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2024-07-26

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共9篇)

1.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篇一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都是由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要矛盾来决定。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接受或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毋庸置疑,我们代表着最有年轻活力的一族。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世纪,社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也将步入世界强国行列,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自己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骨干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当代国际竞争在很程度上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但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能力。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当成自己的努力方向,就是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使命同时还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对祖国建设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并且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并且当之无愧地负担起这个使命?我们所有的大学生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第一,纵观历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我们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小康目标这样一个伟大的进程中。从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开放至今,这个事业是要一代一代人去开拓、去继续,这个事业不能终结在哪一代人手中,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正好是承接这一种历史使命的一代人。我们正处在国家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全方面创新的时代,我们大学生从现在开始要牢牢的树立创新的意识。大学生积极努力的为全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这是很高的要求、重大的责任,但是每个大学生要认识到这种责任。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地球村成为现实,人们生活空间变小,他们享有共同的资源,同样也面临共同的问题和共同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中,人如何相处、如何共建和谐等,如何为整个全世界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这都是我们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或者说是我们科学发展观提出来的如何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第二,当代大学生要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势。

社会形势又分为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从国际上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不断把人们的认知水平、社会生活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样,在这种大的形势下仍存在意识的不同,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我们要对这种情形得到认识,我们中国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我们更能看清中国的地位越来越强大,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国内看,三个战略总目标,前两个目标已经实现,它们的实现也是归结于我们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我们始终

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我为主,不照搬西方,不照抄西方,把先进的东西加以借鉴,结合中国实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我们的改革是先易后难,根据我们的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厚重的国体,我们进行有科学的选择;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外交,为我们改革开放和我们国家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空间和国际空间,争取了很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我们与各国的交流与开放。我们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好我们的第三步,实现好我们的第三个战略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现在强调两型社会,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也是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走好第三步的重要思想。

第三,大学生要成才还要掌握好知识的运用和更新。

这四年学习应成为我们一辈子知识应用和知识更新的基础,我们在一个学校学习四年,不可能用一辈子,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迅速,知识淘汰周期从过去的五十年、二十年、十年到现在的几年,过去学一个专业可能吃一辈子,可是现在,在今天,恐怕我们同学学一个专业可能只管几年,所以我们要有不断的知识更新,很多东西就要靠我们同学在实际中通过过去掌握的基础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去适应社会需要,所以说这四年知识要成为我们一辈子的基础。

这四年的知识早晚会被淘汰的,这四年的知识会给我们一种什么财富呢,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牢固的理论基础,所以有了这种理论基础,才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从二十世纪到现在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重大科学发明,改变人类生活发展,都是以基础理论为突破,这些改变人类的重大科学技术才得以产生,所以说我们在校学习,打好理论基础,我们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使我们一通百通、触类旁通,真正的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不管是什么专业要成长、成才都应从这方面着手。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是对我们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完成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就要求我们进行全面的发展,只有全面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我们才能够在完成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才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才能够圆满完成当代中国赋予的我们的使命与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篇二

其实, 课程建设也并非高不可攀的。如前所述, 学校的课程包括文本的课程, 如, 教科书、学校自编教材等, 还包括学校其他的物态形式, 比如, 学校的文化布置、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的活动等。广义的课程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甚至管理的思想理念和实际行动, 狭义的课程单指学校形成正式的文本, 并列入学校实际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学校的广义课程涵盖狭义的课程, 校长的责任则是一方面对广义的课程进行适当的遴选, 激浊扬清, 正本清源, 逐步提升广义课程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则从广义的课程中寻找到本校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素材, 精心提炼, 系统规划, 专注建设, 逐渐形成学校的文化品牌, 通常形成文本化的或者音像形态, 比如有的学校根据多年的实践, 编制出《国学启蒙》, 推广国学经典诵读;有的学校根据长期的科技教育, 编制成《科学入门手册》, 另外, 还有的学校创编出校园武术操、校园情景剧汇编、快乐作文、新教师入门手册等。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诸多方面进行总结提升, 形成学校特有的课程。由此可见, 学校的课程体系其实是一个浑然综合的整体, 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其实都是课程资源, 从中提取出来, 形成体系, 加以理性提升, 就能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课程来。

校长掌舵一所学校的航向和进程。校长的眼界和标准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校长如果意识到我们当下的教育行动其实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课程的建设, 知道理性化的自觉的课程行动对于学校发展有着重大的发展意义, 那么, 他就会从比较高的层面来审视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会正确认识和分析校情, 寻找到课程的生发点, 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发建设, 尝试实践, 逐渐积累经验, 提炼精华, 最终形成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建设不是脱离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的行动, 而是基于真实的学校实践基础上的而融于现实的劳动, 来源于现实而又略高于实践, 这样的校本课程才能有实际的价值, 既具有学术性、实践性, 又具有普遍性和现实的借鉴推广价值。对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 有的学校着重在国家课程的落实上进行校本化研究, 最终形成自己学校特有的教育教学特色。我们知道,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落实———我们通常称之为二度开发, 实际上就是鼓励教师研读文本, 集思广益, 并能科学艺术地演绎和落实课程, 尽可能地让学生领会到课程本身所负载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元素要义。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的, 客观上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实践基地和路径, 其间有着无限的探索。同时, 学校再在本校校情基础上挖掘、开发资源, 创建起自己的特色课程。

过去, 人们缺乏课程意识, 在进行学校之间参观交流时, 不少学校大都停留在某一方面的经验介绍上。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不少学校意识到课程的重要, 因此在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 逐渐自觉地创建自己的校本课程。这重要的一方面是切实借此提高教育的水准和艺术性,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了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逐步创建自身的教育特色, 形成具有相当高度的教育品牌。这是学校从浑然的经验式管理逐步趋向“求真”“求善”“求美”的科研探索之道路的迈进。

当然, 校本课程建设不是故意炮制名词或者迎合上级而刻意制造的浮躁举动, 而是严肃的学术探究之路。有些学校为了创建校本课程而创建, 人为地创编出所谓的校本课程, 实际上根本没有在学校进行推广实践, 或者只是某一两个人的闭门造车, 不具有推广价值, 这样的校本课程实际上是虚伪的, 一味好大喜功, 小探索说成大成果, 初探索当作经验看, 未成功已经漫天夸, 这些都是不行的。这样的校本课程是虚假的悬空的, 其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是肤浅的, 内容做法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属于课程改革大潮中泛起的泡沫, 赚取一时的喧嚣, 终归会被淘汰、荡涤出局的。

但校本课程建设又确实是现时期学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学校只有具有课程的意识, 才能从宏观的层面审视学校师生的劳作, 才能认识到教育教学和管理行动在干什么, 为什么这么做和还可以怎样做。如此, 才可能将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智慧的校长则能从课程建设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抵及教育的核心要义。用课程建设的视角来衡量, 一个不具有课程意识, 缺乏宏观的课程视野和系统的课程规划的校长, 其教育教学和管理必然是随意的率性的, 是当下的经验式的, 不可能理性地深入地理解教育教学, 自然也不会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这又怎么能领导教师, 更好地培养教师, 自然也不可能实现“科学艺术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的目标了。

3.儿科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篇三

儿科医生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健康卫士”,肩负着治病救人的医学使命。儿科诊治范围广(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各个医学专科),患者年龄跨度大(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18岁青春发育结束)、数量多(据估计,我国约有4亿人属儿科诊治范畴)。更为重要的是,儿科医生面对的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人。儿科绝对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并非“人小点儿、药吃少点儿”那么简单。儿科与成人科的疾病谱、看病方式、治疗方法都完全不同。比如,成人科的常见病是糖尿病、高血压等,而威胁儿童健康最主要的疾病是先天缺陷,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成人会主动述说自己的不适症状,也能配合医生做检查,但年幼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懂得如何配合医生检查,儿科医生必须懂得如何从家长的叙述和对孩子的观察中获取信息,懂得如何安抚孩子,顺利完成检查。更重要的是,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器官发育程度不同,什么药能用,什么药不能用,都很有讲究。儿科医生给孩子用药,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肝肾功能发育等情况。部分家长常要求医生用好药、贵药,或者听别人介绍哪种药好,就要求医生给孩子开同样的药,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

同时,儿科医生还应该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提高人们健康素养的社会使命。如今,许多家长抱怨儿科看病难,就诊环境差、候诊时间长,对人满为患的输液室更是耿耿于怀。究其原因,除目前儿科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外,家长们头脑中的不少错误观念也在无形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个头疼脑热,一家人“倾巢出动”,反反复复跑多家大医院、找许多专家看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要求医生用贵药、好药、“一药见效”的情况比比皆是。实际上,像普通感冒之类的小病,并不一定要去三级甲等医院看,也并不一定需要输液和使用抗生素。三级甲等医院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疑难疾病的诊治上,治疗普通感冒、咳嗽之类的小病,各个医院的水平都差不多,用的药也差不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医院看病,不仅人多、候诊时间长,在空气污浊的输液室里输液,还会增加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对孩子有害无益。近年来,许多80后独生子女纷纷结婚生子,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们自己还是个“孩子”,对如何养育“孩子的孩子”自然是一窍不通。宝宝应该穿多少衣服、盖多厚的被子、什么时候应该添加辅食,这些最基本的常识,他们一概不知。于是便有了“冬天把孩子捂到中暑”“给4个月的孩子吃奶糕,吃到腹泻不止”的例子。还有些年轻家长一遇到问题就喜欢上网查,也不管网上的信息是否正确,拿来便用,往往越弄越糟糕。在此状况下,儿科医生有这么一份激情和社会责任,走出病房、走出医院,主动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科普宣传义务,向广大群众宣传医学常识,提高大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大众的健康素质提高了,患病的人少了,不仅国家的医疗支出会减少,儿科医生的压力也会减轻许多。这其实是一种共赢的做法。

真心希望家长们给予儿科医生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也希望我的同仁们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只要双方携手同心,今天的小树苗必将茁壮成长为明日的参天大树。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热爱我的工作,每当看到孩子们那纯真无邪的笑脸,听见他们亲热地叫你一声“医生叔叔”,看到他们康复出院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专家简介

孙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超声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

4.中国梦对于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篇四

十八大结束后,由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概念迅速深入了国民心中,中国梦,就是每个人的梦,也是大家共同的梦,我们的国家现在正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作为中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更应该挑起这份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献出一份力量。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学生是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或许,有人看到了现代大学生的消极,但我们要始终坚信中国大学生依然是实现中国梦的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实现一个个小的梦想,才能实现最终的大梦想,所以,大学生应当在正值青春年代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断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实现人生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有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力量,才会有实现中国梦的能力,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当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并努力实现时,中国梦也就实现了。不管大学生的梦想是什么,都是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中国梦是所有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的梦,是最终的理想与目标,中国梦也将会因大学生们的努力而永远活跃在每个人的心中。

当然,作为现代的大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会体现出中国面貌,因此,大学生也应当更加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不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而且要注重自身修养,当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要以全新的面貌与姿态来面对以后的路,面对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当我们积蓄力量,以世界的角度来代表中国,面对每一个国家,我们也展示出了全新的一面。尽管新一代大学生们的负面影响很多,但我相

信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都是好的,大学生们要努力克服自身的弊端,做一个文化与素质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担起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增加光彩。

在中国梦中,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应当具备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爱国才能忠于国,才能尽心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奉献力量,有为国效力的精神,才能有奋力向前的动力,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为中国梦的实现时刻准备着。在抗震救灾的前线,在志愿教学的山区,都有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身影,我们也应该继续将爱国精神深入更多人的心中,努力团结,凝聚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5.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篇五

院系 姓名 学号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积极入党的我们来说,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在不断的提高,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的努力着。

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过时,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步入社会,参与了社会实践,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毋庸置疑,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呢?首先得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面旗指引着全党的奋斗方向。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共产党员只有确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才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才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方向。大学生党员必须加强学习共产主义理论,提高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坚信共产主义为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一定会实现,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并把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要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渐渐落伍了,而且竟沦落为落后的挨打者。所以无数中华儿女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又经过了艰难的探索才找到了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从而赋予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生机。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奋发进取,团结奋斗,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辉煌的前景。我们当代大学生也不能落后,要用自己的才智,继往开来,成为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们大学生的肩上。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我们应当从理想信念的实际状况出发,让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各种重大社会现象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理想信念不会自发确立,只有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才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充实心灵。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理想信念的形成要在各种文化、知识、信息的比较中通过选择才能实现,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更强的辨别能力,才能树立科学的个人理想,更坚定地向着目标努力。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用科学理论武装我们的思想。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就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可见科学的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能否掌握这些科学理论,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地实践这些理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成败。

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当前的思想文化互相激荡,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有悖于党的主张的错误观点。在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文化不断渗透、历史遗留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观念沉渣泛起的情况下,我们大学生党员必须理直气壮地宣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先进,反对落后。其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党一直号召和要求每个党员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的利益看的比一切都重要。大学生党员要牢固确立党的宗旨,并自觉地实践它。在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抵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非天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大学生党员具有了这样的思想品格,就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而且要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大学生党员是未来事业的骨干,必须在自己身上努力培养党的密切联系群众,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优良作风。在校内在班上要与周围的同学打成一片,置身于群众之中,始终把自己看作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无论走到那里,也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同时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党员,需要提高自身为人民工作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做好各项工作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大学生党员要完成所肩负的任务和使命,就应该弃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认真学好各门知识,扩大知识量,全面提高知识素养,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重视学习,关心时事。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的目的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辨别好坏、分清是非的判断鉴别能力,坚定政治信仰,树立科学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大学生党员应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一些党的基本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并且要学以致用,能指导和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渴求知识的文化氛围,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扎扎实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普及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竞争、求实、创新、发展的价值观念,致力于解决群众生活上、思想上的实际问题,让封建迷信、腐朽文化和伪科学在人民大众中无藏身之地。我们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国内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我们的文化不前进就意味着落伍,不发展就意味着倒退。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而不能丧失机遇,勇于应对挑战而不能畏缩不前,响应党的号召,唱响主旋律,努力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新局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基本要求,只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当代大学生要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思想,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等腐败思想。在今后的人生奋斗征途中,一定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实现自身价值。扎扎实实学习好本领,掌握新的知识,使自己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为中国社会

主义特色事业奋斗不息,塑造无悔的青春。

6.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篇六

这学期的党课结束了,回味这一段时间在党课的学习过程,感觉自己受益匪浅,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对事物的认识变得更全面、客观。这次党课就是对我的一次洗礼。

从最开始的董老师讲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去实现人生伟大理想,到吴老师讲的怎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去以自己的行为引导身边的人,共建和谐社会,都使得我受到极大教育,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彭远奎老师关于大学生为什么要与党的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和刘丽美老师关于党章的讲解都使我对党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对党崇敬和爱戴的心情也更加加深,要求加入中国***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从党课中我知道中国***自 1921 年建党至今,已经走过了 80 年光荣的斗争道路。这八十年,中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分别以毛泽东、***、*** 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入中国***,是每个要求上进、思想进步的青年人的迫切要求,更是当代大学生的明智选择。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另外,十七大还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最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十七大报告会上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另外,党课上同学们的课后讨论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群原来不认识的大学生聚在党的光芒下,讨论着党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讨论着这个国家近年来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所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讨论着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那种社会责任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个时候才真正感觉到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总之短暂而有意义的党课已经结束,但我们人生的发展与前进的脚步才刚刚启程,相信经过党课的教育,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用一个***员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尽早加入中国***这个先进的集体。

汇报人:xiexiebang

7.文化兴市——图书馆责任与使命 篇七

1 “文化强国”概念的提出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11月8日开幕的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中所作的党的报告中, 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单列一小节加以阐述, 他说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强国, 我们重任在肩!

《金昌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所描绘的未来全市文化民生的幸福图景:“全市上下, 要通过两年的努力, 力争把金昌创建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供给均等、活动内容丰富、保障措施得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先进地区, 使市、县 (区) 、乡 (镇) 、村 (社区) 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达到全省一流、西部领先水平, 最终创建成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有待于我们文化工作者、我们图书馆人去努力完成, 文化兴市, 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2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涵

《图书馆服务宣言》 (2008) 中说到:“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 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 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 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 逐步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3 金昌市图书馆读者活动助力“文化兴市”

当前, 我市的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省委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工作, 相继制定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金昌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金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规划》等文件,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 催人振奋, 令人鼓舞, 尤其是我市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市后, 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 突出抓好五大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机制、制定完善规划、积极筹措经费、认真落实项目, 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文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201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 也是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关键年。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西部创建标准》, 全市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县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及社区文化中心的设施设备、图书藏量目标明确, 尤其是对图书馆的藏书量及藏书结构提出了具体目标, 馆内地方文献藏量也包括其中。2010年2月金昌市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地市级国家一级馆。2011年金昌市成功申报成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之一。创建工作, 文化单位任重道远。结合示范区创建工作, 市图书馆在读者活动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了给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和参与文化活动提供必备保障和条件, 2011年金昌市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下基层”项目, 将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到基层。

4.1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项目

主要是为留守儿童赠送科普读物、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请孩子们观看4D电影, 充分利用与图书馆毗邻的科技馆这块好阵地, 多次邀请农村留守儿童走进科技馆参观科技展品, 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讲解和孩子们与展品的互动, 使他们走进科技、了解科技,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市图书馆还精心挑选了120本科普教育读物赠送给双湾镇留守小学生, 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认真学习, 健康成长。为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图书馆将成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接受文明熏陶、进行终身学习的文化阵地和课堂。

4.2 “走进农民工”项目

主要是为农民工赠书, 开办农民工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班活动, 利用电子阅览室, 我馆网络专家耐心细致地给农民工读者讲解了即时通讯软件 (QQ) 的使用方法, 图书的检索, 列车时刻的查询、车票的购买等相关内容, 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工读者的信息素养。还赠与农民工读者内容包括业务技能、安全知识、生活健康知识、家庭婚育知识等方面的书刊170余册。。面对近年来农民工数量的急剧增长, 他们的精神消费的确需要有一个适宜的文化休闲场所, 市图书馆正是这样一处场所, 在馆内看书, 既能陶冶情操, 抚慰心灵, 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城市中无人关心的无根漂泊者, 又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既可以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服务, 还可以帮助这一人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 农民工队伍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效率的主力军, 农民工队伍对工程建设起着关键性和直接性的作用, 提升农民工队伍的业务水平、增强农民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维权意识, 对于促进工程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将起到重要作用。

4.2 “关爱残疾群体, 共享文化成果”活动

借助2011年全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契机, 市图书馆为我市部分残疾人举办了专题讲座, 讲座中, 局文物科李勇杰结合幻灯片, 将金昌市亦有的几千年的宝藏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让大家看到了文物视野下的古代金昌, 进行了一次非凡的“追寻金昌先民足迹, 感悟历史文物内涵”之旅。在讲座前, 市图书馆为盲人和残疾读者赠书80余册, 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并鼓励他们以张海迪为榜样, 努力学习, 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4.3 “流动书屋进军营活动”

文化体现着军队的生存智慧, 文化是军人奋进的号角。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文化对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就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身处河西堡的消防中队官兵, 当地没有公共图书馆室, 加之部队严明的纪律, 他们很少有时间来我馆借阅书刊 , 2010年我馆在军营流动书屋的建立马上成为官兵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阵地, 被他们亲切的誉为“书香警营”。这项特色服务与阵地服务相配合, 使图书馆服务惠及更多的基层群众, 彰显了我馆的人文关怀, 提高了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图书馆自2010年起, 每年为部队送去官兵们喜闻乐见, 在馆内借阅率高的军事、传记、心理题材、文学、社会科学等主题的图书300册, 图书出版时间新、内容选择范围广, 并且坚持定期更换。我馆“流动图书室进军营活动”的开展, 为官兵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部队营造浓厚的学习育才氛围提供了资源保障, 也为我市创建“双拥模范城”称号做出了贡献。

4 结语

文化强国, 文化兴市, 是历史的昭示, 是时代的脉搏, 是人民的期待, 也是今日中国奋力崛起的美好展望。通过不断领悟国家文化强国精神, 通过最富知识藏量的“宝库”, , 为提高市民道德素质修养搭起向上的阶梯, 更让社会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乐园而自豪。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昌是新型工业城市, 而金昌图书馆是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 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普及、社会教育和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 因而金昌市图书馆与金昌市文化振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兴市,图书馆服务内涵,图书馆员的作用,读者活动

参考文献

[1]蔡晓川.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策划[J].当代图书馆, 200725 (4) :21-23.

[2]牛勇, 陈文.图书馆读者活动研究[J].管理观察, 2010, 20 (19) :9-11.

[3]王瑞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J].图书与情报, 2009, 18 (5) :19-22.

[4]周永利, 樊琼.浅议甘肃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J].图书与情报, 1984, 11 (3) :5-6.

[5]赵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研究——以金昌市图书馆为例.甘肃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研究论文集.2012.

[6]贾丽晶.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若干探索[J].图书馆建设, 1996, 19 (5) :8-10.

[7]徐洪升.当前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种倾向[J].图书馆建设, 2001, 15 (6) :15-17.

[8]方向辉.图书馆员人文素质培养[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 2008, 19 (2) :36-38.

8.荣誉、责任与使命 篇八

目前世界各地博物馆中国书画收藏方面的镇馆之宝,大多是经过乾隆收藏的。徽宗与乾隆两位皇帝对书画的垂青超越其他任何一位帝王,他们将书画家揽至宫中画院,并将书画收藏编制著作文献,都是中国书画史上贡献很大的人物。也许他们并非基于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但即使是为了粉饰太平,抑或炫耀虚誉,客观上均起到发展文艺、保存文化的作用,既是他们自己的荣耀,也是国家的荣誉。故宫博物院近期即举办了与乾隆皇帝密切相关的“《石渠宝笈》特展”,显然是肩负了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祖国文艺的使命,而广而大之又是我们媒体人的责任,因此本期特推出该展特辑,图文并茂,期冀能够带来别样的艺术享受。

乾隆皇帝还是有名的“崇玉皇帝”,不但爱玉,而且懂玉识玉,亲自收集各地的古玉,并且非常喜欢在古玉上题诗,据说有近千首之多。由于玉的品质犹君子之德,普通老百姓亦极喜爱。然而玉器以及金银珠宝的收藏领域的确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本期的相关文章会让你了解一些有关知识。去伪存真,摧邪辅正,使广大藏家乃至整个社会翕然崇尚风雅之气,亦为有识者的责任。

9.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篇九

日期:2009-05-17 作者: 来源:解放日报 我是今年1月14日就任复旦大学校长职务的,到任不久就接到邀请,希望我给学生做一次演讲。我很乐意地接受了邀请,因为,我想如果一名大学校长不关注学校里最大的群体———学生,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校长。同学们让我谈谈“大学使命与大学生责任”。这个题目很大,却极其重要。既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希望能不辱使命,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非常有意义的命题。

何为“大学之魂”

大学要在“坚守”和“创造”之间维持一种张力。如果大学一味保守而偏至复古,或者忘记传统而完全流俗,那她就是放弃了责任。

大学担负着积淀与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任务。这个任务决定了大学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组织机构,和政府或企业都不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有人提出大学校长要“经营”大学,结果遭到普遍反对。因为强调“经营”就有把大学当作公司来进行商业运作之嫌。如果把大学看成公司,就会忽视了她在知识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方面的功能。

同时,大学也是民族性极强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国内有人认为,应该把国外一流大学当作我们的参照物。这在总体上是正确的,但绝不能简单地把国外的一流大学当作我们办学的模板,因为这就忽视了大学的民族性特征。比如说,如果要论科研成果、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硬指标”的话,也许北大还算不上世界一流的大学。但如果看一所大学在她的民族文化以及在她的国家转型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话,那么全世界可能没有一所大学,能像北大、复旦等国内一流大学这样,曾起到过那么重要的作用。

大学的特殊性还在于她有学生,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大学所要做的就是把思想和文化系统化、规范化,将其转变为课程,把它传授给学生,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所有文明、精神进行传递。在大学里,老师和学生共享着人类的知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汲取人类最广泛的精神资源,用人类文化和一切知识财富来充实头脑。这样他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为一生的精神成长打下了基础。而且,尽管传授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一个人的精神却更加重要。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就曾说过:“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曾指出:“任何大学都是遗传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促进大学改变的外部力量,“遗传”则是大学对自身道德与文化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又是“保守”的。这个“保守”有“坚守”之意,是要坚守道德、坚守学术。也正是大学的“保守性”,要求她在不脱离现实的同时,又与世风俗流保持一定的距离,远离尘嚣,保持一份宁静和清醒。

前些年有个说法,说要把大学的围墙拆掉。但我觉得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也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这些年大学有不少失范的地方,根本原因就在于丧失了“精神围墙”。大学不仅不可以随波逐流,更不能为世风恶俗推波助澜。只有如此,大学才能排除纷繁和躁动的社会干扰,在稳定而宁静的环境中潜心钻研,学生也才能一心向学。此外,大学还应是社会思想的中流砥柱。在民族危难和社会失范的时候,大学对精神的坚守显得尤为重要。

上面讲了大学“保守”的一面,现在我们再谈谈她“创造”的一面。与坚守“精神围墙”同样重要的,是大学还必须进行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创造,对已有的社会发展形态、文化和知识体系以及人类本身,不时地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批判。人类的社会远非完美,总该有一批人来认真研究和批判它。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就等于是放弃了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责任。

然而,反省不仅仅是批判,更是创造。大学不仅要回答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更要为讨论提供思想和理论武器。大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分析这些问题的思想和理论方法。我们要研究讨论未来中国和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并给出我们的回答。也许,有些问题看起来跟现实没有什么联系,但正是这些研究为国家、民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新的精神资源。去创造新的精神资源和思维方法,去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是大学“创造性”的一面。

大学要在“坚守”和“创造”之间维持一种张力。如果大学一味保守而偏至复古,或者忘记传统而完全流俗,那她就是放弃了责任。正是“坚守性”和“创造性”构成了“大学之魂”。

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

对当今的大学来讲,“改革”固然重要,但对大学精神的“回归”或许更加重要。一旦大学和社会之间必须保持的精神距离丧失了,就会导致道德与学术精神的消解。

大学还有第三个使命,那就是服务社会。从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这是一个新赋予的使命。我并不认同按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来划分大学的功能,因为教学不等于培养人,教学和教育不是一回事。科研也不等于培养人,科研必须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培养人。我更倾向于用大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新文化的创造以及对国家与社会的服务这三大功能来看大学的真正使命。

从大学的历史来看,服务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始于二战。那时候很多国家的政府给大学投入资源,希望她们为反法西斯战争服务。麻省理工学院就是那时候崛起的,因为他们发明了雷达和破译密码的方法等,为赢得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此大学就具有更多的国家意识。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学跟工业界、实业界有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人们认识到科技知识能够转化成生产力。这时,大学就扩展了服务这一方面的功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前校长克拉克·科尔就曾在《大学之用》一书中写道:“今日之大学的主要功能不止于教学与研究,并且已经扩展到服务。”他认为,大学与其所处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服务的关系。大学应当及时地就社会的需求做出反应,以满足那些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以各种方式对自身进行功能调整。

我也认为这种调整是应该且必须的。大学服务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国际关系等诸多问题,都需要依靠综合的、深奥的知识来予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事实上,只有大学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只有大学才有那么综合的知识和那么一大批辛勤钻研的学者。同时,随着社会、国家和国际上各种竞争局面的日益加剧,知识和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大学作为知识的积淀者、生产者、传播者以及人才的培养机构,必须为国家、民族和社会提供知识和人才,并以此来获得政府、社会和民众的支持。但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大学却开始反省,认为自己在服务这一头走得太远了。因为,当时的美国高校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两个倾向性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大学在二战后与政府、工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结合十分紧密,使得某些大学有些自大。比如就有人说,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这其实就是一个不太客观的表述。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不是一个万能者,不可能承担社会上所有的责任。而当你把大学的功用强调得过头的时候,社会就会用这个过头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大学,人们就会在无意间把社会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归咎于大学。国内近些年来不少关于大学的讨论,就带有类似的倾向。

另一方面,当时美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大学已经堕落为“服务站”。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也曾经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一旦政府、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大学就只能为社会提供即兴式的服务,不仅质量不高,而且还会使大学过度政治化、社会化、市场化。

以上两种倾向性的存在,对今天的我们而言仍具有镜鉴之义:为了维持大学的精神品格,我国的大学在努力为社会提供各种高水平、有深度的服务的同时,也应注意克服上述两种倾向,保持大学本身应有的稳定性和宁静性。对当今的大学来讲,“改革”固然重要,但对大学精神的“回归”或许更加重要。一旦大学和社会之间必须保持的精神距离丧失了,就会导致道德与学术精神的消解。相比“坚守”与“创造”之间存在着的张力,在“改革”与“回归”之间存在的张力可能更大。

但这些“张力”往往又都是必要的。因此,今天的大学要学会在以上种种张力中前行。为理想而学习

理想主义对于个人的人品和情操而言,是最好的磨石。越是敢于在理想主义的磨石上被磨砺的人,他的生命就越会放出异彩。

最近我收到一份调查报告,说有些学生进校后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大家都是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复旦大学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认真地来问一问自己:你到底为什么来复旦上大学呢?

可能有些人是为了毕业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有些人是为了赚大钱,有些人可能是为了取悦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当然也肯定有不少学生对学问有非常大的兴趣,或者说有着更大的抱负,他意识到当今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性,意识到国家民族依然有很大的危机,他想对此担负起责任,所以他来复旦学习。当然,这些答案都无可厚非,但关键要看哪些占了主导地位。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李登辉先生对于为了前几种目的而求学是很不屑的。我们复旦的历任校长,大概也不会对纯粹因前几种理由来复旦上学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眼光。我想告诫大家的是,如果你淡化了“为了谋生而求学”的目的,那么你的学习就具有了高尚性,你对学问就有了一种尊崇。这样,你就有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我从来不认为理想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更不同意将其等同于“不食人间烟火”。我一直认为,只有抱着理想主义的情怀,一个人才会认真地投入学习,并设法让这个不甚完美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人类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当今天的人类正面临着重重危机,比如世界上现存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又如金融寡头的贪欲引发了当今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人类为什么走到今天这一步呢?当我们看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时,我们就更应该守护理想主义,为理想而学习。复旦是一所具有理想主义传统的学校,而复旦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大都具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复旦也应该为具有理想主义的人提供永久的精神家园。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曾提到这样一个实例。1960年,有学者对哈佛大学1520名学生做了一次有关其学习动机调查,就问了一个题目:你到哈佛上学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理想?结果有1245个人选择了“为了赚钱”,占到了81.9%,有275人则选择了“为了理想”。有意思的是,当20年后,人们对这1520名学生做了跟踪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在当年受调查的这1520名学生中,有101人成了百万富翁,其中100人当时的选择就是“为了理想”。

这个结果是发人深思的。我想,理想主义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如果没有理想,你就会感到学习的苦。反之,当理想主义深藏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就会不断地支持他在现实世界里的生活,并在其受到俗事纷扰的磨砺时,能够随时回归自己的内心,重新出发。理想主义对于个人的人品和情操而言,也是最好的磨石。越是敢于在理想主义的磨石上被磨砺的人,他的生命就越会放出异彩。所以,历来理想主义者在面对挫折、面对死亡时,都可以泰然处之。因为有信仰,才能克服困难。

此外,作为一名学生,有理想主义情怀也会使你懂得如何去学习。你们必须懂得,尽管你们在修习各种课程,但无论如何,只有你们自己才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恰如怀特海德所言,“你们不是一块块供聪明的教师捏成文化人的胶泥。”同样,你们也不是供父母随心捏成某个人的胶泥。你们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对那些值得做和值得想的事情,你们还是应当要做到:一要培养兴趣,二要视为享受。无论你们的学习生活是苦不堪言,还是会其乐无穷,关键要看你们怎样对待它了。再次引用怀特海德的话,“如果你们既不勇敢,又怕挫折,你们就不可能学业有成。”而且,“你们不会对你们正在做的事情发生兴趣,除非你们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渴望改善人类社会,乐于造福祖国人民,勇于迎着困难前进。” 责任与理性

大学生应该在不断吸收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之后,再对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创造和理性地服务社会,才是大学生的最大责任。

然而,理想是彼岸的一座灯塔,它可以照亮我们脚下的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怎样,却常常可能让我们“心向往之”而“遥不可及”。正因此,除了为理想而学习,你们还应在当下就承担起各种社会责任,去当志愿者,去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然后学会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种种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的现实。

革命前辈李大钊先生曾亲笔写就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表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当国家民族出现危难的时候,大学生总是冲在前头唤起民众。复旦的学生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运动发轫于北大,而其在上海乃至在整个南方的策源地和组织者是复旦大学,当时的复旦被视为新思想和新思潮的摇篮。日本侵华时,复旦学生组建了“学生义勇军”,还组建了“学生请愿团”去南京请愿,逼着蒋介石承诺“保证抗日”。所以说,在民族国家危难的时候,复旦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是非常强烈的。李登辉老校长就在当时提出了复旦的精神(spirit)———牺牲(sacrifice)、团结(solidarity)和服务(service)。我把这个称之为“S of 3S”。

但是,我们必须强调这是在国家民族的危难时期。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的“坚守”和“创造”之间的张力十分巨大。这时大学生的责任,实际上已经转换成有知识、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的“国民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当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种激烈的方式在非国难时期是不可取的。我国“文革”时期的教训也很深刻,大学生深深地卷入了那场浩劫,人性尽失,辱没了大学的理性和尊严。金耀基先生曾分析说:“如果不是非常时期、非常局面,如果社会的现实问题必须要靠大学生去鸣不平、去纠正、去解决,则是社会的大讽刺,是学生的大不幸。大学生如果过早而无准备地掉进险污的陷阱而成为牺牲品,则更是个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正常的社会应有正常的调节功能,用不到大学生采取激烈的行动。如果让学生这样参与社会的话,那就是让学生莫名地承担了“无限责任”。

在“五四”时期,蔡元培先生为了阻止“巴黎和约”的签署而不得已地鼓动学生游行,导致了大量学生被捕。但当这些学生被营救出来以后,他马上告诫学生们“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并重申要“以研究为第一责任”,“使大学为最高文化中心”。所以,只要不是“非常”时期,社会并不期待你们离开教室、离开图书馆、离开实验室去直接介入。大学生应该在不断吸收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之后,再对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创造和理性地服务社会,才是大学生的最大责任。

上一篇:车工实训报告下一篇:仿佛是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