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精选8篇)
1.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 篇一
2015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及2016年主要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6-03-02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经信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牵引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信息化先导区,促进我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5年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万亿元,增长7.2%,利润总额7208.8亿元,增长8.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6994.4亿元,增长17.6%;初步核算单位GDP能耗下降5.7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4%。
一年来,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稳增长实效突出。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稳增长措施。深化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出台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省市合力培育一批10亿、20亿、50亿元的后备骨干企业。实施大型骨干企业研究机构全覆盖行动,扶持8家大型骨干企业建设中央研究院。出台骨干企业诉求专项办理办法,解决企业诉求168项。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上新水平。积极研究并建议省政府出台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18条意见、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15条措施,建成9家政策性担保机构,19个地市建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实施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育工程,培训1.57万人次。全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发布服务产品7489项,居全国前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江门市成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中山市小榄镇科技创业中心等5个基地成为国家示范基地。广州、揭阳市在全国4个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中占据两席。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博会。扎实推进企业减负。开展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研,针对企业集中反映的22条困难提出26条建议,推动解决了一批共性问题。深入开展大用户直购电改革,为试点工业企业节约电费约2.3亿元。
二是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成效显著。以普惠为原则,出台事后奖补实施细则,政策宣传覆盖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引导企业备案项目4374个,与12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安排省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和绿色改造,是近十年来力度最大的一年。这些创新性举措得到工信部的充分肯定。据对587家2015年技改完工企业的评估,企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长9.7%,比规上工业高7.4个百分点。
三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初具规模。狠抓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加大财政、用地、用海扶持力度,出台加强产业带招商引资指导意见,建立省市县三级督导机制,举办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促成艾默生电气、中国中车珠海基地等项目投产。制定工作母机类制造业财政扶持政策,支持38个工作母机类制造业项目。出台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和指导领域,奖补支持49个省内首台(套)项目。全年珠江西岸超1亿元的新签约投资项目179个、新动工项目92个、新投产项目86个。
四是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扎实推进。把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作为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县域工业平台建设,依托国家公告的开发区新认定省产业转移工业园11个、独立的产业转移集聚地29个,共达80个,基本实现有条件发展工业的县市全覆盖。下达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64个园区,安排专项用地指标,加大园区建设扶持力度。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建立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项目数据库。狠抓项目建设,分片召开4场经济运行分析暨项目建设督导会,推动全年新落地工业企业665家、投产351家,其中投资超10亿元的分别有31家、7家。
五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迈出坚实步伐。把智能制造作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推动我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的《中国制造2025》宣贯大会,胡春华书记和朱小丹省长分别作重要工作部署。出台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和《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省市共建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实现产值8400.8亿元;培育5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第2。实施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购置机器人,带动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1.8万台,保有量达4.1万台,增长78.4%,占全国18.8%。加快智能装备科技成果产业化,举办2015年广东省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活动,促成1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项目签约。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国家级试点企业达84家,25家企业通过国家首批评定,占全国1/8。
六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积极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主动谋划,提请省政府出台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省财政首次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光纤网络、移动通信基站、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构建全省大容量光缆骨干网,基本建成全省“一网三环”大容量光缆骨干网。加快全光网城市建设,完成210万铜缆用户升级光纤网络。实施村村通光纤工程,新增农村光缆3.5万皮长公里。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政务服务等“互联网+”重点行动。编制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制定省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支持云浮云谷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省网上办事大厅功能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大厅共进驻行政审批事项72806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分别为96%、85%、73%。
七是超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坚持以铁的手腕推进节能降耗,全省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和“十二五”节能目标。加大力度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和注塑机节能改造,全年完成电机能效提升844万千瓦、注塑机节能改造7623台,可实现年节电约60亿千瓦时,超额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加快循环经济发展,20家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新增3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对695家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认定“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企业163家。启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将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市到企业,按要求全面完成了落后产能设备的拆除、现场验收和公告工作。
三、2016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6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全面贯彻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攻坚,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施信息化先导战略,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平稳发展和提质增效,尽快形成创新型经济新格局,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6%,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6.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1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出台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进入金融、电信、铁路、资源开发、公共事业等领域,建设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超100亿元的民营大型骨干企业。二是深化大型骨干企业培育。提升服务水平,制定大型骨干企业重点支持目录,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直购电全覆盖,在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大型骨干企业绿色通道,抓好后备骨干企业培育工作。三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上水平。提请修订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贯彻落实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18条意见,强化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育,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办好第十三届中博会。四是加大有效投资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信息消费,力争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1.15万亿元。壮大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超100亿元骨干企业。实施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提高有效和高端供给。五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和要素保障能力。建设经济形势预测分析数据库,完善PMI指数编发体系,提高经济运行精细化分析水平,做好电、油等要素调节和保障。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行动。抓好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大型骨干企业中央研究院建设,力争至2017年底全省大型工业企业和20%规上工业企业均设立研发机构。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增长产业目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发展,做强“一核两翼”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创建省中小微企业公共技术服务联盟。积极推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新材料等3个领域申报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举办泛珠三角科研成果对接会和专题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二是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制定完善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降低扶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门槛,探索设立技改产业基金和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落实事后奖补等政策,建立技改工作台帐,用好全省技术改造投资监测系统,摸清技改在建完工项目情况,引导企业积极备案,确保事后奖补政策实现全覆盖,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超过3700亿元,带动完成工业投资1.17万亿元。加快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制定转型升级产业目录,实施水泥、陶瓷、造纸、蔗糖等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和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线无人、少人化改造。三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提升建设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争取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培育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实施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广州、佛山、东莞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创新平台建设,省市共建省级机器人产业基地。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支持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应用机器人。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贯标,开展两化融合评估与对标引导,组织4000家以上样本企业在线评估,新增省级试点300家。四是建设珠江两岸先进制造产业带。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狠抓高端项目引进,办好第二届珠江西岸装洽会,制定产业集聚培育计划,支持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发展,大力推广先进装备省内应用,力争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投资额增长20%。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综合竞争力,实施专项攻坚行动,推进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在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领域建设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打造新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力争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100亿元。五是深化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强化政策引导,推进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有序梯度转移,建立梯度转移重点行业企业数据库,出台实施意见,办好对接大会,引导形成省内产业链跨区域对接延伸。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推进园区和商协会合作招商。推进8个对口帮扶示范园建设,全面开展县域产业园区对口帮扶工作。推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特别是示范园建立生产性服务中心,推动县域产业园区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专业园区。六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出台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加快建设,办好第八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暨广东设计周。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和电子信息业培育供应链管理应用试点企业。培育建设省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设立生产性服务法人机构,支持制造业企业实施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双总”工程。加快国家、省、市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建设。七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江门市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和6个省级城市示范建设,实施大企业支持“双创”示范推广工程,加强青年创业者、创业基地高管人员创业创新培训,推进成立省创业创新基地联。八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编制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出台指导意见,建设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出台军技民用技术目录,推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广东数据与应用中心、北斗时空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基地建设。
(三)抓好去产能、降成本,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一是实施去产能行动。制订实施去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去产能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地市政府主体责任,深入精准摸查企业情况,精准识别建立国有和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分业施策、依法处置、标本兼治的原则,精准施策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坚持多兼并少破产,建立规范有序的企业退出机制。多措并举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针对国家提出的重点行业,制订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和年度目标,提高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能耗、物耗、水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技术准入标准。二是开展企业降本增效行动。摸查企业负担情况,建立企业负担定期评估机制。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扩大直购电市场规模,完善直购电交易规则,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的用电大户;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探索形成市场化竞价机制。督查跟进减轻企业负担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减负政策落到实处。
(四)实施信息化先导战略,培育发展新空间。一是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光纤、通信基站、公共区域宽带无线局域网(WLAN)三大建设任务,全年新增光纤接入用户510万户,累计1600万户,光纤入户率达54%;新增4G公众移动通信基站16万座,累计49.5万座;新增WLAN热点约3700个,累计10.19万个。二是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召开省“互联网+”推进大会,制定互联网+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政务服务等3项重点行动实施方案。加快珠三角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推进粤港信息化合作。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发展,培育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加快产业云、行业云试点建设,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为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企业试点。三是深化实施大数据战略。出台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动珠三角地区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成“开放广东”全省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大数据骨干企业,建设省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交易中心,创建国家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市级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四是深化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推进网上办事“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推广网上办事大厅手机版、企业专属网页和市民个人网页的应用,建设和部署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系统,力争网上全流程办理率和网上办结率均达80%以上。
(五)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实施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分解落实国家下达的“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目标任务。二是促进能效提升。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继续在水泥、玻璃等7个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新增电力行业开展能效对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继续开展电机及注塑机节能改造,加大对锅炉(窑炉)、配电变压器等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加强对高耗能企业能耗监管,推动省、市、企业三级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现21个地市区域能源管理中心全覆盖。三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开展“万企”清洁生产审核,力争推动20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百园”循环化改造,全年新增20家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实施产业园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应用,推进项目投资方与园区开展项目对接。
2.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 篇二
今年以来, 经省政府同意,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正式发布实施, 信息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两办《关于加强电子认证管理和数字证书应用工作的意见》、五委 (厅) 《关于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见》、《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政策, 以及全国首个两化融合评价体系地方性标准相继出台, 信息化发展环境更加改善;国家县域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现代农业信息化试点在我省纷纷落地, 一批新的“无线城市”和“一卡通”试点启动实施, “两化融合”试验区、“三网融合”试点深入推进, 经济社会信息化加速融合;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省市两化融合促进中心、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等陆续建设开通, 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全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年营业收入预计分别超过6000亿元、1200亿元, 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我省信息化建设已经走上“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轨道, 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初步成效。
二、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2012年以及未来几年将是山东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赋予了更大机遇。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为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信息化推进创造了新领域, 产业转型升级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需求, 经济社会深度应用为信息化建设增添了新内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特征愈加明显。我们必须认清形势, 把握大局, 按照“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协调发展”的新要求, 把增强创新作为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目的, 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突破, 把智能应用作为信息化发展努力方向, 把统筹协调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扎实抓好我省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三、2012年我省信息化工作总体安排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做好明年信息化工作, 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 全省信息化工作总体考虑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 以及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部署, 全面贯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国家重点区域带动战略, 以“智慧山东”建设为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 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 推进信息化创新和深度应用, 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力争到明年年底, 全省信息化水平、产业融合水平和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升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 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一是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认真贯彻我省《关于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见》, 按照“两个带动”、“三个围绕”和“四个转变”的总体要求, 以350户工业企业为重点, 开展典型示范, 启动为期三年的综合集成应用、产业链协同、云计算应用等六大类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 继续推进试验区、“四个一百”项目等培育服务。二是着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落实我省《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积极跟踪新技术、新业态、新趋势发展, 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2241”战略。制定分解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标和任务, 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运行形势分析。三是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发展新优势。加强骨干企业培育, 扶持一批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全国性重点电子商务交易结算中心。积极开展国家级电子商务园区创建工作。四是着力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重点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和一批涉农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园区。
(二) 加快培育推动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化。积极落实《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实施物联网发展的“5412”工程。以济南、济宁等5个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为基础, 新选择2-3个市建设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 努力争取成为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实施物联网产业100强企业培育计划, 发展10家以上骨干企业跻身国内物联网百强。继续深化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慧矿山、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重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建立完善物联网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建设物联网产业运行监测平台, 加强物联网统计和分析。力争明年年底, 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 “智慧山东”框架基本形成。
(三) 全力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深化“三网融合”国家级试点工作, 推进双向进入业务商业化运营。优化提升网络基础设施, 大力开展“光纤到户”试点示范。积极做好济南市国家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申报后续工作, 推动有条件的市积极开展三网融合。研究制定推进三网融合的扶持政策, 引导培育三网融合产业发展。联合省广电、通信、建设等部门, 制定出台规范我省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的有关政策, 促进共建共享。
(四) 持续深化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围绕着《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 深化电子政务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通过绩效评估推动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应用建设。依托各级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将服务延伸至基层,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大力推进基于五大基础数据库的共享与应用试点, 启动建设全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力争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3.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 篇三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作重要讲话。罗厅长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任,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我省教育系统具有网络普及面广,应用积极性高,注重网络技术开发等特点,但还存在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网络和信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要高度重视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着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信息网络安全水平和信息网络应用水平。罗厅长要求各高校和中职学校及单位要切实做到“五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及整个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认识网络安全的意义和价值。二是技术到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基础,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上定期研究分析、研判安全问题。三是管理到位。网络安全工作要严格遵循“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确立信息使用的权限和责任人。四是责任到位。每一个部门、每个岗位都要落实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工作要求以及应急措施。五是保障到位。不管是网络自管还是托管,务必做到人员分配与资金投入的充足与恰当。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强调,要正确理解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关制度,设立有力的技术支撑部门,加强同各级政府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和事件处理机制,充分发挥纵向衔接、横向协调的组织保证作用,切实加强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
4.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 篇四
选择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解答:C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解答:D
4.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解答:C
5.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解答:B
6.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解答:A
7.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解答:C
8.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解答:A
9.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Δm·1/ 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解答:C
10.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解答:C
11.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Δ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 D.LM陡峭而IS平缓。解答:A
12.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解答:B
13.“挤出效应”发生于()。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解答:C
14.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解答:C
15.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解答:B
16.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解答:A
17.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解答:B
18.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解答:B
19.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增加; B.减少;)。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解答:A
2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解答:C
21.考虑一个生产并消费面包和汽车的简单经济。下表中是两个不同年份的数据。
单位:美元
2005年 2005年 2010年 2010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汽车 100 50000 120 60000 面包 500000 10 400000 20
以2005年作为基年,2010年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CPI分别是(A)美元、(B)美元、(C)、(D)。
A 15200000 B 10000000 C 152 D 160 通货膨胀使得(A)受益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领取固定退休金的退休人员 D 纳税人 减税使得(D)A LM曲线向右移动 B AD曲线向左移动 C AS曲线向上移动 D IS 曲线向右移动 央行扩大名义货币供给使得(A)A LM曲线向右移动 B AD曲线向左移动 C AS曲线向上移动 D IS 曲线向右移动 石油价格上涨使得(C)A LM曲线向右移动 B AD曲线向左移动 C AS曲线向上移动 D IS 曲线向右移动 政府购买增加使得(D)A LM曲线向右移动 B LM曲线向左移动 C IS 曲线向左移动 D IS 曲线向右移动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使得(B)A LM曲线向右移动 B LM曲线向左移动 C IS 曲线向左移动 D IS 曲线向右移动 对于小型开放经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购买增加使得(B)A 产出增加 B 产出不变 C 汇率不变 D 本币贬值 对于小型开放经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购买增加使得(A)A 产出增加 B 产出不变 C 本币升值 D 产出下降 对于小型开放经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央行增加货币供给使得(A)A 产出增加 B 产出不变 C 本币升值 D 产出下降
对于小型开放经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增加货币供给使得(B)A 产出增加 B 产出不变 C 本币升值 D 产出下降
对于小型开放经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限制进口使得(C)A 产出减少 B 产出不变 C 本币升值 D 本币贬值
对于小型开放经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限制进口使得(A)A 产出增加 B 产出不变 C 产出减少 D 本币贬值
扩张性财政政策(D)A 在短期无效 B 在长期有效
C 在长期是否有效取决于货币政策 D 在短期有效
假设YCI+G,C1000.8Y, I50,政府购买乘数是(A)A 5 B 4 C-4 D-5
假设YCI+G,C1000.8Y, I50,税收乘数是(B)A 5 B 4 C-4 D-5
假设YCI+G,C1000.8Y, I50,平衡预算乘数是(B)A 5 B 1 C-1 D-5
根据货币数量方程式,货币供给量增加5%,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在短期(C)
A 价格上涨 5% B 价格下降 5% C 产出上升 5% D 产出下降 5%
根据货币数量方程式,货币供给量增加5%,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在长期(A)A 价格上涨 5% B 价格下降 5% C 产出上升 5% D 产出下降 5%
以下属于流量的是(B)A: 2011年底在校大学生人数 B: 某人2011年共消费5万元
C: 某一定时点上的变量 D: 某人在2011年底存款5万元
39.在国民收入体系中,测度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B)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40.下列说法符合GNP的特征的是(A)
A.它以一国国民为统计范围 B.它以一国国境为统计范围 C.它是存量 D.它不包括个人所得税
41.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成本(C)A.业主收入 B.雇员报酬 C.公司转移支付 D.租金
42.以下哪项属于经济学上的投资(C)A 购买债券 B 私人购买电脑 C 购买住宅 D 银行存款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B)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44.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C)的总和 A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B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进口 C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D 消费、投资、税收、净出口
45.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条件是(A)
A: I=S B: I = C C: G = T D: AD=AS
46.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不是(D)A 价格水平下降 B 收入增加
C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 D 储蓄收益提高
47.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A.边际消费倾向 B.价格水平C.平均消费倾向 D.收入水平
48.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元。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80%,增加20亿元政府购买将使经济(D)。A 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B 出现1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出现2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D 出现100亿元的紧缩缺口
49.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0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80%的条件下,应减税支出(B)。
A 1000亿元 B 25亿元 C 20亿元 D 10亿元
工资粘性的原因是(B)A 指数化 B工资合同的长期性 C 信息完全 D 菜单成本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如果实际投资大于持平投资,那么(C)A每有效劳动资本不变 B每有效劳动资本减小 C 每有效劳动资本增加 D 每有效劳动产出减小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使得在新的稳态时,(D)A每有效劳动资本增长率增加 B每有效劳动资本增长率下降 C 每有效劳动资本增加 D 每有效劳动资本下降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折旧率的提高使得在新的稳态时,(D)A每有效劳动资本增长率增加 B每有效劳动资本增长率下降 C 每有效劳动资本增加 D 每有效劳动资本下降
在货币需求函数中(C)A 货币需求与收入负相关 B 货币需求与利率正相关 C 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D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正相关
央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A)A 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库券 B 提高利率
C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D 提高商业银行向央行的再贴现率
判断题:
1.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衡量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和服务总费用的变化,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对)2.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例(错)
3.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应该计入当期的GDP,属于投资。(对)
4.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万美元的IBM股票。计入GDP。(错)5.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万美元的救灾款。不应该计入GDP,属于政府转移支付。(对)
6.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政府购买。(对)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消费。(错)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净出口。(对)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计入GDP,属于投资。(错)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不计入GDP。(错)
经济学把用货币表示的变量称之为名义变量。经济学把用实物表示的变量称之为实际变量。(对)菜单成本是指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使得企业要不断的重新印制并向社会发送产品价目表而增加的成本。(对)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对)
由于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错)
摩擦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错)长期总供给曲线比较接近于垂线(对)短期总供给曲线比较接进于水平线(对)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对)当短期均衡的产出水平小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价格水平将会上升(错)当短期均衡的产出水平大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价格水平将会下降(错)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通货膨胀水平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对)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线(错)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代表着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错)货币主义主张采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错)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短期内财政扩张是有效的(对)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是1(对)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黄金律描述人均消费最大化时的稳态水平(对)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意味着经济增长是发散的(错)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稳态性质意味着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率(对)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稳态时每有效劳动的资本增长率是0(对)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的一次性增加具有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错)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稳态时总产出的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之和(对)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深化等于人均储蓄减资本广化(对)考虑利润动机下的技术进步行为的增长模型属于内生增长模型(对)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为50-60年(对)库兹涅茨周期长度在15-25年之间(对)
根据熊彼特的分析,创新使得投资需求增加,引起经济繁荣(对)消费不足理论认为,社会消费不足使得储蓄增加,引起经济繁荣(错)加速原理认为投资增加引起产出扩张(错)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扩张引起经济波动(错)
名义工资黏性和名义价格黏性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假定(对)42.43.44.45.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劳动力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和(错)
货币主义认为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对)“政策无效性”主张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错)
理性预期认为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的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对)
讨论题
1、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分析,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能否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讨论要点:1,稳态的概念和性质;2,一个稳态还是多个稳态;3,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运用IS-LM模型分析,为了刺激经济,政府向民众派发消费券和派发现金的异同。
5.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 篇五
2010-1-19
2010年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东佛山市共同签署了《工业和信息化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OLED产业示范基地合作协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广东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肖志恒出席了签字仪式。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了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在有机电制发光显示(OLED)产业领域,吸引了彩虹集团、南海中显、宏威数码等OLED知名企业落户,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引领国内OLED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拥有“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优势以及产学研合作形成的技术创新优势。广东2005年启动平板显示专项并确立了“立足当前,抓好液晶电视;着眼长远,布局OLED”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目前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OLED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发展OLED 产业作为广东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已全面展开。
此次部省合作明确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在推动OLED 产业的应用示范、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链建设、加强产业组织建设和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将为我国加快OLED产业化进程,尽早占领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奠定良好基础。
6.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 篇六
支撑作用,对于确保完成全省“十五”计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农
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1、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
到2000年,全省农业增加值1270亿元,比四95年增长25.9%;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已经具备了年产4000万吨粮食、800万吨果品、500万吨蔬菜、50万吨肉类和700万吨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农村二三产业稳定增长,乡镇企业增加值271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到2000年,林牧渔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43%,其中畜牧业和水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65.1亿元和209.3亿元,所占比重为26.1%和15.1%。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1995年75:25调整到60:40,蔬菜、水果、牧草等高效作物面积分别达到3084万亩、1450万亩、170万亩。农产品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特优品种覆盖率达到48%。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200万亩,优质抗虫棉500万亩,集约化速生用材林175万亩,三元杂交猪和优质肉牛改良率均达到40%以上。个体私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30%提高到36%。
3、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的进展
全省已建立起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1.87万家,农业生产基地500万亩,1/3以上的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1/3以上的农产品、1/2以上的畜产品基木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实现程度达到65%以上。到2000年底,全省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4500家,2亿元以上的208家,10亿元以上的15家,有3家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
4、科教兴农成效显著
“九五”期间,全省共取得农业科研成果91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由“八五”末的50%提高到55%,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0%,比1995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全省建立各种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00多处,示范带动农户600多万户。农业院校的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完善。
5、农业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
到2000年,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达到35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近一倍,蔬菜、水产、禽肉、花生制品进入全省十大骨干出口商品行列,有500多种农副产品及加工品进入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20多家。“九五”期间,全省农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农村劳务输出10多万人,创收30多亿元。
6、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九五”期间,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35亿元,基本完成了黄河山东段堤防建设、“东调南下”一期工程和18座大型病险水库加固任务。初步治理了7条骨干河道,解决了300多万农村历史性缺水人口的吃水问题。到2000年底,全省水库总库容160多亿立方米,各类供水工程年均供水能力28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200多万亩。各种形式的节水灌溉面积2400多万亩,建成沿海防潮堤1457公里。五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5万平方公里。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4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8%。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025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68.2亿千瓦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94.5%的村通公路,97.9%的村通电话,47.8%的村用上了自来水。
7、市场体系和流通方式进一步完善
“九五”末,全省集贸市场发展到8700多处,其中功能比较齐全、带动作用较强的大中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720多处。农民兴办的流通组织已达3.2万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组织化水平的农民运销队伍已发展到20万人,年销售额达470多亿元,占全省农产品总销售额的40%。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网上交易等新的流通方式迅速兴起,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8、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0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59元,比1995年增加935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7.4%。人均消费支出1770元,年均增长4.8%。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恩格尔系数达49%广比195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995年的21.6平方米增加到23.6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电51.6台,电冰15.7台,摩托车37辆,比1995年分别增加33.5台、8.8台、27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扶贫县全部脱贫,农村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6%。
“九五”期间,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预料不到的困难和矛盾。面对这种情况,全省上下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保持了农村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体看,“九五”计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农业创新机制不完善;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农村社会化服务等还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任务目标
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省和全国一样,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一些重要的变化特征:主要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多数农产品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结构性、相对性过剩;农业发展正在由受资源约束向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转变,而且市场制约作用越来越强;农业的增长方式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农民收入的增长,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转向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消费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教育、旅游、保健逐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入WTO,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必须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一个沿海开放省份,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特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全局,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趋利避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根据党的十五届正中全会精神,结合山东实际:“十五”期间,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历史性任务,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并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落实农村政策,把农民的积极性切实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源泉;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域和空间,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
按照上述原则和任务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相关因素,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综合经济实力。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到2005年达到乃20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l1,达到4570亿元。
__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在4200万吨以上,棉花50万吨,花生360万吨,蔬菜8000万吨,水果900万吨;肉类750万吨,禽蛋500万吨,奶类卜0万吨,水产品750万吨。
——经济结构。到2005年,种植业与林牧渔业产值之比由2000年的57:43调整为50:50;粮经作物种植面积之比由60:40调整到55:45;农产品良种覆盖率由48%提高到55%;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由40%提高到65%;农副产品出口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0%提高到18%;农村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0%,非农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由36%提高到40%。
——科技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科扶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到2005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农民生活。到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光50元。年均增长6%。农民生活整体达到小康水平,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通讯、广播电视·供电、交通、自来水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进步,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三、发展重点
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以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为目的,以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种植业,要在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努力扩大高效优质作物的种植面积。粮棉油生产,要以提高单产和质量为重点,优先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在巩固完善德州、菏泽两个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和现有商品粮棉油基地县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聊城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十五“期间,在粮油主产区再选择一批基地市县争取列入国家扶持计划。粮食生产,要在保证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工业原料粮、饲料用粮和优质专用品种,合理发展优质稻谷、薯类和小杂粮生产。棉花生产,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调整种植面积,积极推广优质、高抗性品种。油料生产,重点依托区位优势,加快花生的品种更新,.发展高油、高蛋白筹优质专用品种,扩大出口。蔬菜,大力发展品质好、耐储运、无公害及名特新稀品种,压减大路品种,提高设施栽培的效益,发展出品创汇蔬菜。水果,重点抓好品种的更新改良,扩大优质果品生产,大力培育和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小字品种和稀有品种,积极推广先进的贮藏、保鲜、加工技术,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花卉,积极发展传统品种,加快引进国内外珍稀品种,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加快培植药材、茶叶等新兴产业。对有出口优势的蔬菜、水果、药材、茶叶等品种,要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储藏和加工,提高附加值,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积极发展优质饲料作物,逐步形成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
畜牧业,要加快内部结构调整,加大品种改畏推广的力度,积极实施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畜牧业总体素质,使之成为支撑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1%提高到40%。继续抓好生猪生产,重点增加优良“三元杂交”和配套系瘦肉型猪的比重。大力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牧业,加快肉牛、肉羊的发展步伐,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努力提高品质和产量。稳定肉鸡生产,扩大其它优质禽肉生产,注重发展水禽养殖。控制蛋类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积极推动蛋类加工增值,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益提高转变。突出发展奶业,在不断增加养殖数量的同时,加快品种改良,提高整体产奶水平。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快调整饲料生产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专用饲料生产,依法加强饲料和善药行业管理,建立完善饲料质量和善药残留检测体系。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完善动物疫情诊断监测系统,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流行。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工作,加快制定畜产品卫生管理的配套法规和卫生质量标准,将畜禽产品生产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推进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到2005年,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市建设成为无视是动物疫病区。加快胶东半岛无规定疫病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提高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沿黄地区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杆资源,积极发展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实现草畜同步发展,建成优质高效的沿黄肉牛、肉羊产业带。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和草养畜为主要目标,大力开发草地资源,加快发展肉牛、肉羊和奶业,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和牧草生产出口基地。
水产业,要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坚持海洋渔业与淡水渔业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当前与长远结合,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加工水平,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走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海洋渔业要进一步稳定近海捕捞,大力拓展远洋渔业,采用工程和生物技术,有计划地培育和保护近海渔业资源,重点发展海水增养殖业,搞好水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实现科学化开发、集坍化经营、产业化生产和系列化服务,建成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海洋渔业生产体系。淡水渔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名优珍稀品种养殖,推动生态渔业工程建设。力争到”十五“末,把山东境内黄河沿岸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生态渔业经济带,东平湖、南四湖和鲁中南地区的大中型水库,要以增殖放流和”三网“养殖为主,实现精养高产。加强水产良种繁育及扩繁技术体系建设,搞好优良屈种的提纯复壮及名特新珍稀品种的繁育和更新换代,健全良种推广服务体系,提高优质良种的覆盖率。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强化对主要病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依法加强海洋国土渔业资源和水域的综合管理,完善浅海滩涂、内陆大水面可持续利用养殖技术体系,严格控制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继续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重点培育和发展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对省级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产品出口、企业改制、科技创新、税收政策、投资融资等方面积极帮助和扶持。继续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按市场机制逐步组建成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实现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积极支持和引导国内工商企业和国外资本投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领域,利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引导乡镇企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鼓励个体经营业户从事农副产课加工、储藏、保鲜和运输业。继续完善龙头企业加生产基地和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订单、合同等形式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合理确定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探索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政府部门要尊重企业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搞好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的服务,规范市场行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全省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打破传统农业的区域封闭格局,着眼全国、全球大市场,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构建全省大农业的新框架。
东部沿海地区,要发挥资金、技术和地理优势,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发展水产品、果品、蔬菜、花卉等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逐步建成我省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形成全省外向型农业的龙头,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地区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
大中城市郊区,要发挥区位优势,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农产品需求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蔬菜、果品、水产品和畜产品为主的城郊农业,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实行大环境绿化,小区域美化,把城市郊区建成城市居民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短途旅游基地。
鲁西平原地区,要充分发挥地广人多、开发潜力大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逐步建成我省优质粮棉油和牧产品基地。
鲁中南山区,要进一步开发丰富的山区资源,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规划,立体开发,多层次增值;突出发展名特优新果品和天然无公害畜禽产品,积极发展林木和蔬菜,建成我省特色农业基地。
黄河三角洲地区,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实施深层次高水平开发,重点搞好”高效农业生态经济区“、”百万亩生态林”和“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等生态项目建设,适度扩大粮食优质专用品种、优质牧草和优质畜产品的生产规模,建成我省新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基地。
4、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充分发挥市场对促进消费、引导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完善市场流通功能,使之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在农产品集中产区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特色明显的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运输等设施,改善流通功能,提高市场辐射能力。二是加强销地市场网络的建设。要发挥规模优势,集中精品,在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地区,通过建立山东农产品“专卖店”、“一条街”、“批发中心”等形式,扩大我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我省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拓宽和延伸我省农产品北上、南下、西进的“绿色通道”。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大对西部市场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我省的农业技术优势,以产业转移带动市场转移。三是发展壮大农产品销售队伍。要重视农产品销售组织的建设,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民间流通组织。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发展代理配送、联锁经营、网上交易等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广泛开辟销售渠道。四是强化品牌意识。要依托我省具有良好信誉的农产品传统优势,依靠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站得住的名牌。通过名牌效应,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增强竞争能力。进一步改善流通环境,完善市场法规体系,规范卡场行为,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5、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把解决永资源短缺和消除水患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来抓,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安全。坚持除害兴利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按照“全面推行节约用水,科学引用黄河水,积极引用长江水,大力拦蓄地表水;限制开发地下水,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实施海水利用和淡化工程”的思路,认真编制实施全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规划,对地表水、地下水、客水、回用水及海水淡化等各种水资源,要联合调度;对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要统筹兼顾,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努力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到2005年,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节水3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15亿立方米),平水年基本满足公共用水、城乡人畜吃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枯水年缺水率降低到10%左右。积极配合国家做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向胶东地区的应急调水工程,”十五“期间,争取基木解决重点缺水城市的供水问题。建设100处乡镇供水工程,争取全部解决长期缺水地区的人畜吃水问题。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努力提高防洪标准。重点加强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治理、黄河干堤、入海流路治理、城市重点防洪工程、沿海地区防潮堤以及东平湖、恩县洼滞洪区和黄河滩区安全建设。争取到2005年,黄河堤防全部达到2000年防洪标准;大型水库防洪标准达到2000年一遇;部分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全面实施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要把节约用水作为缓解水资源矛盾的战略性措施来抓,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实行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科学治水与依法治水相结合,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工业领域,要发展低耗水工业,限制高耗水项目,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农业领域,要大力推广防渗和低压管道技术,继续建设一批大型灌区配套及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扩大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全省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6,力争实现农业用水零增长。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继续搞好蓄水工程建设。沿黄地区重点安排卜座已建平原水库衬砌扩容,山丘区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沿海河道木海口建设一批地下水库,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拦河闸,提高蓄水能力。
加大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防治的力度。深入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改善生态环境。建立鲁中南山区和胶东丘陵森林植被恢复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黄河故道绿色植被恢复区、沂蒙山生态旅游区。”十五“期间,重点搞好封山育林、平原高标准绿化和”三沿一环”(沿海、沿河、沿路、环城)工程。到2005年,建立起以山区、平原、沿海、城镇绿化为重点的林业生态体系。要依法保护植被,严禁毁林毁草开荒,对25度以上坡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对泰沂山区、鲁东低山丘陵区和鲁西北黄泛平原区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集中进行治理。要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执行基本农田和基本粮田占用审批和补偿制度,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少于8000万亩。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对污染企业要依法进行抬理,限期达标。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搞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减少农业的面源污染。“十五”期间,南四湖、东平湖以及淮河、海河流域主要河道要基本达到皿类水质标准。
6、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举措。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摊子。“十五”期间,选择20个左右发展规划完备、区位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小城镇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其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聚集效应,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村中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提高小城镇的产业聚集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外资等多元投资体制,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主导产业培植。深化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把小城镇建成农村经济、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心,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7、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以加入WTO为契机,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以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特色产品等为重点,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改善品质,提高质量,使更多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在巩固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美市场,积极开发独联体及东欧、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逐步形成我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格局。
加快农业利用外资步伐,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机遇,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面向农业发达国家,积极引进国外政府、金融组织贷款和企业投资,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农业优良品种、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和管理经验,加快我省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农业企业的技术升级。在荒山、荒滩、西部地区开发以及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按国际惯例办事,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农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和农业大项目建设领域有较大突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企业,合作开发国外土地、林业和渔业等资源,带动我省的劳务输出、技术输出,促进农业国际合作和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四、政策措施
“十五”期间,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突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从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护农民利益出发,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1、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做好土地延包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改革,建立新型的土地流转机制,力争在土地转包、转让、租赁和股本经营等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和适度发展规模经营;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村经营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进一步完善主要农产品流通政策,在继续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一步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流通方式和管理体制。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的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合并、机构改革和其它配套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要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农业科研与开发方向,重点加强优质新品种选育、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贮迈,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以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大专院校为骨干,扶持一批有优势、有规模、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基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组织精兵强将,加强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困扰我省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周时,利用生物工程和转基因工程技术,力争在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等优良品种的自主培育、开发方面实现大的突破。
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扶推广人员通过与农户签订技术承包协议、合同,形成利益风险共同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大力支持农业科技人员领办企业,积极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其科技成果作为资本进入市场,参与利益分配。对利用自有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参股入股的,占股比例可适当提高。扶持兴建一批集科研、开发、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扶推广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网络,通过广播电视、函授教育、职业学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搞好农村成人教育;抓好“绿色证书教育”、“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技电波入户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农村科学致富的带头人。
3、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农业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拓宽农业投入资金渠道。继续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安排国债项目,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合理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政府财力要更多地向农业倾斜,继续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支农资金,加大农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确保政府投入稳定增长。重点加强水利、农业科技、生态、动植物检疫等设施及大型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力争建成一批农林水牧渔骨干项目。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切实增加农业信贷资金投放,搞好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优惠政策,扩大农业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吸引各类工商企业向农业投资。积极探索农业利用外资的新形式,拓宽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争取在大项目利用外资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支持、鼓励农业企业直接融资,重点推荐一批基础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创造条件,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
4、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加入wTo的需要,抓紧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业行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流程建设,尽快制定和实施种植业、养殖业主导产品的品种标准、产品质量分级专用标准、农药兽药残留安全卫生标准、农产品包装贮运标识标准。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产品开发、组织生产、规范市场、评价质量、指导消费,在主要行业和重点农产品的生产环节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十五“期间,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继续完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的检测手段,重点抓好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防治体系的完善,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鼓励和培育农村中介服务组织,促进农村社会化分工,降低农民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促进电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向农村延伸,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应用,实现城乡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强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的搜集、分析和预测,提高准确性和实用性,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和经营。
建立新型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对支农企业进行必要的扶持,确保其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力度,强化服务功能,同时,鼓励其它成份的流通组织参与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实现多渠道流通,确保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需要。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规范流通秩序,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对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的”打假"力度,防止坑农、害农事件伪发生。
7.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 篇七
2014年以来, 我省建材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增速比去年有所放缓, 利润增速有所下降, 投资增幅有所回落。
1.1 生产销售平稳增长
1~11月, 全省建材 (未含安全与建筑用五金) 完成工业增加值1162.6亿元, 同比增长11.9%;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29.2亿元, 同比增长17.3%。其中, 水泥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498.6亿元, 同比增长22.5%;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53.1亿元, 同比增长3.2%;建筑陶瓷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196.6亿元, 同比增长11.3%;卫生陶瓷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14.3亿元, 同比增长19.9%。
1~11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47.93万吨标准煤, 增长2.5%, 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行业能耗水平持续下降。
1.2 主要产品产量有所增长
1~11月, 广东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带动建材产品产量回升, 水泥产量同比增长14.1%, 水泥熟料产量同比增长7.0%, 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增长0.3%, 陶瓷砖产量同比增长6.6%, 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增长6.7%, 混凝土桩产量同比增长5.3%。
1.3 出口增长, 价格提升
2014年我省建材产品出口增长, 出现回暖迹象。1~9月, 广东建材产品出口总额121.0亿美元, 居全国首位, 增长25.4%。
据广州海关统计数据, 1-9月广东省陶瓷产品出口额54.7亿美元, 同比增长32.1%, 出口总量为1026.5万吨, 同比增长3.7%。其中, 建筑陶瓷出口额28.7亿美元, 出口913.2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19.1%和1.7%;卫生陶瓷出口额5.7亿美元, 出口量26.3万吨, 同比分别增加171.2%和44.8%。全省陶瓷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较上年同期上升27.3%。其中, 建筑陶瓷出口单价同比上涨17.1%, 卫生陶瓷同比上涨87.3%。
以上数据显示出口额的增长明显高于出口量的增速, 出口价格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陶瓷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加了, 价格向国际市场接轨有新进展, 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
1.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2014年以来, 由于控制新增产能, 传统水泥、玻璃、陶瓷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设备改造投入。全省建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91.4亿元, 增长14.9%, 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8个百分点。其中, 水泥制造投资31.6亿元, 同比下降34.2%;平板玻璃制造投资16.0亿元, 同比增长56.1%;建筑陶瓷制造投资82.8亿元, 同比下降7.6%;卫生陶瓷制造投资33.1亿元, 同比增长72.3%;水泥制品制造35.2亿元, 下降0.3%;石棉水泥制品制造12.5亿元, 下降14.8%;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68.1亿元, 增长5.6%;建筑用石加工148.9亿元, 增加23.5%;其他建筑材料制造33.4亿元, 增长24.5%;建筑装饰用石开采16.6亿元, 增长28.8%;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固定资产投资32.3亿元, 增长115.3%。
从以上数据看, 全省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在回落的轨道上运行。传统建材三大项 (水泥、玻璃、陶瓷) 在整个建材行业中的占比在下降, 其他建筑材料增长速度加快, 说明我省建材行业结构在不断调整, 其他新的建材在逐步发展。由于国家禁用海砂和对江河天然砂石的采用实行限制, 造成对建筑骨料的供应趋于紧张, 因此对其他砂石和骨料的开采需求刺激了这方面的投资持续增长。
1.5 行业经济效益整体增长
1~11月, 全省建材工业完成利润总额225.3亿元, 同比增长28.6%。其中, 水泥制造完成利润总额58.3亿元, 同比增长80.8%;建筑陶瓷完成利润总额66.3亿元, 同比增长8.9%;卫生陶瓷完成利润总额14.1亿元, 同比增长31.6%;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完成利润总额10.1亿元, 同比下降31.0%;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制造22.2亿元, 增长20.8%;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19.2亿元, 增长40.7%;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10.7亿元, 增长24.5%。
除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完成利润下降之外, 水泥、卫生陶瓷、水泥制品及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业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其中以水泥增长的幅度为最大, 今年成为水泥历史同期水平最好的年份。
综观我省建材行业全年经济数据来看, 我省建材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运行,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国前列位置, 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 从全年我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轨迹来看, 情况不容乐观。1~11月份, 全省建材工业完成利润总额比上半年增速减少21.3个百分点, 水泥制造完成利润总额比上半年增速减少351.8个百分点, 建筑陶瓷完成利润总额比上半年增速减少16.8个百分点, 卫生陶瓷完成利润总额比上半年增速减少19.7个百分点, 水泥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半年增速降低9.3个百分点, 卫生陶瓷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半年增速降低8.3个百分点, 水泥熟料增长比上半年减少4.1个百分点, 陶瓷砖产量增长幅度比上半年减少1.9个百分点, 平板玻璃产量增长比上半年降低18.7个百分点。
可以说, 全年平稳增长的数据, 更多是在上半年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从下半年开始, 特别是八月份以后, 几乎整个行业都出现拐点, 全省建材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在各个层面相关政策和各种因素影响下, 建材行业受到市场、环保、节能等巨大压力, 一些行业甚至面临比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重的局面, 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2 全省建材重点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⑴水泥行业。2014年以来, 广东省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带动水泥需求, 产销平稳增长。1-8月, 广东水泥价格接去年年底高位有所回调, 进入下半年又出现调升。广东水泥利润的提升是得益于煤炭成本的持续下调, 价格基本稳定在一个高位的情况下运行, 导致利润大幅增长。虽然, 广东实行了碳排放权有偿购买, 整个行业碳排放交易增加成本达1.5亿元, 但这部分成本被煤炭价格下降消化了。水泥行业今年利润增长幅度是近三年最好的一个年份。价格能在高位稳定的原因, 是广东省目前水泥短缺, 各个工厂的库存量低, 市场紧缺, 仍然靠进口外省的水泥来维持量的平衡。
⑵玻璃行业。广东省目前共有已建成的浮法玻璃生产线25条、格法玻璃生产线1条、超白压延玻璃生产线1条, 平板玻璃行业年总产能已超过1.1亿重量箱。2014年1-11月平板玻璃实际完成7893.1万重量箱, 产量只完成产能的七成左右, 形势严峻。由于房地产市场降温, 玻璃需求受到影响, 市场供大于求, 玻璃价格持续走低, 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1-7月, 下游玻璃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采购意愿下降, 上游玻璃原片厂商出货速度放缓, 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在高库存和回款压力下纷纷调降价格, 最低价格跌至55元/重量箱, 创出近年来的新低, 过半数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出现亏损。
⑶建筑卫生陶瓷行业。2014年以来, 受房地产行业降温影响, 终端市场不景气, 陶瓷行业不少企业库存积压、业绩下滑;但总的来看, 知名品牌企业相对平稳, 中小企业受冲击相对较大。广东是最严格执行《陶瓷工业污染排放标准》的地区, 各产区地方政府相继发出限产令, 陶瓷企业经历前所未有的环保风暴, 在这个压力之下, 有些陶瓷企业关停20%产能。近二年来, 大中型骨干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环保改造、环保治理, 投资大幅增加。由于受到市场的冲击, 又经受环保风暴的双重压力, 广东陶瓷行业开始步入一个困难的年份。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些知名品牌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 加强新产品、特色产品的研发设计, 提高产品附加值, 寻找出路。比如有的企业, 尽管产量比去年下降了, 但通过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售价, 企业的整体利润反而相应提高。
3 我省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应对措施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的实质为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竞争将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 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 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必须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必然会对建材工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新常态下, 建材工业除了注重行业自身固有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特征, 以及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延伸产业链、绿色发展、两化融合等问题, 我省建材行业还会碰到宏观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需要采取新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3.1 新常态下, 中国经济发展特征
⑴经济增长步入换挡期, 10%左右的高增长时代不再, 经济发展将处于中速增长阶段, 预计“十三五”期间的增速可能保持在7%左右。
⑵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将由以投资、外需为主转向以国内居民消费拉动为主,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逐步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也会逐年下降。
⑶中国经济必然要迎来新一轮以追求产业全面升级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期,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将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制造业的发展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⑷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将成过去时, 更加追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更加追求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将加快推进。
⑸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 并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战略, 中国经济的国际融合度还将逐步提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将加快推进, “一路一带”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3.2 新常态建材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⑴挑战
经济减速大背景下各种隐性风险将逐渐显露, 金融领域发生风险概率加大, 产能过剩风险进一步加剧。经济处于下行区间, 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投资近几年进入下行通道, 导致前期已经形成的大量产能短期内难以消化, 行业企业亏损愈发严重, 同时部分领域的恶性竞争加剧也将问题进一步放大。
长期提质增效目标下短期内产业将面临阵痛。创新能力不足成为传统建材产业发展“软肋”, 在技术层面上将面临更大约束, 国内建材工业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随着技术壁垒的增强, 以低成本获得国外技术的空间正在缩小。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带来的人才压力持续加大, 在传统制造业高级化转型的过程中, 智能融合的热潮逐渐兴起, 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的不断普及将导致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高素质专业人才将更加紧缺。
供需双趋紧约束下企业经营压力将不断加剧。从需求层面看, 过去国内外市场需求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企业只满足现状, 生产简单、低端产品就能实现快速扩张, 但是新常态下以低成本扩张来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从供给面看, 企业在转型过程中, 一方面要面临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要素成本, 另一方面还要在环保、技术改造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这些额外的开销将进一步推高企业经营成本。近年来,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涨,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有限, 表明银行流动性减弱、资本约束增强、信贷约束趋紧, 企业资金面压力也随之增大。
⑵机遇
各项改革逐步深化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国家多种财税改革措施不断推出, 不仅增加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而且刺激了新需求的不断涌现, 为工业经济培育新增长领域提供了机遇。
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加速结构优化升级。当前, 产业在技术研发、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等多个领域都呈现新特征。未来, 随着新技术的加快推广和应用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 全球和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这将极大拓宽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领域, 推动工业向“自主国际化”转变。
城市消费成为扩大内需主要动力。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支出显著增长。未来,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住房、汽车、通信、教育、旅游等城市服务性消费将成为消费新增长点, 这将为工业形成带动力强、增速快的消费品提供新生动力。
智能装备投资显著提升工业化水平。我国已将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重大战略工程确定为优先重点发展方向, 这些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装备, 将有效带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显著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
广东等新增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 在投资准入政策、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 率先实现区内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 开放投资, 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3.3 新常态下建材工业的应对策略
新常态下的中国仍然处在极为珍贵的战略机遇期。下一个30年, 仍然属于中国黄金发展的30年, 中国的增长方式将更加合理,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将更加包容, 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将更为深刻和全面。但这种机遇能否兑现, 取决于我们能否深刻认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对经济减速保持宽容, 对调整中的风险不再回避和拖延。新常态下, 创新是发展的引擎, 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适应新常态, 必须摆脱不可持续的旧的发展模式。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战略下, 建材行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善于谋大局、谋长远。当前, 必须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顺应新常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 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找准方法、狠抓落实, 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作为制造业的建材工业, 必须加快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等先进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转型, 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支撑消费结构升级。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我省建材工业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努力发挥建材工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作用。
⑴理性看待工业新常态。面对行业的“新常态”, 处在先行先试的广东省, 我省建材行业和企业必须认清现状, 迎接挑战, 顺应“新常态”规律, 积极主动顺势而为, 优化内部管理, 寻找企业的创新驱动,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环保技术、促进管理创新上来, 顺应市场规律的发展, 进入高效、低成本、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促进行业、企业提质增效。
⑵加快绿色发展, 推动形成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我省建材行业处在全国第一阵营, 主要行业的技术、生产、装备、市场、人才、管理、信息等处于领头位置, 有充分条件和足够能力在建材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中起引领作用。我省建材行业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文明建设相结合, 推动我省建材工业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开发。
⑶发展智能制造, 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生产新方式。省政府已经明确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 在工业中积极推动智能应用。我省建材行业应该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和信息化发展趋势, 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 提高智能产品、智能装备的制造能力, 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建材工业特色生态体系, 以应用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促进我省建材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 努力为全国建材行业智能应用发展走出新路子。
⑷实施创新驱动, 塑造我省建材工业转型发展新引擎。广东处在创新的领头位置, 我省建材行业应该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 增强我省建材工业升级的动力。围绕两化深度融合需要, 集中突破一批基础共性和核心关键技术, 提高建材工业基础能力与国产智能技术、产品和装备水平。着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创新发展, 加快推动建材工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培育壮大产业竞争新优势。
⑸扩大对外开放, 开辟建材工业持续发展新空间。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是进出口的大省, 一些地区列入自贸区, 还是“一带一路”的起源地和核心区域, 我省建材行业必须仅仅抓住有利因素, 发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对外投资的优势条件,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构建我省建材工业开放发展新格局, 开拓国际市场, 拓展化解过剩产能的新途径, 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赢得主动。
⑹服务先行, 打造“制造服务业”。在顺应“新常态”的基础上, 发挥我省建材行业在市场的尖端优势, 进一步将服务融入到建材这个传统制造业, 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生产、服务以及一揽子解决方案, 打造一套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由过去单一的由制造争取附加值到通过为客户终端做更多增值服务创造新价值。同时延长制造行业的服务链, 优化产业结构, 在获得更多的利润的同时, 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这需要我省企业在制造上花功夫, 更要求在服务上多动脑筋。
⑺电子商务引领建材产业流通模式变革。电子商务可以打破区域界限, 集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物流于一体, 使信息更加公开化, 价格更加透明化, 销售区域扩大化;使从生产、流通到终端用户的供应链变短, 成本降低, 流通效率提高。广东是电子商务开展最发达的地区, 在销售和消费上高踞全国榜首, 远远抛离其他地区, 为我省建材行业触电打下非常有利的基础。我省建材企业应该抓住有利条件,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寻找更多客户, 开拓新的市场, 扩展销售区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从交易、加工配送、仓储物流方面基本实现各环节的无缝对接, 使建材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实现全流程服务, 引领建材流通模式从传统模式不断变革, 实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成功跨越。
8.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 篇八
总体情况
上半年,上海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171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其中软件产业966.8亿元,互联网信息服务业298.98亿元,电信传输服务业343.97亿元,广电信息服务业68.9亿元。实现增加值578.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上半年,上海有2家信息服务业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使得上海在海内外上市的信息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到了44家(见下图)。
2012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增加值对比情况
运行特点
软件业:上半年,上海软件产业实现经营收入96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增速趋于平稳。新增认定软件企业290家,登记软件产品1197个。截至目前,全市有213家企业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其中一级的12家、二级的33家、三级的99家。中国银联、宝信软件、贝尔软件等6家企业列入国家软件百强名单。上半年,软件企业的盈利较一季度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共实现利润总额120.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从重点软件企业监测数据看, 2012年上半年工业软件企业增速较快,如宝信、卡斯柯等企业的增速都在20%以上;系统集成服务类软件企业也保持了20%的增长速度;受通信产业不景气的影响,通讯类软件企业则出现较大下滑, 平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以上,但跌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上半年,上海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298.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8%。在网络游戏领域,从事MMORPG类游戏的网络游戏企业的增速进一步放缓,整体保持在10%左右,而从事网页或手机类游戏的企业收入则呈几何倍数增长;在网络视听领域,随着影视剧版权的非理性购买逐渐缓和,网络视频行业进入比拼内功修为的阶段,各视频网站开始差异化内容竞争,使得视听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部分企业已实现盈利;在第三方支付领域,随着央行第四批第三方支付名单的公布,上海共有49家企业获得了51块第三方支付牌照,全国排名第一。
电信传输服务业:上半年,上海电信传输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343.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截至6月底,上海电话用户数达到3787.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925.7万户,较上年末减少0.7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9.8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2861.9万户,较上年末净增241.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23.2部/百人。上海电信、联通和移动这三家电信运营商经过两年多的整合,从单一服务逐步过渡到全业务协同发展,以特色服务来吸引用户。如联通通过iPhone套餐吸引高端移动手机用户;电信利用原有的宽带优势配以套餐服务来吸引用户;移动则主推WLAN、全网88套餐等业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推荐阅读:
广东省经济组织证明书09-11
广东省著名商标认定和管理规定07-07
广东省建筑设计公司和监理公司10-31
广东省2015年下半年农村信用社招聘:金融经济考试试卷08-03
广东现代信息行业协会10-17
创建文明城市标语口号和平安广东07-11
内贸集装箱码头称重系统信息系统验收标准-广东内贸集装箱监控系统09-25
广东省全国教师管理07-28
2019广东省中考时间09-04
广东省小学语文教材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