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语言文化素质课的教学实践
1.浅谈高职院校语言文化素质课的教学实践 篇一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伟大事业, 它赋予人以生存、发展和享受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 就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统筹兼顾”。对高职院校而言, 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外, 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因此, 全面加强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迫切要求和发展趋势, 只有理性认识并实践这一趋势, 才能正确全面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才能使我国现代教育事业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做好文化素质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简单轻松的事情, 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需要从提高人文素质的角度对整个高职教育体系做新的审视, 需要科学的规划、共同的认知、长期的培育、精心的提炼, 需要长期坚持“教育为本, 常抓不懈”的方针, 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恒心地做下去, 落实科学发展观, 并与时俱进地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文化素质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有计划、有目的地搭建文化素质教育多种支撑平台, 合理设置与安排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人文讲座,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并不断拓宽、加大文化素质教育辐射面和影响力, 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1. 精心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做好专业课程的有益补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从以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积极动员、鼓励各院系及行政部门教师开设面向全院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加强对课程的监控和管理, 学院还根据教育部规定, 将一定量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纳入各院系专业教学计划中, 以“学分制”形式考量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学习, 修满规定的文化素质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哲学等方面, 如“美术欣赏”、“书法鉴赏与实践”、“中外名曲赏析”、“乐理与乐谱”、“音乐基础与鉴赏”、“舞蹈鉴赏”、“形体训练”、“影视艺术欣赏”、“中国传统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无锡方言和无锡文化”、“茶艺赏析”、“世界通史”、“解读‘科幻’中的科学与人性”、“中外服饰文化”、“网络与生活”、“生活与法”、“中国商帮文化及创业经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解读”、“NBA篮球的魅力”、“个人与团队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
在课程设置与安排上, 一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经由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会同教务处、各院系根据各专业结构与特点开设文理交叉的公共选修课程, 规范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并挑选一批教学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专业教学团队, 或由一名教师领衔、多名教师联手授课, 由质控部、教务处进行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定期检查。二是加强课程建设与开发, 课程建设由主持人按照流程提出申请, 经专家答辩、审批后立项, 学校给予资金资助, 项目结束后由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验收。学院前后立项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 如“中国美术鉴赏”、“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开发你的创新能力”、“社交礼仪”、“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诗词赏析与创作”、“数学的源与流”等。此外, 经院系、部门共同协作与努力, 学院还开发了多门新课程, 如“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实训”、“创新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 由专项教师负责授课。
2. 拓宽途径, 开展讲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活动,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学院每周一次的“星期二讲堂”专场讲座活动, 被形象地称为“点心”工程。“点心”工程主要由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负责安排, 由本校高级职称教师授课, 以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营造与提升校园文化氛围。讲座主题内容丰富, 涉及文学、艺术、音乐、戏曲、影视、体育、礼仪、经济、历史、心理教育、科学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 如“世界遗产知识”、“四大名著的阅读和赏析”、“《西厢记》赏析”、“文艺复兴三杰”、“中外舞蹈艺术鉴赏”、“钱钟书及其《围城》解读”、“影视作品艺术漫谈”、“文明礼仪”、“周恩来与十大元帅”、“户外运动与健康”、“大学生恋爱现象透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文化素养与职业能力”、“个性心理与成长”……。
与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相比, 讲座层面广、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有益补充。当然, 所有事物都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 并不是一开始都是一帆风顺的, 学院开设的“星期二讲堂”活动也不例外。在讲堂开办初期, 学生不了解情况, 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引导学生能自觉、积极地参加讲堂活动, 由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派专人负责讲堂活动的组织与宣传, 并会同团委在学生会成立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专项小组, 一方面通过举行活动来加强对“星期二讲堂”活动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广播与海报的形式, 扩大讲堂的宣传面与影响力, 并将学生参加听讲座活动与学分挂钩。经过不懈的努力, 学生对“星期二讲堂”逐渐由陌生到熟悉、由被动参加到主动参加, 正确认识“讲堂”和学分制的关系, 能真正把自己融入讲堂, 让“星期二讲堂”在心里生根、萌芽。
3. 融入地方文化特色,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在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 地方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学院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地将地方先进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
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讲座设置上, 融入无锡本土文化, 让学生从中体会与品味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品质, 使其自然融入到地方文化中, 在和谐与交融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如“无锡方言与文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商帮文化及创业经营”、“企业文化”、“无锡文化和文化无锡”、“锡商及锡商文化”、“区域文化的解读和无锡城市个性”、“无锡园林欣赏”、“太湖水污染引发的环境思考”、系列讲座“说吴”等。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 学院将教学理念与无锡地方文化相融合, 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使学生在不断美化的校园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如校园主体雕塑“乘风破浪”象征学院扬起风帆, 乘风破浪, 驶向理想彼岸, 同时也突出了学院毗邻美丽太湖的地理方位以及现代生产力与吴文化的完美融合, 预示着学院崇尚科学、与时俱进, 踏上新的航程。学院将校园15条主干道以优秀合作企业名称命名, 在路牌上介绍、宣传企业以及展示其企业文化, 将高职学生所需的人文素质因素等融入校园, 在营造职教文化环境的同时, 完成职教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对接, 如双良路、瓦尔特路、威孚路、肯纳金路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耳熏目染、不知不觉中进行情感、道德、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除了设置与安排相关教育课程和人文讲座外, 学院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如设计制作文化素质教育专项网站;开展“周末影视欣赏”、名著阅读、文艺节目、礼仪、形象设计等活动;举办文化素质教育专栏橱窗、海报宣传、师生书画展;组织演讲、辩论、征文写作、诗词朗诵、手抄报、教室与宿舍形象设计及省级文理科学生知识竞赛等。
三、提升教师自身人文素质修养
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作用, 是学生的“领路人”、“指明灯”, 无论其敬业态度、创造精神, 还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点滴评价等, 对学生都有着深刻“言传身教”的教化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 在工作压力、负担和管理片面化的影响下, 教师为了一味的完成工作任务, 根本没有机会和心思进行反思、分析和总结, 无形中造成教师人文意识的淡化与缺失。因此, 需要转变管理模式, 在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 也要不断加强对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培训, 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结合学校实际, 给教师一定的人文关怀, 提升教师的现代意识和人文修养, 净化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 使其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和责任心, 并能以自身的修养、良好师德、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化学生, 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现代社会, 是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 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位的, 人才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软实力”和“文化力”。一个合格的人才, 其基本素质应该是全方位的, 较之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文化底蕴、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从深层次上反映了人才的质量, 更值得重视。在高职院校中, 仅通过单纯专业技术素质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依靠文化素质教育夯实其“软实力”和“文化力”, 指导学生向着全面、健康而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承剑芬.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 2009, (2) .
[2]胡旭晖.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6) .
【浅谈高职院校语言文化素质课的教学实践】推荐阅读:
浅谈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08-28
浅谈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思考论文09-06
浅谈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论文08-2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探究09-25
浅谈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论文08-16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07-24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创业素质培养论文08-22
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09-19
高职院校素描教学研究07-24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督导探讨论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