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管理组织机构

2024-07-09

具体管理组织机构(通用9篇)

1.具体管理组织机构 篇一

二〇一三年夏季组织发展工作时间安排

(一)4月18日

党总支召开组织发展工作会议,布置安排相关工作。

(二)4月18日—5月1日:

1、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学习《关于做好二〇一三年夏季组织发展工作的通知》;召开对应团支部书记会议布置安排团支部推优入党工作。

2、团支部推荐程序:

(1)团支部书记通知符合发展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自愿向团支部表达入党意愿,准备好党校结业证、和相关获奖证书复印件,原件待查。

(2)党支部准备好符合发展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符合转正条件的预备党员的心得体会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预备党员培养考察登记表》。

(3)推荐方式:

方式一:召开团支部大会

①党员、团员都须参加,到会人数须达小班人数4/5以上。

②会前向团支部表达了本次入党意愿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大会上就本人学习、工作、思想、生活等情况作汇报,并接受同学提问。

③到会人员进行无记名投票,小班班委、支委讨论并确定推荐排序。

方式二:召开班委、支委会。

①参会人数须达班委、支委总数4/5以上,且各寝室均有代表;若班委、支委成员未能覆盖所有寝室,需召开班、团支委扩大会议,各寝室派1名代表参加。

②会前向团支部表达了本次入党意愿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大会上就本人学习、工作、思想、生活等情况作汇报,并接受同学提问。

③参会人员充分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推荐排序。

注:以上方式任选其一,也可两者结合。

(3)预备党员转正的同志也须参加会议,并向团支部说明成为预备党员以来学习、工作、思想、生活等情况,对其小班意见的征求也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4)党支部委派支部党员参与团支部召开的会议,并认真填写表

一、表三,团支部对推荐发展对象意见和对预备党员的意见将作为党支部确定拟发展、拟转正对象的重要依据。

(5)团支部将收集的发展对象和转正的预备党员个人基本信息上报党支部(样表已经上传到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网通知公告处,请自行下载,并按照相关要求填写)。

3、征集广大群众和党员同志对发展对象、转正的预备党员的意见。包括小班同学意见(之前已收集)、支部党员意见、班主任意见等(在征集意见的过程中除班主任意见外,均采

用无记名票决的形式来操作)。以上意见的收集均由党支部委派支部党员参与进行。

4、党支部支委会对发展对象及转正预备党员个人基本信息和收集的意见汇总,初步酝酿后提交支部大会讨论,确定拟发展和拟转正对象。

5、党支部上报材料分类

材料一:拟发展和拟转正对象基本信息统计表(电子档+纸质档,纸质档需要党支部书记亲笔签名)

材料二:党内外群众意见(票决制样表{表

一、表

二、表

三、表四}+班主任或导师意见)材料三:拟发展对象奖状、证书等相关材料复印件(满足九-6的同学上交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原件待组工部通知统一进行抽查。

材料四:拟发展和拟转正对象的心得体会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预备党员培养考察登记表》。

(三)5月2日:上午上班时间将材料

一、材料

二、材料

三、材料四,四类材料上报党总支(地点:七舍一楼学生会办公室组工部值班同学处)。

(四)5月2日—5月5日:总支进行预审,预审合格后对拟发展对象、拟转正的预备党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5月6—5月12日)。

(五)5月13日:上午上班时间,党支部在党总支办公室(1教606)领取下列材料

1、党支部领取发展对象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团员推优表、公示登记表、接收预备党员表决票汇总表等;

2、领取转正预备党员的《入党志愿书》、预备党员转正表决票汇总表等相关材料。

(六)5月13日—5月16日:

1、支部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求各小班团支部填写发展对象的团员推优表;

2、支部负责审查《入党志愿书》、团员推优表及有关材料的填写情况;

3、提交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支部按要求填写公示登记表和“支部接受预备党员决议”(或“预备党员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决议”,若不能按期转正的需要填写“延长预备期的决议”)。

(七)5月17日:上午上班时间各支部上交各种材料至党总支(1教606):

拟发展对象材料:《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公示登记表、团员推优表、党校结业证书复印件(共六项);

预备党员转正材料:拟发展对象材料+公示登记表、转正申请书(共9项);

党支部表决材料:接收预备党员表决票汇总表(表5)+预备党员转正表决票汇总表(表6)

(八)5月17日—5月22日:总支安排专人与发展对象谈话,谈话人将谈话情况和能否入党的意见如实填写在《入党志愿书》谈话情况一栏。

(九)5月17日—5月29日:总支审核所有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相关材料。

(十)5月30日—6月2日:召开总支委员会讨论是否同意发展对象入党,并在《入党志愿书》上填写总支决议和审批意见。

(十一)6月3日:组织发展工作结束后,组织发展材料整理、存档。

(十二)安排新党员宣誓。(时间待定)

中共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总支部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四月

2.具体管理组织机构 篇二

关键词:生物科学,研究型教学,教师科研

目前研究型教学已成为国内外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 教育工作者对研究型教学的模式进行了不断地探索。陆凤玲针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法、类比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等具体的实施方法。刘良成等人以《电路》课程教学为例, 从“教师如何教”到“学生怎么学”,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各个细节进行了研究型教学的探讨与尝试。卢伟等人从教学思想和理念、学生学习个性、教学思路和方式、科研实践等几个方面对工科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郑伦楚和徐晓军认为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经历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课堂研究型教学改革、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整体研究型教学设计。董世龙等人采用“理论教学—模拟仿真—开放实验—项目实践—综合测评”的立体化研究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探。王忠东等人针对公共基础课的研究型教学改革提出了四种模式: (1) 教学科研结合模式; (2) 课程竞赛参与模式; (3) 实践调研切入模式; (4) 学术社团活动模式。然而, 目前研究型教学探索大多仅停留在理论描述上, 普遍可行性不强、效果不突出, 特别是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而教师的科研是大学研究型教学改革的天然实验平台, 高校科研型教师大多数是科研与教学“双肩挑”, 使得与教师科研相结合进行研究型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时具有显明的优势, 且操作性强。教师科研实验对科技前沿的探索必然会增强学生对创新性学习的兴趣, 也必将为学生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供较高的认知与实验平台。生物科学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理科专业, 其教学改革的方向应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为研究性教学方式。

一、与教师科研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 教师科研纳入课堂教学体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与科研相对独立, 教师科研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极为有限, 而研究式教学提倡将科研理念引入教学, 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的课堂教学体系必然要加强实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形式不再是单向授课, 教学重点则是研究课题的选题、方案设计、开题、实验进展、研究结果、文本撰写等问题, 在课题实施前资料查询阶段就已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而不用专门进行理论授课。课题的选题由教师指导小组共同商定, 在教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所选题的学生研究小组进行资料查询以及开题报告的撰写, 再由指导小组讨论项目的整体可行性, 最后完善提交指导小组讨论后方可实施。整个课题实行模块化, 这些模块尽量与教师科研组库中的内容相匹配, 不同模块以该模块的指导教师为主, 这样针对性强, 能够快速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难题。

研究课题的选题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覆盖, 又要与科研教师组的研究方向相吻合, 这样既能保证知识点的全面性, 又能保证研究的深度与创新性。研究的地点、时间不局限于本科实验室与实验时间, 教学之外的空余时间与教师科研紧密结合。学生要定期向教师指导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发现、新问题并与教师指导小组沟通, 教师指导小组针对这些问题与课题组进行讨论并及时解决。课题完成后, 尽量鼓励学生将成果以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公开发表, 以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教师指导小组, 并进行答辩, 经教师指导小组全体商定后方可完成课题的结题, 并给予综合评分。

(二) 教学实践活动与教师科研结合

包括毕业实习、见习、课程实习等在内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 这些实践活动普通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这些实践活动普遍不带有问题探究或探索性操作, 导致学生实习只是完成学习程序, 而没有学习任务和研究压力, 带队教师选择时也没有考虑实习内容是否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 普通带有应付的心态, 造成学生失去了一次充分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

教师科研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枢纽, 本科生的实践活动理应与教师科研紧密结合,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能够很好地衔接。生物科学专业大多长期从事科研的教师, 不仅进行校内的实验工作, 而且也与外界科研单位或生物相关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通过这些关系能够及时了解外界最新科研信息以及公司对人才需求的动向, 由科研教师指导这些实践活动, 就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结合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学生实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吸收和综合运用的必备过程, 是深化和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项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是评价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效、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但当前许多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偏低, 主要表现在:毕业论文内容单薄, 实验周期短, 有些甚至不超过两周;论文创新性不强, 与以前的研究相比毫无创新可言, 同时一个教师所带不同论文经常只是换个材料, 几篇论文研究内容几乎完全一样;论文文本撰写水平低, 格式不标准, 错字较多, 语句不流畅, 论文综述过长有故意增加总篇幅的嫌疑, 论文只重结果的描述而不注重结果的讨论, 彰显不出学术创新性。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指导教师本身科研素质不高, 许多老师指导毕业论文仅是为了完成任务, 对论文质量要求不严, 学生在毕业阶段也无心做实验, 彼此将就, 这种现象在普通本科院校特别突出。

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将会极大地改善这种状况。因为长期从事科研的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 对所带毕业论文要求必然较高;科研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论文工作, 因为这些工作本身就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或与自己的科研工作密切相关;科研教师自身论文文本的撰写能力强, 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四)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与教师科研结合

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项目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够接触学科前沿, 体验科学研究过程,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素质。但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创新性不强、可行性低、具体执行不到位, 立项的课题结题率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创新项目很少与教师科研结合, 一方面, 指导教师大多忙于自己的主方向科研而很少有时间对大学生创新项目有较多的关注, 另一方面, 创新项目与教师科研结合不密切导致研究深度不够, 使创新性指标完成不理想。

二、与教师科研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组织管理

(一) 成立学生研究小组与教师指导小组

学生研究小组在划分时应避免盲目性与随机性, 首先选择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做为小组组长, 每个小组以3~5人为宜, 小组人选兼顾能力高低搭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根据题目由全组成员通过讨论来进行任务分工;每个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为半年。

对于一个课题的指导教师不是单个人而应该是一个小组, 指导小组的选择应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所涵盖的方向而定, 课题的最终研究方案应与专业科研教师不断沟通直到确定合适的教师指导小组。

(二) 加强考核办法与奖励措施

学院成立一个专业考核小组专门负责考核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效果, 制定针对性的考核办法, 评估实施效益。考核时应该考虑课题研究内容知识点的覆盖面和创新性。考核采取答辩的形式, 邀请行内专家根据答辩情况判断学生对其所做课题的熟悉程度, 并由专家评分。量化指标也是衡量学生研究效果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理论性强的知识点考查以体现理论意义的论文为主, 充分考虑论文的数量与质量, 应用型的研究以实现的技术指标与申请的专利为主。对于学生参与课题实施效果的评判均需采取专家评分与量化分数相结合的方式, 当然也要考虑出勤、研究期间的表现等因素。对不合格的个人或研究小组, 需修补后重新答辩与评判或者重修。根据考核结果, 可以对课题实施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学生个人或研究小组进行奖励和表扬, 以此鼓励和激发学生对研究型教学参与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刘良成, 许秀英, 刘健.研究型教学的探讨与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0) :293-295.

[2]卢伟, 姚嘉, 邹乃威, 等.提高工科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华章, 2011, (26) :201.

[3]郑伦楚, 徐晓军.论高校研究型教学的阶段性模式与深度推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2) :18-20.

3.浅析营林管理的具体事项 篇三

【关键词】营林;管理;林业

1.更新造林管理

外业调查,根据自然立地条件区划小班,对下木、下草、更新层、上层木(郁闭度、树种、株数、树种组成)进行调查。填写更新造林外业调查卡片。对面积较大的小班划分作业小号,小号面积不得超过60亩,用红油漆挂号,线样地和工作线用蓝油挂号,转点桩直径6CM以上,埋设地上高1M,均用墨笔写明点号,注记为(小班—面积)/(年度—树种)。内业管理,调查对更新造林地块中的不可更新造林的面积(草塘、石塘)必须扣除,没有扣除的,每亩扣发50元。承包各单位在上报更新造林调查设计时,同时上报更新造林分户经营承包合同,每迟报一天扣发20元(合同内容不全,没有承包户签名或弄虚作假,按迟报计算)。各种报表,在更新造林各项生产作业过程中,需要各单位上报的临时性报表,必须按照营林处的要求,及时准确上报,每迟报一天扣发20元。林业局下发的临时性营林生产通知,各单位必须立即执行,对不执行或拖延时间的林场(所),从该项生产工资中扣发300-500元。

秋整地、幼林抚育管理。秋整地,必须完成生产计划,对完不成计划的单位,按完不成的面积每亩扣发50元。幼林抚育,必须完成年度计划,对完不成计划的单位,按完不成的面积每亩扣发20元。上山苗木管理,起苗必须做到随起、随捡、随选、随分级、随假植。选苗时严格按照《营林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杜绝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对苗木分级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处500-1000元的扣发款。苗木出圃时,必须打包、浇水,防止风干失水。各项工序之间要紧密衔接,尽量减少爆光时间,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单位,每发现一次,从育苗生产工资中扣发200元。在运输过程中,苗木上部用湿草帘覆盖,白天每隔3-5小时浇水一次,运输车辆必须运到假植场后方可卸车,卸车后立即假植。假植在苗木调运前,首先选好假植场,假植场位置必须在造林地附近且靠近水。

2.森林病防

人员配备,各单位必须配备一名专兼职病防员,要求懂业务,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人员。各林场(所)的固定标准地在每年的3-11月份内每月进行三次观测,并将观测结果于当月30日前用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月报表,报营林处病防站。其它报表必须按照营林处的要求及时准确上报。每项迟报一天在防治费用中扣发20元。生产作业必须按审批的调查设计施工,小号内超过1000平方米以上无鼠药,防治不合格,袋距3-7米,行距8-12米,药袋要落地,投放在穴面上,一个投药点只投一袋鼠药,毒饵投放间距误差小于1M。防治效果,化学防治达85%以上。营林措施防治效果60%以上;生物防治招引率20%以上。对达不到防治效果的作业项目不予支付工资。

3.森林抚育管理

外业调查,各项因子的外业调查,要求记录准确,小班区划面积不大于20公顷,误差不超过±3%。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小班,要重新调查。透光抚育,严格按设计施工,以不影响保留木生长为标准,割除有碍保留木生长的灌木。枝丫采取带状、块状堆积或切成一米以内的木段平铺于地面。作业要注意保留有经济价值的刺五加、五味子等木本植物。注意保护动物的洞穴、鸟巢,为野生动物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生长抚育,一般从Ⅱ龄级开始进行,主要是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为保留木创造适宜的营养空间,保证生长快、干形好、优质高产。抚育方法有五种,下层抚育、上层抚育、综合抚育、机械抚育、定株抚育,严格按设计施工,按规程执行。

特种抚育,有林地排水:对郁闭度0.4以上的中龄林,公顷幼树在3000株以上,常年积水或间歇性积水,林木生长量低的林分,采取带状排水,带距30-50米,斜穿等高线,排水沟宽80-120CM,深40-50CM,达到以上标准的,支付全部生产费用,完成设计土方量80%以上,按比例支付生产费用,低于设计土方量80%以下的不予验收。卫生伐,对于遭遇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后,防护林病腐木已达总株数10%的林分,特种用途林病腐木已达总株数5%的林分应进行卫生伐,伐出受害木,改善林内卫生状况。促进更新和保留木生长。修枝,在采取各种抚育方法时,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和经营目的,当需要修枝的林木占总株数的60%以上时,应进行修枝,修枝须在萌动前进行,修枝时剪去死枝或双生干条之一,修枝高度不超过最长活水平枝,树冠保留的高度不低于树高的1/3,修枝后切口处涂防腐剂。

母树林抚育,本着采小留大,间密留疏,去劣留优的原则进行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根据树种、林龄及林分密度确定抚育强度,伐后郁闭度0.5,树冠距离相隔1-2M,林下可保留部分能够改良土壤的灌木,对保留木实行挂牌,严格管护。如有采伐保留木的单位,实行采一罚十的方式进行经济处罚。

封山育林,对封山育林工作要加强领导,认真实施,严加管护。对不同的封山育林区要落实好承包,责任到人,设专人管护,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在封育期内禁止采伐、樵采、放牧、采集山副产品及从事其它影响林木繁育、生长的人为活动,对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封山育林设立的围栏、标志牌、公告牌。林业局将定期检查,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单位停发封山育林管护费用。

4.林木种子管理

种子管理,为了提高林木种子生产的技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育苗良种化、采种基地化。林木种子经营管理必须按《森林法》、《种子法》、《黑龙江省林木种子管理法规汇编》、森工总局关于转发《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的要求执行。林木种子生产要实行统一管理,承包到户,责任到人。通过对种子资源经营保护和种子采收、调制、精选、检疫、调拨、贮藏等工作,提高林木种子品质,充分满足造林育苗用种,加速造林良种化进程。

种子采收,林木种子采收要在采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进行物候观测、结实调查和产量预报,制订采种计划及作业方案。林木采种计划的制定要根据丰欠年和林业局需种量下达计划,林业局负责组织采集,采种前承包户或采种者必须到营林处办理采种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对不按规定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按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林木种子管理实施细则》第八章第四十四条执行。采种要做到四不准:不准伐倒树木采种、不准掠青采种、不准损坏树木采种、不准在生长畸形,长势不良,病虫害严重的树上采种。违者按林业行政法规处罚。对母树林和优树采种要由林场(所)承包管护人进行,禁止其它人员或单位采种。种子收购时要进行快速检验,测定种子净度、优良度,并区分种子等级,记载种源。

【参考文献】

[1]王学(王乐),娄欣轩,鞠亚辉.关于营林生产完全经济核算理论问题研究[J].森林工程,2009,(03).

4.具体管理组织机构 篇四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除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与策略,还应当关注五类基本活动(入/离园、生活活动、自由游戏、教育活动、户外活动)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活动类型不同,五类基本活动在具体的安排与组织上也有不同的要求。这里,我们着重对“自由游戏”和“教育活动”安排与组织的具体要求进行探讨。

(一)自由游戏的安排与组织

在幼儿园学习环境中,活动区(也称“区域”、“区角”)主要应被用于为幼儿的自由游戏——而不是教育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意愿或想法选择活动区、同伴及材料。

当把活动区交还给自由游戏之后,不少教师可能会担心:幼儿自由了,就失控了,他们会随意地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包括制造混乱、浪费时间;幼儿只会去重复做那些简单的事情,这样他们就永远也无法掌握幼儿园课程期望他们学会的东西……然而,众多研究表明,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一方面,比起教师高控制的环境,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更有可能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幼儿——尤其是那些学习品质较好的幼儿——能充分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有关学习品质的研究发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水平除受智力(认知)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怎样学”的影响。“怎样学”即幼儿的学习品质(或称“学习风格”),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幼儿来说,“学习态度”主要包括:对周围世界具有好奇心与兴趣、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想象和创造;“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学习活动中表现专注、做事有一定的坚持性、有一定的计划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能够思考自己做过的事并从经验中学习。

当把活动区交还给自由游戏之后,教师该做什么呢?那就是——观察儿童。我们时常听到教师们抱怨“没时间观察孩子”,而当活动区真正还给自由游戏后,教师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并根据观察到的幼儿的表现和水平制定或调整教育活动计划,以增强课程的适宜性,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二)教育活动的安排与组织

1.小组活动的组织策略

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能把小组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分组活动”,后者有可能只是“集体活动”在形式上的变化(更小的“集体”)。

安排与组织小组活动时,应注意:每次小组活动要有清晰的目标,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活动材料;活动中提供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材料和工具;观察和了解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经验和方法,幼儿有困难时可针对其能力调整任务难度;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如,通过任务设计、材料选择来促进幼儿的合作学习;让幼儿自己把握活动的进程,独立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2.集体活动的组织策略

5.基层组织建设年晋位升级具体办法 篇五

抓好整改提高,推进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是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我处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市委《关于做好基层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现结合我处工作实际,针对晋位升级制定如下具体办法。

一、针对我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中党员理论学习、思想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应对多样任务的能力需要,我处将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合理的、系统的专题培训和学习,达到教育目的,提升整体党员素质,共同进步。

二、为做好本职工作,灵活应对新形势下对环卫事业的新要求,在围绕“为人民满意”的整体工作目标下,工作思路上我处需进一步调整。我处党支部将通过深入调研、统筹谋划,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激活组织活力,结合实际情况,意在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业务技能、改善不足现状、发展工作特色,确立科学发展思路,打破发展瓶颈,在环卫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针对我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及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某些方面存在着制度老化或者难以有效执行等问题,将着手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四、针对本单位党组织活动阵地设施陈旧,党员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等问题,将采取相关措施,搞好职工培训基地、职工诉求中心等场所阵地建设,排解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满足多方面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健全管理制度,发挥实效作用,丰富我处职工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6.浅析完善我国地籍管理具体策略 篇六

1 我国地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地籍管理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有关于地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但所出台的法律法规缺乏全面性, 往往是只针对某一具体的地籍工作, 缺乏一部分对地籍管理重要性。全面性和综合性都全部体现出来的地籍大法, 这就导致当前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法律地位, 重视度不够。

1.2 地籍成果没有实现共享

地籍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地籍成果, 其需要更好的服务于地籍管理工作, 实现对土地权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为全体公民服务, 使其真正的价值有效的体现出来。但在当前我国地籍成果在使用上受到较多的制约, 其主要是供土地行政管理费部门进行使用, 统一由土地部门进行保密管理, 其他个人或是单位无权对其进行使用, 而且在查看上具有较为严格的限制, 地籍成果缺乏共享性, 无法有效的将其经济适用价值有效的发挥出来。

1.3 地籍管理带有静态性和滞后性

地籍数据属于地籍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其包括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 而且两者之间是统一的关系, 缺一不可。但在当前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中, 很多土地管理部门在对地籍数据进行管理过程中则存在着将两者分离的情况, 而且部分土地部门仍采用纸质方式进行保管, 即使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也没有实施一体化管理, 这给地籍信息查询和更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对地籍信息的同步更新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1.4 地籍信息内容不全面

当前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中, 地籍信息只是描述和记载了土地信息, 对于地上的附着物则没有进行记载, 地籍信息缺乏空间性。而且在地籍管理数据库中, 地籍信息中也没有对道路、河流、桥梁、湖泊和公园等地籍信息进行详细的记载, 存在记载时也只是对属性信息进行记载, 并没有记载图形信息, 地籍信息内容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

1.5 地籍管理缺乏公众参与

当前我国群众对地籍管理还缺乏意识, 特别是在农村, 广大农民对地籍管理相关知识更是不了解, 认识不到地籍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部门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对农村地籍管理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 这就导致当前农村土地管理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农民对土地登记工作缺乏积极性, 给农村地籍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 完善我国地籍管理的具体策略

2.1 加快地籍管理制度的完善

为了确保土地权属清晰, 责任明确, 则需要建立现代化的产权制定, 对土地权益进行严格的保护, 确保土地能够顺畅的进行流转。所以需要进一步对土地登记制度进行完善, 严格保护土地权人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查统计工作, 完善土地籍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一套完善的地籍管理法律体系, 确保地籍管理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2.2 加强对地籍管理知识的教育宣传力度

针对当有群众对地籍管理不了解的情况, 各地土地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对地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使人民群众对地籍管理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积极参与到地籍管理工作中来, 提高土地登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实现地籍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和产业化

实现地籍系统化, 就是要以扩大地籍覆盖面为重点, 加大地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 全力提高地籍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实现地籍信息系统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 就是加大高新技术在地籍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通过网络技术, 可以实现地籍成果的共享, 通过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建立一套野以图管地冶的地籍管理系统, 实现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一体化管理, 加大对地籍信息的变更监测。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需要进一步加快地籍管理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充分的对地籍成果商品和资本属性进行强度, 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地籍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快推动有关于地籍方面的中介组织的发展, 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土地登记事务性工作的开展, 使全社会都参与进来。

2.4 实现地籍成果的广泛应用

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 需要进一步加快对地籍成果的应用, 而且在其他产业部门也需要充分的实现对地籍成果的运用。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 确保实现耕地的集约化利用, 有效的对当前人地矛盾进行缓解, 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 以更于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在其他产业部门可以充分实现地籍成果的商品化, 确保成果的共享, 从而更好的推动地籍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2.5 加强地籍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

地籍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 其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人才具有较高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强对地籍管理人员培训的力度, 通过培训来更好的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使其自身的素质得以提升, 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对复合型号人才的需求。同时作为一名地籍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快自身知识的更新, 更好的与现代化的地籍管理工作相适应。另外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地籍管理考试制度, 更好的推动我国地籍管理工作的完善和进步。

结语

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需要对地籍管理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从而加大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 加快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使我国地籍管理真正走向法律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更好的推动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地籍管理作为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综合措施, 为土地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是我国土地政策制定和推行的重要基础。文中对我国地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进一步对完善我国地籍管理的具体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籍管理,信息化,地籍成果,应用

参考文献

[1]舒晓丽.工程造价管理浅谈[J].中国房地产业, 2012 (07) .

[2]徐凤艳, 姜涛.加强地籍管理促进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5) .

7.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篇七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措施

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质量不高。当前许多人的人事档案质量不高,缺乏利用价值,其人事档案材料空洞的、形式的多,细致的、实际性的少;反映个人经历、学历、工资、政治面貌等一般情况的多,反映个人道德品质、业务能力、技术专长的少;反映过去情况的多,反映当前情况的少。尤其是一些材料定性结论多,定量描述少;或者只讲优点,避免缺点;内容空乏,个人总结和组织意见尽是套话,无法全面、公正的评价和反映一个人的情况。

2.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新的形势。表现为管理体制上实行多头管理、管理体系上仍按传统的三大类管理、管理方法上实行“档随人走”、管理模式上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力、物力、资金不到位,重复浪费极为严重。

3.“弃档”增多。所谓“弃档”就是抛弃了自己的档案,对于有关记载个人信息的档案下落和管理不闻不问。一位“弃档”的先生袒露心迹:“10年前从国企出来,到处瞎折腾,哪有心思管档案的事,想的是弄出点儿名堂再说。后来做生意,只关心赚钱,档案的事早就抛到脑后了,生存第一嘛。如果档案能让我生活更好的话,让我不管我都不愿意。但它无助于生活,我才懒得理它,没有它,我照样活得很轻松。”

二、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整理不规范。整理人事档案是一项细致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中曾明确要求整理工作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一个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练、实用”的目的。同样,对于企业人事档案工作来说也应如此。把个人材料归档成册是人事档案规范化的基本前提,许多单位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欠缺。材料混杂、散乱,甚至根本没有清理,有些单位档案随已立卷成册,但没按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处理,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2.收集的对象范围太窄。人事部门只关注收集单位主要领导人及高层干部的材料,而忽视了广大普通职工的材料收集,造成了领导干部的材料多,普通职工的材料少的现象。事实上,人事档案并不是人物档案或名人档案,其收集的对象范围不应只局限于著名人物和主要领导人,而应是单位的每一个员工。无论员工现任何职,是否出众,都是该单位宝贵的人力资源,有关其个人的材料,都是单位的宝贵财富,人事部门均应根据规定收集齐全。

三、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对人事档案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结合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探索市场化的企业人力资源评估体系和人事档案评估体系,是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带来直接的效益。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第一,主管部门定期考核制度,主管人事档案的各级档案局(馆)、人事组织部门等,有义务对企业人事档案的保管进行监督,可以采用定期考核的办法来执行;第二,中介机构测评制度,从长远发展看,人事档案的测评体系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事代理制度的施行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会对人事档案的测评体系要求提高;第三,个人监督制度,就是同一内容的档案材料交由档案当事人和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两方共同审核、鉴定,尤其是组织机构的主观评议部分,对于持有异议的部分进行重点核实,对组织和个人双方负责。

2.探索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管理方法。建设區域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就是建立保管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人员的人事档案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并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对人事档案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使其更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这里的区域性主要以行政区域为主,可以指一个县、一个市,也可以指一个省的范围。从整体上看,全国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是一个人事档案的管理系统,它是由众多的子系统组成的,这些子系统就是人事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省、市、县的人事档案怜理中心。这是一个控制系统,它保证了国家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与控制,既必要又可行。在操作上,形成档案的员工或单位可委托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保怜个人或其员工的人事档案,由单位及时补充新材料,按期交纳一定的保管费用,用工单位利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成功招聘了人才,也必须向其交纳一定佣金。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通过保管、提供利用乃至信息开发等众多职能,实现服务人才,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8.具体管理组织机构 篇八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内控评价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审计部、各职能部门、各业务中心和下属业务单位。

董事会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可委托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总经理办公会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风险管理委员会是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专业委员会,向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内控评价委员会负责组织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向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风险管理委员会与内控评价委员会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和日常运行工作,确定内部控制标准。内控评价委员会负责评价内部控制健全性和运行有效性,督促管理层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将整改情况反馈至风险管理委员会。

风险管理部是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审计部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集团公司总部职能部门、业务中心和下属业务单位是内部控制运行的执行机构,负责本部门、本中心、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实施、维护工作。

2.2.总经理办公会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职责是:

2.2.1.审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总体目标和规划,并报董事会批准。

2.2.2.审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方案,并报董事会批准。

2.2.3.审核并批准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方案。

2.2.4.审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自评价报告,并报董事会批准。

2.2.5.了解、掌握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展情况。

2.2.6.决策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项。

2.3.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职责是:

2.3.1.审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总体目标和规划。

2.3.2.审核《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2.3.3.审核并批准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标准修订内容。

2.3.4.组织、协调本办法、内部控制标准和规划的落实,推动集团公司内部控体系的良好运行。

2.3.5.对审计部拟提交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自评价报告提出意见。

2.3.6.协调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关的重大事项。

2.3.7.指导协调集团公司下属业务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监督其执行效果。

2.3.8.完成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2.4.内控评价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职责是:

2.4.1.审核《中国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2.4.2.审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方案。

2.4.3.协调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2.4.4.了解、掌握内部控制评价情况,确认内部控制缺陷,并向总经理办公会汇报。

2.4.5.审核内部控制缺陷整改计划,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2.4.6.审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自评价报告,并征求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意见。

2.4.7.指导协调集团公司下属业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2.4.8.完成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2.5.风险管理部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职责是:

2.5.1.负责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行规划,并组织实施。

2.5.2.负责发起修订《中国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2.5.3.组织审核职能部门、业务中心、下属业务单位提交的内部控制标准更新 申请,协调相关部门对跨专业的内部控制标准的更新提出专业意见。

2.5.4.负责推动本办法及《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标准》的落实工作。

2.5.5.根据集团公司年度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年度内部控制工作重点。

2.5.6.负责组织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培训。2.5.7.负责指导、监督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工作。

2.6.审计部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职责是:

2.6.1.负责制定、修订《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2.6.2.组织、协调业务中心和下属业务单位审计部门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的更新提出专业意见。

2.6.3.负责拟定集团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并组织实施。

2.6.4.负责汇总分析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跟踪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落实情况。

2.6.5.负责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组织编写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自评价报告。

2.6.6.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集团公司下属业务单位开展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2.6.7.配合、协调和沟通外部审计师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事宜。

2.7.职能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职责是:

2.7.1.按照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工作的总体布署,确定本部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2.7.2.负责依据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标准和管理实际,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制度进行梳理,落实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建立内控标准和制度对应关系,并检查相关制度执行情况。

2.7.3.按照集团公司风险评估工作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经营变化情况,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内部控制标准提出更新申请,并报风险管理部审核。

2.7.4.负责开展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内部控制自我检查工作,配合审计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2.7.5.负责落实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工作,并检查整改效果。

2.7.6.指导、监督和检查下级专业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2.8.各业务中心和下属业务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职责是:

2.8.1.按照集团公司总部的统一布署,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评价工作。

2.8.2.依据集团公司总部内部控制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要求,设置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

2.8.3.落实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做好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承接工作,建立内部控制标准和制度对应关系。

2.8.4.依据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标准,梳理本单位相关业务流程和制度,并检查相关制度执行情况。

2.8.5.按照集团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要求,组织、协调本单位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并落实本单位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工作。

2.8.6.组织、协调本单位内部控制其他管理工作,并做好监督检查。

3.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9.具体管理组织机构 篇九

摘要:正确把握新时期先进和优秀的具体标准,是基层党组织创先进、共产党员争优秀的基本前提。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组织开展先进和优秀具体标准讨论,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进一步深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要求的认识,切实把先进和优秀体现到本职工作上;进而更好的服务社会,诠释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本文将联系我镇的实际,着重围绕四个问题进行讨论: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时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在和平时期、日常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现进和优秀如何充分体现出来;要成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存在哪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应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总结提炼出现进和优秀的具体标准,并且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做法、存档以供下次参考。关键词:先进和优秀 具体标准 理论研讨

正确把握新时期先进和优秀的具体标准,是基层党组织创先进、共产党员争优秀的基本前提。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组织开展先进和优秀具体标准讨论,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吧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先进和优秀具体标准的认识,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进一步深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要求的认识,切实把先进和优秀体现到本职工作上。

基于先进与优秀的具体标准的重要性,组织先进与优秀的具体标准的学习讨论是相当迫切的。讨论学习会议上,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畅所欲言,纷纷道出了他们心目中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需要具备的标准。有的同志还结合当前的工作就如何发挥先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观点独到精辟,对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会后大家精心概括总结,形成若干质量较高的理论文章。确定“先进和优秀标准”后,基层党组织依据标准,切实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促使党员对照“先进和优秀”的具体标准,查找自身不足,明晰差距,及时整改,进一步保证公开承诺的落实,提高履诺效率。

一,开展讨论的经验做法。

开展“先进和优秀标准”讨论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环节。本镇结合实际,采取“集中—分组—集中”的程序,认真落实好开展讨论活动的各项要求。首先,通过集中学习《党章》、科学发展观理论、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创先争优活动的相关文件、汪洋同志在省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以及县局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上级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要求,为讨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其次,围绕“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时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在和平时期、日常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现进和优秀如何充分体现出来;要成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存在哪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应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等问题,将各基层的党员干部依岗位性质的不同分成两组展开讨论,引导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增强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最后,通过集中汇报,将各小组的讨论内容进行梳理汇总,形成若干质量较高的理论文章,达成对“先进和优秀标准”的共识。

通过此次活动,也再次了解农村基层群众、党员知识层次偏低,理解能力偏低这一实际,所以活动一定要有充分准备,多次的讨论总结,积极带动大家发言。时刻要做到:落实领导责任,坚持领导带头,注重统筹兼顾。

二,先进基层党组织具体标准。

经过积极的讨论学习,总结了以下五点作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标准。

1、是领导班子要好。党组织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班子团结;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带头发挥表率作用;思想解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以及做好创先争优中的承诺事项。要得到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是党员队伍好。党组织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党员整体素质较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党员教育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注重创新,力求实效;按照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的规定,坚持经常性的、有机会发展党员,措施得力,成效明显。

3、是工作机制好。紧紧围绕国家的组织建设大方向和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单位实际,切实履行党组织职责;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建立健全本单位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党内制度完善,民主氛围好,落实措施得力,党建工作成绩突出。

4、是工作业绩好。作为一线的战斗堡垒,应该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能够做到党建工作与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形成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5、是群众反应好。尊重群众,爱护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三,优秀共产党员具体标准。

经过积极的讨论学习,结合群众的意见,总结了以下六点作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

1、理念信念坚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和xx工作业务知识。积极参加支部的学习和党小组的学习,作有一定的学习笔记,写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熟悉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行家里手,能很好履行工作职责。

2、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名利,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收看、收听广播电视方面的困难,努力创作广播电视精品力作丰富群众生活,自觉维护群众正当合法权益。能够从大事着眼,从小事做起,做到待人热情,服务周到,群众观念强,自身形象好。

3、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工作勤奋扎实,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工作,默默无闻作奉献,在本部门工作中成绩最显著,贡献最突出。

4、有坚强的党性原则,服从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遵守党纪国法和共产党员道德,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端正党风中表率作用突出。

5、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沉下去干事,创业为民,带头抓落实,带头推进农村基层工作,带头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工作中。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党员和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6、要有自律能力,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起带头作用。热心帮助群众,为群众分忧。

四,对标承诺。对照先进和优秀标准,进一步完善公开承诺事项,以实际行动争创先进和争当优秀。在总结归纳出先进和优秀的具体标准后,各基层党组织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公开,让群众能对照标准检验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同时,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围绕先进和优秀的具体标准,对前一阶段公开承诺的事项进一步完善,并予以公开,接收群众监督。在完善承诺事项后,要通过争创“党员先锋岗”、“ 党员示范岗”等方式,组织党员结合工作岗位自觉履行承诺,兑现对群众的承诺,让群众看到成效,努力实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

上一篇:练习5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下一篇:漫水滩中学2014年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