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影响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1.关于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一
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阶段与趋势。它显著地提高了核算效率和准确率,但也给审计带来了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方法等重大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因此我们应深入探讨产生这种新风险的原因、具体影响的方面以及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以期为会计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会计电算;审计;影响;监管对策。
1.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企业经济的各个环节。大量的会计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的各部门直接采集,企业内外的各部门也可根据授权,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取信息。审计环境、审计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由于审计信息化的实现步伐远远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步伐,使电算化审计风险与传统审计风险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别,给传统审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2.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2.1 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审计人员是通过跟踪审计线索审核有关的经济业务的。手工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就能够从原始凭证开始,核查到会计报表,或者对报表之间、报表与账簿之间的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查,通过这些可见的审计线索检查证、账、表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等。但电算化会计中,审计人员不能够直接阅读这种会计信息,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一经输入机内,便以文件的形式存入机内的数据文件。由于计算机采用磁性材料作为存储介质,处理过程都在机内文件之间进行,使审计人员难以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审查。可见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
2.2 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改变了以往传统审计对纸面信息进行核对和检查。因此,电算化会计中的审计内容,应当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输出的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等。
2.3 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下进行审计时,首先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对于记账软件的各个模块和流程也必须要进行跟踪。由于审计的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审计人员应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开发出既规范又具有充分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功能的审计软件。
2.4 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由于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方法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手工审计环境中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就很难适用。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新的工作标准,这也构成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新的审计依据。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但上述准则中,并没有专门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拟定的内容,因此审计单位必须自己在实践工作中摸索和总结适合新情况的审计标准和工作规范。
2.5 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电算化审计总是人机审计。在这一审计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审计人员。但由于审计人员无法实施跟踪审计,审计技术的改变使原有的审计方法难以进行审计工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熟悉财经法规以及其他的审计依据,而且还应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处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不仅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还应当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审计人员还应当掌握编写适合各种场合需要的审计软件,建立起自己的电算化审计系统。
3.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监控对策。
对于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我们应采取相应的监控对策,才能有效促进会计电算化审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加强对原始数据的审核,确保电算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输出会计信息(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是准确和完整的。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等;
2、确保审查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定期对账做到帐实相符、帐证相符、帐帐相符以及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
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保护企业资产安全、防止由经营业务的执行和记录而引起资产的损失,防止出现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4、针对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固有的风险,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系统处理与存储的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性,并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有效地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一切经济信息的完整、正确与可靠。
5、做好并行审计运行情况的事后评价。审计模块运行一段时间后,审计人员应对运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评价识别其缺陷并予以纠正,促进并行审计技术的有效使用。此外,还可总结并行审计技术方面的经验,为在其它应用系统中设计和实施并行审计技术提供借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很多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审计也不例外。知识经济对审计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审计带来的挑战。现就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审计所面临的挑战作以下简要探讨。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系统已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过程的自动化。目前市场上商品化会计软件大部分属于核算型会计软件,这类软件是以账务处理为核心,其主要功能包括凭证输入、形成总账及各种分类账、账表查询、输出财务报表及账本等。
但现行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业务流程的会计系统,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我们认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 简称ERP系统)将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ERP系统将各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形成了一个供应链,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它不仅反映货币计量信息,而且反映非货币信息;不仅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体现了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思想,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因此,我们认为ERP系统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就已开发、运用了用友ERP-U8/标准套件,它改进了先前版本中的不足,并总结、归纳了用友产品成功用户的使用经验,调整增强了部分产品的功能,增加了生产管理产品,并突出了几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形成了按行业及管理会计、决策决策支持等领域设计的与之配套的多种标准套件。
二、我国审计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业等组织机构采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实行后不可避免地对传统审计产生重要影响,信息系统电算化后发生的变化向审计人员提出了挑战,对传统的审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审计线索。实行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很难甚至根本无法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这种变化必将影响审计工作。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审计线索主要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肉眼看得见的审计线索,如输入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原始文件,打印出的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另一种是肉眼看不见的审计线索,如存储在软盘或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库资料等,这两种审计线索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会计系统的数据库,为了更有效地审计计算机会计系统,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提出审计要求,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应留下审计线索,除应保证会计数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存储保留。审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方便地获取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文件,通过必要的数据转换,使其成为审计人员可识别的数据文件形式,再进行各种数据的重新组合和处理,以达到审计目的。
2.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会计实现电算化以后,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审计人员除了对原有的审计范围和内容进行审计外,还应审计以下事项:①审查和检测系统程序;②审查系统本身是否合规、合法;③对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如人员控制、职责控制、输入控制、修改控制等;④审查是否建全了机房管理制度,如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等。[论文网]
3.改变审计的技术方法。审计人员应该把电子计算机当作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来使用。另外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可以更迅速、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内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4.影响了审计标准和准则。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审计的对象有了重大的变化,审计线索、审计技术方法也受到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应建立与新情况相适应的宴请准则。美、日、英等国都制定了有关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中,对此也有专门的条款,详细说明了计算机审计的范围、目标、程序、技术及方法。我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中也有涉及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内容,但针对日益发展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及随之而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审计准则中尚存在许多空白。所以应建立相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电算化审计人员培训考核标准、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准则及其内部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
5.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计算机、电算化信息系统和会计、审计等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建立起新的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岗位可分为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凭证审核员、系统维护员等。虽然会计软件增加了安全可靠性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审计人员可以降低工作难度、降低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面对会计电算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对其并不太熟悉,加之计算机犯罪也呈上升趋势,许多存在的问题不易发现。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审计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如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等相关知识,甚至要求有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能力,同时提高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提供真实、正确、完整、高效的审计信息。
三、我国审计界面对挑战采取的措施。
面对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挑战,我国审计界正高瞻远瞩,组织力量对未来审计适应电算化环境进行相关的研究,提出相应对策。
1.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由于电算化系统比手工系统更为复杂,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审计组织中,应培养一批计算机审计的系统开发人员。从事设计和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工作,建立计算机审计系统。为此应采取妯下措施:①有步骤地对现有专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及计算机审计的技术方法等方面加以培训,使他们能胜任计算机审计工作。②开展计算机审计正规教育,借助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开设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控制用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相关的课程,使高等学校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
2.加快制定有关计算机审计标准的步伐。虽然计算机审计并不改变审计的目标和准则,但是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内容、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也相应需要改变。我国审计界正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方面的研究,以规范计算机审计业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对电算化系统的要求。包括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标准,以及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②对审计业务的要求。确定具体的计算机审计标准、审计过程、审计效果评价指标及审计人员技术水平标准。③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要求。明确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步骤、审计应用软件标准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可用性和适合的计算机设备。
3.加强审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研究。目前,虽然我国也研制了一些审计软件,包括审计法规管理系统、审计抽样软件、以表格为模型的审计软件、基建工程预决算软件、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和各种专用审计软件。但运用的为数不多,大部分还停留在检查输入前的原始凭证和直接检查处理打印结果的手工审计方法上。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电算化系统也有了很大发展。显然,这时手工审计方法已达不到审计的目的,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也不断增加。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新的审计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①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会计专家、审计专家、计算机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尽快研制通过审计软件,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电算化系统审计的需求。②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一方面可以引入西方最新审计技术和软件,将其汉化,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开发自己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
因此,我国审计部门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应有充分的认识和考虑,从科学的、发展的要求出发,进行研究和探讨,做出全面安排以适应挑战。
参考文献:
[1]王雪,信息时代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
[2]王亚丽,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 蔡秀英。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8,(2)。
[2] 杨周南,毕瑞祥,吴鑫。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5,(5)。
[3] 石景秀。浅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现代会计,2006,(1)。[论文网] 本文关键词:会计电算 审计
2.关于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二
一、会计电算化对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1. 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会计中, 内控主要集中在财务人员对数据处理上的控制。传统内控采用的方法是将纸质数据包括证、账、表由相关人员进行核对, 避免差错。而在电算化系统下, 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除非出现特殊情况, 如病毒感染、黑客入侵等, 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在手工条件下使用的人工核对无需再继续使用。
同时, 控制的方式也相应发生改变, 由以前的人工控制为主, 现在转为主要由计算机控制。但是鉴于仅由机器控制可能会为不法份子留下舞弊的机会, 所以机器还要与人工相结合。
2. 内控重点由财务部门向电子数据处理部门转移。
内控对会计凭证管理的控制, 对记账流程的控制, 对不同岗位财务人员责任的控制, 对账实、帐表和账证核对等控制是传统手工会计的内控重点。但随着会计工作的电算化, 内控重点向财务部门向电子处理部门转移。相应的, 内控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数据输入、信息输出、人机交互处理以及系统的安全等方面的控制。这也对内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了改变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 尤为注意审计线索。审计人员要完成对业务的审核, 需通过对审计线索的追踪。而在电算化系统下, 审计线索的生成、处理、储存都在计算机中进行, 审计人员无法再直接浏览, 而需借助电算化系统软件才能完成对线索的追踪, 这无疑加大了工作的难度。虽然财务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线索方面做出过相关规定, 要求业务处理过程中的证、账、表应当打印备份, 以便审核。但是实际情况是, 财务人员在修改电算化系统中数据文件时可以做到不留痕迹, 所以无法保证打印出的纸质线索与计算机中储存的线索的一致性。
三、审计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发生了改变
手工会计中, 审计内容不仅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正确性的审查, 还对会计的处理程序进行审核。而在电算化条件下: (1) 机器会按照既定的程序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 手工核算时容易出现的记账错误、算账差错等问题大大减少。但是, 当会计信息系统的既定程序本身存在错误、被病毒感染、被黑客入侵、被人为恶意修改等, 那么计算机就会按照程序对有关的会计信息按错误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一来, 应将审查的重点放在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功能和处理功能上。 (2) 审计对象由计算机操作人员所控制, 操作人员完全可以只向审计人员提供其愿意被审查的部分, 其他敏感或有嫌疑的内容则可以被人为隐藏。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人员就处在了非常不利的位置, 无法获得有效的审计证据, 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进行。
四、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人员技能的影响
传统手工会计条件下, 审计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会计与审计知识。审计人员依靠原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对审计对象作出专业判断进而开展审计工作。在实行电算化以后, 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与传统手工会计的系统相比更加复杂, 电算化带来了更加复杂、数量更加庞大的审计对象。先进的软件需要由人来操作, 先进的技术需要由人来掌握。随着电算化的普及, 审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 仅依靠原有的财会知识与原来的审计经验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当代的高素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财会基础, 还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才能了解电算化的特点以及它所带来的对审计的内控、线索、内容的影响, 符合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准则的影响
所谓审计准则, 是指在规范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 获取审计证据, 形成审计结论, 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由于电算化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计工作都是由手工完成, 所以我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审计准则。通过这套审计准则来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方面做出指导, 对审计工作有着规范的作用。在实行电算化后, 虽未改变审计的本质目标, 但审计的具体各项环节都或多或少发生了的改变。这时,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中有些内容已不适合在电算化系统中继续使用。这就要求有关部门适时出台最新的审计准则以便能够指导当今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从全球的角度看, 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审计主管部门也需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牢牢把握国家的既定方针, 在制定审计准则的时候, 与国际接轨, 向国际准则看齐。
六、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审计人员对审计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选择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法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还是出具客观公正审计报告的有力依据。现今的审计工作中, 计算机系统的正确性决定着输出信息的正确性。越来越多的审计人员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系统可靠性的测试上。现代的审计技术已不仅对财会知识的运用, 还包括信息技术的运用, 依靠专门的审计软件测试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和输出结果是否正确。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业务正常处理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亚丽.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2]蔡秀英.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经贸, 2008, (2) .
[3]李想.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及其对策[J].中国商界, 2009, 7.
[4]李淑连.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 .
3.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和对策 篇三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审计工作 影响 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指人们将电子计算机引入会计领域,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由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即对电算化会计所形成的信息系统的审计,是由独立的、胜任的机构或审计人员以被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及其范围内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为对象。通过对系统内部控制、应用程序、数据文件,以及整个系统的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确定实际情况,对照一定的法规和标准,审查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查和评价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以及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使会计工作存储介质、存取方式、处理流程、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为加强会计的全面核算和监督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把会计人员从复杂、繁琐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分析、辅助决策,加强管理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审计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由于计算机采用磁性材料作为存储介质,处理过程都在机内文件之间进行,因而使审计人员难以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审查。在现阶段,尽管财政部在有关会计电算化制度中规定所有凭证、账簿、报表仍然应当打印输出,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增加了审计的线索,但应当看到的是,这些书面的记录是否与会计软件正确的处理结果同出一辙,尚有待于做进一步的验证。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处理,诸如手工会计处理中因疏忽而造成错账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非法篡改,而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3.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工作在信息存贮介质和存取方式、信息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的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审计环境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在电算化会计这样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手工审计中所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就很难适用,要求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而在我国,由于经济立法往往是在经济事项充分发展之后进行,计算机审计工作又起步很晚,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发布不多,远远不能够满足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要求。
4.对审计技术的影响。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下,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内容和技术的改变。虽然人工的各种审查技术仍很重要,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如果没有全部打印输出的账表文件,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是肉眼不能识别的,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审查。利用计算机比手工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工作。 如计算机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审查账表数据,找出满足指定条件的会计记录;可以对众多会计事项进行统计抽样,以便审计人员抽出样本进一步审查;还可以根据系统所记录的会计资料,计算出各种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比较。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的,这对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不懂得使用计算机的审计人员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不懂得使用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跟踪审计;不懂得使用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不懂得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因此,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进行审计的对策
1.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由于计算机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使被审计系统的可见审计线索减少,比手工审计证据易逝,经济犯罪更隐蔽,审计难度和风险更大,显然,过去手工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中部分内容已不适应,而新的程序标准和准则还没有出台,审计人员整体水平又不高。往往苦于无严谨的规程可循,只好憑经验各显神通。因此,在制定标准和准则时要考虑我国国情,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使我国与国际的审计工作协调一致,更好的为对外开放服务。制定新的衡量标准,除对会计业务提出合法合理衡量标准外,还要对会计核算系统本身提出一些易于操作的正确的科学衡量标准,以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
2.努力开发实用高效的审计软件,促进电算化审计软件的集成化、多元化和网络化。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猛,现代审计也在不断地发展,要根据不同信息化系统,研制适合不同计算机平台和运行环境的电算化审计软件,研制适合不同审计内容的电算化审计软件,以提高电算化审计软件的生命周期。 电算化审计软件的设计要为审计实际服务,在开发和编制电算化审计软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软件开发除了要符合审计原理、规程外,也要考虑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习惯。比较好的办法是由审计业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功能需求书。软件的研制还要考虑审计作业发展的网络化趋势,要为规范审计手段和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深度、扩大审计覆盖面服务。在实现审计部门与审计对象监管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相关部门网络互联的情况下,借助电算化审计软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更好地发挥审计对经济领域的监督职能。
3.积极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由于电算化系统比手工系统更为复杂,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应培养一批计算机审计的系统开发人员,从事设计和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工作,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审计系统。一是有步骤地对现有专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控制及科技应用研究计算机审计技术等方面加以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计算机审计工作。二是开展计算机审计正规教育,在高等学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控制用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相关的课程,使高等学校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
4.改革审计方法。 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审计的目标、对象、方法、技术、实务、审计准则和依据、评价标准、审计人员的审计理论等发生重大变化。审计人员的主要精力将集中于采集、保存和确保 数据库的程序上。在知识经济社会,审计处理的手段由手工操作转向电算化处理,由利用计算机审计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代替绕过和穿过计算机审计,这已成为必然。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革新审计技术和手段,才能应对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梅惠娟主编:《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原理、设计、应用》 武汉大学出版社
4.关于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各企事业单位已经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来处理账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及影响。与传统的手工做账相比,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信息处理流程、内部控制、信息存储和存取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对企业内部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审计人员的素质等诸多反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要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转变传统审计观念,重视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在减少损失浪费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及内部审计的现状。
1.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会计电算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从总的情况看,会计电算化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基本完成手工会计记账向电脑会计记账的转变。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人员素质逐渐提高,操作水平日益熟练,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加强,显示会计电算化已向优良、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2.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的内部审计建立于1983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并且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审计的重点仍侧重于财务会计、审计手段落后和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全面等。致使我国其他诸如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开展较少;很多审计人员面对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比较缺乏。
二、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及影响。
1.对内部审计线索的影响。
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审计线索十分明了,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汇总表直至会计报表,每一步都会有文字记录和验收人的签名,审计人员可以从最初的会计凭证开始,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逐一审核,直到形成最终审计结果;也可以采用逆查法,从会计科目的余额开始,逆向核查,直至原始凭证,从而形成顺查法和逆查法等审计方法。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没有了传统的文字记录和账簿,取而代之的是存储磁盘,使得从原始数据的录入和财务报表的输出都只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消失了,审计人员就很难甚至根本无法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传统的查账方法已不完全适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为了更有效地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将审计需求纳入到财务软件的系统设计和开发中,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应留下审计线索,除应保证会计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储存和备份,例如应保留应收、应付款等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余额。
2.对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论文网 LunWenNet.Com]
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主要采用手工核对账目、核对凭证、函证等操作,但是这些手工方式在电算化系统下会失去效果,因为通过电脑数据库输出的数据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计算机,而非审计人员本身。
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和调查等方法,也是由人工完成的。虽然电算化下人工审查技术仍有必要,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效率更高。审计人员在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的前提下,应先对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核查,必要时采用专业软件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并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企业应采用既规范又具有充分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功能的审计软件,如 :ERP软件,因为其在初始录入凭证时有一条记录记载,在改动、删除时,并不是在原记录上变动,而是另有记录反映。这样,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同一笔业务有哪些改动,什么时问改动的,由谁操作的,具体在哪项功能中变动的,均可一一查出,每一笔处理都留有痕迹,这就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线索和方便 。
由此可见,新的内部审计已经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财务手段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所以,企业应根据财务制度和内部审计的需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审计方法和手段。
3.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手工系统中,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结合运用各种审核检查的方法,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审计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线索、内容和技术手段都发生了改变,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很难实施跟踪审计,并且一些审计人员不熟悉电算化系统,无法识别、审查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参与审计工作。因此,审计人员除需具备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且熟悉有关政策,法令法规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清楚的认识。
更重要的一点,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还应拓展知识面,参与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培训,以及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培训,如数据模拟检测法、程序追踪法和程序编码控制法等,这样,审计人员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编写出自己的电算化审计系统,从长远来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4.对内部审计内容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内容,就应当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等。审计人员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应当参与系统的设计、调试、检验和验收,除了对系统的合法、合规、安全可靠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之外,特别要从审计角度审查系统的可审性、审计线索的设置等。
三、如何推动内部审计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1.变更审计准则。
会计电算化使得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审计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一系列审计准则已不适用于变化了的情况,而需要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审计准则来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在制定新的审计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圉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新的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2.采用适应电算化会计的方法和手段。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手工审计方法已不能达到审计的目的,审计财政金融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审计技术和方法应随之改变。当审计线索和审计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时,审计工作单靠原有的一套审计方法和手段就远远不够了。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所包括范围也扩大了,不仅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还必须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保密程度检查。根据系统程序的设计流程图,重点检查程序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考核它的合法性、合规性;利用被审单位的实际数据。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检验,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论文网 LunWenNet.Com]
3.积极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
当会计由手工处理方法逐步地转向电算化信息系统时。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反映在手工会计具体接触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形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数据生成方式、处理方法和组织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可见性资料转入了计算机内部处理,并在磁性介质中存储,尤其多道程序设计能力的开发、远程通讯网络的增加,使审计工作在方法及实施步骤上都更加复杂和困难,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法也必须提升到新的水平。
4.抓好事先审计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的关键。
会计与审计在保证各自职能标准的前提下,为更好地体现两者从系统的程序设计、开发到操作技术方面协调一致。防止各个环节实施过程中出现错误或漏洞,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由审计人员直接参与,即实行系统的事先审计工作。事先审计可以直接监督系统开发过程必须按照标准的开发规程和方法进行,以保证系统程序及应用控制满足会计管理需要并达到应有的质量。与此同时,审计人员直接参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也为审计人员审查系统开发过程和评价应用控制提供应具备的条件。这些审计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 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跟踪追查这些程序执行审计功能。
5.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篇五
摘要:会计电算化即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飞跃。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及内部控制制度,更注重会计信息分析。对我国会计工作的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工作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其实质是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其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普及和应用,这不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更是促进会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会计工作人员只要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毫不畏惧,它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账务处理程序也趋于简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二、使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和知识结构发生了改变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能有效地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使他们从简单重复而又枯燥乏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从而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使其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实现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三、使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改变
会计电算化实现后,手工条件下对账簿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法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过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目标和手工操作是一致的,手工内部控制制度一部分被保留,一部分被取消或更正。例如,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处理每一项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再如,原来通过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的控制方式,基本已不复存在了,代之以更加严密的输入控制。
四、将重新定位会计的本质
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经济与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加深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即会计是一项对会计信息、处理、输出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主要职能是为人们提供经济活动(价值运动)的状态、结构、历史及未来趋势的画面。伴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和对会计本质的揭示,从最初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工作,到现在将会计作为控制体制,使会计信息从幕后走向前台。这是因为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五、将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
传统的会计是按月、季度、年编制的定期报告,这种报告在经济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甚至今后几年的业绩。但在市场千变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使用周期不断缩短,创新技术不断加速,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日益显著,这时仅依靠定期报告是难以准确预测企业未来、把握企业命脉的,因此,建立一套既能够提供定期报告又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会计电算化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六、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因为人们需要的不是不分轻重缓急不断涌现的信息垃圾,而是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精品信息,只有经过加工整理、分析,才能满足这种需要。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然带动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深刻的。这种影响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的创新和观念的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终于走上了快车道,向着浓度和广度发展。为适应形势要求,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快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程,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尽快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赵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年第07期
6.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会计职能的影响 篇六
企业的会计工作也无例外,会计电算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出发,阐述了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然后再论述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会计职能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管理职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逐渐推动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行业,实现信息革命。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企业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竞争和挑战,必须实现技术改革。
加快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是各大企业在行业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所谓会计电算化就是指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主导,应用于现代会计工作中,创新会计工作职能,提高各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从而推动会计自动化、信息化的进程。
会计电算化以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这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有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全部由计算机系统自行操作,避免了纸质记录和人工统计的错误和漏洞。
会计电算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是一次重要突破,既满足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用计算机代替传统的记账、算账、审账等工作,同时利用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预测、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它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还能提高精确性。
在企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会计职能的影响
1.审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职能包括审计职能在内,审计是指国家规定或者单位规定的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执行财务控制工作。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职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重新制定工作标准。
审计工作的规范要求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特别是审计工作的风险控制功能,只有重新制定规范标准,将其与电算化相结合,才有可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减少了人工计算量。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职能的影响还体现在人工计算量上,传统的手工操作的计算量十分庞大,涉及的数据极多。
会计电算化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减少了人工计算量,同时也节约了审计的时间。
三是会计电算化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风险。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和信息,是开发性和共享性的,容易导致数据和信息外流和任意修改的风险。
特别是一些竞争企业,通过一些非法手段获得相关信息。
在非法盗窃和篡改的问题下,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安全有着一定的威胁。
四是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所谓审计线索就是指审计工作中的原始凭证和计算凭证,而会计电算化中审计线索确是无法保证的。
它常常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容易出现系统故障、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等问题,从而破坏了审计数据。
电脑操作的统计工作显示的审计线索不够明确,不能够留下充足的审计证据。
在查账和审计账目时,无法得到相关证明,这需要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改进。
2.促进会计工作职能重心的转移
会计电算化将传统的会计工作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水平,把大量的企业财务人员从会计的基本功能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参与到企业经营决策、规划、责任考核中。
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工作从核算与监督的基本职能向规划、组织、控制、评价的管理职能转变。
3.增强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会计职能最突出的功能就是管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改变了会计管理的技术和方式。
传统的会计管理主要是依靠人来监督和管理,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中心。
这样的管理工作容易受到人为的影响,主观性太强。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管理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减少了人为的影响,强化内控制度的严格执行。
4.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与业务结合更紧密
传统会计是与企业经营业务是分部门的。
会计的工作重点是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产生的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分类,依据会计规则进行会计核算并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严重的滞后性,通常说会计就是消防队员。
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的前移,使会计工作的触角伸到了业务的每个方面,各项财务信息直接从采购、生产、仓储、人事等各业务线上实时采集与控制。
会计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使会计参与到业务决策、经营管理中,有效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工操作和纸质化处理是传统的会计管理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而会计电算化则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需要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需具备包括系统维护工作、保护数据信息安全、防止公司重要信息泄漏的能力。
其次,随着会计工作重心向规划、组织、控制、评价的管理职能转移,还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拥有更高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这对会计工作人员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理念的快速融入各行各业,将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电子发票、电了货币等新兴事物对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会计电算化及会计的职能也将向互联网化、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飞涛.浅析会计电算化及其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14).
[2]郭剑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一r作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
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思考【2】
摘要: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的普及与应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管理标准及控制要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文对会计电算化整个操作过程的管控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完善系统管理制度,在系统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强化管理,可以使电算化系统得以有效使用,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日常维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企业现代化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但由于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不可见性和高度集中性,也给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确保系统正常、安全地进行,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基础需要完善
(一)做好人员、环境、硬件的合理配置
1.高度重视机房管理。
机房内应保持室内清洁,应充分满足防火、防潮、防尘、防磁和防辐射及恒温等技术要求,系统摆放要合理,有条件的应进屋换鞋。
室内严禁吸烟、乱扔果壳纸屑等杂物。
对进入机房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无关人员不能随便出入,严格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系统,做到专机专用。
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带软盘进入机房,系统内严禁插入不相关的磁介质,不能在系统上玩游戏,也不能用安装系统的计算机上网,若必须用于网络的远程操作,应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时杀毒,定时升级。
每日结束操作时要及时关机,锁门锁窗,防止他人篡改数据。
2.合理配置硬件设施。
一般来说,传统的单机版电算化系统对系统的要求都比较低,而当前较多的电算化软件特别是升级后实施的ERP软件往往是要联网使用,通过分布式系统,众多的使用终端通过网络实现对服务器的访问,因此对于计算机硬件的要求相对较高。
这就需要企业考虑配置较高的的电脑,且考虑适当的带宽。
设置服务器的工作地对于电脑、网络的要求则需要特别测算,否则将会极大影响整个企业(集团)的.工作效率。
3.确定专人负责,合理分配权限。
手工记账时,财务人员可以分为出纳、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岗位。
而在电算化系统中,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据操作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电算化主管等岗位 ,这就要求在现有的会计人员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可能有人不适合系统,就需要分流了,也有可能出现一人兼两职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现象。
严禁由一人变换身份登录完成制证、复核和记账的整个步骤。
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维护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系统管理员,数据维护管理与审核分设,系统操作与档案管理分设。
另外,还应建立岗位轮换制,出纳人员不能进行复核、记账,也不能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各岗位既要分工明确,互相独立,又要互相牵制和制约,职权分离,这样可以有效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从而防止出现舞弊和欺诈。
工作流程要安排科学,前后衔接合理,不能由于某个人的消极怠工而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
(二)选择符合企业管理战略的电算化系统
在20世纪中叶,电算化已经初露端倪,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发出不少的电算化软件,企业从自身的行业特点、日常经济往来业务的要求、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财务的承受能力等几点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软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业务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前瞻性的预测,有选择的安装数据模块,切记好高骛远,选择大而全,结果造成闲置,形成浪费。
系统由软件的开发人员安装和调试,并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情况,和会计人员一起对系统的模块进行调整,使其与企业的经营特点相贴合,实现企业的经济业务情况与财务系统相有机融合,避免生搬硬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趋势是集团化、全球化。
因此,企业必须根据管理战略的要求,实施ERP等管理系统,此时需要考虑财务系统与ERP系统的对接或在ERP模块设置财务系统,兼顾财务习惯与操作的简便性。
二、做好电算化系统的前期实施工作
1.做好人员的岗前培训。
在选择好适合的软件系统后,由系统开发人员对会计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一般1-2个月时间,每个人要做到对系统的各个步骤都熟练掌握,培训未合格人员,可做其他辅助工作,不能上机操作,这样可杜绝系统数据的破坏或丢失,保证正常工作的进行。
系统操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等级证书,没有证书者不能上岗。
2.完善基础信息录入。
系统调试成功后,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录入,包括科目的选择与设置、编码、期初余额、人员信息、往来单位信息及各明细账的设置等。
输入信息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信息源头,无效信息的输入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垃圾,必须仔细认真。
输入完各科目的期初余额后,可用系统的试算平衡功能,来检查录入的数据是否平衡,如果系统显示期初余额不平衡,需要重新修改。
输入结束后,应由两人以上对录入的数据与手工记账的账本进行反复核对,只有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系统的正常操作。
系统试运行后,至少在3 个月内,实行手工和系统双重记账,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系统运行正常,数据保存成功,取得与手工记账相一致的结果,才能停止手工记账。
3.建立电算化系统管理制度。
系统操作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规程应明确各操作人员的职责、操作程序和平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形成一套本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文件,打印成册,同时公开张贴,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三、做好电算化系统的日常使用管理
1.操作权限的设置。
在系统中,应设置不同的权限,要层层设置,最大权限的人只能是会计主管一人,严禁每个人都设置成最大权限,每个岗位只能拥有自己的权限,每个人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操作,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防止财务机密外流,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准确、可靠。
操作权限控制采用设置口令来实行,每人应设置本人密码,不能所有人共用同一密码,每人对自己的密码有保密的义务,严禁泄露,也不能故意窃取他人的密码。
密码应由会计主管统一授权和管理。
操作人员如果离开工作现场,必须在离开前退出已经运行的程序。
对关键步骤如反结账、大额调账等特殊环节,要建立操作审批记录,并签字留档,以备查验。
2.财务数据质量管理。
输入信息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信息源头,无效信息的输入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垃圾,必须仔细认真。
凭证输入后,系统将自动进行多项业务处理,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因而数据输入管理是整个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程序中关键的控制环节。
3.账表输出管理。
每月在结账后,进行报表的打印。
对于现金科目和银行存款科目应每日制证,每日打印凭证和日记账。
出纳人员每日根据日记账余额和库存对账,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做到当日账页打印出来,当日对账完毕,如有不符,及时查找。
其他科目,可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制证,但当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当月必须制证完毕,并在审核无误后,及时打印凭证和财务报表。
选择在年底打印账簿,平时对稽核人员的要求就比较高,企业应设专人担任稽核工作,每月核对凭证与所记账目是否相符,报表和各明细账余额是否相符等。
稽核工作非常重要,必须由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做到当月记账,当月稽核完毕。
如有不符,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更正。
打印输出的账表凭证应由有关人员签字盖章,并装订成册。
4.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维护。
由于电算化系统软硬件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出现硬件或者软件的故障,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操作人员不应擅自进行系统软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不得擅自升级、改变系统软件版本或更换模块,不得擅自改变系统环境的设置。
企业应设专人担任系统维护员,一般是由会计人员担任,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或者与软件服务商直接联系,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四、做好电算化系统的备份与安全管理
1.备份管理。
系统应定期备份,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备份,可以每个月为周期,也可以按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
一般系统都有强制备份功能,除在计算机上进行备份外,还应在另外的光盘人质或磁介质上进行备份,一般应备份两份,以免财务软件出现故障,数据丢失。
每隔一段时间,对备份文件进行检查,看是否运行正常,防止由于磁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2.安全管理。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数据从后台上来看是完全开放式的,因此保密性、安全性等都比传统模式更加脆弱,如系统数据被删除、破坏和非法篡改并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和审计线索,这使电子数据的安全保护、备份和恢复、禁止非法操作变得极为重要。
一是,要设置并实施完善有效的系统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和完善操作管理章程、重视内部稽核、增强数据安全是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日常管理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完整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
二是,要积极防止病毒对系统的破坏与入侵。
企业应尽可能做到财务系统的相对封闭运行,及时更新防杀病毒软件,充分运用加锁存储设备,加强磁盘读写控制。
在网络财务软件环境下,还应采用防火墙、网关封锁、身份认证、验证密码等安全技术,确保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江路明,孙国萍.会计电算化[M].中国市场出版社,.
[2]相新江.论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8).
7.试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篇七
电算化审计指审计的对象是会计电算化以后形成的审计的一个分支, 是指独立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第三者。即独立审计人员对特定经济实体电算化的可计量的信息证据进行客观的收集和评价, 以确定这些信息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 并向利害关系人报告的一个系统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工作, 电算化审计应覆盖会计信息系统从计划、分析、设计、编程、测试、运行、维护到系统报废为止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业务。
按照审计与计算机的关系紧密程度, 电算化审计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类型:绕过计算机审计、穿过计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一)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 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未发生变化, 但因会计电算化本身特点和其固有的风险显示了审计的内容包含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作用的审查, 审计内容也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 各会计事项都一般是由在程序控制下的计算机自动完成, 诸如手工会计处理中有利于减少因粗心致使错账现象的发生。但系统的应用程序若不对或被人非法更改、毁坏, 则计算机就会按最新修改的程序来完成所有会计数据, 财务结果就会浑然不觉地出现错误。审计内容关键是对人的审查, 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对纸面信息实施核对和辨认, 特别要从审计角度审查系统的可审性、审计线索的设置等。
(二)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传统的查账方法, 对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已不完全适用。手工审计中, 从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总账、明细账、汇总表直至编制会计报表, 每项都经过核对记录和验收人的认定签名, 审计线索为纸质的账簿资料, 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 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 来获取审计信息。而在会计电算化审计中, 审计人员必须间接了解这种会计信息, 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只要录入机内, 传统的纸质账证表已被取代, 大多数的文字记录被存储会计信息的会以文件的形式存入机内的数据文件。磁盘等磁性介质所代替, 虽然查询时系统能够依据需求临时生成, 然它仅是暂存的, 肉眼所见的线索由此减少
(三)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储的电磁化, 如果还是采用固有的手工系统的那一套审计技术, 就很难实现审计的目的。利用计算机比手工在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工作方面更有优势。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效能所实施审查, 同时又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用计算机日益成熟、先进的技术来执行各种操作和处理, 也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可以简便快捷地从为数众多的会计事项中搜寻到审计指定要求的会计资料, 由此摆脱繁重又浪费时间的审计文书安排负担。
(四)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准则和要求的影响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新特点和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方法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手工审计中原有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很难生存。而在我国, 由于财政部印发了很多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但准则中, 并未特别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制定的内容, 计算机审计工作又缺乏实用性软件, 因此, 应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 必须自己在实践工作中摸索和积累适合新情况的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包括系统设计、开发、应用软件、运行等标准以及相关联的内部控制制度, 以调整会计电算化审计, 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电算化审计总是人机审计, 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仍然掌握决定权。实际情况, 手工系统中, 审计人员凭借本身的经验、知识技能, 结合运用每个审核检查的方法, 就能够实现。但是在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后, 系统环境相较于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 如果审计人员单单依靠以往的知识和技能是根本不能胜任工作的。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流失, 集体的利益不受损, 审计人员承担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 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还应对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清楚的认识。
(六)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由于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 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控制下, 固有风险一般情况有所改变, 但因为互联网会计环境的开放性和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会计资料被非法修改、窃取或复制的机会大大增加, 会计信息被他人非法拷贝和篡改、会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竞争对手截拦和泄露等威胁会计数据的安全、可靠和完整性控制不易保障;同时计算机容易受到“黑客”的入侵、木马以及恶意程序的攻击, 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外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案例数不胜数。对重要账户或交易的实质性测试通常和企业的历史数据有直接联系, 由于软件版本的更新、平台的迁移, 难以从往年堆积的账套里提取此类历史数据, 审计人员被逼无奈不得不从众多的文档中搜集整理历史数据, 这不仅不能提高审计效率, 而且带来了更多新的审计检查风险。
总而言之,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 积极采用集信息管理、财务手段、环境评估等多种学科知识的技术方法, 改革审计方法及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进行审计, 实现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处理的转变是重要的发展趋势。这样, 才能更好地使用它, 发挥它的特长, 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摘要: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变革, 同时也给传统审计带来了巨大冲击。文章从电算化审计的内涵出发, 通过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比较, 充分展现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这些影响必将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影响
参考文献
8.关于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 审计 信息技术
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审计在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信息产业技术与现代审计活动的发展与不断融合的产物。而基于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审计活动发展目标就是能够恰当并正确的有效评价会计信息系统,正规实行审计监督,以此才能协调当前会计环境变革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企业审计活动健康发展。
一、电算化背景下的审计工作问题对企业审计造成的影响
(一)审计内容发生变革
以往传统手工会计实务工作系统中,从会计信息相关的原始凭证到账簿登记等会计实务的处理都是以手工形式为主,所以审计的主要对象都是这些会计信息文字记录。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行,会计信息中的重要原始凭证、数据报表等内容都是以磁性介质作为存储空间。与常规手工会计实务处理形式相比,一些常见性算账、记账等基本日常会计实务处理一般不会出现差错,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操作程序、数据如果被他人非法篡改或窃取,也同样会导致会计实务处理的最终结果与实际状况出现脱节、不符的现象,导致企业经济审计结果出现错误。
(二)审计环境发生改变
在手工纸质会计工作条件下,审计工作的执行有着基本套路与流程处理方式,能够对会计资料、凭证等进行抽查、反复复合等,形成一套固有的审计处理模式。而在会计电算化工作条件下,原有的审计行为、审计工作固有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这是由于审计内容已经与电算化系统程序相结合,加之系统会需求升级、开发、数据维护等,从而导致审计工作所需的会计内部控制成效也发生变化,即审计工作的执行需要计算机软件、程序系统等加以辅助才能完成全部工作任务,需要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处理手段相融合,进而才能完成这种磨合或是过渡。
(三)新环境下审计线索发生了中断
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每一步工作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实施了电算化会计会导致审计线索的中断甚至消失。另外,在当前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也相对缺电算化会计审计业务人才。尤其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内需建设,各方面基础建设的人才需求程度不断提高,同样,会计电算化下具备审计工作资历的人才也极为需求。
二、强化电算化会计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实行举措
(一)营造电算化审计工作环境
首先,应当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监督环境,这就需要在宏观法治环境下完善或健全出企业审计活动相关的财经法规、执行政策等。其次,要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内控机制,并结合企业具体项目或是经济活动的客观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部署与安排。如加强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等;再如,建立一套电算化背景下的审计活动执行方法等,以此才能为营造审计工作健康环境做足准备。
(二)更新企业审计方法,重点做好会计信息审计
1.系统内部审计
首先,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做好信息交流、信息反馈等工作准备。如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责任负责人进行座谈,或者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做好对被审计单位会计内控情况的问卷调查等。其次,进行初步评价。主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与正规评价。最后,做好内控执行情况复合性测验。主要是对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认真执行而采取的测试。对计算机内部控制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测试,对手工控制则可以采取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手工测试方法。
2.重视电算化系统下审计成果
在该环节中,主要考察原始凭证相关的数据在系统中输入的成果是否具备真实性与完整性,从而才能将这些会计凭证、信息数据等内容打印出来,而未弄清数据真实程度之前,不能进行审计。
(三)拓展网站认证业务
电算化会计背景下,网络共享特性尤为显著,虽然能够提供各项作业处理的方便性,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质、以及相关重要数据的无纸性,网络交易风险程度也会相应提升。为此,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条件下的审计活动处理質量,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加强或开拓网站认真业务,以此才能保证网络下的商务交易活动安全进行。
(四)做好审计人才储备
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储备。为此,这就需要审计工作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更新自身专业体系知识,加强电算化背景下的审计方法学习与研究,以此才能提高从业素质与职业素养,保障审计工作的执行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在人员培训过程中注重对审计证据收集、审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审计方法、审计技术等方面问题的强化,以此才能为电算化背景下的审计执行提供人力基础。
三、结语
总之,传统审计工作与电算化会计形势下的审计工作有着本质区别。为此,企业审计工作应当对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理论与审计方法加以深入研究,以此才能提高企业审计工作质量,保证被审计的会计凭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陈玲,李晓红.会计电算化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7(03)
[2] 赵红龙.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09(06)
[3] 马晓慧,高珺.会计电算化与审计之我见[J].现代商业,2008(17)
(责任编辑:何秀秀)
【关于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影响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简述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07-15
我对会计电算化的感想07-07
试论会计专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论文07-27
企业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08-04
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对我国会计的影响10-12
谈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07-19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10-13
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07-19
新老会计准则差异对企业的影响10-26
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