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挫折教育

2024-09-11

家长挫折教育(共9篇)

1.家长挫折教育 篇一

家长给孩子生活中的挫折教育

来源:e度幼教网 文章作者:

2011-01-05 17:20:19

[标签:家庭教育 孩子受挫 缓解压力] 父母可以常和孩子玩玩怎么办?的游戏,父母提出问题,鼓励引导孩子想出解决办法;不断扩大充实孩子的知识经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面对和战胜挫折提供基矗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应多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

父母可以常和孩子玩玩“怎么办?”的游戏,父母提出问题,鼓励引导孩子想出解决办法;不断扩大充实孩子的知识经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面对和战胜挫折提供基础。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应多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房间、倒垃圾等,培养幼儿自立能力,增强其挫折承受力。

2,在故事中,让孩子认识挫折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父母常给幼儿讲成功者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故事。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研制成功了电灯。

3,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不屈不挠的榜样。

4,在生活中,父母可有意创造挫折情境,例如,带孩子徒步郊游、登山等,并约定让孩子自己走或爬,并鼓励他自己坚持到底,以锻炼孩子的韧力和耐力,树立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遇到困难,不急于伸手援助,鼓励孩子多动手勤动脑,对其点滴进步都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5,竞赛-认识输赢。父母可以利用一些游戏和竞赛,例如“拍球冠军”等,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输赢,找到失败背后的原因,克服困难,最终获得胜利。

提示: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抗挫能力来确定施加压力的强弱。挫折情境应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同时频率不能太高,以保证幼儿身心快乐、健康地成长。

孩子需要“磕磕碰碰”

如果父母过度保护,事事越俎代庖,孩子就会缺乏挫折的磨练,使孩子形成怠惰、懦弱、依赖心理,处于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弱等不良心理状态。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束手无策,最后导致失败。父母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能以其韧力和耐力去战胜各种困难。

2.家长挫折教育 篇二

作为3~6岁的幼儿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正处于一个爆发期、高涨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迫切希望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并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交流。在这期间幼儿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特别是在游戏中。由于经验不足,更容易遇到挫折。大脑的不断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对周围的认识,游戏角色的增加,同伴交往次数的增加,那么随之而来遇到的困难、挫折也会不断的增加。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一、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及心理培养

教师与幼儿在进行教育活动及自由等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尤其是面临困难时,让幼儿直观认识事物,让幼儿知道挫折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心态。幼儿的心理培养是幼儿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幼儿的整个发展。从小培养幼儿对心理和生理困扰的认识和忍受能力,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和自信心。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自制力较弱,为提高幼儿的自制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一种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幼儿的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和赞扬的环境,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同时,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为了寻求奥秘,获得成功,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制一些因困扰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及行为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增强孩子的自制力。

二、树立榜样,增强信心

幼儿期是爱模仿,爱表现的时期,所以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对幼儿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让幼儿身临其境或者角色互换切实体会失败及困难,增强其心里免疫力。在平时活动中,可以有机的给幼儿讲述一些名人名事,借机向幼儿讲述他们的成功事例,同时,孩子也是孩子们的榜样。在我工作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浩浩妈妈送他来上幼儿园,他在门口不肯进来,询问后才知道,老师让他昨天画《我想飞》的主题画他没画出来,所以今天不肯上幼儿园。在后来的活动中,他撅着嘴不肯动笔,老师鼓励他自己学着想想画画,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画,开心的笑了。老师特意对浩浩进行了表扬,同时其他小朋友也对他进行了表扬和肯定。浩浩的脸上更是笑的灿烂了。下午离园的时候,他高兴的跟妈妈说“老师和小朋友都表扬我画画棒,我明天还要上幼儿园,还要讲故事和唱歌跳舞呢。”老师就借此机会对跟浩浩有类似情况的娜娜也进行了鼓励,结果第二天娜娜就交给老师一幅颜色特别鲜艳漂亮的《我想飞》……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

三、创设情景“制造困难”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努力创设一些情景,为幼儿“制造困难”,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如故事表演“天冷我不怕”,体育游戏“勇敢的小蚂蚁”、“我最棒”,音乐游戏活动“小小男子汉”“战胜大灰狼”等活动,充分使幼儿亲身经历一些有困难的情境,在情境磨炼中提高幼儿的挫折能力,使幼儿真实感受到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告诉幼儿,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自信,那任何事都不会成功。当然在创造困难的同时,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特点,同时困难的情景要适宜、适度和适量,多对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其加油和信心;若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老师应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失败之处防止孩子因此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如果幼儿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都失败告终,那么老师应当给予具体的帮助。

四、鼓励、赞扬、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即使遇到困难挫折的阻挠,也坚信自己,勇往直前,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幼儿只有不断的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系鞋带,帮家长扫地擦等等一系列幼儿有能力自己做到的事情,都要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独立去做。当然在幼儿完成之后,哪怕是幼儿只有一丁点的进步或者做的真的不尽人意,那么家长或者教师也要给予幼儿肯定和认可,“宝宝你真棒”、“你做的真漂亮”等等。鼓励性语言会让幼儿认为自己真的会做好,真的是最棒的。

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太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不要刻意追求,要顺其自然。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持之以恒,要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挫折的、战胜挫折的本领。在挫折中学会坚强,生活中才会微笑。

摘要:幼儿园要有的放矢的实施挫折教育, 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教育。在尊重的基础上, 注重因材施教, 寻找合理满足挫折教育的支撑点。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 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和敢于尝试的精神。

3.家长挫折教育 篇三

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家庭里父母均需采取高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规则,但减少过多保护和干涉;父亲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支持和帮助,但保持一定的威信,这样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第二、目前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的占被试儿童的64%,而抗挫折能力强的幼儿只占了36%,这一定要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家庭是挫折教育的第一课堂,从小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大胆探索,克服困难、摆脱对家长的依赖,提高对困难的承受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孩子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塑造积极健康人格、创造美好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有关教育策略的探讨,为家长对儿童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提出以下教育建议:

一、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

1.跌倒了自己站起来。

美国孩子跌倒时,父母不会去帮忙扶起孩子,而是会对孩子说:“自己站起来!”他们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敢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非常关键。每一个孩子都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跌倒,那些父母从小娇生惯养、溺爱过度的孩子在困难面前往往止步不前,而那些从小就习惯于在跌倒后自己爬起来的孩子,却能够敢于与困难抗争,即使失败,他们也能重新站起来,最终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获得成功。

2.正确面对挫折、下决心克服挫折。

我们调查有一个案例: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父母从小就教给他不少知识,在家玩跳棋、智力游戏时,有时爸爸故意输给他,常常夸他是“最聪明的孩子”。在幼儿园他也积极回答问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天他一回到家里,就对爸爸妈妈说:“我明天不去幼儿园了,今天我下棋输给亮亮了,看样子我是变笨了,以前我从来都没输过,这下完蛋了,老师和小朋友一定会笑话我的……”虽经爸爸妈妈反复劝解安慰,但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陷在沮丧的情绪中。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没有输过的孩子最容易输”。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一味地鼓励孩子,表扬过度,孩子的心理就会很脆弱,即使稍微碰到一点困难也承受不了,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适当,要让孩子知道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若此时选择了坚持、努力,才有可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挫折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给人带来痛苦,另一方面可以给人启发和磨练,逆境中成才的人比顺境中成才的人更有生命力,也更加顽强。家长可以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克服障碍,解决问题的经历告诉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还可以带孩子阅读名人抗挫折的故事,他们在面对挫折时不屈不挠、勇于克服困难的行为能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有利于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下决心克服挫折。

二、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勇敢地对抗挫折

1.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温馨家庭具有理想的家庭氛围:父母相亲相爱,互相关心、家庭成员积极进取,互相尊重,有明显的是非准则并愿意一起度过闲暇时间。父亲是一个家庭的支柱,爱护妻子,关爱孩子,对孩子不过分亲昵,是智慧的爱。而母亲的爱,由于与孩子在生活中的亲密接触,更能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和愉悦的情绪。安全感较强的幼儿在新的环境中适应能力强,当面临挫折的时候,对挫折的排解能力也较强;相反,安全感较低的幼儿,挫折情境带来的挫败感会因缺乏安全感而加重,从而让孩子更加沮丧,感觉无力。

2.让孩子经历一定的挫折,鼓励孩子独立尝试。

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不能事事替孩子包办。尤其一些孩子缺乏耐心,在做不好事情的时候往往急躁,这时父母如果全权代劳,孩子将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欲望。

访谈中一位母亲谈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次,爸爸妈妈带莉莉到公园玩,在草地上看到了两个双胞胎女孩正在玩“扮家家”的游戏。莉莉很想和她们一起玩,但不敢去说,想要妈妈帮助,妈妈鼓励她说:“你己经长大了,要学着自己找小朋友。你先去和她们打个招呼,然后再提出要求,希望和她们一起玩。如果她们不愿意,去问问也没有关系。”但是莉莉还是胆怯,坚持让妈妈陪她一起,妈妈说:“今天妈妈不帮你了,你如果不愿意自己去找小朋友,就自己玩吧。”莉莉想了半天,最后终于鼓足勇气走到那两个小朋友面前说:“你们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两位小朋友愉快地答应了,很快草地上响起了三个小姑娘开心的笑声……从此以后,莉莉遇到想要做的事就敢自己提出要求了。

经历挫折、学会对抗挫折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程。父母需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在遇到的挫折中探索和领悟到一些有用的经验。当孩子第一次独立面对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而产生恐惧和退缩行为,如果这时父母仍然包办代替,那么孩子一直都会停留在这个阶段;而如果父母鼓励他敢于面对困难、坚持到底,幼儿就能从小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增强自信和毅力,以后遇到其他挫折也不会害怕退缩,而是充满自信地勇敢面对。

3.引导孩子树立自信,乐观面对遇到的挫折。

nlc202309090436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能力和价值进行客观了解和充分估价产生的一种体验。自信心较强的幼儿在受到别人否定时,依然能够相信自己。当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自信心强的幼儿大多能够坚持更长时间,会想方设法解决困难。相反,自信心不足的幼儿一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负面看法,通常立刻否定自己,情绪低落,产生强烈的受挫心理。因此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要告诉孩子,任何困难都是“纸老虎”,只要你不怕它,就一定能够克服它。

访谈中一位父亲告诉我们:孩子在中班刚学习系鞋带时,老师在班级里用儿歌的形式教给孩子方法并带孩子练习,孩子很认真,在幼儿园练习同时,回家也练。但过了好几天都没能抓住要领,看到好多小朋友都学会了系鞋带,有一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对我说:“爸爸,我不学了,我太笨了!”我摸摸他的头说:“谁说你笨了?每次你们班讲故事,你不都很棒吗?上次玩‘蚂蚁搬豆’游戏,你们组不得了第一名吗?还有画画……别着急,别气馁。爸爸陪你练!”我让孩子高声地告诉自己:“我已经比以前棒了,我一定能学会系鞋带,我能行,我一定行!”我手把手教他掌握动作要领,练习的间歇,还陪着孩子玩玩游戏。孩子很快调整情绪,重新振作起来,并进一步努力练习。果然不久他就学会了系鞋带。以后再遇到困难时他就能有积极的自我暗示:“我一定行!”就能很快从挫折中走出来。

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成人的积极评价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重要作用。如果孩子从小经常能得到来自成人的鼓励、表扬和积极评价,孩子就容易获得成功,比较容易有乐观的心态,敢于直面挫折,他们往往会自我鼓励:“我一定能做好!”“这次我没有当上故事大王,下次继续加油!”等等,这样自我激励不仅让他们找到了心理平衡,而且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增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4.对孩子合理期望,让孩子循序渐进达到目标。

幼儿对自我期望值的高低往往来自于父母的期望,家长期望过高,一来造成孩子对自我要求过高,二来给幼儿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就会对自己评价过低,内心无法接受自己,感到失望、沮丧,甚至采取放弃和退缩的行为。

访谈中有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叫亮亮的孩子,爸爸希望他以后当个音乐家,从小就让他学习弹钢琴,但亮亮却对钢琴并不感兴趣,爸爸对他严格要求,每天都看着亮亮长时间地练琴。每次回课时只要老师指出亮亮哪儿有些问题需要改进,回去后爸爸总要狠狠批评孩子一顿,说他笨、不用功,并要求他反复练习......渐渐地,亮亮越来越讨厌钢琴,而且每天在家里弹的流利曲子一到老师那儿回课就开始磕巴起来,最终不愿意再学了。

一位家长在访谈中告诉我们他的经历:一次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对我说:“妈妈,过几天我们要比赛跳绳了,小勇一分钟能跳90个,我要超过他。”说着就开始练习起来,半个小时后,他嘟着嘴回来了,对我说:“妈妈,我已经跳得很快了,可是还差很远,怎么办呀?”我说:“孩子,你今天跳了多少下?”“75。”“那么好吧,努力练习,争取明天多跳3下好吗?每天多3下,你很快就会超过90下的。”“第二天,他高兴地告诉我:“妈妈,我今天多跳了3下。”我奖励了他。第三天他又进步多跳了3下……一周后,他已经可以一分钟超过90下,在幼儿园比赛中得到了第一名。

无疑这是位聪明的妈妈,孩子在练习跳绳中遇到了挫折,她建议孩子分阶段完成任务,这等于教孩子将单一的目标分解成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来完成。让孩子每分钟一下子多跳15下绳是个难题,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但每天多跳3个确实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妈妈聪明地帮助孩子从心理上减轻了压力,使孩子最终愉快、执著地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当孩子的目标定得过高、过远或者不太容易实现时,这时父母要巧妙地教孩子把大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小目标,鼓励孩子分阶段去实现小目标,直到最后实现大目标。

三、适当的挫折教育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

1.让孩子承受失败的滋味,并学会为失败而负责。

挫折耐受力较差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在生活中从未遇到过挫折,并在幼年受到过度保护的人;还有一种是从小缺乏关爱、屡遭挫折的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在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的,父母在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设置一些挫折的情境,让孩子体验挫折、战胜挫折。但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幼儿心理成长的规律进行引导,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恰当的挫折教育,才能锻炼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在解决困难中增强能力,树立自信心。

2.情境磨炼、正确实施挫折教育。

成人要在幼儿生活和学习中,随机利用现实的情境,或模拟生活的问题,让孩子逐步经受磨炼。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来完成任务,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

比如平时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吃饭就不能再喂,会走路就不需要再抱;平时要有意识地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在家中让孩子自己去暗房里拿东西;与孩子玩下棋、扑克等游戏故意赢孩子;在野外活动中引导孩子玩“勇敢者”的体能游戏,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适当的批评,等等。一位家长告诉我们:他女儿从小动作很慢,做事情喜欢磨蹭。有一天,幼儿园组织参观,老师说迟到就不参加了,前一天晚上就和她说好第二天抓紧时间。到了第二天,她仍然慢腾腾的,吃饭要妈妈喂。妈妈一气之下就对孩子说:“今天你再不抓紧一点,如果迟到不能和小朋友去参观,我们不管。”果然,那天女儿到幼儿园时,队伍已经出发了,她只能在幼儿园里等待小朋友,这次经历让她永生难忘,但她从这次挫折中接受了深刻的教训,从此做事不敢再磨蹭。

总之,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增强幼儿对抗挫折的能力,能使幼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正确看待遇到的不幸和灾难,为幼儿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主要针对家庭中父母如何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绝对不能脱离幼儿园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助和支持。因此,我们在强调幼儿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更加希望挫折教育能与其他教育理念相配合,培养幼儿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幼儿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4.家长挫折教育 篇四

小王和妻子都是中学老师,两人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工作能力也都不错,教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

可是他们正在读小学3年级的儿子成绩却不好,甚至可以称得上差。老师布置的一点点作业,孩子磨磨蹭蹭地熬到晚上10点多才能勉强写完,正确率也不怎么高。

小王看着急得不行,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给孩子补课。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后,小王就开始给儿子补数学。

这一补就不得了了,小王发现孩子没有一点儿活学活用的能力,一个简单的乘法表顺着背能背出来,可是一打乱顺序他就搞不清了。他忍不住责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

妻子赶紧来灭火,小王才勉强压住了怒气,继续给孩子补课,可是刚过了半个小时,他就发现自己的问题没得到回应,转头一看,孩子眼巴巴地看着穿外,一看就是走神了。他更是气得不行,第一次动手打了孩子。

打完孩子,看到平时活活泼可爱的孩子缩在角落里,抓着衣角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王又是后悔又是心疼。可是想到孩子难看的成绩,想到同事们提到自己的儿女时语气中掩不住的自豪,他就又硬下心来抓过孩子继续补课。

从那以后,家里就开始充斥着责骂和哭泣。一个学期下来,孩子的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还下降了不少。

而且,小王发现,当初那个活泼可爱、对爸爸满眼崇拜的儿子现在变得唯唯诺诺,看自己的眼神里也只剩下了恐惧。这一切都让小王心痛不已。

2

小美毕业后一直忙于工作,30多岁才相亲结了婚。婚后又过了几年,直到将近40岁才剩下了唯一的女儿婷婷。夫妻俩中年得女,对婷婷极为宠爱。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就怕婷婷受一点点委屈。

婷婷2岁的时候,小美给她买了一堆益智玩具。婷婷最喜欢的就是搭积木,可是每次都还搭出图片中的城堡就垮了,婷婷急得哇哇大哭。小美赶紧帮她把积木搭好才把她哄笑。

婷婷4岁了,开始自己学着穿衣穿鞋,穿衣服穿裙子都难不倒她,穿裤子也不在话下,就是系鞋带,她学了很久也没学会。小美大手一挥,把家里的系带鞋全扔了,之后就只买不要系鞋带的鞋,丈夫直夸小美聪明,她自己也得意的不行,觉得自己给女儿解决了一个烦。

5岁的时候,婷婷第一次开始和邻居的小姐姐一起去特长班学习舞蹈。之后的几天里,婷婷每天回家都累得不行,膝盖上也开始出现了淤青。有一天她更是一回家就哭了,说自己在考核中没有其他同学跳得好。小美和丈夫心疼不已,对女儿说:“在我们眼里你是最棒的!跳舞只是一个爱好,没有那么重要。”于是,理所当然的,婷婷放弃了学舞蹈。

之后,小美又带婷婷去了钢琴班、绘画班、书法班。无一例外的,小美和丈夫看不得孩子受一丁点儿苦,每次一孩子遇到挫折,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要把女儿从“深渊”中解救出来。

很快,婷婷长大了毕业了,恋爱了,结婚了。

结婚后,婷婷依靠的人成了丈夫。每次一遇到什么事,她就给丈夫打电话,等着他帮忙解决。时间久了丈夫就开始不耐烦了,恋爱时的柔弱惹人怜爱到结婚后变成了脆弱成事不足。公婆也对婷婷颇有怨言,认为她不仅当不了贤内助还不停地给儿子添麻烦。

此时的小美夫妻俩终于后悔当时为女儿解决一切困难与挫折的行为。

3

就像上面提到的小王的儿子和小美的女儿一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至关重要。

小王和小美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这也给其他家长敲响了警钟,孩子遇到挫折时,绝对不能做下面这些事:

1. 上纲上线,侮辱孩子的尊严。很多时候,孩子做不了一件事情是因为能力有限而不是态度不好。这时候,家长应该指出孩子行为和方法的错误,而不应用“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来打击孩子,侮辱孩子。

2. 责骂、殴打孩子。责骂和殴打孩子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身体;也会伤害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更会影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父母应该用温情和支持来鼓励孩子战胜挫折,而不是一味责骂、殴打给孩子更大的压力。

5.挫折教育不等于吃苦教育 篇五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这并不正确。对孩子过分溺爱,确实容易把当代“小皇帝”、“小公主”们宠坏,但是过头挫折教育则会埋下精神障碍的祸根。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周正猷日前呼吁,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应该给其科学的心理教育。

周正猷称,现在有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过分溺爱孩子将不利于其成长,孩子自小就应该严格管教,方能成材,但正是由于过头的挫折教育,在孩子心里埋下了隐患。据周正猷称,他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父母、老师管教过严造成的。

另外,也有专家指出,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能力教育,人为地让孩子吃苦并非挫折教育的本质。

曾有一名因高考落榜而想走绝路的中学生在接受心理治疗时说,常年来,她都不如表姐优秀,家人得出的结论总是妹妹比较笨。她想通过考上名牌大学证明自己的实力,结果却落榜了,她认为自己真的是笨,不如死了算了。张静涟说,如果当初家人能多给这位女生一点鼓励,增强她的自信,她的耐挫力可能不会像现在那么差。

溺爱未必是孩子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家庭对孩子期望太高,造成其压力过大的精神伤害远大于溺爱,如果又不加以鼓励引导,就会使孩子的耐挫力不断降低。

6.挫折教育教案 篇六

七年级二班

高新区贤台乡中学

《阳光总在风雨后》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认识困难和挫折的价值,提高承受力,掌握正确方法。

2、引导学生形成自信、乐观、坚强的性格,树立信心,在遭遇挫折时,能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3、通过此次活动能形成正确的挫折观,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抗挫能力。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点明主题。

1、欣赏《阳光总在风雨后》。

2、主持人:阳光总在风雨后,歌曲中把人生的磨难比作自然界的风雨,把战胜磨难取得的成就比作阳光和彩虹。风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在人生中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

下面我宣布:七(2)班挫折教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明确挫折的含义

主持人: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挫折’,谁能把自己理解的‘挫折’的含义说一说。

学生:挫折就是认真准备考试,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

“挫折就是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

“挫折就是生活中热心帮助别人,却换来嘲讽的目光。” 三:学名人,善待挫折

1、直接引导,正面对待 主持人:那么,挫折来临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就此消沉还是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呢? 学生表态

2、讲名人故事,学习精神

主持人: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名人,善待挫折。

其实,翻开历史不难发现,历史上的传世佳作、千古名篇,有哪一篇不是作者历经重重困难在逆境中完成的;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又有哪一个不是经过逆境与挫折的磨练后才走向成功的?

请把自己搜集到的名人战胜挫折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19世纪初期,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出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曼顿„„”

“还有爱迪生,在失败五千多次后,发明出钨丝灯泡!”

“居里夫人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提炼出了一克镭。”

张海迪 身残志坚,成为世人学习楷模。

贝多芬 双耳失聪,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越王勾践面对惨痛失败,卧薪尝胆,吸取教训,积蓄力量,最后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

主持人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脚印都隐含着一个挫折,而这些脚印便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正如这些名人,他们的身心遭受了悲惨命运的折磨,他们与挫折进行顽强搏斗,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四、结合实际谈感受

主持人:生活的路总是坎坷不平的,我们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那就是我们的挫折。人们常说,敢于摔跤的孩子先学会走路!这么说来,从我们蹒跚学步开始,就与挫折相伴了!对呀!下面请同学们谈谈曾经有过的挫折,你又是如何去做的?

五、名人名言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老师小结: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也是人生的调味剂,它使我们走向成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这样做:(1)、增强自信、蔑视挫折——知道挫折的双重性,从战略上蔑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2)升华目标,淡化挫折——树立远大的志向,胸怀大志,才不会为小的困难羁绊。

(3)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多与家长、老师、同学谈心,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六:大家共同唱《真心英雄》,并且细细品味其中,寻找力量。七:总结

“孩子们,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一句话‘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虽然谁都期望一生中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但是或早或迟,或大或小,总难免会遇上各式各样的挫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出其中的原因,解决它,把挫折带给我们的苦闷和焦虑化作一种动力,激励我们前进!让我们把每一次的挫折都看做新的起点,坚持不懈,加倍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7.医学生挫折教育探讨 篇七

1.1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带来的烦恼

大多数医学生是怀着成为“白衣天使”的美好愿望从高中步入大学的, 虽然大学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但与他们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仍有一定的差距, 这使他们产生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烦恼。医学专业课业繁重, 很多医学生无暇娱乐, 即使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也常常顾此失彼, 手忙脚乱, 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但仍然成绩平平。繁重的学业压力使不少医学生陷入自责、烦恼当中, 甚至产生自卑感、挫败感。

1.2 人际关系不协调而产生的冷漠和孤独心理

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人际交往愿望强烈是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 但如果交往经验和能力不足, 极易产生孤独、冷漠等挫折心理。一方面, 进入大学后,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由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语言的差别, 常常会因互不了解、沟通不足而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另一方面, 高等医学教育多以自学教育为主, 任课教师所带班级较多, 教学任务重, 师生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学生遇到人际交往等心理问题时往往无处诉说。

1.3 无法预测就业前景而带来的担忧

从2003年第一批扩招医学生毕业至今, 全国医学类毕业生已超过110万人, 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医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毕业生追求“三大” (大城市、大医院和大单位) 愿望, 而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提出了“三高” (高学历、高学位和高职称) 要求, 这使得医学毕业生的“三大”愿望难以实现, 由此给医学生造成更大的就业心理压力。这种担忧主要表现在:对毕业后自己所学专业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无从知晓, 担心自己选择职业的余地小;由于社会风气不正, 担心自己没有关系、背景, 就业时会受到不公正对待, 不能凭自己的能力竞争就业;担心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不能胜任职业要求等。因为有这些顾虑, 一些医学生就会产生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等挫折行为。而这种现象, 在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中更普遍、更严重。

1.4 经济负担带来的生活焦躁

生活焦躁是指大学生因经济拮据而产生的各种挫折情绪。由于医学院校学费较高, 尤其是民办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能享受到的国家教育补贴相对较少, 加之物价上涨、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严重等原因, 医学生的经济负担普遍较重, 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医学生负担更重。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 放弃应有的娱乐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因而这些医学生更易产生压抑、无奈、自卑、痛苦、焦躁的挫折心理。

2 医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

2.1 正确认识挫折, 树立面对挫折的信心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在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对人有消极的影响, 会影响其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降低创造性思维水平, 损害身心健康等;另一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它能增强情绪反应力量, 增强容忍力, 提高人对挫折的认识水平[1]。正确对待挫折的两面性, 可以变不利为有利, 化消极为积极, 积极主动促使挫折向好的方面发展。经历一些小小的挫折并不可怕, 关键是要正确对待挫折, 要善于发现挫折蕴含的价值。挫折的到来是对人生的挑战, 是锻炼人的契机, 要勇敢地面对挫折, 只有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它, 才能成为勇者。

2.2 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帮助医学生排解心理压力

医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帮助。而在大学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相对较少。作为教师, 应了解医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医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 要与他们及时沟通,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2.3 进行情景教育, 加强挫折教育实践

进行挫折教育仅靠说教是不够的, 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 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增强医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教育。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 提倡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的探究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我们尝试开设第二课堂, 利用课余时间开办“大学生模拟医院”, 为医学生提供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体温计、血压计等常规的检查器械, 要求我们的“小大夫”利用有限的检查器械对疾病进行判断分析并及时处理。这种抗压训练对于改善医生对先进仪器的过分依赖, 增强动手能力, 提高应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挫折教育同样可以应用在日常实验课教学之中, 例如我们在生理学实验课中通过对每一组每一名学生进行角色的定位, 模拟一台手术所需要的所有角色:主刀、一助手、二助手、巡回护士、麻醉师等人员, 经过这种专门训练过的医学生具备更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另外实验过程中造成实验动物死亡的小组, 除了完成实验报告还应上交动物死亡报告分析, 这样培训出来的医学生更能体会生命的价值, 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医德也同样具有很好的作用。事实证明, 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情景教育的实践能有效提高医学生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不断完善自我

医学生应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 并积极应对。医学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 应在他们入学之初就开设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 引导医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鼓励医学生树立自信心, 正视自己的实力, 有意识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针对医学生普遍追求的“三高”就业, 应引导医学生端正就业心态, 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工作锻炼。随着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出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在农村广泛实施, 医学生到基层工作也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8.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篇八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科学的育人理念“培育有竞争力的现代中国人”和崇高的教育理想“让学校成长为孩子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的指引下,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积极实施“以质量充实内涵、以改革促进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三大战略,精心打造“双语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活力校园”,“精于团结、勤于实践、乐于奉献、善于经营、敢于创新、勇于卓越”的学校精神激励着全校教师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深入实践课程新理念……

一位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也就是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而深感痛苦。关注一下报纸,经常会看到某某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差,或离家出走,或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之类的报道:

2000年2月,云南昆明一学生,因成绩未进入班级前三名服农药自杀;

2002年7月,贵州遵义王兰等五名小学女生感觉“爸妈对我不好”而集体自杀;

2003年6月,陕西省定边县杨井镇中心小学六年级3班班长张健平因同学们要求对“亏空的账目”负责,竟然喝老鼠药自杀;

2004年11月,呼和浩特一名高一学生因考试成绩总在前十名徘徊,而难以像初中时那样拔得头筹而跳楼自杀;

最近,有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以上案例和数据表明,现在不少孩子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心理学家、教育家、家长、教师等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那么,在学校教育中,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找回平常心,用正确的育人观教育学生

育人观是对怎样培养人的基本看法。一些学者指出:教育从其本质上来讲,第一重要的是完善人格,第二重要的是开发智力,第三位才是传授知识。因为健康人格是现代社会人必备的素质,它的基本特征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坚韧的毅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如今是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人才除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做好一切事情的意志力、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快、竞争激烈的应变、竞争能力等。因此,老师不仅要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还应注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如培养孩子乐观稳定的情绪,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开朗坦诚的性格,以及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调整情绪,如何承受挫折等,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有足够心理承受力和排除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我们要创造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同时,我们还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二、找回责任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它可激励青少年不畏艰难、立志成才,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自强奋进。教师对于自己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和教育素质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断自省与改进、提高,要配得上做学生的“好榜样”,真正做到全方位的人格对人格的感染、熏陶塑造。许多优秀的老师就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一个教师说话守信、为人正直、朴素节俭、坚毅果敢、平易谦和,他的人格魅力就会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使子女产生一种又敬又爱的感情。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十分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言谈举止,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一面光亮的镜子。

“自古英雄多磨难”,老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小说、人物传记让孩子阅读,引导他们向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英雄们学习,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三、找回保护心,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学生

挫折情境即为了培养孩子耐挫折的能力而创设的一些困难的“情景”、“境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和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培养自强精神。提供智谋的挫折情境以锻炼孩子的挫折耐受力,这对于青少年学生锻炼性格,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都是有重大意义的。中日夏令营的较量使老师们看到了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心理素质的差距,日本孩子的心理素质为何世界第一,源于其“挫折教育”的世界第一。日本的许多学校,夏天领着孩子头顶烈日活动,冬天让孩子赤足在雪地上跑,穿短裤上学。不少富裕大城市的中、小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由此,我们的老师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吃苦的情境,还应让孩子接受一些心理考验,如人际交往中的误解、委屈、冷落,学习或竞赛中的失利等,增强心理耐受力,使他们个体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戴咏芳,女,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江苏省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曾获连云港市“十佳铺导员”、“十佳巾帼示范明星”,全国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9.挫折教育论文 篇九

摘要:通过对高职学生挫折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其进行挫折的有效对策。关键词:挫折教育,挫折因素,有效途径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把挫折教育融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观念和体系中,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蓬勃发展,成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技能型和操作型人才主要来源。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而分析挫折教育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挫折因素分析

1、对于理想和现实心理导致心理失衡。高职教育虽然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对于高职学生心理上来说,仍然与他们的理想大学存在差距,几乎可以说是被迫进入高职院校,看到昔日的同窗好友进入了理想的大学而心理失衡,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产生一种“自暴自弃”想法,持着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心态,他们没有进入大学的喜悦和荣誉感,对人生产生怀疑。另外,社会上对于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高职学生和普通高校相比,不能学习到科技技术和知识,毕业生就业无法找到立足之地。高职生被内外两种心理困扰更容易迷失,而失去人生奋斗的动力。

2、文化基础低。高职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近几年来教育产业化进程飞快,高校扩招,进入高等学府的门槛也在明显的下降,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文化基础成了高职生的软肋,这也导致高职生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管理能力存诸多问题,比如只侧重英语和计算机能力,专业技能学艺不精,人文素养无法渗透和得到充分熏陶,也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氛围单一。

3、学校培养模式传统、单一,缺乏对学生心理方向进行有效引导。虽然经过高考激烈竞争和艰苦的学习,但进入大学后,不少人有一种卸下包袱的心理,产生享受生活的念头,有些学生就有了“如释重负”、“熬出头”的感觉,加上传统想象中大学生活是自由、轻松、美好的。另外高职学生有不少人选择高职也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被迫选择高职,有的学生从偏远的乡村来到城市,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对他们的诱惑,从而导致心理上一种迷失。再者,高校教育一贯奉行依靠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的方式,因为按照高职生入学年龄上来看或者按照高等教育传统模式,一概认为高职生是大学生一部分,具有成熟心理。相反和普通高校学生比起来,他们更加进一步彻底放松,没有压力,自然就没有了竞争意识,行为上就表现为没有组织观念、没有时间观念、集体观念,旷课现象严重,不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高,缺乏公民道德意识,对学习、集体活动不关心,过分地强调个性,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判断力,没有时代紧迫感。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并不如普通高校学生有较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意识,心理上极力反感学校对他们加强管理,对学校的管理不满,情绪激动,看问题偏激,把一切归咎于学校管理方式的死板僵化。

4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困惑。高职学生缺乏计划性,不考虑学习方法,基本上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基本上不涉及讲究有效的学习方法。由于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学生几乎不提问题,对不懂的学习内容也难以表达哪里不懂。同时,多数高职生源的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有的学生到课堂听课,一是受学校纪律的约束,二是应付考试,但真正参加考试也是一脸茫然,没有去接受业务知识的欲望,学习纪律松弛,上课或自习看小说、睡觉,混日子的心态。

5、心理问题日渐明显。近几年入学的高职学生,出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老人们的宠爱,以我为中心,全家着他转。到学校后,进入新的环境,不适应周围的一切,经受不了挫折。不服从学校严格制度的管理,管理越严,逆反心理越严重。

总之,针对于高职教育转型期的到来,生存竞争不断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精神需求不断提升,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工作转换日益频繁,以及超负荷的就业压力和终身学习的压力,导致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日渐增多,凡此种种都成为困扰高职生生活的主要问题。当代只有具备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一切困难的胆识和能力,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关于挫折教育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传统的挫折教育包括开展心理咨询、各种讲座以及宣传等途径,这些形式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面对新形势,还应探索一些喜闻乐见的新方法,尤其是那些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技能训练,使挫折教育真正发挥实效。

(1)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

乐观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挫折承受能力坚实而稳定的基础。二十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思潮,就是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主张用正面的积极力量来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帮助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恰当的奋斗目标,很多心理挫折都源于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或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如有的学生不顾条件的限制、不顾自己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为自己确立了过高的目标和抱负水平,虽然付出很大努力,却不能顺利实现目标,从而遭受不必要的心理挫折[2]。因此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并愉快地接纳自我,就可以使其避免因盲目追随、羡慕或嫉妒别人或者因目标值过高而导致的心理挫折。

(2)举办心理活动月。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引导活动将其内心的心理冲突和不良情绪发泄和反应出来,从而宣泄情绪、消除压力,将已掌握的应对挫折的理论实践中得以发挥、体会和运用,将其变成技能,增强自身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首先,开展拓展训练的内容很多都是对自我的挑战和超越,当参加者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成就感,获得难得的人生高峰体验。因此,通过开展拓展训练,可使充分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意志力,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责任心。然后开设心理常识课。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预防挫折问题的产生。这类课程,形式活泼,通常会很受学生欢迎。教学内容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青春期性心理、良好的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品德心理、学习心理、情感和意志品质心理等。心理常识课的开设对于大学生缩短心理适应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加快人格成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和政工团队要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明确意识,将心理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必修课程中,同时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的选修课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知识的了解。(3)重点抓好高危人群的挫折教育。

主要指新生、毕业生和贫困生。新生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由于大学里强手如林,其往日的光环、优势不再,自信心、自尊心都会受到一定的打击,容易出现心理挫折问题;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当考研、考公务员或应聘失败时,往往倍感受挫,产生心理问题;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很差,背负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是大学校园里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适度的磨炼对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主要从实践中来,越是经受逆境磨难的人,往往越能有效地适应环境。因此,高校可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挫折情境来磨炼学生,如新生入学时的军训活动、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志愿者和义工活动等。这些活动往往需要大学生克服一定的困难、付出很多的艰苦才能完成,可以使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锻炼并增强他们应对、战胜挫折与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5).引导学生建立强有力的自身社会支持系统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能否从周围获得同情、安慰、理解、鼓励、支持和帮助,将直接影响个体能否经受住打击,或经受打击后能否快速恢复过来。因此,高校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引导大学生建立和发展一个自己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人、朋友、同事、师长以及工作团队等,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给自己足够的心理支持,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挫折教育能够提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挫折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挫折教育思想自古有之。我国古代文学哲学著作中,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挫折磨练、挫折教育的论述。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挫折教育思想。说的是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想实现远大的目标,必须先进行挫折的磨练和砥砺,培养坚忍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国外开始挫折教育起步较早,特别是西方国家和日本,191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就把挫折教育列入大学法案,作为美式教育的特色就是非常重视培养独立性。高职生的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他们不应该是被忽视的群体,需要学校教育的整体协作与配合。提高挫折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完善心理咨询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或将挫折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做好这项工作任重道远。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夜莺的歌声》教案1 鲁教版下一篇:读高山下的花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