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七

2024-06-19

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七(共10篇)

1.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七 篇一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的教学反思

在单元整体备课时,就很喜欢这一组,都是围绕“朋友”展开的,话题集中,又从“知音”“忘年交”“互相欣赏”几个方面多维展开,不仅是语文训练,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情商发展,亦大有裨益。《乐园6》更是围绕这一话题,积累了不少“朋友”的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和“习作”,也终于和课文“接上轨”,还是难得的“无缝链接”,并不见得要怎样的牵强附会,启而不发,真是难得!

不说教法,倒是记录一部分这两周围绕“朋友”话题,结合班中实事新闻展开的几次“晨会”,及后续作业,主要是“生活点滴”和“百家争鸣”两种。既是教育,也是教学。生活及教育,生活及语文,终于有了完美的注脚——这样的单元问什么不能在鄂教版教材中多一点出现呢?

上周,我处理了几起同学中的小“碰撞”,都是些捻不上筷子的“鸡毛蒜皮”:什么谁踢谁一脚啦,什么谁写小纸条骂人啦……事情虽小,也算不上恶劣,但叽叽啦啦积攒起来,还是很能影响一个班的风气,进而影响到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的。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渐渐进入“青春期”,对同性朋友之间的“嫉妒”心理,对异性朋友之间的“排斥”心理“好奇”心理,都会愈演愈烈。针对这些情况,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我从班中一位同学的“生活点滴”作业中,选取了这样一句话:(此生与他人发生小摩擦,我与他真心对话,并要求以“生活点滴”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与我交流。)“我不应该总记住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要做个心胸开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个坦荡君子。如果总是小肚鸡肠,会活得很没意思……”

抓住这句话,我展开了《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系列晨会,并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学会互相欣赏”(18《山和海的书信》)“走进别人的内心”(16《伯牙断琴》),力争在实际生活中做心胸开阔的人,做快乐的人。并以自己这两周来的心路历程告诉学生:谁都有心情不佳的时候,谁都可能有想不通的.时候,有“心胸狭窄”的时候,能够自己调节,不仅能让自己更加快乐,还能让身边人感受到你的豁达大度,拥有更幸福的生活,更自由的生活。

孩子们的作业中,展现出受启发后,在生活中的反思——关于体育课上,男女生不团结的反思;关于生活琐事中自己能否大度容忍别人小“特点”的反思;关于“心胸开阔”和“正直有原则”之间的反思;关于接受批评与想听好话之间的反思……

可以很肯定的一点:以往但方面利用晨、班会时间,进行的教育,都没有这样深入人心过,都没有这样大面积地引发孩子们自觉的思考。而单纯利用一两节语文课,也难以让学生有持久的思考动力,更难以规范自己的言行。现在,两者形成合力,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效果就出来了!

呵呵,很老土,但很实用,很高效。

2.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七 篇二

一、范读,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朗读兴趣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注意, 记忆和思考。”范读的作用, 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快速走进课文,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引起强烈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情真意切地朗读《化石吟》, 同学们便穿越时空, 聆听远古的呼唤, 于是探索的思想便油然而生;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皇帝的新装》, 一个荒唐的社会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让学生们顿生厌恶之情;我们抑扬顿挫地朗读《理想》, 让同学们萌生了“请乘理想之马, 挥鞭从此起程”的豪情壮志。……在范读的过程中,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一幕幕多彩的情意, 激荡在同学们富有创造的想象中, 于是, 我们的学生便又跃跃欲试, 想要一读为快了。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朗读过程中, 仅仅要求发音准确, 吐字清楚, 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1. 要读出节奏和重音。

尤其是诗歌的朗读。诗歌的节奏感比较强, 抒情色彩比较重, 读出节奏, 读好重音, 显得尤为关键, 以《理想》为例:“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节奏的划分, 有的是按章节来划分的, 两字一拍;有的是按意义划分的, 依内容而定。重音的确定, 是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的, 朗读时一方面语气要加重, 另一方面, 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适当的停顿或拖音, 这样, 重音的表达效果更加鲜明。

在本册教材中, 且不说古诗所占的比重, 单是现代诗就占了八篇。因此, 诗歌朗读一定要加强。

2. 要读出语气, 读准语调。

一般, 写人叙事的文章包括两种语气: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气, 另一种是叙述人的语气。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就要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体会他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情感;要读出叙述人的语气, 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种语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人回味无穷。当然, 读出语气的前提, 是要读准语调。语调是指句子中间的高低、快慢、轻重、停顿的变化。只要能正确把握这些变化, 就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皇帝的新装》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皇帝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 真是美极了!”在这里我们且不必说轻重的变化, 单说高低和快慢的变化, 前者声调低, 语速慢, 因为, 它是心理描写, 他要思考, 他在害怕;后者声调要高, 语速稍快, 因为它是语言描写, 表示他并不怀疑, 并不愚蠢。这样一低一高, 一慢一快, 再加上一些拖音和装饰音的变化, 一个表里不一、愚蠢荒唐的皇帝形象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是寓谑于庄, 无情地揭露与嘲讽。

3.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 要适当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题, 供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做到读思结合。

3.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七 篇三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 “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二、设计思路

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理解。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三、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十则。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可以。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 “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师:是呀!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谢谢!请坐!

师: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语。课文《十则》中的其余九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

四、教学反思

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篇四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王书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社戏》3课时

《端午日》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1课时

《中秋咏月诗》2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

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

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

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搜集、整理

2指导语: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

3指导语:带领学生朗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做好相应的圈点勾画。明确任务

2巡视、参与、指导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指导语: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1、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文章本身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2)、你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了吗?

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你对参加专题研究有没有好的建议呢?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反思]

3、教学反思:

5.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篇五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5个字。

2、掌握本课生字,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教师说:“今天,老师跟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放歌曲。指名回答。

这首歌好听吗?想唱吗?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

(二)教学互动: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书后查字表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者几遍,读准为止。

(2)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方法可多样化,可以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肯定交流学习的好办法。(方法有: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荆炎车轮读者;或男女生互问互读者等等。)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A:1:小雨点落到哪棵小草上?

指名学生试连,当学生连对后,小草可摇动叶子说:“谢谢你给的小雨点,真甜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B:2:出示“三个生字娃娃”:“映、轻、唱”说:我们的名字有太好

读者,你们发现读时要注意什么?

(应轻唱:翘舌音,)

当学生说对三个字应注意的地方后,课件在生字娃娃一起说:“看来,我们的小秘密躲不过小朋友聪明的眼睛哟!”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刚才我们认了字,又读了词,可真能干!把他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那咱们赶紧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的同学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字音读准了没有。

3、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和谐发展:

1、朗读课文。

2、师让学生根据挂图讲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先说一说,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定向导入

复习旧知,认读生字及词语。

(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同桌合作交流,读懂了些什么?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学生体会“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这句话。(可采取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等到形式。)

(七)指导书写其他生字

6.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篇六

1.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日积月累”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创编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 并能使用简单的修辞手法,注重对想象能力的培养。

3.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联系生活导入,引出交际话题。

生活中你可能会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过吗?想过怎么解决吗?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交际的话题就是“动脑筋解决问题”。

二、遭遇问题,想方设法。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出示课件: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课件二、三)

2.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

3.组内提出问题,作好记录。

4.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改进方案。

5.推选发言人代表小组全班交流。

提醒注意:说的:交流时说话通顺、连贯。口齿清楚,大方自然。听的: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课件四)

四、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

五、总结收获,提出希望:

希望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事事处处留意生活中的问题,做一 个善于动脑的人。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出示学生 熟悉的童话。)(课件五)

2.在童话故事里一块石头可以让人听懂动物的话;一朵七色花可 以实现孩子的任何愿望……世间万物在童话的世界里都有了人类的善与恶。

3.说说童话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 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有有趣的内容;童话故事中善恶分明。

4.我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是创编童话故事。

二、明确目标,指导写作。

1.方法指导:

A.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做主人公;重点想象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事;确定题目。(提醒:主人公不能过多,题目要简洁。)

B.“故事”要注意说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事情是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C.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D.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的描写表现其性格特点。(课件六)

2.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三、组内交流展示,互相学习,互相修改。

四、评价。

五、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课件七)

2.自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3.同桌互读,正音。

4.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5.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6.选择其中一组反义词造句。(将一对反义词置于一个句子中。)

二、读读背背

1.出示课件“读读背背”。(课件八)

2.自读,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八字成语。

3.这些成语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4.交流词义。(课件九)

5.集体读、背。

6.在小组里检查背诵。

三、连连认认

1.出示课件,读一读,组组词。

2.连一连,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订正。

4.认读生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

5.扩词练习

四、成语故事。

1.自由地小声读读“刻舟求剑”。

2.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3.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4.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

五、总结。

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

习作:编写童话

7.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七 篇七

《做灯笼》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来布置教室, 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良、受、赞”等14个二会字, 会写“良、使”等7个四会字, 学习工字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 在思考中识字学词,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合作的乐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 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完成了识字任务;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理解“公认”、“手真巧”, 从字典的注释中找出“手真巧”的“巧”字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了课文1~3自然段, 初步认识了王京和李良。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积累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初步感知过渡句, 会用“使劲”说句。

(3)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合作的含义, 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兴趣引路

(1) 复习词语。 (大屏幕出示“词语灯笼”:公认、布置、得奖、赞扬、使劲、模型、心事、烦恼、发愁、合作)

师:看, 我们的教室多么喜气呀, 谁来读读灯笼上的词语?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 (指名读, 齐读)

(2) 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 (1) 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 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 (2) 李良/可不爱/画画儿, 但是/他的手/很巧, 会捏泥人, 会做/飞机模型, 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师提示:这两句话比较长,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指名读)

(3) 师随机指着一位女生说:呀, 这个漂亮的小姑娘, 现在你就是王京啦, 给我们介绍下你的同桌李良吧! (生说)

指着她的同桌说:李良, 听见了没, 王京夸你啦!你也来向大家说说王京的特长吧! (生说)

师:哇, 你们俩一个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 一个心灵手巧, 真了不起呀!

师:咱们一起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夸夸他们吧! (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串写着词语的“花灯”喜气盈盈, 创设良好的视觉效果,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请男女生分别介绍李良和王京,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介绍王京和李良, 加深了情感体验。)

二、角色表演, 内化语言

(1) 师:同学们读得很真诚, 老师替王京和李良谢谢你们的夸奖。不过现在王京和李良正烦恼着呢!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平时都热心助人, 所以想请大家帮帮忙。这样, 咱们也来分工合作, 一位朗读能手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其他同学拿起笔来画画。 (请一生读)

(2) 交流王京的心事和李良的烦恼。

师:王京, 老师有个问题问问你, 为什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你就不画了呢?

(3) 师:怎么办呢, 你们有主意了吗? (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4) 就这段所讲述的故事演一演。 (出现文中131页插图, 生演, 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的能力, 为什么王京在“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就不画了”, 在探究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活动, 有所感悟和思考;结合“演一演”体验性的活动, 既活泼生动地呈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 也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

三、丰富想象, 共享喜悦

(1) 师:王京和李良一起把灯笼做好了, 效果如何, 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文中132页插图及句子:“这个灯笼做工精巧, 灯罩上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花草, 有

的树木, 有可爱的小鱼, 还有, 给教室增添了喜气气息!”生补充说句。)

(2) 师:真漂亮呀, 难怪同学们赞不绝口!我看到李良现在眉开眼笑的, 高兴得很啊, 能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生谈)

(3) 师:大家都为王京和李良愉快的合作感到开心, 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5、6自然段。 (齐读, 读出喜悦)

(4) 师:有个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为什么, 得问问王京, 你为什么要在灯笼上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句话呢? (小组交流)

(5) 班级交流, 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这个环节中说话、朗读训练, 欣赏合作成果, 丰富想象, 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交流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得到尊重, 也树立了合作带来快乐的价值取向。)

四、回顾总结, 传递“合作”

(1) 这个喜气的灯笼不光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欢声笑语, 还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和合作有关的快乐故事。你有过合作的经历吗?做哪些事时可以与人合作? (生谈)

(2) 看图, 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常见或有趣的合作典范。

(3) 教师小结:同学们,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生活中, 在学习中,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个人长处, 真诚与人合作, 就能事半功倍。 (板书:与人合作, 事半功倍, 齐读)

(4) 师生合作读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屏幕出示)

8.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 篇八

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场所非常热闹,如广场、公园、游乐园、商场或大街上的某个角落……请你把自己观察到的,结合适当的想象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规范。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1.试验 苏醒 菠萝 磨坊 著 胶 概 拢 换 焕 幻 唤

2.郊 陡 饿 躁

二、1.离开 思考 丰收 欢乐 块 架

2.(1)如果……就…… (2)观察 (3)鼓舞 决心

3.(1)舞 惊 载 媚 奇 妍 胜 误 言 语 争奇斗艳 自言自语 (2)粉红 桃红 长空 海树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4.(1)略 (2)小红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3)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一枚枚邮票

5.(1)秋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唐 王维 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3)黄瓜 葫芦 (4)一曲丰收的歌 一首欢乐的歌 (5)超常的记忆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一)1.果真 不慌不忙 2.: “ , 。 , ! ” 3.观察仔细,胸有成竹 4.平时要养成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1.五花山 2.簇簇 阵阵 十全十美 一心一意 3.(1)春 夏 秋 (2)绿色的 绿色的 五颜六色的 4. 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把树林跳舞比作火苗跳跃。 5.因为山五颜六色,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黄山、泰山。

9.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篇九

李明菊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主要告诉孩子们怎样看待问题,怎样想问题。

一、《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组教材按“怎样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

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二、《科利亚的木匣》

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课文重在体会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道理。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四、《狮子和鹿》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10.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篇十

1、课文(我认为这一单元可以确定“成功的路是怎么走的?”也就是说可以把其作为话题,引导学生学习这三篇文章)

《军神》这是刘伯承元帅真实的故事。这篇文章题目的一个“神”字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的想法,特别是这个时代。所以这个字可以引领学生展开讨论,让这个“神”字具体化,让这个“神”字内化成学生心中的成功偶像。刘伯承元帅是一个成功者,应该这么说。军人的成功在哪里?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看出。

《掌声》,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童年的故事是许多精彩,虽然小事一桩,却给人永恒的回忆,这是为什么?我想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他们会明白其中蕴含的哲理。这一课的学习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成功的路上,怎么走?另外,要把研究性阅读,尽可能早的引入到小学。这还是一篇学会共存的文章。认识到这一切,我们就可以以综合的思维来设计了。

《金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以寻找成功者的足迹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哲理很强,是需要学生终身来读的。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上,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出哲理的存在。另外,这篇文章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灵感。

2、习作七(1)让玩具说话

我曾经为四年级的学生大声读了一本美国作家写的《时代广场的蟋蟀》这部书。这部书是蟋蟀、老鼠、猫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他们的语言非常美耐人寻味。也就是说世界许多名著就是建立在让动物、植物、建筑物等说话的基础上的。所以这次习作训练,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次非常好玩的训练。所以在引导学生写这类文章时,我建议老师提前为学生读一读像《时代广场蟋蟀》这类书,这对于提高学生写这类文章的能力是非常强的。(2)范文的“题目”值得研究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应该告诉学生。到这一单元为止,我们的学生应该说学了好多课文了,也读过许多书。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把学过的文章的题目拿来品一品,与学生共同研究研究,这样有利于学生找到好的题目。因为好的题目找到了,其实就是找到了写作的灵感,他们就会有话可说,既而就会有文可写。所以这一单元我们最好要引导学生认识一些课题,这种训练是必要的。

(3)范文的“有意思”寻找

本次习作指导学生寻找到有意思比如“读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四个字,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学会积累有意思。如果学生在阅读中不知道什么是有意思,这样的阅读往往被称为无效的。当然因为书的问题,并非学生都能够找到,但一般的文章,或者说当然报刊杂志中的文章,学生还是可以找到的。对学生进行“有意思”的训练,是我们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4)想象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就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能力。人只有进行思考想象阶段,一个人才能真正的平静下来,人才能真正的有着创造。所以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诺贝尔文学奖中,颁奖往往只有两类:一是写实,一是写虚。想象力的训练,就是一种写虚的训练。在这里,我们也要分清楚写虚与写假的区别,写实与实假的不同。(5)这篇文章也是要求在实践中写作

“请把你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童话故事。先把故事大意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有意思。” 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出语气、语调,正确表达语意。

2、学会本课2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体会课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5、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教学重点:

1、通过对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的理解,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出语气、语调,正确表达语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沃 刘 龄 匪 拒 醉 剂 施 哼 晕 勉 堪 承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龄 醉

容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巩固练习案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质疑。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精讲点拨。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四、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

2、搜集一些刘伯承的故事阅读一下。

板书设计:

20、军神

沃克医生称——刘伯承——军神(惊人的毅力)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镇定、平静—— 一声不吭 掌

声。

教学要求:

1、本教案由教案吧提供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有人给过你掌声吗?因为什么为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么样?你为别人鼓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愿意写的同学请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两个字。(板书:21 掌声)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二、初读课文

(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带着你们的这些问题再走进课文,说不定自己不懂的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了呢。如还有不懂的,可以相互商量着解决,读书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请开始吧。

2、生自由读文。

3、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不知生字掌握得如何,老师把这些生字请上了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落下残疾 犹豫 骤然间 镇定 情绪 身处困境

讲述 结束 珍惜 鞠躬 忧郁 舞蹈 慢吞吞 经久不息

4、反复认读,齐读。

(二)二读课文,读通句子

1、词语我们都读准确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要注意读通句子,句子读通了,课文就读流利了。

2、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要求:A、听的习惯要好,及时纠正

B、读要响亮,有感情更好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

(3)师点评过渡:读得正确流利不够,还要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三)三读课文,读出不理解的词

1、默读,不理解的词划下来

2、全班交流

A、骤然间:说明快、突然响起的掌声 B、经久不息:找句说词意“热烈持久”、“渐渐平息”、“掌声里走下„„”;“不息”是指什么?

C、身处困境:联系生活如缺钱、犯错误、生病、文中谁身处什么困境? D、残疾:文中指生病落下不方便走路的缺陷 E、犹豫:拿不定主意,她在想什么? F、忧郁:找个近义词来替代,反义词呢? 体会孤寂

引读1段

三、感知大意,切入掌声

1、掌声对小英有什么作用? A、“鼓励她站起来了”(掌声表扬)

B、文中怎么说——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C、不再忧郁变得——活泼开朗 D、齐读第5段体会

2、设疑:掌声的作用真不小,竟然使一个忧郁自卑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我们下堂课再去走进这充满掌声的演讲课。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习字册。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吗?(小英)

2、一开始,小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投影出示】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们读出了什么样的小英?(自卑、忧郁、孤单、沉默,板书:自卑忧郁)

从哪看出小英很忧郁?

3、是什么原因让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4、那时的小英内心一定十分地痛苦、忧伤、寂寞。当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地想:。

5、小英忧郁、自卑、沉默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把小英的心情读出来。评读。让我们一起走近忧郁的小英,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么可怜的小英呀!她几乎对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幸好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她变得活泼、开朗了,让我们来看看开朗的小英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女生齐读)

2、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们看行不行?她不再忧郁,开始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不行)为什么?(走进舞蹈房,更加说明小英敢于正视和挑战自己的缺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3、你觉得变化后的小英仅仅只是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跳舞吗?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4、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小英呢?(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开朗)

5、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6、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从哪儿找到答案的?(小英的来信)【投影出示】指名读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想想现在的小英会想什么?

2、轮到小英的时候,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她此刻的心情会怎样,她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地想:。

3、残缺的小女孩感到自卑、紧张,害怕。那她又是怎样做的呢?(生交流)

出示: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无奈。

齐读。

4、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般的沉重,【投影出示】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______________。

5、让小英意外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

6、同学们的掌声出现了几次?(2次)

7、谁能读读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 指名读。

从哪看出掌声出乎小英的意料之外?理解“骤然间”(掌声响得突然,掌声响得让小英出乎意料)

8、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9、我想对小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英,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

10、谁再来读第一次掌声?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1、小英一定能听懂你的掌声!谢谢你的掌声!听着那热烈、持久的掌声,小英感动了!

【投影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指名读,评读。

12、当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时,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地想:。(板书:感动)(谢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

13、当小英结束了演讲的时候,同学们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你的演讲太棒了!.......)

14、再次听到同学们的掌声,小英内心是多么得——(感激)

【投影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15、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原来我也是很棒的!同学们对我可真关心呀!)

16、但是小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17、你能读出小英内心的感激吗?指名读,评读。

三、引导说话,读背作者感想

1、学到这儿,相信你对于掌声或对于这篇课文一定想说些什么?

2、师深情地读第七自然段。同时出示:第七自然段的内容。

3、(齐读)请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里。

4、老师搜集到了一首关于掌声的诗歌,送给大家。【投影出示】师感情朗诵。

5、有一首歌的名字叫《掌声响起来》,这首歌非常好听,也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播放音乐)

6、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多好呀,我想把感谢的掌声送给你们,感谢的掌声你还想送给谁?

伴着悠扬的歌声,让我们美妙的读书声也响起来,让我们在歌声与读书声的美好交汇中结束今天的课!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揭示句子: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2、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说也奇怪”,你认为奇怪还是不奇怪?为什么?

②“那次”,指的是哪次?

③“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讨论:

①(不奇怪。在大家的掌声鼓励下,小英不再自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并不奇怪。用“说也奇怪”,表达的是一种为小英的转变感到高兴的心情。)

②(略)

③小英以前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后来呢?练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走进了舞蹈房”。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莫大§4,复述“那次演讲”的经过。练读小英来信中说的话。你认为大家注视的饿目光包含着什么?为什么?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献给别人。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小英处于什么困境?

“掌声“指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心、鼓励和帮助)

齐读。

4、练背§4。

三、感情朗读全文

四、质疑释疑

五、作业

1、补充习题。

2、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掌声

珍惜别人的掌声

把掌声献给别人 课后作业:

一、我是拼写小能手

yuàn yì

jiǎnɡ shù

chí jiǔ

kùn jìnɡ

tóu xiànɡ

diào lái()()()()()()台儿庄实验小学网版权所有!

二、火眼金睛,辩字组词

低()

持()

投()

淡()

轮()底()

特()

没()

谈()

论()

三、找近、反义词

近义词:注视()骤然()

珍惜()

持久()反义词:犹豫()忧郁()

奇怪()

结束()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4、畅谈梦起,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具准备:简单的课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具准备: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金子,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金子是什么?(一种贵重的金属)

人们也常常用金子来比喻什么?(珍贵的东西、美好的心灵或品质„„)

3、今天的课文跟金子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交流反馈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淘金者 绝大多数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附近买地 实现 金钱

挖掘

坑坑洼洼

倾盆大雨

冲刷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美丽

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注意:“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齐读生字词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精讲点拨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围绕“金子”一词用几句话说一说。

2、讨论:彼得·弗雷特到底有没有找到真金?

(学生各抒己见)

3、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甘:笔顺为横、竖、竖、横、横

附:中间的“单人旁”应写在竖中线上。

钱:右边要充分展开,特别是斜钩要长一些。

盆:上面“分”中的一捺要展开,下面“皿”的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面部分。

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具准备: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淘金者 绝大多数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附近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金钱

倾盆大雨 冲刷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美丽 娇艳 实现

(“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质疑探究:

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

2、大家看看课文的内容,前后比较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问题是针对课文提出的,答案还得从课文中去找,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好课文。

我们要逐步学会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精讲点拨: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

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结果如何呢?

(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

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

(„„)

齐读第7段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

(收获鲜花——财富——实现梦想)

(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非常骄傲)

对,也就是“不无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学生交流:(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1)发现

彼得发现了什么?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情景(„„)

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很有根据„„)

你举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有心人、聪明人)

(2)全部精力

彼得不但是个有心人,而且非常吃苦耐劳,这点我们从上文已经感受到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付诸行动。想一想,培育花卉要做哪些工作,他会怎么做呢?

(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选择花苗、不分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

齐读4-6段

4、现在你找到刚才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的真好,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你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5、彼得从他的经历中明白了,生活有没有欺骗他?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没有亏待他?

现在你对彼得最后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再来好好第七段。

“真金”指什么?(财富、美好生活、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6、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

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彼得·弗雷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梦想呢?从彼得·弗雷特的故事中,你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了什么想法?

阅读后有所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你不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还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的人。

五、布置作业: 写一写

1、观察文中插图,想像彼得是如何付出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并获得成功的,把它写下来。

2、彼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也可借用格言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板书设计: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 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课后作业:

一、我是拼写小能手

jìn

zhuānɡ bàn

ɡān xīn

qīnɡ pén dà yǔ

()()()()shí xiàn

mái tóu

ɡàn

sōnɡ ruǎn()()()()

二、把下列词语和它的反义词用线连起来

希望

失败

坑坑洼洼

满载而归 忧郁

坚硬

一无所获

平平整整 松软

开朗

犹豫不决

认认真真 成功

失望

马马虎虎

坚决果断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走。()

2、什么东西都没得到。()

3、好像从中明白了什么,悟到了一些道理。()

4、形容雨极大 教后反思

习教学目标:

1、认识京剧脸谱,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知道有关人物的故事。

2、读背成语,了解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能联系自身谈谈对贤文的理解。

3、按规则,把“述”、“淡”、“趣”写正确,写端正。

4、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教学重难点:

1、运用解析字面、结合课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成语及古文的大意

2、初步学习如何买卖东西,学会评价商品,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教学准备:了解京剧脸谱的有关知识,查找有关人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京剧脸谱,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知道有关人物的故事。教学过程: 学用字词句

(一)认识京剧脸谱

1、放映京剧片段,认识不同颜色的脸谱,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红、黑、白、猴的脸谱,说说在哪见过的。

3、师:我国京剧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中“净”这一行当就是在脸上绘画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试者说说这些脸谱是谁?是什么人物?(小组学习,集体交流)(1)关羽,《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与刘备、张飞结拜兄弟,作战英勇;

(2)包公(包拯),是民间传说的铁面无私的清官;

(3)孙悟空,《西游记》中的美猴王;

(4)秦烩,南宋时的大奸臣,相传是害死岳飞的主谋。(学生完成练线)

(一)说说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

1、指名读题,注意读准:“忠勇”、“奸诈”、“正直”

2、说说各色脸谱代表什么个性:

红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正直;白色代表奸诈;

猴脸有红色和黑色,表示孙悟空的忠勇的正直。

(二)讲讲有关人物故事: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人物讲讲有关故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一)成语

1、回顾《军神》一课,激发学生对军人的敬佩之情。

师:今天我们走近军人,去学习一组描写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的成语。

2、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语(同桌互读检查)

3、指名朗读正音,重点指导:戎马一生、秋毫无犯、运筹帷幄

4、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成语的意思,想想哪些读懂了,哪些没读懂?

5、集体交流,理解词义,重点指导:戎马一生、秋毫无犯、刮骨疗毒(补充故事)、运筹帷幄

6、边想象词语情境边朗读成诵

7、指名背,齐背

(二)《古今贤文•劝学篇(下)》

1、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

2、师范读,生边听边思考语句的含义

3、熟读成诵

二、写好钢笔字

1、读读小发现,观察字帖,掌握捺变点的规律

2、师举例范写“淡”

3、学生描红练习

第 三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鼓励和引导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在实际中提高语文能力,培养才干。

2、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买者要会讲价钱,要会辩质量,还要有礼貌。卖者能用几句话把物品的名知称、价格、性能讲给买者听。学会买者、卖者不同说话技巧。

3、说话时态度大方、声音适量,表达内容准确,重点突出。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培养文明和谐与他人交流的素养。

2、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交流位置,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应如何确定不同的谈话内容,谈话方式和谈话重点。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场地布置;买卖展销会情景实录;小红花奖章。

2、学生准备:走进商场、菜市场观察大人买卖;每个学生自备两件玩具或图书等并标出价格。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进买卖场

1、播放买卖展销会实录。要求学生注意听推销员与顾客的对话内容。

二、做个小推销员

1、创设情境。当推销员——推销本公司的产品(自己带来的物品)。要求学生以“推销员的身份来宣传,推销产品,重点是把物品的样子、性能说生动,让

“顾客”喜欢。

2、讨论:如果你是推销员,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个好价钱,该怎么说?

3、以同桌为单位,互夸物品,互提问题。(注意礼貌用语)

4、指名上台表演,如果台下的“顾客”对物品有疑问,可向“推销员”请教。

5、评选“超级推销员”。老师扮演一位苛刻型的顾客,很会斤斤计较,谁能把自己公司的产品推销给他,谁就可以获得“超级推销员”称号,并获得小红花奖章。

三、学当小顾客

1、请每一小组长做推销员,组员们分别当一次小顾客,上前去要价、讲价,买到自己喜爱的物品。

2、讨论:当一名聪明的顾客,要学会哪些买东西的技巧?师生归纳:买东西要会讲价钱,要会辩质量,说出物品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还要有礼貌。

3、评选“聪明小顾客“。面对几名”超级推销员“自愿上台争当“小顾客”的同学,谁能在讲价钱,辩质量,有礼貌等方面做得很出色,那他就可以获得“聪明小顾客”称号,并同时获得小红花奖章一枚。

四、生生交际

以四人一组进行交际。先做小推销员,把自己喜欢的产品卖个好价钱;再做小顾客,从别人那里买到自己喜爱的东西。

上一篇: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诗词鉴赏下一篇:四大名著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