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沈市长)

2024-08-23

在工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沈市长)(精选7篇)

1.在工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沈市长) 篇一

在调研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李再勇

(2012年3月31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到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来调研,非常高兴,很受鼓舞。小孟工业园这一年多来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下面,我就如何抓好工业经济工作和项目建设观摩会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进一步搞好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工业经济增速来说,我们达到了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6.6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与西部省会城市比较,贵阳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居第2位,较2010年同期提升了5位。从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来说,我们实现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六大特色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5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3.7%,同比增长28.33%,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9.4个百分点。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我们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势头。2012年一季度全市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同比增长21.5%。

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十一五”给我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特别是2009年全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以来,我们按照生态文明理念,抓生态文明工业,全面实施绿色工业战略,从去年开始初见成效。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工业发展还存在发展不足,结构不优,资金、人才匮乏等实际问题,需进一步鼓足干劲,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进一步搞好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发展,推动跨越。

二、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千方百计抓好园区建设各项工作

(一)明确发展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要按照市委十一次党代会的精神,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和统筹工业经济发展。第二个目标就是“在全国找位置,在西部求跨越,在贵州争一流”。第三是在工业发展上,贵阳市要做全省的火车头、发动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做贵阳的火车头、发动机。要以生态的、环保的、高效的方式来发展。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弯道上实现超车。

(二)做好扩区工作。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扩区工作要抓紧实施,按照向省和国家申报的蓝本尽快开展工作。动作要快,抓紧制定一个整体的规划,一定要做好做精。新加坡两平方公里的土地,做成了世界级开发区,产值高、效率高,我们要学习、借鉴、总结,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做好做精我们的工业园区。

(三)抓住发展重点。

一是要在“统筹企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上突破。从大的面上来说,各种类型的企业要统筹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要统筹抓;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包括微型企业要统筹抓;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统筹抓;新招商企业和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大、产业升级要统筹抓;内资和外资要统筹,向外招商和对内招商要统筹,还有以商招商也要统筹起来。不能抓一头,丢一头。我认为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局限于独立的、新的对外招商,而忽略了现有企业的扩大规模和产业升级。就拿劲嘉集团来说,公司打算通

过兼并重组成为贵州省最大的印刷集团,这个我认为是个好事。我们要以行业重点企业为龙头,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产业集群核心。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与本地产业有关联的国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大企业落户,着力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我们要统筹企业发展,要让那些只想当鸡头不想当凤尾的企业逐步把思想转化过来。我认为詹阳重工就是从鸡头变成凤尾的成功典范。

二是要在“强化产业配套,做大产业规模”上突破。产业配套是提升产业竞

争力的关键。必须要千方百计加强产业之间的关联配套,促使工业经济向规模化、专门化、协作化方向发展。做好配套,就要做到企业统筹发展,一定不能忽视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抓好他们的发展既解决其自身发展、又能解决就业,更主要是帮助园区和大中型企业实施配套,所以我们要从配套的角度来抓中小微企业,不管是产业配套、产业链配套、零部件配套,还是生活服务配套都要抓好。刚才,我在海信讲了我们最核心的三个短板人才、配套和物流要重点研究。特别是现在我们物流成本很高,要重点研究抓好物流配套。强化产业配套,要围绕龙头企业的生产过程,加大已有中小微型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中小微型企业配套协作能力,使其在生产管理、技术工艺等方面上台阶,达到为大企业配套的要求,做大我们的产业规模。

三是要在“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上突破。要扶持现有企业做强,扶持企业

提升竞争力。一要依托现有的存量企业,通过技改、异地扩建、并购重组等办法,扶大扶强;二要依托现有的资源和省会城市的要素聚集优势,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优势条件的最大化发挥;三要对现有的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策划,围绕上、中、下游产品的开发,使其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形成产业配套。同时,边推进园区基础建设,边引进项目入园,千方百计扩大增量,提升总量。

要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千方百计做大增量,一天也不能耽搁,这是最核心的。

我希望要一个企业安排一个班子,一个一个的调研,所有企业都能盘活存量,所有企业都有增量。要政策给政策,有问题帮助解决问题,需要配套想办法帮助解决配套,甚至还可以帮助推销产品。比如枫叶管材,接下来全市“三创一办”的重点是在创模上,创模有若干的环保项目,我们就可以研究如何在创模过程中使用枫叶管材的产品。下一步,市工信委要抓紧研究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用材用料指导目录,把全市质优价廉的产品编入目录,作为蓝本发至各单位、企业。市、区发改部门下一步在审查项目的时候,在同等条件下,原则上要求优先使用目录中的产品。

四是要在“深度转化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上突破。我市具有丰富的资源优

势,但这些资源优势还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其原因,主要还是我们的资源没有实现深度转化,产业链条较短。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着力从纵向上延伸产业链条。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仅是指铝矿、磷矿等自然资源,在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要把技术资源、产业资源转化为竞争力。比如现有的詹阳重工,它的很多技术都是一流的,这就是我们的深度资源,我们要全力以赴支持其技改,将其技术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很多这样的资源,要好好挖掘。

五是要在“解决制约瓶颈,强化要素保障”上突破。要以落实国发〔2012〕

2号文为重点,在解决制约工业发展要素“瓶颈”上实现新突破。一要着力突破用地难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向上争取指标和点供直供政策,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使用率,缓解用地矛盾。二要着力突破生产要素保障问题。要加快市能源集团组建步伐,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进一步加大各种要素的调度,确保煤、电、油、运输等生产要素到位。三要着力在交通、水利、通讯、空间布局等支撑体系上有新突破。国发2号文在这几个方面都作了阐述,我们要认真分析,主动汇报,主动沟通,主动对接,把政策用好用足,用到极致。四要着力在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有突破。我们要加快推动投融资平台公司改革改制,加快推动一批企业上市,完善市财政产业扶持性资金使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基金公司、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引导力度,力争通过一至两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完善金融服务工业产业支持体系,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研究如何留住人才,给高级人才提供住房仅仅是一个方面,还可以有其他更多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进行深入研究。

三、要精心准备,务求实效,扎实抓好全省园区现场会的相关筹备工作

全省园区现场会已召开了三次,在今年6月份还即将召开第四次现场观摩

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最新要求,本次现场观摩会要实行地区申报制度。贵阳作为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全省必须做表率、走前列,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必须要千方百计申请并确保第四次全省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为实现这个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要精心准备,务求实效,超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园区形象进度要好。各园区必须要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确保工期一天

也不耽搁,快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建设,确保在观摩会期间有更多更好的形象进度。今年拟启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在4月份之前全面动工;拟在6月份之前开工的项目必须确保如期开工。

二是在建项目速度要快。各区(市、县)要立即组织工作队对每一个在建项

目进行定点跟踪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强力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对于进度延迟的,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把耽误的工期给抢回来。对提前完工的项目,市技改资金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是投产达产项目要多。对投产、达产项目要逐一调度、逐一梳理、逐一盘

点,千方百计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达产,早日取得经济效益。

四是工作要做细做实。不论是否选在贵阳市召开,我们都要千方百计、高度

重视、认认真真做好筹备工作。首先是线路的选择,包括景观改造和环境整治,甚至包括路面的整治,不允许出现坑洼,要按实际情况用大车进行舒适度的检验。要会同交警、城管、住建、交通等部门进行统筹研究。其次是考察点厂区的相关整治。这次观摩会省长明确的是看投产企业,不看在建项目。我看这次市里观摩会能不能按照3天时间来安排,大企业要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也要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要看,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也要看。接下来是参观点相关资料的准备,包括动工时间、投产时间、投资总额、产值、税收、用工人数、一期投资、二期投资等,要用图、表、文字资料体现好。

大家下来要认真研究,切实抓好有关工作的落实。

主题词:文秘工作领导讲话通报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4月19日印发

2.在工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沈市长) 篇二

1 进一步深化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认识

什么是现代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就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是高度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畜牧业, 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的畜牧业, 是饲料、兽药、种畜禽和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与传统畜牧业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就我市而言, 在于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 即由传统的分散养殖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养殖发展转变;由高风险、低效益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由自然形态的小生产方式向高度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式转变。

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中政府做些什么?

一是政策引导。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权, 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 落实好各项有关政策, 用政策的力量引导和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二是组织协调。科学地搞好规划, 按照现代产业成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实施规划, 运用行政资源进行组织协调, 形成“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有机结合。三是人才培养。四是加强服务。

2 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 突出工作重点

全市要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畜牧业经济强市的目标, 坚持“五化、三大”的发展原则, 健全“两大体系”, 突出“三个提高”, 壮大奶牛、生猪、肉鸡、肉兔四大产业, 大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到2010年, 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125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存栏奶牛7.5万头以上, 出栏生猪500万头以上, 出栏肉兔3000万只以上, 出栏肉鸡7000万只以上, 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0%以上, 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1, 基本实现我市畜牧业现代化。

2008年, 全市畜牧业产值要增长15%以上, 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8%, 农民人均牧业增收150元以上;新增奶牛1万头;出栏生猪420万头, 其中DLY猪300万头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水平达35%以上, 其中, 生猪、奶牛、肉鸡和肉兔的规模养殖水平提升10个百分点;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确保清净无疫和畜产品安全。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 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2.1 突出抓好奶业发展

奶业, 是眉山的特色产业。奶业发展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要按照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 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力争用三年时间, 将我市建成中国南方优质奶源和牛源基地。到2010年, 全市实现新增规模存栏奶牛4.5万头, 新建标准化奶牛小区96个。2008年全市新建成标准化奶牛小区18个。

2.2 统筹发展生猪、肉鸡和肉兔产业

生猪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 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要把生猪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 确保2010年全市出栏生猪500万头以上。同时, 要继续抓好肉鸡、肉兔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3 抓好示范片区建设

今年, 每个区县都要确保初步建立一个示范片区, 重点抓好:以蒙牛、菊乐、妙士等乳制品加工企业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仁寿、彭山、青神新建奶牛小区6个。以蒙牛现代牧场、新阳平、新希望示范奶牛场为核心, 辐射带动洪雅、丹棱新建成奶牛小区12个。以巨星集团为龙头, 建成106线现代生猪示范区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区尚义、白马、三苏、秦家、万胜等乡镇新建万头猪场3个, 千头猪场7个;同时建成103线优质猪示范片区, 辐射带动东坡区、彭山县和青神县新建万头猪场5个, 千头猪场15个。以温氏肉鸡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区富牛、崇礼、土地和彭山县黄丰等乡镇新发展年出栏肉鸡1万只以上的规模户500户。以九升兔业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区白马、尚义等乡镇新发展年出栏肉兔5000只的规模户150户。

2.4 抓好龙头企业发展

龙头企业建设是实现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关键环节, 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先决条件。坚持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就是培育一个产业的理念, 扶小引大, 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加快蒙牛乳品加工企业和现代牧场建设, 今年要建成投产。加大提升菊乐、新阳平、妙士等现有企业的产业化水平, 确保全市鲜奶日加工能力达到1200吨。积极做好巨星公司三年兴建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的启动建设, 今年要全面完成种猪场建设, 力争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 同时完成100万头生猪精深加工项目的立项工作。鼓励支持九升、海顺等肉兔龙头企业, 温氏肉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创造眉山品牌。

2.5 抓好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深化“7+1”产业化发展模式,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 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特别要引导饲料生产企业和肉乳加工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直接参与现代畜牧业规模化养殖, 并带动发展一批适度规模养殖户。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 重点抓好以奶牛、生猪、肉兔、肉鸡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专合组织发展。

2.6 抓好对畜牧业的投入

要积极争取国家对奶牛、生猪等畜牧产业的扶持政策, 充分用好用活省上对建设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试点市的一系列政策。今年, 市上已制定了2008年奶牛引种和小区建设补助政策。要充分发挥这些政策的激励作用, 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资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各区县要利用各地自身优势, 抓好现代畜牧业项目招商, 确保完成奶牛小区的招商引资任务。各级都要多方面加大投入, 促进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良法推广、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保险公司要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业担保体系建设,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现代畜牧业建设。

2.7 抓好疫病防控和执法

按照“政府保密度, 部门保质量”的要求, 全面落实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规模养殖场的防疫和监管。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应免尽免, 确保质量。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大饲料、兽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从源头上抓好疫病防控。

3 进一步加强领导

3.在工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沈市长) 篇三

市委、市政府对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李志刚市长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引领全市旅游战线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强力推进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学习贯彻全国和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1月12-1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会议分析了2012年旅游业发展总体形势,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九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三是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加大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四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五是大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六是加大旅游业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七是扎实抓好旅游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八是加强跟踪督导,大力推动 41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九是转变工作方式,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

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2月16日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副主席高雄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总结了2011年全区的旅游工作,并对2012年的工作重点作了部署。2011年全区旅游业发展得到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国家旅游局专门发了贺电,祝贺去年自治区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亿美元。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自治区政府马飚主席为此作了重要批示。郭书记指示,全区旅游行业要“在新的一年里抓住机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广西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做大做强我区旅游产业”,马主席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打造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强区建设步伐,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旅游工作中去。桂林旅游对全区旅游贡献很大,入境人数、收入都超过全区总量一半。自治区对我市举办旅游博览会、旅游纪念品展销、旅游标准化建设等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议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将旅游工作全面融入到自治区中心工作中;二是树立大融合、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观念,推进旅游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三是千方百计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四是加快构建“两区一带”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旅游“四区”建设步伐;五是以“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品牌为抓手,继续加大整体旅游形象宣传,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六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七是全面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八是大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国内外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以扩内需、保增长为核心目标,围绕“两改一融合一示范”、全面实施“五大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境外、国内市场两手抓,提服务、优环境、育品牌、建精品、保民生、促和谐,走旅游产业化发展之路,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提升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促进旅游业向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取得新成效。

预期目标: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5%。

三、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尤其是旅游行业要围绕“加快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核心,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力争《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得到国家批复。发改、国土、财政、商务、林业、环保、海关等部门要切实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联系,争取相关政策和工作支持。重点做好“一推二抓三融合四建设”四大方面工作,以大融合开发大市场,以大市场打造大产业,以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一推”:全力推进以世界旅游城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

坚持把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和广西旅游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区,强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这个“一号工程”。要按照“一点三星三区”旅游空间结构,加快桂林世界旅游城各功能区和各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万福休闲旅游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罗山湖体育休闲产业园、国家森林公园、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改扩建、高新七星区甲天下大剧院、雁山愚自乐园地中海俱乐部、桂林·香港3D国际城动漫产业园、桂林国际足球产业园以及中华桂林航天城、平乐漓江小镇、兴安灵渠、龙胜龙脊、恭城山寨-水寨、象山景区中法合作项目、彭祖坪生态旅游景区、瑶族千家洞古镇、桂林印象兰花谷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区、桂林冠岩旅游泽润大酒店项目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加紧会仙湿地公园前期工作。今后凡是在星级酒店建设、国际酒店品牌引入,其功能区划分、规划、设计等方面市旅游局要介入指导和服务。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实施旅游总体规划,全市要形成狠抓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支持和推动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旅游工作。

“二抓”:抓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旅游市场开发。

抓旅游体制创新,就是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政府可调控的涉旅资源,统筹市级旅游行政管理职能,形成“旅游产业综合抓”的格局。进一步充实旅游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强化旅游规划、旅游产业布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职能,构建权责对等、合理、高效运转的旅游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成立桂林市旅游行政执法监察支队。旅游部门要提升协调、融合的能力,单打独斗做不成什么事,要主动协调、争取支持、各记其功。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漓江游览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漓江游览经营机制,多部门合作联动,全方位提升漓江景区品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探索完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旅游景区发展机制。

抓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就是要强化营销、创新业态。

——深化旅游市场开发。要通过自己发力和善于借助外力等方式创新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效果,不断巩固和拓展原有市场,大力开发新市场,努力快速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积极争取和支持开辟新航线。加强市场广告宣传和客源地旅游促销力度。加大桂林旅游形象宣传特别是产品宣传。建立旅游客源地桂林旅游营销中心。拓展旅游新市场,促进旅游市场高效益有序增长。要加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旅游营销、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等。同时,深化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巩固扩大阳朔、兴安乐满地旅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漓江游览及各景区景点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快乡村旅游标准化、品质化建设,逐步实现旅游标准化全覆盖,全面推进桂林市旅游标准化建设。

——创新旅游业态。着力打造提升4条旅游发展轴带,培育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专项主题三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水路、公路、自行车三大水陆游线,形成七大旅游品牌。打造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和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高尔夫游、自行车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徒步游及攀岩、科学探险等旅游产品,推动旅游高端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着力解决产品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加快旅游产品创新,使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推进以漓江旅游产品多样化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加快开发城市休闲度假等深度体验的新产品。实施旅游纪念品品牌化战略,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生产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完善旅游纪念品设计、生产、销售体系,支持、打造、开发一批新的旅游纪念品。

“三融合”:推进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新城与老城的融合。

——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市工信委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加快推进现代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游客为核心的现代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新体系。旅游与金融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力争桂林成为全国首批“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城市。全面建设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开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坚持旅游文化互动发展。文化部门要深入挖掘桂林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重点扶持打造《印象·刘三姐》、《山水间》、《夜王城》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演艺旅游产品体系。要以开放的思维思考桂林特色文化,尝试游客参与“百姓大舞台”的新形式,努力把桂林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新亮点。积极推进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岩、古灵渠、各类博物馆以及秀峰区鲁家村民俗旅游村、高新区创新创意文化旅游园区、雁山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做强做精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探索开发体育旅游、休闲养生旅游等特色旅游,推进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开发,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继续精心办好第六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第三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第二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以及县(区)旅游节庆节事活动。

——新城与老城的融合。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按照“疏解老城、提升品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在桂林城打造以象山景区至伏波山景区为轴线,涵盖正阳步行街、王城东巷、西巷、靖江王府等街区、景区的“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同时也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下大力气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辖区政府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休闲区建设工作。把即将于今年五月推出的“梦幻桂林·数码象山”4D夜景灯光秀、大型玄幻杂技歌舞秀《山水间》、正阳文化旅游步行街、滨江民俗演艺休闲街、桂林文化书市及着手创意策划的王城夜游串成一体,打造成为集现代声光电艺术、杂技歌舞艺术、民间民俗历史以及特色咖啡馆、茶馆、书店、酒吧等不同业态的有机聚集,形成桂林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加快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充分考虑新区与老城之间的功能、设施及空间结构上的协调建设与互动发展。

“四建设”: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旅游监管体系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化工作,营造旅游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旅游企业依法经营的法制环境。完善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重大信息公告及旅游违规、投诉公示制度,依法高效处理每一起投诉,严密监控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严厉打击强迫消费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行为。金融部门要积极推进旅游企业银行征信体系试点工作。培育和打造“诚信桂林”品质旅游形象。

——加强旅游监管体系建设。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促进旅游业监管逐步向旅游市场管理转变。市公安、交通、旅游、物价、文化、工商、卫生、质监等涉旅部门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旅游市场监管数字化建设。重点强化漓江游览秩序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市场管理和旅游突发事件中的指挥、组织和协调作用。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增加旅游咨询服务站网点建设。完善旅游交通通达系统。改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及功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旅游安全和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制定完善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巩固旅游试验区成果。

——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晋级考核与培训机制,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桂林旅游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整体提升一线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发旅游紧缺人才。通过举办导游员大赛等方式,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导游员。通过定期举办县区旅游局长、旅游专业人员培训班等方式,统筹和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4.市长在新农村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四

同志们:

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今天开始了。这是市委、市政府为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其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思广益,推动落实。这次研讨会期间,将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我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市委书记赵春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献计献策,切实把这次研讨会开好。下面,我首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就如何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研讨交流。我讲三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宏观调控中着力加强农业这一薄弱环节,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在此基础上,去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势而为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任务的集成和拓展,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延伸和强化。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面貌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新企望,必将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深刻领会中央决策和把握全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立足我市的基本市情,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首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但是,目前在全市整体发展中,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198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而xx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4倍;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9倍,xx市为3.92倍;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倍,而xx市达到了4.5倍。这一组数字说明,改革开放25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不断拉大趋势,而且差距比例高于全国。二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扩大。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农民消费需求受到较大的抑制。2005年,我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1%,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9%,比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55.1%低10.2个百分点;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曾非常接近,到2005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21%,比城镇居民的36.59%高14.62个百分点;比全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2%高4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5.5%高5.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别,表明我市农民消费水平提高缓慢,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三是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医疗服务差距较大。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占40.91%,而城市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已达到64.4%,相差23.5个百分点。从卫生事业发展来看,现阶段我市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镇,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薄弱,条件简陋,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真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其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我市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面对的最大挑战。2005年,全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虽较建市时的1985年的224元增长5.9倍,但与全国、全省2005年的平均水平3255元和1980元相比,则分别低1705元和430元。从农业基本条件看,人多地少、山多川少、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差,是xx农业发展面对的基本现实。全市现有国土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平均人口承载量241人/平方公里。分别比全国(127人/平方公里)、全省(53人/平方公里)高1.8倍和4.11倍。2005年,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72.98万亩,占总面积的26.7%,人均1.88亩,耕地中山旱地占94.85%,主要分布在黄土梁峁沟壑地区,植被覆盖少,水地流失严重,并且“人增地减”的趋势还在加剧。全市人均水资源916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最低需求标准,仅为全国人均的1/4,全省人均的1/2,属水资源短缺地区,缺水率19.3%。xx虽是省内降雨较多的地区,但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农业基础脆弱,还表现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粮食单产2005年为每亩176.4公斤,低于全国132.6公斤、全省39.2公斤;200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5.8亿元,人均1050元,比全国、全省分别低1998元和602元。在农业增加值中,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分别占69.9%和24.6%,非农产业比重很低。我市“三农”问题的现状充分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果农业基础不稳,农民收入不能提高,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第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同样,我市农村面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基本现状,也决定了农村稳定是全市稳定的基础,农村安定和谐是全市安定和谐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农村形成安定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为构建和谐xx、平安xx奠定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二)正确认识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尽管我市农业基础脆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但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也具备加快农村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近些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农村发展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广大农民盼望农村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农村发展,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因此,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既要正视困难和制约因素,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信心和决心,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新农

村建设。

(三)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我市带来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做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这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基础上,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力度,制定了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比如,“十一五”期间,中央明确提出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都要明显增加。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所有这些对我市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劳务经济、县域经济,协调推进我市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逐步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总之,通过深入学习,深化认识,要切实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从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二、抓住关键,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的总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都应围绕、服务、服从于这个总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广阔道路。其突出的特点是,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实现区域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成“龙型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相结合,使乡镇企业、乡村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突破区域界限,联系从事同类生产的农户而扩大产业群,联系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而延长产业链,联系农村二、三产业而形成产业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它既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又可大范围地扩大经营规模,已成为我国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就我市而言,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基地建设、市场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很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缓慢,农村二、三产业脱节,农产品加工滞后,产加销分割,产业链条短,效益不高。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切实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让广大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加快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要根据各地比较优势,以推进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农业科技进步为保障,大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坚持特色,才能成为经济支柱,凡是经济支柱,都是因为产业具有特色。我市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的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下一步,我们在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上,要立足现有基础,把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重中之重。要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大力推进畜牧业技术进步,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把畜牧业做强、做大、做出品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上档次、上规模,开拓销售市场,不断增强带农增收致富能力。发展农民增收支撑产业,还要特别注意一、二、三产业联动和合理布局,通过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民增收展现广阔的前景。

(三)大力推进劳务经济超常规发展。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这件事情做好了,不仅能够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于增强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减少农民具有深远影响,直接关系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因此,必须把发展劳务经济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战略地位上来谋划和推动。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劳务输出培训,提高务工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要抓好有组织的输转,建立灵活高效的劳务管理体制,健全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逐步形成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使自发盲目的劳务输出转变为组织有序的科学流动。要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搞好信息、中介、法律和办证等全方位服务,及时处理劳动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环境。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尽管我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仍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我市农村基础设施点多面广,地域差异较大,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建设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建设。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梯田建设力度,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加强农村饮水、医疗卫生、道路、电网、沼气、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当务之急是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首先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在继续抓好“两基攻坚”、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支撑。其次,农村卫生事业要突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机构建设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规范医疗服务,认真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第三,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县乡文化馆站建设,构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四,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要以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形成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中心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六)进一步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党的政策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是农民利益的具体

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头,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首先,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其次,要在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要搞好乡镇职能转变、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征地程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第三,切实把中央近年来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财政困难县的扶持政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支持政策,以及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建设新农村最直接、最管用的,也是农民最关心、最欢迎的,我们必须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党的农村政策的效力。

三、加强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涵盖面宽、涉及面广,有许多重大利益关系需要协调。在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工作重点、工作思路,还是工作步骤、工作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科学谋划、精心指导。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制定规划和方案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发展重点,注重科学论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通过制定规划,真正做到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统筹安排好各项建设任务。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市上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机制。市县区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重点加强对政策资金扶持、村镇规划编制审核、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市县区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特别是综合部门、基础产业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和事业经费时,要更多地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三)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首先,政府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各级财政在预算安排中要逐年增大对农业的投入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各级政府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项目储备争取工作,力求有更多项目能够进入国家和省上投资计划。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社会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整体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第三,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尤其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兴办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

(四)广泛宣传发动,形成整体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改变农村面貌,创造幸福生活。全市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动员和引导市县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5.在工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沈市长) 篇五

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六市__银行行庆六周年纪念活动。__银行成立六周年,从政府来说,我们和商行一起,度过了不平凡的六年,因此今天我是发自内心地来参加这个会议。回想六年前,商行组建前是六城市信用社,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环境,当时市领导作了非常有远见的决策,在区市人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跑北京汇报、做计划,成立了__银行的前身――城市合作银行。在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过程中,由于各个信用社属不同的系统,有的是城区,有的是企业,有的是机关,一家一家去跑,向各方面的领导汇报,谈意义,谈现状,谈未来,最后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终于成立了六城市合作银行,后来更名为六市__银行。__银行成立之初,包袱非常重,压力非常大,前景虽然是美好的,但路途非常长。首先我们应该感谢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其次是感谢组建__银行的各个信用社当时的主管领导以及新参加进来的各方面股东的大力支持;然后是感谢__银行职工的团结奋斗。

经过六年的努力,__银行已经摆脱了刚组建时的困难,或者说找到了克服一些困难的办法。首先是改善经营体制,整顿内部结构,减员增效,严肃纪律;第二是发展业务,提高水平;第三是清理旧帐,追收旧债。在这里要提一提的是六市政法委、公检法司给予商行大力支持,使很多的旧债得到收回。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商行从开始时的风雨飘摇逐步走上胜利坦途。这六年的甜酸苦辣,我们__银行的同志们自己非常清楚,领导班子的同志们非常清楚,我们政府的主管领导也非常清楚,瑞贤副市长和我都非常清楚,为了__银行,我们开了很多的会,财政局也给予大力支持。为扶持__银行,陈副市长专门开会,把一些比较好的项目交给__银行,人行六中心支行在关键的时候给我们商行再贷款支持,在工作上,在银行操作技术上给予指导。

六市__银行经过六年的风雨历程,走到今天,确实是在自己努力的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为六市__银行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上级领导,兄弟城市、各级各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6.在工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沈市长) 篇六

(代拟稿)

2010年4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的扬州春色缤纷,美景醉人。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南京银行扬州分行的盛大、光荣的开业盛典!在此,我谨代表南京市委,市政府对南京银行扬州分行的开业表示热烈而诚挚的祝贺!对出席今天开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南京是一个历史名城,也是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名城。南京市委、市政府向来重视金融业的发展,积极抓住各种机遇,实现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全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1088.39亿元,比年初增加2500.93亿元,增长29.1%。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444.48亿元,比年初增加1964.06亿元,增长26.0%。其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幅均超过三产增加值增幅,经济增长的效益进一步提升。

南京银行根植十朝古都南京,志向全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近年来,争取进位和科学发展观,对外抢抓市场机遇,对内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经营业绩连年大幅增长,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上,南京银行也以稳健的经营、较高的成长性、较低的市净率、较好的投资价值而备受关注。截至2009年底,南京银行总资产超过1500亿元,成功跨入存款千亿元行列,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名单中位居第366位,在总资产400

1亿美元以下的“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中荣获中国第一、亚洲第二。

目前,南京银行共拥有60家支行和泰州、上海、无锡、北京、南通、杭州分行等六家银行。扬州分行是南京银行的第七家分行。之所以设立在扬州,我想跟扬州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的,扬州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发展区域,区位优势明显,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力。2009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了1805亿元,增幅达到13.6%,人均GDP超6000美元,外资和民资保持了30%的高增长。在这样拥有良好经济环境的沃土上,南京银行定会找到新的增长空间,开业后的南京银行应计划通过快速科学的发展,建成管理规范、内控严密、业绩良好的区域性分行,坚持以特色的市场定位、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服务扬州企业和市民,为扬州地区广大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诚信、专业、快捷”的金融服务。

我相信南京银行扬州分行的全体干部员工一定会开拓事业,锐意创新,实现可选发展,率先发展和稳健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希望,努力为江苏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的发展和南京银行新的跨越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顺祝在座的各位嘉宾万事如意,工作蒸蒸日上!

7.在工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沈市长) 篇七

在全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时刻,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决定在沙钢召开钢铁行业财务工作座谈会暨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会议, 同时召开2014年度“对标挖潜”领导小组会议, 主要任务是要总结一年来钢铁行业财务工作的情况, 分析行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交流企业在财务管理、降本增效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提高钢铁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钢铁行业财务工作座谈会作为行业研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平台, 历年来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去年,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困难, 协会在太钢召开了财务工作座谈会, 围绕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作为钢铁行业创新驱动新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提出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钢铁行业各方面的努力, 去年行业经济效益状况明显好于201年。但当前钢铁行业所面对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又急迫的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这次会议召开非常必要, 不仅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 同时得到了沙钢的大力支持在此, 我代表钢铁协会, 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向各位领导、代表、委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下面, 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3年钢铁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2013年, 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 我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钢铁行业经营环境出现好转。钢铁企业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初协会理事 (扩大) 会议确定的“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工作目标, 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开拓市场, 全方位地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工作, 努力降本增效钢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 行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但由于钢材市场需求增速低于钢铁产量的增速, 加上产业集中度低, 恶性市场竞争, 钢铁产品价格持续回落, 以及铁矿石等原燃材料价格保持在高位, 钢铁行业盈利水平还是明显偏低。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钢铁生产保持高位, 增速进一步提高。2013年,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的拉动, 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 (含重复材) 累计产量分别为7.09亿吨、7.79亿吨和10.68亿吨, 同比分别增长6.2%、7.5%和11.4%, 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 分别提高2.5、3.4和3.7个百分点。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9%的情况下, 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提高到49.2%, 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从行业集中度的情况看, 粗钢前10家企业占全国粗钢产量比重为39.09%, 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前5家企业占全国粗钢比有所上升, 为25.32%, 同比仅提高0.11个百分点。

从市场需求看, 国家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 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速均同比回落, 难以支撑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钢铁行业还没有适应这种转变。

进入2014年后, 据钢铁协会旬报统计测算, 1月份全国日产粗钢198.62万吨, 环比下降1.25%, 与上年同期相比, 下降3.21%。

2.钢铁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进口略有增加。受钢铁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 国内市场价格偏低, 为缓解国内市场容量的压力, 钢铁企业采取措施开拓国际市场, 钢铁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进口也有所增加。2013年, 我国共出口钢材6238.8万吨, 同比增长11.9%;进口钢材1365.8万吨, 同比增长3.1%, 进口钢坯 (锭) 61.1万吨, 同比增加52.1%;全年进口铁矿石8.19亿吨, 同比增加0.76亿吨, 增长10.2%。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国际钢铁产品市场需求不足, 加剧了钢铁产品出口中以价换量的情况, 出口价格大幅度下降, 2013年我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853.98美元, 同比下降69.79美元, 降幅7.55%;而同期进口钢材平均价格为每吨1121.08美元, 同比下降92.6美元, 降幅7.1%;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129.03美元, 同比上涨0.28美元, 涨幅0.22%。

今年1月份, 我国出口钢材677万吨, 环比增加140万吨, 增长26.1%;进口钢材135万吨, 环比增长11.6%, 同比增长22.8%;进口铁矿石8683万吨, 环比增加1345万吨, 增长18.3%, 同比增加2156万吨, 增长33%。进出口增幅较大, 主要是受节假日的影响。

3.钢材价格大幅下降, 一直在低位波动。2013年, 由于产能释放较快,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 市场竞争激烈, 钢材市场价格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据钢铁协会监测, 全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平均为102.76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 降幅为8.05%。除2月和7、8月份钢材价格有所回升外, 其他月份基本处于持续下降态势, 到2013年底, 钢材价格指数为99.14点, 已连续3个月低于100点。

2014年以来, 钢材价格继续低位下行, 到2月14日, 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97.33点, 比年初下降1.81点, 降幅为1.83%, 其中, 长材指数为99.89点, 比年初下降2.45点, 降幅为2.39%;板材指数为97.22点, 比年初下降0.63点, 降幅为0.65%。

4.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 但盈利水平较低。在钢材价格大幅下跌的困难形势下, 钢铁企业紧紧围绕着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作为钢铁行业创新驱动新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制造成本、吨钢三项费用均出现明显下降, 使钢材业务大幅减亏, 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201年“对标挖潜”企业钢材业务平均利润为-1.09元∕吨, 同比去年的-74.53元∕吨, 减亏73.44元∕吨, 减亏幅度为98.54%。据钢铁协会统计, 2013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875.60亿元, 同比增长3.89%;实现利税973.21亿元同比增长30.63%;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28.86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亏损企业亏损额118.254亿元, 同比减亏63.91%;亏损面18.6%, 同比减少11.4个百分点。但销售利润率仅为0.62%, 仍处于工业行业中的最低水平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77%) , 如果剔除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及考虑到降低折旧率少提折旧等因素, 钢铁主业基本是盈亏持平。

今年1月份, 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88.97亿元同比下降3.35%;实现利税35.15亿元, 其中实现利润-10.55亿元, 同比由盈变亏 (去年1月盈利12.02亿元) , 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

二、行业财务系统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维护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在全行业面临严峻困难的生产经营形势下, 各钢铁企业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结构调整, 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财务系统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更是积极响应去年财务工作会上提出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加强财务管理, 努力促进钢铁工业创新驱动新发展”号召, 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 为企业的经营发展献计献策, 强化原燃材料采购价格和钢材结算价格对标, 全方位开展降本增效工作, 拓展筹融资渠道, 促进企业真正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1.全面开展“对标挖潜”活动, 实现增效益的目标。面对外部市场恶性竞争的现实, 钢铁企业, 着眼于自身, 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 有的大钢企业主动向中小民营企业对标, 深挖内部潜力, 提高盈利能力。 (1) 沙钢推进经营与生产无缝对接, 压降产成品库存和原辅材料库存;抓好以炼焦配煤、烧结配料、高炉配矿为主要内容的铁前成本控制;优化营销机制, 全面推进网上招标采购, 大宗原辅材料集团集中招标, 实现了网上招标比100%, 降低成本, 增加了企业效益; (2) 宝钢集团梅山钢铁一方面采取成本效率对标宁钢、品种质量对标股份本部的思路, 全方位对标找差。另一方面学习股份目标成本管理, 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追求相对成本竞争优势。制造成本和加工成本明显下降, 热轧综合成本下降300多元; (3) 南钢坚持效益目标管理和成本倒逼机制, 保证铁前成本在全省处于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推进工序降本, 自前年开始改革起, 2012年比2011年下降3.7亿元, 2013年又比2012年下降4亿元。在多年摸索的基础上, 对线材销售价格与铁矿石价格进行了相关分析, 提出了“线矿比”指数, 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指导企业适时适度采购原料; (4) 石横钢铁实施了用电车间避峰生产、成本每周核算、降低成本与职工工资挂钩等措施, 今年前3季度降低生产成本4.19亿元, 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利润水平。

2.根据需求调配财务资源, 通过调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各钢铁企业在2013年期间, 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转变了企业经济效益状况。 (1) 宝钢将资源优先配置盈利能力更强的产品。在直属厂部总体铁钢欠产的情况下, 实行经济运行模式, 2013年1-9月直属厂部中普冷、热镀锌结构优化增效明显。产品销量三季度环比增长, 1-9月完成年度目标的82.9%; (2) 兴澄特钢的品种结构经过“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三次调整, 目前高档重点品种 (吨钢毛利超过1000元) 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 全公司已有和在建的探伤生产线达到了23条, 从数量和装备的先进性来看, 都是全国和全球之最; (3) 山钢集团济钢面对板材市场不好的形势, 按照完全成本管理模式, 全力推行高端、高效板材产品的研发和入市, 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如试制成功了60mm、75mm厚欧标海工钢板, 第三代管线钢X90和双抗容器钢板。高端及特殊用途产品平均单位贡献近200元, 产品结构优化增效近2亿元; (4) 马钢强调把有限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倾斜, 推进重点产品增产增效, 镀锌汽车板、热轧酸洗板、硅钢等重点产品产量和效益实现新突破;车轮产品、H型钢造车材、海洋石油平台用H型钢等新产品增效明显; (5) 中天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以轴承钢、石油、钻井用钢为抓手, 加大汽车用钢的研发力度, 目前中天优特钢比已达到70%以上, 为企业增效提供了重要保证。

3.创新财务管理机制, 转方式求效益。为应对当前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 各钢铁企业通过加强财务管理, 强化内部经营管理, 实行预算控制制度, 强化目标成本管理, 降低融资成本和费用支出。 (1) 河北钢铁唐钢通过重点优化物流管控、调整物流组织模式、拓展社会业务等工作, 吨钢降费增效36.67元物流费用降低总额2.39亿元, 通过推行日成本核算, 严控工序成本, 科学调配配矿结构和生产节奏, 逐级量化分解降本目标, 经济技术指标全面提升; (2) 天铁集团采取了严控制造成本、降低采购成本、降低修理费、人工成本等一系列举措, 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其在降低采购成本方面, 采取了完善供应链管理, 形成有保有压、能进能出的动态客户管理体制, 同时灵活比价、灵活采购, 压低库存, 效果明显; (3) 新武安集团也进行了大力度的管理创新, 通过管理降成本。原先集团大部分企业的薪酬体系是以产量为导向, 即吨钢工资、吨铁工资, 造成片面追求产量的现象;现在各企业都改为以成本控制计提工资的模式, 以降成本多少计工资, 降得多, 得到的多, 从而调动了企业职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

4.加快建设节能降耗项目,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在钢铁主业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 各钢铁企业积极主动推进二次能源回收项目的建设, 节能降成本增效显著。 (1) 河北津西抓能源创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打造新的效益增长点, 先后投资10亿元用于二次能源回收项目建设, 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年公司自发电比例达到50%以上, 实现能源创效1.7亿元; (2九江线材在煤气发电、烧结余热发电、转炉和加热炉饱和蒸汽发电、干熄焦发电的基础上, 2013年又投资1.8亿元建设265MW高温超高压中间再热煤气发电项目, 实现高炉转炉煤气零放散, 自发电比例达75%以上; (3) 邢台德龙采取了低库存战略和对标挖潜、循环经济以及大力使用节能降耗新技术等措施, 效果显著, 先后实施了废气余热发电、水渣微粉、钢渣处理等循环经济项目, 对整体降低成本以及效益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其中水渣微粉能实现每吨增效近10元; (4) 晋城福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投资建设高炉炉顶余压TRT发电、2×90万吨水泥超细微粉等一批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 每年可综合利用高炉矿渣180万吨, 节约20万吨标煤综合能耗降低30%以上。

5.强化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维护资金链安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但受信贷政策的影响,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经济效益状况越好, 银行贷款就越容易获得, 资金就越充裕, 财务费用也就相应降低;而越是困难的企业、困难的时期, 筹融资就越是困难重重, 而且财务费用也越高, 钢铁企业通过加强资金管理, 扩大融资渠道, 努力降低融资成本, 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 (1) 酒钢针对银行控制信贷规模, 新增融资较为困难的情况, 加大了与各大银行的协调、合作力度, 总体融资规模与年初相比基本持平, 同时全面开展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 对于重点应收账款制定专项清欠计划, 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降低了应收账款比例, 保证了资金链安全; (2) 太钢成立财务公司, 通过资金管理, 全年创效8000多万元; (3) 唐钢与德高商定11亿美元的结构性海外融资, 改善了融资结构, 降低了融资成本10亿元以上。对铁矿石进口业务采用远期信用证及海外代付方式, 年融资6亿美元, 降低融资成本1亿元。

6.积极培育发展非钢产业, 扩大提高企业效益渠道。许多钢铁企业在努力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同时, 积极增强非钢产业发展能力, 部分钢铁企业通过适度引进民营资本, 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 并取得明显成效。 (1) 新余钢铁以其控股公司江西新华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资产重组的主要平台, 将新钢特钢公司钢丝业务分离给新华公司, 分拆新华公司铝包钢业务和弹簧钢丝业务与比利时贝卡尔特 (BEKAERT) 公司进行合资, 通过新华公司以股权交换的方式获得沙钢集团旗下张家港宏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50%股权, 通过系列资产重组, 与外资、民资强强联合, 有效提升了细分领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冷水江钢铁从2002年就引入民间资本, 采用职工内部入股、企业参股的形式, 推进民营化改造, 一方面筹集资金推进技术升级和工艺改造, 另一方面通过全员持股, 员工积极性高涨, 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目前吨钢人工成本保持在75元左右, 使整个公司从濒临破产走向跨越式发展; (3) 华菱在对外投资上与引进外资工作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 华菱投资的澳洲FMG已成为年产1.55亿吨的世界第四大铁矿公司, 华菱早期出让部分股权给安米集团, 也给华菱集团带来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合作机会; (4) 柳钢成立非钢产业开发总公司, 对非钢企业进行集中、优化管理, 改组、合并20多家子公司, 逐步建立起以钢铁产品深加工及物流配送、机械制造、建筑施工、运输业、“三废”处理利用、工业贸易、食品加工、旅游业开发、医疗卫生等产业为龙头的非钢产业体系。

三、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和“对标挖潜”活动工作成效显著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充分依靠着各委员单位, 紧密团结各位委员和各位财务专家、全体财务人员, 努力实现去年确定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中心任务在内部分解落实各单位对加强钢铁行业财务、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引导钢铁企业全过程多方位地开展“对标挖潜”工作, 研究和促进国家税收、金融、进出口等财税政策的调整, 协调国家有关部门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促进钢铁行业平稳发展。

1.不断完善钢材价格及原燃材料价格的监测系统, 在做好每周发布钢材价格指数、按月完成财务结算价格资料的基础上, 重点完善了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收集、编制和发布工作, 并于今年1月2日实现了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按日发布极大提高了价格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2.加强行业经济效益分析工作, 针对2013年钢铁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有针对性的在财务快报系统中增加了钢铁主业产成品、贴现利息等指标, 重点分析钢铁主业盈利情况、吨钢盈利情况, 以及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状况, 为钢铁企业“提质量、增效益”服务。

3.强化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 通过每月对生产、进出口、库存、效益、节能减排、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等行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反映行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企业诉求, 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提出政策意见和建议, 为行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跟踪国际市场钢铁企业运行状况, 对国际范围内冶金行业生产、贸易、价格变化等情况以及并购及贸易政策及时跟踪, 分析对国际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 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5.研究分析钢铁行业财税政策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 重点是协调落实调整国家的财税政策, 其中通过调研和反映诉求, 国家同意在2014年细化税则税目, 新增两个工具钢和两个含硼钢税号;国家有关部门认可我们提出的首批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产品清单, 促进公平竞争;取消核电用U型管和耐磨钢等国内已经能够生产并满足需求的产品进口优惠政策;积极反映冶金矿山税负问题;协调国家完善节能减排财税政策。

协会“对标挖潜”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也根据年初提出“通过国内外企业间进行成本数据的对比, 探索企业增加效益的潜力所在”的工作重点, 通过推动行业“对标挖潜”工作不断深入, 研究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措施和办法。

1.完善和规范了“对标挖潜”交流内容, 明确对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价格的处理方式,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修理费用如何核算, 为企业更加有效地开展成本对标工作奠定了基础。

2.加强了与数据上报的专职联系人及其主管领导的沟通联系, 通过电话沟通、特快专递、电子数据传输等方式, 保证企业获得资料的时间比原来提前了3-5天, 提高了“对标挖潜”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从2013年开始开展分区域小组对标交流活动, 华东、西北小组, 分别开展了以区域市场为重点、以专项产品为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对标活动, 推动“对标挖潜”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4.继续开展了评选“十佳”活动, 并对评价指标进行改进和完善, 取消II级螺纹钢的评选, 制造成本调整为含“大修理费”, 还通过列示资源、装备等生产条件以及影响成本变动的主要原因等, 使其它企业与其进行对标更有针对性。

5.继续开展了国内外钢铁企业成本对比研究, 对国内外钢铁产需、原燃材料采购价格、主要产品成本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提出钢铁企业降本增效的对策建议。

在钢铁行业经济运行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况下, 财务系统的各位领导同志和全体工作人员积极献计献策, 脚踏实地, 勤奋努力, 为实现全行业平稳运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 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慰问和感谢!

在这次会议上, 沙钢、武钢、兴澄特钢等几家企业将进行典型发言, 介绍他们应对困难的方法和管理创新的经验, 希望能对各单位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机制,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启发和借鉴。

四、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 我国经济结构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对钢铁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深化企业改革, 加强转变发展方式, 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 实现钢铁强国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总目标。当前, 国际上主要发达经济体温和复苏, 但基础并不牢固, 新兴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 全球经济仍然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 且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国际市场对钢材需求不会大幅增加。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 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今年经济工作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改革促发展, 强化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的主线。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会加快, 对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我国钢铁行业已经由快速增长步入低速、平稳发展时期, 但长期高速发展引发的产能过剩、同质化无序竞争、产业集中度低、铁矿石价格受制于人等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钢铁产品盈利水平低是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2014年, 环保压力、融资难度、成本上升等制约行业运行质量的因素加大, 钢铁行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依然艰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钢材需求保持增长, 供求矛盾仍然突出, 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4年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预计增长7.5%左右。2013年1月12日召开的中国城镇化工作会议, 规划未来三年城镇化投资将达25万亿元, 城镇化必然新增消耗大量的钢材, 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 尤其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预计2014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增长, 但增幅不会过大。

钢材市场能否好转, 关键要看钢铁行业产能释放的速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 2013年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达到5060亿元, 今后还将有一批新产能形成,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国务院去年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狠抓大气治理, 将有效遏制新增产能的增加和现有产能的释放, 有利于缓解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但化解过剩产能、调整结构需要相应的过程和时间, 有待于国家进一步出台细化的操作规定,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扭转, 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2.境外贸易保护增加, 钢材出口难度进一步加大。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 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调整, 新兴市场国家增速减缓的影响尚难估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出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低速档位, 下行风险持续存在, 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 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世界经济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国际市场对钢材需求仅会小幅增长, 国内钢铁产品增加出口的空间不大。

同时国际贸易保护加剧, 钢材出口难度进一步增加。世界各国为重振经济内生动力, 均通过贸易保护等措施来保护本土企业和促进就业, 据有关部门统计, 2013年针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就达到17起, 涉及我国主要出口钢铁产品, 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两年反映最为强烈的是东盟各国。

我国出于对资源产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考虑, 财税政策不鼓励钢铁产品大量出口, 钢铁产品出口数量保持较高增长的状态难于维持。

3.原燃材料价格难以大幅下降, 行业仍将在高成本、低盈利的状态下运行。2013年, 随着钢材价格的下跌, 主要燃料采购价格出现明显下降, 特别是煤炭价格由于受市场和进口的影响, 出现历史上最大的降幅, 其中炼焦煤、喷吹煤平均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19.06%、18.23%;冶金焦、废钢的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16.89%、14.24%。但作为钢铁生产主要原材料的铁矿石, 在对国外铁矿石高度依存的情况下, 受进口矿的垄断影响, 总体上在高价位波动, 其中国产铁精矿全年平均采购成本同比下降仅1.31%, 进口铁矿石 (粉矿) 平均采购成本同比下降仅1.9%, 致使钢铁产品制造成本难以大幅下降。由于我国钢铁行业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以铁矿石为原料的长流程生产工艺为主, 而国内铁矿资源自然禀赋条件差, 成品铁矿产量的增加还难以缓解进口矿价格垄断的局面, 铁矿石金融化、海运费的支撑及汇率变化等也阻碍了铁矿石实际采购价格下行。

随着国家对能源、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重视, 国家将在能源消耗总量、单位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方面出台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 钢铁企业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投入及维护运行的成本也将进一步提高;国家今年已出台《关于企业范围内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城镇土地保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 2014-2015年减半征收土地使用税, 2016年全额征收, 仅鞍钢一年就要多交1亿元, 2016年要多交2亿元。炼焦煤、喷吹煤、冶金焦和废钢等价格经历了去年大幅下降, 今年继续大幅降低的可能性不大, 水、电、气、运等价格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近期国家对铁路运价已进行了调整, 对行业影响又是200亿元左右;随着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 劳动力成本继续呈上升趋势, 钢铁行业仍将在高成本、低盈利的状态下运行。

4.企业筹融资难度大, 资金风险进一步增大。受国家宏观调控和银行对企业贷款从严控制的影响, 2013年钢铁企业银行长期借款明显减少, 企业被迫采用短期贷款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钢铁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加剧, 同时由于产能释放较快, 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应收应付账款大量增加, 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致使企业负债水平不断提高。到2013年末, 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由上年同期的68.72%上升为69.36%, 增加了0.64个百分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连续两年下降, 资金流动进一步放缓。2014年, 虽然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但国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融资, 银行系统严格控制对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和利率, 随着金融业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行, 受行业政策、经营状况和资产状况的影响, 钢铁企业筹融资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当前, 钢铁企业为维持资金收支平衡, 采取各种渠道增加贷款维持生产经营, 进一步增加财务费用支出, 企业资金链很容易出现问题, 资金管理的风险不断增加。

钢铁行业已经到了新的发展时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钢铁行业运行和发展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必将推动钢铁行业创新发展理念, 彻底摆脱依靠扩大产能、增加产量、摊薄固定费用的发展道路, 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契机, 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的步伐, 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根本转变。

五、2014年钢铁行业财务管理工作重点

为应对钢铁行业长期生产持续增长、盈利水平较低、资金极度紧张的局面, 钢铁协会于今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理事 (扩大) 会议, 提出2014年钢铁行业的中心任务就是深化改革创新, 调整优化结构, 提高效率效益。

2014年, 钢铁行业面临众多改革发展的机遇, 也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市场挑战, 特别是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 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发展混合所有制, 金融业的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 加强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 以及对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都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工作要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 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 推进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改进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为加快钢铁行业由规模扩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造活力和动力, 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密切关注宏观政策的变化, 及时分析对钢铁行业发展的影响。2013年10月份,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把化解钢铁产能过剩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明确了有关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目前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落实, 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成本必将产生影响。同时, 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和改革措施正在推进, 如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将大幅减少,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引入社会资本实施股权结构多元化改造是未来几年国有钢铁企业及其内部子公司产权改革的方向;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加快推进银行利率市场化, 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 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实施财税体制改革, 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和地方资金配套, 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反对地方保护, 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财务工作要更加密切的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 研究政策调整对钢铁行业和企业的影响, 一方面分析对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影响, 另一方面研究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如何适应国家政策实施要求, 增强钢铁企业的活力。

2.创新财务理念,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钢铁行业正面临由规模扩张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转变的关键时期, 财务工作创新体系建设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多数钢铁企业财务管理都已经实现了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效益与效率提升问题, 不同的产业链延伸及投资战略问题, 以市场用户为导向的差异化发展战略问题等, 都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要进一步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作为转型升级的根本目标, 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中心作用, 实现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式、经营领域、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的紧密结合。财务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 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财税政策、价格管理方式, 还要熟悉原料、生产、市场、技术、投资、金融等业务知识, 与相关业务人员共同研究企业“调整品种、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的方向和方式, 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通过财务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 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3.加强财税政策研究协调,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家宏观政策改革的重点是对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对财税政策的调整, 在当前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财务管理工作在关注宏观政策变化的基础上, 要深入研究并提出适应钢铁行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调整建议方案, 争取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2014年协会确定要开展扶持国内铁矿山发展, 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营改增”实施行业范围, 以及合理调整进出口税收等四个方面的财税政策研究, 努力为钢铁企业转型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已制定了初步实施方案, 拟成立4个工作小组, 由钢铁协会、钢铁企业和相关协会人员组成, 希望财价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及钢铁企业的财税工作人员积极参与, 围绕着解决制约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财税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争取下半年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措施。

4.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财务系统要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从协会层面, 要不断完善钢材价格和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监测系统, 及时跟踪国内外市场变化动态, 加强对原燃材料和钢材价格走势的分析、预测, 坚持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按日发布, 抑制国外矿山企业的价格垄断;密切关注财务指标变化, 做好经济效益分析工作, 重点分析企业效益变化特点, 通过成本、效益和资金状况分析, 研究行业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运行趋势, 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以为用户“量身定做”的方式, 以增加服务量实现提高企业产品的价值量为效益增长点的发展方式, 制定适宜于本企业的投资、发展及经营战略, 找出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的途径和措施。同时, 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5.加强资金管理, 防范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由于资金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 为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构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全方位高效的财务工作管理机制, 以提高企业经济盈利能力为前提, 把资金管理的引导作用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从企业的战略规划预算规划、投资融资到企业生产经营, 都要首先由财务管理人员的参与, 进行资金风险的预先控制。通过完善企业资金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减少财务费用支出。统筹利用国家金融、资本、债券等政策,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拓展筹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汇率、期货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 规避经营风险, 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保障。

6.继续深入开展“对标挖潜”,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践证明, 开展“对标挖潜”活动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在资源、环境约束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成本高低不仅决定着企业效益, 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要进一步深化“对标挖潜”活动, 提高对标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比性;针对区域市场情况和企业的不同需要, 广泛开展分区域对标交流活动;继续吸收更多钢铁企业参加, 增加“对标挖潜”数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逐步加强钢铁企业间在战略层次上的“对标挖潜”活动开展企业间在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方式、投资经营领域等方面的对标, 以提高盈利能力为最终目的, 推动本企业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上一篇:个人职业素质提升计划下一篇:乡镇团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