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2024-07-02

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精选12篇)

1.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一

“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2010年10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是对新农村建设品味和内涵的提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自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座谈会以来,我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立足街道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科学分析本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以自然村建设为突破口,将桥头铺村下坞自然村作为示范点,强力推进美丽和谐乡村建设。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背景与项目简介

竹峰街道位于宁国市区南大门,东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山园区,西邻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皖赣铁路和S215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青龙湾水库有三分之二的水面位于桥头铺村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宜人。2009年,市委在《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决定》中,将竹峰街道定位于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竹峰街道党工委确定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新竹峰”的目标,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千亩蔬菜和万亩毛竹三大工程,把竹峰打造成一流的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和优质的有机农产品供应地。下坞自然村位于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竹峰入口处,是桥头铺村委会和周塘旅游码头所在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该自然村共43户,常住人口161人,经济来源以餐饮服务、水上运输和水产养殖为主,人均收入7800元。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也逐年高涨,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品味和内涵,建设美丽和谐乡村,也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了加强对美丽和谐乡村建设的领导,街道成立了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成立了统筹发展办公室,抽调专人办公;制定了实施意见,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到村督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保证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宣传先行,层层发动。我们一方面组织处村干部深入农户宣传,另一方面要求村党总支利用各种会议反复宣讲。同时,在村口公示项目建设平面效果图,树立标语牌,使村民家喻户晓。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建立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统筹资金,加大投入。在美丽和谐乡村建设中,我们积极整合项目,统筹资金,加大投入,推进美丽和谐乡村建设。首先,坚持森林景观化的发展战略,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万亩毛竹工程。充分运用奖励扶持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共投入400多万元,完成库区毛竹造林4300多亩,有效保护了库区资源,也保证了青龙湾的原生态,为美丽和谐乡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引擎,注重引进资源环保型的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综合开发企业,为推进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增加了新的动力。引进马鞍山客商,投资100多万元,扩建三星级酒店天缘山庄;引进自然农园开发公司,先期投入300多万元,建造三星级休闲度假山庄;引进森林湖科技园投资500万元,扩建划海山庄,计划于今年底完成。第三,充分利用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和民生工程,积极争取财政“以奖代补”资金,共投入 万元,先期完成了青龙湾标志性建筑和周塘码头主干道路建设,为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第四,街道和村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分别投入 万元,建设青龙湾文化广场和护坡绿化;鼓励和动员村民参与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投工投劳 人次。

三、建设思路与成效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周塘码头公路为主线,以青龙湾标志性建筑为起点,以青龙湾文化广场为中心,以码头整治和护坡绿化为两翼,将四点一线建成一条靓丽的旅游风景线;将示范点建设成宜居的现代农村和品位高、生态美的青龙湾东大门,努力提升周塘景区的形象。

一是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以公路硬化为突破口,同步进行入口、码头、水利堤防综合配套。先期建设周塘景区入口和主干道路,在入口处建成青龙湾标志性建筑牌坊一座,硬化周塘码头主干道路 公里,实现户户通道路全部硬化,公路到户率达 %以上;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新建饮水工程 处,全村 %以上群众用上清洁自来水,新修平湖长堤 米;码头整治方面,示范点农业综合生产和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狠抓“两改一推”工作,着力建设环境优美、整洁文明的人居环境。全示范点共改水 户,改厕 户,新建沼气 口;新建垃圾池 处,排污管道 米,修建旅游公厕两座,安装路灯 盏;聘请保洁员3名,负责垃圾清理工作。走进周塘景区,农户院墙整齐美观,庭院干净整洁,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改观,旅游环境也同步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是生态绿化及时跟进。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大力实施青山绿地工程,在周塘码头主干路两旁建设绿色长廊,绿化带干净整齐。同时,将沿码头公路一侧的护坡全部绿化,栽上了树,种了竹子,还铺了草坪,推动生态环境由绿化向生态化和景观化的提升。

四是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先后建起了的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各类活动室已全面对村民开放,并适时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重点建成了青龙湾文化广场,广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品味较高,现代与传统共存,人文与自然和谐。既有健身器材,也有篮球场和乒乓球桌。广场内芳草凄凄,绿树成荫,紫藤蔓绕,漫步其中,或凉亭小憩,令人心旷神怡。

我街道美丽和谐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先进乡镇比较,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仍存在资金紧张,力量不足等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高标准,严要求,把我街道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推向新的高潮,全面按时完成美丽和谐乡村建设任务。

2.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二

一、基本情况

1. 乡村医生的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

鄂城区和华容区共169个村卫生室,501名乡村医生,其中男性289名,女性212名,30岁以下42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8.4%,30-39岁111人,占总数的22.1%,40-49岁134人,占总数的26.7%,50-59岁100人,占总数的20%,60岁以上114人,占总数的22.8%。可以看出鄂城区和华容区30岁以下的村医人数非常少,在村医总数中占比很低;60岁以上的村医人数不少,在村医总数中占比较高,仍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

2. 乡村医生的学历水平

鄂城区和华容区501名乡村医生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0名,大专学历28名,中专学历245名,中专以下学历228名。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乡村医生的学历均为中专及以下。此次随机调查的鄂城区和华容区的3名乡村医生中中专学历1名,大专学历2名。

3. 执业资格情况

鄂城区和华容区501名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36名,注册护士35名,乡村医生406名,卫生员24名。可以看出,两区绝大部分乡村医生都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

4. 现有乡村医生执业场所(村卫生室)建设和执业准入情况

鄂城区98个村卫生室中94个有办公场所,92个通过了标准化村卫生室验收;华容区71个村卫生室中69个有办公场所,69个通过了标准化村卫生室验收。村卫生室内目前具备的医疗服务设备仍仅限于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表“老三样”,无化验设备。此次被调查的3名村医中2名村医表示村卫生室设备基本能满足需要,1名村医认为当前医疗设备并不能满足行医需求。《鄂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局等四部门<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州政办发[2012]98号)文件明确规定乡村医生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它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许多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的乡村医生不愿在基层卫生室行医,鄂州市乡村医生队伍中真正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的人数较少。

5. 乡村医生与乡镇卫生院的关系

鄂州推行镇(乡)村一体化管理。在不改变乡村医生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两独立”的一体化管理,即统一规划和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鄂州下辖各区采取以钱养事的方式,在卫生院配备2-3名,具体承担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货款结算和监管,以及医保结算和监管工作。

6. 养老保障情况

鄂城区306名乡村医生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村医人数仅为19人,其下辖10个乡镇中仅泽林镇的19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乡村医生自2014年开始由镇政府出资为其购买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均年缴费额为1600元,人均年保障额为4800元。华容区168名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除了村医自己参加新农保外,退休后并无其他渠道的养老金来源。华容区近年屡次发生村医为其退休后养老问题上访的情况。就鄂州全市而言,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除鄂城区泽林镇19名45岁以下的村医外其他的乡村医生均未得到解决。

7. 乡村医生的经济收入

鄂州乡村医生的收入因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而有着些微差距,但差别不大。2014年鄂城区乡村医生人均年收入23141元,华容区乡村医生人均年收入24432元。随机调查的鄂城区泽林镇泽林村卫生室、楼下村卫生室和华容区段店镇中咀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2014年行医收入在18000-24000元之间,3名村医均表示收入较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当被问到“您认为对于村医而言最好的归宿应该是什么”时,3位村医中1位回答“等待机会,找个挣钱的职业转行”,2位回答“扎根乡村做一辈子村医,期待待遇提高,有养老保障”。可以看出,村医对目前待遇情况不甚满意,认为该职业付出多,获得少。

8. 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情况

2014年,鄂城区参加培训村医479人次,培训时间7天,华容区参加培训村医390人次,培训时间4天。鄂城区泽林镇楼下村村医表示近3年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3次,鄂城区泽林镇泽林村和华容区段店镇中咀村村医表示参加了3次以上。3位被调查村医均表示培训效果不甚理想,大部分是为了完成任务,并未实实在在学到知识。另外,湖北省卫计委要求全省乡村医生每年须在华医网上在线学满100学时,据被调查的村医反映由于工作繁忙该途径并未对知识更新再学习起到实质帮助。目前各类形式的培训多半流于形式,村医无法真正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建议乡医的教育培训要符合农村实际需求和乡村医生自身需求,且对培训机制的监管仍有待加强。

9. 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的评价

此次随机调查的3位乡村医生均能够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村民认为村医为自己看病提供方便,平日生活中能够为自己解决一定的健康问题。但也有少数村民反映有的村医为了多赚钱,药价收费高,用药不实在,故意拖延看病周期。

二、鄂州乡村医生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乡村医生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且文化素质偏低

老龄化趋势严重已成为制约鄂州乡村医生队伍发展建设的关键因素。鄂城区和华容区乡村医生中40%以上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村医,鄂城区和华容区30岁以下的乡村医生占比分别为7%和11%,乡村医生队伍“青黄不接”现象较普遍,老龄化趋势已经显现。随机调查的3位村医均表示不愿意子女从事村医职业,认为任务繁重、收入低、风险高,当被问及“您是否有接班人”时,仅有1名村医表示有,其他2名村医都表示没有。鄂城区和华容区近年来乡村医生队伍人员不稳定,每年均有人员流出,且村卫生室很难招到新人,有的年轻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进来,往往干不了多久便辞职,目前许多村卫生室实在缺人就招聘些临时工作人员顶替。另外,鄂州大多数村医为中专或中专以下学历,部分村医业务知识较缺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越来越难以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2. 乡村医生的收入低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公共卫生项目已在鄂州全面开展,村医的任务越来越重,目前鄂州乡村医生的收入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村医接待患者时发生的基本医疗服务费;二是村医配合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参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所取得的经济补助;三是国家针对村医零差价的销售基本药物的经费补助。村医通过类似于给患者看病这种医疗服务所得到的直接经济收入在收入中的占比逐渐减少,而来自政府的公共性质的卫生服务补贴、零差价销售基本药物获得的政策补助等经费补贴已成为其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直接导致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比过去降低了。3位被调查的村医2014年的收入较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前分别下降了20%、40%和33%。由于收入过低导致鄂州少数地方仍存在乡村医生为补贴收入抬高价格销售药物的情况。

3. 乡村医生养老无保障

鄂州市绝大部分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退休后只能按照新农保标准领取每月50-60元的养老金。这与乡村医生多年来辛苦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付出不相匹配。鄂州市目前许多超过60岁到退休年龄仍然工作在乡村医生的工作岗位上,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退休后无养老金,生活成问题,不如继续从事该工作赚取生活费,另一方面是因为广大已过退休年龄的村医迫切期盼国家尽快解决退休养老问题,担心一旦过了退休年龄离开村医工作岗位,而后国家有相关养老方面的政策落实会由于其不在岗位而享受不到,所以许多村医虽已年过六旬仍工作在农村基层医疗一线。此次随机调查的3名村医均希望退休后养老金能达2000元/月。

4. 乡村医生队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鄂州农村医疗卫生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乡村医生不愿留在乡村服务基层,其中多数人考取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后,都选择到薪资待遇更好的大医院就业,加之外出务工经济收入远高于在农村微薄的行医收入也成为了青壮年阶段的乡村医生“外流”一大原因,另外医学专业毕业生普遍觉得做乡村医生没前途,大都不愿去农村发展事业,目前留在农村的乡村医生也很可能会转行,鄂州乡村医生这一医疗卫生队伍面临不稳的危机。鄂城区下属村卫生室自2010年后就没有招到人,只能招聘些临时工,目前仍有许多村卫生室缺人。

三、建议

1. 加强在职培训

适当建立乡村医生定期考核机制,鼓励采取自学、函授和进修等多种形式进行医学学历教育和在岗专业培训,学习考核结果与工资、聘任结合,使乡村医生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主动、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2. 吸引人才加入乡医队伍

政府应该鼓励高校毕业生、执业(助理)医师和退休医生到村卫生室任职。制定向基层倾斜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从事卫生服务工作,不断改善基层卫生人才紧缺的问题。定点招生、定向培养的办法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定向培养应届高中毕业生,根据考生志愿意向、定向择优录取到医学院校,录取后签订培养协议,参加定点培养学校的医学专业学生要进行为期3年的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市辖范围内的各村卫生室工作,约定相应服务期至少3年以上。学生参加乡村医生定向培养期间,按规定可享受助学、贷款、奖学金政策。地方部门可制定相关吸引医学人才的计划,在工资待遇、住房、进修学习等切身利益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与毕业生签订服务协议,约定服务期限,落实人才细则,充分保障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有“流出去”又源源不断“走进来”。采取措施鼓励执业(助理)医师加入乡村医生队伍,或可采取经济补偿形式鼓励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医师考核,考取执业医师证。

3. 彻底解决村医养老问题

尽快解决好乡村医生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建立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区别乡村医生的不同情况,实行政府财政统筹,多渠道筹措资金,将乡村医生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可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养老保险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乡村医生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提供养老保险,从而解决好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问题。对在岗乡村医生,建议采取政府补助,个人适当缴费的办法,将其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对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满20年以上并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乡村医生,根据乡村医生的工龄给予一定的按月或者按年补助、补偿,从养老保障层面稳定农村医疗卫生队伍,让广大乡村医生能够安享晚年。

4. 提高乡村医生收入

医改前乡村医生待遇主要从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获得,主要收入来源于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性提高。现在实现基本药物制度、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尽管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是与其原来的药品利润比起来相差甚远。此次随机调查的3位村医,有2位认为目前村医的月工资达3000元以上较为合适,1位认为达2000元以上较合适。建议政府提高补偿标准,使乡村医生每月各项收入加总超过3000元,可起到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5. 加强基药监管

加强基药监管

其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将日常监管、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强化宣传,提高百姓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知晓率,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强化大众监督,让百姓实实在在受益。另外严格执行投诉和举报制度,在各村卫生室及其他显眼位置统一悬挂投诉和举报告示牌,向百姓告知关于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因违规收费等需投诉和举报的受理机构和电话号码,对违规村卫生室和相关人员进行严惩,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目前,地处湖北省东部的鄂州市乡村医生的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学历低、工资低,在岗培训流于形式且无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养老无保障,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差。应加强对乡村医生在职培训,建立考核机制,吸引人才加入乡医队伍,彻底解决村医养老问题,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并加强基药监管。

3.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三

一、数字文化的发展前景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镜像、移动储存、光盘等方式,构建海量分级分布式的数字资源库,以互联网的无线连接传输为平台基础,数字视频的采集传输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这才叫数字文化。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服务等基本内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群众文化的新界面,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手段。全面认识数字文化,走进数字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文化有利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数字文化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全面认识世界,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字文化推广和运用,可使群众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文化信息传播更为快捷。数字文化不受地理和区域的限制,可以缩小城乡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数字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信息共享工程是群众文化工作心得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把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不断传输到基层人民群众中,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有利于推广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知识、医疗保健知识,为农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满足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文化道德素质的需求。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行共享工程,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是基层文化事业增强了活力,充实了服务内容,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促进了文化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成为文化工作的新亮点。

3.数字文化有利于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味,数字文化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生活方式,是全新的生活理念。真正做到座拥一席地,知晓全天下。荧屏装地球,俯瞰全世界,时刻关注着世界各地的变化。鼠标一点,畅游在法国的香榭丽舍的大街上,也可以陶醉在世界音乐殿堂维也纳古典名曲中,也享受工程式赛车带来的快感和刺激,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加了生活情趣,提高了生活品位,增加了幸福指数。

二、乡镇信息共享工程的现状

目前,信息共享工程以及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于经济建设明显滞后,造成信息共享工程以及数字文化建设滞后原因,主要是由于各个地区认识上的差异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造成的。如今我们的信息共享工程以及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由于受地区经济能力以及文化差异的限制,乡村未将共享工程列入议事日程,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共享工程的必要性。对于数字文化了解甚少,认为数字文化带来的直接受益少。许多乡村有效的工作机制尚未搭建,信息共享工程的发展存在缺人员、缺技术、缺资金等。以我市为例,全市乡镇基本上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而村级只有79家,大多数是一根线、一台电脑,放在书记或村长办公室,要不放在大厅,既没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专职管理员。这样的现实状况,距离上级的要求,相差甚远。

2.信息共享工程技术平台尚不完善,由于所处地区不同,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边远地区山高路远,传输技术和数字文化服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制度管理、资源整合、服务机制上差距,造成的技术水平较低,也是阻碍乡村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3.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不平衡,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推广与建设,构建村级共享工程服务网点,达到进村入户,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现在乡村共享工程的推进确实存在着不平衡性。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共享工程的推进,出租,外包,变成变相的网吧,收取一定租金,这种个别现象也是存在的,有悖于我们办事的初衷。全面整体推进乡村服务网店是共享工作的重点,只有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均等地享受到数字文化带来的精彩和便捷,才是政府推进信息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

三、提升乡村信息共享工程, 着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

信息共享工程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内容,是落实文化惠民和新农村建设的公共亮点。要使工作出成效,有成绩,必定要有一套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一套切实可行考核激励机制,一套因地制宜监督措施,来推进信息共享工程。

1.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是推进信息共享工程的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推广工作的领导,组织专门班子,开展调查研究、提高认识,明确重点和意识。将信息工程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年度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设立奖励机制。构建市、乡、村信息工程框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2.加强技术平台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推进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服务。资源建设始终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省份中心、市中心要依托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环境,建立电子阅览室,为群众提供绿色上网空间,并积极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为乡、村基层服务点提供硬盘、光盘并提供技术服务。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为群众开设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同时,采取深度链接的方式,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高层次文化单位、适合文化共享工程的互联网数字资源纳入文化共享工程网站的整体服务框架中,丰富信息工程以及数字文化建设的内容。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并尽可能提供全面共享。

3.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信息共享工程的最终目标,信息共享工程要特出公益性,强调政府主导。财政投入是推进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根本保证。市、乡二级财政每年必须保证有资金投入支持信息工程建设。设立奖励办法,让他们干有动力,行有目标。着重搞好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可采取多元投入,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以加快共享工程推进,提高覆盖面积。要体现“三贴近”的原则,把着力点放在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上。增加农业科技知识、农村生产生活等方面内容,做到雅俗共赏,增强针对性、大众性、实用性。推进基层服务点建设是信息共享工程的重中之重,要大力发展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服务网络。通过村级“农村书屋”这个“平台”,构建村级社区服务网点建设,整合传媒资源,以互联网为龙头,有线电视、党员远程教育为基础,把触角延伸千家万户。实现市建有中心,乡建有基层服务点,努力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工作。完善服务机制,做好本辖区各级网点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绩效考核工作。发挥信息共享工程的应有的作用,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4.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篇四

xx村位于xx市东南30公里处,乡政府东4公里处,东临xx村;西临xx村;南靠xx至xx公路。全村共260户,人口803人,耕地2200亩。村两委班子健全,党员34人,村民代表16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经商、入企打工和农业种植。

二、“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1、种植国槐1700株,白腊300余株。村庄内累计树木达5000余株。

2、新改厕所53座,该村所有住户全部进行了改厕。

3、清理垃圾1400余立方米,杂草杂物110余车,拆除违章建筑4处,拆除老土房6处,清除村内垃圾池7个,旱厕6个。目前,该村两条主街道、16条伙巷、267处住宅的垃圾全部进行了清理,没有一点死角。

4、清洗村南排水沟300延米,清洗村内坑塘4个,周长1500米,面积约85亩。

5、喷刷墙面3.7万平方米,全村房屋全部进行了粉刷,没有一点死角死面。并绘制文化墙320平方米。

6、围挡彩钢板310延米,竹竿围挡村内菜园830延米。

7、修整村内两委办公室6间,120平米。

8、发放垃圾筒280个。

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制度。5名村干部包5片,34名党员员分包260户,确保宣传认识到位,垃圾清除到位,工作支持到位。二是典型带动机制。选择50户庭院清洁,对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的户作为美丽庭院典型示范户,带动其它各户。三是“四个一工作机制”,即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具体的工作方案,单独一本台账,一套工作班子。四是多渠道融资机制。即充分用好用足政策争取一点,乡政府支持一点,村内坑塘等集体资产市场化动作筹集一点。村在外名人赞助一点的办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修建村内公路4条,约2公里,13000平方米。

2、围挡四个坑塘约1500延米,将村南坑塘和村西坑塘全部改造成水上公园,沿坑修建景观带,坑内修建水上走廊和水中亭台。

3、在村南建牌坊一个。

4、村北修建占地约50亩的生态公园一个,种植观赏树1500余株,种植草皮8亩,安装石桌、石凳、木桌、木凳各6套。中心修建1000平方米休闲广场一个。正北修建大型影壁一个,记忆走廊一个(主要陈列过去的生产生活用具和旧照片),发展走廊一个(主要陈列发展变化的照片及未来规范)。

5、新增照明路灯28盏。

6、打造美丽庭院200户。

7、绿化美化村南妇女号排水沟500延米。

8、组建卫生保洁队伍一支。

9、各街、各巷建标识牌。

5.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五

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我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整治工作,创建了都坡、老杨和新杨村等3个自然村融为一体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形成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依规实施、事后奖补”的西约模式,通过西约模式带动引领,全镇新农村建设实现稳步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镇下辖13个村(居)委,共有贫困户444户,贫困人口89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78户559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66户336人。其中光辉村、东约村、五星村、南约村和西约村五个相对贫困村,共有贫困户236户,贫困人口498人。目前,我镇省定贫困村53个自然村工程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竣工验收的有49个,5个省定贫困村已完成区级示范性验收。我镇已支付乡村振兴省级资金4280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100%。

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我镇非贫困村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共有66个,其中,有66个自然村启动了“三清三拆”,有40个村完成“三清三拆”,完成率为60%,已完成本任务,有51个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清理巷道乱堆乱放498处,清理房前屋后杂草垃圾1599吨,清理淤泥障碍物13561.5吨;拆除旧房

猪牛栏1909间,共计83458平方米;整治垃圾乱堆乱放603处。

二、主要成效

(一)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实现村道硬化。我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基本完成村内道路硬化。二是生活垃圾处理有序进行。我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已按照每50户配置一个保洁员的标准配置了59个保洁员,已完成140个垃圾收集点的建设,建立了自然村保洁制度,实现高效率的“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完成了文化设施建设,53个自然村建设了文化广场项目,36个自然村建设了文化室。四是实现雨污分流。我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已完成雨污管道铺设,实现雨污分流,并实现了人畜分离,已按照实际需求建设了53个标准化公厕。

(二)培育了乡风文明,促进村民团结。

通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党支部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自然村民理事会发挥协调作用,带动外出乡贤捐资捐物,带动当地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提升村民凝聚力,促进村民团结,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三)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西约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已超过3万人次前来旅游参观,农产品展销中心、农业产业体验中心等一批新型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后将全面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做法

一、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把“党员发挥作用在先”这一理念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

加强引导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自觉学习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清拆自家废弃房屋、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等环节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动员村中党员干部参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村民“要我建”思想转变为“我要建”思想。

二、点燃村民理事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解决村民“等靠要”思想。

发挥理事会作用,实行理事会成员分片包户,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和群众发动工作。引导理事会成员主动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等,示范引领村民参与。引导理事会搭建起镇委、镇政府、村委和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主动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镇村反映研究,确保聚民智顺民意,实现建设贴切实际、村民热情参与、群众满意成果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规划引领,激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让村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成效。

要实行规划先行,一方面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避免脱离实际或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让村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愿景,增强村民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要充分发挥村民的建设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当中,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

与,强化与外出乡贤的沟通联系,引导、鼓励外出乡贤通过捐资捐物、参与村民的宣传、动员、发动工作,让乡贤成为新农村建设一支重要力量。

四、融合新农村建设契机,逐步推动农村乡风文明、产业兴旺,让村民体验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合宣传动员契机,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新农村建设观,逐步克服村民一些落后的思想意识和习俗。通过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和献言献策,把村民凝聚起来,增强村民对居住地的认同感、归属感。利用标语、宣传画,充分继承和发扬

“贤”、“孝”等优秀本土传统文化,利用建成的公园、广场、舞台等文化场地,倡导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娱乐方式,提高村民的思想信念、道德水平。充分利用建设成果,结合村中实际,发展民宿、农家乐、农产品超市等乡村旅游业,培育“看乡村景、呼乡村气、感乡村情”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目前的建设成效只是初级的成果,距离美丽宜居村的目标仍需动员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强建设。

二、村庄建设效果的维护及村庄日常的管护机制存在卫生保洁效果不高,家禽放养的现象。

三、产业发展尚未形成高效持续性,仍需拓宽拓展,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五、下一步计划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整治项目。

除了村庄基础整治项目(垃圾收集点建设,雨污分流建设,文化室、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村巷道硬底化,入口标志景石)。剩余项目(绿化美化、外立面整治、路灯)仍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将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村庄建设的美观程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二、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成果管护机制,引导村民自觉维护建设成果,实现村容村貌焕发生机。

要加强村民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环保意识。要实行保洁管护责任制,由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示范引领村民参与保洁管护,责任区域实行定期评比,让村民自己来监督,以他律变为村民自律。

6.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六

**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项目,是县委、县政府18年启动的第一批30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以XX为重点,集聚产业、文化、生态要素,打造集休闲垂钓、花海观赏、红枫长廊、水果采摘、精品民宿于一体的特色小镇项目。该项目位于XX乡枫林村,规划面积X个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个平方公里,按旅游规划分成X个区,分别是“综合服务区、养生养老区、康体休闲区、文化创意区、农业休闲区、亲子拓展区”。

该项目自春节后开工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点领导高度重视,经常过问、经常调度,特别是罗书记每周都要调度一次,经常亲临现场办公,解决重要节点问题。体育局、城管局(园林路灯所)、旅游局、林业局、水利局等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截止目前,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多次迎接上级部门、领导的调研参观,取得一定成效。

一、前期项目实施情况

1、垂钓基地建设。体育局、老年体协、钓协自去年底开始规划建设,共改造原有3口池塘,于今年3月底基本完成了两个竞技池、一个休闲池的建设。完成了经营管理招投标,目前已开始运营。

2、红枫长廊建设。自XX南出口到XX道路两侧,于今年3月底基本完成了以红枫为主的行道树种植,形成了红枫长廊。

3、XX南出口到XX的山体绿化。结合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自XX高速XX南出口到平江大桥、XX周边的山体,除岩石上无法栽种外,其余能种植的地方均种植了以杜英、枫树、杜鹃花等共几十万株的树木花草。

4、枫林花海建设。5月1日前,完成土地流转120余亩,种植了一串红、醉蝶花、波斯菊、向日葵、荷花、硫华菊等多个草花品种,形成了枫林花海,吸引了十多万游客到花海赏花度假旅游,社会效应巨大。

二、正在实施的项目情况

1、核心区域的改造提升。经过几轮的调整规划,目前已完成核心区域的地形整理,正在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现陆续种枫树、榕树、紫玉兰、雷竹等绿化树木。下一步将马上启动停车场、公共厕所、山体栈道等园建项目,已定于7月18日开标。

2、枫林河(渠道)及游步道建设。项目于5月份完成招投标,6月上旬签订施工合同后现已进场,变更设计(枫林段边坡取消,河底宽由4米变更为3米,整条线路多数竹林树木无法保留)后正在进行河道整理。

3、枫林花海游步道建设。规划方案已经出台,并与枫林河道两边游步道衔接,现在正在清理场地,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4、周边房屋立面整治。现已经正在进行当中,主要与XX房屋立面相统一。

5、坟墓搬迁工作。XX镇、开发区、农粮局、XX乡正在开展坟墓搬迁工作,从XX高速南出口到XX周边,应迁坟墓XXX穴,目前已签订协议XX穴,已搬迁XX穴,未签协议还有XX穴。其中开发区任务XX穴,已签协议XX协(搬迁X穴);XX镇任务XX穴,已签协议X穴(搬迁X穴);XX乡任务XX穴,已签协议XX穴(搬迁XX穴);农粮局XX穴,已签协议X;XX乡XX穴,已签协议X。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旅游点十月基本成型”的工作目标,时间很紧,只有2个半月的时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任务欠帐还很大,需要各单位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倒排工期,按照时间节点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省级4A乡村旅游点必备项目建设。根据旅游规划,确定申报4A乡村旅游点必需要建设的项目有17项(现仅完成花海1项),这些项目如果要做需要尽快落地,要明确由哪个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同时,由旅游局牵头开始着手准备申报省级4A乡村旅游点有关材料。

2、核心区域的相关项目建设要尽快启动实施。城管局对确定的实施项目落实施工红线,XX乡负责做好征地或土地流转工作,供电、移动、电信等部门负责做好杆线迁移工作。山体栈道建设涉及的坟墓(XX镇东街肖运生)搬迁要加快。

3、枫林河(渠道)整治及游步道建设。要尽量保留现有的树木生态,加快施工进度,首先完成花海范围的建设,做好与花海游步道的衔接工作。

4、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建设许可等手续办理问题。请国土、建设派专人负责,指导建设单位完善相关手续。用地要素保障方面,请国土部门拿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保项目建设用地,使被征地农民能够依法办理失地农民保险。规划建设许可方面,是不是一定需要,如果需要,请城建局指导好项目业主,完善报建手续。

5、精品民宿、参观节点打造问题。要围绕参观线路进行整治提升,包括道路提升、房屋整治、文化提升等等。精品民宿的打造也要确定模式,是纳入招商还是政府投入,确定模式再决定哪个部门来组织实施。

6、坟墓搬迁工作。XX镇、开发区、农粮局、XX乡要各负其责,XX镇、开发区、XX乡负责的坟墓搬迁,要包签协议、包补偿、包迁移、包安置。农粮局的要包签协议、包补偿、包迁移,安置到公墓区的问题与民政局、XX乡共同解决。

7.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七

一、学校基本情况

占城镇许集小学始建于1934年,是一所有着84年历史的村级小学。2012年初,学校借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的东风,在原址拆除重建后于2013年再次投入使用。新建成的许集小学占地9000平方米,校舍2560平方米,生均9平方米;绿地2140平方米,生均7.5平方米。

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一口,微机室一口。另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图书室、仪器室、劳技室、科学实验室及心理咨询室等专用教室。学校为各科室及全体教师配备办公电脑17台,人均1台。各班级全部装配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课堂教学,另有多媒体教室一口,用于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微机室配备学生用电脑50台,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有电脑全部接入光纤网。

可以说,近年来,许集小学在办学条件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挖掘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农村孩子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孩子的综合素养,我校积极申报创建乡村学校少年宫。

二、活动开展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以“传承传统文化,挖掘乡土资源,积极营造适合少年儿童生命自由成长的文化氛围”为办学理念。先后确立了以“新童谣教育”和“经典诗文诵读”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围绕学校特色,我校着眼于“一砖一瓦会说话、一花一草皆育人”的目标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围绕学校特色打造出“童德路”“童画墙”“童规梯”“童心广场”等文化景观,使得校园布局规整、功能完备、美观大方。创建乡村少年宫以来,我校积极拓展乡村小学的教育服务功能,丰富乡村孩子的课余文化生活,让更多乡村孩子享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我校依托学校自有的场地和师资,通于对学校教学设施进行改进修缮,倡导教师义务执教,尝试开设了阅读、手工、体育、书法、科普、体操等活动项目,向孩子们普及文化、艺术、体育、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眼界,发展他们的特长。

工作中,我们立足乡村小学的实际,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组织活动。一是在校学生的少年宫活动可直接在本班教室进行。比如学校传统的“经典诵读”和“童谣诵读”活动主要在班级内进行活动。二是各功能科室与少年宫活动并用。学校的微机教室、书法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等同时也是少年宫的主要活动场地,各科室都由学校安排相关教师负责管理和辅导工作。三是积极拓展校内外活动资源。学校积极与校外联系,定期将少年宫活动带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等。

三、活动阶段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开展,我校在各方面都发生变化,校园氛围为之焕然一新、生机盎然。

首先,我校的校园更加特色鲜明。“新童谣文化墙”“童规童行梯”“经典诗文展板”“传统文化故事展牌”等设置,让校园无处不育人。围绕经典诗文进行的“晨诵、午读、暮省”活动,让校园无时不响彻朗朗的读书声。

其次,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全体学生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和参与了两项以上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更好,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也显得生机勃勃。

再次,活动开展以来,我校17位教职员工有10人都独立担任了某一活动项目的辅导工作,所有教师全部参与了少年宫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师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兴趣特长,也在边教边学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最后,少年宫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校办学内涵的全面提升,少年宫活动的开展不仅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诸多家长及施教区老百姓的广泛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由于我校地处乡村,办学条件不好。少年宫建设资金的比较匮乏,主要表现在我校少年宫活动需要的体育器械较老旧,科学器材特别是易耗品严重不足,还有艺术科室的相关设备还有一些缺乏。这些都制约了我校少年宫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师资问题。目前我校少年宫活动的辅导老师主要是在校教师义务承担,这是优势,也是问题。说是优势,主要表现在校教师对学生较了解,方便组织和开展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农村小学教师们的课务较重、杂事较多,所以活动开展的准备工作常不够充分,活动效率不高。二是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普师专业,他们在艺术、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有限,对学生的辅导不够专业有效。

五、今后的打算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争取把乡村少年宫这件事越办越好。

1.改善办学条年。我校将坚持多措并取,一方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继续加大投入,改建少年宫活动场所,增添设备和器材。

2.加强师资培训。为提高活动质量,我校将组织辅导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在相关领域的素养,打造一支专业素养较强的辅导教师队伍,从而让农村孩子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3.引进校外辅导教师。针对某些弱项,我校准备采取外聘几位辅导教师的办法来解决。另外,我们还打算发动和联系社会志原者参与到学校乡村少年宫的活动中来。争取使我校少年宫开展的项目逐渐增多,使活动的规模和气势逐渐壮大。

8.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八

各位领导:

根据市文明办精神,我校“乡村少年宫”建设正在积极开展。现将项目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简介

唐兴小学建于2002年,辐射12个村庄。学校占地11333㎡,现有10个教学班,2个幼儿班,教职工28人。学校环境优雅,水、电、暖设施完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室及其他各功能教室齐全,全部班级配备班班通多媒体设备,于 2003年被评为“济宁市规范化学校”, 连续多年被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二、乡村少年宫初步建设情况

1、邹城市高职校帮扶我校资金4万元,目前资金已经到位。我们投资0.1万元,订做了乡村少年宫各种制度匾牌。改造了美术(书法)室和音乐(舞蹈)室,粉刷了墙壁,更换了窗帘,铺置了地毯,安装了把杆、舞蹈镜等。购买了35个六面体凳、钢琴、电子钢琴和美术书法工具,总投资2.7万余元。

2、成立了乡村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由葛瑞先校长任组长并兼任少年宫主任,教导主任黄孝文任副主任,做到人员齐整,分工明确。

3、我校根据上级通知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现设置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经典诵读、计算机、体育五项活动项目。各类管理制度、活动计划等相应档案材料已制定完成,各小组活动正逐步开展。

三、乡村少年宫下步建设计划

1、我们计划在操场西侧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排球场,预计投资0.3万元,计划购买一套高质量的音响设备和教师用电脑4台,预计投资2.6万元。计划购买艺术类和体育类活动器材,预计投资1.2万元。

2、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少年宫各项建设工作,总结经验,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

唐兴小学乡村少年宫

9.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九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以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以“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结合农村“三大革命”、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的实施,多管齐下、综合施治,以“治脏、治乱、治污”为抓手,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乡村气质。今年年初制定了《xx镇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xx镇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国务院大检查反馈问题排查及非卫生厕所改造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方案》,并成立了xx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领导组。目前,全镇xx户非卫生厕所改造已全部完工。集镇污水处理厂xx公里二期污水管网工程已完成施工。按照市级中心村验收标准,2021年xx村xx市级中心村各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2021年xx市级中心村目前正在进行中心村污水管网和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预计9月份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组织镇村两级志愿者服务队伍向广大村民发出1000余份倡议书,号召全体村民争做文明村民、共建美丽乡村。积极探索“党建+三治”工作模式,推动形成党员引领、党群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开展“十星清洁户”、“美好家庭”、“美丽庭院”、“两香家庭”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年初,根据我镇实际,制定了《xx镇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xx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积极开展2021年度市级中心村**建设工作,对公共区域乱堆乱放进行整治,对村民破败房屋进行拆除,整治村民组房前屋后外围环境、杂物乱堆,村民组池塘集中清淤,村民组非卫生厕所拆除等工作均已完成。公厕改建、排水沟砌筑、道路硬化、外墙涂料、树池砌筑、绿化及亮化工程等已全部完工。镇东村**、xx村**沟两个2021年度市级中心村规划编制、环境整治、卫生改厕以及前期主干道路建设均已全部完成,2021年9月底前,按照市级中心村验收标准全面完成2021年度xx村凤凰中心村、镇东村付家中心村2个市级中心村的绿化、亮化、道路硬化、排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设,确保通过市、县两级考核验收。2021年度我镇**村王背中心村确定为市级中心村,6月底完成规划,12月底完成主体建设任务。

三、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文件要求,xx镇结合清洁工程对全镇8个村及集镇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进行综合整治,坚持常抓不懈,综合施策,促进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未达时序进度。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工作细化不够,少数自然村尤其是偏远自然村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环境卫生问题,未能按照时序进度实现整体推进。

(二)村民参与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升。农民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推动村民自觉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来。

(三)市级中心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自然村面积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多,镇村除了上级补助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配套投入,资金压力较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政治站位,迅速行动落实。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加有力的措施,补齐工作短板,明确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重点。立足彻底改变面貌,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采取有力措施全面统筹推进村庄清洁,厕所革命,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等各项工作长效落实。采取灵活方式方法,广泛发挥乡贤人士和广大群众的力量,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所有可以发挥的力量,用群众监督群众,用先进带动后进。

10.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十

应用系统开发实施情况汇报

由云南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云南大学“十五”211工程子项目—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开发已经初见成效,处于全国高校的中上水平,已经从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部分业务系统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了有机的集成,“数字云大”的基础软件架构已经形成。为逐步实现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电子化、决策科学化,建设一流的校园信息环境奠定了重要基础。先将该子项目的实施情况及2005年计划汇报如下:

一、2003 — 2005年子项目建设内容

1. 二〇〇三年度完成的工作

1)办公自动化系统:2003年6月我校正式启动办公自动化系统,到2004年10月,正式开通的部门达92个,用户数达950余人。目前,各部处、学院之间文件的交换已实现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两办(党办、校办)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网络签批处理的正式公文已经超过一千份。通过密切跟踪用户的使用情况,针对用户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软件进行了修改,先后进行了两次全面升级。学校与各部门、各学院间公文流转和信息交换,学校公文信息电子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学校公文和规定信息的收发文全过程网络流转的目标已经实现。2)文档一体化系统:到目前为止,两办(党办、校办)的电子文档已经实现随办随归,通过文档一体化系统正式移交到档案馆数据中心的电子档案已达270份。档案馆管理人员能通过系统监督所有网络办公文件的归档情况,以防漏归或归档不全,避免“凡文必档”。

3)学生缴费管理系统:云南大学学生缴费管理系统于2002年8月投入试运行。2003年8月改版完成,成功实现了与综合教务系统的对接。自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解决了过去在学生缴费管理工作中由手工登记、统计、数据处理等落后的管理手段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在该系统的辅助下,学生缴费管理工作井然有序,提高了学校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学生缴费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云南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于2003年7月启动。为了满足我校对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迫切要求,保证新开发的系统能够及时应用到实际管理之中,信息技术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现了系统边开发、边测试并及时投入使用,从而使系统的实际开发周期提前了1年。目前,从功能上已经实现了从招生到学生毕业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现了与财务处学生收费系统的对接;从应用模式上实现了学生应用系统、教师应用系统、院级教务管理、校级教务管理、办公查询等不同层面的应用,为全校的学生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学生基本信息资源。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我校的学生基本信息不统一、部门教务管理流程不规范、部门间应用系统不能对接等诸多问题。2. 二〇〇四年度完成的工作

1)综合财务管理系统:综合财务管理系统项目于2004年1月启动。针对财务管理必须严格遵循处理流程的特点,系统基于Netcase的工作流平台进行开发,实现了财务管理的流程化。目前,已经完成了个人所得税管理、票据管理、部门项目财务查询、工资及公积金查询统计、预算管理部分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工作,并已投入试运行。其中,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包括人事审批申报、学院申报、机关单位申报、个人所得税酬金申报、个人所得税酬金单查询统计、个人所得税管理员管理、个人所得税系统维护等功能;票据管理系统包括票据管理员管理、票据申请、发票录入、会计人员核查等功能;预算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用款申请、项目用款查询统计等功能。

2)

校园一卡通工程(洋浦校区):2004年8月启动的云南大学洋浦校区校园一卡通工程,具有电子钱包和身份识别等多种功能,应用于食堂消费支付、超市消费支付、校区公交车费支付、医疗费支付、水电费支付、运动场消费支付、图书借阅、上机上网、宿舍门禁管理、实验室(教室)门禁管理等场所。校园一卡通的应用有助于逐步统一各种身份证件(包括学生证、工作证、身份证、借书证、医疗证、会员证、用餐卡、钱包、存折等);有助于统一各种应用方式的身 2 份认证,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以帐号的方式进入应用系统,也可以利用一卡通通过专用设备(如多媒体终端等)进入应用系统,用户帐号和一卡通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助于通过一卡通完善支付交易系统;有助于通过一卡通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如门禁通道管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体育馆管理系统等),可有效控制学校内各宿舍、实验室、教室及其他建筑物的人员进出情况,并完整记录人员进出信息;有助于通过一卡通加强日常管理(如考勤管理、会议签到、考试管理等)。目前,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3)资产管理系统之一 — 仪器设备管理:2004年9月启动云南大学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开发。该系统将于2004年11月中旬投入试运行,并进行全校资产管理员的使用培训。该系统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 仪器设备的分层管理模式:对于仪器设备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双责任制。

 高效的资产清查:如何有效的快速清查各个部门的仪器设备是多年来工作需解决的难题。本系统采用专用条型码标签打印机与红外扫描枪结合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资产管理员可以利用手持红外扫描枪对各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可以通过PDA(掌上点脑)现场了解每个部门的资产情况,包括已清查的、未清查的。而且,数据可以导回应用系统。

 对仪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流程化的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科可以从源头上对各个部门的仪器设备把关,从仪器设备到货验收至最后的处置报废进行全方位的跟踪。

 灵活的财务对账方式:系统为财务处提供了灵活的数据接口,可实现仪器设备报账单、仪器设备处置单和仪器设备原值变动单的自动对账,并迅速定位相符账、出错账及列出有误账目明细。从而实现财务、仪器设备账目的统一。

 严格的手续追踪:对于涉及仪器设备价值变动、管理人变动和领用人变动的处理流程严格追踪至经办人。使得每一步变动有根有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3. 二〇〇五年度工作计划

1)资产管理系统之二 — 房地产管理及招标管理系统:房地产管理系统和招标管理系统力求全面考虑今后工作或政策的变动对系统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实现学校对其房地产和招标信息的有效管理,使系统能适应资产处一定时期内的变动需求,使用户在管理房地产和招标工作中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如下目标:

 实现学校对房地产管理和采购招标管理的计算机处理和辅助管理,提供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 严格按照房地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业务管理流程;  严格按照采购招标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采购招标业务管理流程;  及时详细地反映房地产使用情况,为领导和业务部门对土地、公房的使用和分配等提供准确科学决策和计划的依据

 及时详细地反映采购招标和资金使用情况,为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准确科学决策和计划的依据。

2)资产管理系统之三 — 经营性资产管理系统:经营性资产管理系统主要目标是加强商铺管理工作,实现财务、商铺管理部门间的数据核对、查询与审计,以便实时、准确、真实反映商铺资金应用情况及状态。

3)校园一卡通工程(校本部):校园一卡通二期工程主要将一卡通的应用范围从云南大学洋浦校区扩充到全校范围,包括:云南大学东陆园、英华园、东二院、龙泉路教工住宅区,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

11.乡村文明行动情况汇报 篇十一

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上半年,我镇实现生产总值17.1亿元,增长12.8%;前三季度,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158万元,增长69.5%;先后被评为xx省旅游强镇、xx省绿化模范镇、xx省生态镇,镇党委被评为xx市“五个好”乡镇党委。

一、围绕村容村貌,全力优化农村环境。针对普遍存在的农村脏乱差现象,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乡规划上,实施全域城镇化战略,积极融入城区发展,把全镇34个行政村规划为5大中心社区,形成了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支撑、以文明幸福村为基础的村庄规划格局,现已建成了龙庄、西赵沟等4个新型农村社区。在村庄建设上,加快配套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我镇率先在xx实现村村通硬化道路(户户通硬化道路的村占70%以上)、户户通城市自来水、社区通污水管网和天然气,建成xx省绿化示范村10个,电气化示范村23个,28个村达到xx市文明幸福村标准。在村庄管理上,我镇建成了5个大型垃圾中转站,80%以上的村建立起了专兼职环卫队和4-6个垃圾池,堌堆村购买了垃圾车,形成了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处理体系。

二、围绕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全力普及文明风尚、提升农民素质。34个村全部建起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充分利用文明一条街、科普宣传栏、农家书屋等阵地,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形式,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组织了由致富能手、先进支部书记等组成的巡讲团,把党的先进理念,先进典型的事迹等编成小品、快板、相声、三句半、秧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利用农闲时节到各村做巡回报告,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摒弃生活陋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了“人人遵守公约规范,处处树立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

三、围绕平安村庄,全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投资230多万元,在34个村全部建起了电子监控系统,安装监控探头400多个;整合综治、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安监、信访、新居民等9个方面的管理力量,设立1名综治协管员,建立起镇综治办—基层警务室—村治安巡防队的三级群防群治队伍,我镇被评为“法治xx”先进镇、连续两年被评为“平安xx”建设先进镇。

四、围绕文化惠民,全力繁荣农村生活。投资300万元建起了1万平方米的镇文化广场,投资120万元建起了镇综合文化站,投资70万元实施了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34个村全部建起了农家书屋,30个村建起了农村体育广场,广泛普及农村电影放映、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同时,把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积极打造6平方公里的乡村旅游精品园区,我镇成功入选“xx十佳文化特色乡镇”候选镇、“xx省最美乡村”候选镇。

12.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十二

新泉乡党委(2010年10月28日)新泉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在市、县委及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将我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泉乡位于芦溪县东南部,地处武功山脚下,袁河源头。总面积96.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5680人。乡党委下属19个党支部,党员512人,其中女党员86人,占党员总数的16.8 %;农村党员332人,占党员总数的64.8%;平均年龄58.9岁,60岁以上 211人,占党员总数的41.2%;35岁以下78人,占党员总数的15.2%;大专文化以上43人,占8.3%,初中以下279人,占41.2%。

二、我乡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面,主要做到: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落实领导责任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习、工作及其他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党和政府为群众提供文化、教育、医疗、娱乐等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场所。为加强我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好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科学规划,确保重点,整合资源,统一建设”的原则,把我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抽调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办公室,从有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明确了由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并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有关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建设项目工程进展顺利 今年我乡共安排了3个村级活动场建设项目,其中:陈家坊村委会(_平方米)、堎下村委会(_平方米)活动场所为新建项目,檀树下村委会为修缮项目。在接到项目建设通知后,为确保建成后的活动场所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尽可能做到方便、适用,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当地的一项“党心工程”、“民心工程”,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结合各村委会实际,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

1、做好宣传动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一项党心民心工程,做好此项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的中心工作。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为做好村级组织场所建设工作,让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在乡党委和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下,召开了拟建村委会干部会议,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认真学习和宣传,对各村委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广泛征求各村委会对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各村委会要加强对村级组织活动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工作领导,密切配合。

2、进行调查摸底。领导小组对列入拟建的村级组织场所进行前期调查、勘测和规划,对现有活动场所及原址建筑物进行详细的测绘和图片采集,并及时上报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我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严格了审批程序。

3、组织实施,抓好落实。在完成建设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领导小组与建设施工单位签订了建设施工合同,同时与村委会签订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目标责任书,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各负其责,期间结对帮扶驻村工作组经常深入到所联系村进行督查,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我乡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条不紊地顺利实施。

4、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启动实施之后,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和工程建设进度周报告制度。由领导小组牵头,坚持每星期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进行一次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村委会和施工单位坚持每周向乡党委报告一次工程进展,及时有效的督促检查,有效地推进了工程建设进度。

5、规范项目程序,严格资金管理。为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领导小组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在乡财政所设立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专户,统一管理建设资金,在乡、村统一实行专项资金报帐制。坚持专款专用,不截留和挪作他用。目前,市、县各帮扶工作组帮扶资金到位10.5万,缺口资金68万元。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在建设项目资金暂未到位的情况下,乡、村多方筹资,为村预借了部分资金。

6、坚持“一室多用”,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作用。在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乡党委、政府坚持建、管、用相结合,较好地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一是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统一配备电教设备,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教育的阵地,村民了解致富信息的窗口。二是村党总支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办村党校和农民实用技术学校,举办党的基本知识和农业适用技术讲座。四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以及使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开展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保证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工作、活动的同时,还为广大农民群众收听收看电化教育节目、接受科技文化培训、咨询生产生活信息、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创造了条件,真正做到了“一室多用”,成为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7、工程进展情况:目前,陈家坊村、河坑村已建成完工,堎下村正在建设中,檀树下村也在修建中。

三、存在不足和建议

(一)不足

1、资金存在很大缺口。

2、部分党员和群众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

3、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生产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4、各项长效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5、部分村委会办公设施简陋、环境条件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二)建议

1、选址应坚持因地制宜,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站点建设等工作集合起来,统筹考虑。同时要注意整合、利用闲置房屋等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2、加强日常修缮维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既要注重主体工程建设,还要高度重视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制度和使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制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手册、电教设备管理使用办法、远程教育制度等,建立财产台帐,保证活动场所能够正常活动,发挥作用。

上一篇:王维写重阳节的诗词赏析下一篇:读书给我带来了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