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经济制度说课

2024-06-15

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精选8篇)

1.基本经济制度说课 篇一

基本经济制度教案

一、引课、利用“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引出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简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即: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我们首先学习基本经济制度。

二、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理解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3.认同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树立制度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60----63。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时间5分钟)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内容?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及国家的政策是什么? 4.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及国家的政策是什么? 5.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作用及国家的政策是什么? 6.坚持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有何意义?

四、新课学习

(一)公有制为主体

1..运用你的经验1.我爸爸是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妈妈在外资企业工作。2.我爸爸妈妈开了一家小餐馆3.我爸爸在我伯父的建筑公司里负责项目管理,我妈妈在家乡的村办企业上班

思考:这些同学父母的工作单位哪些属于公有制经济?哪些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让学生整体感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

2.教师讲述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依据,公有制的地位及包括的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3.课件演示国有经济,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支柱产业

4.通过探究与分享: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村里有26家村营企业,诸如拉面工厂等。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思考:材料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性质的经济?它有何作用?国家对它有何政策?

了解国有经济的作用及国家的政策

5.师生共同学习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及国家对国有经济的政策 6.通过图片了解中国第一村,通过探究与分享了解集体经济 7.师生共同学习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及国家对国有经济的政策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师讲述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利用ppt演示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等 2.利用图示区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不同

3.讲述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国家对于非公有制的政策 并 练习。

4.具体讲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2.基本经济制度说课 篇二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虽然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是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但是它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探索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以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改革中, 经济方面的改革无疑成为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对经济方面的改革, 党和政府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方式, 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在这样的“渐进式”改革探索中确立起来的。在它确立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二者的关系经历了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1等阶段。随后不久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最后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他的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经济制度的基础, 要是充分发挥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就要正确处理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部关系即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1. 量化关系

多年以来, 许多学者认为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内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是量化关系。公有制经济是建立在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的, 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关系, 因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2从所有制浅层结构的角度来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公有制形式决定着我国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 所以公有制经济应该在数量上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 事实上,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 各种不同的所有制经济, 其发展数量及其比例关系是不能人为地规定而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3竞争是市场经济中一个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分别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4因此, 要想在经济发展中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我们首先就要遵守市场竞争这个客观规律。随着改革的深入, 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 对于不同的行业、产业和不同规模的经济,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其适应性和优越性的发挥是不一样的。3要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各自得到充分的发展, 那么就要把它们放入市场, 由市场竞争决定。当然, 这里所说的市场竞争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竞争, 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竞争”。只有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 才能使社会各个生产部门革新技术, 提高生产力水平, 才能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更充分的利用, 取得更高质量的经济效益, 从而加快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公有制经济的很多部分被市场所淘汰, 特别是在南方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非公有制经济的数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 在数量上已经大大超过了公有制经济的数量。虽然这可能是局部地区的情况, 不是全国整体情况, 但是随着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全国各地的非公有制经济数量会越来越多, 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渐超过公有制经济的数量。因此, 笔者认为再把公有制为主体单纯地看成数量上及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上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所有制浅层结构的说法, 越来越无法解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

在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再以“数量”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实为不妥。任何的理论判断都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 而且也受到实践检验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量化关系这个理论判断也是如此,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原有量化关系的理论判断的条件逐渐改变, 所以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量化关系的理论判断应该被淘汰, 不能再把二者之间的关系定为量化关系, 从而犯思想上右的错误。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进一步发展情况的客观事实出发, 重新对“公有制为主体”进行理解, 重新界定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2. 矛盾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也就是说矛盾是普遍的, 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和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又是特殊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是不一样的;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是不一样的;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个矛盾不同方面是不一样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仅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而且是一个特殊矛盾统一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这个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 也就是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虽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因此,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有着原则性的区别, 这就导致他们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矛盾是不一样的。多年以来, 在基本经济制度内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一对矛盾关系, 在学术界几乎得到公认, 可是有部分学者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矛盾关系理解为对抗, 甚至把这种对抗理解为一方消灭一方的暴力对抗。我们知道, 矛盾存在斗争, 斗争是矛盾的根本规律, 斗争是表现矛盾双方相互对立或相互排斥的性质。但是把斗争简单地理解为对抗, 这就无疑的抹杀了矛盾斗争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笔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是一对矛盾关系, 但不是对抗的矛盾, 而是一对相辅相成、共生共荣、互利共赢的矛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4因此, 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对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谁都不能失去。从“两个毫不动摇”的表述可以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矛盾关系进一步理解为“和谐”关系。这里所说的和谐, 不是想象中的绝对和谐, 没有矛盾的和谐, 和谐也是有矛盾的, 而且是以矛盾为前提, 和谐是矛盾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前面我提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对于不同的行业、产业和经济规模, 其适应性和优越性的发挥是不一样的。尽管各有各的优势, 但是它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发展社会生产力。自党的十五大确立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来, 这两种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各自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及其数量的增多, 出现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局面。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各自向对方吸收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面以促进自己的发展。这些都体现出这两种所有制经济相辅相成、同生共荣、互利双赢的局面。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者处于和谐状态是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所以, 我们要营造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促进二者和谐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4这是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基本经济制度包含着两种所有制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处理好这两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对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尊重客观事实, 从现实中、实践中出发, 来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经济体制无论怎么改革, 只要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它就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我们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释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18.

22 周新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29.

33 邹东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91.

3.改革必须巩固和加强基本经济制度 篇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载入《宪法》的。《宪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是,公开反对公有制为主体、公开反对国有经济为主导、公开主张私有化的言论,在我们的报刊上比比皆是,甚至一度成为舆论的主流。连篇累牍、肆无忌惮地发表违反《宪法》的言论,是任何法治国家都不能允许的。而发表反对公有制为主体、主张私有化言论的人,往往也是嚷嚷“宪政民主”最凶的人。这真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既然《宪法》规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基本的经济制度,那么,就应该旗帜鲜明地指出,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批判和抵制私有化,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改革的任何措施都应该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如果改革的具体措施削弱以至破坏基本经济制度,那就是犯了颠覆性错误,就是走上了改旗易帜的邪路。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是一种违宪行为。这一点,应该明确地提出来,再也不能含糊其辞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至少应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它明确规定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应该得到发展,这叫作“共同发展”。这是因为,无论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前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都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多方面需要的。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只发展某一种所有制经济,排斥另一种所有制经济。从原则上说,没有什么“国退民进”、“国进民退”这一类问题,“国”与“民”都要“进”。前一阵舆论界热炒“国进民退”,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它不仅不符合党的政策,而且不符合客观实际。

其次,它还明确规定了不同所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起辅助作用,处于补充地位。哪种所有制占主体地位,哪种所有制处于补充地位,这个问题不能忽视,更不能颠倒。因为它涉及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邓小平多次强调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他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我国还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但他始终坚持,我国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一点丝毫不能动摇。他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例如,他在另一个地方讲:“一个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他明确指出,我们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只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再一次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社会主义性质。他说,特区姓“社”不姓“资”,因为“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

邓小平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看作是我国社会能不能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原则问题,这是有道理的。从原始社会瓦解以来,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一直是几种经济成分并存的,都不是单一所有制的社会。那么,怎么判断一种社会的性质呢?当社会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时候,社会的性质就取决于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的性质,也就是看哪种所有制形式占主体地位。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而事物的性质也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的性质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不管是什么所有制的企业,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市场规则适用于一切企业,一视同仁。竞争没有例外,不能对某种所有制实行一种规则,对另一种所有制实行另一种规则。但是,谈到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所有制的地位总是不一样的,总是有一种所有制形式占主体地位,其他所有制形式则处于补充地位,不可能“不分老大老二”。在所有制结构中区分“主体”与“补充”是十分重要的,谁是“老大”,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再次,它还规定了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应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保持控制力和影响力。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决定性标志之一。党的十五大提出,所谓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要保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且要保证国有经济能够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概括起来,就是量上要占优势,质上要有控制力。没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就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难以存在。

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关系还有另一个方面,即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在有一种倾向,对非公有制经济只讲鼓励、支持,而不讲引导。这是不全面的。问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和支持它们发展。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是私有制。它的主要组成部分——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还存在雇佣和剥削关系,生产的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这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有矛盾的,因而必须加以引导,以便使它的发展能够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不仅要鼓励、支持,而且更要注意引导的道理。

进一步的问题是,谁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呢?除了政治上党和人民政府进行有效的工作外,从经济上说,就要靠国有经济来执行这一职能了。没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无法实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的。

nlc202309032345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全会明确规定“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同时,“从多个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改革措施” 。这就全面地规定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及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措施。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怎么确定的?

我们为什么要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呢?简单说来,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体国情确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地分析国情,做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取得的伟大成果,也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有制。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生产力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建立公有制、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的,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是依据这一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所以,他们理解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即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的。也就是说,它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点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时间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现代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思想,同时总结了改革以来的新鲜经验,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私营经济问题。这样,我国的所有制格局除了作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和外资独营经济等等,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20多年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的局面。

可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并不是人们拍脑袋主观想出来的,而是具有客观的规律性,也许在经济落后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这种所有制结构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不能改变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既不能搞单一公有制,也不能搞私有化。

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坚持、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应该成为我国改革的基本出发点。进一步的问题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怎么实现?也就是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和途径来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实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经过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得出结论:发展由国有经济控制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

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决定》做的说明,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他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所有制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如何更好地体现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全会决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全会决定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的论述,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的时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那时中央就提出要探索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包括股份制。当然,股份制不等于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可以是纯公有制经济(例如,由国有企业联合组成的股份制企业),也可以是纯私有制经济(例如,由私营企业联合组成的股份制企业)。但在我国,大量的股份制企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营资本以及其他个人资本(有时还有外国资本)交叉持股的企业。所以,十五大对股份制所做的论断基本上可以运用到混合所有制经济上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大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在利用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扩大国有资本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发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作用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创造了丰富经验。中国建材集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把发展混合所有制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为了实现基本经济制度。如果离开基本经济制度来抽象地谈论混合所有制,就会走上邪路。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篇四

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占有、使用、处置并获得收益等一系列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关系的总和,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生产关系包含着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所有制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分配、交换关系,也决定着社会存在性质和政治法律制度。是一切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前提。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其实质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所支配的问题,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因为谁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在生产过程中居支配地位,产品的分配也必然是按照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进行,从而也就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根本特征,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区分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5.基本经济制度的课件参考 篇五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介绍了我国“如何”生产,第三单元就要介绍这些财富该如何分配,基本经济制度课件。第七课主要介绍的是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按劳分配这个基本原则,深入把握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矗

(3)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4)懂得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5)了解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6)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7)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2)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树立创新意识。

3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比较、鉴别、归纳、发散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从理论角度来看,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对这个问题有所涉猎。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我国现有的复杂多样且层出不从的新的分配方式和收入方式却使他们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了解这些分配方式和收入方式。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我的人生我做主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活动主题:我的人生我做主

探究一: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职业理想

并谈谈自己选择这项职业的原因

教师归纳总结

(1)铁饭碗:公务员、法官、医生、教师、国企职工

——按劳分配

(2)专业技术人员:软件设计师、动漫设计师、歌手

——按技术要素分配

(3)管理人员:CEO ——按管理要素分配

(4)自主创业 ——按资本要素分配

(5)外企员工 ——按劳动要素分配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基于兴趣爱好、发展情景、培训、收入、福利、晋升等,但比较多会关注收入,管理制度《基本经济制度课件》。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归纳,引出现阶段存在的各种收入分配方式。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

资本、技术、管理、土地、劳动

设计情景:雷军的创业实例

探究二:雷军的成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说明了什么?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机遇(国家政策)、个人的努力、别人的帮助、员工的投入等。其中国家的政策非常重要,根据材料引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二、按劳分配

提问:调查发现有很多人喜欢选择铁饭碗,希望安安稳稳过一辈子。还有人说只要拿到了铁饭碗,只要不犯错,就能过上不算太富,但也饿不死的日子,你怎么看?

材料:《公务员法》

海尔的薪酬制度

海尔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也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实行高效的薪酬制度---将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结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同效同酬观念。

实行分层、分类的多种薪酬制度和灵活的分配形式。辅助人员实行薪点工资制,科研人员按市场效益和科研成果进行奖励,销售人员收入和推销的成果挂钩。生产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在质量价值券的基础上,推行计点到位、绩效联酬的全额计点工资制。这种计酬方式使员工的收入与劳动的质量数量直接挂钩。

探究三:(1)海尔员工的收入一样吗?

(2)海尔生产人员的收入是怎样分配的?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国有企业青岛电冰箱厂是今天海尔的前身,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成绩、贡献大小,实行大平均,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士气低落,工作消极,出工不出力,企业效益连年下滑,最后亏损达147万元,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提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导致青岛冰箱厂效益连年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现阶段能实现按需分配吗?

按需分配:根据社会成员需求,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即需要什么就分配什么。(不适合现阶段生产力状况)

平均分配:不论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贡献大孝效率高低、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等等,实行大平均、大锅饭。(不符合现阶段劳动的性质、特点)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1)生产资料公有制 前提条件

(2)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

(3)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直接原因

材料:海尔的薪酬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挖掘员工潜能,确保企业高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深入海尔员工的心中。“学习技术,提高素质,争当先进”在海尔蔚然成风。

3 .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技能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④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祖辈的就业方式吗?分配方式是由什么决定的?

4.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复习课教案 篇六

吕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了解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及地位作用;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地位、作用及国家的政策。知道我国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的经济生活,树立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教学难点: 分配制度中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同时通过讲授法来引导和解析。

(一)考点解读

29.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a九思15-17

30.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b九思16-17

31.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懂得我国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c九思17、36 需特别指出的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为新增加的考点。

(二)知识梳理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公有制经济

(1)种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体现:公有资产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作用: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体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4)政策: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国有经济

(1)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2)地位、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累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4、集体经济

(1)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地位、作用: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考点30: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b)

1.种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

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4.政策:国家正在完善政策法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考点31: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懂得我国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c)

1.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多种分配方式包括: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

2.决定因素:基本经济制度

3.实施原则: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2、共同富裕P36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

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不是同步,不是同时富裕,不是均等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

(2)途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目前我国已经达到了总体上的小康,但这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此环节有学生来回答

(三)中考解析

07年温州中考

9.德力西集团是温州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创办初期,企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后来,集团加强了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人才培养,发展迅速,其产品还多次在我国航天器中得到应用。这说明(B)

A.温州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民营企业的产品都没有质量问题D.温州所有产品的科技含量都很高

解析:常识性错误,表述不科学,范“绝对性”的错误

08年温州中考

9.某镇是温州市139个欠发达乡镇之一,在我市有关部门结对帮扶下,当地农民承接了温州市区一大型企业的来料加工业务。收入提高了,生活得到了改善。可见,结对帮扶的举措有利于(C)

①实现共同富裕②提高产品质量③缩小城乡差别④扩大就业途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②不符合题意

09年温州中考

10.2009年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将比去年增加171亿元,还计划在未来三年里投资8500亿元用于城乡医疗改革。这样做有利于:(C)

建设和谐社会彻底消除城乡收入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B.

C.D.

解析:表述不科学,犯“绝对性”的错误

09年衢州中考.右边漫画反映了我国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意义在于

①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②巩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鼓励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④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和限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07年温州中考

26.【关注家乡发展】(11分)

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出现个体工商户,他们依靠勤劳致富。80年代,不少人创办了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吸收了大量社会劳动力,其产品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繁蓉了市场。温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备受世人瞩目。近些年,一些私营企业开始与欠发达乡镇帮扶结对,向他们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促进了欠发达乡镇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1)由材料可见,20世纪七、八十年代,温州出现了哪些非公有制经济形式?(4分)

(2)有人总结温州发展的经验时说:“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5分)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这些企业帮助欠发达乡镇发展经济有何意义?(2分)

(1)个体经济(个体工商户)、私营经济(私营企业或民营经济)

(2)对。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满足社会的需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出其中二点作用即可,言之有理,均可)

(3)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四)热点导航

两会热点话题

收入分配事关社会公平“蛋糕”切分体现政府良知

在新华网举行的“今年两会,你最关心的话题”的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榜首。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何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如何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全民切身利益,政府如何切分社会财富“蛋糕”将成今年两会热点话题。

温州市龙湾经济开发区,一些建筑工人正在用肩膀搬运建筑材料。这些每天收入在百余元的农民工,用扁担挑出了深圳的高楼大厦。中青报09年一项调查显示:98.3%的人感觉和十年前相比,贫富差距变得更大了,84.6%的人认为,目前的这种贫富差距,已经让人不能接受。10年经济高速发展下被忽略的结构性贫富差距渐渐明显。

温州模式是中小企业集聚的典范,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它的形成源于浙江本地靠近沿海,信息流畅,各个区域的农民大都是从做小买卖起家。

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周期性波动,2009年浙江经济走势呈V型起伏。与全国经济走势相比较,浙江经济不论下滑还是回升的速度,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猜想中考

材料一:2010年3月5日,举世瞩目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10年党和政府将“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课本中的哪些观点?(至少两个观点)

(3)为了真正做到“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请你给温总理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五、板书设计

基本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4、分配制度

7.基本经济制度说课 篇七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判断, 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实现了改革开放, 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一页,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从本质上看, 我国目前仍属于不发达国家, 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 尚未完成工业化目标, 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实现工业化, 就要达到以下标准:既要推进常规的工业化, 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而我国目前在基础工业和规模上取得了较大成就, 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但是在高新技术和高端技术产业领域仍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 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占有很大比例。

第二,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从目前现状来看, 我国农村和城市的收入仍然差距较大, 而且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水平上来看, 农村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 农民不但收入增长趋缓, 而且生活成本也在相对增加了, 东、西部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政府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使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第三, 城乡二元经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 2006年城镇化率达到43.9%, 据专家估计, 2020年可望达到60%左右。而农村经济仍以典型的小农模式为主, 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落后, 人均消费水平与城市差距明显, 这种现状既是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 也是我国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第四, 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升至世界第四, 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000美元, 仍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与整体收入相比, 人均收入才能真正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2 如何界定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主体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我们党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正确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四条要求: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四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3 如何更好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3.1 全面正确认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

重要性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 这种优势不单指量的优势, 更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革命一个世纪的经验和教训得来的, 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不可否认的真理。而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就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 坚持公有制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 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才能走向共同富裕,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 转变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思路我国的国有经济的

数量底线既不能以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化的“国际经验”为依据, 也不能凭主观好恶为尺度。而应该扎扎实实的做好理论研究工作, 以我国的国情和为基础, 以严密的理论研究为指导, 必须严防凭借某些领导人的主观臆断作为国企改革的依据, 而应该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制度。

慎重对待垄断国有企业的改革。从近代市场经济兴起来的经验来看, 垄断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是经济的畸形产物, 对健康良性市场的形成产生严重危害, 从长远来看,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手段, 尽量避免国家企业垄断局面的形成, 但由于国家垄断的行业都是经济命脉, 所以要慎重, 既要避免垄断, 又要将这些行业掌握在政府手中。

对于现有国有资产的管理, 也应该进行改革, 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隶属从中央到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机构, 应该归属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这样可以加强广大职工在国有企业中的管理与监督作用, 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4 深化公有制主体地位,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4.1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指出, 发达的社会主义要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也只是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公有制。我们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以当前的经济建设为中心, 着眼于中国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 大胆地对我们原有的公有制结构进行改革, 允许多种所有制同时存在和共同发展, 同时着力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2 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 面对单一的公有制并不能迅速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经验, 我们党充分认识到, 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 多层次而且分布极不平衡, 应建立多种所有制而不是单一的公有制, 但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化的程度和范围也非越大越好, 应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4.3 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0世纪八十年

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告诉我们, 在当代中国, 不仅要继续发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优势作用, 而且也要调动非公有制的积极性, 才能在竞争中共赢, 在共赢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才能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

5 结语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这对所有制矛盾统一体中,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就是坚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公有制, 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 在公有制主体范围内, 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最有利于生产力的健康快速发展, 也最能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J].求是.2002年22期.

[3]王梦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阶段性特征[J].中国检察.2008/14.

8.基本经济制度说课 篇八

关键词: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基本经济制度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判断,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现了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一页,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从本质上看,我国目前仍属于不发达国家,仍然带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尚未完成工业化目标,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实现工业化,就要达到以下标准:既要推进常规的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而我国目前在基础工业和规模上取得了较大成就,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在高新技术和高端技术产业领域仍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占有很大比例。

第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农村和城市的收入仍然差距较大,而且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水平上来看,农村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农民不但收入增长趋缓,而且生活成本也在相对增加了,东、西部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政府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使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第三,城乡二元经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2006年城镇化率达到43.9%,据专家估计,2020年可望达到60%左右。而农村经济仍以典型的小农模式为主,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落后,人均消费水平与城市差距明显,这种现状既是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我国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第四,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升至世界第四,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000美元,仍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与整体收入相比,人均收入才能真正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2如何界定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主体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我们党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正确认识是~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四条要求: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四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3如何更好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3.1全面正确认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这种优势不单指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一个世纪的经验和教训得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不可否认的真理。而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就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公有制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才能走向共同富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转变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思路我国的国有经济的数量底线既不能以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化的“国际经验”为依据,也不能凭主观好恶为尺度。而应该扎扎实实的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以我国的国情和为基础,以严密的理论研究为指导,必须严防凭借某些领导人的主观臆断作为国企改革的依据,而应该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制度。

慎重对待垄断国有企业的改革。从近代市场经济兴起来的经验来看,垄断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经济的畸形产物,对健康良性市场的形成产生严重危害,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手段,尽量避免国家企业垄断局面的形成,但由于国家垄断的行业都是经济命脉,所以要慎重,既要避免垄断,又要将这些行业掌握在政府手中。

对于现有国有资产的管理,也应该进行改革,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隶属从中央到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机构,应该归属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样可以加强广大职工在国有企业中的管理与监督作用,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4深化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4.1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发达的社会主义要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只是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公有制。我们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当前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着眼于中国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大胆地对截们原有的公有制结构进行改革,允许多种所有制同时存在和共同发展,同时着力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2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面对单一的公有制并不能迅速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党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多层次而且分布极不平衡,应建立多种所有制而不是单一的公有制,但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化的程度和范围也非越大越好,应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4.3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不仅要继续发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优势作用,而且也要调动非公有制的积极性,才能在竞争中共赢,在共赢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

5结语

上一篇:自动控制工程师要求下一篇:周一教师国旗下讲话稿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