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2024-07-28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通用8篇)

1.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篇一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业务学习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对2011版新课标进行统一学习。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体育 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体育热情和信心。

通过对“2011版新课标”的学习,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

对于水平一的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教,死板的讲述体育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无法令孩子们喜欢。我在对水平一学生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与传授体育技能有关的小游戏,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创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节课四十分钟,合理安排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始部分”、“主要部分”和“结束部分”这三 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精彩的感觉,一节体育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应放在一节课的结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精彩阶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使学生意犹未尽,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体育教学应该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多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名学生受益,不应把目光只盯住教学结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

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最好的体育课呈现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篇二

细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在列举课程内容中, 特别强调了进行体育内容教学应该在体育游戏中完成, 而不是重竞技技能的学习。新课标着重强调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 注重运动体育游戏导入法进行教学, 发展学生基本的运动能力, 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思想。体育游戏不仅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享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要改变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以及让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而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作, 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时, 应注意避免过去中小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 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从而促使学生自动进行自主学习。

1、游戏导入的内涵

导入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发展充分地让学生做好了心理准备。游戏导入是一节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序幕”, 合理有效的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这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教师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 不但要全方位顾及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 更应该要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心理需要, 去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学习动机。需要是人产生动机的基础, 没有动机就不能促进人的积极性, 人需要的层次越高, 个体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越高。体育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产生强有力的内部动机, 就必须要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成长性需要。傅建明在《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一书中指出:灵活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营造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气氛, 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体育游戏导入教学是在“健康第一”和“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 教师运用游戏法导入本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游戏时, 首先要领会新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 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水平一至水平三阶段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与内容框架, 还应该充分考虑内容的科学性、可接受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可替代性, 以及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全面分析, 充分利用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设置相关的情景、角色及竞争方式, 创设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氛围,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2、游戏导入的特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一般来说,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灵活性, 同时还注重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更加要突出“目标引领内容”, 要落实好上好一堂体育与健康课程, 开场的课堂游戏必须要有其鲜明的特色。

游戏导入的体育与健康课堂相对以往传统的只侧重对知识传授的教学相比, 前者较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后者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教学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体育教学中新颖的游戏导入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师主导, 学生学, 学生的主体性无法体现, 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合理运用游戏导入, 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的激情也会被游戏调动起来,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做学习的主人。

运用游戏导入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不仅能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还能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身体, 提高他们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3、游戏导入的功能

3.1、引起学生的注意

用游戏的方式导入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 这样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能够以其独特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对全体学生而言,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其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 若每节体育与健康课程都是单纯的运动技能学习, 只会让学生产生对体育课的厌卷, 最终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采用游戏导入教学内容, 能给学生较强的新鲜感, 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为完成新的学习内容做好心理准备。

3.2、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重要内驱力, 可以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前, 体育教师要认真筹划, 准备好教具与场地, 这样在上课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一上课时, 教师说:“同学们, 你们生活在城市里, 想不想知道山里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老师的家乡在泰山, 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今天我开火车带你们去, 好吗?”同学们齐声说出:“好”!于是学生们在欢乐的音乐中进行了队列训练。“立正, 四路横队成八路横队齐步走, 向右转”。此时, 八列纵队便成了八列火车。老师是火车头, 后面同学将右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 左手成车轮, “咋哼, 咋哗”出发了。步调一致, 团结协作, 火车跑得又快又安全。有趣的情景游戏导入体育课堂,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将要开始学习之前就产生学习的欲望, 从而推动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3.3、明确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

从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几十年历史中我们可以得知, 教学目标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出了“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 这一理念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导向。根据新课程“目标引领内容”的原则, 在确定学习目标之后, 体育教师应根据目标为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 再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游戏。游戏导入是教师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的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导入教学内容, 能够明确而具体地向学生提出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 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 从而体现出新课标中的“目标引领内容”。

3.4、游戏导入的意义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成功开启, 能把学生引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体育的兴趣, 让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充分地投入到已设定的新教学内容中来, 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激情, 自觉内化新的学习知识, 同时逐渐外化为运动技能。在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知识的同时, 成功的游戏导入更能使学生体验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带来的快乐, 形成终身的体育行为和态度, 为终身体育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游戏导入教法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为实现特定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而组织设计的教学活动, 不但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不足, 还改变了体育学习单一性的动作技能练习, 同时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 不同游戏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从而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运用体育游戏导入教学, 就是让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 在学中进行身体锻炼, 充分释放儿童的天性,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习, 学生心理方面得到满足, 消除其他学科学习所带来的紧张和疲劳, 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达到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较好地贯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一大基本理念。

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健康地成长, 推崇阳光体育和快乐体育, 强调学生参与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培养。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用游戏导入进行教学, 不但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程度, 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游戏导入是丰富多彩的, 游戏大多是以集体参与的活动, 而且游戏的同伴可以是不确定、经常变化的, 同伴之间频繁地交往接触与思想交流, 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习。在游戏过程中, 学生常常需要通过自己思索、想象和实践来完成学习目标, 这不仅能使学生从游戏中获得乐趣,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体育意识养成、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场所, 是体育教师进行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传授, 展现体育教学艺术的主要渠道, 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途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学生而言,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他们人生中正式感知体育、认识体育、理解体育的起始阶段。因此, 必须充分重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在学生体育经验形成方面的影响力, 使学生在接受正规教育的起始阶段就能树立积极的体育态度, 从而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做好自己的主要工作职责。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过程中, 教是手段, 学是目的, 教师运用游戏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导入的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灵活设计导入情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运用游戏导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跑、跳、投、攀、爬等基本的体育运动能力, 从而达到实现体育与健康的教育目的。

摘要: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 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 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也是同样如此, 引人入胜的体育游戏导入, 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整堂体育课教学积极有序的开展打好基础。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促进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何将这些特点充分凸显出来, 实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 最终使小学生从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及教学中获益, 是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兴趣,导入

参考文献

[1]杨莲青, 王钢.导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4.

[2]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75.

[3]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122.

3.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模式

教学解决的是怎么教、如何教的问题,注重的是教学方法和形式的研究,而课程模式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侧重的是整体的课程设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模式也发生了一些改革,但是,实质还是注重解决教什么内容的。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的课堂方案相比,课程模式的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课程模式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和特定条件下的课程方案的,是比较有针对性的;第二,课程模式是典型的、简约的并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课程方案;第三,课程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方案,以一定理论为基础,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那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应该如何构建呢?

一、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整个体育课程模式编制和形成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有利于体育课程模式的编制意图得以彰显,让体育课程与学生的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得到合理协调,构建起系统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订体育课程目标,不仅要考虑体育课程与各门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考虑体育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但是,在确定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它的依据,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实现学科之间的共同促进,进而更好地促进目标体系的构建。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应该是明确且清晰的,根据体育课程的具体特点,不能太宽泛和笼统,要对课程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做好扎实的准备。

二、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模式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学科中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具体说来,体育课程内容以三个方式来体现,即教材、学习活动和经验。首先,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时候除了注重与体育课程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注重内容与生活的实际意义,尽量将体育课程内容呈现生活化、科学化和与学生特点相适应。其次,体育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活动,这几种课程都应该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到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并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例如:针对任意选修课,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之外,还可以允许跨年级选修。而活动课应该指兴趣小组、班团活动、课外辅导等活动,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得到提高。

三、体育课程实施

体育课程实施是将体育课程模式付诸于教学过程,其实施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以课程模式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都是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课程实施的体现就是教学活动。在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体育课程研究者已经将原来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混淆不清的现状进行了改革,人们的体育课程观念和体育课程模式的学科体系越来越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课程体系包括教学课程、体育课程包含教学本身。因此,体育课程模式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教学模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实际上二者是相互融合的,教师只有了解教学什么、怎么达到教学目的,才能使得课程模式体现有效性。例如,在一堂体育课堂中,课堂内容是一场球赛,而教师也应该结合球赛的实施过程制订好教学的方案或者意图,才能更好地融入课程模式过程中去,最后完成课程模式的评估与分析。

四、体育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不仅涉及之前课程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更涉及之后的课程模式的分析与改革,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在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的时候,就会从期望达到的效果、是否达到效果进行评价。探究课堂课程的价值本身,也对更好地发挥价值提供了更好的借鉴意义。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两种方式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要求提供证据确定课程计划是否优良,不仅用来评价某一体育课程单元的计划,还用来评价一项新的体育课程计划。而总结性评价是在体育课程实施之后进行的评价。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模式中,课程评价已经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教学受到了中小学教学的重

视。课程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者应该积极探讨课程模式,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几个方面出发,让课堂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康.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2]刘艳.中小学体育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探索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篇四

体育与健康课程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改革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逻辑分析法等,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素质要求不断变化的现状,首先分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进而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给教师培训部门带来的.挑战;最后着重从新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展开研讨,提出对策思路.

作 者:刘建坤 罗国程 LIU Jian-kun LUO Guo-cheng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刊 名: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ADULT EDUCATION年,卷(期):“”(10)分类号:G635.1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中小学体育教师 继续教育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篇五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二)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三)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技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

3.目标难度适宜。

(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

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

5.重视健康教育

(一)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

1.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3.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

1.体能。主要根据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

2.知识与技能。主要根据本标准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评价指标,评价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等。

3.态度与参与。主要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以及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6.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篇六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性质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成部分。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定性展开。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教学必须紧扣这一特点展开。

1、基础性: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相对于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

2、实践性: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过程中实现课程多元价值。

3、综合性: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多种价值整合;以体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区别于义务教育的手段与目的,强调健康知识的习得)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理论背景

(一)教学指导文件

1、原教学大纲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水平

五、水平六)

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二)课程改革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三)课改基本理念

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为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

6、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7、能力培养与学以致用

(四)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五)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1、体质教育指导思想

2、技能教学指导思想

3、快乐体育指导思想

4、真义体育指导思想

5、成功体育指导思想

6、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三、高中体育教学的现实背景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一代的体质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

(三)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四)体育课时保证(教学计划编制)

(五)体育课程改革(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教材制定与编写)

(六)体育教师配备要求及其权利保障

(七)教学对象特点(独生子女)

(八)升学及社会、家长、学校的升学追求

(九)学生体质严重下降

(十)学生承受挫折、意志力、竞争意识、探究创新意识等心理品质不佳

(十一)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意识淡薄

四、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

1、教师的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 ① 关注体育教学的多元价值

②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主观能动性、探究与创新----)

③ 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

④ 注重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2、学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变化 ①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增强 ② 学习个性有一定程度的发挥

3、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兴趣而淡化国家体育教学目标的严肃性,重教学形式而不重教学效果,运动负荷普遍偏低,器械体操、耐久跑等项目基本取消,口令、队列、规则等形同虚设,如此,体育教学有步入负面教育的危险。

五、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二)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

(三)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四)课程管理基本架构

1、两级学习水平(水平

五、水平六)

水平五是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体育目标要求;水平六是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2、七个内容系列

田径、球类、体操、水上运动或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类、新兴运动类、健康教育专题系列

3、内容系列内的若干内容模块

如球类系列里的篮球模块;田径系列里的中长跑模块等。

4、学业基本要求

一个学习模块一般为18学时。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获得一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方能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毕业要求。(其中,田径必修一个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一个学分。)

5、选修具有两层意义:一是11个必修学分中系列与模块的选修;二是完成11个必修学分基础上的发展性选修。

6、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我国现有高中的普遍情况,11个必修学分的选修权力事实上只能在学校层面。给学校、体育教师为学生精选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学习模块为18学时,按照一个学时两个内容的一般性安排,即一个学习模块要出现在36个1/2课时内。给体育教师对36个1/2课时在三年中的合理分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每一个学习模块的评价都应该从五个领域目标展开。一个模块的五个领域目标展开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高中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

(四)身体运动和运动技能的练习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载体 ;

(五)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意志品质、胜负观念、挑战自我、青春阳钢等是体育教学追求的教育价值 ;

(六)在完成体育教育基础性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及其相关知识是高中体育教学区别于义务教育体育教学的一个特点 ;

(七)要进一步研究器械体操教学与运动安全问题;

(八)要进一步研究教学计划的制定问题;

7.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篇七

依据地方体育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弥补现有资源不足,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是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及弘扬与继承传统体育文化。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南部,是中华民族农业起源地之一,是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51个多民族聚集地,对地处中国中原地区的农村小学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自身特点,因此,本文试图利用研究者有关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已有研究成果,立足于目前湖南省农村小学的现实,对湖南省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系统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为更好促进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建设提供基础一手材料,为湖南省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和农村小学体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同时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湖南省农村小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开发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意识、行为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2.1问卷调查法。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编《湖南省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情况的调查问卷》(分别包括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使用问卷),抽取湖南省东、西、南、北、中部5地区(株洲、湘西、郴州、岳阳和娄底)所管辖50所农村小学校领导、90名专职体育教师以及30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按男女性别、年龄比例均衡分布发放问卷、回收、整理,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其中发放学校问卷50份,有效问卷45份,体育教师问卷90份,有效问卷80份,学生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54份。2.2访谈法。就每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举办“国培计划”培训班中,对湖南省的农村一线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贵校领导、体育教师对新课标倡导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看法认识,及学校和老师在这方面开展工作的情况。2.3文献资料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及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借鉴和利用。④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进行变量统计、编号,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湖南省农村小学校管理层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认识

在本调查问卷中,85.6%的基层小学管理者认为,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校体育建设经费不足。他们认为,每年本就不足的极少的体育建设经费,购买正常需要的体育器材和维护,就明显不足,根本没有多余的经费去资助或者考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建设。然而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湖南农村小学体育器材和体育建设经费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从调查问卷上来看,70%的管理者从来没有意识开发建设农村已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例如,在某些乡村小学,农村普遍利用的健康器材和经常开展的健康活动,并没有没学校老师和管理者开发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的开发意识淡薄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错误理解所致。

3.2 湖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认识

问卷设计了对体育教师有关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开发目的、开发范围等基本认知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发现,93.1%的体育教师认为教育主管部门是课程开发主体,86.5%的体育教师认为专家和学校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从开发目的上,88.7%的体育教师认为是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兴趣,还有76.4%的体育教师认为开发目的是丰富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及弥补场地器材不足。从湖南省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开发范围认知的调查中发现,多数教师认为开发资源应从学生、体育教材、场地器材、体育活动时间方面进行开发和利用,从中可以发现,新课程实施后,体育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了在课程改革中,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人并未把体育老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来看,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把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狭隘理解为课堂教学,另一面低估忽视体育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3.3 湖南省农村小学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认识

问卷设计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喜欢程度、参与体育课程开发活动、与体育教师互动情况等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感兴趣的人数有123人,占总人数的48.4%,而毫无兴趣的确有55人,占整体的21.6%,,而很感兴趣的人数为40人,占总数的15.7%,很感兴趣的人群中多数是年龄偏小的,这表明学生随着学业的提高,年龄的增大,反而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调查中发现,多数师生之间能够建立相对融洽的关系,参加“国培”培训的教师他们也指出,自己的学生是“好动、可爱”的,但深入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性格和家庭情况,重视学生意见和情绪却几乎没有。

3.4 湖南省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资源开发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湖南省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仍是以西方竞技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为主,如田径、篮球、体操、跳绳等项目。有54.5%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一些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利用,其主要方式是改造现有项目。湖南汇聚了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51个民族,长期积淀于湖湘大地的传统饮食养生,侗族、苗族、土家族和其他民族、民间特色的踩高跷、抢花炮、陀螺、踩芦笙、鼓舞、竹竿舞、秋千、拾田螺、跳房子、摔抱腰、斗角等体育文化资源,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不仅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而且又具有场地器材成本低、实用性强特点,由于没有被合理开发和利用,致使这些地方经济、优质的特色体育内容资源被闲置和浪费。

3.5 湖南省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资源开发

小学阶段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形象思维占主导,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游戏、竞赛、情景教学方法,及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为主学习方法,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技能掌握方面是有益的。然而,调查中发现,以技能掌握为主的身体练习方法(占65.2%)和身体素质锻炼方法(占66.7%)是目前体育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而以主题活动形式的方法几乎没有采用,访谈中许多老师提到,游戏、情景教学等方法仅仅听过,但具体操作和实施方法他们是欠缺的。基础教育改革推进了十多年,多数体育教师在教育理念中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但由于课程实施中,具体操作性课程开发和缺失,使很多一线体育教师在课程具体实施中存在盲目和力不从心,致使一线教师面对新课标,依然采用旧方法。

3.6 湖南省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场地器材资源开发

体育运动场地、器械不足,不能保证学生进行更好地练习和学习,学者们研究指出,湖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偏少,体育器材配置无法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因此,场地器材的开发和利用在农村小学更显有其必要性。调查表明,只有占少数农村小学体育教师(27.8%)进行了一物多用、自制器材和改造现有器材。在访谈中,一线体育教师提到他们用小垫子做栏架,自己动手维修器材、发动学生自制沙堆等活动,他们也能感受到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情绪高涨,积极踊跃。但湖南省多数体育教师并未靠自身智慧,创造性地开发场地、利用器材,需找器材的多功能。

3.7 湖南省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时间资源开发

2007年国务院分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规定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但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多数农村小学并未按国家的相关要求来开设体育课。访谈中一线体育教师谈到,体育课被学生文化课或开展班级活动被挪用的现象依然存在。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超过60分钟的占总数的6.8%,开设大课间时间20分钟~30分钟的学校占40%,半数学校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流于形式,处于无组织状态。

4. 建议与对策

4.1 政府加大农村体育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继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宣传和指导工作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湖南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六年制免费师范生教育模式、“中西部农村骨干体育教师培训”、优秀教师对口扶助,支教下乡等措施的实施给湖南农村基础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为有效提高湖南农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开发能力,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继续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进一步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潜能。继续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加大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培训力度,惠及更多基层小学体育教师。

4.2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

首先,需要体育教师转变观念。不断进行体育课程资源及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相关理论学习,加深对它的认识和了解,树立科学体育课程资源观,切实把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作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其次,需要体育教师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增强开发主体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实践和反思,做到善于扑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与利用条件性课程资源相结合,改造西方竞技体育课程资源和挖掘湖南地方特色资源相并重。就地取材,不断拓宽思路,例如在环洞庭湖附近的湘东北,可顺应节气变化进行清明远足春游、端午赛龙舟、重阳登山。南部山峦叠嶂,可利用自然地理资源进行长跑、定向运动、野外生存活动、安全自救等活动。西部民族特色浓郁,可引进侗族、苗族、土家族等民间特色的踩芦笙、鼓舞、竹竿舞等民俗体育项目。

4.3 湖南各地农村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在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实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建立相应激励政策和制度

发挥体育教师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的作用,需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体育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支持体育教师参加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吸纳借鉴别人优秀成果。建立激励政策和制度,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展针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利用经验丰富体育教师的优势,挖掘年轻体育教师的潜质,鼓励他们在行动中研究和创新,发展学校特色体育课程,在开发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湖南省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农村小学领导管理层、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对开发主体、开发目的、开发范围理解狭隘;在开发过程中,开发随意,途径单一,没有开发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方法资源,没有利用地方传统体育特色资源。因此,在对湖南省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中建议,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村体育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继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农村小学管理层重视此项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激励措施;小学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升开发意识和能力水平。

关键词:湖南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李正龙.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与农村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矛盾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97-99.

[2]张晓程.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与农村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矛盾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97-99.

8.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篇八

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现代意义上多元化的体育学习评价首先要求多元主体的参与,在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领域中,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主要包体育教师、学生同伴、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多元评价主体的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使得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化与民主化,并且能从多个视角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而获得更加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是我们取得的宝贵理论成果。

2.要求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2001年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任务、目标划分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目标[2]。在这五个领域目标指引下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评价内容体系,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评价、体能评价和情意评价三个部分,对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的评价归于情意评价,把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提高到了与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概括地说,我国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从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过渡,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正沿着全面化、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3.讲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新评价理念在课程领域的广泛传播与不断实践,“表现性评价目标”亦称“相对评价目标”或“定性评价目标”,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是指不易测量的抽象目标,如情感、意志、性向、态度、兴趣、价值观等。现代意义上的体育学习评价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者的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现在的“表现性评价”“学习契约评价法”“学习档案袋评价”“相对性评价”等都体现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思想。“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者相结合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评价方法。

4.重视评价过程的全程化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外评价理论传入我国,并且经过不断地探究与实践,“全程化”评价思想受到重视,“全程化”评价模式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至今,在经过了近十年时间的认识与实践,全程化评价思想已经被广大教育评价实践者所接受。可以说,由注重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者相结合的转变是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史上的一个跨越。

5.关注评价双方民主化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实践领域的日益深化,这种以“高压控制”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民主、和谐时代的需求[4]。新评价理念强调,体育学习评价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民主协商,共同构建的过程,而不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控制过程。评价双方不是自上而下的关系,或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关系。他们可以就评价的目标、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开展对话与交流,允许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然后通过民主磋商,达成共识。目前我国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双方的关系基本实现了由“专制”化向民主化的转变。

二、迷思——现阶段我国体育学习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如何界定多元评价主体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的主次地位

合理界定多元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主次地位并有效发挥其功能,是体育教学学习评价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处于主导、指导的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了解,评价手段也最有效(如技能项目的现场测试),其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应学生学习的状况[5]。目前在我国的学校体育学习评价领域中,切实参与到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学生本人和学生同伴。在现阶段的评价实践中,有些地方完全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不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有些地方过于注重学生的评价,而体育教师的评价只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但是如何来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的主次地位是当前体育学习评价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2.如何选择体育学习评价的重点内容

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实现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是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取得的发展性成果。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涉及很少。如今《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不太强调对体能、知识的记忆、单个技术水平、最终成绩的评价”“强调对态度行为、社会适应、技术运用、运动参与、过程和进步幅度的评价”等。纵观近些年来我国的体育课程评价内容重心的转换,出现了由一个极点“重视知识技能”走向了另一个极点“重视情感态度”的发展趋势。在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情意的评价、知识技能的评价和体能的评价三大部分。但是,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评价的重点内容又成为当前一个困惑。

3.如何处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

长期以来,终结性评价一直是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其优点是操作起来比较简便易行,能够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正是其受到大多数体育教师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缺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没有考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态度、表现,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程性评价的优点是采用开放的、即时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育兴趣、态度、情意表现、价值观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灵活的评价。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参与者的主观感情色彩难以保证评价的公平与公正,再加之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与可变性,使得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新课程评价理念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是当前体育教学评价实践中遇到的一大问题。

4.如何选择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

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在理论领域开始倡导由定量评价向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过渡。继而,也伴随产生了如“学习契约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方法”“即时表扬与评价方法”“相对性评价方法”等等一系列新型的评价方法。多种新型评价方法的产生理论上增加了评价主体选择的空间,但是,在体育课学习评价中如何把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融会贯通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提高各种评价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是当前我们要考虑的。

5.如何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目前关于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也引发了一些争论。很多体育教师走进了“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评价成绩只能好不能坏”的认识误区,最终导致了评价效果是“人人都可得高分,很多学生产生骄傲自负心理,形成体育课技能没掌握、体能没提高,自己不需很努力就可以得到较好成绩”的现象。如何来看待“评价成绩的优劣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这个问题在现实体育学习评价领域中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求解

1.关于评价主体的定位: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应该有主有次

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两者的评价缺一不可。但是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应该有主有次。对于学生体能、运动技能的评定,我们可以选择以体育教师评价为主,学生本人或学生同伴的评价作为体育教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参考,这样做是因为一些学生受知识经验、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感情色彩。对于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的自我了解与相互了解较深,我们可以选择以学生的自我评定与相互评定为主,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通过不同的评价内容来界定各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主次地位理论上能够有效地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程度。

2.关于评价内容的重心:“情感态度”与“体能、技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时,“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两者间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不是谁主谁次的关系,两者作为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同等重要。新课改之前,我们过于重视对学生体能、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课程改革之后,健康第一、终身理念的提出,评价开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但是,却无意识的忽视了对学生体能、技能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质一直不断下降,这也许会让我们把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重视学生体能、运动技能的发展上。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实践者在评价实践中要做到“重视情感态度”必要,“重视知识技能”也必要,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但两者都不能过激,关键是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关系。

3.关于评价的过程:提高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

就目前来看,终结性评价还是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主导形式,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依然非常困难。客观的说,当前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对“过程性评价”的忽视并非是评价者意识上的疏忽,而是在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内容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操作性差、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才是导致忽视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原因。设计出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内容具体的操作性评价方案,提高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才是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关键所在。

4.关于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该体现一种“真实性”“可操作”及“有效性”

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只有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才是科学的、有效地评价方法。其次,要充分考虑其现实可操作性及体育教师工作量的问题,只有易于操作的、教师工作量和效果相统一的评价方法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评价方法,否则就不会长久,最终被广大的体育教师所放弃。因此,具体评价方法的选择不应该追赶“时髦”,而是要体现一种“真实性”“可操作”及“有效性”。

5.关于学生的评价成绩:充分考虑与运用评价成绩对学生发展的双向作用

“好的评价成绩对学生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差的评价成绩对学生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同样也是一种激励”。作为学校体育实践者应该特别注意评价成绩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学生的反应,优良的评价成绩对身体素质一般或稍差的学生鼓舞很大。评价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常首先是抱怨,但通过体育教师与他们讨论分析后,能有效地引起他们的反思,在新的学期里往往表现出更加积极努力。因此,在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时,应该做到实事求是,重客观事实,重视评价成绩对学生发展的双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评价技巧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2]陈秀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前瞻[J].体育教学,2006(6):13-14.

[3]王斌华.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8.

[4]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5]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教育研究,2004,(8).

[6]张世响.现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变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

[7]何涛.暴雨前的闷热——也谈对课改的疑惑和迷茫[J].中国学校体育,2007(2):58.

[8]张亚平.现阶段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6(7).

[9]赖天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J].中国学校体育,2006(7).

[10]吴迪.多元性素质教育评价的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上一篇:买笔记本电脑的十条建议下一篇:《秋天的怀念》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