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事件分析的方法

2024-09-10

高中历史事件分析的方法(精选15篇)

1.高中历史事件分析的方法 篇一

历史是文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知识点多,难以记忆,那么学高中历史有哪些方法呢?来一起看看吧。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

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以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5.知识要经常运用。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我们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6.做好笔记,善于总结。

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把与整个历史时间有关的因素都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化知识。

7.科学的应对历史考试。

在中学学习期间,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识点,而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既要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重要知识点,也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的脉络。

高中历史复习技巧

理解性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在这里强调一下理解性记忆的重要性。

要把教材的句号变成问号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将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如对于“两税法”这个知识点,我们不仅要记住具体内容,还要理解为何称为“两税法”?与以前的赋税制度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寻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历史单元特征和发展趋势,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些知识点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如要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的原因时,主要是“生产技术的提高”、“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经济的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讲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外经济交流几个方面去总结。

学会获取和运用信息

首先要学会解读和获取“设问”信息,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去解读并获取试题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材料或“情境”信息,不要将这个顺序颠倒。

其次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才能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再者,要将试题中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起正确有效的联系。

最后,对设问的信息进行解读时,有的可以直接用所学知识回答,有的可以将材料中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还有的则要运用相关的史学观点进行阐释。

必须“史论”结合

我们要具备正确运用史学观点的能力。

准确审题,规范表达

准确审题和有效的表达能力是提高历史成绩的重要保障。由于缺乏这种能力,有些同学在答题时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者是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提高审题和表达能力要靠平时多练多想,同时也取决于个人文学修养的高低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好坏。近几年采取网上阅卷,同学们答题的规范和文字的表达对取得高分尤显重要。

2.高中历史事件分析的方法 篇二

一、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

很多学生认为这是文科的科目, 比较好学, 不用动脑筋只要死记硬背就行。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历史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也不是只靠死记硬背就可以的, 更多在于理解和实际运用, 勤于思考。其学习的过程也是有方法和规律的。不然只是简单记忆背诵, 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因此, 千万不要忽视对历史的学习, 学生们应转变观念, 重新认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二、人教版历史教材的特点

与从前的教材相比, 人教版教材有了很多进步和改善。首先, 新版教材内容题材变得更新颖, 容量上有了扩充, 难易程度增强, 并将中外历史结合汇编进去,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比学习的能力, 从中了解到中外历史的差异和特色, 从而理解起来更深刻。其次, 其编制内同更具时效性, 同步当今社会重要的历史事件, 使学生们觉得更贴近实际, 掌握起来更容易。再次, 新版教材更注重与实际联系, 内容得以扩展, 变得丰富多样、趣味性十足。这样的好处是, 使学生们记忆更深, 理解更容易, 同时愿意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并且能进一步探索研究, 使学习延伸, 获得而额外知识的补充。最后, 人教版的历史教材还加进了很多历史图片和地图, 使内容变得更立体形象, 易于学生掌握理解, 弥补了单一枯燥的文字描述的不足。

三、历史科目的有效学习方法

1. 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学习比被动接受的效果要好的多。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那么就会主动积极、不遗余力地区求知钻研, 在愉快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因此, 对于历史的学习首先应该培养强烈的兴趣, 这样才会不畏困难, 有充足的动力去学习。

2. 注重理解, 勤于思考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强化记忆, 这种方式在短期的确有效果, 但是人的记忆是有周期的, 慢慢就会遗忘。而且在不注意理解的情况下, 会使学生思维固定化, 不利于加深思考和拓展研究。所以, 学生们还是应该回归课本, 勤于思考, 抓住教材的重点, 主动分析理解其内容, 这样达到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例如:某历史教材编写太平天国运动时是这样描述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要抓住“农民”“反侵略”“反封建”等关键词, 从这三个词入手, 着重分析理解, 进而就会加深记忆。

3. 抓住老师讲课重点, 定期复习巩固

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有限, 所以一定要抓紧课堂时间, 尽可能地把老师所教内容完全理解消化, 不留疑问。而且在课堂上方便与老师沟通, 解答疑惑。同时要注意定期制定复习计划, 做到温故知新。历史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久的积累过程, 要求学生平时就要多总结思考, 找出自己的不足, 在一点一滴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例如:可以制定一个历史复习时间计划表, 分短期和长期计划。短期可以执行每天都复习1个半小时的计划, 把当天课堂上内容从头回忆捋顺一边, 使记忆更深刻。长期可以选择学完教材的每一个章节后进行归纳总结, 找出掌握不牢固的知识, 从而有效弥补容易遗忘的缺点。

4. 多与同学交流, 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 而同学之间的各抒己见必将得到意外的收获, 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观点都不相同, 多掌握一条思路, 思维逻辑就会变得更开阔更严密, 从而互相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 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 学生们一定要给予充分重视, 肯定其学习意义, 同时摒弃错误的认识观念和老套的学习方法, 运用科学创新的思维和妥当适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来确保自己学习水平的提高。通过本文列举的有关历史科目的几点学习方法, 希望给予广大高中学子一些帮助和启迪, 从而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成绩。

摘要:在高中的学习当中,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 在高考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当历史学科以文综的方式出现在高考试卷中时, 相信每一个文科生都不会轻易忽视。那么, 在三年的历史学习过程中, 相信很多学生都疑惑该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其实想提高成绩是有学习方法的。本文通过简述历史学习的意义, 结合人教版历史教材的特点, 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而使历史科目的学习变得更容易。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特点,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3.高中历史事件分析的方法 篇三

[关键词]: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程度进行提升,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素养以及文化底蕴进行充分的培养,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而主动的学习高中历史知识,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这样做还会有效的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

一、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在我国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历史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时事资源,来引导学生对整个世界的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并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古代与现代的对比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利用古代与现代一些名人的事迹进行相互的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探索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与之相关的历史情境,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各个朝代的钱币,或者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些风景名胜等,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对历史剧进行编演、竞猜谜语等。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教师还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来使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充分的认识。

现今的高中生都对有才华的教师十分的欣赏,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出良好的榜样,让学生都能够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的感觉,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一定的文学艺术的感染与熏陶。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先秦文化的时候可以结合孔子与孟子这样两位伟大学者的事迹来进行教学,在向学生讲授艰难的长征历史时,可以结合毛主席的作品来进行教学,历史教师采用这些方法就能够使历史课堂的教学显得格外的生动,随着历史课堂的气氛也就活跃了起来,从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能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

二、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教师一定要对课堂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刻的挖掘。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把历史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故事相结合,在这种基础上对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进行拓宽,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够更加的深刻。

高中历史教师还一定要对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图片以及视频等相关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同时还要对历史课堂中所运用的多媒体资源进行适当整合,并且通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展示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从而达到当前新课程标准下我国高中历史的主要教学目的。

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师还要对各个地方的历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这样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历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佛教的时候,可以适当利用一个地方的历史资源,如大明寺、龙潭寺等,从而有效的拓宽我国高中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得到拓宽。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时候,不能单纯只为学生讲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内容,不能只是照搬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在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使学生了解历史的足迹,从而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历史知识的习惯,进而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进行拓宽。

三、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就一定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培养。历史课堂是高中历史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讲解、道德传播以及疑惑解答等相关学习的场所,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有一定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充分结合历史教材或者与之相关的资料来进行解答,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教师要对总结历史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充分表扬,对于那些总结历史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一定要给予积极鼓励,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

历史教师还要为学生选取一些历史事件,让学生利用所搜集到的资料来写出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归纳总结与认识,这样不但能够充分的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对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进行锻炼。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历史的故事会、成语的典故等活动,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量,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历史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形成总结历史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明.如何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才智,2011(16).

[2]刘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交往的有效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0).

[3]李光明.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25).

4.高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篇四

第一,兴趣至上——对历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所以,培养学习的兴趣是重中之重。对历史的兴趣可以让我们化为主动学习历史的猛兽。我们不是在学一个毫无作用的学科,而是在一片苍茫美丽的学识之海中遨游。主动去接触和培养学习的兴趣,无需把一件学习历史的是当做苦事。

第二,方法为主

1、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

1、相似联想记忆法(横向、纵向)

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的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

2、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就是要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把繁杂的识记材料家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浓缩记忆法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内容浓缩法

内容浓缩法就是将材料内容的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中英南京条约》,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割地、赔款、五口通商、议定关税‛。

(2)字头浓缩法

字头浓缩法就是将句子、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尤其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的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3)数字浓缩法

数字浓缩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二百万人开凿,三地(啄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邢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4)口诀浓缩法

口诀浓缩法就是以整齐押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如我国封建朝代歌:‚战国秦朝和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统一王朝共九个,余为分裂各政权。

3、网络记忆法

掌握历史全貌,要理清历史脉络,对历史阶段进行整理,使头脑中零碎的知识走向网络化。例如,从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的历史可作如下梳理。

(1)这段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2)在这一历史时期,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五次侵略战争(战争、第二次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大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5.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有哪些 篇五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     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 二、历史教材阅读“九到位”     历史学习一定要提高历史教科书的阅读能力。阅读要全面、仔细,要提高阅读能力,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 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积极的心态,是学习成功的前提。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3)阅读章节导言,把握背景线索 高中章节导言主要是介绍国内国际背景和主要线索。导言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读导言也是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章或内容,明确该章大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常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 小字每课时也有1000字左右,学生学习最易忽视。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有些小字是较高的理论分析,对我们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一些注释,除了扫清文字障碍处,还介绍某些学术观点,也不妨阅读一下,以启发思考,拓展思维。更何况,小字、注释,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学史的兴趣。 (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节材料1—2条材料阅读,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材料的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要结合课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 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课文本身有地图,另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加大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学生学习历史最忽视读图,所以要格外重视。 (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想象力 高中历史每节里有图画,还有表格。这些图画有历史人物画,遗址图以及历史场景等。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厚。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 (9)阅读书后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读,每章节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记。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学生最怕记年代,因此要探究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

6.做高中历史题的技巧方法 篇六

高中历史考试有什么技巧

1、历史初期如何学

在刚开始学习历史的时候本人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例如学不进去,老师讲的重点记不住并且做练习题的时候总是答非所问,有的大题也做不上来,从现在开始把你的必须书拿出来,外加一个练习本,把你的历史书打开,把重点写在练习本上,我说的重点可不是一段话,而是例如某某年代,发生了什么事,某某人物在什么年代有什么成就。记住是把他精简到一句话,哪怕漏掉些也没事,因为现在只是开始。

2、巩固练习

在你用上述方法学一段时间历史以后,你会发现当你答卷的时候会写出一些重点,但是还不多,并且有时候看着题非常熟悉,但是就写不出来,这时你应该做的就是把你的小本拿出来,带在身上,在坐车或出去玩的时候拿出来看两眼,没事用电脑查查相关资料,这点非常重要,还有当老师讲历史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小本子拿出来,看看知识点,把重点写下来,记住重点要精简到非常短,一会我给大家讲为什么要精简到非常短。

3、如何背知识点

在历史背诵方面,我不强调背段子,因为这样你只是生搬硬套,不能把自己的话语融合进去,你应该学习如何用自己的话语来叙述历史,而不是张口闭口都是教科书上的内容,你应该把小本子拿出来,你只需要记住那精简的重点,然后自己开始用嘴说,例如分封制,它确立与什么朝代呢?夏朝,它的作用是什么呢?能维护政治秩序,就这样一点点的猜想,你只需要把知识点缩短,然后自己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历史,这样不至于使你成为书呆子,一张嘴就是历史课本复读机。

4、如何考试

在你用了我上述的方法后,你对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将讲解下考试的技巧,在考试的时候选择题一般都是考书上一些简单的知识点,例如什么东西是哪个人发明的,什么人在什么时期有什么贡献之类的,所以这些题平时要看看,大题一般考察的是你对历史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我之所以可以拿高分就是因为我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历史,这样会给老师一种你已经吃透历史的感觉,从而使你得高分,对了用自己话来写历史一定要掌握知识点以后,可别没吃透就这样写,那样会写跑题,切记。

5、多接触高考题

在高中很多老师都说,考试成绩考这么烂,等到高考,你们哪个能及格之类的话来吓唬我们,但是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高考题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的高中属于重点高中,高考不乏一些学生考进清华北大、南开复旦之类的名校,但是他们都是从高一就开始接触高考题的,所以,你懂的!历年高考题可以去书店买,例如5年高考三年模拟就不错。

历史科目怎么得高分

选择题

1.只要不是直接得出准确答案的,一定要翻书,且要快、准

2.把题干中的关键词划出来,比如时间、地点、人物、题目要求(如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3.时间排序的题目要把各项的时间写在选项旁边

4.选择题不能一下做出来、拿不准的题要巧用排除法

5.图片类型的题可将图片名称写在选项旁边

6.因果关系搭配类型的题可用因为…所以…去判断是否符合因果关系7.材料类型的题,要紧扣材料仔细思考

判断题

1.判断题不要翻书

2.判断题要看清楚时间限制,在材料中找到重要词语

3.对的、不涉及的、错的至少各有一个

4.判断题完成后,建议立即把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涂好

填图题

1.答题卡一下来就把地图翻出来,仔细看有几个方框,不要答漏

2.看清题目要求,是填字母还是汉字

3.注意“据图指出…”要仔细看图例

4.填图题一定要翻书

材料题

1.先仔细阅读材料,再读问题

2.读题目时审清楚时间和空间,明确题目限定的范围、限定词,并在题干中勾出来

3.再带着问题去逐字逐句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4.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作答

5.“指出”类题,答案必须从材料中得出并摘抄

6.“概括归纳”的题答案从材料得出,但必须用自己的话说,不能直接抄

7.“用史实加以说明”既要举例,又要说明(时间、时间、影响)

简答题

1.审清楚时间和空间,明确题目限定的范围,在题干中把限定词勾画出来

2.审分值,看分答题

3.概述历史时间要有:起止时间、地点、对象、经过、结果、影响

4.列举题尽量多答

高中历史答题窍门

步骤一,审问题。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

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

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步骤五,作答过程: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以上主要针对文字型材料题,近年图表型材料题也日渐增多。

图表型试题——主要是通过图片或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历史发展进程,并要求考生根据图片或表格,揭示、判断、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名称、产生原因、目的、性质、特点、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内容。

7.高中历史事件分析的方法 篇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难题和疑惑。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我们认为必须坚持实现从应试型教育到素质型教育的转变的原则;坚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 开辟第二课堂为辅的原则。

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切实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 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使其尽快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 已成为高中历史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与其他学科一样, 高中历史其根本任务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此,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精神首先体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转变上, 确切地说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具体到高中历史课来说, 首先是转变观念的问题, 要转变历史是副课的观念。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实施教改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使用, 进行教法的探讨, 以及学生心理变化趋势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 而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素质教育, 又重在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这也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实施素质教育, 是一项系统工程, 中学设置的各门课程, 都负有相应的重要责任, 而历史融古今中外, 究天人之际, 治乱兴衰, 为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历史教学, 可使学生知识增长, 智力得到开发, 能力得到提高。

二、坚持提高教整体师素质

所谓教师素质即指一个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时, 所表现出来的自身专业知识、道德品质的基础和条件, 是一种长期的、能动的并能决定一个教师今后发展方向的内在因素。其外在表现是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 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教师能否顺利完成所担负的教育、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师素质相对应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 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的政治信念, 高尚的道德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 科学研究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及敏锐的观察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掌握教育艺术;加入远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行列, 这些都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教师做到敬业爱岗、教育艺术精湛、并且附有孜孜以求永恒探索的理念、全心全意做好教育工作的行动, 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育改革才能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果、实现最终的目标。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1.调整课堂教学思路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挖教材, 注意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高中历史教材有两个趋向:重在事件型的过程类及重在理论型的结论类。教师对过程类的历史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对结论类的要引导学生演绎。

2.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从传统方式转变为研究性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要注意把握契机、捕捉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 或许是幼稚或根本离题的, 教师要以此为契机, 激励切和教学实际的火花迸发, 因为这些火花可能是问题意识的起源。因此教师善于捕捉问题意识是研究性教学的根基。

(1) 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以问题为主导, 启发学生进行研究, 按照“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运用新知解决新问题”的程序展开。就问题的来源而言, 既可以是教师预设, 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究。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思考研究核心, 逐步指导学生解答, 其实是问答式教学, 教师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也是一种探究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的称为“亲历探究”, 新教材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与思考的范例或素材, 意在促进叙述自主学习与探索。例如在教学“九一八事件”过程, 教师以日本几千军队侵入东北, 而东北军有20万进行情境教学时, 学生立马会有疑问:“那中国为何还会败?”从而又引发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学生于是又产生蒋介石为何抛出不抵抗政策等实质性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课后材料解析题:“蒋的四个理由”让学生分析, 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就会豁然开朗。亲历探究最高级的形式是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主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 这种活动式的自主探究可以激发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

(2) 限时性辩论式 (或讨论性) 教学模式

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知, 课堂教学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辩论式 (或讨论式) 教学使师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探究方法, 最终获得新知, 所以它是较好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及章节教学目标的达成, 讨论的时间必须限定。

(3)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角色扮演是指学生以历史人的角色去思考历史问题, 做出历史决策。例如在教学巴黎和会各大国的如意算盘时, 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讨论, 分别代表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意大利的奥兰多、日本的代表和中国的顾维均, 然后结合各自代表的国家国情, 讨论各自的如意算盘, 最后由小组推选出六位代表把讨论的结果表达出来, 这不仅使学生激发了兴趣, 他们表达的要点也丰富了教材内容, 而且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解决历史问题, 增强历史责任感。

3.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历史本身的生动性、趣味性、不可重复性及深刻启迪性, 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口是难以描述的。历史学科只所以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和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历史本身, 而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网络世界为我们复原了历史、丰富了信息, 多媒体技术弥补了我们无法完成的缺陷。因此实现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最佳整合, 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四、小结

高中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除了通过学校正规的课堂教学, 还有就是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组织好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素质和搞好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课外活动, 实现课内课外结合无疑是对素质教育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因此, 迈开改革的步子, 更新观念实现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历史教师的和学生的转变观念, 更需要社会各界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宇.中学历史教学的困惑[J].教学与管理, 2007, (1) .

8.高中历史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 篇八

【关键词】高中历史  有效教学  方法  质量

一、更新观念,用好新教材

改革是艰难的,一个长期从事传统教学的教师所形成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加强理论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但有时会在不经意之间本能地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觉是新颖、图文并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体系,对知识进行了重组,以专题化方式出现,似乎教材变得更容易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感觉到新教材存在诸多问题,不好用。转念一想,新教材是许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这样的编排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我发现,其实是自己的观念上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理解是肤浅的。因为自己的“教材观”有问题,是“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在作怪。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亮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明确教学法,促进有效教学

首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个明确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基础与前提条件。由此,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其次,随着历史课本的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拓展学生的知识与完成教学任务联系起来。再次,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培养逻辑思维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任务来明确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以此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师不仅要像讲解课文那样以分析教学核心、明确教学任务为重点,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程知识,以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情感的方式来保障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问题导入,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引发兴趣

如讲《民主政治的摇篮一古代希腊》的教学时,我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中国的国旗国歌一次次的升起响起,他们还记忆犹新。我就以雅典奥运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希腊雅典,然后,通过教学地图使学生对希腊雅典的地理位置有个初步的了解,如:希腊雅典是个欧洲的国家,位于欧洲南部的地中海,具有沟通欧亚非的区位优势:接着,引导学生看希腊雅典的地形地貌,如:希腊雅典多山,海岸曲折,然后设计问题: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希腊,你会选择哪种谋生之道A:手工业B:商业C:农业,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了商业。随之,我再让学生回忆中国的地貌特征,又设了:根据中国的地貌特征你认为我们的祖先最有利于从事于A:手工业B:商业C:农业,学生也会选预设的C。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点拨,继续设疑问: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活动下,中国古代先民选择了何种政治制度?学生稍加思索会答出:“君主专制”,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何中国的先民会选择君主专制呢?讨论后得出:因农业需要灌溉,而灌溉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兴修水利,权利比较集中有利于从事这项事业.而希腊呢?商业活动是希腊的首选,商品需要自由流通,商人的流动性大,他们需要自由的环境,于是希腊先民选择了民主制度。让学生们明白,一种政治制度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课堂上设计这种问题贴进生活,学生感兴趣,自然会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这样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也使学生对现实社会更加关注,增加了社会责任感。

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借助声、光、电等媒介物使教育知识信息的传输和接受更直接、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更美化,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合理配置、合理组合,进行一种跨时空的优化教学,它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高中历史教学,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主体意识渗透、创造性思维的激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出发。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特点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是多媒体计算机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教学策略的教学软件;教学信息按超文本(非线性)组织,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整知识结构;以CD-ROM贮存教学信息,信息量大,在实际操作中还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的优化设计,注意学习者特性分析、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的渗透。以高一世界历史“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课为例,操作步骤:教学全方位的精心设计(包括目标、内容、对象、策略、评价);采编信息,处理材料(包括图片、文字、音像);撰写脚本,制作课件(课件要求:画面简明、清晰,资料丰富,音像、文字感觉、视觉结合,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性,讲究设疑、质疑,激发学习者求知欲望)。课件形式可以是CAI课件,也可以制成网页。

历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关键,教师为主导,引导学习者在贯穿历史线索、历史知识的重要问题中,结合音像、文字材料的查阅思考得出结论。学习了本课后,学习者认识到二战后美国利用其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实施霸权政策,导致世界政局的长期不稳定,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形成及影响有了正确的理解,达到高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演示型教学,对于初步尝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而言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课件也可以向交互型过渡,只要加上交互图标、交互设计,采用问答对话、菜单交互、图形化界面即可。

【参考文献】

[1]赵建英.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J].金色年华,2013(05)

[2]刘军.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思路[J].读与写,2013(09)

9.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 篇九

摘 要:在当前的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对于高效课堂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总体来说就是将课堂中的低效现象全部改变,具体体现在让学生从认知角度、情感角度都有所提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好的能力。对此,就是要想真正的达到课堂的高校,首先就要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要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将要采取的高效的教学策略来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还有教学的技术手段这三个方面。教学策略是高效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效前提,保证,更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讲求教学策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优秀教师公开课程的观摩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下文,笔者谈一谈如何有效的实施高效教学策略。

一、准备好备课的环节,深入的研究教材,整合资源,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备课、上课、评价总结。因此,首先教师就要准备好备课的环节,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有可能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而且学生可能会对这些问题向老师进行提问,但是如果老师不知道答案,这样也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完善课堂教学环节。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前准备的环节必不可少。对于教材上的知识来讲,教师应该深入的发掘,并且将现在的一些时事来结合的这些课本知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以史为鉴,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宏观性。要能够放眼大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教师不注重备课的环节,在课堂上即兴发挥,当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困难的、冷门的知识教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就事论事,知道学生能够从当下的潮流,以及中国现阶段的趋势入手来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情,探讨各种革命的具体含义。并且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与教师站在平等的角度来探索问题。这些知识都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不断的准备。只要教师引导的得当,学生才有可能在课堂中兴趣更加浓郁,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更强,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首先教师应该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去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给学生设置更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越走越远。在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可以组织一些历史知识竞赛,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展示一些纪录片,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共进行学习。我在观看一些优秀课堂的观摩课诚实,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使用的方法得当,使用的时机也非常得到,这使得课堂的效率有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引导的学生进行思考,或者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讨论一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这不仅是学生思考、发现、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进行反思、总结、改建、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拿着一本教材照本宣科的方法,也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的束缚,同时,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被教师一一改变,这都是新型教学课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这也是教师作出的极大的改革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配合着优质的备课过程来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得备课的精力不白白浪费,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过得更加的充足及丰富。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丰富,同时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积极的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会,使得师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共同的进步。

三、注重课堂结束时的反思总结,不断提升优化教学质量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会注重课前准备、课上进行的环节,课后反思的环节也必须要得到重视。对于教学的反思是学生提升的有效保障,更是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最关键的手法。近年?恚?对于高效课堂的研究也都提到了在课堂上反思总结的环节。也就是说,无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如何,教师都应该给出一个评价,让学生能够以科学的、合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正确的对待自己,正确的找到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方法。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做出的反应教师也应该不断地进行总结,如果学生表现出疑惑、不积极的现象多一些,教师就应该注意,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优化课堂策略,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方法。如果方法正确了,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愉悦的心态走进课堂中,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0.高中历史方法 篇十

不少人都认为历史这东东就是死记硬背,可是这死记硬背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俗话说: “留心处处皆学问。”其实这背书也是一门学问。如何“背好历史”呢?我觉得应该有知识 框架的头脑观念。这一点相信在校的老师们都会讲到的,当时感觉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考试 就考“血与肉”的内容。对“骨头”并没有什么考的。可出了高中校门,进入高校学习,你 会发现真的很重要。我与一些学历史的同学聊天时,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尽如人意,只能模糊的记忆住人物、地点。时间也是记得零零碎碎。这样学习历史,不能把历史学活。只能对历史产生很大恐惧与排斥心理。

这个知识框架,就是辅导书上常有那些条条框框,很多人对这并不太重视,可是这就是 记忆的窍门,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做题目累了或者看累了以后,可以把这拿出来翻翻看看,也可以回忆、自己动手做做这些条条框框,并且不断的提问自己,诸如两次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列强行使路线、签订哪些卖国条约、具体内容等等。等你熟练的掌握了这些,相信你自己会突然发现变得好强,而且是一下子能说出一大串,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点带动了许多,而能做这点的话,相信历史中最让人头疼的时间年代关也会很快的通过的。

11.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篇十一

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就是把握“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的确定,是要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来考虑的。它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是当它被确定下来后,就会对该课时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是教师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问题探究法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导精神之一就是探究,而通过问题探究,就能让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的良好发展在问题的研讨和解决过程中逐步达成。

问题探究法的关键是将教学内容设计出若干科学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因此,科学地设计问题,用问题统领着教学目标,逐步加以推进,调动学生的互动参与,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历史教学中设计出好的问题,必须把握好五个度:一是“难度”,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通过努力能够加以解决;二是“跨度”,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在现有的认知基础上去解决后一问题,要掌握教材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对接;三是“梯度”,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都要能问有所答、问有所思;四是“密度”,设计的问题疏密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既要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五是“深度”,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要培养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学会学习。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但要注意适度,若过深,学生无从作答,效果则会适得其反。

例如,必修一专题七 第一节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思考的问题:

1. 当今发达的英国为什么还有国王呢?现在还有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2. 英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过程如何?

4.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民主制度有哪些类型?

5.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有什么意义?

二、自学互论法

教材的内容、引进的史料史评,都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为了使学生“自学互论”,可采用三个措施:(1)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所拟的问题,一要能包含教材的基本内容,二要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问题,可以提出这两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工农武装割据”斗争是在最封闭落后的农村进行的,故这条道路必然漫长而艰难。有的说,“工农武装割据”,使中共及军队中农民的成分变大,给我党、我军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大了难度,这也是我党后来走弯路的原因之一。如此,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一是列出教材的主体内容,二是阐述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三是对重点史料和问题进行说明,四是质疑。(3)将学生分成小组,自学互论,建立竞争机制,评价学习过程。

三、情境创设法

历史的情境性非常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明白历史为什么这么发展而不是那样发展,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历史是永远的过去,不可重复。要“身临其境”,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加以科学、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情境模拟”就是比较好的方法。历史情境的良好创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活跃课堂气氛,启迪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例如,关于“新航路开辟”这一教学内容,我是让4名同学扮演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由他们给大家讲说航行中发生的故事,并演示航行的路线,从而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新航路开辟的艰辛和创新之处。另外,教师还可提供精当的史料和图片,让学生分析、归纳,进而真正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逆向假设法

历史是已经逝去的过去,过去的史实不能重现,已经发生的历史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假设某些历史若是没有按当时的史实发展演进,那么,过去的历史又会是何种面目呢?我认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必定能训练学生思维,感悟历史智慧,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历史。

例如,在“国民革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中,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史实,代表新军阀、大官僚、大地主反动阶层利益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从而使中国20世纪初这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最终失败,指日可待的胜利功亏一篑。这里,假设国民党中没有出现反动派,国共两党精诚合作,最终领导大革命取得在全国的彻底胜利,那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程是否会大大的缩短呢?

再如,我们在学习法兰西第一帝国这段历史中,通过分析可以得知,第一帝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拿破仑后期对外战争的侵略性。拿破仑对欧洲各国的殖民掠夺与控制,使其陷入了欧洲各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注定了其失败命运。这里假设拿破仑在建立第一帝国后,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巩固和维护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既得成果,等到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机的成熟,进而稳步推进,扩大革命成果,那么,欧洲大一统的历史梦想是否可以在拿破仑手中得以实现呢?

12.高中历史事件分析的方法 篇十二

一、充分利用好教科书, 激发探究历史兴趣

现有的历史教科书内容生动而丰富, 具有自身特有的感染力,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历史教师要解放思想, 树立新的历史课程资源观, 不要过分拘泥于教科书, 大胆优化历史教学内容。我们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取、舍、整、补, 强化主干知识, 突出历史线索和重点, 理清难点, 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纲要》 (学生自学提纲) 。学生依据这套《教学内容纲要》, 可以更容易理解纲、目、子目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理清历史知识体系, 便于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 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线索。例如, 人教版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讲得很详细, 但学生依据教材, 无法完全弄清为什么美国会成功推行新政。我们的内容纲要将“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概括为一个必要条件、三个充分条件:经济危机爆发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必要条件) , 苏联计划经济经验的启示、凯恩斯主义产生和美国的经济实力 (充分条件) , 学生就非常清楚了, 这也为得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吸纳了许多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理念”等结论奠定了基础。

现有教材无论从内容到形式, 都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深受师生的喜欢。不论是呼风唤雨的历史人物、悲喜交集的历史场面、腥风血雨的历史事件, 还是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品、工业品、文学、绘画、建筑、雕刻、音乐、舞蹈、体育等, 无一不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是雄伟的故宫和万里长城, 还是神秘的兵马俑和敦煌石窟, 无一不令人神往。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在教材中发掘兴趣的源泉, 唤起学生对历史内容的亲近感, 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

二、创设历史问题情境, 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 更多地表现为要激发学生“我要学”的能动性, 也就是要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 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 发现自己现有知识中的缺陷,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样, 历史学习对学生来说就变成一种内在的需求。同时, 对于历史, 学生拥有的大量的“缄默知识” (学生通过非课本、非课堂渠道获得的, 与其生活经验、体验感悟息息相关) , 教师应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加以激活, 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先做一些铺垫,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 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然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如此深重的灾难, 清政府为何还有人反对严禁鸦片呢?”“中国的禁烟是引起鸦片战争的原因吗?”在讲授《辛亥革命》时, 学生提出质疑:“同盟会的纲领没有反帝的内容, 孙中山对帝国主义仍存幻想, 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 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对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清朝的腐败、鸦片战争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性质非常有用。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加深历史知识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日益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不可“触摸”的过去的历史用具体的形象展示,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辛亥革命”这一知识点时, 课件背景是南京中山陵, 优美的景色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巍巍中山陵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由此导入新课;在介绍“武昌起义”时, 播放了一段起义录像;在介绍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时, 用动感的地图、红旗表示各地起义;在介绍孙中山时, 实物投影了中山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 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 也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 容量和深浅的问题。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繁多和课时严重不足的矛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 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学生的理解;很难讲清的概念, 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可轻松解决;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相关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 不少教师就利用多媒体把某些知识点加深拓宽, 甚至于远远地超过学生的认识能力、接受能力, 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这无疑违反了教学规律, 也远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第二, 人灌和机灌的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兴起, 也常常导致另一极端, 即由过去的“人灌”变为了现代化的“机灌”。其实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 绝非替代教学, 教师在备课和课件制作过程中, 须知现代教育媒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师这一主体, 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

13.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篇十三

只有在平时博览群书,善于思考,才能在考场上信手拈来,有较为开阔的思路,较为全面的分析,较为流畅的表达;只有广泛涉猎,才能有较为坚实的人文素养。那种对生命的终级关怀,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事实上我国著名学者如钱钟书,季羡林等无一不是学贯中西的大儒。身处物欲横流的年代能够静心读书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希望同学们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摒弃那种浮躁的心理,多读书,读好书,用读书支撑起自己的精神生命!

2、历史学习要求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现象纷繁复杂,粗看并无头绪而言。从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到中国的四大发明,从明治维新到戊戌变法,从哥特式建筑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似乎很难找到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掌握一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在学习中不断揣摩,不断思考,你会有一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感觉,对知识的把握也会更加深刻。

3、历史学习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4.高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 篇十四

普及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主要利用历史第二课堂,开设高中历史复习记忆微型讲座,邀请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讲解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也适时地让少数在这方面学有心得的学生现身说法。当然,记忆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指望通过几次讲座就能让学生谙熟其规律是不现实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持久关注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还分工编印了名为“探究人脑记忆奥秘,改善历史记忆效能”的小册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和消化。

二:杜绝满目地背诵

高中历史课外书看得太多太杂溶剂记不住,甚至混乱你原本已经记住额高中历史知识,这个现象在我们当时的班上的一些女生身上我感觉特别严重,这是个误区。

三:调动各种感官

实践告诉我们,记忆时若只有一种感官单通道地记忆,效果远不如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好。高中历史复习有效复习所以在记忆高中历史知识时,除了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外,还应多动口、多动手,以增强记忆效果。当然,历史记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在今后的教研实践中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不断挖掘校本资源,才能把“如何改善历史记忆效率”这一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为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四:理解是高中历史复习记忆的前提,而有效复习方法则提高记忆效率的保障。

而实际上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时,经常运用多种方法的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偶尔用一两种方法不到一半,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时,几乎从不讲究方法。“我脑子聪明,不需要方法”甚至成为个别优等生的口头禅,自豪感溢于言表。事实上,高中历史复习即使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从外部环境选择、高中历史复习记忆主体变通、记忆对象重组和记忆手段创新等方面去因地制宜地掌握恰当的技巧,要想铭记历史,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高中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中国的政治和外交;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近现代社会生活与科技文教。

世界史部分:

15.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浅析 篇十五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不仅有趣而且有用, 历代名人都强调“以史为鉴”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 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 也是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从多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教学情境

多媒体设备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帮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视频文件或者是历史图片来营造教学情境。例如:在对“资本主义世界”这部分的内容进行讲解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就可以播放《帝国的崛起》这个纪录片来开展教学, 使学生对相关历史印象深刻,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增加有趣的历史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当讲到“霍去病大败匈奴”这部分知识时, 教师就可以将与“酒泉”这个地名有关的历史故事加入其中开展教学。此外, 教师还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充满个性的历史书籍如《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等来丰富学生的阅历, 改变学生对历史的一些固有认识, 不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探究

历史这门学科是富有趣味和魅力的, 因为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总是可以引发我们无数的思考。同时, 历史这门学科在带给我们新的认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多引入一些开放性的话题通过讨论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一国两制”这个内容的学习之中,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开放性的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的构想, 你认为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什么?

学生1:两制就意味着台湾、香港、澳门实施资本主义制度, 而内地实施社会主义制度。

教师:对。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当下很多国际性的比赛中, 你会看到香港、澳门作为一个个单元参与其中。这个又该如何解释呢?是否与我们的一国两制制度有冲突?

学生2:香港、澳门不是一个享有主权的主体。在一国两制的大背景下, 只有一个主权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 在教学实施中, 教师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在“一国两制”这个内容的学习之中, 有些学生就会问一国两制的设想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来, 而台湾和香港、澳门是否有着性质上的区别。经过讨论后, 学生会明白“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 是内政;而港澳问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遗留问题, 是外交。但是三者均适用一国两制。”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必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合理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之中总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特别希望可以获得教师的肯定。高中学生的心智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更加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对学生多多鼓励、肯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此外, 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地评价, 还能让学生有效地完善自己存在的不足, 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也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葛培.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013 (2) .

[2]臧映红.激活主体探究意识,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J].考试周刊, 2013 (7) .

上一篇:伤心霸气的个性签名下一篇:小班语言活动小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