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2024-07-26

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共10篇)

1.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调研报告

——共青团乾安县委

我们以基层团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青年增收致富为主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调研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随机走访等为主要形式,走入严字乡、安字镇、大布苏镇了解情况,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成果。

一、关于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的调研

(一)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

1、工作对象逐渐萎缩。乡镇政府机关团员青年比例很低,一是由于机构改革的开展,各部门各单位都在减员减编,多年不分配青年人,人员只出不进;二是按团章规定,年满28周岁,不在团内担任职务的不再保留团籍,原有团员都已超龄离团;三是党组织在不断地吸收团员入党。农村的团员青年也在锐减,主要是受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转移人员基本上是团员青年。由于青年的减少,一是影响了团干部队伍建设。从团县委机关到基层团干部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工作积极性不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团干部流转较慢等现象。二是影响了团员队伍建设。青工、青农系统团员青年逐年减少,使组织无人员,工作无对象。

2、工作经费缺乏保障。县乡村各级团组织普遍存在工作经费不足现象。一是团组织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团费来源基本都为学生和农民,收缴较少;团组织自身收入渠道较窄);二是经费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三是社会化运作受团干部自身条件的制约;四是党政领导对群团组织认可程度。工作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共青团工作效果。

3、工作手段未能形成强势。在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团组织缺少有效的手段,工作内容略显苍白,面临无事可做的尴尬处境,长此以往,在党政面前可能形成团组织不做事、做不了事的印象,使团组织在党政面前没有话语权、抬不起头、没有位置、得不到认可。

4、工作影响力有所削弱。团组织的影响力、团干部的号召力、团员青年的向心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是团组织缺乏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有效方式,影响带动青年的实际举措无力;二是部分团干部作风不扎实、本领恐慌、安于现状、服务意识淡薄、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影响了团干部良好形象。

(二)针对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1、大力加强团县委建设。县级团组织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团县委的活跃必然带来乡村两级团组织的自然活跃和全面活跃。希望上级团组织在区域化推进共青团工作的进程中,切实考虑团县委的处境、作用发挥,就团干部的选、育、管、转,建立健全工作阵地和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团县委在农村共青团工作中的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

2、大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是抓好团建,做好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要重点抓好选、育、管、转四个环节。积极稳妥地推动基层团干部的“直选”、“海选”等工作,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共青团工作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进一步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多为团干部提供系统学习培训、交流考察、挂职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团干部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道德素养和主观能动性;置业安置上要为团干部负责,依据年龄、工作业绩等妥善安置团干部。

二、关于促进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调研情况

(一)当前农村青年创业人才现状

1、观念落后。一些农村青年创业者靠自己的才干和技术致富后,怕担风险,不愿意扩大规模,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中难以发展壮大,难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由于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导致目前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年龄偏大,技术含量低,技术更新慢,发展空间相对狭窄。

2、资金不足。由于农业投资见效慢,一些财力雄厚的企业很少投资农业。农村个人贷款还有一定难度,限制了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潜力农业项目发展,也影响了农村青年创业人才的成长进步,创业起步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农村青年创业的首要问题。

3、培训不规范。由于没有全面统一的预测和规划,在开展科学技能培训工作时,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没有分类对待,培训未能和农民就业创业有效联系。致使青年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二)更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对策与建议

1、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团组织要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和各涉农部门建立长期联系,主动为青年农民干事创业牵线搭桥。要协调农业、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青年农民创业者优惠和扶持。帮助他们跑项目,闯市场,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落实各种政策。为广大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联合农业部门在种子、技术和农用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为青年农民创业降低成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加强现代农业技能培训。要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和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探索由团委牵头,组织技术人员与农户结对子的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服务,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各地团组织要进行经常性的信息沟通、交流合作,组织青年致富带头人进行观摩学习。促使农村青年创业人才不断更新观念,交换信息,打开思路,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3、发挥创业人才的带动作用。通过评选表彰树典型,发挥辐射、引导、带动作用。近年来,共青团开展了一系列农村优秀青年创业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加大了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育力度,培育出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青年农民典型。这些优秀青年农民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影响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积极推荐、引导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进入了村委班子,以便更好地起到了组织带动作用。

4、提供具体扶持。一是争取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村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团组织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给予重点扶持,为青年农民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5、建立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农村创业人才,树立良好的社会导向。将青年创业人才的评选工作纳入整个青春建功新农村活动之中,激励创业人才的成就感。通过开展“杰出青年农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等创评活动,大力宣传青年创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对优秀青年创业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扩大青年创业人才的影响力。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青年创业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推荐、吸收加入党、团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基层团干部队伍之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

2.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二

1. 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状

(1) 组织建设不健全。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组建, 是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稳定的、最有力的保障。但随着高职院校院系两级化管理模式的逐步推进, 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原有意义上按照党组织和行政隶属关系设置的基础团组织单一模式将不复存在, 这对基层团组织的设置方式和运行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考验。

(2) 高职院校学生团员身份意识淡薄。当前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团员, 甚至有部分已经是党员或者预备党员, 相比之下, 团员身份的先进性无法凸显, 团员的存在感薄弱, 团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不强, 许多学生甚至不把自己是团员当回事, 甚至出现过为了不交团费而退团的事件。另外, 高职院校的班级事情大多数都是班长说了算, 团支部概念淡化, 团员先进性意识不断弱化。此外, 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开展的各项活动中, 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往往没有被发挥出来, 大多数基层团干部和团委都是被动参加活动, 团员参与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团员身份意识淡薄。

(3) 制度不健全。当前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的设置基本健全, 也有团的各种规章制度, 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殊性, 很多的团内制度都是照搬照套本科院校的模式, 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当前高职院校逐渐实行院校两级化管理, 如何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团组织是否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对系部团的活动如何考核, 如何加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思考的重点。

(4) 活动阵地不完善。团日活动是高职院校团员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团员通过各式各样的团日活动, 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熏陶和教育, 从而坚定信念, 为实现“中国梦”树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西方文化的涌入, 娱乐、创新成为了团日活动的主旋律, “思想阵地”这一概念淡化, 使得团日活动逐渐成为了为了开展而开展的活动, 并不能正常起到教育作用。另外, 由于经费和人员方面的限制, 高职院校的团课不能经常开展, 通常一年开办一期或者两期, 团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也没有创新, 使得团课的吸引力不足, 团课的教育意义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2. 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方法

(1) 加强团组织体系建设。当前, 班级建团已然是高职院校建团的主要形式, 并将长期存在, 这是建设团组织的基础环节, 是各项团工作开展的前沿阵地。高职院校应加大对班级团支部建设的力度, 积极探索创新班级团支部组织活动形式的方式和方法, 在重视班级团组织活动规范化建设的同时, 更要探索新的模式, 努力构建以共青团为核心, 以其他各类青年组织为延伸的青年组织体系, 以期达到基层团组织多重覆盖的目标。例如, 探索社团建团、新媒体建团、专业建团、活动建团、校企建团等建团形式, 给新时期高职青年搭建更多的活动平台。

(2) 提升团员意识。通过主题团日活动、业余团校培训、团干部培训、政治大讲堂活动等, 引导青年团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团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团的基本理论知识,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武装青年团员, 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在团干部中开展业余党校培训、学生管理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讲座、优秀毕业生交流等教育活动, 发挥团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 从而达到提升全体团员意识的效果。

(3) 完善制度建设。团组织应通过制度规范基层团组织的工作, 从而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的服务能力, 要通过建立各系部团委工作考核办法, 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目标考核工作, 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 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引导, 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和战斗力, 这也是适应高职院校院系两级化管理的大势所趋。

(4) 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 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项目化管理模式是将团委的各项活动当做项目进行管理。这对院级团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管理者有综合管理能力, 通过对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分解, 建立项目计划申报、立项、论证、过程监督、评估的项目管理模式, 明确责任系部、实施方式和实施时间, 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模式, 积极鼓励基层团组织对各级团组织的活动进行申报和承包, 学院应对其进行评审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充分调动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摘要: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组织建设不健全、团员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活动阵地不健全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提出了加强团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团员意识、完善制度建设、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的解决方式, 力求找出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团建

参考文献

[1]吴荣军, 吴伟, 蒋义刚.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8 (06) .

3.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三

【摘 要】阐述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建设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12-02

服务型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基层党组织可以不断发展的条件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把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到位。当下,学校与学生之间已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慢慢演变成了服务提供者与享受者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同时,一定要坚持走学生路线,发挥党组织的服务特色。

一、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对应的,中国共产党所有的事业、工作的成功都需要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支持。因此,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就是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坚持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性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因此,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与教师、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保证他们的根本权益。

(二)有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先进性是保障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的基础条件,如果党不能保持先进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将产生动摇。高职院校建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为永葆党的先进性树立典范,可以促进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此外,高职院校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在服务教师、学生过程中发现当下的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可以让学校基层党组织获悉近期学校中的一些重点情况,让党组织的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切实解决教师、学生的当下需求,从而凝聚民心,不断促进党先进性的保持。

(三)是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之一。党中央已明确指出,加强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建设,必须从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始,将其作为改革的关键点,并且持续为之。一定要将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置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中心位置,让全国的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团队都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是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奠定中国共产党长远执政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又一大实践工作,有助于推进改革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整个党、人民的科学建设水平、和谐程度。

(四)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在高职院校中,基层党组织是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中国共产党通过基层党组织让学生与党对话,因此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团结、领导学生并推动学生中各项事业发展的重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学生党员是众多学生中的榜样代表,高职院校中的基层党组织应该将学生党员作为联系群众的入口,作为组织了解学生心声的有效途径。因此,基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将党中央的思想、政策快速传递给学生群众,让学生群众成为党思想的实际践行者;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群众中的的思想动态,将其及时地反馈给学校,使问题得到解决,以免恶化,从而建设和谐校园。

二、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基于领导重视程度的层面分析,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对于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工作的整体开展进度不强,尤其是围绕党中央的思想政策进行党建工作方面,指导力度不足,在落地的业务开展过程中一直都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问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轻服务、重管理的问题,本末倒置,导致实际进行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时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业务水平的提升。

(二)服务大局观念不足。基于服务大局的层面分析,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的大局观念上还不够,思想解放程度不足,有待提升。此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思路、服务举措、服务本领都不够高,不能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本质发挥到极致,在推动服务发展、凝聚群众的进程中前进缓慢,对于促进校园和谐的作用没有预想的大。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人员往往局限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会从全局的观念去构想整个组织的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各个岗位的环节缺少连接性,大局观念不足。

(三)打入基层的深度不够。在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组织与相关党员的先锋作用没有发挥到位,打入基层的深度不够,服务观念过于淡薄。他们往往倾向于坐在办公室中等待“问题”来访,缺少深入学生基层积极调研,提早预防、发现问题的主动性,就算有相关举措,调研也如走马观花,过于形式化,调研工作不够深入,对学生基层的了解程度存在很大问题。对学生的现实情况不了解,工作开展起来自然不够接地气,对于凝聚学生力量、创建和谐校园的进程帮助不大。

(四)作风不够务实。在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部分相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存在一定问题,有的组织、个人存在办事不积极、出了问题推诿责任、故意刁难学生、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此外,各种不正之风在组织中有所蔓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层级之中,这种风气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进度与效果。务实的作风对工作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相反,不够务实的工作作风会对整体组织建设、办事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三、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服务理念,加强服务意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推动校内的科学发展、和谐校园建设,将加强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全校教职工共同的理念,加强服务意识。为了成功达到这个效果,需要党员干部带头,让他们首先对服务有一个全新的概念认识,产生服务是自觉的理念认识,以此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理念与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之上,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再利用党员的榜样效果,不断树立服务理念。此外,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树立服务理念的同时,还要将服务观念更加人性化,党员与党员之间互帮互助,重视群众的个人权利,既要提供全面、多角度、多层次、综合性强的服务,还要根据被服务对象的特点来提供针对性服务。

(二)明确服务功能,创建服务组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明确服务功能,真正发挥好服务的作用,明确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基层党组织一定要重点推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因此,在基层党组织做什么的问题上,习近平明确表示一定要做好群众工作,这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任务、服务对象、工作目标等,切实找到发挥服务功能的方法。此外,为了更好地明确、实施服务功能,创建健全的服务组织也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积极构建标志性的服务组织,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彻底实现。

(三)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传统的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载体过旧,长时间机械性的工作已经让相关工作人员忽视了服务的重要性。基于此,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是加强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创建一个全新的服务载体,可以有效转变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为更好的实践服务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只要载体合适,基层党组织建设道路中的思路就会更加明确、办法会更加多样、成效会显著提升。因为学生的需求是非常多样化的,学校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载体自然也需要多样化。因此,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应将学生的需求作为前进的方向,创设各种可以满足学生需求的服务载体,同时配合相关的载体特色建立全面的服务机制,以此来不断监督载体的运作情况,这样不仅可以顺应学生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基层党组织的长远发展。

(四)深化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保障。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摸清组织工作与高职院校工作相结合的着眼点,将加强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融入学校建设中去。此外,一定要积极发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核心服务功能,将其与学校学科建设、学科研究、教育管理、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相结合,重点为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还要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在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使党中央布置的任务可以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此外,改革创新也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不断前进的方法,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不断深化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保障。在服务工作层面,基层党组织应多一些具体的服务事项,少一些走马观花的形式与口号,让相关工作人员、相关部门真正成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切实为学生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服务大局观念不足、打入基层的深度不够、作风不够务实等问题,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树立服务理念,加强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功能,创建服务组织;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深化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保障,加强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川生.把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J].前线,2012(7)

[2]王弘,章兵,等.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6)

[3]王君章.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1(4)

[4]李珞山,李天.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机制探索[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6)

4.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四

在新形势下,团组织应该如何做好服务青年工作?针对此问题,我们进行探索。我们在尝试从未走过的新路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因此团组织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推陈出新,还是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而创新不等于异想天开,它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新形势催人奋进,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只有正确认识形势,团组织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将服务青年工作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上来。

一、如何进行服务青年工作(调查分析报告)

1.调查背景与目的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形势下,团组织肩负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而贡献力量,更好地服务青年的重任。

为了解广大青年组织和青年生活、工作的现状,更好地服务青年,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使团组织能够更好的为广大青年提供服务。2。调查范围和调查方法

3.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院理工学科部全体学生,其中包括80个团支部及理工全体青年团员。

4.调查方法

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部分留置并通过学生干部回收上交,其余的当场填写回收。进行配额抽样,综合判断结果。最后,结合以上各种材料,组织人员撰写调研报告。

5.调查的统计结果

而对于团组织应当主要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大家希望团组织提供什么服务。受访者基本认为培养青年人才、提升青年素质、维护青年权益、为青年成长成才铺路搭桥以及丰富青年文化娱乐生活这些方面都应有所引导,其中大多数人认为在校园内,团组织应该多给在校青年举办一些文体活动,来丰富大家的校园生活。同时多开展一些能力竞赛,去培训和发掘一些学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特长和技能。而在学习方面,大家希望团组织能够多组织一些学习交流会,在各专业里找到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员在交流会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并且希望团组织能够鼓动这些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员实行课后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小组。帮助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通过率。另外,青年就业问题仍是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有的受访者认为团组织在指导青年就业创业方面仍有待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开发及社会生产力的参与程度紧随其后。而团组织在思想教育及宣传青年文化这方面的工作则较令人满意。由此而产生对团组织为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的希望也有所侧重。

而在团组织座谈会里,理工各团支部对如何建设基层服务型团组织有以下建议:

(1)、希望以后团总支每一学期举办一次公益性活动,且团组织活动与第二课堂加分直接相挂钩,这样就可以提高其他同学的积极性。(2)各团支部书记发言

过控111团支书希望团组织就就业方面进行面试求职等技巧的培训;车辆112和111团支书希望团组织开关于专业、就业及人生规划方面的专题讲座;车辆121团支书认为团员青年对团活动认识不深,希望团组织开展团学教育工作,抓团支书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土木113团支书说活动只有取得成绩才有第二课堂加分会打击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热情,希望团组织把团活动面扩广,将门槛降低一些;制药131团支书觉得团组织要加强思想建设。如读书方面要培训同学们的看书习惯,并希望爱看书的同学去感染其他同学,最好举行一些读书会,看书角之类的活动;环工131团支书就希望团组织对大一学生深一步普及第二课堂加分细则,和希望团组织能够开放一些教室做创业、公益等展厅,也希望团组织能够举办一些美化校园的活动,把学院空闲地进行设计实践。其他团支书也有提到希望团组织能深入普通同学,给普通同学开一些座谈会,交流一下思想,其中还希望团组织多举办一些团队型竞技活动,让更多高年级同学能够参加团活动,也能提高同学们的团队意识。

二、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工作的问题

1、活动经费不足

经费是开展各项团活动的重要保障。经费来源一方面靠学校行政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是靠企业赞助和不同形式的捐款。否则,团的各项活动就不能全面开展或难以开展。也给学院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环境的净化和团组织的发展带来了现实困难问题。调查发现,学院大部分活动都是由于团经费不足,不能满足团组织工作活动的开展。

2、活动场地问题

很多活动需要特定的场地或是大规模的教室,但大多数情况下学院还是比较难以提供。这也给团组织工作在学院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3、学生自身问题

学院教育受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以及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比较复杂,从而导致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完整的思想,很多学生只知道今天是来学习,不知道明天或将来干什么?共青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使学生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出现了部分学生厌学、辍学、流失等现象比较严重,在加上学生在思想方面觉悟不是很高。个人社会定位不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明确,只关心眼前的短浅利益或者以自己为中心,缺乏一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抱着在学院学习过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对学习不思进取。这对团组织开展工作产生了最主要的阻碍。

3、双向沟通存在问题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比起研讨会,许多受访者更喜欢参加只听不说的专题讲座,尽管这也是团组织开展的活动,但单向传授,且不能使团组织更好地与青年进行沟通,这样无法听到心底的声音,阻碍了基层建设。

三、对策及建议

1、团员先行、典型引路 通过开展学习月活动,全面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各年级主题年级会、学习月主体团日等形式。唤醒团员意识,发挥团员在学习上的带头作用。开展以团支部为单位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交流。并组织各团支部优秀团员深入各支部,以个人经历和体会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少走弯路,主体发展;团员为进一步发挥团员引路作用,要求全院团员建立“一帮一” 助学对子。通过同学间真诚的“移情效应,信任效应,期待效应,感染效应,成功效应”。

2、是要推动服务青年工作网络化。要针对青年的具体要求在建立健全服务青年工作的组织网络、工作网络和阵地网络的基础上,还要加快共青团信息网络的建设,把组织、工作和阵地通过信息网络有机的贯穿起来,努力做好青年有什么样的需求,青年组织网络就努力去提供相应的服务,使团组织能更广泛、更有效、更及时的引导青年和服务青年。

3、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组织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根据各条战线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发展。要适应新时期青年群体构成的新变化,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团组织的设置和运行新方式,积极推动团建创新。

4、帮助青年增强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引导青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其与团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并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竭诚为青年服务,做青年的贴心人。(附问卷调查)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是否经常参加团组织的活动()A.经常 B.偶尔 C.没参加过

3.您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方法是()

A.领导带动学习B.研讨会 C.撰写学习体会 D.专题讲座

4.您对所在单位团组织工作的评价()

A.工作成效显著,凝聚力强 B.能开展一些活动,基本合格 C.作用发挥不大 D.不了解

5.您认为团组织应当主要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A.培养青年人才,提升青年素质 B.维护青年权益 C.为青年成长成才铺路搭桥 D.丰富青年文化娱乐生活 6.您最希望团组织为您的成长成才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A.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B.举办技能培训 C.提供学习资料 D.进行思想教育 E.组织文体活动 F.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7.您认为在哪个领域共青团工作开展不够()A.农村 B.社区 C.企业 D.学校 E.机关

8.您认为当前共青团工作哪些方面做得不够()A.思想教育 B.青年文化 C.青年就业创业 D.青年人才开发 E.青年参与社会生产力 9.您认为团组织活动开展重在()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服务党政中心工作 D.服务青年需求

10.您认为当前青年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

A. 道德滑坡 B.奉献意识减弱 C..自立意识较差 D..个人主义严重 E.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11.您认为当前青年最关心的问题是()A..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B.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C.国家的体制改革 D.自己的学习和就业

12.您认为团组织做好新形势下服务青年的有效措施是()A.深入了解青年人才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增强工作针对性 B.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速青年人才成长 C.制定有利于青年人才学习和锻炼的优惠政策,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D.加强青年优秀人才的引进

13.加入团组织之后,您的思想()A.有较大提高 B.有提高 C.没提高 14.您认为自己在团员中的表现()A.好 B.一般 C.不好

15.您对学院开展保持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了解程度:()A.非常了解 B.有所了解 C.不知道

16.您认为,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从哪一种途径最合适?()A.通过带领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

B.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C.通过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

17.您认为当前影响团的形象的重要问题是()

5.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五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调研区域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

姓名めめめ

系别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指导教师めめめ

时间2012年8月2号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めめめ

指导教师:めめめ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提出“要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的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意义。

一、调查目的作为学习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我,虽然即将是大二的学生了,但是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们学习此专业才一年的时间,而且还未正式步入社会,所以社会上的很多事情还不是很了解或许有些陌生。

为了了解我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对我的家乡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以抽样调查和亲身观察的方式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背景及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上需求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之所以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由此,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

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三、我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设施体系也逐步完善,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

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受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范围的影响。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且离县城又比较远,导致整个乡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满,大多数居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上,生活十分简单。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建设情况也比较落后。下面是我从调查中整理出来的基本情况:

(一)文化娱乐活动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本村居民的普遍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多数都是小学和初中文凭。在加上离县城较远,受区域经济和服务范围的影响,大多数村民们对重庆市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都还是不很了解。可见而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了。

虽然我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不是甚好,但是村民们在收看新闻时,会经常看到新闻报到其他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和一些文化活动的举办。即使自己的家乡没有那么好,也对国家对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举办和文化资源、遗产的保护都非常的满意,对于文艺演出、公园广场文化活动、健身活动也非常感兴趣。

本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设施,在乡里面有一些简单的文化娱乐设施。县里面偶尔会派电影放映队送电影下乡,让村民们在晚上聚集到一起观看电影。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村里文化设施的建设不到位和缺少文化活动的举办,因此村民们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唱读讲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文化活动。

(二)百姓之心声

近年来随着重庆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很多地方常常举办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让人们享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虽然村里少有举办文化活动,但是可以从其他地方参观到和从媒体看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各地区的发展状况也不是很均衡,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有待提高,让文化活动在未来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在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的今天,村民们也逐渐的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希望村里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利用闲余时间来丰富精神文化。认为本地区在公共文化的建设方面,应多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文化活动节目、加强文化设施和团队的建设、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建立农家书屋、多发展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和组织送文化进社区等等。

同时村民们也希望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应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诸如政府的支持、居委会的带领作用、居民群众、民间组织和引进企业投资等社会力量。这样更能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本村的又好、又快、平稳的发展健壮起来。

四、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及设施明显滞后。

村里没有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都没有就不谈藏书了。缺乏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没有文化站、文化中心等文化娱乐场所,更没有组织文化活动的文化工作人员。因此缺少文化活动的举办,文化服务产品的缺乏导致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不能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宣传不到位

从调查情况中了解到,还有很多村民对于重庆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内容都还不是很了解,有些甚至是完全不知道。这样会导致相关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和举办,也不利于村民们享受到文化活动中的乐趣和好处。

(三)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岩东乡屵山村地处山区交通的不便且距县城较远,经济条件较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缺乏

村里没有文化站、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也没有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这岂不是犹如一个厂子里没有领导人和技术人员吗?导致缺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举办,村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然就落后于其他地方了。由于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又导致了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爱好传播者的缺乏。

五、关于我对本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条建议

(一)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村里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可言,只有加大对文化设施的建设,才能够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载体。实施“乡村阅读”工程,建设“农家书屋”,这有利于村民们及时总结先进的种植和养殖经验,促进村民们经验的交流和成果分享。同时村民们还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到农家书屋阅览书籍,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村民们的财富收入,村里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也应该对村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利用资源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

(二)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宣传力度

村里多数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内容都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是不了解。这是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村里有效开展和举办的,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只有让百姓了解其相关内容,对其有意义的,才会引起百姓的观注度,才会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

(三)加大经济的投入

村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举办经费不足,应加大经济的投入,如果是没有资本做基础是难以办成事的。在发展本地公共文化时应坚持

“政府领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子。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建立监督机构。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也应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四)引进人才队伍

由于村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缺乏,应引进专业的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村里任职,带领着村里公共文化服务和经济的发展。

(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建立相应的文化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对文化工作的考核,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又好又快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建立考核制度时,文化建设考核应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挂钩,这样促使村里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工作协调发展,并且根据考核绩效给予工作人员适当的奖励,这样促使工作人员对工作更有信心和干劲。

六、总结

6.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六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地位、建设工作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探索了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措施,从而对进一步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质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9-0089-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并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战略任务。另据中央组织部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学生党员数已达290.5万名,学生党支部数已达86 788个,近年来新发展的大学生党员数(含高职院校学生)均占到当年全国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0%左右。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地位及意义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也是组织建设及管理的最基本单位,是高校党委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所在,更是党联系高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1]。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院系专业调整更趋理性,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而言,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先锋队形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增强师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且还对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十八大以来,各高等职业院校开始更加重视在校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学生入党的意愿持续高涨,学生党员数量逐步增加,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有力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专职党务工作队伍配备不足,管理服务方式较为单一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党员的数量日趋增多,学生党建工作也日渐繁杂。高职院校专职从事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人员不多,除了院(系)党总支书记外,其余大多数均为辅导员兼职。他们一方面超负荷承担着艰巨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培养及管理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却短缺活动经费、服务场所和工作补助,甚至自身职业缺乏明朗的发展路径,故而党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进一步导致了学生支部委员尤其是支部书记在大量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之余,无法与学生党员深入开展谈心谈话、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相关工作。学生党支部管理服务也大多停留在常规发展工作上,显得较为单一。此外,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队伍也日趋多元化,除毕业后组织关系保留在校的学生党员外,还有不少在读期间出国(境)、异地学习、实习和参军的学生党员,这就给管理服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不少高职院校都存在学生流动党员缺席组织生活、中断组织生活和档案材料滞留等情况,个别学生党员因毕业时工作单位尚未落实或出国(境)学习周期较长,甚至主动放弃党员身份。

(二)学生党建工作方式较为保守,党员发展质量亟待提高

十八大以来,高职院校迎合就业需求盲目追求学生党员数量的现象明显扭转,但学生党建工作方式上,不少仍沿袭传统的手工信息填写、材料整理和数据统计,加上党员发展的时间不固定,院系各个学生党支部上交汇报材料的风格迥异等因素,势必导致操作欠规范、数据统计困难和效率低下,最终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管理水平。此外,学生党员的发展仍侧重于参考发展对象的学习成绩,对其思想政治意识的坚定性和服务群众的具体表现的考察往往浮于其学生干部的任职情况。加上高校党员发展数量增长速度趋缓后,学生党员发展阵地开始有了向高中前移的迹象,带着党员身份入学的新生比例开始增多,但小部分质量不高的新生党员也混入其中,影响了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

(三)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浮于形式,缺少有效监督和约束

一方面,高职院校基于生源质量状况和师资力量,对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培养更多测重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信仰方面的引导,在法律法规、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较为薄弱。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多为三年制教学,第三学年开始多数学生需要参与校外顶岗实习、培训或求职,而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来培养发展一名党员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培养考察相对困难的窘况。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在分层培养和分步衔接方面也因此缺乏系统及连贯,培养形式和教育内容多停留在“听党课、念文件、写材料、做汇报”上,缺乏与高职学生特点及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教育载体,导致原本理论学习能力就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党的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主动性更为降低。

三、关于高职院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师生,其服务内涵具体体现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教师教书育人,服务党员创先争优这三个方面。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完善学生党支部工作队伍建设

建设服务型的学生党支部,首先需要构建清晰的学生党支部工作队伍发展机制,严格选拔具有服务意识的人才,足额配备专职岗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赋予他们更多的决策权与参与权,提升其工作岗位认可度和发展平台;其次,需加强队伍本身的培训、进修和再教育,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最后,将部分优秀的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和实习单位职工党员吸纳到队伍中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去。

(二)严肃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

党组织生活,能有效加强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联系。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不严肃将导致学生党员纪律意识薄弱,组织活力欠缺,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之间联系弱化等问题产生。但基于组织生活时间冲突较为频繁的现状,建议设置学生党支部时依据各院系特点合理设置,可以积极探索在年级团队、专业团队、实习地区、学生社团、学生宿舍中设置党支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和实习、就业等各个环节,推动学生党支部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学生党支部可以发挥微信、飞信、QQ、微博、论坛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新兴媒介在培植服务理念、开展服务宣传及汇聚服务力量上的有效作用,建立服务师生网络平台、党员先锋站、党小组论坛和党员再教育学习的平台等,提升教育培训的普及率和时效性,积极探索键盘上的支部、网上的组织生活、不出宿舍的党员教育等实质性的党建服务新内容。[2]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还能够帮助党支部严肃组织生活并以载体的创新来带动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四)规范学生党员工作职责

绝大多数学生党员虽然认同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但却因为对个人党员身份及权职不十分明确,无法将服务理念落到实际。这时,学生党支部可以通过汇编《学生党员工作手册》、重温入党誓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来帮助学生党员明确工作职责,理顺信仰宗旨。可依据院校实际需求设计《学生党员工作手册》,内容大致涵盖入党誓词、党员个人基本信息、党员工作指南、党员宿舍责任制度和党员活动记录等方面。[3]学生党员人手一册如实填写和记录,学生党支部进行督查和通报,并以此促进学生党员牢记自身职责和服务宗旨,实现自我成长和完善。

(五)灵活设置党小组,充分调动其活力

党小组的灵活设置能够突破党支部组织生活和主题活动在时空上的限制,还能充分突显学生党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每学期初,学生党支部可结合学校党委中心组工作计划指导学生党小组活动主题和整体思路,放权给党小组成员自发围绕主题策划微型活动,并邀请教师党员和企业代表进行必要的现场指导。可要求党小组成员结合小组特色每人设计一项主题活动,小组进行集中讨论和民主投票,按排名先后依次组织,该策划人担任专项活动小组长。通过这种方式,小组活动内容从传统的“听党课、念文件、写材料、做汇报”灵活拓展到了参观革命纪念地、研讨时事政治、举办知识竞赛、联系企业调研、组织专题报告会、传送科普知识、共享礼仪文化、鉴赏优秀影视剧、普及爱国知识、结对帮扶共建、交流学科文化、义务志愿活动、实施微型公益等,活动方式从传统的室内集中学习理论拓展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匹配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党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党员更好的体会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生活内涵,进一步增强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的参与度、实效性和感染力。

(六)加强对学生党支部服务水平监督考察力度,完善激励制度

一个学生党支部的服务水平高低,决定了该支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成败。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可参照指导性制度、规范性制度、程序性制度、激励性制度以及约束性制度等类型,建立相应制度体系。[4]譬如依据各党支部或党小组专业特色及成员特长,制定党支部或党小组整体和党员个体的服务量化标准,并据此建立相应的党支部或党小组集体评价体系及学生党员自我评价制度。此外,上级党组织可采取服务质量回访的方式邀请被服务者进行评价,实现360度评估的公正和客观,并以此监督考察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情况。此外,通过适宜院校发展的激励制度,推广和宣传优秀的服务型支部,肯定先进团队的服务理念和价值,传播正能量,促进各学生党支部间形成你追我赶、相互学习、共建服务型党组织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7.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组织生活,创新

近年来, 随着高校改革发展逐步深入, 院 (系) 在办学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跨院系、跨学科的学术科研组织不断出现, 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架构。同时, 师生境内外访学、培训、交流增多, 校际之间、校企之间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干部和教师社会兼职、挂职增加, 高校党员的流动性明显增强。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很高, 但思想素质参差不齐, 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相对较低, 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存在一定难度。这些都对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 注重抓基层、打基础, 通过探索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新载体, 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强化党建引领, 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在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过程中卓有成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取得显著成效。

一、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的主要做法

1. 解放思想, 创新组织生活观念思路

要创新, 就要打破束缚, 要观念先行, 凡有利于党员同志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有利于党的队伍建设、得到群众认可的组织生活内容、方式方法都可以探索、借鉴和应用。我们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学习职业教育新理念相结合,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邀请国内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来校作理论报告, 分批次派出考察团赴国内外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 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增强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把开展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把抓党风与抓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结合起来, 使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 围绕中心, 创新组织生活平台载体

2008年10月, 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院校, 经过努力, 在顺利完成重点培育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的基础上, 于2010年11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这是事关学院未来发展以及广大教职工根本利益的中心工作, 学院党委创新组织生活的平台, 确立“党建引领, 创先争优, 扎实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主题, 以“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为载体, 为各级党员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践平台, 让党员干部在推进学院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学院党委坚持服务发展大局抓党建,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举全院之力、集全院之智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3. 规范管理, 创新组织生活规章制度

首先改革基层党组织设置, 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结合新一轮干部聘任和全员聘任, 实施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将原7个党总支调整为10个总支和2个直属党支部, 将原30个党支部调整为43个党支部, 每个教学系部设立党总支, 每个专业教学团队或相近专业群教学团队设立党支部, 单独设置学生党支部。其次是加强制度建设。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汇报制度等基础上, 各党总支结合实际,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生活制度, 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检查、有记录、有考评、有反馈、有总结。实行书记负责制, 支部书记主动了解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 搞好党日活动和党课教育, 为党员树立榜样。实行预告制度, 学院党委统筹兼顾、提早安排, 在年初制订组织生活工作要点。实行考勤登记和补课制度, 把组织生活的原则性、严肃性与形式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相结合, 确保组织生活时间不少、人员不缺、内容不减、质量不降。实行列席和旁听制度, 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可邀请上级党组织列席指导, 组织入党积极分子、非党人士参加旁听。实行小组化制度, 由党小组具体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 党支部对党小组加强指导和督查。

4. 结合实际, 创新组织生活内容形式

党的组织生活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新目标、新任务, 为基层党组织生活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内容, 与具体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等相结合, 组织活动主题鲜明、个性突出, 有内涵、有实效。在组织生活形式上, 创新支部组织结构, 党支部下分若干党小组, 教师党员可以教学团队、课题组、办公室为单位建立, 各党小组结合实际开展组织生活, 提高组织生活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举办组织生活会不一定都在会议室, 研究学生工作可以到学生宿舍中, 分析教学问题可以到课堂上去, 还可组织社会实践, 举办形势报告会、组织知识竞赛, 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设“网络党支部”, 流动党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参加组织生活, 使组织生活更贴近党员、更具实效。

5. 实事求是, 创新组织生活评价机制

为确保组织生活质量, 对组织生活的评价监督实行“五评”。一是支部书记“讲评”, 支部书记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总结剖析, 对改进工作提出要求。二是党小组长“领评”, 各党小组长负责组织所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 并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普通党员“双评”, 党员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行“自评”, 相互之间开展“互评”。四是上级党组织“点评”,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给出指导性建议。五是广大师生群众“测评”, 组织群众对党员思想政治、履行岗位职责、廉洁奉公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测评, 宣传和表彰先进党员, 在党内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此外, 学院建立了一套保障国家骨干院校项目实施的管理制度, 包括《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 为组织生活的评价监督提供了具体量化的标准。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取得的成效

1. 有效提高了组织生活的质量

秉承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理念, 经过在观念、载体、制度、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创新, 有效提高了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增强了组织生活的有效性。2011年, 参加区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活动评选, 荣获最佳主题实践活动奖2项、最佳党课奖1项。

2. 进一步强化了党建的引领作用

学院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过程, 是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充分发挥师生员工主体作用, 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与推进学院改革发展的过程。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办好教育同时谋划, 以党建为引领,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3. 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

学院如期完成国家重点培育项目建设任务, 顺利进入全国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阶段性和标志性成果, 先后获国家精品课程1门, 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奖2人, 师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承担自治区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 实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零的突破,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六年来超出广西“三本线”, 持续保持“进口旺、出口畅”发展态势。

4. 营造了有利于改革发展的良好组织生活氛围

在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实践中, 加强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 为改革发展大局营造良好的组织生活氛围。如发挥重点建设专业的先进示范作用, 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组织生活和文化活动相结合, 打造典型文化品牌引领校园文化发展。如加大宣传“专业技能大赛、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之星才艺展示、书香文化节、思政课实践活动”等系列文化品牌, 在文化活动中将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在抓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硬实力”建设的同时, 注重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增强综合实力, 提升品位, 学院2011年荣获“自治区和谐学校”称号。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2010年8月13日印发)

〔2〕黄政艳.加强党建引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J].高教论坛, 2012, 4:108-110.

〔3〕陈志峰.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问题的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81-85.

〔4〕高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0, 02:25-27.

〔5〕盛雯雯.如何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J].文教资料, 2010, 02:209-211.

8.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高校 基层党组建设 学生党员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在思想上更应该追求进步,在野蛮其体魄的同时一定要强健其思想。高校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当前社会已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对于高校中尤其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却不是能完全让人满意,基于这点就更应搞好高职院校基层党组建设,以稳定整个青年人群和提升整体青年的思想和觉悟。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

1、入党动机不纯并呈现多元化。在同诸多学生党员的谈话中发现很多的学生入党动机并不端正,而是带着更多的个人目的和情绪在里面,但是在简单的群众座谈会,入党介绍人的介绍之下并能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入党动机,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党员的入党时为了工作、综合测评加分、从众、家庭压力等原因,这类学生在高职院校甚至普通高校都是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功利性、从众性、荣誉性等不良现象。入党动机是保证党员质量的首要且关键的环节,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

2、学生党员的质量参差。部分高职院校发展党员的标准模糊,如:入党条件为学习成绩全班排名40%以内,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积极等,片面强调学习成绩、社团表现、干部的绩效等少数因素,忽视学生的入党动机,党性修养,群众基础等问题,导致党内学生质量参差,严重影响学生党支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导致一些思想觉悟高但是并不是学生会积极分子或者社团积极分子之类的学生不能加入党组织大家庭来。

3、缺乏对党员的长效培养机制。很多学生党支部只注重抓学生入党前的考察环节,缺乏有计划的培养提高,更有甚者對学生党员放任自流,在普通学生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破坏党员形象,助长不良入党风气,严重削弱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提高学生党支部作用的具体措施

1、加强入党前教育,端正入党动机。据调查显示,大学各阶段都有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而交申请书的高峰期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及三年级,故此,入党前教育必须贯穿于大学各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进行党团历史教育、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开展如何争取早日入党、为什么入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的学习和讨论,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端正入党动机,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是确保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

2、完善发展党员制度,严把入党关。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把入党关,努力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三项工作制度:

(1)坚持团员推优制度团员推优制度是在团员中,以群众推举的方式,选拔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作为党支部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实行团员推优制度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体现,是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内容。

(2)坚持培养联系制度 确定入党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培养,提高其党性修养,促进早日成材、早日入党。

(3)坚持公示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党员发展等实行公示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力度,督促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规范个人言行,始终保持先进性。坚持团员推优制度、培养联系制度和公示制度是把好入党关的关键措施,是提高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证。

3、注重学生党员的质量监控,加强学生党员的长效培养机制。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党员是优秀学生的代表,必须坚决杜绝学生党员违纪违规行为,力求品学兼优,保持其先进性,保持党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4、注重理论学习。加强理论修养。建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学习小组,通过集中学习和小组讨论等灵活方式,引导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学理论。在学习中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5、弘扬主旋律。不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理想情操与道德风范,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思想。

6、以大学生党校、团校为阵地。组织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系统的理论学习。对于预备党员,要着重考察对党的理论、宗旨、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员标准的认识,使每个预备党员在组织入党的同时解决好思想入党问题,把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预备党员转正的一个重要评价条件。对于入党积极分子,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使积极分子在思想上认同党的理论,在学习和工作中接近党的组织,行动上努力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7、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员意识。重视学生入党宣誓仪式对学生的激励教育作用,这一时刻对党员来说是终身难忘的,它将促进党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的进一步升华和提高。每年“七·一”前,组织新党员宣誓仪式,老党员也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报效祖国。

9.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九

1、对近几年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建设情况做一个总性评价(带有规律性的、趋势性的概括)

2、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方面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有哪些优势?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建设方面面临哪些新挑战?

3、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基本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态度、服务程序、服务规范化、服务质量等有什么新期待和新要求?

4、你们在加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建设方面有哪些主要做法?有哪些典型经验?有哪些有益的启示?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10.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十

近年来,XX市着力提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推动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最近,按照市委书记XX同志要求,市委组织部组建联合调研组进行总结。XX是农业大市,共有X个县(市、区),XXX个行政村,XXX万农户,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XX%,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在全市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XXXXX个,党员XX万名,其中农村党员XX万名。党的十九大以来,XX市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无钱、无人、无阵地,服务条件有限、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实施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采取“两增一扶”(增加投入、增强力量、强化帮扶)等措施,立足源头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推动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抓队伍强素质,培育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

搞好服务,“有人”是前提。围绕“有人办事”,XX市重点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党员队伍、基层党务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一是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着眼于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采取“两推一选”、公开选拔、跨村交流、下派任职等多种方式,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官、复退军人、企业干部职工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支部书记,提高报酬待遇,拓宽进步渠道,鼓励他们干事创业、带头发展。从2019年起,专门成立

“村官学校”——XX市农村干部学校,开办农村干部大专班,培养专业化农村干部人才。目前,已培训XXXX人,其中村“两委”成员XXXX人,村党支部书记XXX人,XXX多人已成为村致富带富能手。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个别发展对象不符合条件、“家族化”发展党员和党员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严把党员“入口关”、“教育关”、“作用关”。强化组织员办公室职能,专门负责党员队伍建设,主要是把总量控制好、把结构优化好、把质量提上去,更好地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在严把党员“入口关”方面,实行发展党员“两推荐、两票决、三公示、全程记实”制度、预审制度、“全程问责”等制度,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在严把党员“教育关”方面,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载体,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党员“冬训”。在严把党员“作用关”方面,将每年2月份定为集中承诺践诺月,开展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实行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各类为民服务活动,促进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如,XX县积极培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了群众办事服务队、扶贫帮困服务队、种养殖技术服务队、矛盾调解服务队、村内治安服务队、环境卫生服务队、留守妇女儿童服务队,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三是抓好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基层党务干部数量不足,有的党务干部对基层情况和党建业务“两不熟”等问题,强化刚性要求、硬性约束,做到选优与育强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明确市、县党委组织部直接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分别不少于本单位行政编制总数的XX%、XX%,乡镇(街道)党(工)委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不少于X人。要求新任组织委员必须具有至少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党龄在5年以上,并对组织委员分工进行规范,保证这支队伍建设的连续性和高素质。要求各县(市、区)有3人以上的专职组织员,保证党员有专人管,活动有专人抓。

(二)抓投入强保障,落实服务群众的经费支撑。

一些村级组织“有心服务”但“无钱办事”,是制约其服务能力的主要瓶颈。XX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基本解决了“有钱服务”的问题。一是建立村级党组织运转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市财政在每年安排XXXX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报酬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XXXX万元“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资金,各县(市、区)也配套设立专项经费。2021年,市、县财政共投入近X亿元,让全市XXX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吃上了“低保”,各村年运转经费都达到了“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村级组织工作运转和为民服务有了基本经费保障。二是大力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创新扶持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能力。从2020年起,实施“千村集体经营场所示范”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选择XXX个左右的村,通过整合资源、多方筹资、强化帮扶等措施,建设一批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厂房、种养殖大棚和门市超市用房等村级组织经营场所,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扶持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XX村抓住政策机遇,新建了集体经营示范场所,用于经营农资超市和生活超市,不仅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而且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三是规范资金的管理使用。对于村级组织运转最低保障经费,出台管理使用办法,强化督查考核,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对于村级集体收入,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同时加大公开力度,利用报纸、电视、村务公开栏等阵地,定期向群众通报村级决策事项、财务运转使用等情况,让村民看得见、摸得清资金去向,以

“公开”提升村民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如,XX村实施“村务发言人”制度,定期公示资金运转情况,形成了村级班子和村民的良性互动。

(三)抓规范强阵地,建好服务群众的活动场所。

2021年以来,XX市全面建立以村级为民服务站点为基础、以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以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是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确定XXXX个活动场所不达标村作为重点建设村,采取财政补助、政策倾斜、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做好活动场所的新建、扩建、修缮工作,实现了“村村都有达标的活动场所”目标。同时,积极推进县、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市XX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功能实用的党员服务中心,XX个乡镇(街道)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二是活动场所建设规范化。按照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抓好规范化建设,积极发挥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如,XX村对原有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建成面积1300平方米的便民综合服务中心,集村级组织活动、便民服务、农家书屋、矛盾调解等功能于一体,配套建设了卫生室、幼儿园、互助养老院、超市及文化娱乐等设施,形成多功能、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受到群众欢迎。三是发挥活动场所服务功能。依托村级活动场所设立为民服务站点,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实现

“生产、文化、卫生、法律、政务、关爱”六个服务不出村,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XX付村投资30余万元建成远程教育户外广场,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政策理论、适用技术、科普知识、文化卫生等学习教育服务,成为村民农闲时间的好去处。

(四)抓帮扶强基础,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

针对惠农政策“到户难”、烦事难事“疏解难”、后进村整治“破题难”,基层党组织服务手段单一、资源有限等问题,XX市开展了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组织全市机关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一是机关干部驻村联户“两个全覆盖”。采取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建立联系点和重点联系户,市、县(市、区)直部门单位确定联建村,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包保后进村,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办法,开展机关干部驻村联户工作。2021年以来,全市X万名干部与XXX个行政村XXX万农户建立直接联系,每名干部都有自己的联系户、每个农户都有固定的联系人,实现干部、农户“两个全覆盖”。221年共选派了XXX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范村级管理,带领农民致富。二是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解忧。联户干部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蹲点调研等多种方式,保持与农户的直接联系,做到

“三知四清”(知家庭成员、知生活状况、知生产情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家庭困难、清楚就业情况、清楚诉求愿望),力所能及地为联系户解决实际困难。XX县等地建立民意收集分理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分析会,形成民意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办理。三是用制度防止下基层出偏差。为避免“走形式”、“一阵风”,专门成立下派干部管理工作办公室,建立市领导带头督查机制。实行“六个一”(有一张便民服务承诺书、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一面便民服务公示牌、一个便民服务意见箱、一部便民服务联系电话、一本便民服务记录簿)联系服务制度,要求干部下乡不扰民,入户期间自带被褥,吃住在村,不陪同迎送、不开小灶。“第一书记”人手一套《民情记录簿》、《驻村干部“一口清”》涉农政策和党务知识读本,使群众能够随时联系到“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能够快速了解农村情况开展工作。年底对驻村联户工作集中考核,将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2021年,XX市级共组织开展督导检查X次,访查农户XXX余户,约谈、通报批评驻村联户工作不力的干部XXX人。

(五)抓载体建制度,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较多,到乡镇办事不方便的实际情况,XX市着眼于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建设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在制度和机制层面保证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一是依托为民服务场所推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如,XX市实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每村建立“一员一室一中心”的民生代办服务网络,从村“两委”成员或热心服务的党员中选择1人担任民生代办员,专门负责受理群众委托、代办民生事务,同时收集民情民意;村村设立代办室,专门负责接待群众咨询和委托;镇街设立群众服务中心,组织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财政、经管、计生、新农合、公章监管等部门进驻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为民服务事宜。规范工作程序,印制《民生代办委托书》、《民生代办事项登记簿》、《涉农政策汇编》,严格按照

“委托——代办——反馈”的程序进行代办,设立民生代办公示牌、服务监督电话,发放民生代办联系卡,确保代办程序规范、公开透明。二是建立党员群众联建联创制度。根据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以党员为纽带,凝聚村民共同参与,发扬农村群众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促进党员群众良性互动。如,XX区探索实行“30户联创”党建模式,打破村庄村组界限,以30户左右的家庭作为一个联创单元,选出党员中心户长,以中心户长为纽带,联创单元党员定岗定责,带动群众志愿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形成了以“30户家庭、中心户长、联创联建”三大要素为核心的联创体系,主要开展6项联创:基层党建,中心户长定期带领群众参观党建工作,联创户对党员履职践诺工作进行评议;民主管理,定期对村级事务“四民主两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卫生监督,党员带头,每个联创单元负责一个卫生保洁专区;邻里互助,联创单元的党员分别与困难家庭结成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传授实用生产技术、传递致富信息;文明倡树,每名党员承担文明宣传任务,传播文明生活方式;平安村居,构建“邻里守望”的群防群治机制。三是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如,XX区每村每天至少有一名“两委”班子成员在村级活动场所坐班办公,做好上传下达,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村务等咨询服务,处理矛盾纠纷,协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成效

XX市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取得了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效果,推动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一)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办事,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特别是结合“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广大驻村联户干部帮助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XXX个,调整选配村“两委”成员XXX名,发展党员XXXX名,培养后备干部XXXX多名,培训党员XX万人次。村级班子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抓党建促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村庄实际,借助上级政策,通过发展高效种植、畜牧养殖、兴办工副业项目、成立专业协会、盘活资产资源等方式,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机关党组织发挥本单位人才、政策等优势,从送钱送物到送政策送服务,为基层发展注入了活力。2021年以来,全市机关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协调落实无偿资金XXXX多万元,硬化路面XXXX多公里,改造电路XXX公里,新挖沟渠XXX公里,打井1XXX多眼,组织劳务输出X万多人,免费查体X万多人次;新上种养殖项目XXXX多个,协调引进工副业项目XXX多个,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XXXX多万元。202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X元、增长%。

(三)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从XX市委常委到农村党组织书记,从机关干部到农村党员,都把联系服务群众摆在第一位置,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满意度也持续提升。2021年以来,全市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建议X万条,代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XXX多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XXX多起,农村信访量持续下降。2021年,在综合考核电话随机调查中,XX市群众满意度提高了X分。

三、几点启示

XX市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瞄准解决关键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直接化、具体化、常态化、制度化,为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着力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这是解决“有钱服务”问题的关键。调研发现,仅仅依靠上级拨付的最低保障经费,集体经济薄弱村在服务群众方面依然捉襟见肘,很难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有的村支书说,不用再举债过日子了,能够整治一下环境卫生、慰问一下困难群众,但是要解决难事、大事,还得靠集体经济保障。村级服务水平较高、村民比较满意、干群关系融洽的村往往是集体经济雄厚的村,这些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高于其他村党组织。

(二)着力培养本土优秀村干部。

这是解决“有人服务”问题的根本。组织机关干部驻村帮扶,是增强基层服务力量的重要手段,但从长远看,还要培养本村本土党员干部,留下一支扎根农村、永不撤离的服务队伍。一方面,要围绕

“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这个主题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在职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让农村党员干部有资源为群众服务,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三)着力做好团结引领群众的工作。

这是有效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农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益意识越来越强,有的在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时候,更多关注个人、局部、眼前利益,甚至会提出不合理的利益诉求。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在加强服务的同时,做好教育引领、解疑释惑等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个人诉求,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四)着力提升村级治理水平。

这是提高联系服务群众水平的必由之路。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处于直接面向村民的最前沿,其治理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总体水平。XX市农村党组织在推进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方式民主化的同时,特别注重治理技术的现代化,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如,XX镇运用网络技术开通“民情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村民家庭档案信息管理、民生诉求采集、村级重点工作、村干部每日考勤等功能有机结合,党员群众可以“晒诉求、提问题、求帮助”、镇村干部可以“发公告、作解答、晒日志”、党委政府可以“派任务、知进展、查效能

上一篇:校园的愚人节作文350字下一篇:联想大客户服务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