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2024-09-24

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10篇)

1.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篇一

期末作业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七大方面: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录用、、、、员工关系管理。

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 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4、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有:长远性、根本性、。

5、招聘的原则:因事择人、平等竞争、、。

6、绩效的特点:多因性、多维性、。

7、自我剖析的方法有、自我测试法、计算机测试法。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劳动力资源

2、工作分析

3、ERG理论

4、关键绩效指标

5、薪酬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哪几方面的因素。

2、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3、简述人员甄选的步骤。

4、简述培训开发的原则。

5、简述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2、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各有什么优缺点。

2.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篇二

《教育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按照某种方法确定的若干个体的集合。它是总体的一部分。从总体中可抽取很多个样本,而一个样本与另一个样本的结合,又可形成新的样本。2.封闭型问卷

答: 封闭型问卷也称结构式问卷,它是指在问卷中把问题和可供选择的答案一起列出,调查对象只能在所限定的范围内挑选出答案来。3.教育实验研究

答:教育实验研究是指是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以便人为地引起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从而验证假设,揭示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4.教育会诊法

答:教育会诊法是指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就某一学生的行为做出鉴定,并制定出矫正、改进和促进措施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5.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在选定课题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设想。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调查问卷通常要包含哪些基本成分?

答:一个完整的问卷,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调查标题、卷首语、指导语、个人特征资料、问题与答案、编码、结束语等

2.文献研究有哪些优点?

答:(1)具有无反应性的优点。(2)费用较低。(3)可接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广,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4)适于作纵贯分析。(5)可重复。3.研究假设有哪些作用? 答:(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在有假设的研究中,整个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的。(2)假设能明确地规定课题。研究假设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重点,提示收集资料的方向和范围,并能提供研究结论的框架。(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提出假设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而是为过渡到理论做准备的,当假设的基本观念或预言被证实或被证伪,这个假设就有可能上升为理论。4.抽取样本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1)简单随机抽样

使总体中所有的个体都有相等的和独立的机会被抽作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抽样

等距抽样也叫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这种抽样方法是,先把总体从1到N排序,再把总体分成若干个含有相等个体的小组,最后随机从每一个小组中抽取一个个体。

(3)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先把包含N个单位的总体分成互不重复的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具有较总体更为集中的特性。把一个子总体作为一层,从每一层中再按一定的方法抽取样本。如果采用的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就叫做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是以个体的自然组为单位进行抽样的方法。在具体的研究中,有时由于总体的数量比较大等原因,以个体为单位抽样不方便,甚至不可能,而以一个组为单位抽样更方便。这时可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5、制定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要明确研究什么。

(2)为什么研究。首先,要说明研究动机;其次,要提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三,要列举研究的具体目标。

(3)如何研究。首先,要说明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程序,其中包括研究对象及其取样、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工具的选择与编制、收集资料的程序、资料分析的方法等;其次,对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研究人员的组织、研究进度的安排、研究经费的预算等。

(4)有何成效。首先,研究者必须在研究计划中具体说明研究的预期成效;其次,要有成果达到的水平和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共10分)

1、应依据哪些标准来评价教育科研选题的好坏?

答:研究课题来源于问题,但问题并不等于研究课题。要确定一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除了要了解其性质特点及主客观条件外,更需要对课题本身的价值和可行性等进行分析。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当具备下面一些特点。

(1)好课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方向和研究的价值。一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可以从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进行

考虑。理论意义是指研究的问题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有所贡献,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实践意义是指研究问题对教育改革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研究结论具有应用价值。衡量课题有无意义以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

(2)好课题必须有科学性。选题的科学性表现在选题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使选题的立论根据充分、合理。

(3)好课题必须具体明确。研究者要将自己所研究问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选定的问题要具体化,界限清楚,不能太笼统、不着边际。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整个研究过程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一般来说,“小题大做”的问题会得出具体明确的、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而“大题小做”的问题往往收不到具体明确的、对理论和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成果。

(4)好课题要有独创性。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属性,选定研究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具有新意和时代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所要研究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

(5)好课题要有可行性。研究问题的可行性是指研究者具备顺利地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条件。问题研究的可行性包含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研究时机等条件。

四、设计与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地区教育部门要了解高三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辅导材料的花费,随机抽取了该地区的500名高三学生,计算出平均花费为120元,已知总体的标准差为25元,请估计该地区高三学生总体平均花费的95%和99%的置信区间。

答: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为:-1.96 <μ< +1.96,即(117.82-122.19); 置信度为99% 的置信区间为:-2.58 <μ< +2.58,即(117.21-122.88)2.请制定一份有关探讨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知识状况的研究计划。

答:

(一)研究的目的

了解某某一群体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知识状况

(二)确定与选取研究对象

当这一学生群体较大时,要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如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等;如果这一学生群体不太大,可以将其总体作为研究对象,如某个班级或某所学校的学生。

(三)研究方法

编制有关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问卷,注意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考察。编制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试卷,同样要靠率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四)研究过程的实施

确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途径来实施调查。

(五)结果统计与解释

统计调查结果,了解学生的总体状况,并比较分析不同家庭、不同性别、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差异及其可能的原因。

(六)撰写研究报告

3.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篇三

《社会学概论(高起专)》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社会运行条件:社会运行条件是指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的总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业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基本内容 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经常、变异和中断等三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

2.社会角色 :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3.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人走向群体、进入社会、适应社会,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理解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4.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连结方,当这种连结遭到破坏而扭曲变形,或这种连结方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时,就产生结构性失调。在教育水平、文化类别、宗教、职业、社会地位阶层、组织内雇佣等方面的结构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文化冲突是指文化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或多种文化激烈矛盾的状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往往会在价值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甚至对立。

答:正确.俗称文化差异。两个或多个文化背影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持不同的态度。

2.社会安全阀是社会冲突理论中用以表示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概念,是由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

答:错。改正:是由美国冲突论的代表科塞提出的。

3.社会群体是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如家庭、学校、工会、机关、邻里等。

答:正确.4.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弱到强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答:错。改正:根据社会约束力的由弱到强排列,因该是:风俗习惯、道德、宗教、法律。

5.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 其特点是个人原因而发生的社会流动。

答:错。改正:结构性流动的其特点是并非个人原因而发生的社会流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要回答社会学中社会化的几种类型。

答:第一,初始社会化。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它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第二,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某一社会化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这就是预期社会化。

第三,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第四,逆向社会化。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过程。第五,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2.简要回答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答: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其中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影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改造。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累,这种积累使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能力日益增强。

第二,文化影响社会的发展速度。人类在历史中总结的知识、技能通过文化的积累和继承作用不断更新和传递。

第三,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但人们的价值观念、传统习俗也对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文化影响社会主体的自身素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等都会对该国或该民族的民众素质产生影响。

3.城市社区的特征。

答;第一,地域特征。城市社区的地域特征是指坐落在城市地表上的位置、范围及特点。处在不同的位置及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城市社区的类型。中国把特大城市界定为100万人以上,大城市是50万—100万,中等城市是20万—50万,小城市是20万以下。城市功能体现城市的地域特征。一座城市坐落在何处,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也体现这个城市的地域特征。比如,旅游城市一般拥有名山大川、人文建筑、农家小院、距市中心较近、交通食宿便利等条件。

第二,人口特征。与农村社区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流动性小等特征不同的是,城市社区人口特征主要体现在人口数量大,密度高,人口质量高,流动性大,异质性强等特点。

第三,组织结构特征。包括社群和组织两部分,这是社区居民进行交往互动,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四,文化特征。城市社区文化是集综合性、复杂性、层次性为一体的社会文化活动。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运用社会组织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答:第一、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它是以正式规则为主体,以系统的权力划分为基础,具有专业化功能、权威分层和固定规程的管理方式。公务员制度就是科层制的一种表现。

第二、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有着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所以,要求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所谓“政治中立”的原则,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等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等等。

(2).坚持党管干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文官管理必须独立于党派之外,“不受任何党派干预”,“与党派政治脱钩”,是独立的管理系统。

(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所谓政治化和事务官的所谓职业化,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官体系,相互之间不能转任。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权。而西方国家的文官则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它受雇于政府,是政府的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总而言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它学习和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些积极内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制度化。由于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公务员法规体系中的基础性法规和总的章程,所以只能规定公务员管理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执行过程中,还应逐渐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2.运用社会分层理论,谈谈我国改革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答:(1)韦伯认为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和声望社会标准。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占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2)我国改革以来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

(3)现代化转型是我国的劳动分工、职业体系结构、社会结构等发生很大变化。经济体制转轨使 我国经济运行管理发生很大变化。

4.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篇四

《市场营销管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6分,共30分)

1、市场定位: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

2、品牌: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

3、公共关系:是指企业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来协调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及企业的产品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的支持,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社会声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4、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

5、市场细分:就是以消费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品牌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简洁醒目,易读易记;(2)构思巧妙,暗示属性;(3)富蕴内涵,情意浓重;(4)避免雷同,超越时空。

2、我国将在21世纪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一变化所形成的市场机会有哪些?

答:(1)老年人对书刊、娱乐、休闲的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将促进老年文化娱乐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老年人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必然对医疗用品、药品、保健用品及营养用品有巨大的需求,形成老年医疗保健品市场;(3)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抚养系数有加大的趋势,原来由子女直接照顾老年人的工作可能被社会化的老年赡养机构所代替,逐步形成老年护理市场。

3、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有那些?(1)答:定价目标;产品成本;(2)市场需求;

(3)竞争作者产品和价格;(4)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4、成长期营销策略?

答:(1)根据用户需求和其他市场信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发展产品的新款式、新型号,增加产品的新用途。(2)加强促销环节,树立强有力的产品形象。促销策略的重心应从建立产品知名度转移到树立产品形象,主要目标是建立品牌偏好,争取新的顾客。(3)选择适当的时机调整价格,以争取更多顾客。(4)重新评价渠道、选择决策,巩固原有渠道,增加新的销售渠道;开拓新的市场。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品牌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主要作用。

答: 品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企业和对消费者两方面,现简要阐述如下:

(1)品牌对营销企业的重要作用。

第一,品牌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二,品牌有利于保护品牌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品牌有利于约束企业的不良行为,督促企业着眼于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和自身的长远利益,规范自己的营销行为。

第四,品牌有助于扩大产品组合。主要针对消费者偏爱的品牌,在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组合扩大,较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例如,中国海尔集团成功地推出了海尔(Haier)冰箱之后,又利用这个品牌及其图样特征成功地推出了洗衣机、电视机等新产品。

(2)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的作用。

第一,品牌便于消费者辨认、识别所需商品,有助于消费者选购商品。

第二,品牌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利益。

第三,品牌有利于促进产品改良,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2、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对市场营销组合的影响?

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可能将产生如下的影响:

(1)使产品的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营销者主要注意力是不断寻找新科技来源、新技术的专利保护,开发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的新产品。

(2)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占用更加“对称”,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来制定高价的作法显然在信息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产品的售价中必须包含“创新成本”,而且占据较大的比例。

(3)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分销方式的重大变化,人们的交易再也不局限于特定场合,非场合交易或自我服务的方式逐渐成为现代乃至未来商业的主体。

5.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工作安排 篇五

各位教职工:

本学期的期末工作安排如下——

1.本周内(7月2~7月6日)各副科教师自行安排期末测试并进行学期评定。

2.下周一(7月9日)所有副科停课,进行语文、数学总复习,各班的语文、数学科任教师自行调配复习时间。

3.下周二(7月10日)下午下班之前,各科任教师把期末考试试卷交到教导室。

4.下周三(7月11日)上午进行语文期末考试,下午进行数学期末考试。

5.下周三(7月11日)下午5:00之前各班主任把本班学生“三好生”1名,“优秀学生干部”1名,“劳动积极分子”1名,“进步生”1名,“双科优秀”若干名名单上交教导室。

6.下周四(7月12日)上午(按课程表)各班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各方面注意事项、暑假作业布置等;下午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具体时间为15:00~17:30,请各班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7.本学期剩下最后这些天,各班主任要特别强调一下学生的安全教育,注意人身安全,特别注意情绪有波动的学生。同时作好假期的安全教育,放假回家不搭载违章车辆,注意假期在家的人身安全,特别要强调暑期防溺水的人身安全。

学校教导室

6.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篇六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提升质量,提高成绩,全面的评估了所任教的班级,八年级(2)班和八年级(3)班的数学成绩,并且从学生情况分析、试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以下的质量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期末检测,八年级(3)班共86人参加数学考试,缺考5人。八年级(2)班人均平均分28.84分、八年级(3)班人均平均分30.70分。其中(2)班最高分为83分,最低分为9分,2人及格。(3)班最高分为70分,最低分11分,0人及格。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总分120分。

(1)试题类型:选择题15题45分,填空题5题15分,解答题8题60分。

(2)测试主要内容:三角形的证明;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因式分解;分式与分式方程;平行四边形;

2、试卷特点等方面: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有利于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形成。其具体特点如下: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重视数形结合。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学生答题分析:基本功比较扎实。

综观整套试题,可以说体现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尤其是本套试题提升了实践能力,是对学生学习的全方面情况进行了测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此次测试,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以便于将来改进。

(1)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搞不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凭感觉答题;

(2)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和概念掌握的不够牢固,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

(3)学生对题型的认知比较陌生,导致不知从何下手,丢分严重。

(4)复习时间没有好好利用,让学生做的几套模拟题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讲解。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课堂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认真指导学生读应用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做计算题正确率高的能力。

4、加大习题练习,使用创新型题型,带动学生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了解知识点的出处,以便于成功完成解答。

5、围绕知识点多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指导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精讲精练,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局限于简单的模仿,要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7.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篇七

《教育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选择研究课题应遵循的策略是什么?

答:(1)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策略,把精力集中在一两个研究方向上,形成自己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

(2)转轨策略,就是在教育科研中,转变原来的思维角度,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上重新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

(3)边缘搜索策略,就是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缘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进而确立研究课题。

(4)联想移植策略,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通过联想产生启发。

(5)厚积薄发策略,要注意日常的积累,要广泛地占有资料,要提高对新信息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提高对各种新信息融会贯通的能力。

2.结构式定量文献分析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1)趋势分析,利用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内容资料量化结果的比较,分析某种现象或思想观点的发展过程、演变规律及今后趋势。

(2)比较分析,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量化结果的对比,对不同地区、学校、团体和个人的教育思想、教学效果及工作方式等进行比较。

(3)意向分析,通过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或不同的场合所显示出来的文献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研究该对象的意向。

3.在教育实验研究中,有哪几种变量可充当自变量?

答:教育实验研究的自变量主要有四类:一是课题变量(实验作业、任务),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二是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因为教育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各种环境因素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它们也可以充当自变量,如社区、学校、家庭、班级等;三是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也可将它们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但是,如果不是将这些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那么,它们就成为无关变量,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需要消除或控制;四是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就叫暂时的被试变量,如疲劳、焦虑、恐惧、奖励、惩罚、饥饿等。

4.个案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体现在何处?

答:个案研究在对个别对象的全面细致了解方面确实远远胜过其他研究方法,但是它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1)代表性不足。由于个案法研究的是个别对象,虽然也有对群体的研究,但仍是采用研究“个别”的方式来研究“群体”,而不是采用实验抽样的方法来研究群体的,因此,所获得的结果虽然精细,但均为各具特点的个别材料,难以进行统计处理,不能随便用来说明其代表的总体。

(2)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在个案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对象以往经验来推断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却不能肯定问题就是某种经验引起的,因为我们不能设置情境,控制变量,也就是说不能确定两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3)结论的主观性较强。个案研究常常采用描述性的分析和定性化的阐释,难以对资料和结果作量化和标准化处理,因而容易受研究者自身的价值观、动机、知识结构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做出主观性强的结论。

(4)费时费力。个案研究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儿童进行一定的训练或矫正,有时甚至需要追踪研究几年或几十年,因而耗时较多,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较多。

5.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邮政投递式,就是研究者通过邮局向被选定的调查对象寄发问卷,并要求被调查者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填答问卷,然后再通过邮局将问卷寄回给研究者。

(2)集中填答式,这是研究者亲自到被调查对象的单位,把调查对象集中起来,由研究者向被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和填答问卷的方法,被调查者即时填答,然后由研究者把问卷收集起来。

(3)网上填答式,运用网络技术进行问卷调查,属于新的方式。

二、论述题(共20分)

1.你如何理解教育科研的任务和价值?

答:教育科研活动可以体现丰富的价值或作用,这源于它能够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1)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教育发展速度问题、教育发展的资源保障问题、教育效率问题、教育方法的更新和完善问题、教育管理机制问题、教学设备或教育工具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在我们的经验体系中找到答案,也不能依靠任意的尝试,只能依靠科研活动,依靠模式推演和论证。

(2)发展教育理论,丰富教育思想体系,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教育思想,即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形成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育科研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总结零散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使之系统化、概括化、抽象化,形成“理论体系”。没有系统的研究功夫,没有长时间的复杂的研究活动,不可能建立起教育理论体系。

(3)总结并重新诠释教育经验。在教育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国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使这些经验发挥自身的价值?这些历史经验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遗害当今教育活动?这是教育科研工作要面对的问题。

(4)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教育发展决策服务。教育科研的基本出发点都是“立足现实,把握未来”,谋求发展教育理论,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服务。在教育决策过程中,决策主体需要把握未来社会总体的发展情况,从而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教育发展计划。

由此可见,教育科研的价值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教育科研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品质。

(2)教育科研是教育创新的基础。教育的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分析和研究教育内外部因素,调整教育系统的结构,完善其各系统的职能,完善系统间的资源配置机制„„这一切,不能依靠人的感性思维和经验思维,而必须寻找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没有强大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作保障,没有产生科学理论的教育科研体制和科研活动,所谓的“教育创新”是不可想象的。

(3)教育科研是教育理论的孵化器。教育发展到今天,要提高教育效率,发展教育品质,增强教育实效,按照教育规律组织教育活动,就不能单纯依靠“经验”,而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没有教育科研活动,就没有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科研是教育理论的孵化器。

(4)教育科研是教育变革的指南针。教育要改革,就必须积极寻求教育理论的支持,寻求思想资源的强大支持;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发展,又需要以教育科研为基础,这就使得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与教育科研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5)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专业化水平的工具。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是专业精神的发展,以及对教育规律(包括儿童成长规律)的尊重、认识和把握,而这种过程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三、设计与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两个变量为非正态变量,试选用恰当的方法求出其相关系数。

8.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篇八

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一、复习方法指导和总体要求

1、复习方法指导

由于本课程为开卷考试,所以期末考试侧重对重要知识点的深入理解,而并不要求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在复习中应做到:依据本期末复习提纲,以教材、视频教学课件、作业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复习资料,积极参与语音答疑,利用好课程论坛交流平台。

2、总体要求

对本期末复习提纲第四部分中所罗列的每一个知识点达到指定的要求。在本期末复习提纲第四部分中,对教材各章节的知识点做出了细化要求,依次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标记为了解的内容是本课程不太重要的内容,大家阅读了解即可,在考试中几乎不会涉及。标记为理解的内容,是本课程比较重要的内容,大家需要认真复习,在考试中会少量涉及。标记为掌握的内容,是本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在考试中会大量涉及,大家必须认真学习,完全吃透。

二、参考资料

1、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经济法学》(第七版),杨紫烜、徐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教材是期末考试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第七版教材是2015年6月新出版的,对第六版教材有了较多修订,期末考试的内容和范围均以第七版教材为基准,请大家务必使用第七版教材。

2、视频教学课件

高博厚老师主讲的视频教学课件内容以讲解案例为主,将教材和视频教学课件结合起来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第七版教材与视频教学课件的对应关系已在课程学习指导(见课程论坛)中列出供大家查阅。

3、平时作业

期末考试的内容和难度和作业题有一定的相似性,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作业,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完全掌握。

4、期末复习提纲

期末复习提纲是我们进行期末复习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复习提纲对教材每章节的各个知识点均做出了细化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复习时能够有的放矢。

5、语音答疑

语音答疑针对本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语音答疑讲稿可在课程论坛中下载。

2018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经济法》第一次语音答疑(针对基础知识串讲)时间:2018.4.12 19:00-21:00 2018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经济法》第二次语音答疑(针对期末考试复习)时间:2018.5.24 19:00-21:00

6、课程论坛

课程论坛的每周导学中所列出的重难点内容和相关思考题,需要掌握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三、试卷结构

1、考试范围:第七版教材序言至第三十章

2、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3、考试时间:90分钟

4、考试题型: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四、各章节重要知识点

序言(教材序言,课件未涉及)

1、经济法学的概念;(理解)

2、经济法学的地位;(理解)

3、经济法学与经济法的关系;(掌握)

4、研究经济法的指导思想;(掌握)

5、研究经济法的方法。(掌握)

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教材第一章,课件第一讲)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掌握)

2、经济运行和国家协调的概念;(掌握)

3、市场监管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掌握)

4、宏观调控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掌握)

5、经济法的定义。(掌握)

第二章:经济法的地位(教材第二章,课件第一、二讲)

1、经济法地位的概念;(掌握)

2、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掌握)

3、经济法与相关法的关系(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以及国际经济法);(掌握)

4、经济法的法域属性;(掌握)

5、公法和私法的概念;(掌握)

6、对否认经济法属于公法范围的观点评析。(掌握)

第三章:经济法的体系(教材第三章,课件未涉及)

1、经济法体系的概念;(掌握)

2、经济法体系同经济法立法体系的关系;(了解)

3、经济法体系同调整或主要调整经济关系的规范性文件体系的关系;(了解)

4、经济法体系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关系;(掌握)

5、经济法体系同经济法学体系的关系;(理解)

6、经济法体系的结构的概念;(掌握)

7、经济法体系的结构的内容;(掌握)

8、市场监管法的定义、地位及其体系;(掌握)

9、宏观调控法的定义、地位及其体系;(掌握)

10、经济法体系的结构中的内容中是否包括其他法。(掌握)

第四章:经济法的主体(教材第四章,课件第二至八讲)

1、经济法主体的定义及其基本含义;(掌握)

2、经济法主体体系的概念和结构;(掌握)

3、市场监管法主体的概念和划分;(理解)

4、宏观调控法主体的概念和划分;(理解)

5、行业性中介组织在经济法主体体系中的地位;(了解)

6、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概念;(理解)

7、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方式;(掌握)

8、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理解)

9、市场监管主体的职权和职责;(掌握)

10、宏观调控主体的职权和职责;(掌握)

11、市场监管受体的权利和义务;(理解)

12、宏观调控受体的权利和义务。(理解)

第五章:经济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教材第五章,课件未涉及)

1、经济法理念的概念;(理解)

2、经济法理念的内容;(掌握)

3、经济法理念的意义;(理解)

4、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掌握)

5、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认;(掌握)

6、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构成;(掌握)

7、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掌握)

第六章:经济法的渊源和经济法的制定(教材第六章,课件未涉及)

1、经济法渊源的概念;(掌握)

2、经济法渊源的种类;(掌握)

3、经济法制定的概念;(理解)

4、经济法制定的意义;(掌握)

5、经济法制定的现状;(掌握)

6、经济法制定的基本经验。(掌握)

第七章:经济法的实施和经济法的责任制度(教材第七章,课件第五、六、八、十、十二、十五讲)

1、经济法实施的概念和意义;(掌握)

2、经济法实施的基本经验;(掌握)

3、实施经济法的审判机构的设立;(了解)

4、法律责任与经济法责任的概念;(理解)

5、法律责任的形式和经济法责任的形式;(掌握)

6、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的意义;(掌握)

7、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的对策。(掌握)

第八章:市场准入与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教材第八章,课件未涉及)

1、市场准入与退出的概念;(了解)

2、市场准入与退出法、市场准入法、市场退出法的概念;(理解)

3、市场准入与退出法的地位;(理解)

4、市场准入与退出法的体系;(理解)

5、企业设立法律制度;(理解)

6、个体工商户市场准入法律制度;(了解)

7、企业终止法律制度;(理解)

8、个体工商户市场退出法律制度。(了解)

第九章:反垄断法律制度(教材第九章,课件未涉及)

1、竞争法的立法模式;(了解)

2、反垄断法概述;(理解)

3、垄断协议的含义;(理解)

4、垄断协议的种类;(掌握)

5、典型的横向垄断协议;(掌握)

6、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了解)

7、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8、反垄断法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了解)

9、经营者集中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10、经营者集中的利弊分析;(掌握)

11、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12、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种类;(理解)

13、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危害;(掌握)

14、反垄断法的适用原则;(理解)

15、违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了解)

第十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教材第十章,课件未涉及)

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理解)

2、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掌握)

4、市场混淆行为的概念、类型和认定标准;(掌握)

5、商业贿赂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6、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7、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理解)

8、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表现;(理解)

9、商业诽谤的概念和特征。(掌握)

第十一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教材第十一章,课件未涉及)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理解)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则;(了解)

3、消费者的具体权利;(理解)

4、经营者的具体义务;(理解)

5、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掌握)

6、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理解)

7、法律责任的确定。(了解)

第十二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教材第十二章,课件未涉及)

1、产品质量法的概念;(了解)

2、产品质量法的宗旨和指导原则;(理解)

3、产品质量监督的概念;(了解)

4、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了解)

5、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行政执法职权;(了解)

6、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了解)

7、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了解)

8、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理解)

9、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与追偿;(了解)

10、对生产、销售的产品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处罚规定;(了解)

11、对某些与制假、售假有关的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了解)

第十三章:广告法律制度(教材第十三章,课件未涉及)

1、广告的概念和特征;(了解)

2、广告法的概念和我国广告法的原则;(了解)

3、广告活动及其主体;(了解)

4、广告法关于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的一般规定;(了解)

5、广告的一般准则;(理解)

6、违反广告法的法律责任。(了解)

第十四章:电信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教材第十四章,课件未涉及)

1、电信的概念;(理解)

2、电信市场的概念和我国电信市场的发展;(了解)

3、电信市场的特殊性;(了解)

4、我国电信市场的监管体制;(了解)

5、电信经营者的市场准入;(了解)

6、接入和互联互通的概念;(理解)

7、接入和互联互通的监管;(了解)

8、电信服务质量监管;(了解)

9、电信价格行为的监管;(了解)

10、违反电信市场监管法的法律责任。(了解)

第十五章: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教材第十五章,课件未涉及)

1、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概念;(了解)

2、房地产权利人的权益保障;(了解)

3、土地使用权出让;(掌握)

4、土地使用权划拨;(掌握)

5、房地产开发的概念和原则;(掌握)

6、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体制;(了解)

7、房地产交易的一般规定;(理解)

8、房地产转让;(理解)

9、房地产抵押;(理解)

10、房屋租赁;(了解)

11、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的概念;(了解)

12、国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理解)

13、房地产的变更登记和抵押登记;(理解)

14、违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法律责任;(了解)

第十六章: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律制度(教材第十六章,课件未涉及)

1、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理解)

2、银行业监管管理的原则;(理解)

3、银行业监管管理的对象;(理解)

4、监督管理机构;(了解)

5、银行业监督管理措施;(理解)

6、违反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法律责任。(了解)

第十七章:证券监管法律制度(教材第十七章,课件第二至五讲)

1、证券监管及其目标和原则;(理解)

2、证券监督管理体制;(理解)

3、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结构的职责和监管措施;(了解)

4、证券发行的审核;(了解)

5、对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管;(理解)

6、对虚假陈述行为的监管;(理解)

7、对操纵市场行为的监管;(理解)

8、对欺诈客户行为的监管;(理解)

9、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理解)

10、对证券公司的监管;(了解)

第十八章:保险监管法律制度(教材第十八章,课件未涉及)

1、保险监管与保险监管法的概念;(理解)

2、保险监管的目标及其理论基础;(了解)

3、保险监管机构及其职权;(理解)

4、保险监管的主要内容和类型;(了解)

5、对市场进出的“结构监管”;(了解)

6、对保险机构活动的“行为监管”;(了解)

7、监管的重点和主要措施;(掌握)

8、保险中介机构的类型;(理解)

9、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监管;(了解)

10、经营规则监管;(了解)

11、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了解)

12、违反保险监管法的法律责任。(了解)

第十九章:计划和统计法律制度(教材第十九章,课件未涉及)

1、计划法概述;(了解)

2、计划的内容和形式;(了解)

3、计划的编制和审议;(理解)

4、计划的实施和协调;(了解)

5、统计法的概念;(理解)

6、统计的功能、任务和原则。(理解)

第二十章:固定资产投资法律制度(教材第二十章,课件第六、七、八、十四讲)

1、固定资产投资法的概念;(理解)

2、固定资产投资法的原则;(理解)

3、投资主体及其投资范围的划分;(理解)

4、基本建设程序的几个阶段;(掌握)

5、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了解)

6、违反固定资产投资法的法律责任。(了解)

第二十一章:产业法律制度(教材第二十一章,课件未涉及)

1、产业的概念;(理解)

2、产业的分类;(理解)

3、产业政策的概念;(了解)

4、产业政策的基本体系;(了解)

5、产业法的概念、地位和作用;(理解)

6、产业法和产业政策的关系;(理解)

7、产业法的主要内容。(了解)

第二十二章: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教材第二十二章,课件未涉及)

1、国有资产的概念和分类;(掌握)

2、国有资产管理立法和国有资产管理法的概念;(掌握)

3、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了解)

4、国有资产评估法律制度。(了解)

第二十三章:自然资源法律制度(教材第二十三章,课件未涉及)

1、自然资源法的概念;(理解)

2、自然资源法的原则;(理解)

3、土地管理法的概念和土地立法;(了解)

4、我国《土地管理法》的主要内容;(理解)

5、森林法的概念和森林立法;(了解)

6、我国《森林法》的主要内容;(了解)

7、草原法的概念和草原立法;(了解)

8、我国《草原法》的主要内容;(了解)

9、矿产资源法的概念和矿产立法;(了解)

10、矿产资源法的主要内容。(了解)

第二十四章:能源法律制度(教材第二十四章,课件未涉及)

1、能源法的概念;(理解)

2、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主要内容;(了解)

第二十五章:财政法律制度(教材第二十五章,课件未涉及)

1、财政的一般原理;(掌握)

2、财政法的概念;(理解)

3、财政法的体系;(理解)5

4、预算和预算法概述;(了解)

5、预算的体系;(理解)

6、预算管理程序;(理解)

7、国债和国债法概述;(了解)

8、国债的发行、使用、偿还与管理;(了解)

9、政府采购法;(了解)

10、转移支付法。(了解)

第二十六章:税收法律制度(教材第二十六章,课件未涉及)13

1、税收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理解)

2、税法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掌握)

3、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和要素;(掌握)

4、现行税种;(掌握)

5、增值税;(了解)

6、企业所得税;(了解)

7、个人所得税;(了解)

8、税收管理体制;(了解)

9、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了解)

第二十七章:中央银行法律制度(教材第二十七章,课件未涉及)

1、中央银行的特征及所有制形式;(了解)

2、中国人民银行的基本职能;(了解)

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理解)

4、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理解)

5、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掌握)

6、货币政策工具;(理解)

7、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责;(掌握)

8、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业务。(了解)

第二十八章:价格法律制度(教材第二十八章,课件未涉及)

1、价格法的概念;(了解)

2、价格法的任务;(理解)

3、价格体系的概念和构成;(了解)

4、价格的基本形式;(理解)

5、价格管理体制的概念;(了解)

6、经营者的价格权利与义务;(了解)

7、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职权和责任;(理解)

8、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理解)

9、价格监督检查的概念;(了解)

10、价格监督检查的机构及其职责;(了解)

11、违反价格法的法律责任。(了解)

第二十九章:会计和审计法律制度(教材第二十九章,课件未涉及)

1、会计法的概念和原则;(理解)

2、会计核算的法律规定;(了解)

3、会计监督的法律规定;(了解)

4、审计法的概念和原则;(掌握)

5、审计机关的职责;(了解)

6、审计机关的权限;(掌握)

7、审计机关的审计程序;(理解)

8、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了解)

9、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了解)

第三十章: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教材第三十章,课件第十二讲)

1、对外贸易的概念;(了解)

2、对外贸易法的原则;(理解)

3、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概念;(了解)

4、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了解)

5、对外贸易救济;(理解)

6、违反对外贸易法的法律责任。(了解)

五、答题方法及示例

1、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考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答题要求对所考察的名词做出准确、清晰的解释和表述,尽量用教材上的规范性语言作答。示例1:

(名词解释题)市场监管关系

答:市场监管关系,即市场监督管理关系,是指在国家进行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简答题

简答题考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答题要求用简单的、规范的语言将问题要点表述清楚,尽量分条回答,具有条理性,能使知识要点一目了然。示例2:

(简答题)简述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答: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对象不同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它不是调整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对象是民事关系,即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法律关系主体不同

经济法的主体有协调主体和协调受体,包括国家机关、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以及农户、个体工商户、个人等。民法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3)作用不同

经济法作为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之法,比较注重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利益。民法作为体现市场调节机制之法,比较注重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利益,同时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4)调整方法不同

经济法采取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调整方法;就惩罚而言,对于违反经济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求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相结合的制裁形式;非经济责任包括行为责任、信誉责任、资格减免责任和人身责任。民法对于违反民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主要采取民事制裁的形式。

3、论述题

论述题考察对基本理论的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答题要求根据题目提炼出问题要点,围绕相应的要点展开论证说明,有时需要结合现实情况,甚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注意答题的层次要分明。示例3:

(论述题)试论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的意义和对策。答题要点(注意需要针对每一个要点展开论证说明):

(一)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的意义

(1)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是提高经济法制定的质量的需要(2)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是保证经济法实施的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的对策

(1)加强对经济法责任制度的理论研究,提高对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的认识

9.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篇九

为深入推进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博士生考核机制,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浙大研院[2012]22号)和《浙江大学研究生资助管理办法(试行)》(浙大发研[2014]81号)文件精神,现制订2016年动科学院春季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中期考核实施方案如下:

一、考核对象

2017年春季入学博士生(硕博连读),以及之前未完成中期考核的博士生(统考生、硕博连读生、直博生)。

二、考核申请 1.申请条件:

(1)完成核心课程(2门专业学位课)的修读,同时完成培养方案最低课程总学分要求的80%以上;

(2)完成博士生开题报告,已登录系统并通过审核;

(3)完成读书报告(普博生2篇以上,直博生或硕博连续生4篇及以上),已登录系统并通过审核。

2.中期考核表:

参加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抓紧在管理系统中如实填报相关材料,并导出《浙江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表》,连同中期考核个人总结及科研成果复印件等附件,于3月30日当日递交学院研究生科。

三、考核时间

各一级学科考核在4月8-15日内完成,学院将在4月16日前将考核结果报送研究生院培养处。

四、组织形式

1.学院成立博士生中期考核领导小组,指导学科考核评定小组组织实施博士生中期考核,接受博士生对考核结果异议的申述,负责情况核实、复查,并给予答复。

组 长:汪以真 副组长:李肖梁、叶 艇

成 员:刘建新 杜爱芳 方维焕 朱良均 徐宁迎 朱 华 申诉联系人:朱 华,电话:88982326;邮箱:hzhu@zju.edu.cn 2.鉴于参加本次考核的博士生人数较少,学院决定以一级学科为单位,成立畜牧学、兽医学两个学科考核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徐宁迎

成 员:汪以真、刘建新、吴小锋、胡彩虹、刘红云、王争光

秘 书:尹兆正(办: E-213;电话:***,邮箱:yzhzh@zju.edu.cn)

组 长:杜爱芳

成 员:方维焕、胡松华、张才乔、孙红祥

秘 书:李 剑(办:E-525;电话:***, 邮箱:lijian@zju.edu.cn)

3.各学科考核小组组织公开的研究综述报告和考核面试会,并结合课程成绩以及科研成果进行考核,形成最终中期考核结果。

4.博士研究生学制内要完成一次中期考核,第一次考核不合格的博士生,一年后可申请一次重新考核。经重新考核仍不合格的博士生,予以分流。

五、考核内容

1.课程成绩:两门核心课程

2.研究能力评估:由学科考核小组考核。具体包括:

(1)科研成果:评估方式由学科考核小组自主确定量化计分或者评定打分等形式。

(2)实验记录本:根据参评研究生提交的实验记录本内容进行评分。(3)研究综述报告和考核评定面试:研究生汇报会,由学科考核小组综合评议。研究生汇报时间约30分钟/人,汇报内容包括研究综述、课题设计、研究进展、下一步研究计划及研究成果等。

3.考核成绩计算方法

(1)课程考试成绩(20%): 以两门核心课程的学分加权平均值折算;(2)研究能力评估(80%):包括科研成果、实验记录本、研究综述报告和考核评定面试。

六、考核结果

10.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篇十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领导权力:领导权力是指领导者的职位权力,是领导者在特定的组织里因占有领导职位而形成的权力,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施行的强制性支配和控制力量。

2.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战略决策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它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

3.引导:是采用循循善诱,说服教育的方法,把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4.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单概括现代领导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1)领导特质理论时期。该时期领导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适合当领导。

(2)领导行为理论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早期,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领导行为,探讨什么样的领导行为模式或风格有助于提高领导绩效。

(3)领导权变理论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重点研究影响领导绩效的情境因素,研究的范式从研究静态的领导主体即领导者转移到研究动态的领导活动。

(4)新领导理论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从更多的方面和更多的角度来研究影响领导成效的各种因素。

2.简述领导作风的含义和本质。

答:(1)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

(2)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及其阶级的世界观的反映。

(3)领导作风是领导活动本质属性的体现。

(4)领导作风是领导者思想文化素养的综合反映。

3.为了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应该怎样实施激励?

答:激励可以分为正负两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奖罚分明。对优秀员工一定要激励,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为其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有错误、有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员工,也要坚决的实施“负激励”,从而保证整个员工队伍的责任感。肯定与赞美是最强有力的激励方式,而且不花钱。连拿破仑都震惊于肯定与赞美的效果,有人告诉他,为了得到这位皇帝的一枚勋章,他的士兵是什么英勇行为都可以做出来的。

领导就是激励。领导者要先自我激励,后激励他人。只有首先把自己发动、激励起来,才可能把下属也发动、激励起来。要先“激”,后“励”。“激”是指激发积极的动机,“励”是指一种反馈,待下属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行为符合领导者的意图和决策目标,方对其行为进行鼓励、奖励。

4.简要说明领导目标在领导活动中起到哪些作用?

(一)领导目标对领导活动具有定向作用。

(二)领导目标对领导主体具有激励作用。

(二)领导目标对领导主体具有激励作用。

(四)领导目标对领导决策具有选择作用。

三、论述题(共20分)

1.试论论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与联系。

答:(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①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②领导和管理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以及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侧重于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详细的步骤或时间表,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而确保目标的达成。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开发未来前景,发展出达到前景的变化战略,并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②管理的计划与预算强调微观方面,覆盖的时间范围约为几个月到几年,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追求合理性。领导注重宏观方面,着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不排斥带有

一定风险性的战略。③管理行为的从业人员强调专业化,领导行为的从业人员注重于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④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在他们的功用上,管理行为通常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领导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能带来有益的变革。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

拉甲坡矿难背后的真相

2001年7月17日凌晨3时许,南丹龙泉矿冶总厂拉甲坡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致使在拉甲坡、龙山和田角锌矿井下作业的81名矿工遇难。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连日来开庭审理,这起特大事故被隐瞒不报的过程和真相大白于天下。

2001年7月17日早晨7时许,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打电话给龙泉矿冶总厂总经理黎东明,说矿下出了很大的透水事故,估计死了很多人。然而,直到下 午17时,黎东明才第一次把事故情况报告给当时分管南丹矿业的县委副书记莫壮龙。此时,距事故发生时间已过了14个小时。他请求县里不要上报,由龙泉自己 处理,保证不会出事。莫壮龙对黎东明说:“此事报告到我这里就到此为止,不要再向任何人报告”。

莫壮龙当即向县委书记万瑞忠汇报,而万瑞忠并没有表示立即组织排险抢救,只是说“你们搞清楚情况,我先跟唐县长商量一下再说”。尔后,万瑞忠当面告 诉了县长唐毓盛有关事故的情况,二人深感事故重大,一是弄不好大家都死定了,二是如果龙泉被查封,南丹县的财政收入受极大影响,于是都流露出瞒报的意思。万瑞忠交代交代县长,了解清楚龙泉矿是否有把握做好内部封锁消息的工作再做决定。22时,唐毓盛打电话给莫壮龙,要他复杂详细打探有关情况。一天过去了,县委领导竟没有任何人提议组织排险抢救,而是忙着策划怎么瞒报。

7月18日一上班,万瑞忠和唐毓盛就通了电话,约定晚上4人秘密商量有关事故处理的事情。晚上经过秘密商量,万瑞忠最后“拍板”:一是事故由龙泉自 己处理,县里不往上报;二是由莫壮龙等协调,主

要任务是防止消息泄露,同时密切关注社会上的议论;三是如果上级机关知道了,就说龙泉从没有正式的事故书面 报告,把责任全推给龙泉,责任由黎东明自己承担。由此,“里应外合”的瞒报计划全面制定并迅速实施。

从7月下旬道德8月初,万瑞忠等人多次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上级汇报调查结果时,一

直称发生了严重透水,但是没有事实和迹象证明有人员伤亡,传为造成 重大伤亡事故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之后,黎东明等人在县主要领导的默许甚至授意下,不择手段、绞尽脑汁封锁消息,企图将事故真相与81名死难矿工的冤魂一道 埋进漆黑的矿井。

法庭上,万瑞忠用几乎呜咽的声音交代了瞒报动机:“我首先没有处理好党和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当事故发生后,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丧失了一个 党员干部的根本立场。之前南丹矿区已经发生特大事故,这次如果报上去大家肯定都死定了。所以我们抱着侥幸、投机心理瞒报。其次没有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 系,我担心上报后,上级要大力治理整顿查处矿山,这回影响南丹的经济发展。”

其实,他们“不敢上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据公诉人指控,万瑞忠在担任南丹县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便利,18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合计人民币320多万元,并为他人谋取利益,涉嫌受贿罪。如果把事故报上去,上级机关查下来,他们害怕所有真相曝光。

结合以上案例请分析论述:

1、本案例中政府官员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采取了什么样的处理办法?请运用有关的领导原则分析其原因。

答:本案中的政府官员知道案情后没有组织积极抢救,反而想到的是个人利益会不会得到损害,采取封锁消息,隐瞒事实,不上报的态度。

现在领导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民主集中原则、效率与效益原则、辩证发展原则。本案的政府官员的做法违背领导的实事求是的作用和民主公开的原则,也违背了依法治国的领导观念。官员们怕自己的官职受到影响,怕自己的所管辖区域业绩受到影响,怕承担法律责任。顾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2、请结合上述案例谈谈领导原则在领导工作中的作用。

答:上述案例说明,坚持正确的领导原则和现代领导观念意义重大。领导原则是领导活动必须遵循的标准或者法则,是领导活动的指导思想,它直接影响着领导活动的立场和方向。

上一篇:400字春游作文:我们去春游下一篇:通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