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共19篇)
1.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 篇一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部精彩的长篇历险小说,书名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部能让你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的书。
书中的主人公名叫鲁滨逊。这本书主要讲了鲁滨逊从小就梦想航海,亲人一再劝阻也没有劝阻的了鲁滨逊。鲁滨逊在一次航海途中遇到了风暴,被卷上了一个无人知道的小岛,成为了那次航海途中唯一的幸存者。在经过了二十八年的野外生存后,鲁滨逊终于获救了。
二十八年!多么惊人的数字!你是否想过鲁滨逊是克服了多少困难,才能在孤岛上生存了二十八年之久。当他被卷上孤岛看不见一个人时,他也曾孤独、绝望、怨天尤人过,甚至想放弃生命,但他想起了自己的同伴,想到自己是唯一活下来的人,他又用坚强的意志克服了最初的恐惧孤独,用自己智慧的双手创造了生存的空间。
鲁滨逊凭借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精神,投入了自力更生征服大自然的斗争。遇到困难永不言弃,用自己的无限勇气不断尝试,直至成功。他勇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东西,去捍卫自己的家园;他勇于行动,看到俘虏快被野人吃了,他舍身相救;他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鲁滨逊惊人的毅力和不折不扰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像鲁滨逊这样不屈不扰、积极乐观的人物。如轮椅上的霍金,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却写出了科学名著《时间简史》;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奶奶,虽胸以下瘫痪,却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的资料……不论是鲁滨逊,还是霍金,他们都有同样的人生观,无论命运多么残酷,都要微笑面对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诸多的坎坷,我们要有着打不垮的信念,在困难中成长,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战胜困难。
2.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 篇二
《鲁滨孙漂流记》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冒险、智慧和勇敢的故事。
鲁滨孙热爱航海, 他的梦想是乘着风浪, 做一个远航到世界尽头的水手。可是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律师, 因为他的大哥在与西班牙人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了。二哥的下落, 鲁滨孙至今一无所获。所以父母希望他能永远留在他们身边。
最终, 鲁滨孙终于出海了, 可是他的运气一直不怎么好, 多次厄运来袭, 最终把他遗落在一个荒岛上, 鲁滨孙在这个荒岛上奋力生存, 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伙伴“星期五”。在鲁滨孙整整28年的自救过程里, 这个荒岛已经成了可以居住舒坦的世外桃源。
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鲁滨孙忠实的朋友“星期五”了。他在荒岛上和鲁滨孙一起生活, 可以说他把一生都给了鲁滨孙, 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了:“你杀了星期五吧!不要赶星期五离开。”他说这些话的时候, 眼睛里噙着泪。
3.鲁滨逊漂流记 篇三
但我前面说过,当船长从我舱房边经过,并说我们都要完蛋了时,可把我吓坏了。我走出自己的舱房向外一看,只见满目凄凉,这种惨景我以前从未见过:海上巨浪滔天,每隔三四分钟就向我们扑来。再向四面一望,境况更是悲惨。我们发现,原来停泊在我们附近的两艘船,因为载货重,已经把船侧的桅杆都砍掉了。突然,我们船上的人惊呼起来。原来停在我们前面约一海里远的一艘船已沉没了。另外两艘船被狂风吹得脱了锚,只得冒险离开锚地驶向大海,连船上的桅杆也一根不剩了。小船的境况要算最好了,因为在海上小船容易行驶。但也有两三只小船被风刮得从我们船旁飞驰而过,船上只剩下角帆而向外海飘去。
到了傍晚,大副和水手长恳求船长砍掉前桅;此事船长当然是绝不愿意干的。但水手长抗议说,如果船长不同意砍掉前桅,船就会沉没。这样,船长也只好答应了。但船上的前桅一砍下来,主桅随风摇摆失去了控制,船也随着剧烈摇晃,于是他们又只得把主桅也砍掉。这样就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甲板了。
这时风浪更加凶猛了,我看到了平时很少见到的情况:船长、水手长,以及其他一些比较有头脑的人都不断地祈祷,他们都感到船随时有沉没的危险。
到了半夜,更是灾上加灾。那些到船舱底下去检查的人中间,忽然有一个人跑上来喊道:船底漏水了;接着又有一个水手跑上来说,底舱里已有四英尺深的水了。于是全船的人都被叫去抽水。我听到船底漏水时,感到我的心就好像突然停止了跳动;我当时正坐在自己的舱房的床边,一下子感到再也支持不住了,就倒在了船舱里。这时有人把我叫醒,说我以前什么事也不会干,现在至少可以去帮着抽水。听了这话我立即打起精神,来到抽水机旁,十分卖力地干起来。正当大家全力抽水时,船长发现有几艘小煤船因经不起风浪,不得不随风向海上飘去;当他们从我们附近经过时,船长就下令放一枪,作为求救的信号。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放枪,听到枪声大吃一惊,以为船破了,或是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一句话,我吓得晕倒在抽水机旁。
这种时候,人人都只顾自己的生命,那里还会有人来管我死活,也没有人会看一下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另一个人立刻上来接替我抽水;他上来时把我一脚踢到一边,由我躺在那里。他一定以为我已经死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苏醒过来。
我们继续不断地抽水,但底舱里进水越来越多。我们的船显然不久就会沉没。这时,尽管风势略小了些,但船是肯定不可能驶进港湾了。船长只得不断鸣枪求救。有一艘轻量级的船顺风从我们前面飘过,就冒险放下一只小艇来救我们。
小艇上的人冒着极大的危险才划近我们的大船,但我们无法下到他们的小艇,他们也无法靠拢我们的大船。最后,小艇上的人拚命划浆,舍死相救;我们则从船尾抛下一根带有浮筒的绳子,并尽量把绳子放长。小艇上的人几经努力,终于抓住了绳子。我们就慢慢把小艇拖近船尾,全体船员才得以下了小艇。此时此刻,我们已无法再回到他们的船上去了,大家一致同意任凭小艇随波飘流,并努力向岸边划去。我们的船长许诺,万一小艇在岸边触礁,他将给他们船长照价赔偿。
这样,小艇半划着,半随浪逐流,逐渐向北方的岸边飘去,最后靠近了温特顿岬角。离开大船不到一刻钟,我们就看到它沉下去了。这时,我才平生第一次懂得大海沉船是怎么回事。说实在话,当水手们告诉我大船正在下沉时,我几乎不敢抬头看一眼。当时,与其说是我自己爬下了小艇,还不如说是水手们把我丢进小艇的。从下小艇那一刻起,我已心如死灰;一方面这是由于受风暴的惊吓,另一方面由于想到此行凶吉未卜,内心万分恐惧。
尽管我们处境危难,水手们还是奋力向岸边划去。当小艇被冲上浪尖时,我们已能看到海岸了,并见到岸上有许多人奔来奔去,想等我们小艇靠岸时救助我们。但小艇前进速度极慢,而且怎么也靠不了岸。最后,我们竟划过了温特顿灯塔。海岸由此向西凹进,并向克罗默延伸。这样,陆地挡住了一点风势,我们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靠了岸。全体安全上岸后,即步行至雅茅斯。我们这些受难的人受到了当地官员、富商和船主们的热情款待;他们妥善安置我们住宿,还为我们筹足了旅费。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或去伦敦,或回赫尔。
当时,我要是还有点头脑,就应回到赫尔,并回到家里。
(节选自天涯在线书库)
4.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初中作文 篇四
鲁滨逊在很小的时候有个愿望——能自己坐船探险,虽然父母反对,但鲁滨逊不愿放弃,到成年后愿望实现。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30年左右才回到英国。这让我想到独立。
鲁滨逊自己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岛上生活,无依无靠,吃、住都得自己应付。不难想象,鲁滨逊小时候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还做过苦力活儿。由此更可以看出:鲁滨逊的父母虽然爱孩子,但不是溺爱,也不是宠爱。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太过于溺爱,只觉得孩子读好书就好,这些杂活会影响孩子的学业,玩也会导致孩子学习退步,所以整天只允许让孩子读书,读书,再读书。父母们都不知道:玩是孩子的乐趣,有时也可以从乐趣中学到课本里所没有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库。
乡村里的孩子正好跟我们相反。他们虽然整天走高低不平的山路去上学,但他们很开心,因为能认识字;他们虽然学业繁重,但他们还是会抽出时间帮助父母做家务;他们虽然整天聚集在一起玩,但他们却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以为乡村里的父母不管孩子,而是要让他们独立自主,一面长大后什么事都不会做。
我曾看过一篇新闻:有一对夫妻,他们先后生了两个女孩,觉得很不高兴,就整天殴打孩子。一年过后,这对夫妻又生了一个男孩,他们想:终于有人传宗接待了。便整天围着小男孩转。小男孩想拿拖把,但下一秒钟,母亲便把拖把抢来,对小男孩说:‘乖,这些活儿我来做,你去一边玩。“渐渐地,小男孩长大了,学习上也很出色,考上了大学,并住宿在那,才隔一天时间,小男孩就跑回家来对父母说,他不去上学了。父母气得给他两巴掌,才问他为什么,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我不会煮饭、洗衣服…,”父母在原地傻了。而两个女孩,因为父母很少管她们,她们早年辍学,并独立起居,变成家里最富有的人。
可见,父母太过于溺爱,而导致落下一生的“残疾”。
5.初中作文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五
但鲁滨逊也为自己的坚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独自一人漂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好在他没有气馁,他自己一个人建住所、制器皿、驯野兽、耕土地,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不但解决了自己的温饱,还渐渐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他不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坚强打跑了野人,还救了一个俘虏,并教给他说话、做事,成为了自己的忠实奴仆,鲁滨逊给他取名叫星期五。他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就这样,鲁滨逊在孤岛上坚持了二十八年两个月零十九天后才得以有机会重返家乡!
读完这本书,我常常想:读这本书前,假如我是鲁滨逊,独自一人漂到一个荒岛上,我会像他那样勇敢吗?不,我从小就没有那份胆量。如果我是他,我会像他那样在遭遇了第一场海上风暴后再次选择远航吗?不,我也不会,我没有勇气再去接受那种困难、挫折和生死体验!我更不会像他那样在遇到野人杀自己的同伴时挺身而出,勇敢解救,我宁可躲得远远的,祈祷他们永远不要发现我!
可是读完这本书后,鲁滨逊的坚持、坚强、勤劳、勇敢和智慧深深打动了我也影响了我:我感觉现在的自己比以前胆量大了很多,也变得比以前自信了很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用鲁滨逊的坚强和智慧激励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味的垂头丧气和逃避,而是努力想办法去克服!
6.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 篇六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鲁滨逊在19岁时背着父母报名做了水手去航海时遇到暴风,漂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一个人生活了20xx年。20xx年!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家长迟来接自已而惊慌,而鲁滨逊孤身一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0xx年,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他如此冷静?是他要活下来的坚定信心,是举世无双的勇气和智慧,是对待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在逆境中,他锻炼了自已,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跟自已比比,我从生下来到现在,父母早已为我们铺设好了天梯,他们关爱着我,我的生活就像有一层防护罩,让我不能独立面对生活!如果我自已一个人到一座孤岛上,我肯定会先无助地大哭一场,再昏睡在一棵树下,而一直睡,我肯定会饿死,不会自已去寻找食物,如果真的去寻找食物,半路上再遇到野人的脚印时,恐惧绝对会占据我的大脑,总觉得背后有人,自已被自已吓唬个半死,我一定不会像鲁滨逊那样冷静,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惊慌失措。在生活中,我不太有自已的主见,总听别人的指挥,但将来在社会上,是不会有人帮助你的,离开了他人,我的命运就只有失败。
7.《鲁滨逊漂流记》宗教思想探微 篇七
一、宗教思想来源
作者笛福出生在清教徒家庭, 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教育, 父母是长老会教徒。他出生那年正值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该王朝在宗教上偏向天主教, 因此清教徒备受迫害;笛福成年初入社会时正是“光荣革命”前夜, 这场革命之后, 英国国教又一次被奉为至尊, 清教徒的命运也依然没能好转。笛福作为一名清教徒, 一生受到洛克反对专制, 主张信仰自由、民主、追求教派平等这些思想的影响, 他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几十年间, 不断改变自身政治立场和态度, 导致其始终处于政治漩涡中而受挫不断, 最终将自己的晚年献给小说创作。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同为清教徒, 他自己虽未直接受到宗教影响, 但其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宗教影响。
一般而言, 作家在塑造他笔下的主人公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熟悉的社会事物、生活背景, 乃至自身经历, 以一种曲折隐晦的笔法融入到作品中, 赋予其近似逼真的生命体验, 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认同作品。小说理论家伊恩?瓦特就说过:“笛福的小说中所显露的许多观点具有独特的清教思想。”[1]因此笛福写作鲁滨逊漂流记, 除去他是根据当年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这部小说这一事实外, 他自身所受到的宗教影响不可能不被反映到作品中, 其中他对宗教意识与清教思想的体现便尤为突出, 从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最初对《圣经》的精神靠拢到最后成为纯粹的信使便可见一斑。
二、宗教在小说中的表现
原版序言中, 笛福说“作者以朴实、严肃的态度讲述了这篇故事, 而且, 善于将他的遭际与宗教观念联系在一起 (其实, 聪明之人往往都是这样的) ”, [2] 他开篇已经为主人公鲁滨逊设定好一个精神准则, 那就是与宗教观念紧密结合的人生。
主人公鲁滨逊违背父母意愿, 私自出海初尝风暴后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认为是“不对上帝和我父亲尽忠”的结果, 因此祈求上帝保佑并立誓返回家中不再出海。然而一切平静后他便“像摆脱瘟疫似的, 让自己沉醉于美酒与欢愉之中”。此时鲁滨逊的宗教意识还未萌芽, 祈祷也只是应急之用。“他并不是一个深刻人物。他的精神生活似乎限于表层, 并不接触真正的灵魂。他敬上帝, 但这是一个不服从国教的商人的上帝, 照管他个人的良心, 并会帮他致富。”[3]最后鲁滨逊彻底流落荒岛与世隔绝, 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不得不向上帝靠拢, 寻找精神依托保。正是精神力量的支撑, 宗教信仰的力量, 才使他坚持到底。而鲁滨逊从最开始可能出现的不测开始, 慢慢试着靠拢宗教, 向上帝寻求保护, 直至流落荒岛, 险些因病丧命, 逐渐学会从阅读《圣经》中寻求心理慰藉、精神支撑, 继而通过宗教思考, 总结人生, 最后把整个思想灌输到土著人“星期五”头脑中, 他不仅改变了“星期五”的生活方式, 甚至改变了他的原始信仰, 让他相信“上帝”的存在, 成功塑造出了一名新教徒, 也完成他自己虔诚信徒的华丽蜕变。“笛福的主人公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比擭取财富和领土更为深层的特点……这种要发展、要劳动、要占有的个人奋斗精神不仅是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产物, 它还来自清教的思想影响”[4]他的开拓精神与清教思想的勤劳致富观正是笛福自身思想的反映。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艰难求生, 除了与生俱来坚定不移的个性特征外, 宗教思想的精神动力, 勤劳致富的积极引导, 都是紧扣故事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宗教思想的作用
串联故事情节。对上帝从不信到半信最后到坚信, 与故事发展的情节紧密贴合, 由不信而带来的灾难到最后因坚信而脱离苦海最终发家致富。这类似于佛家的因果循环善模式, 宗教常被人指责为封建迷信, 是不开化的表现。其实相对而言它更是一种道德约束, 精神寄托, 可以起到帮助人们战胜困难, 超越自我的积极作用。
重塑积极心态。鲁滨逊通过宗教反省自身,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 乐观向上:“学会了要多看看我这处境中光明的一面……他们之所以不能舒舒服服地享用上帝赐予他们的一切, 就是因为他们只看到还没得到的东西, 渴望着上帝把这些东西给他们。在我看来, 我们因没有到手的东西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都来自于我们虽得到了好多赐予, 却毫无感恩之情。”[6] 鲁滨逊最终从宗教得到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瓦特著, 高原、董红均译:《小说的兴起》[M]上海:三联书店, 1992.
[2]笛福著, 义海译:《鲁宾逊漂流记》[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2
[3]王佐良:《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4]高继海:《英国小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8.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 篇八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著名的小说家,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出生于伦敦的一个商业家庭,父亲从事屠宰业,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笛福在长老会的学校里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
笛福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发觉自己不适合宗教生活,因而选择了经商。20多岁时,他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等生意,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后,他转而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后被发觉入狱6个月,并受枷示众3次。他受枷时散发了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受到了围观的伦敦市民的一致拥护,被奉为英雄。
笛福后来创办过《法国时事评论》等杂志,59岁时开始了小说创作。1719年,他根据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的构思,完成了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有“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和“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著作”的美誉。故事中关于鲁滨逊在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逊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的精神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使鲁滨逊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真实性强,可读性强,启发性大,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风靡一时而且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读者。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本书啊!因为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取成长的力量——“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也从中体会到了为生存而奋斗的滋味。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同学们,请记住笛福的这句名言。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挑战环境,学会挑战自我,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做生活的主人吧!
【快乐思维】
1.为什么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9.初中生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九
当我看完书的最后一页,我便感到了鲁滨逊的顽强毅力,我想如果我是鲁滨逊 我会怎么样? 如果我是他,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的时候,我会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继续远航吗?不,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不会去接受那充满困难和挫折的生活,因为我没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我会像他那样不自暴自弃,重燃生的希望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因时顺变,积极自救,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
如果我是他,当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类开宴会时,我会像他那样勇敢地站起来,在仅有一个助手的情况下同他们搏斗吗?不,我宁可躲得远远的,祈祷他们永远不要发现我,因为我没有那种胆量。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软弱与无能。我们需要具备鲁滨逊那样的刻苦奋斗的精神。 在他认为,天底下没有什么人类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人类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我们学习也一样,必须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各个学科学好,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一股动力不断促使我们前进。同时,还必须在做好每一件事后力求精益求精。
10.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 篇十
海岛历险这一部分让我们懂得了只要有志气、喜欢去探索、爱劳动、有着坚强不屈的品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
爱迪生几乎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18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他说:“我一生从未做过一天工作,我每天都其乐无穷。”就是这个从未进过学校的人,视工作为快乐,发明了灯泡、电话等一千多个专利产品,改变了我们世人的生活。
海伦·凯勒不就是在黑暗的世界里不屈不挠,最终走向了光明,成为了“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司马迁在大牢里忍辱负重,悲愤交加,后来又写下了宏伟巨著《史记》;李时珍在外不论风吹雨打,冒着生命危险,经过三十多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才写成了这本《本草纲目》。
11.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人物性格 篇十一
【关键词】鲁滨逊;性格;善于冒险;实践;重情重义
英国青年人物鲁滨逊出身于约克郡一个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因父亲是外来人,通过一系列艰难刻苦的努力,经商做了买卖,后来定居在约克郡,娶其母亲,他的母亲是当地有一定名望的家庭,由此他也跟着母亲的姓氏叫鲁滨逊。鲁滨逊有两个比他大的哥哥,一位是英国陆军步兵团的中校,曾经驻扎在弗朗德,对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非常效忠,但是不幸在反西班牙人的敦克尔克战役中壮烈牺牲,另一位哥哥的背景是一个谜。他自己从小也没有一点印象,就像是他父母对他后来出来的下落一无所知一样。鲁滨逊是家中的幼子,从小就是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爱好。所以,小时候他就幻想着各种各样环游世界的蓝图。父亲对他一直疼爱有加,年迈的父亲从小就让他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他非常叛逆,就想着与自己的父母背道而驰,因此他那倔强的脾气注定会让他经历丰富精彩的坎坷命运。
他那饱经风霜的父亲充分了解他的梦想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不会对他未来的前程起到帮助作用,于是便对他进行了一番教导,认为只有那些最低阶层对生活疲惫不已的穷人和上流社会的那些暴发户才会有这样的举动,去想到环游世界,经历重重艰难险阻。因为可以发现,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的两种阶层的人,在日常中会灾难连连,其中上流社会的人每天过着快乐安逸的日子,并不一定会想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样地经济危机,而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每天努力辛勤的劳作着,却一直过着最底层的日子,生活不见阳光。只有他们这样地中产阶级可以过着快乐安详生活富足的日子。并且按照他为自己孩子铺好的路过完一生,不希望他去外面闯荡江湖,因为他的哥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父亲曾经苦苦哀求他的哥哥,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战死沙场。他的父亲只是希望他过得平庸安逸一些,不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上有一些什么重大命运冲击。然而,他的强烈愿望却一心想让自己出去感受一下外面的大千世界,环游海外。1965年9月1日,一次偶然的机遇,使得他挣脱了父母的羁绊,抵挡不住航海的诱惑,登上抵达伦敦的船只,航海旅行就这样开始了,可是这次旅行并不像他所期待的那样,风声鹤唳,海波不惊,出海环游过程并不是那么的顺利,虽然风浪还没有到后面让他屡见不鲜的那种地步,但是,这已经让一个年富力强的水手忐忑不安。如果他明智的想到回到家里,他一样可以获得很安逸和自由的生活,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一股冲昏了的头脑一直在驱动着他,对于目前的情景他自已却无动于衷,明明知道远洋航行充满各种风险挑战,但唯独他却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不顾前面经历的种种坎坷,不能了解到上天借此给他的 教训,一味的踏上毁灭之路。第二次他登上了去非洲的船,到达了几内亚。这次海上之旅却不想上次那么幸运,不幸的是,由于处在北纬15度以北甚至就在北纬15度的海岸线上进行交易,赚了一笔钱,却高温染上了热病,高烧不退,而且还反复的发作。第三次又遭遇不幸,不幸的是,半路遇到一艘来自摩尔人海盗船的袭击,最后挣扎不过摩尔人的进攻,被摩尔人俘获,可是他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被处置掉,因为年轻气盛,身手敏捷,而是成为了船长的奴隶,他一直想要拼命地逃出去,然而却没有适当的机会,幻想着主人可以带着他出海,或许碰巧主人可以被哪国的海军捕获,这样他就可以拜托奴隶了,结果却恰恰相反,主任每次出海,都把他放在小花园里,做一些零零碎碎的工作。时间慢慢的过去了,两年以后,主人开始慢慢的信任他,命令他去海里捕鱼,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了出去,航行途中遇到了葡萄牙船只的救助,船只抵达巴西后,他用自己偷偷存攒的私房钱买下了一个庄园,做了一个庄园主,然而他却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又一次出海,到达非洲去贩卖奴隶。船只在行驶的的时候遇到触风暴触礁,船长水手和大批的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人生存了下来。冲击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陆地上什么都没有,完全看不见船只,而且他们行驶的那艘船离岸上很远很远,他自己都非常迷惑是怎么被冲击到海岸上来的。海岸上仅存的是一些船只的破旧零件。他找到了一些桅杆,做成了木筏,拖着他疲惫的身体一次次的把船上的枪支弹药,食物,衣服,还有一些日用品搬运到岸上。在一个山丘的附近搭建了一個简易帐篷,四周用一些剩余的工具围上栅栏,制作座椅等简用必需品,猪野味为食,饮用河里的水,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就这样,他慢慢的融入到这种原始生活中,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种植一些农作物,他捕捉野生动物让其繁殖生长,即使这样,鲁滨逊并不情愿一直生活在孤岛上,一直想着各种方法离开,通过树木制造独木舟的方法,但是树干面积太大,根本就无法在水中前行。时光冉冉,就这样他在岛上生活了18年,偶然的一次发现,小岛附近的一个岛上,有动物的骨头,还有篝火的痕迹,于是他就很警觉的发现,是不是周围有野人生活过,直到第26个年头过去了,一群野人来到荒岛,带着一批将要被吃掉的俘虏,鲁滨逊救出了其中一个,把他取名为星期五。星期五非常感谢他,愿意效忠作为他的奴隶,于是他们就成为了好朋友,在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次英国的一艘船路过岛附近,鲁滨逊发现水手想要叛变,意将船长和船员遗弃孤岛,绑架了船长和船员,鲁滨逊和星期五帮助船长将其水手制服,最后夺回船只,就这样,船长把鲁滨逊和星期五返航带回了英国。就这样过去了35年,回到英国后,鲁滨逊遇到了他此生想要保护的人,于是他们结了婚,非常幸福,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他的妻子死后,他又一次出海航行,重新回到他生活的那个荒岛,发现水手和其他的野人都幸福快乐的生活着,送过去一些移民,教会给他们一些日常生活,农作物的播种,之后他就满怀心意的离开了。
近几个世纪以来,《鲁滨逊漂流记》一直很受读者的欢迎,深受各行各业的学者们的追捧,由英国著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所著。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鲁宾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作家塑造了极为鲜明的个性人物形象,鲁滨逊乐于冒险,善与挑战各种新鲜事物,一心想要环海旅行,虽然他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生活富足,但是他不想过那种平庸的生活,宁可放弃那种快乐安逸的日子,也想要选择航海旅行。每次出海旅行他都历经风险,直至有一次他被海浪冲击到一片孤岛上,本篇小说着重强调他在孤岛上生活28年的经历与性情。
一 鲁滨逊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的冒险家,不情愿生活在自己富足的家庭里,想要追逐自己的毕生梦想,不曾考虑家中寄托的希望和财富,置身想要投身于大海的游荡之中。然而,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了家庭的照顾,面对前面重重艰难坎坷,仍然只身前往,有一次航行中,船只触碰暗礁,风暴打到船上,船上无一人逃生,只有鲁滨逊一人活了下来,他被风暴抛到孤岛的海岸边上,在那里度过了28个年头,本篇小说故事主要就是对他荒岛生存性格体验的具体描述,前面明明没有道路可走,可是我们往往还要自寻绝路,他用自己的感性性格战胜了自己的理性,不顾年迈父母亲的强烈反对,不曾考虑财富、家庭、婚姻以及家中的事业,寻找一切机会逃走,什么都无法阻挡鲁滨逊的脚步。从他的感性生活中,我们从中得知他不甘于平凡,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开拓冒险的生活。利用一切机会,在前往踏上商船,开始了他的坎坷之旅,前两次出海都因为天气气候昏暗,风暴严重的原因,船员乘客几乎都没有幸免于难,唯独却只有他活了下来,第三次出海虽然没有经历天气气候的原因,但在半路上却遇到了摩尔人的攻击,没能逃脱幸免,却沦为了摩尔人的奴隶,在那里生存了许久后,不甘心成为奴隶,他利用一切办法逃走,只身逃亡巴西,在那里,他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园。因为他不想过安逸舒适的性格,与别人共同合作前往非洲进行奴隶贸易。又拉开了一轮新的冒险之旅。
二 鲁滨逊是一位非常执着的实践者,同别人一起合作出海前往非洲进行奴隶贸易,前行的商队船只在航行中遇难,漂流到南美洲附近的一个孤岛上,面对种种困难,他表现得不是消极的态度,而是注重实际的生存过程,面对孤岛的流荒,而不是堕落,独自一人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没有食物,他以捕猎为生,种植农作物,驯养繁殖山羊,没有居住地,自己搭建房屋,制作座椅,陶瓷器具,烘烤粗糙的面包。都是用它一点一滴的实践劳动所创造出来的,需要一定的积极态度才能完成。但是,鲁滨逊这一人物,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追求自己的利润进行奴隶贸易可以看出带有早期殖民地的缩影,而且人类之中的亲情例如年迈的父母、妻子和他的三个孩子,他都没有放在心上,更加专注地对于奴隶贸易、殖民地的进攻。显现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典型人物。但是他流落孤岛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双手,从中可以体现人类智慧的创造和技巧。一个实践者的頑强毅力,一个拼搏者的奋斗人生。直到第26个年头过去了,他搭救了一个野人,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培养和照顾下,他们彼此取得了信任,使得星期五甘愿去效忠他。他一直在凭借自己的顽强毅力,拼搏与劳动铸就了他的成功。
三 鲁滨逊是一位饮水思源、情谊双全而且有主见的男子汉,前方历尽艰难,但最终他都克服下来了,成为一位富人,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救助他的船长,授权老人经营种植园,把红利与原来的船队赠与老人,而且老船长去世以后,他每个月给老船长的儿子一定金钱,直到老船长儿子生命的尽头。鲁滨逊在用他的行动去报答感恩之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物。鲁滨逊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不想向他的父亲一样平庸碌碌无为的活在世上,而是要开拓一番自己的广阔天空,也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踏上了充满荆棘与冒险的航海之路。
《鲁滨逊漂流记》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一定声誉,它的完美精彩情节与动人离奇的的艺术风格深受各行各业人士和读者的喜爱,其中最重要的是鲁滨逊的人物性格形象,他那充满冒险的人物魅力,开拓进取勇于实践的精神,深受大众读者的喜爱。使之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这些都是英国人真实的故事,鲁滨逊的人物经历,成为殖民统治者标杆榜样。正是他的这种开拓冒险的精神,使得英国资本主义进行扩张,成就了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从本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笛福是一个生平阅历丰富的人,这本名著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作者在面对艰难的时候,看待的是它并不可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一份辛勤一份收获,要回报就需要付出。每个人对于成功的道路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所经历的磨难都是别人所体会不到的,只有经历了一定的考验,才能收获到一定的价值。
注释:
①《古代文学史》 英 丹尼尔·笛福著《鲁滨逊漂流记》
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2002年8月第一版
12.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 篇十二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现实主义元素,分析
1《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背景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于1719年发表, 这一阶段正是英语政治、经济、思想变革的重要阶段, 在经济上, 英国经过了工业革命, 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其殖民地扩展到印度、北美、西印度群岛等地区。在政治上, 资产阶级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力量, 新的社会秩序拉开。在思想上, 当时社会强调用理性来追求自由、平等与民族, 启蒙运动也逐渐人们解放出来。
2《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现实主义元素
2.1 逼真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虽然是虚构的, 但是却有着极强的真实性与现实性, 在《鲁滨逊漂流记》刚刚发表时, 小说并没有进行署名, 很多的读者在阅读到文章以后都以为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这就可以看出小说的现实性。
实际上, 小说的原型正是以一名水手的真实经历创造加工的, 笛福采访了这名水手才写出额这本旷世著作, 由于小说是建立在真实经历的基础上, 因此, 小说中充满了现实主义元素, 也具有深刻的现实魅力, 为读者营造出强烈的震撼力。
2.2 现实宗教元素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有大量的现实宗教元素, 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有着自己信仰的宗教, 在与“星期五”进行交流时, 他十分鄙夷“星期五”的宗教信仰, 也试图让“星期五”接受自己的信仰与观念, 经过了长时间的灌输, 鲁滨逊成功了。从这一层面而言, 鲁滨逊通过宗教手段构建出了一种理想化的殖民地, 《鲁滨逊漂流记》深刻的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思想观念。
2.3 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
在工业革命之后, 英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海上贸易频繁, 而《鲁滨逊漂流记》正是表现出当时社会青年冒险的一步作品, 鲁滨逊由于不满现状, 不顾长辈的阻挠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追逐理想的道路, 在沦落荒岛之后, 他没有屈服于困难, 而是用自己的努力来创造美好的生活。鲁滨逊利用28年的时间将荒岛变成了一个宜居地, 没有吃的, 他想办法来保障自己的食物供应, 没有房子, 他用手工来搭建。即使环境非常的恶劣, 他都一直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生存和奋斗。鲁滨逊之所以可以在荒岛上生存下来, 正是得益于他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一个人的生存至关重要, 同时, 这种精神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从这一层面而言, 这种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2.4 殖民扩展精神
在笛福生存的年代中, 英国的殖民地得到了空前的壮大, 《鲁滨逊漂流记》这是写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中, 主人公鲁滨逊也是这一阶段英国开展殖民扩展的真实写照, 从鲁滨逊的种族与生活环境来看, 他与黑奴是有本质不同的, 他是殖民扩张者的代表。当鲁滨逊来到荒岛的时候, 这个荒岛还完全没有食物、生存设施, 更加没有社会文明, 而鲁滨逊作为文明的代表者, 为这个荒岛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与智慧, 他用这些文化与智慧对荒岛开展改造, 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与奋斗, 他成功的征服了荒岛, 实现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此外, 鲁滨逊对于“星期五”的改造也代表着殖民者对于落后民族的改造。鲁滨逊对于荒岛的改造与英国的殖民扩展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英国殖民扩展本身就是自身文明与智慧在海外的扩张, 从本质上而言, 鲁滨逊也是一个殖民扩展者, 只是他的行径没有血腥, 作者用艺术与现实相结合的模式深刻的表现出了英国的殖民扩展因素。
2.5 对人类社会的再现
鲁滨逊的生存方式与黄岛文学的描述方法是一致的, 小说中描写了鲁滨逊在恶劣的荒岛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奋斗精神与自然斗争的过程, 这一过程深刻的表现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气魄, 从启蒙主义的思想来分析, 鲁滨逊征服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 鲁滨逊以打猎来果腹, 后来开始进行畜牧与农耕, 从狩猎时代过渡到了农业时代。在经历了这一制度之后, 鲁滨逊来势使用资产阶级思想来构建社会, 并对荒岛的资源与财富进行整合, 让自己的生活进入了有序的发展阶段。因此, 这部小说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段再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过程, 成功塑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3 结语
总而言之, 《鲁滨逊漂流记》中蕴含了大量的现实主义元素, 笛福用回忆里的模式成功的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奋斗历程, 并将英国殖民主义、宗教迫害成功的应用在了《鲁滨逊漂流记》中, 将现实主义元素与荒岛文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为读者表达出坚韧不拔、不断进取以及勇敢开拓的精神, 将当时的社会理念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类密切的结合, 是荒岛文学成功的典范, 充分的表达出了荒岛文学蕴含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洁.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与传统意义上的“家”之间的疏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2) .
[2]李付红.鲁滨逊的艺术形象及其对英国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鲁滨逊漂流记》评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0 (S1) .
[3]王晓丽.开创英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创作手法[J].陇东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2) .
[4]郭爱莲.境遇相近, 结局不同——《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的对比研究[J].时代文学 (双月上半月) , 2010 (02) .
13.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 篇十三
主人公鲁滨逊有一连串的奇遇。这些奇遇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当看到鲁滨逊遇到了食人族时,我的心悬到了极点。但令我出乎意料的是,鲁滨逊竟然利用他的智慧,还有过人的胆量,居然抓住了一位野人,还训练野人学会了他的语言。我以为这是本书的高潮,没想到我大错特错。这只是他奇遇中一粒尘埃,还有许多的故事使我牵肠挂肚。
我最欣赏鲁滨逊那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敢于实践的魄力。他什么事都爱实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比如鲁滨逊开始做碗、锅时,碗、锅刚烧出来一下就裂了,两月的时间只做好两个大瓦罐,而且“样子丑陋的简直无法称为罐子”。“有一次他发现有一块泥瓦片,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鲁滨逊深受启发,用这种方法试了试,结果成功了。我对这些方法百看不厌,一直在思考他是怎么做到的。
鲁滨逊那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也是使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在岛上,鲁滨逊很想离开,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了一艘独木舟,可发现独木舟离海洋还有一百米,只好作罢。可他没有罢休,他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又做了一艘独木舟,可才发现小岛的海岸线上有暗流,实在过不去,鲁滨孙只好叹气,回到小岛的陆地上,不过他没放弃,仍寻找方法。我无时无刻不为这精神感慨。
14.鲁滨孙漂流记初中读后感 篇十四
这本著作讲的是鲁滨孙从小梦想去航海,可是他爸爸妈 妈一致不同意他去航海!没有办法,鲁滨孙长大后背井离乡去完成他的梦想。他在第一次航海中遇到了大台风的袭击,可是他没有放弃,紧接着开始了他第二次航海,第二次航海他又遇到了海盗,把他打劫的一无所有差点丧命!他的第三次航海,朋友们都葬身于大海,鲁滨孙九死一生逃到了一座荒岛,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在这二十八年里他用他的智慧和勤劳让荒岛变得生机勃勃――庄稼、山羊、房子。在第二十八年年初,鲁滨孙救了一个野人!之后野人当乜鲁滨孙最忠实的仆人。鲁滨孙后来还收留了几个改过自新的判徒坏蛋和几个海上遇难的人!
后来鲁滨孙回到祖国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他曾经生活过二十八年的那个岛屿!,那片土地永远被他统治着。
鲁滨孙太棒几,他勇敢坚强,勒劳聪明,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15.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 篇十五
关键词:苏轼,鲁滨孙,文化,比较
苏轼和鲁滨孙, 一位是华夏名垂青史的伟大诗人, 一位是世界文学人物长廊中家喻户晓的人物, 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 地域上相差十万八千里, 但是两个人物的命运却颇为相似。他们都有非凡的抱负, 对未来充满憧憬;都一度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深陷绝境;并且他们都最终顺利走出人生的低谷, 迎来了灿烂的人生。曼德拉曾经说过:“人生的辉煌不在于永不坠落, 而在于坠落后的再度升起。”他们以大无畏的勇气, 以超然物外的智慧, 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收获了厚实的人生。他们无与伦比的奋斗精神及对逆境的独特看法, 对高中学子富有励志教育的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 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 闪耀着东西方文化的光芒。通过他们, 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不同的特质。
一、职业选择凸显东西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
逐利是人的天性。自从有了商业, 人们开始狂热地追求金钱;伴随国家的出现, 人们对权力展开了角逐。在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里, 权力与财富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当权者控制、分配社会资源, 可以聚敛财富;财富拥有者可以用金钱腐蚀权力, 分享权力。苏轼追求权力, 鲁滨孙追求财富, 反映了东西方社会对权力和财富的不同态度。
苏轼把从政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 他通过不懈的努力, 最终通过了科举考试, 进入仕途。由于官场倾轧, 新派与旧派之间激烈斗争, 苏轼沦为官场斗争的牺牲品。“乌台诗案”, 差点让苏轼身死异乡。苏轼出狱后, 被发配到黄州。在流放期间, 他对权力的追求初衷不改。前后两篇《赤壁赋》, 是苏轼在黄州时期两次舟游赤壁时所写。在《前赤壁赋》中他在追寻生命的永恒价值。如何在短暂而充满风险的生命中追寻生命的永恒价值?他似乎看透红尘, 曾经叱咤风云的曹操、周公瑾“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托遗响于悲风”。一个“哀”字, 一个“悲”字, 折射出他恶劣的心境, 他在变化无常的仕途中, 曾经一度迷失了自我。“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尽, 用之不竭”, 看似很超脱, 但是这种超脱是暂时的。他寄情于山水、诗赋, 暂时忘却了官场失意给心灵带来的伤痛。当官场风云突变, 他再次获得施展自己政治才华的机会时, 大量的应酬诗充斥诗集, 一种漂泊后稍事安定的自满自足的心情常有流露。他因仕途顺意而心情愉悦, 因仕途受挫而悲意浓烈, 这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心路历程。
为什么苏轼会选择入仕这条道路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路径呢?这与我国传统社会里权力的独特价值密切相关。自秦汉以来, 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官吏, 掌握着社会资源的支配权, 潜在的收益非常巨大。为了防范崇尚自由平等的商人阶层威胁统治, 封建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政府重视农业, 这是因为农民是封建义务的主要承担者, 他们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政权的长治久安。重视农业, 但是农民却非常贫困, 这是不争的事实。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财产安全在封建社会得不到有效保护。汉武帝时期的告缗令, 让富商大贾顷刻间灰飞烟灭;再加之社会治安环境恶劣, 商旅安全也是困扰工商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在士农工商四个社会等级中, 唯有入仕一途才能获得风险较小的巨额财富, 也唯有入仕一途才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并实现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
而笛福笔下的鲁滨孙则不同, 驱使他随帆船驶向充满凶险未知旅程的唯一动因, 那就是一夜暴富。“那种邪恶的力量驱使我离家出走:我年少无知, 想入非非, 妄想发财”。在资本主义蒸蒸日上的英国, 金钱的价值更加为人们所看重。莎士比亚很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金子?贵重的、闪光的、黄澄澄的金子?不, 是神呦!它能使黑的变成白的, 丑的变成美的, 邪恶变成善良, 衰老变成年少, 怯懦变成英勇, 卑贱变成崇高。它能使懒惰变得可爱, 偷窃变得光彩。让窃贼高居元老院, 声势显赫, 受人跪拜。它给人老珠黄的寡妇领来求婚者, 使那疮口流脓、被人厌恶地赶出病院的女人恢复五月香花一般的青春, 能使冰炭一般难容的人亲密起来, 强使他们彼此接吻!啊, 你这心灵的试金石!”
鲁滨孙出生于1632年, 时值新航路开辟一个多世纪, 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商业革命, 为充满冒险精神的人们攫取巨额财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事实也是如此, 鲁滨孙18岁时迎来人生的首航, 经历暴风雨的洗礼, 他以40英镑的资本, 购买玻璃球之类的小玩意儿, 到非洲西海岸做生意, 赚取了300英镑, 是成本的7.5倍。第二单生意是他流落到巴西, 买了一个种植园, 托一个船长从欧洲带了一些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他把其中的一部分以原价四倍的价格卖掉。正当种植园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 他又再次嗅到了商机。由于西班牙垄断了黑奴贸易, 导致黑奴价格畸高, 走私黑奴可能获得的利润让原本在种植园上坐享其利、拥有可以期望的美好未来的鲁滨孙激动不已, 他稍作犹豫, 就做出了让他一辈子后悔的决定。一夜暴富是鲁滨孙的人生信条。出身中产阶级的鲁滨孙之所以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命运交付于未知风险的大海, 除过海上贸易能够快速积聚财富以外, 还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新航路开辟以后, 英国处于新航路的中心线上, 海外贸易兴盛。英国统治者采取重商主义政策, 为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1651年克伦威尔政府《航海条例》的出台, 沉重打击了执世界贸易牛耳的荷兰, 更是为英国的海外贸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 长期的商业活动所生发出来的契约精神, 更是维系海外贸易健康发展的关键。鲁滨孙曾把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中的100英镑存在船长妻子那里, 船长死后, 她妥善保管鲁滨孙的财产, 直到30年后再见到鲁滨孙, 她讲究诚信的人格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英国人心里根深蒂固。鲁滨孙在去非洲从事黑奴贸易之前, 他认真地处分了自己的财产。一旦他在航行中遇难, 曾经对他有救命之恩的船长作为他种植园和财产的全权继承人, 一半财产归船长, 另一半寄到他在英国的家里。虽然后来鲁滨孙失踪长达20余年, 但是他还是根据以前的约定取回了自己的财产。一瞬间, 鲁滨孙又成为坐拥5000英镑的富翁, 并且在巴西拥有一份不小的产业。可以想象, 如果没有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 个人私人合法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 鲁滨孙的创富热情被压抑而不再富有冒险精神。
在东西方文化中, 权力和金钱的价值是不同的。苏轼和鲁滨孙不同的职业选择, 反映了东西方不同时代人们迥异的价值观念。
二、劫难中的心灵救赎凸显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质
身处逆境, 我们如何安顿自己的灵魂?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中, 我们如何弥合鸿沟?苏轼置之死地, 他是如何度过重重危机?流放期间, 他用什么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鲁滨孙孑身一人, 深陷孤岛, 在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困顿中, 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遭遇, 又是如何以超乎寻常的坚韧与无与伦比的勇气重新叩开生命之门, 而再次彰显生命的华彩?唯一的答案就是东西方独特的文化给他们提供了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食粮!
苏轼因才见用, 因党争而下狱。“乌台诗案”平息后, 苏轼被贬到黄州, 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不得签署公事, 不得擅去安置所”, 人身不自由, 且不能参与政事。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儒士来说, 入仕是唯一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惨遭如此重大的变故, 苏轼如何平息心理上的落差, 保持身心健康呢?《赤壁赋》记录了他调适自己内心纠结的心路历程。明月清风、良辰美酒、江水平静如画, 美好的景色让他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但是赤壁的历史往事不经意间就轻易地击碎了他轻松恬适的心情, 他浮想联翩, 那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过眼烟云, 在历史长河的涤荡下, 只残留下一鳞半爪的记忆。想想自己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 不觉悲从心来。但是, 另一个自我马上出现, 纠正他思想的偏差。天地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月有阴晴圆缺, 滔滔江水一刻不停地奔向大海。但是月儿缺了又圆, 圆了又缺, 周而复始, 变化中存在着永恒;江水东逝, 一刻也不停息, 自有规律支配。顺应时势, 享受这宜人美景, 听着美妙绝伦的风声, 看着如画的江山, 这未尝不是一种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这种顺其自然的道家哲学观和“随缘自适、与世无争”的佛教哲学为苏轼抚平心灵创伤、战胜消极思想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于是, 消极的自我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自由切换中复归于平静, 淡定、平静、喜悦的情绪又主宰了他的心灵。
严酷的暴风雨击沉了航船, 鲁滨孙非常幸运地存活下来并成功登上荒岛。孤独与恐惧袭来, 鲁滨孙感到沮丧与无助。多少次, 他很难接受这种命运安排, 他一想到要孤苦伶仃, 在凄凉中了却余生, 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他问苍天, 为什么要作践自己所创造的生灵?为什么让他如此孤立无援?但是他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认知, 不断安慰自己, 自己活着已经够幸运的了, 并且自己从沉船上获得不少有用的东西, 这些资源够自己使用。但是, 仅靠自己的心理调节还是远远不够的。他虽然是基督教徒, 但是对上帝的信仰并不虔诚, 直到他患上疟疾, 发着高烧, 无法入睡, 他感到死神的降临, 他才第一次祈祷上帝。他终于从大病中挺过来了, 他把自己的再生看作上帝的恩赐, 从此, 他真正地信奉上帝, 他从虔诚的宗教信仰中获得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他时不时地会陷入精神崩溃的边缘, 他一想到被困到荒无人烟的荒漠, 茫茫大海就像监牢一样使他永无出头之日时, 他会扭扯双手, 像小孩一样的大哭, 或者长吁短叹, 两眼死死盯着地面, 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每当他陷入这种无助、癫狂的状态, 他会认真阅读《圣经》, 并把读到的话与自己的境遇相联系, 从中得到安慰。一天早晨, 他心情十分低落, 当他看到了《圣经》上的这句话“我绝不撇下你, 也不丢弃你”, 他立刻觉得这话是对他说的, 于是他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 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坚定信心。对上帝的信仰, 使得他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存活下来, 并获得了重返家园的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信仰给处于困境中的苏轼和鲁滨孙提供了精神支柱, 抚平了他们内心的创伤、愉悦了他们受伤的心灵, 给从云端坠落下来的苏轼和鲁滨孙重新升起的机会, 而传统文化和基督教信仰的价值也在生命个体的顽强与坚持下获得了进一步彰显, 分别体现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丹尼尔.笛福.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鲁滨孙漂流记.金长蔚, 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07.
[2]张明华.一处景观两样情怀:苏轼《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比较阅读.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6 (01) .
[3]马晗敏.寄情山水抒发胸臆:试析《前赤壁赋》中苏轼对人生的思考.甘肃教育, 2012 (05) .
16.《鲁滨逊漂流记》荐读课教学设计 篇十六
一、 创设氛围,交流引入
1. (从引读《童话大王》的作者郑渊洁与小读者的一段对话开始)
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走进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设计意图: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名著的内容丰富、生动,和学生们一起读名著的课堂应当充满着和谐、宽松的氛围,要时刻让学生们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自我的需要。】
2.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三百年前的英格兰。投影出示“鲁滨逊”的原型——英格兰水手塞尔科克的故事梗概及作家迪福以此为素材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一书。
3. 有同学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鲁滨逊漂流记》)简要介绍该书受无数读者青睐的情况。
4. 想认识鲁滨逊吗?出示作品开篇对鲁滨逊及其家世的介绍。(学生交流对鲁滨逊的初步了解:他出身富贵人家、生活无忧;在两个哥哥相继牺牲和失踪之后,他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的全部希望)
5. 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怎样为自己设计将来?(学生想象交流)
6. 一个个多么令人羡慕、向往的将来!鲁滨逊是不是这样的呢?
二、 一唱三叹,初感人物
1. 怀揣着远游的梦想,鲁滨逊一次又一次固执地不愿听从父母的劝告,毅然登上了一艘驶往伦敦的船……时间:1651年9月1日。请同学们记住这个时间。
(1) (投影出示鲁滨逊第一次出海,刚开始遇到风浪的相关内容)如果你就是第一次乘船出海的鲁滨逊,见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交流)
(2) (投影出示描述风浪变大,水手惊恐,船长祈祷的相关内容)如果你就是第一次乘船出海的鲁滨逊,见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交流)
(3) 上帝是仁慈的,这群人是幸运的,因为有一艘经过这里的船放下了一只小艇,艇上的人冒着极大的危险救下了鲁滨逊和船上的其他人。上岸后,人们还筹集了足够他们返程的费用。如果你就是第一次乘船出海并大难不死的鲁滨逊,你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这一串发问,勾起了学生对自己内心的叩问。而相机出示的文字和画面,又让学生能凭此与鲁滨逊展开一场心灵的对话。在一唱三叹的回转反复中,学生体悟到了鲁滨逊内心两难的矛盾,知道了“我一直坚持”并非“不怕死”,而是为了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
(4) 猜猜,鲁滨逊究竟会怎样?
(5) 也许是第一次出海没能让鲁滨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许鲁滨逊骨子里就流淌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血液,也许是好奇与冲动、是固执与倔强让鲁滨逊第二次登上了出海轮船的甲板。这次远游让他成功地登上了非洲的土地并顺利返航,这成功的航行使鲁滨逊收获了很多。猜猜他能收获些什么?(投影出示相关内容)(金钱、经验、以少变多……)
(6) 品尝着收获的兴奋与喜悦,鲁滨逊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第三次出海,在经历了被海盗俘虏、侥幸逃离等一系列磨难之后,鲁滨逊踏上了巴西的国土。通过四年的努力,他在那里经营的种植园也渐渐兴旺发达起来,资产也丰厚了。
(7) 然而,安逸富足的生活并没有留住鲁滨逊的心,猜猜他又想干什么了?(出海)
(8) (投影出示:1659年9月1日,我们上船了。)看着这个时间,你想到了什么?(八年前的这一天,鲁滨逊第一次登船出海)是的,八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发生过多少令鲁滨逊出乎预料且又难以忘却的事情呀。也许,鲁滨逊怎么也不会料到,这次出航,会有更多令他难以置信、刻骨铭心的事情在等待着他。
三、 看听思述,亲近角色
1. 有一天……(投影出示插图——船遇风浪)他发现了什么?预感到什么?想知道什么?(想象交流)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此环节的设置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们的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既能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还能促进他们亲近文本、融入角色。】
2. 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老师只记录下一些零星的碎片。让我们来看看鲁滨逊的遭遇究竟会如何?
(投影出示:大风连刮十二天 船已渗漏 滔天大浪冲进船里 上了小艇 像山一样的巨浪 底朝天 卷入大海 推向海岸)你的目光停留在哪一块碎片上?(学生简要表达自己的想象和预感)
【设计意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在向读者介绍《鸟雀街上的孤岛》这本小书的时候说:“在这样一个有着很多书可以阅读的时代,一本薄薄的小书,我却不舍得一气把它读完,我是用很慢的节奏在读它。”一个人潜心阅读,赏析文学魅力的过程,需要在文字中慢慢地走,细细地体味才能从中觅得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才能与许多感悟相邂逅。】
3. 鲁滨逊站在海岸边,他眼前出现的是什么呢?(投影出示:我在岸上跑来跑去,连同伴们的影子都没见到,只看到几顶帽子和两只不成双的鞋子在随波逐流。)
4. 他的眼前还出现了——(投影接着出示:这是一座孤岛,四面环海,看不见其他陆地,只见远方有几块礁石;再就是西边的三海里之外,有两个比本岛还小的岛屿。我还发现,这个小岛非常荒凉,绝对没有人居住,只有野兽的踪迹和许多鸟类。)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那凄惨悲情的一幕,读出鲁滨逊内心的孤寂与无助,读出一个勇士此时的内心真情。我努力地在引领孩子阅读、讨论、想象中欣赏文学,孩子也在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阅读文学作品的魅力。】
5. 你如果就是鲁滨逊,现在最想知道什么?(这是什么地方?怎样离开这里……)相信鲁滨逊比你还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幸运的是,鲁滨逊找到了离开这座孤岛的办法。替不替他高兴?(——高兴!)
6. 很遗憾,请先收回你的高兴,因为这个办法是鲁滨逊花了19天加2个月再加28年才找到的。
7. 还是让我们来替鲁滨逊想想眼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吧。
(1) 在这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鲁滨逊怎样找到食物,他会不会饿死?
是的,民以食为天,吃的,很重要!
(2) 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是无法离开这座荒岛了,鲁滨逊住在什么地方呢?
这也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3) 这座荒岛上会不会有毒蛇、野兽?如果有,鲁滨逊怎样防御它们的攻击呢?
是啊,鲁滨逊侥幸没被水淹死,好不容易上了岸,如果被野兽吃了,那真是冤啊!大家真是急鲁滨逊之所急,想鲁滨逊之所想!
……
【设计意图:激发小学生长久的阅读兴趣,应该注意两点: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二要及时鼓励,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可以是对学生思考后回答结果的肯定,可以是对学生思考方式的认同,可以是对学生阅读情态的赞许……】
8. 28年2个月19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只能算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却是何等的漫长与珍贵?作为一名读者,你此时最想知道什么?
生:鲁滨逊怎样度过这么多年?(投影出示鲁滨逊在荒岛上种植小麦、驯养山羊、制作瓦罐的相关图片)
(学生分别交流: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别林斯基曾说:“你可以不必担心孩子领悟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其实,当学生们沉浸在阅读名著之中,目光灼灼、言辞切切时,我们已不必赘言。因为,名著对于学生们的感染与熏陶已然是自有其时,也定然会自有其序。】
9. (相机出示描写制作瓦罐的文字片段)读着这段文字,鲁滨逊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10. 就是这份坚持的信念,让身陷孤岛的鲁滨逊生存了下来。整个荒芜的岛上没有房屋,没有稻田,只能靠他辛辛苦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我由衷地赞叹鲁滨逊在荒岛上为了生存所表现出的勤劳与勇敢,更惊叹他那超乎常人想象的心理承受能力。鲁滨逊坚持着,将面临的困难一个个消灭,最后终于得到了回到家乡的机会。
四、 戛然而止,悟意升情
1. 关于这本书,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出示卢梭和杨红樱对该书的评价)男同学读了这两句话想说什么?女同学呢?(学生交流)
2.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定然无法彻底诠释“鲁滨逊”这个人物真正的内涵,相信课后我们一定会认真地捧起这本书,去书中寻找鲁滨逊,去书中感受鲁滨逊。
3. 书中有很多名言,我非常喜欢其中的一句,送给同学们——“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4. 最后,用一首小诗《等你》结束今天的课:“带着渴望,带着梦想,带着追寻,走到书里来。这里有世间最迷人的景致,这里有人间最动人的情感,这里有最好的朋友,在书中等你!”
17.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初中600字 篇十七
他的那种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生活不断追求,不断向往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把自己从绝望中解救了出来,鲁滨逊长达二十几年对生还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现在的一些人们,他们有的只因为受到了一点点小挫折,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跟在荒岛的鲁滨孙比起来,这些挫折根本都不算什么。可如果是我在荒岛上的话,我能否有他那样的毅力与勇气呢?我想,如果是我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定会吓得手足无措,更不要提防范入侵者和亲手建造一个家了。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肩膀下,生活在家庭的温暖里,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在我生活的道路中,几乎没有挫折,可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直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的。
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不要轻易就放弃了宝贵的生命,想象一下,鲁滨逊当年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都能够克服,而我们现在的这点小麻烦又算得了什么呢?
18.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 篇十八
这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整整28年,多么惊人的数字。他刚到岛上时是绝望的,他说:“我整天悲痛着,我这凄凉的生活环境,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兽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可想而知,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荒岛上生活了十几年,没有人了,甚至生病时也没有人照顾他。但是因为求生的欲望越发强烈,他不再沉浸于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建设了自己的乡间别墅,做了桌子小匣子等生活用具,捕捉了山羊,种了小麦、稻子、制作了面包……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在岛上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多么令人敬佩的心理承受能力啊!
比起鲁滨逊,我的心理承受力可太糟糕了。不要说在小岛上28年,就连28天,我都待不住。更别说有他那样的传奇经历,甚至遇到一些芝麻大的事,也会轻易被打击。因为当我们被打击的时候,才会向好的一方去想,就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等着你去收获、探索!
最令我感动的是鲁滨逊的毅力,他的坚强!他是一个勇于挑战命运,不会向命运低头的人。他成功地战胜了自己的命运,使其更加辉煌、灿烂,所以我们都要学习他那种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强,找到自己的优势,去努力,去拼搏,使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19.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 篇十九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逆境 智慧和毅力
一 引言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也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笛福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这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战胜困难的故事。表现了英国当时的那种渴望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时代风气。在小说中,主人公鲁滨逊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为了自己的梦想,选择出海航行。然后在轮船行驶到非洲沿岸时他遇到了偷袭,成了那帮海盗的奴隶,后来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逃脱。之后他经营了一个大型庄园,为了增加劳动力,他再次出海航行,去往非洲。这一次他遇到了风暴,船上的人都遇难了,只有他一个人漂流到了一座荒芜的小岛上,之后在这座岛上开始了自己28年的孤岛生活。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这座岛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28年后终于得以离开,回到了家乡。鲁滨逊的那种勇于冒险、乐观自信和顽强的特点,两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全世界读者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洗礼。所以在现代社会,鲁滨逊的故事以及他的形象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二 小说主人公的个性剖析
1 具有热爱冒险的精神
自新航路开辟以后,每一个热血青年都渴望外出航海,这几乎成了一个社会理想。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更多发财致富的机会和途径,社会中也涌现出了更多的新型行业,世界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这也促进了海外扩张的进程。所以即使是那些贫困的农民,也极其渴望外出航海,以便获得财富。《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但是人人都渴望通过冒险和个人奋斗来获得财富。鲁滨逊在开始荒岛生活之前曾经是一个种植园的商人。他本来可以坐拥大量财富,过着安闲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不想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没有任何的目标和激情,生活也毫无滋味可言。鲁滨逊认为这样的生活是碌碌无为,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番大事业。他具有勃勃的雄心,被西非洲的那片未经开拓的土地强烈地吸引住了。所以他甘愿放弃一切,也要出海远航。而且在后来不幸流落荒岛之后,他并不是消极地等死而是勇敢地和大自然作斗争。他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使这座原本荒无人烟的小岛慢慢地开始有了一些居民。而鲁滨逊就像是这座岛上的“国王”,他觉得自己是这个小岛的统治者,总是以总督自居,甚至还拟了一些法律。虽然鲁滨逊的命运很坎坷,但是他最终还是得以离开岛屿回到故乡,并获得了大量财富。他成了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
《鲁滨逊漂流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坚强、乐观、充满智慧的主人公形象。颂扬了在资本主义的上升期那种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善于利用智慧、追求冒险和财富的精神。从鲁滨逊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巨大。这种精神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而鲁滨逊的形象则体现了那个时期的创业精神,是欧洲文学史上最完美的资产者形象,所以极具时代意义。
结合当时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主人公探险精神,我们能够从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身上看到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索性。通过自身对于从财富的创造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在人际交往中采用的则为契约关系,并且将黑奴买卖当成是合法的贸易往来,这些也军事新型资产阶级的重点特点。鲁滨逊对于财富的追求欲望,对于荒岛的统治意识,均能够直接体现出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2 努力追求、不懈进取的创新精神
为了财富和梦想,鲁滨逊第四次出海,这一次他们遇到了风暴,自己的同伴都死了,只有他一个人靠着木桩漂流到了岸边,流落到了一座小岛上。但是这座小岛非常荒凉,不具备任何生存条件,所以鲁滨逊的生存成了最大的难题。但是鲁滨逊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靠自己的双手搭建房屋,以便能有一个安身之所。他还打猎、驯养岛上的这些野生山羊,种植稻子和谷子,还晾晒野葡萄干来增加食物的种类。他还尝试着做一些桌椅板凳,用自己所带来的围巾筛面粉来做面包。最后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岛上的生活所需品越来越多。为了更够返回家乡,他花了数年的时间,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打造好了一只船只,但是由于自己的考虑不周全,导致船只建成了正处在小岛的中部,靠自己一人的力气无法挪到海边,所以鲁滨逊这几年的心血全都白费了,回乡的希望也破灭了。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使鲁滨逊放弃,反而让他越挫越勇,凭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智慧,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在这座岛上生存了下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面对挫折和磨难,鲁滨逊表现出了一个硬汉所应该具有的坚强品格和英雄本色。
3 不惧困难的乐观精神
在这座荒凉的小岛上,鲁滨逊一直怀着对上帝的信仰,感谢上帝可以让免于死亡,相信只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就一定可以在这座岛上生存。鲁滨逊在在海上漂流的时候经常会告诉自己:“只要是我决心要做的事,我就不会轻易放弃。只要我的双手还有力气,我就不會放弃划水使自己被淹死。只要我还能重新站立起来,我就不会再允许自己倒下。”他在岛上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岛上除了他之外再没有别的人,所以他没有助手,之前也没有荒岛生活的经验,辅助工具也很少,所以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付出很多的精力,小说中曾经描写了他为了做一块模板花费了整整42天的时间。而且由于缺乏经验,导致他做得许多工作都是无用功。但是他从没有沮丧过,总是认真地总结失败的原因,分析各种可能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他在总结失败经验的时候会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从而更有勇气面对以后的生活,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做出更多的努力。终于,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岛上开始有了船、面包和盛东西的器皿,原本荒凉的小岛也逐渐变得美丽富饶,鲁滨逊慢慢地过上了舒适的生活。其实鲁滨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他也是个普通人,但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超强,现实的严峻并没有把他打倒,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这一切,这就是他乐观精神的体现。也正是由于鲁滨逊所具有的乐观心态,使他在这种似乎看不到生存希望的困境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4 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的精神
懂得感恩就是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到来的一切,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意义。鲁滨逊虽然在岛上过着孤苦伶仃,非常艰难的生活,但是他每天都坚持诵读《圣经》,从来不抱怨生活中的这些磨难,也没有沮丧,而是感谢上帝可以让自己存活下来。面对这些磨难,他终于可以重新审视自己以前的生活,也看清了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感到非常内疚和自责。在这种环境下更加努力地寻找生存的出路。鲁滨逊懂得感恩并不是为了给自己寻找心理安慰,也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是因为他知道,人的一生总会面临挫折和困境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不去为改变现状作出努力,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消沉,所以当面临困境时,一定要有一种旷达的心态,冷静地处理这些问题。懂得感恩可以使人们在逆境中认清自己的能力,在失败时重新获得前进的勇气,使他们的心灵获得温暖和慰藉,从而更有勇气面对未来的生活。也正是由于鲁滨逊所具有的感恩之心,让他一次次为改变现状不断努力,使他在荒岛上的生活开始有了一些乐趣,充满了希望和温馨,并且终于在28年后得以离开这座小岛。
在鲁滨逊离开小岛回到家乡之后,有一次出海经商,他又经过了这个他曾经生活过的荒岛,这时的岛上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常住居民了,他们大多是一些流落到这里的水手和一批来自西班牙的人。他给岛上送去了新的移民,并给他们分了土地和生活必需品,之后满意地离开了。正是由于他所具有的感恩之心,所以身上才会有善良、乐观、坚强等品质。
三 鲁滨逊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各国读者的青睐,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震撼。鲁滨逊的人物形象也给很多处在迷茫中的人带来了希望,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他的坚强、乐观以及敢于冒险的品质使他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
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但是由于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所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如今,不要说是一些大的磨难了,就算是一些小小的挫折,很多人也会很难熬过。还有的人不愿意接受锻炼,想一直在温室中生活,所以他们总是满足于现状。也有的人经受住了考验,但是当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后,就会越来越自大。很少有人像鲁滨逊那样面对困难毫无退缩,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使自己摆脱困境。
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独自生活了几十年,岛上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但是他并没有沮丧,而是靠自己的毅力、智慧等优秀的品格克服了这些困难,这也告诉我们,磨难并不可怕,要勇敢地面对它们。一个优秀的水手不可能在非常安逸的环境下产生,而真正的伟人也不会出自和平的年代。太過于舒适的环境会对人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当代人必须要像鲁滨逊那样敢于直面困难,接受挑战,还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
四 结语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以平面化语言及真实故事原型,深深吸引着广大读者的心,同时作者也借助于自身丰富的想象,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多面化的立体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的创作时代环境,深入解读小说的现实意义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鲁滨逊是一个敢于冒险、充满激情、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人物形象,他在荒岛上独自生活28年的经历给了全世界读者无限的激励,他的那种在恶劣环境下绝不退缩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所以在两百所年后的今天,《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仍然散发着无限的魅力。同时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殖民思想同样也引人反思,荒岛小说不能够作为历史文献展开研究,但是对于读者关于当时时代精神以及特质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帮助,更进一步解析《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价值,也就能够体会到不一样的时代特点及历史特色。
总之,笛福的这部《鲁滨逊漂流记》的历史价值以及现实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人物性格及形象的成功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李长霞:《〈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的个性剖析及现实意义》,《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2] 唐春珍:《〈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的个性剖析及现实意义解读》,《科教导刊》,2014年第23期。
[3] 蒋小军:《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个性解析及其现实意义探究》,《才智》,2014年第32期。
[4] 陈明安:《〈鲁滨逊漂流记〉〈白鲸〉和〈老人与海〉中海洋的蕴涵和启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5] 周姗:《〈鲁滨逊漂流记〉的生态批评解读》,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6] 焦晓茹:《解析鲁滨逊精神》,《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7] 刘金平:《〈鲁滨逊漂流记〉中清教思想引导下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征服精神》,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初中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推荐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英语读后感09-15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作文350字10-11
七年级《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800字06-18
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作文600字读后感09-25
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700字10-30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800字07-14
鲁滨逊漂流记的观后感作文550字08-08
外国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07-05
小学生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10-18
小学五年级作文读后感《鲁滨孙漂流记》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