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高有什么及治疗方法

2024-08-05

胆固醇高有什么及治疗方法(共3篇)

1.胆固醇高有什么及治疗方法 篇一

一:抓住快速生长期人的生长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胎儿、婴儿、儿童和青春期。任何一个阶段生长发育迟缓都可造成最终身材矮小。其中,婴儿期和青春发育期,是两个生长高峰。婴儿期这个阶段是生长速度最快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时期。不要让孩子在生长的快速期掉队。

二:注重营养不偏食现在的孩子蛋白质摄入的不少,但微量元素常常因偏食而摄入不足。有些家长认为,加强营养就是多吃鸡鸭鱼肉,可以不吃或少吃粮食。其实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得的,而蛋白质要在能量充分的前提下才能被身体充分利用。过多蛋白质的摄入,增加肝肾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反而抑制孩子的食欲。有些孩子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容易引发性早熟,最终使身材偏矮。聪明妈妈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不要让孩子过多地吃零食而影响重要营养物质的摄入。

三:每天户外一小时体育活动是“拔高”最有效的方法。运动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食欲,能促进骨的生长,使骨骼变长、变粗,骨密度增大,还能使肌纤维变粗,提高肌肉力量、速度和耐力,还可以在快速生长期预防肥胖。

每天户外一小时体育活动

四:充足睡眠要保证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分泌量的3倍左右。睡眠时肌肉放松,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

五:积极防治疾病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会明显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长期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哮喘、心脏病、贫血等均可影响身高增长。此外,如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疾病、骨和软骨发育障碍等重大疾病,也会导致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目前性早熟的儿童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早熟的孩子开始可能较同龄人高,一旦进入青春期,别的孩子正常发育,而早熟的孩子却因骨细胞分裂生殖能力不足,身高增长缓慢;大量的性激素又促使骺软骨过早闭合,使得生长自动停止。孩子身高过早蹿长,往往是性早熟的表现,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骨龄测定

六:骨龄测定骨龄是反映人体成熟程度最可靠的指标。骨龄异常提前或落后,可以反映影响生长发育的不良因素。根据骨龄、实际年龄和身高,可以预测成年身高。预测身高可以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或不必要的治疗。如果你家的宝宝有身高问题,应及时到医院测量骨龄。

七:建立生长发育档案结合不同时段的骨龄及预测的身高值,可判断发育是否正常。对儿童青少年身高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治疗方案。如身高不理想,而骨龄已基本成熟,即使生长空间不大,尚可通过合理指导,发挥最后的生长潜力。

2.胆固醇高有什么及治疗方法 篇二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人

本院2006年9月~2007年10月, B超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的门诊病人, 从中选择部分合适的病例进行UDCA治疗, 并观察其与血脂的关系, 进行长期的前瞻性观察, 随访时间1年。根据医学伦理的原则, 对其讲明药物的功能、可能无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征得了病人本人的同意。

1.1.1 诊断标准 (依据)

主要依靠B超诊断, 其声像图表现[2]:胆囊大小形态正常, 囊壁不厚, 腔内显示一至数枚乳头状或桑椹状强回声或等回声结节, 多数有蒂, 长短不一, 无声影, 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1.1.2纳入标准

采用严格的B超诊断标准: (1) 胆囊壁隆起性点状无声影强或者中等光团; (2) 光团最大径≤6 mm; (3) 数量在2枚以上 (即多发性) ; (4) 光团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5) 光团附着处的胆囊壁无局限性增厚。凡符合上述标准的。即确诊为本病, 作为观察对象。

1.1.3 排除标准

有肝功能不全者和孕妇、哺乳期妇女;对依从性较差者和正在服用有干扰的药物的病人。对有便秘或者腹泻的病人。

1.1.4 选出病人例数

治疗组共有109例, 中途不到3个月因不坚持服药或出现腹部不适而停药3例, 失访4例, 实际102例;其中, 男49例, 女53例, 年龄: (45.89±15.40) 岁。对照组共计71例, 失访3例, 实际68例;其中, 男26例, 女42例, 年龄: (46.07±11.49) 岁。

1.2 药品

熊去氧胆酸片 (Ursodeoxycholic Acid Tablets)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 (国药准字H44021575) , 规格:50 mg×30片/盒

1.3 临床试验设计

采用非随机分组的同期对照试验, 为非盲 (开放的) 临床试验。

1.3.1 A组

药物治疗组:即用UDCA来溶解胆固醇性息肉;共102例。

1.3.2 B组

即自然病程观察组:选择初诊时病人不愿意用药或手术者作为对照;共68例。两组病人条件相似。随访时间为1年。

1.3.3 给药方法

熊去氧胆酸 (UDCA) 10 mg/kg体重, 分2次口服, 或者在睡前顿服, 以使夜间胆囊胆汁中的药物浓度维持较高水平。分别于观察或者服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复查胆囊B超、血脂和肝功能。

1.3.4 测试指

胆固醇性息肉直径变化, 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

1.3.5 疗效判断标准

以B超检查结果作为UDCA溶解胆固醇性息肉的疗效判断依据:息肉消失或者息肉缩小≥0.2 cm者为有效, 息肉无明显变化或者增大者为无效。服药至少半年, 如无效则停药;如有效, 再继续口服UDCA。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0.0, 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 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两组间的独立t检验等。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服药前的血脂代谢异常情况

均采用卡方检验:三酰甘油:χ2=1.314, P=0.518>0.05两组差异无显著;胆固醇:χ2=0.608, P=0.738>0.05, 两组无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衡性是一致的, 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服药后的血脂代谢的变化

有部分病人没有坚持复查血脂。

2.2.1 三酰甘油的变化

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One Way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 F=1.437, P=0.223>0.05, 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见表2。

2.2.2 总胆固醇的变化

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F=1.149, P=0.333>0.05, 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见表3。

2.2.3 服药后息肉大小的变化

用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统计检验结果:F=0.479, P=0.535>0.05, 也就是说, 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 息肉直径在治疗前、用药3和6个月前后对比, 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见表4。

68例对照组中, 有3例病人行手术治疗。在未手术的65例病人中, 息肉的变化见表5。用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统计检验结果:F=2.450, P=0.089>0.05, 说明对照组在观察期间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时, 整个过程中息肉直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我们分别对治疗前、用药后3个月、6个月等3个时间段作两组的独立t检验, 结果见表6。治疗组有93例半年时无明显效果而停药, 半年后, 治疗组例数明显变少, 只有9例病人继续口服UDCA至1年。

注:覮治疗组和对照组在3个月息肉直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治疗组中, 有效率为5.4% (5/93) , 无效率为90.3% (84/93) 。对照组中, 息肉变小或者消失为7.4% (5/68) , 变大或者未变者为88.2% (60/68) 。采用校正的四格表检验, 得:χ2=0.034, P=0.853>0.05, 两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坚持服药1年的9例患者, 息肉直径和观察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

治疗组4例手术病人中, 1例病人息肉渐长0.3cm, 有右上腹疼痛症状, 于6个月后行手术治疗;1例病人7个月后亦因有症状行手术治疗;1例病人9个月后手术;此3例病人术后病理均为胆固醇性息肉。另1例病人息肉在9个月时消失, 但发现0.7cm胆囊结石, 遂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示:胆固醇性结石伴有胆固醇沉积。对照组3例手术病人中, 1例为1个月、2例为半年后手术, 术后病理示“胆固醇性息肉”, 但有1例伴有少量胆囊结石。病人肝功能变化 (ALT和AST) 及副反应:102例病人中, 有57名病人做肝功能检查, 证实除2例病人肝功能有轻度异常 (ALT、AST升高) 外, 其余病人肝功能是没有明显变化。治疗组中有7例出现右上腹不适症状, 有4例行手术治疗, 2例自行缓解。1例停药后缓解;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了右上腹不适症状, 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症状消失。均未见出现便秘或者腹泻的病例。

采用行列表χ2检验, 所得结果为:χ2=0.688, P=0.709>0.05, 两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 (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 PLG) 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 是由胆囊壁向腔内局限性隆起的一类病变总称。随着超声诊断的普及, 大量PLG被检出。本病主要是因机体内胆固醇代谢障碍, 致使胆汁内胆固醇含量增加, 在胆囊黏膜下积聚, 充满大量含脂质的泡沫细胞, 由多个肿胀的黏膜皱襞组成的小结节, 呈息肉状突入胆囊腔。胆固醇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结晶, 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的前提条件, 而胆固醇、磷脂、胆盐三者比例失调则会导致结石形成, 这些已经达成共识。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 它不仅可以被看作是胆固醇的一种水溶性排泄产物, 也是一种有着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 文献报道[2]日本健康人中PLG的患病率为5.6%, 患病年龄为30~50岁。我国健康成人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病率约为5.0%[3], 本研究中患病年龄为:30~62岁, 平均45~46岁, 男性略少于女性, 约为1∶1.1~1.6。

PLG大多数为胆固醇性息肉病人, 除有明显症状者需手术处理外, 多不需要手术, 但又缺乏有效的药物。UDCA是胆汁酸的一种, 其主要生理功能有以下几方面:有助于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胆汁中的胆汁酸与胆固醇的比例保持恒定, 可以预防胆固醇结晶析出而形成结石;对胆固醇结石有溶解作用, 已有不少成功经验[4,5], 疗效肯定。胆囊胆固醇结石是由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 胆固醇息肉的形成也与脂质代谢, 尤其是胆固醇的代谢有关, UDCA对于同样是沉积在胆囊黏膜上的胆固醇息肉是否有效, 不仅给胆固醇息肉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而且对研究胆固醇息肉的发病机制有帮助。

PLG包括多种病理类型疾病, 如胆固醇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等。胆固醇性息肉是一种胆固醇沉着性病变, 多数胆囊功能正常, 一般不需手术。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胆囊癌前期病变, 应及时手术切除。如何判断是胆固醇性息肉还是腺瘤性息肉?目前首选超声检查, 并可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 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对判断PLG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息肉很有帮助。胆固醇性息肉CDFI一般无血流信号, 仅极少数的显示点状血流。对长径小于1.0 cm的多发、有蒂等特征的息肉, 超声拟诊“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病理符合率可达92.3%[6]。选择PLG≤0.6 cm, 且多发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超声拟诊正确率可达95.1%[6], 判断其为胆固醇息肉更为准确, 可基本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息肉, 如腺瘤性息肉等;此外, UDCA溶石时对1.0 cm以下的结石更容易见效, 一般需服药半年以上, 选择0.6 cm以下的胆固醇性息肉同样服药半年以上, 预计能见到治疗效果。

息肉的位置不同, 医师的经验不同, 可能会出现2 mm以下的误差。因此, 本组将2 mm以上的变化定为变大或者变小的指标。

从本组的结果来看, 用UDCA治疗胆固醇息肉基本是无效的。有9例病人坚持服药1年, 其中7例无变化, 说明了服药1年和半年无明显差别。对照组的息肉大小有波动, 息肉可能从胆囊壁自然脱落, 也可能息肉本身有一个自然消长的过程, 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可长大, 也可脱落变小, 脱落后的胆固醇颗粒可能经胆囊管排出到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 也可能在胆囊内形成结石或者成为结石的核心。

无论是治疗组, 还是对照组, 息肉都有增大、变小或者消失, 但是绝大多数没有明显变化。尽管单个胆固醇息肉可能增大、脱落或者消失, 但从临床来看, 单个病例息肉的变化<0.2 cm不一定有临床意义, 但如果息肉完全消失或者明显增大, 则显示有临床意义。另外, 病人在观察或者治疗过程中, 无症状可以转化成有症状, 也有临床意义。但在本研究中, 二者均有发生, 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息肉自然病程而并非服药所致。由此研究可以看出: (1) 对于胆固醇息肉, 即使不用药息肉也未必变大; (2) 对于<1.0 cm的小息肉, 尤其是≤0.6 cm的多发息肉, 观察间隔时间即行超声复查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至1年;若息肉的大小没有变化, 可以放心观察;等到有症状时, 再行胆囊切除术也不迟。

本试验结果表明口服UDCA对胆固醇息肉无效, 说明虽然胆固醇息肉和胆固醇结石一样虽有胆固醇代谢的紊乱, 但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 采取相应的治疗,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前述, 胆囊胆固醇息肉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病人体内胆固醇代谢发生障碍, 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而吸收功能未受明显影响。胆囊黏膜胆固醇堆积的可能机制有: (1) 胆囊壁局部合成胆固醇增加; (2) 从胆汁和/或血中摄入胆固醇增加; (3) 胆囊黏膜细胞移出过量胆固醇能力受损。似乎病人的血脂浓度与胆固醇息肉有关系。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 胆固醇息肉与血中TG或者TCHO均无关, 这与BRAGHETTO等[7]的报道是一致的, 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与胆固醇息肉的发病无必然联系。IVANCHENKOVA等[8]则发现胆固醇息肉病人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则明显增高。KHAIRY等[9]发现74例胆固醇息肉病人中有63例 (85.1%) 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由此可见, 对于血浆脂质水平和胆固醇息肉的发病是否相关尚无一致结果。对于过多胆固醇是否来源于血浆也不明确。笔者经观察发现, 病人服药后, 有的病人血脂恢复正常, 但息肉未见缩小。

参考文献

[1]ZHANG AM, NIE L, ZHANG YM.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a report of 297 cases[J].Chin J of General Surg, 2004, 13 (2) :111-113.

[2]OKAMOTO M, OKAMOTO HK, TAHARA F, et al.Ultrasonographic evidence of association of polyps and stones with gallbladder cancer[J].Am J Gastroenterol, 1999, 94 (2) :446.

[3]DENG SQ, ZHOU XS, ZHANG W.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Recognition[J].J of Prac Surg, 1992, 12 (10) :600.

[4]ZHANG SD, HAN TQ.Therapy of resolution stones.See:Fang Shande, CAO Xiu editor of the Hong Kong Standard.Biliary surgery theory and practice[M].Zhengzhou: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1:209.

[5]FU XB, YANG YY.Asymptomatic gallstones clinical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value of RONGSHI[J].Chin J of Prac Surg, 2001, 21 (12) :740-741.

[6]MENG QC, ZHANG TL, FU XB.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sults of ultrasonography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polyp-like cystic lesions[J].Chin J of Min Inv Surg, 2008, 14 (1) :39-41.

[7]BRAGHETTO I, ANTEZANA C, HURTADO C, et al.Triglyceride and cholesterol content in bile, blood, and gallbladder wall[J].Am J Surg, 1988, 156 (1) :26-28.

[8]IVANCHENKOVA RA, SVIRIDOV AV, OZEROVA IN, et al.High-density lipoproteins in cholesterosis of the gallbladder[J].Klin Med (Mosk) , 2000, 78 (4) :27-31.

3.胆固醇高有什么及治疗方法 篇三

冷却水在启动后不久温度即升高至沸腾,则多为节温器主阀门脱落并横在散热器进水管内,阻碍了冷却水的大循环。行驶过程中发现冷却水沸腾,应立即停车,使发动机低速运转至水温正常后再熄火检查。

​汽缸垫烧坏,有时也能使水箱口向外溢水和排出气泡,呈现出冷却水沸腾的状态。

注意事项

如果温度过高或温度指示灯不停地闪亮,要停车检查水箱冷却水是否正常、水箱、水管及各接头处有无渗漏现象。若通过外表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即可按规定补足冷却水后再继续行驶。如果行驶一段距离后,温度仍过高,停车检查又发现冷却水减少,这多半是因气缸体的水套有砂眼或穿孔而流失,发现此故障后,应进行维修。

发动机温度过高时,可用手去触摸上水管与水下管的温度来判断故障所在,若两水管温差较大,即可判为节温器不工作,在途中若一时购不到配件,可拆除节温器应急,待回单位后立即更换。

​如果冷却系统中有空气,会形成气阻,使冷却水循环不良,导致发动机温度过高。可采用下列做法放气:让发动机高速运转,将水箱盖轻轻拧开至刚有气体放出,此时会有部分冷却水随气体一起流出,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感到将气体放完为止(此时用手摸上、下水管温度会明显不同),故障排除后,应及时补充冷却水。

​​车辆若长时间行驶在土路或泥泞路段,会有一些脏物粘附在散热器上,久而久之,会影响散热效果,造成水温过高,可先用压缩空气吹散热器格栅,再用水管冲洗。

猜你感兴趣:

1.北斗星x5汽车水温过高的原因

2.汽车水温过高的原因有哪些

3.汽车水温高是什么原因

4.柴油机水温过高的原因

5.490柴油机水温过高的原因

【胆固醇高有什么及治疗方法】推荐阅读:

上一篇:收费站保畅应急预案下一篇:报告提纲格式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