解的体现。在她笔下, 自然呈现出各种生动的样子。她的诗分为两类, 展示了她对大自然两个截然相反的态度。一方面, 她歌颂大自然的美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 她揭示大自然的敌意, 并表示她对自然的神秘和强大力量的恐惧和敬畏。在诗歌技巧而已, 狄金森和她同时代的惠特曼使美国诗歌从传统的形式更加独立出来。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擅长以含蓄而迂回的简洁语言传达复杂深邃的思想, 自然是她诗歌创作中不变的主题。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主题的诗歌可以分为两大类, 展示了对大自然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面, 受超验主义影响, 她歌颂赞美大自然, 颂扬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 她揭示大自然的敌意, 并表现她对自然神秘和强大能力的恐惧和敬畏, 探索人与自然的疏离。这个悖论在她不同性质的诗, 甚至在同一首诗都有所表现。分析狄金森自然诗中她对自然的态度, 探索她的生活和诗歌本质的主题, 可以更好的理解狄金森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积极,消极

参考文献

[1]Franklin, R.W.Th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variorum edition) [M].Cambridge, 1998.

[2]Higginson, T.W. (1890) .Poems by Emily Dickinson[M].Bos-ton:Roberts Brothers, 1890.

[3]Howells, W.D.The Poem of Emily Dickinson[J].Haper's Magazine, 1891 (1) :25-35.

[4]Johnson, Thomas H.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M].Cambridge, M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P, 1955.

[5]Knapp, Bettina L.Emily Dickinson[M].New York: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6]Petrino, Elizabeth A.Emily Dickinson and her contemporaries[M].Hanover&London: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1998.

6.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篇六

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非典的肇事者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拨通了从广东考察归来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的电话。电话那端,他说:“我高兴地看到这些学者所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一种莫大的担心:这些野生动物将会被如何处置?野生动物是无辜的,人类自己才是始作俑者。”张树义与记者谈起了最近几十年与野生动物相关的疫病。

人类艾滋病病毒是怎样起源的

张树义说,在最初发现艾滋病时,这个问题令人十分困惑,世人众说纷纭。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科研人员终于找出了该病毒的自然宿主,它很可能是生活在非洲的绿猴或称非洲猴。

由于非洲炎热的气候和潮湿的居住环境,各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该地区的流行发展都很迅猛顽固。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乡村部落,人们对性关系的态度比较随意。某些地区的居民还有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用猴血注入人体来刺激性欲,甚至用于治疗妇女不孕症和男性阳痿等病。该地区为艾滋病高流行区,间接证明艾滋病病毒是从猴传给人的。不过,如果追溯该地区这种习惯风俗,最早的年代可能远远长于艾滋病流行的历史,使得这一观点也有令人怀疑之处。不过,艾滋病专家们坚持认为,可能在很早以前,艾滋病就曾通过猴子传染过人类,但因为某种偶然的原因而自生自灭;又由于某种契机,造成了今日的广泛蔓延。

病毒学者从200只非洲绿猴的末梢血液中成功检出70只带有与人类艾滋病病毒极为相似的病毒,充分证明了上述由猴传人的推断。而这种生活在非洲的绿猴造成的艾滋病病毒流行所传播的不仅仅是当地居民。由于它们多生活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或成群结队于国家开辟的旅游胜地及公园等场所,或寻食、或与人们嬉戏,有时会咬伤游客,这样就将猴艾滋病病毒传给人,尤其多见于居住于扎伊尔的海地人。然后,又由移居至美国的海地人将病毒传到美国,再通过美国这个世界各地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国家传播到世界。专家认为,这种猴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感染的过程中可产生突变,进化成为人类的艾滋病病毒。

埃博拉病毒与灵长类动物有关吗

张树义介绍,1976年,埃博拉病毒出现在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其名字源于刚果境内的一条河流。埃博拉病首次暴发就显现出巨大的杀伤力,夺走了270条性命,不过当时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何种病毒。埃博拉病第二次大暴发是在1995年,有245人死于非命。在发现埃博拉病毒后的20多年里,全世界死于这种可怕病毒性传染病的大约有1万人。

埃博拉病毒引发的症状十分恐怖。感染者发高烧,肌肉疼痛无比,体内的心、肝脏等内部器官开始糜烂成半液体的块状,最后患者眼睛、嘴、鼻子和肛门大量出血,全身皮肤毛孔浸满污血而死。埃博拉病毒极易通过患者的血液、精液、尿液和汗液传播,一般潜伏期为3周,感染者的死亡率高达90%。发病初期的症状极具迷惑性,容易被医生误认为是普通的发烧或者麻疹。

埃博拉病毒引起休克和大出血症状的机理很复杂。病毒侵害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系统的巨嗜细胞和肝细胞。有些研究者认为,这些细胞的损害导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倒流入外周器官,从而造成循环系统的崩溃并使人快速死亡。

前一阵子,刚果西北部与加蓬接壤的地区再次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病,已经有100多人因感染埃博拉病致死。据刚果卫生部部长对媒体公布的消息称,此次埃博拉病暴发的原因是当地居民食用了附近森林里死去的灵长类动物。

尼巴病毒如何来自狐蝠

张树义指出,1998年9月至1999年4月,尼巴病毒在马来西亚首次暴发,导致成千上万头猪死亡,并在几周内传染给人,所感染的276人中有105人死亡。系统学研究发现,尼巴病毒属于副黏病毒,在现有的副黏病毒科成员中,尼巴病毒与亨德拉病毒亲缘关系最近,被归为一个新属。

在尼巴病毒感染的猪场内,病毒传播速度很快。同一猪场内的猪之间的传播,极有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病猪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尿、唾液、喉气管分泌物等,尤其是在封闭式猪舍内。病猪的典型特征是急性高烧、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病人均为猪场或屠宰场工人,主要是通过伤口、病猪分泌物和排泄物(如唾液、鼻腔分泌物、尿液、粪便)、血液、以及呼出的气体等直接接触而感染尼巴病毒,表现为起病急、发烧、头痛、行为改变、肌痉挛、心动过速、视力轻度模糊。接着,病人开始昏迷,神经症状和体征呈进行性恶化,呼吸极度困难,不可逆性低血压及峰形发热。典型病人从发病到死亡仅6天。没有发现尼巴病毒在人之间传播。

鉴于尼巴病毒与亨德拉病毒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所以蝙蝠就成了首要的监测目标。马来西亚蝙蝠种类多样,包括至少13种食果蝙蝠和60多种食虫蝙蝠。对14个种324只蝙蝠血清进行检测,其中5个种(包括1种食虫蝙蝠)的21只蝙蝠有尼巴病毒中和抗体。后来又从黑狐蝠尿液内分离到尼巴病毒,进一步证实了狐蝠就是尼巴病毒的自然宿主。

对尼巴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场病毒的暴发与砍伐森林密切相关:森林面积减小、食物不足,迫使狐蝠从传统的森林环境中迁移到森林边缘附近的果园取食;而马来西亚有许多养猪场与果园毗邻,受狐蝠污染的果实掉落到地上,被猪吃掉,从而把致命的病毒带到人类社会。

SARS病毒是否来自果子狸、蝙蝠、猴子、蛇

张树义说,对这个问题,他已经不想陈述,只想问一句:这些野生动物怎么好端端地钻进笼子里,跑到了菜市场?

病毒性疾病为何频频暴发

这涉及两个问题:生命之间的协同进化,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都是在过去的35亿年间产生、繁衍和进化的,其中一些物种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相互作用。也正是这些相互作用,使人类今天看到的自然界不仅是一个个彼此独立的物种,而且是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动物间的食物链关系,一种生命依附于另一种生命等诸多行为和现象。

病毒也是一样。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曾经“试探”了各种各样的宿主。如果对方的“抗性”太强,它们便无法依附;如果对方的“抗性”太弱,便会被“斩尽杀绝”,导致宿主物种的消逝。就是在这漫长而又不断的“磨合”过程中,物种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协同进化关系,生态系统也平衡下来。然而,一旦一个新的、原本没有任何抵抗力的物种接触到病毒,因为没有抵抗力而无法控制病毒的大量繁衍,病毒种群便会大暴发,灾难也就出现了。当然,除了这种方式,病毒自身也可能发生变异,而导致宿主原有的抵抗力减弱或消失。

众所周知,由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的各种活动日益频繁,人们不断和大自然中的动物发生直接而又密切的接触,而这些动物原本和人类是根本“井水不犯河水”的。可以说,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对野生动物的大吃特吃,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潘多拉”魔盒。这次SARS的流行再次告诫我们: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真的不是一句口号;如果我们不遵从大自然自身的规律,下一个,甚至更大的“SARS”在不远的将来也许还会出现。

最后,回到主题———如何对待这些“肇事”的果子狸、猴子、蝙蝠、蛇?张树义认为,这应该是留给全社会的思考。他的答案是一句反问:事实上,相当多的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这样或那样的病毒,我们能将它们全部消灭掉吗?

上一篇:人工智能学习论文下一篇:景观设计实习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