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6教案(精选8篇)
1.汉语拼音6教案 篇一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汉语拼音6(j q x)
一、教学要求
1.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二、教学重点
重点是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四、教学准备
j、q、x的字母卡片;图画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拼音乐园逛一逛。准备——出发!(配上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2.师:拼音乐园到了,这里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瞧,他们来了!逐个出示拼音字母:g p h l k(自由读——指名读)
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把这些声母的名字都记住了,还有几个声母朋友,老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师说顺口溜,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说,学生拍手回答)
4.师:太棒了!看到同学们到拼音乐园里能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娃(图片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也眼馋极了,也想到拼音乐园去玩一玩。那么,它会有什么收获呢?咱们来看一看!
二、教学声母j q x 1.学习“j q x”的发音。(1)学习拼音“j”。
师:小鱼娃蹦蹦跳跳来到了拼音乐园,哇,里面可好玩啦!有喔喔叫的公鸡,有游来游去的小鱼„„你看,小鱼娃还和一窝小鸟做了好朋友呢!小鱼娃在拼音乐园里又是骑马,又是游泳,又同拼音捉迷藏,跟小朋友做游戏。小鱼娃正玩得高兴,突然他听到“叽叽叽”的叫声,小鱼娃回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鸡正在和他们的鸡爸爸开心地玩耍呢!
师:小朋友们看这就是鸡爸爸!
师贴图,讲述:小鸡的“鸡”跟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相同,有小朋友认识它吗?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试读)真了不起!你们把它读对了,你瞧它朝你们笑呢!(师板拼音“j”)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叫叫它,同它有礼貌地打个招呼好吗?(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小鱼娃着急了,也想快点认识它,谁能来帮帮它?(指名做小老师领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师: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小鱼娃记住这个拼音?(生说顺口溜)(2)学习拼音“q”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师继续讲述故事:小鱼娃很高兴自己也认识一个声母朋友。哎?小鱼娃刚才还挺高兴的,现在又怎么啦?哦!原来它看见公鸡爸爸手里拿着气球正分给小鸡们玩呢。它大概也想要吧!
师边贴气球图边述:气球的“气”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这个声母的读音。(出示拼音卡片“q”)
师:小朋友,你能猜出它的读音吗?(自由试读——指名试读)师:听听老师怎么叫它好吗?(师范读)
师:现在谁来做小老师教小鱼娃,让它快点高兴起来。(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小鱼娃记住这个拼音?(生说顺口溜)(3)学习拼音“x”。
师述故事: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鱼娃怎么还不高兴呢?公鸡爸爸好像看出了小鱼娃的心思,可是它那个气球已经给他的鸡孩子玩了,怎么办呢?忽然,公鸡爸爸拍了一下脑门,转身回家捧来了大西瓜,切了一大块递给了小鱼娃,这下,小鱼娃“嘻嘻嘻”地笑了。
师边贴西瓜图边述:西瓜的“西”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声母的名字。(出示拼音卡片x)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已经猜出它的读音了。(指名读——齐读)
生读完师贴卡片“x”:你们真能干,已经会读了,你看小鱼娃也会读了。师: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小鱼娃记住这个拼音?(生说顺口溜)
二、拼读音节
小鱼娃可爱玩了,它认识了三个新的拼音朋友后,马上拉上它们的手和原来的拼音老朋友玩,你们猜它们会看见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3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小组活动:拼读P29页的音节。
2.汇报检查(读到家、下时提醒是三个好朋友拉拉手,一定要把三个好朋友读完,不能把中间的好朋友丢掉,读到去是初步提醒去两点)
小组代表读、集体读、开火车读、抢读
三、探究j q x与ü相拼的规律
1.出示小组学习内容:(1)看看图,拼一拼旁边的音节。(2)比一比第一行和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
2.生汇报自学讨论结果:(1)齐拼音节解决问题(1);(2)解决问题(2),通过拼读和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j q x后面的韵母虽然写的是“U”,但是却发“ü”的音。
3.你们知道为什么j q x后面的“U”为什么读“ü”吗?是不是书上印错了?为什么j q x与“ü”相拼可以去掉两点呢?生试拼“U”,拼不出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故事:j、q、x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u弟弟见了它们就害怕,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劝劝它们,可j、q、x三兄弟看见了小ü的帽子什么漂亮,就调皮地要拿小ü的帽子玩。从此,小ü见了j、q、x,就把帽子摘下来和j q x三兄弟玩。板:ju、qu、xu、问:摘下帽子的是谁呀?
教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四、书写j q x 师:小鱼娃知道了三个声母的名字,记住了它们的样子,还想学会写它们呢!你们想学吗?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它们怎么写。请同学们再翻到书本29页,看一看,分成小组讨论每个声母占在什么格,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4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小组讨论、交流j q x的写法。师范写,并强调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学生练习写j q x,指名上台板,教师巡回指导。师集体纠正。
五、小结回味
师:今天小朋友们在拼音乐园玩得开心吗?在拼音乐园里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呢?(指名回答)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呢!我真替你们高兴!看,小鱼娃也玩得高兴极了。现在小鱼娃想跟小朋友们说再见了,小朋友们也跟小鱼娃说再见吧。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5页
2.汉语拼音6教案 篇二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读者见面了, 从第5版2005年出版到现在, 又历经7年时间, 用7年时间修订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 在质量上又有了很大的跃升, 真是可喜可贺。
一、完善词目
《现汉》6版进一步完善词目, 这主要有:增删字词、分合字词、调整主副条, 使词目的设立更为合理, 更能适合读者查阅的需要。
1. 删字、词
有些字由于读音的改变, 而删去了在某个音节里的字, 如拆 (5版, P122) 、麻 (5版, P905) ;有的是删去了异体字, 如按的括号中的“案” (5版, P10) 。除删字头外, 还删词目, 如西南非等。
2. 增字、词
增字头有咳 (6版, P145) 、那 (6版, P927) 、舥 (6版, P964) 、冉羽 (6版, P1085) 。
除增字头外, 还增收词目, 如“才”字头下增收才赋、才俊、才貌 (均见6版P118) 、“搭”字头下增收搭台、搭戏 (均见6版P231) 、“发”字头下增收发飙、发颤、发怵、发光、发国难财 (均见6版P348-349) 、“拉”字头增收垃圾食品、拉不开栓、拉吹、拉风、拉活儿、拉皮、拉票、拉网式、拉下马 (均见6版P764-765) 、“杂”字头下增收杂阵、杂色、杂谈、杂忆、杂役、杂症 (均见6版P1616-1617) 等。
3. 分条目
原来只有一个条目, 在6版分成两条。
5版P435:改编gǎibiān动 (1) 根据原著重写 (体裁往往与原著不同) :这部电影是由同名小说~摄制的。 (2) 改变原来的编制 (多指军队) :把原来的三个师~成两个师。
6版P415:将5版的第1义项和第2义项分成改编1和改编2, 注音、词性、释文、例句都完全一样。
4. 合条目
原来有两个条目, 在6版合成一条。
5版P240:搭伙1 dā//huǒ动合为一伙:成群~∣他们搭了伙, 一起做买卖。
搭伙2 dā//huǒ动加入伙食团体:在单位食堂~。
6版P230:将两条合成一条搭伙, 搭伙2为第1义项, 搭伙1为第2义项。注音、词性、释文、例句都完全一样。
类似的还有5版P905麻1和麻2合并为6版P861的麻1, 5版P975的那1、那2合并为6版P927的那, 5版P1557的押1、押2合并为6版P1488的押等。
5. 主副条
6版对5版的主副条作了调整, 将主条调整为副条, 将副条调整为主条。如第5版《现汉》的主条答理、娥眉、夹肢窝、压宝都调整为副条, 而副条搭理、蛾眉、胳肢窝、押宝在6版《现汉》里都调整为主条。
6. 调次序
6版对5版错误的排序, 也加以调整, 使之更符合音序的排列。如5版《现汉》将“爱不释手”排在“爱……不……”之前 (见P5) , 6版将“爱……不……”排在“爱不释手”之前, 因“不”音序在“释”之前。
二、完善字形
5版《现汉》单字后面的括弧收列该字的繁体字和异体字, 读者弄不清哪是繁体字、异体字。6版《现汉》不但分别了规范字、繁体字, 也还分别了异体字, 特别是还细分了第一批异体字和第一批异体字以外的异体字, 前者用星号一颗表示, 后者用星号两颗表示, 这对读者认识规范字、繁体字和异体字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完善注音
6版《现汉》对5版不正确的注音加以改正。如5版P1的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注音是āfújiādéluóchángliàng, 6版P1改为Afújiādéluóchángliàng;5版P17巴山蜀水的注音是Bāshān shǔshuǐ, 6版P17改为bāshān-shǔshuǐ;5版P905麻麻黑、麻麻亮的注音为mā·mahēi、mā·maliàng, 6版P861改为má·mahēi、má·maliàng, 但也指出口语中也读mā·mahēi、mā·maliàng;5版P3挨个儿āigèr, 6版P3改为āi//gèr, 等等。
四、完善释义
1. 修改释义
5版P16八辈子释文是“好几辈子, 形容很深的程度或很长的时间:倒了~霉—这都是~前的事儿了。”6版P16改为“好几辈子, 形容很长的时间或很深的程度:这都是~前的事儿了—倒了~霉。”
“八辈子”释文从文字上都一样, 只是时间和程度位置对调而已, 说明“八辈子”更强调时间之长, 次才程度很深。所以作了如此修改。
5版P123才分释文是“才能;才智”。6版P118释文是“才能;天分”。“才智”改为“天分”, 更能体现才分的词核的涵义。
5版P241达旦释文是“直到第二天早晨”, 6版P231释文改为“直到天亮”, 两者意义一样, 但6版的释文更加简洁明确。5版的释文不但文字多了3字, 更主要的是没有表现“晚上”这个时间节点。
5版P365发财的第2义项释文是“旧时客套话, 问人在哪里工作说在哪里发财”。6版P348释文改为“客套话, 用于问人在哪里工作”。不但文字精炼, 且更精确, 因为发财用于解放前, 改革开放前一般不用, 但改革开放后逐渐用多了起来, 所以应删去“旧时”。
2. 修改词性
如垃圾, 5版P803两个义项都标为名词。第6版P764作了改正。第1义项为名词, 脏土或废弃物;第2义项为形容词, 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又如怕人, 第5版P1015第1义项为动词, 见人害怕;怕见生人;第2义项为形容词, 使人害怕;可怕。第6版P965释文没改, 而两个义项皆为形容词。这些修改都是很到位的。
3. 增删义项
6版对5版《现汉》的词语的释文的完善还体现在义项的调整上, 或删或增, 使之更加合理。如5版P365发达有3个义项: (1) (事物) 已有充分发展; (事业) 兴盛。 (2) 使充分发展。 (3) 发迹;显达。在6版P348则删去了第2义项, 剩下 (1) (3) 两个义项。实际上, 第1义项已包含第2义项的内容, 且书面语或口语都少有第2义项的用法, 删并是恰当的。又如5版P1170赛车有3个义项: (1) 比赛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 (2) 专供比赛用的自行车、汽车等。也叫跑车。 (3) 泛指专供比赛用的车。6版P1114将 (2) (3) 义项合并, 释文改为“比赛用的自行车、汽车等。也叫跑车”。何等干爽!
6版《现汉》更多的是增加义项, 因为社会在发展, 词语也在发展;还有就是作者对词语的分析更加精到细致了。如6版P16八增加了“数表示多数或多次:~辈子—这事你都说了~遍了”的义项。6版P16八卦增加了“没有根据的;荒诞低俗的:~新闻—这个说法太~”。6版P338讹传增加了“错误的转述:话语几经~, 就变得面目全非”。6版P504还是增加了“表示倾向性选择, 含有‘这么办比较好’的意思:天气凉了, ~多穿点儿吧”和“连接无须选择的若干事项 (跟‘不管、无论’等搭配使用) :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 都得按章程办事”两个义项。6版P1333歪才增加了“指有歪才的人”的义项。
4. 增加图例
6版《现汉》比5版更增加了图例, 这样使读者能更具体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P9的盦、P846的辘轳、P1333的瓦当、P1395的觿、P1459的铏、P1471的盨、P1533的匜、P1667的卮、P1683的觯等。
五、完善书证
1. 删书证
有的书证有两条, 但所起的作用差不多, 6版《现汉》就加以删削。如P3哀伤的书证保留了“哭声凄切~”, 而删去了第2书证“请保重身体, 切莫过于~”。同样的, 哀痛的书证保留了“~欲绝”, 而删去第2书证“感到十分~”。6版P6安抵的书证从“全家于日前~广州” (见5版P7) 删改为“~广州”, 真是惜墨如金。
2. 增书证
6版P348发愁因为是离合词, 所以增加了一个说明离合词用法的书证:这么一点儿小事, 你发什么愁啊?6版P416改写增加了一个书证:“◇~人生”, 就给读者明了改写的比喻的引申的用法, 比5版P436的只有“把这篇小说~成刷本”强多了。5版P528哈气第3义项没有书证, 6版P503增加了书证“外面冷, 屋里热, 窗户上都是~”, 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释文“指凝结在玻璃等上面的水蒸气”。
3. 改书证
6版P348发布的释文为“宣布 (命令、指示、新闻等) ”, 为了更紧密地配合释文, 所以把书证修改为“~通缉令—~大风降温消息”。一为命令, 一为新闻的书证。义例结合得非常完美。6版P1487压案的书证从5版P1556的“~几个月未办”改为“对瞒案不报、~不查的要严肃处理”, 就更有思想性, 提高了辞书教化人的作用。
六、增强规范
6版《现汉》更加注意贯彻国家语委所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 这突出地表现为对异体字的标注和对成语的注音上。
6版《现汉》单字条目所用汉字以现在通行的为标准。繁体字、异体字加括号附列在规范字之后, 异体字的左上方标注﹡号, 带一个﹡号的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异体字, 带两个﹡号的是该表以外的异体字。
对成语的注音也贯彻了国家语委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GB/T16159-1996) 第4.8款成语拼写的规定。四字成语结构上可分为两个双音节的, 在中间加短横“-”, 如“风起云涌”注作“fēngqǐ-yúnyǒng”, 不能分为两个双音节的, 全部连写, 如“不亦乐乎”注作“bùyìlèhū”。 (见该词典《凡例》3.11)
作为我们语言学术的最高机构, 能认真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 实属不易。
七、疑惑之处
6版《现汉》在修订中, 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做到了辞书质量的跃升。但本人愚顿, 对其中一些问题, 仍疑惑不解, 特就教于作者和方家。
1.6版P5对“爱惜羽毛”的注音为“àixīyǔmáo”, 为何中间不加短横呢?
2.6版P503哈喇1、哈喇2、哈喇子三个词的排序, 据作者注音, 前两条为“hā·la”, 后一条为“hālá·zi”, la是轻声, 轻声应排在lá的后面, 为什么“哈喇子”不排到哈喇1的前面呢?
3. 对“燃眉之急”等的修改。
5版P1138的释文为“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 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6版P1084改为“像火烧眉毛那样非常紧急的情况”, 这样就只有字面上的解释, 似乎没有第5版好, 为什么要作如此修改呢?5版P1168“洒”第2义项为“分散地落下”, 6版P1113改为“ (水或其他东西) 分散地落下”, 6版加“水或其他东西”起什么作用呢?这就包含很多东西了, 还不如直接讲“分散地落下”更为简洁。又如5版P1454“夕阳”的第2义项释为“属性词。比喻传统的、因缺乏竞争力而日渐衰落、没有发展前途的”, 6版《现汉》P1388改为“属性词。传统的、因缺乏竞争力而日渐衰落、没有发展前途的”, 删掉了“比喻”, 似乎使释义更不确切, 为什么要删去呢?
4. 词类标注。
6版《现汉》凡例中指出把词分为12大类, 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并没有数量词这个名目。但是词典就把好多词标注为数量词。如P29的百年、P37的半天、P1342的万年、P1527的一生等, 这未免自乱体例。汉语中有没有数量词, 应该很好地加以探讨, 如确实有, 需要加以标注, 也应在凡例中增列, 应是13大类词才恰当。对某些词的词类标注, 我也有些疑惑, 我认为有相当数量的数量词, 是否看作名词更为恰当。如“万年”, 释文为“泛指极其久远的时间”, 释文的词性似乎是名词。“百年”也绝不是100年的意思, 正如作者释文所说: (1) 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大业—~不遇。 (2) 人的一生;终身:~好合 (新婚颂词) —~之后 (婉辞, 指死亡) 。把如此带有名词词性的释文的“百年”标为数量词, 实在令人困惑。
有些词的词类标注, 也令人困惑。如P344的“尔曹”标为名词, 似乎是代词, P596的机时、P1693的周岁、P1558的印张都标为名词, 似乎是量词, 等等, 等等。
5. 词条分合。
5版P11《现汉》案子分为两条。案子1是“一种旧式的狭长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 案子2是“案件”。6版《现汉》P10将案子1、案子2合并为案子, 分别为1、2两个义项, 第1义项删去了“旧式”两字。一般说来, 读音、词形都相同而意义上毫无关联, 分别立条, 在条目的右肩加1、2等数码加以区别。我认为, 5版《现汉》将案子分为案子1、案子2是对的。而6版《现汉》将其合并为一条, 却令人费解, 长桌子、长木板与案子在意义上毫无关联, 为什么要合并呢?难道说案件与审案有关, 审案与长桌子有关 (审判官都坐在长桌子后而面对被审者) , 但似乎太牵强了。还是5版《现汉》的处理为妥。类似这样的分合不甚合理还很多, 真令人费解。
虽然我有许多疑惑, 但总的来说, 6版《现汉》比之5版《现汉》质量上有了跃升, 这是值得高兴和庆贺的, 我们对作者的认真负责态度表示钦佩, 对于学术上的不同看法, 还望作者和方家指教, 以释疑解惑, 我将感激不尽。
3.汉语拼音6教案 篇三
摘要文章阐述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科技条目修订的思路与实践:加强规范性、确保科学性、完善系统性、补充知识性、体现时代性。在修订中,力求做到这五个方面的完美结合,使科技条目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科技条目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时代性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的修订工作从2007年10月开始,至2012年3月完成,2012年6月正式出版。
《现汉》第5版收录科技条目约1万条(如果以义项为单位,则在1.3万个左右),是《现汉》正式出版以来一次全面、深入的修订,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普遍肯定。基于此,《现汉》第6版科技条目的主要修订任务是:在全书科技条目篇幅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增收一些近年出现,并已进入社会日常生活的科技新词,修正第5版中存在的少量失误和不足,及时反映科技发展的新面貌、新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条目的编写质量和查考价值。我们的修订主要从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时代性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加强规范性
《现汉》科技条目的收词和释义,既要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也要遵从国家的科技名词规范。科技词语常常遇到一物多名的情况,我们一般把专业领域中使用的名称作为正条,并详细注释,对异名、异形做副条处理,彼此挂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词语因而也发展迅速,新旧名称常有变化,我们要在词典中及时反应这种变化,这是《现汉》规范性的重要体现。《现汉》在科技条目的修订中,始终强调规范性,及时跟进科技词语的最新变化。《现汉》第6版在加强科技条目规范性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参考《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适量增收表中的科技用字及相关的科技条目
2009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中,有部分《现汉》第5版未收的字,第6版酌情做了增收。在增收科技用字时,有时会带出相关的科技词语,我们会一并考虑是否收录。例如[1]:
蒄guān名有机化合物,针状晶体,浅黄色,可看作是六个苯环组成的环烃。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收录了“蒄”字,该字有guān和guàn两个读音,存在争议,我们根据《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中的相关条文,将其读音确定为guān。
又如:
杄qiān
①见26页白杄、1055页青杄。②用于地名:~树底(在河北)|~木沟(在山西)。
白杄báiqiān名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叶子四棱状锥形,球果圆柱状长卵形。木材可用来制电线杆、枕木、家具等。
青杄qīngqiān名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0米,叶子四棱状锥形,先端尖,球果圆柱状长卵形。木材可用来制电线杆、枕木、家具等。宜于造林,也供观赏。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收录了“杄”字,《现汉》第6版据此增收单字“杄”及由“杄”作为语素构成的相关科技条目“白杄、青杄”。
再如:
蛃bǐng见1175页石蛃。
石蛃shíbǐng名昆虫,身体长,棕褐色,体表有鳞片,触角丝状细长,生活在阴湿的地方。种类很多。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收录了“蛃”字,现有资料中“蛃”只见于“石蛃”,《现汉》第6版据此增收单字“蛃”及由“蛃”作为语素构成的相关科技条目“石蛃”。
2.进一步贯彻科技名词规范
科技名词的规范,我们主要遵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由于不同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是陆续进行、公布的,《现汉》不但要陆续予以跟进,还要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之前跟进不到位的现象。在第6版修订中,我们特别加强了对科技名词规范的学习和检查,进一步贯彻了科技名词规范。
例如:
《现汉》第5版:
无纺织布wúfǎngzhībù名一种以纺织纤维为原料,外观和用途相当于布匹的片状物,因不经过一般的纺织过程,而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使纤维黏结得名。可做包装用布等。也叫不织布。
不织布bùzhībù名无纺织布。
《现汉》第6版:
无纺布wúfǎngbù名一种以纺织纤维为原料,外观和用途相当于布匹的片状物,因不经过一般的纺织过程,而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使纤维黏结得名。无纺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交通、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
过去“无纺布、无纺织布、不织布”这几个名称一直并行使用,现在名词委推荐使用的是“无纺布”,我们随之予以调整,进一步贯彻了科技名词规范。
又如:
《现汉》第5版:
声速shēngsù名声波传播的速度。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不同,在15℃的空气中每秒为340米,在水中每秒为1440米。旧称音速。
音速yīnsù名声速的旧称。
超声速chāoshēngsù名超过声速(340米/秒)的速度。也叫超音速。
超音速chāoyīnsù名超声速。
《现汉》第6版:
超声速chāoshēngsù名超过声速(340米/秒)的速度。旧称超音速。
超音速chāoyīnsù名超声速的旧称。
名词委推荐使用的规范名词是“声速”“超声速”,再参考《现汉》第5版“声速”和“音速”释义的处理方式,第6版对“超声速”和“超音速”的释义做了修改,进一步贯彻了科技名词规范。
类似的情况还有“太阳能电池”“平鲉”等。
3.进一步贯彻计量单位规范
例如:
《现汉》第5版:
道1dào……B11(~儿)量计量单位,忽米的俗称。
丝(絲)sī……③量表示长度、重量的单位。a)长度,10忽等于1丝,10丝等于1毫。俗称1忽米为1丝。b)质量或重量,10忽等于1丝,10丝等于1毫。
《现汉》第6版:
道1dào……B11(~儿)量计量单位,相当于10微米。
丝(絲)sī……③量表示长度、重量的单位。a)长度,10忽等于1丝,10丝等于1毫。b)质量或重量,10忽等于1丝,10丝等于1毫。
“忽米”是公制长度单位,不是法定计量单位,第6版删除了“忽米”,并在与之关联的“道”和“丝”的释义中做了相应的处理,进一步贯彻了计量单位规范。
又如:
《现汉》第5版:
电流diànliú名①电荷的定向流动。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发光效应等。②电流强度的简称。
电流强度diànliú qiángdù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单位是安培。简称电流。
《现汉》第6版:
电流diànliú名①电荷的定向流动。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发光效应等。②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单位是安培。旧称电流强度。
电流强度diànliú qiángdù电流②的旧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推荐使用的规范名词是“电流”,《现汉》第6版将词目从“电流强度”调整为“电流”,进一步贯彻了计量单位规范。
4.释文中采用科技名词的规范名称
例如:
《现汉》第5版:
流线型liúxiànxíng名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的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艇tǐng名①比较轻便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②小型军用船只,如炮艇。潜水艇无论大小习惯上都称为艇。
《现汉》第6版:
流线型liúxiànxíng名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艇等的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艇tǐng名①比较轻便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②小型军用船只,如炮艇。潜艇无论大小一般都称为艇。
名词委推荐使用的规范名词是“潜艇”,而不是“潜水艇”。我们对此进行了全书统查,把全书释文中的“潜水艇”统改为“潜艇”。
又如:
《现汉》第5版:
机体jītǐ名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包括植物和动物,如最低等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最高等最复杂的人类。也叫有机体。
发病fā∥bìng动某种疾病在有机体内开始发生:~率|秋冬之交容易~。
酶méi名生物体的细胞产生的有机胶状物质,由蛋白质组成,作用是加速有机体内进行的化学变化,如促进体内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发酵等。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类或某一个化学变化起催化作用。
《现汉》第6版:
发病fā∥bìng动某种疾病在机体内开始发生: ~率|秋冬之交容易~。
酶méi名生物体的细胞产生的有机胶状物质,由蛋白质组成,作用是加速机体内进行的化学变化,如促进体内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发酵等。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类或某一个化学变化起催化作用。
生物学中,“机体”是规范名词,《现汉》第5版中,“机体”为正条,“有机体”为副条。但在“发病”“酶”的释义中却使用了“有机体”,这不符合《现汉》行文中应采用规范名词的原则,第6版做了修订,把相关释义中的“有机体”改为“机体”。
二、确保科学性
科学性是《现汉》科技条目释义的核心,通过这次修订,《现汉》中科技条目释义的科学性更趋完善。
例如:
《现汉》第5版:
海洛因hǎiluòyīn名有机化合物,白色晶体,有苦味,有毒,用吗啡制成。医药上用作镇静、麻醉药。常用成瘾。作为毒品时也叫白面儿。[英heroin]
《现汉》第6版:
海洛因hǎiluòyīn名有机化合物,白色晶体粉末,有苦味,有毒,用吗啡制成。医药上用作镇静、麻醉药。极易成瘾。作为毒品时也叫白面儿。[英heroin]
服食海洛因,很快就会成瘾,所以必须远离毒品。《现汉》第5版释义中说“常用成瘾”不够妥当,第6版改为“极易成瘾”,更科学精准。
又如:
《现汉》第5版:
二年生èrniánshēng形属性词。(植物)种子萌发的当年只长出根和叶子,次年才开花结实,然后死亡的,如萝卜、白菜、洋葱等都是二年生的。
白菜báicài名①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花淡黄色。是常见蔬菜。品种很多,有大白菜、小白菜等。②特指大白菜。
洋葱yángcōng名①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茎细长,中空,花小,色白。鳞茎扁球形,白色或带紫红色,是常见蔬菜。②这种植物的鳞茎。‖也叫葱头。
冬小麦dōngxiǎomài名指秋天播种第二年夏天收割的小麦。
《现汉》第6版:
二年生èrniánshēng形属性词。(植物)种子萌发的当年只长出根和叶子,次年才开花结实,然后死亡的,如萝卜、冬小麦等植物都是二年生的。
《现汉》第5版“二年生”的释义中说:如萝卜、白菜、洋葱等都是二年生的。我们来看“白菜”的释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葱”的释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举例应尽量举典型的例子,而白菜和洋葱都不是典型的二年生植物,第6版将“白菜、洋葱”改为典型的二年生植物“冬小麦”,更科学精准。
再如:
《现汉》第5版:
闰年rùnnián名阳历有闰日的一年叫闰年,这年有366天。农历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这年有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
《现汉》第6版:
闰年rùnnián名阳历有闰日的一年叫闰年,这年有366天。农历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这年有13个月,即383天、384天或385天。
《现汉》第5版“闰年”的释义不够完善,闰年也有385天的。第6版修订之后,弥补了缺憾,注释更为严谨。
类似的情况还有对“虹吸现象”“伽马刀”“梭子蟹”“变色龙”等词条释义的修改。
三、完善系统性
《现汉》向来重视系统性,一方面是收词的系统性,一方面是相关条目释义的系统性。《现汉》第6版着重对收词的系统性做了检查和调整。
例如:
肾炎shènyán名肾脏发炎的病,通常指肾小球肾炎,由链球菌等细菌或病毒引起。症状是血尿、高血压、水肿等,严重的出现心力衰竭或尿毒症。
从医学上看,“×炎”可能有上百种,是否收录、收多收少、哪些收哪些不收,取决于词典的性质和规模。作为小型语文词典的《现代汉语小词典》均未收录“×炎”,而作为中型语文词典的《现汉》则收录了较为常见的。如《现汉》第5版收了常见的“肠炎、肺炎、肝炎、关节炎、阑尾炎、盲肠炎、心肌炎”等,但未收同样常见的“肾炎”,第6版予以增补,这体现了《现汉》科技条目收词的系统性。
又如:
《现汉》第5版:
穗状花序suìzhuàng huāxù花序的一种,主轴很长,没有花梗,花直接生在主轴上面,如车前、小麦的花序。
花序分为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常见的有限花序有聚伞花序等,常见的无限花序有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等。《现汉》收科技条目时,首先收录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下位词则只收常见的。如收录了基本概念“花序”,其下位词则只收常见的。《现汉》第5版修订初稿时,曾经收录了“聚伞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等,在修订后期,要求科技条目适度删减条目、压缩篇幅。在删词过程中,只删了“聚伞花序、总状花序、伞形花序”,而漏删了“穗状花序”,造成了各种花序收词不统一的缺憾。这一组词要么统一收录,要么统一删除,处理方式要一致。第6版删除了“穗状花序”,使收词更具系统性。
再如:
《现汉》第5版:
斩假石zhǎnjiǎshí名剁斧石。
《现汉》第5版收录了“斩假石”,并作为“剁斧石”的副条处理,却漏收了主条“剁斧石”。严格地说,这是一处硬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因第5版删减科技条目不够慎重造成的。第6版修订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删去了“斩假石”。为了避免类似失误,今后删条时要统查全文,以保证收词的系统性。
四、补充知识性
在科技条目的释义中,要尽可能地交代其命名理据和应用领域等,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它是什么,而且还知道它用在什么地方。通过补充命名理据、应用领域等手段,把枯燥、生涩的专业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科技内涵。
例如:
《现汉》第5版:
干电池gāndiànchí名电池的一种。参看306页电池。
《现汉》第6版:
干电池gāndiànchí名电池的一种,因其电解液用淀粉糊固定,不能流动,所以叫干电池。参看292页电池。
《现汉》第5版“干电池”的释义过于简单,读者查阅之后依然无法明白词义。第6版补充了“干电池”的命名理据,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有助于读者理解词义。
类似补充命名理据的条目还有“白面儿”“关东糖”“鹤嘴镐”“鸡新城疫”“雨花石”等。
又如:
《现汉》第5版:
无纺织布wúfǎngzhībù名一种以纺织纤维为原料,外观和用途相当于布匹的片状物,因不经过一般的纺织过程,而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使纤维黏结得名。可做包装用布等。也叫不织布。
《现汉》第6版:
无纺布wúfǎngbù名一种以纺织纤维为原料,外观和用途相当于布匹的片状物,因不经过一般的纺织过程,而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使纤维黏结得名。无纺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交通、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
《现汉》第6版补充了“无纺布”应用领域的释义内容,使之与日常生活发生了联系,更便于读者理解。
五、体现时代性
《现汉》第5版出版以后的几年中,大量的科技新词新义不断涌现,也有少量的词语退出了词汇系统。我们要在词典中及时反映这种变化,在积极稳妥地收录新词新义的同时,也要适度删减一些陈旧的、过时的条目,以体现《现汉》的时代性。《现汉》第6版在体现时代性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增收新词、增补新义
(1)增收新词
例如:
物联网wùliánwǎng名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和信息传感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跟踪、管理以及信息交换等。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在1999年提出的,十几年后的今天,物联网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新兴产业,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汉》第6版增收“物联网”,以体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又如:
抑郁症yìyùzhèng名一种精神疾病,症状是情绪低落、自我责难、焦虑不安或反应迟钝等,严重时会自我伤害甚至自杀。也叫忧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当前全球十大疾病中,抑郁症排名第四位,预计到2020年,它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因此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现汉》第6版增收“抑郁症”一词。
再如:
矮行星ǎixíngxīng名沿不同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呈圆球形,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太阳系中的矮行星有冥王星、谷神星等。
2006年8月,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决议,将原来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不再作为行星看待,而归入矮行星的行列。《现汉》第6版据此增收了“矮行星”,并修订了“行星、大行星、类地行星”等相关条目的释义。
随着新生事物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现汉》第6版还收录了“被动吸烟、彩铃、光伏效应、动车、屏蔽门、高铁、轨道交通、减速带、太空垃圾、网络综合征、微博、移动硬盘、云计算”等新词。
(2)增补新义
例如:
补丁(补钉、补靪) bǔ·ding名①补在破损的衣服或其他物品上面的东西:打~|~摞~。②指补丁程序,用来修补计算机程序漏洞或升级软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备,而给计算机打补丁也成为维护计算机的常用手段。对这类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语的科技义,《现汉》第6版予以增补。
类似的情况还有“黑、网、碟、老化、热浪”等。限于篇幅,下面仅列举两例:
黑hēi①形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板|~斑|~头发|白纸~字|脸都晒~了。②形黑暗:~牢|天~了|屋子里很~。③(~儿)夜晚;黑夜:摸~儿|起早贪~。④隐秘的;非法的:~市|~话|~户|~窝点|~社会。⑤形坏;狠毒:~心肠|这种人心太~。⑥动暗中坑害、欺骗或攻击:被骗子~了两万块钱|昨夜被人~了一砖头。⑦动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他们的网站被人~了。⑧(Hēi)名姓。
网(網)wǎng①名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一张~|渔~|结~|撒~|张~◇法~|情~。②名形状像网的东西:~袋|蜘蛛~|球~。③名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通信~|交通~|灌溉~|营销~。④名特指计算机网络:上~|互联~。⑤动用网捕捉:~着了一条鱼。⑥动像网似的笼罩着:眼里~着红丝。
2.删除旧词
《现汉》第6版删除的科技条目很少,主要是过于陈旧或使用频率较低的方言词、口语词等。
例如:
耳朵底子ěr·duo dǐ·zi〈方〉中耳炎。
霍闪huòshǎn〈方〉名闪电。
郎猫lángmāo〈口〉名雄猫。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科技词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迅速普及。因此,科技条目在语文词典中的地位也有提升的趋势,国外的著名词典,如《牛津英语词典》《拉鲁斯法语词典》等,在其修订中都很重视科技条目的及时收录和不断修订,《现汉》也是如此。只有开拓眼界,踏实前进,力求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时代性的完美结合,才能使《现汉》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附注
[1]全文例子中,凡是《现汉》第6版增收的新条,词目下面用下划线标示;凡是增加、改动的部分,在增加、改动的内容下面用下划线标示。
参考文献
1.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概述.辞书研究,2013(2).
2.柯琦.科技词条的处理.辞书研究,1981(3).
3.李志江.论《现代汉语词典》的百科条目.∥《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李志江,曹兰萍.《现汉》科技条目的修订.辞书研究,1997(1).
5.李志江.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条目的修订.辞书研究,2006(1).
6.刘庆隆.辞书编纂工艺导论.湖北:崇文书局,2008.
7.谭景春.加强研究,提高质量——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辞书研究,2013(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北京100732)
4.汉语拼音6教案 篇四
中宁二小 刘慧
一.教材分析:
《j q x》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部分第6课。本课配有4幅小图和一幅大图,大图是配合识字教学的情景图。另3幅小图分别位于声母j、q、x的下面:母鸡昂头捉虫子、飘飞的气球、切开的西瓜,它的图形指示声母的样子,图形中的事物指示声母的读音,这样不但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了书写的直观性,而且大大减轻了小朋友书写的难度。彩色插图营造了和睦的一家:妈妈在洗衣服、爸爸爷爷在下棋、哥哥玩积木、小妹妹在看小鸡做游戏。第二课时的教学,能准确拼读j、q、x与û组成的音节,知道j、q、x与û组成音节时û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并认会下、洗、衣、服、鸡这五个生字。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二.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j、q、x与û组成的音节,并知道j q x与û组成音节时û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2.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3.从小朋友看到妈妈洗衣服、自己也学着洗手帕的情境图中,渗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三.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j q x和û的拼读规则。
2、学习5个生字。四.教学难点:
掌握j、q、x与û相拼时û上两点省写规。五.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优化。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三维目标的统一,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我采用教儿歌,利用直观图等教学方法法。通过一个幽默有趣容易理解的儿歌帮助难点的学习。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锻炼学生说完整的话,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六.说学法: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课中,为了实现拼音教学的目的,我通过整体认读音节yu来引出学生jqx与与û组成音节时û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学习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个规则。识字教学主要让学生自己来拼读,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声母jqx与i相拼以及三拼音节jia、qia和xia。
二、引导发现
1、通过整体认读音节yu的复习,初步认识j、q、x 与 û 相拼时,û 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2、课件出示音节 j —û—j u q —û—q u x —û—x u 3、引导小朋友,拼一拼,看看发现了什么。4、交流各自的意见。
三、揭示规则
1、j q x 不和 u 相拼。
2、j q x 与 û 相拼时 û 上两点要省略。3、j q x 与 û 相拼时 û 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û,千万不能读成 u。
四、学儿歌巩固
小朋友们很聪明,谁能想个办法把 j q x 与 û 相拼的规律记住呢? j q x,真淘气,从不和 u 在一起,它们和û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去掉两点还读 û。
五、巩固练习
1.说一说这些音节中的红色字母是u还是û,为什么? 2.拼读这些音节,带上四种声调你会拼吗? 3.判断对错
六、看图识字
1.出示插图,让小朋友仔细看看图,可以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图意。师归纳。
2.认识下、洗、衣、服、: 指导学生拼读音节 xià qí xǐ yī fú dü jī mù 下 棋 洗 衣 服 搭 积 木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七、学念儿歌:
⑴指名学生认读标红色音节的字。起(qǐ)喜(xǐ)鸡(jī)⑵范读儿歌。⑷连起来读儿歌。⑸拍手记儿歌。
八、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jqx不和û相拼,与û相拼时,û上的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û。认识了新朋友“下、洗、衣、服、鸡”,还学会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快乐吗?那老师就快快乐乐地和小朋友说声再见了。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6.jqx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j q x》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部分第6课。本课配有4幅小图和一幅大图,大图是配合识字教学的情景图。另3幅小图分别位于声母j、q、x的下面:母鸡昂头捉虫子、飘飞的气球、切开的西瓜,它的图形指示声母的样子,图形中的事物指示声母的读音,这样不但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了书写的直观性,而且大大减轻了小朋友书写的难度。彩色插图营造了和睦的一家:妈妈在洗衣服、爸爸爷爷在下棋、哥哥玩积木、小妹妹在看小鸡做游戏。第二课时的教学,能准确拼读j、q、x与û组成的音节,知道j、q、x与û组成音节时û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并认会下、洗、衣、服、鸡这五个生字。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学会 j、q、x 与û相拼上两点省写规则。
2、认识5个字,会读儿歌。三.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j q x和û的拼读规则。
2、学习5个生字。四.教学难点:
j、q、x 与 û 相拼时,û 上两点省略。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声母jqx与i相拼以及三拼音节jia、qia和xia。
二、引导发现 1、通过整体认读音节yu的复习,初步认识j、q、x 与 û 相拼时,û 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2、课件出示音节 j —û—j u q —û—q u x —û—x u 3、引导小朋友,拼一拼,看看发现了什么。4、交流各自的意见。
三、揭示规则
1、j q x 不和 u 相拼。
2、j q x 与 û 相拼时 û 上两点要省略。
3、j q x 与 û 相拼时 û 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û,千万不能读成 u。
四、学儿歌巩固
小朋友们很聪明,谁能想个办法把 j q x 与 û 相拼的规律记住呢? j q x,真淘气,从不和 u 在一起,它们和û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去掉两点还读 û。
五、巩固练习
1.说一说这些音节中的红色字母是u还是û,为什么? 2.拼读这些音节,带上四种声调你会拼吗? 3.判断对错
六、看图识字
1.出示插图,让小朋友仔细看看图,可以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图意。师归纳。
2.认识下、洗、衣、服、: 指导学生拼读音节 xià qí xǐ yī fú dü jī mù 下 棋 洗 衣 服 搭 积 木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七、学念儿歌:
⑴指名学生认读标红色音节的字。起(qǐ)喜(xǐ)鸡(jī)⑵范读儿歌。⑷连起来读儿歌。⑸拍手记儿歌。
八、小结
5.拼音与识字6教学设计 篇五
绥芬河市第四小学 王志华
一、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拼音与识字6》,上课之前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礼物,请看黑板。(画笑脸)希望你们收到这份笑脸礼物,在这一节课上,面带微笑开心快乐的收获知识的果实!好,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上课。
二、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继续拼音王国的旅行,快看,开往拼音王国的小火车已经要开始出发了,上面载着十多位我们已经认识的拼音声母朋友,你能又轻又短的读出他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试试?你来试试。(读的怎么样?评价:读得真不错)那你们能像他一样又轻又短的读出他们的名字吗?
小火车嘟嘟嘟,开到了拼音王国的门口,一起来看,我们的好朋友龙龙来欢迎大家了,送给同学们一首儿歌,先听老师读一遍。(师范读)(1)这一次老师读,请你轻声的跟我读。
(2)这一次啊,你们的声音大一点,老师的声音小一点,好吗?
(3)这一次,请大家看看老师在桌面上给你们发的课本单,请你用小手指着,一句一句自己练习着读一读,开始吧!
(4)拍手读(像老师这样)相信这群小黄鸡也特别愿意和你做游戏。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三个声母朋友j q x就藏在这首儿歌的音节当中。你能找到他们吗?(教师板书j q x课题)
(一)学习j
1、读音
好,我们一块来看拼音王国当中的第一个新朋友j,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把小黄鸡的j和母鸡的j读的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它的读音了,先听老师读一遍。指生读。(贴在黑板上)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j在拼音王国里是位大明星,好多人都认识它,它给自己找了一位形象代言人,想认识一下吗?那么来看看谁是它的形象代言人,(课件)哟,它找了一个老母鸡,还有一只蝴蝶做自己的形象代言人,你知道吗,在那么多动物当中,它为什么要选择它们两位呢?(指生回答)
认识了形象代言人,它还有一句宣传口号,想听听吗? 母鸡母鸡jjj,还有形象签名呢?想看看吗?(指导书写看这是同学们都熟悉的拼音格,有上格中格和下格,他的形象签名占到了上中下三个格,第一笔竖左弯占到了中格和下格从第二条横线上起笔,向下写在最下面这天格的时候往左弯注意不要靠到最下面的这条线,第二笔的点写在上格的中间位置)
2、指导书写
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来写,第一笔竖左弯,第二笔点拿出铅笔描一个j,写三个j。(注意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要做到三个一)
3、音节学习
我们对j有了这么深刻的了解,来看看,它还有一个好朋友,是个i,他们俩手拉手的时候就组成一个新的音节ji。(板书)
(我们知道,在读音节的时候一般用直呼的方式,也就是说做声母的口形,发韵母的音,我们一起试一试)谁愿意来读一读呢?(指生读)带声调读。
同桌按课本单互相读一读,考一考。出示卡片,指学生读。
选音节,说一个音节词,说一句话。(同桌互说)
过渡:我们和j交了这么长时间的朋友哪两个新朋友着急了,什么时候让我们上场呀?别着急,看谁来了。
(二)学习q、x
1、读音
q再告诉小窍门:把一二三四五六七的七读的短一点轻一点就是它的读音了。(指生读,一齐读)
X把西瓜的西坊的短一点轻一点就是它的读音了(指生读)。拼音王国里热闹急了,母鸡走到哪里都带着它的形象代言人,还有口号呢:母鸡母鸡jjj,q也着急了,到处转呢,谁给我当形象代言人呢?帮它找找?(指生说)七个气球qqq 请给x做形象代言人呢?(指生说)切开西瓜xxx 合作读(老师读前面,学生读后面): 母鸡母鸡—— 七个气球—— 切开西瓜——
2、指导书写
q(他的脑袋大大的占拼音格中格和下格,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注意竖也不要挨着最下面的这条线,描1写3)强调书写姿势
X(他的个子更小,只占在拼音格的中格,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描1写3)
过渡:q说j你可真好长得那么苗条,i都爱和你交朋友,是不是我的头大他不喜欢我呀?i说了哪有的事咱俩也是好朋友我的头不是也圆圆的吗?
3、音节学习
q和i拉上手的时候就组成一个新音节qi(板书)读音节qi(做q的口形发i的音)
X和i拉上手的时候就组成一个新的音节xi(板书)读音节(指生读)带上四声小帽子,读音节。打开练习单,同桌互读、互考。教师出示卡片,指学生读。
出示儿歌,学生拍手齐读。(夸夸自己真的很不错)课间休息(韵律操)
4、j q x 和ü 你们做的这么棒,老师送给大家一幅连环画,看看图,谁能给同学们讲一讲,这幅画是什么意思呢?(指生回答)她们俩说的这么好,老师送给她们俩一首儿歌作为礼物,先听老师读一遍。(小有ü
礼貌)
出示音节,学生练读,同桌互读。
出示卡片16名学生到前面来一人抽一张读。
三、练习
1、果园摘苹果。
2、音节词。
四、总结本课
6.汉语拼音6教案 篇六
经济
产业链、环比、负资产、第一桶金、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文化产业
社会建设和管理
医疗保险、医改、民调、首问制、调峰、限行、摇号、调节税
大众日常生活
产权证、房贷、群租、二手房、廉租房、两限房、动车、屏蔽门、高铁、轨道交通、车贷、车险、代驾、酒驾、醉驾
新的生活方式
首付、拼车、拼购、团购、网购、网聊、瘦身、塑身、茶叙、自驾游、自助游、背包客
计算机、互联网
播客、博客、博文、跟帖、超媒体、电子书、电子政务、内联网、物联网、网评、网瘾、微博、云计算
源自西方
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情人节
走出国门
洋插队、落地签证、申根协定
环保
低碳、减耗、减排、减碳、新环保能源、光伏效应、电子污染、二手烟
社会群体及其特点
北漂、草根、社工、达人、高管、愤青、名嘴、香蕉人、小皇帝、蚁族、月光族、全职太太
婚恋
闪婚、闪离、试婚
社会转型
拜金主义、傍大款、买官、贪腐、碰瓷、吃回扣、潜规则、封口费、关系网、冷暴力、霸王条款
词语新义新用法
“宅”的新义“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奴”的新义“称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含贬义或戏谑意)”,体现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山寨”的新义“仿造的;非正牌的”和“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漂白”的新义“比喻通过某些手段,把非法所得变成合法所得”,反映出市场经济下一些人的生产经营行为;“大使”的新义“借指为推动某项事业的开展而做推介、宣传等工作的代表性人物”,则是一些公众人物影响力的写照。
增加和调整字词读音和词形
为已稳定下来的外来词读音设立字头,像“啫喱”的“啫”(zhě)、“打的”的“的(dī)”、“拜拜”的“拜(bái)”;根据有关语言文字规范调整了词语读音,如将“唯唯诺诺”的注音由wěiwěinuînuî改为wéiwéinuînuî;为广泛使用的词语确定词形和词义,如“标识”一词,以前只是作为“标志”的异形词,读为biāozhì,本次
修订,增加了biāoshí读音,并解释为“①标示识别。②用来识别的记号”。
字母词
第6版还增收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M2.5(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FTA(自由贸易协定)”等字母词。
外来词
第6版还增收了“晒、博客、微博、丁克、粉丝、嘉年华、桑拿、舍宾、斯诺克、脱口秀”等英语外来词;增收了“刺身、定食、寿司、天妇罗、榻榻米、通勤、手账、数独、新人类、宅急送”等日语外来词:增收了“八卦、搞掂(搞定)、狗仔队、无厘头、手信、饮茶”等粤港澳地区词;增收了“软体、硬体、网路、数位、太空人、幽浮、捷运、呛声、力挺、糗、出糗、拜票、谢票、站台”等台湾地区词。
有意思的是,由于赵本山小品和电视剧的广泛影响,东北方言的“忽悠、嘚瑟、指定”等方言词也进了第6版。
链接
历经5次修订
《现代汉语词典》1956年7月开始收集资料,1958年初开始编写,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直到1978年才正式出版。这是中国首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曾先后主持工作。该词典迄今已印刷400多次,发行5000万册。
《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出版后,先后经历了5次修订,每次都是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求精益求精。
第一次修订(1980-1983年),小修,出版后即第2版。收词、注释略做增删调整,着重从思想内容方面进一步消除“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修订(1993-1996年),大修,出版后即第3版。收录条目61000多条,着力增收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词新义,附录中增加了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贯彻新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规范,同音节字头排列改为按笔画排列,异形词不再采用并列出条的方式。因篇幅原因,正文前删去了四角号码检字表。
第三次修订(2002年),小修,出版后即第4版。本版增加1200多个新词语,用粉页印刷,附在正文后面。
第四次修订(1999-2005年),收录条目65000多条。对同音同形词、离合词等进行重新审视,贯彻《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全面标注词类。
第五次修订(2008-2012年),大修,出版后即第6版。收录条目69000多条,其中收录单字13000多个(新增的有600多个,以地名、姓氏人名及科技用字为主),按照语言文字规范,调整了注音和多字条目的分连写,按类别对注释进行全面的检查修订,对释义提示词也做了统一修订,配合注释增加了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图。
见证
不同版本词语串起时代变迁
词汇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现代汉语词典》在历次修订中对某些词语和义项做了修改,从一个独特视角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某些事物认识的变化,读来别有趣味和深意。
经济: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收“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收“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展示了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住房:1978年第1版收录“公房、私房、民房、平房”,至1996年第3版增收“商品房、套房、危房、塔楼、筒子楼”,2012年第6版又增收“房改房、炒房、单元房、二手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毛坯房、期房、尾房、现房、样板房、样板间、板楼、写字楼、尾楼”。反映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从福利分房到自购商品房,到房地产的置换买卖,再到政府改善民生、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各类安置住房等。
出行:1978年第1版收录“出租汽车、电车、公共汽车、火车、轿车、卡车、列车、马车、摩托车、汽车、人力车、三轮车、兽力车、自行车、地铁、公路、马路、铁路”,1996年第3版增收了“飙车、打车、电瓶车、塞车、高速公路”,2012年第6版增收“摆渡车、泊车、磁浮列车、磁悬浮列车、动车、堵车、房车、概念车、公车、黑车、旅行车、拼车、私车、洗车、验车、城市铁路、城铁、辅路、高架路、高速铁路、高铁、环路、快速路、轻轨、轻轨铁路、主路”。揭示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设施越来越健全,交通出行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多样化,但交通拥堵问题也随之出现。通信:1978年第1版收录“报话机、步谈机、电报、电话、电视电话、电子计算机、计算机、交换机”,1996年第3版增收“传真机、录音电话”,2012年第6版增收“笔记本式计算机、对讲机、固定电话、固话、互联网、局域网、可视电话、平板计算机、视频电话、手机、数字电话、网络电话、网络计算机、无绳电话、物联网、寻呼机、移动电话、因特网”。展现了我国通信设施由简单的电话电报,到手机及网络通信等数字方式的发展过程。
7.汉语拼音6教案 篇七
一从《现汉》第6版和《新华字典》第11版对“漦”字字音的改订说起
《现汉》第6版和《新华字典》第11版与此前版次相比较, 有了若干明显的改动。其中一项改动, 就是对“漦”字字音的修订。这两部辞书都收有“漦”字, 此前注音都标为chí, 它的意义很冷僻, 《现汉》第6版对该字的解释是:“〈书〉口水, 涎沫。”《新华字典》第11版解释相同。这个字只见于古书, 现代一般难以用到。据我们所知, chí是根据著名音韵学家李荣先生的意见确定的。笔者之一曾当面向李荣先生求证过, 他回答说:“漦字是中古禅母二等字, 今北京话读音应为阳平的chí或shí, 也有可能是sí, 既可能是塞擦音又可能是擦音, 一时尚难遽定。先暂定为chí。《现代汉语词典》的此字标音就是根据我的意见定的。”这个注音从《现汉》第1版到第5版, 从《新华字典》第1版到第10版均是如此。“漦”字的今音问题一直是辞书审音、订音和汉语音韵学研究的一个难题, 这主要是因为中古《广韵》给出的注音是反切, 而根据反切推出的庄组古今音变规律是今音有塞擦音和擦音两种可能, 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李荣先生给出的该字今读完全有理有据, 加之该字在文献中极少出现, 一般学者难以从后代用例中探索其读音规律。所以著名音韵学家董同龢先生在《汉语音韵学》 (1968/2001) 一书中说:“‘漦’的今音未详。”冯蒸根据诸多资料, 确定其今音应为sī, 并于1991年撰有《“漦”字今读考》一文。该文发表后, 得到了语言学界的肯定。在《现汉》第5版修订期间, 冯蒸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郑重提出此字的今音应为sī, 并建议在第6版《现汉》和第11版《新华字典》中采用。该所词典编辑室经过慎重研究后采纳了这个建议, 现在这两本辞书的“漦”字注音均已改标为sī (为慎重起见暂把chí作为又音处理) 。这个实例说明了新时期辞书的审音工作需要随时吸取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新成果, 纠正已有的不妥标音, 提高辞书的编纂质量, 把审音工作和辞书编辑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二辞书的审音工作有必要贯彻历史语言学“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的音变原则:以“漦”字的标音为例
普通话的审音、订音工作一般根据中古《广韵》的反切, 并按照古今音演变的一般规律, 将反切折合成今音, 这在原则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 根据反切折合成今音有时是多答案的, 这时尤其要注意使用其他资料, 特别是可以直接反映时音的直音资料,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面我们以“漦”字今音的考订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漦”字比较罕见, 一般的中小型工具书多不收录。冯蒸 (1991) 曾对十部工具书和古籍注本中收录“漦”字并加注了标音的情况做过考察, 发现这些注音虽都根据的是《广韵》的“俟甾切”, 但竟有lí、chí、cí三种分歧标音。他在《“漦”字今读考》中已对这种分歧做了分析, 既考虑到根据《广韵》的反切按照古今音演变的一般原则折合成今音的可能结果, 又考虑到该字情况的特殊性, 最终确定了该字的今音。本文拟从审音原则的角度对其方法和结论做一阐述, 也就是说贯彻历史语言学的“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的审音原则。
“漦”字是中古之韵字, 但声母情况复杂, “漦”字与“俟”字相关, “漦”“俟”二字在《切韵》音系中的地位如下:
以上三种韵书的“漦”“俟”二字反切, 《切三》《王三》二书代表一种情况, 其声母是俟母, 《广韵》的反切则代表另一种情况, 其声母是崇母, 目前音韵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定“漦”“俟”二字为“俟”母或称为“禅二”母, 拟音一般为。
中古庄组字演变成今北京话语音, 绝大多数是, 少量字是, 为了称说的方便, 我们把今读暂称为规则一, 把今读暂称为规则二。“漦”字是《切韵》的之韵俟母字, 俟母古音是浊擦音, 李荣、邵荣芬均构拟俟母古音为[], 因古全浊声母平声今音当为阳平, 所以该字今音按照规则一应是shí, 按照规则二则是sí, 根据相关直接资料, 可知“漦”字的今读根据的是规则二, 应为sí, 但因北京话音系中并无此音节的阳平读法, 为了适合今音, 通常有二种音变方向, 一是改声母, 一是改声调, 故或变ci阳平或变si阴平。根据李荣在《〈切韵〉与方言》 (《方言》1983年第3期) 一文中所提供的“漦”字现代方言资料和《尔雅音图》后蜀毋昭裔注音“漦音斯”, 冯蒸最终确定其今音为sī, 这一今读采取的是改声调, 即把阳平改读为阴平。
“漦”字音读的确定不是个别字音的确定问题, 而是涉及一条特殊的音变律。这是一条什么性质的音变律?它在审音工作中占有何种地位?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在审音工作中具有原则性的大问题, 很有必要加以认真探讨。
如前所述, “漦”字的今音并未按照庄组多数字的音变规律, 即规则一变为shí, 而是按照庄组少数字的音变规律即规则二读为sí, 怎样看待和定性规则二这条仅涉及少数庄组字的音变?即规则二是否可以与规则一视为等同情况的音变律, 我们认为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 规则一与规则二在本质上还是大有区别的, 因为中古庄组今音变为的音变规律, 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对这批少数庄组字变为的情况还需逐字进行研究, 为了慎重起见, 我们引进历史语言学中法国语言学家吉叶荣 (J.Gillieron) 的著名观点, 即“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作为一项审音原则。
徐通锵 (1990) 指出:“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是法国语言学家吉叶荣提出来的, 是方言地理学派的一个代表性口号, 并以此与青年语法学派的“语音规律无例外”的著名口号相抗争。这是历史语言学中两个富有代表性、经典性的口号, 代表两种不同的理论。“语音规律无例外”强调音变规律的绝对性, 而“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则否定音变的规律性。这两个口号各有自己的拥护者, 相互论争了百余年。“语音规律无例外”的理论有它的片面性, 而“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的口号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陷入另一种片面性。徐通锵先生特别指出, “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是不是一定意味着没有规律?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推敲;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找出“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的原因, 那么这种原因也可以显示出规律。总之, 每一个口号都需要做具体的分析。我们完全赞同徐先生的这个看法。
规则二与规则一之所以不能等同, 不宜视为性质一样的音变律, 是因为根据张卫东 (1984) 的材料可以清晰地展示规则二的性质。
张卫东 (1984) 指出, 庄组字变成存在着由少到多的发展趋势, 《蒙古字韵》 (1308) 里只有1个字, 《中原音韵》 (1324) 有18个字,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有11个字, 到了今天, 根据《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和《现代汉语词典》, 则有72个字, 这里的统计不十分精确, 而且还与原韵书、字书所收字量多少有关, 但大趋势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中古庄组字 (以及个别知组字) 今音可变为, 这个事实大家均无异议, 这是一条音变律也无异议, 即本文的规则二, 但是如何定性这条音变律, 则容有不同见解。这些读成, 的庄组字, 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音韵特征或者词汇特征?目前尚在研讨阶段, 并未形成共识, 虽然我们对于这条音变的音变条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例如, 关于部分庄组字混入精组今读的语音条件, 孙宜志《安徽江淮官话语音研究》 (2006) 主张主元音高低说, 即后接韵母主元音为高元音时为组声母, 后接韵母主元音为低元音时为组声母。吴波在《江淮官话语音研究》 (2007) 中提出元音前后说, 即后接韵母主元音为前元音时为组声母, 后接韵母主元音为后元音时为组声母。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非探骊之论, 宜采用中古内外转的理论解释更好, 即内转庄组字读成, 外转庄组字读 (至于内外转的语音性质是主元音的高低前后问题还是介音的问题, 则需进一步研究, 我们赞成郑张尚芳 (1996) 的意见, 认为内外转的区别是介音的有无问题, 外转有介音, 内转无) , 由于不是全部内转庄组字都变成, 目前尚难确定具体哪些庄组字可以读成, 因音变机制不明, 尚需逐字加以研究, 从这点来说, 可以用“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理论来考虑这个问题。内转的部分庄组字今音变为这条音变, 显然不能与青年语法学派的“语音规律无例外”音变律等同看待, 既然它不是“语音规律无例外”式的音变律,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是一种扩散式音变, 即可以用王士元 (1969) 的“词汇扩散理论”加以解释, 词汇在具体扩散时, 哪些词先变?哪些词后变?哪些词不变?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非逐词进行研究不可。由此看来, 这些变为的内转庄组字, 一方面有其更深层的音变条件, 另一方面, 在具体词汇的选择方面是否有其他原因, 尚不得而知, 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个例子启示我们, 对汉字今音的考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够笼统地根据一般规律来类推。
据此我们认为, 至少在目前的审音工作中, 把规则二纳入历史语言学中“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这一视野, 无疑是必要的。“漦”字今读的确定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应该指出的是, “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这个理念在历史语言学中总的评价是趋于负面, 那主要是因为多数历史语言学家总是把这个理论放在青年语法学派的“语音规律无例外”的对立面来看待, 如果这样的话, 这个理念当然是不妥的, 因为不承认有语音演变规律, 就没有了历史语言学。这里我们不想详细评述这两个理论。但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理念在当前辞书审音、订音工作中确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我们想强调说明:一、“漦”字今读的确定是根据庄组今音演变的规则二。二、规则二可以视为是历史语言学中“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原则在汉语语音史中的体现, 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扩散式音变, 但绝非青年语法学派的“语音规律无例外”式音变。这一看法有学者可能持不同意见, 还可进一步研究。三、不管对“漦”字今读所属音变类型的看法如何, 在审音工作中引进“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的原则都是很有必要的。
三应严格坚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审音原则:以北京话“二”字的标音为例
冯蒸 (1990) 认为, 现代北京话的“儿耳”韵母是/r/, “二贰”韵母是/ar/, 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并建议现行的现代汉语教科书和各种标有注音的工具书增加一个/ar/韵母, 作为对“二贰”的标音, 汉语拼音亦写作ɑr。“二”字是个出现频率极高的现代汉语常用词, 对它的标音涉及审音的一些原则问题。在本文中, 我们把新发现的一些资料以及前文论述未周的证据做进一步的说明。
总的来说, 这个问题可以从现代北京话的实际发音和历史音韵的处理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 北京话中/r/、/ar/对立的共时考察
1. 从北京本地人的音感角度来说。笔者之一是个地道的北京人, 从记事时起, 就把“儿耳”等字念成/r/ (声调符号暂从略不标, 下同) , “二贰”等字念成/ar/ (韵腹严格的国际音标标音应该是) 或接近/ar/的音。音感上一直认为这两类字主元音不同。而国内的现代汉语教科书和有关辞书几乎清一色地都把“儿耳”和“二贰”标作相同的主要元音//, 全音节记作/r/ (汉语拼音写作er) , 即认为这两类字的区别只是声调的不同而不是韵母主元音的不同。在经过一定范围的读音实际调查, 并确认事实无误的情况下, 我们撰文明确提出:现代北京话音系至少“新派”北京话音系实有/r/和/ar/两个卷舌元音音位。
2. 从音位的系统性角度来说。认为现代北京话就有了两个卷舌元音韵母, 即/r/和/ar/, 不但符合北京人的音感, 而且可使北京话的元音音位系统更加整齐, 也更符合音位归纳法的原则 (赵元任, 1934) 。这种在-r韵尾前与a的对立, 我们认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 它是北京话音系带有韵尾元音系统中的一个固有组成部分, 即系统和a系统的对立。北京话音系的这个特点, 早就有学者明确指出。王力 (1963) 就说过, 北京话有韵尾的韵部共有两大系统, 即a系统和系统。ei被看成是i, ou被看成是u。这样, 列成韵表就很整齐了, 加上我们提出的两个儿韵母的看法, 其分布情况如下:
这种合乎规律的配合正好反映出该音系的本来面目。
3. 从“二”韵母与北京话儿化韵/ar/韵母的平行关系角度来说。我们认为, 研究“二”字的标音问题, 不能把它与现代北京话儿化韵的现状割裂开来。虽然北京话的儿韵母与儿化韵不是一个层次上的音位体系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音位层次) , 但是至少在北京人的音感上完全可以用作参考, 而且可以说有着直接的说明作用。现代北京话共有26个儿化韵。根据贾采珠编的《北京话儿化词典》 (1990) , 这26个儿化韵中第一个儿化韵是ɑr, 第五个儿化韵是r, 二者相对立, 最值得注意的是, 该书52~54页把“二 (儿) ”和“三儿”都标为ɑr, 可见作者认为“二 (儿) ”和“三儿”的韵腹相同, 是/a/不是//。这个音感与笔者的音感完全一致, 但作者是从儿化韵的角度立论的, 这样的处理完全反映了说北京话人的语感。此外, 我们曾经对“二 (儿) ”和“盖儿”的韵母在听感上是否同音对说北京话的大学生做过问卷调查, 他们几乎一致认为二者韵母相同。这里, “二”是儿韵母, “盖儿”是儿化韵。后者的汉语拼音标音正是ɑr。
4. 从已经出版的北京方言辞典对“二”的实际标音角度来说。陈刚先生的《北京方言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85) 已把“二”标作ar (去声) 。该词典“凡例:二、拼音”的第5条说:“‘二’按实际语音拼作àr, 不按传统音韵系统作, 也不作èr (饿儿) 。”据我们所知, 这是中国已出版的带标音的工具书中唯一把“二贰”标作àr的词典。
5. 著名北京话研究专家弥松颐先生 (1999:45-46) 针对北京话“而耳”和“二”的读音不同从词汇角度也提出了与我们相同的意见, 强调它们应是两个韵母。
根据以上五点, 我们可以确认:北京人认为“儿耳”等字念成/r/, “二贰”等字念成/ar/, 二者发音明显不同, 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 北京话中/r/、/ar/对立的历时考察
北京话“儿耳”等字念成/r/, “二贰”等字念成/ar/, 二者发音不同, 不仅在当代的北京话中如此, 在历史文献中也有如下记录:
1. 清代赵绍箕《拙庵韵悟》一书中的证据。
在清初的汉语音韵著作中, 已经有完整的儿化韵记录, 《拙庵韵悟》所分十四通韵就有两个儿化韵, 和其他各韵地位平等, 说明当时儿化韵非常普遍。《拙庵韵悟》成书时间在1674年以前, 音韵学界公认为它是反映当时北京话语音的等韵书, 有很高的音韵学价值。该书所立的这两个儿化韵, 作者称它们为“曲咽”, 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 (1992) 把这两个儿化韵分别标音为[r]和[ar], 大致相当于十三辙中的小人辰辙和小言前辙两个小辙。作者把“二贰”归在[ar]韵内, 相当于小言前辙的儿化韵, 而“而尔耳“等字置于[r]内, 相当于小人辰辙的儿化韵。这足以说明当时“二”字的韵母是/ar/。可见清代音韵学家对“二贰”实际发音的音感与今天北京人的音感是完全一致的
2.《红楼梦》中的证据。
俞敏先生在《北京音系的成长和它受的周围影响》 (《方言》1984年第4期) 一文中说:“《红楼梦》第二十回里史湘云说:‘……保佑……得一个咬舌儿林姐夫, 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呀厄的’去……。”那里的‘爱’是咬舌儿念的‘二’———/ai/。从这里推想, 正规的读音是/ar4/。这是古北京音, 也就是大河北方音。”《红楼梦》的证据表明, “二”读/ar/的发音可以追溯到距今近三百年前的清中叶。俞敏认为“二”读为[ar4]是古北京音。
3. 说北京话的百岁老人发音调查。
当代北京人对“儿耳”与“二贰”的发音不同是由来已久, 通过我们对近十位百岁老人的“二”字读音调查说明, 此种发音至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这种区别的产生, 如核诸上述历史文献, 显然可以推得更远。
(三) 北京话中新韵母/ar/产生的原因
从汉语语音史的角度来看, 中古音“儿耳二日”本系一音四声相承, 在中古音系中属于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 分隶平上去入四声。《中原音韵》以后, 在北京话及大部分北方方言中, “儿耳二”的演变与“日”分离, 形成了一个卷舌的г韵母;再后, “二贰”又从“儿耳”的/r/中分离, 在北京话中变成/ar/。去声“二贰”读成ar的音变机制是什么, 的确值得深入考索。
从汉语语音史的角度来看, “二贰”的韵母ar是从r分化出来的当无可疑, 但其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分化条件又是什么?却是个谜。首先, 这一现象基本上只见于北京方言, 在其他的官话方言中可称罕见, 所以, 这种现象可能并不具有普遍性。其次, 表面上看, /ar/只见于去声, 而平声 (阳平) 和上声则保持/r/不变, 这一现象产生的机制是什么?目前也尚未见专文探讨。根据汉语语音演变的一般规律。声调影响韵母的情况是有的, 但是并不常见, 甚至可以说是罕见。至于什么样的声调可导致什么样的韵母发生变化, 该韵母又发生何种变化, 更是缺乏研究, 迄无共识, 方言中有按照声调平仄分韵的现象, 郑张尚芳 (2003) 曾经指出:“安徽绩溪旺川乡尚廉村话的流摄效摄字, 元音有平宏仄细的平仄分韵现象:侯E/后候I, 牢/老闹。”可供参考。但在北京话中, 平声和上声是一种韵母变化, 去声又是一种韵母变化, 这种情况似乎只见于北京话, 在其他官话方言中很罕见, 以这种声调归类作为韵母分化的条件, 在音理上缺乏根据。此外, 其他方言还有更复杂的情况, 李思敬 (1986) 曾经指出, 北京话的r音字, 阴平、阳平两调的主元音是, 上声、去声两调的主元音是。这可能是某些我们所不了解的老北京话的情况, 也可能是一种方言现象。据我们所知, 河北省的其他方言也有此类情况。李先生是河北人, 或许受到河北方言的影响亦未可知,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推测。所以我们认为, 北京话/ar/韵母的产生, 或者说/ar/与/r/的分化, 当另有原因, 恐与声调条件无直接关系。这个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据此我们认为, 现行辞书和现代汉语教科书以及其他各种标有注音的工具书把“儿耳二”视为同一韵母并都用汉语拼音标为er的做法已不能反映现代北京话的实际情况, 或者说已不能反映占有绝大多数的现代“新派”北京人的实际读音情况。对此, 我们建议, 今后的辞书标音应正视这种现实, 在韵母系统的卷舌元音音位中除/r/之外再增加一个卷舌元音/ar/ (汉语拼音亦写作ɑr) , 把“二贰”标作àr, 并对这种/ar/的分布和产生原因做进一步的探讨, 这既是一项音韵学研究课题, 也是一项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课题, 对于深入、全面地了解北京话的现状及历史, 无疑是有意义的。
曾有学者 (如王洪君, 2008) 根据互补分布理论提出把/r/与/ar/合并成一个音位的看法, 即仍然写作/r/ (汉语拼音为er) 。的确, /r/与/ar/表面上呈现一种互补分布的关系, 前者出现在北京话的阳平和上声两个声调, 后者只出现在去声一个声调。通常引用的例子和音理根据是, 北京话的上声、去声的长度长而阴平、阳平的长度短, 因此不少韵母在这两类韵母上都有音值的差别, 比如“秋球”的韵母音值为iu, 中间几乎没有过渡音, 而“九就”的韵母音值为iu, 中间有明显的过渡音。所以“儿”与“耳二”也是因声调长度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异。但我们所听见的北京话却是阳平和上声“儿耳”与去声“二”的主元音对立, 不是阳平与上声和去声的对立, 所以上述解释也容有可商。另外, 还有人说北京话的这种声调差异可以导致主元音的开口度发生变化, 我们认为那纯然是一种推测, 尚无音理上的根据。但从结构主义音位学观点看, 该派对于归并音位共有四条基本原则, 也就是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上所说的四条原则:1.对立 (最小对立) ;2.互补分布;3.语音相似性;4.土人感 (native feeling) 。准确地说, 只有前三条是严格的结构主义的音位学原则, 而第四条是赵元任先生在《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 (1934) 一文中提出的对前三条的补充, 这一条我们认为非常重要。在这里, 对于持/r/与/ar/仅因呈现互补分布就将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的意见, 我们认为这种归并违反了北京人的语感, 也违反了音位归纳中的语音相似性原则, 故这种看法我们认为是不能成立的。以现代北京话的辅音音位为例, 北京话的都有互补分布关系, 但是我国绝大多数的北京话音位研究者并未将它们归为一个音位, 与此处的情况相似。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二者之间没有语音相似性, 也不符合说北京话人的音感。
四北京话口语词审音规范与文字规范一致化原则 (或简称为“本字原则”) :以“缦儿”和“瀎泧”二词为例
北京话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考本字, 因为在北京话的口语中, 有不少词是所谓“有音无字”,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无字, 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而已。但是北京话中的很多字词不一定能够进入反映普通话的辞书, 尤其是都进入代表普通话的权威标准辞书《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北京话方言词语与《现汉》所收词语的关系, 我们发现有下列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 有些北京话方言词语, 《现汉》根本不予收录, 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现汉》不是北京方言词典, 很多北京话的“土”词或冷僻词不应进入《现汉》, 这是辞书编纂的目标所定使然。第二种情况是, 有些北京话方言词语, 《现汉》予以收录, 但是加标了〈口〉字或〈方〉字, 表示这些词是口语词或方言词。第三种情况是, 有些北京话方言词语, 《现汉》同样予以收录, 但是未加任何标注, 即把它们视同普通话词语。本节所讨论的两个北京话词语, 就分别属于后两种情况。
关于北京话本字的考订, 白宛如先生的《北京方言本字考》 (《方言》1979年3期) 一文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她的绝大多数考订成果已经为陈刚《北京方言词典》及其他北京方言辞书所采纳, 也就是说已经进入了反映北京方言的辞书, 我们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如前所述, 北京话语词不一定《现汉》都收, 这无可厚非, 但已经收入《现汉》中的北京话语词, 如果未用本字, 而是误用其他同音字, 则有必要还其本源, 根据北京音或其他相关方言的实际读音和用例加以改正和规范。这涉及北京话口语词审音规范与文字规范的一致化原则问题。下面我们以“缦儿”和“瀎泧”的字音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 “缦儿”字例
在北京话中, 有一个表示金属钱币 (一般是铜币) 无字一面的专门名词, 读音叫mèr或màr, 是一个儿化的口语词, 但其本字为何, 一直未见有人探讨。几部以收录北京话口语词著称的辞书如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撰的《汉语词典》 (1957) 、徐世荣的《北京土语辞典》 (1991) 、齐如山的《北京土话》 (2008) 、高文军、傅民编的《北京话词典》 (2013) 均未收此词。但是, 《现汉》 (第6版) 在“漫”字头下收有此词, 写作“漫儿【mànr】”, 解作“指金属钱币没有字的一面”。陈刚《北京方言词典》 (1985) 收录了该词, 该书192页写作“闷儿”, 标音作【mèr】, 解释是“硬币上字少的一面, 与‘字儿’对称”。贾彩珠《北京话儿化词典》 (1990) 20页亦收有“漫儿”一词, 标音作【màr】, 解作“旧指制钱上没有字的一面”, 和《现汉》的解释基本上相同。其实这个词不只在北京话中存在, 在河北省的一些方言中也都存在, 如河北省昌黎就有此词, 在《昌黎方言志》 (科学出版社出版, 1960) 178页此词亦写作“漫儿【mànr】”, 释为“铜钱无字的那一面叫~”。
我们认为, 写作“漫儿”或“闷儿”都是不正确的, 其正确写法应该是“缦儿”。理由如下:
1.“缦”的本义, 《说文解字》释作:“缯无文也。从糸曼声。《汉律》曰:‘赐衣者缦表白里。’”《现汉》 (第6版) “缦”字释义为“没有花纹的丝织品” (756页) 。我们认为, “没有花纹的丝织品”这个意义显然可以引申为金属钱币上没有字的一面的称呼, 二者意义可以互通。
2.与此义相关的最早用例见于《汉书》, 但是写作“幕”。《汉书·西域传上》:“以金银为钱, 文为骑马, 幕为人面。”颜师古注引张晏曰:“钱文面作骑马形, 漫面作人面目也。”又引如淳曰:“幕, 音漫。”师古曰:“幕即漫耳, 无劳借音。今所呼幕皮者, 亦谓其平而无文也。”“幕”的这个意义及其反切见于《集韵》, 《集韵》莫半切, 为去声换韵明母字。
3.“钱币的背面”义到了元代又写作“镘”,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这钱昏, 字镘不好。”明杨慎《丹铅杂录》:“今按, 京师呼钱背曰镘儿。”镘字, 《广韵》母官切, 平声, 桓韵、明母字。
历史上虽然有“幕” (读如漫) 、“镘”等写法, 加上如今的“漫儿”或“闷儿”, 但是我们认为其本字仍应该是“缦”。
此词既有考本字的问题, 也有标音的问题, 共有三种标音, 【mànr】【màr】【mèr】, 前两种是一类, 只不过《现汉》按照本字标音, 《北京话儿化词典》按照实际读音标音, 韵腹是/a/, 而陈刚《北京方言词典》标音作【mèr】, 韵腹是//, 就笔者的口语和经常听到的老人读音来说, 我们的实际读音同于陈刚的标音, 故倾向于后者。但是这两类读音之间我们以为肯定有联系, 如果该字的本字是“缦”字的话, 其本来韵腹应该是/a/类读音, 而不是//类读音, 这后一读音大概是/a/类读音弱化的结果。《现汉》和《北京话儿化词典》的标音肯定有其依据, 为了稳妥起见, 我们以为此字的读音不妨两读并存。但文字上应把“漫儿”改成“缦儿”。
(二) “瀎泧”字例
北京话口语中有个动词叫“mā·sɑ”, 是指一种手的动作, 即以手掌轻轻下按, 并且一下一下地捋, 目的是使衣物平贴, 或身体舒展, 如“mā·sɑ衣裳”“mā·sɑ肚子”。又如:“mā·sɑmā·sɑ肚儿, 开小铺儿, 又卖油, 又卖醋儿。”这是北京极为流行的一首童谣, 意为让孩子身体舒长。“mā·sɑ”这个词是地道的北京话口语词。《现汉》 (第6版) “摩”字头下收有此词, 写作“摩挲”, 解释说:“〈口〉动: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衣裳。”这个解释完全正确, 但是标注了〈口〉字, 说明它是北京话口语词。不过, 我们以为写出的“摩挲”这两个字则可商榷。“mā·sɑ”一词的本字是什么?弥松颐先生 (1999:143~144) 对此有很好的考证, 论证其本字应该是“瀎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引用了著名京味小说作家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中的一段话:
“嗯———”她鼻中旋转着这个声儿, 很长而曲折……能刚能柔才是本事, 她得瀎泧他一把儿:“我也知道你是要强啊, 可是你也得知道我是真疼你。你要是不肯找老头子去呢, 这么办, 我去找, 反正我是他的女儿, 丢个脸也没什么的。”
和“缦儿”一词的情况一样, 我们认为《现汉》写作“摩挲”显然是个临时的记音字, 和弥松颐先生文中所举的众多辞书与京话小说中的异体字“摩娑”“抹杀”“挱”“娑”“撒”“摩撒”“娑”的情况相同, 我们应该吸收这个考订成果, 还其本来面目, 写成“瀎泧”。由于后字是轻声, 其定音也应该是两读并存, 即标音为“mā·sɑ”和“mā·se”。
五余论:辞书审音的社会语言学原则:求真与求适相结合原则
辞书审音或者说普通话审音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对所有内容和相关环节做全盘考虑。本文根据4个具体的词例说明了辞书审音的三个原则:1.重视“每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原则;2.重视北京话的实际发音的原则;3.审音规范与文字规范一致化原则 (可简称为“本字原则”) 。从理论上来说, 它们都是可以成立的, 至少是一家之言, 可供进一步的研究参考。
但是, 语言既是一个符号系统, 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审音工作离不开社会语言学原则。此处审音的社会语言学原则并不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但是, 我们有必要在这里以余论的方式谈一下社会语言学原则对辞书审音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普通话审音的重要性。审音的社会语言学原则, 也可以叫做求真与求适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古代的语言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以古人审音的杰作《切韵》为例, 《切韵》是一部非常精细、非常严格的的音韵学作品, 但是陆法言在《切韵序》 (601) 中曾经说过:“欲广文路, 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 即须轻重有异。”“因论南北是非, 古今通塞。”这说明审音与推广不是一回事, 除了进行纯粹音韵学的考虑外, 推行时还需要进行社会语言学的考虑, 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社会性原则。
辞书的审音工作既是语音的本体研究———音韵学所研究的对象, 也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够圆满地处理好复杂的审音工作。下面我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谈一下本文所论三原则中的后两个原则所涉及的3个词例。因为原则一所涉“漦”词例已经被辞书审音所接受, 毋庸再论。
(一) 重视北京话实际语音发展的原则。
我们提出为北京话新增加一个卷舌韵母-ar (清代的北京话韵书就已设立/ar/韵母) 以表示“二貮”字的读音, 这是一种求真原则下的构想。有学者提出可否维持现有的注音方案不变, 但在去声时加注“北京话实际发音是àг”, 这是值得考虑的一项建议。
(二) 本字原则。
关于北京话口语中词语的本字考订, 根据求真原则, 应该选用本字, 或者说是首选形式;但如果本字字形过于冷僻, 则不妨根据求适原则, 选用大家都愿意接受的文字形式。文字的规范跟语音规范一样, 也有约定俗成的原则。“习非成是”, 最后不得不承认错误形式为规范形式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当然,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现象, 以正确形式为规范形式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只有在经过长期规范仍无法抵抗错误形式的情况下再接受它。所以目前不妨先宣传我们的考证, 希望正确的本字考证引起社会的新奇感, 从而成为社会人群的首选。同时做相关社会调查, 如果大多数人认为该词“有音无字”, 或意见不一, 则词典应直接用本字“缦儿”为词条, 引导大家写有历史传承的本字;有学者提出, 如果认为该词应该写作“漫儿”的人已经达到一半, 则词典已经确定的“漫儿”就无须再动了。因为, 从现代人使用文字的心理考虑, 从现代常用字“漫”的本义引申为“遮盖掉”、再引申为“无字”是一般人可以联想到的。我们认为这就是审音的社会语言学原则, 是完全必要的, 离开此原则, 就难以做好复杂的审音工作。例二的“瀎泧”更是如此, “瀎泧”意符为水, 声符分别为“蔑” (今音miè) 、“戉” (今音yuè) , 现代人很难从字形上联想到“mā·sɑ”音和它的动作义。“摩挲”则比较容易联想到“mā·sɑ”的音义。“摩挲”词典的标音mōsō, 其实是按照经历了历史音变的单字读音来标写的, 而口语中的叠韵连绵词往往不随单字音变动而保持古代语音, 这是汉语语音演变的普遍规律。所以, 我们认为, 更好的处理是词典收“摩挲”词条, 加上“mā·sɑ〈口〉”的注音, 并加注“也写作‘瀎泧’‘末杀’”。考虑到老舍作品中还用“瀎泧”, 词典也可以采用“瀎泧”“摩挲”两收并互见的方式。收“瀎泧”帮助读者阅读老舍作品, 收“摩挲”则对读者阅读文献有帮助, 也更加符合现代人使用文字的心理, 减轻记忆负担。
总之, 审音的社会语言学原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还需另外专门论述。
摘要:辞书的审音、订音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和政策性都要求很高的工作, 《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的标音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和《新华字典》第11版, 对汉字的审音工作有了诸多改进和提高。本文通过对“漦、二、缦儿、瀎泧”这四个词标音的讨论, 阐述了辞书审音工作的三项原则, 以及深入研究北京话语音对新时期辞书审音、订音工作的重要意义, 最后还论及了审音的社会语言学原则。
8.汉语拼音6教案 篇八
关键词:《现汉》(第6版) 释义用语 特指 特指义
一、引言
为表现词典释义的科学性、准确性,现代汉语字典、词典的释义中常出现一些专门的释义用语,如“比喻”“特指”“表示”“用于”等,反映一定的语义特点。然而以往对词典释义的研究多集中在释义指瑕或释义模式等方面,对于专门释义用语及使用这些用语释义的词语则关注较少,相关研究也比较薄弱。
《现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第一部规范性语文词典,同时也是一部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工具书。先后经历过五次修订,特别是释义的与时俱进,并且每一版的面世都会引起学界的关注和研究。《现汉》第6版也不例外。自2012年面世以来,关于《现汉》第6版相关的研究性论文就已经出现很多了,但以“特指”所释词语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本文试图以《现汉》第6版所收录的313个“特指”所释词语为研究对象,选取词典中出现“特指”这一专门释义用语的条目为考察范围,运用静态描写、定性与定量、描写与解释等研究方法,尝试探究这部分“特指”所释词语分类和释义特点。
二、《现汉》的发展及整体研究概况
《现汉》从1965年在内部试用、发行的试用本起,先后出版了1978年的第1版,1983年的第2版,1996年的第3版,2002年的第4版(增补本),2005年的第5版直到2012年的第6版,已历经近60年。无论是它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还是研究价值,都受到国内外学界及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也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代表了我国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汉》也不断地与时俱进,历经5次修订,每一次的修订不仅保留了词典原有的优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求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相应的,每当这部词典新版本的面世,就会引起对它探讨和研究的热潮,并随之产生大量的研究性论文。从整体来看,对《现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综述等几个方面。
几十年来,对《现汉》的研究和以《现汉》作为材料的研究成果颇丰,涉及到《现汉》字词的音形、词类、释义、括注、释义原则等诸多方面,限于篇幅,这里并不一一呈现。《现汉》的释义在词典中举足轻重,以往对释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要更多的关注。《现汉》作为一部人为编纂的词典,虽历经几十载的改进和完善,但由于主观和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于释义之中,因为词汇是语言要素中变化更新最快的要素,而其变化的核心在于意义的变化,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汉》的释义进行更广范围、更新角度、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探究。
三、“特指”所释词语的分布及特点
《现汉》第6版经修订和完善,共收录条目69000余条,包括字、词、熟语等各个方面。本文对这69000余条词典条目进行穷尽性地检索,得到含有释语“特指”所释词语的条目共计313条。本章节将依次从条目、词类、音节三个方面对“特指”所释词语的分布及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特指”的定义
“泛指”与“特指”是重要的词义现象,是训诂学中的两个术语。何谓“特指”?蒋绍愚认为“特指”就是一个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可以用来表示原来由它的下位义表示的意义,是用某一类事物的通名来称呼这一类事物中的主要东西;“泛指”则与其相反,是一个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可以用来表示原来由它的上位义表示的意思,是用一类事物中的主要东西来代表这一类。[1]孙雍长曾给出“泛指”与“特指”的定义:如果一个词在某一具体语言环境中其使用义比通常所代表的意义临时有所扩大,便是泛指;如果一个词在某一具体语言环境中其使用义比通常所代表的意义临时有所缩小,便是特指。[2]董为光指出“特指”义和原所属义域有较明显的种属关系,特指意味在长期使用中也会逐渐淡化。[3]
(二)“特指”所释词语的条目分布情况
《现汉》第6版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给单字条目、多字条目标注了词类。根据“凡例”的说明:“单字条目在现代汉语中成词的标注词类,不成词的语素和非语素字不做任何标注”;“多字条目除词组、成语和其他熟语等不作任何标注外,一律标注词类”。据此,可将“特指”所释词语分为有词类标记条目和无词类标记条目两种。其中,有词类标记条目295条,占94.25%;无词类标记条目18条,占5.75%,参看下表:
表1:条目分布情况
分类有词类标记条目无词类标记条目
条数295条18条
百分比94.25%5.75%
从上表可见,在“特指”所释词语中,绝大部分的条目是标有词类的,包括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无词类标记的,基本是词组、成语或不成词的单音节语素。比如:
1.有词类标记:
【侉】<方> 形 语音不正,特指口音跟本地语音不同。土气,粗大;不细巧。
【引火】动 燃料点着,特指用燃烧着的东西把燃料点着。
【老干部】名 年纪大的或资格老的干部,特指1949年10月1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
2.无词类标记:
【溲】<书> 排泄粪便,特指排泄小便。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非典型肺炎】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和病毒等引起的肺炎,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所以叫作非典型肺炎。特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正式名称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非典。
(三)“特指”所释词语的音节分布情况
本文研究范围内的313条“特指”所释词语条目可以根据音节数目分为单音节条目、双音节条目、三音节条目和四音节及以上四种,参看表2:
表2:音节分布情况
分类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及以上
条数49条223条31条10条
百分比15.65%71.25%9.90%3.19%
由表可知,双音节条目最多,共计223条;其次为单音节条目,共计49条;三音节条目共计31条;四音节及四音节以上条目共计10条。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为主的词汇特点。
(四)“特指”所释词语的词类分布情况
根据“特指”所释词语条目分布情况的统计数据,19条无词类标记的条目无法进入本文词类分布情况的统计范围,在有标记的296条中,按释语“特指”所在义项表现出的词性进行收集整理,排除不符合要求的4条,共计292条。《现汉》第6版的词类标记把词划分为12个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符合本文统计标准的“特指”所释词语条目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四种词类,其余八类未出现。通过本文的附录表可以看出,在这些条目中的绝大多数为名词和动词,其数量几乎平分秋色;而形容词、量词及其他词类数量则极少。
(五)“特指”所释词语的其他分布情况
在所收录整理的313条词语中,按语体进行分类,书面语词有16条,口语词相对较少,只有3条。其中还有一类特色词,即方言词,共计10条,其中包括方言名词、方言动词、方言形容词。
综上所述,“特指”所释词语虽然整体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它们的分布情况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特指”所释词语中名词和动词的比重占绝对优势,且双音节词语比例较大,说明特指现象常常发生在名词或动词类之中,多为双音节词语;“特指”所释词语类型丰富多彩,既有一般词类,又有书面语词、口语词甚至方言词,说明“特指”所释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现汉》第6版的缩影,展示出了汉语词语的丰富性和多面性,是值得考察和探究的一类词语。
四、“特指”所释词语的分类
《现汉》第6版中释义用语“特指”所释词语可以从义项数目角度划分为两类。一类为仅有一个义项,释语“特指”所在义项为其唯一义项;另一类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释语“特指”所在的义项是其一个独立义项,与其他义项并列。
(一)单义项的“特指”所释词语
根据释语“特指”的释义格式,可将仅有一个义项的“特指”所释词语分为两种:一种以“特指……”为释义格式;另一种为以“……,特指……”为释义格式。
1.释语“特指”仅用来说明语义范围,条目并未产生特指义。根据收录情况发现,该类型的词语数量比较少。例如:
【流血】动 特指牺牲生命或负伤:~惨案︳~斗争︳~牺牲。
【尾儿】名 特指马尾上的毛:马~罗。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雌蟋蟀)。
【男女关系】特指不正常的两性关系。
2.以“……,特指……”为释义格式的单义项词语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在释语“特指”前的释义中直接解释词语或给出语义来源,不出现其他释义用语。例如:
【夺杯】动 夺取奖杯,特指夺取冠军。
【不正之风】不正派的作风,特指以权谋私的行为。
(2)在释语“特指”前的释义中出现“泛指”“旧时指”“旧俗指”等释义用语,提示词语原义逐渐发展、缩小范畴,出现了现在的特指意义。例如:
【东西】名 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老~︳笨~。
【添丁】动 旧时指生了小孩儿,特指生了男孩儿。
【谢孝】动 旧俗指孝子等向吊唁的亲友行礼,特指服满后拜访吊唁的亲友表示感谢。
(3)在释语“特指”前出现“也”“在我国”“有时”“后”“旧时”等表示该特指义出现的条件、情景,或表明同原义间的关系。例如:
【师长】名 老师和尊长,也特指老师。
【总书记】名 某些政党的最高负责人,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有时特指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
【朴学】名 朴实的学问,后来特指清代的考据学。
【口形】名 人的口部的形状,语音学上特指在发某个声音时两唇的形状。
【水米无交】形容彼此毫无来往,旧时特指居官清廉,跟百姓没有经济上的来往。
【提示词】名 起提示作用的词语,辞书中特指用来提示词义由来、功能等的词语。
不难看出,(1)中的特指义“夺取冠军”和“以权谋私的行为”是该词语义项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化,而原义也较常使用。(2)三个例词中的特指义是原义在缩小范围下使用的较频繁的意义。而(3)在特指释义中使用了很多表示该特指义出现的条件或描写同原义关系的释义用语,原义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综上可以发现,1、2两类词语虽然均为仅有单一义项的词语,但二者却在本质上有所不同。1类词语中的释语“特指”,仅是用来说明语义范围,并非用于对特指义的解释;而2类词语则在释义中给出了词语的语义来源。
(二)多义项的“特指”所释词语
根据释语“特指”在义项中出现的位置,可将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义项的多义项“特指”所释词语分为两种:一种为释语“特指”出现在所释词语某一义项中;另一种为释语“特指”所在的义项为独立一项,并列出现在所释词语几个义项之中。
1.在并列义项中的某一义项,以“……,特指……”为释义格式,在释语“特指”前的释义中直接解释词语或给出语义来源,且不出现其他释义用语。例如:
【放疗】名 放射疗法的简称。动 用放射疗法治疗,特指治疗恶性肿瘤。
【旨】意义;用意;目的:主~︳宗~。意旨,特指帝王的命令:圣~。
2.在并列共存的某一义项中,以“特指……”为释义格式的词语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释语“特指”仅用来说明语义范围,此义项并未产生泛指义,并且没有其他修饰限制的释义用语。例如:
【复交】动 恢复友谊。特指恢复外交关系。
【古代】名 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时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2)在并列出现的义项中,释语“特指”仅用来说明其中的某一语义范围,其他义项则有“比喻”“泛指”“通常指”等释义用语。例如:
【曲剧】名 泛指由曲艺发展而成的新型戏曲。特指北京曲剧,以单弦为主,吸收其他曲种发展而成。
【插足】动 比喻参与某种活动(多含贬义)。特指第三者与已婚男女中的一方有暧昧关系。
【潮汐】名 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特指海潮。
(3)在并列出现的义项中,释语“特指”前有“在我国”等限制词,即含有表示特指现象所出现条件的释义用语。例如:
【队员】名 团队的成员。在我国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
我们可以发现,在含有多义项的“特指”所释词语中,1类词语中不论其并列义项有几个,有释语“特指”的释义总是与其所在的义项原义有关,通常是“特指”语前出现的释义的具体化,是对其的进一步阐述说明。而2类词语的特指义项与其他并列义项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很紧密,义项相互之间较独立。
五、结语
本文尝试以《现汉》第6版所收录的313个“特指”所释词语为研究对象,穷尽式选取词典中出现“特指”这一专门释义用语的条目为考察范围,初步探究了这部分词语的条目、词类、音节分布情况,并归纳出这类词语的释义特点和分类情况。我们发现该词典中“特指”所释词语的总体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其呈现出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显而易见,可以说是《现汉》所收录词语情况的一个小小缩影。通过本文的基础性考察,期望为笔者今后对这一方面的进一步的考察研究有所参考和帮助,同时以期对词典编纂工作的完善有所裨益。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项目编号为:[YETP0868];本成果受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15YJ010003]。)
注释:
[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孙雍长:《训诂原理》,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
[3]董为光:《汉语词义发展基本类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文献:
[1]程娟.《现代汉语词典》词语功能义项计量考察[J].语文研究,2004,(1).
[2]常晓芳.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释义对比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蒋绍愚.词义的发展和变化[J].语文研究,1985,(2).
[5]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刘麦田.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名词释义对比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8]张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双音复合名词释义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与词典编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汉语拼音6教案】推荐阅读:
现代汉语拼音教案09-21
汉语拼音yw教案06-16
汉语拼音unn课堂教案08-0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拼音1 aoe》教案09-06
鄂教版汉语拼音zh ch sh r教案10-07
汉语拼音书写08-21
汉语拼音学习重点06-20
汉语拼音怎么写08-27
汉语拼音个复习二08-13
汉语拼音学习方法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