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考研真题(共4篇)
1.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篇一
南京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古代文学】
六题选五题,每题20分。
一、汉武帝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何在?请简述之。
二、元稹《杜甫墓志铭》:“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请结合诗史,谈谈你对这段论述的看法。
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请结合词史,谈谈对这段论述的看法。
四、试比较董《西厢》和王《西厢》的成就和异同。
五、清末小说非常繁荣,有讽刺小说、狎邪小说和侠义小说等,试对其盛况作一简述。
六、明代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各有哪几种类型?略述其成就和特点。
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中国古代文学】
七题任选五题,每题20分。
一、试论《诗经》的采集、整理、流传及“六义”之说。
二、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字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请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战国、两汉赋的发展以及赋不同于诗歌的艺术风貌。
三、西晋武帝太康至惠帝元康年间,文坛上出现一批作家,史称“太康之英”,其中主要包括哪些诗人?略述其创作成就。
四、试述白居易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五、况周颐《惠风词话》:“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请结合词史,说明自己的看法。
六、试论关汉卿的杂剧创作成果及思想内涵。
壹
七、清初至中叶长篇小说极为繁荣,有文言小说,有白话小说,试对其中文言小说盛况作一简述。
南京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中国古代文学】
最后一题必做,前五题任选四题。
一、春秋战国时期因诸侯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活动频繁,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记录有关事件、人物言行的历史散文,请简述其创作概况、文学成就及其影响。(20分)
二、文学史家多认为曹丕的《典论·论文》标志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请以“建安七子”诗赋创作为例,试申述己见。(20分)
三、简述唐代传奇的创作成就与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地位。(20分)
四、宋人俞文豹《吹剑录》记有一段话:“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铜墙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结合这段话谈谈你的看法。(20分)
五、从“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一主题,阐述孔尚任《桃花扇》的创作思想。(20分)
六、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晋宋之交古今诗道升降之大限乎魏承汉后虽漫尚华靡而淳朴余风隐约尚在步兵优柔冲淡足嗣西京而浑噩顿殊记室豪宕飞扬欲追子建而和平概乏士衡安仁一变而俳偶愈工淳朴愈散汉道尽矣元亮得步兵之澹而以趣为宗故时与灵运合也而于汉离也明远得记室之雄而以词为尚故时与玄晖近也而去魏远也。”请解释这段文字意思,并对其所言文学史实加以申述。(20分)
贰
南京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中国古代文学】
以下六题,考生五、六题必做,前四题任选三题。
一、试述先秦诸子散文的产生、发展阶段及其艺术风格。(20分)
二、简述中唐古文运动的历史成因、理论内涵及对后世的影响。(20分)
三、陈延焯《白雨斋词话》云:“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请结合这段话阐发自己的看法。(20分)
四、简述晚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小说创作与批评。(20分)
五、何谓“南戏”?请结合主要作家与重要作品对元末南戏的创作概况和特色作简略评述。(20分)
六、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四论汉魏五言诗云:“汉魏五言沧浪见其同而不见其异元瑞见其异而不见其同愚按魏之于汉同者十之七同者为正而异者始变矣汉魏同者情兴所至以不意得之故其体皆委婉而语皆悠圆有天成之妙魏人异者情兴未至始着意为之故其体多敷叙而语多构结渐见作用之迹故汉人篇章人不越四五而魏人多至于成什矣此汉人潜流而为建安乃五言之初变也谢茂秦云诗以汉魏并言魏不逮汉也斯言当矣又云建安率多平仄稳贴此声律之渐则谬言耳盖魏人虽见作用实有浑成之气虽变犹正也况于平仄之间乎。”请标点、解释这段文字,叁 并申述你对汉魏五言诗的看法。(20分)
南京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中国古代文学】
一、知识题:(5分)
杜甫《春望》诗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将这首诗改写成繁体字。
(2)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式”的五言律诗,请为全诗标出平仄声(如首句为“仄仄平平仄”)。
(3)该诗叶下平声“十二侵”韵,请标出诗中用韵的字(韵脚)。
二、解释题:(每题5分,计15分)
1、玄言诗
2、子弟书
3、桐城派
三、论析题:(注意:前5题选做3题,最后1题必做。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谈谈你对《诗经》中“雅诗”、“颂诗”的看法。
肆
2、文学史家论汉赋素有扬、马、班、张“四大家”说,请介绍四家赋创作情况,并申述己见。
3、试述西晋太康、元康时期的诗坛成就。
4、试述宋代话本小说的创作内涵及艺术成就。
5、试述王实甫《西厢记》杂剧对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继承与发展。
6、钱钟书《谈艺录》“宋人论韩昌黎”条云:
韩昌黎之在北宋可谓千秋万岁名不寂寞矣〖欧阳永叔〗尊之为文宗石徂徕列之于道统即朱子与汪尚书书所斥为浮诞轻佻之东坡门下亦知爱敬〖子瞻〗作碑有百世师之称〖少游〗进论发集大成之说故释契嵩激而作非韩三十篇吹毛索瘢义正词厉而其书尟(鲜)称道者自是厥后迄于有明虽偶有异议如〖王阳明〗传习录论道仅谓为文人之雄祝枝山罪知录谈文且薄为粗儇之体张孟奇疑耀考行事以为趣荣贪位始谏佛骨晚清封禅乃两截人。要或就学论,或就艺论,或就人品论,未尝概夺而不与也。有之,则自〖王荆公〗始矣。故吴虎臣《能改斋漫录》卷十谓荆公“不以〖退之〗为是”。余按荆公早岁作《送孙正之序》,虽尝以退之之不惑释老,与孟子不惑杨墨,并称孟韩之心,以勉正之。其他则多责备求全之说。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六十《韩愈本传》痛斥昌黎恃才肆意,有盭(戾)孔孟之旨,《罗池神庙碑》、《讳辨》、《毛颖传》文章纰谬,然终之曰:“至若抑杨墨,排释老,虽于道未弘,亦端士之用心也。”(1)标出〖 〗中人物的姓名。
(2)结合这段评论,申述你对“韩文”的看法。
伍
南京大学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文学 315 】
[说明](1)1——4题为必答题;5——8题为选答题,可从中任选两道作答。合计共答6题,每题25分,本卷共150分。
(2)答案请一律顺序写在答题纸上;请标清题号,不必抄题。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请依顺序预留空白,以便随后补写。
(3)每题答案请简明扼要,文字一般掌握在500字左右。简述文学社会作用的系统性。简论汉代乐府与乐府诗。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的创作为例,简述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突出内容和艺术特色。试比较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性格之异同。
陆
[以下5——8题请任选两道题作答] 试比较戏剧文学与影视文学之异同。清人李调元《赋话》卷五云:“《秋声》《赤壁》,宋赋之最擅名者,其原出于《阿房》《华山》诸篇┉┉陈后山所谓一片之文押几个韵者耳。朱子亦云:宋朝文章之盛,前世莫不推欧阳文忠公、南丰曾公与眉山苏公,相继迭起,各以文擅名一世,独于楚人之赋,有未数数然者。盖以文为赋,则去风雅日远也。”请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北宋新文赋创作内涵及艺术成就的看法。以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茶馆》为例,说明其前后创作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看法。概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
柒
南京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文学 315 】
一、必答题(1-4题)
1.试论述中西文学分类的一般情况和分类的基本原则,你如何看待文学分类的历史性和相对性?
2.简论宋初散文家、散文创作及其复古思潮。
3.以茅盾、巴金、老舍、李劼人、张恨水等人的作品为例,论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长篇小说的特点。并从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两方面,谈谈你对这一时期长篇小说的认识。
4.比较《简爱》与《呼啸山庄》。
捌
二、选答题(请从5-8题中任选两题作答,多做不给分。)
5.谈谈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6.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之一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又,《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之二云:“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请以简洁的语言解读以上两首陶诗,并试述中国古代田园诗的缘起、创作及艺术风格。
7.通过比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光的赞歌》,分析艾青在不同历史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并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进行说明。
8.古希腊文学与中世纪文学的文学精神有什么不同?
玖
南京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文学 315 】
一、必答题(1—4题)
1、简述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种代表性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简述《诗经》“六义”中的风、雅、颂。(注意说明其分类依据、创作内涵及其相关阐释)
3、以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等作家的作品为例,分述“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色,并对这一文学现象出现的根源及其审美精神上的缺陷谈谈自己的看法。
4、以列文(《安娜·卡列尼娜》)或聂赫留朵夫(《复活》)为例,分析托尔斯泰的思想观点。
壹拾
二、选答题(请从5—8题中任选两题作答,多做不给分)
5、据调查,阅读过纸质小说《红楼梦》的人数在大学中文系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已从20年前的95%以上下降到不足30%,而观看过电视、电影《红楼梦》的人数比例则从20年前的不足20%攀升到70%以上,试从不同形态《红楼梦》的接受情况的变化看读者或观众接受心理与阅读经验的变化,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看法。
6、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唐传奇云:“叙述宛转,文辞华绝,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又云:“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纡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也矣。”请结合鲁迅所言“始有意为小说”与归趣在“文采与意想”,谈谈你对唐传奇创作特色和艺术成就的看法。
7、关于历史剧创作,郭沫若曾说过这样三段话:“剧作家的任务是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史剧创作是‘失事求似’。”“真正的历史大悲剧,是在历史的转折点,新生力量刚抬头,被垂死的势力压下去,就成为历史的大悲剧。”试以《屈原》《虎符》等为例,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进而概述一下40年代郭沫若历史剧的思想艺术特征。
壹拾壹
8、比较《失乐园》中的撒旦和和《浮士德》中的靡非斯特这两个魔鬼形象。
南京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文学 315 】
一 必答题(1—4题)应当怎样认识艺术真实的内涵及其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清人厉鄂的《论词绝句》云:“美人香草本《离骚》,俎豆青莲尚未遥。颇爱《花间》肠断句,夜船吹笛雨潇潇。”请结合中国诗史、词史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3“寻根”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思潮在80年代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它的思想主题具有哪些特征?又表现出怎样的内在矛盾?试举例论证。
4以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为例,说明什么是“拟史诗”,并与荷马史诗作简要的比较。
二 选答题(请从5—8题中任选两题作答,多做不给分)5谈谈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6简述桐城三祖的主张及桐城文派的传衍。
7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四部作品为例,论述曹禺话剧的艺术成就,并分析一下《原野》在曹禺创作中表现出怎样的独特性?
壹拾贰
8陀斯托耶夫斯基的创作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意义何在?
南京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文学 615 】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计50分)1熟悉的陌生人
2游戏说
3创作个性
4《唐宋八大家文钞》
5“三言”“二拍”
6新月诗派
7革命样板戏
8浮士德精神
壹拾叁
9多余人 10黑色幽默
二、问答题:(25×4,6题选做4题,多做扣分)1 结合实例,谈谈艺术传达及其重要意义。
试述先秦诸子散文的文献情况及体裁变迁。
3试述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为什么说鲁迅的小说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试以《呐喊》《彷徨》为例加以论述。
从刘索拉、徐星、残雪等作家是创作为例,分析80年代“现代派小说”在人物塑造的思想感情以及主题、风格、体裁形式等(文体上的特点)。
壹拾肆
为什么人们常称古希腊悲剧为“命运悲剧”?它与莎士比亚悲剧有什么不同?
南京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文学 615 】
一 名词解释:(5×10=50)1.文学风格
2.误读
3.骑士文学
4.湖畔诗派
5.山药蛋派
6.野草
7.现实主义冲击波
8.梅村体
壹拾伍
9.孔门四科
10.沈汤之争
二 问答题:(六题选四题,每题25分)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并说明为什么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难以区分。
2.契诃夫的戏剧的特点,及对曹禺和夏衍有何影响?请结合剧本简要说明。
3.简要叙述关於朦胧诗的主要论争及你的看法。
4.简要论述茅盾《子夜》在文学史中的意义、价值和缺陷。
5.清人宋翔凤诗云:“夙岁愿学茗柯词,寄意遥深未易窥,香草美人无尽意,直从骚诗接风诗。”请解释此诗并谈谈你的看法。
6.简单叙述东坡词在词史中的地位与贡献,叙述中至少联系苏轼的三首词。
壹拾陆
南京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文学 615 】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四分法
2文学流派
3流浪汉小说
4《傲慢与偏见》
5创造社
6《财主的儿女们》
7新民歌运动
8“临川四梦”与“玉茗堂派”
9《古文辞类纂》 10常州词派
二、论述(任选四题,共100分)
1、什么是文学典型?它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具体的小说实践,谈谈西方典型理论在不同时代的内涵与流变。
壹拾柒
2、有论者称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是“对灵魂的拷问”,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3、论述“论语派”散文的创作特征。
4、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特点。
5、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对此加以解读,并阐述杜甫在诗歌史中的意义。
6、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换骨夺胎法》条转引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如郑谷《十日菊》曰:“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此意实佳,而病在气不长。„„所以荆公作《菊诗》则曰:“千花百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东坡则云:“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凡此之类,皆换骨法也。结合文中姜公、荆公和东坡的诗词,解读这段话。
壹拾捌
壹拾玖
贰拾 南京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名解
1,先秦时士的兴起 2,西昆体 3,第三代诗人 4,左联
5,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 6,欲望升华说 7,意识流小说 8,废都 9,人间喜剧 10,世说新语
论述题
1,诗经的(卫风)(采薇)(东山)--还有几个忘了,从中写出两首诗,另外再从诗经中选取两首诗,说明诗经的风雅精神。
2,清是两宋以后词的又一发展期。试作清词发展小结。3,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的主要线索。4,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影响?试着结合作品分析。
5,鲁迅说,在中国人眼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残酷的天才,试着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根据红楼梦阅读情况的变化(有一个表格),试从不同形态红楼梦的阅读情况说明读者或观众的阅读经验与接受心理,谈谈对此现象的看法。
南京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名词解释:
1《殷商制度论》
2词“别是一家”论
3钱代王兴
4语丝社
5《海上花列传》
6白洋淀诗人群
7《俄狄浦斯王》
8浪漫派运动
9摹仿论
10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六选四:
1默写三首陶潜的诗,简述其文学史地位。
贰拾壹 2结合所知相关材料,简述朱熹的文学价值。3简述“京派”与“海派”之间的论争,并作评价。
4结合台港文学的发展其对大陆文学的参照价值,选一个方面阐述。5结合《恶之花》,简述波德莱尔对美的特殊见解。6文学为何喜欢以爱情描写为对象或主题?举例并阐述。
贰拾贰
2.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篇二
题材选择
从选材来看,此次考试的阅读理解没有选择学术性较强的自然科学类文章,四篇文章可以归为人文和经济两类,而且重在人文,较之去年更加贴近生活。从本次考试所选的题材来看,出题者钟情于选择社会热点、人文科学等考生熟悉的题材,基本上摒弃了以往常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学术化、专业化的题材。
出题思路
此次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出题者仍然遵循以往的出题思路,该出题思路可概括为四个原则:关键词定位原则、依次而下原则、区域概念原则和同义改写原则。下面我们来逐一解析。
1. 关键词定位原则
所谓“关键词定位原则”,是指出题者在设置题干时会使用一些独特或核心的词汇,这些词汇正是帮助考生寻找答案所在位置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包括三大类:①显性关键词,如时间、地名、人名、国家名、阿拉伯数字、特殊符号等明显的线索词;②核心动词;③比较明显的描述性名词等。考生可以利用题干中的这三类关键词迅速回到原文定位,找到答案位置。
2. 依次而下原则
所谓“依次而下原则”,就是出题者所设置的题目顺序与行文顺序相符。考生可以根据这个原则在文中寻找各题目答案的所在位置。也就是说,如果题干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关键词或信息提示供考生回原文定位时,考生可以利用这个原则来确定该题答案所在的段落。例如,2011年考研英语阅读Text One中的五道题就是按照依次而下原则来设置的:第21题的答案位于原文第一段,第22题的答案位于原文第二段,第23题的答案位于第四段开头,第24题的答案位于第四段后半段,第25题的答案位于原文最后一段。其中,第24题的题干是:“According to the tex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recordings?”考生如果能利用题干关键词recordings,同时结合依次而下原则进行定位,便能迅速找到答案位置。
3. 区域概念原则
所谓“区域概念原则”,是指题目设置遵循“一题一区域”的原则,考生只需阅读某一区域的内容便可选出正确答案,其他区域的内容对选择该题答案没有直接影响。这一原则可帮助考生节约答题时间。
4. 同义改写原则
所谓“同义改写原则”,是指出题者设置的正确选项通常是原文相关表达的同义改写。因而,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抛开自己的主观臆断,立足于文章本身来对选项进行判断。例如:
27.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senior executives’ quitting may be spurred by _______. (Text Two)
[A] their expectation of better financial status [B] their need to reflect on their private life
[C] their strained relations with the boards[D] their pursuit of new career goals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senior executives’ quitting”,考生可将答案定位在文章第二段第三行“quit with the explanation that they were looking for a CEO post”。通过分析选项,考生可知选项D和答案位置的表达便是同义改写,其中,pursuit是对look for的同义改写, new career goals是对CEO post的同义改写。因而,选项D为正确答案。
题型分析与解题策略
从题型分布上看,此次考试的阅读理解题依旧以细节题为主,一共出现了12道细节题,此外还出现了两道主旨题、一道态度题、一道猜词题、三道推论题和一道例证题。下面就结合本次考试的真题逐一分析各种题型的出题方式和解题方法。
1. 细节题
细节题是每年考研阅读中题量最多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事实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答案通常是对原文信息的重述。考生在解答细节题时,可利用上文提到的关键词定位和依次而下原则回原文定位,寻找答案所在位置。例如:
36. Jennifer Senior suggests in her article that raising a child can bring _______. (TextFour)
[A] temporary delight[B] enjoyment in progress
[C] happiness in retrospect[D] lasting rewar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Jennifer Senior,考生可将答案位置定位至原文第一段。第一段提到了Senior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如:“we need to redefine happiness: …, we should consider being happy as a past-tense condition”和“the very things that in the moment dampen our moods can later be sources of intense gratification and delight”。由此可知,Senior认为抚养孩子带来的幸福是事后回忆起来才能感受到的。因而,此题正确答案应该为选项C。
2. 主旨题
主旨题的询问方式一般是“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或“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该题型重点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主旨题的正确答案一般有以下四个特征:①通常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考生应特别注意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出现转折的地方;②常常包含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汇,或者是包含文中关键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③具有抽象、概括的特征,所传达的通常不会是文章的局部信息;④一般不会出现意义较为绝对的词汇,如always、never、all等。例如:
3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Text Three)
[A] Alternatives to conventional paid media [B] Conflict between hijacked and earned media
[C] Dominance of hijacked media [D] Popularity of owned media
解析:Text Three文章的开头部分是:“While traditional ‘paid’ media—such as television commercials and print advertisements—still play a major role, companies today can exploit many alternative forms of media.”由此考生可知,本文的重点谈论对象是alternative forms of media,即与传统媒体相对的新媒体形式。因而,此题正确选项为A。选项B、C、D都只涉及文中某些细节,不能概括文章的主旨。
3. 态度题
态度题通常考查考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对所论述对象的态度或看法。与主旨题类似,态度题常见的出题位置是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段。考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感情色彩较浓的词汇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形容词、副词等)和文中出现转折的地方(如出现nevertheless、however、yet等转折词的地方)。例如:
25. Regarding Gilbert’s role in revitalizing the Philharmonic, the author feels ________. (Text One)
[A] doubtful[B] enthusiastic[C] confident[D] puzzled
解析:题干中出现的“the author feels”提示考生该题是态度题。考生可通过阅读文章最后一段来找寻答案。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Alex Ross, a classical-music critic, has described him (编者注:指Gilbert) as a man who is capable of turning the Philharmonic into ‘a markedly different, more vibrant organization.’ But what will be the nature of that difference? Merely expanding the orchestra’s repertoire will not be enough.”考生可知,这里的but前的句子是Alex Ross的观点,Alex Ross使用了“a markly different, more vibrant organization”表明其对Gilbert对振兴交响乐团的影响持肯定和有信心的态度。但是在Alex Ross的观点之后,作者使用了一个but、一个问号以及“will not be enough”,这明显体现了作者对Gilbert在振兴交响乐团方面所发挥的影响持怀疑态度。因而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4.猜词题
猜词题是考研英语阅读中必考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中的某个单词、词组或者句子等的意思的理解和猜测。对于这类题型,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如并列、转折或因果关系等)来推测相关单词、词组或句子的含义。例如:
28. The word “poached” (Line 3, Paragraph 4)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Text Two)
[A] approved of[B] attended to [C] hunted for[D] guarded against
解析:在原文中,单词poached所在的句子为:“For years executives and headhunters have adhered to the rule that the most attractive CEO candidates are the ones who must be poached.”而这个句子后面紧接了一个例子,用于论证单词poached所在句所陈述的观点,因此,考生只要理解了这个例子,便能猜出该词的含义。这个例子的重点是后面的引言:“I can’t think of a single search I’ve done where a board has not instructed me to look at sitting CEOs first.”这句引言表明,CEO的候选人人选首先是从那些在任的CEO中来寻找,这就暗示着,高级经理人的聘用都是公司通过主动找寻得来。因而,此题的正确选项应为C。
5. 推论题
推论题的题干一般都包含若干标志性词汇,如imply、suggest、infer、show、conclude等,要求考生利用文中的细节和事实,并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进行逻辑分析和推断,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考生在解答推论题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有些题目的推理仅仅是对原文信息的同义改写;②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所涉及的推理是最简单的逻辑推理,不会涉及复杂的推理和判断;③解题时应基于原文进行推理,不能根据主观经验臆断。请看下面一道真题:
29.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 (Text Two)
[A] top performers used to cling to their posts [B] loyalty of top performers is getting out-dated
[C] top performers care more about reputations [D] it’s safer to stick to the traditional rules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提示“from the last paragraph”,考生可直接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最后一段。由最后一段出现的“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made it more acceptable to be between jobs or to leave a bad one”以及“The traditional rule was it’s safer to stay where you are, but that’s been fundamentally inverted”可推断出A为正确选项,即高级经理人们现在可接受跳槽了,但过去是不轻易换工作的。
6. 例证题
例证题要求考生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比较简单,考生一般从例子前后表示总结、说明等的句子中便可找出答案。若例子前出现的是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词组,那么表总结的句子通常出现在例子前面;若例子后出现的是show、prove等词,那么表总结的句子通常会出现在例子后面。例如:
34. Toyota Motor’s experience is cited as an example of ______. (Text Three)
[A] responding effectively to hijacked media [B] persuading customers into boycotting products
[C] cooperating with supportive consumers[D] taking advantage of hijacked media
3.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篇三
一、名词解释 1.公安派
答: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2.汉乐府
答: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在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地位。代表作品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3.历史散文
答: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4.古文运动
答:即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二、简答 1.《左传》艺术特征
答:《左传》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且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之一。《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总而言之,其艺术特征可概括为: 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2.史记语言特色
答:《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以下从四个方面简述其语言特点:
(1)从战国诸子的文章、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到汉代一些代表性作家如邹阳、枚乘、贾谊等人的散文,可以看到铺张排比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手段。而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
(2)《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史记》基本上属于书面语,但同当时的口语距离并不很远。书中还广泛引用了许多民谚民谣,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李广不善言辞而深得他人敬重,既富于概括性,又富于生活气息。
(4)此外,《史记》写人物语言时,常常借语言内容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对待秦始皇出巡,项羽和刘邦的态度截然不同。项羽“彼可取而代也”表现了他的坦率,不假思索,也表现了先秦三东六代和复仇的心情;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也”一方面表现了下层人的农民要求参政,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表现了刘邦的贪婪、妄想。3.水浒传主题
答:《水浒传》是一部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歌颂的是各个阶层敢于反抗作恶官僚、维护自身利益、不向权贵低头的反抗者,尖锐地指出“官逼民反”的社会矛盾。以下从四个方面简述其主题思想:
(1)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乱自上作”。作品展示了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作品具体刻画了高俅、蔡京、杨戬、童贯为首的封建官僚贪赃枉法、互相勾结、无恶不作,但这些贪官的总后台就是徽宗皇帝,昏君佞臣组成的统治集团压迫人民,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2)歌颂农民起义英雄。一百零八位头领个个都是勇武智慧、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反抗黑暗的封建统治,对抗腐败的官府,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3)揭示农民起义失败的必然原因之一。“招安”是起义失败的直接原因,也体现了农民起义领袖思想上的局限性——宋江、卢俊义等人具有浓厚“忠君”思想,他们又是梁山义军的主要领导,影响和左右着义军的发展趋势,宋江上梁山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梁山泊上高悬“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他们起义的原因是博取功名,封妻荫子。
故“招安”是其必然选择,失败是起义的必然结局。
(4)严重的忠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进步意义。4.宋代诗文革新的贡献
答: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元明清散文家奉为正宗,而明清散文更多取法于欧阳修、曾巩、苏轼等。
诗歌方面,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也给予南宋金元诗以及明代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宋诗派以深刻的影响。
但是,由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带有“正统”观念,也有要求文学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意味,助长了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倾向,为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所师法。这就表现出这一革新运动在思想上的历史局限。5.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的贡献 答:宋之问,沈佺期皆为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合称“沈宋”。沈宋的主要贡献,在于完成律诗的体制和扩大律诗的影响。他们倾大力于律体的写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了五七言近体的形式规范。一方面,他们完全避免了五律中的拗涩之病,另一方面,他们又进一步推进了七言歌行体律化的过程,截长挈短,使之趋于凝炼和完整,脱胎为较为严格的七律。沈佺期早在武后时期,便已写出全无失粘现象的七律,他的为数甚多的七律,在合乎规范方面堪称宫廷诸诗人之首。
杜审言今存的诗主要系五言律诗,也有少数七律。他的诗,句律精严而笔力雄健,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均完全合律,无一失粘者,时间更加早于沈宋,堪称确立律诗创作的先锋。
总而言之,杜审言表率在前,之后沈宋合轨,尔后律诗一体才为人们所公认,从而确立其在诗坛的地位的。自齐永明以来两百多年,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化过程终于完成。
三、论述
1.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答:创作的出发点上,《桃花扇》坚持真实原则。《桃花扇》演的是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始末,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孔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真实的原则,全剧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旺的历史面目,基本上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只是迫于环境,不能直接展现清兵进攻的内容,有意回避、改变了一些情节。孔尚任对各类人物作了不同笔调的刻画,虽然忠、奸两类人物的结局加了点虚幻之笔,但总的来说,作者的褒贬、爱憎是颇有分寸的,表现出清醒、超脱的历史态度。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桃花扇》中人物形象众多,且大都人各一面,性格不一,即使是同一类人也不雷同。这显示孔尚任对历史的尊重,如实写出人物的基本面貌。《桃花扇》中塑造了几个社会下层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妓女李香君和艺人柳敬亭、苏昆生。他们在剧中是最高尚的人。他们关心国事、明辨是非、有着独立人格,使清流文人相形见绌,更不要说出在被批判地位的昏君、奸臣。这是有现实的依据的,反映着晚明社会中部分妓女的风雅化以至附庸政治的现象。剧中形成的贵贱颠倒的对比,不只是表明孔尚任突破了封建的等级贵贱观念,其中也包含着他对尊贵者不尊贵,卑贱者并不卑贱的愤激情绪。这在当时许多旨在存史、寄托兴亡之悲的稗史所不具备的。尽管孔尚任对人物褒贬还是使用传统的道德术语,如“忠臣孝子”之类,但其褒贬标准却扩大了“忠”的内涵,由以朝廷、皇帝为本变为以国家为根本。剧中把国家放在人伦之最上,以国家为君、臣、民赖以立身的根本。其意义也就超越了明清一代的兴亡之悲。
从艺术构思方面看,孔尚任在力求遵照历史真实的原则下,非常合适地选择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离合之情,连带显示南明小朝廷的兴亡之迹。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结合,本是明末南京清流文人的一件风流韵事,作者以此事作为戏剧的开端,既表现出复社文人的作风和争门户的意气,又使全剧从一开始便将儿女之情与兴亡之迹紧紧结合在一起。南明小朝廷灭亡之后,侯、李二人重聚,双双入道,表现的是二人儿女之情的幻灭,而促使二人割断花月情肠的是国家的灭亡。可以说,《桃花扇》艺术地再现了南明小朝廷的兴亡始末。
总之,《桃花扇》在清代传奇中是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
2.苏轼对词的贡献
答: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的历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述。
(1)苏轼词对词境做出的开拓
首先,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次,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总之,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2)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的解放
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3)苏轼词创造了多样化的独特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四、文学鉴赏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此开篇三句,柳永便以笃定之内气,从大处入手,总括出杭州古老的人文地理及不懈生机。接下三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属细笔,以补足繁华之状貌。词色直是“旖旎近情”(此乃柳词一贯之特征),令人想到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一个现代的说法,柳永这一细笔带出了南宋与晚唐历史的互文关系。而南宋杭州的繁华更是超过晚唐的扬州,它“青山四围,中涵绿水,金碧楼台相间,全似著色山水。独东偏无山,乃有鳞鳞万瓦,屋宇充满,此天生地设好处也”(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西湖好处》)。其中“参差十万人家”既是实写,也是力发千钧之慨叹,杭城之宏伟在此一举托出。这就是当时的杭州,“大自然所赋的空间既如此逼仄,杭州在十三世纪遂成为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一些最大的欧洲城市当时只有数万居民,若和中国的‘陪都’相比,唯不过是些小集镇罢了。杭州的居住人口到一二七五年已逾百万之数。”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六·米铺》中也说:“杭州人烟稠密,城内外不下数十万户,百十万口。”马可·波罗一边为杭州的奢侈美丽倾倒,一边感叹道:“世界上再没有比这座城市更宏大的了,它方圆达一百英里,到处见缝插针地住满了人,一座宅院往往住着十或十二家。市郊人口比市内还要多。”“参差”二字最为丰富传神,让人感受到杭州城各式各样的楼宇,真是建筑高低起伏,接栋连檐,寸尺无空,千家万户都掩映在翠微之间。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又轻轻一笔写出杭城温柔安详又兼热闹富贵的一面,此虽八字,但也包罗万象,尤其是街巷河桥中埋伏的风流蕴藉之美呼之欲出。直让人回到了那过去的时光,仿佛我们来到了“中瓦子前武林园,向是三园楼康、沈家在此开沽”的一幕:但见那“店门首彩画欢门,设红绿杈子,绯绿帘幕,贴金红纱桅子灯,装饰厅院廊庑,花木森茂,酒座潇洒。……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十……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梦粱录·卷十六·酒肆》)。这不又正是杜牧递上的两个名句:“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吗?不正是张祜的一句“月明桥上看神仙”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里柳永又起了一个层面,我们也跟随他的视线从城内来到郊野。这正是钱塘八月观潮的时节,也恰恰应了《望海潮》这个词牌的本意。“……波涛濬流,沉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波涛援而起,即钱塘江潮。”(《茶香室丛钞一·卷十五·〈子胥水仙〉条》)“依自然环境看,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时,海水从宽达一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两旁渐窄的江岸约束,形成涌潮。涌潮后又受江口拦门沙坎的阻拦,波涛后推前阻,涨成壁立江面的一道水岭……”这正是柳永笔下“无涯”之“天堑”,它与前面的“形胜”又刚好形成互文照应,继而连番烘托出杭城的奇伟。钱塘潮这一“怒涛卷霜雪”的景观若激电奔雷之震荡,人间岂有它事可与之争雄?
写罢威仪的钱塘潮,柳永又翻转一笔,再次流连杭州城的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珠玑”与“罗绮”皆妇女用品,最能代表精致与华丽的日常生活。在此,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杭州市民普遍的富足与自豪。他们“只要有钱,便可在家具、穿着、美食和娱乐诸方面满足其高雅精致的趣味。在城的中心有一些专门经销高档产品的店家,其间琳琅满目地陈列各种货物,有的产自中国各地,也有来自南海、印度和中东的”。的确,鲜衣美食在南宋的杭州可谓殚极精侈,甚至精侈到颓废,单就一个食字便可见其豪奢颓废之程度。且不说宫中璀璨纷呈的食品,就连一般市民对于饮食起居也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仅平日所吃饭菜便高达五百多种(可参见《梦粱录·卷十六》《武林旧事·卷六·市食》《都城记胜·食店》等)。
说到氛围,又要说到前面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般的饮食环境。“借临安园林设计之精华,在厅院廊庑上排列小小阁儿里呈‘吊窗’,‘吊窗之外’移来花竹,再‘垂帘下幕’,使‘阁儿’掩映在纱壁绸帷之后,摇曳秀影之中,潇洒似画,犹如花苑。市民光临此处无不心旷神怡,还可以呼唤妓乐歌唱助兴,而且随时任意点要自己喜欢的食品,如没有的,食店老板可命厨子‘应手供造品尝’,以使食店一味不缺。”精致到绝望之后,也讲究单纯,而单纯依然透出唯美的色彩,如另一种食品酥琼叶便是如此娴静地制出:先将宿蒸饼薄薄切就,涂上蜜或油,就火上炙,地上铺着纸散火气。炙好后,非常松脆,有止痰化食之功效。诗人杨万里曾专门写诗赞叹这种食品:“削成琼叶片,嚼作雪花声。”
写完城市的豪奢,柳永便直接抵达妩媚的西湖了。“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指西湖有内湖外湖之别趣,“叠”却指湖边的山岭重叠参差,这正应了“湖中有湖,山中有山”这一“清嘉”之姿色。这就是令今人无言并失语的西湖。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柳永就此坦然一笔将杭州的秋景、夏日翩翩写来,轻松从容,并不着力,而四时风光恍如都在目前了。
又据《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献给当时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我们还可以从《宋史·孙何传》中看到孙何当时是一位颇为风雅勤政的地方长官,“何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为此,柳永这位民间诗人为他唱一点颂歌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快事。此诗最后五句均属对孙何的鼓吹与祝福,读来同样不亦快哉:“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高牙”为军中大旗。《封氏见闻记》中说,掌武备的官员,因为“象猛兽以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而千骑簇拥的大型牙旗,正是孙何威武堂皇之写照。而“乘醉听箫鼓”却是说孙何下班后游冶时的洒脱与文雅。而“吟赏烟霞”又说他能流连光景,吟咏风月,是一个懂得诗之妙处的人。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看来都包拢在孙何这一身了。“图”乃动词,柳永的意思是将来孙何可将杭州的美丽繁华之风景画成图画。“凤池”是“凤凰池”的简称,它指的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而“归去凤池夸”是说孙何一朝升迁至中央去做大官,可顺便把已画好的杭州美景一并带去,到时正好与中书省的其他官员共同欣赏。(节选自柏桦《< 望海潮>里梦杭州》,仅为参考,可以另选角度,自行发挥,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文化史
一、填空
1.六祖慧能创立的宗派
答:禅宗。2.十二律
答: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3.二十八宿举例四个
答: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任举四个)。4.布政使别名
答:藩台。
5.保天下者匹夫有责的提出人物
答:顾炎武。
二、名解十个 1.礼闱
答:最初指汉代尚书省,因其在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后多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唐杜甫《哭长孙侍郎》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2.驱口
答:亦作“駈口”。宋元时代金军、蒙古军在战争中俘虏的汉族大户。其地位类似农奴,少数成为贵族家庭的奴隶。《元典章·户部三·籍册》:“不论达达、回回、女真、汉儿人等,如是军前虏到人口,在家住坐做駈口。” 3.谶纬
答:所谓的“谶纬”,其实是“谶”与“纬”的合称,汉代流行的神学迷信。“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谶有谶言、图谶等形式,如“亡秦者胡也”即为秦代的一句谶言。“纬”即纬书,是汉代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制造的依附于“经”的各种著作。4.图腾
答: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中国龙即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5.心学
答:心学,儒学的一门分支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灏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守仁(号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6.封禅
答:一种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礼。起源于春秋、战国,当时齐、鲁儒生为适应兼并争霸趋于统一的形势而提出的祭礼。他们认为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无上的上帝。泰山是齐、鲁的分界,于是就把齐、鲁祭泰山的望祭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封禅之礼,最早见于《管子·封禅篇》。7.察举
答:察举又称“荐举”,是封建社会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由乡里选举的荐举制演变而来。它是汉代在先秦注重对人的实际才能的考核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创立过程中,也吸取了亡秦的教训。汉初的察举是临时性措施,没有形成正式的制度,察举的范围、人数也有限。直到汉武帝时,国家的文治武功达到极盛,各级官吏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非常需要建立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因而察举制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仕进制度,并得以真正确立其在两汉仕进制度中的主体地位。8.别子
答:即庶子。古代宗法制度称诸侯嫡长子以外之子为“别子”。古代中国宗法制度的专业术语。《礼记·大传》:“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 9.元杂剧
答:元杂剧,也称“元曲”。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剧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吸收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体裁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契子”。角色有正末、正旦、净等。一剧基本上由正末或正旦脚色唱到底;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元杂剧著名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现存作品有《窦娥怨》、《西厢记》、《汉宫秋》等150种左右。元杂剧对后来戏剧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三、文本释读,文化史的文言文阅读是汉书中的张骞出使西域。解释,大月氏,汉节,郎。
《汉书》张骞传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亊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返汉,汉至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道译,抵康居。康居传至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冠,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使君。
翻译:张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王朝正想从事消灭匈奴的战争,听说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国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塞以郎官的身分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离开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截获,用传车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人怎么能往那儿出使呢?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任凭我们的人经过吗?”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分。
因居住在匈奴西部,张骞趁机带领他的部属一起向月氏逃亡。往西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张骞说:“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假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可尽言。”大宛认为可以,就送他们去,并为他们派遣了翻译和向导。送到康居,康居用传车将他们送到大月氏。这时,原来的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杀,立了他的夫人为王。大月氏已经使大夏臣服并统治着它。他们那里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没有侵扰,心境悠闲安乐,又自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全然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意思。张骞从月氏到大夏,始终得不得月氏王明确的表示。逗留一年多后,只得返程。沿着南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汉朝,又被匈奴截获。扣留一年多,碰巧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匈奴籍的妻子以及堂邑甘父一起逃跑回到了汉朝。朝廷授予他太中太夫官职,堂邑甘父也当上了奉使君。
四、简述 汉字的起源
答:关于汉字的起源,神话传说中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考古发现,在汉字产生以前,有“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方式。现代研究认为,汉字来源于集体的智慧,如果仓颉确有其人,那他应该是文字的整理和颁布者。随着考古的进展,更多的遗址不断发现,也为汉字的起源和来历,提供了更多的新证据。
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但一切没什么简单。由于各处考古出来的符号,都非常零星分散,缺失也较严重。各处的地域色彩浓厚,背景也很复杂。
总而言之,汉字的来历和起源还是一个有待不断揭开的谜。
五、论述
1.礼仪的起源及功能
答: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应当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了。礼仪制度正是为着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三大关系而制定出来的。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 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这是对我国古代礼仪的总结汇编。这些礼仪内容,对后世人们的行为规范、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公德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礼仪的功能主要是社会性的,以下从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1)社交礼仪是道德的示范,它代表着社会道德观念而存在,是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标准和规范而出现的。这种标准,规范、制约着社会生活秩序,推动人们沿袭着“礼”的规范生活,用以培养人们的善恶标准和美的心灵。同样,社交礼仪也要求人们将自己的行动纳入规范.将自己的本性纳入规矩,加以约束,时时用道德的力量支配自己的行动。注重社交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为着维护人的尊严和社会道德面貌。
(2)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有协调作用。今天的社交礼仪所表示的意义主要是尊重,尊重可以使对方在心理需要上感到满足,产生好感和信任。按着社交礼仪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交际双方互相尊重、坦诚相侍的良好关系,缓解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情感对立与障碍。社交礼仪规范是社会生活中的润滑剂、调节器,是协调交际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和友爱,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使每个人健康、合理的心理 需求得到程度不同的满足,从而产生开朗、乐观的情绪,对生活更加热爱,并使整个社会保持一种稳定、融洽的秩序。通过完备的社交礼仪,一个社会组织可以沟通与各种人的感情,协调好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的关系,使误会、摩擦消除,减少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3)社交礼仪的实施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行,客观上也起着榜样作用和教育作用,无声地影响着周围的人。在对外交往中,注重礼仪,可以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弘扬,使中国以泱泱大国之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
答:孔子的天命观是对从殷至周“敬天事鬼神”传统思想的承认。但孔子在承认的基础上,主张不要过多关注,而把人们的眼光从对“天”、“命”、“鬼”、“神”的关心上,拉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来,主张尽人事以应“天”事。孔子是这样主张的,这已经明显的反映出孔子的观点,他并没有对于鬼神是否真实存在进行探究,他是在讲礼仪规范的问题。分而析之,孔子对待天命鬼神的态度是:
(1)主张应该“敬鬼神”。祭神指的的是行祭祖先礼、祭神礼之时,应该像祖先、神真实存在一样,讲究的是礼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否则不如不去祭祀。
(2)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他本人“敬鬼神而远之”,其实与他对于鬼神是否存在的观点是一样的,无法确信鬼神是否真的存在,所以敬,但是自己可以不参与。
(3)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子不语怪力乱神”,即是他这种态度的鲜明体现。3.明清科举制度
答:明清科举考试,皆以八股文为主要内容。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市民意识的觉醒,个性解放思潮的汹涌澎湃,八股取士已逐渐暴露出其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一面。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于《生员论中》一文即有过“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也”的议论,这一取士方式在明末似乎就走到了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
但是明亡以后,清人并没有废止八股科举,反而变本加厉,极为有效地运用这一人才选举制度,很迅速地巩固了政权。史学家孟森曾就此评论说:“明一代迷信八股,迷信科举,至亡国时为极盛,余毒所蕴,假清代而尽泄之。盖满人旁观极清,笼络中国之秀民,莫妙于中其所迷信。始入关则连岁开科,以慰蹭蹬者之心,继而严刑峻法,俾忮求之士称快。丁酉之狱,主司、房考及中式之士子,诛戮及遣戍者无数。其时发难者汉人,受祸者亦汉人。汉人陷溺于科举至深且酷,不惜假满人以为屠戮,以泄多数侥幸未遂之人年年被摒之愤,此所谓‘天下英雄入我彀中’者也。”清统治者以科举为笼络、控制汉族文人的利器,比明朝统治者多了一层深谋远虑的政治因素;而汉族文人为能实现个人价值,奋志青云,也乐得俯首就范,有时为达目的,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如何看待历史上甚受后人诟病的八股取士,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八股取士基本上适应的是自然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的人才需求,如出题取自《四书》、《五经》中的成句或一章,要求“代圣贤立言”,并以宋代程朱理学为依归。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出发点,八股文作为功令文字对于广大读书人而言,就是对其思想的一种无形的控制,影响是全面的。读书人欲猎取功名,就很难绕过这一“龙门”。对于八股取士,清初有识之士如顾炎武就曾指出:“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清代文字狱的一位著名受害者戴名世甚至说:“欲天下之平必自废举业之文始。”两人都是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批评八股取士制度的,而统治者对此也未尝无识。据《清史稿·选举三》记述,清廷内部曾经产生过对八股文应否废止的讨论。乾隆三年(1738),距这次讨论七十年之后,废止八股文的问题又由兵部侍郎舒赫德重新提出,所得答复是:“时艺之弊,今该侍郎所陈奏是也,圣人不能使立法之无弊,在因时而补救之。”于是这一有关人才选举的大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可见,八股文之弊,清代君臣上下并非不知不晓,但在当时也的确拿不出更合适、更简便的考试方法来,这是由其政权性质所决定的。八股文用于科举考试通行于明清两代,长达近六百年,基本与封建之世的彻底垮台同步,明乎此,其封建主义的社会属性也就昭然若揭了。
从实际效果而言,八股取士基本适应了封建社会的人才需求。能够跃此龙门进入举人、进士行列者,大部分并非庸才;而奋斗数十年艰于一第者也不乏高才之士。正是这一看似矛盾的选举效果,造成了问题的复杂性。作为一种人才选举制度,科举制如果不过多讨论它的考试内容,这一制度至少为全国人才的流动调配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庶族地主阶级与平民子弟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学而优则仕”的儒家理念,在这一制度下有了实践的可能。历代科举由于弥封糊名、誊录考卷等一系列防弊措施的不断完善,以及考试组织的逐渐严密,使科举竞争有了较为平等的保障。清代平民入仕的机会,尽管不大,却足以令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般地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为一第之荣而孜孜以求了。在天下太平的时候,社会中下层读书人若想出人头地,恐怕也只有科举一途最具吸引力。
从统治者角度而言,八股文之所以为明清两代帝王奉若神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与封建专制政体的适应性。鲁迅曾为八股文下判语云:
“八股原是蠢笨的产物。一来是考官嫌麻烦——他们的头脑大半是阴沉木做的,——什么代圣贤立言,什么起承转合,文章气韵,都没有一定的标准,难以捉摸,因此,一股一股地定出来,算是合于功令的格式,用这格式来“衡文”,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轻重。二来,连应试的人也觉得又省力,又不费事了。这样的八股,无论新旧,都应当扫荡。”
4.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篇四
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报考院校专业的考研专业课真题是专业课复习中必不可少的资料。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07年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四川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
四川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60分)1.“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出自屈原的()2.“上书诣北阙,阙下歌《鸡鸣》”出自()的《咏史》 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自曹操的()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生书”出自()作的《从军行》 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张若虚的()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的()7.“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烈火照狼山”出自高适的()8.“黄云万里动云气,白波九道流雪山”出自()作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9.“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白居易的()10.“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出自()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11.“鱼书欲寄何由达?山长水远处处同”出自晏殊的()12.“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出自()作的《游金山寺》 13.“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负客为黄花”出自陈世道作的()
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出自()作的《临安春雨初霁》 15.“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出自文天祥的()16,“枉把六经毁火底,桥边尤有未烧书”出自()作的《经下邳》 17.《登徒子好色赋》的时代和作者是()18.《狱中上梁王书》的作者是()19.《解嘲》的时代和作者是()20.《王命论》的时代和作者是()21.《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时代和作者是()22.《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时代和作者是()23.《进学解》的朝代和作者是()24.《愚溪诗序》的朝代和作者是()25.《题燕太子丹传后》的朝代和作者是()26.《战国策目录序》的朝代和作者是()27.《金石录后序》的朝代和作者是()28.《一瓢道士传》的朝代和作者是()29.《复多尔衮书》的朝代和作者是()30.《巴黎观画记》的朝代和作者是()31.吕纬甫出自小说()32.《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33.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初版于()年的3月 34.()在()一文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35.天寒早期戏剧的代表作是()。36.《九十九度中》的作者是()。37.《二月》的男主人公叫()。38.《现代》的主编是()。39.《野百合花》的作者是()。
40.()和()是解放区二位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41.马多寿出自(),梁三老汉出自()。42.“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选自()的()。43.王利发出自()。
44.四川三位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家是()45.“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选自()的()46.《绝对信号》的作者除刘会远外,另一位是()47.王一生出自小说()48.“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写下的诗句。49.《永恒的尹雪艳》的作者是()
50.新月派的代表性刊物是《晨报》副刊()51.“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
52.以牧歌的笔调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特别是他们的爱情生活,在题材上开拓了一个新领域的诗人是()
二.简答(共30分,每题10分)1.“大河小说”
2.如何理解《庄子逍遥游》 3.简要评述清代传奇戏剧。三.论述。(共60分,每题20分)1.“中国新诗派”的诗学主张与创作实践。2.论述汉赋的发展过程。
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江西诗派”的创作特征。
07年真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九歌.东君》
2、班固
3、《蒿里行》
4、杨炯
5、《春江花月夜》
6、张九龄
7、燕歌行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8、李白
9、《长恨歌》
10、李益
11、《无题》
12、苏轼
13、《九日寄秦观》
14、陆游
15、《金陵驿》
16、袁宏道
17、战国时期
宋玉
18、西汉
邹阳
19、杨雄 20、汉代
班彪
21、魏晋时期
嵇康
22、唐代
陈子昂
23、唐代
韩愈
24、唐代
柳宗元
25、唐代
李翱
26、北宋
曾巩
27、南宋
李清照
28、明代
袁中道
29、明代
史可法 30、清代
薛福成
31、《在酒楼上》
32、郁达夫33、1920年
34、胡适
《追悼志摩》
35、《获虎之夜》
《名优之死》
36、林微因
37、潇涧秋
38、施蜇存
39、王实味 40、孙犁
赵树理
41、《三里湾》
《创业史》
42、舒婷
《双桅船》
43、《茶馆》
44、周克芹
王火
阿来
45、史铁生
《我与地坛》
46、高行健
47、阿城
《棋王》
48、郑愁懋
49、白先勇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50、51、52、二、简答。
一、“大河小说”。参考答案: “大河小说”原本是发源于法国,是法国近现代长篇小河的重要典型,小说的时间跨度大,篇幅长,较全面地反映时代,是一种富有时代和历史内涵的社会风俗史.“大河小说”三部曲——李颉人从1935年到1937年,写了著名的连续性历史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以四川为背景,描写出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广阔的社会图画,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在这三部作品中,《死水微澜》有突出的生活和艺术魅力.它写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行将签订期间,成都北郊一个小乡镇天回镇上,袍哥与教民两股力量的消长,表现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一潭死水似的现实如何掀起了微波,突现了封建主义与殖民主义两者对于中国社会的钳制.本小说的的创作意图就是要记录那个时代内地社会上的两种恶势力的相激相荡,以见证一个过渡时代的社会和历史.如何理解《庄子.逍遥游》中的“逍遥”思想。简要评述清代传奇戏剧。论述。
“中国新诗派”的诗学主张和他作实践。参考答案: 中国新诗派,又名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北方的),杭约赫,唐,唐祈,陈敬容(南方的)、辛笛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提倡"新诗现代化",也即"新传统的寻求".中国新诗派的诗人彻底抛弃了"诗的本质是抒情"的诗学观,追求"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的"新诗戏剧化".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倡导革命现实主义)最能体现中国新诗派的这种反叛性与异质性的,无疑是它的主要代表诗人穆旦.“平衡”和“综合”是中国新诗派的诗歌观念中的二个基本观念。“平衡”是指艺术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平衡,即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综合”——他们所提出的诗的新倾向最后必是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在诗歌思想倾向上,既坚持反映重大事件的现实性,同时,保持书写个人绪的自由,而且力求个人感受与大众话语的统一,提倡诗剧。(注意下穆旦,形而上学玄学的思考,结合其作品,在教材上去找下。)1.论述汉赋的发展过程。一),西汉前期,这是汉赋的形成时期。
汉初之赋家,继承楚辞之余绪,这时流行的主要是所谓“骚体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其内容多是抒情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作家作为个体之人在其人生命运和处境中的遭遇和感受,是“文学的私语”,形式上初步有所转变,以贾谊和淮南小山为代表。二),枚乘:他的《七发》虽未以赋名篇,却已经形成汉大赋的体制,是标志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七发》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文学的主题,成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七发》脱离了楚辞的诗镌
叶绍钧 闻捷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抒情特征,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出现“劝一讽百”的现象,这也是汉赋的基本特征。三),汉武帝到汉宣帝之段时期是汉赋发展的鼎盛时期。
《汉书。艺文志》著录九百余篇,大部分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从流传下来的作品看,内容大部分是描写汉帝国威震四邦的国势,新兴都邑的繁荣,水陆产品的丰饶,宫廷苑囿的富丽以及皇帝贵族田猎,歌舞时的壮丽场面等等。A,其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二赋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极度的铺张扬厉,这反映了时代的精神。《七发》二千余字,此二赋四千余字,在语言方面,表现出高度的修辞意识与修辞技巧。)司马相如的这两篇赋在汉赋的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标志着典型汉代大赋的体制得到最后的确立,它以华丽的词藻,夸饰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为问答的形式,大肆铺陈宫苑的壮丽和帝王生活的豪华,充分表现出汉大赋的典型特点。B,杨雄是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赋家,其《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赋在思想,题材和写法上都与《子虚》《上林》相似,不过讽刺成分增加,部分段落描写与铺陈相当精彩,在模拟中有自己的特色.后世常以“杨马”并称,原因即在于此。其《解嘲》,是一篇散体赋,虽受制于东方朔《答客难》的影响,但思想和艺术上仍有自己的特点,其述志赋颇有影响。
C,班固是东汉前期著名的赋家,其代表作《两都赋》在体例和手法上都在模仿司马相如,是西汉大赋的继续,但他把描写对象,由贵族帝王的宫苑,游猎扩展为整个帝都的形势,布局和气象,并较多地运用了长安,洛阳的实际史地材料,因而较之司马相如,杨雄等人的赋作,有更为实在的现实内容,张衡以及左思的所谓“京都大赋”的出现,都明显受到《两都赋》的影响。四),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
汉赋之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都开始有所转变,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讽刺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
张衡早年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创作的《二京赋》,对统治阶级荒淫享乐生活的指责比较强烈和真切,表现了当时文人对封建统治的危机感.其《归田赋》以清新的语言,描写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志,在汉赋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机,继张衡之后有赵一《刺世疾邪赋》,蔡 《述行赋》,抒情小赋逐渐形成规模,为魏晋以后的辞赋奠定基础。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江西诗派”的创作特征。
江西诗派,是北宋晚期是黄庭坚影响下形成的诗歌流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这一以比附禅宗宗派而得名的诗派在南北宋之交势力很大,除去吕本中《江西宗派》中所列二十五人之外,还有一大帮诗人或多或少与黄庭坚诗风有染。该派诗人大多标举气格,鄙弃流俗,以日常生活,文化用品,师友亲情为题材。他们有较为严格的宗派色彩,诗学观点和写作风格大体一致,黄 坚主张“资书以为诗”“破弃声律”,韩驹,吕本中,曾几,作诗倡“悟入”“活法”,形成生新拗峭,不蹈袭前人的创作特色,但不免流于题材内容狭窄,以学问为诗,风格苦涩枯淡的弊端,对后世文人造成不良影响。
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辅导专家提醒您一定要把专业课真题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样可以为您的考研专业课复习提供很多的帮助。祝您备考顺利,金榜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题名!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考研真题】推荐阅读:
2011年武汉大学招生简章08-30
2007——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真题09-21
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学生转专业工作通知07-28
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口腔考研真题07-11
北京大学法学综合考研历年真题(1997~2008年)09-22
武汉大学真题汇总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