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的反思

2024-08-20

中班的反思(共15篇)

1.中班的反思 篇一

本周我们进行了中班语言《大树和小鸟》一课三论研讨活动。我对本次活动做了如下反思: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氛围。整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幼儿的注意力也相对集中,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我是先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自己先说一说是什么。因为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幼儿都认识大和小这两个字。所以我想让这两个字作为我的导入环节,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但经过老师们的讨论觉得这个讨论环节不是特别好,应以情感投入来导入。在教具方面:我没有在黑板上画出一句一句线条,导致幼儿看图片很费劲,不知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在最后一个环节仿编活动,“高高的大树上除了住着小鸟,还住着谁呢?”这边语言应该再精炼一点可以说“还住着哪些小动物呢?”在整个活动中,在于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体现的不明确,我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甚至没有小朋友能体会其中的情感。所以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只记住了儿歌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而本次活动目标旨在让幼儿既有情感的表达又学会了儿歌。所以我并没有完全的达到预设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我要时常告诫自己以后心中一定要装着活动的重难点,活动前要想想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来突破这个重难点,怎么说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能有新的突破。

2.中班的反思 篇二

椅子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在平时,孩子们喜欢用椅子做玩具,从椅子上跳下来或是把椅子当马骑。我尝试利用身边的椅子,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引导幼儿开展玩椅子的游戏。这既是顺应孩子的需要,又让孩子在开心的探索活动中获得身体与脑力的发展, 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目标

1.利用椅子练习跑、钻、跨等基本动作 , 乐意探索椅子的多种玩法。

2.能进行自我调节 ,学会躲避危险保护自己 ,并能与同伴协商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3.喜欢与同伴合作 ,敢于接受挑战 ,体验自由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安全的大活动场地 ,椅子若干。

2. CD(鸟鸣声、溪水声、小朋友的笑声、口哨曲)。

3. 野餐垫、小水杯、擦汗巾。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和椅子交朋友

1.教师与幼儿跑步进场,跑一跑、跳一跳。

2.幼儿自己找椅子坐下,放松。

师:好舒服哦! 坐上小椅子的感觉真好! 小椅子每天陪伴我们, 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你们感谢过小椅子吗? 你会怎样感谢它?

3. 交流讨论:怎样感谢椅子。

师: 感谢是需要用行动来表达的, 你有没有抱过它? 有没有好好地摸一摸它? 我们来和椅子拥抱一下。

4.幼儿自由表现。

二、自主探索:我和椅子玩游戏

师:我们都有一把椅子,你会用身体哪些部位和小椅子亲热一下? 试一试吧。

1.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 发现创新的玩法随时鼓励 肯定,并加强对幼儿的安全保护。

2.幼儿稍作休息,师幼互动:说说是怎么玩的。

3.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

4. 教师进行动作指导。如单脚站立如何保持平衡: 单脚站稳, 双手打开侧平举; 双脚交替向前跨如何保持平衡:跨越时双手侧平举,帮助身体保持平衡。

三、合作探索:我们一起玩椅子

师:一个人一把椅子玩不带劲,请你邀上几个好朋友一块玩椅子吧。

1.幼儿自主结伴 ,小组合作将椅子组合起来 ,尝试多样玩法,如抢椅子、过独木桥、绕椅子跑等。教师观察、肯定幼儿创新的玩法,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

2.幼儿组成参观团 ,依次观看每个组的创意玩法 , 教师给予每组幼儿鼓励。

3. 引导幼儿尝试改变椅子的立位, 并将椅子组合, 探索新玩法。如把椅背横过来,形成障碍,提高游戏的难度。 (请幼儿轮换做安全员,负责游戏中椅子的稳固)

4.幼儿休息 ,擦汗。师幼互动 :说说游戏中遇到什么问题,伙伴们是如何合作解决的。如:玩抢椅子游戏时,椅子数量与幼儿人数一样多,没有人可以淘汰,是如何调整的;把椅背横过来搭建山洞时,椅子易倒下, 不安全,伙伴们又是如何合作解决问题的。

四、综合游戏:我们去郊游

1.播放鸟鸣声、溪水声、小朋友的笑声。

师:听! 小鸟儿在叫,溪水潺潺,大自然召唤我们去郊游。

2.设置情境,幼儿游戏。

(1)绕过树林 :将椅子排成“小树林”,幼儿曲线跑。 (2)跳过水坑:将椅子放倒在地 ,形成一个个的“水坑”, 让幼儿练习跳过水坑。 (3)爬过草地:将椅子两两面对面组合,排成一排,幼儿爬过草地。 (4)钻过山洞:用椅子搭建山洞,幼儿侧身钻过。 (5)钻过山洞后,爬上高台,坐在野餐垫上,喝水、擦汗。

五、评议小结

1. 幼儿围坐在一起 , 边放松边互评 , 如××小朋友 能安静等待,不推不挤,真是棒极了!××的玩法不安全, 很容易受伤,我们不能学他。

2.交流:说说最喜欢哪种玩法。

3.拥抱小椅子,谢谢小椅子,将椅子摆放整齐。

活动反思

1.践行《指南》,明确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大胆利用身边物品进行各种身体运动,体验各种肢体动作的可能性”。我在活动中努力践行这一目标, 鼓励幼儿通过身体各部位与椅子积极互动,主动探索椅子的多种玩法,练习各种动作。在“一物多玩”中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2.仔细观察,适时回应。我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动作表情,了解他们的现实需要,发现亮点及时夸,遇到困难及时引,出现偏差及时纠,产生隐患及时帮。特别是随时在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引领幼儿从我要玩、我敢玩到我会玩。

3.创设情境 ,保持兴趣。在活动中 ,如果一直进行动作的机械练习,孩子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我在活动后段创设运动游戏情景, 营造氛围, 保持幼儿活动兴趣,提高了运动的质效。

3.中班的反思 篇三

【关键词】主题课程 亲子活动 区域游戏 动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99

在班级图书分享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图书,其中有关动物的书,他们特别喜欢,常常三五成群地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讨论得特别激烈!是的,在孩子们的心中,动物世界有趣又神秘,他们想了解凶猛的狮子、老虎的故事,也想与可爱的小猫、小狗成为朋友。教室里常会听到他们你一言我一句讲着自己知道的动物,可由于每个孩子对动物的兴趣和认知点各不相同,常会争得面红耳赤。跟随着孩子们探索的脚步,主题课程——《走进动物王国》拉开了帷幕。

一、课程实施的过程

1.积累经验是基础。

活动开展初期,我们发放了调查表《我认识的动物》,从动物名称、喜欢吃什么、生活在哪里三方面,初步了解幼儿对动物认知的情况。动员家长和幼儿搜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图书和动物图片,把图书投放到阅读区,自由阅读。鼓励幼儿看不懂图书时便拿着书来找老师,寻求帮助。幼儿在观察中、在与同伴交流时了解动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等,印象会更深刻。因为幼儿有了动物知识的准备,在集体谈话时,孩子们介绍动物的积极性可高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请幼儿与家长合作,制作一张动物名片,图文并茂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名称、生活习性。

2.区域游戏是关键。

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也是主题活动中的重头戏。数学区《小动物去郊游》要求先找出小动物涂上相应的颜色,再给它们有规律地排个整齐的队伍;《美丽的孔雀》要有规律地为孔雀添上漂亮的羽毛,当然羽毛可要自己涂一涂剪一剪哦;《动物拼图》需要孩子在图片的反面画出喜欢的线条,再沿线剪一剪,拼图就做好了,再和同伴拼一拼,在体验到游戏快乐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动物棋》中,我们将游戏规则稍作修改,看谁找的动物朋友多,孩子们又有了兴趣;《送小动物回家》孩子们学会了将天空、陆地和大海里的动物分类;美工区里用纸盘做一只小狗、折一只大象、捏一个小兔、画一只小熊,这些作品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主题墙,看到自己的作品在教室里展示,他们的心里很是自豪。建构游戏时孩子们挑战自己,将图书上迷宫搬到室外,在操场上拼摆出巨大的海底迷宫,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下,大迷宫终于完成了。孩子们在自己的大迷宫里走一走,心里特别开心。

3.阅读表演是特色。

每天的阅读活动离不开好听好玩的动物故事,音乐绘本阅读《小白兔和大灰狼》,孩子们听着音乐愉快地表现出小白兔和大灰狼不同的动作特点,体验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水族馆》中,水草和小鱼和谐地嬉戏着,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海底动物的有趣,他们脸上的笑容那么灿烂。孩子们还特别喜欢《谁咬了我的大饼》这个故事,喜欢故事里那只可爱的小猪,孩子们还在美工区中制作了动物头饰,自发表演起来。当然,我们老师也不闲着,给他们制作了一个神奇的大饼,让他们的表演更丰富更投入些。这样的阅读与表演是孩子自主选择的,他们的兴趣更浓厚。

4.亲子制作是提升。

自制图书是孩子喜欢做的事,剪下旧图书中的小动物或者画画自己喜欢的动物,逐一粘贴在自制的小本子,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动物图书。图书制作完成,接下来就是编故事,孩子们将自制图书带回家,根据每页的图片编个小故事,请家长写在图片旁边,和妈妈一起讲一讲自己创作的故事书,再和小伙伴讲一讲自己编的故事,特别的开心。虽然孩子剪出来的图片不光滑,贴出来的图片有点不美观,编出来的故事有点不生动,但孩子却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自信,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只要坚持,孩子们做出的图书会越来越精致。亲子制作活动——用旧纸袋做动物面具也是最开心的事情,家长们各显神通和孩子一起思考,富有创意地完成了纸袋面具,每个面具都有特色,装饰材料也是百花齐放。

二、课程实施的启示:

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课程仍在继续,回顾这一主题,我觉得以下三点是我们在活动中比较注重的:

1.在主动探究中培养学习兴趣。

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发现和解释,是我们的宗旨。我们不需要孩子掌握大量的有关动物的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发现乐趣,让每个幼儿有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制作的动物名片有的仅有两三句话,但却不影响他们在制作过程的乐趣,我们只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就行了,给予每一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相信孩子在多次活动中他会做得更好。

2.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它的手指尖上”。 为幼儿提供各种的动手操作机会,是开展活动区的目标之一,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思维也在随之逐渐发展。中班的幼儿对动手操作又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将美工活动巧妙融入各种活动区域,数学区《去郊游》中的小动物是自己剪自己贴,绘本表演中的头饰自己做自己演,益智区的《动物拼图》自己剪自己拼。主题墙的创设,也离不开孩子们的小巧手,在美工区里完成的作品起了大作用呢。这样的区域活动既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又给了他们极大的成就感。

3.在亲子合作中体验成功乐趣。

4.中班的反思 篇四

笔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及反思:房子大观园

主题的产生:

随着江阴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我们城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我们身边的房子尤为明显。在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散步,我们发现小朋友对房子有一定的话题与兴趣。于是我们觉得应该让幼儿从观察自己身边的房子入手,再组织幼儿参观欣赏幼儿园的房子、幼儿园周围的房子等,逐步满足幼儿对房子的观察兴趣,让他们逐渐了解了房子的用途和不同造型房子的建筑美。最后把活动发散到了解有中国特色的房子、外国的房子、小动物的房子,以及原始的

房子和未来的房子等。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拓展视野,充分感知房子存在的作用与意义,体验到房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主题目标:

社会生活:

1、使幼儿知道各种房子的名称,了解房子和人们的关系。

2、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体会建筑工人工作的辛苦。

3、通过参观,了解房子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幼儿为家乡而自豪的情感。

身体运动:

1、在体育游戏中体现小动物房子的特征。

2、能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房子。

语言交流:

1、能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房子。

2、尝试在猜谜活动中了解各种房子的特点,并体验与同伴猜谜的乐趣。

3、激发幼儿关注周围生活,热爱

多元文化的情感。

科学探究:

1、能感知物体的轻与重。

2、能辨认物体的轮廓,手眼协调的按物数数。

艺术表现:

1、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名民居的外形特征及特有的文化内涵。

2、感受不同风情的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并能用多种方式表现民居的外形特征和装饰特点。

3、能欣赏江南名曲,感受旋律舒缓、柔美的特点。

4、通过欣赏民居邮票,让幼儿了解各种民居的风格及色调,感受民居邮票的美。

家长参与:

1、请家长收集资料:

图文资料:自己家房子是内外的照片,各种民居的照片、画报、挂历、明信片、邮票;旅游景点的门票、照片、图片;售房广告、海报等。

废旧材料:各种大小型的纸箱、纸盒。

影像资料:电视售房广告短篇、录像等。

2、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路上,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房子。

3、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关注少数民族的房子、江南水乡的民居、云南民居等各种有特色的房子,利用在家时间,做做、聊聊有关房子的手工、谜语、传说。

环境创设:

1、创设型欣赏角,展示各种亲子制作的立体房子。

2、走廊布置“漂亮的民居“环境,用各种民居的照片、画报、挂历、明信片、加以布置。

3、活动室内布置“我家的房子”环境,张贴幼儿在农村拍摄的一系列生活照片。

4、将活动室内的窗户布置成具有飞檐翘角的江南民居造型,营造民居氛

围。

5、美工角提供废旧盒子、纽扣、布料、绳子等材料供幼儿进行房子的造型活动。

6、建构区提供各种积木,供幼儿建构造型。

7、探索区提供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8、语言区摆放有关民居的猜谜字卡,供幼儿选择和认读。

“房子大观园”主题反思:

“房子大观园”一个最初纯粹源自于我们老师的想法和建议的主题,后来年级组的老师与班上的幼儿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讨论完成了对它的探究,一共历时三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喜的发现自己成长了——能更仔细客观的分析孩子的行为和兴趣来发展主题了,会协调家长更好的参与学校教育了。发现幼儿发展提高了——对房子的兴趣以及了解和表达方式上的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高。相信这是我们四位

5.《有趣的树叶》中班教学反思 篇五

从秋天开始在我们幼儿园就可以经常看到到处飘落的树叶,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也经常捡着玩。而在进入秋天给孩子们介绍季节特征时,几个脑袋瓜较灵活的孩子不禁会问:“老师,为什么有的树叶变黄了,有的树叶落下来了,而有的还绿绿的在树上呢?”于是,我为了让他们了解更多季节对树叶的影响,也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学习分类就因材施教把科学主题活动《植物的朋友》里的《有趣的树叶》留到冬天时在上周的科学活动上上。

在整个活动中我先让孩子到户外收集树叶接着展示观察比较树叶的特征然后再了解树叶的组成最后按其颜色、形状来分类。在探索过程中通过先让幼儿在幼儿园周围采集来的许多不同的树叶来看看、摸摸、闻闻等多种感官感知落叶树叶和常绿树叶的异同,再从大小、形状、颜色、手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积极进行分类,不仅使幼儿能从不同方面认识更多不同树叶还能引导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来进行分类练习。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活动过程过度自然,各环节有序进行,基本完成目标要求,师幼互动较亲切。上完整个活动下来自己觉得如果我把这个活动拿来做园内教研活动来上还真不错啊!但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能带孩子去那种专门的大森林里捡树叶再来了解认识更多的树叶就会更好。

6.中班健康《白白的牙齿》教学反思 篇六

中班健康《白白的牙齿》教学反思

邹旻衡

由于幼儿的思维还是形象思维为主,在本堂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在教具上有牙齿模型和图示。活动开始后,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地提问,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学习,让幼儿观察牙齿模型,说出牙齿的作用,认识到牙齿的重要性。这样,注重了学习过程,孩子能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以达到让幼儿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在整堂课中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操作,幼儿知道了刷牙的好处,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了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达到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考虑到卫生的原因,在课堂上我并没有让幼儿直接用牙刷刷牙,而是和幼儿一起利用手做动作模拟刷牙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教学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整个课堂上幼儿表现积极踊跃,能够认真准确的回答我的问题。我想如果在示范讲授刷牙方法这一环节中能够再细致再全面些(刷牙不仅要里里外外刷还要前后左右都刷到),课堂效果会更好。课后我认真听取了听课老师和辅导员的意见,希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做得更好。

7.中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 篇七

1.在有趣的绘本故事情节中 ,感知、发现和创造多种排列规律。

2. 感受绘本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特别和有趣 ,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提供小珠子和雪花片让幼儿串一串、排一排,提供平板电脑和可以无限克隆的图标,让幼儿练习平稳地点击拖动。

材料准备:《蜈蚣叔叔的袜子》课件,白板一块,平板电脑人手一台,红绿黄紫四种颜色的袜子各四双。

活动过程

一、小脚运动,导入活动

导语:脱了鞋子小脚可舒服了,来,动动我们的小脚。

提问:每个人有几只脚啊? 可是,有位朋友长着许多的脚,它是谁呢?

播放画面一,引导幼儿猜测是谁的脚。

二、欣赏绘本 PPT,学习有规律地排序

1.播放画面二 ,提问 :蜈蚣叔叔是个有名的帅哥。你觉得它哪里帅啊? 看看它的脚,好奇怪。你们见过穿袜子的蜈蚣吗?它穿了什么颜色的袜子?(发现“红绿红绿”的规律)

2.播放画面三 ,提问 :蜈蚣叔叔怎么了 ? 你从哪儿看出它生病了?

3.播放画面四、五、六,提问:蜈蚣叔叔为什么要这么多袜子? 它有哪些颜色的袜子? 怎么晒的? 看上去怎么样?

4. 播放画面七、八 ,提问 :两种颜色的袜子可以怎么穿呢?(幼儿自由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到白板上操作,然后提问:他是按照什么规律给蜈蚣叔叔穿袜子的)

小结:两种颜色的袜子,有规律的穿法还有好多种呢。

5.尝试将三种颜色的袜子有规律地排序。

过渡:你觉得蜈蚣叔叔现在的心情怎样了? 得到我们的帮助,它的心情好多了,它想穿三种颜色的袜子了。

提问:三种颜色的袜子可以怎么穿呢?和好朋友互相说说。

(1)幼儿第一次操作平板电脑 ,尝试给蜈蚣叔叔穿袜子。教师将两名幼儿的操作结果投送到白板上,帮助幼儿比较发现三种颜色的排列规律。

提问:你觉得蜈蚣叔叔更喜欢哪种穿法? 为什么?

(2)幼儿第二次操作平板电脑,探索发现新的规律。

教师将四名幼儿的操作结果投放到白板上,分享、纠错。

小结:三种颜色的袜子,有规律的穿法远远不止这么多哦,以后我们可以继续试一试。

6.观察画面九,初步感知四种颜色袜子的排列规律。

提问:这次它穿了几种颜色的袜子? 这几只脚应该穿什么颜色的袜子? 你怎么知道的?

提问:帮助了蜈蚣叔叔,你们心情怎么样? 蜈蚣叔叔的心情呢?

过渡:蜈蚣叔叔也特别开心,它想这样穿着袜子去参加舞会呢。

三、游戏活动:我学蜈蚣叔叔穿袜子

过渡:蜈蚣叔叔想让我们像它这样穿着袜子,和它一起参加舞会。

1.幼儿四人一组,选一双喜欢的袜子穿上。

2.幼儿按蜈蚣叔叔 穿袜子的顺序调整座位 , 随音乐学蜈蚣走,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绘本与数学的融合。《蜈蚣叔叔的袜子》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透过蜈蚣叔叔脚的数量和各色袜子,蕴含了按规律排序的经验。活动中,我从绘本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规律,巧妙地过渡到让幼儿自己创造规律,从而赋予单调、枯燥的数学活动以生动的情境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数学活动更应将操作的作用凸显出来,让幼儿通过摆弄、操作,建构数概念。幼儿的操作不仅仅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幼儿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活动中,我提供最先进的平板电脑,让幼儿人手一机进行操作,较好地解决了操作材料多带来的不便。运用推送技术将幼儿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投向大屏幕,便于全体幼儿分享、讨论和交流。

8.月亮的味道(中班) 篇八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童趣的绘本,作者将皎洁的明月变成了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为了吃到美味的月亮,动物们叠起了高高的罗汉。当小老鼠吃到月亮的那一刻,孩子们也被逗乐,发出会心的笑声。与内容相比,绘本的画面更是营造出一种充满艺术感的意境:憨态可掬的月亮、谐趣形象的叠罗汉造型、柔和宁静的夜晚……借助绘本故事对幼儿的吸引力,我挖掘了“叠罗汉”游戏中“组合造型”的元素,设计了这一中班美术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自主摆放动物卡片,感受叠罗汉组合造型的多样与有趣,并建立起初步的空间意识与造型经验。

活动的第一、二环节,既是导入,也是对幼儿已有叠罗汉造型经验的了解。第三环节,以两个典型造型为例,通过引导幼儿对造型方法、式样等的观察、交流,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丰富幼儿对叠罗汉造型的经验,为下面的自主造型作铺垫。第四环节,是创作表现环节,引导幼儿自主摆放动物卡片,进行组合造型。最后环节,让幼儿再次欣赏叠罗汉造型的多样与有趣,提高审美能力。几个环节逐步递进,有效连接幼儿的经验,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目标:

1.通过自主摆放动物卡片,进行叠罗汉组合造型,丰富造型经验。

2.在看看、摆摆、说说中感受叠罗汉造型的多样与有趣。

准备:

1.经验准备。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观看杂技表演、体育表演等),收集“叠罗汉”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开展谈话、区角等相关活动。

2.物质准备。由部分绘本画面制成的PPT,几种典型的叠罗汉造型的PPT,操作材料(有月亮画面的底板、塑封的动物角色卡片一套、黏泥)。

(析:操作材料的设计很关键。彩色的动物卡片和有月亮画面的底板,可还原绘本中的画面,富有美感。黏泥和塑封的卡片,可以实现让幼儿自由、反复摆放的目的,使幼儿充分感受叠罗汉造型的多样性。)

过程:

一、谈话导入,产生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尝过月亮的味道吗?(出示画面一“月亮和问号”。)

师:想尝一尝吗?你们想,我也想,有一群动物更想。有哪些动物呢?(出示画面二“月亮和动物的眼睛”。)

师:找到它们了吗?数一数,有几双眼睛?这么多动物会是谁呢?

二、引入情境,交流经验

1.出示画面三“月亮和动物们”,教师讲述情境。

师:夜里,小乌龟、大象……它们望着月亮,都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小口啊!可是,不管它们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这可怎么办呢?(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

(析:教师通过情境描述让幼儿充分感受动物们渴望品尝月亮的心情,并用“怎么办”的问题引发幼儿想象,为后面“叠罗汉”的出现做好铺垫。)

2.观察画面四“动物叠罗汉”,交流“叠罗汉”的经验。

师:看,动物们已经开始行动了!它们是怎么做的?

师:它们一个一个往上叠,慢慢地想靠近月亮。它们叠上去的样子看起来像什么?像不像梯子?

(析: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借机了解幼儿对叠罗汉造型的已有经验。)

三、观看典型造型的PPT,了解叠罗汉的式样、方法、重点等

师:这两幅图的造型看起来像什么?它们是怎么叠起来的?哪一层或者哪一个人最重要?为什么?

1.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并明白:三角形的罗汉是从下面往上一层层叠起来的,下面一层最重要,下面多上面少,看上去稳稳的。

2.太阳形。引导幼儿观察并明白:太阳形的罗汉是围着中间的一个叠,样子很美,中间的最重要,周围的都围绕着他叠。

(析:通过对两个典型造型的细致观察、分解,帮助幼儿解决叠什么、怎样叠、叠的重点在哪里等问题,丰富叠的经验,为下面的造型活动做准备。同时这一环节很好地利用了PPT的演示功能,分别呈现完整的造型图、分解的造型图以及对应的符号图形,以帮助幼儿理解叠罗汉造型。)

四、延续情境,自主“叠罗汉”

1.延续情境。

师:看到动物们叠起了罗汉,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于是它一会跳高,一会跳低。想想看,动物们该怎么叠罗汉才可以够到月亮,尝到它的味道呢?等一会儿,请你们都去试一试,帮帮动物们。

师:现在请你们帮助动物们。要求是:八个动物都参加;根据你们底板上月亮的位置,给动物们摆不同的叠罗汉造型;最后要能吃到月亮。

(析:借助“吃到月亮”这个情境,引发幼儿对摆放造型的兴趣;通过提供不同高度的月亮底板和相同数量的动物,增加造型的可变性与难度。)

2.幼儿根据现有画面摆放动物卡片,进行叠罗汉造型。

五、展示作品,感受不同造型

师:你的动物朋友是怎么叠罗汉的?叠出了什么造型,像什么?谁最重要?

师:你觉得哪一幅特别有趣?为什么?

六、在故事情景中结束活动

1.教师讲述情境。

师:和动物们玩了这么久,现在月亮有点累了,它想:你们肯定够不到我的,它不跳了。可是,你们听——“咔嚓”,怎么了?

2.出示画面五“月亮被咬了一口”。

师:月亮被小老鼠咬了一口,小老鼠又把咬下的月亮分给了其他动物。哇!大家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是世界上最美的美味。

(析:背景音乐的运用营造了宁静的夜晚氛围。孩子们沉浸在情境中,随着“咔嚓”一声拟音的出现,孩子们都忍不住动起了嘴巴,似乎自己也吃到了美味的月亮。)

3.出示画面六“动物们在月光下入眠”。

师:在我们的帮助下,动物们吃到了月亮,它们心满意足地睡着了,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我们不要吵醒它们,轻轻地和它们说再见吧!

9.中班语言《春天的电话》教学反思 篇九

上完这节活动后,我立刻反思了这节活动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以上几个问题,首先,孩子的积极性不高,我想应该是活动的内容没有吸引孩子,照搬教案,没有根据本班孩子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所以一节活动索然无味,就导致了第三个问题的产生,因为积极性不高,所以孩子都是机械记忆,很难记住;在活动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想象春雷、春雨、春风的电话打给了谁?电话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本想让孩子畅所欲言,但孩子的思维没有创新,总在那么几点徘徊,我很着急,就急急的告诉了孩子们答案。

事后我想,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首先,孩子们的积极性不高,怎样才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呢?我想到了以下的办法,第一个,这节活动一开始,就可以模仿春雷、春雨、春风的声音,让孩子们猜猜是什么声音,可以让孩子来亲自模仿这些声音,激发兴趣,然后循序渐进,引出主题,可以制作文字对应的图片,在说到这一事物的时候出示对应图片,让孩子对诗歌具体形象化,就可以解决第三个问题,记不住的难题,但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记住,光是图片还不够,我想得让孩子结合舞蹈动作,一遍念诗歌一遍做形象的动作,更能帮助记忆,从而让孩子从机械记忆过渡到形象记忆,让孩子记得更深刻。

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正确性,我接着在下次的活动中,重新上了一遍这个活动,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我总结了经验教训,活动一开始逼真的声音引起了孩子的兴趣,然后慢慢引导,逐渐过渡,最后结合了舞蹈动作元素的诗歌,博得了孩子们的喜欢,都做得兴趣盎然,最后结束的时候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显然,第二次反思后的教学活动是成功的。

10.中班数学《小刺猬的项链》反思 篇十

一、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的排列规律。

2、学会按ABAB、ABBABB的规律来排列,并且能探索新的排列规律。

3、乐于思考,喜欢参与活动,感受生活中规律带来的美。

二、活动描述

本次活动是由数学绘本故事《小刺猬的项链》改编而来,主要是在故事的引领下,感知不同的排列规律,学会按ABAB、ABBABB的规律来排列,并且能探索新的排列规律,同时感受生活中规律带来的美。孩子们在小班时已经对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简单的间隔规律孩子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学会按ABAB、ABBABB的规律来排列,并且能探索新的排列规律。为此,我设计了这节课。

本次活动通过运用数学和故事的相结合,用课件展示,由故事的形式导入,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观察小刺猬项链的排列顺序,学习了按不同颜色的依次排序的方法。这样使孩子在阅读绘本故事的同时,学数学可以更快更有效。在故事的引领下,孩子们发现规律,了解规律的方法,再在个别幼儿的操作中加深理解,最后,在集体幼儿的自主探索中发现新的规律,知道规律的不同方法。在活动延伸中,为了体现“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生活”,我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规律,让幼儿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规律,将规律运用于生活中,同时发现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

三、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觉得在幼儿的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存在缺点,没有给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在活动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在幼儿发现了排列的规律后,在孩子们的个别探索中教师再总结规律。但是,就是由于这一环节教师的话语太过多而绕,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以致于后面的环节超时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环节上应该这样处理:在孩子们发现了排列规律后,教师直接提出要求,让幼儿想出一种新的规律,在孩子们的操作之后,评价展示幼儿作品的时候,教师再和幼儿一起发现总结归纳排列的规律,这样处理的话,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之后发现总结归纳规律,这样,孩子们的自主性就更

强了。

虽然存在着不足,但是,我觉的以下几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活动环节清晰,围绕目标,突出重点

本次活动主要是围绕故事情节,感知不同的排列规律,学会按ABAB、ABBABB的规律来排列,并且能探索新的排列规律。围绕目标一步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感知不同的排列规律,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两次操作活动,在自主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排列规律的方法,从而学会不同的排列规律。

(二)教具、学具的使用让活动更加饱满,大大吸引幼儿的兴趣

活动中,我们常常要使用到教具,而教具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趣,它避免了幼儿只能通过教师讲述理解内容,而是更直接、生动、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强化了幼儿的记忆,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学具的使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更加自在,更加凸显活动内容,让幼儿的探索更加方便而明朗。在本次活动中,教具丰富、学具充分,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了更多的排列规律,大大吸引了幼儿的兴趣,让操作活动更加饱满。

(三)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让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

一节课是否生动、有趣,让幼儿积极地想参与其中,需要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这样才能让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根据活动内容,我主要采取了故事情境、个别幼儿操作、集体操作、自主探索、延伸活动等的活动形式。在故事的引领下,孩子们发现规律,了解规律的方法,再在个别幼儿的操作中加深理解,最后,在集体幼儿的自主探索中发现新的规律,同时发现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让活动更加丰富,孩子们的兴致也越来越浓。

11.中班美术活动:春天的畅想 篇十一

1、以春天为主题,培养幼儿发散式思维,去发现春天的美景。

2、运用绘画手段表现春天,感受春天的美。

3、培养幼儿想象力。

活动准备:

1、以春天为中心的发散式图表,用图片表现。

2、“春姑娘”的花环。

3、春天景色的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1、激趣引入。

教师出示花环,以春姑娘的身份出现,激趣引入。“这是一个神奇的花环,戴上后就会变成春姑娘。”教师戴上后和幼儿打招呼。

2、观察春天。

“春姑娘”:“我走到哪儿,都会把春天的景象带给大家。今天,我也把春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春姑娘”出示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幼儿观察。

3、谈论春天。

引导幼儿谈论喜欢什么样的春天景色。“春姑娘”口述咒语变出以春天为中心的发散式图表。

4、表现春天。

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自由用绘画表现春天,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春天。

将幼儿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展示,引导幼儿欣赏评论。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将红心、小花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拓展延伸:

引导幼儿课后把教室布置成春天的样子。

活动反思

12.班级建设中班主任的引领作用 篇十二

一、集体观念,引领全班

在学校平行班中,一个各方面表现突出、经常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的班,其班主任不一定是最辛苦的,但工作一定是做得最细的;相反,各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经常挨批评的班,其班主任一定是最累的。出现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在班级形成之初,班主任引领的方向不正确或力度不够。一个有经验、有方法的班主任,在班级形成之初就必须狠抓细节常规,从集体观念的培养出发,让学生明白:只要置身班级,你的行为就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关系到班级形象、班级荣誉的行为。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和保证。

二、充满激情,确立目标

每个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我发现只要将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调动起来,班级氛围就会朝团结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接管新班之初,班主任首先告诉学生作为班主任的奋斗目标:文明班级、优秀班级;接着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最后带有号召、鼓动性地发问:大家愿不愿意?有没有信心?在学生震耳欲聋的回答声中,引导学生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激发学生为之奋斗。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首先在于激励学生自由地自觉地实现集体的目标。”[1]

三、把握时机,规范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教育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真正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首创精神。”

目标锁定,就要有实际行动,行动就要有准则。新生军训期间,班主任首先带领全班同学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接着在班主任的引领下,群策群力制定出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班规。这样,班规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情况下产生,每个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条例的制定。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人格上受到尊重,因此从心理上少了叛逆,多了支持与维护,为以后的实施减少了阻力。这正是苏氏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四、集思广益,文化立班

班级文化建设,是良好班级形成的基础。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建设包括教室布置、班徽、班歌、班训、班级誓言、班级口号等内容。其建设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个性。

1. 教室布置要有书香气。

书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是传播科学的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不用刻意去培养,人的气质自然就提升了。为此,要设置一个图书角。号召全班同学将自己已读过的、对自己有帮助的图书带到班上,并集中放到图书角,每半个月更换一次。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等,营造浓郁的班级书香氛围,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气中,潜移默化变得爱读书。爱读书才有书生气,学生有了书生气言谈举止就变得文明了。

墙壁上悬挂由班上同学自己书写的名人警句,用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女生园地绽放出女生风采,体现女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以女生的韧劲激发男生的冲劲,班中多股力量在班主任那交汇,这时班主任巧妙引领,使分力变成一种强大的合力,推动班级朝着团结、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2. 确立积极向上的班训、班级誓言、班级口号。

“诚信、守纪、勤奋、文明”的班训,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的上方,提醒着每个学生;早自习铃声一响,全体起立高声诵读班级誓词:“守校纪、爱校园、勤学习、争当文明学生,在这里,我们聆听恩师教诲,不辜负父母期望;我们文明守纪,团结奋进;我们自尊自信,勤奋学习;我们珍惜青春年华,我们放飞青春理想,自强不息,永远向前!”

这样,在无形中告诫每个学生该怎么做,让学生记住奋斗目标,声音越洪亮就越能鼓舞士气;在晨跑和课间跑时高喊班级口号“乘风破浪,过关斩将,奋发图强,百炼成钢”,在校园里展现班风的同时,还通过高喊口号达到释放压力、增强自信的目的,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一直充满着整个班级,不良的风气就没有滋长的机会。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弟子所总结的:“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五、与时俱进,情感育人

时代不同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喜欢整天板着面孔训斥人的班主任。师生关系融洽,班级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这也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经过实践总结,我们发现:只有在了解学生后,才能采用相对应的方式使师生关系融洽。

1. 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

班主任说话做事要注意把握分寸,从生活、学习方面关心学生,从细节入手,以情动人。放学时,叮嘱学生注意安全;变天时,告诉学生注意衣服的增减;学生没吃到饭,班主任想办法给送点吃的,让学生感受到你时刻在关心他们。每次考试结束,找学生谈心,对于进步的同学及时表扬肯定;对于那些退步的或总在后面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指出问题。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谈话时,多些鼓励,让他们重拾信心。

马尔顿说:“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2. 以柔克刚,巧得人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的重要。所谓人和是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治国安邦需要人和,同样,管理一个班级也需要人和。如果班级中的学生对班主任的做法认可,学生就会积极地跟着班主任,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的集体。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纷繁复杂的班级管理事务中,班主任也难免会出错。出错不可怕,怕的是将错误进行到底,这样就会失去人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班主任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反而能赢得学生的心。班主任偶尔在学生面前示弱,以情动人,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我所带的班中,调皮学生都是很讲所谓的“义气”的,而受批评最多的也是他们,但并非每次都批评得正确,这时就需要把握火候,在适当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再“摸一摸,哄一哄”。总之,对学生公平、公正,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感激班主任,并越来越听话,班主任工作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实践证明:以人为本,通过班主任的正确引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确立明确的可实现目标,从细节入手,就可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优秀班集体。

摘要:班主任要引领学生充分地参与到班级建设中,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十分有效, 是优秀班级形成的一种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引领作用,班级建设

参考文献

13.《夏季的卫生》中班健康教学反思 篇十三

修改理由:活动目标中我增加了习惯培养,这是针对班级中个别幼儿有不卫生的动作而提出的。在准备中由于显微镜没有,我就从百度上收集了一些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来代替显微镜。由于准备进行了修改,活动观察也随之进行了修改。

根据班级诗句情况,及时调整目标

《指南》中健康(三)目标1中指出: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但在具体生活中他们容易忘记或检查不住。所以在活动中我增加了目标3。在整个活动中,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它们对于夏季并不陌生,都能从谜面中猜出是苍蝇和蚊子。在认识苍蝇和蚊子时由于PPT图片,在观察中我把图片扩大的最大的限度,幼儿观察的比较的清楚。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观察到的内容。同时从图片中很好的认识到苍蝇和蚊子喜欢最脏的地方,从而了解形象的了解它们身上会带上许多的病菌和细菌。在对如如何消灭苍蝇和蚊子时,小朋友也能把生活中看到过的说出来。如:用电蚊拍拍死苍蝇蚊子、用纱窗不让苍蝇蚊子进来、点蚊香等等。在最后的问题中,“怎么样才能不生病?”小朋友也有自己很多的说,“要多洗手、要少吃冷饮、要不吃苍蝇和蚊子吃过的东西等等”从幼儿主动的回答上,大部幼儿都知道生活中一些卫生习惯,通过小结对幼儿进一步的强化卫生习惯的重要,从而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14.幼儿中班的教育教学反思 篇十四

在一次的自主活动中,孩子开始自主选择区域活动,不过没过多久内,告状的声音此起彼伏:“老师,浩彬弄我的头发”。“老师,菲菲把玩具乱扔。”“老师,语薇不给我彩笔”。这时的我,一会儿到这里,一会儿到那里,帮孩子们处理解决一切纠纷。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频繁的告状现象呀!我仔细想想原来孩子们长大,他们开始注意自己身边的人了,发现一些不好的事情马上告诉老师,孩子只会告诉老师,不会和同伴交流,这样的表现是因为欠缺交往的技巧。于是对于来告状孩子我让他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瞧。今天在图书区里发生的事件:乐乐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书,看到开心处大喊欣欣,让她过来一起看,这时的欣欣正在做纸工的,被她一拉很不耐烦,她跑过来大声地向我告状。我“嘘”了一声,她马上就明白了,贴在我的耳边说,而且声音也小多了,她说:“乐乐总打扰了我,我都没法做纸工了。”我也小声地说:“你说得没错,我们应该想个办法帮帮她!”欣欣说:“那我轻轻地去提醒她?”我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鼓励她去试试。欣欣走到乐乐身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两个人相视笑了,乐乐的大声音也没了。

反思:

15.中班的反思 篇十五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 本次活动以幼儿已掌握的5以内的基数和生活经验为建构序数认知的基石, 以模拟生活情境的游戏环节为载体, 使幼儿掌握序数的表达方式, 并在游戏和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 认知基数与序数在表达方面的区别。

2.能在情境中用5以内的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的位置;会从不同方向 (即从前向后、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

3.感受运用5以内序数解决问题后所产生的乐趣并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达物体在不同方向序列中的位置

难点——认知由于序列起始方向改变, 同一物体在序列中位置的表达方式也将随之改变。

四、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五层楼房道具;幼儿大头贴;电影票数张 (显示幼儿座位所在排) ;市场货架及零食包装袋数个;动画片片段;售货员胸牌等。

2.经验准备:在幼儿园上下楼时, 老师和幼儿共同口述所到楼层层数;休息日陪家人逛商场或看电影。

五、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 交代角色, 引出课题, 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将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 并直接告诉他们要去参观、购物和看电影, 这样在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同时, 也给予其一定的心理准备。

2. 进入游戏情节

(1) 老师提供本班个别幼儿所居住的小区的照片, 假设情景以进入这个小区。接着老师展示一幢楼房的图片 (可更换门牌号) , 请不同小朋友说谁住在这个小区、这幢楼房。提问:“你家住在第几层?”重音要落在“第”字上, 潜移默化中强调序数词的标志性词汇, 同时幼儿将自己的大头贴贴在道具上, 强化幼儿视觉和触觉感官。通过更换小区和门牌号的重复问答练习之后, 请孩子们自己归纳, 数楼层的方向, 即从下往上。这个问题要注意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不必强求每一名幼儿自己能够总结。

(2) 过度引导语:“听说附近新开了一家百货公司, 大家要不要去看看有什么新上市的商品呢?”

(1) 老师出示市场中的货架道具, 侧面留有空白, 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议确定货物排列的方向和标记的形式, 体现了教学中师幼平等的地位, 并有利于强化序列的方向感。

(2) 由教师扮演售货员融入游戏, 介绍物品所在位置如:薯片在第一行, 棒棒糖在第二行等。给予幼儿此序数的表达方式和方向的初步印象, 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请幼儿们扮演顾客进入角色融入游戏, 表达自己想购买的物品, 如:我想买第三行的“鱼多多”。对表达正确的幼儿给予奖励, 强化印象。

(3) 变换序数起始方向, 即与前一环节相反的排列方向。由幼儿自己扮演售货员, 老师加入其他幼儿的行列扮演购买者, 便于在情境中及时加以引导和调节。幼儿感受虽然物体物理位置没有变, 但由于序列起始方向改变, 同一物体在序列中位置的表达方式也将随之改变。通过购物, 幼儿表达正确可获得想要的物品, 有利于保持其积极性。

(3) “买完了东西, 小朋友们想和老师一起去附近的电影院观看吗?”进行师幼间的对话, 引导幼儿回忆进电影院时的情景如:需要电影票、对号入座等。

老师发放给每一位孩子电影票, 请孩子观察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归纳出座位排列的规律, 即从前向后。为强化印象首先在老师的范读“我的座位在第2排”的基础上由幼儿自己读出电影票上自己所在“第几排”, 过程要求幼儿把“第”读重音;其次, 按照图示入坐, 这一环节使所有幼儿同时参与到活动当中。为减缓幼儿过度兴奋和头脑劳累, 安排幼儿在“影院”中观看动画片片段。

3. 结束环节

往往活动的结束环节幼儿身心易疲惫, 为此我没有让幼儿回忆之前的活动过程, 而是设计了新的游戏环节来结束活动, 使幼儿始终保持好奇心和兴奋感, 避免活动结束部分珍贵的时间贬值为垃圾时间。“电影结束了, 我们也玩了一天, 大家都累了吧, 那我们坐着小火车回家吧!大家自由分组, 每5位小朋友一组组成5节车厢的小火车。”

重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结束过程中老师结合之前环节幼儿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为学困生创设再次学习、表现和体会成就感的机会。“最前面的小朋友, 你们在第几节车厢?最后面车厢里的小朋友, 你们在第几节车厢?”“在第一 (二、三、四、五) 节车厢的小朋友向电影院工作的叔叔阿姨挥挥手说再见吧!”

六、活动反思

上一篇:写作课心得体会感悟下一篇:龙湖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