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英语作文大学生

2024-06-19

优秀英语作文大学生(共8篇)

1.优秀英语作文大学生 篇一

My campus life

Hello everyone.Today I‘m glad to be here to give a speech about my fresh experience in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First I must say the campus life is really different from what I have experienced in high school.For instance,I used to lean upon my dormitory teacher to wake me up on time.But now I have to set several alarm clocks to make myself could hear them in the morning otherwise I would miss my class.And then even worse there would be nobody remind me

except my teacher!So the differences are everywhere and I could easily find them.The change of life is great and it‘s wonderful:I have more time of my own and the rights to decide how I live.

My campus activities are rich and colorful.Learning English has become a habit to me cause I plan to study abroad in next few years.Playing Guzheng is my favorite activity.I have kept on practising it since I was a little girl and I wish to win more competitions in my campus life.

Our university has the first level equipments and the most experienced teachers,also has the best students(laugh).I consider it to be a honor that I‘ve got a chance to study here and I sincerely hope that we could live wonderful lives in our campus!

2.优秀英语作文大学生 篇二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 对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它依赖于教师过去的经验, 存在于教师当前的教学生活中, 并预测着教师未来的教学活动。该文以一名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实践性知识为视角, 立足于课堂教学现场, 分析优秀大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1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和研究概述

实践性知识的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Elbaz (1981, 1983) 通过对一名中学教师的个案研究, 提出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 强调教师知识的“实践性”。随后, 加拿大学者Connely和Clandinin (1985) 随后提出“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概念”, 强调实践性知识的“个人”特点。他们是较早使用叙事研究范式研究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学者, 将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定义为对具体情境的叙述和解释。Shulman (1987) 在这个基础上对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更进一步, 他提出了有经验的教师的知识框架, 为教师知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有些学者认为Shulman提出的框架过于抽象, 很难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教师实践性知识进入拓展研究阶段。荷兰学者Beijaard、Verloop、Meijer等人在Elbaz、Connelly和Clandinin的研究基础上, 把研究视野投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教师评价、新手教师和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比较以及专业身份等方面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TESOL) 领域也开始了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Golombek (1998) 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与刺激性回忆报告的方法研究了2名在职学习的年轻英语教师的个人实践性知识, 将教师个人的道德、情感和审美因素也纳入实践性知识的范畴。Gatbonton (2000) 采用刺激性回忆报告的方法对7名有经验的普通英语课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进行了研究, 发现有7类教学思想占主导地位。Mullock (2006) 对Gatbonton (2000) 的研究进行了部分重复, 她的研究结果与Gatbonton的发现有一致之处, 表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具有大致相同的实践性知识。香港学者Tsui (2003) 对包括一名专家教师、两名有经验的教师和一名新手教师在内的4名香港ESL教师进行多例个案的历时研究。

在中国, 本世纪初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Zhang, 2004;李峻, 2006;金晓敏, 2008;崔丽涛, 2009等) , 多数研究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探讨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这与国内其他学科教师的相关研究 (鞠玉翠, 2003;彭凤琴, 2005;李佳琳, 2008等) 在理论和方法上是基本一致的。陈向明 (2003, 2011) 根据教师知识实际存在方式的不同, 把教师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 认为“理论性知识通常可以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 包括“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性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 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 (enacted) 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陈向明, 2011)

目前国内采取定性个案研究方法, 对大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的研究很少。分析优秀大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研究就更少。本研究使用陈向明 (2011) 对实践性知识的分类框架, 立足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场, 通过对教师自己对课堂行为和课堂决策的意义解释, 揭示优秀大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州某重点外语类高校的一名优秀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笔者参考了该校学生七年来的评教结果, 决定选择Z老师 (匿名处理) 。Z老师在2011年参加“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 获得广东赛区综合英语组冠军和全国综合英语组亚军, 并且七年来评教成绩均列全院的前三名, 是学生和教师一致公认的优秀教师。教风热情幽默, 教法灵活生动, 屡获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的极高评价, 连续五年都获得学校的优秀教学奖。

Z老师是学院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本科时读英语专业, 本科毕业后在高校任教四年后考取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研究生, 硕士毕业后留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这两年一直在做攻读博士学位的准备, 拟开展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在该校工作七年来她一直教授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 教授过六个不同的综合英语教材。她热爱教学工作, 不满足现有的状况, 经常课下“充电”, 利用各种机会自学, 提高业务水平。她对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很有兴趣, 还为此申请了校级课题, 目前正在研究中。

2.2 资料搜集过程

本文以课堂录音和课后深度追溯访谈两个方法结合的收集资料。搜集资料时, 首先对Z老师进行了80分钟 (两节课) 的自然课堂教学进行录音, 选择老师讲授新课课文的时间。在录音之后的几天, 请教师以上课录音、课本和教案作为刺激物, 以半开放访谈形式回忆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

访谈的提纲 (见附件1) 是参照了陈向明 (2011) 对实践性知识的分类框架, 确定问题所涉及的主题和难度。纲要以课堂流程为顺序, 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教师拓展型的回顾自己普遍课堂进展的情况, 反思并解释其教学行为。笔者对访谈教师谦和有礼, 录音状况自然舒适, 录音之前征求了教师的同意。之后将录音材料转写成文本, 作为编码和分析的原始资料。

具体的资料分析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 命名和归类叙事单元, 即以主题为线索将文本切割成小的单元, 然后根据实践性知识类别对每个单元命名;第二步, 分析叙事单元, 根据分析框架 (见表1) 对叙事单元进行排序和解读。

2.3 资料分析

资料的分析参照陈向明 (2011) 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的分析。陈向明 (2011) 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类型的框架如表1:

我们以下面的叙事片段的分析来说明文本切割、叙事单元的命名和实践性知识类型的划分方法。下面这个叙事片段就是Z老师针对班里课堂发言不积极的情况的处理:

原来哦, 我认为, 他们不发言是因为他们不积极[1], 后来我慢慢的有反省, 就是, 是我的问题设计的有问题, 如果我的问题设计的跟他们更close一些, 他们有话可说一些, 自然会说的[2], 所以这个我要去反省, 让他们有话可说如果没话可说的话, 那再有积极性他也说不出来, 学生要有preparation[3], 所以我觉得问问题是个技巧[4], 这个是我自己要去学习的, 关于怎么设计问题的问题[5]。另外实在没有人的话, 就好多方法, 随便啦, 比如说, 今天我穿了一件红衣服, 那我请个穿红衣服的同学来说, 大家就找穿红衣服的, 或者今天我就全点穿红衣服的, 或者我点了这个穿红衣服的, 你到那个组去随便点一个其他同学, 或者你喜欢哪个颜色, 你喜欢绿色, 那我就找个绿衣服的同学。或者我说找个戴眼镜的同学, 就有同学把眼镜取下来了, 我就说, 就请这个取眼镜的同学, 大家就很高兴, 觉得很轻松, 就不会死气沉沉, 或者今天有个同学剪了头发, 有同学烫了头发, 就请这个烫了头发的同学。或者我早上在餐厅吃饭遇到一个同学, 我就说, 我今早在餐厅碰到你了, 你来说吧。争取和他们有一些human touch的东西[6]。这样, 点到的同学就至少能憋出几句话来。[7]

这段报告是一个叙事单元, 命名为“关于对学生课堂发言的反思和鼓励策略”, 被切割为7个子单元, 每个部分和某一类教师实践知识相关:

单元[1]是教师从前总结出的课堂发言不积极的原因, 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这是教师“了解学生及其特质的知识” (Shulman, 1987) , 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业表现、认知形态、学习态度或认知过程的理解。教师是如何理解学生的?他们秉持什么教育观点看待学生?他们以什么态度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对这些有关学生的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一部分内容。Z老师的这句话属于“关于学生的知识”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类别;

单元[2]是教师在做教学反思, 把课堂发言不积极的原因从学生身上拉回到自己身上。此处, Z老师回顾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质疑自己对学生的认识, 她发现自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合情合理”的问题才是改变课堂问答场面冷清这个困境的根本, 并且也提出自己缺乏和设计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需要学习和总结这部分知识。可以想象课堂问题的具体化和对学生客观认识之后的教师态度的缓和使得整个课堂气氛的转变更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言所能言。Z老师在困难情境中和自我进行积极的反思对话, 面对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重构情境, 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这就是新的实践性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 实质上是教师面对教学困境时停下来审视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教学中的反思促成了教师的课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使得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断积累。在我国现阶段, 教师成长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其学生观的变化。 (陈向明, 2011) 这个单元归类为“关于自我的知识”;

单元[3]是教师在进一步澄清自己的反思, 对于学生课堂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的水平和需求为基本出发点, 设计出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水平的问题是激励学生回答问题的基本条件, 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如果不注意学科内容和学生本人经验的相互关联, 不去判断学生的经验程度和学习基础, 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陈向明, 2011) 。可以发现, 教师经过单元[2]的教学反思之后对学生的知识明显不同于单元[1]里关于学生的认识。这个转变体现了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使得教师对学生和自我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并且在此基础上关联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修正了教学行为, 必将优化教学效果。这部分归类为“关于学生的知识”。

单元[4]是教师在清晰化对于课堂里问问题的认识。作为教师, 首先要具备的是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 包括学科的实质内容和方法结构。其中, 教学的方法结构就是教学法知识。这是一种教师将其所知转换为学生能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教学法知识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佳的举例、解释、示范等方式来表现所要教的学科内容, 让学生理解学科的概念。 (陈向明, 2011) Z老师认为问问题不是简单即兴的教学行为, 而是一个技巧问题, 最佳的问题模式是需要学习和总结的。因此这个部分归类为“关于科目的知识”。

单元[5]是教师在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暴露出来的不足, 并且确定如何设计问题是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根据帕尔默 (2004) 的观点, 好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我认同融入到工作的强烈意识, 他们具有联合能力, 能够将自己、所教的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 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认识自我和认识学生和学科同等重要, 因为认知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教师不了解自我时, 就不会了解自己的学生, 也无法懂得自己所教的学科, 不能个性化的吃透学科。Z老师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她对自己的了解, 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谦虚定位, 并且确定了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内容。因此这个单元归类为“关于自我的知识”。

单元[6]是教师在举一些自己在班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独特的策略。这些策略的生成是存在于具体情境中的、基于教师经验的知识。它有明显的“情境性”, 教师所在的教育情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因此, 教师个人化的信念、判断和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对所在情境的个体解读和认识, 是重要的实践性知识内容。这些策略是Z老师基于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 体现了她注重人文情感的教学理念, 她会用一些与学生有自然情感接触的方式, 营造一个轻松开心的课堂氛围。这里归类为“关于情境的知识”。

单元[7]是教师在评估鼓励策略之下学生有可能的反应。Z老师在努力鼓励学生之后, 对学生并没有太高的期待, 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放松, 打开心理通道, 完成和老师形式上的互动就可以, 这是轻松的课堂氛围不断的建构的初始阶段, 不难想象, 随着时间推移, 学生会畅所欲言的。因此此处归类为“关于学生的知识”。

在课后深度访谈报告中, Z老师总共讲述了27个叙事片段, 分别包括如何处理不同的语言技能, 怎样贯穿一个单元等等教学实例。这27个叙事故事的主题概括见附录2.

2.4 分析与讨论

在对Z老师的课堂观察和深度采访中, 笔者最深刻的感悟就是Z老师用情感支持教学的教学理念。她总是很自然的营造温和的课堂情感氛围, 让学生处于安全放松的状态, 自然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以此促进教学效果。

波兰尼 (2000) 认为, 情感和认知是紧密联系的, 种种科学热情绝不仅仅是心里上的副产品, 他们相当于一个科学命题中的一个基本性质, 并可相应的被认为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随我们成人或者是否认这一性质的存在而定。任何不受求知热情指导的探讨过程都会不可避免的陷入琐碎的荒漠之中。

感情有助于界定课堂中的体验, 为参与、避免甚至放弃教学机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教师识别和支持学生感情的人际关系的技巧以及对资深感情的内在理解表达是有效教学的组成部分。 (Goleman, 1995)

课堂是人与人真实互动的一个场景, 那么就一定有情感的流动。大学英语课堂不仅是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场所, 也是观点交流思维火花碰撞的地方。有专家指出, “课堂中的安全及时身体安全, 也是智慧安全。在紧张状态下, 大脑的感情中心控制认知功能, 因而大脑的理性思维活动不充分, 这可能使得学习受阻。” (熊川武, 2010)

感情作为一种教师表现的状态, 不仅仅是属于教师情感的范畴, 还是教师可以运用的一种知识。 (陈向明, 2011) 在访谈中, Z老师在谈到自己的教学和学生时充满激情。课堂中教师的情感并非Z老师不自觉的表现, 这包含了她的教育信念、自我认知, 以及教学策略, 是Z老师有意识的芸芸自己的感情来进行教育和教学的。

当她提到自己教得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学习风气不好 (第25个叙事故事) , 课堂纪律经常混乱不堪, 她试过各种策略管理课堂, 都不奏效。这对她的上课热情打击很大, 每次看到学生对上课指令不理不睬时, 她都觉得难以忍受。有一次, 课堂十分混乱时, 她十分生气准备拍桌子发脾气, 但是手举起来还是轻轻的放下来。她分析说, 其实这些学生他们不是故意针对老师的, 他们也很有压力, 他们的普通话很好, 他们也长的很漂亮, 他们就很难接受自己站起来说英语那么的不流利不漂亮。Z老师在理智的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 试图理解学生, 并且从情感上接纳学生的状态。她说, 其实学生对老师都没有敌意, 他们下课时都会笑眯眯的跟老师问好, 所以我觉得他们这么没办法进入课堂状态我应该还需要等等, 或者再继续找找合适的方法。她坚信:“批评是没用的, 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只有爱才能解决问题”。这体现的是Z老师的教学信念。正是这种教学信念, Z老师的课堂内一向是其乐融融的, 教学效果良好, 因为学生在宽松包容的氛围里可以很轻松自然的参与到学习里。

Z老师还提到, 如果看到一上课看到学生情绪不高, 她就会借用天气之类的话题和学生说几句话, 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笑一笑, 不要冷冰冰的坐在那里。这里体现的是Z老师的教学策略, 她很清楚的知道积极感情对于课堂效果的决定意义。研究表明, 体验到积极感情的师生常常产生超越自己的满意标准, 形成自己可以做的更好的判断, 因而不畏艰难。而生活在恐惧等校级感情中的师生则难以正常教与学。那些抗压能力较弱的学生尤其如此。因为许多消极课堂感情使人产生不安全感。 (熊川武, 2010) Z老师在课前“就是为了让他们笑一笑”的暖场策略放松学生, 把营造安全的课堂感情作为教学策略的一部分自然的运用的课堂中, 提高课堂效果。

再比如第7个叙事片段, Z老师谈到课本中有一个关于找工作的单元, 对于刚进入大一的学生而言, 根本没有直接相关的生活经验, 对文章的理解和开展相关的口语活动就会有一定难度。Z老师说, 虽然学生没有直接经历过, 但是他们身边会有一些亲戚朋友处于这样的状态, 我会尽量去找课文话题和学生生活的关联, 比如启发学生谈论应聘兼职工作时的经验, 在适时的时候会以自己的经验作为例子, 把自己的经验拿来分享, 让学生了解他们可能会要面对的情况。Z老师提到自己一般会注重多和学生进行有“human touch”的互动。教师的生活内容作为教师感情的表达是温和的课堂感情的有效营造形式。无论是情不自禁的感情流露还是别出心裁的感情表演, 都是师生的生命光彩。这是课堂里的生命能量, 不断地为课堂效果增力。

教育是有情感流动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对Z老师的访谈中, 她“以情导课, 以爱育人”的教学信念令人感动。每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应知晓、发展和修炼教育感情, 这是当今教师实践性知识综合发展的重要方面。

3 结束语

教学中的行动反思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动力, 教师的情感能力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综合体现。教学无论好坏都发自内心, 教师其实是将自己的灵魂状态, 自己的学科以及与学生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绝对不是一堂课的时间跨度, 而是牵涉到教师的自我认同、教师的行为方式与情感态度, 甚至教师关于自我的知识。而这所有的知识背后起着决定性影响因素便是教师对教育本质的信念, 这种信念是教师教学态度与行为之坚持的理由。教师实践性知识又是基于特殊情境的, 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 某一种内容类型可能起主导作用, 其他几种知识类型都在发挥着隐形的支持性作用, 影响着教师的时间决策和行动。

本研究只是优秀大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初步成果。在研究设计、方法与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局限, 也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讨, 比如不同的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何异同;优秀大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中外语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专家型大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架构中某一个细节知识如情感知识对整个课堂的作用等等。希望本研究提出的观点能引发更多的后续研究, 帮助我们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大学英语师专业发展的道路。

摘要:一堂流畅的大学英语课体现的是教师对自我、对学生、对所教科目和对情境的客观完善的了解。该文从这四个方面探讨优秀大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 及在课堂中实践性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该文发现, 优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综合表现为教师有意识建构课堂积极情感氛围的能力。这是在教师的自信和对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 教师对所教学科和具体教学情境的熟练把握。这样的氛围使得学生在充分安全的状态下投入学习情境, 进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3.优秀英语作文大学生 篇三

【关键词】高校英语电台;优秀学生团队;建设

引言

高校英语电台是传播校园先进文化,服务广大师生课外英语自主学习,活跃校园生活的重要宣传机构,是大学校园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宣传媒体。参与高校广播电台的学生都是学有余力、对传播事业饶有兴趣并各有专长的优秀个人。这些优秀个人以自觉自愿的方式组成一个相对有序的工作集体。这个工作集体实行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个体为主体的传统管理方式,强调学生个体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高校校园环境的日益社会化,学生个性的不断增强和学生电台更加专业化的分工,传统仅仅依靠优秀个人力量做好电台宣传工作的方式不再适应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团队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态,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把电台优秀个体组合成一个优秀团队,发挥“1+1>2”的功效,这是促进高校电台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个体和发挥更好的宣传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1.加强高校英语电台优秀学生工作团队建设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1.1 优秀团队的定义

对于优秀的团队管理界有这样的一个明确的定义:他们是各具才能却又在工作中紧密协作的一群人,他们充满创造力,工作专注,彼此信任,遵循严密的计划,全力以赴去完成同一个目标。

1.2 加强高校英语电台学生工作团队建设的可能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社会对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能读会写,更要求能听会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听力水平,我校也建立了自己的外语调频教学电台。除了电台设备之外,学生工作团队在英语电台中也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的竞争力来自优秀团队的组建。同样,英语电台的社会化发展也源于工作团队的竞争与合作。

从电台团队形成的特点来看,高校电台学生工作团队的组成符合优秀团队形成的要求,具有形成优秀团队的可能性。其一,电台成员是经过严格筛选和精心配备的。电台成员是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和电台各部门的需要在每学年开始时通过面向全校的报名、初试、复试、试用期等节节选拔而来的。其二,团队每一个成员都各具备专门从事相对独立的工作。每个电台成员都有自己比较专业的分工。外访中心负责采写编播新闻;编辑部门主要负责新闻及评论类节目策划、编辑,对校园记者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对开展大型活动的跟踪采访报道;播音部门主要负责日常播音工作和其他节目制作任务;宣传部负责电台日常节目、活动宣传以及大学英语三、四、六级与专业四、八级等考试注意事项的宣传工作;网络部负责电台的网面制作、更新和维护,台里的网络宣传和逐步开展节目数字化、网络化的工作;其三,团队通过相应培训使每个成员的个性特长能够不断地得到发挥。电台成员根据自身分工不同不定期进行相应培训,包括编辑、播音等的专业培训和团队合作等培训,以提高自身各方面技能和协同合作能力。

因此,高校电台学生工作队伍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团队:电台成员在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才能的基础上,经过层层选拔形成,选拔出来的不同的人才,根据不同的特长设置在不同的岗位上,给予不同的培养和肯定。这样电台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我,做好自己的事情。电台与其他学生群体的鲜明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通过学生电台各具特色的节目传递电台团队形象,让听众们共同感受电台——“声音的世界一样美丽”。

1.3 加强高校英语电台学生工作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高校的一个优秀团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让大学生有了更真实和更多的体验,大家共同学习英语,促进交流,一起进步。外语电台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从开始重视团队文化的建设,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合作,我校英语电台逐渐确立了一种“敬岗爱业,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积极上进”的工作理念。

2.结论

因此电台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打造一支优秀工作团队。

第一,明确团队目标,选拔和培训团队人才。清晰的目标是团队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团队开展工作良好的开始。清晰的目标包括团队总体目标和各个部门子目标,这些目标的确立能使个体理解和认同共同的目标愿景,并激励个体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调整个人关注的重心。第二,形成有效领导,发挥个体才能。团队领导者对团队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效的领导能使团队成员真诚地集合在领导身边,引导团队自觉地沿着既定方向前进。第三,强化协同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团队的根本作用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也好,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成就也好,目的就是为了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要做到这一点,协作精神不可或缺。没有哪个成功的团队不需要合作。因此团队需要所有成员的通力合作。

高校教学电台收听便利,节目多样且灵活,涉及范围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并为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建设以及配合英语课堂教学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高校教学数字电台与网络资源的互补以及电化教学模式和听力自主学习模式的整合,充分发挥了外语教学电台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同时辅助天网(电台)与地网(网络)的整合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共同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数字化电台中的应用。基于高校教学数字电台对于外语听力教学、课外学习、考试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朱永军.高校广播与校园文化探论[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

[2]何师胜.办好校园英语广播电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3]欧玲,费敏.论新形势下电台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4]郭雷,杨宜三.网络时代校园电台外语节目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4.

[5]徐存善.外语调频台与基础英语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1998.

[6]李玲.高校外语调频广播电台建台管理初探[J].函授教育,1999.

4.优秀学生英语作文 篇四

My favourite film is Titanic. I have seen it several times. The story takes place on a large and beautiful ship called Titanic. It is the story about Jack and Rose. Rose is a lovely girl from a rich family, but she is unhappy and she is tired of her life. She happens to meet Jack, a poor young man. Jack is poor but happy and humorous. They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It is so moving. The best part of the film is the part when the ship is sinking. I also like the song My Heart Will Go On. I can even sing it in English.

【参考译文】

我最喜欢的电影

5.优秀小学生英语作文 篇五

My classroom is nice and big . There are forty desks and chairs in the classroom. There are two black boards on the walls. And there are two pictures, too. My classroom has eleven lights and twelve fans. What color are the fans? (设问句形式好)They are blue. At the corner, there is a shelf, many books are in the shelf. I like the books very much.

This is my classroom, it is very nice.(首尾呼应) I like my classroom very much. Do you have a nice classroom, too?

【参考翻译】

我的教室很舒适很大。有40套课桌椅在教室里。墙壁上的两块黑板。并有两张图片。我的教室有11盏灯和12个风扇。是什么颜色的风扇?他们是蓝色的。在角落,有一个架子,很多书都在架子上。我喜欢的书非常多。

6.过春节优秀学生英语作文 篇六

As soon as I came there I heard a strong smell of smoke, and I walked in and sat there quietly. As soon as the others arrived, they began to be busy. There are singing, smoking, and drinking. Its crazy. Some of the songs they sang, I had heard a bit of singing, that I dared not sing, and I was afraid to sing the wrong jokes.

After a while I know that this is my uncle, and a bag of. Heard the news I dare to sing a song, but very nervous, staring at a place, I do not know how to sing, especially hot.

7.优秀英语作文大学生 篇七

一、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篇章结构的问题

1. 审题不严谨, 偏离主题

大学英语写作不再像高考作文那么简单、主题那么一目了然, 很多作文是以图画的方式给出, 让应试者从中领悟作文的主题, 可很多学生直接按照图画中给出的几句中文或英文的字面意思入题写作, 结果偏离作文主题, 即我们常说的跑题。以201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作文为例, 在题干中明确给出“You should start your essay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 and then express your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small things before undertaking something big.”在题干下面画了一幅图并配有父子二人的对话“Dad, I am a bit worried about disposing of nuclear waste.”“If you can empty the dustbin here, you can do anything!”有些大学生是因为没看懂关键的这几句话的意思, 有些学生则根本没认真审题, 将作文的主要内容写成了核污染或环境保护或孩子应该帮助父母干家务等。这就造成了作文偏离主题, 阅卷者就可能不给分或只给个辛苦分。

2. 文章条理不清晰

在大学英语考试中, 大多数作文都是议论文体材。议论文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一般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总—分、分—总, 但在平时的作文修改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将用来作论据的例子胡乱穿插在总观点或结论中, 这样就造成文章逻辑混乱, 条理不清楚。

3. 内容空洞, 欠缺思想深度

很多大学生除了应付所学的几门考试课程之外, 在闲余时间也不阅读课外书籍, 不关注热点话题或时事新闻。在英语写作中, 除了词汇、语法等基本功之外, 还要求学生对这篇作文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深度, 但有些学生由于平时阅读量少, 即使英语功底深厚, 作文观点也空洞无味。例如, 一篇题为express your views on plastic surgery的作文, 很多大学生对“整容”这个热点话题没有自己的观点, 无从下笔。

(二) 写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

1.词汇错误

由于词汇量及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大学生在用词方面经常出现错误。大学生词汇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单词、短语、搭配、惯用语、中式英语。例如:“因地震遭受了很大损失”为“suffer a lot from earthquake”, 而在大学生的作文中却写为“suffer a lot of loss for earthquake”;“获得胜利”“获得知识”分别为“win the victory”“acquire knowledge”, 而大学生在写作中用了同一个词“win”;汉语中说“副手”用的都是一个词, 而英语搭配却不同, “副总统”“副教授”为“vice president”“associate professor”;“中医”为“chinese traditional doctor”, 大学生在写作中却写成了“middle doctor”。

2.语法错误

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加之语法功底不扎实, 不能将所学的英语语法知识在写作中熟练应用, 大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语法错误。这里的语法问题专指时态、语态、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代词指代、名词单复数等。

(1) (误) We often get his help in the past years

(正) We often got his help in the past years.

(2) (误) It known to us all tha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正) It is known to us all tha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3) (误) He, together with you often discuss international issues.

(正) He, together with you often discusses international issues.

(4) (误) It is extremely beneficial to quality education, contribute to a campus of humanity.

(正) It is extremely beneficial to quality education, contributing to a campus of humanity.

(5) (误) People have been fighting against the influence of TV commercials, but it proves useless.

(正) People have been fighting against the influence of TV commercials, but this proves useless.

(6) (误) I received lots of experiences abroad.

(正) I received lots of experience abroad.

3.句法错误

作文中出现句法错误, 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英语语法功底不扎实、受母语影响 (第一语言汉语的负迁移) 。句法错误包括主从复合句、并列句、强调句、倒装句等。

(1) (误) It is said the painter used her mother as the model in the painting whose face represented suffering yet strength.

(正) It is said that the painter used her mother as the model in the painting whose face represented suffering yet strength.

(2) (误) He speaks quickly, voice is low, everyone can’t hear him.

(正) He speaks quickly and voice is so low that everyone can’t hear him.

(3) (误) It was abroad where I understood life meaning.

(正) It was abroad that I understood life meaning.

(4) (误) Not until the train started to move they stopped weeping.

(正) Not until the train started to move did they stop weeping.

4.篇章结构问题

由于大学生自身语言知识积累不足及受到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在写作中忽略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造成了篇章语句不通顺, 语义不连贯的错误。如下面这段话就缺乏必要的连接词。

Sports demand an effect of will and muscle that is healthful for the soul as well as the body.Swimming is healthful.The first dive into the pool is always cold.Tennis takes a great deal of energy, especially under a hot sun.

英语非常注重形式衔接, 而作者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英文写作, 漏掉了一些衔接词, 从而造成逻辑相对比较混乱。

二、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扩大词汇量

由于词汇量严重不足, 很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绞尽脑汁拼凑单词, 甚至闹成笑话。学生要想达到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灵活转化, 必须多积累词汇、熟悉英汉习语的表达方法, 碰到模棱两可或不熟悉的词汇时, 一定要多查词典, 多看英文例句, 多动手、多动脑。

(二) 对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异要融会贯通

在英语写作中, 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英文功底, 还需要有过硬的汉语功底。有大学生认为英文写作和汉语没多大关系, 这种观点大错特错。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受到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若不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将汉语写作方式直接套用到英语写作中, 造成英语写作中出现词汇搭配错误、中式英语、语法错误、句法错误、篇章错误等。

(三) 多阅读、背诵英文类文章

英文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除了扎实的词汇、语法功底, 大学生在平时还应该多阅读、背诵英语类文章, 最好是英语语言国家发行的报纸、期刊、杂志、书籍等, 这样练就的英文表达才更地道。

(四) 多动笔练习

有些大学生认为多看英语文章或作文, 就可以写好作文, 其实不然, 要写好英语作文, 除了平时多看英语文章、作文之外, 一定要多动手练习, 并在练习中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8.优秀英语作文大学生 篇八

关键词:英语戏剧表演;小组合作展示;大学英语教学

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虽然目标规划很明确地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但胡壮麟(2002)指出,目前中国英语教学还存在着高投入低成效的问题,即教学所花的时间人力物力等代价和教学成效不成正比,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不少学生的英语水平仍旧停留在说不出的“哑巴英语”层次。有感于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已到了急需改善以突破瓶颈的时候。杨雅铄等(2008)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英语戏剧表演这一课堂教学形式是卓有成效的,打破了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非真实性和机械沉闷气氛,不但激发了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提高了开口说的自信心和在具体情境里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人文修养,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这组研究中,有将近八成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的听说能力和文化修养都有了提高。

一、戏剧表演——近代大学外语教学优秀传统

在我国20世纪初期,戏剧表演作为重要的大学外语教学优秀传统,曾经在近代大学校园里蓬勃发展。徐志摩任教北大时曾经热心倡导过戏剧活动,清华外文系则更是近代戏剧人才济济,聚集了一批戏剧名家,如曹禺、张骏祥、李健吾、洪深等。在这些大师的影响和支持下,戏剧表演在当时的校园里繁荣旺盛,而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先生在其大学时代就是学校的学生剧团“骆驼剧社”的骨干成员。英若诚曾经通过曹禺的一件轶事表明英文戏剧表演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80年代初,英美等国邀请曹禺先生去访问,他跟我说不太敢去,因为已经30年没机会说英语了,大概都忘了。我说没问题,去吧。到了美国,根本没准备,需要时,曹禺张口就说,而且是字正腔圆的英语演说。我问他怎么回事,他想了想,说这可能是上大学时,经常参加英文戏剧演出留下的好习惯。当时外语系的确有这个传统,就是通过排练外文戏剧,锻炼学生的外语会话能力。曹禺先生的同窗,钱钟书、张骏祥、李健吾等前辈,我想也经历过这样的锻炼。排戏好处甚多,被选中的剧本通常是名家之作,语言又是有针对性的,有对象的;‘规定情景明确,语调模式清晰可循。还有,为了演出,参加者必须把台词背诵下来。我本人应该承认,我一生受益于此。”

令人惋惜的是,戏剧表演这一近代大学外语教学的优秀传统在近年来由于受强调知识记忆的应试教育影响,已经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下文就如何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把这一优秀传统传承下来并且能够融入到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小组英语戏剧表演展示

Kramsch(1993)认为,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里面,成功的语言交际活动主要取决于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的参与者对语言文化环境的洞察力、熟悉程度以及能否通过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进一步塑造语言文化语境的交际能力。就学生的英语戏剧表演而言,其本身就是多层文化交际的过程,戏剧里的每一句话,尤其是著名英语戏剧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地道的文化交际:角色与角色之间的英语文化交际以及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中英跨文化交际等。

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英语戏剧表演形式是小组英语戏剧表演展示。小组英语戏剧表演展示是以英语文字剧本为依托,运用电脑投影等教学设备设置特定的场景,通过小组成员扮演人物角色、表演对话和动作来展示所表达的意义或思想的一种交际形式。从剧本的制作或商定、对选定戏剧的深入学习、戏剧场景和背景音乐等的安排、排练到最后的课堂展示的这一完整过程,小组成员之间都需要互相学习、互相协调合作、互相帮助和思想交流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这种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又能让成员之间可以学到自己所缺的知识和技能,取长补短。

三、小组英语戏剧表演展示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Richard Via(1976)提出的英语戏剧表演应用于语言教学时应注意的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英语戏剧表演展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和基本原则。

1.创造戏剧氛围。语言学习者需要在教室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一个有戏剧氛围的小舞台,才能让他们更容易发挥想象力,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在相应的情境中体会戏剧人物角色,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要展示的只是戏剧角色,从而缓解内心的极度紧张情绪,保证英语戏剧的正常展示。

2.忘我原则。在戏剧表演中,学生不是以语言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而是忘记自己原来的学习者身份,以自己即所演角色的态度进入角色,这样才能赋予表演者之间的对话真正的交际意义,才能放松自然地弹唱说笑,自如地运用合乎英语文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角色的情感思想。

3.五种意识的培养。Richard Via总结的戏剧表演的五种意识(自我意识、观众意识、观众与自我表现之间关系的意识、场景意识和目标意识),往往是初次尝试戏剧表演的学生所不具备或者没有意识到的。如有些初次表演戏剧的学生缺乏观众意识的话,会出现站在舞台上自说自话或者背对着观众自演自娱等,不考虑观众能否听清楚自己的话语,能否看清楚自己的肢体语言,这对小组英语戏剧表演展示的效果有损无益。事实上,这五种意识其实在我们的实际语言交际中也会时常应用到,能否在用英语交际时很好地运用这五种意识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交际效果,所以通过戏剧表演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这五种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4.语言交际基本训练要跟上。小组英语戏剧表演展示不仅是单纯的戏剧表演,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不能忽略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小组成员在阅读剧本时要准确理解剧本的意思,就要求他们在英语阅读方面下功夫。由于小组戏剧表演展示有时间限制,所以每组学生都要对他们选定的剧本台词进行一定的笔头修改,以适应课堂展示的具体要求,改写后的台词要合乎英语文化表达交际习惯,要避免中国式英语,这其实就是训练他们英语写作的好机会。表演者首先要注意台词发音的准确性,否则无法让别人听明白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最好能做到字正腔圆;其次要模仿英语地道的语调,最好能做到波浪形语调模式清晰可循,并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境需要运用相应的语气语调,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把台词背出来;课堂上的戏剧表演由于设备限制往往无法给表演者提供麦克风,这就要求表演者能克服当众开口大声说英语的心理障碍,这也为他们日后当众发言或者演讲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在表演过程中,其他角色扮演者和观众应当仔细倾听,对不同的人说的英语都要听懂才能欣赏到这出戏剧,这就要求他们对英语语音语调的听力有一定的灵敏度,这也是训练听力的好机会。

5.教师的督导作用。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学生所选戏剧和具体表演的自由度,既不拘束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在课堂上当众展示的戏剧表演。在小组英语戏剧表演展示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协助、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设置恰当的戏剧舞台氛围,对学生的错误、经验不足等问题要有宽容态度,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并且给予学生鼓励。在戏剧表演展示过程中,教师要专心欣赏,细心观察学生表演的优缺点,在表演结束后给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昕.英若诚:“奇才奇艺”的“多面手“(上)[N].21世纪英语教育报,2006-11-27.

[2]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3]杨雅铄,杨帆.英语教学中应用戏剧表演的原则与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Claire Kramsch.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上一篇:dtnl公开课教案设计下一篇:藏文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