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居民教案(共9篇)
1.世界的居民教案 篇一
问题预设:
1.观察《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看一看我国远古居民有哪些?各分布在什么地方?
2.我们做游戏:看看彼此的面部特征与北京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有何不同?
3.观察课本的插图,结合你已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该如何渡过?
4.观察课本《山顶洞人的生活》插图,结合文字资料,你认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说明了什么?
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
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知识结构】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居民
二、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懂得爱美,过氏族生活
展示内容:
(一)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
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
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二)阅读教材第3--5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
北京人山顶洞人
体质特征
火的使用
劳动工具
生活状况
3.什么是氏族?
巩固达标:
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外,你还能( )
A.参观山顶洞人洞穴B.参观半坡遗址
C.参观大汶口遗址D.参观元谋人遗址
2.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 )
A.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的化石
B.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
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在这里生活过
D.这一遗址在我国首都北京境内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人工取火B.制造工具C.使用工具D.从事劳动
4.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煤人已经知道用火B.北京人已会人工取火
C.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D.北京人已会保存火种
5.骨针是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曾使用过的工具( )
A.元煤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6.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人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煤人D.蓝田人
7.下列有关氏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是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B.氏族成员多劳多得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D.氏族内部没有贫富差别
8.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年
A.10万年B.20万C.100万年D.180万年
9.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一项是( )
A.群居生活B.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
C.人工取火D.使用简单的语言
10.山顶洞人已经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
A.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B.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
C.居住在一起D.他们的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11.根据片断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③使用天然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12.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居住地区不同②体质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装饰品不同(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归纳生成
试着用1、2、3三个数字总结本节知识点。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居民
二、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懂得爱美,过氏族生活
课后反思: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总想着那样处理不对劲儿。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特别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充满着“你真不错”、“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扬的话语。虽然这些表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但过度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就完全是好处吗?我的上述处理方式,让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作为教师,这是一个不小的错!
其实,学生听多了赞赏的话,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所以当学生做得不对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发现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对别人善意的批评、提醒,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请大胆地说“你错了。”
2.世界的居民教案 篇二
国外关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成果较丰富,总结了许多著名的理论。如Allen、Butler等学者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发展与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即刚开始对游客持积极欢迎态度的目的地居民,随着游客数目的增多,他们的态度会转为保守[1]。Doxey的刺激指数理论认为,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经历了从开始的欢欣到冷漠恼怒直至对抗的一系列阶段[2]。此外,有关研究还有John Ap的社会交换理论和Fishbein的菲什宾态度模型等[3,4]。
国内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居民感知态度的研究,如对海滨旅游地居民感知[5]、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感知[6]、山岳旅游地居民感知[7]等的研究,但是尚未涉及主题公园这一新型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研究。
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主题公园的发展时多是从游客和市场的角度去分析,如董观志分析了深圳欢乐谷游客的满意度,指出主题公园游客的满意度曲线为倒“U”形,并针对满意度曲线区间给出了提高游客满意度水平的策略[8]。关霜认为,在体验型经济时代,主题公园产品开发应以游客体验为核心来设计和开发产品[9]。王庆生、张丹将美国迪斯尼主题公园与中国华侨城主题公园进行了对比,指出我国在主题公园营销方面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10]。
主题公园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现代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对旅游资源优质区来说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契机。有人认为,兴建主题公园的一个前提是要尽可能布局在经济发达的热点旅游城市,认为在它的周边已经存在数量上足够大,同时又具有相应旅游消费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游客群体,而不宜布设在经济落后的旅游“阴影区”[11]。众说纷纭,方特欢乐世界选址芜湖,本身就是对原有主题公园区位选择理论的一个突破。通过研究芜湖市居民对方特主题公园预期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能帮助了解二线城市居民对这种大型旅游项目所持的态度,为大型旅游项目在其他二线旅游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研究背景及调查问卷设计
2.1 研究背景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全市面积3317km2,其中市区面积720km2;人口21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63万人。芜湖市是安徽省第二大城市,皖南旅游区的北大门。经过多年的发展,芜湖市旅游建设已初具规模。旅游产品日趋丰富,已初步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会展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深圳华强集团斥资20亿元在芜湖打造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研发设计和建设的主题公园——方特主题公园,也将是中国第一个第四代高科技主题公园,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2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进行。芜湖市大型主题公园建设的居民感知调查问卷由4部分构成:①被调查居民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和职业等。②居民对方特主题公园在芜湖市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评价,对知晓度、目的地旅游发展现状及方特主题公园在芜湖市旅游业中地位的评价,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对每个项目做出选择。③借鉴Howard和Crompton的研究框架,结合实际列出36项方特主题公园会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利克特量表进行测量,1—5分别代表强烈反对、反对、中立、同意和完全同意,让受调查居民根据自己的感知做出选择。④居民对方特主题公园发展的态度调查,包括是否认为方特主题公园是当地发展的正确选择,对其未来的展望和支持态度,并试图研究了居民感知和态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2.3 调查样本的发放与分析
调查时间为2007年9月,具体方法是选择距方特主题公园有一定空间距离的学校。本文分别选择在芜湖市一中发放150份、芜湖市十一中200份、芜湖市七中问卷150份、芜湖市环城西路小学100份,共发放问卷600份。请班主任将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带回家请其家长或其他18岁以上的人填写,并就调查的具体要求提供一份书面说明,以提高调查质量。该种方法类似于“有限滚雪球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渗透性强,能调查到其他方法无法接触到的样本个体。问卷回收后经筛选,有效问卷为391份,有效率为78%。
3 目的地居民对预期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3.1 被调查居民的背景
调查中男性占总数的55.4%,女性占总数的44.6%,性别比例总体平衡;年龄以30—39岁和40—49岁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32.0%和62.4%;职业分布以工人、企事业管理人员和服务销售商贸人员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到中专为主,占总体样本的83%;本地居民占总样本的76%;平均月收入在500—2000元之间占绝大多数,500—1000元占26.5%,1000—1999元占45.2%;样本人口在当地居住达11年以上的占总体样本的80%以上,有家人或朋友在旅游部门工作的仅占11.8%。从总体上看,本次调研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 目的地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旅游对经济的影响已经不容置疑,尤其是大型旅游项目的建设更是会给当地经济产生影响。从表1可见,芜湖市居民对方特主题公园预期经济正面影响的感知较一致,8个题项均表示了赞成;对经济负面影响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4个题项中3个表示赞成,1个处于中立。具体来看:①方特主题公园的投资建设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为本地的建设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增加了旅游接待设施。但由于方特主题公园位于开发区,距离市区较远,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实惠有限。调查中,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持非常同意、同意的分别达20.7%和55.8%,持强烈反对仅有1.8%;对促进旅游收入增加持非常赞成、赞成的分别为24.6%和59.3%;对增加财税、就业机会、商机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和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持非常赞成和赞成的占75%以上。从数据显示,居民普遍都预见到了方特主题公园的建成会给芜湖市经济带来促进作用。②对经济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引发的物价上涨方面。居民对使本地债务风险加大持中立和赞成的分别占50.1%和24.6%,有13.8%持反对。可见,居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态度较保守,对如此大的项目落户芜湖市是否能成功、客源是否稳定等都是居民较担心的问题。而对景区周边地租价格上涨 (均值3.82)持中立、赞成、非常赞成的居民分别占23.8%、46.8%和21.0%。自方特主题公园开始动工,周边的地租和房产价格开始飙升,商铺林立。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导致物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居民主要持中立态度。
(接上表)
注:数字1表示非常反对,2表示反对,3表示中立,4表示赞成,5表示非常赞成。
3.3 目的地居民对预期社会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居民对方特带来的社会正面影响(对城市的收益和居民精神面貌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认可,感知均值在3.50以上,赞成率达70%以上;对方特主题公园可能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即社会成本方面得分均值为2.763,6个题项全部为中立态度(表1),可理解为方特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将会给芜湖的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具体来看:①城市建设方面。方特主题公园的建成本身就是对芜湖市建设的一大促进,使芜湖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均值3.801),在方特主题公园投入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大量的游客涌入,这将是对芜湖市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安徽素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自然景观和徽州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著称于世,大型人造景观少,方特主题公园的建成无疑丰富了芜湖乃至安徽省旅游资源类型,提高了芜湖市在安徽乃至全国的知名度。芜湖市居民最认可的社会影响是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分均值到达4.084,赞成率高达90%。方特欢乐世界作为一个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在开业初期就被芜湖市评选为芜湖市科普教育基地。居民对负面影响表示中立,使设施建设过多、未充分利用的赞成率仅为23.3%。②在居民精神面貌方面。方特主题公园将成为安徽省“立足皖东南、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芜湖市也从旅游过境地转变成旅游目的地,80%的居民认为增强了芜湖市居民的自豪感,提高了居民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居民休闲娱乐意识也会发生改变,80%的居民赞成提高居民休闲娱乐需求意识,均值为3.801。与国内大多数研究结论相似,芜湖市居民对方特主题公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得分均值在3.0以下。居民对旅游带来的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持中立态度,如引发主客冲突增多、卖淫赌博等不良现象增加、斗殴酗酒等犯罪率上升均值分别为2.745、2.564和2.552,23.2%的人认为干扰了本地公众的日常生活。
3.3 目的地居民对预期环境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本文的环境包括社区环境和自然环境。对环境的正面影响和社会利益有部分是重合的,如环境和整体外貌有所改善,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再重复介绍。对环境成本,居民都持中立的态度,均值都在3以上。且对负面影响的几个感知项的标准差相对较大,说明居民对这些问题的感知不统一,分歧较大。方特在建设的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芜湖市政府也出台了政策进行环境整治,支持其发展。这同时也给当地居民营造了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但是大量游客的蜂拥而至,或多或少地会增加当地垃圾量,带来水污染和噪音问题,居民对使本市人口增加、交通拥挤,噪音、水环境问题加剧的赞成率最高,分别为43%和44%。对本市接待设施出现紧张局面均值最低,赞成率也最低。芜湖市接待能力目前还供大于求,未得到充分利用。随着方特欢乐世界的建成,还将有大量旅游接待设施投入建设。
4 目的地居民对主题公园的总体态度
采用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进行定序测量,态度按强烈反对、反对、中立、同意、完全同意设计成5个等级,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做出选择。
由表2看出,均值都大于0.35,说明居民对方特欢乐世界总体上是持支持和乐观态度的。其中,对相信我们的城市未来充满光明的态度最强烈,均值为4.227,说明芜湖市居民对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的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对芜湖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依据Allen、Butler等学者的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分析,表明芜湖市居民的态度符合发展初期居民对游客的到来表现出欢迎的态度。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本文从居民的视角,通过定量分析得出芜湖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预期旅游影响的感知的基本认识:①在旅游经济影响感知方面。芜湖市居民对主题公园预期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较强烈,其中多数居民认为方特主题公园的发展将会增加政府收入和家庭收入,但是能否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持慎重的态度,对居民之间可能产生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较担心。②在旅游环境感知方面。中小城市发展大型主题公园有助于促进城市化建设,带来广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居民感知的积极影响强于消极影响。居民认为,方特主题公园的建成将会增加政府对环境保护及其他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条件也会改善,但对可能带来的街道拥挤、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居民感知微弱。③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方面。居民对正面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关注较多的是可能带来的物质利益,反对者考虑的是主题公园建设会带来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问题。④居民对方特主题公园发展的总体态度方面。居民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每项目的赞成率都在70%以上。这说明当地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较强,对主题公园的未来发展趋势认识较积极乐观,对游客的态度处于旅游发展初期的欢迎阶段。
5.2 建议
结合研究结论,为了最小化潜在的消极影响和最大化全体村民的支持程度,对主题公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①对当地居民进行培训,积极吸收本地居民就业。通过研究发现,芜湖市居民对方特主题公园的感知未受到职业的影响。众所周知,从事旅游业或与旅游业相关行业的居民普遍会对旅游业态度积极,建议要想提高居民对方特主题公园的积极态度,可考虑尽量吸收当地居民进入方特就业,加强与当地的联系。②注重主题公园的区域经济拉动作用。大型旅游项目的投资经营要合理整合区域资源。主题公园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自身的开发,它的建设必然能拉动一大批与此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因此,主题公园的投资经营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区域资源整合,充分融入本地发展之中。③主题公园与城市建设互动发展。主题公园的发展前景与它所在城市的发展前景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主题公园集游、娱、食、购、住为一体,不仅能够有效促进都市以及都市周围区域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住宿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反过来,其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城市的发展和当地旅游吸引力大小。④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主题公园除了要给游客提供各种游乐设施,给游客以惊险刺激的体验以外,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主题公园要突出本地文化,才能有无限的生命力。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能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⑤开展“芜湖人游方特”活动。主题公园的现实客源市场日益凸现本地化倾向,有效客源半径大都在200km范围之内。因此,注重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同时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吸引当地居民,给当地居民实实在在的优惠就能将潜在游客转化为现实游客,从而有利于主题公园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Butler R W.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5-12.
[2]Doxey G V.A Causation Theory of Visitor 2 Residen Irritants[M].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Annual Conference on Travel and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Z].Sa Diego∶1975∶195-198.
[3]Fishbein M.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elies about anObject and Attitude toward That Object[J].Human Relations,1963,16∶23-40.
[4]John A P.Residents.Perceptions Research on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8(3)∶610-615.
[5]宣国富,陆林,章锦河,等.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6)∶741-746.
[6]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黔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2)∶105-109.
[7]王宪礼,朴正吉,黄永炫.长白山生物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1999,(2)∶65-70.
[8]董观志,刘萍.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曲线研究——以深圳欢乐谷为例[J].旅游学刊,2010,(2)∶42-46.
[9]关霜,白仙.基于游客体验的主题公园产品开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124-125.
[10]王庆生,张丹.中美城市主题公园营销模式初探——以美国迪斯尼乐园和深圳华侨城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09,26(5)∶13-17.
3.世界的居民教案 篇三
2008年12月15日这天晓上,在北京糖果俱乐部三层的星光现场,当晚演出的售票异常火暴,里面并不算太宽敞的空间中挤进了1400名歌迷——已经到达极限,连楼上的VIP消费区也座无虚席。
20:30,演出开始。在舞池中,没有座位,大多数人在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只能荷衣挎包地站着,然而这种站票的形式似乎并没有削减音乐的魅力,在一个音乐发烧友的印象中,这样场面和魅力几乎只有在崔健和郑钧演出时见到过,然而这天晚上,这一切都是为了一支并不太流行的乐队——“山谷里的居民”和乐队的灵魂人物——非著名女主唱小娟。
与崔健同台
我的窗外有一片蓝天,天空中有时是白云一片/我喜欢那鸟儿飞来飞去红屋绿水印在夕阳中(等他来看我在夕阳中)/云儿在走,鸟儿在飞/我的心儿像天一样一样的呀。——《我的窗外》词曲:小娟
和歌坛的流行明星不同,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的名声并不响亮,也从未拿奖拿到手软,然而只要听过小娟歌声的人,就无法忘怀那清澈纯粹的声音和淳朴脱俗的音乐,仿佛直达人们埋藏在心底的童年和天国,让很多人从中感受一种久违的温暖和童真。
小娟出生在武汉,父亲年轻时曾在文工团工作,很喜欢音乐,在那个艺术养料还相对匮乏的年代,就收集了大量的薄膜唱片和磁带,父亲对音乐的爱也滋养了小娟,当她咿呀学语时那些动听的旋律就已经深深印进了她的脑海。而小娟的母亲是上海人,能唱一口动听的江南小调。大概父母对音乐的喜爱和天赋通过血脉也流传到了小娟的身上,上天赐予了小娟一副天籁般动听的嗓音。在小娟3岁时,她的歌名已经广传邻里,小小的她常常拿着小板凳坐在红砖楼的楼下,伴着舅公的二胡,唱起电影《卖花姑娘》中的歌曲,引来一票邻居围在周围听得眼泪汪汪。这段经历被小娟戏称为自己最早的“驻唱”。
然而真正让小娟认识到音乐的严肃和重要,要追溯到1990年崔健在武汉的一次巡回义演。那时候小娟刚刚进入大学,在一些歌唱比赛中小有斩获。演唱会前一天,崔健在当地的电台做节目宣传,小娟作为热心听众给电台打进了电话。她在电话里跟崔健说:“要是你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你的巡演作贡献的话,那是不是我也可以跟你同台呢?”没想到,崔健的回答也很直接,说:“当然没有问题。”就在这通电话的电波第一次传递两人的声音之前,崔健从没见过小娟,也没听过她唱歌,但那一刻却被她的真诚和勇敢打动了。
第二天。小娟果然背着吉他站到了崔健的身边,和他合唱了一首《投机分子》。其实,和崔健对她一无所知一样,小娟在这之前也并不熟悉崔健,但那天崔健的直率坦诚和充满力量的音乐,彻底感染了小娟,这场音乐会可以说为小娟后来在音乐之路上的坚持埋下了—颗强壮的种子。
音乐和爱情
想要,穿过温柔的阳光,你说,我是世上最好的/那么,再也没有别的,一切变得好遥远。——《两个人》词曲:小娟
大学四年中,小娟是湖北当地电视台各种晚会上的常客,在她毕业前,在武汉已然是颇有名气的歌手了。然而,大学学业结束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离开,她想在年轻时去看看世界。
因为不想为了金钱而讨巧地活着,在潦卸短暂停留后小娟来到了北京。小娟喜欢这座北方的城市,因为这里是理想主义者的聚居地,然而在融入这个城市的过程中,小娟稚嫩的身躯又不停地被这个庞大的结构复杂的水泥森林所划伤。1993年这一年,小娟在北京和武汉间往返游走着。直到有一天,她在这个异地的城市中遇到了爱情。
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家里,小娟偶遇了黎强。为了消磨时光,小娟就自弹自唱起自己的歌给黎强听。等她唱完后,黎强接过吉他也弹奏了一曲,结果黎强娴熟高超的演奏技巧让小娟惊叹不已。就在这天,黎强承诺,如果小娟来北京唱歌,他就给她当吉他手。
这次相遇悄悄系下了缘分的红绳。当小娟再次回到武汉,随之而来的是黎强诚恳相邀的电话。“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工作,有没有学历,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兄弟姐妹,但那时我觉得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停地给我打电话,跟我说:‘你来吧,我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我觉得这就够了。”被黎强的真诚打动,小娟又回到了北京。从这时起,两个人一起搬到了圆明园的画家村,真正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活。
十几年后,在许多功成名就的人眼里,那时的圆明园画家村里生活着许多只有理想没有钱的人。而在小娟看来,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也就是在这里,小娟写出了《红布绿花朵》、《山谷的居民》、《晚霞》等一系列收录在今天这张原创专辑里的主打歌。而黎强也如先前承诺的那样,站在了她的身边,成了她的吉他手。
1998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摇滚青年和诗人于宙加入了小娟和黎强的行列,“山谷里的居民”乐队正式成立。
山谷里的居民
山谷里有风,山谷里有雨/山谷里有树,山谷里有河/山谷里的天永远那样蓝仙谷里的居民祖祖辈辈不离开。——《山谷里的居民》词曲:小娟
在乐队成立8年后,2006年底,“山谷里的居民”正式推出第一张民谣老歌新唱专辑《往事随风》,其中小娟翻唱了《爱的路上千万里》、《爱在深秋》等一系列经典民谣,一年之后又推出第二张民谣翻唱专辑《细说往事》。
但在很多喜欢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的人看来,只在餐厅和俱乐部里驻唱,出道多年只出了两张翻唱发烧碟,这样的成绩实在浪费了他们出众的才华。然而,小娟对这样的担心却似乎并不以为意。实际上这些年找上门来为她出唱片的机缘从未间断过。1994年,王昕波(老哥)制作的《摇滚北京Ⅱ》将小娟创作的无伴奏歌曲《美丽的魂魄》收录其中,在很多人看来,这次的演绎至今“仍是加任何一件乐器都嫌多余的完美呈现”。1996年。小娟在音乐人陈哲制作的民谣合辑《第一直觉》中演唱了《鸽子泪滴在伤口上》,2005年,在黎强伴奏下小娟演唱的民歌手洪启创作的《红雪莲》通过网络广为流传……然而,这是那13个年头中,人们通过媒介能听到的小娟的唯一的声音记录,大多数机会都被她婉拒了。就连8年前,那已录制完成的第一张原创专辑也因为对编曲制作的理解不同,而被乐队束之高阁。“那时我觉得自己的音乐不够成熟,也不明白为什么非得要出专辑,有人喜欢听自己唱歌就很好,想唱就唱就很好。来北京之前,我在湖北已经很有名了,但那不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我的欲望就是出名的话,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找一个喜欢的城市按照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很多人学会妥协,但我学会拒绝。”
2008年2月,于宙离去,爵士乐手刘晓光加入。离合变化并没有改变“山谷里的居民”的步伐,也在这一年,小娟和乐队伙伴们终于等到自己成熟的那一天,他们重新整理原创作品,认真选曲并重新编曲,全部录制流程都由乐队亲自完成。终于,这第一张原创专辑《红布绿花朵》带着横跨十余年的温度出炉了。
4.世界的居民教案 篇四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1、教师认真备写教案、备教材、备学生。
2、学生课前预习课本、自学知识。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讲述课本导入框有关亚当、夏娃,以及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1、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掌握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学展讲练:
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自学题目,教师结合学生自学、
完成题目情况,进行精讲。)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距今时间: ;
发现地点: 。
2、生产生活情况:已经会 和 。
3、元谋人在中国的地位: 。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 ;发现时间: 地点: 。
2、体质特征: 。
3、生产工具: 。
4、生活情况: ,形成了早期的 。
5、用火情况:会使用 还会 。他们用火 ,
驱赶野兽,还用火 、 。
6、火使用的意义: 。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 ;地点: 。
2、体质特征 ;生产工具: 。
4、生活情况:他们会人工 ,靠采集、 为生,还会捕鱼。
共同生活在一起,没有贫富差别。形成了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的 。
二、合作探究
1、完成课本P3动脑筋。
2、完成课本P4动脑筋。
三、精讲点拨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进步之处:(P6)
类别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体质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 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 火的使用 天然火 会人工取火 社会组织 原始群落 氏族公社
5.地理教案-居民和经济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方面讲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共有五亿多人,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个大岛屿沿海平原上。这些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讲解了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而本节就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比较丰富,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本节着重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泰国、印尼、越南等过的华人很多。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和矿业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首先说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以水稻为主要食粮。教材中利用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油棕蕉麻的.图画,以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印象。东南亚的矿产中,锡矿最重要,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矿资源也较丰富。但由于过去长时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在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劳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进些年来,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加上东南亚各国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法建议
本节在上一节全面分析东南亚的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后,进一步讲述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讲述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应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声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出对东南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总体特征。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就更为重要。
讲述东南亚的居民时,可先结合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联系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许多人愿意在这里耕种,说明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合“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介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联系历史及目前状况说明他们的巨大贡献,并参考“东南亚华侨”一段,举一些事例加以补充说明。并说明华人和华侨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讲述东南亚的物产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画,并结合有关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印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这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讲述矿产资源时,应利用矿产符号,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和石油的主要产区和主要生产国。
东南亚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和半成品输出为主。教学时应说明这是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努力发展经济,改变这种状态。现在经济也在高速成长。
用各种风光、名胜古迹引导学生分析出东南亚旅游业在自然,人文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如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分析该区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产区
【教学工具】 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 各种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和经济发展状况。
(板书)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人口稠密
(提问)东南亚的人口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各大岛屿沿海平原上。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布?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大河沿岸平原、三角洲、岛屿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而山区,交通不便,热带雨林的过于湿热,因此人口稀疏。
印尼人口最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爪哇岛。我们也了解爪哇多火山,土壤肥沃,在这儿种地,庄稼长的特别好,人们愿意到这里来生活,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出示图片)“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
(讲解) 吉隆坡的唐人街和华人、华侨概念的差别。
东南亚的人口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板书)华人众多
(提问)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
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是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东南亚有那些丰富的物产呢?
(可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东南亚农产品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
(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让学生分析大片水稻分布区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
(2)找出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主要生产国并填表。
主要物产
天然橡胶
油棕
椰子
蕉麻
稻米
主要出产国及出口最多的国家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
菲律宾
泰国
(特别强调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主要是马来群岛上的国家,因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比中南半岛更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看“油棕 蕉麻的图画”了解各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用途和特点。
(总结)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该地区的居民以稻米为食。
(3)示范在图上沿锡矿带画一条粗红线。(缅 泰 马 印尼是世界著名的锡矿带,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4)找出石油生产国。(印尼,文莱)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提问)东南亚大量出口的农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什么经济仍落后?和刚学完的日本比较一下,(从资源、出口产品的类型和经济发达程度)探讨一下原因?
(学生活动)
(总结)东南亚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使经济落后。殖民者将东南亚作为掠夺廉价资源的宝地,压抑本民族工业的发展,以便使其成为其工业品的销售地,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农矿资源也较丰富。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但是东南亚各国在独立后,为了振兴经济,重视发展工业,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发展加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看图)宗教建筑的图片,它们是关于哪个宗教的,在哪个国家盛行?
国家
宗教
重要建筑
印尼、文莱、马来西亚
伊斯兰
清真寺
菲律宾
天主教
天主教堂
缅甸、泰国、柬埔寨
佛教
仰光大佛塔、曼谷镀金佛塔、吴哥窟
(展示东南亚的风光图片)
(总结)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这些年来,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加上东南亚各国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
总结性的课堂练习
地区
地形
气候
主要物产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热带季风
水稻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多火山
热带雨林
锡、石油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人口稠密 华人众多
主要物产
1、
主要物产
天然橡胶
油棕
椰子
蕉麻
稻米
主要出产国及出口最多的国家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
菲律宾
泰国
2、著名矿产:锡 石油
6.世界的居民教案 篇六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世界的本原问题传说及哲学理解》)
从这段视频我们看到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传说,但它们都只是对于世界起源问题的不科学的说法。这些传说逐渐被科学的证明所取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
(播放视频《宏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我们从宏观天体的形成所得出来的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微观上的物质的产生也是客观的。(播放视频《微观物质是客观的》)
通过上面两段视频我们明白了不仅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客观的而且微观物质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播放视频《生物是客观的》)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他们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社会发展简史》,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类产生的过程。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并不是什么神所创造的,而是由古猿所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
“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窖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7.《笔的世界》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本课的教学以设计笔为出法点,进而培养观察分析能力,了解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奖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笔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画法设计一支新颖的笔。
教学难点: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
1、课件、各种造型不同的笔、彩色纸、彩笔等
2、学生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笔集中起来,举办一个“笔的世界”展览会。
教师:今天,笔家族在我们班大聚会,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笔,互相展示和欣赏。学生相互欣赏。
请几名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笔有些什么功能,哪个方面设计的比较新颖。
2、出示课题:笔的世界
三、讲授新课
1、出示一支款式新颖,功能多样的笔,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少用途?
2、引导学生看书,要求各小组有针对性地研究回答书中的问题。各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学生发表研究结果。
如:A、用日历表装饰又美观又大方。B、上粗下细显的非常可爱。
C、握笔的地方设计的很圆润,保护手长时间写字时手指不疼痛。D、凹凸有致的笔型顺着手的外形,握笔非常舒适。E、夜光笔,随身带着可以当小电筒。F、米老鼠的耳朵会动是按钮的功能
3、你还有什么问题?你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互相欣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学到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四、分析笔的组成部分:
1、提问:通过大家的观察,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笔有哪些组成?
2、小组讨论回答:笔由笔尖,握笔的地方,笔杆,笔头四部分组成.3、谈话:很好,笔有笔尖,握笔处,笔杆,笔头组成,我们可以可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设计。
五、出示课件: 欣赏课件中的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分组讨论研究后创作。
六、实践操作: 学生创作教师点拨,辅导重点(进一步强调学生注意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1、提出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
2、学生设计草稿。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3、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七、展示作业:.举办“新颖的笔”设计作品展,评出最佳外形奖,最佳功能奖和综合奖。
1、分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阐述设计意图。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指出注意点。(笔对于学生是很熟悉的物品,但是笔在材料、造型、尺寸等方面的运用是根据不同功能而进行设计的,这是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所忽视的。)
4、评出最佳外形奖,最佳功能奖和综合奖。
5、小结:同学们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和研究我们的笔,大家能绘制出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设计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
八、课后延伸
8.《鸟的世界》教案 篇八
鸟的世界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有关鸟的资料,认识鸟的共同特征,扩大有关鸟的生活经验。
2、幼儿能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表现各种各样的鸟。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重点:
认识鸟的共同特征,扩大有关鸟的生活经验。
活动难点:幼儿能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表现各种各样的鸟。
四、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鸟的图片资料。
2、8K纸人手一张,记号笔人手一支。
五、活动过程:
(一)收集有关鸟的资料,认识鸟的共同特征,扩大有关鸟的生活经验。
1、游戏:非常1+
1“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鸟朋友来看我们,你们看看他们都是谁?” “它们今天要和我们大
(三)班的小朋友作个游戏,游戏名字叫非常1+1。我们小朋友先提出有关鸟的问题,老师帮你们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智力抢答,答对的小朋友得一颗星,最后看谁的星星多,谁就是我们班的鸟博士。”“你们愿意参加吗?”
2、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
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鸟的共同特征及生活习性。
(主要从鸟的外性特征进行小结。)
教师出示收集的鸟的图片资料。
教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在一张大的海报纸上。
及时给幼儿发星星。
幼儿回答:“孔雀、猫头鹰、企鹅……”
在此过程中,和老师一起完善游戏规则。积极参与抢答。
(二)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表现各种各样的鸟。
1、“小鸟朋友说了,今天和大
(三)班作游戏很开心,一会他们就要回家了,小朋友会想念它们吗?”“那怎么办呢?”“我们大
(三)班的小朋友画画可棒了,我们给它们画张像吧。”
2、“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我们用线描画来画小鸟,好吗?”
“刚才我们小朋友通过做游戏知道了,小鸟都有头、脖子、身体、脚、翅膀和尾巴,但是你们看这些鸟长得都一样吗?”
“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什么鸟?他长的什么样?”
“那我们就把自己喜欢的鸟画下来,好吗?”
3、“这是一张大纸,小朋友在上面先要画一只大大的鸟,其他的鸟会站在它的后面或旁边,如果挡住了,怎么办?画不下了,怎么办?”
4、“小鸟画好后,要给小鸟穿上漂亮的花衣裳,花纹要画的多一点,要注意黑、白、灰的变化。”
5、“小朋友画的真棒,那你们知道小鸟生活在哪里吗?我们也把它画下来吧。”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各样的鸟,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鸟,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提供记号笔和作业纸。
帮助幼儿回忆线描画的方法。
提醒幼儿构图要大,画面要满。注意线条的疏密关系。
背景处画上树林。
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业。
幼儿回答:“会。”
“好的。”
幼儿仔细观察小鸟,找出鸟的不同之处。
幼儿回答:“不一样。”
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找出特征。
注意语言的完整性。
幼儿回答:“画半个,跳过去不画。”
幼儿作画,给小鸟穿上漂亮的花衣服。注意画面的构图及线条的疏密关。
(三)作业评价。
(1)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给小鸟画了像,小鸟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小鸟们很高兴,它们谢谢你们了,现在小鸟朋友朋友要回家了,我们和它们说再见吧。
(3)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鸟。
展示幼儿作业,请幼儿欣赏作业。
9.世界的人口教案 篇九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当前世界人口的总数,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了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定义并会举例阐述
3.了解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关系,掌握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4.了解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和特点,以及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读教材图3-1世界人口增长、图3-2世界人口分布、图3—
3、图3—4,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2.使学生树立可续发展观念,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三、教材分析:
教材先在前面一个章节《地球的面貌》安排了自然地理,第三章接着安排的是人文地理方面、教师要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调控转换学生思维,使得学生可以客观系统的认识世界的各方面的知识。本节主要有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的人口问题三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可以讲的很深入也可以讲的很简单,在面对初一的学生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实际调控。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图表的辅助教学,后面还有一个配套的活动和一些图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行搭配。
四、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增长状况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和特点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六、课程类型: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学习法为主,板书、多媒体教学、谈话法等为辅
八、教学用具:世界地形图(挂图)
九、教学课时:1.5个课时(60分钟)
十、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和目的
学生活动和目的 预计时间
温习设疑 导入
同学们上一个章节我们学习了地球的面貌,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放慢语速一起说),海洋陆地,在海洋里面生活着许多的海洋生物,那么同样的在陆地上是不是也有居住者(设疑学生可回答)—其中最主要的我们人类,人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分布在地球上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中的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引出新知识,然后让学生浏览书本,学生回忆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回答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2—3分钟
导入课题
播放人口视频,问:录像里说了什么内容?(板书标题第六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然后引入新课——世界的人口(让学生把地理课本打开)
转身板书标题,把学生引入新的知识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3分钟
活动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3—1世界人口的增长,完成活动的几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可以讨论(提醒学生注意图表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的是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指标图,将柱体图转化为曲线图(版画),(教师)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一起来读图,边读图边解决学生问题并且做好人口增长折线图。
(教师)第一个问题,5.5 60 80第二个问题,1.5 4/3 第三个问题要着重注意讲解,依据如人口折线图总结人口增长的特点(呈加速度增长),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教师)总结一下读图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的意义是关键的。教师巡视课堂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5—7分钟
课本 讲述
(教师)讲解课本阅读性的知识,补充现在的人口概况,2010年70亿。(教师)提出问题人口增长同那些外界条件相关?结合教材内容一段文字,勾画出重点。
同时代相结合,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
接受新信息的能力,思考问题
2—3分钟
承接下一部分
(教师)阅读人口增长速度这个小内容,通过举例让学生体验每个时间的人口增长,前面讲了这么多人口的增长,那么我们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量化人口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启发思考
培养感受生活中的细节
1—2分钟
知识 概念 讲解
(教师)人口增长是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衡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请同学们看教材上,我们来一起学习,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定义)。
(教师)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教师)依据活动举例,假设一个地方人口数为1000 人、新出生4人、死亡8人 算出该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讲解)
(教师)让学生自己完成活动例题,请学生起来展示过程和答案(308418),并根据回答讲解(板书三个关键词的概念)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提高技术能力
5—6分钟
承接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那是一个总体的概念,这么多的人口在七个大洲,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到底是怎样分布呢? 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世界人口的分布(教师板书小标题,世界人口的分布)
启发
思考
1—2分钟
学生 活动
(教师)活动1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理解人口密度这个概念,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提出计算公式(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面积)并进行计算(教师)(板书人口密度概念和计算公式),(教师)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中国人口最稠密132、澳大利亚人口最少
3、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教师)活动2读图3—2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是那些?人口分布较少的地区是那些?(提问)为什么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承接)大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来先想以下,接下来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来讨论这个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进行分组讨论: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教师讲世界地形图挂到黑板上,提醒学生结合地图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小结世界人口分布特点,运用ppt展示出来一下的内容一起学习)(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和部、欧洲、洲东部等温度带的近海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土壤肥沃,是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同时这里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又是集中的地区。
(2)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地区。(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教师)总结读图技巧和读图方法,先看图例、再结合地图看纳西而比较突出的地方,最后叠加其他地图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课堂发言。
学生计算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大胆思考和发言。
8—10分钟
课堂总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的人口分布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了世界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会和提高了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算人口密度及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和各种统计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布置课后活动,收集人口问题的资料,用于接下来的课程和班内交流。
归纳总结
回忆思考
2—3分钟
第二 堂课 温习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世界人口数量和增长的知识,请大家回忆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放慢语速,学生回忆回答问题)
引起学生回忆,进入课堂氛围
回忆思考
1—2分钟
导入 设疑(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大家都了解到世界人口的分布,其中给人最直观也是最大的特点是不是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大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一个地方的人口过多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接着学习的世界人口问题
联系生活
启发
1—2分钟
活动 推导
(教师)提问,人在世界生存需要那些必要物资?学生参与回答(教师将学生答案写到黑板上),(教师)进行推导演绎每一样的物资更深层次的联系,推出人口增长以及分布不均导致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人口老龄化(举例讲解板书)等人口问题。
演绎推导
逻辑推导
4—6分钟
读图 验证 承接
(教师)读图3—3 说明了工厂是占地、污染环境等等(教师)图3—4 说明了水资源短缺及其引发原因 将上面讲的内容进行一一对应,(引用上次课后收集的资料来证明、展示一些图片),由人口集中的地方问题较多引出城市人口问题„
检验的思维模式
3—4分钟
讲解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城市的“吸引力”这个小板块,(ppt上展现图片,列举生活中的感受)观看课本上最后面的图片,(教师)(板书城市人口问题)那么城市人口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教师)提出人口迁移,结合生活现实启发学生思考人口迁移的分类(教师)(板书人口迁移概念),进城打工,出国留学等。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并发表各自意见
结合生活实际启发思考
思考
3—5分钟
承接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有关于人口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问题?或者说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1分钟
阅读 材料
(教师)解读人口政策
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有的国家实行了生育控制政策。例如,印度就采取经济奖励、教育普及等方法来控制人口的增长。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但是,现在有的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为此,有些国家还采取措施鼓励生育,例如,法国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使多子女家庭享受各种津贴。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阅读了解新信息的能力
1—2分钟
总结(教师)到这里为止我们学习完了关于世界人口的知识,让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学到了那些知识,首先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的人口分布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了世界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会和提高了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算人口密度及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和各种统计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接下来在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中,学习了常见的人口问题,以及着一些人口问题的产生原因,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我们树立一种比较正确的人口观。
加深记忆
回忆总结
1—2分钟
十一、知识结构板书设计 知识结构
世界人口的数量 体育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人口增长速度
自然增长率
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稀少区
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过快
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慢 对策措施 板书设计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的数量
1999年:60亿现在 66亿
2011年
70亿
2、人口增长速度:
←——————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
3、人口稀少区
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世界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1)、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为主 乡村:生态破坏为主(2)、交通拥挤、居住困难(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其它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
3、对策: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十二、教学后记:
设计的课堂是这一节世界的人口这一部分内容共用1.5 个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人口增长和人口的分布上,人口的增长主要详细讲解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以学生自己阅读的方式来了解,并通过活动练习来讲解。人口密度的学习主要通过举两个城市的例子来对比理解,在活动中让学生计算人口密度,并且总结人口的分布四大稠密区和四大稀疏区,让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分布原因。
实际上这堂课在时间上比较难于把握,既有理论的讲解,又有活动的安排,外加上实例的举证,在便于教学的基础上要讲授完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自己的临场发挥很重要,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要求很高,在师生互动上比较多,教师提问要恰当,课堂上在教师角色这一点上有一定的转化,这对于能否开展好学生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这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07地科3班 熊文龙
【世界的居民教案】推荐阅读:
第四单元居民与聚落复习教案09-09
《圆圆的世界》教案07-21
世界的语言教案09-29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07-07
一封居民的感谢信09-10
致集镇居民的公开信10-14
非居民税源分析及管理的探讨10-06
致社区全体居民的一封信10-17
大班科学水的世界教案08-30
当前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