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建设的调研

2024-07-12

乡镇经济建设的调研(精选6篇)

1.乡镇经济建设的调研 篇一

一、我市乡镇经济总体水平与浙江安吉之比较分析

近年来,我市乡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乡镇经济调研报告。为切实增强可比性,在此选取与我市水平相当、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浙江安吉作为参照系,以便全面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状况。

一是总体实力有差距。与安吉相比,我市在乡镇规模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各方面都全面落后,这也充分反映出两地在发展水平、产业层次等方面的差距(具体见下表)。目前,该县已有1个乡镇跻身全国五百强、浙江省百强行列,1个乡镇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城镇改革试点镇,12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二是发展平衡度有差距。从自身各区块看,我市东西部乡镇、省道沿线与偏远乡镇、工业集中区与农业乡镇差距较大,并呈逐步拉大趋势。以2008年财政收入为例(城区三个办事处不纳入统计),港口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5826万元;排名最后的方塘乡仅41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86倍;排名第二的中溪镇财政收入达4223万元,与港口镇也有11603万元差距,即使剔除宁国水泥厂税收部分,两者差距仍达3000余万元。而安吉县去年最高的乡镇财政收入达24215万元,最少的也达486万元。

三是发展后劲有差距。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安吉各乡镇继续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乡镇财政收入增幅达32.6%。其中,财政收入增幅最高的乡镇达115.8%,完成年初下达任务基数比最高的达639.9%。与之相比,我市各乡镇受产业基础等影响,后劲略显不足。2008年,在总量落后的情况下,我市乡镇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增幅仍慢于安吉。其中,乡镇财政收入增幅落后11.3个百分点。今年1—3月份,安吉县乡镇综合实力第二的高禹镇,实现财政收入2223万元,同比增幅达178%;而我市乡镇财力第二的中溪镇,实现财政收入1163万元,两者差距达1060万元。

二、我市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分析,我市与安吉在乡镇经济发展上的较大差距,既有地域区位、政策机制等客观因素制约,更多是受自身主观原因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市和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大胆实践“经营城市”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使得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和开发区承载能力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高。在全市各项财力、物力、人力都向城市和开发区建设一线集中的情况下,对乡镇经济发展有所忽视。此外,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乡镇工作重心发生变化,没有硬性指标,缺乏工作抓手,发展更多依靠各地的自觉行动,调查报告《乡镇经济调研报告》。

二是发展定位不清。近年来,安吉县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导各乡镇、街道突出重点、倾斜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中心五重镇两大特色区块”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我市尽管早在2002年即提出异地办工业的创新理念,并通过设立乡镇工业集中区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但直至2008年初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中,才结合乡镇自身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和财政收支规模等因素,对全市乡镇、街道进行了社区事务、工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三类划分,并且未明确各乡镇发展重点和产业定位。由于缺乏具体规划指导,各乡镇自成一体、各自为战,从而造成产业集中度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是投入力度不足。适度的政策扶持,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对提升乡镇自我发展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多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乡镇财政供给标准达3500万元/年,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达500万元/年。但与安吉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该县每年仅用于乡镇工业平台建设资金就达5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奖励到村资金更是高达亿元。此外,通过财政贴息、对上争取、以奖代补、超收分成等多种形式,为乡镇各类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以隶属于高禹、良朋两镇的天子湖工业园区发展为例,该县本着“涵养财源,激励发展”原则,出台了园区开发建设实行财政封闭管理的意见,通过“放水养鱼”,实现了财政收入的“三级跳”。该园区07年财政收入仅2000万元,08年即增加至7000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2亿元。

四是创新手段不多。安吉县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探索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该县全面推行了以财政贡献率为核心的乡镇个性化分类考核;每年开展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先进乡镇和加快发展创业奖评选,按照乡镇发展类别分类设定奖项,并奖励到乡镇班子成员;优化财政分成,逐步调低分类分档分成比例,鼓励乡镇培植财源;推行乡镇“三线工作制”,实行党委书记重点抓招商、乡镇长重点抓项目和平台,党委副职抓日常事务。这些创新举措,充分激活了乡镇发展内生力。与之相比,我市在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方面,方法手段不多,过于粗线条,缺乏实质性助推内容。

2.乡镇经济建设的调研 篇二

1 该行过去网点情况

一是不少网点整体形象十分破旧。由于网点不设库, 几乎所有员工下班后都不在网点住宿, 网点宿舍破旧不堪。乡镇网点尤其明显, 不少网点长时间未改造, 顶面漏水、墙体渗水的问题已是俯拾皆是, 如竹镇、冶山、八百、葛塘、东沟等分理处墙面斑驳, 地面积灰。

二是不少网点生活条件很差。中午就餐无象样的食堂。以前中午员工去食堂吃饭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 食堂里灯光暗, 桌椅旧, 不少网点是“桌连锅, 锅连桌”, 窗无纱, 门有缝, 炎热的夏天, 蚊蝇乱飞, 老鼠四窜, 蟑螂肆虐, 食物摆着摆着就馊了;寒冷的冬天, 冷风四起, 饭菜吃着吃着就凉了。中午休息无象样的宿舍, 吃完饭想休息一下, 可是睡觉又成了难题, 只能躺在椅子上打个盹, 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凉感冒;业余无丰富的活动。因没有活动室, 绝大多数员工业余生活十分单调, 除了躺在椅子上打个盹, 还是躺在椅子上打个盹, 网点氛围死气沉沉。一天工作下来, 大家精疲力尽, 个个归心似箭。

2“三小”建设情况

(1) 明确目标。一是支行明确了对9家基础薄弱的乡镇网点开展大规模的“三小”建设工作目标。二是支行班子成员经常深入一线, 到基层网点现场调研, 拿思路, 出办法, 指导如何开展“三小”建设, 努力将“三小”建设作为惠民生工程, 让员工真正满意。三是明确具体部门条线负责制定“三小”建设方案, 要求整体规划, 根据省分行营业部部署, 制定分项目、分季度的序时计划, 总投入36.34万元, 着力将全辖所有符合条件的乡镇网点, 全面建成规范化的“三小”网点。

(2) 明确标准。一是小食堂建设:有条件的网点厨房、餐厅分设;没有条件的网点尽量做到就餐环境舒适化;部分网点厨房、餐厅之间有门衔接, 隔断采用铝合金 (塑钢) 玻璃或实体墙;厨房地面、墙面铺设地砖、墙砖;顶面塑料扣板吊顶, 吸顶园型加罩节能灯。餐厅地面铺设地砖;墙面、顶面简易装饰或涂料粉刷;配备防蝇用纱门窗;配有整体橱柜及灶具。操作台为大理石 (仿大理石) 或不锈钢台面;液化气瓶、抽油烟机烟道封闭于橱柜之内;厨房配置电饭煲、冰箱、消毒柜、微波炉。使用电力做饭的配置电磁炉;餐桌、餐椅配套;餐具统一配置;餐厅配有照明、空调及少量绿植;制度文化上墙。

二是小休息室建设:独立房间, 有条件的男女分设;地面铺设地砖或地板;墙面、顶面简易装饰或涂料粉刷;配备单人床、床头柜、成套夏、冬季床上用品;配备穿衣镜、被橱及挂衣柜 (架) 、布艺窗帘、电视、照明、空调及少量绿植;制度文化上墙。

三是小活动室建设:有独立房间, 为职工活动专用;地面铺设地砖、木质或塑料地板;一面墙安装大面积镜子, 其余简易装饰或墙面及顶面涂料粉刷;配置绳、拍、跑步机、乒乓球桌、桌球桌、组合健身器材、按摩椅器等切实需要的小型健身用品;有条件的加配书橱、电脑, 方便员工阅读;配有照明、布艺窗帘、休息桌椅、空调及少量绿植;制度文化上墙。

四是配套要求:“三小”创建上统一, 形成自身的特色;消防、电路安全达标;屋面、墙面无渗漏, 门窗、房间功能标识统一, 院落水泥满铺, 整洁无杂草杂物, 下水排污无障碍;车辆停放整齐。有条件的在院内建花坛、开垦菜园等;楼道、走道、过道墙面粉刷, 节能灯照明, 有独立卫生间, 统一使用便池, 保证正常通风通气;有条件的建独立的会议室。配备中小型会议桌椅, 空调、茶水柜及绿植;农行企业文化上墙;有条件的配置冲淋房及洗衣机;各种器具、电器型号、规格等支行统一安排, 并使用国产品牌。

(3) 精心实施。在明确了建设标准后, 该行工会立即与市行招标装修公司联系, 对网点的活动室、休息室及食堂进行初步设计, 与各网点负责人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 对9家乡镇网点的“三小”场所进行了大面积的装修改造。

一是为乡镇网点装修了餐厅。除了横梁和葛塘分理处正在装修外, 其他网点的橱柜都遵循统一材质、统一款式、统一颜色原则, 进行装修、更换。油烟机、煤气灶、消毒柜、新桌、新椅、新锅、新碗, 餐具都是新的, 配置了空调, 部分网点还配备了电视机。

二是装修美化了员工休息室。配置了空调、电视机等, 折叠床一字排开, 床上用品, 风格统一、温馨舒适。每个员工都有一个衣柜, 既可以挂衣服, 又可以放私人物品。每个休息室的衣柜上都放置了花草、墙壁上挂上了字画, 有条件的网点还配置了热水器。

三是建立活动室。配备了跑步机、动感自行车、健腹板、哑铃、羽毛球、乒乓球、乒乓桌、收腹机、收腹椅、键子、拉力器、跳绳等活动器材。

四是建立文化墙。有学习园地、网点荣誉、服务承诺, 网点活动照片等。

(4) 建设效果。改造后的营业网点, 面貌焕然一新, 一次性通过了省市行验收, 得到了省市行的高度赞扬, 解决了基层网点员工后顾之忧, 提高了网点员工幸福指数, 进而推动了全行业务经营向前发展。

一是员工心情舒畅了。除5个因装修改造或场地局限等原因暂不具备条件网点外, 其余13个网点均已完成建设任务。现在食堂窗明几净, 设施配置齐全, 卫生状况全面改观, 吃完中饭, 大家可以稍作休息、打乒乓球、观赛电视等。员工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彼此了解, 增进了信任与团结, 工作激情进一步提高。

二是全行业绩提升了。2014年末, 人民币对公核心存款增量1.73亿元, 占调整任务173%, 日均增量2.98亿元, 占任务115%;个人核心存款增量3.1亿元, 占调整任务103%, 日均增量4.6亿元, 占任务92%;外币核心存款增量超额完成;中间业务收入4867万元;实现拔备后利润1.936亿元, 占任务93.1%;公积金缴存人数762户, 占任务145%;个人客户增长3496户, 占任务103%;电子银行活跃客户增长48617户, 占任务96.7%;农户贷款投放1001万元, 占任务100%;不良贷款余额控制993万元, 占任务100%;信贷管理指标全面完成, 内部管理不断加强, 通过省市行的验收上报总行级运营管理“三铁”单位2个、省行安全管理“三化三达标”单位2个、信贷管理“三化一无”, 荣获金融研究市行先进学会、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业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成为省内农行系统唯一一家) , 全年实现安全无事故、无案件、无重大声誉风险发生。

3 进一步完善基层“三小”建设的建议

(1) 要巩固提高乡镇网点建设与管理成果。一是网点食堂人员做好每日打扫工作, 做到日日清。二是网点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参与环境大扫除, 做到周周洁。三是网点每月进行一次评比, 常态化推进“三小”建设上台阶。四是在员工安排上, 尽量考虑属地因素, 安排家住乡镇本地的员工就地工作, 增加网点的家园氛围。

(2) 要积极开展城区网点“三小”建设。按照“立足城区、功能互补、资源集约、避免浪费”的要求, 有效整合资源, 与支行“职工之家”和食堂建设通盘考虑。对近距离的网点, 统一由支行配送餐到网点, 距离远的自建小食堂。小会议室、小阅览室的建设因地制宜, 注重实效。

(3) 要结合员工健身活动的开展, 按照“制度建设统一化, 检查督导常态化, 饭菜卫生营养化, 环境管理军营化”的理念, 切实加强管理。通过开展检查评比、将管理质量和利用率与网点主任考核挂钩等多种方法, 努力提高小活动室和小阅览室的利用率, 真正把职工之 (小) 家办成员工文化的家园、精神的乐园、身边的花园。

(4) 要在抓“三小”建设的同时,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建设情况开展检查, 督导基层网点切实加强管理, 为基层员工营造一个“温馨之家”、“快乐之家”、“和谐之家”。对网点炊事员的工作, 要让员工进行考评, 每季进行考核, 对不称职的及时更换, 推动基层“三小”建设工作走上新台阶。

摘要:现阶段基层“三小”建设中究竞还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进一步完善“三小”建设, 提高基层员工幸福指数, 增强农行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此, 选择南京六合支行进行了调研, 旨在探讨推动基层“三小”建设不断完善之路径。

3.乡镇经济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三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二、交通情况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三、种植情况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四、养殖情况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五、经纪人情况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劳务输出情况。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吉林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七、财政总量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八、特色产业情况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九、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十、依托吉林,发展区位优势的战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4.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 篇四

免费公文网

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2010-06-29 18:19:5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乡镇党校建设调研报告(2)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在过去的岁月,各级党校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为党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当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乡镇党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功能萎缩,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境况堪忧。为了摆脱困境,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思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乡镇党校的建设,还乡镇党校应有的颜色。

一、乡镇党校的生存和发展现状 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更好地发挥乡镇党校的职能作用,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目前乡镇党校的生存和发展现状,透过现象找出问题的根源。一是名存实亡。部分乡镇党校处境相当尴尬,在硬件方面,仅仅只有一块牌子,根本没有校舍、办公室、桌椅等实实在在能够表明存在的实物,更高层次的诸如教育培训基地、图书资料室、电子教学设备等就无从谈起了。在软件上,领导机构框架很多仅只存在于红头文件上,任命了校长、副校长等职务,但任命只是挂个名而已,做个摆设,并没有切实履行职责,不仅如此,在有的乡镇甚至因为干部的调整更换,最终导致形式上的存在也消失了;至于师资队伍、学校发展规划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另外,由于党校的现

实生存状况,致使乡村干部对乡镇党校缺乏认同感,在思想观念当中轻视党校,甚至不知道应该有党校的存在。二是发展举步维艰。有的乡镇党校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东西,诸如有领导机构、办公室、教师和课桌椅等,但是一切都属于从属的地位,可有可无。有了只是作个样子应付上级的检查,根本就没有打算在党校的发展上下功夫,没有也不会影响乡镇工作的大局,无关痛痒、不伤大雅。在这些乡镇,党委书记一般会兼任党校的校长,一名党委副书记会兼任党校副校长主抓工作,但是他们会借口乡镇工作繁杂,抓经济工作已经筋疲力尽,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考虑党校的事情;党校的授课教师,需要时就临时在乡镇范围内抽调,在平时根本就不做教师选聘的工作;党校的教学活动场所,需要时就借用乡镇上的会议室,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属于党校的教室;党校的办公室与其他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需要时是党

校的办公室,平时就是其他的办公室;在年终上级要报党校工作总结了,安排人员杜撰一些情况,虚虚实实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要谈党校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等是根本不可能的。三是发挥作用难。由于许多乡镇党校形同虚设,处境艰难,导致乡镇党校不能真正发挥教育培训乡村党员干部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党委尤其是乡镇党委,对于乡镇党校教育培训乡村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作用认识不够透彻,认为乡村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抓生产和抓收入的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进行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让党校进行系统的教育。二是乡镇党校发挥职能作用心有余而力不足。党校教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教育的一种,注定党校工作必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抓得不实不牢,很容易导致发育不健全,作用发挥困难的现象发生。一些乡镇把党校教育看得

过于简单,搞短期行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需要时临时抽人拨资金搞一下突击,这样一来教育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三是乡镇党校的教学质量低下,作用有限。受到现实客观条件的影响,乡镇党校配备专职教师的时机尚未成熟,仅仅依靠兼职或聘请的教师来教学,要办好办出特色的难度相当大,因此乡镇党校普遍存在水平业余、教学力量薄弱、培训环境差、学习收获少的情况。

二、认清形势,提高建设乡镇党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建党之初,党校就已经存在,并一直发展延续至今,其地位和作用勿庸置疑,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校都为我们的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的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为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在人的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

5.乡镇经济建设的调研 篇五

乡镇党委作为农村政治,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宣传贯彻和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其“龙头”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党委自身建设的水平。如何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求得新发展,我镇结合本地实际,对此作了一些调研,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党委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市场经济的冲击对乡镇党委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把农民推向市场,农业的产、供、销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在适应和熟悉市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农民群众对在第一线为他们掌舵护航乡镇党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二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改变“被动式等待”的工作作风,走下去调研,了解群众和企业“有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上门去服务,根据调研结果针对性地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实现服务全局和群众长远利益的目的。三是要有经营乡镇的理念。乡镇党委在管理经济时也必须要引入“经营乡镇”的理念,要用“经营”来实现有限土地的价值,实现经济和生态的统一,经过合理的经营,最终实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党委必须要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其主要职能已明确在“占据制高点,看清市场走向舞大旗,引导发展大方向”的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五是增强服务乡镇发展的意识。要破除“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的思维习惯,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运用市场经济新的思维方式,探寻加快乡镇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创造不同于过去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和开发模式。

(二)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对乡镇委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呈现给农民最大的改变就是乡镇政府少了许多吃“闲饭”的了,另外,由于农业税的取消,现在乡镇干部也不像以前天天同农民要这要那的了,矛盾没有了,干群关系也得到有效缓解,农民想发家、盼致富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渴望及时了解,表现出了强烈的致富增收的迫切性,农民寄予乡镇党委政府厚望,他们渴望乡镇党委政府能够带他们脱贫致富。二是乡镇体制改革还处于探索前行阶段。2001年机构改革过程中,乡镇撤销“七站八所”,但实际上由于上头有千条线,婆婆太多,当前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头有多少个机构,乡镇就要承担多少项工作,并且还存在着计生、综治、稳定等多项“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虽然农业税全免后,乡镇摆脱了向农民催收公粮、税费的负担,但多出了许多像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综治稳定等等硬性任务,指标数量化,任务层层下达,完不成任务要受罚,造成乡镇绞尽脑汁想办法怎么样才能完成任务,造成乡镇干部当前“任务高于一切”的浮燥的工作思想和作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三是乡镇人员结构不合理。乡镇机构改革中,一批理论知识丰富的年轻干部,通过竞争上岗重新获得了工作岗位,而农村经验丰富、工作年限较长的同志大部分退出工作岗位。目前乡镇干部以年轻同志为主,工作热情高,但农村工作经验普遍不足,掌握的理论与实际工作不能实现有机结合,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处理矛盾、调解纠纷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相对欠缺,一定程度影响了上级党委和乡镇党委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四是人员精简带来新问题。按机构改革的要求,各乡镇都把涉农的六大专业:农技推广、林业、农机、水保、畜牧、财会合并或撤消,新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目的在于加强农技服务体系综合功能和镇政府的协调力度。但在实施中,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即一方面随着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对知识的渴望、对技术的需要、希望技术培训等愿望日益强烈;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技服务人员数量不够,素质不高,经费不足,服务手段落后等种种原因,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却日益弱化。改革后XX镇农业服务中心高峰期人员也只有5、6个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搞好全镇的各项惠农服务。这些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的阵痛,对乡镇党委统筹全局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实行村民自治对乡镇党委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在过去20多年的村民自治发展过程中,展示出了中国农村民主发展的巨大潜力,突出表现出了村民自治对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促进作用。虽然党内民主不能等同于村民自治这种社会基层民主,但无论是党内民主还是农村基层民主在方向上都是一致的,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村民自治体现了民主的群众性和广泛性,党内民主代表着民主的先进性和深刻性,村民自治已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生长发育的肥沃土壤,两者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生长,必将是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基本道路。

一是乡镇党委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民主对村民自治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乡镇党委要在完善党内民主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积极支持村民自治,坚持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以党内民主的发展为农村基层社会民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是乡镇党委要在积极发展村民自治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党内民主,形成党内民主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村民自治取得了长足进展,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创造出了许多好的民主形式。比如,村委会成员选举的“两票制”模式在很多地方得以推广,并在一定程度扩大到党内的选举上,这使得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与村委会享有同样的群众基础,威信提高了,“两委”的关系也更加协调了。乡镇党委要把农村社会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及时加以总结并自觉运用到党内民主建设中来,为乡镇党委党内民主的发展开辟更加广泛的途径。同时,村民通过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决策、管理、监督村中的重大事务,增强了民主意识,培育了民主素养,养成了民主习惯,又能够促进乡镇党委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为党在农村执政创造良好的执政环境。

三是乡镇党委要善于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要体现在把握村民自治的政治方向、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重大事项上,要完成这些任务,一方面要建立坚强的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能只重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作用,而忽视广大党员在农民中的带头作用。要把每个党员作为做好农村工作的中坚力量,对其加强宗旨教育、党性教育、政治理论教育,进行税贫致富的技术培训,使其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思想多元化成为乡镇党委建设中不过逾越的新难题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既是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对我们基层党委执政和工作能力的的检验。一是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对乡镇党委妥善解决农村中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考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并逐步走向富裕。生产多样化带来的思想多元浪潮对广大农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之我国正处于人均收入迈入1000美元大关的关键转型期,很多社会转型期的问题开始凸显,特别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大大增强,乡镇党委面临着如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妥善维护好农村的社会稳定,又要解决好经济发展的新考验。

二是农民群众自主意识的增强对乡镇党委转变干部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课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中自主意识增强,决策完全独立。乡镇党委在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找准致富门路、搞好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再采用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而必须要对农副产品的供销等实际问题提前谋划好渠道,不然一旦决策失误,容易造成农民对乡镇党委产生不信任感或抵触情绪。加上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导致矛盾激化,干群关系紧张。因此,乡镇党委又面临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把党委的决策意愿变为大多数群众的自觉行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课题。

三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有效调动农民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组织发动群众参与乡镇党委的总体战略,成为工作中的新难点。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基层政府执政的根基,在相信并尊重农民的前提下,充分依赖并挖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乡镇党委工作的出发点和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乡镇党委执行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有效保障。能否有效组织发动群众,动员大多数群众参与,往往是乡镇党委重大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党委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建立健全机制,加强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

1、建立健全理论学习机制,着力提高镇党委班子总揽全局的水平。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班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全面建设学习型党委。一是坚持自学与集体学相结合。引导班子成员在搞好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和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学习辅导制度等,促进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围绕领导班子的思想、工作、作风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选择与全镇建设十里蔬菜长廊等工作大局紧密相关的学习培训内容,不断提高班子成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坚持学习与应用相结合。要引导班子成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注重增强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切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求真知、练配合、长才干,真正把理论学习的过程作为提高素质、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过程。

2、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提高镇党委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是检验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决策机制。要按照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要求,着眼于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领导班子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XX镇党委一班人在对金环线集资等决策过程中,采取人大代表和党代表列席党委会的举措,坚持民主公开决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完善责任机制。要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引导领导班子成员既服从大局,积极参与和自觉维护集体领导,又各司其职,根据集体的决策和分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到位不越位、分工不分家、负责不推责,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优势。三是完善督查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进度通报会、工作现场会等制度,及时分析研究、汇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形成相互促进、比学赶超的局面,推动领导班子成员抓好各自分管工作的落实。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机制,着力提高镇党委班子服务群众的本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一是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要健全和落实班子成员联系党代表、人大代表、离退休老干部、党外人士和困难群众等制度,主动与他们交流交心交友,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联系相对的村,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督办检查,具体指导,帮助联系点查找工作差距,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多到工作一线、困难大、矛盾问题多的地方去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切实把基层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基层愿望作为第一追求,基层满意作为第一目标,努力为基层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4、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着力增强镇党委班子干事创业的活力。要把竞争激励作为激发党委班子干事创业活力的重要举措。一是坚持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老百姓信得过的优秀干部推荐到领导岗位上来,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二是坚持典型引路的有效方法。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和奖励优秀领导干部,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坚持关心爱护干部。特别是对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抓敢管、开拓创新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支持、倍加爱护,在政治上严格要求、工作上加强指导、生活上主动关心,切实发挥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镇党委班子的决策水平

1、建立乡镇党委对经济工作进行科学决策的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镇党委对本镇的经济 工作进行决策,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①调查研究,提出问题。②系统分析,确定目标。③收集信息,拟定方案。④评估方案,总体权衡。⑤审慎抉择,优选方案。所有党委成员要集中全 部精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善于从一系列可供选择 的方案中,选择出或综合成一个在具体条件下相对最优 的方案。在把握好几大程序的同时,还要建立起党委决策的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对重要环节、重大事项要明确责任到人,防止出现说起来谁都负责,实际上谁又都不负责的现象。

2、提高镇党委特别是一把手对全局工作的驾驭能力,保证决策的针对性。党委书记作为班子的带头人,其一言一行都对班子的其他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因为镇党委集体决策的意见需要一把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果断拍板定案,所以作为“班长”的党委书记应首先带头通熟悉全镇工作,站在更高的高度,统筹全镇工作。一方面,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带头参加市、区委党校、上级部门组织的以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工业经济及企业管理、农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培训。另一方面,要通过参观、调研等活动,增加对产业发展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本领。这样,使党委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在最后作出决断时,能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从而使决策贴紧本镇的发展实际。

3、推进经济决策的具体实施,保证决策的实效性。要组织有关人员制定实施决策的详细计划,明确工作任 务和时序进度,在此基础上层层落实具体措施,把各项 任务和责任进一步细化分解到人,并定期对计划的完成 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与此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和 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决策实施的各个环节搞好综合协 调,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互相扯皮。在实施的过程中,乡镇党委尤其要把决策的目标及整个方案和实施计划、步骤等,向下交底,为广大执行者充分接受和透彻了解,力求统一思想,做到“人心齐、泰山移”,要注意充分 尊重群众的意见,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 经济决策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三)创新发展载体,领办新型农民专合组织

针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镇党委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载体,引导农民创办农民专合组织。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作为基本职能,立足本地实际,着眼于产业发展,落脚于群众增收致富,创办了莲花池特色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五福寺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大石桥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办新型农民专合组织,并且以党员为骨干,搭建合作社的管理平台,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成立合作社党支部,把分散在各村,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党员组织起来,更好地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基层党组织的凝集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成为党在农村的坚强堡垒。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镇蔬菜产业从无到有,二年之间一年一个台阶,从2009年的300亩,发展到2010年的2000余亩,预计2010年末,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6000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2000亩以上,以十里蔬菜长廊为核心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将全面提速。

三、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大大加强。一是发展思路不适应。一些同志,不熟悉经济工作,对镇村的改革和发展缺乏明晰的思路。二是业务知识与能力不适应。普遍存在疲于应付繁杂事务,缺乏学习,知识不足、信息不灵,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难以起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作用。三是领导经济的方法手段不适应。有时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还停留在单纯靠行政手段推动上,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协调推进经济工作。

(二)基层工作时间短情况不熟。由于大多数乡镇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与城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导致有些同志不愿意长时间待在更艰苦的乡镇一线,经常是把乡镇作为到城区工作的一级跳板,干部流动性很大,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么不愿意来,要么来了就急于调走,在基层工作时间较短,对农村工作情况不熟,开展工作不能得心应手,刚刚熟悉业务工作后,就又调走了,新来的同志又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债务负担重,行政管理难。一是财政运行难。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的税收征管职能被弱化,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目前多数乡镇的经费来源依靠区级财政拨付、转移支付和税后返还。而乡镇事权没有相应减少,并有加重的趋势,XX一个年财政支出200万元的小乡镇,历史债务就有1000多万元,沉重的财政压力已影响到镇机关的正常运行,镇财政基本上属于保基本运作的吃饭财政,已很难独立投入资金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行政管理难。一方面是管理范围的扩大和管理对象的增多,另一方面是行政权力的削减和行政程序的严格,乡镇的管理难度加大,出现了“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硬办法不行”的情况。譬如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难度很大,对计划外生育的控制也缺乏有效的办法。

(四)干群关系处理难,稳定压力加大。镇党委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转变与妥善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相适应。乡镇党委干部作风的转变与农民群众自主意识的增强不相适应,有些群众对乡镇党委寄以很高的期望,但由于政府职能的转换,这些群众不理解,甚至产生埋怨情绪。一些群众由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受损,从而对乡镇党委不信任,甚至出现逆反心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镇改造、土地征用等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措施不断增多,在农村出现了许多的利益群体,为了各自的目的,不断地向政府争利益,要好处,达不到要求,就无理纠缠,甚至越级上访。

四、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希望上级更加重视乡镇党委建设

1、在思想上重视乡镇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党委担负组织者和实施者的重任,面临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上级高度重视和支持乡镇工作。上级部门能把乡镇工作放到重要位臵,理解乡镇工作,支持乡镇工作。对下达给乡镇的各项工作,不是简单地下指标、分任务,而是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2、在财力上向乡镇倾斜。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增加乡镇可用财力,现在的乡镇财政大多是吃饭财政,没有能力承担重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希望上级在确保乡镇既得利益和区本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财力分配适度向乡镇倾斜,提高乡镇公用经费标准,适当调整乡镇财政结构,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议由市、区安排资金投资建设。上级在下达各项临时性工作时,要适当考虑乡镇负担,做到“费随事转”。

3、在组织上为乡镇工作提供保障。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目前,各种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市、区两级部门,处于一线的乡镇普遍缺乏。建议组织部门在配备干部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需求,尽可能地输送优秀人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

(二)健全科学的考核办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与乡镇新职能相适应的农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当地经济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社会稳定、农民收入为主要指标的绩效体系。对上级部门需乡镇配合的乡镇职责以外的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证。

切实强化目标管理。全面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定详细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任期目标和目标。要把目标细化、量化,并分解到每个班子成员,通过一定途径公开承诺并公示。制定具体的考评办法,对每名干部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建立乡镇党代表参与测评乡镇党委委员、乡镇人大代表参与测评乡镇政府领导成员等制度。探索运用民意调查的办法,将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完善激励机制。在政治上多关心乡镇干部,注重从乡镇干部队伍中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加大对优秀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优先提拔长期在基层工作尤其是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

(三)理顺权力编制,完善推进乡镇党委科学化建设的配套机制 一是加强乡镇党委对站所的管理权限,增强站所的属地服务意识。建立工作双向报告制度,乡镇站所负责人要自觉遵守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体制,定期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区直主管部门汇报本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双向互通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乡镇党委、政府对站所工作人员具有职务任免调整的建议权;完善乡镇站所干部考核制度,增加乡镇党政班子对站所的考核评测比重,作为垂直管理站所工作人员考核等次、调整使用干部、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二是补充、清理相结合,严格按照编制配备乡镇工作人员。针对各乡镇行政编制普遍缺编的情况,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适时开展乡镇公务员招录工作,为乡镇机关补充新鲜血液。

(四)加强廉政建设,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6.金塔县乡镇财政调研报告 篇六

金塔县共10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一个财政所。各乡镇财政所承担的工作大致相同,主要是承担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非税收入的征管、国有(集体)资产管理、惠农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执行财政监督,参与农村综合改革等。

(一 )财政所管理本单位及乡政府的账务

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审核、记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编报部门预算,执行年度预算,做好相关资金的综合统筹平衡工作。

(二 )做好涉农补贴工作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

各乡镇财政所通过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对各自辖区内的农户建立详细的信息库,内容包括:每户人口数、主要劳动力、种植土地面积等情况以及收入状况等。与乡(镇)经管站、畜牧站、农机站、农技推广站、林业站等部门对涉农补贴对象的粮食种植面积补贴、良种补贴、养殖母猪补贴和购买大型农用机械补贴申报的情况进行认定、审核和公示,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内,最后通过“一折通”把补贴款发放到补贴对象本人手中。

(三 )参与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对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包括农林水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加强监督。根据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报账,确保专款专用,既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四 )加强财务监督 ,健全乡村理财机制

各乡镇财政所严格执行党委政府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实行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并按月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乡镇直属各部门使用的房屋认真做好建造日期及使用年限的登记建档,对购买的车辆、空调和办公用品的购买日期、品牌、金额、使用年限分别登记造册,制定台帐,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资产流失。

二、当前乡镇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 )人员结构老化

乡镇财政队伍结构特点是人员年龄偏大, 学历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从年龄结构来看,乡镇财政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青黄不接”问题,严重地制约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利于人才成长,尤其对干部的业务技能培养和使用上不太重视,造成人才的流失,直接影响到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弱化了乡镇财政管理。一些干部由于业务不精,政治素质不高,存在会计业务处理不及时,不规范;不按规定科目核算、入账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等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乡镇财政的规范化管理。

(二 )工作性质单一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 乡镇财政所的职能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乡镇“三提五统”等税费的取消,财政所“组织收入”这一主要任务大大减轻,基层财政所由以前的抓收入为主,转变为以支出管理为主,对这几年新增加的涉农项目参与较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财政所都没有参与,对这些项目都不是很了解。因为这几个项目都是县级报账制。

(三 )经费短缺

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如交通费、印刷费和办公耗材等,乡财政正常经费预算难以保证。

三、对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和资金监管工作的政策意见和建议

(一 )疏通人才渠道 ,强化业务培训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 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高效理财,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议以后除继续实行“凡进必考”外,进一步扩大选拔选录视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扩大其他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进入财政干部队伍的比例,吸收更多高学历、高层次优秀人才进入财政队伍。适当吸纳一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到乡镇财政所工作,从而改变现有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促进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建立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的长效机制,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增加培训经费,印发针对性培训教材和建立网络教育平台,争取在一定时间内,对所有的乡镇财政干部进行一次系统地业务培训。利用乡镇工作时间差,强化短期培训工作,采取分批次、分层次、分年龄段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轮训。

(二 )增加基层财政经费预算 ,解决工作经费不足问题

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建议上级财政部门解决财政所办公经费短缺的问题。

(三 )加大公示力度 ,促进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是保证一切工作“阳光操作”的必要前提。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信息平台,实现从中央到乡、到村的自上而下的全节点财政信息公开,把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摘要:乡镇财政所作为乡镇财政职能发挥的平台和基础,处于财政管理的第一线,在落实财政政策、强化资金管理、维护财经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金塔县乡镇财政所的工作进行调研,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改善乡镇财政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镇财政,职能,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赵鸣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做好财政支农工作[J].中国财政,2011(19).

上一篇:军训总结1000字下一篇:小班美术教案活动《小蝌蚪》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