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取消论文

2024-07-22

职称评定取消论文(共16篇)

1.职称评定取消论文 篇一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南京市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取消职称外语成绩要求

从今年起,全市中小学教师评审职称,将取消职称外语考试。新近发布的《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也不再对继续教育要求作“强行”规定,只提出“结合所从事的教学和教科研工作需要,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即可。

昨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称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规定适用范围还涵盖全市各级各类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包括少年宫、教研室、教科所、电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国民教育学历并已获得相应教师资格且在职在岗的教师。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申报职称,须进行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此次发布的《资格条件(试行)》对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作出了相应规定。

“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申报并进行职称评审。”有关人士解释说,这些条件是:取得国家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规定科目的合格证;取得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取得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取得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合格证;取得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对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资格条件(试行)》规定应符合下列条件:获得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后,取得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小学一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后,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

对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小学高级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中学一级教师或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中学一级教师或小学高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中学一级教师或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或小学高级教师职务2年以上。

《资格条件(试行)》还对破格申报与评审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作了规定。

“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一律不实行学历、资历双破格申报;中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一律不实行资历破格申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称处有关人士强调。

据悉,目前评职称无须考外语的还包括社区卫生、农业、工程、会计、统计、审计、群众文化、艺术及文学创作等系列,具体详情可查阅南京人事人才网 官网微信号:zhichengengli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2.职称评定取消论文 篇二

据中新社电, 云南省教育厅向媒体通报, 从2010年起, 该省将取消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简称中考) , 改由各学校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两项指标择优录取高中新生。上述有关消息早在当地媒体中传出过, 当时, 业界人士褒贬不一。有人认为, 这是国际惯例, 但在中国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也有人认为,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 不能用选拔考试一个标准去培养考试机器, 只有培育多样化的人才, 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此间分析人士则认为, 将学校的综合评价作为考试学分, 这种制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高考制度的改革, 如果现行高考制度不改革, 中考要脱离学分是很难实施下去的, 因为追求学分、高分仍是多数基础教育学校的终极目标。

3.过半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 篇三

教师成为最受职称之“累”的职业

哪些职业最受职称评审之“累”?调查中“教师”排在首位,73.2%的人选择此项。紧随其后的是“医生”(64.6%)。接下来还有:学者(41.4%)、工程师(37.5%)、作家(34.2%)、技术人员(32.1%)、媒体从业者(26.5%)等。

厦门市某重点中学初三语文教师刘飞(化名)最近瘦了不少,为了参评“中一职称”,他已经“奋战”了半个多月。

“评审团到底怎么衡量我们的水平?通过论文还是看谁把教案抄得更工整?”刘飞现在只能把疑问搁在一边,老老实实准备。活生生的教训摆在眼前:有个历史老师,教课的班中考成绩每年都是第一名。可他的职称评审就没过关,因为论文不够,学校一点办法都没有。

调查中,76.5%的人意识到目前职称的最大问题是,职称评审制度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74.2%的人指出,职称评审造成寻租、作假、腐败现象严重;65.7%的人表示,名额分配中潜规则重重、拉关系等现象层出不穷。

职称评审甚至催生了一个“论文代理”产业:承诺可以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甚至可以代写论文,这些都是明码标价。一家论文代理公司负责人徐某表示,如果是普通杂志,发表费用600~1000元。但现在杂志版面都排到12月了,要着急发,只能多交钱,一篇加急费是400~500元,保证发出来。“我们是和杂志社长期合作的,省级的、国家级的都有,核心期刊也有。”徐某强调,“肯定查不出来。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做,从来没有被查出问题。”每天都有很多老师、医生、国家机关人员找过来,他们都是需要评职称的。以中小学老师最多,大学教师主要联系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对愈演愈烈的论文代理现象,一些高校已有所应对。广东商学院董福荣教授告诉记者,广东不少高校都列出了自己认可刊物的名单,一般都比较有公信力。还有一些杂志则上了“黑名单”,不管评什么职称,看到这些杂志就不会通过,因为肯定是花钱买来的。“堵住花钱发论文的路子,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职称评定表面上会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示,但这仅仅是形式而已,实质上是教育行政部门把持着评审的全过程,或者说教育的行政权力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不可避免就会产生寻租和腐败。”

“如果按照现在的体制,林巧

稚都评不上教授职称”

董教授说,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课题基本上被有权、有名的人垄断了。特别是一些重大招标课题和各个省里的课题,有的是因人而设,有的是没有任何前期成果也没有科学论证,就能拿到课题。而职称评审和各种课题是互为因果的——评上职称就意味着有权力可以寻租,能寻租就能搞到课题,搞课题又是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困难的还不是出成果,而是找不到关系。除非科研成果特别突出的那几个人。长期以来,这种现象已经让人们感到司空见惯。”他说。

调查中63.3%的人表示,人们为职称耗尽心力,不利于出真正的成果。

“如果按照现在的体制,林巧稚都评不上教授职称,因为她也没发表几篇文章。可如果整天操心职称,她也做不成名医。”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说,大家都很反感这种职称评定。“医生又要做临床又要做研究,怎么可能呢?现在全职去做研究时间都不够,明显削弱了医生的功能。”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学术咨询中心主任甄源泰指出,职称评审原本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分工合作的管理工程,如今变成“一锅粥”。由政府主导评议,为体现“社会公平”,势必突破用人单位的界限,将鉴定工作标准作大范围的、甚至是跨行业的横向比较。这样一来,诸如学历、学位、外语水平、权威报刊发表的论文等容易被统一标准的“硬指标”,就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单位业绩、实际能力、工作态度等不好统一标准的“软指标”,自然挤不上职称评议的台面。

64.2%的人赞同“职称评定

应该真正体现业务能力”

调查中,43.7%的人希望职称评审不要“一刀切”,应从各行业的专业特点改革职称评定体制;54.8%的人表示,职称评审不要行政化色彩太浓,不要和岗位、待遇等挂钩。

“大家都挤破头去评职称,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评上才能聘上,工资才会跟着上。很多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职称都是基本条件。”刘飞说。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春波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职称问题,必须反思几个最基本的、也是常识性的问题:建立职称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现行职称制度设计的根本缺陷是什么?他指出,问题不在于指标,指标只是评价工具。如果少了现在的这些指标,换一些“德能勤绩”,职称评定会更腐败。甄源泰指出,职称问题不完全是评价标准的问题。一个负责任的、有经济压力的用人单位,必然会用客观标准来要求人才。而现在一些国企等用人单位,没有要用能人的压力,变成了想给谁就给谁,这跟市场基本规律不相符。

“为了职称评定,浪费了多少本应全心投人工作的精力啊?”刘飞说,现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住房等福利待遇完全同职称挂钩,跟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毫无关系,这无疑会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职称,已成中国之‘累’。我希望取消职称评审制度,重新建立一套社会和业内都认可的职称评价标准,真正使职称反映实际能力。”

甄源泰却表示,每个人都有社会身份,根据社会身份分配各种利益,职称是社会身份的主要标准。在这一点没有改变之前,职称就不可能取消。因为这是对整个社会体制的一种适应。单单废除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以局部改革来完善职称管理体制,完全行不通。

4.职称评定取消论文 篇四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18年全国两会最新消息关于中小学或取消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全国人大代表、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在北京团参与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等各类福利挂钩太多的问题,目前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以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为例,今后评职称将大大淡化论文。

王晓初还表示,延迟退休制度必将

全面推进,目前上海正在探索试点,未来的趋势将全面普及,但是否延迟退休将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工作意愿。

职称制度

职称不应过多挂钩工资待遇

记者:在很多单位,职称与工资、住房等福利待遇密切相关,这使得很多人拼命追逐职称,在这方面,是否有相关改革计划?

王晓初:我也了解到,社会上对职称制度有不少诟病,其中包括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商业媒体以及许多企业人员参评职称存在障碍。我个人感觉,这反映出现行职称制度设计有缺陷。我们正在对职称制度改革进行顶层设计。

记者:将如何改革呢?王晓初:这里有个认识误区,以为职称考试是一种行政许可。其实按原来的制度设计,职称评定是单位内部管理的方式,不是面向全社会的。因此,在职称制度的定位上,我们希望把它变为一个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制度。另外,正如你说的,现

在跟职称评定挂钩的东西太多,包括福利待遇等。职称本来应该是一个评价制度,要强化它的评价功能。我们将在职称制度改革中,把它和现在的用人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用人制度是分类的,企业是劳动合同制度,个人简历机关是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一直在推行聘用制度。职称制度改革要跟用人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进。

记者: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王晓初:人社部正在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一个重点就是在全国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今年要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也就是说,之前的试点城市将全面扩大范围,此外同时推进其他专业系列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下一步,将逐步建立起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确立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职称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制度。

另外有消息称:将在部分省市试点教师工资改革方案,小编搜集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

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因为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

师与领导、教师与聘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

因为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二、教师的收入

教师收入由: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

1.基本工资:教师按照教师资格定:小学教师3000元,初中教师3500元,高中教师3800元,大专教师4100元,大学教师4500元。(随国民经济增长)

2.教龄工资(含工龄):每年60元,随着教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

是对老教师的照顾问题,心得体会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教的思想,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3.课时工资:课时补贴按照实际上课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教师多代课,特别是年轻教师精力充沛,他们多代课,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4、绩效工资:学期和学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学期学年评,不终身制。每个老师积极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代课,更要激励上好课。

5、特优津贴:全体教师公认的特别优秀教师,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主要是对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教育及教学

方法,可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等级,或者说是以国家及省级,地市、县确定不同的标准,使那些有才华的教师得到应有的报酬,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6、山区补贴: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另外给与补贴,应该是工资35%。正如国家干部下乡补贴,越偏僻地区,补贴越高,不终身制,离开就没有。

5.职称评定取消论文 篇五

取消中考如何保制度改革公平?

教育应领先于时代,这个话题不是到今天才想起,只是由话题引出,便有了不得不说的念头。单纯的说素质教育和云南关于全面取消中考的动作上看,这些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中国教育的改革。改革不同于改良。改革是颠覆,是把很多东西推倒重来。而改良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所以改革具有一定的失败的风险,必然会遇到很多阻力。每当新鲜事物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不去计较和关心它所引发的变革,而只是担心现有的矛盾。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关键是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所以云南全面取消中考最大的阻力就是不理解和信任危机。那么全面取消中考的阻力何在呢?

首先取消中考,改应试变测评是对学生自律,真诚和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一次考验。在中国由于功利和生活压力的很多因素,人们往往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别人,往往说着违心的话。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一个民族的常态。从以往学生评选班干部的机制中,我们不难发现出任班干部往往是那些学习上比较好的同学。而学校对于学习的无非就是督促,监管和题海战术。这样抹杀的不仅仅是学生发现自己优点的机会,也同样树立不健康的价值观和取向。这样孩子们很难发现自己优点,很容易自暴自弃,也很容易在内心留下不健全的价值认同感,从而失去自我。谈民主之前,必须首先解放的是人的思想和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全面取消中考是对中学生价值观的一次重新考量,也是对中学生解放和发现自己的一次尝试。中考的学生的流向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高中,而是中职,三是社会;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云南全面取消中考是取消对所谓的“升学”主力“照顾”的一次改革。变专一“照顾”为全面培养。我想告诉我们未来的社会中坚,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有很多。所以解放和发现自己,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全面取消中考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取消中考,是对学校所谓综合测评的一次考验。以往学校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升学率的高低,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劣。那么全面取消中考之后对学校评估是一个重大的考验。由于学校可以直接操纵日常测评的结果,那么如何保证结果的公正性是此次改革的重要难点。变升学率一次评比学校的指标为多种指标也许是解决取消中考后,学校测评难点的一个解决办法?在升学率之外,假如学校综合资源的评测,师资水平的的`评测,日常工作的评测,业余活动比赛的评测,家长会和学生会的引入,学生和家长的评测等等,来综合评测学校的教育能力。减少舞弊和腐败的最佳手段就是透明和监督。所以不断引入透明和不断的引入监督是解决学校评测公正性的解决办法。只有学校完全抛弃升学率竞争的环境,才能有耐心的投身于中考改良的社会责任当中,也才能真正的做到为师委任。学校也才能成为学习的净土。在取消中考之后,着力降低区域内学校资源的差距是推行免中考教育的重点之一。

再次取消中考,是对高中学校录用制度一次要求。全面取消中考之后,没有相应的高考录用制度。依然在很多比重上注重成绩是中考失败的关键点之一。所以只有建立于中考相适应的高中录用制度,才是解决中考取消之后后顾之忧的重点。

第四条是取消中考,是对家长观念的一个洗礼。中考改革的很大阻力来源于家长,他们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综合优良发展也希望能考入一所好的学校。他们始终认为这彼此的矛盾着。其实坦白说了,每次改革发生之时,首先革掉的是一个思想和观念。现在大学已经沦为普通劳动者的教育殿堂的时候,我们在中考采取变革是一次高于大学乃至教育的一次高屋建瓴。你不保证你的孩子能一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和成就的时候,为什么你不能给孩子确立良好的价值观和自信心的机会。也许自食其力的基础就是发现自己和与人相处吧。这也是我们孩子在走向社会都会面对的问题,无论他什么时候毕业。所以家长不要认为中考取消是自毁前程的一个种表现,相反他是打开孩子自我认知的一次变革。所以改革的受惠者是孩子,革掉的是整个社会对于知识和教育的认知。即使阻力很多,依然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激情和远瞻性。

最后我想说全面取消中考,不仅仅是对中考变革的一次尝试,也为高中和大学教育敲醒了一次警钟。关于全面定位教育各个阶段的任务的一次深思的机会已经来临。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文化的传承,还有深刻考虑知识的运用和发展在各个教育阶段出现的时机,以及对各个教育阶段赋予不断的教育任务。因为中国文化的缺失和大学教育的定位错误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教育特性。教育应该是自由,具有开拓性和引领这个世界的。当中国教育失去方向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文化的没落和学无致用的出现,而现在悲剧就发现在当今。所以中考取消,实在是久旱逢甘露,大快人心。

推荐阅读:

取消中考教师成替罪羊

取消中考实质是改革中考并非取消

教育报讯:取消中考综合素质评价能否科学可行

取消中考打开教育改革的一个缺口

取消中考后综合素质打分怎样监督?

教育深度分析:取消中考教育会更公平

6.取消农业税 篇六

周东明

【摘要】取消农业税,对于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意义非常重大。本文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方面,说明了取消农业税的意义。

【关键词】取消;农业税;思考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第19次常委会会议,以高票通过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征收条例》。这是自1958年实行农业税以来,我国首次废止。从2006年开始,历经2600年的皇粮国税被废除。农业税的废除,9亿农民举天同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作以下思考:

从经济常识看:

(1)市场经济具有弱点和缺陷,必须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但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避免这种浪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取消农业税,就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的一种措施。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我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结合在一起的。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支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3)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调动了劳动积极性,增加了收入。但造成了过大的贫富差距。因此,我国及时取消农业税,可以减少农民的支出,有利于实现公平,维护广大低收入人群的利益。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取消农业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以促进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7.假如户籍制度取消 篇七

现在说起来好像受户籍制度伤害最大的是农民工,他们会因为户籍取消就自觉是城里人了吗?在同一个论坛上,专家们都认为之所以户籍限制没有用,是因为工作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要想分流人口,最有效的办法是调整产业结构。所以,人随工作走,这一点估计农民工兄弟们有清醒认识。

回想起前些年有些学者关于给农民工户口的倡议,显然太书生意气了。即便有了户口,一旦腾笼换鸟,饭碗都没了,揣着户口本又有多大用处呢。反过来说,如果就业形势有变,连农民工都揣着户口本去领低保,那该是多么可怕的场景啊,估计各地主政者想想都会后怕:底特律不就是这么一条道走到黑的吗?因为福利体系催生的既得利益工人阶层恋栈,结果导致当地经济转型乏力。

不要忘了,户籍推出之初,就是因为1950年代“大跃进”退潮,基建规模大幅压缩,城市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不得已“劝退”约二千万农民工,进而以户籍对从乡到城的迁徙加以限制。

当然,也还是有一些低端服务业永远需要有人做,这方面农民工兄弟姐妹们的竞争力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之前北京曾经有一些区县通过清理地下室出租屋的方式来将他们“疏散”出去,以后即使没有了户籍,估计也不会影响类似操作吧,换一个别的比如居住证,估计同样也可以加以区隔。而随着“城中村”的渐次消失,地上的出租屋也不太容易找到了,有没有户籍的,似乎也没太大关系。

比较难办的是那些在内城区租住大杂院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他们的子女想就近入学,该怎么办呢?以前一个非京籍基本可以挡住一大批,以后估计要靠明里暗里提高借读费用吧,这会不会加剧他们和中产阶层的冲突呢?

当然,如果是靠房产证而非租住证明,那基本上又可以把农民工全部排除在外。但这恐怕又会对租住保障性住房的原京籍人士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他们虽然没有住房,但作为土著,有着农民工所没有的社会和文化资本,不是那么容易摆平的。

考虑到内城区的寸土寸金,指望民办教育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就近入学问题也近乎天方夜谭,所以取消不取消户籍似乎确实对农民工这一群体既有的利益格局影响不是太大。有户籍限制时,公共资源固然“均等”不到他们头上,取消户籍时,又似乎会有别的不利于他们的均等之道。

这么说起来,比较得利的会是那些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房无户口的人士。但这恐怕又会产生巨大的比附效应,没了户籍限制,有钱人又那么多,总要想出别的限购办法吧,比如居住年限、工作年限、纳税额度等等。就像前些年“小升初”取消考试,但好学校就那么多,总要有别的参考标准,如奥数、剑桥英语、绘画、书法、包括钢琴在内的各种乐器,最不济也要会个游泳击剑等等,于是各种等级证书伴随各种培训机构一夕兴起,弄的学生及家长愈发疲于奔命,纷纷惊呼还不如从前考试痛快。

京津冀一体化近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副中心会花落哪家更是人们乐于参与的竞猜游戏,但一具体说到要把哪些部门或行业给一体化出去,就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

取消户籍会减少相关阻力吗?恐怕作用不大。

户籍虽然没了,但孩子的学籍还在,北京又有那么好的科教文卫资源,估计一体化出去的只能是工作场所,多了一些周末夫妻而已。而没了北京户口的吸引力,那些北京想一体化进来的高精尖人群是否反而会更加铁了心郊区化呢?未蒙户口之利,先受拥堵及高生活成本之害,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同样的,人们考研考博的动力会不会一落千丈?难怪最近一些高校开始认真考虑转型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难道他们已经先知先觉,知道以户口为主要动力的考研考博泡沫终究会破灭?

同样的,没有了户口,农民会不会越发不情愿让出手里的二亩三分地了呢?当年重庆、成都等地好说歹说要给农民穿上城里的衣服,来置换农民手中的宅基地,农民们还不是那么情愿,因为他们深知与其穿上城里衣服万一没活儿干,还不如在城里干活儿穿农民衣服旱涝保收。

如今这城里衣服没了,或者说根据一些高大上的说法,根本不用穿了,因为城乡公共服务要均等化了,那农民更没有动力来念老版本的土地经了。征地显然没有那么方便了,“劝诱”也失去了吸引力,那从这个意义上讲,户口的取消会不会反而会影响城市化的进程呢?会不会导致全部收归国有呢?

没了户籍,身份上没了农与非农之分,土地性质上还维持城市的国有和农村的集体,是不是还合适呢?学者们倡导经年的同地同权,外人一直如雾里看花,一直弄不清楚到底什么地可以同什么权,以后随着户籍的取消,是不是以用途管制加以区分就可以了?

没了户籍,农民进城不受限制,而我们想去农村落户还要经村集体同意,而且现行法律还规定农村的宅基地只能村内交易,这是否会对城里人造成歧视呢?会否造成新的城乡矛盾呢?如何删繁就简,一体扯平,避免引发新的不公平和利益纠葛呢?如果不能全面私有化,又不好全部国有化,又有什么好的思路呢?

总之,户籍是一连串事件,取消户籍更是一连串事件。如果奔着取消户籍的路数走,那么很多事情恐怕要现在就要早为之计。当然,如果一味敷衍因循,那就另当别论了。

摘自腾讯·大家

8.未来已经取消科幻 篇八

这是日本人写的小说。那么姑且模仿这么一种做法,让2020年的我写一封信,会写些什么呢?

一想到这儿,就觉得有难度。首先,2020年的我,还是否存在?比如说,在这之前,是否已经遭遇车祸死去,得了大病死去,或者已经自杀?从过去的经验看,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也就是世道正变得越来越莫测,明天要发生什么,很难逆料。那么,一定要写,这封信就是来自坟墓里的,来自天堂或者地狱里的。

那么,暂且认为还没有死。2020年的信里,会有些什么内容呢?因为是中国人写给中国人的信,也许,他会说,喂,在2015年,我们已经把钓鱼岛夺回来了。

不过,我不敢奢望这么好的事在未来几年里能发生。2015年?那时还没有召开十九大呢。而且跟日本打,美国又是怎样的动静呢?一封家信里,不可能把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情说得太详细。

我觉得,倒是有一种可能,他是在监狱里写的。他要告诉我的是,喂,请把你八年前写在博客和微博里的那些话删掉吧。就是你写的那些话,导致了我的牢狱之灾。你写得太不慎重了,今天,都在一场新的运动中成了证据,用来打倒我和迫害我。

未来的我说的这种事情,的确很可怕。我其实也想到过,那就是周围有一些人,总是还想整人,不停搜集你的证据,等待时机。但我仍然不会删掉博客和微博,因为我相信未来会更加开明和包容,而不会有那样的灾厄。我会认为未来的我是在吓唬我。

当然,他或者也会告诉我,倒也没有什么大的灾难,但你在2012年想象的那些,你曾经努力做的那些,后来都没有成为现实,一切平平淡淡。你早先的雄心壮志,你想写出传世之作啊什么的,在2020年看来很可笑。生活会比你料想的要庸常得多。2020年不是一个会产生奇迹的年头。

接到这封信,不用说,必将是一个打击。我还会继续努力吗?比如,早上四点钟就起床,写我喜欢的科幻小说吗?

但我还是希望奇迹发生。不光是我身上的奇迹,还有整个世界的。

因此,他也许会告诉我,2020年的时候,已经与外星人发生接触了。一切都改变了。外星人帮助我们,不仅实现了全面小康,还实现了大同社会。所以,今天的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都不存在了。信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

“善良的外星人不仅阻止世界末日的到来,还要帮助我们管理国家,像提升M国一样,提升我国。人口得到控制,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并由于有了清洁的环境,人们的道德素质将迅速提高,‘黄色的’东西消失得一干二净,青少年喜欢做一些好事,而不是整天捣乱,搞歪门邪道……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外星人通过意外事故让他们死亡。腐败不复存在。发展生产力仍然是第一重要的,在外星人的协助下,我国生产力的改革有了突破。社会呈现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城市变得美丽,在街道两旁都有鲜花和喷泉。汽车逐渐减少,有钱人可以买一架外星人提供的飞碟,没钱人可以乘坐公共飞行器。国营商店繁荣发达,个体商店减少。大型企业的发展在外星人的协调下统一进行……当然,外星人也发现了我国民众的缺点,比如‘窝里斗’,于是他们就用高科技来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根治我们涣散的毛病。谁对国家有好的建議,就启用谁;谁有本事,谁最善良,谁的贡献大,谁就可以在职称、晋级、分房和出国上得到照顾。再没有互相猜疑和嫉妒了,走后门的情况也杜绝了。国际方面,M国放弃做世界警察,人类在日内瓦召开和平大会,建立由外星人监督的世界联盟,我国代表进入世界联盟首席位置……”

拿到这封信,我怎么能够一下轻信这种事情呢?因为,我会觉得,未来的这个我,大概是安慰我的。未来会有这么科幻吗?

他会说,哦,不要这么想,未来并不科幻,未来已经取消了科幻,因为科幻中描写的,已经在2020年之前就统统实现了。或者也可以这么说,你们在过去几年里面,让所有的科幻的东西,都在现实生活中上演了,搞得未来的我们,完全没有什么科幻的玩意儿可以看了。未来社会虽然有了外星人,但那是一个没有了科幻的社会,是一个想象力被彻底阉割的社会。

如果他在信中这样解释,我倒是觉得可以好受一些。因为这些年,我的确被发生在现实中的种种科幻的事情,搞得头昏脑涨了。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么科幻的未来了。

其实,我最想收到的一封来信,是希望他能在信中告诉我一些情况,比如那时的房价,那时的股价,或者从2012年到2020年期间,各场重大足球赛的结果,这样,我会用它们去赌博,然后,在未来的几年里赚一笔。我觉得这是最实惠的。这样做似乎不太道德,但法律上好像还没有禁止吧。

当然,同时,他会告诉我,未来的路上,会存在哪些危险,需要避免;哪些女人可以去找,哪些不可以。那时的他,已经是过来人了,他一清二楚。

总之,来自2020年的信,不要太科幻,而要现实一些才好,跟我的日常经验发生关系,改变我目前窘迫的生活。

但他会告诉我这些吗?他会帮助年轻时的我吗?这也很不好说。因为我不知道,2020年的我,会不会变成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对年轻时的我充满嫉妒和仇恨。人通常都有这种心理的,何况一个老人。

他写给我的信里,也许会告诉我未来家庭的情况。但说实话,我很害怕读到这样的信。可能有些亲人已经去世了,或者,出了另外的我不想看到的事情。

9.办理取消暂缓就业 篇九

答:不需要。

2、现场办理取消暂缓就业,什么时候拿到报到证?

答:现场受理取消暂缓就业,现场签发报到证。

3、现场办理暂缓就业工作时间是什么?

答:正常工作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8:30-12:00,下午2:00-5:30。

4、现场办理需提供什么材料?

答:(一)、回生源地

1、《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暂缓就业协议书》原件(如果遗失,则需要原毕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遗失证明);

2、本人办理请提供身份证原件;代办请提供双方身份证复印件。

(二)、在非生源地落实就业单位

1、《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暂缓就业协议书》原件(如果遗失,则需要原毕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遗失证明);

2、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直属及中央驻粤单位凭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

3、本人办理请提供身份证原件;代办请提供双方身份证复印件。

5、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地址在哪里?如何前往?

答: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地的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72号(广东省教育厅旁)。办理取消暂缓就业在三楼前台。

10.取消要怎么造句 篇十

【意思】:

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资格|~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取消造句:

1、为什么不取消会议呢?

2、这项检疫措施现已取消。

3、这些法律取消了贵族的特权。

4、你可以看到“取消”链接以纯文本方式放在它的旁边。

5、我需要为我的取消付款吗?

6、这个测试的内容是,如果你的航班被取消,你就会困在机场和这个家伙或者那个女孩儿在一起呆三个小时,你会对此事感到多么高兴?

7、他对把取消婚礼的所有麻烦留给我表示歉意,然后很快离开了这个城镇。

8、他们既然已经取消了整个项目,所以,一切额外努力便毫无价值了。

9、订购流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您可以在订单处理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修改或者取消订单,直到实际完成订单为止。

10、因此,贵方必须立即发货,否则我们将被迫取消订单,到另处订货。

11、他们不太愿意推迟这个会议或者取消这个会议。

12、在担心更多事情之前,您应该选择并完成一个或两个行动,并且在下一个确定新行动的调查之前,您应该完成或取消改进行动。

13、他从主任那儿得到一个消息:会议将不得不被取消。

14、用铅笔记下那些随机出现的约会--这些约会可以随时执行,也可以随时取消。

15、取消或者不竞标被选定的项目或合同。

16、否则,它们会被取消。

17、这个应用程序将允许用户设置某个日期和时间的约会,取消约会或查看已经设置好的约会列表。

18、我要求他们不要取消美国服务队,因为他们曾经威胁过要这么做。

19、然而,我们的女主角最终却在新环境和这些变化的压力下崩溃了,我该取消约会吗?还是像原计划那样把她送到姥姥那儿去?

20、你必须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见面的地点,如果有紧急事情发生,你不能按时赴约,那你就应该立即更改或取消约会。

21、获取流程实例的取消事件处理程序。

22、他希望自己也能承受放疗,并已经取消三个月的所有旅行计划。

23、如果找到了任何错误或警告情况,就显示一个对话框,询问是应该继续进行转换,还是取消转换。

24、我可以非常清晰地记得那天早上我如何想取消我的课程。

11.差别强化,取消关注 篇十一

★ 分析:

这位母亲错误地使用了“关注”的手段。孩子发脾气的行为是不好的,但并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完全可以忽略的,是不需要关注的。家长适当地忽略,甚至冷落,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就会减少。如果孩子一发脾气,家长就紧张,不停地安慰孩子,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就可能增加,因为他从自己发脾气的行为中得到了想要的效果!

被关注是一个人从外界获得认可和满足的最基本的方式。得到了关注,孩子就可以得到他所需的心理满足;失去了关注,孩子心理上的满足就无从谈起。靠老师和家长不断关注孩子正面的积极的特征,可以将孩子这类特征不断放大,孩子就会变得更加优秀。而家长和老师不断关注孩子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这种关注不断放大,强化了这些问题和不足,抹杀了孩子正面的积极的特征,从而造就了问题孩子。

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正确地使用“关注”。该“加关注”的时候就“加关注”,该“取消关注”的时候就“取消关注”!对孩子的行为有区别地“加关注”,在行为心理学上叫作“差别强化”,是消除孩子不良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重要方法。

要想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真正消失,学会忽略问题和取消关注是前提。但是,通过取消关注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做法并不容易掌握。有可能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孩子的问题越来越糟糕。

比如,有些学生的成绩较差,在课堂上,老师从来不关注他。可是,当这个成绩差的学生讲悄悄话的时候,老师就会关注他——批评。这样老师的批评就成了孩子讲悄悄话的强化物。慢慢地,老师发现批评没有丝毫的作用,就不再管这个学生讲悄悄话的行为了。该学生发现自己讲悄悄话已经不能引起老师的关注,就会用大声喧哗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而大声喧哗已经干扰了老师正常的课堂教学,老师不得已又开始批评这个学生——也就是继续关注这个学生……这就是恶性循环。

此时,除了必要的惩罚——如让其家长带回家反省之外,还可以使用低率行为的差别强化方式进行矫正训练。具体训练方法是:如果该学生每天讲话不超过一定的次数,老师就给予他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如果超过了这个次数,就没有奖励。当他在课堂上讲话的频率已经非常低的时候,就可以对他上课举手发言的行为进行奖励,而对他讲悄悄话的行为进行忽略,从而消退其讲悄悄话的行为。

所以,我们决不能简单地取消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关注。何时取消关注,如何取消关注,取消关注之后采取什么激励与矫正措施等等,都必须认真思考并慎重实施。否则,取消关注很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 如何取消关注?

取消关注,实施消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实施消退期间,要确保每个教育者的行为都必须统一,做不到这一点,消退程序大多要失败。

比如,一个小女孩爱哭闹,每次需要什么就长时间哭闹,母亲为了消退她这种行为,当她再哭闹时就不理睬,而当她一段时间不哭闹时就给予奖励,这种程序进行得一直都很顺利。晚上,小女孩为要爆米花又哭闹起来,母亲仍然不理睬,但是她的父亲却忍不住给了她。这样,消退方法就失败了。

2、选择取消关注的行为要具体,不要奢求一次消退太多的行为。

3、实施消退之前,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行为在开始变好之前有可能会变得更坏,情绪抵触行为和攻击行为在消退期间时有发生——这就是行为心理学上的“消退爆发”现象。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心疼孩子,或者害怕孩子情绪爆发而停止消退行为,因为孩子的情绪爆发往往是孩子向好的方面转化的一个节点。

比如,以前孩子大吵大闹乱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都会去安慰孩子。这种关注一般来说都是错误的,因为正是家长的安慰鼓励了孩子继续使用这种不当的方式获得关注。现在,孩子再吵闹发脾气时,家长不去理孩子了,孩子刚开始一定会吵闹得比以前更厉害,甚至还可能有一些攻击行为。此时,家长要有定力,切不可因为受不了而去安慰孩子。否则,孩子将来的吵闹会越来越厉害。实际上,孩子的情绪爆发越激烈,则说明家长取消关注越成功。

不过,孩子情绪爆发时,家长一定要确保孩子的安全,绝不能置孩子的安全于不顾,一定要注意保证孩子的身心不受伤害。

12.专家认为高考应取消英语 篇十二

南方都市报讯, 近日有消息称江苏省2016年高考英语或将不计入总分, 而这一说法被官方否定。不过, 一场高考是否应改革的讨论由此展开。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 专家称英语权重太大, 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而高考制度短期内不可能改变, 其改革的重点在于给大学放权, 从形式公平走向社会公正。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吴颖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高考应取消英语,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 耗费了学生太多的时间, 其占高考的权重和影响因素太大, 但大学毕业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与时间投入却不成正比。吴颖民称, 高考存在的最大原因就是其普遍接受和可操作性, 目前没有比其更好的选拔模式, 以省为单位进行统考, 这一模式短期内不可能改变, 也没有改变的条件。那高考体制应如何改?吴颖民认为, 最重要的方向是要给大学放权, 大学不同的需求标准会促使基础教育的多样化, 改变应试教育的形象。放权后制度会不断完善, 但不迈出这一步, 代价将会更大。

13.如何取消成绩? 篇十三

答:考生于考后如欲取消成绩,可采取下列两种方式之一处理:测验当天直接取消成绩的方法是将答案纸背面右侧的`两个椭圆格涂黑,并在下面以英文签上您的全名。将英文资料手册中间夹页的取消成绩申请表(GRE Request for ScoreCan-cellation)填妥后,请或直接寄往ETS,亦可利用电报或传真方式取消成绩,但ETS必须在测验日起七日内收到才有效(收件截止);在收到成绩之后,才要求取消成绩是无效的。当考生在考场中有违规行为,或考生有身份问题时,ETS保有取消考生成绩的权力。

14.会议取消通知 篇十四

_____年5月20日起公司将开始全面取消酒会外部演员聘用,取而代之由员工风采展示及会务主持才艺表演等一系列互动游戏取而代之。各营销分部负责人要提前做好准备与主持人及内部员工做好沟通,商议好一切细节流程,以提升酒会现场气氛,使内容精彩丰富。

公司每场会可提供6个一斤收藏酒(土坛)作为抽奖环节和调节气氛的礼品,不允许使用待售商品作为奖品和礼品。

即日起,各营销分部可在业余时间安排员工排练会场风采展示环节,亦不可影响正常销售业务工作。请各直销分部负责人合理安排好。

特此通知

贵州贵族酒业有限公司上海总部

15.美国:一些大学取消终身教职 篇十五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主席、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迈克尔·F·贝吕贝教授 (Michael F.Bérubé) 将最近的改革措施看做是对教师权利的终结。他指出, “如果一个拥有终身教职的高级教授能够被解聘, 而其教职立即被给予短期的教师, 路易斯安娜州大学系统的终身教职将毫无意义”。

2月份通过的改革措施使解聘终身教授变得很容易, 即便大学的资金并不紧张, 这种现象也可能发生。这一措施使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原有的原则受到挑战。美国大学教授协会认为, 大学不应该为了省钱, 而简单地以兼职教师职位代替终身教授职位。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在声明中指出, 东南路易斯安娜州大学在本科专业被取消时, 解聘了3名终身教授, 大学向其中的一名教授提供了一个临时的教学岗位。而在门罗 (Monroe) 的路易斯安娜大学, 学校向4名化学终身教授发出了解聘通知, 他们的工作将在半年后被取消, 但又说明他们可以被返聘为教学岗的教师。

16.取消存贷比? 篇十六

从未来看,监管当局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银行的各种创新业务进行规范,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监管要求。此外,还应对不同监管规则(尤其是不同政策部门制定的规则)进行系统的梳理,加强协调,保持监管的一致性,以减少监管套利空间。二是进行逆周期监管创新。目前,监管政策以及银行自身考核对信用风险的过度强调,事实上已经导致银行信贷向偏紧方向发展。对此,我们建议监管部门借鉴国际比较成熟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逆周期监管方面进行尝试和创新,在一些对银行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的政策方面,如存贷比、合意贷款规模、风险容忍度等,根据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而保持一定的弹性,并进行动态调整。

存贷比指标调整

根据行业变化趋势,监管部门在2014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监管政策,对银行业同业业务、信贷投向以及理财业务管理制度等,进行了规范性要求。当然,对银行影响最直接和最大的监管改革,还是存贷比指标的调整。

2014年6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对存贷比计算的分子、分母的具体项目做出调整,具体是在分子方面扣除了6项内容,在分母方面增加了2项内容。

所谓存贷比指标,即商业银行存款中有多少可用于发放贷款,目前执行的75%监管上限,意味着银行可以发放的贷款数量不能超过存款的75%。存贷比指标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当时存款不足,银行业发放贷款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银行业长期处于贷差状态(即存贷比大于100%)。1994年,中国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抑制银行信贷扩张,1995年颁行的《商业银行法》将存贷比作为银行主要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之一,并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从1998年开始,首先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这一制度。

应该说,存贷比指标的出现,不仅适应了宏观调控方面的需要,也为商业银行改革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存贷比指标的约束手段,为中国人民银行放松信贷规模控制提供了前提。在存贷比指标推出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1月取消了贷款限额(规模)的控制,转为以间接调控为主,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其中,“自求平衡”的核心就是“以存定贷”,“比例管理”就是按照存贷款比例等九大类比例指标指导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由此,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迅速增大,市场化改革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从2004年之后,随着存贷比下降到75%以下,监管层面对该指标的执行也开始趋于严格。存贷比上限的约束日渐强化,对银行存贷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既有正面影响(比如在客观上限制了银行信贷的过度投放,保证了单个机构的流动性稳定),也有负面影响(如对银行行为造成了严重的扭曲,“冲时点”行为甚至造成了宏观层面的波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加速,存贷比指标的这种负面影响越发凸显。

具体而言,在金融创新加速的背景下,银行的负债来源、资产运用日趋多元化,存贷款在负债、资产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仅靠存贷款已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同时,随着负债的多元化,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已不限于传统的存款,其他稳定性好、与贷款期限相匹配的负债都可以用于支持信贷投放,仅通过存贷款数量匹配来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做法越来越失去其原有的意义。由此,存贷比开始从流动性监管的指标逐渐异化成对信贷规模的约束,引发了微观层面的诸多扭曲。

在我们看来,在银行业内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存贷比管理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长期内应予以取消。不过,考虑到一些其他原因,要在短期内将其彻底废除,也不现实。其一,目前,75%的存贷比是《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内容。在相关法律修订工作尚未完成之前,难以将其简单取消。其二,替代指标的引入和完善尚需时日。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全新的流动性监管体系,制定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两个强制指标。中国银监会在巴塞尔协议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于2014年2月颁行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条例(试行)》,规定了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三项强制性指标。从理论上讲,全新的流动性监管体系可以覆盖存贷比的功能。但在实践中,两项新指标的实施效果,还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尚难有定论。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完全放弃已有规则,或不利于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而且,对那些业务相对简单,主要侧重于存贷款的小银行(如为数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以及村镇银行等)来说,巴塞尔协议的流动性监管指标过于复杂,实施起来的成本也较高,反而是相对简单的存贷比更加适用。

贷款偏离度考核

2014年9月11日,中国银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化解银行业固有的存款“冲时点”行为。《通知》要求银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了限制,并制定了若干指标对存款偏离度进行测算和评价。与以往出台的政策相比,《通知》最显著的特点是:政策规定具体,针对性极强。其所列举的8种违规吸收存款的行为,即非法返利、高息揽储、中介吸存、延迟支付、以贷开票、以贷转存、理财产品倒存以及同业业务倒存,几乎涵盖了目前业内使用的主要揽储手段。加之针对违规行为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如暂停准入等),《通知》的出台对银行的存款管理产生了很强的约束。endprint

银行业存款“冲时点”是现行制度环境特有的产物,由来已久。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监管环境;二是银行业绩竞争。

从监管环境来说,存贷比考核是引发银行存款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存贷比指标,前文已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在75%的存贷比约束下,银行要扩大利润,就必须争取更多的存款。而从监管达标的角度讲,由于贷款期限相对较长,调整难度较大(贴现贷款除外),要满足特定时点上存贷比的要求,拉存款便成为成本较低且相对可行的方法。

从银行自身的角度来说,相互间的业绩竞赛也是助推“冲时点”的重要诱因。近年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资产负债规模、赢利水平以及行业排位等,成为各家银行关注的重点。应该承认,业绩竞赛是市场化程度提高的一种表现,但过度关注短期绩效,也会诱使部分银行利用非正常交易来粉饰报表。尤其是上市银行,由于有中报和年报披露的要求,对6月末和12月末的时点数据尤为关切。

由于存款仍然是银行业主要的负债来源,加之在存贷比约束下,银行贷款能力严格受制于存款来源。因此,存款偏离度考核对银行存款吸收行为的规范,必然会对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从好的方面说,在更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货币、信贷波动幅度将会显著下降,这可以降低银行“冲时点”行为对宏观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的扰动。此外,由于特定时点上的资金需求被拉长到所有时间段,银行在特定时点上的资金需求波动也会因此下降,单个机构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都会有所降低。

从不好的方面说,由于《通知》在本质上强化了对存款的监管要求(而不是放松或取消对存款的要求),银行对存款的竞争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还会变得更加激烈(而不是减弱)。其直接的变化,不过是把银行间的竞争方式从以往的“冲时点”变成了“冲每天”,绝非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按照这个逻辑推理,《通知》非但不能降低资金成本,反倒有可能抬高银行存款的总成本,进而对贷款利率产生不利影响,这并不符合化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初衷。

分银行来看,2014年,几乎所有上市银行的存款偏离度均远高于《通知》要求,未来都会有较大的调整压力。相比较而言,大型国有银行因客户基础广泛,存款稳定性相对更好。偏离度监管对特定时点存款竞争行为的限制,对其产生的正面影响或许要更大一些,中型银行面临的挑战则会相对严峻。从实际情况看,2014年第三季度末,银行业存款总量较二季度末出现了净减少,为多年来首次,部分银行下滑的幅度还相当大,这说明存款偏离度考核已经对银行存款产生了较严厉的约束。与此相对应,2014年10月的银行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较之前月份也出现大幅下降,引发了广泛的担忧。

从这些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全新的监管指标,存款偏离度考核究竟会对银行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以及银行如何应对,都需密切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利率市场化和银行创新加速的背景下,偏离度考核并没有解决银行违规揽储的根本症结,而且,由于其忽视了市场内在的差异性和波动性,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我们估计,在未来,该项监管政策的修补和调整将不可避免,而围绕贷存比“存废”的争论应该会越来越激烈。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形象调查问卷正式版下一篇:幼儿园托班家园手册班主任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