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的学习

2024-08-22

作风建设的学习(共8篇)

1.作风建设的学习 篇一

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学习心得

5月10日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议后,本人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近期总书记在中央宣传部的重要批示、关于“七个有之”“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认真学习了省委刘奇书记在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了市委肖毅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对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理解,并感触颇多。作风定成败,作风连民心,作风促发展。抓作风,就是抓发展;正作风,就是顺民心。作为县工信委的党政主要领导更应带领一班人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悟习总书记、刘奇同志、肖毅同志的讲话精神,将作风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作风势在必行

1、加强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的政治要求。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必须以最严格的标准、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打好攻坚战持久战。当前,从严管党治党、从严正风肃纪、从严管理干部已经成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常态。党员干部必须自觉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在新常态中积极推进作风转变。

2、加强作风建设是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的重要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发展的条件、方式、动力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要开辟发展新途径、培植新的增长点、拓展发展新空间,面对的要求更高、挑战更多、难度更大。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的士气,持续鼓足克难攻坚的勇气,持续强化苦干实干的作风,持续提升落实力、执行力,以过硬的作风来保障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

3、加强作风建设是更好服务群众的现实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树牢群众观点,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千方百计地去办,对群众遇到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只有做到百分之百用心、百分之百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当前,群众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干部作风看得越来越重,党员干部必须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境界能力作风的大提升,赢得发展、赢得民心、树立形象。

二、认清问题有的放矢

刘奇书记在全省作风建设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他强调,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敢于较真碰硬,集中发力、猛药去疴,坚决整治当前干部队伍中的作风顽疾,切实把坏风气破除掉、把好作风立起来。

1、“怕”的问题。“怕”,就是怕担责、怕负责、怕追责,怕麻烦、怕吃亏,事事瞻前顾后,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2、“慢”的问题。“慢”,就是拖拖拉拉、推诿扯皮、懒政怠政,抓工作不痛不痒,做什么都“慢慢来”.3、“假”的问题。“假”,就是弄虚作假,不察实情、不说实话、不办实事,口是心非、知行不一,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4、“庸”的问。“庸”,就是不思进取,能力不足,得过且过,庸碌无为。

5、“散”的问题。“散”,就是懒懒散散、纪律松弛,不讲规矩,()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三、明确方向努力整顿

1、着力整治“怕”的问题,敢于担当、奋发作为。树立敢于担当的良好导向,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发扬传承革命战争年代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矢志不渝的精气神,拿出攻坚克难的气魄和韧劲,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有胆有识像“千里马”,脚踏实地像“老黄牛”,出台更多实招、新招、硬招,千方百计、锲而不舍把事办实办好。

2、着力整治“慢”的问题,勤政为民、提质提效。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用心想事、激情干事,以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千方百计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效能,特别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要下大气力整治投资者反映较多突出问题,下决心摘除“慢作为”的作风毒瘤,努力形成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3、着力整治“假”的问题,唯真求实、抓铁有痕。树立真抓实干的导向,坚持正确政绩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研究解决难题的创新性思路和能够落地见效的关键性事项,把重点工作变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具体项目,把中央的大政方针、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和实惠。

4、着力整治“庸”的问题,提升能力、争创一流。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跟进学、经常学、反复学,尤其要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抓住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抓住干部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高观大势、谋全局、办实事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5、着力整治“散”的问题,严明纪律、严守规矩。大力整治无组织无纪律、不守规矩、不听招呼的散漫风气,重拳整治个别单位管理松弛、人心涣散、人浮于事等问题,切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汇聚发展的强大合力。

通过作风建设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服务意识,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感做最好的工作,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站在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思考工作,积极创新,使工信工作更好地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服务。

2018年5月30日

2.作风建设的学习 篇二

“自学能力的强或弱根据在校时候所受的教育的好或差。假如, 在校时候常被引导向自学方面前进, 学生有福了, 他们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而且, 不但他们自己, 社会和国家也得到无限大的利益。”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看作比什么都重要。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 广大教师对于“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倡导可以说是没有疑议的。我校自去年以来, 在全校全面实施以“自主学习方案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改革”, 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自主学习方案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改革”的核心是自主学习, 但学生并不是从一开始迈进课堂就会自主学习的, 自主学习课堂需要教师悉心营造其学习氛围。

这几年, 因为工作的关系, 我较多地接触到语文科以外的一些课堂教学, 相对于数理化一类的科目来说, 语文老师有更多的无奈, 无奈于学生对语文的薄情寡义, 无奈于语文课的枯燥乏味。一直以来, 我就在思考, 为什么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提高效率, 到底怎样才能把语文教学搞好呢?在反复的实践中, 我感觉到语文学习相对其他科来说更需要一种氛围。这一“氛围”的实质是:有效地整合起多方面的资源, 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语文的情境, 促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提升。而这一点, 恰恰是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 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那么,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建设语文学习氛围呢?

一.从创建平等课堂来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的情感、思维想象及个性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很大。孩子只有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 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 思维才能活跃, 情感才能真实, 想象才能丰富, 个性才能发展;反之, 如果学生心情压抑, 如负重荷, 是很难学好的。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 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知的支配, 更多的还受感情的支配。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一定的是非认识, 对于教育也不是一概照单全收, 有了平等意识。作为教师, 要根据初中生的这些年龄特点, 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往, 以平等的态度走进课堂, 尊重学生, 包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 从创建平等课堂入手创建自主课堂。

锤炼课堂语言, 树立教师形象, 形成教师人格魅力。教师是自主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其引领者, 语文学习氛围的主创者,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对学生有最直接的影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产生的那种高涨情绪,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 而“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 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己, 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所以, 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出色表现,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出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主要由语言、表情来体现。教师的语言要有吸引力, 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努力做到深入浅出, 并努力做到形象、生动、有趣。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微笑, 教师的微笑就是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有人把教师的面部表情、体态、手势、步态等非言词性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手段, 称为教师的“第二语言”或“体态语言”。心理学家艾特·莫勒比思列举了这样一个公式: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词+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的面部表情, 温和诚恳的声调, 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愉快的气氛, 有助于学生抛开思想包袱无所顾忌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的表情应该是真实情感和教育性的统一。一方面教师不能随意地、不加节制地流露自己的感情, 教师不能随便地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郁伤、冲动、暴怒、嘻嘻哈哈等肤浅有害的表情。另一方面, 教师也不应该矫揉造作、装腔作势, 哗众取宠, 因为这对学生更有害。教师的表情应该是积极健康、自然真挚的, 是以能够产生积极有益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的。

二.从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来形成自主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来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它所创设的合作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自主学习情境。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 合作意识、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等自主学习要素会大大增强。我校师生共用的“自主学习方案”的编写和使用也是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个主环节“自主预习、自主研讨、自主复习”中“自主学习”贯穿始终, 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的“自主研讨”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起着综合提升的作用, 实现差异互补, 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但纵观众多的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学习, 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小组学习都是有效的, 要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作用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小组的划分要有科学性。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原则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组间同质”有利于平均分配资源、展开学习竞争;“组内异质”是把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通过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自学、互学、互问、互查, 从而达到互补效果。

2.小组成员具有固定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养成, 小组成员才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各抒己见”、“各司其职”, 分工合作, 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 从而体现出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也让学生间的友谊得到升华, 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如果小组成员经常性地变动则较难达成这一效果。

3.加强小组学习组织性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在进行问题的讨论前, 各小组需要确定一名主持者, 一名记录兼中心发言者。讨论前, 各个成员独立思考, 讨论时, 积极参与发言, 成员之间共同探讨, 互相合作, 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记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记录下来并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每位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学生有参与合作的情境, 有了表演的机会, 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 就会主动参与探讨, 自主开动脑筋, 自动搜索资料, 为参与做准备。这样, 学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参与的大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技巧,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还要强调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

三.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华盛顿大学有一条幅:“我听见了, 就忘记了;我看见了, 就领会了;我做过了, 就理解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更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学生投身于语文实践可能是主动的, 也可能是被动的, 而毫无疑问, 主动参与的语文实践效率会远远高于被动参与的, 要让学生自主地参加语文实践, 培养其语文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的欲望”。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只有当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才能有学习的乐趣, 进而发展到探究语文的志趣, 同时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情感的体验时, 往往会强化其兴趣的稳定性。因此, 培养学生的兴趣, 应使学生把学习和进步、成功等愉悦情感建立起联系

首先, 明确学习目的,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原动力。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 他对语文学习虽然不感兴趣, 但由于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 了解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懂得了不学好语文就不能学好其他学科, 就不能为人民、为国家服务, 就必然强迫自己学习语文, 从而产生间接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对语文学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特别是为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所吸引, 就会逐渐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间接兴趣也会逐渐转化成直接兴趣, 甚至成为语文学习的爱好者。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和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 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 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感到所学的内容需要知晓, 需要掌握, 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材为辐射中心, 尽可能的开拓知识面, 从而激发学生的即兴需要。这是使学生勃发临时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

其次, 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自由讨论的时间很重要, 它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 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 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 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 就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凡是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就要放手自己选择, 教师适时指导、点拨, 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其三, 用成就感激发兴趣。

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 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 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 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 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 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 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 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就要创造条件,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初中生“好胜、好奇、好强”, 教师应抓住这些特征, 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以及竞争氛围, 适时给予他们鼓励、表扬或奖励, 同时注重诱导,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在这一点上, 作为语文老师要摸清学生原有的知识框架, 引导学生构建起较完备的语文知识网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主义认识发展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S=AT=R。其中, S是具有一定刺激的信息、知识, A为个体接受的刺激;T为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 R为个体所作出的反应。这个公式的含义是:一定的刺激 (S) , 只有当一部分 (A) 同化于个体认知结构 (T) 中时, 个体才对刺激作出反应 (R) 。也就是说, 在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 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 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 或者对外界刺激进行鉴别、改造, 重新组织, 一边摒弃旧知识, 一边吸收新知识,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这一理论, 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 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识, 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其四, 用活动激发兴趣。

语文离不开生活,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学生只有在生活的体验中才能真正地增强语文能力, 培养语文兴趣, 不断地开发出自身的潜能。因此开展课内外活动, 增加学生各方面的体验, 培养和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收集各种图书, 发动学生每人做一至两件好事, 制作一件教学模型或一幅挂图;组织学生办黑板报或手抄报, 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普通话比赛、查字典比赛、智力比赛、书法比赛和作文比赛;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春游、秋游、开体育运动会等,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广泛兴趣, 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提高写作能力, 激发学习热情,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娇嫩的幼芽, 预示着希望, 但更要悉心的培植;也像星星之火, 有燎原的可能, 但也可能随时熄灭了火花。也就是说, 兴趣具有不稳定性、短暂性, 要使学生这宝贵的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来, 就要想办法将兴趣转化为习惯。

总之, 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活每个学生, 使之共同参与, 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

3.论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 篇三

关键词:学习小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109-02

收稿日期:2015-01-24

作者简介:张石华(1984-),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 、高级技师。主要研究方向:理论教学。(广东 江门/529000)

随着我校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从之前开展的“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到现在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摸索尝试到有序运作,从形而上学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具有实效,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关键。

一、学习小组的划分

1.课室布置

课堂上改变了传统的座位“秧田式”排列法,把教室的座位排成“五边形”(如上图)。具体有如下优点:

(1)仿照欧美国家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分组,便于学生讨论pk。

(2)主讲台在前面,投影区在讲台的右边。这样布置有利于学生看见讲台和投影区,避免以前个别小组学生看投影比较困难,而放弃跟进学习的情况。

(3)更大限度放大教师是主持人的作用,便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穿针引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便于学生活动的展示。教师可以见到学生在做什么,学生同样可以见到教师在做什么。

2.学习小组的划分与构成

将全班学生划分为4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定数)。各学习小组实力均等,处于同一起跑线,便于展开良性竞争。各小组优差搭配,便于实施“兵教兵 ”“合作学习”策略。班主任还可以将其他因素(诸如性格特点、思维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纳入划分学习小组的依据。一般情况下,科学合理划分的学习小组,便固定下来,适宜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建立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机制,实行捆绑式评比,各组都有各组的竞争口号,经常性评比,评比一次,奖优罚差,对检测不过关的小组实行改造。

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前提。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情商、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不同,组间相近”。所谓的“组内不同,组间相近”,即同一个小组中每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是有差距的。但是两个小组比较总体能力应该是不相上下的,这样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才有利于开展各项活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学习小组“组内不同,组间相近”呢?

以 48人的班级规模构建 12人合作学习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 4 个学习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 12 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各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各组的副组长( l 人)与组员( 10人)。当然,这些小组不应一成不变,万物皆运动,要注意后继的跟踪,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各组的组员实力相当,各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能力基本平衡。

二、组长的挑选与培训

1.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1)要有较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要有较强协调能力、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3)学习成绩中等以上。

(4)较强服务同学的意识。

小组长要具有领导能力和向心力,他也许不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最好是这个小组内各方面能力比较均衡的学生。班主任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花大力气去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2.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1)负责维持本组课堂学习秩序和课外纪律等。

(2)小组长要爱护同学、帮扶同学、领导组织同学,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带头人。

(3) 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定期公布、总结,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4)经常反思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研究解决问题,积极向教师建言献策。

(5) 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3.培训小组长

(1)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增强他们的职责意识。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观察他们一阶段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工作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教师应该要认真对待这件事。

(3)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使他们体会到满足和荣誉感,激发他们全心全意地为班集体服务。

三、小组(成员)培训

(1)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

(2)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探讨学习和展示中来。

(3)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积极去开展团结协作精神教育以及培训。可以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积极性,达到“兵练兵”“兵教兵”的效果。也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4)改变以前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去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个人展示、班级纪律、团队的协作、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小组评价奖惩方法

1.坚持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原则

小组捆绑之外,还可以有个体评价奖励。每次展示课后都会进行竞赛,按纪律、展示、测评、个人加分的四个部分,汇总一起计算总分,总分前两组加分奖励,最后一组要惩罚。一般来说,笔者都是让表现差的一组扫地,或者做俯卧撑。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惩罚并不是指体罚,并且要区别运用,比如做俯卧撑在清一色的男生汽车班是行之有效的,如果在女生班则是坚决反对的。

2.评价体系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评价应该做到善始善终,贯穿学期全过程。

3.评价与奖励相结合

要使评价成为一个促进学生、增强学生动力的过程。

4.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运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物品奖励等多种奖励方式。

五、 各班任课教师的组建

每一学期开始,由各班的班主任带头,举行全体任课教师会议,组建新的协作组。在完成各科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协作组采用例会制度,可对一个学期内的课时安排作灵活调整,集中排课,集中突破,有关教师可以交叉任课,相互串讲。协作组的建立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班主任和同年级组的几个或者十几个教师一起进行教育教学。围绕着这个班级,一群教师被联系在一起。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们必须相互配合,沟通和协作,才能共同创造和分享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班级任课教师团队就是同一个班级的主要任课教师(包括班主任),他们以关心、爱护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他们有各不相同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互助、互赖、互相促进,形成教育的合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绩效,分享教育成果。

磨刀不误砍柴工,刚开始合作学习的时候,小组需要任课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专门训练,这可能要以牺牲暂时的教学进度为代价。但把小组建设好了,课堂上就可以去掉很多的无效环节。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参考文献:

[1] 崔其升,崔其同.润物无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2] 崔其升,胡立平.生命的光辉[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4.能力作风建设学习会上的发言 篇四

各位领导、同志们: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要坚持提升能力、锻造作风,确保实干立身、争先出彩,推动能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面我就努力锻造奔赴新征程的过硬本领、锤炼建功新时代的优良作风,以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为xx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讲讲个人看法。

一、要知重更要负重,勇于扛起历史使命

当前,我省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迈上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新征程,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两个确保”奋斗目标,作出“xxx”和推动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市委围绕“xxx”工作布局、县委按照“xxx”总体工作思路制定大量行之有效的政策开新局、抢机遇、促发展。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就是用党培养干部的成功经验,立足发展所需,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积蓄力量。我们要深刻领会省委、市委、县委的战略意图,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到改革开放主战场、经济发展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去经受历练、接受检验,真正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党员干部。

二、要深学更要笃行,坚定对党绝对忠诚

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最首要的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真正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注入血脉、融入细胞、见诸行动。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首修课、终身课,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拧紧“总开关”、筑牢“压舱石”,以坚定的理想信仰信念引领从政之路。要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经济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长远效果相统一。

三、要身到更要心到,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谋划推进工作要身到更要心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心实意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知其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原则问题,保持对人民的感恩之心。要解其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瞄准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责任使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要集其智。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到基层调研,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

四、要扬长更要补短,锻造过硬能力本领

围绕提升五种能力,要把在干中学、学中干作为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凡事讲政治,把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摆在突出位置,心怀“国之大者”、牢记“省之要者”,把握政治因素、落实政治要求、防范政治风险,提升政治能力。要坚持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用好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这个重要法宝,不断强化专业训练、实践历练,提升专业能力。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不断提升改革创新能力。要坚持底线思维,立足于防、立足于早,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注重源头化解、标本兼治,不断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要走好群众路线,讲好群众语言,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五、要敢为更要善成,用结果来答题交卷

聚焦省委、市委、县委的关键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树牢结果导向。要敢作敢为,坚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要善做善成,做到脑中有思路、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把结果导向作为一种工作理念、一种工作方法、一种工作制度、一种工作标准,以结果论英雄、从过程找经验、用实绩来检验,以好业绩赢得好口碑。

六、要守纪更要修德,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要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守牢拒腐防变防线,严守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原则规则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养成自觉接受监督的习惯,秉持“亲”“清”政商关系、“简”“减”同志关系、“严”“严”组织关系,成为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正能量。

5.作风建设的学习 篇五

海关是国家设在大连口岸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下辖10个隶属海关,现有关员1500多人。我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逐年增长,关税收入逐年递增,2002年征收关税100.36亿元,2003年征收关税165.22亿元,今年1-5月税收入库89.04亿元,已完成全年税收目标52.38%

。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果,近两年先后有35个单位、45人次受到中央、国家各部委表彰;有105个单位、116人次受到省市党政工团表彰。

一、创新学习理念,增强学习动力

我们引导广大关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升华学习理念。一是以学习促进工作的理念。海关信息化建设是海关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一直走在全社会的前列。从*年开始推行的海关自动化报关系统H883V1.0版到目前推行的H2000,可以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我们用事实教育大家:这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以学习为先导。二是在学习中推进创新的理念。我们从积极推行“快速通关”、“便捷通关”、“联网监管”等改革到实现由H883向H2000的升级切换、EDI无纸报关的实践看,我们所取得的通关作业等各项改革成果,实现现代海关制度第一步战略目标,就是有效地把学习转化为创造性实践的成果。三是把学习作为重要责任的理念.教育大家充分认识到,学习不光是个人的事情,而是责任所系,党的事业和海关利益所在;不只是出于一已之爱好和兴趣,而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紧迫任务。四是把学习作为生存的理念。在当今社会,学习速度小于变化速度,就等于死亡。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国家、世界形势和海关事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交出合格的答卷。

二、创新学习载体,搭建学习的平台

一是建立学习组织.以处室(科室)为组织,搞好全员经

常性的学习活动;以党团支部为组织,搞好党团员政治理论和党团基本知识的深入学习;以人教主管部门为组织,搞好全员岗位资格培训和各种业务技能培训;以有关职能部门为组织,搞好“一条战线”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以通关作业改革小组和科技革新小组为组织,搞好“拔尖人才”的攻关学习,以做好各种通关系统的应用,实现科技兴关和科技强关。2002年底,在首届全国海关监管业务技能大赛中,我关有3人进入总分前10名,有2人分别获得H986和x光机比赛二等奖、1人获得优秀奖(共6名一、二等奖),成为此次竞赛奖项的最大得主。

二是办好学习阵地.以党组中心组为轴心建立理论学习阵地,以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为场所建立文化教育阵地,以计算机中心、审单中心、化验中心为依托建立业务科技培训阵地,以关史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基地建立传统教育阵地,以海关关网和社会媒体及网络信息为平台建立网络教育阵地,以教育培训基地为中心建立继续教育阵地。通过发挥这些阵地现代化设施功能,定期组织学习和开展讲座,激发学习兴奋点,提高学习质量。我关以*年搬入新的业务办公大楼为契机,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藏书两万多册、报纸百余种、杂志近200余种的图书馆,成为全关学习的重要场所。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学习活动.每天开放图书馆,每周放映一部电影,每月组织一次学习日讲授政治理论或业务知识课,每半年组织一次演讲或海关知识竞赛,每年组织一次文艺或体育比赛。在关员中开展每人参加一个学习小组、每天收看一段新闻(报刊),每周记一篇日记,每月读一本喜爱的书籍,每年参加一次培训。我关从去年起用两年的时间,以总署岗位培训14本教材作为基本教材,在全关区组织岗位业务学习和业务技能分类全员培训,并开展技能达标活动。经过考试,达标的发给上岗证,不达标的要进行补训。

三、创新学习内容,增强学习针对性

6.作风建设的学习 篇六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二是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相反,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群众不信任,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巩固执政之基,要真正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作风建设的成效,树立党员、干部的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信任和爱戴。

近年来,我队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二队领导班子和全队职工的共同努力,经济实现了稳步较快发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在不断加强和改进,职工队伍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实现二队新发展的实践中,我们的许多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奋力拼搏,为二队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有向刘艳民、李远勇等一些不怕苦、不怕累,为了地勘事业一心扎根钻机的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也有像市政公司那样为二队发展挥洒青春汗水的年轻党员和职工,他们都是我们中的精英,值得我们学习。这几年,二队班子成员,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坚持下基层、跑项目,开展市场调研,认真探索适合二队发展的产业,使二队走上了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二队班子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坚持深入一线,深入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深入基层服务职工群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总体上看,我队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和在作风方面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学习型团队建设的思考 篇七

一、学习型团队建设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必经之路

团队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实现创新发展的基本组织形式, 通过建设学习型团队, 能够推动和促进人的综合能力素质快速协调发展。

(一) 学习型团队是把人的发展作为目标的新型组织

1993年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提出, 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人的发展需要以学习型团队作为基础和支撑。“学习型团队”理论是现代管理学最前沿理论之一, 它认为信息时代任何单位的创建、生存与发展, 都必须以“学习型”为前提和起点, 主张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等, 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因此, 从过去强调的“学习”到现在强调的“学习型”, 两个概念虽一字之差, 但意义非同寻常, 内涵更深、要求更高。学习型团队强调人应是系统思考的、不断自我超越的、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的、积极参与组织学习的、能在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的人;强调“学习不仅是人的天性, 而且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泉源”, 在学习型组织中, 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 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 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抱负, 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可见, 人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学习型团队。

(二) 学习型团队为现代人的终身教育、终身发展提供基础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教育”提案;1968年美国学者赫钦斯出版《学习型社会》一书, 从通才教育的观点说明了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 学习型社会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基础;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各国提出“向学习型社会前进”的目标;1991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四大战略, 其中第三项就是“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 第四项战略就是“把社会变成大课堂”;2001年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的高峰会议上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团队强调“学习是一个终身过程”, 学习型团队的“终身学习, 以求精进”要求不但是针对组织, 而更是针对个人, 它的思路是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学习型团队的这个学习的理念对于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三) 个体应对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需要学习型团队支撑

科技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变化, 知识老化速度日益加快, 最近 30年产生的知识等于过去2000年产生的知识的总和, 2020年知识的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 到2050年, 目前的知识量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面对这一趋势, 对团队个体来说重要的已经不是形成固定的成功经验, 而是需要建立起一种动态发展的能力和不断更新、不断学习的心智模式。团队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可以说, 学习型团队是由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 而学习型团队又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石。

二、学习型团队的构建方式

“型”是规范、是标准, “学习型”必须靠制度来保障。创建学习型团队涉及每一名成员, 仅靠一时的热情是不够的, 科学有效的机制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前提和保证。应积极探索把学习型团队建设融入到团队建设和团队生活的制度机制之中, 努力实现学习型团队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参考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内容, 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的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可以从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建设学习型团队。

(一) 搭建平台, 更新机制, 实现团队成员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模型把“自我超越”作为第一项修炼的内容, 他说“精熟‘自我超越’的人, 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 他们对生命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品一般, 全身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 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团队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 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组建结构合理的团队, 对于实现团队成员的发展与超越至关重要, 首先是能力水平结构, 团队中要有带头人, 代表这个团队的最高能力水平, 还要骨干、成员, 这样才能形成团队建设的权威性;其次是年龄结构, 要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 团队才能生长;第三是经历经验结构, 团队成员要有适应团队发展建设的经历经验, 要有能力对团队成长路线做出判断;第四是团队建设要有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确保团队建设能够向既定目标良性前进。

(二) 倡导学习, 倡导创新, 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一个看待旧有事物的特定的思维定势, 是决定团队发展的关键因素。彼得·圣吉认为“学习”一词目前在日常用语上, 只具有“吸收知识, 或者是获得信息”的表层意义, 离学习的真正意义还有好长一段距离。他认为“学习也包括心灵的根本转变或运作”, “透过学习, 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 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 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和我们跟它的关系, 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学习型团队的建立, 也可以通过转变旧有的管理观、教育观、人才观, 创新管理理念、教育理念, 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来完成。

(三) 整合共同价值观, 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就是人们心中的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这种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从哪里来?对于集体而言, 它来源于价值观的整合, 来源于学校主流价值观的形成。管理的基础是由体制、机制、文化和管理理念构成的, 而团队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认同。价值观是人的行为动力和行为方向。“学习型团队”不是个人学习的简单聚合, 而是突出学习的整体性要求, 强调“学习的团队”和“团队的学习”, 它更加关注“团队”自身的自我升级能力, 追求在更高基础上的团体智商。学习型团队把超越自我和形成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 形成“共同愿景”。这个共同愿景的一个重要理念, 就是把个体和团队融为一体的团队理念。

(四) 强化学习理念, 用科学的工作思路实现团体学习

“团体学习是一种集体的修炼, 把潜在团队智慧变成现实的团队智慧。”团队学习要建立在“共同的愿景”和“自我超越”的基础上。团队学习可以通过团队管理来进行, 所以, 现代管理理念认为“管理即培训”。的确, 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等的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培训过程, 因为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促使人认同;科学有力的机制, 促使人学习进步, 不断提升。管理的过程就是价值观培育的过程, 就是团队成员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的过程。

(五) 实行目标管理、战略管理, 推动团队建设系统发展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他举例说:“当乌云密布、天色昏暗, 我们就知道快要下雨了。我们也知道, 在暴风雨过后, 地面的流水将渗入好几英里以外的地下水中, 而且明日天空又要放晴”, 其实就是按照系统的联系的观点来进行团队管理。为此, 就团队发展而言, 也要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要考虑团队整体与成员个体发展的非共时性, 考虑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关系的问题。人的发展相对较慢, “系统思考”的思想告诉我们要对团队个体发展进行战略规划, 不要只注重当前利益, 而忽略了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形成。

总之, 学习型团队的目标就是追求人和团队的共同发展, 人在学习中超越, 团队在学习中发展, 这是学习型团队的运作特征, 它能够很好的遵循“追求发展”原则, 全面实现“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 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3、4、8、12、14页,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2]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8.高效学习小组建设的一些做法 篇八

我在学习了许多老师的经验和自我反思、学习之后,尝试了以下做法:

1.科学组建:

在成员选择上,我非常谨慎。首先,我要挑选一名品学兼优、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小组长,因为他们的表现将决定着一个小组的综合表现。其次,在组建小组队伍时,我要考虑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合理分配,一方面保证各组实力均衡,增强竞争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各小组之间平衡发展,共同进步。同时我也会适当尊重学生意愿,但我的前提是必须以学习为主。最后,我也兼顾其它学科,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每一门学科的高效科研成员,保证每一门学科都有A级学生,使得每一课程都能顺利有序地展开课堂学习。

2.及时培养:

想要切实发挥高效学习小组成员的作用,使得他们小组内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每一个成员都能聆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又能胜任“小老师”这个角色,这就要靠我平时的培养了。比如在数学学习小组成员培养中,我会做到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以个别培训为主,注意示范引导:同时我遵循这样三个“一”。一是每天晚自习抽查每一个学习小组1-2名组员的预习学案,详细批改,指出存在问题,了解第二天课堂中存在的疑问,并让部分高效科研成员大概讲解学案上个别题目,听他们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以及解题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并及时指导。二是召集所有高效科研成员,对存在的问题集中点拨指导,要求他们思考如何讲解这些疑问,并适时引导,培养他们的数学发散思维。三是课堂利用分层赋分原则,鼓励C级生展示讲解,一方面有利于我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考核管理:

高效学习小组成员的考核上,既注重数学学习过程考核,也关注成绩考核,既注重学习效果的考核,也注重学习习惯培养的考核:想要切实发挥好各成员的作用,就要有一定的考核标准来约束并激励他们。在考核上,我采取小组“一绳捆”原则,我直接考核学科班长,学科班长考核高效科研小组成员和各组长,高效科研小组成员和组长与本组成员一绳捆,一荣俱荣,一耻俱耻。结合年级组的学科考核办法,一周一考核,一周一汇总。我们班教室内文化建设有一块栏目是数学学习小组课堂得分汇总,由学科班长负责,学科班长再领导协调11个数学学习组长,分别统计11个小组课堂得分情况,由此评选数学学习之星和优秀小组,并在走廊文化“成长龙凤榜”栏目中公开表扬,以此来考核并激励每一位组员,并通过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一篇:放牛班春天赏析下一篇:托尔斯泰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