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有感的诗歌

2024-06-30

清明有感的诗歌(共9篇)

1.清明有感的诗歌 篇一

元功能 (metafunction) 是由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 (Halliday) 所提出的。韩礼德在其导师弗斯和马林诺夫斯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观察与实践, 提出了语言系统的三大元功能。在Halliday看来, 每一个小句都表达了三种不同的意义, 称之为元功能:概念功能 (ideati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 和语篇功能 (textual function) 。这三种功能既有关联, 又有不同的关注点和体现形式。人际功能由语气、情态、评价体现。元功能语言学理论可用于分析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除此之外, 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研究可以细化到不同的语言层次, 并把两种语言在类型学方面的异同作为研究重点[1]。笔者在文中仅通过三大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角度对A Red Red Rose和《清明》这两首脍炙人口的中英文诗歌进行赏析。作者旨在通过对A Red Red Rose和《清明》这两首诗歌进行人际功能分析,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语言的特点, 同时, 力图验证用人际功能分析诗歌体裁的适用性。

2. 人际功能

韩礼德的人际功能是在人际交往模式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 并被分为三个主要的范畴。它们分别是语气功能、语体功能和美学功能[2]。

语气功能主要是指交际双方对某事物的情感态度与语气;语体功能主要是指由语式、语场和语旨这三个变量共同作用所体现出来的人跟人之间的社会等级关系;美学功能是指在语用学基础上, 通过调整策略, 对语篇的生成过程起支配作用, 并透过语篇体现出来的美感因素。

3. 语气功能

英语中的词汇、短语、小句甚至语篇都可以表现人际交往的语气情态意义。英语在词汇上可借助动词辅之以助动词的形式来表示语气功能。而汉语不同于英语, 汉语词汇本身意义丰富, 其中表示语气的词非常多, 有能愿动词、语气助词等, 它们的使用相对独立, 不受限于动词。

我们先看以下这首英文诗歌, 再欣赏《清明》这首唐诗。

这首诗出自《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集》, 是Robert Burns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在诗中, 诗人歌颂了恋人的美丽, 表达了诗人的炽热感情和对爱情坚定不移的决心。前面的句子均为陈述句, 只有“And fare-thee-weel, my only Luve!And fare-thee-weel, a while!”这两句, 诗人运用祈使句。英语祈使句有表示请求、命令、叮嘱、邀请、劝告等功能。作者在此加上呼语“my only Luve”, 旨在表达暂时告别爱人、叮嘱爱人不要担心的恋恋不舍又不得不走的复杂情绪。

这首诗中还有三个助动词“will”, 根据韩礼德对情态词的描述:

英语小句的所属成分中的情态谓语动词[3]

Will属于中量值。“will”和“I”结合表明诗人对爱人的忠贞不渝。

呼语放在句末时, 通常可以确定或保持或增强和受话人之间已经存在的社会关系[4]。诗中第二节到第四节末尾的呼语多是“my love”或是“my dear”, 明确了受话人和诗人的关系事实。

再看以下这首唐诗:

这首诗由唐代晚期著名诗人杜牧所作。诗人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 杏花村酒店的幌子, 多少扫去了诗人本因清明无法归家扫墓, 异乡途中奔波偏遇雨水打湿的伤感, 更让人心头平添许多暖意。

从语气来看, 诗中第一、第二、第四句都使用了陈述语气, 提供给读者许多信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而第三句则使用了疑问语气, 诗人询问路人酒家的地点, 用疑问语气体现了交际功能。第三句中“借”这个字, 它的情态意义是“礼貌与客气”, 也交代了诗人与牧童间的人际距离。第四句牧童“指”这个手势语, 虽然没有语言直接表达, 却用行动来回答第三句的“问”, 这句话正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它使全诗由低而高, 上升, 最后达到高潮顶点。问答之间体现了人与人的沟通交流, 而诗歌的语气功能也通过这些情态词和语气词体现了出来。

4. 语体功能

所谓语体, 指一个阶列形式的连续体, 第一个语体成分都起到向上或向下推动语体的作用, 根据向上和向下成分的数目可以大致决定话语的语体幅度[5]。语体实际上是人的权势关系和人的心理距离, 它的远近存在于所有的社会等级和平等关系之间[6]。总之, 语体主要是由语式、语场和语旨共同作用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或社会等级距离。

(1) 语式, 是指情景的正式性语式即交际活动的渠道或媒介, 如口语或书面语。在A Red Red Rose这首诗中, “luve”和“dear”表示对爱人呼语;“come again”, “gang dry”和“melt”等词都是生活中常用的词, 属于一般词汇。诗中句子结构简单, 运用了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 强调对爱人的爱情不渝。《清明》这首诗讲述的是诗人杜牧自身的际遇, 其中, 有问有答、白描手法的运用令人印象深刻, 看似平淡却有暖暖的感动。

(2) 语场, 指语篇涉及的社会活动, 包括该活动的性质和话语的主题。A Red Red Rose中, 诗人用玫瑰花, 用音符来比喻爱人, 把对爱人的无限的爱用海枯石化这种夸张手法来呈现, 喻义丰富, 立体地表现诗人对爱人的爱情之火不灭。《清明》一诗的语场是诗人在清明时节落雨时分向牧童问路, 从而获悉前方有杏花村的经历。“雨纷纷”“欲断魂”表达了诗人在清明节无法回家扫墓, 在异乡途中奔波却偏下雨的悲伤落寞之情, 这些词的使用令读者感同身受。

(3) 语旨, 指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和交际意图。A Red Red Rose这首诗中的交际双方很明显是诗人及其爱人。在第三节中, 诗人用海枯石烂来描述自己的爱情不渝, 用夸张的手法让人感受到诗人炽烈的爱。《清明》这首诗的交际意图是询问酒家在哪儿。诗人与牧童的关系有一定人际距离, 因而诗人用词也比较礼貌客气。

5. 美学功能

美学功能指在语用学原则和策略对语篇生成过程的支配作用下通过语篇而体现出来的美感因素[7]。著名学者辜正坤说:“其实, 诗词存在的主要功能是要给予人审美快感, 不一定非要给予人思想上的启示……像任何别的艺术一样, 诗歌有自己特定的审美功能, 它不必过多侵犯别的领域如哲学、戏剧、小说或政治学之类。当它试图什么都像的时候, 它就肯定什么都不像, 甚至什么都不是。”[8]这里笔者仅从用韵角度来欣赏这两首诗, 英文诗歌通常用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或两个轻读音节并按照一定的模式搭配起来, 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音步”。常见的音步有几种:①抑扬格, 即-轻-重。②扬抑格, 即-重-轻。③抑抑扬格, 即轻-轻-重。④扬抑抑格, 即重-轻-轻。A Red Red Rose这首诗中, O, /my Luve/’s like/a red, /red rose/, O, /my Luve/’s like/the melodie, /都是用了四音步抑扬格。/That’s new/ly sprung/in June/, /That’s sweet/ly play’d/in tune.都是用了三音步抑扬格。抑扬格的使用, 读来使人觉得是在轻声哼唱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民间歌曲, 使整首诗的音乐感显露无遗。

再从押韵来看, 这首诗采用交叉韵的方式, 前两节为abcb的韵式, ①三句不押韵, ②四句押韵。后两节为abab的韵式, ①三句一个韵脚, ②四句一个韵脚。这样的押韵方式, 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 节奏感强烈。

中文诗词在用韵上与英文诗歌在用韵上很明显是有差别的。中文诗词主要以相同的韵母为韵脚, 辅音发音更响亮和持久, 经常是一韵到底, 让读者的听觉和情感随着声音的不断重复而加强。《清明》这首诗的韵尾“纷”“魂”“村”都押韵, 看下这首诗的平仄模式: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这首诗采用的“平起平收”的模式, 让读者在感观上有一种美的愉悦。

6. 结语

本文主要从元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角度, 通过分析A Red Red Rose和《清明》这两首诗, 分析了中英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学方面的特征, 这里笔者仅谈了这两首诗歌语言各个层次单位的功能和意义, 也证实了用元功能语言学角度更精确地分析中文诗词的可能性, 以期窥一斑而见全貌, 为中英文诗歌的理解和翻译提供帮助。

摘要:本文旨在从元功能的人际功能角度对英文诗A Red Red Rose和中文诗《清明》进行分析, 力求更准确地体现中英文诗歌的语言特点, 力图验证人际功能对分析中英文诗歌体裁的适用性, 以期为中英文诗歌的理解和翻译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元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英文诗歌

参考文献

[1]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的整合[J].中国外语2009 (1) .

[2][3]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19, 122.

[4]Biber, D., Johansson, S., Leech, G., Conrad, S.and Finegan, E.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12.

[5]程雨民.英语语体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57.

[6]Brown&Gilman.The pronoun of power and solidarity (表权势和等同关系的代词) , 吴玉文译, 祝婉瑾主编.社会语言学译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60:179-196.

[7]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93.

2.引导初中生欣赏古典诗歌有感 篇二

一、引导学生树立古典诗歌的“题材”意识

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选取素料,剪辑材料,往往承载了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构思。而欣赏诗歌的过程,把握诗歌中思想和情感的态势这是势之使然的,因为不同题材常常体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敏感地识别题材,这样才能在诗歌欣赏的过程中寻其径而入其门。

一般来说,古典诗歌的题材无外乎以下一些类型:爱情诗、山水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

诗、咏物诗、咏怀诗和讽刺诗等等,而每类诗,它们都有自己的情感表达范畴。比如爱情诗,要么描述坠入爱河中的男女主人公痴痴和执著的爱情;要么描述离别男女生离死别的痛苦之情和至死不渝的相爱之情;要么描述难得相会但胜却朝朝暮暮销魂的爱情。诗经中的《关雎》,李商隐的《无题》,便是很好的印证。

笔者在教诗经《关雎》时,充分考虑到古典诗歌的“题材”意识,引导学生读诗应仔细辨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里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明白诗歌开头就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水鸟和鸣,喻指了男女间和谐恩爱,与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意义上发生关联,主人公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体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思念、追求之意。情景俱佳,意趣并茂,学生完全陶醉于如梦幻般的艺术境界中,学生对题材类别也就一目了然了。又如送别诗,不言而喻,它自然与送别有关,但研读它,我们照样也会欣喜地发现,它有相对稳定的表情范畴。要么抒发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要么抒发诗人对友人深深关切和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要么抒发诗人对友人拳拳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然,送别诗中也有描写凄凄楚楚地在倾述缠缠绵绵、肝肠寸断的别离之情的。

至于其他诸多类型,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但笔者只想强调一点,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歌题材常见的类型,并了解其中的最主要的感情思想类别,这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引导学生树立古典诗歌的“意象”意识

因为长期的文化积淀,诗人借以表达感情意象的蕴意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教师从诗中的这些物象和情愫出发,也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诗人的内心世界,进入诗歌中朗朗戚戚、五彩缤纷的艺术境界,所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歌,除了引导学生树立“题材”意识外,还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意象”意识。

所谓“意象”意识就是指古典诗歌中的物象常常被当做一种情感来寄托。一般来说,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中,我们应当要有这样的概念:腥臊恶臭是小人奸佞,香花美人是君子忠臣;秋天意味着肃杀,寒蝉意味着别离;燕子那是亲昵,鸳鸯那是恩爱夫妻;鸿雁那是思归、是书信,劳燕分飞是夫妻离别;红豆是相思、仰慕,浮萍是漂泊不定,浮云是游子的象征;竹子是君子、是操守,青松是刚直、是伟丈夫;梅花象征着脱俗与孤傲,菊花象征着恬然与超俗,莲花象征纯洁,牡丹象征华贵,大海象征广博等。

一旦学生熟悉了这样一些文化积淀,由此引发开来,精心地设置一些对象,让学生欣赏评点,你会发现足以让你感到非常满意的结局。

三、引导学生树立古典诗歌的“吟咏”意识

笔者在多媒体教室教学李白的《月下独酌》时,在屏幕上投影出诗人对着明月举杯,唯独长长身影与其为伴的图景后,清幽的背景音乐响起,随着配乐饱蘸情感的吟咏,顿时营造出凄清的氛围,学生在教者的吟咏中产生了共鸣,与教师一起齐声的吟咏起来,融入到诗歌的意蕴里。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情感特别投入,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在深情并茂的吟咏声里,学生便领会到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又如吟咏陶渊明的《饮酒》时,调控吟咏节奏,将“悠然”二字拖长声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那种悠闲自在的心情,在情感上与诗人贴近了,真正能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去领悟古诗歌意蕴。学习古诗歌离不开时时吟咏,细细咀嚼,在低吟慢咏中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和水平就渐渐得以提高了。

引导学生树立题材、意象、吟咏三方面意识后,再对古典诗歌进行领会、揣摩、吟咏,便可在欣赏的同时获得整体上的把握。

3.感悟清明的诗歌 篇三

清明,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是我们共同的追忆日,

让我们追忆亲人,寄托哀思,

清明,亿万炎黄子孙的节日,

是我们共同的缅怀日,

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

清明,华夏儿女的`节日,

是我们共同的对话日,

让我们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这一天,

有的人想起父母,

有的人想起亲人,

有的人想起友人,

有的人想起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英烈,

有的人想起与自己血脉相连的生命源头。

这一天,

生存的意义得到洗礼,

生命的价值得到探究,

生活的底蕴得到升华,

生息的状态得到运筹。

这一天,

才会叹息苦短的人生,

才会感叹枯荣的草本,

才会悲叹无情的岁月,

才会惊叹轮回的季节。

这一天,

才会思考生与死的意义,

才会思量得与失的价码,

才会思索成功与失败的终点,

4.清明的思念爱情诗歌 篇四

谁是我深深地爱

无限的思念

追忆到满园花香

谁能知道

诗仙却生叹息

惆怅将泪缠绕

大家都说这是凄美的雨季

我却只是满心不愿

不愿

这是雨打的美丽

青青河边草

兰若生春阳

你猝然离去

我却只能无能为力

两情相悦变成了冰雨的哭泣

如胶似漆变成了如血的愁怨

黑夜中

是谁在孤寂里

仰望遥远的星星

茫茫苍穹你在何方

抚琴弄弦离愁飞扬

只有冷冷的月光

近似疯狂地将我牢牢的捆绑

我却是心甘情愿

不愿

不愿将离愁放弃

青青河边草

兰若生春阳

无限的思念

我却不知何时成了

不移的信仰

——哀怨笼罩天空

往昔的嬉笑追逐、窃窃私语

成了放泪的门阀

大家都说这是凄美的难忘

我却是满心的不悦

不悦

凄美的诗行嗜血成瘾

黑夜中

是谁在孤寂里

仰望遥远的星星

思念成了冷寒的月光

似风似雨

似泪似血

都在清明

无情的追忆

追忆

过去

有爱的欢喜

5.清明,林中的遐思诗歌 篇五

这一天,总是会有飞飞扬扬的细雨

侵蚀脚下的尘泥,冲洗绿叶

每一次到来的`细雨都是在宁静的夜晚

没有风,没有和风微微的调和

雨丝总是情意绵绵,温情款款

在每一个周而复始的太阳年里

这不仅仅是巧合和规律吧

一定是那双主宰世界的手有意成全

孤独地站在林中的墓前

细雨渐渐地淋湿了我的发须和衣裳

我的思绪追索着这飞飞扬扬的雨的魂灵

伸手接住几颗细雨的雨珠我问

你,来自何处,那隐匿着的仙乡

可是有这林,这墓,这绿草

天空始终平静,安详

抬头,我看见一切无语又阴沉

可是,又不见阴风呼号

在天广袤的深渊里

无边无际的细雨在飞扬

可是,天还是越来越阴沉

云层啊,你怎么没有一定的形状

雨水不是从您的眼睑中溢出的吗

你恩赐的是泪,伤心的血在流淌

难怪这一天的雨水这样的粘稠

可是又为何不停的源源不断的飞扬

在这低沉的云层的上方是怎样的一片海啊

我低下头颅,慢慢的在林中渡步

鞋下的陈叶和着泥土在阻止我的离去

6.清明的诗歌欣赏 篇六

近了近了,思凄然

我就像远游的风筝

多么渴望落入你的怀抱

离别太久远了,我知道

这一别将经年

在伤春梦雨天里茫茫

可芳草依然芊芊

去哪里追寻往事如烟暗淡

清明不似旧日

踏着凄凄的风归来

故园已是草木青青春色深

一如我们温暖幸福的过往

寒食过后眠冢孤

迟来的我点燃香纸

白蝴蝶能否带去思念和悔痛

袅袅青烟

泪飞顿作倾盆雨

母亲,您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给我们无尽的呵护和关爱

你在家的时候

我们可以玩半夜游戏睡懒觉

你在家的时候

我们任何时候回来都有可口的饭菜

你在家的时候

我们就是无忧无虑幸福的孩子

您意味着阳光和快乐

母亲,您从来都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操劳和奉献是您无怨无悔的选择

不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任何语言都那么苍白无力

母亲一生爱和付出……

含辛茹苦培养出来四个大学生

还没来得及享受所谓美丽的人生

命运太不公痛别离

人生果然苦短

泪千行流不尽

您给我们满满的爱

却收不到那一点点爱的回报

您给我们久久的幸福

却在幸福背后留下一个支撑的背影

泪千行流不尽

万般不舍亦无望

年年断肠处

7.清明节诗歌:清明 篇七

风干裂了长满蒿草的青冢

乌鹊悲鸣

雁长嘶

捧一捧雏菊

悲凄在苍凉中

檀烟轻袅

纸钱燃尽

灰飞烟灭时

黑蝴蝶纸鸢般在空中

那根线

是拽在幽魂手中吗

清明

谁为逝者留下这样一个节日

让哀思在料峭春寒中疯长

疯长成生者的眼泪

湿润了天空的云

这时节

雨纷粉

拓展阅读: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农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前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

8.清明祭父的诗歌 篇八

被杜牧召集

涨潮的韵脚唤醒山河,流放

翻江倒海的酒杯

与一个日子对峙

约定俗成的话语

却不知将如何说出

善良的小路挤满心思

一朵花开

一朵芬芳

引领方寸大乱的脚步

涌向静穆的山岗

芳草萋萋

啜泣凝固,隐没于眉间的江河

我没有大声哭出来

不敢惊扰终于安静的父亲

更担心父亲恼怒我悲悲戚戚的样子

父亲常说,男人如山

我经常说,爱看你与妈妈一起种地培土、浇水施肥

妈妈今天不来看你,并说必须去自留地里除草

杂草高过了庄稼,爸爸不会安生

爸,我不再说什么

回头我给你写一首没出息的诗

在一声声鸟语里,安静你的安静

在香烟的袅袅里,沉默我的沉默

可惜

我不能进去享受你的安静

9.以清明为题的诗歌 篇九

◎手记

又有星,落入了落星寺。

我们相对无语。

山灯补缀着夜空的伤痕。

一鸟鸣。千峰沉思。

我们相对无语。

只是在等待着,时间把我们遗弃。

◎草垛

我只有一个想法。

谁来给我们点上一把火。

当我们把沉重当作一种轻来囤积时,

也把太阳种在我们心里的

白的.光,一层一层地,湮没。

◎如你所知

我突然地

想起,我早已

答应过你的那件事。

等到我梦中的又一个

雪夜,我踏上车,

送你回到无人记得的

那个来世。

◎另一个

我又开始书写。

窗外,春已来临。

阳光爬上前面那个矮小的土丘,

掸了掸

倾倒的墓碑上

冬的灰尘。

◎清晰

多年以后,

我又来到了这里。

那些无法被风翻动的寂静,

躺在岩石上,

数着人的升起,

数着坠落的星。

◎使者

我们耕种。他们收割。

每天夜里长出黑花的园子里,

他们张开满是尘土的嘴巴,

唱起了那首疲惫的歌。

◎清明

草木都在细雨中缄默着……

生者与死者渐渐模糊了轮廓。

我试着从原有的世界中挣脱出来,

与他们一起,

在无所倾听之处,

上一篇:四年级家长课堂教案下一篇:美句美段摘抄大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