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幸福学校

2024-10-18

打造幸福学校(精选8篇)

1.打造幸福学校 篇一

对标一流水平,用幸福文化教育打造特色学校

河北省尚义县第二中学 刘玉江

尚义县第二中学有近40年的建校历史,现有50个教学班,教职工205人,学生3663人。学校班班配备了多媒体,全体教师人手一本笔记本电脑,学校逐渐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家校一体化。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河北省规划办幸福文化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着眼于“办全省全市名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奋斗目标,精细教学管理,提高有效教学,加强个性服务,打造学校特色,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了办学质量和效益的跨越赶超,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一、以幸福的管理为前提,打造一流学校管理团队 办一所好学校,首先必须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善创新、有爱心、懂幸福的管理队伍,这是增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和谐幸福校园文化,打造品牌学校的前提。我校领导班子成员牢记奉献、团结、高效、开拓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求实创新。

结合我校规模较大的实际,我校积极推行分层管理制度,在行政管理上,从校长及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命题组长以及班主任、教师四个层面上分别加强领导,每一个层面既能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开展好各自的工作,又能为下

一层做好服务与指导工作,尤其能为一线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学校的班子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发展尽自己全部的力量。从他们的脸上,洋溢出的是永远是幸福的喜悦、工作的满足。

二、以幸福的教为核心,全力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学识和人格。近年来,我校努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师德高尚、善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他们能够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无怨无悔的为学校的发展奉献他们全部的光和热。

一是幸福的“读”,全面提升素质

围绕河北省规划课题《初中幸福文化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我校积极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老师们幸福的享受着三种书的芳香:第一种饭碗书(教材、教参、课标),第二种继续教育用书,第三种营养书(包括文学类书、自然科学类书、社会科学类书等等)。为了满足教师读书的需要,学校近年来共三次到北京购置图书3万余册。

二是幸福的“训”,努力增长才干

我校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走出去”主要向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尽管学校资金紧缺,学校每年、每学期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让老师到外面学习进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并且要求外出学习人员每次回来之后,都要写出学习报告或体会在全校大会上交流。截止到2011年,我校共有7名教师参加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8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的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培训,22位教师赴唐山师范学院培训学习,16名教师参加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这些教师现在工作在我校最重要的工作岗位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请进来”,即请专家来举办讲座,深入课堂听课,为教师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使老师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从2008年始,我校在唐山师范学院彭贤智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河北省教育学会《初中幸福文化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2010年该课题正式成为省教育厅规划办“十一五”重点课题。

三是幸福的“改”,打造高效课堂

在我校“整体做优”和成为“河北省百强名校”的过程中,如何在有效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幸福的教,让学生幸福的学,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鉴于此,我校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提出了“15+30”的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累计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30分钟,真正做到让教师幸福的教、让学生幸福的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我们认为,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改课。学校要求,教师要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底线决定讲课的起点、高度、宽度、厚度,课内抓合格,课外抓提高,培优补差并重。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组织本组教师围绕“15+30”加强学案研究,切实做到教师下题海,提炼含金量高的习题,课堂上分层训练,分类达标,让学生荡轻舟。学校要求教师坚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每一节课、每一天的课、每一周的课、每一月的课,教师都要做到“胸有成竹”,知道清什么、怎么清、清了没有、没清怎么办!在作业布置时,学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成绩、思维类型和学习潜力为学生提供与之能力相匹配的基础餐、提高餐、营养餐,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就餐”。

学校认为,我校的课改绝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不为分数,但会赢得分数,能够通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来提升教学质量,以德促智;能够通过提升学生的品质、行为习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幸福文化课题的引领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我校教师的幸福指数逐步提高,教职工都能够愉悦工作,优秀教师不断涌现。截止到2010年,我校共6人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德育先进个人、河北省网络名师,31人次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模范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级模范班主任、市级学科带头人,63人次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县级优秀教

师、县级模范班主任、县级学科带头人。

三、以幸福的学为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幸福教育去创造教育的幸福,进而促进学生的幸福,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领略教育的趣味,让每个父母享受成功喜悦,一句话:追求幸福教育。

一是培养自主、自尊、自信、善于独立思考、能够自治自理的新一代学生

在良好校风的熏陶下,在全体教师的带领下,我校的大部分同学能够目标明确,以学为乐,态度端正,顽强拼搏,发奋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愉悦而又紧张的学习中。近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学成绩逐年提高。2008年,我校有80多名同学被市一中、宣化一中等重点高中提前录取。2009年,有100多名同学被重点高中提前录取。2010年,有120多名同学被重点高中提前录取。

二是加强对学困生、贫困生的帮扶、教育力度 二中规模较大,单亲、父母离异、经济贫困、行为不端等特殊学生较多,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全校学困生、贫困生进行了“一对一”帮扶、转化工程,对学困生及贫困生多了一层关注、多了一些教育、多了一丝爱心,形成了问题学生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教、处处有人爱的教育教学管理氛围。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贯彻“十六字”方针,即:爱心、理解;主动、尽责;耐心、细致;灵活、有效。全体教师必须真诚对待各类型的特殊学生,不得歧视他们。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他们的思想与心情。平时心里要常装着学生,要把帮扶工作视为自己光荣的使命。要充分认识到帮扶工作的复杂性,绝不能因为挫折而停止工作、放弃学生。在与帮扶对象相处过程中要细致全面的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注意沟通方法,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通过帮扶,让被帮扶对象感受到了学校、教师给予他们的幸福,享受到了学习的幸福。

三是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全面考虑

我校一贯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努力避免上学、放学途中和课余时间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学校安排领导、教师和学生全天候值班,并安排协警人员在校园内及学生上放学经过的主要路口巡视、巡逻,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意外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为了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二中大家庭的温暖,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经常通过校长信箱、每学期的家长会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班级、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属于管

理方面的学校虚心接受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属于教师方面的学校要求教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现在,家长们都愿意和学校携起手来,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学生、他们的孩子,培养成学习勤奋、品质优良、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为了让学生一心一意的投入到学习中,学校领导、教师、后勤工人师傅等全天候为学生服务,我们从为学生的优质服务中享受到了工作的幸福。

总而言之,在“幸福文化教育课题”的引领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办学水平得以提升,培养了一支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的名师团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真正实现了文化引领、教育教学质量飞跃的最高目标!

2.打造幸福学校 篇二

一、办学理念的提炼, 在求索中坚定

我校确立了“学识致真、品行致善、艺体致美”的办学理念, 努力形成“文明、和谐、活泼、进取”的校风, “爱生、博学、严谨、乐教”的教风, “勤学、善思、扎实、严谨”的学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底蕴, 形成“人人争做博学教师、个个争当阅读之星”的良好学习氛围。

我校以创建“诗韵流彩的书香校园”“礼爱盈心的和谐校园”“奠基幸福的阳光校园”为办学愿景, 通过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社团活动的构建等途径, 力求走出一条“艺术美校, 活动兴校”的特色办学之路。

二、学生与班级文化

学校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班级文化是作为学生文化的一种沃土。所以, 希望让每一个班都有成长的痕迹, 都能够有成长的温暖, 都能够有成长的方法。

学校围绕办学理念, 在教室内墙设计“雏鹰争章我能行”展板, 它分为必修章 (品质习惯) 、选修章 (兴趣特长) 、特色章 (安全自护章、阅读写作章) 和荣誉章 (精英章、金章、银章) 四大类, 其中必修章9枚、选修章10枚、特色章2枚、荣誉章3枚。每一项奖章, 学校都制定了具体的评比标准。通过雏鹰争章活动的开展, 力求在全体学生中实现“人人有向上的追求, 个个有攀登的行动, 天天有奋斗的目标, 常常有成功的喜悦”这一目标, 最终促进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激发和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 让学生的人生底色刻满“书”的烙印。学校每天坚持“晨光阅读十分钟、阳光午后好读书、睡前温馨半小时”读书活动。1.早晨或中午学生到校后, 学生能很快地融入到班级的读书氛围中, 读书比较专注, 不做与读书无关的事情。2.各班准备一个笔记本, 由学生每天轮流记录班级读书情况, 写上每天读书表现好的学生, 最后由记录员总结出这一天大家总的读书情况并签上自己名字, 以便教师随时掌握。3.亲子阅读。睡前读书卡, 内容包括:读书时间、所读书目、读书情况自评、家长评价等。通过亲子读书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构建阅读的家庭环境。这样的班级时时、处处充满书香, 使读书成为学生生命的永恒。

三、教师与教学文化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 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 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 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 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 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博彩, 足以长才。同样的,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教师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要求教师先具备“书香”品位, 从而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 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 强教学实践;读教育专著, 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 知天下大事。通过开展博学教师评比等活动, 在教师中营造博学善思的读书氛围。

上好语文课, 抓实语文科研,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校教师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 阅读课、作文课……上课和听课都是一种享受。我校的科研课题——省十二五教育学会课题《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为教师研究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四、环境与设施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例如, 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 在教学区楼道,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设计不同的“书香文化”主题:一楼 (低年级教学班) 以“走进童话”为主题, 用“书”型展板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童话故事及童话人物;二楼 (中年级教学班) 以“走进经典”为主题, 扇形展板上展示了经典诗文及译文、出处等;三楼 (高年级教学班) 以“成语文化”为主题, 六角形展板分别介绍成语知识及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等。不同的文化主题, 目的是一样的, 旨在激发和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 让他们的人生底色上刻满“书”的烙印。漫步在这样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教学楼内, 师生的心灵受到了启迪, 思想受到了熏陶。

五、增强特色促进发展, 增添校园文化风采

近年来, 各校都在积极探索与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学校特色过程中, 进一步感受到了建设学校特色对校园文化建设来说,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同时又是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形成办学优势,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 我校遵循“立足本校实际、面向全体师生、突出特色效应”的原则, 开展经典诵读和开发校本课程及社团活动, 全力打造“书香·阳光”学校特色。同时, 学校还组建、支持各种社团的成立, 并适时提供思想教育和经验引导。我校以“体现学生需求、展现学校特色、整合师资优势”为宗旨, 拓展开发三大类别艺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类共19门校本课程。其中, “轮滑”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在市区轮滑比赛中屡次夺冠, 学校成为全国轮滑示范基地校、“阳光体育——中国轮滑运动定点学校”;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展, 激发了学生对这项运动的热情, 学校被授予河北省体育 (足球、田径) 传统项目校。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校园足球文化节”系列活动;《音乐课本剧》《儿童创意美术》等艺术类校本课程课程,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特长发展空间, 为学校开辟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3.幸福企业大打造 篇三

广达电脑幸福方程式=设鲁顶级的研发空间+全方位培训(人文、技术、管理)+知识与娱乐兼具的休闲空间+跨国际的合作学习机会

全台湾最“豪华”的研发办公室要数广达电脑总部。这个拥有3000名员工的研究院,光是建筑等硬件设施,投资就多达30亿元(新台币,下同),加上约50亿元的内部软件费用,这样的办公环境花费达80亿元!换句话说,“广达”总部的3000位员工,每人分得了260万元的“办公室装潢费”。在这样的一栋楼宇工作,的确羡煞不少人。

用最人性的方法培养人才

进入“广达”的新人,必须接受三方面的培训,即人文、技术与经营管理。因为要拥有超越竞争对手的新产品设计,设计师不仅得在技术上高人一等,更必须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创造独特的设计。

此外,“广达”还提供各类进修课程。最受员工欢迎的训练课程之一,就是各类人文讲座。从畅销作家、商界翘楚,到美学大师、心灵励志专家的讲座,个个座无虚席。平均每月一次的人文讲座,成为“广达”员工的幸福补给站。

贴心的睡眠和休闲空间

“广达”还有最具特色的“夜寝”住宿服务,多达60间的“一夜寝”房间,拥有干净的被单床具,是研发进度进入最关键时期的工程师最需要的贴心服务。

在“一夜寝”的同一层楼,设有健身房、桌球室、撞球室、阅读室,顶楼有半露天游泳池,甚至还有大小包厢的KTV房间,待在公司过夜绝对不无聊。KTV与台湾一家影音公司签约,歌目保持常新,还拥有点餐服务。

“广达”研究院是栋中间挑高的大楼,夏日的艳阳洒下来,通过层层玻璃的折射,成为和煦的阳光。就在大厅挑高的空间里,楼与楼相连的空中阁楼平台,成为吸烟一族的天堂。吸烟有害健康,但有重度烟瘾的工程师,偶尔还得在吞吐间纡压。

星巴克:给员工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星巴克幸福方程式=朋友般的同事和顾客+把员工当成顾客服务+能与企业共同成长+温馨的工作环境+完整的培训计划+升迁渠道顺畅

不过只是一家咖啡店,却让每个待过的员工都不想走,离开的人又都再回笼。台湾星巴克究竟有什么魅力?

24岁的小凤,大学时就在星巴克打工,毕业后没有马上找工作,继续留在星巴克。朋友及家人都劝她:“老是打工也不是办法啊!”于是小凤找了一份正职稳定的秘书工作,不到三个月又换成百货公司专柜小姐,但做来做去都不喜欢,最后还是选择回到星巴克!

在星巴克工作,薪水并不会太高,也没有员工分红,更没有与众不同的员工福利,但是员工流动率却比一般同业来得低。

每天半小时和所有人分享自己

“如何做到让员工自然地快乐,是服务业追求的目标;员工打从心底快乐,才能给予客人真诚热情的服务。”台湾星巴克总经理徐光宇强调让员工幸福快乐的重要性。

他透露了星巴克最重要的幸福密码:公司内部会通过一些活动的设计,让员工有相互分享的时间——比如“喝咖啡时间”,无论在总公司还是各个分店,每天都有15—30分钟是全体员工一起喝咖啡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会轮流由一位员工与大家分享任何事情,可以与咖啡有关,也可以是一趟旅行的心得,或是最近工作的心得。

总经理徐光宇说:“员工就是我服务的对象。”把员工服务好,员工自然就会把客人服务好。员工只有10%的流动率,相对降低许多无形的管理成本,对于获利有相当大的贡献。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店经理

在星巴克全台的170多家直营店中,每家店的经理都能把星巴克当作自己的店来经营。店经理几乎都是从基层做起,经过层层的学习及考验,才能够胜任。

在这里,做到值班经理以上就要学习管理课程,以及领导相关的课程,徐光宇认为这是给员工子弹,让他们上场时有所准备,并且适时地给予奖励,是员工快乐工作的原动力。

立志成为店经理的黄仲弘,退伍后做过许多餐饮服务业工作,他发现星巴克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完整的训练以及通畅的升迁渠道。“在星巴克我看到一个可预见的未来,只要我照着公司给予的训练去做,就可以完成我的梦想,成为一家店的经理。”

徐光宇说,对于新时代的员工而言,薪资福利并不是幸福的惟一指标,这还包括“公司有没有与员工一同分享成果,并且创造出和家一样温暖的环境氛围”。

金士顿:永远站在员工这一边

金士顿方程式=拿不完的奖金+弹性假期+具备职务调整空间+充分尊重员工意见+无碍沟通

走进台湾远东金士顿公司,看不到金碧辉煌的办公室、没有斥资上亿的休闲中心,更没有五星级主厨料理的免费员工餐厅。然而,这里却是很多人向往的幸福企业,因为金士顿给员工的,是一般公司都无法给的“体谅”。

因此,从1987年在美国创立至今,金士顿不仅连续5年被《财星》杂志票选为全美最佳福利企业,两位台湾籍创办人杜纪川和孙大卫也连续5年被评为全美百大“最佳雇主”。

19年来,金士顿的员工也总能将幸福化为能量,尽最大的努力回馈公司。如今,金士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内存制造商,每位员工平均年产值高达100万美元。

一次分红给员工1亿美元

在创业之初,“体谅员工”就成为金士顿的当然宗旨。杜纪川和孙大卫认为,福利给得多不如给得好、给得巧。就拿“钱”这档事来讲,1996年,金士顿释股给日本银行,获利数亿美元,杜、孙两位老板,二话不说拿出1亿美元,分给所有员工,当年每位金士顿人,个个新台币800万元(约合人民币200万元)进入荷包,至今仍是科技界广为流传的美谈。

即使公司不赚钱,金士顿也从不吝啬。有一年,公司不太景气,获利有限,但两位老板体恤员工太久没领到奖金,竟然自掏腰包发奖金,激励士气。

油价上涨提供油费补贴

最近国际油价上扬,该公司还体谅员工开车通勤成本大增,于是主动加发600美元的油票。在金士顿,福利总是来得恰到时机,又有弹性。

除了奖金,“假期”也是如此。有位员工刚开始上班一个月,小孩生病,需要请假,却苦无年假可请,杜纪川知道了,不但准假还不扣薪水;更有妇女员工因生产后需要照顾小孩,无法继续全天候工作,陷入时间与经济的两难,后来公司主动将该员工的工作从全职变成兼职,解决了这位妈妈员工的难题。

沟通最快速

在金士顿,沟通是第一要务。这家公司有个不成文规定:每位员工桌上的名牌,都写着“我在某年某月某日加入金士顿这个大家庭”,为的是让上司了解每位员工,也让同仁拉近彼此距离。不但如此,金士顿的高层主管(包括大老板)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室,他们与员工同用一间办公室,为的还是面对面的沟通。

4.四川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篇四

四川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四川省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以46个农业部创建示范村为工作重点,实施整体推进。通过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在全省打造出不同类型的产业致富村、环境整洁村、低碳节能村、新风文明村、特色文化村。

四川崇州市荷风水村是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占地面积71.22亩,集中居住190户人口650人。新村坚持“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建设思路,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折资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田在园中、人在田中、四态融合”的美丽乡村。

5.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篇五

今年来,我镇围绕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要求,积极推进“三新”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聘请专家对镇区主干道进行高端规划设计,结合万顷良田、城乡挂钩规划新建岔河新区东陈示范小区,突出重点落实3个村32个点村庄环境整治措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一、彰显个性,特色规划

我镇立足省级重点中心镇、洪泽县域副中心定位,从扬州设计院聘请专家,对振兴路、淮宝路、凤凰街等三条镇区主干道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分三年进行综合整治、立面改造,加入古元素,体现水乡风情古镇特色。从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请来专家,修编岔河镇集镇总体规划和岔河新区东陈示范小区规划,按照省市创建要求和验收评分标准,结合村庄不同的地形地貌、庄台特色,高起点编制西城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治规划。

二、整建结合,形象提升

一是快速推进新市镇改造。按照“一步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我镇今年重点对振兴路进行通街立面改造,该路段总长3200米,西首为欧式风格立面改造,中间设计为浅色调仿古建筑,东部为深色调仿古建筑,风格中西结合,色调浅深渐进。一期欧式立面改造工程长800米,投资95万元,主要是平底、喷漆,对墙柱、屋檐、窗户进行修补或更新,目前已经完成建设。二期立面改造工程投标工作已结束,9月10日进场施工,计划投资400万元。二是稳妥推进新社区建设。结合万顷良田项目建设,以节约集约用地和利于产业发展为原则,高起点规划布局岔河镇新区东陈示范小区。该小区位于镇区西部浔河路以南,328省道

以东,振兴路以北,兆庆路以西,占地160亩,拟安置东陈村万顷良田拆迁户、城乡挂钩拆迁户共300多户,计划投资3100万元。建设和完善高品味的浔河路社区,融幸福小区、淮宝花苑、银河小区等三个居民小区为一体,整合资源,完善基础功能配套和管理服务,加快整体建设进度。目前幸福小区已建成390户,在建50户;淮宝花苑规划建设别墅47幢,已建成和在建36幢,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银河小区建成和在建房屋67幢,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三是积极推进康居乡村创建。投资80万元对西城居委会进行水泥路铺设、河塘整治、河道疏浚、污水处理、菜园格式化等,全面拆除各类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破败空心房和废弃的猪圈、禽舍,以白色为主色调,对建筑物外墙立面、屋面进行粉刷出新,使村庄建筑外观风格一致,美化绿化,提升全村整体居住环境和水平。

三、立足机制,长效管理

在加强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的同时,扎实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截止2013年3月底,我镇共投入280万元,对13个村41个点进行了农村环境整治,年底将再投入120万元对3个村32个点进行环境整治,重点是拆除猪圈厕所,清运垃圾和杂物,砍伐杂树,清理河塘漂浮物等。并建立健全机制,推进长效管理,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巩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我们将以此次观摩为契机,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扎实推进,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任务,努力将“三新”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推向更高水平,向上级领导、岔河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岔河镇人民政府

6.推进和谐教育打造幸福校园 篇六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扎实开展,确保了校园的平安和谐;荣获了龙岗区教育局授予的“区校本培训示范校”称号,师生体艺比赛、各科教学检测连连飘红:特别有2010-2011学年六年级科学专项素质抽查获区第三名和六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数、英三科总分名列第一名,让学校赢得了家长的好口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许。

此时,新学期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又如初升的朝阳召唤着学校忘记过去,展露新辉。学校将齐心协力谋求质量,继续书写阳光小学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基德育为突破,以教学科研为抓手,以安全维稳为保障,坚持“制度管理人、机制发展人、情感凝聚人、实绩考核人”,向管理要质量,显效益,抓细节,重过程,在落实上下功夫。

学校紧抓“一个中心”(质量中心),推进“两大战略”(和谐教育战略,幸福校园战略),树立“三种意识”(品牌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实施“四项工程”(师资队伍发展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校本文化建设工程;后勤服务保障工程),实现“五个突破”(在办学品牌塑造上求突破;在文化品位提升上求突破;在教育科研氛围上求突破;在教师专业成长上求突破;在后勤服务质量上求突破),进而把学校建设成为较具实力(师资实力、课程实力、质量实力)、特具活力(机制活力、开放活力、文化活力)、独具魅力(学生喜爱、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现代化精品学校。

【总体工作目标】

1、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以德立教”、“以身立教”意识,力争培养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和谐向上的教师队伍。

2、教学工作:确立教学为主地位,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

3、德育工作: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班级管理);转变三个观念(变灌输为渗透,变单方面为全方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4、学校管理:加强制度化管理,继续推进“法治校园、民主校园、质量校园、幸福校园”建设,确保师生及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具体工作措施】

一、高举发展旗帜,科学管理。

1、以建章立制为核心,狠抓秩序管理。本学期学校继续推进依法治校,与时俱进,完善《布吉街道阳光小学临聘教师工资分配方案》、《布吉街道阳光小学教职工考勤管理条例》、《布吉街道阳光小学奖教奖学暂行条例》等规章制度,以实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如:实行“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工作秩序的管理,用明明白白的制度,清清楚楚的“尺子”,扎扎实实的落实来加强学校管理。

2、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师德管理。学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以德立教”、“以身立教”意识,要求教师强化主人翁意识,把爱国、爱校、爱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课堂作为显示教师职能、宣传德育思想的主阵地,做到一颗红心、一身正气,一生奉献。工作中要落实“八要八禁”:教师要热爱学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爱岗敬业,禁止从事营业性家教;要廉洁从教,禁止收受学生及其家长的钱物或宴请;要严谨笃学,禁止出现“放羊式”或得过且过式课堂;要尊重家长,禁止怠慢甚至斥责家长;要无私奉献,禁止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要重德守纪,禁止推销报刊、教辅材料及其他用品;要为人师表,禁止参与迷信、赌博等活动。学校拟在年终举行一次 “德育标兵”的评选活动。

3、以平安稳定为导航,严格安全管理。稳定是改革的基础,发展的前提。学校建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任何时候都要紧绷安全稳定这根弦。对于安全工作,学校严格实施网格化管理,涉及校舍、交通、饮食、卫生、防火、溺水、防爆等多方面;做到全方位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教育常讲,警钟长鸣,贯穿学期始终,确保不出安全责任事故。

4、以党工妇团为载体,规范民主管理。推进民主校园,积极实施“亲师工程”、“近生工程”、“心桥工程”和“实事工程”,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教代会、工会、团支部、妇女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在教职工队伍中架起一座连心桥,打开一扇知情窗。本学期学校继续做好各组织的常规管理,提高党员教师模范带头的积极性,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在教师中形成工作、娱乐良性互动;严格贯彻上级管理部门关于计生、人口管理的文件精神,抓好计生工作。本学期学校将按程序认真完成第二届教代会换届工作,增补教代会委员。

二、把握教学主线,再创新高。

本学期,学校将以教科研为切入点,抓好教学的细节和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推进质量校园。

1、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时间就是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是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课上用时越少,精华越多,课下用功就越多;课上用时越多,重点不突出,则说明课下备课不充分。所以,需要老师们在课下多采花粉,充分酿蜜,在课上把蜜的精华奉献给学生。

2、加大校本研修的力度。学校致力铺设“三环路”(上级部门的继续教育——外环,实效性强的校本研修——中环,教师个人的教学熏陶——内环);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践(中环路)中,学校设立教导处、学科组、教师三级校本研修网络,发动以科组为单位申报校本研修课程,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学科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学校鼓励教师们要站在新课改的高度,站在以学生为本的高度,站在尽快提高教学成绩的高度,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研究出适合你自己的教学方法,研究出适合学校学校的教学方法。

3、抓好教研课的指导工作。学校依靠“四个平台”——青蓝工程、阳光论坛、专业引领、学习反思,通过“三项工程”建设(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继续开展好观摩课、公开课和听评课活动。教导处要与各科组紧密配合,狠抓听课评课,在如何听课上做文章,在如何评课上做文章,制定出听课评课的计划、方法和措施,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4、抓好教师的传帮带活动。学校立足于“学校年轻,新教师多”的现状,为青蓝工程的实施确立了“学、赛、展、研、思”五步曲,为年轻教师制定“1~2年入格,3~4年升格,5~6年形成风格”的成长目标。为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老教师、年轻教师这两股力量凝聚在一起,建设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学校本学期继续启动第四届“青蓝工程”,实行师徒结对。希望青蓝师徒们在工作中要互学共进,在工作上要追求三种境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在生活上要追求“四个度”:人格要有硬度,形象要有亮度,积淀要有厚度,思想要有高度;为我校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发挥更大的能量。

5、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强调任何一学科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把握如下关键词:①激趣:教学方法应该努力把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作为第一要素。②促思: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思想习惯、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③启智:努力把学生教聪明。④怡情:努力使课堂充满一种活力,一种人性的光辉。⑤有效:从规律入手,努力把复杂的教简单,简单的教明了。

6、积极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本学期学校加大力度,认真落实五项区级和谐教育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严格督促两项省级课题按计划规范地开展实施研究。学校拟成立教科处,加强各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扎实推进其研究进程;并积极倡导教师将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努力开展“个案研究、叙事研究”等日常性行动研究,并将有价值的反思总结成文,向核心教育刊物和主流评比活动投稿,努力提高层次,增质增量;努力让课题研究锤炼一批骨干教师,引领一批青年教师在教科研平台上得到成长。

7、提高体卫艺的教育水平。(1)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积极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大课间的管理。本学期要认真组织好第四届体育节活动,把群体性体育活动与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运动水平。(2)卫生工作:加强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坚持学生的晨检制度、及时报告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3)艺术工作:加强音乐、美术课的日常教学管理,继续办好音乐、美术等社团活动小组,使之常态化,使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一项专长。

三、发扬“三基”德育,阳光育人。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狠抓班级管理。加强阳光小学“五项”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落实班级“五项”常规工作,且主题班会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主题、有实效,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每学期安排两次对学生影响较大、质量较高的主题中队会观摩课,并做好班会记录。特别将德育工作作为评估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奖励表彰制度。修订《布吉阳光小学班主任绩效月考核奖金分配方案》,要把教师的德育工作实绩和德育研究成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先、名师评选的重要条件。

2、实施德育分层教育,加强养成教育。本学期建立年级德育分成目标和学生德育分层目标,体现有序实效。结合《阳光小学“星级班集体”评比制度》,从行为习惯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进行“五爱”教育,以情感激发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知法守纪、爱校爱师、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自强自律的思想教育工作。联系实际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热爱同伴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如:深入开展“远离毒品”、“校园拒绝邪教”和“严防爱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

3、教育贯穿主题活动,实施“三生教育”。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主题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特别要开展“建设绿色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以迎接绿色学校的评估工作。学校要求

保持校园整洁和公物的维护,关键在于教育强化,制定公物检查制度,做到班班都清楚,人人都知道;开展“我最喜爱的校园一角”摄影和征文、手抄报比赛,让学生真切意识到校园的美;同时充分发挥班级“礼仪小先锋”、“环保小卫士”的作用,坚持卫生检查,加强常规自查和突击检查,实行评分制度,每月评比卫生优秀班级。

4、发挥德育阵地作用,教育潜移默化。继续用好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阳光》编辑部以及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设置专项教师负责各块阵地,并做好详细的分工安排。

5、实施“四走进”工程,构筑网格工程。通过开展法制副校长走进校园,校外德育导师(辅导员)走进教室,教师走进家庭,家长走进课堂等专题活动构筑学校德育立体工程;主动与社区关工委、辖区派出所、妇联、团委等部门联系,开展文明共建活动。本学期陆续召开一年级家长会、六年级家长会以及一次全校性家长会,每学年班主任家(电)访率为100%。

6、启动心晴咨询室,完善德育预警体系。学校创建德育预警信息监测、收集和处理网络,建立流生问责及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培训体系、融入管理体系、进入实施体系”。本学期继续充分发挥“阳光心晴”心理辅导室的疏导作用,做好青春期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促进同学们健康成长;一旦工作中注意苗头性、控制常发性、严防群体性、增强预见性,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守住底线。

7、深入推进“扶贫助学”工作。实施好“同享蓝天 共沐阳光工程”。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后进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关心他们的成长。

四、落实后勤工作,改善办学条件。

1、严格财产管理制度。严格出借手续,损坏照价赔偿。及时添置和维修教学设施设备,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指出:严格收费管理,未经学校同意,严禁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一分钱。

2、追求绿色品质生活。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积极响应《深圳市无烟学校创建实施方案》和《深圳市绿色单位考评细则》的各项要求,推进我校绿色学校、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加强校内的美化绿化工程,经常为绿化树剪枝,为花坛除草浇水,保护教职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优美、洁净、低碳、文明的校园环境。

种子刚刚播下,繁忙的收获季节也将不会久远。新的学期,在推进和谐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上级的正确指引和大力支持,有以往扎实的基础,有指导

7.改善民生打造幸福中国 篇七

所谓“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 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

到了20世纪20年代国父孙中山给“民生”注入新的内涵, 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先生对于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 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 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下面我们从三个层次来具体解释一下狭义上的民生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问题。就是要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否生存。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等。 (就是要考虑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吃上饭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 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 (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 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 消除歧视, 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等) 就是要考虑每个社会成员在能吃上饭之后如和能吃饱饭。

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力的大幅度提升, 就应考虑如何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 (如: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教育服务、劳动就业服务、住宅服务、孤老残幼服务、残疾康复服务、犯罪矫治及感化服务、心理卫生服务、公共福利服务等) 。

就是我们在吃上饭和吃饱饭之后, 如何吃好饭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我们应当看到, 这一问题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 目前的中国社会尚未能全面解决这一问题。以上三个层面对民生内涵的解析可以看出, 民生问题实际上有一个规律, 这就是:从现实和操作逻辑看, 民生问题呈现出一种逐层递进的关系, 也为我们今后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方向。”

二、为什么改善民生, 打造幸福中国

我们说:“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 小到柴米油盐, 大到车房医教, 事关人民幸福事, 无不是民生。为政之要在于民, 纵观上下千年, 横览宇内列国, 成亦民生, 败亦民生。可见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也就是第二个大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重要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 改善民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之必需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心向背, 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 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执政”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必须给中国人民带来实惠、带来实际的利益。换言之, 必须大幅度地改善民生。只有这样, 我们党赖以执政的基础才能够得到保持和增强。

(二) 改善民生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之必需。

民生是经济之源, 只有不断的改善民生, 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知道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但在现实的发展中, 消费却是个短腿。我们国家巨大的消费潜力尚未能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民生状况具体如何, 直接关系消费, 对于拉动社会内需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

(三) 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安全运行之必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皇的一句话点出了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一个国家只有人民安居乐业, 国家才能安全运行。随着改革发展进程的深入, 我国进入了黄金发展和矛盾的凸显并存的特定时期, 这就意味着在经济上拥有巨大的活力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相信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都清晰的认识到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大幅度改善民生。但是, 民生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是不可能一蹴而就, 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讲, 更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不断改善和解决好民生问题, 也是对我们党执政的考验。那么我们的党是如何迎接这一考验, 实现幸福中国的呢。

三、怎样改善民生实现幸福中国

我们党历来重视民生, 纵观党史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民生问题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并且关注与改善民生的责任与使命始终一脉相承。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 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不仅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作为国家的根本大计明确地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提出:“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新的一带领导集体不断探索“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善民生的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 “分配是民生之源”,

“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收入分配已成为今日民生的焦点, 群众最关心的收入分配差距和收入增长问题。提出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就是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正常合理的工资增长和保障机制, 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二) 在增加居民出入方面

1.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

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就是要加大初次分配中按劳分配的比重, 到十二五末实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7000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00元以上意味着接近国际标准) 。

2. 加大农村补贴力度, 从衣食住行, 生老病死给农民提供全面保障。

相信, 国家通过以上调节最终能实现“扩中、提低、限高”, 缩小贫富差距, 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实现共同富裕。

(三) 社保是民生之依”

“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胡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提出: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 落实成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 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 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居有其屋, 衣食无忧。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6000万以上。达到13.2亿人, 医保报销比例要由60%提高70%。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全民享有医疗保障的战略目标, 从根本上免除国民疾病的后顾之忧, 切断贫困与疾病之间的链条。虽然说在全世界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宣布已经是全民医疗保障了, 但是从人口绝对数量来说, 我们是13亿多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

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008金融危机之后到09年下半年楼市飙升这段时期, 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引发百姓热议。住有所居, 成为百姓梦想。

十二五时期, 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 (户) , 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 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各地积极响应。例:黑龙江省去年70万套投入使用圆了数百万人民的安居梦。而且2010年黑龙江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占全国10%还多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建成保障性住房15万套, 力争提前一至两年, 完成“三棚一草”改造任务。相信, 在国家政策和地方的努力下, 老百姓生活一定会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居有其屋, 衣食无忧。

(四) 文化是民生之魂。

在建设和谐社会, 打造幸福中国的今天, 民生已经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之类物质层面的东西, 它还应当包含文化的层面。文化也是民生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民生”理念的顺势而出, 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文化民生, 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 也就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命的安顿问题。国家的发展, 民族的振兴都离不开强大的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并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

相信在国家的引导和大力度的投入下, 定能疏通文化民生的脉络, 让民众时时处处浸润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之中, 感受到文化生活的便捷和美好。

国以民为本, 民以生为先。以上国家改善民生的举措都充分的迎合了百姓期待, 相信我国的改善民生政策将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完备。

8.携手打造幸福课堂 篇八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感受学习趣味

本节课理论知识较多,如果老师只单纯讲解概念,不仅费时费精力,恐怕效果也不好。如果自始至终设置一个情境,依据情境的不断变化,引出不同的问题,将问题置入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点拨,完成教学任务就轻松有趣多了。所以,丁老师在上课时巧妙设置情境。

多媒体展示情境一:八年级学生小江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最近却一直郁郁寡欢,原来天有不测风云,小江的爸爸身患绝症,医生已经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一家人开始谈论爸爸的财产继承问题,爷爷、奶奶、妈妈、叔叔都说自己有继承权……爸爸留下的财产主要有:五间私房,承包的一间书屋,一辆低价购得的赃车,还有存款10万元。此外,他的著作《生日》和《我的经历》出版,出版社将送来3万元稿费。小江爸爸这些财产都能继承吗?

多媒体展示情境二:不久,小江的爸爸因病去世,小江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一直争执不下。爷爷说:“咱们都是一家人,大家都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妈妈说:“叔叔总有一天会成家立业的,他不能继承遗产。”面对家人的争议,小江感到很纠结,他们说的好像都有道理,到底谁说得对呢?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我们虚构这些情节,在这两个情境里设置了两个不同的问题,比直接、生硬地拿出“作为遗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哪些人属于继承人范围?”要生动得多。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后,学生心中产生疑问,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由于思想品德学科抽象性、理论性较强,有些观点晦涩难懂,利用多媒体将情境直接展示出来,能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印象,调动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创建幸福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二、精心组织教学,在过程中体验快乐

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自潜能的舞台。作为老师要义不容辞地去设计、创造这样的课堂,有效地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营造宽松、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

带着情境一中的问题,老师分析了遗产继承的条件,学生们马上开始抢答问题,接着得出结论:承包的书屋和低价购得的赃车都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然后,老师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观点一: 爷爷、奶奶认为五个人都有权继承遗产。

观点二: 妈妈不同意,认为叔叔不能继承遗产。

究竟谁的观点对呢?老师没有立刻拿出结论,而是分析了继承人范围及依据、继承人顺序、财产继承份额分配原则等问题。学生豁然开朗,纷纷举手发言,原来叔叔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小江爸爸的遗产。接着,老师继续展示:

多媒体情境三:小江纠结的心总算释然了,正在这时,有人敲门了……正当小江的家人准备分割遗产的时候,小江爸爸的律师来到小江家,拿出了小江爸爸生前的遗嘱。遗嘱中提到:小江是未成年人,要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小江;父母年老体弱,四分之一留给父母;另外四分之一给小江的妈妈。小江继承的份额暂时由爷爷奶奶和母亲共同管理。

原来,小江爸爸生前已立下遗嘱,学生看到这,心中又有了新的疑惑: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究竟有什么区别?小江爸爸遗产究竟是按法定继承还是遗嘱继承呢?

老师在这里采用了“留白”,由学生自己看书学习,然后抢答。教室里一片寂静,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在凝神静思,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胸有成竹举起了手,参与学习的劲头十足。老师释疑后,继续播放故事:

展示情境四:半年后,小江的妈妈另嫁他人,叔叔也自成家业,他们对爷爷奶奶都不闻不问,一家人的生活全靠邻居照顾。为此,爷爷奶奶立下遗嘱:死后房产送给邻居,存款由小江继承。爷爷奶奶去世后,叔叔要求继承父母的遗产,要求小江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小江的妈妈也以小江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小江应继承的遗产。

老师提出问题:叔叔要求收回房产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爷爷奶奶将遗产赠给邻居的做法合法吗?面对叔叔和母亲的做法,假如你是小江,你会怎么办?

看到展示和问题,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有的学生为爷爷奶奶感到惋惜,有的为叔叔不尽孝道感到气愤,有的对妈妈的自私自利嗤之以鼻,有的为小江打抱不平。

此时,老师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达到沸点。十分钟后,学生开始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本小组的观点。这种组内讨论、小组发言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汇集了小组成员的智慧,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上的问题最后也被各个击破。

构建高效而快乐的课堂,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展示,让学生在小组中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在学习中建构,他们才能在自我发展中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他们才能感受来自探究与创造的幸福。

三、认真总结反思,在收获中回味幸福

“学而不思则罔”,对一节课的认知活动进行反思自悟,既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更新升级,也是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的必由之路。

正当学生处于兴奋时,老师又设计了模拟法庭,由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书记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就本课案例进行法庭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们唇枪舌战,言辞激烈。他们既明辨了是非,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升华了情感。学生的潜能再次得到挖掘,师生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他们共同积极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接着,老师归纳小结了未成年人享有继承权的法律依据,和学生一起复习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等知识点。随后,老师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类似小江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该把金钱还是亲情放在第一位?是该见利就上还是互谅互让呢?

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外,还要注重情义,发扬互谅互让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的学生说,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课堂的最后,老师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留白给学生反思和自悟。学生通过反思、自悟后,必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上一篇: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标语、宣传语下一篇:区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