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2024-09-24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精选9篇)

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篇一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消费对象的比例关系及协调程度。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居民的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目前,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趋于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跨上新台阶。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之一,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走底,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恩格尔系数所反映的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所以恩格尔系数在国际上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同时也成为反映一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8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56.9%,1995年为49.9%,1999年下降到41.9%,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9.2%,首次低于40%;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9%,意味着总体水平达到了小康,2002年为37.7%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更进一步降为37.12%,这说明食品支出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正呈下降的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和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历史经验表明,恩格尔系数水平低于40%时是启动以居民住房消费和交通通讯消费为标志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因此,以恩格尔系数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的话,我国新一轮的消费结构升级已经来到。

2.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篇二

本文选取1997-2007年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的这8项指标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08-2012年新疆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进行预测,进而对各项预测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最终预测出新疆农民消费结构未来变动趋势,分析结果对培育新疆农村消费市场、调整消费结构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1.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以关联度计算为基本手段的一种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它把事物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具体而言,在给出主行为序列和影响因子序列数据之后,通过计算主行为序列和影响因子序列之间的关联系数、关联度,确定影响主行为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从中找到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两个变量间关联度大,则两个变量间因果关系大,反之则小。

计算灰色关联度步骤归纳如下:

(1)确定主行为序列和影响因子序列

本文选取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主行为序列,记为:Y0(k)=0,1,…n。选取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和其他商品及服务为影响因子序列,记为:Yi(k),i=1,2,…,8,k=1,2,…,8;其中i=1,2,…,8依次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序列。

(2)初值化原始数据列

即以各序列的第一项数值为基数,以后各期数值分别与第一项相比计算初始值Xi(k)=Yi(k)/Yi(0)。

(3)关联系数

其中,ρ称为分辨率,0<ρ<1,一般取ρ=0.5。

(4)关联度

1.2 计算结果及分析

表一结果表明,在这11年间,食品消费与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极强的关联,虽然食品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大,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居住消费与农民人均消费的关联度排在第二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新疆自然条件恶劣且冬季时间较长,因此农民住房尤其是冬季取暖上的支出一直以来都是消费支出中的重要项目。衣着消费与农民人均消费的关联度排在第三位。衣着消费是居民消费的基本支出项目,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民也更加注重仪表,并且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大,多元的民族文化也是衣着支出比重较大的原因。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与农民人均消费的关联度排在第四位。农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最重视的是子女的教育,迫切希望提高下一代的文化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教育收费体制改革使农村居民教育费用负担较重。反映享受性消费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人均消费的关联度排在第五位。交通和通讯支出排在第七位,这与新疆地区面积大,乡镇之间距离远且交通状况不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思想较保守、不愿远离家园有一定的关系。医疗保健支出与人均消费支出关联度最弱,这与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医疗保健体系不完善、基层医院医疗水平较差、药品价格居高不下,以及农民健康意识不足等因素都有关。总的来说,新疆农村目前还处于较低层次的小康水平或温饱型小康水平,农村整体消费水平不高。

2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预测

制定长远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掌握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规律十分必要。本文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8项内容进行预测。

(1)针对各项消费支出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如下:

食品支出:X1(1)(k+1)=17443.249e0.035k-16773.939

衣着支出:X2(1)(k+1)=1569.114e0.066k-1420.574

居住支出:X3(1)(k+1)=1080.627e0.123k-856.537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

医疗保健支出:X5(1)(k+1)=465.685e0.130k-398.385

交通与通讯支出:X6(1)(k+1)=195.416e0.191k-131.126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

借助以上各预测模型,对2008-2012年的各项指标进行预测,其结果见表二。

(单位:元)

(2)对预测数据的灰色关联分析

对表二的预测数据做灰色关联度分析,各项指标预测值与农民消费支出预测的关联度和排序情况见表三。

由表三可知,在2008-2012年的预测期内,各项指标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关联度较前述11年有明显的变动,反映出未来农民消费观念的变化趋势。在这一阶段中,食品和居住这两项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将会有明显的下降,食品支出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关联度下降至第六位,居住支出也下降至第四位,这说明在未来5年新疆农民将走出温饱型的小康水平。衣着和文化教育消费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将会有明显的上升,分别升至第一、二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民审美意识的增强,农民对棉布服装、化纤布服装、呢绒服装和毛皮制品等衣着和床上用品的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居民的穿着打扮日渐讲究。同时,农民会更加注重子女教育和培养问题,对子女教育和自身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由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彩电、冰箱、家用电脑等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更新和价格下降,使其在农民家庭的普及率迅速上升。医疗保健支出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随着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升级和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将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交通和通讯支出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关联度有所下降,说明未来几年新疆的交通不便问题依然严峻。

3 结论与建议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可以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地发展。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度计算及分析表明,目前新疆农村居民消费还处于满足“吃、穿、住”的物质消费需求,属于低层次的小康水平。未来几年,农民将更加注重衣着、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等享受性消费,消费水平逐步升级。

因此,新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注重教育在提高社会生产力、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各级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增强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注重教育产业的辐射和拉动效应,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姿态促进居民消费的良性发展。其次,农村医疗保健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医疗保健的发展任重而到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医疗保健设施的投入,并积极推进各种改革配套措施,以切实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的健康需要。第三,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加大步伐,在完成县县通油路工程后,要逐步完成油路到乡镇,公路到村的道路建设,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通信的问题。第四,通过城镇化战略的推进,改善农村家庭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快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步伐,采取各项有力措施,逐步丰富生活的内容,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摘要: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对1997-2007年期间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08-2012年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目前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但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正向更高层次发展。分析结果对培育新疆农村消费市场、调整消费结构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度,灰色预测

参考文献

[1]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寇明婷,李录堂.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布及消费水平分析[J].农村经济,2008,(5).

[3]胡愈,王雄.湖南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趋势预测[J].消费经济,2006,(12).

3.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篇三

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简称CMMR)于2008年3月间策划执行了“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形态、媒介接触习惯与广告传播价值调研”。本项调查范围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暂缺)。调查采用分层不等概率多阶段抽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000份,在95%置信度下,抽样误差控制在1%以下。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农村居民从改革初期的“吃——穿——用”为重心的消费模式,演变为目前的“吃——娱乐文教服务——穿——住——用——行”为重心的消费模式。具体来看,绝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拥有电视机,普通彩电的拥有率为98.3%;其次有81%的农村家庭户拥有手机;接下来依次是电话/小灵通、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洗衣机,拥有率均在70%以上;对冰箱、DVD、摩托车等消费品的拥有率则在50%左右。

以上种种说明电视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休闲娱乐和信息来源主体已经成为农村家庭户的必需品;电话/小灵通、手机作为家庭或者个人与外界联系沟通的介体也逐渐成为家庭必需品;自行车、摩托车等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为大部分农村家庭所拥有;洗衣机、冰箱、空调等作为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物品,也开始进入农村家庭,且市场规模不容忽视。此外,对农村普通居民来说属于奢侈品的电脑、轿车、背投式彩电/液晶电视、数码摄像机等也逐步走进农村家庭,拥有了一定的消费市场。

针对被访者“从现在起5年之内,除了用于吃、穿以及必要的农业投入以外,打算将家庭纯收入主要用于”“子女教育开支及储蓄”、“养老/看病储蓄”、“定期/活期储蓄”、“添置住房/装修/家居/还房贷”等10项支出的调研结果显示:回答用于“子女教育开支及储蓄”的比例最高,为39.2%;其次是“养老/看病储蓄”,其比例是17.2%;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定期/活期储蓄”、“添置住房/装修/家居/还房贷”,其比例分别是11.9%和10.2%。而将纯收入主要用于“旅游”的比例较低,只有0.7%,这表明农村居民还没有进入谋图享受的生活阶段,大部分农村消费者还在为谋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奋斗;主要用于“金融资产投资( 基金、股票、债券等)”和“保险”的比例也很低,合计有1.9%,而主要用于“定期/活期储蓄”的比例则有11.9%,这说明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投资较为保守,以传统的低风险的储蓄为主,此外也有7.9%的会主要用于农业以外的“经商/做生意”。

未来5年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次要开支以“定期/活期储蓄”比例最高,有20.8%;以下依次为“添置住房/装修/家居/还房贷”、“养老/看病储蓄”、“子女教育开支及储蓄”,所占比例在10%~13%之间。除前面2项开支以外,还有25.2%的农村居民计划“购置家用电器”。总的来看,农村居民未来5年纯收入的开支计划以“子女教育开支及储蓄”和“定期/活期储蓄”为主,其比例分别高达53.6%、51.5%;其次是“养老/看病储蓄”,达到44.1%;再次为用于“购置家用电器”和“添置住房/装修/家居/还房贷”,均在35%以上。而用于“购买各种保险”、“旅游开支”和“金融资产投资( 基金、股票、债券等)”的比例均不到10%。

农村居民消费角色分析

生活资料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购买,家庭成员在购买过程中所起作用不一样,从而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提出或有意购买某一产品的家庭成员是购买环节中的倡导者;提出意见或建议影响购买决策的家庭成员是影响者;决定是否买、如何买、哪里买的家庭成员是决策者;实际采取购买行为的家庭成员是购买者;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的家庭成员是使用者。当然并不是所有消费品的购买都需要有上述5种类别人员参与购买决策过程。通常情况下,如首次购买、购买消费品技术性越强、单价越高、购买情况越复杂,那么需要参与购买决策的人员越多。因此农村家庭购买家电、农业机械、保险等重大商品/服务的参与人员较多,市场营销人员必须了解各类人员所发挥的作用,以便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影响所有的参与者,特别是有最大影响力的决策者。调研数据显示,农村居民通常同时扮演2~3种角色。其中使用者出现的频次最高,达到76.4%;其次是决策者和影响者,其比例分别为51.8%和47.7%。

就不同社会特征而言,男性农村居民比女性扮演的角色更多,且男性更多的在购买环节中作为决策者,女性则是影响者;15~19岁农村居民在购买环节中扮演的角色远少于其它年龄人群、60~64岁人群则高于其它年龄人群,且15~34岁农村居民作为影响者的更多,35~49岁农村居民作为决策者的较多;学历越高在购买环节中扮演的角色类别越少,且高等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作为影响者的更多、中低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作为决策者的更多。与此同时,各类别人群在购买环节中作为商品使用者这一角色的频次均较高。

通过进一步的对应分析,可得知在购买重大商品/服务的过程中,男性与女性所扮演角色迥异。在农村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仍然存在,男性仍然是大部分农村家庭的支撑和主心骨,因此在重大商品和服务的购买中男性更多的属于决策者和执行者,女性更多的属于倡导者、影响者、使用者;而20~34岁及高等文化程度者扮演倡导者的可能性更大;15~19岁青少年与女性群体特性相近,在购买环节中作为倡导者、影响者及使用者;35~49岁的中年人与男性群体相近,在购买环节中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

农村居民不同族群的生活形态分析

对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形态、媒介接触习惯与广告传播价值调研中的生活形态量表进行多次分析、综合比较后,最终判定出6类族群,其特征如下:

事业重心族

此类族群正处于事业的上升阶段,对成功的追求极为重视,个性独立,做事有计划。以男性为主,比例为61.3%,TGI指数1达1.13,是6类族群中男性比例最高的;年龄呈倒U型分布,35~49岁占38.1%;学历较低,拥有高中/职高/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24.3%,家庭人均月收入408.4元,低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503.0元。

享受生活族

此类族群对生活抱有乐观积极的态度,有较强的冒险意识,并愿意为自身生活状况的提升付出行动。男性比例达到58.6%,略高于农村居民整体男性比例;以20~4岁年龄段为主,比例为43.6%;值得关注的是TGI指数曲线呈直线向下:12~19岁的比例为16.8%,TGI指数高达1.54,是6类族群中最高的;50~59岁与60~74岁TGI指数分别为0.62、0.32,是6类族群中最低的;文化程度与农村居民总体差别不大,初中及以下学历比例为66.3%;家庭人均月收入543.7元,高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积极进取族

对潮流有兴趣。与整体性别比例相似,但略偏向女性,其TGI指数达1.05;年龄分布以20~34岁为主,比例达35.4%,略高于农村居民整体平均水平;拥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为51.9%,TGI指数达0.79,为6类族群中最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达554.5元,高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时尚活跃族

此类族群走在时尚流行的前沿,喜欢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感觉,购物欲望强。与整体性别比例相似,但略偏向女性,其TGI指数达1.06;年龄分布以20~34岁为主,比例达47.3%,TGI指数为1.42,是6类族群中最高的;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较高,为15.0%,其TGI指数达1.55,为6类族群中最高;家庭人均月收入592.6元,为6类族群中最高。

精打细算族

此类族群对日常开销报着谨慎小心的态度,倾向于选购较为便宜的商品,并关注各类商品的信息如折扣。性别比例与整体情况类似,男性比例达53.0%,女性比例达47.0%;年龄分布以35~49岁为主,比例达41.1%,其TGI指数为1.31,是6类族群中最高的;这一群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TGI指数为1.14,大专及以上学历TGI指数为0.52;家庭人均月收入474.1元,低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中庸保守族

4.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调查报告提纲 篇四

(一)、开展访谈的时间、地点,访谈对草‘人数‘方式方法等

1.1、访谈时间从×月×日开始至×月×日结束

1.2、访谈地点为

1.3、访谈对象: 按类型划分有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按职业划分有企业员王、敏帅医生、公务员、私营业主、退休人员、学生等

1.4 访谈对象人数为100人

1.5、访谈方式以个别访谈为主.(二)、调查问卷 设计

问卷内容().中档商品().低挡实惠()、您的性别= 男().女()堪的年龄18 岁以下(), 19-30 岁(), 31---45()岁(), 40-50 岁

(), 60 岁以上():

3、您的职业: 企业员工().公务员().教师().医生().学生().私有企业者().退休().其他()

4、您的学历:小学放以下().中学().大学().研究生()

5、您的平均月收入1000 元以下(), 1000-2500().2500-5000元().5000-8000元().8000 元以上()、您主要的消费付就方式现金消费().银行卡消费()信用卡

消费

……自行设计需要统计的问题

(三)、通过问卷调查,在报告中得出统计结果:

3.1、平均每月的日常生活消费

1)日精饮食消费金额,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

2)服饰穿着消费情况

3)如电、煤气、物业费用支出

4)电话通讯和其他消费等。

3.2、教育消费

1)家庭有沓子女在读,如有则月平均消费支出额

2)为子女升大学、出国留学积累费用

3)家庭其他成员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进修等费用.3.3、住房、汽车消费

1)购买住房消费,有否按锅,月供本息多少

2)购买汽车消费,有否按锅,月供本且多少

3)每月车辆的保险、维修燃油、停车、养路费用等.3.4、医疗、保健消费)家庭平均每月的医疗费用;)自购药品、保健品、美容护理、健身消费情况.3.5、其他消费类

1)家庭及其成员外出旅游消费

2)保采访友、请客送礼消费.(四)、调研结果建议与对策

4.1对生活和消费的满意度

 购买商品房的情况

对商品房的销售价格看法

对政府部门调控商品房措施的意见

 医疗方面的情况

高昂的医疗费令居民曾遍“生不也病、看不起病” 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 物价是广大居民关注的热点

物价上涨指数超过居民平均收入的增长

居民对水、电、煤气的涨价十分敏感

 交通出行问题

上班和出门乘车难

停车难

 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4.2、调查结果分析

 消费满意度与建立和谐社会的关系

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制

 医疗、敏育、社会保障等是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关键

4.3、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对策和销施

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物价的宏观调控和监管  提高城做低保户的低保标准

 通过税收杠杆作用有效控制社会收入的两极分化

5.临洮县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篇五

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无机102

姓名:刘小龙

学号:2010015045

日期:20120507

临洮县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临洮,古称狄道,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有18个乡(镇),323个村、6个社区,54万人口。全县海拔1730-3670米,年平均气温7℃,年降水量317-760毫米,无霜期80-190天。近年来,相继荣获“全国田径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等称号。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6.3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86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8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为3282元和11955元。

改革开放以来,临洮县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偏低。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2002—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834元提高到3224元,增长75.8%,年均增长11.9%;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0%。2007年,农村居民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的人均支出水平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63.7%、84.2%、91.2%和85.6%;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平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1.6倍、45.3%、1.0倍和28.7%。2002—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逐年下降态势,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07年43.08%。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反映贫富状况的通用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

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上述标准,现阶段农民的消费处于小康水平,且消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然而,农村居民消费增’速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的绝对数偏低,不足全体居民消费的1/2,不到城镇居民消费的1/3,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差距继续扩大。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差距。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随着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向着逐渐降低生存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比重变化,基本生存资料中的食品支出比重逐渐下降,其他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支出由2002年的人均528元提高到2007年的950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8.8%提高到29.5%。另外,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比重稳步提高。2007年,农村居民用于这3项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0.2%、9.5%和6.5%。其中,交通通讯支出比重提高最快。虽然农村居民消费逐渐升级,但升级速度在逐年减缓,且与城镇居民相比,消费水平差异进一步扩大。

影响当地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来看,消费是由收入惟一决定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随着各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是农产品的出售和劳务收入。这些收入的增长速度并不快,这是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原因。加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近年来政府在大力减免农业税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其消费水平并未因此而大幅度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由于农村居民受其收入水平

并不高的影响,与他们的物质消费饱和还存在一段距离,这也意味着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要承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压力。不仅要承受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要独自承受社会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风险,因此,农村居民大多数把收入作为一种风险金转向储蓄。此外,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把节衣缩食、勤俭节约视为美德。有点钱,还要想着盖新房、子女婚嫁以及治病就医等。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虽然一部分农民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标准是每人每年10元,但大多数人认为:“虽然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大,大部分的费用还是得由自己来承担。”因此,农村居民不得不为“生、老、病”作大量的储蓄。三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的消费信贷环境缺乏。当发生春耕、买房、生病、为子女筹办婚嫁缺钱时。80%以上的农村居民是通过向亲戚、邻居或朋友等民间借款来度过所需之时。而能够最终通过银行或农信社取得贷款的农户少之又少。究其原因,目前适合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品种很少,且贷款手续繁琐,不是需要担保人,就是需要物质抵押,门槛高,能够取得信用贷款的农民并不多,大部分农民对此望而却步,甚至有很多农户即便是缺钱,也从未向银行或农信社申请过贷款。与此同时,由于没有良好的政策及充足的资金支持,村里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消费信贷宣传不到位以及农信社缺乏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等诸多原因。都制约着农村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即便现在消费信贷已经很完善。由于农民受到传统消费观念、小农思想以及“量入为出”习惯性消费理念等影响,目前农民也无法接受超前消费和贷款消费。

进一步发展农村消费的对策建议: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为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另外,对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也不能忽略,要加快并保质保量的建设农村文教娱乐设施。加强对“农家乐”等副业的扶持,积极

6.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篇六

小康社会居民消费结构多样化趋势预测

我国现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居民消费开始由量向质、由生存消费向享受和发展型消费转变.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这种多样化特征,已能较明显地凸现出小康社会前十年的消费结构趋势.

作 者:刘丽欣 李萍  作者单位:刘丽欣(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李萍(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 年,卷(期): “”(6) 分类号:F126.1 D60 关键词:小康社会   消费结构   分析  

7.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篇七

1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演变

1.1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基本情况

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得到改善。1993-2012年, 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 由14.70%提高到24.75%;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小, 由5.37%下降到4.18%;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 由4.22%提高到12.32%;人均交通通讯和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均呈缓慢上升趋势, 分别由2.76%提高到3.93%和6.24%提高到8.47%。

如图1所示, 在1985年至2012年期间, 从整体上看, 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 由57.87%下降到36.05%, 除个别年份有所波动外, 比如1989-1994年和1996-1999年, 呈上升趋势。在此期间, 与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趋势相比, 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总是低于全国的。在1992年之前, 二者呈现相同变动趋势, 先下降, 后上升;1992-1999年, 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波动较大, 分别在1994和1996年达到最大值56.96%和最小值45.75%;1999-2012年, 新疆和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相同的趋势, 稳步下降。具体而言, 1999-2003年, 前者高于后者, 2003-2012年, 后者高于前者。

1.2 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情况

如图2所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始终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 使其更趋合理化和高度化。从统计数据上看, 1978-2012年, 新疆各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趋势发生很大变动, 更趋合理。从整体上看, 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呈下降趋势, 从1978年的35.8%下降到2012年的17.6%;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下降, 后保持缓慢的速度稳步上升, 1992年就超过第一产业比重, 达到36.7%, 2004年到2012近十年以来, 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领先于第三产业比重, 达到41.4%;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 特别的, 在1995-2003年间, 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上高于第二产业比重, 在2002年达到最大值43.7%, 但此后呈下降趋势, 直至2010年有上升趋势, 并且与第二产业比重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显然, 新疆产业结构的这种演变过程与工业化进程和战略调整密切相关。自2002年以后, 由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重工业化加速发展, 第二产业发展再次快于第三产业, 进而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新疆统计年鉴1994-2013, 注1997年数据使用缺失值填补。

2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2.1 研究方法与指标数据说明

(1)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 然后采用EngleGranger检验法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G协整理论是R.F.Engle和C.W.J.Granger于1978年在文章《Co-Inter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中b提出的, 该理论非常重要, 因为它的应用远远超出对线性回归的诊断。在许多情况下,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两个变量应该是协整的, 对协整性的检验就是对经济理论正确性的检验。比如,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某些指标都是随机游走的, 我们希望这两个变量长期是相关的, 所以要证明它们的某个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13。

(2) 指标选取。

按照中国的统计方法,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八项, 包括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文教服务、居住和杂项商品及服务, 各项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消费结构。本文着重分析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进的特点, 用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Y) , 作为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代表变量。产业结构通常用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为了避免模型产生多重共线性, 只选取新疆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X) 反映产业结构的综合变动状况。所选取数据样本期为1985-2012年, 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 (1994-2013) , 由于1997年新疆农村居民食品支出比重缺失, 本文运用软件spss20, 采用缺失点处线性趋势法, 应用缺失值所在的整个序列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然后用回归方程在缺失点处的预测值填充缺失值。

2.2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1) 格兰杰因果检验。

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 否则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首先应对各指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unit root test) 。常用增广的迪基-富勒检验 (ADF检验) 来分别对各指标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现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记为lny和lnx, 该做法可以部分消除异方差问题, 此外, 其差分表示发展速度的对数, 可消除序列相关的问题。使用软件Eviews7, 对序列lny和lnx进行ADF检验, 检验结果如下:lny和lnx的ADF检验值分别为:-2.4384和-1.8102, 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3.5875, 故不能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故lny和lnx为非平稳序列;Δlny和Δlnx的ADF检验值分别为:-5.6491和-5.4880, 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3.6450, 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拒绝原假设, Δlny和Δlnx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故Δlny和Δlnx为平稳序列。

经比较选择滞后期S=K=2时的lnx和lny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原假设“lny不是lnx的格兰杰原因”F统计量的P值为0.7641, 大于0.10, 接受原假设;而“lnx不是lny的格兰杰原因”F统计量的P值为0.0823, 小于0.10, 拒绝原假设。可见, 在新疆, 产业结构变动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且当年产业结构变动将引起下一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 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则不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2) 协整分析。

现运用EG检验法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应用OLS法估计的方程为

上述估计方程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现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根据AIC最小的原则, 选择滞后期P=1, ADF检验统计量值为-4.7924, 小于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3.6450, DW统计值2.2328大于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0.386, 故残差项一阶单整, 所以变量x, y为 (2, 1) 阶协整。说明序列lny和lnx线性关系显著, 即新疆产业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方程回归系数-1.0303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具有一致性, 并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新疆第二、三产业比重每上升或者下降1%, 会引起农村居民消费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或者上升1.0303%。

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 我国长期形成了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 如2012年东部人均年收入是32713.51元, 西部只是22475.10元;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564.7元, 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7916.6元, 差距很大。所以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农村居民, 整体上收入比较低,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就相对比较弱。但是, 反之, 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很大影响,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某种角度上就是劳动力的流动,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进而拉动消费, 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定量分析, 可得出以下结论,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发展, 新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消费结构也日益多元化, 食品、衣着及家庭设备上的花费支出比重不断下降, 而在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其他服务支出比重则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第二, 新疆产业结构处于调整、升级阶段, 逐步趋于合理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 特别地, 第三产业比重正保持着快速增加的趋势, 逐步上升。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有助于优化新疆产业结构。

第三, 新疆产业结构变动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是原因之一,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这一结论与大多数学者在全国或是其他地区研究结果截然相反, 值的思考。笔者认为, 由于新疆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活环境, 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在这一阶段, 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大于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所以, 表现出产业结构影响消费结构的变动。但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进入这一阶段后, 其消费结构一方面引导产也结构的调整, 同时又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此时, 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明显较大。

第四,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政府可以采取措施, 通过引导的方式调整相关的产业机构, 惠及农民群体, 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消费需求, 影响消费结构。目前阶段, 消费结构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由收入水平较低引起的, 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关键。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宏观上, 即在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上发生。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劳动力流动过程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因此, 应该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从多方面影响居民消费结构。

摘要:利用1985-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 首先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 从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的角度, 实证研究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结论表明:新疆产业结构变动是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新疆,协整检验

参考文献

[1]平狄克.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2]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 (1994-2013)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2013.

[3]马成文, 毛舒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 2010, (10) .

8.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浅析 篇八

关键词 可支配收入;食物消费水平;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24;F323.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35

人类最基本的消费行为是食品的消费,这会关系到人的生计、养家糊口和成长。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是一个贫穷、制度腐朽、落后、混乱、闭关锁国、被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值很低,人们的寿命很短,很多中国人处于中度乃至重度营养不良的状态。新中国建立以来,主要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进步,质量不断提升,居民食品消费与营养状况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以植物性食品为主向动植物性食品并重的食物消费与营养模式改变,由主食消费为主向主副食品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飞速增长,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均消费量大幅增长,河南城镇居民消费已经转型,未来将向营养型消费发展。居民消费与营养结构经历了贫困期、饱暖、调解发展期、营养健全强壮期4个阶段。

1 河南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特征

目前,我国人民营养不良、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存在,面对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以及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不断增长的时代正是居民膳食营养养分布快速变革转变的关键时期。消费结构有一定条件下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

河南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进,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农村居民家庭在收入水平一直增长的状态下,食物消费结构优化,消费水平全面提高,呈健康、科学、合理的变化特点。食物消费支出不断地增加,但增加速度低于收入增加速度,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渐渐逐步缩短减少,即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

2 河南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平变化情况

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河南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 766元增长到20 443元,年均增長率为25.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00年开始呈快速上涨趋势。收入的大幅增加带动了食物消费的增加,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也有了较大转变。

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对粮食、糖类、干豆类及豆制品、蛋类的消费需求呈平稳趋势,粮食、糖类、干豆类及豆制品和蛋类这类随着收入增长越多,需求下降得越快。这些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人们需要通过摄取这些食物来补充营养和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质、糖分、脂肪等,但由于人体对粮食有基本需求,在到达人体基本需求后,粮食消费量会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受收入和价格的影响逐渐减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城镇居民不仅追求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还注意生活的舒适化与丰富化。谷物、土豆、鸡蛋和其他传统食品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其需求量不会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已有相当大的增长需求的饮料、蛋糕、牛奶和水果等休闲食品,特别是牛奶和最突出的干鲜果品。居民对油脂类的需求增长缓慢,这也显示出居民对食物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多样化。对河南城镇居民未来食物消费趋势的预测为:随着收入增长,未来河南城镇居民购买肉禽及制品的支出增长幅度最高,其次是干燥和新鲜的水果、糖、酒精饮料、牛奶和奶制品[1]。

随着中原的经济从供应提供管制下的供应提供导向型经济向需要要求导向型经济变化改变,食物消费市场格也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产结构。

2.1 粮食人均消费量稳步上升

人对粮食有基本需求,所以人均消费量会稳步上升,不会有太大变动,但对于粮食这种必需消费品来说,价格的影响很低,这是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变动不大的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更加向肉食产品等方向发展。

2.2 肉禽制品及蛋类人均消费量上升快

河南省城镇居民肉禽制品及蛋类制品需求变高,说明城镇居民收入更高,城镇居民不再会买不起肉禽制品。

2.3 干鲜瓜果人均消费量上升较多

河南省城镇居民对干鲜瓜果需求变高,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更加高档。

3 对策

3.1 合理调整食物生产结构

虽然粮食消费支出的绝对值不断下降,但这并非意味粮食生产需要相应减少。在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减少的同时,其他食品如奶及奶制品、干鲜瓜果在不断增加。粮食消费比重的下降引起粮食生产结构的全面调整,但不会引起粮食生产的减少,相反,河南省食物消费水平有所上升。为了满足居民对水产品、牛奶和奶制品以及肉类产品的需求,应加强水产养殖生产,提高牛羊肉和家禽产品的数量,并积极促进生猪和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促进畜牧业向着范围领域化、集约化目标发展,丰富食品供给结构,调配食粮加工业,大力发展食粮食物加工业,达成完成产物系列化、多元化。提高河南省整体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2]。

河南城镇居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长,目前,我国畜产品生产增长迅速,畜产品的增长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食物,但畜牧业发展也给粮食生产带来了许多压力,必须控制畜产品增长。目前,猪肉仍是河南省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生猪出生关系到市场供应、农民增收以及畜牧经济和社会的稳固,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生产仍然是河南省畜牧业生产的主导产业。稳定生猪生产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乳品行业的发展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整合的力度,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奶牛养殖,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乳产品的水平,可节约资源,保证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这将是河南省奶业的未来发展的趋势。

3.2 增加人民收入,提升消费档次

对于大多数的城市人口,应充分挖掘人们消费市场的潜力,促进城镇流通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城镇消费环境。尽管以连锁模式、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当代畅通方法形式和经营业形态正逐渐引入河南省乡下市场并快速发展,但因为城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现代的分销和零售的方法不占主导地位,城镇食品消费低于城市。因此,应鼓励有能力的商业企业踊跃开辟乡下市场,在竞争中供给供应优质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善城镇消费环境,逐渐减少城乡差异。增加人们收入,提高消费水平。由以上分析可知,收入是制约粮食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和农村食品消费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差距。

3.3 缩小人民收入差距

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支出,食物消费支出决定食物消费结构,对于价格收入弹性较大的食物而言,收入起着决定作用,只有收入增加,才能实现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由于存在收入差距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使得河南省消费支出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因此要采取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缩小与全国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马志明,耿生玲,尚次.基于多元统计的居民消费水平评价模型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20):48-52.

[2]李顺文,王安荣.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中长期预测[J].甘肃科学学报,2002(3):100-104.

9.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篇九

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居民消费一直是值得关注的一环。虽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上在总体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居民的消费率(尤其是近二十年)在呈现下滑的趋势。长期来看,扩大居民消费对一国经济健康运行尤为重要。而同时我国在近几十年,计划生育定为国策后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由年轻型社会直接过渡到老年型社会,这些变化在宏观角度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是有影响的。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和国内学者在西方消费理论基础上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结论,并另外对国内外学者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成果简要的叙述和点评。实际上在我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人口年龄结构上,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来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在1989年~2010年这段期间里对是我国居民消费构成的影响,对三大区域的居民消费影响以及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参考以前学者对消费函数实证的基础上对相关变量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引入省际人口年龄结构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实证主要分为了三部分,先引入少儿负担比和老年赡养负担比,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进行估计;再引入总抚养负担运用动态面板GMM广义矩估计进行估计,最后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建立特定时期变系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居民消费受消费习惯影响大,同时我国近二十几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是构成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少儿抚养负担的下降、老年赡养负担的加重和总负担系数的下降都对居民消费率有拉低作用,老年赡养负担加重比少儿抚养负担减少对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影响更明显。人口年龄结构对东、中、西部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主要表现在少儿抚养负担对东部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然而在西部却并未出现显著性影响;老年赡养负担对三大区域影响都显著,但对东部的影响是最明显的。从时间动态变化上来看,老年赡养负担是由之前对居民消费的负影响转为正影响,而少儿抚养负担基本上正向影响且没有老年赡养负担影响那么明显。所以本文给出建议,我国政府在制定扩大内需政策上应结合我国人口年龄因素,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一国情。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从制度上和政策上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比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提高人们对持久收入的预期,充分挖掘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带来的老年消费市场,做好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

上一篇:营销策划服务项目及内容大纲下一篇:身体变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