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简答题

2024-06-27

保险学简答题(通用8篇)

1.保险学简答题 篇一

汽车保险与理赔简答题

1、风险要素有哪些?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风险三要素:风险事故、风险因素、风险损失

联系: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风险因素与风险事故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则是风险事故;在其他条件下,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则成为风险因素。

2、投保人不履行或没有如实履行告知义务应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1)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2)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3)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4)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致使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的,保险人对无法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经及时知道或者应当及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除外。

3、机动车辆保险利益的种类有哪些?

4、机动车辆保险合同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1)投保单:是由投保人填写的,用以表明愿意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书面申请。(2)保险单: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订立保险合同的正式书面凭证,记载有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如保险项目、保险责任、责任免除、附注条件等。

(3)保险凭证:也称保险卡,是保险人发给投保人以证明保险合同已经订立或保险单已经签发的一种凭证。其作用是便于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员随身携带,证明保险合同的存在。

(4)批单: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能发生需要部分更动的情况,这时要求对保险单进行批改。批单加贴在原保险单正本和副本背面,并加盖骑缝章,使其成为保险合同的一部分。在多次批改的情况下,最近一次批改的效力优于之前的批改,手写批改效力优于打字的批改。

5、机动车辆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保险人名称和住所;

(2)投保人、被保险人名称和住所,以及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的名称和住所;(3)保险标的;

(4)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5)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开始时间;当天签订的合同以第2天零点为起点至1年后24点为终止。

(6)保险价值:通常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以当时车辆的实际价值作为保险价值。体现为不定植保险。

(7)保险金额;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人承担赔偿的最高限额。保险金额以保险价值为基础确定,保险金额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确定,但不能超过机动车辆的实际价值,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金额则只能协商确定。

(8)保险费以及支付办法;(9)保险金赔偿或者给付办法;(10)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11)订立合同的年、月、日。

6、发生怎样的情形,主要保险公司都规定要承担车损险的保险责任,试举出五种情形。(1)碰撞、倾覆;(2)火灾、爆炸;

(3)外界物体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行驶中平行坠落;

(4)雷击、暴风、龙卷风、暴雨、洪水、海啸、地陷、冰陷、崖崩、雪崩、雹灾、泥石流、滑坡;(5)载运保险车辆的渡船遭受自然灾害(只限于有驾驶员随车照料者)。

7、通常情况下发生怎样的情形,造成保险车辆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试举出五种情形。

(1)地震

(2)战争、军事冲突、恐怖活动、**、扣押、收缴、没收、政府征用(3)竞赛、测试、在营业性维修场所修理、维护期间(4)利用保险车辆从事违法活动

(5)驾驶人饮酒、吸食或注射毒品、被药物麻醉后使用保险车辆

(6)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车辆、或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或故意破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

(7)保险车辆肇事逃匿

(8)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免责: ★无驾驶证或驾驶证有效期已届满

★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

★实习期内驾驶公共汽车、营运客车或者载有爆炸物品、易杉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牵引挂车。

★持未按规定审验的驾驶证,以及在暂扣、扣留、吊销、注销驾驶证期间驾驶车辆。★使用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的人员吴代家有关部门核发的有效操作证,驾驶营业性客车的驾驶人吴代家有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资格证书。

★依照法律法规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不允许驾驶机动车的其他情况下驾车。★非被保险人允许的驾驶人使用保险车辆。

★除另有约定外,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车辆吴传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和号牌,或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

(9)保险车辆的下列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自然磨损、朽蚀、故障、轮胎爆裂;但由此引起的保险事故,造成保险车辆其他部位损失的,保险人应予赔偿。

★人工直接供油、高温烘烤造成的损失。★玻璃单独破碎、车轮单独损坏 ★无明显碰撞痕迹的车身划痕 ★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后,未经必要修理继续使用保险车辆,致使损失扩大的部分。

★因污染(含放射性污染)造成的损失

★市场价格变动造成的贬值、修理后价值降低引起的损失 ★标准配置以外新增设备的损失 ★发动机进水后导致的发动机的损坏

★保险车辆所载货物坠落、倒塌、撞击、泄露造成的损失

★被盗窃、抢劫、抢夺,以及因被盗窃、抢劫、抢夺受到损坏或车上零部件、附属设备丢失

★被保险人或驾驶人的故意行为造成的损失

8、试指出第三者责任险的第三者含义。

第三者是指除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人以外的,因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保险车辆下的受害者。

在责任保险中,保险公司是“第一者”,负有过失责任的被保险人是“第二者”,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财产都属于“第三者”。但机动车三者险中的“第三者”含义更加复杂。在机动车三者险中,原则上把肇事车辆看成第二者,这就把被保险人、其雇佣的司机、其允许的驾驶 人员,以及车上的人员和财产都包括在内,此外 的人和物才是第三者。

9、具有怎样的情形,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的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1)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2)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3)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以上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10、具有怎样的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

(1)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2)肇事机动车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3)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1)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

(2)对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

(3)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4)救助基金孳息;(5)其他资金。

11、理赔的程序及提交的资料。

(1)本地出险:报案→查勘定损→客户提交索赔资料→缮制赔案→审批→领款或划款(2)异地出险:代查勘

一份规范的理算报告。一是要简述承保情况;如承保的险种、保险金额、保险有效期、特别约定等保险要素。二是要对出险的经过、原因及相关的证据作理论分析和阐述,并确认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和保险有效期内;三是要对损失确认方式、损失项目和对应的承保情况作出说明,并列明损失的具体清单或明细,以数学计算公式的方式进行损失确定;四是要对本案理算总金额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单证使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保险赔案必定会有大量的内部理赔单证和客户提交的相关证明和证据等单证。对内部使用的单证,如保单抄件、查勘报告、理算报告、损失确认书、单证粘贴纸等,应使用保险系统的统一格式和规格的单证。对客户提交的单证,应按赔案的要求进行统一规格处理,从而使整个赔案达到整齐、统一的规范要求。

第三是装订的规范。赔案缮制的最后一个工序就是赔案装订,要按档案装订的要求,做到每一个赔案整齐划

一、结实美观。(赔案缮制:赔案缮制工作包括索赔单证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出具理算报告、送审、结案后的案卷装订和归档等环节。)

12、互碰自赔要满足什么条件?

根据中国保险协会下发的《交强险损失互碰自赔处理办法》,当机动车之间发生轻微互碰交通事故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适用“互碰自赔”处理机制:(1)两车或多车互碰,各方均投保交强险;(2)仅涉及车辆损失(包括车上财产和车上货物)、不涉及人员伤亡和车外财产损失,各方车损金额均在交强险有责任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 元)以内;

(3)由交通警察认定或当事人根据出险地关于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的有关规定自行协商确定双方均有责任(包括同等责任、主次责任);

(4)当事人同意采用“互碰自赔”方式处理。

2.保险学简答题 篇二

简答题是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中出现的主观性试题。它要求考生通过阅读题中提供的材料,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调动和运用储备的地理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并临场编写出条理清晰、准确规范的答案。

简答题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它是考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的全面展示和综合考量,具有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分值高等特点。但考生在答题中得分普遍不高,因此在考前一定要加强训练,在答题时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二、简答题的类型

根据答题要求,可以把简答题分为特征描述类、判断类、原因分析类、比较类、应对措施类、评价类和意义类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简答题有不同的答题要求和技巧。

三、简答题的答题要求

简答题的基本要求是: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地理规律的阐释具有准确性、内容具有针对性、叙述有条理、要点完整、语言简洁,即“要点全,条理清,语言准”。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较高分数,简答题的答案要做到“五化”:内容要点化、要点序号化、结构层次化、格式段落化、表述规范化,答案内容的组织要力求“面宽、点多、话短”,即思维和分析要全面,使答案要点完整无缺,语言精炼准确,防止思维片面、要点遗漏、语言哆嗦等,避免出现“字多意少”、“字多分少”等问题。

四、简答题的解题方法

简答题的解题步骤和过程是:细阅所有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联系相关知识,思考解决对策;明确问题类型,选准答题模式;编写简易提纲,科学组织答案;答题简明扼要,语言规范专业,可简述为“审题→简列提纲→答题→检查”。

1. 审清题意

审题是直接影响答案是否正确的关键环节,其原则和要求是“细心、准确、全面”。审题不能求快,不能为提高解题速度而“节省”审题的时间,做到“慢审题,快答题”。如果题目没看完、没看清楚、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受到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而匆忙答题,则容易因信息遗漏、重要信息解读不完全或解读错误,导致审题失误,甚至全题皆错。

具体地说,审题的步骤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型。明确简答题的类型,以确定该题的答题方向、范围和答案的组织模式。

(2)审材料。细致地审读题目提供的所有材料,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明确题目要求。当题中出现图表时,要仔细地看清所有图表的名称、图例、比例尺、注记和数据等,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分析其内在联系(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及其变化趋势等。

审题时最好用笔画出题中关键的语句和词语,圈注图表中重要的或关键的点、线或数据,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名称、比例尺、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以备答题时利用。

(3)审时空。注意题干或图像系统中提供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以确保答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审设问。审清题目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对设问的内容要字斟句酌,以明确解题方向和答题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其中的关键词,如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优势或劣势、最佳措施或主要措施、主要或主导因素等要特别注意,以避免出现答题不全或答案内容超出范围的现象。

(5)审分值。一个问答题应该答几个要点,大多可根据其分值来推断。一般的,每个答案要点的分值都在2—4分,同一道简答题各要点的分值基本相同。分值较大的题目,要适当增加答题要点和文字,按“分值高答题文字多,分值少则文字量少”的原则答题。

(6)审联系。审清题与题之间的关联性,有时后一题会给前一题的解答提供暗示或对前一题的解答起验证作用。注意前后题目相互印证,能大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审题时要准确把握不同的答题要求,理解答题要求中的行为动词的含义。常见的行为动词及其含义分述如下: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等;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2. 简列提纲

在明确解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列出解答提纲。这样能使答案思路开阔、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表达准确,有效防止要点遗漏、思路混乱等现象,同时还可加快答题的速度,提高答题效率,使卷面整洁、答题规范,从而取得较高分数。提纲要力求简约,能基本概括答案要点,反映层次关系,不必详写具体内容,只要自己明白即可。

确定答题要点时,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要理解和熟记常见的思维模式和答题规范。如:(1)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条件:分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3)影响: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4)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5)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或环境效益);(6)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分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应对资源问题的措施:分为“开源”和“节流”两方面;(7)重大工程的意义:分析工程对相关地点(包括起止地点和沿途地区)产生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和国防意义等;(8)要素分析:分为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9)评价:分为积极方面和消积方面等。

3. 具体答题

根据答题提纲答题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多”与“少”的关系。答案尽量少而精,具有针对性,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有把握,为了避免漏答知识要点,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可适当多答。

(2)“具体”与“模糊”的关系。答题尽量具体详细,但当没有把握时,可适度使用模糊语言,避免自露马脚。

(3)“条理”与“段落”的关系。每一问答一段,或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使答案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不能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残缺不全。

(4)“主要”与“次要”的关系。尽量抓住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要点,则主次一把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内容答在前面,避免答案的内容主次不分、不着边际等。

(5)专业术语与一般用语的关系。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规范,并注意逻辑顺序与因果关系,尽量使用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答题,多使用教材中的语言,以接近参考答案。避免因使用一般用语或口语以造成表达不准而失分,如把“夏(冬)季”写成“夏(冬)天”,“种植水稻”写成“种植稻米”,“气候炎热”写成“天气太热”、“特别热”、“热得难受”等,“人口多”或“劳动力丰富”写成“人多”,等等。

(6)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即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地理高考试题大多会体现“材料来自课外,答案来自课内”的原则。因此,在分析课外材料(特别是人文地理内容)时,一定要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紧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迁移和运用课内相关知识。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紧扣课本中的结论或原理来答题,得分率会比较高。如回答“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有哪些?”时,套用课本上“鲁尔工业区”的相关内容,则答案基本准确。

4. 认真检查

对照题目要求,认真审视做出的答案是否符合题意,答案要点是否完整,逻辑是否严密,条理是否清晰,题中条件是否充分利用,语言是否准确规范,有无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等现象,是否出现漏答、多答和不按顺序答题等问题。如有问题,及时改正。

为了减少因非智力因素的失分,还要注意几点。

(1)保持卷面整洁。特别是在网上评阅的试卷,书写一定要工整,笔迹也不能太深或太淡,因高考网上阅卷是在计算机中评阅扫描后的学生答题卡,没有纸质试卷那样清晰易认。不能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外答题,更不能用箭头指向某“地”,或写上“在反面”,等等。

(2)注意书写顺序。答题时从左上角往右下角写,避免不同题目的答案在答题卡上出现交错和“分块”现象。答题前要确定好答案的要点个数,尽量避免书写之后又要补充答案的现象。

(3)字的大小要合适。因三号字是扫描效果最好的字号,答题卡上的答题范围大小也是按用三号字书写正确答案的两倍字数设定的,所以字不能写得太大或太小,最好按三号字大小进行书写。

五、简答题的训练

1. 全面、扎实地复习好基础知识,这是答好题目的最重要条件。

2. 重视思维训练。理解和熟记常见地理简答题的思维模式和答题规范,以便在考试中熟练、准确地答题,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3. 进行适应性、针对性的专题训练。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考生在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审题失误,答非所问;(2)思维混乱,条理不清;(3)词不达意,漏洞百出;(4)以偏概全,要点缺失;(5)套话连篇,内容空洞;(6)重复哆嗦,浪费篇幅;(7)语言失范,无专业性;(8)基本功差,字错句病;(9)卷面马虎,字迹潦草;(10)自暴自弃,卷面空白。针对考生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有效纠正。

简答题训练的内容包括思维的训练、语言的训练、格式的训练。训练的要求是:(1)审题要慢而准,落笔要快而工。(2)要点完整,条理清楚,语言准确。(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标点规范。训练的步骤(五步训练法)如下。

第一步,审题训练。精心挑选多道材料综合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较短时间内(一般2—3分钟)书写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提示语、限定语等信息。

第二步,“角度”分析。让学生口述题目角度,鼓励学生争论交流,意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性。

第三步,要求学生逐题书写答案,并注意答案书写工整和规范。

第四步,点评数名学生的答案及题目的参考答案。

第五步,反思总结。师生共同推敲命题意图,归纳解题思路,总结经验心得。

3.例析简答题的解法 篇三

一、直问类

[例题]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2007年全国法制宣传目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解析]直问类简答题一般是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哪些”等形式提出问题。题目的要求明确、直接、具体,答案一般直接源于课本。解答时应使用简洁的语言把答案要点列出来,不必展开叙述,所答内容必须科学,符合题意,要点齐全。

[参考答案]①依宪治国。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二、启示类

[例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立即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全国各地、各部门、人民群众纷纷以各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形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局面,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解析]启示类简答题一般是以“谈谈启示”等形式提出问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材料所述问题或现象发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然后以此为切入点,从思想上如何认识和行动上如何做两个角度来回答。

[参考答案]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②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③我们每个人都应增强社会责任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等。

三、评析类

[例题]九(2)班张虎和林军同学一起去上学,途中张虎的自行车坏了,修车耽误了一些时间。经过十字路口时,红灯叉亮了,眼看就要迟到,张虎拉着林军闯红灯,不巧被交警发现并拦下了,交警请他们报上姓名。林军刚想报名,张虎“灵机一动”,抢先谎报本班其他两位同学的姓名,这时林军犹豫了……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张虎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解析]评析类简答题一般设置一定的情境,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观点或某一行为进行评析。解答时一般应先作出判断,然后写出 相应的依据(课本中的理论、观点等),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写出正确的观点或行为。

[参考答案]张虎闯红灯并谎报本班其他两位同学姓名的做法是错误的。张虎闯红灯是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表现,是行政违法行为(或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张虎谎报本班其他两位同学的姓名不符合诚信的要求,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等。

四、反映类

[例题]材料一当前我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的比较,见下表。

材料二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闽恩泽、吴征镒同志颁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目前,简答题常常以冈表等形式给出材料。观察图表时,首先要看图表的标题,然后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综合概括整个图表所反映的中心内容。解答反映类简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认真阅读题目所给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或材料反映的中心观点;第二,回归课本,联系所学知识,对号入座。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我国科技水平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科技创新能力不强。(2)材料二说明党和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没创新型国家;在我们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五、建议类

[例题]某镇地处山东省南部,原以土地肥沃、林网密布、河道纵横、生态环境优良、矿产资源丰富而著称。在过去的十几年内,该镇曾一度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资源进行了掠夺式开发。虽然换得了经济的一时发展,但却造成当地耕地面积迅速减少、树木被大面积砍伐、矿产资源几近枯竭、河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使当地经济发展陷入图境。

结合该镇实际,请为该镇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该镇走出经济发展的困境。

[解析]建议类简答题一般是以“出点子”、“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形式提出问题。解答建议类简答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针对材料和问题提建议;第二,要注意选好角度(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找出与材料和问题相关联的知识点;第三,建议要具体,切实可行。

[参考答案]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切实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②采取发展节能环保型企业,关闭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型企业,发展生态农业,植树造林,治理河道污染等有力措施,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等。

六、怎么办类

[例题]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为响应国务院“限塑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解析]怎么办类简答题一般是以“怎么办”、“怎么做”等形式设问。一般来讲,这类题目的设问都给定了主体,如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内容。解答怎么办类简答题时,如果没有确定的主体,则需要多角度思考、回答。

[参考答案]①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尽量使用绿色环保购物袋。②积极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③循环使用塑料袋,集中处理废弃的塑料袋等。

除了上述常见类型外,简答题还有寓意类、举例类等类型。如果掌握了简答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取得理想的成绩:

1答题步骤:一般可按“四步法”进行。第一,认真审题。先审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字词,概括出材料的中心观点;然后再认真审读设问,弄清试题要求。第二,回归课本。即根据材料和设问找准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第三,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应做到要点分明、格式规范、书写工整。第四,查漏补缺。

4.中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 篇四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或材料对历史事件所持的观点。这是解题的基础。

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二步、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提示语、时间和地点限制)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如:(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已成定论的观点;(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第三步、规范答题,力求完整。在书写上,务必注意格式的规范,在字迹清楚的基础上,要做到四化:

1.提示化。写出答题的提示语。

2.段落化。每个问题的答案写一个自然段。

3.要点化。如果答案比较复杂,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提炼概括,答案

严谨缜密,言简意赅,分层回答。

5.中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 篇五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6.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

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6.机械设计基础问答题简答题答案 篇六

1请说明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概念,并简述三心定理。答:速度瞬心定义为:互相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在任一瞬时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或说是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在任一瞬时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即等速重合点)。三心定理: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他们位于同一直线上。

2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与打滑有什么区别?答: 弹性滑动和打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打滑是指由于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是一种传动失效的表现,应当避免。弹性滑动是由带材料的弹性和紧边、松边的拉力差引起的。只要带传动具有承载能力,出现紧边和松边,就一定会发生弹性滑动,所以弹性滑动是不可以避免的。3按轴工作时所受载荷不同,可把轴分成那几类?如何分类?答: 转轴,心轴,传动轴。转轴既传递转矩又承受弯矩。传动轴只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或承受弯矩很小。心轴则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转矩。4螺纹连接为什么要防松?有哪几类防松方法? 答:在静载荷作用下且工作温度变化不大时,螺纹连接不会自动松脱。但是在冲击、振动和变载荷作用下,或当温度变化很大时,螺纹副间的摩擦力可能减小或瞬间消失,这种现象多次重复就会使连接松脱,影响连接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发生严重事故。因此,设计时必须采取防松。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纹副关系。5 简述动压油膜形成的必要条件。答:相对运动表面间必须形成收敛形间隙;要有一定的相对运动速度,并使润滑油从大口流入,从小口流出。间隙间要充满具有一定粘

度的润滑油。1试述在哪些场合滚动轴承难以替代滑动轴承?在高速重载下能正常工作,寿命长;精度高的场合;可做成剖分式,满足特殊场合的需要;具有缓冲、吸振的作用;径向尺寸小;

2试述蜗杆传动的效率有哪几部分组成,并用公式写出。包含三个部分啮合效率轴承效率搅油效率3试述转轴的设计步骤?按工作要求选择轴的材料;估算轴的最小直径;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校核;必要时作刚度和振动稳定性等校核计算;4何谓凸轮机构的理论廓线?何谓凸轮机构的实际廓线?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对于滚子推杆的凸轮轮廓设计,首先把滚子中心看作尖顶推杆的尖顶,应用反转法求出一条轮廓曲线,该轮廓曲线称为凸轮的理论廓线。以凸轮理论廓线上一系列点为中心,以滚子半径为半径,画一系列小圆,再做这些小圆的内包络线,便得到滚子推杆外凸轮的实际廓线。

7.保险学简答题 篇七

关键词:大学英语考试,新闻听力测试,简答题,多项选择题

引言

听力是一种人们最常运用的基本语言技能, 对听力理解的测试逐渐成为各类英语水平考试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新闻作为一种有着鲜明特征的文本类型, 在大学英语听力测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题型的设计关系着听力测试效度和信度的更好实现, 同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多项选择题是英语新闻听力测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考试题型, 受到了很多外语教学者和测试工作者的应用。但是, 必须认识到这也限制了新闻听力测试的全面发展。新闻听力测试的题型可以更多样性, 而这也会对教师的听力教学更具有启发性。简答题这类题型在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测试中很少应用到, 所以相应的研究也是十分之少。对于新闻听力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不同新闻听力材料的对比研究以及新闻听力教学, 而对新闻听力测试题型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多项选择题的信度、效度。而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比分析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 探讨在英语新闻听力测试中使用简答题的可行性, 从而丰富新闻听力测试的题型。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一个问题:大学英语新闻测试中使用简答题是否可行?

(二)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某工科大学2009级66名英语专业的学生, 作为受试者接受听力测试。测试共发放测试试题66份, 回收有效试题60份。

(三) 测试材料

本研究所采用的题目主要来自于英语专业四级真题听力部分的新闻听力, 选取的听力材料主题相似, 难度系数基本相同, 但是使用两种不同的题型进行测试, 即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了更全面、客观地对比分析新闻听力测试中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可行性, 根据听力材料的不同, 共分成两组题目进行测试。第一组题目包括四道多项选择题, 第二组题目包括四道简答题。为了保证测试题目的信度和效度, 多项选择题采用原题目, 简答题是在相关的多项选择题基础上, 将其改成简答题。

二、结果与讨论

(一) 两种题型的正确率对比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 测试1中多项选择题的正确率差异性很大, 分别为62.5%和39.8%。而测试2中简答题的差距相较来说较小, 分别为56.1%和65.7%。测试1和测试2中两种题型的正确率总体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其中测试1中的第一个选择题和测试2中的简答题正确率差异性相对较小。测试1中的第一个选择题和测试2中的第一个简答题所选取的新闻题材是恐怖袭击, 测试1中的第二个选择题和测试2中的第二个简答题的题材是事故救援工作。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熟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题得分的正确率, 这两类材料都涉及到了很多数字, 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其中简答题的设置主要以时间、地点、人数的考查为主, 选择题的设置主要以方式、原因考查为主。两种题型侧重点的不同是影响测试者正确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测试1和测试2的结果显示, 同一类型听力材料, 不同题型, 即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 测试者的正确率接近, 这也表明简答题在新闻听力测试中具有可行性。

(二) 两种题型的数据统计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测试1中, 多项选择题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差距相对较大。而测试2简答题中, 这三个要素的数值比较, 差异性较小。从整体来看, 首先, 在平均值这一项, 测试1中的第一个多项选择题平均值最高, 即测试者的得分相对较高。但测试1中第二个多项选择题的平均值最低, 而且与其他三个数据相差很大。这反映了该多项选择题难度系数相对很高, 而简答题的题目设置可能难度系数太低, 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进。测试1中测试者第一个多项选择题和测试2中的第二个简答题的平均值相当, 可见多项选择题的分值和简答题的分值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其次, 在标准差这部分, 测试1的第一个多项选择题分值最高, 测试2的第二个简答题分值最低。测试1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标准差差距比测试2要大。这说明, 测试1的第一个多项选择题数据相对来说, 更能反映测试者分数分布的离散程度, 也一定程度上更具有区分度。反之, 测试2的第二个简答题标准差分值相对较低, 测试者在这一测试题目中分数的分布离散程度不行, 区分度也较低。测试者在这一部分的得分普遍相对较高, 也可得知该测试题目难度系数太低, 不能准确的体现测试者听力水平的差异性。从上表可以看出, 测试1和测试2中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标准差数据接近, 说明测试者的成绩分布离散程度相似, 也证实了在新闻听力测试中使用简答题具有一定可行性。

(三) 讨论

在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测试中使用简答题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但是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 如何在保证信度、效度等的基础上设置简答题。本次新闻听力测试为了保证简答题的信度和效度, 都是直接根据英语专业四级新闻听力测试的多项选择题改编而成, 但是从客观角度而言, 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比如说题干的表述等问题。在听力测试中简答题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而简答题在新闻听力测试中的使用更少见。究其原因, 一方面, 新闻听力测试一般主要适用于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只需要学生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在一般社交场合的交谈和相当于中等难度的听力材料, 能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 能根据所听材料进行分析、领会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 并用英语简要地做笔记。经过一定时期的听力训练后, 学生能听懂新闻的主要内容。简答题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 而学生对新闻听力的理解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多项选择题的使用较高, 学生只需要把握住基本信息, 做出正确选择即可。另一方面, 简答题的设计比较复杂和困难。怎样保证每个测试者在短时间内能正确理解题干信息, 回答问题;怎样选择简答题的考点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次, 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该如何规范。本次测试简答题的评分标准主要借鉴英语阅读测试中简答题的相关要求, 也参照了邹申等主编的《简明英语测试教程》中关于简答题的评分要求。多项选择题的评分标准相对简单, 只需要判断测试者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选项即可, 同时评分的客观性很高。相比较而言, 简答题的评分标准比较复杂, 在评分的过程中评分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测试者的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所有的英语测试中, 只有英语阅读测试中使用过简答题, 而听力测试简答题的评分标准是否可以以此为参照, 这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如何让简答题的评分标准更全面、更规范, 评分者更公正, 这些问题都是无法避免的, 但同时也必须引起重视。

三、总结

多项选择题在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测试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也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而简答题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题型, 也越来越受到听力测试设计者的重视, 虽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作为新闻听力测试题型的一种补充, 还是具备不断完善的空间的。教师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可以循序渐进地采用简答题的题型来进行相关的尝试和训练, 同时也可以为测试学生的听力水平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的题型, 更全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测试中简答题的发展和完善任道重远, 但我们也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丰富测试题型。

参考文献

[1]刘润清, 胡壮麟.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毛戴虹.在大学英语听力测试中多项选择题型和简短回答题型对考生成绩影响的对比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6.

8.措施类简答题的解法 篇八

措施类主观题是政治高考主观题当中的一种常见题型,此类试题通常是要求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材料背景一般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类是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呈现一定的解决措施,让学生总结和思考题中措施反映的道理;另一类是材料只给出引发问题的背景,让学生通过综合知识、发散思维,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措施类试题设问方式分为主体类和角度类,主体类一般以国家、企业和公民为主体,搭配以“措施、建议、要求、如何做”等字眼。角度类主要指向措施实施的方向,如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

措施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思路一般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得出:

(1)事实依据,来自材料及客观实际(考生要了解时政、了解国情),使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实际、符合实际。

(2)理论依据,来自教材,使解决问题的措施符合相关规律或原理。

(3)政策依据,来自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注意“三会” ——中央全会、人大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及中央“一号文件”等),使提出的措施体现或符合国家意志。

【典型例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然而2013年入冬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这次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八成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而且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私下排污,使得雾霾加剧。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我国政府在大气污染的治理方面也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功能的缺失,如对于相关排污企业的监管不严、标准过低、执法不严、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材料二:在2013年11月份,山东省某市出现雾霾天气达12天。为赶走“雾霾”,该市实施了周边环境绿化行动,共植树造林三千亩;依法取缔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项目;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网上公示,倾听群众建议;并且召开专家咨询会,制定了“北国江南、人间天堂”的发展策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政府该如何治理“雾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政府是如何加强环境治理的。

解析:两个材料都是以治理雾霾为背景。审题一定要清楚,第一题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答题,第二题要求从政治学角度答题。应该首先立足主体,回扣教,材明确知识体系。然后结合材料,在知识体系中找出对应知识。例如题二通过植树造林,可见公共服务职能;通过依法取缔环境污染项目,可见依法行政;通过倾听群众建议和咨询专家,可见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通过社会公示,可见自觉接受监督。

答案:(1)A.政府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征收排污费;提高排污标准,强制关闭重污染企业;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环保力度,追究污染环境企业的法律责任。

B.转变积极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汽油标准。

C.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禁止私下排污。

D.积极引导消费者坚持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2)A.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环境保护。

B.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取缔污染项目。

C.自觉接受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D.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倾听专家和群众建议,制定正确策略。

通常,措施类主观题出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板块里,我们可以立足不同主体或从不同角度考虑采取不同措施。以经济生活板块为例:可以立足微观主体角度,立足消费者、企业等主体,考查具体措施。立足宏观角度,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际竞争力提高,资源配置,消费、生产、分配、交换等环节,提出具体措施。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确设问指向,其次联结教材知识,最后结合材料对知识进行取舍。

措施类主观题出现在政治生活板块中,我们可以立足民主政治建设和国际社会知识来分析。民主政治建设强调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立足国际关系,可以立足主权、国际关系、世界主题和趋势、外交政策等分析有关国际社会的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材料与设问相结合的方法,由设问确定知识指向,由材料明确对应知识。

和其他知识板块不同的是:措施类的主观题出现在哲学板块当中,则多以考查具体原理为主。常考查的角度是意识的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历史唯物主义等。此类试题有两种,一种是具体原理分析型,即设问告诉你用哪一原理来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确原理内容,其次找出对应材料信息,最后结合作答。(例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自觉树立绿色消费观)另一种是材料隐含型,即设问不告诉你明确知识指向,答案隐藏在材料里面,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抽取材料信息,其次依据信息对应知识。

【强化训练】

材料:我国城镇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提高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度。目前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大城市,有些市民对进城农民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次,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社区生活。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问,设问知识不明确,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分析。材料有效信息有:“排斥心理”,公益文化设施落后。所以答案应立足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文明风尚和公益文化建设来分析。

答案:(1)在城镇应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城镇包容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融洽的邻里关系。

(2)国家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城镇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让进城农民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上一篇:插秧作文600字下一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