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会计业务管理制度

2024-09-21

各类会计业务管理制度(共6篇)

1.各类会计业务管理制度 篇一

药品购进管理制度

(一)药品进货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购进。

(二)进货人员须经专业和有关药品法律法规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三)购进药品以质量为前提,从具有合法证照的供货单位进货。

(四)购进药品要有合法票据,并依据原始票据建立购进记录,购进记录载明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日期、生产企业、药品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票据和购进记录应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五)购进进口药品要有加盖供货单位质管部门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随货同行,实行进口药品报关制度后,应附《进口药品通关单》。

(六)首营企业与首营品种的审核必须按照“首营企业与首营品种审制度”的规定执行,填写“首营企业审批表”和“首营品种审批表”,并进行相应的质量审查,经审批合格后方可经营。

(七)购进药品的合同要有明确的的质量条款内容。

(八)定期对时货情况进行质量评审,一年至少1-2次。认真总结进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加以分析改进。

药品验收管理制度

(一)质量管理部门必须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药品入库验收程序,以防假劣药品进入仓库,切实保证入库药品质量完好,数量准确。

(二)企业必须设专职验收员,检查验收人员应经过专业或岗位培训,由地市级(含)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且不得在其他企业兼职。

(三)入库药品必须依据入库通知单,对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注册商标、有效期、数量、生产企业、生产批号、供货单位码及药品合格证等逐一进行验收,并对其外观质量、包装进行感观检查。发现质量不合格或可疑,应迅速查询拒收,单独存放,作好标记,并立即上报药店负责人处理。

(四)验收特殊管理药品、外用药品,其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有规定的标识和警示说明。特殊管理药品必须双人逐一验收到最小包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按分类管理要求,标签、说明书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非处方药的包装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

(五)验收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每件包装上,中药材标明品名、产地、供货单位;中药饮片标明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实施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在包装上还应标明批准文号。

(六)验收首营品咱,应有该批号药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

(七)进口药品验收时,应凭盖有供货单位质管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的复印件验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并检查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药品的名称、主要成分以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实行进口药品报关制度后,应附《进口药品通关单》。

(八)凡验收合格入库的的药品,必须详细填写检查验收记录,验收员要签字盖章。检查验收记录必须完整、准确。检查,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后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九)进货验收以“质量第一”为基础,因验收员工作失误,使不合格药品入的库的,将在季度质量考核中处罚。

药品销售管理制度

(一)药品质量的好坏,药品零售服务工作的优劣,关系着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为给消费者提供放心的药品、优质的服务,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凡从事药品零售工作的营业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同时对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认真执行价格政策,做到药品标价签齐全,填写准确、规范。

(四)药品陈列应清洁美观,摆放时应做到药品与非药品分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人用药与环境卫生、杀虫、鼠药严格分开。药品可按用途或剂型陈列。

(五)营业员要正确介绍药品,不得虚假夸大和误导消费者。

(六)营业员根据顾客所购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核对无误后,将药品交与顾客。

(七)销售药品时,处方必须经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审核签章后,方可调配和出售。无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得销售处方药。

(八)对缺货药品要认真登记,及时向业务部传递药品信息,组织货源补充上柜,并通知客户购买。

(九)做好各项台帐记录,字迹端正、准确、记录及时。

(十)做好当日报表,做到帐款、帐物、帐货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药店负责人。

(十一)药品销售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等销售方式。

(十二)如违反上述规定,将不合格药品销出,出现一次,在季度考核中处罚。

药品储存管理制度

(一)仓库要按照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容,“五距”(即地、墙距、垛距、顶距、灯距)适当,堆码合理、整齐、牢固、无倒置现象。

(二)根据药品的性能及要求,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

(三)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做好温湿度管理工作,坚持每日二次观测并记录“温湿度记录表”,并根据具体情况和药品的性质及时调节温湿度,确保药品储存安全。

(四)药品存放实行色标管理。待验品、退货药品区——黄色;合格品区、零售货称取区、待发药品区——绿色;不合格品区——红色。

(五)库房的安全及分类储存工作,药品实行分开摆放,即:

1、药品与非药品分开;

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

3、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4、性质相互影响、容易串味的药品分开存放;

5、品名和外包装容易混淆的品种分开存放;

6、特殊管理药品要双人、专柜、专帐管理。

(六)库放药品要按批号顺序存放,不合格药品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七)保持库房、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扫除和消毒,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腐、防污染、防鼠等工作。

(八)仓库必须建立药品保管卡,记载药品进、存、出状况。因保管员未尽职责,工作不实造成药品损失的,将在季度质量考核中处罚。

品药养护的管理制度

(一)坚持“ 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药品养护操作方法”定期对在库药品根据流转情况进行养护与检查,做好养护记录,防止药品变质失效造成损失。

(二)配备专职的养护人员,养护人员应经专业或岗位培训,熟悉药品保管和养护要求。

(三)对3个月内到失效期的近效期药品,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催销表”。

(四)每月对各类养护设备定期检查,并记录,记录保存二年。

(五)发现药品质量问题,及时与质量管理部联系,悬挂明显标志,停止上柜销售。

(六)养护人员应配合仓管人员对库存药品存放实行色标管理。待验品、退货药品区——黄色;合格品、零售货称取区、待发药品区——绿色;不合格品区——红色。

(七)养护人员配合仓管人员做好温湿度管理工作,每日上午10时、下午3时各记录一次库内温湿度。根据温湿度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通风、降温、增温、除温、加湿等措施。重点做好夏防、冬防养护工作。每年落实专人负责,适时检查、养护,确保药品安全度夏、冬。

(八)报废、待处理及有问题的药品,必须与正常药品分开,并建立不合格药品台帐,防止错发或重复报损,造成帐货混乱和严重后果。

(九)建立健全重点药品养护档案工作,并定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为药品储存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十)如因养护人员未尽职尽责,工作不实造成药品损失的,将在季度质量考核中处罚。

2.各类会计业务管理制度 篇二

会计所监督和反应的内容就是会计对象。区别于以日常经营资金的流动为会计核算对象的企业, 医院会计对象是医院业务资金的取得、运用和结果。医院业务资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除医院自身医疗业务等收入外, 科教项目收入和各项国家财政补助等都是医院业务资金的组成部分。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 关于医院资产核算方面的变化

1. 医院坏账准备的计提方面

在坏账提取范围方面, 原制度按“应收在院患者医疗费”和“应收医疗款”期末余额提取;新制度则调整为按“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提取。把“应收在院患者医疗费”排除在计提坏账准备范围之外, 这是因为“应收在院患者医药费”绝大多数都能收回, 即使不能收回也转入“应收医疗款”科目, 避免了不必要和重复的计提。在提取比例方面, 原制度按余额百分比法提取比例为3%~5%, 新制度的余额百分比提取比例调整为2%~4%。在提取方法方面, 原制度按余额百分比法提取坏账准备, 新制度增加了账龄分析法和个别认定法, 更加合理的反映了医院应收账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

2. 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面

原来的《医院会计制度》在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一直以历史成本反映, 借记“固定资产”增加的同时, 贷记“固定基金”增加, 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和净资产的高估。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通过增加用来反映医院固定资产价值转移情况的累计折旧科目, 从而更加准确的反应了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 使得医院资产信息更加真实和可靠, 避免了医院资产和净资产的虚增现象。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原来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相比, 明确了房屋等建筑物、医疗设备和其他的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3. 医院待冲基金的会计核算方面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增设了“待冲基金”科目, 同时取消了“修购基金”、“固定基金”等科目。创造性的引入“待冲”概念, 将财政、科教投入的资金用此科目递延, 巧妙地解决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问题, 一目了然地反映了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在医院中的消耗过程。

(二) 关于医院费用的确认方面的变化

原来的《医院会计制度》下, 医院管理费用作为业务成本, 在期末按照药品和医疗两个部门所占人员比例分摊计入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中, 此方式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医院的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关系。新《医院会计制度》增设若干可以准确反应相关费用的成本类科目。使得医院的相关管理费用不再分摊至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中, 不仅简化了财务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 更重要的是能客观真实反映实际的各类支出, 真实反映当期各类收支结余。

(三) 关于医院财务会计报告方面的变化

原来的《医院会计制度》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收入支出表的单步式进行设计对医院各项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监督产生不利影响, 不利于真实的反应医院经营情况, 从而难以为医院的各项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当前的医院会计报表缺少现金流量表、编制不完善, 导致医院的资金流动情况不能真实有效反应。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报表涵盖资产负债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收入费用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等一系列的报表, 使得医院报表体系更加完整。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会计管理

(一) 提高医院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医院财务会计人员应努力学习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 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加强财务会计的专业技能、计算机操作等综合技能知识的学习运用, 规范医院会计业务处理,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以专业的判断取代机械的套用, 真正发挥医院财务会计人员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适应不断深化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 加强医院会计基础工作, 健全成本核算体系

加强对医院各类原始凭证的审核与管理, 特别对自制凭证的审核, 进而促进医院会计的记账工作。加强对相关票据的管理, 分别从票据的采购、票据的使用以及票据的核销等环节上进行严格把握, 杜绝漏洞, 以保证医院会计管理有效的进行。实现利益相关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原则, 使会计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健全成本核算组合体系, 科学、合理地划分成本核算单位, 建立与财务会计核算相联系的科室统一编码体系, 实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一体化。

(三) 建立健全医院资金监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严格对医院资金进行监管。对于医院每天产生的大量的现金流, 严格实行日清月结制度, 医院会计的管理要将资金和票据管理结合起来, 通过信息系统的监控, 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加强医院的财务监督, 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 切实履行财务监督的职责, 特别要加强对存货、固定资产的管理, 防范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

(四) 推进医院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

3.药学部各类药品管理规章制度 篇三

1、医院进口药品管理制度 购进进口药品,必须严格审核供货单位的合法资质及质量保证能力。1.为规范对进口药品的管理,确保进口药品质量,对进口药品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根据《药品管理法》、《进口药品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购进进口药品,必须严格审核供货单位的合法资质及质量保证能力,索取和审核盖有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签订合同时注明有关质量条款并对供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予以了解。

3.索取盖有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核对进口药品的合法性。

4.验收进口药品应按以下有关规定进行。①验收进口药品应依据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等证明资料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②进口药品内外包装的标签都必须用中文标明药品名称、主要成分、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

5.验收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生物制品进口批件》或《生物制品批签发》。

6.验收进口药材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7.进口药品在库储存时间相对集中存放,保管员要认真核实进口药品的储存要求,合理调节控制库房温湿度储存条件,保证进口药品的合理储存。

8.加强对进口药品的养护管理,对新使用的进口药品应建立药品养护档案

9.医院药品质量监督小组统一负责急救药品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包括品种、数量、外观质量、有效期、保存条件等)。

10.医院药品质量监督小组定期督查各科室急救药品的管理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查整改落实情况。

2、医院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为方便临床抢救患者用药需求,可根据情况,在病房区储备少量用于紧急抢救的药品作为基数药品进行管理。

1.各调剂室、临床病区及相关科室应设置急救药品储备,根据临床需求制定相应的品种目录(包括抢救车备药、麻醉药品、解痉药品、镇静催眠药品等),储备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临床应急使用。

2.相关科室首次领用急救药品,根据临床需求向相关调剂室提出书面申请,经调剂室确认后,填写统一的“急救药品储备清单”,调剂室配发药品。

3.临床各病区及相关科室急救药品的储备清单应写明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效期等相关药品信息,调剂室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护士长签名,一式两份,相关调剂室保存一份,临床相关科室保存一份以便统一管理。

4.凡病区及相关科室储备的急救药品由护士长指定专人专柜保管。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定位存放(抢救车等)、每日清点,保证备用状态,并积极配合药房对药品进行监管。

5.护士长及责任护士须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盒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不得使用。

6.损坏或近效期药品依据药品效期管理的有关规定退回调剂室,填写相关登记表进行更换,退回的药品由药学部按相关制度与程序统一报损销毁。7.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清点、领用补齐药品储备。各相关科室补充领用急救药品需凭医嘱单或处方到相关调剂室领取。

8.涉及特殊管理药品的急救药品,严格按特殊管理药品合理制度执行。

3、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是指使用十当或使用错误会对病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甚至死亡的药物,结合医院实际用药情况,建立高危(危害)药品管理目录。并每年更新。

2.高危药品药物贮存应符合医院“药品贮存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存放处,并有统一黑底白字警示标志。

3.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牌或具体相关药品贴有高危标识(黄底黑字),提示药学及相关的医护人员注意。

4.医院His系统在出现高危(危害)药品时,以红色、斜体、加粗字样显示,起到警示作用。

5.高危(危害)药品调剂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危害)药品的效期管理,保证先进先出、并建立日清月结的盘点制度,病房区药房每月盘点一次,病房区护士站每日清点一次。

7.高危(危害)药品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制度,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

8.护士站原则上不存放高危(危害)药品(抢救药品除外),如确实需要,须单独贮存在固定的地方,贮存处有醒目标签标志,限量存放,并每月核查备用情况。

9.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重点加强高危(危害)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10.新引进的高危(危害)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11.定期对高危(危害)药品眉录进行更新并向全院医护人员公示。

4、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肿瘤药物在使用环节产生危害的可能性最大。配置的设备与环境条件、人员素质与健康状况、药物的理化性质、操作难易程度和废弃物与污物的处理等都与危害密切相关。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防止药物通过任何途径进入人体;尽量减少抗肿瘤药物污染环境。

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1.抗肿瘤药物应该有显著标示,表明需谨慎处理。在药品储存区域都须贴有警示标志。

2.设置抗肿瘤药物专用储存区域。用于贮藏抗肿瘤药物的设备必须设计成尽可能减少药物的破损。

3.抗肿瘤药物的冲配环境必须符合要求,冲配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

4.运送时应谨防药品破碎,运输车有护栏,所有抗肿瘤药物必须严格包装、加封。一旦出现药品包装破坏甚至破损须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抗肿瘤药物的使用

1.处方医师资格:应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医师须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相应专业资质,并经过相应的专科培训且考核合格。

2.药品调配

调配抗肿瘤药物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嘱单,经药师审核后予以调配;并由药师复核药品,确认无误方可发放或配置。

3.药品配置

静脉用抗肿瘤药物的配置应依据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0]62号)制定完善的静脉用抗肿瘤药物配。患者造成的局部损害。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应采取深静脉给药方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停止化疗。

(2)保留针头,患肢制动。

(3)抽吸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的药物或是疑有外渗的药物。(4)拔掉针头。

(5)避免外渗部位受压。

(6)特殊化疗药物外渗时,按指导注射相应的解毒剂。(7)使用特殊药物发生外渗,给予热敷或冷敷处理。(8)抬高上肢。

(9)通知医生,并讨论外渗部位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及拍片

7.安全用药

在选择和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对症处理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二、在生物安全柜中配置药物

1.安瓿的操作

(1)擦拭安瓿的颈部。

(2)打开安瓿时用一块灭菌的纱布包绕着安瓿,以避免意外割伤或暴露。

(3)如果安瓿内是需要再溶解的干燥物质,应将溶媒沿安瓿壁慢慢加入以避免药物粉末的散出。

(4)最好使用带有过滤网膜的针筒,以避免破碎玻璃屑被抽入针筒。

2.西林瓶的操作

由于西林瓶中的气压会升高,操作时应尽量小心,避免产生药物,的气雾。当针头抽出时,如果瓶中压力太高会使药物溢出。

3.开瓶装置

(1)最好使用具有不沾水性的过滤针头以提供更多保护(2)不正当使用开瓶装置会增加受污染的机会 4.带有标签的容器

(1)所有装有抗肿瘤药物的容器都必须贴有具有警告性质的陈述性语言的标签,例如“警告:抗肿瘤药物,小心轻放,正确处置”。

(2)容器的外表面应当用织物擦过以除去可能的污染,容器的表面必须用酒精擦拭,容器最好使用适当的封口。

5.转运装置

配置好的药物应当及时的放入封闭的塑料袋中此过程最好在控制区内完成,再运送至用药的地点。

四、人员教育和培训

就抗肿瘤药物的操作和副作用应有书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预防工作人员、病人、探视者或环境受到抗肿瘤药物暴露污染。应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及整体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配置中心负责人要切实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制定专项培训计划,介绍抗肿瘤药物的副反应及防护原则,制定防护制度及操作流程,搞好全员培训,并

将防护知识纳入质量控制及考核内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定期回顾和更新,以保证获取最新或修订的信息。人员培训具体内容包括:

(1)护理接受抗肿瘤药物病人的所有人员以及在此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在实施工作前都必须经过安全处理抗肿瘤药物和相关废弃物知识的培训,接受相关药物潜在危险的岗前培训。

(2)所有涉及抗肿瘤药物配药、给药和弃药的工作人员、护理接受抗肿瘤药物病人的人员,以及在此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操作程序的更新。

(3)操作人员在允许进行常规抗肿瘤药物配置前必须通过无菌操作技术的认证以及配置抗肿瘤药物的标准操作、安全处置抗肿瘤药物知识和技能的认证。并应每年评估工作人员以上知识,观察其操作,并做相应记录。

(4)在工作处应放置最新的关于抗肿瘤药物安全操作的信息,包括:

紧急暴露的处置、抗肿瘤药物的稳定性等。

五、健康监测和监督

1.员工知晓权:各中心主管应提醒员工在工作区域抗肿瘤药物可能存在的潜在暴露,以及肿瘤药物对工作人员有潜在危险。

2.健康监测:每年员工应进行体格检查。

3.怀孕、计划怀孕、哺乳期或有其它禁止暴露于抗肿瘤药物原因的工作人员可以选择避免配药、给药或照护需要这些治疗的病人。

5、医院生物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生物制品的管理,保障药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GSP》、《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生物制品规程》及《关于开展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相关事宜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生物制品的概念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或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目前已经纳入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的药品有:人血白蛋白及疫苗类生物制品。

二、生物制品的分类

按所采用的原材料、制法或用途不同,生物制剂分为以下类别:

(一)菌苗用有关细菌、螺旋体制成。如伤寒菌苗、霍乱菌苗、百日咳菌苗、钩端螺旋体菌苗等。

(二)噬菌体由特定宿主菌的噬菌体制成。如口服多价痢疾噬菌体。

(三)疫苗由有关立克次体、病毒制成。如流行乙型脑炎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牛痘疫苗等。

(四)抗血清与抗毒素指经抗原免疫动物后,采血分离血浆或血清制成的药品。通常是马的免疫血清制品。为减少血清过敏症的发生,采用盐析法提取的浓缩精制免疫蛋白。

(五)类毒素用有关细菌生产的外毒素经脱毒、但仍保留其抗原性的无毒毒素。为减慢吸收、延长作用时间,加入佐剂(如氢氧化铝)制成吸附精制类毒素。

(六)混合制剂由菌苗、疫苗混合而成。如百白破(百日咳菌苗、白喉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七)血液制品由人或动物的备注分离提取制成的药品。包括球蛋白、白蛋白等,如冻干人血浆、胎盘血液制品。

(八)诊断用品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状态的制品,包括毒素、诊断血清,分群血清、分型血清、因子血清、诊断菌液,抗原或抗体致敏血球、免疫扩散板等。

三、生物制品的购进

购进生物制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内容进行,从具有生产、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购进。所购进的生物制品运输设备、记录必须符合生物制品储存运输的相关规定。

四、生物制品的验收

验收生物制品应根据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同批次《生物制品批签发》复印件及检验报告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验收进口生物制品还需索取《进口药品注册证》、进口生物制品检验报告或通关单。

生物制品应在来货运输储藏条件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在1个小时内验收完毕,并交保管员及时入库。

五、生物制品的储存与养护

生物制品必须严格按照品种的说明书规定的储存条件储存,并做好温湿度记录。生物制品应做好出入库登记,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如发现差错问题,应立即报告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委员会。

由于破损、变质、过期失效而不可供药用的品种,应清点登记,单独妥善保管,并列表上报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委员会,等侯处理意见。

六、生物制品的养护

生物制品因其特殊性,应列为重点养护品种,按规定进行养护检查,作好相关记录并建立养护档案。在养护过程发现质量异常和超过有效期、贮存温度不符合要求、破损、污染、霉变等情况,应及时采取隔离、停销售等有效措施,报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委员会等侯处理意见。

七、生物制品的出库

生物制品应严格按有效期先后使用。生物制品在出库复核时要对品种、数量进行复查核对,并做好出库复核记录。

6、医院血液制剂使用的原则及管理制度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目前,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血液制品资源有限,虽进行严格检测,但仍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针对目前血液制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以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血液制剂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液制品,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2.血液制品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的种类。选择血液制品保障采源合法性。安全的血液制品来自无偿献血者和国家法定的采、供血机构。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3.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二、血液制剂的管理制度

1.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来源管理

医疗机构临床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体储血、自体输血除外)。输注前经过输血相容性检测,确定与受血者相容。医疗机构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时,必须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2)程序管理

制定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库存管理(包括用血计划、入库、复核、保存等),患者用血需求评估,输血治疗告知程序,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输血申请(包括血液成分选择,填写申请,血样采集,输血科接收并审核等),输血相容性检测,全血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临床输注管理(包括核对、输注、监测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及处理,输血治疗效果评估等临床用血各阶段的操作程序。

(3)人员管理

输血相关医技人员应掌握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以及其它血液替代品或相关药物等。临床输血相关医技人员应掌握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以及其它血液替代品或相关药物等。临床输血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详细核对患者与血液制品的相关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4)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1)根据本医疗机构特点,制定不同级别临床医师的申请用血量权限。(2)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含)的临床医师负责签发输血申请单。

(3)一次临床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用血科室主任和输血科(血库)会诊医师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全血及血液成分,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2、血浆源医药产品的管理要求。

(1)来源管理 根据《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实施血液制品批签发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使用经国家审批的血浆源医药产品。药库设置血浆源医药产品药品待验区、合格区、不合格区,且应严格划分。需详验检验报告书,进口者还需查验进口药品注册证及审批签发的报告。入库药品按照说明书要求贮存。(2)应用管理

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血浆源医药产品特别是人血白蛋白等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使用血浆源医药产品进行有效地的血液警戒和药物警戒。遵循不良反应“可疑即报”的原则。并注意血浆源医药产品中的防腐剂、稳定剂等辅料的不良反应或潜在风险,如血浆蛋白制品中含有硫柳汞,稳定剂,对血浆源医药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等。

7、医院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1.特殊管理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依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应管理办法,对这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2.购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除放射性药品可由核医学科按有关规定进行采购管理外,其它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由药学部负责。特殊药品的采购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并做好记录

3.特殊药品的采购应做好计划,按规定逐级申报,经卫生局批准后,到指定医药公司采购。入库应按最小单位包装逐支逐瓶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4.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存放在安装有防盗门窗的专门仓库的保险柜内,严防丢失。药房和临床科室急救备用的少量基数药品,应存放在加锁或加密的铁柜内,并指派专人保管。医疗用毒性药品要划定仓库或仓位,专柜力口锁并专人保管,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杂。

5.特殊药品仅限本院医疗和科研使用,不得转让、借出或移作它用。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对不合理处方,药学部有权拒绝调配。医生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特殊管理药品。

6.麻醉药品应使用专用处方,处方保存三年备查;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两年备查,并做好逐日消耗记录和旧空安瓿/废贴等容器回收记录。

7.确因病情需要连续使用麻醉药品的危重病人,可凭区(县)以上医疗单位疾病证明、户口本和身份证到市卫生局办理《麻醉药品专用卡》,到指定医疗单位按规定开方配药。

8.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配制和使用含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制剂。建立完善的特殊药品报废销毁制度。原则上失效、过期、破损的特殊药品每年报废一次,由药学部统计,医院领导批准,报市卫生局监督销毁。旧安瓿等容器要定期处理,至少两人参加,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现场人员签字。放射性药品使用后的废物,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8、医院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 1.不合格药品是指药品的内在质量、外在质量、包装质量及标识不符合相关药品质量标准规定的药品及所有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的假劣药品情形之一的药品。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不合格药品。

(1)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或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药品。(3)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

(4)依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

(5)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6)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7)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药品。(8)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9)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药品,超过有效期的药品。(10)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药品。(11)变质或被污染的药品。

(12)外观性状或包装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药品。(13)经药监部门抽查检验不合格的药品。(14)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药品。

3.一旦发现不合格药品,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应对不合格药品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原因,分析责任,制定改进措施。必要时将不合格药品的调查结果和有关资料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

4.不合格药品一经确认不得再次销售,须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识。对已售出的不合格药品,应积极与患者取得联系并全力追回。

5.不合格药品的报损销毁按《药品报损销毁程序》进行

6.不合格药品的调查、确认、处理、报损、销毁等各项记录应保存3年以上。

9、医院各种化学试剂使用管理制度 1.化学试剂按性质不同,实行分级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2.负责人每月初将所需的试剂填写化学试剂申请单,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及数量等,报科长审批,交设备采购科采购。

3.根据批号和效期的远近使用化学试剂。

4.使用试剂应进行登记,包括:名称、使用目的、使用日期、使用量、使用者等,未用完的试剂密封,放回原处。

5.需低温等特殊保存的化学试剂按要求存放。

6.配制的化学试剂贴上标签,注明试剂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等。

4.教育信息化工作各类管理制度 篇四

1、所有项目设备由学校统一负责,明确管理人员,实行专人管理。

2、建立设备登记和固定资产管理档案,按型号分类入账、入柜妥善管理,不得丢失、损坏,保证配套使用。

3、建立硬件设备使用登记簿、配套软件使用登记簿,对设备使用和运行情况做出详细记录。

4、熟悉、了解设备的规格、性能、基本结构和操作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做到规范操作,正确使用。设备使用后必须断开电源和接收信号源。

5、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做到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定期检查设备完好率,保持设备良好性能,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6、禁止带故障运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机并及时请专职技术人员处理。同时,建立故障登记薄,做好故障原因、责任、处理和维修等记录。

7、不得以任何借口将设备出借、转让、调拨或变卖给非项目单位,也不允许个人占用。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管理使用制度

1、指定专职管理教师负责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下载、存储、处理、分类、编目、刻录等管理工作。

2、学科教研组要定期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研究,指导教师广泛应用在教学活动当中。

3、建立教师使用登记制,将教师每学期应用远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纳入考核指标。

4、鼓励学生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登记制。

5、定期收集远程教育资源和应用效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上级部门反馈改进远程教育资源的意见。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光盘播放教室管理制度

1、光盘播放教室要配备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

2、管理人员必须保障光盘播放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根据教学安排,做好所需设备的检测准备工作,协助和指导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3、学生进入光盘播放教室必须听从教师安排入座,自觉遵守纪律,保持室内安静。上课时专心听讲、细心观察,做好学习笔记。下课时在教师的组织下清洁教室,并将桌、凳摆放整齐。

4、教师应正确使用电视机、DVD播放机等视听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5、光盘播放教室使用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将所有设备切断电源,关闭电源电闸,罩好护套或放入柜内,登记好设备使用状况表,并向管理人员做好移交工作。

6、要按照前述设备、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光盘播放教室内各项设备和光盘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教学收视教室管理制度

1、卫星教学收视教室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并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持证上岗。

2、卫星教学收视教室要有必要的防火、防潮、防雷、防盗、防尘、防高温、防强光、防静电设施,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维护、保养工具和软件。

3、管理人员要按照有关远程教育接收、下载的要求,及时、完整下载远程教育资源。

4、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系统和接收软件的各项设置。不得在计算机上安装与办公和教学无关的软件。严禁在计算机上使用未经杀毒的光盘、软盘、移动磁盘等外存储设备,以防病毒侵入。

5、严禁访问非法网站,严防非法信号攻击,对非法信息要立即清除,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得传播、扩散。

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卫星教学收视教室内,严禁使用刻录机进行非教学资源的记录或营利性光盘复制。

7、要按照前述设备、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卫星教学收视教室内各项设备和资源。

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

1、计算机教室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保养能力。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2、计算机教室要有必要的防火、防潮、防盗、防雷、防尘、防高温、防强光、防静电设施,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维护、保养工具和软件。

3、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设施,要分类编号定位,逐一登记入帐。文件、教学资料、软件和财产档案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帐据齐全,帐物相符。要建立健全严格验货、损坏赔偿、报废审批等制度。

4、要建立工作日志或周志,要建立计算机档案,记载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等情况。

5、要做好系统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假期要定时开机;要严控外来磁盘和光盘的使用,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杀毒;重要文件和软件要有备份。

6、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入室前要穿托鞋或鞋套;要督促学生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上机操作规程操作。学生离室时,要检查设备,填写使用记录;学生离室后,要做好设备和资料的整理工作。

7、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教室,一般教师须经学校同意后按要求使用计算机房,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卸计算机。下班时,要关好门窗,关闭设备电源、电灯、窗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8、对因未按规定要求操作、管理,造成计算机及设备损坏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9、要按照前述设备、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机房内各项设备和资源。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1、多媒体教室要配备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

2、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需提前一天向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由管理人员协调安排并组织实施。

3、管理人员必须保障多媒体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根据教学安排,做好所需设备的检测准备工作,协助和指导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4、教师应正确使用计算机、投影机及各种视听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5、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须听从教师安排入座,自觉遵守纪律,保持室内安静。上课时专心听讲、细心观察,做好学习笔记。下课时在教师的组织下清洁教室,并将桌、凳摆放整齐。

6、关闭多媒体室设备时应先关闭电视或投影机,再关闭电脑,等3-5分钟后,再切断所有设备的电源。

7、多媒体教室使用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将所有设备切断电源,关闭电源电闸,罩好护套或放入柜内,登记好设备使用状况表,并向管理人员做好移交工作。

8、要按照前述设备、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多媒体教室内各项设备。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1、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保持室内卫生,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桌椅、墙壁上乱刻乱画,不准抽烟、吃东西、打闹等。

3、未经技术人员许可,不准对任何设备尝试使用,不要私自拆卸和连接各种硬件设备

4、不得使用未经病毒查杀的光盘和软盘

5、任何人不准使用计算机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更不能使用计算机游戏。

6、任何人不得私自修改系统设置、拷贝系统使用的软件。

7、项目设备应为项目所规定的目标服务,只能用于接收、下载、浏览教育资源,播放教育节目,为教育教学服务,不得挪作他用,更不得外借或转让。

8、每次使用后要做好有关档案资料记录。

9、每次设备使用完毕,应按规程关闭电器,管理教师应在所有人员走后做全面的检查,最后断电、关窗、锁门。

民乐县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

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电教室管理人员

岗位职责

一、热爱本职工作,认真执行学校教师培训计划,负责电教室设施设备的管理及使用工作。

二、努力钻研信息技术知识,熟悉掌握各种设备的性能、安装、使用和维护方法,能够排除设备的一般故障。

三、积极协助学校校长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完成教师培训任务。

四、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民文化科技知识培训。

五、要根据教育网站和中国教育电视报节目预告,及时下载或刻录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群众实用技术培训的资源,归档管理,并及时公布目录,使教育资源快速流通,高效应用。

六、根据各种培训计划,按时准备好培训所需设备和资料,准时播放培训教材。

七、认真填写工作记录和各种档案资料。

八、做好“三防”(防火、防盗、防尘)工作,经常保持室内和设备的清洁卫生。

九、不断总结经验,科学管理,高效使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

民乐县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

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设备

管理、使用暂行规定

一、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设备有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配发,其作用是通过对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上的信息接收下载和学习,为本校师生和教学点师生提供学习和培训资源,提供信息沟通的技术平台。

二、经过调试固定的接收天线,不得随意移动或拆卸,要有保护措施和避雷装置。

三、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必须有经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未经许可,不准擅自拆机或安装其他硬件。

四、卫星教学收视点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应及时把教育电视节目和网上有关信息预告全校或下载保存,并根据安排,适时播放,组织教师或学生收看。所有工作应有记载,记录要存档。

五、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经常进行维护;不允许在计算机上安装其他与教学无关的软件,严禁利用计算机打游戏或播放不健康的影片;严禁刻录非教学和培训内容的光盘。

六、加强设备管理,严格操作规程,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卫星教学收视点的作用,努力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与教学质量服务。

学生上机管理制度

一、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上好每一节上机操作课。

二、上机操作前要认真做好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内容、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进入计算机教室要保持良好秩序,按指定位置就座,操作时要遵守纪律。

四、操作过程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进行,不准随意拉动键盘、扭动显示器方向和用手触摸显示屏。未经教师许可,严禁对硬盘(软盘)自设密码、删改文件和初始化操作,严禁对系统文件更改名称、内容和地址等,如有损坏者,应按原价的2-3倍处罚。

五、上机过程中要积极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思考,同学之间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努力提高实习效率。实事求是地做好上机操作情况记录。

六、要爱护室内一切设施和用品,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要保持计算机教室内清洁,不准乱写、乱画、乱扔污物。

七、上机操作要注意安全,发现异常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时,要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教师报告,不得自行处理,以免发生事故。

八、上课结束时要按顺序关好主机、显示器和辅助设备电源。将椅凳放回指定位置。认真填写好计算机使用情况记录册,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计算机教室。

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有关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计算机及设备的正常使用。

二、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计划,协助教师制定学期上机计划。

三、熟悉教材及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给予正确解答。

四、上机实习时要积极协助教师,保证实习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计算机使用情况记录册。

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生上机实习守则》。

六、注意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学习和更新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七、认真做好计算机教室设备的清点和帐目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杀毒和重要文件的备份工作。

八、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改进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向学校提出计算机教室建设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建议。

九、做好计算机教室环境卫生、安全防范和财产保护工作,熟悉消防等有关器材的使用,经常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5.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各类工作制度 篇五

一、学习培训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工作情况,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社会服务管理、调解等培训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工作能力。

二、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例会,总结社会服务管理、维稳、平安建设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

三、请示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社会管理中心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和辖区社情民意,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群体性纠纷、安全事故、灾害事故以及其他重大事件苗头等,在先期介入、控制态势的同时,迅速向上级职能部门报告。

四、资料台帐制度。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台帐,以工作情况记录为主,对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调处矛盾纠纷、巡逻防范、接待群众来访、重点人员帮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等,应及时做好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五、值班备勤制度。建立值班备勤制度。坚持每天有人值班,组织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登记服务等日常工作。工作站站长和值班人员要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确保遇有突发情况有人处理。

六、考核奖惩制度。建立规范、科学、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定考核奖惩标准,年终进行全面考核考评。

社会服务管理站主要职责任务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平安创建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二、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接待来访群众。积极预防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监督辖区内各单位落实人防、技防、物防等各项治安防范措施,组织开展治安防范、治安巡逻、治安管理和综治(法治)中心户创建等工作。

四、加强对房屋出租户的管理,做好流动人口的登记、服务、管理工作。

五、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素质。

六、加强重点人口管理教育,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及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等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

七、组织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活动,巩固教育转化成果。

八、发展综治信息员队伍,广泛收集各类社情民意,定期分析治安状况,及时上报影响稳定的苗头动态和情报信息。

九、加强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防范和整治工作,预防和减少治安灾害事故发生。

十、完成禁毒、国家安全及上级社会服务管理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社会服务管理站站长职责

一、主持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全面工作。

二、组织贯彻上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安排部署。

三、制定并组织实施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计划,定期指导、督促、检查各网格社会管理服务。

四、安排社会服务管理日常工作,组织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完成社会服务管理对象的各项信息采集、登记、录入、考核、对比、变更、统计等工作。

五、组织本站干部协助网格做好服务、治安、环卫工作和矛盾调解、流动人口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人员就业、物业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计划生育及青少年教育等工作。

六、组织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宣传、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社会服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七、主持召开社会服务管理站工作例会,分析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八、组织落实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制度,严格考核制度,确保社会管理工作人员在岗在位,按序开展工作。

九、协调配合辖区单位做好各类调查摸底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重点人员稳控帮教制度

一、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涉邪人员、涉法涉诉等重点人员,逐人建立帮教小组,认真做好思想疏导和帮教稳控工作。

二、尽力解决或通过有关单位协调解决被帮教对象在生产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对被帮教对象从生产经营技术、思想观念认识方面给予热情耐心的帮助指导,促其掌握技术、灵活就业、转变思想认识、回归正常生活。

四、帮教人员每月与重点人员见一次面、谈一次话、并了解其当月的生产、生活、工作和遵纪守法的情况。

五、每季度向综治办汇报重点人员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现实表现等情况。

六、涉及重点人员的相关村和辖区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帮教,及时做好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

防范邪教工作制度

一、落实责任制,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将反邪教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领导小组成员要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确保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时效性。

二、实行例会制。每季坚持召开一次例会,传达贯彻落实“反邪教”工作精神,广泛听取群众反馈的各类信息,认真研究应对方案。每季度对“反邪教”工作进行一次小结,总结工作经验,查找不足。通过定期议、经常讲、全面看,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警惕性。

三、坚持学习制。领导小组每季度利用半天时间带头学习“反邪教”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指示精神,掌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定期组织居民群众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帮助广大居民群众提供辨析真伪的能力,认识邪教的危害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使命感。

四、落实排查制。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每月定期开展一次排查工作。结合社会管理、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对涉邪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专职群防群治队员职责

一、在辖区派出所的指挥下,负责本辖区治安巡逻工作。

二、协助民警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员。

三、救助走失儿童、老人、伤病人员及其他急难者

四、协助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五、接受群众询问及口头报案、举报、控告。

6.各类会计业务管理制度 篇六

一、事业单位现用会计制度的不足之处

(一) 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事业单位的性质介于政府机关与企业单位之间, 正因如此, 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基础工作上存在着诸多不足: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健全, 资金支出审查不严, 从使用到报销程序混乱、手续不全, 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行政管理的成本;会计管理方面的凭证不专业, 审查也不严格, 过期发票频繁出现, 记账凭证单上的内容填写不规范。

(二) 核算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会计核算基础上, 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信息真实性与有效性不足;从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方面核算固定资产的具体“价值”很容易导致固定资产账上价值与现时净值的相悖;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 对经营性的业务运用权责发生制, 至于非经营性业务则压根不进行成本核算等等, 都会给核算带来数据的不准确。

(三) 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 往往忽视了国家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账目设置随意性强, 财务处理不科学、不严格, 常常造成收入与支出的不配比, 会计信息不真实, 失去了会计工作的意义。一些往来实情得不到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监察, 贪污腐败频生。

二、实施企业化会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 提供专业会计培训, 提高员工职业素养

实施企业化的会计管理要求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 提高会计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让职员积极主动地利用并维护会计制度, 实现事业单位的企业化会计管理。

(二) 成本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的科学化

首先, 在成本核算方面。必须选用权责发生制, 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 充分发挥业务活动的运营作用。因此, 事业单位因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原则实施企业化会计管理, 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成本核算。

其次, 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应该以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为依据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科学设置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及处理, 同时选用合适的资产折旧方法, 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 实施企业化会计管理之后的财务管理要点

首先, 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其一必须执行完全的成本核算工作, 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实施成本核算工作, 不再履行原先的“内部成本核算”。同时必须将完全成本核算当作财务管理工作的种种之重, 建立起完整的成本核算制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运作成本, 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其二运用企业会计体系, 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导, 以权责发生制为具体执行准则, 实施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除此之外, 会计科目实施必要的修改, 使其统一起来, 更具可行性和科学性。

其次, 必须切实加强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支出管理。实施企业化管理之后, 事业单位的主要收入有:财政收入、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 以经营收入为主。所以, 必须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有偿服务水平, 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计算事业单位的销售收入和有偿服务收入。主要支出有:缴拨性支出、事业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划清支出界限是实现有效支出管理的前提, 以相关财政规章和法律为依据, 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实现节约。除此之外, 对会计核算也必须实施必要的规范工作, 合理分摊相关费用。

再次, 必须提升资产与负债的管理能力。在进行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时候, 要以企业化管理为基准, 同时切实履行中国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 适时履行银行存款的对账工作, 并清理没有到达的账项。与此同时, 必须定时地盘点储存货物, 适时核对账目, 保证账面与事实相符合。除此之外, 还要制作保存固定资产明细账账本, 以备后续的监察。负债管理方面, 必须以事业单位的具体社会职能为依据实施企业化管理工作, 严控负债规模, 不能出现盲目扩张的情况。确定举债之前, 必须对相关产品及服务有了科学的市场需求预估, 认真研究投资回报比, 最大限度地避免负债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负债必须适时清理并办理相关的结算工作。

最后, 必须优化利润并实施科学的利润分配管理。事业单位在实施企业化管理之后, 利润就是所有收入和所有支出的差值, 也就是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的合计值。利润管理的优化有利于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的科学确定, 同时合理执行相关的财务工作, 真实地体现事业单位的经营效果。实施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实施具体的利润分配时必须严格执行如下程序:按时缴纳相关所得税;按时支付必要的税收滞纳金及罚款;补填之前的亏损;按时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时提取公益金;若有投资者, 必须与投资者分利;若有相关规定, 则必须按时上交上级部门;单位留存部分;余下部分可在来年再行分配。

三、结束语

现阶段, 在全国范围内, 企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改革力度都在不断地加大, 事业单位的改制热潮已然袭来。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制度必须向企业会计准则过渡, 现有的财务管理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更新, 现有会计体制还有待健全、有待完善。因此, 实行企业化管理后的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 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逐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 尽快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的企业化管理。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是必然的趋势, 企业会计制度更利于事业单位竞争和体制改革的要求, 事业单位走向市场, 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过程中, 事业单位原有的一些财务、会计管理理念需要重新认识, 有些财务、会计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化

参考文献

[1]陈敏, 沈俊玲, 肖海英, 陈菁菁.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解读与思考.会计之友.2013 (02) .

上一篇:七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学计划下一篇:校园圣诞节活动总结