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感恩教育论文

2024-10-11

小学感恩教育论文(精选10篇)

1.小学感恩教育论文 篇一

为在广大学生中倡导“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父母的思想感情,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小学于11月22日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开展了“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教育。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芬芳!”这是六年级的同学在朗诵诗歌《学会感恩》。为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感恩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校各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在主题班会上,老师们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而是通过开展找一找身边懂得感恩的人和事、演一演自己的感恩小故事、唱一唱感恩的歌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着、感动着、幸福着,渐渐明白了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就能学会宽容,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要求各中队在感恩节这天,回家为妈妈作以下三件事:

1、通过了解妈妈对我的爱,办一份感恩母亲的手抄报;

2、要求学生为妈妈制作一张卡片,写上感谢妈妈、祝福她们的话语,表达对父母养育自己过程中的感激之情;

3、在妈妈工作劳累了一天的时候为妈妈捶捶腿揉揉肩,为妈妈洗次脚,加深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感恩”是个永恒的话题,学校凭借感恩节这一特殊的节日,为孩子们吹去一股“感恩”的暖风。师生们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了感恩教育,体会亲情和关爱,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尊重,该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搭建了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

2.小学感恩教育论文 篇二

一父母认为“分数高于一切”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上一所好大学, 毕业后有一份舒适的工作, 他们从孩子上小学便开始抓成绩, 重分数, 只要孩子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绩, 父母便认为孩子是最让他们省心的。因此, 为了孩子能用功读书, 取得好成绩, 他们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于是重点高中校园旁, 多少陪读父母的身影让人慨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另外, 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居多, 所有家长都在关注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焦点。孩子的事就是整个家庭的事, 对于孩子的要求会无条件满足, 大人时时想着如何取悦孩子。时间一长, 孩子便会萌生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我“指挥”父母, 他们不仅甘心情愿, 而且乐此不疲。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都被家长忽略了。所以, 孩子虽被百般宠爱, 却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反而认为自己的任何行为都无可厚非, 承受不了一点儿委屈, 经历不起一点儿挫折。

二“金钱至上”侵蚀了孩子的思想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悄悄潜入了校园这片净土, 同学之间比谁过生日送的礼物贵重, 谁身上穿的名牌多, 谁家父母开着豪车。提起谁家家境富裕, 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羡慕、向往之情。许多孩子认为父母生他养他, 就应让他过上舒适的生活, 而不理会自己提的要求是否合理, 是否超出了父母的承受能力。他们认为父母不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而是不想满足。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孩子不懂回馈父母, 反而埋怨自己的父母。另外, 受功利思想的影响, 许多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有好东西不愿与人分享。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 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 我时常在想, 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应该有丰富的情感, 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能够与同伴和睦相处。所有教育工作者, 都要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 明白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工作的对象会变成冷冰冰的“机器”, 亲情不能流失, 亲情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我认为学校应把感恩教育作为校本课程, 通过一系列活动教会学生一些感恩的方法。

三教会学生感恩的方法

第一, 留心身边的爱。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开始观察:早上谁第一个起床, 晚上谁睡觉最晚;上学前妈妈会叮嘱你什么, 放学后谁准时在路口等着你;下雨了, 谁给你送雨伞;生病了, 谁最着急……翻看家里的相册, 你发现了什么?时光流逝, 你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今天, 父母操心、受累, 却从未提起。当你留心身边这些被自己漠视的爱, 心中有何感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你会发现自己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

第二, 主动与父母交流。父母与子女在认识问题上常有分歧, 主要是沟通较少。教师可以借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布置此类亲情作业, 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 亲手做一张贺卡, 为父母做一点家务。平时主动了解父母的爱好, 了解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父母的付出等, 真正体会“骨肉之情, 痛痒相关”。

第三, 切身体验持家不易。利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与父母换角色, 安排一天的开销, 自己安排家务, 让学生真正明白正是无数个平凡的“今天”组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 从而体会父母持家不易, 自己长大成人, 不能忘记父母的含辛茹苦, 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四, 点点滴滴来回报。《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被千古传诵, 父母的爱, 子女永远报答不了, 父母也永远不求回报, 但做子女的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力所能及地去回报, 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星期天帮妈妈洗洗碗,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记住父母的生日, 生日当天给父母一个小惊喜;适当的时候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 顺便带上一份小礼物等。另外, 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 自己努力取得好成绩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 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让亲情教育落到实处, 取得最佳效果。教师还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了解孩子完成亲情作业的情况, 并表扬做得好的孩子, 让他们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3.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 篇三

关键词 感恩 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103-02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尤其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重索取轻付出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要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特别是小学教师更应该做出深刻的反省,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究和完善。

1.学会感恩是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孩子过度的满足,导致孩子形成许多不良的品行。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学会感恩是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许多课程的设置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

3.学会感恩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儿童在小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培养道德情操的关键启蒙阶段。儿童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只有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快乐健康成长。

二、感恩教育的达成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2.通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感恩教育的主要措施

1.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做到潜移默化。①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感恩名言诗句,学校广播播放感恩歌曲,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橱窗等为渠道,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②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定期召开 “感恩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

2.加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以此来感化学生。

3.展开感恩教育活动。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为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

4.利用多媒体进行感恩熏陶。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四、感恩教育的具体策略

1.对父母的感恩。①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②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鼓励孩子阅读有关学会“感恩”的书籍。如《感悟父爱母爱》《爱的教育》,充分利用作文的机会表达学生对父母的爱。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家长会。请家长上讲台讲述在外打工、为生活奔波的经历、见闻、感受。

2.对老师的感恩。①通过举行演讲比赛、举行作文比赛、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问好,遇见年长者自觉问好。②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

3.对同学乃至他人的感恩。①“我的同学”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②开展每周“我为同学做一事”“今天我值日”等活动。

4.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4.南坡小学感恩教育 篇四

“知恩感恩,与爱同行”

南坡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孩子学会感恩,通过系列活动,教育学生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伙伴的帮助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学会知恩,激发爱心。让学生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从小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从点滴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把他们培养成为心地善良、懂得报恩的文明人。

二、活动时间:

2014年4月——2014年7月

三、活动口号:

知恩感恩,与爱同行

四、参加对象:南坡小学全体学生

五、主要内容及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4、25——

5、15)

(1)国旗下讲话,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

(2)以“感恩”为主题开设红领巾广播站栏目,创设校园感恩氛围。(3)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手抄报。

2、全面实施阶段(5、5——

5、11)(1)感激父母养育之恩

①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爱好,问问父母有什么心愿,自己动手,给妈妈或爸爸准备一件小礼物,送上对妈妈或爸爸的祝福。

②一、二、三年级学生开展“制作感恩卡”活动。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设计并制作一张感恩卡片。四、五、六年级学生开展“当家体验日”活动,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一道菜肴,以此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妈妈,并用拍照片的方式记录下过程,参加班级内的评比活动。(每项活动上交三份班级优秀作品至大队部。)

③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送一句温馨的祝福;(备注: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记住并祝贺父母的生日。

④爱心家庭作业: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叠被、整理房间等。每日为父母做件事(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承担家里的小家务等)。

⑤音乐课上学唱一首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朋友》、《鲁冰花》等,在课堂中交流唱完歌曲后的感受,并要求回到家里或在重要的节日唱给父母呼。

⑥组织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父母为自己真心的付出了多少,从而让学生更懂得感恩父母。(2)感激师长的培育之恩

对老师感恩,因为教师赐予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对同学感恩,因为同学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时光,大家一起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我们在交往中获得欢乐和充实。①每天真诚地向每一位遇到的老师问好。

②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和我的老师”讲故事活动,要求内容真实、感人。邀请老师做评委,评出最真实、感人的故事并给予表彰。③开展感恩教师主题班会、征文、手抄报征集评选活动。(3)感激国家、社会的关爱之恩

因为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了和谐的生活家园,让我们在社会大家庭中幸福健康地成长。爱国是每个人的神圣职责,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①帮助身边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好事。召开以“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活动,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在感恩中进步,掀起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②让同学们走进社区,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让同学们从学校的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在社会课堂中学会求知、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如:清扫街道、去敬老院慰问孤独老人、在学校内要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教室、校园环境的健康等。

③结合“让生命充满爱”活动悬挂主题标语------“让生命充满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全校学生都懂得感恩的重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知恩感恩,与爱同行”的活动中来。

3、总结评选(5.12——5.15)。把此项活动纳入班队考核,与文明班队评选、校园之星评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出实效。

5.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篇五

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少年儿童的心灵,使得少数少年儿童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坂上小学审时度势,根据我校的校情与学情,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作为学校开展的“信心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1、以中队为主体,开展“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主题活动。

2、各中队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学校将组织进行评比。

3、组织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作文”,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4、举行《感谢您,老师》演讲比赛。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5、开展以“同学如手足”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

6、组织开展看一部感恩影片,唱一首感恩歌曲活动。

7、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

6.小学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篇六

时间:2018.1.5 地点:一(1)班教室 参加人:41+1 主持人:中队长 主题:感谢有你

教育目的:

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主要内容: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所有的所有,听一听赵鹏同学的心声,感受她心中的恩诗朗 诵《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听了朗诵后,互动活动: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请几位学生讲述)

四、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又应拿什么来报 孝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

1、每组两名学员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具体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感恩的。说出感恩父母的语句(让学生自己说)

a、学会感激------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b、学会感激------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健康、强壮的身体。

2、说出感恩老师的语句(让学生自己说)

a、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b、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前进的动力。c、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飞翔的翅膀。d、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指明人生的方向。

六,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放眼世界的慧眼。

七、让我们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哪怕是面对一个微笑,一句关怀,即使是不经意间的。我们也要学会感恩,感谢这一切。

八、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又勇气作我自己

7.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篇七

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 其一, 感恩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认为, 感恩具有计量功能、激发功能和强化功能。就是说, 当个体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是有意为之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时, 就会产生感恩体验;这种感恩体验可以驱动受助者对施助者或者需要帮助的第三方施以亲社会行为;受助者所表达的感激之情能够增强施助者的积极体验, 鼓励其在未来继续做出亲社会行为。[1]因此, 在教育实践中,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可使青少年对他人、集体和社会产生感恩体验, [2]促使他们学会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 并进一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3]这不仅能够加强青少年的人际互动, 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遵守社会规范, 参与公益活动。[4]其二, 感恩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已有研究表明, 如果个体对他人的付出心怀感恩, 就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 增加生活中的积极体验。[5][6]可见, 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也可以培养他们快乐、健康的心态, 提高他们对不同生活领域的满意度, 提升幸福感水平。

从2011年9月开始, 我们在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 在北京市芳古园小学四年级和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初中一年级相继开展学生亲社会行为促进的活动, 得到了两校的大力配合。本文将汇报感恩教育课程开发的部分实证研究结果。

一、感恩教育的具体目标

我们的感恩教育主要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次上展开。对应的目标是:第一, 使个体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后, 能意识到自身所获得的恩惠, 并在内心加以肯定和认同;第二, 使个体将由此产生的愉悦和温暖情感转化为回报恩情的驱动力;第三, 使个体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动力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 并形成习惯。[7]

从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出发, 我们将感恩教育细化为五个环节, 分别是知恩、识恩、谢恩、报恩和施恩。[7]“知恩”指个体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帮助是对我的恩惠”;“识恩”是在知恩基础上, 使个体不仅知道并认同他人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恩惠, 而且还能了解他人的恩惠会对自己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以及他人在帮助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谢恩”指个体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表示感谢, 这种感谢可能通过外在的言语表达, 也可能是内部的情感体验;“报恩”指个体从行动上来报答他人所给予的恩惠;“施恩”指个体跳出了现有的互动框架, 对“报恩对象”以外的第三方施以恩惠或给予帮助, 即在更大范围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二、感恩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程序

1.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根据上述五个环节设置的, 细述如下:

1) 知恩和识恩

帮助学生从代价和恩惠两个角度出发, 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并且自己是会得到恩惠的。通过下列活动训练学生的认知评估能力, 使其产生更多的感恩体验。首先, 为学生呈现一段视频, 讲述一棵树与男孩的故事。男孩小时候与树一起度过了欢乐的时光, 男孩逐渐长大, 对树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而树每一次都满足他, 奉献出自己的树枝、树干甚至是树桩。男孩则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树所有的帮助。让学生展开系列讨论, “这棵树在帮助男孩的过程中, 付出了哪些代价?”“大树为男孩付出了很多, 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男孩得到树的那么多奉献, 他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男孩会感激树对他的帮助吗?如果你是那个男孩, 你会怎么做?”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意识到树在帮助男孩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和男孩所得到的恩惠, 提醒学生认识到男孩应该懂得对树感恩。最后, 让学生思考“视频中树的形象会使你想到谁?”从而将故事与生活联系起来, 启发学生发现身边那些像树一样默默为自己付出的人。

在讨论完树与男孩的故事后,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人在帮助自己时付出的代价, 让他们画出属于自己的“感恩树”。学生要在树干上写上帮助过自己的人, 在树叶上写上对方帮助自己时付出的代价。这个活动可将代价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人物与事件相联系, 加强学生对代价的理解。在我们的感恩教育活动中, 学生画得最多的是对父母的感恩树, 他们在树叶上写满了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健康、时间、金钱、精力, 等等。

2) 谢恩

训练学生通过言语或行动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让学生给同班同学、教师和家长各写一张感谢卡, 对他们帮助自己的某件事表示感谢。在课堂上, 将感谢卡送给自己想要感谢的同学, 读出卡片上的内容, 同时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活动开始时, 学生们都能写出感谢卡, 但却羞于表达。在反复鼓励和引导下, 特别是在引导员的示范下, 他们开始相视微笑、相互握手、相互拥抱, 逐渐变得真诚开放, 可以很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活动结束后, 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讨论与引导, 使学生意识到对帮助自己的人表达感谢, 会使双方都感受到满足和快乐。所以, 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时, 不要吝惜感谢, 应该选择舒服的方式及时地向对方表达感谢, 使双方都体验到快乐。

3) 报恩和施恩

从回报和施助两个角度出发, 让学生懂得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 同时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首先播放一段名为“遗产的故事”的视频,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曾经接受过很多微不足道的帮助, 有些帮助不过是别人的举手之劳, 可他将别人给予的帮助都铭记于心。他在年老临终之前, 将遗产都留给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遗产包括一朵盛开的玫瑰、15美元、一封信和几个贝壳。这些东西虽然毫不起眼, 却帮助他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因此都是他所珍视的。遗产的赠予不仅使他回报了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 而且使那些得到回报的人更愿意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更愿意向他们伸出援手。这段视频的观看和讨论, 让学生意识到,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 一份小小的回报都会使对方收获快乐和感动, 而且还会让帮助行为得到延续。

之后, 开展“守护天使”活动, 让每个学生充当班上另一位同学的“守护天使”, 默默地细致观察对方的处境和需要, 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对方。使学生通过对一个人的守护, 学会关注身边的人, 能主动发现他们的困难并去帮助他们。

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感恩教育课程框架基本是一致的, 但根据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又要有所区别。在内容上, 初一年级的活动与五个感恩教育环节紧密相扣, 一步步澄清每个环节的关键概念, 并帮助学生学会相应的技能。而小学四年级的课程是通过设定具体的对象和情境, 将五个环节融入其中来展开的。通过对父母、同伴、教师、大自然等对象的感恩, 帮助小学生理解每个环节并学会相应的技能。在组织形式上, 初一学生主要以对故事和视频的讨论来引导出相应主题, 而小学四年级学生主要是以模拟活动的形式来引导出相应主题。

2. 课程实施程序

1) 小组引导者的培训

整个课程由一位教师主讲, 全班分为五组, 每组有一位引导者, 引导者在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实施前, 课程主讲人须对所有的小组引导者进行相关主题的培训。第一要澄清职责。引导者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进行课程主题的讨论, 组织学生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团体活动, 辅助主讲人完成整个课程的讲授;第二, 进行理论层面的内容传授和信息沟通, 交待课程具体方案的实施细节和操作程序。此外, 还要结合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强调相应的注意事项。

2) 课程导入

(1) 让学生写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五件东西, 然后根据自己对其重要性的评估从弱到强逐一删除, 并保留最后剩下的一件。通过这个名为“人生五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挖掘自己最珍重的人和物, 并且学会慎重做出选择。让学生体验取舍抉择的痛苦, 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2) 通过“我导我演”活动, 让学生发现身边感恩的事件。要求学生分组编写剧本, 并合作表演, 再现生活中值得自己感恩的事件。这个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 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再现生活中的感恩情境, 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 并且深化对感恩的理解。

3) 课程实施步骤

五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对前一节课的回顾 (四年级主要以提问互动的形式来回顾, 初一年级主要通过展示前一节课作业来回顾) ; (2) 主题活动 (四年级主要以团体活动的形式进行体验式教学, 初一年级主要以视频或者故事来导入个别或小组的讨论) ; (3) 在活动和讨论中思考和发现; (4) 展示主题; (5) 预留相应的作业。根据每个主题的不同, 可对上述步骤做出相应的调整。总体来说, 整个主题活动的宗旨是通过活动或者视频材料引发学生的体悟和思考, 并且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形成自己对该主题的理解。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到的东西, 从认知层面转化为行为层面, 将学到的东西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4) 课程评价

每次课程结束之后, 各引导者应填写团体活动摘要记录表, 以便及时了解本节课的课程效果, 总结教学经验, 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团体活动摘要记录表主要包括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小组活动实施情况的反馈, 以及应进一步探讨的课程内容和小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详见表1所示) 。

各引导员填写完团体活动摘要记录之后, 所有参与活动的引导者和观摩的教师进行评课, 对课程过程和效果做出评价。课程过程的评价包括活动气氛、学生探索、引导者参与和主讲人引导这四个指标。在感恩教育课程中, 课堂氛围应是真诚开放的,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活动或讨论, 在活动中能进行自我体验与探索。在学生开展活动和讨论时, 各引导者要作好辅助工作,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进行自我探索。主讲人在整个课程中起主要作用, 在组织活动和讨论时要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尊重学生, 适时恰当地统整学生的体验, 并且根据现场反馈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进度。

课程效果的评价包括活动进程、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这三个指标。为保证课程的流畅进行, 组织活动时要确保人员、材料、场地准备充分。课程开始时的导入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要达到预设效果, 课后作业应有利于延伸学生对主题的体验, 但不增加学生负担。同时课程各环节应简繁得当, 过渡自然。通过课程的学习, 学生对相关主题的原有经验应有所调整, 认同度应有所提高, 并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可能性。课程结束后应达到的目标为:教师更加了解学生, 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对课程设计和过程引导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每节课后课程评价的基础上, 要及时了解课程的具体状况, 对下节课的内容与形式做出适当的调整。

三、感恩教育的效果

实施感恩教育课程前一周对学生施测了三类问卷, 分别是感恩问卷、亲社会行为测验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课程结束一周后进行了同样问卷的施测。我们通过课程前后测的比较来考查感恩教育的效果。

1. 感恩教育对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

由图1、图2、图3和图4可见, 学生参加感恩教育活动之后, 其亲社会行为得分有了显著的提升。这表明感恩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 感恩教育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主观幸福感由认知评价和情感评价两部分组成。认知评价是对个体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 即生活满意度;情感评价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情感体验。这里我们只探讨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果。研究结果发现, 学生参加感恩教育活动之后, 其友谊满意度和学校满意度得分有了显著提升。说明感恩教育之后, 学生能够更多认可同伴对自己的帮助, 与朋友之间友谊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并且能够理解教师的付出, 产生更多的感恩体验, 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见图5、图6、图7和图8) 。

四、注意事项和教育建议

1. 感恩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 主讲教师和小组引导者都应充分重视讨论环节。教师在完成相关课程内容的讲述之后, 应通过讨论等形式简洁而清晰地展示每次活动的主题, 巩固和强化每个环节的含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获得更多的体悟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从学生的观点中提炼主题, 也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讨论中使用的视频材料和活动方案应经过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学专业研究者的深入论证和研讨, 以确保适宜性和有效性。

其次, 在课程组织过程中还应注意下列细节: (1) 课程实施场所的准备。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 教室需要配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配套的桌椅以及拥有比较安静的环境。 (2) 学生的准备。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 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 由组长负责组织相关的讨论活动和表演策划活动。 (3) 课堂以小组为团队的组织和准备。主讲人用一节课来组织引导者带领各小组成员开展团体建设活动, 加深小组内成员之间、成员与引导者之间的相互了解, 增强彼此的默契感。

2. 教育建议

1) 感恩教育应从认知到情感, 再到行为

儿童青少年期是整合认知、情感、行为的重要时期, 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协调发展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的感恩教育应当从认知、情绪和行为层面循序渐进地展开。首先从认知出发, 让学生能够感知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并且还能了解到他人的恩惠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以及别人所付出的代价;然后转为情感层面, 让学生能通过言语或者在内心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表示感谢;最后是行为层面, 让学生从行动上来报答他人所给予的恩惠, 以及对第三方施以恩惠或给予帮助。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三层次渐进式的教育是有效的。

2) 感恩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我们的感恩教育活动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少说, 学生要多说、多做。杜绝灌输式的课程教学, 以富有含义的新颖故事、视频或者互动性很强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亲身体验, 然后由教师适当引导, 跟着学生的思路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总结来归纳并引出课程主题。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体验, 深化学生对主题的探索, 提高学生对主题的接受度。

3) 感恩教育应回归生活

无论是故事、视频的引导, 还是活动体验, 在揭示出主题之后, 都需要将此主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与该主题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比如通过“感恩树”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代价”的概念之后,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深入思考他们在帮助自己时付出的代价, 完成“我的感恩树”活动。回归生活还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比如在小学四年级布置的一项课后作业, 叫做“感恩存折”, 要求每位学生每天都记录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帮助, 充分寻找生活中小小的帮助和感动, 体验感恩。

4) 感恩教育应形式丰富

我们通过对中小学生的访谈了解到, 学校的感恩教育主要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的, 包括班会、简报、观看电影等活动。我们发现学生比较熟悉这种传统的主题活动形式, 但对其评价并不高。学生普遍认为这种主题活动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和过场。可见, 感恩教育的形式要有所突破, 才能更加贴近学校生活。我们认为, 感恩教育可以与心理学中的团体辅导活动相结合, 在班级中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去, 使其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探索和思考, 从而更好地理解活动主题, 并触发更多真实的体会和感受。此外, 针对小学和初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形式应当不同。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 应采用具体形象的团体活动进行直接的体验式教学;而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可以采取活动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既可以通过活动产生直观体验, 又可以通过针对故事或者视频的讨论来获得对主题更深入的理解。

5) 感恩教育应建立立体式网络, 致力于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职能的有机结合

学校在感恩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系统的干预课程, 可以让学生真正学会感恩。此外, 我们针对学生家长的开放式调查发现, 家长认为影响孩子感恩的主要因素除了学校教育外, 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 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也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 社会是一个更为宏观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 儿童青少年通过社会媒介获得的信息量日益增多, 社会的舆论导向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实际行为, 所以, 教育者应当与社会媒介加强沟通与合作, 呼吁媒体正向引导孩子, 在整个社会营造一个充满感恩的氛围。

参考文献

[1]McCullough, M.E., Kilpatrick, S.D., Emmons, R.A., &Larson, D.B.Is Gratitude a Moral Affect?[J].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1 (3) :249-266.

[2]Bono, G.&Froh, J.J.Gratitude in School:Benefits to Students and Schools[A].In R.Gilman, E.S.Huebner, M.J.Furlong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Schools[M].2009:77-88.

[3]Katherine A.Henderson.Increasing Gratitude, Wellˉbeing, and Prosocial Behavior:The Benefits of Thinking Gratefully[D].Hofstra University, 2009.

[4]Lambert, N.M., Clark, M.S., Durtschi, J., Fincham, F.D.&Graham, S.M.Benefits of Expressing Gratitude:Expressing Gratitude to a Partner Changes One’s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J].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 (4) :574-580.

[5]McCullough, M.E., Emmons, R.A.&Tsang, J.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2 (1) :112-127.

[6]Watkins, P.C., Woodward, K., S t o n e, T.&K o l t s, R.L.Gratitude and Happiness: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Gratitude,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ubjective Wellˉbeing[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03 (5) :431!452.

8.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篇八

美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美术教育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习绘画,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绘画知识。美术涉及了文学、音乐、历史等许多人文的内容。美术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通过美术教学,撷自然美、缀生活美、育心灵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新人。美术教育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而它的呈现方式,非常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简单到颜色的涂抹、一个形象的描绘、一件小手工艺品的制作,学生们总能乐此不彼、沉浸其中,并发掘无穷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学习。教师所教的学生也乐与接受。美术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从而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在感恩教育中发挥美术教育特殊的功能。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感恩教育呢?我从近几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小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因素

要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紧密地结合教材,抓住典型课例。在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大自然,家庭生活、伙伴的內容,例如,在学习湘版教材第六册《森林王国》时,我先让学生介绍动物朋友,欣赏到它们的可爱。然后再告诉他们动物们生存的困境、严酷的现状。学生们天真纯净的心灵马上被打动了,开始讨论人类要如何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当一名光荣的环保小卫士。杜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自然、学习感恩自然。又如,学习湘版教材第六册《老师你好》中,让学生们感受师恩,并用自己的小手制作节日卡片,写上对老师感激的话语,诚挚的祝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老师。学习《亲亲密密一家子》时,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生活中最动人的一刻,感受父母长辈的对自己的爱。这些生动的美术教材,在学生画画、做做、说说中,自然地为他们所接受。所以,并不是美术课不能进行感恩教育,而是能以一种非常自然的形式,让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美术教育独特优势

要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功能,就要灵活的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如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欣赏。美术作品以最直观方式呈现,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学会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如欣赏一幅风景画,通过构图、色彩表现出的美直接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像缎子一样起伏的金黄的麦田,结满了鲜嫩果子硕果累累的果树,因为丰收而欢乐舞蹈的人们,学生能很自然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知道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感谢自然、热爱自然;再欣赏一幅表现环境被污染的画面:枯萎的大树,鸟儿展翅飞走,乌黑的河流,漂浮着鱼类的尸体,开裂的大地充满了一种绝望的气息……美术语言就是这样直观、震撼人心。他能让学生马上体会到由于人类的活动破坏的大自然,人类不该这样。学生也能马上用画笔表达住自己的感受。在学习人美版第八册《保护母亲河》时,我向学生描绘了以前滇池的美,一起吟颂了“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通过学习,学生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了许多环保宣传画,制作了手抄报,号召大家保护母亲河、保护我们的母亲湖——滇池。不乱丢垃圾,多种树,节约资源、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等等。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并且有了感恩的行动。

创作画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写照,也许他不能用流畅准确的语言描述内心的感受;也许他们的画笔是那么稚嫩、笨拙,但是我们可以读懂孩子的内心,他的思想、情绪,甚至是他们的梦想。创作画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精髓,是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部分。教师在知道学生创作时,要注重人文因素,让感人的、快乐的、美好的感受渗透到学生们的内心。教师在教学,要有意渗透教材中感恩元素。如在学习《我的家庭》时,要强调学生表现家庭生活中最感人的一刻,学会感受家庭的温暖,家人沉甸甸的爱;又如学习《在快乐的节日里》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把自己最要好的伙伴画上;在汶川大地震后,我知道学生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学生们画了在灾区救援的若干场面,画了小朋友含泪抱着储蓄罐捐款的动人情景,给他们上了感人至深、记忆深刻的感恩社会的一课

三、运用美术语言,化为感恩的行动

美术语言完全可以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付诸行动。在美术教学中,有许多的机会让把感恩的心化为行动。如学习《生日快乐》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感恩父母上,知道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知道了过生日这天最应该感谢父母,而不是吵闹着要生日聚会。学生们制作了生日卡片及手工小礼物,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作为生日礼物;教师节到来之际,一件件稚嫩的自制小礼物,一张张写满祝福话语的小卡片,表达了学生对师恩的感激之情。每一次班级参与的表演,教室的黑板报,校园橱窗的展版,学生手抄报上,无不充满了美术语言,学生们喜欢用,也非常善于使用,美术语言已经成了他们表现自己才能、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在感恩教育中,美术语言让感恩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生动、自然地渗透。

9.小学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总结 篇九

余庄学校

2013年4月

余庄学校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总结

2013年5月在开学来的三月我校进行了一系列感恩励志主题教育。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一、在三月五日中午召集校委会听取各班委对本次主题教育的设想,校委决定在三月的第二周择机在各班开一次小型感恩教育活动,主要内容为了解全校同学对感恩励志的理解以及同学们所了解的感恩励志方面的事例;在第三周鼓励同学们给自己想感谢的人发一条短信表示自己的谢意;在第四周全校进行一次全面的大型感恩励志主题教育。

二、具体实施阶段:在3月14日周五最后一节课各班在教室召开了一次班会具体了解同学们对感恩励志的了解,班会具体内容如下: 班会主题:感恩励志主题班会

班会时间:2013年3月14日

班会地点:各班教室

主持人:各班班主任

参加人员:各班同学

班会内容:本次班会主要是为了了解班级同学对感恩励志的理解,为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月下一步计划作参考。

会上由班主任提出感恩励志主题教育的要求,宣读、传达文件精神,倡导大家怀有感恩的心。随后请同学们各自谈谈对感恩励志的理解,每班同学都先后发言谈了各自的看法,大家多集中于感恩父母、社会等,每个同学若有所思的想着什么。最后征求大家对发送感

恩短信的意见,大家都觉得此方案可行,而且都表示予以支持。

本次班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在班级中形成了满怀感恩之心的氛围!

三、根据3月14日的班会情况,我校决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为同学们进行一次感恩教育。最终决定在学操场利用多媒体让同学们在视觉、听觉各方面对感恩主题以更深的了解。我们在网上搜索了大量图片、视频、音乐等等各种有关感恩励志题材的资料,在进行的认真的筛选后利用word和PPT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最终于3月21日在学校操场召开“感恩励志主题教育会”。

“感恩励志主题教育会”流程

主持人:郭慧峰

地点:学校操场

与会:全校老师及全体同学

1、先由岳雅妮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使大家能够很快进入感恩的情景;

2、伴随着音乐带大家欣赏描绘我们从小到大所经历的故事的漫画并由主持人在一旁富有感情的解读,将大家带入感恩父母的情景之中;

3、由栗柳琴同学朗诵小诗“妈妈,别哭”,当时栗柳琴同学由于过于感动以至于一直哭着读完全诗!在做的同学们内心的感动无不被栗柳琴同学的哭泣所激起。全场一片沉静,似乎都在回想着地震中那一个个感动的瞬间。在此时播放了五段关于地震感动的视频;

4、以图片的形式介绍社会上各种令人感动的瞬间;

5、用word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关于雪灾的一些图片等;

6、观看励志方面的视频讲座;

7、由郭淑芳老师带领大家齐唱《感恩的心》(伴有视频MTV);

8、梁老师总结班会,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9、感恩励志教育会结束。

10.小学生感恩教育教案 篇十

授课班级: 二、二

授课日期:

2015年10月13 日

任课教师: 苏锦巧

热爱生命 心存感恩

(一)故事引入: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大地震。当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哄着孩子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楼房开始摇晃起来,母亲摔倒了,还没等她爬起来,房顶便朝孩子垮塌下来,母亲不假思索地扑过去,双膝跪地,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支撑着地面,为孩子搭起一座人身帐篷。倒下的瓦块重重的砸在母亲身上,母亲忍着疼痛一动不动,因为她知道,她要是移动,瓦块就会砸到孩子身上,望着熟睡的孩子母亲嘴角露出了微笑。就这样的姿势,就这样坚持着,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救援人员赶到时,她还是这样的姿势。当救援人员把她身边的废墟清理开时,发现孩子毫发未伤,还是安详地睡着。人们在孩子的被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在场所有看到短信的人都哭了。

1、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2、生:……………………………………………..3、师:是啊,同学们,你们就像一棵小树苗,充满生机但也很脆弱。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你们不能平安长大。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感谢那些关心和帮助你的人。同学们,在你心中谁是最关心你、照顾你的人?

4、生:是我的爸爸妈妈……………………

5、师: 是啊,爸爸妈妈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人,他们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关爱,他们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所以呢,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板书:感恩的心)

(二)感恩与感恩节

1.什么是感恩呢?(怎样才算是感恩呢)

感恩是别人给以的帮助及关心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感谢别人。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品味幸福的点点滴滴,这也是感恩。

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来的意思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在美国,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而加拿大与美国的感恩节时间不同,10月第二个星期一。外国的感恩节就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准备丰盛的家宴团聚在一起。

(三)感恩什么?

感恩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感恩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感恩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恩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 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恩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和事。

(四)感恩父母

师:父母是最关心爱护我们的人,师生一起在课堂表达对母亲的爱 1.教师朗诵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学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3.1.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么?2.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吗?

3你经常和爸爸妈妈聊天么?4.读小学以来,你曾经把妈妈气得掉眼泪么? 5你通常怎样向你的父母表达你的爱呢?

(五)感恩老师

想一想,在你学习的多年来,老师所做的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情。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尊敬老师,礼貌招呼老师。不顶撞老师。2.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不打瞌睡,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按时按质完成作 业。给老师一个愉悦的心情。

3.预备铃响,立刻进入教室,静待老师到来。

4.每逢教师节,对老师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5.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力争以自己最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六)感恩自然和社会 总结:

上一篇: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课题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