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

2024-07-03

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共8篇)

1.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 篇一

第七讲 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夯实执政的组织基础

第一节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

第一,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保证。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建立起来的、具有统一完备组织体系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党的组织是党的思想和意志的载体,是党达到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凝聚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形成强大群体力量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而党的组织领导是党的政治、思想领导得以落实的保障。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在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越是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努力扩大党的工作和组织覆盖,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是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是组织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决定》进一步明确,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并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建立健全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决定》精神,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深入分析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总结经验,分类指导,巩固已建立的基层党组织,减少党组织“空白点”,尽快实现党的组织全社会覆盖。

第三,通过优化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适应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打破按行政区域和单位部门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落实《决定》提出的“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等模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四,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决定》提出,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这为抓紧抓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发挥好这些组织中党组织作用提供了依据。要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律师行业为突破口,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要注重巩固提高,把建立党组织并发挥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

第五,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应该看到,上述这些单位,集聚着各类专业人才,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党的工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尽快对应建未建党组织的单位,抓紧组建党的组织;对党员人数少的,可以采取联建或挂靠等形式;对没有党员的单位,要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开展党的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第六,及时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要根据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和社区党员的变化情况,坚持边组建边调整、边巩固边提高,按照中央提出的“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都要单独建立社区党组织”的要求,尽快实现“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尤其要重视及时在小城镇、“关停破”企业聚居区以及城市新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社区党组织。

第二节 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握好五个着力点,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一是着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在农村、社区等基层党支部普遍实行有领导的“两推一选”制度,结合换届做好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工作。

二是着力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探索完善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着力扩大组织覆盖面和党员参与面。建立完善由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参加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三是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积极探索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助互建。以“三有一化”为重点,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对新一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目标。

四是着力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扩大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放性,探索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拓展党组织活动空间,主动建立党建网站与省内主流网站的链接,整合资源,扩大影响。

五是着力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与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信息互通渠道。加强组织工作信息公开发布工作,研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党内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和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继续做好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第三节 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一、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 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重大任务。我们党的先进性,必须靠不断焕发党的整体生机活力来体现,关键是要靠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来巩固。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必须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必须靠全党队伍生机活力的持续增强。

二、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基础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直接决定着党的肌体健康水平。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应该从理想、信念、宗旨、作风、能力等方面自觉用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提高自身素质,真正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这样,党员才能呈现旺盛生机活力,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领导的伟大事业才能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将是党员队伍焕发生机活力的基本条件。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的重点任务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对于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将起到基础性的保证作用,各级党组织需要继续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发展党员工作方面,《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决定》提出“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要高度重视在生产和工作一线特别是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同实施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相结合,在高知识群体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中有计划地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二是在严格组织生活方面,《决定》重申“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提出了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要求。三是在党员发挥作用创新方面,《决定》指出“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这是本次全会在创新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第四节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带头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始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从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标准、激励保障措施以及加强重点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严格地而不是松软地把这支队伍建设好。

第一,坚持选拔标准。《决定》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12字标准要求,就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这既体现了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条件和应尽义务的基本要求,也从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和道德品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理解,就是要选拔那些紧跟党中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人;那些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办事公道、善做群众工作,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人;那些热爱基层、对群众有感情,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服务的人;那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党员群众信得过的人。我们既要坚持用这一标准要求选拔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也要以此来规范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言行,决不能降格以求。

第二,拓宽选人渠道、改进选拔方式。《决定》提出,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的要求,首先从调整党组织负责人着手,加大整顿力度。要落实《决定》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乡镇党委书记变动频繁、做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等问题。《决定》提出,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这是加强这些领域党的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之举。要注重从年纪较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人才中选拔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从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骨干中选拔企业党组织书记。《决定》提出,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这是总结多年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

第三,加强管理和监督。《决定》提出,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要明确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责任,完善实绩考核办法,定期评价他们履职情况,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决定》提出的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的要求,优先考录公务员。要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时间和效果。要完善和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监督制度,坚持做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向上级党组织以及本地本单位党员大会述职工作,并向村(居)民会议或干部职工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五节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实行组织联建,建立城乡结合的基层组织体系。传统的按照地域、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使城乡党组织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基层党建的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例如,可以按照“按需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居委会、企业、部门与村在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动性等因素,大力推行村居联合、村企联合、部门联村等模式,跨区域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走出一条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新路子。

实行共育共管,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在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趋势下,党员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日益频繁,呈现出从业方式多样、从业地点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可以采取异地培养、委托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不断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在教育培训方面,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提高。在管理监督方面,可以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实行活动互联,建立城乡共赢的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立足城乡实际,探索建立城乡联动的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共建活动,实现城乡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开展城乡党员干部双向交流活动,加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协调,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立足市、县、乡部门特点和优势,采取组织“定对”、自由“结对”、群众“选对”等形式,大力开展部门包村帮扶活动,重点帮扶班子“软、散、懒、瘫、乱”的后进村,帮助其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把城乡党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科学规划、有效整合,重点是推动城市和机关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乡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互补效应。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选拔企业能人进村任职等多种方式,促进优秀人才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在经费保障上,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党费划拨、基层单位筹集、部门支持、社会赞助等渠道,落实城乡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城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2.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 篇二

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是统计管理的前提, 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工作机制,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基础。

1、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基层统计人认识偏差导致数据偏差

一方面, 存在"七分统计, 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统计人员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 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 虚报或瞒报, 提供不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另一方面, 基层单位报表横向沟通渠道不畅, 各部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 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 统计人员收集信息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1.2、大部分地区基层统计工作力量薄弱

由于基层统计人员多为兼职, 加之统计工作强调准时和及时性, 有国家、上级部门和企业内部等多部门的统计报表, 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在完成统计工作的同时, 还要完成其它兼任的各项工作, 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1.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

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 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 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

1.4、基层统计执法不到位

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 一些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高度不重视, 数据渠道不畅, 致使统计人员数据源头出错, 加之统计人工作责任心不强, 工作马虎, 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是导致统计违法的主要原因。

2、对夯实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2.1、强基固本加强统计基础建设

完善统计制度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加强统计制度的完善, 基础工作的夯实, 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 提高统计业务能力, 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 理顺统计和部门的关系, 实现资源共享, 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 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 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完整性体现在统计数据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 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 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要完整。准确性是指统计数据质量、信息客观真实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 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 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 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时效性是指统计数据质量、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发布的间隔时间, 以最快时间发布统计数据。简便性是指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 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 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 减少重复统计, 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 力求简洁、清晰、明了, 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适用性是指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 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 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 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

2.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紧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主题, 主动搞好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 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 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 服务的内容要充实。认真选题, 做到分析问题透彻, 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 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生产经营趋势、科学预测, 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 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 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2.4、加强统计法律意识规范基础工作

一是以普法为契机, 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 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 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 继续理顺企业的各专业业务关系, 理顺与各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 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 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 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 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 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

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 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 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 全方位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在培训和交流中, 不断强化职业道德, 形成依法统计理念, 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能够比较准确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趋势, 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 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

2.6、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

信息化建设是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 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 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 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 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服务, 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 数据传输网络化, 业务处理电子化, 信息服务广泛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结语

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基础是当前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 是统计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 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只要统计系统上下一心, 在主观上勤奋努力, 加上客观条件之改善, 必能将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何晓群, 邢伯春.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安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7) .

[3]王金凤.企业领导应更新八种观念[J].当代贵州, 2005 (06) .

3.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 篇三

工会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其前身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5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为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组织和带领工人与反动统治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掀起了多次大罢工。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组织工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法的和地下的革命斗争;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带领工人参加革命和建设,为中国共产常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总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致力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改善和丰富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工会组织的积极支持,工会的发展壮大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正确引导,刘少奇、陈 云、尉建行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曾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任主要领导职务。在《三代领导人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其领导下的工会组织关系时提出“三个任何”: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必须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我们乡镇的基层工会工作委员会,是我们基层党委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正确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大事。所以抓好基层工会工作,是事关夯实我党执政基础的大事。工会如何贯彻落实这“三个任何”,特别是在我们乡镇企事单位不多、工会组织都是以干部职工为主、只有基层工会工作委员会,没有下属工会组织这一情况下,党员干部、工会干部更应认真履行好职责,既要当好指挥员,指导各机关单位抓好党建带动工建,又要当好战斗员,切实落实好“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充分发挥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工作联系和互相支持,是推动“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党的工作和工会工作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工作联动机制。

一是依靠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动作用。“党建带动工建”这既是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地位决定的,也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需要。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关键是“建”。一方面,基层党委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县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各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党组织、加大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每一个具备条件的单位,都要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不仅要关注已经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位,更要关注那些尚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要根据各单位的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在各机关单位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建立工会组织,积极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在机关单位中工会组织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需要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加强领导,引导工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所以,党组织就要认真履行好“领导、支持、引导”工会工作的政治责任,定期研究工会工作,解决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支持工会组织按照法律和章程积极开展工作,支持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切实维护工会组织负责人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

二是依靠工会群众性组织的优势,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能动作用。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依靠力量。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有许多特殊性,工会组织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以群众性组织的身份开展工作,有利于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党组织在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工会要主动接受党的领导,帮助做好党的工作,坚持“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工作方针,通过尽可能多的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打篮球、拔河、歌咏等集体文娱、联欢活动,开展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的多种活动,培养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等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工会组织“职工之家”的作用。

4.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 篇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因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的基层政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转变发展观念。基层党建工作要始终与基层中心工作的主旋律紧密结合,要全力以赴确保中心工作正常运行。社会在发展进步,农村基层党组织也必须转变发展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置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促进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依靠农民群众促发展,发展成果由农民群众分享。

二是党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实施制度互补,量化制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对事不对人,琢磨事而不琢磨人,达到有章可依,违章必究的目的。

三是加强学习,提升服务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1-

展,农村基层工作出现复杂还,这就对我们基层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强化自身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为群众更好地服务。

四是改进工作作风。一方面基层班子成员之间要团结协作。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在无形中会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单位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形象。所以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公正,求团结,求谅解,达到统一认识、协调一致、互相勾通、这样才能把基层党建工作搞好;另一方面农民最讲实际,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使各项决策符合群众的意愿,才能取信于民,在农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因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树立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务实作风。

五是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方面上级党组织要强化各项工作制度和纪律,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是要让基层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监督,此外还要发动群众参与监督。要广泛发扬民主,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基层党建工作透明度,在班子成员和党员中开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

5.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 篇五

推动新农村建设快步前进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下面我将我村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汇报,不当指出,请大家批评指正。

椒园村位于博兴县城东郊,全村总人口2300人,总户数660户,党员80名,2005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先后被省委授予“贯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连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村党支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结合本村实际,拓宽思路,积极谋划,力求创新,提出建设工业化、市民化、城镇化、和谐化、法治化新椒园的目标,推动全村的新农村的建设步入快车道。

一、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全村经济 作为一个城郊村,椒园村有着优异的区位优势,村党支部从实际出发,提出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工业带动,全面发展”的战略带动全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2001年开始,村“两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决定:投资建设“城东大市场”,创建一个全新的工业园区和商贸流通交易市场。几年来,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资3000多万元,将“城东大市场”建成了鲁北最大的农村工业和商贸流通交易业园区。目前,城东大市场规模达3800多亩,包括木材、竹器加工批发市场、钢材、铝材批发市场、车辆物流中心、农用车交易中心等六个专业市场。优良的软、硬环境,吸引了八方客商,先达化工公司、万达工艺品有限公司、中日合资东丽纺织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落户城东大市场,真正形成了一个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工业园区。2005年城东大市场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依托大市场的带动作用,我村的餐饮、汽车修配、出租、旅店、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业的主导地位已被第二、三产业所取代,农村的城市化格局已基本建成,截至2005年底,全村民营业户发展到300户,占总户数的40%以上;运输户达380户,占总户数的57.5%。目前,我村已形成拥有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年产值超过1.5亿元、年利税近千万元的村办和民办企业体系。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营经济明星村”、“经济建设百强村”等荣誉称号。

(二)以市民化的思路培育新型农民 我村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入手,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一是大力发展村里的基础教育。2005年村里将村小学并入县乐安实验学校,将村里的300余名学生当地名校接受教育,受到群众的欢迎,目前全村学龄段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二是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党群教育体系。2004年我村作为全省远程教育试点村之一,投资8万多元建成了完善的农村党员现代教育网络系统,并以此为依托对全村群众进行每月不少于三次的教育培训,有力的推动了农民基本素质的提高。目前,全村党员群众的参学率达到95%以上。有力的推动了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提高了致富能力和民主意识。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村支部将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实践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工作来抓,规定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个人缴纳部分由村集体完全负担。目前,我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的问题,使群众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

(三)以城镇化的思路建设现代化村庄近年来,我村积极探讨用城镇化思路建设新农村。一方面继续完善村内基础性设施建设,投入300余万元,对村内全部街巷进行了硬化,并配套了路灯、封闭式下水道和道路绿化带。同时,借鉴城市管理经验,紧扣村容整洁这一重点,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公共事务管理的长效机制,每年都从集体收入中拿出资金,用于村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架设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的配套与维护;在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了门前卫生管理区,责任到户,保证了村里整体的卫生环境;聘用了15名年富力强的村民专门担任“保洁员”负责村里几条主要街道的卫生。

现在的椒园村街巷全部硬化、绿化、亮化,户户通上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安装率达到100%,新村与城区完全融合在一起,全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与此同时我们又提出村集体的“四个负担”,即:学生义务教育期间所有费用集体负担;村民生活用水集体负担;村民农业生产管理费用集体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有费用集体负担。同时,村里每个月还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30元的生活补助金。

(四)以和谐化的思路塑造农村新风尚 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全村开展了“美在家庭”、“尊老敬老”系列评选活动,营造建康文明的邻里关系。对评选出的先进人物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这一过程使村民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得到明显增强。我们还在村规民约中明确反对封建迷信,倡导文明新风。过去,逢年过节,村里不少老人聚在一块烧香磕头,被迷信所困,现在老人们则是聚到一起扭起大秧歌、跳一跳健身操,比比谁家的儿女更孝顺。2006年4月,村支部还组织开展了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地行动。现在的椒园人在奔小康的征程上,崇尚的是开拓创新、科技致富、扶危济困等现代文明意识。计划生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村计生工作连续多年受到市、县表彰。

(五)以法治化的思路推动民主管理进程 我们紧扣管理民主这一要点,依托“双基工程”、“三级联创”和“村务公开”等工作,全面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使村内各项事务“透明化”。一是推进民主自治,建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每月5号召开由村民代表和党员参加的民主议事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群众认可的事就干,群众反对的事就不干,讨论后的结果在公开栏内公开,实现了事前议事民主化、事中决策科学化、事后监督规范化,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二是健全长效机制。按照“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经常开展主题教育,并实行村干部综合考评制度,使其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通过扎实的基层党建工作和先进性教育活动,我村打造出了一支肯吃苦,能干事的党员队伍,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坚实的领导基础。

二、近期的工作打算

近期我们将完成城东工业园区内新修道路的配套建设和205国道沿线的房屋拆迁工作。首先是完成对城东工业园区内今年新修的三纵三横8700多米的道路的绿化、亮化等相关配套工程。同时,按照“八通一平”的标准,实现城东大市场的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快与开发区工业园的对接,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区32平方公里新规划打下基础。

在205国道沿线,按照县委的路域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做好路域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保证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抓好城东大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快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城东大市场的各项硬件设施,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形式,为外来项目的落户创造优异的环境。同时,继续利用城东大市场的带动作用,推动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让群众获得更好的生活。

6.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 篇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建设要与时俱进,要改革创新,要坚强有力,健康发展。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才会幸福安康,国家才会繁荣稳定。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尤其要注重党建工作,发挥党的导向作用,稳固党执政地位。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开放性地进行党建工作,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偏差,方式落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最大限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成为一些企业的工作重心,产生了“重业务,轻党务”的认识偏差。企业内部党建工作因缺少必要的政策、资金、人力支持而长期处于滞后状况。轻精神文明建设、重物质文明建设,轻党建工作、重业务工作,轻员工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重员工技术水平与绩效规模的观念,严重限制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党建工作成果较为虚化,不具备可以完全物化、量化的优势,导致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两张皮”。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在企业趋利性和利益多元化的环境中难以充分发挥。有些企业领导干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加之政工干部队伍工作能力与职业素质参差不齐、理论水平不高,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难以做好凝聚人心、理顺情绪的工作,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思想守旧,缺乏创新。很多企业党支部主要负责人由企业领导兼任,由于缺乏基本的党务知识,使工作方式、方法、手段简单化,不是将国家大政方针照本宣科地“念”出来,就是由于工作需要无暇与员工进行有效交流;不是沿用旧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模式,就是呆板敷衍组织党建活动。由于活动方式和工作模式缺乏创新,学习内容与职工生活脱节,无形之中拉大了与员工的距离,活动效果不理想,不为党员所欢迎,职工也提不起兴趣,限制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功能的发挥。

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发挥党的导向作用

防微杜渐,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要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要保证企业党委的先进性与权威性,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建的主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企业党委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科学指导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切实对本企业的发展负责。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自身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集中精力抓好,在政治上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

要重点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要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企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要扩大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注重交流,完善企业民主管理。要发挥好企业工会、共青团和女工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于党员面临的困难,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对困难党员的救助帮扶及时有效进行,使企业党员及职工的实际困难切实得到解决,进而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在制度制定及实施上要通盘考虑,总揽全局,通过加强职工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日常生活沟通形成优势互补和整体合力。

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加强班组建设,规范厂务公开,对职工技术创新加强引导,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

与时俱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学习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控复杂局面,有效规避风险。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引企业的发展方向,切合发展主题,紧跟时代脉搏,做到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坚持党管干部,党要管党。要确保国有企业中党的新生力量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教育培养机制,要优先培养发展业务骨干为党员,发展业务骨干成为党员后,再培养发展他们成为部门带头人。业务骨干党员在企业中既有作为又有地位,势必吸引更多业务骨干申请入党,企业中的党组织根基也会随之日益夯实。要注重党员干部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提高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优化企业党员领导班子的知识及专业结构以适应当前国有企业的实际需要。

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工程,并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战斗力,影响到党的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如何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好地促进企业党建工作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公司电力集团)

7.夯实基层综治工作基础 篇七

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9月28日,中山路街道党工委肖书记参加了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会后,及时召开了管区综治委主要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了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精神,对目前乃至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街道综治办要尽快吃透上级精神,结合管区的实际,马上开展调研活动,推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拓宽街道综治中心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了基层综治组织在平安建设以及社会管理中维护稳定和保障民生的双重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基础建设,注重在调整和充实“六位一体”的基层综治组织上下功夫

街道以社区工作站为依托,成立了社区综治工委,并在旅游景区成立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综治工委下辖调解、帮教、普法、巡逻、消防、国家安全、安全监管和治安信息“八位一体”基层综治工作组织,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是以劈柴院景区为平台,涉及劈柴院、火车站广场和栈桥三大区域的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综治工委和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在街道综治委的领导下,负责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街道大力推进综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发挥社区工作站的力量,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和备勤机制,完善了社情监测和研判协作机制,拟建立履行职责和治安状况评价机制,完善配套保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

三、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由街道综治办公室牵头,由六个社区综治工委和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为抓手,深入辖区单位和居民片区进行调研。积极听取辖区单位和居民对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辖区单位和居民代表的紧密联系,定期召开有辖区单位和居民代表参加的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和居民代表参与日常综合治理工作。

四、积极协调辖区职能部门参与社会管理工作

街道综治办公室以居民民主议事会为抓手,定期组织居民座谈,及时发现民事纠纷和潜在的民事纠纷苗头,与公安、司法、劳动、城建、计生和民政等部门联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发生的民事纠纷及潜在的民事纠纷苗头,共同协商解决,为存在民事纠纷的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了“统一受理、归口分流、催办督办、跟踪回访”的运转流

程。

五、以关注民生和保障稳定为目标,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街道立足于老旧城区困难居民多和紧邻青岛火车站流动人口的现实,扎实推进“明锁换暗锁”等惠民工程和“平安中山”综合治理行动,积极吸收困难居民参加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并发放一定的巡逻补贴,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治安巡逻力量。

六、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安综治工作,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自管”的转变

街道以六个社区综治工委和劈柴院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为抓手,深入辖区单位和居民家中宣传社区治安综治工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支持或参与社区治安综治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辖区单位、社区居民与社区综治工委良性互动的群防群治组织。

七、加大社区治安巡逻力度

街道综治办公室积极动员社区居民、离退休人员、低保人员和流动人口等参与社区治安巡逻队,严格按照每一万人口巡逻力量不低于15人的标准,由社区综治工委负责组建了6支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全面建成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八、全面做好“三大群体”的管理服务工作,抓好社会

矛盾的源头预防

街道在建立健全了城市边缘群体、犯罪高危和社会特殊人群“三大群体”的动态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三大群体”管理服务的新思路,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司法、信访和公安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深入“三大群体”人员家中进行谈心,从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帮扶,力争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

九、加强综治信息员队伍建设

街道以社区综治工委为依托,由每个社区的治安巡逻队员兼任综治信息员,为每一名综治信息员配备一个小本子,在开展治安巡逻的同时开展综治信息收集,及时记录并上报存在的治安隐患,实现了综治信息员队伍建设由单纯的增加人数,向适度扩大队伍与注重工作质量并重的转变,切实加强了综治信息员队伍建设。

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实现“六个进一步”目标 街道在加强水管理职能探索工作上,不断加强社区综治工委建设,扎实推进社区治安综治工作,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维护和谐秩序能力,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六个进一步”目标。

8.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 篇八

2013年06月20日 新华每日电讯1版

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关键抉择,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最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敬畏百姓、赢得人心。然而,正如习总书记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四风”不仅损害党的形象,更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任其滋长蔓延,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就无从谈起,失掉人心也绝非危言耸听。因此,荡涤“四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中国梦的实现。

为此,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基于深刻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狠抓作风建设,出台八项规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风好转的新气象,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建设未有穷期,革除积弊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例如,八项规定后,一方面各地各部门雷厉风行贯彻落实,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另一方面也有个别单位和地方“光打雷不下雨”,满足于以文件落实文件,甚至对中央规定大搞变通。有的权力部门的干部吃拿卡要已成习惯,漠视民生

第 1 页 疾苦,追逐部门与个人的私利。一些地方的群众反映,现在的政府衙门越修越威武越气派,门口的保安也越来越多,可老百姓越来越感到门难进、事难办。有的群众感叹,平常宁愿绕道走也不愿路过政府大门口,怕被无端招惹是非。凡此种种,都可以从“四风”里找到根子。

对此,我们党的认识一直是清醒的。如果不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对党内作风之弊来一次大扫除,如果党群干群关系不全面改善和巩固,势必阻碍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如期完成,阻碍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而如果我们党脱离了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就丧失了执政基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全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关键抉择,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党的作风建设首先要靠我们党自身来解决。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是切准了穴位、抓住了要害、把住了关键。从当前的情况看,“四风”是党内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集中体现。通过彻底的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来涤荡“四风”,并建立长效机制杜绝反复,才能确保清风长驻。只有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更深地植根于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中,才能夯实党的执政之基,进而在全党全社会汇聚起追梦圆梦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我们的崇高使命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端午节加班工资怎么算下一篇:5、设计电子板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